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中阿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w*****r
发帖数: 7106
1
第二章 中觀的定位問題
所謂「中觀」,其實是「中道觀」的簡稱,佛教中指的是觀察宇宙萬法的方法要不
落二邊而取其中道。《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在解釋「中觀」時說:「諸宗各以中觀為觀
道之至極。法相宗以觀遍計所執非有、依他圓成非空為中觀,三論宗以觀諸法不生不滅
乃至不來不去為中觀,天臺宗以觀三千諸法一一絕待為中觀。」可見,中觀其實只是一
種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
對於中觀的定位,印順法師有十分明確的看法。他說:「關於佛法,我從聖龍樹的
中觀論,得一深確的信解: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
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這裏,印
順法師將「緣起中道」視為「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顯而易見,在印順法師看來,
要修學佛法,離開了中觀見就不可能。不過,現代禪方面對印順法師的這一看法有所補
充和修正。比如,現代禪教團教研部主任溫金柯先生說:
李老師雖受印順法師影響,慣以中觀思想詮釋佛法義理和剖析修行原理,但不認為
中觀思想是第一義唯一的表詮方式。李老師強調,中觀思想只是佛教的起點,不是佛教
的終點。如來藏、真常唯心思想,李老師雖少談及,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
现今的佛教分支派别大致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传统∶以东南亚为腹地发展的南传佛教,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禅法等;大乘佛教则指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
宗、华严宗等;以及在西藏的金刚乘佛教。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强调重点和修行方法(如∶公案的运用),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它们全部都与佛陀的核心教旨有关。
原始佛教
释尊悟入四圣谛的那一刻,就是世间佛法的起源。当时释尊的年龄为三十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他的觉醒,了解到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因为不明了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于是,释尊决定「逆著时代潮流」,向受苦的众生,宣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
有四十五年的时间,释尊在印度中部的恒河平原来回行脚、布道,传递他深广、超凡的觉悟。有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修行现见四圣谛密切结合的教理体系。这个修行与教理的体系,被称为原始佛教。释尊觉悟与开示的教法,后来透过许\\\多宗派传承下来,并扩展到许\\\多国家。其中还有不少宗派,至今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度众生”另解
☆─────────────────────────────────────☆
Psoliton (Psoliton) 于 (Wed Jan 18 22:55:18 2012, 美东) 提到:
看过版上几篇关于“大乘”,“小乘”的讨论后,发现“大乘”对“小乘”的批判集中
在“度自己”和“度众生”的区别。关于这一点,真的很难理解,“大乘”为什么就认
为“小乘”狭隘,不度众生?这里我有对“度众生”的另外一种理解,请大家评判。
阿含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多闻圣弟子已经证得“无我”,已经明了“苦集灭道”四圣谛
。他们这些“小乘人”哪里还会有什么“自己”和“众生”的区别?
“大乘”自认为“度众生”了不起。这确实是了不起。但是为什么“度众生”一定是要
横向的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一定要分个“我”和“众生”,然后度“我”以外的“众生
”呢?这本身就已经不是“无我”,有了分别心了。
根据佛法所讲的“无我”,我认为“度众生”还可以是纵向的。不管“大乘”还是“小
乘”,大家总是都接受六道轮回吧?也就是说,众生都有过去世,今世和来世。过去世
的造作是今世的因,今世是过去世的果,也是来世的因。如果众生都于当...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轮回的一系列问题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1:34:46 2012, 美东) 提到:
很肤浅,请不吝赐教。
1)病毒细菌按照佛教教义,也算是轮回的一种生命形式吗?
2)如果是,这些此世做病毒细菌的,岂不是不可能行善?病毒细菌只能杀生。除非病
毒细菌的善恶标准不同于人世。
3)如果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就没法子行善,那么岂不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下一辈子更
糟?
☆─────────────────────────────────────☆
heimo (黑漠) 于 (Mon Jun 18 01:49:05 2012, 美东) 提到: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2:01:30 2012, 美东) 提到:
万一作业太多,下一辈子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尼?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



若真要认真,杂阿含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也有前言不搭后语的伪作成分。
百分之百原始佛法,年代久远,资料不全,目前大家还再探究中。
只有较可靠,较不可靠的区别。
目前所谓”原始佛法” 一般是意指,目前已知较有证据较可靠的佛陀说法。
通常指阿含内记录的佛法,甚至是杂阿含相应部纪录的佛法。
标榜”原始佛法”的用意,不是说它是百分之百佛陀说的佛法,
而是希望尽量还原厘清佛陀当初说什么,以区别后期发展出来的各种佛法。 对照看有
没有走偏。
毕竟,什么是佛陀说的,什么不是,在众说纷纭之下,是要厘清,这个立意很好。
嗯 还有相应部
这都还不够可靠,要看两经的修多罗,且两经同时记载,
当还没亲自验证实,只是理解佛法阶段,
也许,也许,这两经的修多罗对照较可靠。
如果配合实修,自己验证过,应该没太大问题。
中、长、增一阿含,不是不能看,完全不可靠,而是要小心,
很多是后人加的,前后不搭,要小心与杂阿含相应部两经对照。
杂藏小部,又要更小心更小心。 不要里面说一句话,就信以为真。
方广及以后的经典,自己看着办。
确实如此,神通的显示也是有趣的话题。
又要顾到教化,又不能突显。
这分几方面看
...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6

My old post:
在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有说 「刹那」与「刹那生灭」吗?
:对照北传汉译《杂阿含经》和南传巴利文的《相应部》,近于「刹那生灭」的说法见于
:北传的《杂阿含经》, 而不见于南传的《相应部》。所以「刹那生灭」的说法应当属于
:部派佛教,而且跟说一切有部有关。
非常同意,「刹那生灭」是部派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南传教的禅法也是按照「刹那生灭」
的线路走的,比如马哈西,而且他们的论里有进一步的探讨,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What's common between 2 诵本 is the mind changes quickly, much faster than
material body change. What's in question is the unit of time for change.
