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相关主题
35天行般舟汇报 (26) [原创 by 明良] (ZZ from 慈播)达真堪布:证悟空性的两种方法
心經講義 ZT (转载)菩提心的分类
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出离心和阿罗汉果有什么联系?
藏传佛教的内涵: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ZT)依靠闻、思、修行的智慧超越轮回
藏传佛教格鲁派旧金山硅谷慧灯禅修报名
[转载]慈城罗珠堪布:初步证悟大圆满到底意味着什么敏卓林堪千仁波切:中观·唯识·大圆满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积资净障《时间真相》—白玛格桑法王
菩提心略修法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佛教文化的价值观——索达吉堪布青海师范大学演讲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灌顶话题: 修持话题: 入门话题: 分为话题: 圣尊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d
发帖数: 192
1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极瑜伽(阿底约嘎),这三乘总称为随转方
便密三乘(随所生之五毒烦恼,将彼等转为道用时,此具方便善巧之窍诀之乘,名为随
转方便密三乘)。
三乘安立的理由是根据三种不同根机、种姓的众生,而立有三种分别予以教化的乘
。九乘的安立也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
如同安立的三乘一样,安立的九乘数目也并不是不可变动的固定数量,一方面从众
生总体而言,可分为九类种姓;另一方面,从众生具体的无量根机而言,又可归纳为这
九类种姓。它是一个对理解不同根机的众生、不同层次的佛法比较合适的数目。(中略)
声闻乘:
一、定义:为了使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发心,以及作为证悟人无我空性的方便
法之乘为声闻乘。
二、释词:梵语音为‘夏瓦嘎雅那’,其义为听闻四谛正法之义后,为他人宣说所
闻法义之乘,故又名为闻宣乘。
三、分类:1、入门:对轮回之痛苦产生强烈的厌离心,并生起为自己寻求解脱的
发心后,以四谛法入于声闻乘,即了知苦谛,遣除集谛,获得灭谛,依靠道谛,缘于四
谛而取舍因果,为其入门。以比喻说明四谛,则苦谛如疾病;集谛如病因;灭谛如病愈
后之安乐;道谛如治病之药。2、见解:能被破坏力或分析力舍弃其形相的内外粗相诸
法为世俗谛,其为假有、假立之粗相。不能被破坏力或分析力舍弃其形相的无方分之微
尘和无时分之刹那为胜义谛。抉择在假立、粗相之世俗法上本来就不存在人我之人无我
空性的正见为其见解。3、戒律:以出离心所摄持的别解脱八种戒。4、修持:在守持清
净戒律之基础上如理依止阿阇黎,听闻小乘正法、伺察法义,并修持其义。具体修持之
方法分二:一是寂止的修法,如为对治嗔心而修慈心、为对治贪心而修不净观、为对治
痴心而修缘起观等。二是出世胜观之修法,即修持四谛十六形相。5、行为:主要是为
了自己获得解脱,总的修持十二杜多功德(十二头陀行),即⑴持粪扫衣;⑵但持三衣
;⑶但持毳衣;⑷但一坐食;⑸次第乞食;⑹不作余食;⑺处阿兰若;⑻常住树下;⑼
常露地坐;⑽常住冢间;⑾长期端坐;⑿随处坐。6、果:四向四果,即预流向、预流
果、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向、不来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
