G**W 发帖数: 1865 | 1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别有正理,谓独一真如不得言其为有情也。如无余涅槃位
之第八识真如,不得谓为有情;亦如一切位之第八识如来藏自身,不得谓为有情,皆非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有情故。
所谓有情世间;乃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成者,方得名为有情。最后身菩萨受生于人间
,具足蕴处界故名为有情;如是最后身菩萨有情,初夜明心后,复于夜后分、天将明时
,因睹明星见性成佛,金刚喻定现前,前五识转生成所作智,第六识转生上品妙观察智
,第七识转生上品平等性智,此乃有情一至七识及余五根所共证得之种智,是增上慧学
一切种智故;此时因于金刚喻定之现前,亦令第八识真如转生大圆镜智,此亦是一切种
智,合此四智而成一切种智,一切种之智慧圆满成就故。如是,第八识真如非是有情,
非蕴与界所摄故;此第八识无情于成佛时成就种智,须依前七识之修道而后能成,第八
识自身非是能修行者故。如是前七识有情与第八识无情共同成就佛地一切种智,即名「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不可妄谓山河大地草木水火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也。
复有别解,谓后身菩萨成究竟佛时,即是有情圆成种智;成佛已,随缘示现应化身于十
方世界度化众生,其化身非有心非无心,如镜中像故...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2 如来藏 tatha^gata-garbha ,如来界──如来性 tatha^gata-dha^tu ,佛性──佛界
buddha-dha^tu 等,这一类名词,在意义上虽有多少的差别,然作为成佛的可能性,
众生与佛的本性不二来说,有着一致的意义。 在印度,如来藏说的兴起,约在西元三
世纪,从初期大乘而进入后期大乘佛教的阶段。 在西元四、五世纪中,非常的兴盛;
有关(广义的)如来藏说的经典,也纷纷流传出来。 如来藏说,以后期大乘经为主,
在论师们──印度的大乘论师,中观 Madhyamaka 与瑜伽 Yoga 二家,都说如来藏说是
不了义的,以中观及唯识的「密意」去解说他。 其实,这一思想系,有独到的立场,
主要是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依此为宗本,说明依此而有生死、众生,依此而有究竟
解脱、如来。 如『不增不减经』(大正一六?四六七中)说:
「舍利弗!即此法身,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
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弃舍一切诸有欲求
,行十波罗 [P2] 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复次,舍利弗!即此法
身,离一切世间烦...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 『阿赖耶识含摄圆成实、依他起、遍计执三自性。』
另有圣 玄奘菩萨之论文为证:
《成唯识论》卷3:「云何应知此第八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圣教正理为定量故,谓有
《大乘阿毘达磨契经》中说: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又此颂中初句显示此识自性无始恒有,后
三显与杂染、清净二法总别为所依止。杂染法者谓苦集谛,即所能趣生及业惑;清净法
者谓灭道谛,即所能证涅槃及道。彼二皆依此识而有,依转识等理不成故。或复初句显
此识体无始相续,后三显与三种自性为所依止。谓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性,如次
应知。今此颂中诸所说义离第八识皆不得有。」(CBETA, T31, no. 1585, p. 14, a10-
b20)
阿赖耶识心体无始相续,依阿赖耶识方有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也因为阿赖耶识方有三界
、五趣、六道、十法界、二十五有,也因为阿赖耶识方有涅槃之证得也;论文并开示阿
赖耶识含摄圆成实、依他起、遍计执三自性。
另有 永明延寿禅师开示为证:
《宗镜录》卷47:「《阿毘达磨经》有二颂。初颂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
此有诸趣,及涅槃证... 阅读全帖 |
|
M******s 发帖数: 1772 | 4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
,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
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的禅数学以及此
后的[田比]昙学、成实学、俱舍学等,均属小乘类。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皆
以小乘律本为依据。现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
亚及东南亚各国,他们自称“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中国云南上座部
佛教,也属于这个系统。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
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
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
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乘佛教
(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
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 龙树菩萨於此段论文中,亦如同 释迦世尊说有个「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实相
」,又称为「如」丶「 法性」或是「实际」,本书第三章中已有详尽的举证及说明「
诸法实相」即是如来藏心。佛陀是依此「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根本「如」而说三
法为法印的,因为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丶一切法无我印丶涅盘寂灭印皆依此「真如法性」
而有丶而建立故。
龙树菩萨又明确地责备「恶取空者」说:若不见此真实本际的「常」法,而仅见其所生
的一切法无常丶苦丶空丶无我丶不净,则是妄见者。龙树菩萨接着又说明:所谓般若中
道智慧所依的「实相印」,是依於此真如法性而舍离世间常见的颠倒见,同时亦不执着
於世间无常相,并不是说舍离常见而执着於无常法者可以称为法印,乃至於寂灭法亦如
是。因为众生不离四颠倒,将识阴的变相当成常住不坏之实相,故执此五阴为常,故
世尊破此常颠倒者,而於诸经说蕴处界一切无常,然有一分断见外道执言取义,反着无
常以为真实,拨无因果,认为一切法空丶无常,成为此执无常见者,因此 龙树菩萨於
此论中更为说明此执。并且於论文中更明确地说:般若波罗蜜中,是破执着於无常等见
,而非破从来「不受不着」的真如法性。当实际证得了...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6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1:「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
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
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
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
---------从上面经典就可以了知,五阴十八界法皆是依如来藏而起,以如来藏为一实
境界。“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所以才出生
六根六尘六识。明显可知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五阴中的识阴。佛弟子要了解 佛陀的正法
教义, 要了解 佛陀的核心教示。八識正論才是佛教的基礎立論, 一直在六
识断灭论中打转偏離了佛教的正確教導。。。
上述經文開示如来藏为一实境界, 然而什麼又是 “一实境界” ?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
是真实,名为涅盘。” |
|
i********7 发帖数: 808 | 7 所学浅薄,不知道还有这样版本的如来藏,如果是这样的版本,
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前后文又有所矛盾
不知道为什么又说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这个本性又是什么?不是独立?