杂阿含290经
: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
:,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
: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弥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技条,放
:一取一,彼心...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7

是很多人一开始就以南传为准,毕竟北传没有习阿含的传统,底子弱。
南传只要搬出阿罗汉, 你不是阿罗汉,万一也没修行北传阿含的经验,走过整个经典
,验证相合无误
只能摸摸鼻子,坐下闭嘴。
但这也是一条快捷方式,要学 可以学个彻底 别管北传有不同意见,
彻底依南传观点,这样也很好。
可缺点就是什么都以南传的解释为准。移到杂阿含,可能卡卡的。
杂阿含有些地方与相应部还是不同。
另一方面,一开始就独立自主的人,没从南传下手的人
应该越来越多了吧? 我觉得。
缺点就是 可能发生错误。而且常常与习南传者观点有冲突。
通常这类人都是初学者,没有修行经验,所以只好 ………….
如果有独立依北传阿含修行的经验,走过整个经典,验证相合无误,那是非常宝贵的。
优点就是 视野可以更开阔,不拘于南传, 比较容易探究佛陀原始观点。
只要修行的经验,走过整个阿含,验证相合无误,那就是一个不同于南传的诠释角度。
S**U
发帖数: 7025
8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9
断除贪爱无明的终极目标,必定是要五蕴灭尽。
但我认为这通常是在阿罗汉死后才会发生。
(我不认同南传五取蕴的定义,五取蕴是被执取,但我认为仅限于”自己”执取,而非
别人执取。
修行还得管其它人的看法, 我看不出来阿含有这样的说法或倾向。
自己执取就是造成自己苦,别人执取不会造成自己苦。
又不是大乘,别人执取,别人在苦,自己就得不断轮回。
因此 我的名词的用法里,阿罗汉自己不执取,所以没有五取蕴,没有心苦。但还有五
蕴。
当然,还有五蕴就还有苦,身苦。
这是我的名词用法,与南传不同。
南传自己的名词用法能自圆其说,也可以,我不反对。
不管如何,阿罗汉五取蕴也好,五蕴也好,终极目标都要尽灭)
阿罗汉还活着时,入某种深定也能如此五蕴尽灭。我也希望能达到如此境界。
但我记得阿含中记述着一位阿罗汉因为还不能稳定达到四禅定,而想要在达到四禅时立
刻自杀,
我认为这是在追求”定”
佛陀对这件事的看法是,认为没有必要,因为阿罗汉已经解脱。这是”慧”。
“慧”的重要性,超越”定”。
涅盘有很多种,你说的是较高深的,终极的一种。
后来的确很多人,特别是大乘,一直赋予涅盘更高深的意义,甚至比你的涅盘说法还高...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0

义 饶益」,怎么这一经又谈?如何解释这个疑点?
------------------------------------
南传阿含经中也有起世经,谈到地球人类起源等等,从光音天而来。佛也在南传阿含经
中,说到,劝弟子不要谈世界是常无常,有边无边,起源等等。这不矛盾。对于弟子,
稍微了解点,没有关系,但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去探寻争论,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只信
南传中部分与你观点相符的经典,其它经典你不信,我无所谓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细找丝帛在经中的出现。不管怎么说,前面已经找出了一个例子
,在阿含经中的。有一个就够了。要找更多,我看有可能的。
你们没有发觉那所谓的博士论文一个严重失误吗? 他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在汉代以
前,没有丝制品,没有养蚕,外国(印度)更是如此(大意如此,我没有再找他原文)
。他后面的推断,都是基于这个论点。但他文章,竟然没有一篇文献来支持他的观点,
没有引用任何参考文献。相反,他引用的一片文章,里面说到“参考文献[8
]第127页:印度亦养蚕产丝。”是反对他的观点,或者与他的观点不相干(比如,由于
两文所说的时间不一致)。这所谓的博士论文,根本太差了,根本不算...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相信阎罗王吗?
地狱与阎罗王应当分别说。
杂阿含经的修多罗部分,描述天眼的定型文句,就有地狱,但杂阿含经没有提到阎罗王。
到了中阿含、长阿含,才有阎罗王的细节。
依佛法,随业受生,才是基本的道理。阎罗王是真有其人,还是拟人化的方便说法,各
人会有不同的解读。
杂阿含684经
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
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受邪
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
,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是名第九如来力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中阿含6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以净天眼出过于人,见此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或妙、不妙,往来善
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见其如真∶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
圣人,邪见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众生成就身
妙行,口、意妙行,不诽谤圣人,正见成就正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
乃生天...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为与无为
有为、无为的定义在阿含经中很简单,请看经文:
无常者。是有为行。(【杂阿含经】第101经)
云何为无常,谓诸有为法。(【杂阿含经】第1356经)
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嗔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杂阿含经
】第890经)
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杂阿含经】第
293经)
所以,有为是无常的代名词,无为是涅磐的代名词。
再看这个一段:
譬如所有诸法。有为.无为。离贪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
。乃至涅盘。(【杂阿含经】第882经)
就是说不管有为法、无为法,断贪欲是第一位的。只要能够断贪欲,就是善法,最终导
向涅磐。
W*********E
发帖数: 19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题:人死了还剩下什么?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考证”佛法的逻辑悖谬

如果说那就是自我观点的暗示性的肯定和加强。。那下面的文字里都是些什么? 客观
事实? 你的选择性失明, 只能说明你所谓的科学态度是个儿戏。。多说无益。。
1:那时可能有人对佛法有疑问,怀疑自己是否学的是真的佛法。
可能因此有般若经系列出现,稳固这批信徒。
2:这与真正佛经,阿含,佛陀向出家比丘说法的形式不同了。
可以了解到造金刚经的那时代,有一群比丘向在家众传法,
不以出家为理想,强调在家也一样可以修到很深。
而且经文很深奥,我怀疑当初佛陀死后五百年,
有一群佛弟子向印度在家知识分子传佛法,遇到相当的阻碍,因此而造般若经系列。
3: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要太相信增ㄧ阿含,很多是后人加油添醋的东西。
要互相比对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特别是比对杂阿含。
4:但地藏菩薩名號在印度大乘是一直被提到,
印度大乘佛經也的確紀錄許多地藏思想,只是地藏”信仰”到中國才被發揚光大。
5:就像許多人喜歡耶穌的犧牲,耶穌拯救世人一樣。人的心理,就是喜歡這樣。
6:我個人猜測,最初可能是佛陀死後,佛教在傳教時,被婆羅門教打壓、譭謗,
於是比丘放出一些”謗佛會下地獄”的謠言,以阻止婆羅門教打壓、譭謗。
後來佛教...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考证”佛法的逻辑悖谬

???? 看不出来
可能 你认为我在众人压力下, 承认大乘是佛法,承认地藏菩萨,
这是”被正视听”了?
