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若不是当下可见的法,就难免引人疑惑。
原始佛法的六随念法门,包括了随念法的功德。其中正法是「当下可见」,意义深远。
当我们用是否「当下可见」来决择是法非法,佛法中的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
杂阿含1136经
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盘。
什么法是当下可见呢?
杂阿含215经
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
......
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
留那!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
相应部 SN 1.20
Sandiṭṭhiko ayaṃ dhamm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eyyiko
paccattaṃ veditabbo viññūhī
(二)Sandiṭṭhiko 现法, 此时此地可见
(三)akāliko 无时的,不待时节,not subject to time. 'k&...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09.htm
第一次结集出来的内容,依各种可靠的文献显示,是「法」与「律」。法的部分,由担
任佛陀侍者最久,被认为是闻法第一的阿难尊者,负责搜集诵出,内容并不限于佛陀的
教说,也包含了有成就佛弟子的教说,以及佛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律的部分,则由被认
为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负责搜集诵出。当时集出的内容,包括律与法,都称为「修
多罗」,意译为「经」[12],这就是佛教最早的经典与律典的集出。第一次结集出来的
原始内容,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还其原貌了,但也不是真的完全消失不见了,因为,在现
存的经律典籍中,还包含有这一部分。律的部分,大约是相当于现存各种律典中的〈五
波罗提木叉〉(戒经)。法的部分,大约是含在现存《杂阿含经》(《相应部》)的〈
修多罗相应〉中。汉译的《杂阿含经》,经近代学者的努力整编,已经大致恢复了其原
有的编辑顺序[13],这对第一次结集内容的了解,有很大的贡献。整编后的《杂阿含经
》,其〈相应修多罗〉的内容,包含有∶阴、入、因缘、谛、界、受、念处、正勤、如
意足、根、力、觉支、圣道分、安那般那念、学、不... 阅读全帖 |
|
|
i********7 发帖数: 808 | 4 先赞叹一下法友真的很不错的,根据经文,有自己的思考
不会盲从任何人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我想当时的论师们可能很有压力,因为就是会有人问
这个轮回,主要是这一世,如何到下一世这样的问题
在佛陀的时代,佛陀从来不会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要嘛就从十二因缘来回答
(这个我还要再回去翻经文,看过的经文很多都忘记了,只留下一些印象,有可能有记
错)
佛陀入灭后一百多年来,圣弟子似乎也是这样
因为在一百多中,并没有出现论,在一百多年增新的经文中,
也就是现在在杂阿含经中,除七事相应教之外的另外两事相应教
也没有谈论这些事情,更不用说,展开的动作,变成一个系统的动作
佛陀和圣弟子这么做应该是有原因的,但是后来的佛弟子似乎并不明白
自作聪明地用凡夫俗子的见解来解答佛陀都不正面回答的问题
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整出来的内容与圣教量相违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可,似乎南传北传(唯识?)论师都这样说。
:南传论师是精通阿含,即使早期北传论师也是精通阿含,
:怎么会...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5
这的确是个问题,谁是阿罗汉?
大乘有些人自己说自己是阿罗汉,很多还说自己超越阿罗汉,我们就不予讨论。
北传回归阿含时间很短,习阿含时间很短,
到底依阿含而修,某比丘谁修的怎样了,也不清楚,只有观其言行。
依经解释那当然是必然的先决条件,
但因为依经解释,个别法师解释多少有些不同,
甚至连萧平实都出面解释阿含了,
阿罗汉之所以成为阿罗汉,除了言行,还有对阿含的论述解释是合理的,大家信服,
是经过自己实修而得到的解释,这个比没有实修依经而解释的确让人信服。
针对这点,而希望有阿罗汉出现。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北传能出几位依阿含而修的阿罗汉,出来澄清大家的疑问,
这也是不错的弥补方法。不过这也要等一段时间。
比较大的修行次第,应该还不用阿罗汉出面,南北传习阿含者相信是共通的。
但是大到多大而没有争议,小到多少开始有争议,这就是问题了。
像你说的集灭,
我认为是common sense, 就是苦之集,苦之灭
包含色集(对色的贪爱的形成)、色灭(对色的贪爱的消失)
受集、受灭 …
与 生灭的”灭”,完全不同概念。
不过,有些人有可能搞错,以为生灭的”灭”,与集灭的”灭”,是一回事。
就可能对”...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6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3 11:30:31 2012,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7
你的这个问题,应该问博学多闻的SeeU, 他南北门派都有广博精深研究。
我孤陋寡闻,看的书少,认识的法师更少,不适合回答这种问题。
所以也无法说出哪个法师,哪本书,上面清楚的写了什么。
而且,你这问题,大哉问,应该是自己实证才能知道,
套佛陀的话,
不要大众说就信
不要导师说就信,(也不要以为佛陀说的就对)
不要相信经典
那么我说的你信吗?
某法师说的你信吗?
某门派说的你信吗?
一大堆”经”说的五花八门的方法,你信吗?