本来清静,不是常?
常或者无常,不是一个摆设的字,而是有它的内涵的。
它说自己是为无常,但“本来清静”的存在,这种内涵,不是常?
它说自己是无我,但是“本性”的存在,这种内涵,不是我,又是什么?
3:譬如伎儿能依咒术变现种种事物,离我、我所,如来藏遍造六道生死法,也是这样
,离我、我所。因为不知如来藏无我,以根、鏖、识三缘和合而有诸法生起;外道不知
如来藏无我,以神我为作者,为无始恶习所熏,名如来藏为藏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譬如大海,因风起浪,水相、波相相续不断。但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离于常与无常及
我、我所:其余七识,念念生灭,妄想为因,境相为缘,而生三界生死法。 |
|
Y**u 发帖数: 5466 | 8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3 11:30:31 2012,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9 http://www.unjinkr.url.tw/z_1.htm
一、前言∶
近日,有同修告知,在网上读到消息,略谓∶现代禅前同修张志成师兄,为「现代禅网
站」在1999年12月14日署名「张志成」写的覆网友吕居士之文章〈现代禅对正觉同修会
萧平实老师的基本看法〉一文,向他现在随学的萧平实先生当面表示忏悔;这一消息来
源并且提到该文是「他人借张志成的名义发表」(原文是「被人藉其名义著文评论平实
导师」)的,又说张志成的忏悔乃是经过长久的袅盂P反覆的思考而自觉前非的。(资料
原出处∶「迈向正觉佛法论坛/《正觉电子报》第57期/《我的菩提路》第二辑即将出
版」,网址∶http://www.mxzjnet.org/bbs/viewthread.php?tid=2607&extra=page%3D1)
听到这样的讲法,心里首先浮现的是觉得此中的逻辑颇为怪异。因为如果那篇文章真的
不是张师兄所写的,那么他何必为此向其新师父道歉呢?如果该文并非张志成原来的看
法,那么他又何必经过长期的袅版M反省才能形成其新的结论呢?如果张师兄原来就是
那样想的,那么他何必撇清关系,说那篇文章是别人借他的名字发表...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不仅中国的地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认为如来藏是了义说,就是密宗(一生成佛),三论宗,禅宗,净土宗也都大力主张如来藏,从汉传佛教学佛的人,几乎不可能不受如来藏说的影响。汉传八宗,只有唯识宗还有些人清楚唯识与如来藏的不同。
所以版上有人信仰如来藏,很正常。汉传法师现在大概只有学唯识的,以及读印顺法师著作的人,可以不受如来藏说的影响。多数汉传法师是依如来藏系统来解释所有大乘经,中观,与唯识。
藏传的宗喀巴是中观见,不受如来藏说的影响。其他三大教派也都主张如来藏。
讲中观,黄教与印顺法师不用如来藏解读中观,其他宗派的解读大概都不靠谱。
百度写如来藏这一条的,看起来也是用如来藏思想理解所有佛法。 |
|
a*****y 发帖数: 33185 | 11 成唯识论
百科名片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
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
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
想。
目录
成唯识论
集注
内容
注疏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āstra) 佛教论书。又名《
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
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
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
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
,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集注
玄奘糅合十家之说,又经剪裁组织,各家原说很难分辨。窥基所作疏释,以护法之
说为正义,故释文所引《唯识三十颂》颂文,可能有采用护法一系所用的本子,个别地
方与现存梵文、藏文本颇有出入。开头的“序颂”和末尾...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2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
燧石
已故大德法尊法师可谓佛学之泰斗,其求法于西藏,宏扬应成正义于内地,功不可没。
然其对于唯识宗多有微词,动辄“郑重的批判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唯识,必以
佛说六经为依,慈氏五颂及《瑜伽师地论》为宗 ,无著世亲诸论为门,后人若有发展,
或可存留,若对其批判,则应就具体人,不应归咎于唯识宗门。
若法尊法师所言:“唯识宗人的知见,是只空对境外色,不空内识……以为唯识宗的知
见,是连内识也空了的,便混入中观里面去了,若说唯识宗也空了内识,试问只空外境
未空内识这样知见的人,属于哪一宗的见呢?恐怕除了唯识宗,其他哪一宗也不属。 ”
这就等于说,你肯定是是错的,我肯定是对的,假如你对了,那咱们俩就相同了,既然
咱俩不同,所以你肯定是错的。再者,唯识宗人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顽空见属于哪一宗
呢?恐怕除了中观宗……
作为唯识学人,笔者无意于对法师不敬,而法师对于唯识宗之误解,仍须澄清,另一方
面,有如是批判,必有持如是见之人,从法尊法师的文章,亦可窥见唯识学之没落,中
观唯识,当共治谬见,追求真理,才是要紧。
民族大学韩镜清居士,六十余年治慈氏学,依靠藏传唯识...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3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4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8%95%AD%E5%B9%B3%E5%AF%A6
萧平实(1944年-),佛学研究者,又称平实居士,其追随者则尊称为平实导师。
萧平实是台湾宗教机构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创办人,为当代台湾佛教极富争议性人物之一。他极力反对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及所有提倡正信佛教的传教僧,该行为获得台湾社会之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萧平实及其佛教理论能「指引佛子明心见性,宏扬大乘宗门正法」;反对者则认为,萧平实是攻讦佛教的附佛外道,其行为含有「施展恶语相向的伎俩」。
