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禅修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g
发帖数: 17520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某人的密集禅的亲密感受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某人的密集禅的亲密感受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puti (小菩提),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索达吉堪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4 14:43:08 2012, 美东)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wuyu (wuyu) 于 (Fri Sep 9 12:23:52 2011, 美东) 提到: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五章 修行的障碍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2:18  点击:148
第五章修行的障碍
十种障碍
住所家利养 ,众与业第五 ,旅行亲戚病 ,读书神变十。《清净道论.第三章.第29段》
障碍有两类:一类是比较外在的,即所谓的十种障碍;另一类是较为内在的,即所谓的
五盖。先,修行者应当破除十种障碍。以下十种障碍的陈述乃改编自《清凈道论》,只
是第十种(神变)另加了一些适合初学者的解释。《清净道论》的陈述是以出家修行者
为例所做的解释,在家修行者的情况可以据理类推。这十种障碍对有些人是障碍,对有
些人则不成障碍。前者
在修行时应以少事为妙,后者则能因不执取而不被障碍所束缚。
(一)住所1. 这并非对一切人都是障碍。对于热心从事于装修建筑等事的人,或在自
己的住所里喜好积储很多物品的人才是障碍。2. 有些人会因种种原因而对自己的住所
有种种的期望,并对住所的一切非常执取,对这样的人而言,住所自然成为障碍。
(二)家1. 「施主的家幸福,我也幸福」,如果像这样子和施主相亲相伴而住,对于
这样的人,家则成为障碍。2. 对于有些人,即使与父母亲同住,...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一章 定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5:07  点击:189
第一章定
定的基础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清净道论.第一章.第1段》.
现在我们要开始走上一条正道――培育内心宁静安详之道,亦即一般所说的「定」。在
佛法的修学上,这是我们称为「心清净」的道路。这条道路唯有「住戒」或「立足于戒
」的人才能履行。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立足于戒的人才能无愧于心。唯有以一颗坦荡无
愧的心,你才能顺利地培育定力。因此,如果我们真心要培育定力的话,就应当稳固地
建立起自己的戒行。什么是「戒」呢?扼要地说:不作诸恶,实践善行,清净自心,是
诸佛教。《法句经.第183偈》在这首偈中有三项要点,其中前两点是戒的范畴:一、
不作诸恶――身业方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业方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
口、不绮语;意业方面:不贪婪、不瞋恨、不邪见。二、实践善行 ――身业方面:救
护众生、布施、贞洁;业方面:诚实语、和合语、柔顺语、利益语;意业方面:出离、
慈爱、正见。三、清净自心――当一个人具备了不作诸恶与实践善行的基础之后,他应
该进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玛欣德尊者说明定外修观
问:请禅师详细说明为何在禅定中不能检查禅支与修观。何谓定外修观?出定后检查禅
支是否就是定外修观?
答:有三种定,即剎那定、近行定、安止定,或禅那定。这三种定的定力深度比较起来
,安止定比近行定更深,近行定又比剎那定更深。只有从近行定或安止定出来之后才能
检查禅支或修行观禅,这是因为目标不同的缘故:禅支不能作为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修行观禅时所专注的目标也不是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当禅修者修行止禅,例如
修行安般念时,他的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是安般似相,而不是禅支。专注于禅支无法
使人达到近行定安止定。禅修者在一心融入于安般似相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之后,当他开
始要检查禅支时,他已经从近行定与安止定出来了,那时他的定力只是剎那定而已。这
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定中检查禅支的理由。 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所专注的目
标是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专注于这些目标只是剎那定,不是近行
定或安止定,因为这些目标不断地生生灭灭。专注于这些目标无法使人达到近行定与安
止定。这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中修行观禅的理由。 「定外修观」意即从近行定或
安止定出来之后,照见究竟名色法及观照它们为...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9
原地址(含上半部分前文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5c7.html
后续1:关于帕奥禅法通过心脏部位的禅相查禅支以及其他问题的细节说明
一 通过光查禅支的细节以及帕奥尊者的原文
先贴一段帕奥禅师的著作《证悟涅槃的唯一之道》中查禅支的部分,比较有权威代表性
原文链接: http://www.shijian.org/yuan-shi-fo-jiao/19721.shtml
-------------------------------------------------------------------------
因为深厚定力的缘故,有分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般出现在心脏里面。
如镜子般的光亮,是由有分心产生的色法。它本身并非有分,因为有分心是名法,名法
并没有颜色。
为了辨识五禅支,你需要辨识有分意门,同时需要辨识出现在有分意门里的入出息似相。
当你看见出现在有分意门里的禅相后,接着在该禅相中辨识五禅支。
---------------------------------------------------------...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27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chanworld (chanworld), 信区: Wisdom
标 题: 如实修行 - 庄严寺四念住禅七的体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1 22:17:37 2018, 美东)
如实修行 - 庄严寺四念住禅七的体会
2018年11月04日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在美国佛教会庄严寺由开印阿阇黎主持的四念住禅七。宏伟的
大佛殿和菩提大道,别致的观音殿与和如图书馆,以及美丽的七宝湖,在这个庄严的佛
