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
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
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没
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
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著祂的体性如实而修学,不但证得了二乘无学阿罗汉
果,也证得了大乘无学佛菩提果,而究竟圆满佛道。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
,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
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切世间最究竟的实证科学,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科学也都
完全无法比拟的。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
地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真相呢,则只是不断地证实佛陀在二
千多年前说法的正确性。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正法,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
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
甚深微...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 世界诸宗教的灵魂观以及对死亡问题之探讨
http://cclw.net/gospel/asking/lyzbhwj/htm/chapter11.html
环顾世界诸宗教,无论是制度性的宗教,或是在被称为原始社会中的宗教,各宗
教的灵魂观以及对死亡的观点,总是与其教义或仪式拥有密切的关系。以下分别介绍这
些不同宗教的灵魂观以及对死亡的观点。
原始宗教
(一)灵魂观点
在传统原始的社会中,灵魂的本质就是力量;在此想法之中,力量、灵魂和生命
是可彼此互换的观念。同时在原始人的想法之中,一个遍在的力量或是生命的法则,不
仅被认为存在于人类自身而已,同时这些力量也被认为存在于其它生物的生命之中。
对一个原始人而言,他认为自己的潜能是不受拘限的;因而他总是想要抓住隐藏
在他身体之内的本质,而其方法就表现在各种类型的巫术上。同时对原始人而言,灵魂
的力量是可以计数的;并且人人所拥有的力量皆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
阶段,所拥有得灵魂力量也不相同。
原始人的灵魂观,依着情境之不同,而对灵魂有不同之命名。举Fang of Gabon为
例,对灵魂有七种命名形式:(1)eba:位于脑的生命原理,...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
当然是五蕴的识。
当一个有情众生处在轮回的状况下,它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只有五蕴的识。除此无它
,没有灵魂,没有阿赖耶,没有如来藏,没有法身,没有本心。。
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阿罗汉入灭尽定,以涅盘为所缘,此时不是五蕴的识,而是涅盘
本身,涅盘本身也是一种识,是抽象的。也就是经典所说的不可见的识。
说其是识,是指涅盘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不是死物。
的, |
|
|
l***e 发帖数: 26 | 5
不是已经告诉你“无”了吗?还有什么?法身何染?法身者,体称法身,用显万
物,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即是此意。且问
此可污染否?
非也非也。思维是何物,攀缘之心耳。所谓三身,是法身、报身、化身。非三部
而是三位一体,人本来具足,为无始无明所惑,不能清静。
从唯识学说,得法身者是转六七识,即意、末那识已转。修报身者,须转五八识,
即眼耳鼻舌身,以及藏识(第八识)。唯此方成果,否则只是得法身。故六祖说:
“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中圆。” |
|
A****a 发帖数: 274 | 6
小乘说的我能解脱的我是世俗谛,是方便说法,从究竟意义上,也就是胜义谛上,根本
不存在一个心正在修观的主体,也不存在我的主体,也不存在真如和8识的主体
但是大乘不光世俗谛上说有我,而且胜义谛,也就是绝对角度上也说有个主体性的”心
“,也就是真如心,如来藏或者8识
二者怎能一样?
涅槃尽管五蕴已经灭尽,但是确实并无石头般无知,但是一个没有证涅槃的人,根本无
法想象涅槃的状况是什么,就如一个整天在海里面游泳的鱼,无法想象陆地上的状况到
底是什么一样
而大乘信徒的错误就是自己没有证涅槃,可是却对涅槃进行想象,认为一定有个”识“
,而这个识也必然存在于任何处。这也是8识的概念冒出来的原因之一
更糟糕的是,大乘信徒自己没有证涅槃,但是却有自我安慰的发明出个无住涅槃,结果
生死都变成了涅槃。变成了不二。这个才是真正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更更糟糕的是,大乘信徒自我发明了无住涅槃后,又因为自己对于真正的涅槃不理解,
于是把五蕴灭尽的无余涅槃说成是灰身灭智,对真正的佛法进行诋毁,进而造成很多人
断了修正法的慧命。
不过你waichi却又是另外一种,你不过是吸收了大乘的一些理论,然后又自我创造,自
我加 |
|
a*******g 发帖数: 867 | 7 我们说这个就象梦境中的种种影像,你在做梦的时候,在梦境中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
你永远不会意识到,你永远不会觉知这是梦中意识显现的影像,你只有醒过来时,才能
意识到这是梦中意识的存在。因此,如果你不从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之间所构成的相互缘
起因果联系,不从赖耶大梦中醒觉过来,无分别智还没有醒觉无明之睡的话,那么你就
永远意识不到阿赖耶识的存在。因为,你所处的境相,仅仅是前六识的境相,甚至,你
都不能意识到这是前六识所显现的影像,你一一去执为实体。所以阿赖耶识这种存在,
相比前六识这种比较显眼的存在,则是一种更加隐秘的存在,故说“不可知执受、处、
了”。它的执受、处、了都是隐微难知的,但是这个隐微难知,并非纯粹的不可知论,
不是不可知。等你真正的从赖耶大梦中醒觉过来的时候,你有了无分别智的时候,这时
