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中观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
f****2
发帖数: 311
1
有些人虽然精进行持善法,即生中却遭受各种痛苦和违缘,这是消除恶业的好现象。与
此相反,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
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
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
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
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
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关于造业之后必定感果之理,龙树菩萨曾经开示道:“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
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
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
现前。《无量寿经》中也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因此,
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
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3
第二课
索达吉堪布 讲解
学习了《普贤行愿品》以后,大家在念诵时要会观想其意义。我想,除了个别观想能力
特别差的人,大部分人通过学习都应该会观想。这次讲《普贤行愿品》,我主要在字面
上作简单介绍,遇到重要问题也顺便作一些发挥。从表面上看,我们每天都念《普贤行
愿品》,词句和内容应该很好解释,但真要解释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大家对于每
天学的颂词至少要会从字面上解释,尤其法师和辅导员以后要给别人传讲《普贤行愿品
》,这些人更要认真学习。
现在我讲课在网上有直播,学院内外的人都能得到传承,不过我发现与学院里的人相比
,外面听《普贤行愿品》的人比较多,而听《释量论》的人则比较少,也许《释量论》
比较难,所以有些人一次听不懂就不想听了。当然这也很好,听《普贤行愿品》确实很
重要,我们不管放生、上课还是开法会都要念《普贤行愿品》,如果连《普贤行愿品》
的意思都搞不懂,在念的时候就无法随文作观。所以通过这次学习,每个人都要懂得《
普贤行愿品》的意义。下面开始讲经。
当见到...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五部大论的《中观论》依梵文应该译为《入中论》。
藏传的习惯,将所有印度中观的著作都称为《中观论》。不过依汉传的习惯,《中观论
》是专指龙树的著作;月称的著作,法尊法师译为《入中论》Introduction to the
Middle Way,这是中观的入门书。

右。
x******i
发帖数: 14369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黑 蛇 总 义 -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黑 蛇 总 义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8 12:23:02 2013, 美东)
ZT - 慈诚罗珠的博客
一、作者简介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荣森班智达的名字,他是宁玛派高僧大德中最伟大的两大尊者之一。
当荣森班智达还是两、三岁的孩子时,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就可以讲一口非常流
利的梵语,包括他的父母都听不懂。时逢阿底峡尊者正在西藏弘法,荣森班智达的父母
就把他带到阿底峡尊者座前询问。阿底峡尊者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讲的是印度梵
文。之后,阿底峡尊者便抱起荣森班智达,与他展开激烈辩论,事后阿底峡尊者说,他
根本辩不过还是小孩的荣森班智达,因为他是集印度非常伟大的两个班智达于一体的化
身。
荣森班智达和无垢光尊者这两位大德不但自己的修证圆满,并且留下了大量关于宁玛派
教法方面的论著,为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无垢光尊者有《七宝藏》
、《四心滴》等论典,无论任何人,想了解西...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一位富家少女的觉悟和学佛修行之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1 12:29:58 2013, 美东)
前言: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即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求学佛法以期了脱生死。佛陀就
曾说过:超越火海剑林,乃至死亡之前都应希求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赞叹传
馨的上下求真之举。她从新加坡先来到泰国,又前往印度,最后终于在这高原藏地住了
下来。来回奔波并非为了搜奇览胜,而是为了心中那执着的理想。
在藏地,她已经呆了六、七年。每当寒冬腊月到来的时候,看着这个来自热带国度的修
行者,呆在她那并不能遮挡风寒的小木屋里刻苦钻研佛法,我就感到非常欣慰。在一次
