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关心禅法的请进(SeeU, Cpath, Sekon, Desktop等)
相关主题
只要尽力对当下的身心现象保持觉察就能证果了吗?开始给自己丢脸的WAICHI
这样的推论有啥不对的地方呢?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5(补足) (转载)
我 无我的简单验证八正道
分享我自己摸索出的四念处纯观禅法[合集] 八正道
请教身念处观察色之集灭有何要点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过去世遇到燃灯佛时,为什么不跟他出家修行证阿罗汉果,而要发愿成佛?
只为辜恩始报恩(序2)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经过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8)--四念处及修四念处的次第原始佛法所说,仅限于四圣谛范围
佛法是什么?季羡林的无知与轻浮(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观察话题: 无常话题: 身念话题: 作者话题: 内观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g
发帖数: 17520
1
顺藤摸瓜看到的, 感觉此人挺牛逼
号称自创禅学, 或许只是对经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不过末学才疏学浅, 2页以后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了
大牛们看看, 靠谱嘛?有没有必要留个底, 以后做参考用?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
S***n
发帖数: 1281
2
为什么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呢?
那个方法没说到第三部分。前面的部分除了一般的部分,额外有强化正念正知的心理暗
示,这样在我看来是用力过头的,留下的副作用,看他第三部分如何清除了吧。
从对解经的态度来说,想理解得更靠近本也是自己能“活的”去体会的好事,但一旦有
理解立马就守住了,概念化了,对其它否决了,结果没有打开视角,只是转化视角。。
。说明修为不够,只是从一个概念的框跳入另一个概念的框。从这个态度来说,估计我
上面说的副作用他都没有意识到。。。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顺藤摸瓜看到的, 感觉此人挺牛逼
: 号称自创禅学, 或许只是对经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 不过末学才疏学浅, 2页以后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了
: 大牛们看看, 靠谱嘛?有没有必要留个底, 以后做参考用?
: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

S***n
发帖数: 1281
3
你有没有理解内观法门修的是态度?你觉得要正的不要恶的,属于什么态度呢?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顺藤摸瓜看到的, 感觉此人挺牛逼
: 号称自创禅学, 或许只是对经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 不过末学才疏学浅, 2页以后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了
: 大牛们看看, 靠谱嘛?有没有必要留个底, 以后做参考用?
: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

t******g
发帖数: 17520
4
感觉是有一定基础了才能发表意见, 所以不敢
概念化是一种思维定式,看有没有注意到了, 我觉得作者是注意到了,
概念化很自然就会流露出来的, 比方说红色, 用来标记很多危险, 或者值得注意的
信号, 为什么呢, 可能就是远古时期, 人被碳火烫过,就醒目来说, 红色
不是最醒目的。
还有就是选择(我不认为当即 “我”是有选择的),任何原本是一堆的东西, 如果最
后只剩下一个了, 很多人会认为一定是不好的, 比方说, 菜场里架子上的最后一颗
白菜。其实有很多情况是这样的,
我觉得这种似乎是由生以来的“性格”隐藏地很深。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呢?
: 那个方法没说到第三部分。前面的部分除了一般的部分,额外有强化正念正知的心理暗
: 示,这样在我看来是用力过头的,留下的副作用,看他第三部分如何清除了吧。
: 从对解经的态度来说,想理解得更靠近本也是自己能“活的”去体会的好事,但一旦有
: 理解立马就守住了,概念化了,对其它否决了,结果没有打开视角,只是转化视角。。
: 。说明修为不够,只是从一个概念的框跳入另一个概念的框。从这个态度来说,估计我
: 上面说的副作用他都没有意识到。。。

t******g
发帖数: 17520
5
算一知半解, 没能融会贯通,
说不定我是那种需要用力过头的主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有没有理解内观法门修的是态度?你觉得要正的不要恶的,属于什么态度呢?
c***h
发帖数: 2262
6