我只能免强回答一些枝节问题,看哪些书比较可能是灭苦的方法。
最完整的方法是佛陀在阿含中所提的实修方法,三十七道品
八正道、四念处、七觉支、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超级完整,应该没有哪个南北门派能胜过,都是针对实修要点互补做提示。
可惜点到为止
最好是实修的时候去翻阿含,对应之,仔细思考,就会比较清楚佛陀在说什么,
要确定三十七道品能不能消除忧悲恼苦
似乎连佛陀也说不清楚,只告诉我们方法,无法用说的证明,
证明得靠自己修行实证,
次之,就是暂时相信佛陀,
再次之就是暂时相信佛陀当时的阿罗汉弟子是修三十七道品证阿罗汉果。
大乘的方法,我就不懂了,
要问谁念佛真的去过极乐...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8 http://ccbs.ntu.edu.tw/taiwan/md/md01-01.htm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本文口头发表于∶1999.10,「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台北∶弘誓
文教基金会。
提要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尽管在台湾佛教界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但却遭遇一些
困局。其中,来自新雨社和现代禅的批评,显然无法漠视。这两个台湾当代新兴佛教教
派,对人间佛教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人间佛教」不曾提供一套具体的修行方法
。二、「人间佛教」所强调的「不急求解脱」的思想,被视为不关心究极的解脱。本文
试图透过这两个新兴教派的访谈和调查,来说明以上这两点批评的成因。
「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最早是由《海潮音》杂志社同仁、慈航法师、法舫法师等人所
倡导 [1] 。然而,真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则是印顺法师(1906—),在1951年,所开
始大力推广的人间佛教 [2] 。
印顺所推广的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却随著他的移居台湾(
1953年1月),引起台湾佛教界的极大回响。直接受到这一理念影响的台湾佛教教团,包
括隶属旧传统...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9 十二支缘起是几世?
一个可能是它在佛陀成道的经文中,指三世。因佛陀初夜得宿命明,佛可以观过去世。
它在其他的经文中,可以指三世或二世。如此则两种对立的说法都有道理。
缘起指几世的问题,印顺法师指出,在阿含中就有五支、七支说,这是一世。十支说,
是二世。我想,十二支缘起,一方面说明了佛陀证悟的遍知三世,一方面包括了所有的
缘起说法,是教理的完整说明,不是证果所必须。
三世缘起里的”识”,阿含经说是六识,清净道论说是转生识,因此被佛使比丘批评。
杂阿含296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
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
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显示观缘起断除对三世的各种疑惑。
杂阿含347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47.htm
佛告须深∶「是名先知法住...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10 现在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了,什么是大多数人所想到的“我”呢?这个“我”是在
我们大脑意识中的一个概念,就像我们苹果、树、地球等在大脑中的概念一样,是有多
种特征信息组合而成的一个集合体。“我”的这个集合体是由许许多多随时变动的、有
弹性的、模糊的碎片组合而成,这些碎片是被我们的记忆与生活粘着在一起的,如果追
根到底,它在物质的层面以及信息的层面上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可得。而实际存
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中的,只是一种由基本物质与信息所形成的无常法流。生命的过程就
如同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一样。我们所感受到的“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质
与信息在不断地变化与构架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物质与
信息的永不停息的造作与轮回。
在物质与信息的层面永远都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的实有可得,这就是无我。梵
语ana^tman 或 nir-a^tman,巴利语anattan。其中,attan是灵魂,自己的意思,an是
无的意思。又作非身、非我。巴利语原文“n’etam mama, n’eso’ham asmi, na me
so atta”是说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我的...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11 现在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了,什么是大多数人所想到的“我”呢?这个“我”是在
我们大脑意识中的一个概念,就像我们苹果、树、地球等在大脑中的概念一样,是有多
种特征信息组合而成的一个集合体。“我”的这个集合体是由许许多多随时变动的、有
弹性的、模糊的碎片组合而成,这些碎片是被我们的记忆与生活粘着在一起的,如果追
根到底,它在物质的层面以及信息的层面上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可得。而实际存
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中的,只是一种由基本物质与信息所形成的无常法流。生命的过程就
如同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一样。我们所感受到的“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质
与信息在不断地变化与构架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物质与
信息的永不停息的造作与轮回。
在物质与信息的层面永远都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的实有可得,这就是无我。梵
语ana^tman 或 nir-a^tman,巴利语anattan。其中,attan是灵魂,自己的意思,an是
无的意思。又作非身、非我。巴利语原文“n’etam mama, n’eso’ham asmi, na me
so atta”是说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我的...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2 有
但生物,可能….应该….指动物类。 因为所称地狱恶鬼畜牲….都是动物类。
有,
有目前最可靠,最可能是佛陀亲说而被弟子传下来的杂阿含经为依据。
例如:
大正藏 杂阿含四四二经
大正藏 杂阿含八三五经
也不一定要死后才成地狱、畜牲、恶鬼。
佛陀有时称活着受到苦,也叫地狱、恶鬼、畜牲。
例如:
大正藏 杂阿含四○一经
----------------------------------------------------------------------
大正藏 杂阿含四四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以爪甲擎土已。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我爪甲上土为多。此大地土多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甲上土甚少少耳。此大地土甚多无量。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
比
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诸众生。形可见者。亦复如是。其形微细。不可见者
。如大地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陆地。如是水性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生中国者亦尔
如大地土。如是生边...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南传与北传的不同,是
南传坚持阿含,
北传虽有阿含,法义以大乘经为本,论题重心转变为佛性、空性、菩萨等。
大乘对阿含的态度也不是铁板一块的相同。
初期大乘论师,如龙树、无著、世亲,其作品引用阿含支持大乘法义。如中论引阿含说
明空义,摄论引阿含说明阿赖耶识等。
初期大乘的般若经说菩萨欲学37道品,当学般若。是尊重阿含,又显示般若的殊胜。
法华经提出声闻的阿罗汉也能成佛。
维摩诘经则把声闻称为焦芽败种。这是态度的重大转变。
大乘经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经会有不同说法。例如菩萨有多少个位阶都有好几种说法
。既然难以全部统一或融会,视为都是应机的方便说,都对,成为一种解决方法。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是不太正常 你还是要怀疑一下
这有很多种可能,
可能要我考证有没有三十三天这回事,
也可能要我考证有三十三天, 但阿含经文说的不对,不是这样的三十三天,后人记述
有点小小的误差
也可能要我考证有三十三天, 且阿含经文完全正确
也可能要我考证阿含这段经文是不是后人伪造
也可能要我考证是否佛陀的确在三十三天说过某些佛法
也可能要我考证佛陀在三十三天说法的模式与在人间说法模式的差异
也可能要我考证整个阿含也是佛陀在天上说的。 有沾上一点三十三天的边嘛,都归天
上。
也可能要我考证阿含里的宗教信仰观的起源来自何处
也可能要我考证阿含里的宗教信仰观与后世佛教宗教信仰观的差别
也可能要我考证南传原来也陷在宗教信仰里
也可能……….