生平
萧平实出生于台湾中部,无正式学历,于简介中自述其祖、父三代皆为皈依佛教三宝的虔诚佛教徒。1960年代中期,他服满台湾兵役后,前往台北市就业五年,1970年代初,于台北自行创业。
1985年,萧平实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佛教信徒,并开始以读经、打坐、参访印度圣地等方式研修佛教教义。从1991年起,自认参悟佛道的萧平实,于中央信托局佛教社等民间佛教社团开始讲经授课。1997年,于台北市圆山地区创设佛教正觉同修会,;除了以讲堂方式传授佛教经典外,还大量著述有关佛教书籍。
中心思想
萧...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6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8%95%AD%E5%B9%B3%E5%AF%A6
萧平实(1944年-),佛学研究者,又称平实居士,其追随者则尊称为平实导师。
萧平实是台湾宗教机构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创办人,为当代台湾佛教极富争议性人物之一。他极力反对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及所有提倡正信佛教的传教僧,该行为获得台湾社会之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萧平实及其佛教理论能「指引佛子明心见性,宏扬大乘宗门正法」;反对者则认为,萧平实是攻讦佛教的附佛外道,其行为含有「施展恶语相向的伎俩」。
生平
萧平实出生于台湾中部,无正式学历,于简介中自述其祖、父三代皆为皈依佛教三宝的虔诚佛教徒。1960年代中期,他服满台湾兵役后,前往台北市就业五年,1970年代初,于台北自行创业。
1985年,萧平实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佛教信徒,并开始以读经、打坐、参访印度圣地等方式研修佛教教义。从1991年起,自认参悟佛道的萧平实,于中央信托局佛教社等民间佛教社团开始讲经授课。1997年,于台北市圆山地区创设佛教正觉同修会,;除了以讲堂方式传授佛教经典外,还大量著述有关佛教书籍。
中心思想
萧...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7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生...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18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19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
我闻诸佛出生处。本从微妙秘密印
密印即是诸佛心。散入众生妄想梦
梦想若破诸佛现。犹如寒空见日光
若破众生烦恼云。现仗如来密咒力
持咒即持诸佛心。我心原是秘密咒
三缘会合本不二。是故一念悉具足
但能日用常现前。如子得母不舍离
佛心既入持咒心。不用求佛自解脱
一 【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
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己
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
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
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
觉。”
然佛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须日有定课,久
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答郑崐岩中丞
二 【以上根自负而不下功夫实修——可怜愍者】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得一
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
有聪...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20 From wiki
成唯识论
【唯识传承】
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
三十颂》巨著作注释的十大论师是:亲胜、火辨、德胜、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
友、胜子和智月。其中护法对唯识理论的发挥最为完备,并由其弟子戒贤在当时最具影
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发扬光大。玄奘大师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理论,此后弘扬的主要
是这一系的理论建构,并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的得意门生窥基弘扬唯识不遗
余力,为很多经典作详细注疏,被称为“百疏之主”。经由圆测等诸多学僧的努力,唯
识理论从唐朝传入朝鲜和日本。
【宗旨】
《成唯识论》按照《唯识三十颂》的结构,围绕着成立唯识、证得唯识主题而展开,分
破执、显理、释难、行果四个方面。本书的宗旨在于:
破除常人的我法二执,使人证得人、法二空之理,从认识唯识真理继续修行直到成
就佛果。
破除大小乘学者执空执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见,使之切实契入心有境空的
唯识中道。
后代佛学弟子对《成唯识论》的注释很多,其中最具权威者当推玄奘弟子窥基所撰的《
成唯识论述记》。
【五位百法】
世亲菩萨将据说是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人们的虔诚仰望
。而西藏历史上有几大未解之谜,至今还震惊全世界!赶紧来开开眼~
1、十大未解之谜之:红雪之谜
喜马拉雅山5000米以上的冰雪表面,常点缀着血红色的斑点,远看如同红雪。这些红斑
点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在永久性冰雪中,高原藻类分
布广,耐寒性强,零下36摄氏度也不至于死亡。因其含有血色色素,故呈红色。
2、十大未解之谜之:巫师之谜
作为藏族原始宗教祭祀主持人的巫师,据说都是能通神,且能同鬼神通话,以上达民意
、下传神旨;可预知吉凶祸福,除灾祛病;还能从事征兆、占卜、施行召魂、驱鬼等巫