我有空看看,我也是末学,做不得准。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顺藤摸瓜看到的, 感觉此人挺牛逼
: 号称自创禅学, 或许只是对经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 不过末学才疏学浅, 2页以后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了
: 大牛们看看, 靠谱嘛?有没有必要留个底, 以后做参考用?
: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

t******g
发帖数: 17520
7
其实你说的正是我想看的, 或许他缺少的是 “圆融”?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呢?
: 那个方法没说到第三部分。前面的部分除了一般的部分,额外有强化正念正知的心理暗
: 示,这样在我看来是用力过头的,留下的副作用,看他第三部分如何清除了吧。
: 从对解经的态度来说,想理解得更靠近本也是自己能“活的”去体会的好事,但一旦有
: 理解立马就守住了,概念化了,对其它否决了,结果没有打开视角,只是转化视角。。
: 。说明修为不够,只是从一个概念的框跳入另一个概念的框。从这个态度来说,估计我
: 上面说的副作用他都没有意识到。。。

t******g
发帖数: 17520
8
不着急, 慢慢来, 牵扯的东西不少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有空看看,我也是末学,做不得准。

t******g
发帖数: 17520
9
上次你说的因果“当即”, 我又去看了一下中论, 又加深了理解,以前其实没有排除
因“生”果和因“先”果“后”的错误概念, 非常感谢!!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有空看看,我也是末学,做不得准。

S**U
发帖数: 7025
10
很快看了几页,没有什么大问题,作者对阿含与南传有一定奶O。
要说疑点,只有他对初果的看法比较特别(但是也有部派如此说),我认为整体来说可以
参考吧。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顺藤摸瓜看到的, 感觉此人挺牛逼
: 号称自创禅学, 或许只是对经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 不过末学才疏学浅, 2页以后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了
: 大牛们看看, 靠谱嘛?有没有必要留个底, 以后做参考用?
: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

相关主题
只为辜恩始报恩(序2)开始给自己丢脸的WAICHI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8)--四念处及修四念处的次第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5(补足) (转载)
佛法是什么?八正道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t******g
发帖数: 17520
11
明白了, 非常感谢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快看了几页,没有什么大问题,作者对阿含与南传有一定奶O。
: 要说疑点,只有他对初果的看法比较特别(但是也有部派如此说),我认为整体来说可以
: 参考吧。

S***n
发帖数: 1281
12
修道不需要太贪。一次只对付,实践,实现,吃透,堪破,放下一个角度就已经很难能
可贵了,余下的如果判断不相干或者干扰,可以放着以后再对付。。
两个极端都吃透了,中间什么位置都能停,都自在了,都不执着了,这是我称呼为的“
中庸”。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你说的正是我想看的, 或许他缺少的是 “圆融”?
t******g
发帖数: 17520
13
如果执着于中间这个位置, 咋办?还是这个位置就是“空”的一种形式
嗯, 对修道的贪就是对自己的恶行的嗔。
冒昧问一句, 其实老早就想问了, 你的帖子几乎(我记忆当中)没有引经据典过,
为毛?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修道不需要太贪。一次只对付,实践,实现,吃透,堪破,放下一个角度就已经很难能
: 可贵了,余下的如果判断不相干或者干扰,可以放着以后再对付。。
: 两个极端都吃透了,中间什么位置都能停,都自在了,都不执着了,这是我称呼为的“
: 中庸”。

r****r
发帖数: 755
14
似是而非的地方很多,后面metta也指出了,
此人执著于自己起名的禅法,我执甚深,不像证果的人。
注意所谓马哈希禅法,帕奥禅法都是弟子和后人的称呼,大师们自己从来都是说
这是佛陀的教法,是四念处的禅法,从来没有执著的要安一个名。
c***h
发帖数: 2262
15

受现代化洗礼后,佛教里有一股令人振奋的新潮流
我应该也算那一小搓狂徒吧,只是我的功力浅。
看了一下解悟禅法,真多, 还没看完
他也是那一小搓狂徒,从修行方法弥补这股新潮流
大家都说,新的东西只会嘴吧说说,未必有实修支持,
于是新一代比丘或居士不断依据阿含实修。
狂徒对大小乘都不假辞色,对自己也一样。(除非讲的出道理)
就像看了一篇经典论文,赞叹归赞叹,但不会顶礼膜拜信仰到不敢超越。
总会找出漏洞,勇敢的再发表一篇更好的论文,让真理越辩越明。
之后评论之。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顺藤摸瓜看到的, 感觉此人挺牛逼
: 号称自创禅学, 或许只是对经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 不过末学才疏学浅, 2页以后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了
: 大牛们看看, 靠谱嘛?有没有必要留个底, 以后做参考用?
: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