你才可以意识到或认识到阿赖耶识的存在,可亲证阿赖耶识的存在。并且能转染成净,
使阿赖耶识成为大圆镜智。那么,刚才我们举了一个譬喻,如电影《黑客帝国》中,说
有一个母体程序、神经互动模拟程序,你在这样一个系统里面生活的时候,你看到的一
切境相、种种场景、种种生活画面,以及你在此中的种种努力,但是你却 |
|
n***e 发帖数: 146 | 8 二十、阿旺大活佛
藏哇寺实行分设金刚上师制已近两个世纪。自从阿旺·群佩嘉措(1788-1865
)被藏哇寺寺主、博学多识的晋美南甲(1790-1837)选定为藏哇寺首任金刚上师
,至今日主持藏哇寺寺务和修法传承的云登桑布(1928-)上师,已是这所寺院的
第十任金刚上师。
寺主的位置依然保留,也依然享有十分受人尊敬的地位,寺主的产生,也依然
以活佛转世的方式沿袭下来。今日藏哇寺的寺主,是由阿旺·丹增南杰活佛转世而
来的阿旺活佛。
在同一所寺院里,既有实际主持寺院寺务的金刚上师,又有寺主即寺院名义上
的一把手,从世俗的角度看,这岂不是一种双轨制吗?两者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能不能把寺主看作是国家主席或人大委员长那样的名誉性首长?而金刚上师则可
视为国务院总理那样的实际领导人?自然罗,任何类比都是有缺陷的,更甭提用世
俗的眼光来看待非世俗的宗教寺院了。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最好的办法
还是找到寺主,让他自己讲讲在寺院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
不过,要找藏哇寺的寺主,还真不好找呢。找了几次,从寺庙大经堂找到他家
里,不是说他到几十里外的草场为牧民念经去了,就是说他被当地谁谁谁请去做 |
|
S**U 发帖数: 7025 | 9 见灭得道或见四谛得道,是多数派的意见。也有少数主张见苦得道的。这不是大问题。
依二谛说,世俗谛与胜义谛都要观。既然称为「谛」,就是如实。
中论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盘。
摄大乘论说依四种寻思,得四种如实遍智,也不是只观涅盘。
中观、唯识对世俗谛与胜义谛的界线不同,但还是从缘起下手,次第顺于四谛现观。佛
教各宗对四谛中,几为世俗,几为胜义,虽有不同见解,观还是以四谛为本,除如来藏
系。
如来藏系才认为可以离妄想(世俗)直观寂灭的涅盘。没有现观世俗谛,能通达吗?没
有观的基础来通达世俗谛,如来藏系要靠逻辑跳越,主张世俗谛都是如来藏的妙用,本
自具足。
以前面引圆觉经文为例,那样观有如实见四大的因缘生灭吗?没有。如来藏系就直接逻
辑跳越,没见也说四大是如来藏的妙用,既非现见而知,所以要靠信心了。
P.S.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观五蕴,悟入胜义,怎么被无视了? |
|
r**m 发帖数: 1825 | 10 runsun 的老贴:
很多有如来藏思想的人不愿意承认如来藏的真常神我倾向,但是如来藏经典里面却清清
楚楚的显示了这些倾向。 如来藏思想出来之后引起争斗,很多人不同意不认可如来藏
思想,于是编造如来藏经典的人,就借着伪造经典打击对手,说他们是在谤法,这也是
后期经典惯用的。
原始佛法的《一切燃烧经》
诸比丘,一切在燃烧。诸比丘,何为一切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
,触在燃烧,从眼而生起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亦在燃烧。因何而燃烧?我说此由
贪、嗔、痴、生、老、死、忧悲、苦恼,点着而燃烧。
-------------------------
后期佛教的《大般涅槃经》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
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
了
-------------------------
这两段经文的冲突矛盾显而易见。有人认为原始经文是佛陀对小根器的人的方便说法,
后面那段经文是对大根器的大乘人说。有这种观点的,等于在骂佛陀,贬低佛陀的形象
,在说佛陀刻意引导自己的弟子堕阿鼻地狱。
显然...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11 runsun 的老贴:
很多有如来藏思想的人不愿意承认如来藏的真常神我倾向,但是如来藏经典里面却清清
楚楚的显示了这些倾向。 如来藏思想出来之后引起争斗,很多人不同意不认可如来藏
思想,于是编造如来藏经典的人,就借着伪造经典打击对手,说他们是在谤法,这也是
后期经典惯用的。
原始佛法的《一切燃烧经》
诸比丘,一切在燃烧。诸比丘,何为一切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
,触在燃烧,从眼而生起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亦在燃烧。因何而燃烧?我说此由
贪、嗔、痴、生、老、死、忧悲、苦恼,点着而燃烧。
-------------------------
后期佛教的《大般涅槃经》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
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
了
-------------------------
这两段经文的冲突矛盾显而易见。有人认为原始经文是佛陀对小根器的人的方便说法,
后面那段经文是对大根器的大乘人说。有这种观点的,等于在骂佛陀,贬低佛陀的形象
,在说佛陀刻意引导自己的弟子堕阿鼻地狱。
显然...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2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1:
「故胜鬘经中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法身。约位因果得名别。故但可说证不可说成。初
地以上分亦证得。佛果圆证。自受用身新修所起有情分别事体异故。从凡夫位但有无始
无漏种子。由近善友听闻正法。种子渐增为报身本。亦名如来藏。楞伽经云。阿梨耶识
名空如来藏。具足熏习无漏法。故名不空如来藏。前法身藏。此报身藏」(CBETA, T38,
no. 1772, p. 273, a29-b7) |
|
a***n 发帖数: 1993 | 13 如来藏是超越自他之分的。说如来藏和阿赖耶识同体,只是说众生不同的阿赖耶识是共
同的如来藏的不同侧面的显现,不是完全等同。唯识是小乘向大乘过渡的理论,还保留
了众生相续流各个不同的观念,到了如来藏就要远离自他的分别了。《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问明品第十》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无畏亦然。”。