次的游历诸国的过程中,传馨渐渐对世间生起了猛烈的出离心,并最终在佛学院落发出
家。我本人认为她的求学、求道、求真的精神确实可嘉,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整天高喊“
我为人人”,实则骨子里希望“人人为我”的社会里,这种发心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下面...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8
大乘道次第
第二个是大乘道。大乘的道次第中,关于道前的次第,汉传佛教讲得不是很清楚。藏传
佛教讲得非常清楚。大乘道第一步,皈依三宝、布施、持戒等这些,跟小乘是共同的、
一样的。大乘所特有的,是第一步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
对于发菩提心,汉传佛教确实不是十分重视,净土宗、禅宗等各个宗派也都有,但缺乏
具体的方法,而且不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内容,特意的去修。藏传佛教中,发起菩提心需
要用一定的方法来修。按照原来藏传佛教的规定,单是发菩提心,格鲁派中要修十二年
。通过这十二年专修,甚至闭关专门观察,这样发起的菩提心是很坚决、很坚定的。发
了菩提心才能进入大乘,真正的发起菩提心才能叫“假名菩萨”。你没有发的话,虽然
是在修大乘,不能叫做大乘,实际上还是小乘,因为你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解脱问题。
当然,发菩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菩提心是大乘的因。如果没有真切的发起菩提
心,而且这个菩提心非常坚固的话,就不能成佛,因为它没有种子。它是因,你没有种
下种子那怎么样结出果实呢?这一步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又分为很多层次。真正的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将来能够成就佛果的这种菩
提心,是在见道以后发的。要到初地...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9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0
你说的这些祖师大德,在楼主跪舔的狂徒萧平实眼里,都是下地狱的妖魔鬼怪。
自诩为三地菩萨的萧道长的很多可笑事迹有很多,包括宣称自己是大力诽谤的藏传觉囊
派法王,天下开悟的都是他正觉会的弟子。还有许多有兴趣自己去搜吧。
略谈附佛外道萧平实狂谤显宗教法的问题 - zt
节自 第三章《般若中观和禅宗不是了义正法吗?》
本章以般若中观和禅宗为例,简要分析了萧平实师徒的作案手法和非份野心。其实
,他们的破法行为远不止此。譬如,对久负盛名的净土宗,萧平实同样出言不逊:“净
土宗的邪见是:由于自古以来净土宗证悟的祖师很少,那些净土宗大师们开示宗义及般
若涅槃时,大部分是属于情解思惟所得。譬如昙鸾大师著作《往生论》的注,他的注就
错了,可是世亲菩萨写《往生论》却是对的,到了昙鸾却是错解的,这就是没有如实的
证悟般若中观,所产生的错误——无量无数一厢情愿的情解思惟所得的观念。”(《邪
见与佛法》)
“弘扬净土法门的人,不可以离开净土五经乃至其他一切经典,而独尊崇净土宗诸
祖师所说的开示语录。因为净土宗的那些祖师们,其中有许多人是思惟想像所得,不曾
与圣道门相应,不解佛意……后代的净土宗学净土法门的佛子们,...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11
发问:
我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硕士。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佛教中
有很多很多经论,包括您翻译、传讲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非常非常多。但我们作为普
通在家人,没有专门闻思的机会,您能否推荐一两部比较完整的经论,让我们能对佛教
大中观的见地生起一种定解?
索达吉堪布:
我刚才也讲了,第二转法轮方面,应该次第修习《中观根本慧论》。如果有时间,最好
也学一下宁玛巴麦彭仁波切造的《中观庄严论释》,它叙述了唯识宗、中观宗合二为一
的观点,说明一切法在胜义中皆为空性,世俗中如梦如幻地存在,这种存在怎么样转为
道用。所以,若想对第二转法轮产生定解,最起码也要闻思这两部论典。
第三转法轮,最好是学习《宝性论》和《赞法界颂》。关于《宝性论》,麦彭仁波切曾
为此造过注解,觉囊派也有一个注疏。法王如意宝一生中讲过两遍《宝性论》,第一遍
已经圆满了,但在讲第二遍的中间,示现了圆寂。最近我们学院的法师也在讲这部论,
因为它对第三转法轮认识得非常透彻。至于密法方面,你若得过一些不共的灌顶,自己
也有时间修加行,则可次第性地了解《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幻化网总说光明
藏论》,这些窍诀确实很殊胜...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2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妙义是佛亲口宣说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6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教的世界观 (zt)
总结四个基本教派的论点如下:由于唯识宗认为没有物质的微观世界,所以就暂且不谈
;其他三派大部分的见解,也承认物质的微观世界。
中观派则是将一切有部与经部认为不可再分割的无方分极微尘分解尽了,什么都不存在
——虚空一片,物质的本体越往深处寻找就越找不到,最终到达无中无边的空性境界。
就像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没有天地万物、喜乐悲苦,这就是中观的空性。