术。他们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巫师的各种情况,如名称、传承、服饰、法器、神坛、
咒语、巫术、占卜等,几近一无所知。或许在某个偏远的地方,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
较为接近于原始宗教巫师的面目,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察。
3、十大未解之谜之: 珠峰旗云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
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具体的帖子一个一个去翻比较费时了, 下面是楞枷经中的几段相关内容
1:其时,大慧菩萨承佛威神,又对佛说:世尊,如来演说不生不灭法门,不为奇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外道亦说作者不生不灭,世尊也说虚空、涅盘、非择灭三无
为法不生不灭;外道说作者因缘生于世间,世尊也说无明爱业生诸世间,都是因缘而生
,只是称谓不同罢了。世尊所说和外道所说之外因缘生法也是这样。所以,佛之所说与
外道说无有差别。外道说时间、方位、虚空、微尘、四大种、大梵天、胜妙天(梵
pradhana)、大自在天、众生主等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若有若
无,皆不可得。世尊,大种不坏灭,周流诸趣,自性常住,不生不灭,世尊分别所说诸
法,虽稍有异,实际上外道多已说过。所以说,佛法同于外道法,若有不同,请佛为解
说,为什么佛法胜于外道法?若无不同,外道即是如来,因为外道亦说不生、不灭。世
尊常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如上面所说的,则应是有。
佛说:大慧,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于外道所说之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
区别在哪里呢?外道计着一切诸法有实相性,不生、不灭,如来所说不堕有、无,我所
说法,非有非无...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23 各个宗教哲学派别对于灵魂有不同说法。
不可知论: 我不知道。
科学: 科学原则上是对能证伪的,依据经验的,可重复的规律的描述。灵魂是否能纳
入这个范畴,比如18毫克之类,是可疑的。对于科学来说,意识就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功
能。
佛教:派别很多,其中唯识宗的说法很有意思。唯识宗不谈灵魂,而说有八识,眼耳鼻
舌身意六识(前五个是感官,第六个意识就是主观意识),第七识是无意识,第八识是
阿赖耶识,也叫藏识。前七个都是死了就没了,唯有藏识不灭,携带前生一切业力,是
轮回的主体。你可以说藏识就是不灭的灵魂。
Jung说第八识就是集体无意识。
犹太教和基督教:灵魂就是上帝吹来的那口气息。也就是image of God, 神把气息吹在
亚当的鼻子里面,亚当就活了,从土变人。 |
|
G**W 发帖数: 1865 | 24
========================================================================
实相--如来藏
佛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曾云∶「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
经中已明言∶当生命到达终点,即将无法在世间运作时,这个刹那刹那生灭的意识觉知
,将会渐渐的消失乃至断灭,此即唯识学所称的初死位.
今生所造一切的善业、恶业、净业、不净业,将随第八识业种的移转而显现业境(不含
无记业)让自己看见,就好像播放电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的出现,将一生所造
善恶业行全部现行,出现总时间不到半秒钟。此时,意识心非常猛利,於每一格业境,
都能清楚了知。於了知後,就渐渐进入正死位中.
正死位过後,中阴身生起时,意识才会在中阴身中生起,业风就开始吹袭∶造恶业、谤
法、毁法、大妄语者,即有恶风显现恶境;造善业、弘法、护法、说真实语者,即有可
爱之来生境界相现起,由此而受来世可厌或可爱异熟果报,都是随其往昔及今生所造种
种善恶业,而在六道中妄生妄死。
人的自我一直处处作主,但在业果上面是完全无法作主的。譬如造大恶业者,死後如来
藏舍...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5 如来藏,藏如来,烦恼身中有如来,如来不离烦恼身,出离烦恼是法身。什么是如来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
,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
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
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
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佛说不增不减经》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
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
如来功德智慧。
《金光明最胜王经》
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议故。若了此义。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
。是如来藏。
《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
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摸中象。如孕中胎
。如云中日。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
《央掘魔罗经》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6 為什麼說实相是如来藏 ?
如果沒有這個沒有我相的心的功能,就不可能有三惡道眾生.
佛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曾云∶「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
经中已明言∶当生命到达终点,即将无法在世间运作时,这个刹那刹那生灭的意识觉知
,将会渐渐的消失乃至断灭,此即唯识学所称的初死位.
