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杂阿含957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亦于彼住。时有婆蹉种出家,诣尊者大目揵连所,与尊者目揵连面相问讯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大目揵连∶「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目连答言∶「婆蹉!随意所问,知者当答」。
时婆蹉种出家问尊者目揵连∶「何因何缘?余沙门、婆罗门,有人来问∶云何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皆悉随答;而沙门瞿昙,有来问言∶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而不记说」?
目揵连言∶「婆蹉!余沙门、婆罗门,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取著;如来无后死,有后死无后死,非有后死非无后死,则生取著。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生取著;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生取著。如来者,于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
则不著;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著。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然;无后死,有...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 如来藏非一般人以为的本体,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 佛教是「非断非常」,
不是意识层面想像的本体,所以说:『恶慧不能知』:
如来藏和一般人以为的本体的许多体性根本不同,日本的松本史朗将其定义为「土著思
想」,就是古老民族会期待的大一统的观念。可是他并不明白佛教的如来藏是不跟任何
一个法和合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我」的延伸。如来藏祂是本有法,不变异法,不会
跟其他的一法在和合,不会增减,也就是说祂没有和合义。
祂没有作主义。然而我们以为的我,这本体的我,理论上的我,形而上的我,都能够作
主,但如来藏不作主。祂是各有情各自独立,祂和另外一个祂也不会和合,所以佛和佛
也不会合并,这和神我、梵我思想追求的「天人合一」、「梵我一体」不同。
「梵」和如来藏不同,因为如来藏不是大我,如来藏不是众生心,不是「梵」,
也不是清净,如来藏没有我性,也不会和您合而为一,如来藏出生这世界,但不是这世
界,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您觉受到祂而和您相应,因为如来藏没有见闻觉知,您以为祂怎
样,祂也不会理您,因为没有见闻觉知,怎么理您?您以为这世界大的大,小的大,合
一、不合一,都和他无关,如来藏不理会...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
理与修证上,唯识派比如来藏派更接近「佛法」,略述如下∶
起性,即圆成实,这还是符合「佛法」的观,以缘起为中心(阿含说∶佛论因说因,有
因有缘世间集...)。
,这就偏离「佛法」的缘起观。
我、净」这种对经验的错误认识,所以说见法的人超越疑惑,因为「现观」破除了对经
验的是常还是无常等的迷惑。如来藏说现观的是如来藏,对于世间法,不是现观无常等
,而是观自性本空,自性本 |
|
S**U 发帖数: 7025 | 4 如来藏系主张「缘起都是如来藏的妙用」,不是光现见「缘起妙用」。
唯识种子六义,「刹那灭」是无常义,「待众缘」生果是缘起义。新薰种子更符合缘起(「薰习为因」而有),就算说本有种子,还是无常。有因、有缘才存在的生灭种子,与本具如来藏常住还是有差距。
你把现观与见解、比量完全混淆了。现观是在定力的帮助下,不带预设立场的,以慧观察世间(五蕴)的特性。如葛印卡光教内观方法,不教理论,就有人能现观无常,没有疑惑,这才是没有扭曲。因明的量论有分别真现量、似现量。「佛法」反复的说∶「见五蕴无常、苦,是为正观」,也可以理解为对什么是真现量的说明。
你说的,是似现量 :-) |
|
r****n 发帖数: 7315 | 5
乘经,主张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请注意∶无著、世亲的唯识论,没有引用这些经,也
不说阿赖耶识是如来藏。
\德的如来藏,无著、世亲根本不如此说。可以读一下<摄大乘论>说佛功\德怎么来的。
没用那个名字,不等于说的不是一个东西啊。
曾习,故彼熏习决定应无,既无熏习从何种生?是故应答∶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
种子所生。
治种子?若非阿赖耶识自性,此闻熏习种子所依云何可见?乃至证得诸佛菩提,此闻熏
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然非阿赖耶识,是彼
对治种子性故。
由清净心种子而来,它能对治杂染的阿赖耶识,本身不是阿赖耶识。
赖耶识一切种增?譬如于水鹅所饮乳。 |
|
G**W 发帖数: 1865 | 6 龙树菩萨所造《中论》内容,以离于断常二边之如来藏般若中道为根本,回归世尊所说
佛法实为一佛乘之正理,论述一切法空之真实义,破斥恶取空及邪执空,是对治外道及
小乘部派佛教诸多不信真正大乘法之小乘论师而作。
因他们不能了知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四部阿含中说的本识)为生死及因果相续
主体,亦为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之根本;因此,龙树菩萨在论中多数以五阴十八界法之
幻生幻灭、无自性等予以立破,凸显出五阴十八界本身之空相法相,显示阴界处之缘起
性空并非中道。当时为防小乘人甫闻如来藏之名即排斥、拒读,故论中并未以如来藏、
般若、实相等字句正面申论;以此缘故,后代没有般若智慧、不具择法眼之声闻乘部派
佛教论师,一旦修学大乘法的《中论》或《百论》时,即认定《中论》是依阿含而造,
说是以缘起法为最胜、为第一义谛。 |
|
r****n 发帖数: 8253 | 7
这个是对的,阿含经也正是这样说的。
于识
头。
心生色法,这个是来自于《论》,“由于识升起,所以名色升起”,这个则是完全的来
自经藏。