教道场,我常常有回家的感觉。庄严寺方丈慧聪大和尚是我的皈依法师,美国佛教会会
长尊者菩提比丘曾就巴利佛经的翻译施教于禅世界的中文译者,而这次主七的开印阿阇
黎,兼通北传和上座部佛学,深入经论和禅修,为我辈学人所敬仰。这次上座部风格的
禅七,其教法追随南传佛教的风范,与北传中国禅宗的方法和道风十分不同,令人向往。
禅七的安排包括了开印阿阇黎的四念住的禅修教导和开示,以及关于正见和邪见的充满
学术气氛的研究探讨。每天有禅真法师主持的上座部早课和瑜珈放松,而大多数时间是
分段的密集禅修实践。庄严寺的常住法师包括尊者菩...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1
从初禅到四禅是怎么回事,天台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讲得很详细。初
禅部分如下:
http://sutra.goodweb.cn/lon/other46/1916/1916-07.htm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卷第五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
弟子灌顶再治
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一
上已广明内外方便。行者若能专心修习。系念禅门。必有证验。是故第七广明修证
。故经言。修我法者。证乃自知。今明修证中。自开为四。第一修证世间禅相。第二修
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相。第三修证出世间禅相。第四修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相。
今第一释修证世间禅者。则为三。一四禅。二四无量心。三四无色定。
今前释修证四禅。四禅者。一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今论色界根本正定
。但说有四。若通方便中间。是则不定。若萨婆多人。说有未到地。及中间禅。足四禅
为六地定。若昙无德人。例不说有未来禅。而说有欲界定中间禅。以为六地定。若摩诃
衍。及瞿沙所明。则具有欲界未到地中间禅。足四禅为七地定。此中融会。以义推之。
今据正禅而论。但说有四。第一释初禅修证。如经偈说:
离欲及恶法 有觉并有观
离生及喜乐 是人入初禅
已得离婬火
r****r
发帖数: 75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动中禅
这属于四念处修法中的身念处,认真修习,必能证果
下面这个残疾人就是修动中禅身念处而证悟
==============================================
甘澎老师谈禅修
林崇安 (内观杂志第64期.2009)
一、前言
今(2008)年八月,我们一行十五人到泰国参访禅修老师,并顺便参观寺院和名胜古迹
。于二十一日早上参访了在佛统府佛教城的圣法中心(Ariya dhamma sathan)的康恳
长老和甘澎老师。甘澎老师(Kampon Thongbunnum)是康恳长老晚年所指导出的最有名
气的在家弟子,以下先介绍一下甘澎老师戏剧性的生平。
二、甘澎老师的生平和禅修经历
1955年,甘澎老师生于泰国北部那空洒汪府的贫民窟,整天生活在船上,陆上没有房子
,他的父母靠船运载维生,有五个孩子,甘澎老师排在第二。他的父亲知道教育的重要
,虽然生活贫困,仍然鼓励子女上学读书。 7岁时甘澎老师开始上小学,13岁时读初中
,喜爱体育课程。 16岁时考上Chan kasem师专(毕业后可教小学),18岁时考上
Mahasarakham体育师专(毕业后可教中学),20岁时他以成...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3
找到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4531870/
原始佛教禅修传承的选择以及修学的个人建议
皮夹克
来自: 皮夹克 2012-11-22 21:21:59
一.禅修传承的选择
个人认为
如果智慧偏弱 对于复杂的现象很难了知 比如禅修时的贪心 妄想很难觉知到 尤其是贪
的心态大部分人很难觉知到 (现代人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我推荐动中禅 因为动中禅
的目标非常粗 并且每个动作都会停一下打断五盖 所以对于现代人很适合用来迅速体验
生灭
但是动中禅的缺点是理论 并且动中禅大陆的流传参杂了很多大乘思想 容易使人产生顽
固的邪见 就算看到了生灭 可能就无法更进一步了
如果是觉知比较敏锐的人 我推荐马哈希禅法 马哈希禅法是对六处的觉知 也就是对整
个五蕴的觉知 一开始通过标记 可以获得更强烈的观智 而且是很全面的观智(对整体
五蕴的敏锐觉察)个人认为很适合直奔解脱的修行者
然后我还推荐不管修什么禅法的人要阅读一下雪乌敏体系的书籍 这样会提升禅修者对
于心念的了知 因为大部分人禅修中产生了贪心却完全不知道
最后帕奥体系的我不太建议修习
因为我个人通过阅读相...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14
修行窍诀海按:Dipa Ma 是南传佛教一位传奇的大成就者。她以居士之身中年开始
修行,很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她按师父指示按《清净道论》修行神通,并如实
地证到了五种神通的惊人成就,例如她可以分身、穿墙、预知。。。而后她又不再修习
神通,因为她觉得对证道有障碍。她为西方弟子传法并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她的开示
与汉藏大德异曲同工,末学受益匪浅,以下是她的修行开示。
Meditate all the time (随时随地禅修)
Practice now. Don't think you will do more later. (“现在就去修行。不要
以为你将来有的是时间” )
Dipa Ma stated firmly that if you want peace, you must practice
regularly. She insisted that students find time for formal meditation
practice every day, even if only for five minutes. If that proved impossi...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多多多修功德!! (ZHUAN)
智慧是功德转化过去的!愿力转化的!!!
刘德华念妙莲老和尚开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Db0UOvaPBE/?FR=LIAN
08:46“有福报才会开智慧,否则,翻开佛经也看不懂。看懂了,你还是要多为人效劳
,才有人缘,才有人恭敬,才有福报”
14:56“要修福德,有了福德之基,善根才会开花结果。有福无慧,那是痴福,有慧无
福,那是干枯之慧,也是苦”
智空法师告诉你福报有多重要
智空法师
有人说:求恶求善无所谓啦,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谈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求智慧不求福报。
现在好多人爱谈这个问题,他认为福报算什么呢?我求智慧呀。有人天福报还要有智慧
才行,对!可是你知道不知道?你想得到并且转变自己业力而有人天福报的那个智慧是
从哪里来的呀?究竟的来说,一点路也不能省,你的福报没有积累够而想开智慧的话,
门儿都没有。
你看杨洪,为什么善知识就愿意点化他?善知识希望他成熟呀。因为他是个好基础呀,
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他那块地种什么都能很快长高。所以我们得赶快去,找一棵将来
可做顶梁大柱的松柏种籽来种下,他有极强的功德力基础(功德基础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禅是什么?(圣严法师)
禅是什么?