小乘的微观世界观,与早期自然哲学的原子论,或经典物理在物质结构上的发现,是有
一点点相似的。但是中观派和唯识派遮破了这种论点,而认为:根本就没有任何基本粒
子的存在。但目前科学领域的研究结果却尚未达到这种境界,量子力学虽说比较接近,
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我曾与几位数学家,以及权威的量子物理学家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物质最终是
不可能变成虚空的,即便质量可以转变成能量,但能量却不可能消失。目前科学的观点
仅止于此,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还不够深。
这两年我看了一些物理学方面的书,并多次向物理学专家请教,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
对我来说却是了无新意,因为其中的许多观点与佛教是一致的,而且在经书中都已讲得
非常透彻。只是他们的结论是靠仪器实验出来...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再说深港机场快线 (ZT)
再说深港机场快线
作者:jincheng918 提交日期:2009-8-3 23:46:00
南D在一周之内用了四期共四个整版的篇幅,大肆炒作“深港机场快线”的可行性
问题,其实不过是跟风香港媒体。而香港媒体对机场快线进行质疑,一点都不出我的意
料之外:这回是特首走在了香港实业界、学术界和市民前面,而且走得太远了,他们跟
不上了。
我一向以为香港人太过务实,以至于走路只看脚下几步,绝不抬头看一看百米开外
的远处。这是优点,也有可能变成缺点,世事无绝对,本来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
无非是此一时、此一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多少,决定了这事情做与不做
。从这个意义上说,余以为兄把粤官说到绝对的好,北官说到绝对的不好,已然是不够
辩证法啦。
这个按下不表,我要说的只是,香港人一直缺少战略思维。这倒不是说所有香港人
都缺少战略思维,比如刘廼强先生,那就是香港人中少有的战略思想家,但是对香港人
整个群体来说,大都眼睛盯着眼前的实利,战略思想家们非但是少数派,而且不能决定
事项,这意味着整个群体的战略思想的缺失。所以要想让香港这个城市具有战略思维,
眼光看长远一些,那是一件很...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谈道,兼谈佛教。
讲得很不错啊,关于佛法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片博文讲得也很好:
博客上偶尔会有这样的留言:唯物主义者到此!留言的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是唯
物主义者,我(在他心里)是唯心主义者!潜台词还包括这样的意思:他是代表科学的,
我(在他心里)是代表愚昧和迷信的。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通常是一笑删之!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
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
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我一向都不认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我认为这是哲学观察世界的两
个对立极端,但远不是人类思想的“极致”。从我开始上政治课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
内容产生极大的抵触,以致我的政治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我对政治课本完
全没有兴趣,但是对于家里的《大参考》倒是兴趣十足,对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兴趣一直
保持到现在。
我之所以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极端都产生抵触,是因为我认为事物的存在形式
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能简单的以“唯物”或者“唯心”来定义它们。为了给自己的这种
认识找到依据,我看了非常多的哲学书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9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7 10:06:07 2014, 美东)
http://www.dahhw.net/html/lmds/lmjy/2009/1205/5631.html
究竟一乘宝性论(1)
四世纪的时候,在印度有一位比丘尼。那个时代的印度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她看到那
时候的佛法状况有些失望,她很想做些事情来护持佛法,但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
女性不能做太多事情。她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她决定毁弃誓言,不做比丘尼了。所以她
毁弃誓言,并且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她甚至做的更过分,离开王子后,去跟一个婆罗
门在一起。她跟王子一起生了无着,跟婆罗门又生了世亲。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大乘