今生所造一切的善业、恶业、净业、不净业,将随第八识业种的移转而显现业境(不含
无记业)让自己看见,就好像播放电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的出现,将一生所造
善恶业行全部现行,出现总时间不到半秒钟。此时,意识心非常猛利,於每一格业境,
都能清楚了知。於了知後,就渐渐进入正死位中.
正死位过後,中阴身生起时,意识才会在中阴身中生起,业风就开始吹袭∶造恶业、谤
法、毁法、大妄语者,即有恶风显现恶境;造善业、弘法、护法、说真实语者,即有可
爱之来生境界相现起,由此而受来世可厌或可爱异熟果报,都是随其往昔及今生所造种
种善恶业,而在六道中妄生妄死。
人的自我一直处处作主,但在业果上面是完全无法作主的。譬如造大恶业者,死後如来
藏舍身而直接在地狱中生起地狱身,你自巳其实并不愿意这样,但已无法舍弃地狱身了
!又如恶...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27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一 缘起
(第一碟)这一讲为大家准备的题目是《唯识初阶》,副标题是《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
方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讨论》。要学习唯识,首先就应对唯识学的历史作一简单的
介绍。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一位大菩萨出世,他就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
有个同胞兄弟叫世亲菩萨。此兄弟二人在印度共同开创了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1、法相学,2、唯识学,3、瑜伽学。依瑜伽行派的观点,从法相而言
,法即是相,相即是法。所以自法观之,一切诸法无不是法、无不是相,所以称为法相
。从唯识来讲,以识观之,所有的法,皆是唯识。法是识所生,相是识所变,所以从识
的角度来讲,一切法皆是识,故名唯识。要证得法相和唯识的真实相,在瑜伽行派认为
,皆要通过修行瑜伽行来实现。在瑜伽行派的内容里面,主要分成以上三个部分。而瑜
伽行派的开创者无著、世亲二菩萨,他们所依据的圣典,主要是依据慈氏菩萨所说的《
瑜伽师地论》。传统的说法认为,如《成唯识论》中说,唯识学的圣典依据为六经十一
论。{六经指:1、 |
|
a*******g 发帖数: 867 | 28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四 辨说识义差别
第一八识之识Vijñāna与唯识之识Vijñapti
我们首先要了解唯识学中所讲的“识”这个概念,在唯识学的圣典之中,在佛法的语境
之中,到底是怎样使用它的,我们想通过对此概念的分析,运用词源学的分析、研究方
法,对于“识”在梵文原义中是如何使用的,来了解佛法中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它
是什么样的意义。
在梵文中说到识的概念时候,实际上有两个单词,一是Vijñāna,一是Vij&
ntilde;apti。Vijñāna和Vijñapti这两个单词,使我们看到至少在词
形上它们是不一样的,这两个单词玄奘大师都把它翻译成“识”。所以,现在有些学者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就认为玄奘大师对此问题没搞清楚,把两个不同的概念都翻译成了
识。但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给大家说明的是,玄奘大师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可以通
过之后的分析使大家得到了解。因为玄奘法师在翻译的时候,他了解这两个词的差别,
他把Vij&nt |
|
a*******g 发帖数: 867 | 29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九
如何认识和实证法相
第一依《摄大乘论》略说三自相义
今天下午,我们要给大家讲从缘所生法相。我们既然了解了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之间有互
为因果的缘起关系,包括它受到业力的影响和制约,有十二有支缘起,塑造众生种种的
生命形态,那么更进一步来说,既然有缘起就必然有从缘所生法相,在佛教的唯识学里
面,对法相是如何进行认知和实证的呢?今天下午就给大家谈关于法相的问题。我们在
第一讲谈到,在瑜伽行派所讲的内容体系里面,它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
是唯识学,一个是法相学,还有一个是瑜伽学。唯识学里面的内容,包括我们前面讲的
八识、讲阿赖耶识、讲两种缘起,这些内容都是属于唯识学的范畴。讲到从缘所生法相
,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与实证,包括里面指出有三自性或三自相的内容,这是属于法相
的内容。当然,唯识和法相虽说有两个方面,但它两个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前面也讲了
,从法相而言,也就是从别到总而言,一切法相无不唯识。从唯识而言,也就是由总到
别而言,凡是唯识即有诸相显现,此即由唯识而到法相。要去 |
|
发帖数: 1 | 30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31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八 唯识的缘起
第一辨说识数差别
要谈到唯识的缘起,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在缘起的呈现中,到底有哪些结点出现,有哪
些现象出现?在早期的圣典当中,首先出现的是六识的概念。阿赖耶识是一个很麻烦的
东西,为什么?因为它是最容易让我们生起错误执著的一个存在,很多人把阿赖耶识执
著以为精魂、灵魂、神我、自我、自性,或执著以为是去后来先的主人公,这些其实都
是对阿赖耶识的错误理解,或者把阿赖耶识作为事物的本体,甚至由于不能善巧理解《
摄大乘论》中所说的阿赖耶识为一切法的所知依,而以为阿赖耶识是一切诸法的本原,
一个生成性的本体,认为由阿赖耶识来出生一切法,所以它当然是一切法生成的本体。
但是在这里我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这些全部都不符合唯识学的真义。那么我们应该怎
样来理解这个问题?这就要把我们上面千辛万苦所得来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拿来在这里
一以贯之。什么叫作六识?什么叫作八识?这些种种诸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到底这些认识有多少种?是不是只有六种,只有八种?为什么《百法明门论》讲识有 |
|
r****n 发帖数: 8253 | 32 如果结合量子力学,就很容易破除唯识的邪见。
尽管量子力学认为观察测量导致粒子性,看起来似乎和唯识的万法唯识一致,但是量子
力学
的观察和唯识有本质的区别。
唯识认为阿赖耶识是种子,是能藏,所藏。可是量子力学则根本没有这种东西。量子力
学的测量更不可能和什么能藏所藏有联系。
而原始佛法的认识论,则和量子力学有高度的相似性。
只是量子力学不讨论意识的量子性,并缺乏对意识的准确定义,极力的避开它。而佛法
重点在于认识意识。
佛法里面也有对意识的定义,具有参考意义。 |
|
