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中阿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y
发帖数: 23737
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杂阿含470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ichi 俱乐部 】
发信人: winter (白兔), 信区: waichi
标 题: Re: 杂阿含470经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4 18:25:51 2009,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阿含470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4 01:59:11 2009, 美东)
你完全搞错, 一个真实的大乘者, 并非追求涅磐, 而是到最
后, 找到真相, 证实整个佛教及佛和佛法, 都是假的, 真实
的是另一回事, 亦是很开心, 因为已找到了真相了.
b*****n
发帖数: 662
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阿含经: 因緣相應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阿含经: 因緣相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23:32:24 2012, 美东)
来源:
http://agama1305.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19.html
因緣相應一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
面。白佛言:「世尊!謂緣起法,為世尊作,為餘人作耶」?佛告比丘:「緣起法者,
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
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
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已,時彼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此經說明了法爾如是,非佛所定,佛依體證真實而究竟解脫
b*****n
发帖数: 662
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阿含经: 因緣相應 (转载)
雜阿含經論會編課程簡介﹣惠敏法師主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70gDAhkcw0
q****u
发帖数: 1421
4
我非常不理解pattern从哪里得出那像是自杀。见下面的经文(注1)。如何能等同于庸俗
不堪的自杀?另外,经典说的灭度有说是“灭生死故,名为灭度”(注2)。再留意
pattern对大乘经典的认识(注3),我严重质疑。。。
(注1)
大爱道般涅槃品:
“时。大爱道闭讲堂门。击干椎。于露地敷坐具。腾在虚空。于虚空中坐卧经行。或出
火焰。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烟。举身放焰。举身放烟。左胁出水
。右胁出火。右胁出水。左胁出烟。前出火。后出水。前出水。后出火。举身出火。
举身出水”
(注2)
涅槃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为灭度。”
(注3)
“很多大乘经典都从这些阿含的神怪传说中抽取一段 又再扩充 越说越夸张”
r******4
发帖数: 178
5
相应部 七九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
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
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
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
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
行。
==========
注:分别描述四个果位断的不同结,整个南北传阿含经还有近百处类似描述。格式基本
通上面一样。其中五下分结就是贪,嗔,身见,疑,戒进取,五上分结是色爱、无色爱
、掉举.慢、无明。
相应部 九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人于一劫中
生死轮转,积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毗富罗山。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
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
,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
往生,究竟苦边’。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
a*******g
发帖数: 867
6

证初果要断三结,是大小乘共同承认的,和金刚经说法并无矛盾。
《中阿含》卷一〈水喻经〉云(大正1·424b)︰‘身见、戒取、疑三结已尽,得须陀
洹,不堕恶法。’
什么是三结: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大正27·237c)︰
“有三结,谓有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
什么是“结”: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大正27·237c)︰
“问何故名结。结是何义。答系缚义是结义。合苦义是结义。杂毒义是结义。”
“此中系缚义是结义者。谓结即是系。云何知然。如契经说。尊者执大藏。往尊者舍利子所。问言大德。为眼结色色结眼耶。乃至意法为问亦尔。舍利子言。眼不结色。色不结眼。此中欲贪,说名能结。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注意这里解释的结的第一层意思,“眼不结色。色不结眼。此中欲贪,说名能结。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和金刚经的说法完全是一致的。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a*******g
发帖数: 867
7
2、受五戒,于佛、法、僧决定离疑惑,于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如实知见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五恐怖怨对休息,三事决定,不生疑惑,如实知
见贤圣正道,彼圣弟子能自记说:‘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
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何等为五恐怖怨对休息?若杀生因缘罪怨对恐怖生;若离杀生者,彼杀生罪怨对
因缘生恐怖休息。若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罪怨对因缘生恐怖;彼若离偷盗、邪淫、
妄语、饮酒罪怨对者,因缘恐怖休息。是名罪怨对因缘生五恐怖休息。
“何等为三事决定,不生疑惑?谓于佛决定离于疑惑,于法、僧决定离疑惑,是名
三法决定离疑惑。
“何等名为圣道如实知见?谓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
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圣道如实知见。若于此五恐怖罪怨对休息、于三法决定离疑惑、
于圣道如实知见,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a*******g
发帖数: 867
8
初果须陀洹断三结,身见、戒取、疑三结已尽。此处身见即我见。
杂阿含经卷第十
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
,破虚伪刺。阐陀,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阐陀作是念:“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
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
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
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
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
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
、起法,超越狐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
a*******g
发帖数: 867
9
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这不是我的发明,是阿含经的记载。“能自记说”。
a*******g
发帖数: 867
10
是名圣弟子四不坏净成就。自现前观察,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
生、饿鬼尽,一切恶趣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
究竟苦边。’”
若圣弟子成就四不坏净者,欲求寿命,即得寿命;求好色、力、乐、辩、自在即得。
你的结论是自己可以说自己证果。我说的是这是有条件的,要寿命、色、力、辩才自在
。而且这也是佛的说法。
你仍然没有找到阿含经中有人自说证果的经文。

够自己标记识别出自己证果的情况,“我。。。得须陀洹”
p*****n
发帖数: 1415
11

我所知 阿含是有些印度神话夹杂在其中
哪些是后人夹杂 应该有很多人研究
d******e
发帖数: 4192
12
请问阿含是佛灭后哪一年集结的?
p*****n
发帖数: 141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z阿含经故事选-苦从哪里来