也不是
从小我很喜欢禅宗,
但接触阿含之初,我是很反感大乘的,有点全面性的反感。
网上遇到SeeU之后, 我没那么反感大乘,承认它是佛法,只是对某些说法认为不合理
,不赞成。
Lingsu也让我觉得如此,消除我对大乘的反感。
他们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就是讲出个道理。
(但该不赞成的,一样坚持,没变。)
对于”信仰”,目前我都很开放,谁要信就信。
有神灵,很正常。
对基督教佛教的信仰,都一视同仁尊重,要信就信。
也一视同仁以较接近真相的历史去看。
圣经就是说是历史产物,不是什么上帝语言
菩萨,它的思想信仰历史就是这样形成。
基督教也好 佛教也好,
宗教信仰,就是较”迷”。对基督教这么说,对佛教也这么说。
至于别人如何自洽,自我解释得很不合理 我不攻击。
不攻击基督徒的自我解释如何不合理,也不攻击佛教徒的自我解释如何不合理,
宗教,就是每个人自己心里舒服就好。 我们外人管不着。
我只是说 e.g.地藏菩萨的演变,地藏思想的形成,地藏信仰怎么酝酿形成
都是人间的事呀, ...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判断佛法的标准 (转载)
谢谢师兄澄清。
下面是俺的问题:
》》》》是俺记错了----抱歉。
》》》》四部阿含与前两次结集的共说,是什么关系啊?
部派的。部派共传的经文,是原始的可能性高。只有一个部派有的经文,是原始的可能
性就低。
经的版本有二十几个,来自不同部派,所以是原始的可能性很大。比对转法轮经不同的
版本,内容也有出入。
》》》》这个原理俺理解。但是为什么说南传也是部派的呢?南传不是以阿含为经典的
吗?
大致来说,四阿含经留下一定的解释空间,所以即使是同样的经文,部派还是可以作出
不同解释。不过阿含经经文至少排除了一些解释。
》》》》所以,对一部分差异,四阿含是可以作为依据来判断的,但四阿含并不能判断
所有的部派差异。这样理解对吗?
谢谢S兄。
G**W
发帖数: 1865
17
南传尼柯耶就是四阿含, 以下阿含諸經明指有中陰, 南傳如果不見記載, 可能是漏悼了
,或者可能早先的南傳宏法者認為中陰這部份的法義和解脫並無直接關連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8

庄春江居士整理了阿含的故事选,阿含一些重要章节的解说,
还有南传尼诃叶(阿含)的中文白话翻译。
刚开始,看这些就很多了。这是一个从入门到进修都适用的网站。
少了很多枝枝叶叶的遮蔽,轻松的理解佛陀当时教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
佛陀对咒语的态度是否定的,
弟子不念咒,而做内观。
不但不念咒,也不算命,也不说风水,佛陀认为这些非正当职业。
但咒语在印度当时的外道很流行,
也许后世因为传教而赋予其它功能(e.g.安定心神),有教导咒语。
基本上,佛陀当时教法,佛弟子不念咒。
但杂阿含中有出现过ㄧ次咒语,比对整个阿含涵义,许多人认为这篇非常有问题。
佛陀当时的佛弟子会背诵一些经文 -- 就是佛陀当时对弟子说的话。
怕忘了,会背诵。
那时纸张很少,僧团很穷,只用背诵的方式。
经文有法力? 当时,没有这回事。
但是人很奇怪,你觉得有法力,自己就会往这个方向走,往这个方向看事情。
自己可能就会有某种体验。也许是心诚则灵吧
也许是后世的比丘希望一般大众尊崇佛经也不一定。这就不知道了。
这可能是后世把佛教宗教化神化的事了。
佛经内文也不专用梵...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19
佛陀一转法轮,讲的是阿含诸经: 主要的內容為二乘解脫道的修證,以現觀蘊、處、
界無常而斷我見與我執的法門,即聲聞、緣覺所修的解脫道,總名二乘菩提,以弘演出
離三界生死之解脫道為主,所度部眾為聲聞部;聲聞所證果位共有四果,也就是初果須
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及四果阿羅漢;而阿羅漢在捨壽滅盡五蘊、十二處、十
八界之後就可以入無餘涅槃,不受後有-永遠不再於三界中受生出現,永離三界生死的
輪迴。精進而且慧力好的人,若是因緣具足時,只要一世就可以完成解脫果的修證。這
個階段主要是講四聖諦、八正道、十因緣、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主要的代表經典
為《四阿含經》,也就是《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及《增壹阿含經
》。
佛陀二转法轮,讲的是波若诸经: 此階段的代表經典為《心經》、《金剛經》、《小
品般若經》及《大品般若經》等般若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就是《心經》,在此
經中講到空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相對於初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远离两种违缘
很少会看到大乘人不赞同阿含的观点. 所以不能说阿含经和大乘佛法没有任何共同的地
方, 只能说在讨论大乘佛法的时候, 共同的地方不多, 如果是讨论阿含经, 讨论一定能
进行下去. 而现在的问题是学阿含的不讨论阿含, 而选择讨论大乘, 在这一点上, 没
有明显的共同基点.
