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唯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这个看起来是觉囊派。觉囊派的大中观是如来藏为本,融摄中观与唯识。见解与格鲁的
中观见根本不同。
j******c
发帖数: 71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理解的佛与儒
虽然不完全同意南传比大乘好的多,但是印顺法师的书里确实说过“而中国呢,不但教
理是大乘的最大
乘,顿超直入的修持,也是大乘的最大乘。 称为大乘的最大乘,实是大乘佛教而复活
了声闻的精神──急
求己利,急求证入。 失去了悲济为先的大乘真精神,大乘救世的实行,只能寄托于唯
心的玄理了!”
印顺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徒弟,想来太虚大师也是这个观点。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19/yinshun19-08.html
l****i
发帖数: 617
3
我逐句看完,马克有些内容。
看到“张爱玲说,我渐渐地有点不认识你了。
她可能没有从唯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句时,
我笑了,在我看来,这句话真有喜感。:)
f*******8
发帖数: 3612
4

喜感,这是什么意思啊。好话吧?
张那话显然引发过很多人的感触,
我觉得我从两方面,世法和唯识,都有感触。
些结
l****i
发帖数: 617
5

没恶意,算是好话。:)……啊噢,我不能搅稀泥,起因是句中明显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先google了一下张爱玲有没有宗教信仰之类的信息。
查下来的结果,看来她没有,虽然写过沾宗教的文章,更说明没有了。
咳咳,喜感在此处是说——
“她可能没有从唯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这句话让我看了忍俊不禁。
另外,有些话,我看着很喜欢,比如:
……我们让一个芯片改正错误的唯一方法无非是给他写入新的程序,
而不是让它不停地运行老程序,同时指责它……
奇怪的是,我只主动看进去你第一篇。
f*******8
发帖数: 3612
6

这就可以对上号了,我确实是没好意思直说她不懂唯识。
所以拐弯拐的比较搞笑。
差点忘了。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很想冷静看清楚,为什么一个程序比另一个程序是好的。
如果一个方法是好的,那就应该你在这么做的时候能够理直气壮地说:
不这么做还能怎么做?
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就那么做。
l****i
发帖数: 617
7
我当然看不出你拐弯弯,
我只是直接看“她可能没有从唯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表达出的字面本意。
T*******y
发帖数: 6523
8
Hi, freeman08, Thank you!
This is what just I googled on this topic:
http://iask.sina.com.cn/b/7245158.html
由于小乘声闻以灭尽生死为涅盘,在解脱轮回生死到生死灭尽的涅盘过程中,分涅盘为
两个阶段∶一曰有余依涅盘,二曰无余依涅盘。
经文指出两种涅盘皆以‘诸漏已尽’的寂灭为体。但前者诸根的身依还存在,饥时要吃
,寒时要穿,四大不调时也要发生疾病;唯由于烦恼之漏已尽,六根门头所反映的种种
好丑境界,只是可厌弃的法有的扰扰之相,更不会起执着爱憎之心,这正是显出现证涅
盘生活的境界;可是残余的身依尚存在,故称‘未般涅盘’,所谓‘子缚已断,果缚犹
存’,曰有余依涅盘。至于无余依涅盘与前者所区别的,是在‘彼于今时’寿命已尽,
肉体消灭,现在的身受心受的牵引因已断,对于未来更‘不复希望,皆永尽灭’,达到
了灰身泯智的境界,曰无余依涅盘。
涅盘的境界不属于理论的问题,而是唯实证体验者精神上的生活境界。
死,毕竟无关紧要的,‘寂灭为乐’的境界是要求在生前证得的.
Do you think that ...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26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二三] 第三 瞿低迦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尔时,尊者瞿低迦住伊师耆利山麓之黑曜岩。
三 时,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时,尊者瞿低迦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四 复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又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五~八 三次……[乃至]……四次……[乃至]……五次……[乃至]……六次,
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六次退转其一
时之心解脱。
九 尊者瞿低迦七次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
一〇 时,尊者瞿低迦作如是思念:‘我至六次退转一时之心解脱,我宁可将执剑!’
一一 时,恶魔波旬知尊者瞿低迦心之所念,诣于世尊处。诣已以偈语世尊:
辉耀神通誉 大雄大智慧
离诸怖畏者 礼奉卿足下
大雄之胜死 卿弟子想死
以死是期望 光明主止此
世尊喜于教 卿之弟子者
如何未达证 有学而为死
一二 其时,尊者瞿低迦执剑。
一三 时,世尊知是恶魔波旬,以偈语恶魔波旬曰:
不欲于此生 大雄乃如是
拔除渴爱...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0