n****t 发帖数: 182 | 33 金刚经中说不应该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觉得这个很高明的判断标准。
但凡执著的多一点的,可以说是恶的;执著的少一点的,就是恶的。之所以说善恶的标
准是相对,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目标也不一样。比如说我吃饱了再多吃几口,从世间
法角度根本谈不上善恶;但从佛法即便初学角度讲,“食时知量”就是善,贪(吃)就
是恶了。
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但这个恶和善的标准是可以不断变
化的。
个人认为因果的作用不是固定、机械的;就像种子有阳光雨露才能发芽。所以我觉得不
可能“准确返回果报”。而这些种子,经典说法是藏在所谓藏识里面,或者所谓第八识
第九识。但把它叫菴摩罗识还是阿赖耶识这些好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条件成熟
,它就起作用。或者说,只有条件成熟,它才起作用。
我们平时能“体会”的“意识”,是这个藏识的一些影子被第六识逮着做消遣,所以都
是前尘分别影事。 |
|
r****n 发帖数: 8253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6 09:18:32 2010, 北京)
经藏: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
「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
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无常)
,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如(受、想、行)识磨灭法,(受、想、行)识磨灭
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生灭法,(受、想、行)识生灭法如实不如。摩诃拘絺
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
有无明
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
「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
。不知於内(内六处),不知於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苦生之因),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法 |
|
J******s 发帖数: 7538 | 35 我的认识是,依他起性就是观的内容,而圆成实在南传修观中其实没有。
你给的这个解释。依摄论,圆成实是法性,包括道与果,与导向道果的圣教。
我觉得说的过去,但是南传里没有这个的说。南传里修观的最终结果就是涅磐。
哈
理与修证上,唯识派比如来藏派更接近「佛法」,略述如下∶
起性,即圆成实,这还是符合「佛法」的观,以缘起为中心(阿含说∶佛论因说因,有
因有缘世间集...)。
,这就偏离「佛法」的缘起观。
我、净」这种对经验的错误认识,所以说见法的人超越疑惑,因为「现观」破除了对经
验的是常还是无常等的迷惑。如来藏说现观的是如来藏,对于世间法,不是现观无常等
,而是观自性本空,自性本净,常无常不二等,一切回归清净自性。这种观,是以现观
智慧从世间解脱(慧解脱)呢,还是逃避世间,以清净自欺?
是缘起的,这也与如来藏说佛的功\德本来俱足,不劳修证,只需显发不同。
最终目标-无漏心解脱,也就有了相似的体验,表现出来是信心十足。如来藏说使用唯
识名相,也借用般若空性的思想,以避免「常乐我净」的过失,是否能达到「佛法」所
说的「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诸有智者善加抉择。 |
|
G**W 发帖数: 1865 | 36 如来藏不是外道梵我、神我
在《大藏经》中记载,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
我;到了第二转法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眾生相、无寿者相,
都是说无我;可是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
如果不能证解 佛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瞭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麼来
说无我,般若诸经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麼角度而说无我,当然就更不能够了知唯识经
典中的「我」指的是哪个我。可是,像这样不能够证解 佛陀说法真实义的人,却著书
立说,说「三乘菩提中的佛陀所说的无我的道理,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如果听
到有人说不空的如来藏,就会指责说有如来藏的人,是同於主张梵我、神我的外道,诽
谤说有如来藏的人所说的法义不是佛法,诬衊这个人所弘传的甚深微妙正法不符合原始
佛教正说。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样的说法正确不正确。
首先,我们就外道的神我、梵我思想的缘起及内涵,要作一个概略的说明。人类之所以
能够继往开来、文明进步,都有赖於生命的延续及经验的累积;所有的人类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性,就是希望个体生命的永恆不灭以及离苦得乐。因此,在古时候印...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7 朱清时院士的佛教物理学
王令隽, 2014年12月1日
现职:美国田纳西大学Chattanooga分校物理系教师
一
一位朋友从国内转来一篇2009年登载于《中国企业新闻网》上的文章:《中科院院士朱
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摘要如下:
“ 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
性空》。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
际书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
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
”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
藏识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
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
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如果朱清时先生是一位喇嘛或者方丈,我们读过这篇...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74 | 38
胡扯八道。
阿含经典里面为数不多的说的我和心,是方便说法,是假立,和大乘的7识,八识根本就不一样
而且阿含经典何处说过心生万法,何处说过心幻起万法?何处说过一切唯心造?何处说过心无处不在,何处说过万法唯心?何处说过心可以造出佛土?