佛法的理论可以需要逻辑, 可是佛法的证明显然不是逻辑份内的事. 为什么, 用阿含的
观点说, 逻辑也是五蕴中事.
只是因为大家都是追求真理的, 还真不足够有交流的必要. 所谓的真理都是主观的,
就连恐怖分子的自由和平等对他们而言也可能是真的追求. 兼听则明其实也是个假象.
大乘人从来不怕质疑. 大乘内部的讨论和质疑就够多了, 宗派之间的辩论你有兴趣
也可以去搜搜. 但这些辩论的前提都是明确的, 而不是各看各的书, 各说各的话. 这
样的讨论是我所反对的.
至于敲别人窗户的事, 我不是指你. 但是也许我们都在不经意地做着.. 说出来大家共
勉.
P******n
发帖数: 329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妙法莲华经 简介
事实上有佛存在,证明有成佛之路,这确实不假。
佛在阿含经里也说了,他所见的法如一片森林,而他所讲的法如森林里的一棵树上的一
片树叶,他只讲苦和苦的熄灭。所以有成佛之路,佛陀未必必须要讲或者会讲,所以阿
含不教导成佛的办法也不足为奇。因为我只读了杂阿含和中阿含的一部分,所以不确定
阿含里是不是没讲成佛的办法。所以阿含完备不完备不重要,重要的是佛不会在阿含里
说只讲苦和苦的熄灭,在别处又说我之前讲的不完备。
f*******e
发帖数: 5594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知识 -- 什么是 三法印?
三法印,这个是衡量是否符合佛法的标准,应该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但这里的问题是,
三法印具体含义是什么,恐怕不同的门派的观点就不完全一致了。
一般来说,大乘人认为三法印是小乘的法印,既然是小乘的,那么我们就先从小乘的经
典开始。在阿含经中,第262经的原文,“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灭。”,就
是这个三法印的出处了。
1. 一切行无常,杂阿含经956经的解释,“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变易之法
。” 这个非常简单,并没有说别的,就是世间的一切都是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没有一个
永恒的存在。仅此而已,不需要衍生出更多的东西来解释。
2. 一切法无我。阿含经中的标准句式,色、受、想、行、识,“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
我、不相在。” 就是说,五蕴中的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五蕴之外有一个我,或者五蕴
与我相互交融。这里,排除了我可能存在的一切形式。
注意,以上的无我描述,是指五蕴中的事物(法),五蕴中的一切都是有为法,而不是
无为法(杂阿含经第890经,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嗔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是无为法。)无为法的终极就是涅磐,涅磐是出离五蕴的,是不可以用有我、无我来
描述的,涅...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当的问题
很同意你的看法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正当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22:40:26 2016, 美东)
很同意
”只是听过”或只是理解, 都不是原文说的破无明
如果只是理解四圣谛、因缘法、佛陀到底教我们甚么, 好像有人叫 “开法眼”。
也就是以前不理解佛陀圣道,现在明白了,理解了
如果是真的 阿含说的“如实知”,“无间知”,“现观” 苦集灭道、五蕴不实而生(
或叫因缘生 因缘灭)
虽然是阿含经中小小一句话,那不得了,这在现代已经很稀有了
首先,现代学佛法的人(除了南传),可能很少有人照佛陀说的”现观”五蕴
(虽然心经一直这样说,但我觉可能很少人准确这样做,大多是净土老实念佛,或禅宗
参话)
再者,”现观”五蕴的甚么呢?