色法是以识的生起为依赖条件,识是一个“缘”,而且是必须的条件。
这个和唯识是有区别的,因为它只是六识,而不需要第七和第八识。
这里的心和识是同一个。识的产生,不是无因生,也是缘生,行缘识。 |
|
p******1 发帖数: 177 | 8 藏地民众信仰现状之分析
问(14):在藏地,特别重视对僧人的教育,通过格西制度,培养出很多具有高深佛学
修养的大德,在教义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众虽然有全民信教的传统,
但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教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现
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当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答:藏地自古以来,不论是格鲁、萨迦还是宁玛、噶举,所有八大教派的寺院都有一套
完整、系统、行之有效的僧人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相对来说,广大在家民众对佛法的
闻思就不像寺院里的僧人们那样广博、全面、专业。这一点其实也属正常现象,因出家
人本来就该抛下一切世间琐事,专心致志于佛法的领会与掌握,除了讲经说法、弘法利
生,或者闻思修行、精进求证以外,出家人若再整天忙碌于迎来送往、生计饭碗,那他
与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每一个僧人存在于世的最主要之目的就是为了自他利益
尽快证悟佛法精髓,他的生命原本就应该在追求佛法真谛中度过。但对在家人来说,提
出这一要求恐怕就有些不大现实。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现代,在不可...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9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禪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麼长』」
卧轮禪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
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禪修,则是加深繫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
禪」。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禪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
心如来,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禪寻觅自心如来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然而这定力并不是「禪」的标
的,而是条件。若妄念纷飞,心则太粗,根本无法参究;当正知见具足之后,专注参禪
之时,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随增,心则转细,方能於缘熟之时一念相应,而亲见自己未
生前之本来面目也。
禪宗証悟之自心如來藏, 非意識, 非修定境界. 以減少妄想爲禪修,『以定爲禪』的
錯誤知見 六祖大師已就卧轮禪师所說之偈上予以破斥過了, 定境並非佛門的開悟証...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0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1 索达吉堪布
问(14):在藏地,特别重视对僧人的教育,通过格西制度,培养出很多具有高深佛学
修养的大德,在教义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众虽然有全民信教的传统,
但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教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现
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当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答:藏地自古以来,不论是格鲁、萨迦还是宁玛、噶举,所有八大教派的寺院都有一套
完整、系统、行之有效的僧人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相对来说,广大在家民众对佛法的
闻思就不像寺院里的僧人们那样广博、全面、专业。这一点其实也属正常现象,因出家
人本来就该抛下一切世间琐事,专心致志于佛法的领会与掌握,除了讲经说法、弘法利
生,或者闻思修行、精进求证以外,出家人若再整天忙碌于迎来送往、生计饭碗,那他
与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每一个僧人存在于世的最主要之目的就是为了自他利益
尽快证悟佛法精髓,他的生命原本就应该在追求佛法真谛中度过。但对在家人来说,提
出这一要求恐怕就有些不大现实。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现代,在不可能全民
皆僧的情况下,在家人与出家人在对佛法的掌握、理解层次上存在差异,都应被看作...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这一段经文,提到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现观(如实知)。
五蕴(色、色集、色灭...)如实知是苦谛。
色...味如实知是集谛。
色...患如实知是道谛。
色...出如实知是灭谛。
连面相问讯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大目揵连∶「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以
不」?
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皆悉随答;而沙门瞿昙,有来问言∶如来有
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而不记说」?