正确地回答: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是。
因为,凡是有形的、存在的,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生理的、心理的,只要
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追求的、可以依靠的、可以想像的,都不是禅的本身。所以禅宗主
张“不立文字”、“不可思议”。任何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说明的,都仅
是一种现象,而非禅的内容。禅,既非物质现象,亦非心理活动,仅可勉为其难地说它
是一种心法、一种普遍的事实。
一、既非如此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
禅,起源于印度,原系一种定的修行与修行经验。传到中国,演化成为一个代号,
代表着能在生活中活用的,既非如此的,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可以称它是“无”,亦
可名其为“空”。既然是“无”,既然是“空”,就不该是通过见、闻、觉、知来接触
感受的现象了。
中国禅的功能,在其能使人于修行之后,达到“开悟见性”的目的。佛说一切众生
皆具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许多人都希望悟佛知见,见到佛性。何谓“佛
性”?就是空相、空性。相,指一切有形的,可用思维或五官接触到的现象,包括我们
的生理、心理,以及身心以外的世间所包含的一切物理现象;性,则是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7

这两种,不太一样的,有的人本来就适合修观禅,有的人则本来就适合修止禅。
当然,如果观禅深入,定力深厚,转修止禅确实比较容易。
但是止禅定力深厚,转修观禅,根据我知道的一些状况,有的会出现不适应,定力退失
的状况。
不是。两个严格来说是不同类型的禅修方法,没有直接联系。
如果一个不适合修止禅的人,而修止禅,会成为弯路。
而且修止禅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可能会倒退,但是观禅不会。它顶多会停止,但不会倒
退,不会着魔。
但是有人非常贪止禅的乐,或者神通啊。
修观禅也同样可以破除烦恼啊,而且更直接一些。
当然禅定力越深越比较好,止禅的禅定力还是很深的。
这个肯定是错误的,因为须深经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而且不需要初禅就可以慧解脱,
这在上座部属于比较公认的。
c****t
发帖数: 19049
1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修真世界 作者:方想 (400开始)
正文第五百二十三节 悬空寺
何家兄弟并没有引起左莫等人注意,就连康德,也没把他们放在心上。在他身旁,可是
真正的云海之主,何家兄弟这样的角色,不值一提。
随着不断向下,光线逐渐暗了下来,厚厚的云海隔绝了阳光,但却不是左莫预想中的黑
暗。这里的云层之中,生长着许多云藻,它们飘浮在云层之中,释放的淡淡光芒,照亮
了整个云海下的世界。
康德见左莫等人好奇地打量着云藻,连忙介绍道:“这里盛产云藻,品质非常不错,偶
尔有外地的商人来收,但是在本地,却不值钱得很。”
“这东西有什么用?”左莫好奇地问。
他第一次见到云藻,这些云藻形如水草,藻体约有尾指粗细,通体雪白,会放出淡淡的
光芒。一般个体都在竹篮大小,偶尔能见到数丈方圆的庞然大物。
“能用来炼制水行灵丹,品阶不高,只有一品。”康德道:“没几分实力的,根本不敢
下来。而实力强的,又看不上云藻,这东西繁殖起来也是极快,到处都是。”
左莫恍然大悟。
众人接着往下走,这道山路虽然也是雾气,但是颇为稀薄。
“云海之下,最多的就是各种云兽,也有很多人来捕云兽。云兽属水行,喜欢的人还是
很多,不过想要品阶不错,要到云海深处才行。”
左莫好奇问道:“云兽有什...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修真世界 作者:方想 (400开始)
正文第五百二十三节 悬空寺
何家兄弟并没有引起左莫等人注意,就连康德,也没把他们放在心上。在他身旁,可是
真正的云海之主,何家兄弟这样的角色,不值一提。
随着不断向下,光线逐渐暗了下来,厚厚的云海隔绝了阳光,但却不是左莫预想中的黑
暗。这里的云层之中,生长着许多云藻,它们飘浮在云层之中,释放的淡淡光芒,照亮
了整个云海下的世界。
康德见左莫等人好奇地打量着云藻,连忙介绍道:“这里盛产云藻,品质非常不错,偶
尔有外地的商人来收,但是在本地,却不值钱得很。”
“这东西有什么用?”左莫好奇地问。
他第一次见到云藻,这些云藻形如水草,藻体约有尾指粗细,通体雪白,会放出淡淡的
光芒。一般个体都在竹篮大小,偶尔能见到数丈方圆的庞然大物。
“能用来炼制水行灵丹,品阶不高,只有一品。”康德道:“没几分实力的,根本不敢
下来。而实力强的,又看不上云藻,这东西繁殖起来也是极快,到处都是。”
左莫恍然大悟。
众人接着往下走,这道山路虽然也是雾气,但是颇为稀薄。
“云海之下,最多的就是各种云兽,也有很多人来捕云兽。云兽属水行,喜欢的人还是
很多,不过想要品阶不错,要到云海深处才行。”
左莫好奇问道:“云兽有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随念禅七学员心得三则 (ZT)
同净兰若的四月阳春,玉兰含苞初绽,野鹿、火鸡徜徉绿野。一次「佛随念禅七」课间偷闲外出,天地豁然开朗,感觉步履轻松如云,一种澄澈的喜乐油然而生。大自然的繁盛,从一个平静的「视窗」涌进,心不加区别概然收纳,自守一片轻安。
我意识到,经两位师父的调教,我坚固的染著之心,出现了一点软化迹象。这应是密集禅修期在师父加持下的一种特殊体验,只是收摄六根后不期而至的良性反应而已,我不敢有丝毫窃喜、自满。几乎可以断定,离开禅堂之后,又将故态复萌,落入各种困缚之中。
回到都市尘嚣,重归朝九晚五的繁琐,带刺的汽车喇叭、不好看的脸色、埋怨的声音纷至沓来。令我惊奇的是,一切都似曾相识,但分明变了模样。以前的反应是,竖起一道「正念」的盾牌,诸如默念「愿此善士没有痛苦」,提醒自己「随缘尽份」,用以抵御、消化迎面而来的袭击。现在发现,已不必举起盾牌,因为只觉得一阵轻风吹来,又飘去,知道有点冷,但不会侵入肌肤,引起寒颤。
再瞻前顾后,想想那些无可奈何、祸福难料的人与事,原来驱之不去的忧惧、不安,已由一片阴霾悄然变成一道薄雾。睡眠明显趋于安稳,即使有梦境,色彩也明朗起来。
学佛几年,从不曾在短短几日内经历如此大的身心变化...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1
——谈佛教禅定与其他外道的一个根本区别
林克智
[北京]佛教文化,1996年第6期
10-11页
----------------------------------------------------------------------------
----
禅定的修习确能使人健康长寿,能使人的寿命延长无数倍,郭元兴居士前不是曾着
文发表于《法音》吗?他论说修禅者可住世一劫,这个时间是很长了吧;外道的世间禅
定,也可延长他们今世的寿命,如果他们认真修行,亦可达到坚固身体,甚至可以将生
命延续到千万世之后。但是在这有漏的善业果报结束之后,还是会随着个人宿世的业力
因缘,轮回于六道之中,只是他们今世用了修习禅定的方法,将自己前世的业果因缘推
后感报而已;同样,现代气功的各个门派,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其作用亦不过是强
健身体,得些小神通而已。修习禅定虽可长寿,但我们佛教徒求的是明心见性,了脱生
死,从来没有将习禅作为健身长寿的手段,于身体上所得的好处,亦只是副产品而已。
这就是修正定与世间禅的根本区别!