当然,说“一个”如来藏也是权说,如果说一个,那就暗藏了它有边际的含义。总之,
如来藏不是众生各别的。
何, |
|
g**1 发帖数: 10330 | 14 中纪委机关报评张馨予嫁军人:慧眼识英雄
2018-08-07 10:07:45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举报
4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更多
(原标题:【方圆谈】慧眼识英雄,为军嫂们点赞)
中纪委机关报评张馨予嫁军人:慧眼识英雄
“你守卫国家,我守护着你。”
中国纪检监察报8月7日报道 女明星张馨予8月5日在个人微博公布了自己的婚讯,成为
一名光荣的军嫂,受到网友热赞。
张馨予丈夫何捷是来自武警部队的反恐精英,被战友评价为“岭南有悍虎,敌闻皆丧胆
”。在大家的印象中,嫁给军人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张馨予为什么会选择军人?她
在微博中给出了答案——“只有一个原因:嫁给他,嫁给爱情。”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说句实在话,我
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军人的品质,是担当,是扛责任,是为爱牺牲所有
。但也因此,嫁给军人,不论对于什么行业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也需要
极大的勇气和担当。所以,要为所有慧眼识英雄的军嫂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从古至今,军婚里都藏着爱情最苦最累的样子。比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74 | 15 不错,分析得基本正确,也抓到了问题的核心
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
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
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
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直
到最后被印度教给彻底吸收了。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
下,佛土,极乐世界就有了理论基础,因为一切唯心造,所以解脱者绝对可以造个佛土
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人
,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所以waichi不断强调转物,不
断强调突破物质限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而以出离轮回为根本,以涅槃为取
向的原始佛法,也就是大乘污蔑的小乘佛法(小乘在印度是很粗俗的恶语,指低劣的意
思)则受到大乘的歧视,斥责为焦芽败种,甚至在梵网经菩萨戒里有一条就是不能阅读
小乘佛经的戒律。也有绝不证小乘果位的 |
|
a*******g 发帖数: 867 | 16 第二 佛所觉悟的是什么
佛陀在菩提树下四十九天开悟,他为了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证悟到的是什么呢?《
华严经》中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
、执著,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即得现前。”从这个角度来讲,问题的根源就是人们
的妄想、执著。佛陀发现这个妄想执著,他的发现有这样一番理性的认识过程,这个就
是十二缘起,所以菩提树下最重要的觉悟,就是十二缘起。这个十二缘起也是佛陀后来
为他的弟子宣说佛法时,数数宣说的内容,所谓十二缘起即是,一、无明,二、行,三
、识,四、名色,五、六处,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十二、老死。这里涉及到一大堆的概念。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唯识学,即使对佛法或
唯识学,零接触的人或对佛法没有任何了解的人,对此问题也可以去深入的了解。对于
这个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最根本性的原因,我们首先可以给大家一个说明。佛陀通过对生
老病死原因的分析,就发现所有老病死苦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有了生之后就必然会
有老、病、死苦。如果你想没有老死,就必须要没有有缺陷的生、不圆满的生命,这个
生若没有的话,老病死苦就不会有,但是只要 |
|
a*******g 发帖数: 867 | 17 六 远离戏论如实观察
第一明一切存在即认识本身
最后,我们来作一个总结,就是通过佛法的学习,是要将“存在”向“认识现象本身”
来进行还原,而这样的认识也将主导我们的修行方法。这个修行方法在《阿含经》里面
,乃至在大乘《般若》、以至大乘瑜伽行派里面,都是共同的方法。你的认识,你的思
维模式,你的思想,你所持的见地,就决定了你所要依从的修行方法,所以这一点实在
是太重要了。你不通过这样的行持,是没有办法到达彼岸的。道理在什么呢?在于行道
之中。如果这个路我们不去走的话,它是不是路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个道之所以能够
成为所行之道,又要首先依于正见来进行抉择。所以,这就非常重要。通过上面的学习
,我们做一个总结,就是佛法在谈到存在的时候,是依于认识现象来进行讨论的,所以
我们要把对于存在真相的探索,进一步还原到认识现象本身这个层面。所以唯识学沿着
《阿含经》所开辟出来的路径,经由初期大乘所讲的“唯心”思想,如刚才所讲:“三
界所有,唯识一心。”通过这个“唯心”的思想,最终我们把这个心作更加具体的分析
,在这个心的层面里,到底有些什么认识内容,即是眼等八识,所以依于Vijñ
āna |
|
a*******g 发帖数: 867 | 18 七 缘起因果的当下性
(第六碟)从以上所说的,就要推导出以下的两个内容:一、唯识的缘起,二、缘起因
果的当下性。对于缘起因果的当下性,我们有两个表述:1、讲因果同时的道理,讲因
果同时,就是指因果相待而有。2、讲因果假立的道理,也可说是在讲没有实在的因和
果,反过来又是在讲破除执著实因实果的问题。但是我们很容易生起执著,很多人都在
讲因果,我们可以这样来讲,现在佛教中所讲的因果,是错的。尤其是传统佛教所讲的
因果,是完全错误的。那么,我们再来讲唯识的缘起,还是先回到刚才你们所提的问题