里他们就像是明灯一样的导师。特别如果不是无着的话,很多在中国古代的教法跟修行
的教法都不会存在,我相信玄奘就是被无着的教法所启发。
无着为了要积聚功德和智慧,所以对着弥勒菩萨祈请。但他修行足足12年,竟连一个好
梦郁没有过,更别说有什么好的征兆,(这是我们通常修行了3个月就喜欢吹嘘的东西--
瑞象祥兆)。最后他感到非常灰心,放弃修行... 阅读全帖
x*k
发帖数: 106
20
于晓非居士
尊敬的净慧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师,今天我在这里向各位汇报我学习佛法的一
些心得体会。首先祈请十方诸佛、诸大菩萨,祈请净慧法师、各位师父多多加持。
我亲近净慧法师将近十年了,在这十年当中经常听他老人家开示。今天我想谈谈
对他老人家提出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的学习理解,题目是“二谛
与三性”。当然“二谛与三性”这五个字就可以开一门课,不是两个小时所能谈
清楚的。在此是借“二谛与三性”这个题目来表达我对“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与“人间佛教”的一些体会。
二谛与三性,这在佛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诞生于印度。佛陀涅槃后大概五、六百年开始,有龙树菩萨出世,后来又有
无著菩萨出世。他们所弘传的教法就形成印度大乘佛教鼎盛时期的两轮一一中观
和瑜伽。传承到我们汉地来,中观主要有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一些经典;瑜伽主
要由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法回来而弘传。玄奘大师以及义净大师(唐朝人,比玄
奘法师小三十五岁,因仰慕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风范,后也赴印度求法十余年)
他们都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一一印度的大乘佛教无非中观和瑜伽两轮。中观以二
谛为根本,瑜伽以三性为根本。所以二谛与三性是佛法的纲领

发帖数: 1
21
公元一世纪时 马鸣菩萨往生,二世纪时 龙树、提婆菩萨往生,约五世纪时 无著
、世亲菩萨往生。至公元664 年唐朝高宗时,玄奘菩萨往生;约早于此十多年前,印度
戒日王往生,相对稳定的中印度政权随即开始分裂斗争,全印度相继陷入动荡战乱的纷
争时期,于是印度全境形成比戒日王时期更为四分五裂的状况,直到十三世纪时全印度
才被回教军队完成统一,结束各国割据的局面。然究其实,印度自从公元前232 年左右
,孔雀王朝阿育王死后,就已陷入各国分裂的情形了;后代之印王就算是勇猛如戒日王
一般,只能够统一掌控中印度以北的国土,也只是五天竺的国王之一而已。因此可说,
自阿育王死后,印度全境即已陷入列国分据,互相争战,政治混乱,各自为政的状况了。
从宗教上来看,无著、世亲菩萨在世时的笈多王朝,并不是以佛教为国教,而是以
婆罗门教为国教,当时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在全印度各地兴盛弘传、广建寺庙。佛教
势力并不是主导印度宗教的主流思想。至八世纪时,更出现了大规模的印度教排挤攻击
佛教的活动。换句话说,印度在四、五世纪时,传统婆罗门(印度教)思想等早已泛滥
,当时 世尊的正法,虽然号称有 玄奘菩萨等诸大菩萨...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中观论 != 大智度论,不应混为一谈。
大智度论解释大般若经,和龙树自己写中观论的意趣不同。
中观论的性质是深观,直接说明龙树自己的看法。龙树写中观论的意趣是阐释阿含的缘
起甚深是没有实在性。
法身的概念大般若经就有,解释大般若经不能回避。大乘经的象征、比喻不应该以阿含
的写实眼光来读。大智度论的性质是广行,其中广说方便,没有智慧不能善知善用方便
,当然产生问题。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与缘起
我说的是“大乘的空,逐步的本体化”
对,中观思想是大乘最不本体化的,而后越来越本体,直到发展到如来藏思想后,彻底
变成了本体论。
但是中观就是非本体论吗?不是,中观是非本体的本体论。
就是表面看起来确实不是本体论,但本质实际仍然是本体论。
五蕴涅槃不二,其实就是本体论的表现,只是中观的本体化倾向非常隐蔽。
它用空性掩盖了本体化色彩。
S******0
发帖数: 227
24

我的看法是,中观主要是用来破的,能告诉人还没有到家,但是实践上如果没有修行,
把中观的理解当成重点,就会提不出问题,不知道努力方向。
最后中观就变成一堆边见的诡辩和折中。
你这里说“印顺法师以中观为本理解一切佛法”,如果严格用“理解”这个词,
有一定道理,因为“理解”不是“见解”。
“理解”,只是根据别人的见解,想象性意会、理解一下。属于猜测性质。
我是感到印顺法师喜欢考证和空对空,针对真实修行基本是提不出问题。
属于有一定“理解”,但是没“见解”的人。
不过关于印顺法师,我不准备再说了。就此打住了。多说也是无益。
想起一句话:即使卖假劳力士的人,也是在宣传劳力士。
也让人知道有劳力士这么个东西。
a**u
发帖数: 8107
25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Fri Jul 23 13:00:49 2010, 美东) 提到:
这是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观点。
我想很有道理。儒释道三家都有很深的智慧,看事情都很长远。现代人目光太短浅,只
顾目前的享受。
要救这个世界,也要靠我们弘扬儒释道了吧。
☆─────────────────────────────────────☆
runsun (runsun) 于 (Sat Jul 24 01:18:03 2010, 美东) 提到:

这就是你所说的只有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能拯救世界的根据吗???