可能很多是乱观,后世祖师教了一堆法门,但很少人照佛陀说的”现观” 无常、无常
如何引发苦(集)
一般会观察到生灭,然后就很高兴得了不起了,如果还有初禅的宁静喜悦那就够骄傲,
走路有风了。
可那只是初步,基础马步
佛陀教的是了解苦,苦的来由,灭苦之道。 这方面应该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空与真实不空(一)
觉的法相有四种比较大的义理,第一种义理叫作真实空;真实空的究竟道理,就好
像虚空明镜一样,一切心的境界相和觉相都不可得。为什么说觉相有四种大义呢?这里
所谓的“觉”,觉有本觉、不觉、始觉、随分觉、相似觉和究竟觉等六种不同的觉悟智
慧境界相;“大”则是说,祂是真实、是究竟的。然而什么才是真实究竟的觉悟呢?当
然得要到达究竟佛地才算是真正的觉悟,其他层次的觉悟都还不是究竟的,所以不能说
是真正;只有在相对于悟错了实相的凡夫来说的时候,才说找到实相心的人是真正的开
悟,但其实这都还不是究竟。
在这里从众生地心真如的证知,而发起觉悟的不同境界相,来说觉有四种相。为什么要
从众生地开始说起呢?那是因为这个本觉是从众生地到等觉地都一直存在,都是一样的
;虽然觉悟的内涵和层次有所不同,但是心真如的涅槃自性、清净体性并没有差异;所
以从理即佛开始说起,那就是心真如的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真实空的究竟义理就好
像虚空明镜一般。意思是说,本觉的本身犹如空,迥无形色,却又能生万法,犹如明镜
能现一切色像。
所谓犹如虚空,并不是说就是虚空,所以才说“犹如”两个字,而不说是“即是”
虚空。有一些大法师、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精要和核心
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法的精要是什么?世尊降生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
二部经浩如烟海,如果以人寿百岁来计算,恐怕十世、百世、千世都学不完呢!因此一
般学佛人,在短短的一生当中,应该从何下手,才能契入佛法的核心和精要呢?这样的
疑问,想必也是大多数佛子的共同心声。
但由于大部分佛子,未能具足善根、福德和择法能力,只能随顺自己的因缘,遇到
什么样的善知识,就随著学习什么样的法,完全由不得自己;又由于学佛人普遍存在著
僧衣崇拜的现象,往往只以表相来决断善恶,而不问事实本质的善恶性,因此心中常常
没有是非正义,也常常以不理性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这都是因为迷信上师所教导,而自
己没有智慧简择的缘故。
然而佛教的本质却一向都是智信,而不是迷信与盲从,在 佛与诸大菩萨所开示的
经典与论典中,都是如此教导我们的。假使学佛人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就不会使自己
精进学佛一世而唐捐其功了。
但是要能如实的了知佛法的精要和核心,却是很不容易的事。譬如有一位名闻四海
的大法师,在对徒众开示如何是佛法的精要时,他是这么说的:“佛法的精要,我学佛
五十年,归纳佛法的精华、精义,我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
朱倍賢 講於2015.12.20
關於真正的佛法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論。不同的論師乃至後來「
大乘」結集出來的經典,以不同的標準,判定甚麼是佛法、甚麼不是佛法。層出迭起的
部派論典和「大乘」經典,彼此互判誰才是「了義」、「不了義」。越是後出的經典,
越是有對較早集出的經典有翻案的優勢——已經流傳開了的、較早集出之經典,畢竟無
法對後起的「重新判教」作回應、反駁。
舉例來說,部派佛教發明了「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等等不同的說法,以
此認證「具有佛法特徵的烙印」。「般若系統」的眾多經典,則一舉推翻前說,判定「
無自性空」為「一實相印」——對終極真理的判定。更後來,以「唯識」為宗的《解深
密經》拍板「識外無境」、「三性」等為佛陀最幽深的教義,自稱是比起較早傳出的「
般若」「無自性空」之說更為殊勝,是為「第三轉之法輪」。而大概目前佛教界最普遍
的講法,就是以「緣起性空」作為判定佛法的「法印」。
然而,遍閱原始經典,全然看不到佛陀以上述的那些方法來判定「法」的真實性。佛陀
從來不以某種哲學立場、對宇宙現象本體的某種認知,來界定佛法。佛陀從來不講:如
果你把宇宙的本質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核心是缘起”之谬
缘起法是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正觉同修会已有多篇论文评述。本文仅从一位学佛
者的观点,以短文来辨正释印顺说“佛教的核心是缘起”,到底对不对?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说:
《解深密经》的以缘起因果为依他起,作为染净迷悟的所依。这些大乘经,都是以缘
起为宗要的。大乘论方面,也大抵如此。特别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性空的缘起,反覆的
赞扬缘起,说它是佛法的究竟心要。《中观论》的八不颂是如此,《六十如理论》
也说
:“为应以何法,能断诸生灭?敬礼释迦尊,宣说诸缘起”!
《七十空论》也说:“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
从三乘圣者的自证方面看,从佛陀的言教方面看,从大乘论典方面看,处处都足以证
实缘起是佛法的心要。所以我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缘起。1
学佛者都会去探讨:所依是什么?如儿女之所依是父母,父母之所依是祖父母,再
往上推就是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七祖想完了只有远祖、鼻祖,再往前推,
那就是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了,这可是伤脑筋的事!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其实没
有人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出生而有的。从前科技不发达是如此,现在科技发达了也是如此
,千年万年后还是会如此。...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8160
31
☆─────────────────────────────────────☆
purity (purity) 于 (Wed Jul 8 06:46:33 2009, 美东) 提到:
投诉人(ID):
purity
投诉对象及职务(限版主):
Wisdom版版主serawang
投诉标题:
执法不公肆意践踏JHQ
投诉目标(更改处理决定/更改板规/弹劾板主...): 弹劾板主
投诉理由及证据:
主要罪状:
1. 把JQH历届版主收集的旧文,尤其是他看不顺眼的ID,如早期waichi和oops的文章秘
密删除,后来被老网友发现指责,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2. 除了把眼中钉ID的文章在JHQ删除,还把自己支持的ID runsun/annica模仿waichi用
马甲VVaichi写的文章收入到JHQ忽悠没细心看清楚ID,不了解事情发展经过的网友。证
据如下:
http://www.mitbbs.com/bbsann2/literature.faq/Wisdom/fraud/M.124
发信人: VVaiChi (VV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向诸位郑重道...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3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25
3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无标题]
2009年的时候和W站内私信来往问了很多问题(他回了二十多篇吧)
我可以公开一部分与“明师”相关的内容和你们分享(不知有何果报):
-------------------------------------------
寄信人: talkitnow (talkitnow)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未名空间 (Mon Sep 28 13:26:26 2009)
来 源: 207.237.

你不成佛何能判断佛?
-------------------------------------------
寄信人: talkitnow (talkitnow)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未名空间 (Mon Sep 28 13:48:23 2009)
来 源: 207.237.
寻明师=鉴别明师?