,我们来分析一下,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五花八门的说法,你们讲的所有的内容
,正如我刚才说的,它(唯识的缘起)所体现的是因果之流。因此在这个地方理解缘起
应该善巧一些。对此问题,大家都有各自的观点,但是你要想想,你的观点真正从属于
你吗?离开你之前的所有背景,离开了你之前的所有的因果之流,你现在的表现根本是
无依的。例如有人说,你为什么说有个大我?大我的概念是怎么得来的?这是不是由前
因所表现出来,所以你的当下的表现,是一个缘起的表现,而不是一个实体的表现。因
此,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又有人说,有一千 |
|
r*****g 发帖数: 478 | 19 问: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成三身,几个识共成一智?几个识独成一智?
答:眼耳鼻舌身,此五识共成成所作智,第六是意识独成妙观察智,
第七意独成平等性智,第八含藏识独成大圆镜智。
问:此四智为别为同?
答:体同名别。
问:体既同,云何名别?既随事立名,正一体之时,何者是大圆镜智?
答: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即大圆镜智。能对诸尘不起爱憎,
即是二性空,二性空即平等性智。能入诸根境界,善能分别,
不起乱想而得自在,即是妙观察智。能令诸根随时应用,悉
入正受,无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
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
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智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
所作智共成化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别,只令未解者看,若
了此理,亦无三身应用。何以故?为体性无相,从无住本而
立,亦无无住本。 |
|
a***n 发帖数: 1993 | 20 不是说修过唯识观,是学过唯识理论。
另外唯识派的人有修过唯识观的么?我不太了解
不过依唯识理论成佛要修几劫,现在应该还没有证道的。 |
|
G**W 发帖数: 1865 | 21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众生所熟知的我性 :
【「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
这是某派法师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
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
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于如来藏大加批判。而底
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产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产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
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依照上述顺序而说,先说「梵」:佛陀说真正的「梵」都不是这样,唯有佛陀说
的「梵...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2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
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3 那么已经找到“伴儿”的张铁林何时才会再度成家走进婚姻呢?他的回答有些令人玩味儿,“没有说一定要组建一个家庭,就是情感的最后归宿。”
张铁林
今年六月以来,不断有人通过微博爆料: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饰演皇阿玛一角的演员张铁林,在现实生活中也跟剧中一样。一时之间,舆论沸沸扬扬。今晚7:35,BTV文艺频道《影视风云》远赴广州,独家记录张铁林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工作与生活的状态,揭秘“皇阿玛”的爱恨情仇。
众所周知,张铁林曾经有一段跨国婚姻。上世纪80年代,留学英国的张铁林与波兰籍妻子相知相恋,二人还生下了爱情的结晶——女儿月亮。然而在女儿年幼时,张铁林便与妻子离婚,独自回国闯荡事业。提及这段感情,张铁林淡然地表示“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在他看来,文化的差异、观念的不同,是这段婚姻没有走到最后的原因。
当被问及现阶段的情感状态,张铁林大方地吐露:“有对象,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不过这个词是说小姑娘的,我家这个是老姑娘了,就是个伴儿。”那么已经找到“伴儿”的张铁林何时才会再度成家走进婚姻呢?他的回答有些令人玩味儿,“没有说一定要组建一个家庭,就是情感的最后归宿。”
张铁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七八级表演...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23939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oughts 讨论区 】
发信人: fwoods (fwoods), 信区: Thoughts
标 题: 雪域纪实:藏地没有传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8 12:56:59 2012, 美东)
藏地没有传奇
一,
2011年,11月,10日,黄昏。
哥终于到了哈达首府。同行的是一对恋人:男孩叫西尔诺、女孩名桑珠。(在路上,哥
捡到这对来拉萨朝拜的孩子。俩孩子来自川地藏区同一村庄。)
夜晚,我们仨一起到东措国际青年旅舍投宿。没想到,东措国际青年旅舍直接拒绝了西
尔诺和桑珠,只同意哥一个人住下。前台小姐的说法是:川地藏人很麻烦,公共安全局
打过招呼,不给住。(东措国际青年旅舍接待能力相当大,已是淡季,游客相当少。)
哥彻底无语。雪域高原,阳光之城,直接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西尔诺和桑珠一脸困惑:矣,矣,我们是良民矣,良民也不给住矣。(孩子们天真得可
爱,哪里有资讯来源。)
哥问两个孩子:西尔诺,生气吗。桑珠,没生气吧?