☆─────────────────────────────────────☆
cafemilk (serawang) 于 (Sat Jul 24 03:47:39 2010, 美东) 提到:
伏尔泰也说过类似的话
即使不能拯救世界,单是想像儒释道在西方市场的经济价值就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6
☆─────────────────────────────────────☆
SeeU (See you) 于 駱 提到:
汉传法师∶
仁俊长老。
妙境长老。
继程法师。
宏印法师。
厚观法师。
净照法师。
圆波法师。
见护法师。
净空法师。
藏传法师∶
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 (宗萨钦哲仁波切)
Geshe Lhundub Sopa (伦珠梭巴格西)
日常法师。
Thubten Chodron (图丹却准、确谆法师)
见宽法师。
亲近是指听过法,至少当面问过问题的,有的比丘还住在我家几天、几周,可以近距离观察。我听过达赖喇嘛、大宝法王讲法,但是没有当面问过问题,所以不算。
我以修行方法区分,不以剃度师区分,所以在汉传剃度而主修南传止观的法师,列为南传法师。如自鼐法师列为南传。
亲近过而印象不深,或不怀念的就不写了。
☆─────────────────────────────────────☆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于 (Mon Oct 4 01:16:39 2010, 美东) 提到:
沙发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7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你的是如来藏见解。中观、唯识都不同意你的说法。
我认识主张如来藏的人,都是无法正确说明中观、唯识主张的人。我公开讲过中观、唯
识,得到一些法师赞许,对自己理解中观、唯识有一定信心。
你自认见解比护法,佛护,清辩,月称,寂天,宗喀巴高明,那是你的自由。他们全都
留下著作说明不同在哪。
S**U
发帖数: 702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百度百科
不仅中国的地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认为如来藏是了义说,就是密宗(一生成佛),三论宗,禅宗,净土宗也都大力主张如来藏,从汉传佛教学佛的人,几乎不可能不受如来藏说的影响。汉传八宗,只有唯识宗还有些人清楚唯识与如来藏的不同。
所以版上有人信仰如来藏,很正常。汉传法师现在大概只有学唯识的,以及读印顺法师著作的人,可以不受如来藏说的影响。多数汉传法师是依如来藏系统来解释所有大乘经,中观,与唯识。
藏传的宗喀巴是中观见,不受如来藏说的影响。其他三大教派也都主张如来藏。
讲中观,黄教与印顺法师不用如来藏解读中观,其他宗派的解读大概都不靠谱。
百度写如来藏这一条的,看起来也是用如来藏思想理解所有佛法。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其他的同意。
"大乘佛教的般若和中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性"
可以说的更精确避免误解。中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没有本质-i.e. 无自性,空性。
因为没有本质,所以缘起才能成立。
缘起如何成立?中观又分派∶月称主张唯有名言;也有论师主张世俗唯识,胜义中观的。等等。可读宗义书,或宗喀巴<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你所说的这两点我知道。中观确实是否认任何实在性的,彻底的否定。五蕴的过去,当
下,未来,包括五蕴的生,灭等等这些任何带有实在性的,全部彻底否定。但是我认为
,当下,生,灭这些是绝对不可以否定的,而且名色本身,是实在的,只是不是恒久实
在而已。
这种破除一切的中观哲学,将面临一个相当大的难题,那就是从轮回到解脱一定要有
个最终的所依,否则解脱变成空中楼阁,将无法成立,而龙树在这方面则用了一个实相
不可思议来形容。推向了超理性,超逻辑的一面。
如此意味着一旦认可了中观这种哲学,将意味着除非获得最终的实相,否则永远不可能
走出来,因为它确实不象我见,也很难找出和原始佛法的真正违背之处。(某些违背之处
它有很多理由来解释)
唯识不满意中观的破除一切,认为假必依实,那个圆成实性是绝对不能空掉的。可是如
此,则偏向我见。只是它用阿赖耶识也是生灭的来掩盖。
z*****n
发帖数: 633
32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为何重动物轻植物?