近十余年来,由于受气功界的影响,更由于佛教界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真正的...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帕奥禅师的的定外修观
关于刹那定和从禅定中出来才能修观的说法,和我说的非常一致,只是它说的更详细清楚
这个帕奥对于一些修行的细节讲得非常细
================
问29:请禅师详细说明为何在禅定中不能检查禅支与修观。何谓定外修观?出定后检查
禅支是否就是定外修观?
答29:有三种定,即剎那定(khanika-samadhi)、近行定(upacara-samadhi)、安止
定(appana- samadhi)或禅那定(jhana-samadhi)。这三种定的定力深度比较起来,
安止定比近行定更深,近行定又比剎那定更深。只有从近行定或安止定出来之后才能检
查禅支或修行观禅,这是因为目标不同的缘故:禅支不能作为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修行观禅时所专注的目标也不是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当禅修者修行止禅,例如修行安般念时,他的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是安般似相(
anapana-patibhaga-nimitta),而不是禅支。专注于禅支无法使人达到近行定与安止
定。禅修者在一心融入于安般似相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之后,当他开始要检查禅支时,他
已经从近行定与安止定出来了,那时他的定力只是剎那定而已。这就是不能

发帖数: 1
23
2015年12月13日,一名清华美院女生,在龙泉寺禅修期间,坠楼身亡。
事后龙泉寺声称该名女生是在“蒙眼禅修”过程中,不慎越过低矮的护栏,跌下高楼。
所谓蒙眼禅修,是用黑色眼罩遮住禅修者的眼睛,在黑暗中穿过障碍,最终到达目的地。
据亲历者说,当时就是几十个人蒙着眼睛,在一个人的带领下,手拉手走过龙泉寺各个
场所,行走过程中不能发出说话等声音,整个禅修过程30分钟。
这种修行方式是龙泉寺的一种特色禅修方式,不但吸引了中国信众前来体验,不少外国
人也是蒙眼禅修的爱好者。
外国人与中国人一起在雪中进行蒙眼禅修
原本这则新闻已经沉寂下来,因为最近龙泉寺方丈释学诚被控性侵事件,再次进入人们
的视线。
有网友质疑,蒙眼禅修过程中,大家是手拉着手的,当眼睛看不见,出于本能都会拉紧
彼此的手增加安全感,而且,寺庙里的工作人员会全程在旁保护安全,这样的情形之下
,坠亡的可能性很低。
如果是因为这名女子遭遇了或者见证了龙泉寺不可告人的秘密,因而被灭口,那也不是
不可能。
在众人被蒙着眼睛时杀害一名女子,轻而易举,而且不容易留下证据。
网友的猜测够大胆的,不管真相是什么,希望逝者安息。
b**d
发帖数: 7644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转帖)
在入出息、长短息、全息或微息的任何一个阶段,禅修者都有可能体验到光。刚开始的
时候,光通常出现在外面。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
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
脸前有光。他们会怀疑:是不是有手电筒或有灯光照着自己呢?是不是外面的太阳光透
过窗户照在自己的脸上呢?有些人会忍不住睁开眼晴,但睁开眼睛后却发现外面还是原
来那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发亮的,甚至闭上眼睛比睁眼还要明亮些。在夜晚禅修时,他
也会怀疑是否有人开灯,但睁开眼睛后才发现外面还是漆黑一片。
许多禅修者会感觉到困惑,怀疑这些现象到底是不是禅相?然而,禅修者不应当睁开眼
睛,也不要怀疑这些到底是不是禅相。是不是禅相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要去注意这些
光!在这个阶段,无论他体验到什么,看见什么,都不应当去注意它,不要管它、不要
理它,更不要去判断它,只应持续地专注入出息!
在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
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
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
r******2
发帖数: 102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欣德尊者解释禅相
在入出息、长短息、全息或微息的任何一个阶段,禅修者都有可能体验到光。刚开始的
时候,光通常出现在外面。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
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
脸前有光。他们会怀疑:是不是有手电筒或有灯光照着自己呢?是不是外面的太阳光透
过窗户照在自己的脸上呢?有些人会忍不住睁开眼晴,但睁开眼睛后却发现外面还是原
来那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发亮的,甚至闭上眼睛比睁眼还要明亮些。在夜晚禅修时,他
也会怀疑是否有人开灯,但睁开眼睛后才发现外面还是漆黑一片。
许多禅修者会感觉到困惑,怀疑这些现象到底是不是禅相?然而,禅修者不应当睁
开眼睛,也不要怀疑这些到底是不是禅相。是不是禅相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要去注意
这些光!在这个阶段,无论他体验到什么,看见什么,都不应当去注意它,不要管它、
不要理它,更不要去判断它,只应持续地专注入出息!