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取著;如来无后死,有后死无后死,非有后死非无后
死,则生取著。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不如实
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生取著;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生取著。
如来者,于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
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然;
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皆悉寂灭。婆
蹉!如是因、如是缘,余沙门、婆罗门,若有来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
有非无后死,则为记说;如是因、如是缘,如来,若有来问如...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3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
执为我。】
此偈的意思如下:【阿陀那识的体性是很深妙、深奥的,而且是很微细的心,不容易找
得到祂;这个阿陀那识所含藏著的一切万法的种子,犹如瀑流一般不停地流注而产生了
万法;这个阿陀那识的深妙法,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我释迦牟尼佛在凡夫之中是不演
说这个法的,即使是在那些不证阿陀那识的不懂般若的人之中,在这些愚人之中,我也
是不为他们宣说这个深妙法的;因为这些凡夫没有深妙的般若智慧,如果我释迦牟尼佛
为他们开示演说这个阿陀那识深妙的法,他们都将会因为还没有亲证的缘故,而作错误
的分别与思惟,这样一来,恐怕他们就会误将第八识阿陀那识误认作是第六意识的我,
将会因此而诽谤这个阿陀那识胜妙法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
|
G**W 发帖数: 1865 | 14 亦如《成唯识论》註释云:【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
开演。(《大正藏》31卷)】
《成唯识论》圣 玄奘菩萨解释说:【恐怕那些外道、凡夫、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
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执著为能见闻觉知
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将会因此而诽谤说:「 佛在
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
,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未证得阿陀那识的愚人产生误解,以为阿陀那识就是意
识与意根,以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转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说「破斥众生我」的「
无我见」,就会因为听到阿陀那识而产生误会的缘故,又回归到「众生我」上面来,不
能安住于阿含及大乘所说的「无我见」中,也将不能取证二乘圣果,就会障碍他们出生
圣道;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我们的释迦世尊,不为这些外道、凡夫、愚人,开演阿陀那
识的极妙正理。】 |
|
b*****d 发帖数: 61690 | 15 德国媒体人士撰文谴责达赖支持藏人自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5日07:44 光明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达赖集团就藏人自焚事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引起德国媒体的反思,
其中包括一些并不对中国说什么好话的媒体。达赖最近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藏
人自焚抗议行为让他面临两难境地。德国媒体对达赖喇嘛在公开场合对藏人自焚问题有
意采取中立立场纷纷表示质疑和谴责,指出达赖在鼓励和纵容藏人自焚。
德国媒体注意到,达赖7月9日在印度接受采访时说,自焚抗议行为让他“面临两难
境地”。如果他表示反对,有可能伤害为西藏人民而殉难的自焚者及其亲人;而如果他
作出积极评价,北京政府就会指控他要为发生这种极端抗议行为负责。多家德国媒体以
“达赖有意采取中立立场”为题进行了报道。有文章指出,“西藏流亡政府”和达赖,
对藏人自焚这种极端行为正在采取一种纵容的态度。因为以达赖在采取自焚行为的藏人
心中的地位,他的这番话显然是在鼓励藏人的自焚行动。德国媒体报道,“西藏流亡政
府”所谓行政中央首席部长洛桑森格,上月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谈到自焚事件时说,自焚
不是绝望的表现,而是一种... 阅读全帖 |
|
w**y 发帖数: 171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urope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wydy (年华似水), 信区: EuropeNews
标 题: 德国媒体人士撰文谴责达赖支持藏人自焚行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4 21:38:15 2012, 美东)
一段时间以来,达赖集团就藏人自焚事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引起德国媒体的反思,
其中包括一些并不对中国说什么好话的媒体。达赖最近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藏
人自焚抗议行为让他面临两难境地。德国媒体对达赖喇嘛在公开场合对藏人自焚问题有
意采取中立立场纷纷表示质疑和谴责,指出达赖在鼓励和纵容藏人自焚。
德国媒体注意到,达赖7月9日在印度接受采访时说,自焚抗议行为让他“面临两难
境地”。如果他表示反对,有可能伤害为西藏人民而殉难的自焚者及其亲人;而如果他
作出积极评价,北京政府就会指控他要为发生这种极端抗议行为负责。多家德国媒体以
“达赖有意采取中立立场”为题进行了报道。有文章指出,“西藏流亡政府”和达赖,
对藏人自焚这种极端行为正在采取一种纵容的态度。因为以达赖在采取自焚行为的藏人
心中的地位,他的这番话显然是在鼓励藏人的自焚行动。...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3620 | 17 德国媒体人士撰文谴责达赖支持藏人自焚
http://www.sina.com.cn
一段时间以来,达赖集团就藏人自焚事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引起德国媒体的反思,
其中包括一些并不对中国说什么好话的媒体。达赖最近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藏
人自焚抗议行为让他面临两难境地。德国媒体对达赖喇嘛在公开场合对藏人自焚问题有
意采取中立立场纷纷表示质疑和谴责,指出达赖在鼓励和纵容藏人自焚。
德国媒体注意到,达赖7月9日在印度接受采访时说,自焚抗议行为让他“面临两难
境地”。如果他表示反对,有可能伤害为西藏人民而殉难的自焚者及其亲人;而如果他
作出积极评价,北京政府就会指控他要为发生这种极端抗议行为负责。多家德国媒体以
“达赖有意采取中立立场”为题进行了报道。有文章指出,“西藏流亡政府”和达赖,
对藏人自焚这种极端行为正在采取一种纵容的态度。因为以达赖在采取自焚行为的藏人
心中的地位,他的这番话显然是在鼓励藏人的自焚行动。德国媒体报道,“西藏流亡政
府”所谓行政中央首席部长洛桑森格,上月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谈到自焚事件时说,自焚
不是绝望的表现,而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以自我牺牲表达藏人的不满和诉求。这一言论...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18 如不嫌弃,请参考 :
It's not 两个识,这些名词 同样都是在讲第八识, 因此识内涵种子的清净程度而细说
为,大致说 :
阿赖耶识 (凡夫以及未証四果之前的第八识,因还有阿赖耶性)
庵摩罗识 (四果圣人己断比阿赖耶性的第八识, 没有执藏分段生死的种子了)
无垢识 (佛地的第八识,不但没有分段生死的种子,而其它所有种子都清净而不再变易
了)
而佛法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断『变易生死』,就是在说佛地无垢识的种子不再变易.