阿含经典说的”心“,也就是巴利文citta,大部分时候指的是识,部分是一种世俗谛的方便说法,为了便于理解而说的。
所以上座部的人在说经藏的时候,直接指出其中经典中有些描述是方便说,而代表胜义谛的阿毗
达摩则没有任何类似经藏里面我和心的方便说法,阿毗达摩里面的心,百分百都是”识
“的意思,阿毗达摩直接说识蕴就是心。
所有100多种心,全部都是识蕴。
而缘起就更不是八识了,因为阿含对于缘起的定义是万法的互为条件因果的规律性描述
,它毫无可能和大乘的8识等同。我说苹果是红色,但是我能说苹果就是红,红就是苹果吗?
按照阿含对于缘起的定义,绝无可能是缘起生万法,缘起不具备任何本体性质。12因缘
里面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里面的缘就是法与法之间的因果条件关系。
而且英文把缘起翻译成condition,也就是条件。条件怎么可能生出万法来???
至于你歪痴教 |
|
z**n 发帖数: 22303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Belief
标 题: 朱清时院士的佛教物理学(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27 21:35:27 2015, 美东)
朱清时院士的佛教物理学
王令隽, 2014年12月1日
现职:美国田纳西大学Chattanooga分校物理系教师
一
一位朋友从国内转来一篇2009年登载于《中国企业新闻网》上的文章:《中科院院士朱
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摘要如下:
“ 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
性空》。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
际书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
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
”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
藏识上因风...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gerryLanlan (gerryLanlan), 信区: Physics
标 题: 朱清时院士的佛教物理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2 11:12:44 2015, 美东)
朱清时院士的佛教物理学
王令隽, 2014年12月1日现职:美国田纳西大学Chattanooga分校物理系教师一一位朋
友从国内转来一篇2009年登载于《中国企业新闻网》上的文章:《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摘要如下: “ 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
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
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
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
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
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
上因...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42 朱清时院士的佛教物理学
王令隽, 2014年12月1日现职:美国田纳西大学Chattanooga分校物理系教师一一位朋
友从国内转来一篇2009年登载于《中国企业新闻网》上的文章:《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摘要如下: “ 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
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
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
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
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
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
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
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
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如果朱清时先生是一位喇嘛或者方丈,我们读过这篇奇文之后也就可以一笑置之...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43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此品来意。前品通明诸佛刹海。今此别明本师所依果。答世界海问。故次来也。梵本具云
华藏庄严严具世界海遍清静功德海光明品。译人嫌繁。乃今太略。应云莲花藏庄严世界海
品。谓莲花含子之处目之曰藏。今刹种及刹为大莲花之所含藏。故云华藏。其中一一境界
皆有刹海尘数清静功德。故曰庄严。世界深广目之为海。然此世界海略举二因。一约众生
如来藏识。即是香海。故楞伽云藏识海。亦法性海。依无住本是为风轮。亦妄想风。于此
海中有因果相。恒沙性德即是正因之花。世出世间未来果法悉皆含摄。故名为藏。若以法
性为海。心即是花。含藏亦尔。然此藏识相分之中。半为外器。不执受故。半为内身。执
为自性。生觉受故。二约诸佛。谓以大愿风持大悲海。生无边行华。含藏二利染净果法。
重叠无碍。故所感刹相状如之。是以出现中。多将世界以喻佛德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
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
之 |
|
a*******g 发帖数: 867 | 44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五 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一 依初时《阿含》谈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五碟)接下来跟大家谈一下唯识思想的起源,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和勾勒。一
般认为,唯识思想是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大概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在印度由无著
、世亲来开创的,他们承自于弥勒菩萨的教法,所以,由于有这样的观点,就认为在早
期的原始佛教中,包括在《阿含》里面很难看到唯识思想的影子。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佛经的话,便可以看到,在初期《阿含经》里面,就有唯
识思想的起源。我们作一个总结,给出一个开宗明义的说法。在初期《阿含经》里面,
在谈到一切法的时候,是从认识的发生这个角度来谈一切法的。在《杂阿含•三
一九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我读给大家听:“佛告婆罗门: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
、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
门瞿昙所说一切,我今舍,别立余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徒)增其疑惑。
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这是很普通的一段经文, |
|
a***n 发帖数: 1993 | 45
什么叫依世俗谛?