西尔诺不停的叹气:“我们不要生气,我们来看布宫。挪威哥,我们不要生气。”
桑珠不作声,走出东措好远,才说:“挪威哥,...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25 都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怎么《西游记》中追求唐僧的女妖精都铩
羽而归了呢?
女儿国的国王长得不好看吗?你看书上是怎么形容女主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的?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
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
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
母降瑶池。
白纸黑字,说的是王昭君、西施、嫦娥和九天仙子都比不了啊,西域竟有如此美人
,那是怎样一种美?想来,志玲姐姐都要甘拜下风。追求过嫦娥未果的猪八戒在边上早
已心痒难耐,就差如某男粉扑倒刘亦菲了,唐小僧你就不动心?
当然,唐僧是出家人,断不可破色戒,身为出家人,却为女色所惑,中出快活,和
裴如海有什么区别?那是高僧能做的事吗?怕有杀身之祸,但问题在于,那些女妖精和
女王不知道吗?你见到一个和尚长得帅,就想和他谈恋爱甚至上床?不像话。
《西游记》就是这样,男妖精无一例外都想要吃唐僧肉,女妖精,除了白骨精,其
他都想要和唐僧颠鸾倒凤春宵一刻,她们怎么就不想吃唐僧肉?
上回书我讲过,吃唐僧肉和道教服...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565 | 26 >( q 心愿了故无防备, w 是有心算无心).
可以这样说. 虽然与事实不符. 呵呵.
而事实上是, 不在于防备, 如果于下一生你有防备那也没用. 不过要谈这就更麻烦了.
>现在从上面我有两个问题:
>1. 是否我们普通人, 日常所有事情, 穿衣吃饭, 杀人被杀,
> 全部是注定好地定业? 肌肉每下如何全部注定? 还是
> 就结果注定? 还是过程结果都不一定? 普通人! 我从兄地
> 说明了解, 必然全部是注定地, 为何? 因为不如此, 则如果
> q 当时武功盖世, 怎会<肯定>被一小孩 w 杀死? 除非剧本就是如此,
> 否则依靠当时地两人情况, 一万次, q 怎么也要杀 w 9000 次吧,
> 如此因果成运气, 那里有什么定业?
可以: 是. 亦可以: 不是. 因为所谓 "定业", 事实上根本不是 "定业".
因为业, 不是按相亦不是按时间性呈现的, 而是按自心藏识而成相, 按自心根性而成受,
于已出生而言, 以受为定为主, 而事则依共, 相则依藏识执认而成, 而业之定与不定,
在于心力与业力之交战强度, 及心力与心力交战强度, 因为你已入共业中, 很 |
|
r****n 发帖数: 8253 | 27
月溪是放屁。它连缘觉都搞错。和waichi是一路货色。难怪能被waichi吹捧。
不过大乘对缘起的解释确实和小乘不同,尤其唯识和如来藏。他们都立出一个缘起的恒
常本体:阿赖耶和如来藏(真如)。
本来缘起就是为了反对本体论,可是大乘竟然又创造出一个本体。
我一向讲的是阿含经,是阿毗达摩,是原始佛教,是上座部佛教的理解。
在英文阿含经里面,菩提比丘将缘直接翻译成“condition”
佛陀对缘起有个很简单的概括:此有彼有,此无彼无。
有点正常理解力的人,也应该明白上面说的是什么。
佛陀在经典里面已经明确解释了什么是“行”。没什么难理解的。
佛教的混乱,在于某些人胡乱解释佛经,伪造佛经,甚至将佛经完全不顾,自己编造出
一些东西。
比如这个“缘起”,后来竟然发展成“真如缘起”这种明显违背缘起的本体理论。真如
再发展成连基督教上帝都也是真如,则实在让人惊叹了,两千多年佛陀对梵我一如,对
神我,对上帝的彻底否定,今天已经被某些人给成功圆融了。
声称认可佛经,自认为懂佛经,当然都未必真懂。这是太简单明显的道理。
胜义和方便,都不应该背离三法印和四圣谛。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永嘉禅师先学的是天台,中观、唯识不知学过没,就算学了,会用中观、唯识修真实观嘛?不会的话,自然不能证果。
分别名相,是修观的参考,解释修行遇到什么状况,没修观传承自然不会用。就像不会用电脑的人,电脑操作手册对他没啥用,看懂手册还是不会用电脑。电脑操作手册对会用的人才有参考价值。像清净道论,性质就是禅修老师手册 meditation teacher's manual.
据我所知,汉传佛教的现况,想修真实观,只有如来藏系统有人可以教,老师可以依累积的经验回答你的问题,其他的都没修观传承。
原始佛法称叹佛说,是「文善义妙,纯一满净。」Perfect in expression and perfect in meaning.