摄大乘论明说胜义只是圆成实自性。
胜义上中观和唯识主要是与如来藏不同。如来藏主张本有佛功德,非缘起;而中观和唯
识主张佛功德是缘起,是修行波罗密的果。中观和唯识还是忠于原始佛教的缘起论,而
如来藏说的缘起只限于世俗。如来藏说这一点与南传主张涅盘不是修行的果相似,但是
把它扩大到佛功德也不是修行的果。
胜义上,唯识主张圆成实自性是实有,有自性;中观主张胜义毕竟空,无自性。
a***n
发帖数: 1993
34
摘自前面觉囊派介绍:
认为有个本体即等同于梵论的外道,觉囊派对世俗一切法承认是缘起,不承认有什么创世
主,如来藏的提法或者与梵论派相似,相似不等于即是。不能就某一部份相似就指为是什
么,那么小乘同于胜论(98),唯识与密宗同于数论,中观应成派同于遍入天派(99),中观自
续派同于自在天派(100)(《他空论》159页)。
另外,中观和希腊皮浪的怀疑论也相似,有部和巴门尼德的说法也相似,就是说有部和
中观是希腊哲学思想么?
我前面说了很多了,说如来藏的意义在于避免住于真空,还要起妙有之用。重点在于它
的作用,不在于它的本体。婆罗门教的神我是作业者,受报者,轮回的精神实体。如来
藏体性空寂,非作者非受者,无相,不可见,不是精神实体。佛反对的是神我实有,如
来藏不是实有。
你说龙树无着不同意如来藏,这有经论证明么?
G**W
发帖数: 1865
35
应成中观与佛经所说相左处
Drafted from W.S.C
『宗喀巴说︰
《《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
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
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
净法之根本。此于集智金刚疏中已广释讫。》》(《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P387~388)』
上述与佛经所说相左处:
应成中观行者否定第七、 八两 识存在,主张【识唯有六】,因此宗喀巴说【佛为广大
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
】,宗喀巴认为 佛于三转法轮诸经中处处宣说之阿赖耶识乃是方便说,并非是在六识
心之外另有阿赖耶识,所以又主张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宗喀巴此言和佛陀于各乘
经典中所说大相违背如下:
一者, 佛于四阿含中处处皆说【意、法为缘生意识】、【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
生】;显然,意识乃是意根、法尘、触和合方能出生,意识自身乃是所生法,乃是摄于
一切染净法之中,如何又变成一切染净法之根本,绝无此理也,如此粗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
知其用,而不执其用,不把真心只用,作为佛法“那个那个最终的月亮“--
看看,这个只能用这样的虚幻比喻来说,具体了什么,中观都会过来空一把。
如此就好了。
中观不承认真心的用,并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对,如同中观也不承认什么阿罗汉果,
什么有法可得,但不是说那些阶段成果不对。连这些还差巨远,却说这些废话,
才是妄人的胡说八道。 事实上,在真心,真心的用,和识,到”月亮“之间
基本上已经插不进更具体的手指了,也就是一个”你把那个也抛弃了再看看“的中观了。
而之前的路标性手指,无论到禅定,到初过,到解脱,和佛果境界的月亮,都不是
距离问题,而是是否直接指的问题。比如在地下岩洞指月,第一步您先爬出这个洞的
问题。
================================
这个“用”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东西,一旦错解,必定变成神我之见。
要搞清楚的是佛法的无我,最为主要的是反对“主宰性”,而这个“用”就是典型的一
种主宰的表现,所以一定要谨慎。
很多人以为,所谓的用,并无实体,只是一种“性”,以为这样就不是我见,其实完全
错误,他显然没有搞...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蛋和鸡,小乘和大乘
什么是自性,什么东西有自性,中观、唯识、如来藏各有说法。
中观、唯识、如来藏,去考古 runsun 和我发的帖。印顺法师著作写的更清楚。如果哲
学底子好,藏传的「宗义书」可以比较快把握中观、唯识与声闻不同。
“五蕴皆空”是大乘心经经文。大乘公认。
中观、唯识、如来藏各有一套解读大乘经的方式,不过三套都懂的人不多。用自己懂的
那一套到处套的,你看久了就知道。
G**W
发帖数: 186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二、缘起怎样安立
有种说法:“业灭”本身就是一种有爲法,就是业的相续(这个相继是继续不断的
意思)。
“本来无自性的业从造成之后直到未感果报之前,不必用阿赖耶识等爲所依止,也会照
样可以自类相续而不断。此中既不犯常过,也不犯断灭之失。”

我们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有为法是如何存在的,有为法产生后何以不灭?有
为法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它自身?抑或,取决于它以外的条件?