S***n
发帖数: 1281
16
希望你能理解我那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去做。。。
思考,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出贪的缺陷在哪里,嗔的缺陷在哪里。因为在思考的层面
,好东西来的时候,不会带来副作用。。。
你问的问题,事关当下。。。
你问我不引经据典的事,你应该知道我“读经拍案叫绝就是错读”这种想法的吧。要真
正理解佛陀的原意很难的,因为背景没有交代清楚。比如说下面这篇文章讨论的药案: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3562_357203.html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执着于中间这个位置, 咋办?还是这个位置就是“空”的一种形式
: 嗯, 对修道的贪就是对自己的恶行的嗔。
: 冒昧问一句, 其实老早就想问了, 你的帖子几乎(我记忆当中)没有引经据典过,
: 为毛?

t******g
发帖数: 17520
17
明白了, 這也是一種看法, 謝了
PS 此人似乎练武, 也似乎看到有帖子说他用站桩的方式禅修(记忆或许有出入)
这个让我想到了某某拳名人站桩, 站出禅意了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似是而非的地方很多,后面metta也指出了,
: 此人执著于自己起名的禅法,我执甚深,不像证果的人。
: 注意所谓马哈希禅法,帕奥禅法都是弟子和后人的称呼,大师们自己从来都是说
: 这是佛陀的教法,是四念处的禅法,从来没有执著的要安一个名。

t******g
发帖数: 17520
18
还好吧, 也到没有太狂, 或许各种禅法也就是给一个大框架, 尤其是入门以后,
戒定慧一起增长,才不会出偏。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受现代化洗礼后,佛教里有一股令人振奋的新潮流
: 我应该也算那一小搓狂徒吧,只是我的功力浅。
: 看了一下解悟禅法,真多, 还没看完
: 他也是那一小搓狂徒,从修行方法弥补这股新潮流
: 大家都说,新的东西只会嘴吧说说,未必有实修支持,
: 于是新一代比丘或居士不断依据阿含实修。
: 狂徒对大小乘都不假辞色,对自己也一样。(除非讲的出道理)
: 就像看了一篇经典论文,赞叹归赞叹,但不会顶礼膜拜信仰到不敢超越。
: 总会找出漏洞,勇敢的再发表一篇更好的论文,让真理越辩越明。

t******g
发帖数: 17520
19
明白了, 我现在缺乏的就是去做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希望你能理解我那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去做。。。
: 思考,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出贪的缺陷在哪里,嗔的缺陷在哪里。因为在思考的层面
: ,好东西来的时候,不会带来副作用。。。
: 你问的问题,事关当下。。。
: 你问我不引经据典的事,你应该知道我“读经拍案叫绝就是错读”这种想法的吧。要真
: 正理解佛陀的原意很难的,因为背景没有交代清楚。比如说下面这篇文章讨论的药案:
: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3562_357203.html

t******g
发帖数: 17520
20
对了, 你说的不像证果的人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没考虑过
你觉得证果的, 或者level 比较高的人发贴应该是以最大程度帮助别人的考量出发,
以尽量不触动别人心念的方式吗?如果不是这样, 就不是证果的人(你说的是不像,
其实就是“不是”)?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似是而非的地方很多,后面metta也指出了,
: 此人执著于自己起名的禅法,我执甚深,不像证果的人。
: 注意所谓马哈希禅法,帕奥禅法都是弟子和后人的称呼,大师们自己从来都是说
: 这是佛陀的教法,是四念处的禅法,从来没有执著的要安一个名。