瑜伽师地论能把很难说明的修行状况说明白,还是重视说清楚讲明白。
禅宗轻视分别名相,到后来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只有片言只语让人琢磨。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称之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说存在,它却没有一法存在,说根源,它却是轮回苦与
涅般乐种种生起之根源。由于对他的见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门。从名相讲它有无穷的名
称:有人称它为心性或本心,外道则称它为梵我,声闻独觉则称无我教义,唯识家称之
为识,有人称它为般若到彼岸,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有人称它为大手印,有人称它为唯
一明点,有人称它为法界,有人称它为一切种,亦有人称它为平常心。
|
|
d******e 发帖数: 4192 | 30 这个和清辩说的"名言有自性(相)"类似的.
中观派中也分好几种.清辩这种很似如来藏思想.
宗可巴大师在思想上主要继承的是月称的中论那些.
当然后来他对唯识也很有见解,但是唯独不许如来藏.
我怀疑文成公主入藏后,禅宗思想已经开始在藏地流行了.
大圆满中有汉人祖师的.这个不奇怪. |
|
Y**u 发帖数: 5466 | 31 问:"如果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又有一切无明?如果众生本来就有诸种无明,佛又为
什么说众生本来成佛?假如十方凡夫本来就能成就佛道,后来才生起无明,那么一切佛
又是何时生起的烦恼呢?"
答:“善男子,世间万物的开始结束、生灭变化,前后有无存在,聚合散灭、开始消止
,都是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的;种种欣取和厌舍,都是在轮回中。未能跳出轮回而想辨
明圆觉境界,则其所辨的圆觉性如同虚妄情识一样仍在轮回中流转。如果想就此免除轮
回,则没有这样的道理。比如转动眼目就以为是摇动了清水;又好比长时间瞪眼,就容
易看成火是旋转的。云飘动而好比是月在运动,舟行驶而好比是岸在移动,都是一样的
道理。
“善男子,种种旋转没有停止,若想让所见事物先停住不动,尚且不可得,更何况轮转
生死的污垢心都还没有清净,以此心观照佛的圆觉性,哪有不旋转的道理。因此你们就
生起三种迷惑。
“善男子,比如患眼翳的人,妄见空花,如果眼翳去除了,不可说眼病已经灭除,什么
时候再生起种种眼病。为什么呢?因为眼翳和空花没有相互待缘的关系。也像空花消失
于虚空中时,不可说虚空什么时候再生出空花。为什么呢?虚空中原本没有空花,也就
没有空花生起与...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2 问: 世尊,如果觉心本性清净,为什么会有被污染,致使众生迷闷不能证入?只希望
您广为我们开示法性,使我们大家以及末世众生能作为将来修习佛法的眼目。”
答:“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虚妄地执着自我相、他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认为‘四颠倒’是实在自我的本体,由此便生出憎恨、贪爱、于虚妄的我执之上更加
有虚妄的憎爱。这两种虚妄相依,便产生了虚妄的业道。因为有虚妄的业道,就会虚妄
地认为有六道的生死流转。厌恶流转的人,就会虚妄地认为有涅槃境界。因此不能证入
清净本觉,这并不是觉性违拒能证入的人。能证入的人也不是觉性使他证入的。所以起
心动念以及止息心念都归于迷闷。
“为什么呢?因为有不知何时产生的无明做了自己的主宰。一切众生没有生来就有慧目
,身心自性也都是无明的。比如人不会自已了断自己的生命。由此得知,有爱我的人,
我就随顺他们;不随顺我的,便生起憎恶怨恨。因为憎爱心能滋养无明,如果憎爱与无
明相续不断,虽然修行求道,也不能成就。
“善男子,什么是我相?是指众生心所证知了别的善男子,比如有人全身协调,忘记了
自身的存在,如果四肢麻木,调养失当,稍加针刺或艾灸,就会知道有我,所以,只有...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4116 | 33 还需要好好辨上一辨
这样某些人才不能浑水摸鱼
但不管怎么说,你承认如来藏,那还是比那些天天信誓旦旦否定第八识的人要好多了的
(信誓旦旦否定如来藏的,在喇嘛教里是主流吧?)