我们知道种子在发芽前要不坏掉需要保存在合适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不是种子本身所具
有的。这个“业灭”难道其本身具有它赖以相继不断的因缘条件(前刹那的“灭”引生
后刹那的“灭”)?如果有,那就是自性因,那是中观地一个要破除的。如果没有,那
肯定要在“业灭”外寻找。又,如果还有第三个答案,不管名称上是否是“阿赖耶识”
,如果是安立给它类似阿赖耶识作用的都包含在阿赖耶识概念内。又,只有阿赖耶识能
摄持习气,其他的识均不具备摄持习气的条件,若中观论师还安立习气,而宣称有一个
识来摄持,即使不称为阿赖耶识其实还是阿赖耶识。另一方面,要回答为什么一个众生
造了很多业,这么多“业灭”为什么不混在一起而导致业果混乱不堪...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三、 业的安立
1、逻辑不成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丁) 宗喀巴大师注解说“灭无自性是不许
阿赖耶识之因由”。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
任何有为法X都不是有自性的生灭的—— 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所以,无Y也
能生(丁-1)?
如果Y 是根境识,显然不能成立。只有当Y与X没有关系,则丁-1成立。那么,按照
应成派的逻辑,“X无自性是不许Y之因由”,应成派中观应该不许Y有。可是与X没有关
系的可多了,如中国境内的张三不小心跌倒所生受,此受非以自性灭,与美国人也没有
关系,要宣布世界上没有美国人吗?
主要的问题在于,“无Y也能生”成立的原因是“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还是“世
俗谛内观察的缘起中与Y的生无关的因缘条件”?“X(如“受”)非自性的灭”怎么就能
够作为前提,而有”无Y也能生”的结论?
丁命题如果成立,无阿赖耶的情形如阿罗汉舍阿赖耶入无余涅盘及无情的顽石也
能造业了。颂中所表达的是否是由于,业并非有自性地灭(丁1),果报没有阿赖耶也
能生(丁2)。(丁改进)
本文没有发现丁1和丁2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业感果真与阿赖耶...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四、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
许有阿赖耶识的论点,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都是破“没有
阿赖耶识”的。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有:
1、经论中的证据:
《摄大乘论本》卷1:「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
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即于此中。复说颂曰。
"由摄藏诸法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  胜者我开示"
《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
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释曰。已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
。是所知依体。复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于此颂中由第二句释第一句。胜者
即是诸菩萨众。」
《解深密经》中有佛所说颂:“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
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成唯识论》卷3:「入楞伽经亦作是说。
如海遇风缘  起种种波浪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
堪布索达吉著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为适应各种不同有情之根器意乐等而宣说种种法门、宗派及解
脱之道。诸凡所有教派虽暂时抉择的方法、修行的仪轨等不相同,而究竟之密意
皆成一趣,因为各派大师实则同一故。如宁玛的莲师、格鲁的宗大师、嘎当的阿
底峡、嘎举的达波瓦、萨迦的萨班刚嘎降村等皆为同一化身,此有诸大成就者之
语为证,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
又化乐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也说:
“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文
殊化现慈氏公唐仁波切亦说:“雪域开创佛法莲花生,彼义如理修持阿底峡,于
彼遣除邪说宗喀巴,三者无二以教量成立。”《莲花生大师传》云:“能仁授记
多康山,阿底峡化乐桑扎,彼士出世藏得乐。”《无偏佛教史》引述夏嘎措周让