净无 |
|
发帖数: 1 | 19 在前面一集中,我们讲到了 佛在涅槃之前,把大梵天王找来,一样一样地询问他
;藉由对大梵天王的开示,讲佛法中修行的次第,一项一项地完整地铺陈出来。询问大
梵天王:“这是你创造的吗?是你所加上去的吗?”藉由这个机会,大梵天王一一的否
认:“不是的!世尊!这一些不是我创造的。”
此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百千梵界众生,因为自己过去错误的见解与造作,现在现
出了忧愁之相而感叹地说:“唯有诸佛世尊才能通达如是稀有微妙之法啊!”所以三千
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对于 如来生起了难可得的稀有心:诸佛是如此的稀有难得,
诸佛才能有如此无量不可思议的无尽境界。所以大梵天王此时立刻再度的重申归依为佛
弟子,于 世尊的面前请求 佛陀的教导。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对大梵天王生起了轻视的心,这又变成了过犹不及;大梵天王之
所以能有如此的大福德成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又能在梵天众生为最上尊者,其中最重
要的原因是大梵天王广行成就了四无量心的修行缘故。什么是四无量心呢?也就是修习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与舍无量。简单的说,慈无量是缘于无量无边的众生,由自己
的至亲诸友开始,渐次地延伸出去,思惟令他们都能得到快乐...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74 | 20
正确,对于我见未除的人,大乘的8识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因为它本身是具有”我“
的主宰性质的,只是做了一些变化。
对于我见未除的人,无我是一个极其难以理解的概念,轮回的主体更是难以琢磨明白。
唯识和如来藏,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但可惜却完全和佛法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唯识出来以后,大乘内部争论也是很多的,中观并不承认唯识,唯识也不承认中观,当
然有的人也调和二者的思想,但调和并不成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中观和唯识是有根
本分歧的。
连唯识内部也有不同学说,很混乱
而且唯识发明了大量的名相,如果不认真研究个几年,很难完全了解全貌,而且也需要
特别精细的头脑
所以玄奘的法相唯识宗只传了两三代就无人接替而灭亡了。
确实,原始佛法只强调无常,苦,无我,以及四圣谛,完全以灭苦以涅槃为主要目标,
在一些问题上采取了无记的态度。原始佛法也根本不研究物质世界是如何创生。包括法
就是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是实有还是非实有也根本没有回答。
而部派佛教则开始发展这些学说,大乘更开始研究这些佛陀在世没有回答的问题,最后
导致佛法的变质
整个佛法变质的过程,其实是清清楚楚,不得不让人反思。
好在当今时代资讯发达,我们可以 |
|
A****a 发帖数: 274 | 21
这个我早已经解释清楚了,这个”自“是世俗谛,是方便说,是假立。
如果一切都按照胜义谛,也就是绝对角度来谈,那我们根本就无法交流。
我不能叫你robbin,因为robbin这个在究竟意义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也不能说我,因
为我也不存在。
如果按照胜义谛的角度来说,则阿罗汉绝对不会说自知不受后有,因为阿罗汉早已经证
无我,又怎么可能有”自“呢。
有些不懂佛法的人,因为这类经句,都还说佛教其实也是有我论。
但是大乘却完全不一样了,大乘不但世俗谛上说有我,连胜义谛上也树立了一个类似我
的概念,就是8识,如来藏,真如。
而原始佛法,根本没有,识,总共就六个,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总共六识。
前面我已经引用了阿含经的经句,说得非常清楚。
如果七识,八识按照大乘理论那样,是解脱的最关键,可是整个阿含经,竟然不提它,
而且连什么相似概念都没有。
为什么佛陀在阿含经典里面只说无常,苦,无我,为什么只说灭贪,嗔,痴。为什么只
说四圣谛,为什么只说六根六尘六识?
为什么佛陀在阿含经不提7识,八识,为什么佛陀不说一切唯心造,为什么不说真如生
万法?