请问中观唯识以观四谛为本出何经论?
什么叫现观世俗谛?以观的基础来通达世俗谛?
中观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解深密经一上来就说胜义非思维所行境界。如来藏系离的妄
想是什么妄想?菩提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请问你读过圆觉经么,就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哪里说的不能现见要靠信心了?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这就是见缘起的还灭,由此知离缘无自体。
那段话下面就说: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
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
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
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
,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
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
八万...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6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三 实我法见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依《成唯识论》释我法义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分析佛法里面对于世俗的认知,对于自我和法的概念有什么样的看
法。我们了解到它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它是我们对于自我以及法的一个幻觉或错觉。那
么这个幻觉和错觉是怎么产生的?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段论文。如《成唯识论》卷一说:“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
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法谓轨持,彼二俱有种种相转。我种种相,谓有情、命
者等,预流、一来等。法种种相,谓实、德、业等,蕴、处、界等。转,谓随缘施设有
异。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大意是说:无论是
我们世俗的语言所说的我和法,还是圣教当中所说的我和法,所有这一些名言概念,都
是依于语言文字而假立的,所以并没有实有的我和法,并无实有的物可以作为此名言概
念的对应,在名的背后并没有一个所指的实在的不变的物作为名所指的义。这就是《成
唯识论》的中心观点。那么要去证明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的说明,既然世间、圣教都
讲 |
|
a*******g 发帖数: 867 | 47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第三 凡夫觉悟有可能吗
1 关于觉悟的方法和途径
接着来说明第三个问题。凡夫觉悟有可能吗?有人说:凡夫不能觉悟真实,因为凡夫没
有办法觉悟真实。有人说:凡夫是可以觉悟真实的,因为佛陀在学佛之前也是凡夫。那
我们怎么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因为他不了解真实,这是从当下
的现实来讲的,凡夫是不了解真实的。说凡夫可以觉悟,是从一个趋向性、可能性来讲
的。但是谈到可不可以了解真实,这里还涉及到途径和方法的问题。如果这个途径和方
法没有被呈现、被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在当下的事实上来讲,他还是凡夫,还是不能
觉悟。那么就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世间有这样一个真实的话,而作为凡夫的我们
没有见到它,所以我们与真实是隔碍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去觉悟真实?因为我们缺乏认
识真实所必须的维度。这个真实,作为区别于凡夫的境界,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识域中来
。作为凡夫我们靠什么认知这个世界呢?这个问题不需要问佛法,我们是依靠见、闻、
觉、知认识这个世界的,也就是前六识的认识作用。有人说还有第六 |
|
g**r 发帖数: 425 | 48 所以禅宗说“不落言诠”,为什么呀,因为话一出口,就“着两边”。啥叫“着两边”
?就是说,两头儿你肯定占一头。哪两头儿?1、常 2、断。
用“如来藏”,就容易着“常”。一个“常住真心",岂不成了真常外道了。这个连我都
知道的道理,三论、禅、净土的大德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净土宗,花开见佛见的是什么?--见的是“无生”!
这个“如来藏”,去从字面上抠,累死学人,冤死祖师菩萨。禅宗的“何期自性”,应
该“何期自性空”去理解;“本无”才是“实相”。我看,我们初学人虽不能体会,但
学的时候要在这儿长个心眼儿,否则方向都错了。
而批评这个的,批评的都不相干,力气也白费了。说“如来藏”是“真常唯心”是后人
栽赃,这个要搞明白。禅宗大德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信夫!
三论宗,禅宗,净土宗也都大力主张如来藏,从汉传佛教学佛的人,几乎不可能不受如
来藏说的影响。汉传八宗,只有唯识宗还有些人清楚唯识与如来藏的不同。
师著作的人,可以不受如来藏说的影响。多数汉传法师是依如来藏系统来解释所有大乘
经,中观,与唯识。 |
|
S**U 发帖数: 7025 | 49 玄奘去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时,那烂陀寺有讲部派佛法的,有讲中观的,有讲唯识的座主(大德)。没有讲如来藏的。印度要更晚才有论师讲如来藏。
到现在,藏传的宗义书,以二大二小乘概括佛教宗义∶经部、有部、唯识、中观。也没有如来藏。虽然密教的大圆满、大手印都是以如来藏见为本。
南传更没有如来藏。
如来藏思想在中国特别流行,符合中国人普遍好简、好易、好圆融的心理。不思善、不思恶,减少虚妄分别,回到清净心,对烦恼有一定效果。依如来藏修定,对不少人也能见到效果。这些都有价值。依如来藏思想修观能否解脱,才是问题。 |
|
G**W 发帖数: 1865 | 50 跑日的那个 :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这个非现象界的,不就是六识外另一个不是六识的作用吗 ?
跑日讲那个"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的功能,佛经唯识上叫做"圆成实性",是第八识的功能
之一,, 现观前六识就不具有这种功能.
至於跑日是研究过唯识再将佛经上的叙述转由他自已的语言而说或者是他自己的观察而
得,
那就不得而知了.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