-------------------------------------------
寄信人: talkitnow (talkitnow)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未名空间 (Mon Sep 28 13:59:3...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教怎么可能是无神论
八万四千虫并非只出现在清朝的《毗尼日用录》
在本缘部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厌身品第七》中也能找到: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
所住故。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云:一者念我身中有八万户虫。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云:比丘当知。因缘合会。乃有此身
耳。又复。比丘。一人身中骨有三百六十。毛孔九万九千。脉有五百。筋有五百。虫八
万户。比丘当知。六入之身有如是灾变。比丘。当念思惟。如是之患。谁作此骨。谁合
此筋脉。谁造此八万户虫。
还有形容我们所住这地球:“南阎浮提,形如鸭梨,浮于虚空”,出于《杂阿含经》
1微生物、细菌——作户虫、太末虫
《毘尼日用》:「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厌身品第七》:「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
「譬如太末虫处处能栖,而不能栖于火焰。喻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三分不退相品第二十之一》:「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
摩诃萨身心清净,非如常人身中恒为八万户虫之所侵食。所以者何?是诸菩萨善根增上
出过世间,所受身形内外清净,故无虫类侵食其身。」
注:欲界的众生(人)是以地大(固态)为体的,皮囊内外,细菌杂...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35
来自主题: Go版 - 刚google了一下阿含宗
以前一直以为阿含桐山大概也是一般的企业。原来是日本的宗教阿含宗,首领桐山靖雄。
一般的宗教组织大概都还要政府帮忙出钱,这个宗教组织真有钱。。。
而且,麻原彰晃最初就是从阿含宗出身的,1982年麻原卖假药被逮捕,出狱后加入了日本
一新兴宗教“阿含宗”,在那里他领悟到创立新教派可以敛钱致富的奥秘,于是在1985年
他纠合十几名阿含宗信徒成立了一个名为“奥姆神仙会”组织,1987年改名奥姆真理教。
“阿含”一詞源于梵語agama的音譯,原是佛教經典的名稱,有“法歸”,即“萬善之
淵府,總持之林苑”的意思。大約成經于公元前1世紀的《阿含經》采用言行錄的體裁
,描繪了佛陀經說及其弟子們的修煉和傳教情形,記述了佛教的産生及其早期的教義思
想。
桐山靖雄,這位“阿含宗”的一教之主,爲了標榜自己秉承佛教原初,騙取教徒信任,
于是,扯起了“阿含”的旗號。然而,事實上,桐山靖雄和他所創立的阿含宗的全部思
想和教派活動,和“阿含”本意風馬牛不相及。
阿含宗其主:原來是“山上”下來的堤真壽雄,原名堤真壽雄,1921年生于日本橫濱長
野縣。他的父親是一個信仰大日本帝國不滅的頑固派,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便
G****t
发帖数: 1799
3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天眼通这种特异功能真的存在?
http://www.xianfengfoxue.com/forum/index.p...?showtopic=3539
问1:地藏经有可能是假的
答:这个资讯已过时啰,那是很久以前学者的错误推论,因为后来找到其余国家的地藏
经相关资料,已推翻了一些学者认为地藏经是中土所作的假说。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讨
论过了,如下:
1. 地藏本愿经是否是疑伪经,学术并没有定论,不能断章取义。早先是由日本学者表
示此经应是元末成立的伪经,但是立刻有学者发现宋代就有论著提及此经了。
2. 早期学界以为这是中土造出的,但是早已考据到西夏文的本愿 经残卷,因此不会是
中土造出的。
3. 日本在宋代之前即已由中国传入此经,因此学界以为这是元代才造出的经的说法,
实属过时之误传。
有位学者真锅广济有广举例证,查出将此经列为疑伪经是资讯不全时的误判,认为此经
之原文应为现行本,而非后世所增补。
问2: 也许是中国人结合了当时泰山地狱的说法所伪造的佛经. ?
这是外行话喔,中国民间的地狱说跟地藏经地狱说是二回事,有很大的差别。以佛教的
立场来看,公认最接近佛陀说法第一手记录的阿含,不论是哪一部,都有对于地狱实况
的...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37

胡扯八道。
阿含经典里面为数不多的说的我和心,是方便说法,是假立,和大乘的7识,八识根本就不一样
而且阿含经典何处说过心生万法,何处说过心幻起万法?何处说过一切唯心造?何处说过心无处不在,何处说过万法唯心?何处说过心可以造出佛土?
阿含经典说的”心“,也就是巴利文citta,大部分时候指的是识,部分是一种世俗谛的方便说法,为了便于理解而说的。
所以上座部的人在说经藏的时候,直接指出其中经典中有些描述是方便说,而代表胜义谛的阿毗
达摩则没有任何类似经藏里面我和心的方便说法,阿毗达摩里面的心,百分百都是”识
“的意思,阿毗达摩直接说识蕴就是心。
所有100多种心,全部都是识蕴。
而缘起就更不是八识了,因为阿含对于缘起的定义是万法的互为条件因果的规律性描述
,它毫无可能和大乘的8识等同。我说苹果是红色,但是我能说苹果就是红,红就是苹果吗?
按照阿含对于缘起的定义,绝无可能是缘起生万法,缘起不具备任何本体性质。12因缘
里面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里面的缘就是法与法之间的因果条件关系。
而且英文把缘起翻译成condition,也就是条件。条件怎么可能生出万法来???