果为暂时三果;阿罗汉果为究竟果,其又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
独觉乘:
一、定义:在最后有时,不依止善知识,了达现证独觉菩提方便的圆满人无我空性
和部分法无我空性,而修持十二缘起之乘。
二、释词:梵语音为‘札德嘎布尔达雅那’,其义为独觉乘,即依靠自己的修持而
获得觉悟之乘。
三、分类:1、入门:了达轮回之痛苦而生起强烈厌离心,为求自己之解脱,以十
二缘起而入于独觉乘。2、见解:在声闻乘见解之基础上,增上通达色蕴细相空性的正
见。3、戒律:同声闻乘。4、修持:在修持四谛十六行相之基础上,顺观逆观十二缘起
。5、行为:不是以语言而是以身神变之表示而为他人传法。6、果:分为麟角独觉与部
行独觉两种。前者在资粮道时已积集了一百劫之资粮,故于最后一生中,现证五道之功
德而获得独觉阿罗汉果;后者在最后有之前一生时,已入于加行道或见道,并其于命终
时,见到无有佛出世,故发起独觉之愿,如是于最后一生时,从加行道或见道起修而证
独觉之果位。
菩萨乘:
一、定义:以智慧了达诸法之本性,并以大悲心而广大利益众生之殊胜方便之乘。
二、释词:梵语音为‘布尔德萨埵雅那’,其义为菩提勇士乘,即以大勇猛之发心
,为众生求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果位,恒时无有懈怠或退堕之乘。
三、分类:1、入门:了知胜义谛世俗谛之二谛而入门,二谛有中观与唯识之差别
;中观又分为应成派与自续派之观点。唯识又分为随教唯识与随理唯识之讲法。随理唯
识又分为真相唯识与假相唯识。2、见解:圆满抉择人无我空性与法无我空性和如来藏
光明所产生的见解,或将诸法抉择为唯识之见解。3、戒律:守持摄律仪戒、摄善法戒
和饶益有情戒。4、修持:在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之四道中修持三十七菩提分
法。即下资粮道修四念住,中资粮道修四正断,上资粮道修四神足。加行道之暖位、顶
位修五根;忍位、胜法位修五力;见道时修七觉支,修道时修八圣道。5、行为:出定
时行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他胜于己或行持十度,利益众生。6、果:获得法身和色
身之果位,乃至世间未空之前任运度化众生。
显宗乘把因转为道用,故谓之因乘;而密乘乃把果转为道用,故谓之果乘。其分为
外密乘与内密乘,外密乘又名为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续乘、行续乘与瑜伽续乘。内密
乘又名为随转方便密三乘,即玛哈约嘎乘、阿讷约嘎乘、阿底约嘎乘。
密乘之所以超胜于显宗乘,是因为显宗乘将因转为道用,而密乘是直接将果转为道
用。或有问曰,若密乘是将果转为道用,则问是将已成熟之果转为道用?还是将未成熟
之果转为道用?若是前者,则应成无穷之过,因已成熟之果又转为道用故,如是则密乘
获得佛果应成远道矣。若是后者,则应成并非将果转为道用,因为果未成熟故。如是则
自相矛盾。若果未成熟,则其非究竟之果,譬如青芽非果。对此答曰,从实际上讲所获
得果之本体在所有众生各自相续中虽已存在,然众生没有认识,故仅仅从认识本来存在
之果方便上讲,称为将果转为道用。故前半句可以遣除上述后者之问难,后半句可以遣
除上述前者之问难。
事续乘:
一、定义:通达胜义乃远离四边戏论,并依靠世俗之智慧圣尊获得悉地的方便的乘。
二、释词:梵语音为‘智雅雅那’,其义为事业乘,即着重于行持外之身口事业之
乘,故谓为事续乘。
三、分类:1、入门:分为成熟入门与事业入门。成熟入门者,即以加持水与五佛
冠及其支分之灌顶而使弟子成熟为法器,故谓之为成熟入门。事业入门者,即以沐浴、
清洁之三清净(本尊与坛城清净,圣物与受用清净,咒语与三摩地清净)而入门。2、
见解:分为胜义见解与世俗见解。胜义见解者,即心性乃为远离有无等四边之清净明空
之智慧。世俗见解又分为倒世俗与正世俗,倒世俗承许显宗中观以下所抉择的凡夫面前
真实世俗与颠倒世俗皆为倒世俗。正世俗为证悟法性而显现出的三部圣尊之坛城。3、