相关主题
[合集] 八正道原始佛法所说,仅限于四圣谛范围
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过去世遇到燃灯佛时,为什么不跟他出家修行证阿罗汉果,而要发愿成佛?季羡林的无知与轻浮(转载)
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经过净空法师开示 三十七道品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S***n
发帖数: 1281
21
你喜欢思考,要拿自己开刀,解决自己碰到的障碍,不要老去外面寻。。
你看,打坐腿痛,腿痛还能用作观无常的对象,还会培养定力,观的时候加点心力与不
加心力都试验一下,分别看看会有何效果。。。象这样的东西,光靠想,会怎么样呢?
想与实践的差别,又说明什么呢?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算一知半解, 没能融会贯通,
: 说不定我是那种需要用力过头的主

t******g
发帖数: 17520
22
我知道咋做了,
先戒这个论坛10天, 八月一号再看情况。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喜欢思考,要拿自己开刀,解决自己碰到的障碍,不要老去外面寻。。
: 你看,打坐腿痛,腿痛还能用作观无常的对象,还会培养定力,观的时候加点心力与不
: 加心力都试验一下,分别看看会有何效果。。。象这样的东西,光靠想,会怎么样呢?
: 想与实践的差别,又说明什么呢?

t******g
发帖数: 17520
23
扪儿清自摸胡不求人, 能暗杠一个就牛了!
c***h
发帖数: 2262
24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一起修。
而先修观,各家有其次第。
有针对一处一直加强定,深观观到空无我,然后再换另一处….
而作者的方法是是身念处很浅定、浅观。然后受念处较深定,较深观。但也没有观到无我
心念处更深定到初禅,观到空、无我。
但无论哪种禅修方法,离开解脱、内观、缘起法、八正道、无常苦空无我、出离心,就
脱离佛法
只能视为后世祖师自创的。
只要符合这些原则,一些小细节,每个禅师可能各有心得,会稍微调整,我觉得,应该
没关系。
就像帕奥禅师先由定入手,ok
作者的禅法,我觉得也ok。
都没有脱离佛陀教法的明显特色。
在以上基础上看,依我个人浅见,不一定对。
本文作者企图规规矩矩的依循佛陀教的大念处经来修,并补充一点理论,我认为大方向
上没问题。
但细节,如作者自己所说,对阿含理论、修行功力都还有没充分准备好等等,因此显得
较青涩。
看得出是初学者的心得,起个头。
但仍然赞美作者身体力行用功体验,这方面我只有感佩赞美。
作者日后也许进行到某部分,另有体会,会修正,也不一定。
依我个人浅见,作者的禅法有以下可讨论。
1作者忽略内观之中,缘起法的核心地位。也就是作者似乎将四念处与缘起法脱钩或者
忽略,没提。
而四念处,目标其实就是现见缘起法 (也就是内观五蕴的运作是无常、苦、空、无我)
2 作者似乎认为身念处较浅,还不能去除贪,不能体会空无我。
心念处法念处才能体会空无我。
也不是说不能这样修,也可以。
大念处经是说心念处可观察离五盖之类,
但我见识较浅,我认为不是指身念处就无法初禅,无法观察到空无我等现像,
身念处也可以一直到四禅,也可观察空无我,只是要先观察什么? 色身。 这样而已。
身念处也一样观察色无常,无常故苦,色空,色中无我、无我所。
这回到修行者的目标,为何要修身念处? 因为它容易? 也是
但主要不是这样。
是我们要观察、验证 : 色无常,无常故苦,色空,色中无我、无我所
了解”色”的实相
了解实相后,要断除对于色之贪爱,贪爱尽,则于色解脱。
也是要验证亲证佛陀说的话,真实不虚,不是说大话。 自依法依。
其实佛陀在大念处经说身 受 心 法, 每一个都能精进,
且都要体会个自的无常、苦,也都要发现个自的贪爱,
每一个都可味患离,培养出离心,去除各自的贪爱,
因此每一个都能体会(照见,觉照)个自的空 无我。

只是一层一层,越来越细,愈来愈圆满的见到缘起,见到更细更多的缘起。

他的禅法提一点个人浅见。
- 作者认为他证二果了? 可能吧?
- 但我所知,无论想证几果,都不脱离观五蕴、六入、十二缘起,只是重点略有不
同。但
作者这么说,我觉得也对。
- 是
- 基本上,我认为不是 “是否见四圣谛”
而是你当初发心想往哪个方向走。
想往解脱走,修行方法上就走 正见就是走向出世间 走出世间八正道
这时,即使还没见四圣谛,修行方法上还是往 出世间八正道 走