当然了,大乘人有自己的伟大理解,那是因为小乘人根性 |
|
a*******g 发帖数: 867 | 22 接下来我们要对识在佛典中间的使用进行分析。我们刚才是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识的意义
进行分析。下面我们要看一下佛典里面对它是怎样解释的,依此来对二者作一个印证和
比较,对比和证明。在《瑜伽师地论》卷第一中对“识”有一个定义。如说:“识,谓
现前了别所缘境界。”当下的称为现前,是当下对所缘境界的了别,了别本身就是识,
这个觉了分别的动态过程,以及觉了分别的动作本身是识。所以,这就决定了“识”是
沿着一个从纯现象意义来进行说明的,这和我们平时的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例如说我
们看到跑步的现象,我们一定会认为有一个人在跑步,一个固定不变的人、有主体性人
,他在进行跑步的动作和现象,但是实际上你真正能够看到的就是跑步这个现象,而在
这个跑步的现象中,有没有一个我们所认为的作为主体性的人的存在?我们看不到。因
为作为主体性的人,你认为他在跑步,而且是同一个人在跑步,他不会从a点跑到b点就
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是我们平时的感觉,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现象、动作的动态过程
之中,始终有一个进行动作的主体,这个主体他从a点跑到了b点。但是世俗的人认识是
经不起分析的,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跑步的动态现象,你只看到这个 |
|
a*******g 发帖数: 867 | 23 第五从一有情略说本识与转识的缘起关系
(第七碟)我们昨天给大家讲到了,在唯识学中成立阿赖耶识的道理。那我们在此之前
对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们讲这个“识”它并不是一个带有主体性的,或者
带有实体性的,一个具备认识功能或认识能力的认识主体。在我们昨天的理解中间,我
们知道这样一个所谓的认识主体,它其实是在整体认识现象之内的一个世俗观(即世俗
观念的存在)。所谓的认识客体,实际上是一个似客观、似所缘。因此,在这个整体的
认识现象里面,它完整的包括了能认识和所认识两个方面在内。因此,就否定有一个实
在的能认识和所认识。在这里就打破了能所二边的对立。我们在谈到识是认识现象的时
候,根据不同的认识因缘不同的认识条件,虽然从整体的认识现象来讲,乃至于我们所
有的表象世界,它是不可分割的。由于是众因缘生法,是互相观待、相待而有的。这样
的一个一真法界,一个缘起的世界,一个表象的世界,实际上我们无法对它进行分割、
进行取相、进行分别。但是因为我们随着这样一个因缘的不同、条件的不同,我们也可
以把这样一个非一非异的识,把它划分成许多种。而这样的划分,实际上是随着我们所
依据的条件以及所有的种种因 |
|
a*******g 发帖数: 867 | 24 我们说阿赖耶识应该怎么去把握呢?很多人认为阿赖耶识是一个实体,或者是一个主体
,它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实际上这个佛法里面,佛法里面对于相和性,性就是事物的本
性,认为事物有一个实体。相就是性,如果你认为事物有个本性的话,那么这个本性就
是这个相,相即是性,性即是相。所以,因为这个相是无常的缘起的,所以事物的本性
,也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本性,它只有相对一个的本性,所以佛法里面,反对的是一个绝
对的、常一的、独立的、这样的自性存在。但是佛法中并不反对有个相对的自相或自性
的存在,这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因此,我们对阿赖耶识的把握,阿赖耶识是个什么样
的东西呢?阿赖耶识就是有某种相,具备某种现象、某种表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也就
是在我们的六识之外,我们发现还有些什么样的现象呢?即使六识全部不生起的时候,
它还有一种隐性的存在,能够使得我们的业力,以及所熏习的心识的潜能,它能保持相
续。这样在未来前六识或前七识重新生起现行的时候,当然,第七识也是恒常相续的。
就是前六识在重新生起现行的时候,它有个严格的因果相续的现象,所以说:“假使百
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我们通过修习禅定 |
|
r****r 发帖数: 755 | 25 你是萧平实正觉同修会的么?萧批评密宗有他正确的地方,但是萧自己持有的也是外道邪见。
转一篇给你看看,可能是runsun写的
====================================================
很多有如来藏思想的人不愿意承认如来藏的真常神我倾向,但是如来藏经典里面却清
清楚楚的显示了这些倾向。 如来藏思想出来之后引起争斗,很多人不同意不认可如来
藏思想,于是编造如来藏经典的人,就借着伪造经典打击对手,说他们是在谤法,这也
是后期经典惯用的。
原始佛法的《一切燃烧经》
诸比丘,一切在燃烧。诸比丘,何为一切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
,触在燃烧,从眼而生起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亦在燃烧。因何而燃烧?我说此由
贪、嗔、痴、生、老、死、忧悲、苦恼,点着而燃烧。
-------------------------
后期佛教的《大般涅槃经》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
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26 大乘佛教、大圆满都是讲空性
大乘佛教也好,大圆满也好,都是讲空性。对初学者而言,比较不容易明白空,因为手
一摸,有这个桌子;坐下去,有这个椅子;水喝下去可以解渴;吃饭可以解饥,那为什
么还说是空呢?因为这些都跟心有关系。口渴是心的问题,饥饿也是心的问题,手摸桌
子也是人为的,坐在椅子上,不会掉下去,也是人为的,所有的森罗万象都跟人为有关
系嘛!也就是跟心有关系。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没有一点基本唯识观念的人,没办法体会色即是空。有人说:「色就是色,空就是空嘛
!为什么要说色即是空呢?」,这问题在于色是人去定义的,受想行识五蕴也都是人去
定义的,因为这些都跟人的心有关系,所以说色是唯心嘛!