在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
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
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
a*****y
发帖数: 3318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掌中之叶
止禅(禅修)的基础 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悉达多学院 编译

【掌中之叶――止观】
一时,世尊在憍赏弥黄檀树林里。那时世尊捡起几片黄檀树叶放在手中,然后问比丘们
说:「诸比丘,你们认为如何?是我捡起来放在手中的这几片黄檀叶子比较多呢?还是
头顶上黄檀树林里的叶子比较多?」比丘们回答说:「世尊捡起来放在手中的黄檀叶子
很少,而头顶上黄檀树林里的叶子很多。」世尊说:「同样地,诸比丘,我所了悟但没
有宣说的法很多,而我(志在)宣说的法很少……。」――出自《相应部.56谛相应.
第 31经》为何世尊只对弟子们宣说「掌中之叶」这般少的法呢?因为这「掌中之叶」
的法是有利益的、与梵行的基础相关、导向厌离、离贪、灭尽、寂静、胜智、正觉、涅
槃,所以佛陀志在对弟子们宣说「掌中之叶」的法。这便是本书的缘起。这「掌中之叶
」的法又是什么呢?这「掌中之
叶」的法就是四圣谛。只有四圣谛才是真正导向厌离、离贪、灭尽、寂静、胜智、正觉
、涅槃的法。虽然世尊还宣说其它如布施、持戒、生天、感官享受过患、出离殊胜等善
巧法门,但是一切善巧法门都志在归向这究竟解脱法门――止观禅法。四圣谛是诸佛不
共(特有)的...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7
现在很多人学佛都是因为感受到自身的痛苦继而投靠佛门,希望自己能灭苦,得快乐。
极少有人发心是为别人的解脱而修习佛法的。发心分善与恶与无记三种,其中善的发心
又分下等,中等与上等。
下等的发心为求人天福报,或许真的能得点人天福报,可是等福报享尽后必入三恶趣。
中等的发心是想自己获阿罗汉果位,灭无明,得解脱。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别人
修得好不好,解脱不解脱,关我什么事,我能力有限呀。”所谓:自利利他,只有自己
修成后才有本事帮助别人。可是等你修到什么时候才算修成呀。来不及了,这一生那么
短暂,等你修完四禅八定才想起要利益众生帮助他人的时候,你未必有时间去这样做。
所以,自打你决定皈依三宝决定修行的那一天起,就要明确我是为什么而修行的。这也
就是最上等的发心,是为利益众生而修行。这个听上去像一句空话,说起来也很容易,
可是真正做到很不简单。这就是为什么要去实修菩提心,而不是光说不练,空空一个愿
望。单有智慧没有慈悲,只是打坐没有发心,再怎么禅修都是无用的。
~~~~~~~~~~~~~~~~~~~~~~~~~~~~~~~~~~~~~
摘录堪布开示中的一段:
“对大学生来讲,修世间道教的禅,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9
http://bbs.foyuan.net/thread-271610-1-1.html
本帖最后由 新皮夹克 于 2015-8-25 17:32 编辑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
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
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
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
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
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
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
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帕奥尊者在小参时没有更详细的说明,因为帕奥主张得安止定后才修观,观禅支先提升
定力,想入定就能入定,以后修观能够先入定再修观。那次帕奥禅修营只有九天,时间
不足以教完整的观禅,所以以修止禅为主。能入定自在,以后修观就过了无法入安止定
的一大门槛。
清净道论的修行顺序是戒定慧,阿含经说正定指四禅,没有人能根据经论反对得定修观
。马哈希系统主张纯观行者有刹那定,所以符合经论的说法,我认为如此解释合理。帕
奥尊者主张以四禅为基础修观,那是经论明文,佛陀就是入四禅然后观四谛成佛。双方
的差异,不是入安止定然后修观是否正确(双方当然承认佛陀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而
是是不是一定要有安止定。
c****t
发帖数: 19049
3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修真世界 作者:方想 (400开始)
第四百八十八节 韦胜一剑
韦胜挥剑的动作充满了轻松写意的味道。
几乎与人同高的大黑剑在他手中,轻若无物,和刚才麻凡他们的冲杀相比,韦胜挥剑的
动作,没有一丝烟火气。
然而,所有人的脸色都倏地剧变,就连危立天和冷威,此时都露出惊恐之色!
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韦胜手中的那把黑剑!
黑剑如墨笔,挥洒所过之处,天空如同染上一层黑墨!
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随着剑的移动,一点点暗了下来。
黑夜就这般,一点点深重,直至降临!
虚无寂廖的气息,无边无际,浩瀚如海,而这片虚无之海中,满天的繁星,如同钻石般
璨灿闪耀!
“我的老天!”
不知是谁失声惊呼,在鸦雀无声的天空,异常响亮!
刚才暴喝的那人,嘎然而止,他呆呆地看着漫天的星光,充满不能置信!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颠倒日夜,该需要何等强大的法力修为?对方明显只是一名金丹,怎么可能有如此逆天
手段?
难道幻术?
可眼前一幕是如此真实,满天的繁星,仿佛触手可及。他没有察觉到任何一丁点幻术的
气息,若单纯凭剑意挪转日夜,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只有那些传说中的大能们,才能有这样逆天的手段吧!
忽然间,他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龟岛的...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修真世界 作者:方想 (400开始)
第四百八十八节 韦胜一剑
韦胜挥剑的动作充满了轻松写意的味道。
几乎与人同高的大黑剑在他手中,轻若无物,和刚才麻凡他们的冲杀相比,韦胜挥剑的
动作,没有一丝烟火气。
然而,所有人的脸色都倏地剧变,就连危立天和冷威,此时都露出惊恐之色!
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韦胜手中的那把黑剑!
黑剑如墨笔,挥洒所过之处,天空如同染上一层黑墨!
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随着剑的移动,一点点暗了下来。
黑夜就这般,一点点深重,直至降临!
虚无寂廖的气息,无边无际,浩瀚如海,而这片虚无之海中,满天的繁星,如同钻石般
璨灿闪耀!
“我的老天!”
不知是谁失声惊呼,在鸦雀无声的天空,异常响亮!