段。
我们好像在说不一样层次,或说不同问题的事情 : )
你认为这位仁波切这么说对吗? 佛陀是这样敎的吗?
-- “ 佛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众生看开平常我们能体会到对空的恐惧”
( 如果不用中观, 空,的说法,
这样说,那样说,都是每个自认为的,都是…… 反正最后是虚幻 是没意义的 是….
空吧 )
我是认为不对。重心刚好颠倒。
Y**u
发帖数: 144
11

换个方式说,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佛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众生能够去掉对身心的
执着。问题不大吧。
….
G**W
发帖数: 18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入门看什么
以上连接很深奥,为响应现代人事事求快的精神,八识心王简介如下,
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
,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
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
诸法思量该取该捨、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
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
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
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
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
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
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中观 --- 南怀瑾
Be patient !
「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 欲冀真乘
!徒勞勤苦。」
w****g
发帖数: 570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人应该是怎么来的?
然后是生命: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
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
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
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
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w****g
发帖数: 570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人应该是怎么来的?
然后是生命过程中的因缘业力流转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贪爱同滋,贪不能此,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
,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
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媱三为根本。以是
因缘,业果相续。"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六祖云" 外于相离相, 内于空不空"。 永嘉云"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既法身
"。 我更倾向于意识是"自性"的一种奇怪的表现形式。 但这中表现形式却为我们接受
为正常, 如山河大地, 人我众生。 而意识的本来面目则需要对目前的表现形式进行
同样深刻的外在否定和内在肯定下才可以有机会了解。
G**W
发帖数: 186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沒錯沒錯,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既法身』,就是那個"不一不異", 不是同一個 (意識和實
相不同),又不能說是不同(因為意識是實相的所顯眾多功能之一),
而『意识』,是不能,也不該捨棄,必須以意识去証得那個不是意识的實相,
如果捨棄了意識,就無法參學了.
G**W
发帖数: 186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禪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麼长』」
卧轮禪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
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禪修,则是加深繫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
禪」。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禪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
心如来,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禪寻觅自心如来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然而这定力并不是「禪」的标
的,而是条件。若妄念纷飞,心则太粗,根本无法参究;当正知见具足之后,专注参禪
之时,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随增,心则转细,方能於缘熟之时一念相应,而亲见自己未
生前之本来面目也。
禪宗証悟之自心如來藏, 非意識, 非修定境界. 以減少妄想爲禪修,『以定爲禪』的
錯誤知見 六祖大師已就卧轮禪师所說之偈上予以破斥過了, 定境並非佛門的開悟証...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414
19
世俗和宗教修行是分不开的
我研究宗教修行一般不仅看宗教教宗本身而且也看宗教史
国王一声令下,教寺庙教堂开始秘密的“修正”一下经文
自然不会在经文上写“某某王今日有幸改经文一篇,如有问题者请拨打#@¥%...”
而是会在经文里写“这段故事实际是如是这般...有反对意见的,神惩罚/鬼上头/全家
倒霉/下地狱..听话的人上天堂/跟着神荣耀/极乐世界”
这样才让人信服