戒律:分为十一种:⑴不舍三宝;⑵不舍菩提心;⑶不远离咒语手印;⑷不远离铃与金
刚杵;⑸不舍上师;⑹不舍本尊;⑺不睡高广大床;⑻不食肉;⑼不饮酒;⑽不吃大蒜
;⑾不吃萝卜。4、修持:分为有相修法与无相修法。有相修法者,即依靠空性圣尊、
文字圣尊、声音圣尊、色圣尊、手印圣尊及形相圣尊之六种圣尊而修持。迎请圣尊,并
作供养、赞颂、诵咒等,观想智慧圣尊为国王,自之誓言圣尊乃眷属而祈求悉地。无相
修法者,即乃安住于远离四边之无缘中而修持观想圣尊、诵咒等显现法。5、行为:分
为观察修持时间、食物、衣饰、清洁、所依(所缘)、诵咒之事业。6、果:于人生之
十六世(《大幻化网根本续》之观点)或七世(《普作续》之观点)中,获得身语意三
金刚持地之三身五智。
行续乘:
一、定义:以同于瑜伽续乘之见修,同于事续乘之行为,作为获得悉地方便的乘。
二、释词:梵语音为‘俄巴雅那’,其义为平等乘,即平等行持外之身语事业与内
之修法之乘。
三、分类:1、入门:分为灌顶入门与事业入门。灌顶入门者,即以加持水之灌顶
,五佛冠之灌顶,以及铃灌顶与金刚杵灌顶而入门。事业入门者,同于事续乘。2、见
解,与4、修持,同于瑜伽续乘。3、戒律,与5、行为,同于事续乘。6、果:于人生七
世(《大幻化网根本续》之观点)或五世(《普作续》之观点)中,成就身、语、意、
功德(事业归摄于此中)四部佛果之金刚持果位。
瑜伽续乘:
一、定义:以胜义无相法性之加持,将世俗观修为金刚法界圣尊,如是以贤劣取舍
之功用而希求成就佛果。
二、释词:梵语音为‘约嘎雅那’,其义为瑜伽乘,即以内之修法为主,外之清洁
等为辅之乘。
三、分类:1、入门:分为灌顶入门与事业入门。灌顶入门者,即以五觉性灌顶与
金刚上师灌顶而入门。事业入门者,即以有相与无相三摩地而入门。2、见解:分为胜
义谛与世俗见解。胜义谛者,即一切诸法之自性乃是远离戏论相之光明空性。世俗又分
为正世俗与倒世俗,倒世俗同于事续乘之所许。正世俗者,即任何之显现,以证悟法性
之加持,则其为金刚法界坛城之显现,故承许凡夫前之显现是本不存在的。3、戒律:
发菩提心后清净守持菩萨戒之三种戒,以及五部佛之共同誓言、分别誓言。分别誓言者
,是指毗卢佛之三条誓言,不动佛与宝生佛各自的四条誓言,无量光佛之一条誓言,不
空成就佛之两条誓言,共为十四条誓言。4、修持:分为有相修持与无相修持。有相修
持者,依靠五现觉生次与四神变,并以身、语、意、事业之四手印印持,而观修本尊及
本尊母之修持。无相修持者,胜义无相体性与由其加持下之圣尊显现智慧显现乃为无二
,安住于此中而修持。5、行为:以修习本尊法为主,清洁等为助缘,而成就自他二利
。6、果:于人生之三世中,成就五蕴清净于五智之五部佛果位。
玛哈约嘎乘:
一、定义:以方便的生起次第为主要所依,依靠了达及修持二谛无别殊胜义之加行
而获得解脱自性之乘。
二、释词:梵语音为‘玛哈约嘎雅那’,其义为大瑜伽乘,即将自心趋入于无二殊
胜义,并超胜于外瑜伽续乘,故谓之大瑜伽乘。
三、分类:1、入门:分为灌顶入门与事业入门。灌顶入门者,即宝瓶灌顶、秘密
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之四种灌顶。其中宝瓶灌顶又分为利益灌顶与能力灌顶。利
益灌顶又分为五精华及佛冠等十种灌顶;能力灌顶又分为秘密听闻灌顶等五种灌顶。总
之灌顶入门共有十八种灌顶也。事业入门者,即修习大空性智慧之真如等持、修习方便
大悲心之现位等持及修习本尊次第之因位等持之三等持。2、见解:身智所严饰之法界
为果时具胜空性,此乃殊胜胜义谛。彼力之现,此等器情显现,亦住于身智自性,不成
实有,智慧如幻,此名为殊胜世俗谛。此二谛各自之上,亦具现空无离无合之理。彼亦
,以身智净分,较共同二谛,此更为殊胜也。3、戒律:按照新密之观点,有十四条根
本三昧耶戒,及了知五肉五甘露等之自性并受用的支分三昧耶。按照旧密(其中一种续
部)之观点,有二十八条三昧耶,其中有三条身口意根本三昧耶,其余二十五条为支分
三昧耶。按照《大幻化网根本续》之观点,有五条根本三昧耶,十条支分三昧耶。4、