因为八正道还是属于修行方法。
它依循你的目标或方向而产生,不是依循在此方向有何成果而产生。

当然,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 初果,对三十七道品还没完全纯熟,这有可能。
四圣谛的”道”,苦集灭”道”的”道”,就是灭苦方法。
初果对灭苦方法整体概念已了然于胸,不再疑惑
三十七道品是苦集灭”道”的”道”中较细较具体的修行方法
但是如果依循四念处七觉支的步骤,一步一步走,初果应该也相当熟悉三十七道品
了。

如果以前在外道修行时有基础,一听闻佛法很快见缘起,证初果。
的确很可能对三七道品具体细节还不纯熟。
印象中,舍利弗当初是个婆罗门,听闻马胜比丘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马上开悟证初果。这时他应该还不熟悉三十七道品的具体细节?

但是,作者这里似乎把四圣谛的”道”与三十七道品的道分开看待,当成不同的东西,
怪怪的。
- 是 这些是身念处。 松柔明觉 保持在正念正知知中
- 是
但我认为,是因为呼吸每个人都有,随时都有,所以很方便,随时可观察。
且呼吸的动做很大,且一直发生,有利于初学者观察。
例如举手,动做也很大,可是不是一直发生,要刻意去发生。
呼吸就不用刻意去发生,他就自己一直发生。
但我觉得,微小变化不是用来吸引心的注意。
而是反过来观察力敏锐后,自然可以观察道微小变化。
其实任何动作都有微小变化,举个手也有,只是,是否能观察到的问题而已。
重点是要如何训练敏锐观察力(也就是 止观)
很多禅师会教人注意日常行住坐卧一举一动,不拘于站或坐。
这也是一直发生,自己发生。
这样的目的在于,适合初学者练习专注(念住于身体某地方,不会妄想妄念,很散
乱),以加强观察力
原则就是初学者方便。
我认为,先知道目的、原则,然后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方式。
- 也可以
念住呼吸时,通常一般禅师会先要求练习专注一些的观察力
(其实也是”定”,禅定,某种心一境性),
观察到呼吸长呼吸短,气灌全身…等等
观察力够强,就是正念了(很纯净的观察所缘,没有散乱心,
最后纯净到脱离贪、嗔等的影响。纯净的观察,就是正念)
但,后面阶段自然会要求观察无常苦空无我等现象
其实也不用刻意要求,只要正念够强,纯净的观察,自己就会观察到
因为纯净(不散乱,又脱离贪嗔的影响),看到的就是身心实相。
实相,意思就是去除一般杂七杂八的干扰,你看到的现象。
什么杂七杂八的干扰? 我、贪爱。 也就是贪嗔痴
脱离贪嗔痴的干扰,就看到身心实相。就这么简单。
那时候看到的实相是甚么? 就是空 无我。
所以,无论怎么说,理论都不会偏离贪嗔痴。实修也不会脱离内观身心。