卓尔语说:“于前宏时期由释迦佛授记之化身莲花生大士照耀佛法明灯,后宏时
期莲师化现燃灯尊者,其化为具德上师乐桑扎巴等出世无数化身。”此外,赛仓
洛藏华丹所著《格鲁史略》亦有如是记载和详细论说。大智者土官在智慧品书中
亦说:“阿底峡尊者和无等达波瓦,法王宗喀巴皆为莲...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也就是说,...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简介——格鲁派
藏传佛教简介——格鲁派(慈诚罗珠堪布)
格鲁派有新、旧两种。旧派也称噶当派,涌现了一大批以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为代表的,
修持严谨的大成就者;新派称为格鲁派,是由宗喀巴大师建立的教派。
格鲁派的特点:第一,是整个僧团的每一个出家人的持戒都非常清净,要求也非常严格
;第二,是深广地闻思经教。几乎每个格鲁派的小寺院,都会为僧众安排闻思的内容;
第三,是着重强调单空的修法。
格鲁派的修法,主要依据《菩提道次第广论》。而《广论》的来源,则是阿底峡尊者的
《菩提道灯论》。根据该论的密意,宗喀巴大师创立了上、中、下三士的修行之道。其
中有共同和不共同两种修法,不共同或特殊的修法和见解,与宁玛派与噶举派基本上一
样。关于这一点,从宗喀巴大师本人,以及他的弟子等格鲁派成就者撰著的论典中可以
知道,但这些修法是不太公开的。
为什么在公开场合或普通传法中不强调这些修法呢?宗喀巴大师解释说:初学者刚刚修
行就妄谈什么大空性、不执著、远离一切戏论等等,实际上不可能有什么证悟,甚至连
空性的感受都不可能生起,因此,宗喀巴大师后来就开始着重强调中观的单空部分,因
为,首先以单空修法既可以清净烦恼,断除贪、瞋、痴等人我...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 宣讲
什么是密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密宗?
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也就是说,时代
越趋末法,众生烦恼越强烈,密法的加持就越炽盛。因此,越...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六祖坛经》中五祖对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五祖说 :「如果没有认识本心
所在, 没有亲证本心是怎么一回事,修学佛法都将会落於玄想与空谈,所以学法并不会
有真正的智益。」
六祖悟的那个『自性』, 讲穿了根本就不是意识, 那个自性, 直指我们每个有情除了自
己能知能觉能想的意识之外, 还有其它识的功能, 而这个超越意识功能的某种东西, 六
祖叫它自性, 有经典说它叫如来藏, 或叫自心如来, 不管叫它什么, 反正它不是意识就
对了.
禅宗就是依这个所谓的自心如来的清净、涅槃、自性而说般若,不是依意识来想像或思
惟的认知境界来说般若的;而中观也是以这个人人都有的自心如来的不落断常、垢净、
来去、一异……等两边而说中观的,并不是用意识的思维去依佛法知见来起心作意离开
两边的中观,也不是意识感知在事相上离两边的中观,所以証悟禅师就是找到了法界实
相心如来藏。
法界万法的根源既然是祂,那么佛法的修证就必然是依绕着法界实相的这个根本心来修
证的,这就是般若正确而且唯一的修证标的,禅宗正就是这样修证的;若离开对自心如
来的修证,就并不是真正佛法般若的证悟!
y******i
发帖数: 98
50
(二)胜义谛的方法
只有在证悟空性以后,才能真正以胜义谛的方法对治痛苦。证悟空性的人,能深
深体会到,现实生活就像一场梦。在梦里梦到父母或亲人死亡,悲恸欲绝、生不如死之
际,若能突然从梦中醒来,则不需要任何对治与安慰,痛苦一下子就消失无踪了。如果
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梦中,或理论上知道,却没有亲身的感受,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化解
;但在尚未证悟空性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训练、观修:通过中观的推理方式,把给自
己制造痛苦的外境,或者感受痛苦的内心断定为空性。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痛苦和幸福
本身,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并不仅仅是敌人、灾难等外境造成的
。外界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物质都没有痛苦,痛苦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中。如果没
有感受,痛苦也没有立足之地,因而也就不可能成立。一切都如梦如幻,都是心的一种
现象而已。

有智慧的人,是往内追求幸福,寻找痛苦的根源。他们知道:外界物质只是临时
的助缘,幸福和痛苦的种子缘起,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因为方向正确,所以最终彻底断
除了痛苦,得到了绝对的幸福与自由——解脱。而凡夫却会往外寻找根源。因为寻找的
方向错了,所以永... 阅读全帖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