题目要定清楚,要我考证什么?
你这样………..写过硕博士论文吗?
你这么喊两句考据的说法,没被指导老师踢回来过吗?
不过,就算我考证了以上的 是或不是
与大乘经典何干? 阿含是大乘经典吗?
人家杀人了 你就杀人呀 人家没杀人 你就没杀人呀
你不敢挺身收集证据,为大乘经典辩护吗?
喔….这你也知道。
我没装B, 我是装傻。
套句大傻的话...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引增壹阿含经序品第一当证据是有问题的。因为其它汉译阿含经并没有序,南传
Nikaya 也没有序,可见阿含经没有序才是常规。增壹阿含经有序是反常的。
南传对应的增支部也没有这一段话,南传中部83经倒是与增壹阿含经序品之下的经文有
部分相同。因此这序品应该是某部派的看法。学者也认为汉译增壹阿含比较接受大乘。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在佛陀当时,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听闻佛法的弟子。例如我们现在听闻到佛法,也是声闻弟子。
声闻有些未必亲自听到佛陀说法,也可能只听佛陀的弟子说法。
地方大了,时间久了,这种是很自然就发生。
后来似乎佛陀较少岀来说法,且愈说愈简略,
常常弟子还要问一些长老,佛陀讲得是甚么意思。
佛陀死后,还是称佛弟子为声闻,
意思就更明显,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后来派系斗争,声闻才被赋予不同意义。
(通常现在用这样的词时,有某一个派别,贬抑另一个派别的味道。)
如果把时间还原,回到佛陀当时,或者佛陀死后数百年间,
佛法就是四圣谛,佛法成就就是四果,声闻就是所有的佛弟子,应该没有争议。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23
印顺法师整理得不错,可以参考一下。
慧解脱、俱解脱、心解脱的分别
1. 关于「俱解脱」之定义,如依据说一切有部之讲法:「得灭尽定的阿罗汉」才是「
俱解脱」;
若得「未到定」的阿罗汉,是「全分慧解脱阿罗汉」,得「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
」的阿罗汉,
则是「少分慧解脱阿罗汉」。参见释厚观编《成佛之道》讲义第四章p.111-...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17 整理了几个阿含经中提到大乘的例子:
A:
《增壹阿含经》卷1〈1 序品〉:「于大众中集此法,即时阿难昇乎座,弥勒称善快哉
说,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
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
....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
最在上,能淨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
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綵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
说此语时地大动,雨天华香至于膝,诸天在空歎善哉,上尊所说尽顺宜,契经一藏律二
藏,阿毘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
皆随顺,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此经
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
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悉来会;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皆来会聚;豔天将诸营从,悉
来会聚;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悉来集会;提头赖吒天王将乾沓和等,悉来会聚;
毘留... 阅读全帖 |
|
m*******u 发帖数: 30 | 18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
|
m*******u 发帖数: 30 | 19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0 「緣起」,是《阿含經》中的重要教說,也是佛法所展現不共於外道最重
要的特色。佛陀揚棄了當時印度流行的「常見」(「有」)與「斷見」(「無」),如
實地觀察生命,
處「中」而說「緣起法」: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
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
憂悲
惱苦滅。」(《雜阿含二六二經》)
「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雜阿含五三經》)
「世間集」,是指煩惱的身心活動;「世間滅」,是指煩惱的止息,也就是解脫。從當
下的惱苦來說,煩惱的存在,有一定的因緣聚集,解脫,則是止息了造成煩惱的因緣條
件。所以
可以說,緣起法是由煩惱通往解脫的橋樑。從生命的展現來說,所謂「緣起法」,是世
尊洞悉
了生命流轉(升起)的過程,同時也說明了還滅(止息)的開示。
因緣條件,是錯綜複雜的。依「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定義來看,一切的存在,
都是因緣條件的相依存在,而「無常」,是這樣相依存在的必然結果。在錯綜複雜的因
緣條件
裡,不會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一、楔子
宗教信仰與學術研究的差別,在於宗教信仰只是純然的相信而沒有科學的證據與證
明,甚至是違反事實;例如《舊約全書》的〈創世紀〉對宇宙在六天內創造的描 述,