但不可自满,不是说你标榜你承认,但私下里指妄为真,误人性命的,还是免不了挨打
;如来藏不是什么思想不思想,你要真真去找到他的所在 |
|
f*******8 发帖数: 3612 | 34 实际上就是藏识到底是个什么机制。
那些只知道从物质世界的角度探讨空、苦的,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世间法,
藏识,好像有全息的功能。
虚空中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包含。 |
|
t******g 发帖数: 17520 | 35 金水回来了! 有你的鼓励就够了, 哈哈哈
其实我是读中论的时候, 有点搞不清后来性空, 佛性, 自性, 如来藏识, 阿赖耶
识, 法体, 什么的,似乎是大乘小乘讨论的一个点
就去找了找, 一下就找到了
上文中有这样一段
一、禅宗的要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着重阐明的是解
脱论上的方法问题。他们讨论佛性问题,也只是作为解脱论的基本前提来讨论的,而并
没有从宇宙缘起论上去使用佛性的概念。因此,也就很难说它与般若性空思想绝对对立
而排斥
都是概念法
缘起性空等于或者包裹般若性空, 其实和佛性, 阿赖耶识,如来藏并不冲突
一个不考虑成不成佛, 当然是空
一个是以成佛为基点而有佛性的 , 只要不要认为实有就可以了 |
|
n********n 发帖数: 8336 | 36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
|
n********n 发帖数: 8336 | 37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
|
i******s 发帖数: 566 | 38 问:是否一切鬼神皆有五通。若然因何不能自度或度他,而要法师(超度)呢?(莫我
虚)
答:神鬼通力,有几种并不一定,且尚有大小之别。要知度之一事,更有超升与出世之
不同,然此二者,俱非五通之力所能作到,仍以业力为之主体,恶业堕三途,有漏善生
人天,若论出世,只有佛法,故必赖法师。纵世间六道升沈,在即堕之后,善种未起现
行之前,如堕深渊,必赖船筏,乃可出之,佛法者实筏也,其法有转业之力,故现苦亦
须赖之解脱也。
问:目莲救母是借著诸大菩萨的心力吗?为什么心会有力?从什么地方发出?怎样发出
,车船能如意行动是有外力推动,心真的有自动吗?目莲母是因业障消除后(业障较轻
后)得救吗?众生可以带业往生,但业带在众生的意识中抑是带在什么上面?为什么持
咒念佛可以消业?如何消去?(莫我虚)
答:此问分五段,需分答之,(一)凡是动物就有心,(这心不是指的心脏,乃是说的
灵觉)有心就起念,起念便有身口意三处之造作,造作之事,有大小强弱久暂种种不同
,此种种不同,便是心力之表现程度。儒家亦说心力,曾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
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试思见听辨味,极微之事,尚是心之作用,何况其大者。(
二)...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6 09:34:03 2010, 北京)
这些是freeman说的“间接知识”,即来自于佛经,论典等。但是尽管它们不是自我的
直接体会和修证,但是理解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帮修行者树立正见。知
道自己该怎么修,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尤其对于无明这种佛法的核心概念,更应该去搞清楚。
按照以上经典所说的,一个修行者应该重点去观照五蕴有为法无常(生灭),苦(不真
实),无我(非主宰,非恒常)的真实特性,以破除对五蕴错认为常,乐,我,净的错
觉,进而造成不如理作意,而起贪爱,也就是十二缘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
我们学的是佛法,不是XX法,既然学佛法,就应该按照世尊的教导,如果某种理论不符
合佛陀的教导,那么就要高度警惕。
佛法的理论本身非常严谨,佛陀在经典里面也把佛法全部的核心都讲得清清楚楚,佛陀
说:
“诸比丘,有三事秘密進行。哪三事? 女色、婆羅門咒語、邪见邪行。
诸 |
|
i***i 发帖数: 1632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1632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2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
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
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
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
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
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扩大了成佛的范围。又,小乘佛教要
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
,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讥讽他为“自了汉”。大乘佛教则自
称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他认为,修证需要经
过无数生死,历劫修行,以“摩诃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
强调要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
其次,从教理义学方面来说,小...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3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
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
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
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
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
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扩大了成佛的范围。又,小乘佛教要
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
,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讥讽他为“自了汉”。大乘佛教则自
称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他认为,修证需要经
过无数生死,历劫修行,以“摩诃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
强调要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