有些禅师可能会在初步观察到一些东西,还没太深入时,就与无常苦空无我对应。
例如打坐,腿酸想动,与苦对应。
我觉得,很好。 知道动的不是我,每一举动都在苦中,是苦。
有些会教,打坐,腿酸想动,就换个姿势,能坐下去就好。或者忍耐硬做下去。
这时先不与苦对应,先求”定”再说。
都可以。
初步观呼吸,一般为训练集中注意力,会先要求观察一小点,e.g.呼吸在人中的摩擦
但其实,随观察力(止观)愈来愈强,自然就会扩大范围观察,呼吸长短气灌全身等。
这是自然发生
--观察力强,自然就会见剎那生灭。
我觉得到不必刻意说要观察不观察。反正你就会见到。
- 这点同意。 “剎那剎那生灭”的灭尽。 可能没办法喔
以五蕴来说,身体剎那生灭,如何灭? 要身体消失不见吗?
“受”的生灭,这是可以灭的。
“触”的生灭,只要还活着,走路吃饭之中,不知如何灭法?
“想”的生灭,只要还活着,走路吃饭之中,有些可灭,有些不可能灭。
或许我们应该想一下,灭五蕴是要灭什么?
回到目标,解脱,解开十结,贪嗔痴永尽。
这不就是要灭无明、贪爱,让贪嗔痴永尽吗?
于是,这时须要灭”想”吗? 佛陀走路吃饭说话,没有”想”吗? 不可能的。
因此,很明确,是要灭被贪嗔痴影响的”想”, 色受想行识,五取蕴。
这样的“想”的生灭可以灭尽,
“受”的生灭可以灭尽, “行”“识”可以灭尽, “色”可以灭尽
我认为,不管怎么观,书上说甚么四禅,
自己是否有正念,是否脱离贪嗔的影响,自己就很清楚。
这点比较重要。
- 作者可能受到南传批评没有观生灭。
其实,我觉得,观生灭很正常,观察力强就观察到,无须刻意不观。
- 很同意
==============================
- 是
扩大到全身,很正常,这是观察力逐渐加强,一定会经过的。
通常会念住一小点或一小部份,观察力强了之后,自然会观察到全身变化。
先注意人中也行,先注意肚子起伏也行,最后自然都会观察到全身地水火风变化
作者应该是要把观察,扩大到全身
很同意,因为这是观察力(也是定、止观),同时进步,自然会发生的。
- 其实无须借助气功,正常的念住呼吸,经行,观察日常生活一举一动,
慢慢增强观察力就可以。
也就是加强止观(定与观具进),这样就行了。无须用其它招术,e.g.气功。
但用气功也可以,一直注意气的流动,这也是念住身体风大的一种。
- 是
身与受,关系密切。 但好像不是这样的关系。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只能参考。
这里作者提到的”受”,其实应该是”触”。他搞混了。
这表示,作者还没有修好”受念处”。等他修了,应该会修正他这段话。
- 我觉得作者可能对念住、正念、正知,用不同角度解释,解释得有点”过大”
- 我也不知怎么说”过大”。 我看到的,一般不会特别着墨正念正知不同,
- 以此做甚么大的区分,而是一起说。因为两个是连续动作
- 正念: 念住于所缘(e.g.身体的某动作、苦乐等觉受、内心活动:念头、
- 或身心整体运作情况)
- 正念(念住)时,一般不会落入”想”。也就是念住于举右手,
- 就专心明白 “有一团肉、骨,往这个方向移动了”
- 接着很快落入”想”,落入”想”,是正知了,
- e.g.知道这叫”右”这名词、这肉骨叫作”手”这名词、这叫作”上”、”下”
这样的名词。
- 而由粗而细的观察,是很自然的,
- 因为一般人本来就观察不到那么细,通常都由粗而细,也就是先观察粗的身体某
动作,等观察力(止、观)加强,才可能观察
- 念住,定力会逐渐加深,也就是观察力会愈来愈敏锐快速,
- 也就是观察到的东西会愈来愈细,由粗到细分别是身、受、心、法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顺藤摸瓜看到的, 感觉此人挺牛逼
: 号称自创禅学, 或许只是对经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 不过末学才疏学浅, 2页以后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了
: 大牛们看看, 靠谱嘛?有没有必要留个底, 以后做参考用?
: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

c***h
发帖数: 2262
25
- 我所知,作者应该把”受”与”触”搞混了。因此而有上述说法。
作者对身念处很有经验,但对受念处似乎没有经验。

理由如下
身体任何动作,一定身心五蕴同时都有运作,只观察得到否,现在要观察吗?
所以身体动作中,也是可以做受念处、心念处。这点没错。
但,有风感、热感这是身触。
没有触感,当然感知不到身体的动作(没有触、识),无法念住。无法做身念处。
但这是”触”,不是”受”。
而身念处最后通常是会往受念处观察,
例如,感知到四大,(火)全身热流温度变化(无常),
但温度高,你不喜欢,对色的苦受升起,排斥这个,然后嗔;
温度适当,你喜欢,对色的乐受升起,想抓取这个,然后贪

再例如,腿酸了,一直动,想换姿势。
这里包含了整个五蕴运作,身、受、心、法都可观察。
可观察身体酸麻本身,
也可观察色身的苦受升起又消失
也可观察心的喜欢不喜欢、想要、硬撑的心态…或更深的心念….