就是一件違反事實的迷信邪說。學術研究是以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立論,並
可以經得起反對者的客觀驗證,重複檢驗;例如唐代玄奘大師著作《八識 規矩頌》將
生命可解剖為八個識的事實清楚呈現於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觀的驗證其真實性。從這
樣的角度來看,學術研究者若沒有科學的論述,那麼雖有學術身 分,則其論述也只是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學論述,那麼雖具宗教身分,則其論述亦可以有學術的貢
獻。
二、何謂實證佛教
〈正覺學報創刋詞〉中說:「要認識真正的佛教,只有實證的方法與確實履踐,別
無他途,而這種方法是人類認識涅槃、認識實相的基礎。譬如如何認識杯子中水的 滋
味與溫度呢?再多的語言、文字與說明,都沒有辦法清楚完整地指稱杯子中的水味或溫
度;只有親自喝了杯中的水,才能夠說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採用什 麼屬性可
以客觀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溫度。」
「實證方法」,將佛學研究從以往以文字訓詁為主的方法,提升成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前面已说明广义沙门中三种层次的正教—正法律乘。然而,广义沙门中除了有正教
之外,还有邪教的存在。什么是广义沙门中的邪教呢?依据前节所举《杂阿含经》卷28
第791经所说,邪法就是地狱、畜生、饿鬼的境界;而邪法的法道就是使人沦堕于三恶
道的教导。换言之,广义沙门的正教是可以使人生天,乃至有机会迈向大乘而获得解脱
,但是邪教则不能使人生天,反而使人向下沉沦而堕于三恶道,完全没有机会迈向大乘
而获得解脱,因此称为邪教。例如,喇嘛教(或称为秘密大乘、密教、坦特罗佛教、藏
传佛教)就是一种邪教。首先从喇嘛教的祭祀供品内容的法式可以作初步的了解。
释印顺在《印度之佛教》一书中描述:
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
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
更有“五肉”者,则狗肉、牛、马、象及人肉也。以此等为供品而求本尊之呵护,亦可
异矣!1
注1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新竹),2004 年,页320~321。
不单是佛世之时,依佛教的教理本质而言,确实以依教奉行为最胜的供养。因为佛
陀已经究竟解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真有自由意志嗎」?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說:在佛法裡面,所有
的果都是由因緣而來的,既然所有果都是由前面的因和緣而來,那
我們都被之前的因和緣所限定了;在這個因緣果報的限定之下,我
們還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嗎?
其實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所不容易瞭解的地
方。在《長阿含經》卷9裡面,佛陀說:「云何二難解法?有因有
緣,眾生生垢;有因有緣,眾生得淨。」也就是說,既然前因和緣
已經被限定了,我們的果報就被定了,那在這中間,如何會有人能
夠獲得清淨?為什麼會有人一直不能解脫,而一直在汙垢裡面呢?
這是一個很難令眾生獲得解答的ㄧ個難題。而且即使來到現在二十
一世紀的科學時代裡面,其實也有很多人,對於我們人體的構成,
也有很多疑問,也產生很多經過研究之後而獲得的一個猜測。
譬如現在的腦神經科學,也在研究人的覺知跟大腦之間的關係是
如何?因為研究了我們的大腦之後,發覺人的大腦這個物質的這種
結構,可以產生認知;這樣子物質跟內心的認知之間是有一個對應
關係存在的。
如果說我們的內心都被我們的大腦所限制,那我們還有所謂的
自由意志嗎?表示說我們人的覺知,其實都是被物質所控制。所以
有些人如果想要...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前文论及释印顺与释证严接受而僭用“导师、上人”的称谓,已透露了一种看似
无知实为僭越的增上慢心态,或许未必“始而惭焉”,却不免于“久而安焉”;在信众
不绝于耳的崇敬声中,师徒二人僭此名号已习以为常,深心中的增上慢滋长坚固,乃至
后来更发展为“看见佛陀在人间”及礼敬、灌浴(膜拜、浴佛)“宇宙大觉者”。如此
之举,明显是将释印顺与释证严推为五浊末世新产生的两尊“佛”;只是,此二“佛”
不仅所“化度”的世界局限于当代的台湾,且只有印顺学派与慈济集团的信众相信。但
是,身为出家僧且具有社会影响力,若滥用佛的名号(角色扮演、自封自赏)而误导众
生,那就不只是小集团的家内事,凡是正信的佛弟子都有责任依佛陀之法教而如理公开
辨正之,以还我佛法之正义。
释印顺及其徒众之所以敢如此僭称,主要而根本的原因是释印顺主张大乘非佛说,
未曾真实信受佛语,对佛、法、僧三宝依自意而妄解,于是自行另创人本世俗化的“人
间佛陀”观;当释印顺否定了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不思议圣性,而将“佛格”贬抑
为“人格”之后,则任何一位敦伦尽分、人格圆满的世间善人,只须有世俗“慈悲利他
的德行”,而剃发出家、广造书论,乃至...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一、楔子
宗教信仰与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宗教信仰只是纯然的相信而没有科学的证据与证
明,甚至是违反事实;例如《旧约全书》的〈创世纪〉对宇宙在六天内创造的描述,就
是一件违反事实的说法。学术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立论,并可以经
得起反对者的客观验证,重复检验;例如唐代玄奘大师著作《八识规矩颂》将生命可解
剖为八个识的事实清楚呈现于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观的验证其真实性。从这样的角度