刚才暴喝的那人,嘎然而止,他呆呆地看着漫天的星光,充满不能置信!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颠倒日夜,该需要何等强大的法力修为?对方明显只是一名金丹,怎么可能有如此逆天
手段?
难道幻术?
可眼前一幕是如此真实,满天的繁星,仿佛触手可及。他没有察觉到任何一丁点幻术的
气息,若单纯凭剑意挪转日夜,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只有那些传说中的大能们,才能有这样逆天的手段吧!
忽然间,他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龟岛的...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3
帕奥西亚多的禅修著作在大陆和台湾流传已广,但早些年读来就有许多问题.也有朋友问
起,因为不合和的缘故.只在私下解释.而不作公开批评.
但此篇文章的出现——班迪达禅修中心:问与答——马哈希尊者和帕奥禅师 ,说明
问题严重.
缅甸佛教大僧团长老及宗教部禁止帕奥西亚多的部分著作。
虽然修行佛法最主要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修行,但知道有类似错误但为了所谓不争而
不指出,想来那也不过是伪善。因为隐瞒错误足够害死许多人。
帕奥禅法的错误,依据经典而说,有多处严重错见.因此现在指出:
错误第一,是他所提的内观必须要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其错误在于,根本
不了解度疑清净的实际是要了解缘起的本质——无常、苦、无我,而绝非是了解具体的
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
同时,按照经典而言,了解具体的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只有彻证色界
第四禅那获得熟练精通并且具有神通等独特根性者才能成就此宿命通。见《清净道论》
神通部分
但帕奥在其著作中却说依第一禅以下就能在内观中洞察具体的过去世和未来世。从禅修
内观的角度讲,即使看见了也多是个人潜意识的暗示而已;从各派禅修来说... 阅读全帖
C******7
发帖数: 11
34
法鼓山果晖法师带来清凉禅风
【佛利蒙讯】 八月炎炎夏日,法鼓山旧金山分会恭请果晖法师前来弘法,主讲禅修讲
座及带领「都市禅三」活动,为湾区带来一股清凉自在的禅风。
果晖法师现任法鼓山副住持、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系主任。曾任农禅寺秘书、圣严法
师侍者、禅坐会辅导法师及农禅寺都监。果晖法师是圣严法师传法的法子之一,以不离
实用修行来从事研究,拿到日本立正大学博士学位。硕士论文以数息观为研究对象;博
士论文也是选择与数息观相关的经典「大安般经」来研究。
禅 宗以无方法为最上方法,无次第为最高次第。若论顿悟的心法,是连佛法也不要,
因为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法也都不是佛法。不过,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曾说 过,
「佛法」没有次第,但是「方法」有次第。一般人还是需要次第,如打坐、数息、念佛
、拜佛、经行等。而禅宗四祖、五祖都有方法,宋代以后的公案话头及默 照,也都是
方法。
此次禅修讲座,将介绍三学、禅定、解脱及小乘禅的次第,再介绍次第禅观的数息观,
进而说明禅宗的无次第,以调心七层次配合默照、话头,帮助禅修者了解自己在每一阶
段的身心状况。都市禅三可以全程或选择一日、两日报名,可不过夜,请上网详读...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5
寂岱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解悟 发表于 2015-8-28 10:33
皮夹克的问题很明显, 他反思了柏奥禅法,反思了清静道论, 但是他从来不敢反思
马哈西尊者.
他应该问自己
“他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 南传佛教如果清静道论出了纰漏
, 马哈西尊者如何能不受误导? 所以....”
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该谈谈个人所知的实况。
解悟兄谈到“覆巢”,可能有些言重了。南传大德大都精通经藏,不至于完全受后期论
著的左右。
另外,我参加的这一学派禅修的次数可能略多些(本人接触阿含经之后加入的就是这一
学派,国内、国外的禅修都参加过,去过不同大德主持的禅修道场),感觉各位大德指
导内容基本相近,主张亲自实践,开示内容基本属于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范畴,当
然,会结合对禅修者状况的观察灵活开示。禅修过程中有时会结合慈心修。
我所接触到这一学派的同修大致有如下特点:大多注重实修,较少理论深究(其中的比
丘除外);极少谈论其他学派的瑕疵(去这类群里感受一下就会知道);极少谈论别人
的证果问题,以及个人崇拜。大概与这群人投缘,我很乐意成为其中一员...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Mahasi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生活在边际︰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重新调整
禅修营结束后,回复正常作息,将有一段时间,心必须重新调整,对世俗环境起作用。
有些人反而会变得更狂野,或者更敏感急躁。在禅修营期间压抑了欲望,这些是释放出习气的反应。不需要烦恼,他们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有些人还会努力继续,做他们在禅修营期间一直在做的。在此,有些并发症可能出现。他们好像有点诡异,同僚间相处,拒人远之,或者高高在上。他们不讲话,不像过去那样的说笑,甚至走起路来轻盈曼妙!
很明显的,在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走的这么慢,努力保持正念,是不实际的。不过,它并不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想要的话,也必需讲些没有意义话。如果禅修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效率、作研究或者家庭生活,那你必须在某些程度上做让步。让我们面对它,你不是一个比丘或者戒尼。你还可以修正念禅的,只是不要以那么强烈的方式。这并不是在作抉择,但是情势如此,你必须调整过来。
■烦恼瀑流
当我们回到外面的世界,那我们要如何继续禅修呢?在外面的禅修,可以用两个层次来看待。第一个层次是随波逐流。第二个层次是活在边缘。让自己随波逐流意思是,不要让自己被淹死。
在佛法里我们谈论洪水瀑流,瀑流有不同的类型。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修止禅与修观禅,经行的所缘不同。你听到的是修观禅的方法,都是观行走时身体与心
法的不断变化,方便不同而已。举脚前进时,推动前进的色法生起,支持站立的色法消
失,看到色法的变化。等等。
若是修止禅,经行时还是以选定的止禅对相为所缘。例如修安般止禅,经行还是继续注
意出入息,少分注意行走。这是因为修止要不间断的注意所缘,不放弃所缘,不因为身
体威仪的改变而放弃所缘,持续才有定力。
t******g
发帖数: 17520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 --阿姜放【转】
记得以前有人提到禅相的时候,似乎暗示是和修行方法有关,
现在看来或许是和个人的“背景”相关, 和方法的关系可能没有那么密切
(当然如果被告知要陷入禅相, 那估计就是有问题的方法, 但是可能不能用比较
纯的“定”不会出现视相, 而比较不纯的定会出现视相这种判断的方法)
--------------------------------------------------------
§有一年,阿姜放在曼谷因皮肤病看中医,住在阿育王寺,一群八戒尼与在家
众每晚来跟他学禅定。其中有人向他报告自己在禅定中看见的这个那个视相,最后一位
八戒尼抱怨道:“我知道自己没有走神; 我一直跟著呼吸,为什么我不像别人那样有视
相?”