有坚持就不是中观
大界周遍尊者指出:「中观并非不承认唯识」,唯识中说:这边是东,那边是西,下面
是南,上面是北。而龙树菩萨也承认太阳东边起西边落,但是若问龙树菩萨,太阳真的
是从东边升起来的吗?那龙树菩萨会反问:谁说这个方向是东?谁说那个方向是西?因
此当龙树菩萨反问你时,你就无法回答了,所以所谓的这个方向是东,那个方向是西,
都只是我们二个人共同的假设而已。
同样的,佛也随顺... 阅读全帖 |
|
k****s 发帖数: 1209 | 27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
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
,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
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
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
|
r****n 发帖数: 8253 | 28 贤友出示的经文并没有说涅槃后还有抽象意识的存在啊?反而是在说:由识之灭则一切
灭,即是灭尽涅盘啊!
==================
前后两个识,不一样的,前面是描述涅盘的识,后面描述的是五蕴的识。
中部49经,也是同样一段经文,觉音尊者的注释书,指出此句描述的是涅磐
其实对这段经文的解读,困扰了包括觉音尊者在内的几乎所有注解经藏的人。
中部经中的确有“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的经文,但是佛陀没有说那
就是在描述涅槃!实际上证得四空定之中的识无边处定即可亲证“不可见的识,无边的,
遍满的光明”,但是这可不是在描述涅槃啊
==================
显然这一段不是说的什么识无边处定。
pathavattena
tam
dev
brah
tam
vehapphalatte
anan |
|
G**W 发帖数: 1865 | 29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41 | 30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41 | 32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3 近日,一档婚恋节目《浪漫满车》中,女嘉宾在“以车识人”的环节,对男嘉宾车辆进行“大搜捕”,男嘉宾的内裤、没洗的衬衣、藏在鞋里的袜子都被该女子搜出一一“检阅评析”,而当她在车内找到名片后便拿起一张直接塞在胸前,直接演示人肉名片夹;同样,刚刚推出自己新单曲《变身潮男》的张皓然,在刚刚参加录制新一期《美丽俏佳人》的节目中,与众美女嘉宾坐在真实的马桶上聊起了关于“便便”的话题,大谈特谈自己“便便”的形态和颜色……
娱乐化时代,收视率成为各类娱乐节目追求的最高目标,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娱乐大潮中“脱颖而出”?很多娱乐节目祭出的拿手法宝便是“重口味”。正如菜肴一样,清淡口味已无法触动味蕾了,麻、辣、咸齐上,且层层加码,味道越重才越能吸引食客。娱乐节目为了紧紧抓住观众眼球,则用尽各种手段,渲染情色欲望,谋求出格出位,“重口味”愈演愈烈。
在广电总局的限娱令下,很多娱乐节目只是换了一种包装,选题雷同,让观众难免“审美疲劳”,如何让观众保持持续的兴奋状态?一些编导们开始在节目中加重口味,情色欲望成为最好的“佐料”。打开电视,一个个频道切换过来,各路各派美女齐刷刷上阵,衣服越穿越少,尺度越来越大,特写镜...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478 | 34 我谈谈个人意见.
WaiChi没有说追下去是思想吧? 我的理解,他只是说识现起后,心生攀援意
而生分别念,念念相续,直至产生思想.
我认为所谓了别之义恐怕不是分析分类对象而后认知之作用,后者是思想
产生以后形成的知见,也就是您后面讲的感性或理性认识,已经是很后面的
妄中妄了,心攀援生意作念直至思想都已经产生,怎么会是识呢?
这恐怕是您没有仔细看WaiChi关于识的文字了.
没有人说有个客观世界真实存在,但也不是说一无所有,而是证明真幻不可得,
楞严经说一切山河大地都是自性变态的显现,虽说变态,也是自性的本体.我理解,
WaiChi说识是直接从事物带来的意思是说,识是从自性中幻起的那第一个东东,
本来无有意,念,思想等等,因为攀援意分别心而后生出念头思想,乃至山河大地.
所谓知识见解,感性理性分析已经是离识很远的东西了.
我认为这是对的,佛法与外道之别在于,佛法从根本上断攀援妄想,返本还原;
外道以攀援分别识心为真心本体,认贼做父,以妄中妄境界为所得.