来看,学术研究者若没有科学的论述,那么虽有学术身分,则其论述也只是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学论述,那么虽具宗教身分,则其论述亦可以有学术的贡献。
二、何谓实证佛教
「要认识真正的佛教,只有实证的方法与确实履践,别无他途,而这种方法是人类认
识涅槃、认识实相的基础。譬如如何认识杯子中水的滋味与温度呢?再多的语言、文字
与说明,都没有办法清楚完整地指称杯子中的水味或温度;只有亲自喝了杯中的水,才
能够说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采用什么属性可以客观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温度
。」
「实证方法」,将佛学研究从以往以文字训诂为主的方法,提升成为具有客观实证方法
的一门科学,扫除宗教迷信的色彩...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将为大家解说:由于诸天常来人间宣说有如来藏以及如来常住的这样的深妙义理,
因此,促发了人间的众生因此得度的因缘可以提早成熟,所以最后身的释迦菩萨在兜率
天宫时,观察这个人间的修行者得度的因缘成熟的缘故,所以便来下生受生于人间示现
成佛,而为众生演说如来藏的种种妙法,以及宣说如来常住的境界,及如来藏中所含藏
的一切种智等种种妙义。所以说在 世尊示现于人间之前,外道也说有如来可证,难道
可以说因为外道同样说有如来可证,就可以证明说如来是外道法吗?或者说如来这个名
相是从外道法中传进来的吗?如果说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那么 世尊在示现于人
间之前,外道也常常弘扬阿罗汉法,并且他们也宣称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是否也可以比
照说阿罗汉法本来就是外道法,并不是佛法呢?所以有智慧的佛子对于这个部分,这样
的说法,应当加以详细地分辨,以及针对其中的义理作出深入的探究之后,再来决定是
否信受这样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说,世尊尚未在降生人间之前,前佛所传的佛法由诸天继续在天界弘
传,如果说人间的修行者,如果有良好的因缘,也可能从天主或是天神处听闻到前佛所
传的佛法,继听闻之后而能够继续于人间宣说。另外...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8
果了
再补充说明,再说详细一点 :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要断”我见结”,一般的印象要不就是很难,要不就是很容易
怎么说呢?
首先,一般人一开始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我”,认为初果是要断”我”,这就很难了。
尤其一开始,居然就要断”我”,真是天方夜谭,只有上帝能做到。
佛陀也要先走过缘起法,对苦的形成与消除了解了,之后才能断”我”。
一般人一开始就要做最难的事,断”我”,顺序错了,乱了套,所以此生无望,可能要
等下辈子。
不不不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见”,是”见”。
一步一步来,从简单的先来,要断我”见”,断”见”的迷惑,比较容易。
“见”,这样的观念、看法 : ”这个身心有个我们以为的”我”在主导运作着”
不是没有这个身心及其运作,而是”彻底了解”没有我们脑中认为的”我”在主导这个
身心及其运作
只是单纯了解有这么一回事,还没法断”我”喔
但是,这简单,太简单了吧
佛教徒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身心的运作并非有个”我”在主导呀,阿猫阿狗都有这观念,
连外道都能朗朗上口
于是,又陷入”很容易”的陷阱。
不不不
接着要把注意力放在”断”
知道归知道,理解归理解,...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29 cpath兄已经把这段历史研究的这么透彻了啊。
是的,依法不依人,可是现实中还是很多人依人不依法。也是因缘所致吧。就像你下帖
提到的,人们都容易相信熟悉的东西。对熟悉,相似的东西,有亲近感,反之对不熟悉
,不相似的东西有排斥感,恐惧感,这是我执存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 发信人: Shixiang (), 信区: Wisdom
: 标 题: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 11:29:44 2018, 美东)
: 察世
: 一义
: :
: 佛陀在世时说的都记录在阿含中,虽然四阿含也不是那么纯粹,被后人添加很多
东西
: 但杂阿含修多罗、相应阿含修多罗还是很纯粹可靠的佛陀当时说的话。
: 如果阿含有互相抵触的,可以以杂阿含修多罗、相应阿含修多罗为准
: 马鸣的话不是很能信,他似乎是很浪漫热情的人
|
|
q****n 发帖数: 4574 | 30 这问题很复杂,无人说得清。可能佛知道,但他不说。佛有几个“无记”,就是不回答
的,如世界起源等等。说这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自己已经死了。
佛只讲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怎么断轮回,解脱轮回。
根据爱恩斯坦的质能定律,物质可以转换为能量,能量可以转换为物质。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5%9B%9B%E7%84%A1%E8%A8%
十四無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十四無記指的是14種佛陀認為不應該討論的議題。關於十四無記,在《雜阿含經·卷第
十六·四○八》、《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四·九六二》和《中阿含經·卷第六十·箭喻
經第十》中都有所記載。
這14項議題是:
世間有常(世界恒常存在吗?)