即使是身念处的初学者,练习观察身体而已
要换姿势,不换姿势。都可以。但理由是甚么,自己要清楚。
就强化自己的理由就好。
例如 若主要要了解苦是无所不在,整个身心就是苦而已。那就强化了解此。
例如 若要加强观,那就可以不换姿势,但由呼吸,转移注意到酸麻,专心观酸麻。
例如 要加强定,可以不管酸麻,继续坐下去,定于呼吸。
例如 若只是要练习观,太酸麻就影响观察,也可以换姿势,或换成经行动一下。
再者,是否一定要现在观察某个东西? E.g. 受 心
每个禅师各有教法,各有理由,也许适合不同人。
但万法归宗,最后结果一定一样,
就是止观具足,观察到无常 苦 空 无我, 培养离苦的强大power
身念处,最后总要观察到色之无常、色贪、色之苦、色之空、色之无我、
而生出离心。
离,则喜贪尽,心解脱。
身念处,对色之贪生起来,怎么会观察不到,错过不观察呢?
好机会,错过太可惜。
能观察到整个色身四大各种现象,一定正念颇深了,一定会到轻安、清净。
(若还没到,可以继续加强,一定会到轻安清净)
清净与不清净,一观察比较就知道。
清净: 喜乐 空(色四大之无常、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无我(四大非我 非我所)。
不清净 : 色贪(贪身体某种舒适) 色苦(无常下,你就是贪不到)
对色的我执,一直升起。
再则,四大任何细微变化,都有色无常,色贪,色苦,
也都有四大之生灭无常,也会观察到四大空(色贪的缘起缘灭之集灭无常),四大无我
其实,也就是都有”受”、”心”、法, 只是暂时不观察这些
可先强调观察色无常 色苦 色贪 ok
但观察到 色空 色无我 也很正常,很自然会观察到
这样才与四圣谛相应。


- 同意,这也是心(念头)。
但”受”不也是心吗? 受念处,观察苦受乐受,也是观察心
作者似乎没有从缘起法的角度看内观,
内观身心五蕴,其实就是内观缘起法。
观察贪,再细一点,就是观察受。
观察受,再细一点,就是观察触。

受念处一般人因为观察不敏锐,是把触与受弄混。
所以,第一步要把触与受观察清楚,弄清楚。
触、受,观察清楚,再细就是甚么? 是产生”受”的想识行
没有”想”,就没有”受”。
我们会再观察”想”
“想”怎么来? 对同一件事,我们有千万种”想”,为什么你这么”想”?
是”行”推动,于是更细的观察”行”
“触”产生甚么? 没错,就是”识”
这就是心念处。观察心。
有人又更细腻的分为心、心所。
- 是,非常同意
佛陀对佛法的善恶是清楚分明,觉不含糊,觉不”包容”的。
不是”正”的,就是”邪”。
- 是也可以这样观察
但初禅、五盖,可以在很早就发生,e.g.身念处,那时也可以四正勤
心念处还会观察得更细,不止这样。
对于八正道的圣凡, 我的看法是,作者误会了
这一点我前面解释过
未必是这样
身念处,也可以观察到这是无常 这是苦 这样可以灭苦(就是断贪爱)
因为观察到对色的贪爱造成苦,也观察到断除贪爱可以灭苦
这时也一定可以观察到灭苦是甚么情境: 就是空、无我。
当然,作者可以在身念处修的很浅,心念处修的很深。
不管怎么走,都还是可以解脱。只是…也许….也许路绕的远一点
我猜测,作者还是可以修得很好,因为大方向没错。这就够了。
随着进步,即使只是身念处的进步,应该会修正他的方法。
其实,最后法念处就是功力很深,
整个身心一直观察缘起,也无须轮番观察,那个明显就以哪个为所缘。
观察自己是否在八正道中。
t******g
发帖数: 17520
26
这么多, 不容易啊, 谢了, 慢慢看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季羡林的无知与轻浮(转载)请教身念处观察色之集灭有何要点
净空法师开示 三十七道品只为辜恩始报恩(序2)
如何修行or培养正见,正念,正思维《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8)--四念处及修四念处的次第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法是什么?
只要尽力对当下的身心现象保持觉察就能证果了吗?开始给自己丢脸的WAICHI
这样的推论有啥不对的地方呢?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5(补足) (转载)
我 无我的简单验证八正道
分享我自己摸索出的四念处纯观禅法[合集] 八正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观察话题: 无常话题: 身念话题: 作者话题: 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