这种经文传下来,有个几百年,估计追随的人也不少,就成了经典。宗教发展史其实大
约都是如此。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杀猪的宰牛的都成了威武高大的英雄。
唯佛教的盛典,哲理修行为主,少了这些蛊惑人心的东西。但经文随着历史也跟世俗的
发展相关
唐宋元明清,中国国力逐步减弱,佛教也一点点由开化走向闭塞。
又说回唐朝时期慧能南禅和神秀北禅都不忌讳辩论互相挑战,各抒己见。时至今日佛教
修行人成了事无大小满口不离“南无阿弥陀佛”,那念经当活期储蓄,这都和百年来的
压制创造力相关。你看国内读经的好些都读净土的那些名字听来好听的经文,求个方便。
其实您回帖的最后也说明了,世俗和宗教修行是分不开的,以至于“为尊者讳,为亲者
讳,为贤者讳这些传统道德...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大般涅槃经中佛暗示住世
一 尔时,世尊于清晨著下衣,持衣、钵,入毗舍离行乞。于毗舍离行乞已,由行
乞归来,饭食已,告尊者阿难曰:
“阿难!携持敷具,将往遮波罗庙,为昼中之休息。”
尊者阿难应诺世尊:“唯然,世尊。”而持敷具,随世尊之后而行。
二 于是,世尊赴遮波罗庙,至已,坐于敷设之座。尊者阿难,敬礼世尊,却坐一
面,世尊告一面坐之尊者阿难曰:
“阿难!毗舍离是一可喜悦之处,忧园庙、瞿昙庙、七聚庙、多子庙、婆罗庙、
遮波罗庙亦甚喜乐!
103 二 阿难!若有人修习、多修习四神足,修到充分,积聚至极顶,则如车、如家屋
之基础确实可用,若欲省得寿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然,如来修习四神足已达极
顶,如车、如家屋之基础确实可用。阿难!若欲者,如来之寿量可留住一劫或一劫
以上。”
四 尊者阿难对世尊所明细显示,未能洞察了解,故未曾对世尊恳请:“世尊!愿世
一六 大般涅槃经 五三
----------...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1
“在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要看人的起心动念。心是恶的话,
行为再善也是恶业;心是善的话,行为再恶也是善法。举个例子来说:一棵大树,根若
是药性,那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如果根是毒,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因为毒性十足
的树根绝长不出灵丹妙药的枝叶。同样,一个人若带有贪嗔的动机,居心不良、意乐不
净,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实际上也只会变成不善;假设内心清清净净、纯正无
瑕,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在造恶业,事实上也已经成了善举。
所以,我们是造善业还是造恶业,完全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
》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中也说
:“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索达吉堪布《大圆满前行广释》
W*********E
发帖数: 197
22
非常感謝大德能提供慧思大师《大乘止观法门》的鏈接,
此鏈接文中第五頁中 (如以下『』), 將如來藏心說成阿賴耶識, 無論其所說內容為何,
方向應無誤, 因為大乘經中如楞伽經, 密嚴經均指出將如來藏心就是指阿賴耶識, 只
是不同名稱罷了.
『云何名此心以 為法身。答曰。法以功能為義。身以依止為義。以此心體有隨染之用
故。為一切染法 之所熏習。即以此心隨染故。能攝持熏習之氣。復能依熏顯現染法。
即此心性能持能 現二種功能。及所持所現二種染法。皆依此一心而立。與心不一不異
故名此心以為法 身。此能持之功能與所持之氣和合。故名為子時阿梨耶識也。依熏現
法之能與所現之 相和合。故名為果報阿梨耶識。此二識體一用異也。』
然既指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的異名, 我們應該知道八識是人人俱有, 人人各有, 並不是
所有眾生共有一個阿賴耶識, 如成唯識論卷七 : 「識言, 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
慧思大師之文中既說如來藏心就是指阿賴耶識, 那他又於 p12中說如來藏心是全部眾生
所共有, 所以其立論有些前後不符, 如果慧思大師之意確指眾生共有一個如來藏, 那麼
除了不符其他經論外, 也不符大乘法中實証如來藏行...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4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http://www.mldc.cn/csx/fslg/sdclx.htm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本 玄奘譯
●攝大乘論  真諦譯
●攝大乘論  佛陀扇多譯
攝大乘論本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總摽綱要分第一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為顯大乘體大故說。謂依大乘諸
佛世尊有十相殊勝殊勝語。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二者所知相殊勝殊勝語。三者入所
知相殊勝殊勝語。四者彼入因果殊勝殊勝語。五者彼因果修差別殊勝殊勝語。六者即於
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戒殊勝殊勝語。七者即於此中增上心殊勝殊勝語。八者即於此中增
上慧殊勝殊勝語。九者彼果斷殊勝殊勝語。十者彼果智殊勝殊勝語。由此所說諸佛世尊
契經諸句。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復次云何能顯。由此所說十處。於聲聞乘曾不見說。唯大乘中處處見說。謂阿賴耶
識說名所知依體。三種自性。一依他起自性。二遍計所執自性。三圓成實自性。說名所
知相體。唯識性說名入所知相體。六波羅蜜多說名彼入因果體。菩薩十地說名彼因果修
差別體。菩薩律儀說名此中增上戒體。首楞伽摩虛空藏等諸三摩地說名此中增上心體。
無分別智說名此中增上慧體。無住涅槃說名彼果斷體。三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9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0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3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8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真实如来藏