世間無常(世界不恒常存在嗎?)
世間有常無常(世界既恒常又不恒常嗎? )
世間非有常非無常(世界既非恒常又非不恒常嗎?)
世間有邊(世界有邊際嗎?)
世間無邊(世界無邊際嗎?)
世間有邊無邊(世界既有邊又無邊嗎?)
世間非有邊非...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31
要看是不是伪佛经说的
举世公认最接近原始佛陀教悔的"杂阿含经修多罗品(也就是经文)"
好像没这样说 我印象中
其它很可能是伪佛经
包含后来的”长阿含” “增ㄧ阿含” 很多内容是假造的
即使”杂阿含”都很多造假 但杂阿含的经文部份 公认是佛陀说的
(杂阿含后面很多不是经文) |
|
p*****n 发帖数: 1415 | 32
印顺法师在当时的大乘自大思维围绕的中国
能花费很大心力 平反阿含的佛教圣典地位 这胸襟是让人佩服的
那时佛教界的思维与现在不同 心胸没那么宽阔 佛教界多数对印顺非常不满
即使是二十年前 印顺的书已经出版很多年了
那时的台湾佛教界一说到修习阿含 整个佛教界都认为你是叛徒似的
连开佛教界大会 和尚们都离你远远的 不和你一起坐
广播里解释心经 说心经有些地方有误 不合佛陀教悔
听众还会打电话骂你 三字经都出来
还有打电话威胁不准传播阿含邪说的
出版书籍 底下弟子一看这与大乘思维不合 不帮你校阅 连稿都把你弄丢了
二十年前台湾还是这样
即使现在 还有些比丘比丘尼都言必称十地菩萨 一说到四果、阿罗汉 都语带鄙视
认为境界不够
不过情况已在改善之中
圣严、星云等高僧虽然仍是大乘思维 还是接纳阿含
虽然不是正视阿含为佛陀唯一圣典 他们还是努力在做大小乘的调和
毕竟 大乘已经是他们一生修行的依据 不可能放弃 这是能理解的
新一代佛法的研究者、修行者 还是在大环境下因习成规由大乘经典入手 毕竟四周还
是大乘天下
直接正视阿含为佛陀唯一 |
|
|
S**U 发帖数: 7025 | 34 多读读阿含经再发言。
北传阿含经里,龙和金翅鸟出现次数极少,天人出现数百次。
南传相应部29, 30相应是龙和金翅鸟相应,龙和金翅鸟不是听法者,经文只是谈到龙和
金翅鸟,不重复的经文不到十经,也没有重要法义,属于可有可无的经。倒是可以看作
大乘经中龙和金翅鸟的前身。
这和某些大乘经以龙为当机众,还是不同。龙和金翅鸟的南传阿含经文是否后起,因为
北传阿含无此相应,也是可以讨论的。
阿含经里佛陀有记说某人生天,没有记说某人生为龙和金翅鸟。
转法轮经就有列举诸多天人,而无龙和金翅鸟。
杂阿含379经
地神举声唱言∶「诸仁者!世尊于波罗!4抖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
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所未曾转;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愍世间,以义饶益
,利安天人,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地神唱已,闻虚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
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展转传唱,须臾之间,闻于梵身天、
梵天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6.html
29 Naaga-samyuttam 龙相应 |
|
a**u 发帖数: 8107 | 35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6 ☆─────────────────────────────────────☆
hairi (搞一个女机器人当情妇) 于 (Fri Sep 3 10:16:50 2010, 美东) 提到:
批判大乘经典,说不是佛说,推崇阿含
然后就去推崇阿比大漠了
☆─────────────────────────────────────☆
bigfool (fool) 于 (Fri Sep 3 13:35:01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双重标准是一切依人间考据,依阿含或者南传经典而论断大乘非佛说的共性。
☆─────────────────────────────────────☆
SeeU (See you) 于 (Fri Sep 3 19:03:02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佛教认为阿含与阿毗达摩都是佛说。南传阿毗达摩又不违反阿含经。
这算不上双重标准。
部分大乘经典违反阿含经。这违反公认结集的标准。
不过汉传佛教就是有人是不信证据,不信道理。
阿含经里对不可教化的众生只好不跟他说话。
☆──────────────────────────...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7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2:47:34 2008) 提到:
因为小乘吃三静肉,而大乘不吃肉,那佛陀怎么算呢?如果佛陀算大乘,那么大乘是不
是其实也可以吃肉呢?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4:30:49 2008) 提到:
你怎么知道佛陀是吃肉的?有什么证据?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4:40:50 2008) 提到:
什么才算证据?一切皆虚幻,我无证据。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5:10:12 2008) 提到:
就是佛经上说的。有吗?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8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39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长阿含﹒世记经》在《南传长部》并没有对应经,应该是部派而非原始经典。
即使认为《长阿含﹒世记经》是原始经典,它在佛法的地位如何呢?