老兄,凡事要了解清楚再发议论.如果我们真的承认佛法在一切处,自性含藏
宇宙,所谓"低"的就没有我们可以参学的地方么? |
|
a*******g 发帖数: 867 | 35 第四以正理证明六识外决定应有阿赖耶识
当我们只建立六识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六识上的有些问题是我们所无法解决的,在
此略举例说明。若要详细说明,在《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里面,对成立阿赖耶识
有详细的阐述。
1 由前六识不能受熏持种证明应有阿赖耶识
在《唯识三十颂》讲:“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此颂
说明在这五种情况下意识不生起,而在一般情况下意识都会恒常现起,如说早上一起来
意识就生起,对我们进行种种干扰。但是有五种情况意识不现起。1、无心的睡眠,梦
都不做这时意识不现起。2、无心的闷绝,这时候意识也不现起。3、4、入无心二定,
即入灭尽定和无想定的时候意识不现起。5、修无想定成就,生在无想天中,一期生中
意识都不生起。在这五种情况下意识都不存在?那么当意识不存在的时候,那这时的记
忆是如何保存的?为什么当意识重新生起的时候,我们还能记得住,还能承载以前的记
忆?那么这些记忆的种子到底保存在那里呢?这里就有一个困难,还有我们过去曾做了
种种染污,受到染污的熏习;或者我们做了种种善法,受到善法的熏习。而这些习气都
会在我们的身心中有具体的显现,这样的影响力如 |
|
b*****l 发帖数: 3821 | 36 这里W大概是想描述藏识,
但是又没弄清藏识和六七识的区别。
不过这家喜欢给公认的名词自己下新定义,扯来扯去就拎不清了。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唯识与如来藏系,站在「有依有立」的立场,主张一定要依阿赖耶识才能成立业报,否
则落于断灭。
中观站在「有依空立」的立场,主张业过去了,只是缘缺不现,并非自体灭(因为业根
本没有自体),而在未来具缘可以感果,以「业本性空」显示佛说「缘起」的深义。这
与唯识与如来藏系的 model 根本不同。如<中论·观业品>说∶
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
|
r****n 发帖数: 8253 | 38 佛法是实用性的,是紧密围绕解脱的。(苦和苦灭)
而解脱的关键核心就是要实现五蕴的识的彻底熄灭。正是因为众生强烈的试图去不断的
获取占有信息,才导致的轮回,导致五蕴的生灭。
所以站在解脱的角度来说,越少提涅盘的识的特性,是越好的,因为如果无明众生错误
理解了涅盘的识的特性,就会阻碍对五蕴的识的厌离舍弃。而通常都是错误理解的。
大乘,就是对涅盘的识的特性进行发挥,创造出阿赖耶,第九识,如来藏等,但是却搞
得一塌糊涂,把佛法给神我化的。
一两处经文,提到涅盘的识的特性,足够了。
to
extensively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六祖坛经》中五祖对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五祖说 :「如果没有认识本心
所在, 没有亲证本心是怎么一回事,修学佛法都将会落於玄想与空谈,所以学法并不会
有真正的智益。」
六祖悟的那个『自性』, 讲穿了根本就不是意识, 那个自性, 直指我们每个有情除了自
己能知能觉能想的意识之外, 还有其它识的功能, 而这个超越意识功能的某种东西, 六
祖叫它自性, 有经典说它叫如来藏, 或叫自心如来, 不管叫它什么, 反正它不是意识就
对了.
禅宗就是依这个所谓的自心如来的清净、涅槃、自性而说般若,不是依意识来想像或思
惟的认知境界来说般若的;而中观也是以这个人人都有的自心如来的不落断常、垢净、
来去、一异……等两边而说中观的,并不是用意识的思维去依佛法知见来起心作意离开
两边的中观,也不是意识感知在事相上离两边的中观,所以証悟禅师就是找到了法界实
相心如来藏。
法界万法的根源既然是祂,那么佛法的修证就必然是依绕着法界实相的这个根本心来修
证的,这就是般若正确而且唯一的修证标的,禅宗正就是这样修证的;若离开对自心如
来的修证,就并不是真正佛法般若的证悟! |
|
c***h 发帖数: 2262 | 40
改成如下,
如果是如上这样清凈本心是因为转识灭而灭,然后又造成藏识(阿赖耶识?)灭,
这种奇怪的藏识(阿赖耶识?)灭法,就是外道的说法呀 |
|
G**W 发帖数: 1865 | 41 是谁说大乘佛法中没有说第一因 ? 虽然你贴的文章不是你写的,
但是你本身如果知见不足而跟着瞎起哄,那也多少成就了谤法业 简单帮你算了一下,你
共谤了 :
1)成唯识论, 2) 大乘阿毗达磨契经 3) 大乘密严经
4)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成唯识论》卷三 第八章 以五教十理证有本识 云何应知此第八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
。 圣教正理为定量故。 一丶 大乘教 谓有大乘阿毗达磨契经中说。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
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CBETA, T16, no. 681, p. 738, a4-6)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
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
。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CBETA, T48,
no. 2008, p. 360, b4-9)
===
另外你不用拉拉杂杂的贴一堆转文,别人可能没时间没兴趣看,你可用连接去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
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
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
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
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著祂的体性如实而修学,不但证得了二乘无学阿罗