修持:分为修部与续部二种修法。修部修法,即依四轮修文殊身,依三声马鸣修莲花语
,依自生智慧修真实金刚意,依轮涅万法具足圆满功德而修甘露功德,依诛业为主而修
难调能调方便之金刚橛事业。此为不共同五智慧尊之修法。以及差遣非人,猛咒咒诅,
供赞世神共同世间尊之修法。续部修法分为有相修法与无相修法。有相修法又分为生起
次第与圆满次第。生起次第者,即对自性基续义生起定解之见,便随彼见,自心修习或
转入于现有等净之理。圆满次第者,即依方便深窍诀,而现前基续大净等自住任运坛城
。无相修法者,即以功用、勤作之方便而修持真如等持。5、行为:以殊胜方便摄持,
对任何轮回诸法,皆不执著而行持。6、果:于此生或中有时现前自成五身之自性。
阿讷约嘎乘:
一、定义:以智慧之圆满次第为主要所依,依靠了达及修持法界与智慧无别殊胜义
之加行获得解脱自性之乘。
二、释词:梵语音为‘阿讷约嘎雅那’,其义为随转瑜伽乘,一种含义为随玛哈约
嘎后之瑜伽;第二种含义为随后而出阿底瑜伽故。即主要以智慧修习圆满次第之瑜伽。
三、分类:1、入门:分为灌顶入门与事业入门。灌顶入门者,即根本灌顶三十六
种,分别为十种外灌顶,十一种内灌顶,十三种修习灌顶,二种秘密灌顶。支分灌顶有
八百种。事业入门者,即以法界与智慧无二之方式而入门。2、见解:于此基性坛城,
亦不依外勤作之道,而内实修身金刚之风、脉、明点法,则显现彼性,彼性即是法界空
性普贤佛母坛城,方便大乐普贤佛父坛城,彼二无别佛子大乐菩提心坛城,此乃诸部坛
城之遍主。对此生起空乐无别之定解乃为见解。3、戒律:按照《集经密义续》第六十
六品,分为四条决定关要三昧耶,二十八条共同三昧耶,四条殊胜三昧耶,二十三条禁
行三昧耶,二十条修习三昧耶,四条平常四威仪三昧耶,断除五魔三昧耶,降伏四敌三
昧耶,见解三昧耶。上述一切归纳为无有守持安住法界之顿门三昧耶,及有守持之渐门
三昧耶。4、修持:分为方便道与解脱道。方便道者,如《大幻化网根本续》云:‘奇
幻希有法,非从他有来,依方便智慧,如此之中起。’如是所说,主要依方便奇妙之行
,以强力使现自住智慧,而速能成就彼果。犹如玛吉嘎之力,于一瞬间其将铁球转为黄
金也。解脱道者,如《大幻化网根本续》云:‘圆满智坛城,等行闻思修,自成自然性
。’如是所说,主要以闻思修行之殊胜智慧,来抉择诸法皆为本觉自然本智自圆大坛城
而修习故,究竟诸道后,于自现身智坛城大平等中解脱。犹如果支巴之宝,与铁界物并
置,使其渐次变金也。5、行为:主要平等行持法界与智慧之行为。6、果:于此生中现
前与二十种功德无二之任运大乐自性身。
阿底约嘎乘:
一、定义:于本来菩提自性义中获得解脱、远离取舍希疑自体之方便。
二、释词:梵语音为‘阿底约嘎雅那’,其义为最极瑜伽乘,即一切诸乘顶巅之瑜
伽,故名为最极瑜伽乘。
三、分类:1、入门:分为灌顶入门与事业入门。灌顶入门者,即以觉性力用灌顶
等成熟相续而入门。事业入门者,即以无所入而入门。2、见解:通达实相真实性,即
本来菩提之自觉本性为本净、自性自成无别中,不灭大悲之力现,三身自圆之义,不依
生起次第及持风等有勤方便,而依无作自明、无破无立之理,此为觉空本来之见。3、
戒律:不远离无有、平等、一味、自成之四种三昧耶。4、修持:随顺甚深之见解,依
靠立断四直定,及顿超四灯而修行。5、行为:任何显现皆为法性自现之幻化故,而无
有取舍之行为。6、果:于六个月中可获得任运圆满之普贤王如来之果位。”
从上可知,如来大小显密正法在藏传佛教中可谓应有尽有,十分完备。由于藏地和
汉地对显密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藏地所谓的大乘显宗,主要指上述第三级“菩萨乘”
,即中观唯识二大车轨),所以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宜作机械、硬性的对应。例如汉
地的台、贤、禅等综合性很强的圆教法门,就带有不同程度的和密宗相接轨的迹象,要
将其简单判属上述某个具体的乘次中,显然不太方便。但无论如何,就藏地传统的显密
教法而言,“九乘次第”无疑是最佳的归摄。
或许有人想,密宗法义多非化身佛释迦如来所宣讲,因此,密宗弟子是不是可以不