南传觉音论师的《四部》注释说,四尼柯耶的性质是∶吉祥悦意、满足希求、破斥犹豫、显扬真义。
龙树大智度论说∶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实,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
四阿含中,杂阿含╱相应部的性质才是佛法的第一义。长阿含的性质是满足希求,世界悉檀。说白了就是随顺世俗希求,接引入佛法,而不是直说佛法观点。
原始结集,不将佛经集为一部,而分成四阿含╱四尼柯耶四类,也是为了解读佛经时,有所依据。 |
|
i***r 发帖数: 292 | 41 四阿含不算是公认经典。结论出自下面文章中的句子:
“这次结集各派的律中都有记载,尽管记载有出入,基本部分是相同的”
“从各部所传的律中看出有一个原始的共同的东西,或即为最初结集时所产生的。最初
结集的经典是否就是阿含呢?似乎不是。”
“所以很有可能首先结集的经典是九分教形式,后来方重新编辑为阿含。”
吕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P16:
传说佛灭不久,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有一次五百人的结集。这次结集各派的律中都有
记载,尽管记载有出入,基本部分是相同的。参加的是佛的大弟子,主持人是迦叶,方
式是会诵,即指定一人背诵佛说,大家审定后,公认是佛说的就把它固定下来。这一方
式是以后几次结集一直采用的。结集的内容,传说有经、有律,甚至还有阿毗达磨。有
经律是可能的,有阿毗达磨,就根本不可信。佛灭后是否马上就有结集,也很难说,按
理则应有这样一次举动。特别是佛说的戒,必须有一致承认的条文。从各部所传的律中
看出有一个原始的共同的东西,或即为最初结集时所产生的。最初结集的经典是否就是
阿含呢?似乎不是。因为在阿含中提到佛说法是九分的形式((1)经──散文,简短的
;(2)应颂──重颂,重复散文;(3...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2 如来藏非一般人以为的本体,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 佛教是「非断非常」,
不是意识层面想像的本体,所以说:『恶慧不能知』:
如来藏和一般人以为的本体的许多体性根本不同,日本的松本史朗将其定义为「土著思
想」,就是古老民族会期待的大一统的观念。可是他并不明白佛教的如来藏是不跟任何
一个法和合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我」的延伸。如来藏祂是本有法,不变异法,不会
跟其他的一法在和合,不会增减,也就是说祂没有和合义。
祂没有作主义。然而我们以为的我,这本体的我,理论上的我,形而上的我,都能够作
主,但如来藏不作主。祂是各有情各自独立,祂和另外一个祂也不会和合,所以佛和佛
也不会合并,这和神我、梵我思想追求的「天人合一」、「梵我一体」不同。
「梵」和如来藏不同,因为如来藏不是大我,如来藏不是众生心,不是「梵」,
也不是清净,如来藏没有我性,也不会和您合而为一,如来藏出生这世界,但不是这世
界,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您觉受到祂而和您相应,因为如来藏没有见闻觉知,您以为祂怎
样,祂也不会理您,因为没有见闻觉知,怎么理您?您以为这世界大的大,小的大,合
一、不合一,都和他无关,如来藏不理会...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3 杂阿含105经
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0.html
离开五蕴而有如来,杂阿含经很多经是明确反对的。中观论、入中论用与杂阿含经同样的方法,离开五蕴寻求常住不变、独立、觉性的「神我」,找不到。
阿含与中观要破「离开五蕴的真我」,是因为这是修禅定容易落入的陷阱。八正道以正见为先,正定最后,就是因为以我见相应修定,定境就会有常乐我净的「神我」特性。佛陀觉悟,就是舍弃各种「神我」见。如来藏修行者,不爱说自己的体验是否只是四禅八定,而要强调定慧一体,否定阿含对止观的分别对待,也是因为如来藏修行其实只是禅定,没有如实观慧。离开观五蕴的缘起,哪有因如实观而生的慧?如来藏修行的体验
,是对定境的肯定(不空如来藏),以舍弃烦恼的境界(空如来藏)为慧,所以解脱不稳定,因为对烦恼的根本-五蕴,没有因观而生的慧,只能不断的趋向定境,依靠定境舍弃烦恼。这是杀烦恼贼不尽。
修如来藏离开观五蕴的缘起,自然认为说四圣谛没必要。如果现观依四圣谛修,到了「道非道知...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292 | 44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教法。不听舍小小戒、不赞成女人出家,都是为了
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时呵斥阿难及结集时以六事责阿难,都是基于长辈
对小辈的爱护与教导而严词加之。正是在大迦叶的强力调伏下,阿难很快证果。尊者完
成结集后又将佛法转付给阿难,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无我大悲。菩萨行者也要自利,声闻行者也会
利他。因此世人不应落入大小乘对立的窠臼,贬斥、诬谤、讥毁尊者,而应该礼敬、信
顺、赞叹乃至学习尊者。
【关键词】 大迦叶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从出现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断兴盛发达的过程就是不断贬斥、抑制
声闻教法...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5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7 00:31:03 2011, 美东)
你把重点搞错了。那群阿罗汉说的是自己是慧解脱,强调的是慧解脱不需要经历禅定,
重点在于“慧解脱”上。
佛经本身对禅定也是相当重视的,有很多涉及禅定的经文,而且正定还是八正道的一个
,而没有禅定,就证阿罗汉果,确实很奇怪,自然会引起疑问。
因为重点在于慧解脱上,所以回答就应该是围绕为什么慧解脱不需要禅定。
而佛陀的答案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法住指的是对缘起的认识,涅盘智是对
涅盘的认识。
这个回答,不太好理解。也很难关联上。
因为这个法住智和涅盘智的先后顺序,是通用的。看不出慧解脱的特殊性。
===
通常我们对杂阿含347须深经的注意重点--慧解脱不需禅定。
而后世就很奇怪,为何慧解脱不需禅定? 怪。
妤是焦点就放在 --------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这很特别,这是慧解脱阿
罗汉的特色? 慧解脱到底是什么?