至于你歪痴教
S**U
发帖数: 70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正法的六种特点

此句杂阿含经译作「世尊所说正法、律」
杂阿含经四六四经
时尊者阿难白佛言∶「奇哉世尊!大师及诸弟子,皆悉同法,同句,同义,同味。我今
诣上座名上座者问如此义,亦以此义、此句、此味答我,如今世尊所说。我复诣五百比
丘所,亦以此义、此句、此味而问,彼五百比丘亦以此义、此句、此味答,如今世尊所
说。
是故当知师及弟子,一切同法,同义,同句,同味」。
^^^^^^^^^^^^^^^^^^^^^^
杂阿含经557, 959经也有「大师、弟子,义同义,句同句,味同味,同第一义」。
杂阿含经也有弟子所说而非佛陀所说。
可见圣弟子所说也属于佛陀正法。
P.S. 杂阿含经八四八经
如来说正法律,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涅盘,即身观察,缘自觉知。
a**u
发帖数: 810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zt
☆─────────────────────────────────────☆
runsun (runsun) 于 (Mon Nov 9 20:33:37 2009, 美东) 提到:
在中国、日本这些大乘佛教的流行区,阿含经一向被视为小乘经典加以忽略,
但自一八二○年后,欧洲诸国的学者开始重视阿含经,他们确认阿含经并非仅是小
乘经典,实则是释迦时代的原始教说,里头记载了当时佛教的客观环境、反应佛陀的人
本主义、生活经验、力求解脱的精神,
它是唯一不被过份神教化的佛教经典,也是活生生的佛陀的一幅实人的图像。
在日本,到了差不多十九世纪的末叶,留欧的学者接触到了南传的五部尼柯耶(南
传巴利语佛教经典),再对照北传中文“四阿含”,以及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来欧人
从印度、中亚细亚的出土文物、手抄经,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
a*******g
发帖数: 867
40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五 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一 依初时《阿含》谈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五碟)接下来跟大家谈一下唯识思想的起源,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和勾勒。一
般认为,唯识思想是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大概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在印度由无著
、世亲来开创的,他们承自于弥勒菩萨的教法,所以,由于有这样的观点,就认为在早
期的原始佛教中,包括在《阿含》里面很难看到唯识思想的影子。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佛经的话,便可以看到,在初期《阿含经》里面,就有唯
识思想的起源。我们作一个总结,给出一个开宗明义的说法。在初期《阿含经》里面,
在谈到一切法的时候,是从认识的发生这个角度来谈一切法的。在《杂阿含•三
一九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我读给大家听:“佛告婆罗门: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
、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
门瞿昙所说一切,我今舍,别立余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徒)增其疑惑。
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这是很普通的一段经文,
p*******r
发帖数: 4048
41
供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269510100dpfr.html
释迦佛陀的生、死观(一)
10/16 2008 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研究所
Bhikkhu Vūpasama 随佛比丘着
二、略说论述之根据
本文依南传‘相应部’及北传‘杂阿含’中,‘阴相应(蕴相应)’、‘六处相应
’、‘因缘相应’、‘食
相应’、‘谛相应’、‘界相应’、‘四念处等道品相应’等七事相应教为本,抉择两
部圣典的共同教说,
作为论说的根据。
根据佛教史献的考证,现今的南传巴利圣典是佛教当中流传最久的传诵,而相应于
南传五部巴利
圣典中较为古老的‘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是汉译经典中的‘
杂阿含’、‘中阿含’、
‘长阿含’、‘增壹阿含’,此四部古老的圣典,原出于佛灭后三个月“第一次经典结
集”至佛灭后百一
十年“第二次经典结集”的集成。由于佛灭后百一十年僧团为了“僧伽能否受取金钱?
”而起论争,佛教
分裂为不受取金钱的“上座部”与受取金钱的“大众部”。僧团分裂后不久,即在佛灭
后约百一十六年至
百三十
S**U
发帖数: 702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美东有没有南传师傅?
随佛比丘说:
*「初果断无明」
*「阿罗汉都是先由慧解脱」
*「观无常,无我是圣人的证量,不是凡夫修行方法。」
* 关于「初果断无明」问题
「阿罗汉断无明」是南北共传,而随佛比丘主张「初果断无明」(相应菩提道次第 p.
192-193),认为后代修改古来传诵,来回答杂阿含经说「二果贪嗔痴薄」与他主张「
初果断无明」的矛盾。略评如下∶
杂阿含经说「初果断身见,戒禁取,疑」,「阿罗汉断贪痴」。
三果断欲界贪,欲界嗔,断故不复还生欲界,称不还果。
阿罗汉所断贪嗔就是欲界以上的贪嗔∶色贪,无色贪
阿罗汉所断痴即一部分无明。所以「断贪嗔痴」专属阿罗汉。
所以杂阿含经说「初果断身见」而不说「初果断无明」;「身见」是「无明」一部分。
杂阿含七一0经
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
是故比丘离贪欲者 ,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
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杂阿含四二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 ,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S**U
发帖数: 7025
43
印顺法师提倡的菩萨道,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一文中总结成∶
「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
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28/yinshun28-01.html
印顺法师『大乘是佛说论』∶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22/yinshun22-08.html
佛法,本来不限于佛说,所以「大乘非佛说」,可说是似通非通的话!
初期集成的『阿含经』,原有一合理的意见,即佛法是不限于佛说的。佛弟子间的自相
问答,或与外道辩论,甚至传说的梵天、帝释等说,既无释尊在场,也不曾经过释尊的
审定,都编集在『阿含经』中。浅狭的声闻佛教者,相信他们的经律是佛说,是王舍城
结集的圣典。不知道『阿含经』中,即含有佛涅盘后的教说。如『增壹阿含经』中,那
罗陀比丘为文荼王说法。在他们的传说中,这也不能不承认后起的增编!佛时的弟子,
佛后的弟子的教说,编入契经中,这本是『阿含经』以来的一贯作风。
这种开明而合理的原则,不久即被歪曲
r****n
发帖数: 825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願比丘的錯誤

滅想定是一個有爭議的東西。
按照傳統對滅想定的定義,在滅想定狀況下,心心所只是暫時停止作用,并沒有消失。
我個人認為,經典所說的滅想定,確實有可能是涅槃,因為滅想定被認為是只有三果和
四果聖者才有的,而我認為他們確實有能力取涅槃。
阿毗達摩,認為涅槃是一個可以作為所緣的究竟真實法,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而在經藏部份,也有很多類似的描述,包括雜阿含經
雜阿含51經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
是不坏法”。”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杂阿含61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雜阿含293
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
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迳路,灭于相
续,相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
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雜阿含351經:
"有之滅,
S**U
发帖数: 7025
45
大智度论卷第二
龙树菩萨造
是时,长老阿难一心合掌,向佛涅盘方如是说∶
佛初说法时,尔时我不见;如是展转闻,佛在波罗柰,
佛为五比丘,初开甘露门;说四真谛法,苦集灭道谛。
阿若憍陈如,最初得见道;八万诸天众,皆亦入道迹!