阿姜放回答说:“你知道你很幸运吗? 那些有视相的人,总有这个那个的形像
进来干扰。你没有旧业来干扰禅定,可以把注意力直接放在修心上,不必卷入其它事情
。”
§“对看见视相的人,不要有什么神奇感。视相不是别的,只是些梦境。它们
有真有假。你实在不能信任它们。”
§有位曼谷家庭主妇跟阿姜放学禅定,听他的其他弟子说,没有视...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39
你若修止禅,七支是必要的。
你若修观禅,尽量上身直一点,但是因为是观禅,会起一些禅相,所以就不要刻意追求
七支了。
但是不管是止禅,还是观禅,进入正式禅修之前,身体都要从头至脚放松。要调整好了
之后再进。
其实有些止禅的禅相也会让身体动一点,实在说是入定的一种表现。所以不要刻意,最
好参加一些正式的禅修,找个好的禅师来指导一下。
w**u
发帖数: 311
40
我因为所学有限,再加上严肃的佛学实验研究还不多,勉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推测,各
位权当我戏语。
为了简化起见,这儿只讨论以“概念法”为所缘,能修达至少色界初禅的止业处。用阿比达
摩的陈述,就是“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很像是我们从
大脑海马回读取记忆,其通路可能还会包括了一些管理情绪的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有研究
表明,止禅(大概是慈心禅,具体我也记不清了)的训练可导致大脑特定皮层区域变厚变大。另外,高阶禅修者(好像是达赖喇嘛请的一些修行高手)的脑电波更富悦感相关的Ɵ波。这
提示,禅修能影响神经原的生长和功能。从细胞亚细胞水平猜,可能是增加了管理某个“概
念“的神经元丛的突触密度和轴树突的生长。我们知道,皮层感觉表达区面积大小只跟皮肤
敏锐度有关,例如一个大拇指的代表区可大于整个背腰区。引申到练习安般息念的触点培养
,推测是长期训练后,代表”人中“皮肤区域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及相联的”概念区“的面
积增加和突触密度增加。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禅修者可能在人中感觉更敏锐,精神上更容
易达到禅悦。但要达到这些物质变化,需要长期重复刺激。止禅的单一专注的“觉察...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1
感觉zoun同学最近脾气很大,是不是最近修愤怒本尊出验相了? :)
如果LZ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下索达吉堪布《念修前行仪轨及禅修——中国文化书院演
讲》,其中有这么一段

禅修的方法
禅修可以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有几种方法。
观佛像:在面前摆放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像,或者一张唐卡,把心专注在佛像上,一
缘观修。刚开始一般都很难专注,因为自无始以来,我们的心习惯了散乱,总是会不停
地四处投射。但当你强制性地把它一次次拉回来,停驻在佛像上,也就渐渐静下来了。
观不执著:心里什么都不执著,不起妄念。虽然这不是最高境界,但能够这样安住
的时候,整个心会变得调柔安宁。随着禅修力量的加深,安住效果会越来越好,时间也
越来越长,甚至达到两三个小时没有妄念。
观心性:稍有修行经验的人,可以观心性。心性就是我们这颗心的本体,当你安住
它的时候,是一种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不可言说的境界。这在密宗里叫认识觉性,禅
宗里就是明心见性。
b**d
发帖数: 7644
42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
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
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
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
w*******w
发帖数: 2051
43
转载自
http://www.xici.net/b495440/d95291893.htm
bhavana 发表于:09-07-26 13:05
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佛教论坛上介绍蒂帕嬷的一些帖子,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1]
。后来看到网友翻译整理的一些资料[2],介绍蒂帕嬷一些弟子受蒂帕嬷指导禅修的修
行经历,认识到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禅修参考资料,于是才搜索蒂帕嬷的有关资料,从
网上购买了《佛陀的女儿:南传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的英文原版“Dipa Ma——
TheLife and Legacy of A Buddhist Master”[3]。阅读此书,才知道到蒂帕嬷在成就

观智慧(证得了二果)之后,修习并征得了八种禅定和五种神通。不仅仅是她,还
有她的妹妹以及她们两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先证得了内观智慧(至少是初果),再修禅
定和神通,只是书中没有提她们几位禅定和神通达到了何种水平,但至少书中的记载表
明她妹妹的神通成就也是相当大。我们知道,一般认为马哈希禅法修纯内观,走的是慧
解脱的路子。有的朋友发心比较高远,不满足于修纯内观,还希望成就禅定和神通,所
以可能就会选择先修禅定的法...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44
没有修到初禅,这样的散乱是很常见的。初禅以后,会好很多。
对治的方法根据禅修的方法不同,也会不同。这种实修的问题,你最好找你的禅师来解
答。修止,有修止的方法,修观,有修观的方法。
你所在禅修中经历的应该向你的指导老师汇报。
d**********6
发帖数: 237
45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6
呵呵,在下写的有关明心见性那一段的确有点“bug”, 让师兄一眼挑出来啦, 佩服佩
服。
一开悟就顿修顿证者的,那是古佛再来,对一般的修行者,明心见性后多生积累的习气
尚在,无明壳子只是打个洞而已,我法二执尚存,第八识尚有多生积累的种子,这就是
师兄说的那个“在整体有透亮的状态,依然有的细微灰尘,该如何清扫”的问题。
如《修心诀》云:“凡夫无始劫来,流转六道,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已
成性,虽到今生顿悟自性,本来空寂,与佛无异。而此旧习,卒难除断,故逢顺逆境,