还有就是,禅定不重要吗?
一般讨论焦点可能如此。
这是很有名,很...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Thu Oct 13 18:11:02 2011, 美东) 提到:
It pains me to read that long post. Can I ask more questions in a new
post?
What is right or what is wrong in WaiChi's opinions?
=================================================================
发信人: luobing (萝冰),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合集] 关于和胡茵梦的见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3 18:07:24 2011, 美东)
☆─────────────────────────────────────☆
luobing (萝冰) 于 (Thu Oct 13 18:18:59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7
性。
了解佛陀在世时真正说过什么、 如何敎弟子修行,应该是最基本的吧?
我想无论任何佛教派别,应该要从杂阿含、相应阿含入手,
他们是各派别公认最接近也最可能是佛陀亲传的教义教法。
佛陀灭渡后各派分裂,各有自己说法,那是后人自己闹憋忸,
基本原则应该是不能违背佛陀当初阿含的教义教法。
杂阿含、相应阿含里有很多佛陀当年一说再说的正见、修行原则、方法、次第,
掌握这些可以确保你不会走偏,对佛法有错误见解。
与其学南传,不如先看阿含怎么说,掌握真正的佛法精随,再看看南传怎么说修行细节。 |
|
c***h 发帖数: 2262 | 48 更有智慧更多力,是否能代表什么呢?
佛比阿罗汉有更多智慧更多力,这的确是有趣的问题。阿含有这么说。
先撇开是否是后人为了尊崇佛陀而伪造加进去的。假设真有其事。
(阿含被后世人加入自己观点的问题也很热门,一直被讨论)
如果是信仰问题,那只要自己在某一点心安,停止探索,那这问题对那人就停止,
对那个人不造成困恼。
例如,人生经历许许多多波折,突然觉得这是无聊问题,我这辈子就是要如何如何了,
管你什么阿罗汉还是成佛。
(我相信我最终会成为这样的人)
还有一种是忧国忧民,要不就是小乘,要不就是”原始佛教”,
认为高举”成佛”大旗是毒害苍生,夺人慧命,毁坏佛教
让他失去解脱的机会。
(我认为我不是忧国忧民这种人,
但是很欣赏目前兴起的 ”原始佛教”的革命特性。像蛮牛一样乱撞。
真是讽刺,”原始佛教”返古,居然还革现在佛教的命)
如果是学术上,甚至不是佛教徒,就是求知求真,非得要找到比较接近真相的说法,
那就谈吧。
(不过,如果这角度谈,谈的人还真是时间很多,很无聊。目前我也接近这种人)
先放下两千年来后世许多部派许多论师的解释,拉回到基本点,
更多智慧更多力,这代表什么意义呢?
两方面解释,各...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49 佚名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场重要的路线斗争--转贴)
太虚明确地指出印顺的立场不是大乘佛菩萨的立场,而是另一版的大乘非佛说。结
果必然是动摇大乘信根!
至于印顺对于大乘各宗的批评,太虚指出纯属印顺的误解。
一、缘起
印顺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在当今两岸佛教界影响极大,并且以其与太虚法师的
密切关系,和作为《太虚大师全书》和《太虚大师年谱》编纂者的地位,几乎被公认为
是太虚法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殊不知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1942年,印顺法师将其成名作《印度之佛教》第一章寄给太虚法师,请太虚法师写
序,太虚法师当即撰写"议印度之佛教"予以评论。在这篇不足1000字的评论文章中,太
虚首先赞扬了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着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
,所以预言他"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然后对于印顺法师的"佛教,乃内本
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的观点予以肯定,虽然也提出了自己对这句话的不
同解释,但还是承认"虽说明不同,而大致可认为相差不远。"太虚对于印顺的印度佛教
历史发展分期提出了批评,指出印顺"似因庄严'独尊龙树'之主见,将大乘...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50
差异,常是窥视原始佛法的门缝。
听SeeU法友说,南传阿含中没提过”无余涅盘”、”有余涅盘”,
我查一下,也没有查到南传阿含提过”无余涅盘”、”有余涅盘” 这样的说法。
只在北传阿含有提”无余涅盘”、”有余涅盘”
真是奇怪。 杂阿含、相应部都应该提到才对。
怀疑”无余涅盘”、”有余涅盘”这样的名词可能是后世有些僧人为了记颂方便而说,
所以有些部派有,有些部派没有,
北传杂阿含中甚至”无余涅盘”用法、意思,常不同,可能是背诵传颂时误传。
也许后来这两个名词流传广了,大家都通用这样的词,各部派也只好解释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也只是猜测,没证据。
“无余涅盘”在古老的阿含及其修行方法中,配合经文前后意思,这有意义。
后世人为了区别派系,在”涅盘”这样的词上再做文章再提出各式各样涅盘,
我认为没必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