像显宗学人那样,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竭诚感念呢?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首先,密
法是显宗教法必然而合理的升华,修持密法获得的圣果和显宗圣果没有任何不同;显教
里积累福慧资粮的无量法门,全都是密宗学人所应奉行之处;普通学人想顺利趋入密法
的修持,必须打好显宗基础,而五部大论等就都是源自如来初中后三转法轮的显宗教义
。复次,释尊亲口宣说了密集金刚、时轮金刚、真实名经等大量密法,这些法要具有极
大加持并且影响深远;从本质上讲,佛陀三身无二无别,安住于唯一无漏法界中的一切
如来法身,也非为别别独立的他体,因此传法成熟所化、显示神变等如来的一切事业无
不是所有如来的事业总集,如《大乘庄严经论》云“譬如日光合,同事照世间,净界亦
如是,佛合同业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倘若没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创教,这世
上就不可能有凡夫人能直接触及和皈投的三宝所依,无上密法也就无以获得有效载体而
广弘于人间了。正因如此,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释迦佛修法仪轨•加持宝藏》中
由衷感念道:“无有怙主我等浊世众,蒙以悲心摄受之恩德,此刹此时一切三宝相,均
是佛陀您之事业也。故于无等唯一胜依怙,虔诚信仰诚心而祈祷,莫忘昔日所发大誓愿
,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摄。”
如是九乘佛法,皆可令所化众生获证相应的解脱果位,因此全都是释尊恩赐给有缘
众生的无死甘露。作为佛教徒,我们理当对大小显密一切如来正法平等顶戴、净心弘扬
,让佛教健康发展广利有情。
P******A
发帖数: 126
2
清楚明了 感恩分享!
x******i
发帖数: 14369
3
谢分享:)
真是涵盖所有显密,大小乘,全部都有了哇

【在 d*********d 的大作中提到】
: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佛教文化的价值观——索达吉堪布青海师范大学演讲藏传佛教格鲁派
《亲友书》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真实对治[转载]慈城罗珠堪布:初步证悟大圆满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5朗措玛寺极乐法会(二)《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仪轨讲解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之积资净障
时轮金刚法概说(下)zz菩提心略修法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35天行般舟汇报 (26) [原创 by 明良] (ZZ from 慈播)达真堪布:证悟空性的两种方法
心經講義 ZT (转载)菩提心的分类
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出离心和阿罗汉果有什么联系?
藏传佛教的内涵: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ZT)依靠闻、思、修行的智慧超越轮回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灌顶话题: 修持话题: 入门话题: 分为话题: 圣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