其次,从教理义学方面来说,小...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478 | 44 成唯识论
护法等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藏经瑜珈部
成唯识论后序
吴兴沈玄明撰
原夫。觉海澄玄。涵万流而浚宗极。神几阐妙。被众象而凝至真。朗慧日而
镜六幽。泄慈云而清八宇。演一音而悬解。逸三乘以遐骛。体陈如之半器。津有
有于鹿园。照善现之满机。绎空空于鹫岭。虽绝尘于常断。讵遗筌于有空。显无
上之灵宗。凝中道于兹教。逮金河灭景。派淳源而不追。玉牒霏华。绪浇风而竞
扇。于是二十八见迷。桑雁于五天。一十六师乱。云牛于四主。半千将圣。兹惟
世亲寔贤劫之应真。晦生知以提化。飞光毓彩诞映资灵。曜常明于八蕴。藻初情
于六足。秀谈芝于俱舍。摽说有之余宗。摄玄波于大乘。贲研空之至理。化方升
而照极。湛冲一于斯颂。唯识三十偈者。世亲归根之遗制也。理韬渊海。泛浮境
于荣河。义郁烟飙。丽虹章于玄圃。言含万象。字苞千训。妙旨天逸。邃彩星
华。幽绪未宣。冥神绝境。孤明敛映。秘思潜津。后有护法安慧等十大菩萨。韫
玄珠于八藏。耸层构于四围。宅照二 |
|
a*******g 发帖数: 867 | 45 2 盲童困境喻
为什么凡夫的前六识不能认识真相?只说明一个问题,在凡夫前六识中缺乏认识真实的
正确途径、方法和维度。谈到维度这个问题,可以给大家举例说明,我经常喜欢举这个
例子,把它称之为“盲童困境”,我们在此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小孩,生来双目失明
,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五颜六色的世界。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去认识颜色的世界呢?如果
有个很善巧的老师想要告诉这个盲童,希望他能了解颜色的世界。这位老师告诉他,什
么是白色?比如说白板是白色的。盲童摸到冷冰冰、硬硬的白板,然后说道,我知道什
么是白色,就是冷冰冰、硬硬的。这个认识肯定不对。老师通过种种表示,也不可能让
这个盲童认识颜色,这中间有个巨大的困境,也就是说这个盲童它要认识这个世界,因
为认识维度的缺失,因此对于颜色的世界它是没有变法亲切了知、真实了知的。当然,
你可以使他间接了知,或者说你有足够的聪明智慧,你可以构建一个关于颜色的语言逻
辑体系。如说:什么是白色?白色就像白板的颜色,或白墙的颜色,虽然摸起来都是冷
的、硬的,但是冰冷和硬并不是白色……。你可以把这些道理都教给他,他可以把这些
都背下来,他可以说的和你一点不差,从某个角度来讲 |
|
a*******g 发帖数: 867 | 46 第二依《箭喻经》明远离戏论义
佛教里面有一部经,名叫《佛说箭喻经》,大家一定要去读一下,而且要反复的思维,
去理解它的意思。其中讲到了“十四无记’的问题。主要的意思是,有一尊者名摩罗鸠
摩罗,他这样问佛:“我死后到底有我没有我?如来灭后到底有没有?或者他是一个什
么样的存在?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因此,在佛法里面,这十四个问题佛
陀皆予以沉默,这是需要悬搁的问题,因此佛陀对此采取舍置记,佛陀对此保持缄默,
即是以缄默的方式作答。因此,无论是在现象学里面讲悬搁,以及在佛教里面讲远离戏
论和对十四无记形而上问题的舍置记,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诉求,就是放弃超越的设定,
而紧紧面对我们心识现象的本身,来停留在心识之中去直面我们的所知境界,佛法中所
讲的所知境界,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一切表象的世界。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全新
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放弃在此之前的一切假设与设定。这个地方(十四无记)唯是言语
所行、戏论所行、言说境界。在昨天的分析里面我们就已经了解了这样的意趣。如尊者
摩罗鸠摩罗那样问佛,它希望佛陀作出回答,希望佛陀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就像现在
的很多人一样,总是想对一个问题获得 |
|
d******y 发帖数: 3668 | 47
多谢扫盲
我纠结的是这个心、意、识在最初佛陀所用的语言里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是不是就是因为这种混淆造成了后来汉传大乘里的7识、8识、阿赖耶识、含藏识这些东西
像这个原文里的“心”如果换成“内在”好像也说得过去 |
|
l**a 发帖数: 5175 | 48 有种唯识的说法,是因为第7识执取第8识,依赖第8识而误解出"我"的存在. |
|
r****n 发帖数: 8253 | 49 贴一段智髻尊者对这段经文的解读,他直接批评了注释书和觉音尊者。
这个翻译是某论坛的网友翻译的,没有完全翻译
原文图片
从中可以看出这段经文的争议性很大。
=============================================
这几行经文(亦见于《长部·11经》),对佛教学者已经是一个长久反复的挑战了,似
滥觞于阿阇黎觉音。
《中部注》将这些句子的主题定为“涅槃”,而所谓“识”之意是“它(涅槃)能被认
知”。
(英译者针对上述《中部注》评论道:)这显然是一个人为的演绎,因为在经藏中,没
有把“涅槃”说为“识”的地方。
《中部注》对短语SABBATO PABHAM,提出三个解释:
1)完全具足光明;
2)处处遍在;
3)一个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的渡口、津梁,例如,从38种禅修业处任何之一进入。
(英译者针对上述《中部注》评论道:)看上去,只有1)具有语言学上的合理性。
智髻在MS(何意不详)中,解释到,他采用PABHAM作为PABHAVATI——“APABHAM”的一
个否定现在分词,否定前缀A,削弱了与SABBATO的联接:其意可以被自如转述为——不...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0 《大乘起信论》所说真如缘起门之正理:佛地真如心体,要由因地之时本已存在之「无
始本有、永不断坏之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佛道、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為缘,修除
阿赖耶识心体中之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与所知障之过恒河沙数随眠以后,方得在三大
阿僧祇劫之后转捨阿赖耶与异熟识名,改名為佛地真如。
如是改名為佛地真如之后,其体仍是因地之同一第八识心体,乃因改变心体之内涵种子
等,而改易其名為佛地真如,其实仍是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唯是前后所含藏之种子有
异尔,此即是《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佛地真如之缘起,亦即是大乘《楞伽经、解深密经
》中所说之真如缘起正理,唯是不以真如缘起一名而说之尔,其内涵则已说明佛地真如
缘起之正理。
由此正理即可了知:佛地真如实由因地之阿赖耶识心体转名,是故阿赖耶识是常住不灭
法。非彼一般误会经论所说之生灭妄心也。如今经典犹在,尚可检校而证实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