汉果,也证得了大乘无学佛菩提果,而究竟圆满佛道。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
候,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
,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切世间最究竟的实证科学,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科学也都
完全无法比拟的。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
地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真相呢,则只是不断地证实佛陀在二
千多年前说法的正确性。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正法,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
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
甚深...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922 | 43 一、推翻六识的见解
建立“如来藏”见解首先要推翻六识的见解,我们的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的功能
是有限的。这些功能局限于某种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这些器官就无能为力了。而
我们的第六意识虽然有观察的功能,但观察的依据也来自于眼耳鼻舌。譬如当人在回忆
往事的时候,他对往事的记忆仍来源于眼耳鼻舌。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思维的依据来
自于眼耳鼻舌。但眼耳鼻舌等器官本身,不但不能看见或了知“大光明”、“如来藏”
、“空性”等,而且,就连我们平时自认为看得一清二楚的东西,其实都没有真正分辨
清楚,看个究竟。
比如我们以肉眼观察某个事物,认为它处于静止状态。但佛告诉我们,它们不是静止的
,是一刹那一刹那运动变化的事物。从科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我们以肉眼
看桌子,就会认为它是完整的木板,看不出它中间有缝有孔。但《俱舍论》中却认为:
一切物质由微尘构成,微尘之间是有间隙的。众所周知的科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桌子是
由无数微尘组成,微尘之间并非相互连接,而是存在间隙的。这就像我们远看银河,认
为是一片光明,但如果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或者从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银河并非一片
光明,而是由很多星星构成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4
禅宗悟道当然用禅宗的方法,然后以自己的证量去判断各种见地究竟与否。即使南传的
要判断各种见地,不也先按照南传的方法修证,然后再去判断么。难道南传的还要先修
唯识观,再去判断唯识对不对?
法华是讲顿的,龙女成正觉。佛种从缘起不是说成佛要积累好多资粮,是如来藏随缘变
现。关于即生成佛,当然大乘内部也有分歧。大乘主要是批评小乘住于涅槃,中止化城。
如来藏谈缘起少是因为前人谈的够多了,有必要多谈些其它方面了。所以它强调自性的
功用,凡圣无别,只是用处不同。这里说自性是讲话方便,不是说本体实有,不是本体
论唯心论。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唯识是学说,无著世亲著作上没有的,就不是直接承认如来藏。有人要把无著、世亲解
释成在说如来藏,要看学唯识的承认不承认。 |
|
S**U 发帖数: 7025 | 46 此文只能代表如来藏系的观点,引的全是如来藏系的经论。只有一处引《广百论释论》
,也没表示护法论师对此问题的立场。
而完全不谈弥勒、无著、世亲的唯识对此问题的立场。作者懂唯识嘛?
阿赖耶识通染净,是无著《摄大乘论》的说法。 |
|
S**U 发帖数: 7025 | 47 我是依汉传‘如来藏’和‘般若’结合的情形而说。汉传光说‘如来藏’而不说‘般若
’或唯识的,感觉比较少。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Matching Category :
《大乘密严经》卷2: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密严佛土是最寂静、是大涅槃、是妙解脱、是净法界,亦
是智慧及以神通诸观行者所止之处;本来常住,不坏不灭;水不能濡、风不能燥,非如
瓶等勤力所成,寻复破坏。非诸似因及不似因之所成立,何以故?宗及诸分是不定法,
诸宗及因,各差别故。
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
密严佛土是如来处,无始无终,非微尘生、非自性生、非乐欲生,不从摩醯首罗而生,
亦非无明爱业所生,但是无功用智之所生起。……」
《大乘密严经》卷3:
「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
t******g 发帖数: 17520 | 49 方便说已经是N多人乱造词的借口了, 还有 覆藏而说。。。这种解释出来
到时候可以有根本无明, 根本识, 根本灭, 根本无我,根本涅磐
只有同意“有”如来藏的, 才是根本的, 其他都是不根本的, 但是不能说是错的
而是覆藏而说。。。。这种逻辑是无敌的
这就是人的本性, 当一个难题出现了, 不求“正确”, 只求最简单, 自以为合理
就可以了
种的 |
|
t******g 发帖数: 17520 | 50 方便说已经是N多人乱造词的借口了, 还有 覆藏而说。。。这种解释出来
到时候可以有根本无明, 根本识, 根本灭, 根本无我,根本涅磐
只有同意“有”如来藏的, 才是根本的, 其他都是不根本的, 但是不能说是错的
而是覆藏而说。。。。这种逻辑是无敌的
这就是人的本性, 当一个难题出现了, 不求“正确”, 只求最简单, 自以为合理
就可以了
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