嗔喜是非,炽然起灭,客尘烦恼,与前无异,若不以般若着力薰修,焉能对治净明,得
到大休大息之地?” “但照惑无本,念念不住;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
汤销冰。客尘烦恼,自然俱成醍醐。” “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
持,则爱恶自然淡薄,智慧自然增发。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
亿化身,于十方国土中应机赴感而无留碍矣。”
这一段突出了一个“照“字。下座后,妄念一来,参禅的,把话头提起;念咒的,提起
咒语;念佛的提起佛号,自然就把妄念转了。
我在这里把心密的修行要点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益:...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47
温宗堃: 当代缅甸毘婆舍那修行传统之间的一个诤论
http://free.yes81.net/Mahasi/view-4972.html
依据菩提长老的看法,S 22:79的第一段文的文旨,是在说明:凡愚无知的沙门、婆罗
门在忆念过去时,带有「我」的执见,认为「我拥有…」等等,然而实际上,他们所忆
念的事物,只是无常、苦、无我的「五取蕴」而已,他们所预设的恒常之「我」其实并
不存在。因此,菩提长老认为,经文的文义并非如巴利注释书所说的,意指那些沙门、
婆罗门刻意以「观智」观察过去的五取蕴
值得注意的是,《相应部注》对 S 22:79的注释,似乎还有相当的诤议空间。菩提长
老(Bhikkh Bodhi)检视该《相应部注》所注解的那段巴利经文时,即提出与巴利注释书
截然不同的解读;再者,与此巴利经文对应的《杂阿含经》经文,也与巴利注书的注解
意趣相左,并支持了菩提长老的解读。
不仅马哈希禅师及其弟子们教导禅修者仅需直观当下的五蕴[12],就笔者所见,缅甸绝
大多数的毘婆舍那修行系统,亦如马哈希系统一样,仅教导禅修者观照当下现起的名色
现象,并未要求禅修者直观过去及未来的名色。
莫哥禅师(M...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圣严法师于193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43年在狼山广教禅寺出家,1949年从军跟随国民
政府到了台湾,服役十年后,于东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
◎闭关与留学
小沙弥时期的圣严法师,已深深体会到:「佛法是这么好,可是误解它的人是那么多,
而真正了解和接受的人是那么少。」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弘扬佛法的人才太少,因此
前往高雄美浓山区闭关六年,之后更远赴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深造,于1975年获得了文学
博士学位。
◎从东方到西方
随后,圣严法师应邀赴美弘化,先后担任美国佛教会董事、副会长,纽约大觉寺住持及
驻台译经院院长。东初老人于1978年圆寂后,圣严法师自美返台承继法务,隔年并应聘
为中国文化学院佛学研究所所长及哲学研究所教授,此外也在东吴大学及辅仁大学任教
,至此展开了推动佛教高等教育的理想。
因为有感于美国弟子们的求法热诚,所以于1979年在美国纽约创立「禅中心」,后来扩
大迁址更名为「东初禅寺」。此后,圣严法师便固定往返美国与台湾两地弘化,经常在
亚洲、美洲、欧洲等地著名学府及佛教社团宣扬佛法,不遗余力。
筹建法鼓山
1989年,由于中华佛学研究所及农禅寺的各项教育事业、弘法事业以及...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9
我觉的版上的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大乘佛教徒受不二论的影响处处可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1623.html
对于那些不二论系统,所有二元的对立面最终都会在实现不二、绝对、或本体时被超越
,由于绝对包含并超越了所有的多样性,实现了它的人士即可泯灭‘好’与‘坏’、‘
善’与‘恶’等之间的区别。不二论者认为,二元对立面的区别只适用于世俗谛的水平
,并不适用于已达终极实现的水平,它们只对学员而非对熟练的行家有约束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历史形态(特别是在印度教与佛教的密宗)中找到如下的不二
论哲学特色:已觉悟的圣者行为是不受道德所规范的。圣者已超越所有世俗谛的‘好’
与‘坏’的区别,他的行为自发于对终极的直觉,因此不再受道德规条所限,那些道德
规条只对那些向着光明挣扎的人士有效而已,他的行为是一股难以捉摸的、难以理解的
流动,从所谓“疯癫智慧”中流出。
对于佛教圣法来说,道德与不道德的两种行为区别,是鲜明和清晰的,就算修道至最高
境界,这种区别依然会存在,就如南传佛教《中部》第114经所言:“身体的行为有两
部分:应修习部分与不...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50
我因为所学有限,再加上严肃的佛学实验研究还不多,勉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推测,各
位权当我戏语。
止禅的所缘是“概念法”,由“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
“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得过程,很像是我们从大脑海马回读取记忆。其中还包
括了一些管理情绪的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有研究表明,止禅(大概是慈心禅,具体我
也记不清了)的训练可导致大脑特定皮层区域变厚变大。另外,高阶禅修者(好像是达
赖喇嘛请的一些修行高手)的脑电波更富悦感相关的Ɵ波。这提示,禅修能影响
神经原的生长和功能。从细胞亚细胞水平猜,可能是增加了管理某个“概念“的神经元
丛的突触密度和轴树突的生长。我们知道,皮层感觉表达区面积大小只跟皮肤敏锐度有
关,例如一个大拇指的代表区可大于整个背腰区。引申到练习安般息念的触点培养,推
测是长期训练后,代表”人中“皮肤区域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及相联的”概念区“的面积
增加和突触密度增加。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禅修者可能在人中感觉更敏锐,精神上更容
易达到禅悦。但要达到这些物质变化,需要长期重复刺激。止禅的专注“觉察”可能使相
关神经元的SPIKE更同步,从而引发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合成...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