......
大迦叶语阿难∶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盘,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相应阿含。是名修妒路法藏。
诸阿罗汉更问谁能明了集毗尼法藏,皆言长老忧波利,于五百阿罗汉中持律第一,我等今请。即请言∶起,就师子座处坐!佛在何处初说毗尼结戒?忧波利受僧教,师子座处坐,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尔时,须邻那迦兰陀长者子初作淫欲,以是因缘故,结初大罪。二百五十戒义作三部,七法、八法、比丘尼、毗尼、增一、忧波利问、杂部、善部;如是等八十部,作毗尼藏。
诸阿罗汉等复思惟∶谁能明了集阿毗昙藏?念言∶长老阿难,于五百阿罗汉中,解修妒路义第一,我等今请。即请言∶起,就师子座处!坐佛在何处初说阿毗昙?阿难受僧教,师子座处坐,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尔时,佛告诸比丘∶诸有五怖、五罪、五怨,不除不灭,是因缘故,此生中身、心受无量苦;
p*******y
发帖数: 782
46
那么现在我们简单把这个天台四教,略略地跟诸位作一个介绍,才
晓得我们应当如何用心。先讲‘藏教’。‘天台四教’是讲藏、
通、别、圆,我们先看这个藏教。藏教,这个‘藏’就是指的‘三
藏’,是从事上建立的名称,就是三藏经典,那么这是小乘,小乘
学者,依此而修的。小乘的三藏,‘经藏’就是‘四阿含’经,长
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它是这个四大类。这个四大
类,里面包括的分量,相当之多。那么现在泰国是小乘教,他们这
个藏经,经律论就是这个小乘三藏,跟我们中国大乘不一样。这
个‘律藏’是‘毗尼’,‘论藏’是‘阿毗昙’。我们中文藏经里
面,小乘的三藏,是相当完整。因为最近泰国经典藏经,跟我们比
较一下,他比我们多的东西,非常之有限,多的东西很有限。那么
可以说,我们所翻的百分之九十九这个中文本子里都有;他多,充
其量不过是百分之一,大概也就是如此而已,可能百分之一还不
到,所以我们中国这个小乘经相当完整。但是现在小乘经很少人去
看它,中国对于小乘法,的确没有放在眼睛里面。那么这个道理是
以中国的儒家、道家,实在是代替了小乘法。有儒家、道家的基
础,就可以直接读诵大乘了,不必要再学小乘,所以小乘
S**U
发帖数: 702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师地论读书会圆满感言
南传阿含经的英译本(SN, MN),Bhikkhu Bodhi 包含了一些觉音的注解,不算太难懂。
Bhikkhu Bodhi's "In The Buddha's Words" is an anthology from 南传阿含经
written for beginners. We'll start a reading group on it locally this week.
汉传阿含经目前只有《杂阿含经论会编》将杂阿含经对照《瑜伽师地论》的解释,比较
难读。
a**u
发帖数: 8107
48
☆─────────────────────────────────────☆
pattern (放手) 于 (Sat Nov 7 06:30:45 2009, 美东) 提到: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杂阿含(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解释
空:
e.g.眼睛看到一见东西,就是看到了, 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看到了或谁造成了
这样的”没看到”
眼睛没看到一见东西,就是没看到了,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没看到”了或...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9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Fri Jul 23 13:00:49 2010, 美东) 提到:
这是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观点。
我想很有道理。儒释道三家都有很深的智慧,看事情都很长远。现代人目光太短浅,只
顾目前的享受。
要救这个世界,也要靠我们弘扬儒释道了吧。
☆─────────────────────────────────────☆
runsun (runsun) 于 (Sat Jul 24 01:18:03 2010, 美东) 提到:

这就是你所说的只有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能拯救世界的根据吗???
☆─────────────────────────────────────☆
cafemilk (serawang) 于 (Sat Jul 24 03:47:39 2010, 美东) 提到:
伏尔泰也说过类似的话
即使不能拯救世界,单是想像儒释道在西方市场的经济价值就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50
☆─────────────────────────────────────☆
runsun (runsun) 于 (Tue Jul 27 02:27:58 2010, 美东) 提到:
北传《大般涅盘经》说,佛般涅盘是二月十五日,还说明了为什么要在二月十五日般涅
盘,以二月十五日是个好日子,说二为双,比喻成福慧二德,月至十五才圆满,所以以
月十五日来比喻圆满,因此二月十五佛般涅盘,正是比喻佛的福慧二德圆满,又说此时
正值春耕,是播种的好时节,所以佛般涅盘,使众生在最好的时节种下福田。因此任何
一位佛都是二月十五日般涅盘的。这就是北传《大般涅盘经》的说法。
北传的《佛般泥洹经》,明确说明了佛般涅盘的时间是“四月八日”,并说诸佛出生、
成道、涅盘都是四月八日,春夏之交,毒气消减,所以诸佛选择这个日子。这是北传《
佛般泥洹经》的说法。
如果这两部经典都是真经,那么这意味着佛陀竟然有两个般涅槃的日子。
请advancing同学解释一下,这叫不叫矛盾,如何能把这矛盾统一起来。
正常的逻辑是这两部经典,要么两个都是伪的,要么一个是伪的。绝无可能两个都是真
的。
我觉得应机说法也不至于把佛...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