学佛以来,每见佛子随同信仰一神教之佛学研究者云:「如来藏思想非佛说」,以此
观点而推翻大乘唯识 如来藏系经典。更有甚者,身为佛教大法师及弘扬佛法之居士,
竟认同一神教徒之佛学研究结论,派遣弟子出国留学,以彼为师而研究佛学,怀疑如来
藏思想,进而否定或批判如来藏思想;乃至著书立说,鼓吹「如来藏思想非佛说」之歪
理,此类行为无异砍伐佛法大树之根本。
如来藏思想乃三乘佛法及世间一切法之根本,捨如来藏之根本,则一神教之一切法及世
间诸法,乃至三乘佛法之茎干枝叶花果,皆无所附丽,全盘瓦解,则佛法变成佛学。
佛学乃世间学问,正可归类于东方哲学之内。此则深符研究佛学之一神教徒本心。彼等
藉此成为佛学专家,可提升其在一神教徒所统治世界中之身份地位而获名闻利养;亦可
贬抑佛法之伟大深奥,争取一神教于未来一、二百年间苟延残喘之生存空间。佛子不察
,落此窠臼者不少,其中不乏一时俊彦,随外道破佛说法而起舞,斲丧佛法大树之根本
。此乃佛教之悲哀,亦是末法众生少福之证验。
佛学研究者未必是佛法之信仰者,更未必是佛法之实践者,佛子阅其著作时,务必多所
保留。以检查探讨之心态读之则可,以之修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真实如来藏



学佛以来,每见佛子随同信仰一神教之佛学研究者云:「如来藏思想非佛说」,以此
观点而推翻大乘唯识 如来藏系经典。更有甚者,身为佛教大法师及弘扬佛法之居士,
竟认同一神教徒之佛学研究结论,派遣弟子出国留学,以彼为师而研究佛学,怀疑如来
藏思想,进而否定或批判如来藏思想;乃至著书立说,鼓吹「如来藏思想非佛说」之歪
理,此类行为无异砍伐佛法大树之根本。
如来藏思想乃三乘佛法及世间一切法之根本,捨如来藏之根本,则一神教之一切法及世
间诸法,乃至三乘佛法之茎干枝叶花果,皆无所附丽,全盘瓦解,则佛法变成佛学。
佛学乃世间学问,正可归类于东方哲学之内。此则深符研究佛学之一神教徒本心。彼等
藉此成为佛学专家,可提升其在一神教徒所统治世界中之身份地位而获名闻利养;亦可
贬抑佛法之伟大深奥,争取一神教于未来一、二百年间苟延残喘之生存空间。佛子不察
,落此窠臼者不少,其中不乏一时俊彦,随外道破佛说法而起舞,斲丧佛法大树之根本
。此乃佛教之悲哀,亦是末法众生少福之证验。
佛学研究者未必是佛法之信仰者,更未必是佛法之实践者,佛子阅其著作时,务必多所
保留。以检查探讨之心态读之则可,以之修学...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3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一)

在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得先从一场学术研讨会开始说起。话说公元2008年5月
31至6月1日,连续两天由某某大学和某某文教基金会,举办了第七届的“人间佛教薪火
相传学术研讨会”。在会中有人质疑某某法师认同大乘非佛说一事时,有位蓝姓教授是
如此回答的:“大乘非佛说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意思是说:大乘非佛说已经是学
术界普遍承认的主张。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大乘法真的不是佛所亲说的吗?果真如此的
话,那么请问:出家二众早晚课诵《金刚经》和《心经》,究竟是在诵些什么呢?为了
证实大乘经典确实是佛所亲说,不是后人所杜撰,这个单元,就让我们来为您作完整的
介绍。
有关大乘非佛说的诤论,大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也就是在部派佛教后期,大
乘经典开始流行时,传统的各个佛教部派,不承认这些大乘佛教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
经典,都不是释迦世尊所亲说;对这些大乘经典的权威性,及法义内容有所质疑,于是
就有了大乘非佛说这样的主张出现。因此大乘非佛说的论点,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了。虽然大乘非佛说,从古一直延烧到近代,但历代以来,总是有证悟的菩萨据理力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
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
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
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8
☆─────────────────────────────────────☆
blueblue66 (蓝蓝) 于 (Fri Aug 24 11:22:26 2012, 美东) 提到: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9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2011-08-22 21:21:5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11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以一
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