这篇也很好 怎么没m
指出了佛陀当初到底想教我们什么 解脱什么
不是后世人五花八门的玄妙扩充思维和解释
而是这么坚定不移 这么简单的东西
这正是一切佛法的核心 一切佛法的第一观念 佛陀所限定的方向
Runsun整理的几篇都很好呀
他对阿含认识的广度 修行的功力 我都不及
p*****n
发帖数: 141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卷一

正观 就是内观五蕴
正观后 将看到五蕴如何加入欲贪
因为非常细微的内观 明白五蕴中欲贪加入后是这样子形成”我见”
解开我见结
正观后 也会如实知见 苦与苦的形成(苦集) 也了解苦可灭(苦灭)
因为如实知见苦与苦的集灭
将对佛陀的话净信不疑 对佛法僧(对现来说 就是宣扬四圣谛与阿含的僧团)净信不疑

解开疑结
得初果
正观者也将对欲贪生厌离 不断以内观监视六根 以正念防护欲贪入侵
终将断欲贪 得三果
所以厌离者,喜贪尽 得三果 心解脱
在杂阿含第一经就把整个佛法的内涵与修行架构 简洁的写出来了
r****n
发帖数: 8253
15
网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index.htm
这个相当不错,列出了南北传杂阿含经的对照,还辅助白话文解释,英文翻译,以及原
版巴利文
巴利文部分,可以利用以下软件进行翻译
http://sss2002.51.net/pali-course/Pali-Chinese-English%20Dictionary.html
这个巴利文翻译的软件功能还是相当强大的,里面也包括了巴利文所有的三藏经论
r****n
发帖数: 8253
16

重点在于经文的对照啊,尽量还原原本的意思。
你不读阿含经?
a*******g
发帖数: 867
17
增一阿含经第十二卷:三宝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自归之德。云何为三。所谓归佛第一之德。归法第二之
德。归僧第三之德。
彼云何名为归佛之德。谓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
想。至尼惟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
酥。由酥得醍醐。然后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诸有众生。二足
.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至尼惟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
。无能及者。诸有众生承事佛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已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
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法者。所谓诸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
盘。然涅盘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
酥得醍醐。然彼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诸法。有漏.无漏
。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盘。然涅盘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
者。诸有众生承事法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
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圣众。所谓圣众者。大众大聚有形之类。众生之中。如来众僧于此
S**U
发帖数: 702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I agree with runsun's posting above.
I disagree with his view on 中觀,唯識,阿含某些部分。
a**u
发帖数: 8107
19
☆─────────────────────────────────────☆
reverie (缘生世间) 于 (Mon Oct 19 15:25:19 2009,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reverie (缘生世间), 信区: Belief
标 题: Re: 杂阿含经中的灭尽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9 15:23:43 2009, 美东)

你不是已经了解了,就等下一步证涅磐了嘛,怎么还要继续了解啊?
呵呵,灭尽定不就是被某些部派或者你这样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当成了涅磐嘛,所以才
会被人骂“小乘”啊,因为不究竟啊
我查到的佛经里的证据清清楚楚的说明了“想受灭尽”的定境并非佛陀所说之涅磐,可
是你就可以假装没看见而断章取义牵强的在名相文字上把两者扯到一起,就通过这种极
其低级的逻辑——
拜托,灭尽不是“灭尽定”
大有
足。
☆─────────────────────────────────────☆
runsun (runsun) 于 (Mon Oct 19 15:31:57 2009, 美东) 提到:
No!大乘骂小乘是自了汉,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讨论一段阿含经文
This paragraph is quoted from
长阿含(一八)自欢喜经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01_012.htm
相当于长部28经。
Your difficulty probably comes from reading it out of context. Considering
the context, it's Sariputta praising the Buddha's enlightenment is
unsurpassed, and when the Buddha asked him how he would know, Sariputta
enumerat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Blessed One's wisdom is unsurpassed.
南传经文只有「智慧无上」,没有「神通无余」。
汉传经文中「智慧无余,神通无余」是一再重复的定型文句,其实依上下文「智慧无余
」或「神通无余」之一较适当。
The paragraph of 长部28经 is quoted be
s******n
发帖数: 459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解脱道次第
最近开始看这个: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773728/
书在这里: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index.html
刚刚开始看不久,觉得非常不错。以前没看过阿含经,现在才发现其实是非常朴素、易
懂的。愿有更多的同修们能通过学习这个建立当生解脱的信心并在实修中得到实实在在
的进步。
r****n
发帖数: 825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解脱道次第
用大乘般若空来强行解释阿含经,这种大小乘圆融的做法将成为仅存的正法彻底毁灭的
重要原因之一。
S**U
发帖数: 702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解脱道次第
佛法初传入中国时,中国人难以理解,所以有所谓「格义佛教」,用老庄思想来解释空。老庄思想在思想构造上与印度的「梵我论」相似,从而也是与释尊「缘起」、「无我」教义相违。
没想到现在又有人用老庄思想来解释阿含经。
Y**u
发帖数: 5466
24
哪个时候念小学的现在可能都是博导的博导了吧。
现在念大学的未必小学就上好了。
小学只是个比喻,没有贬低的意思。相反,四阿含作为基本是很重要的。 这个比喻是
说 法是面向人的。
r****n
发帖数: 7315
25

阿含中有提到好多天界的是阿。
S**U
发帖数: 7025
26
杂阿含说解脱就是极乐,阿罗汉也不再受生,所以阿罗汉根本用不著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为大乘凡夫而存在的。
q****n
发帖数: 4574
27
你认为我从阿含经无所学,有所学,有何关系呢?
我以前已经指出你的某些看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以后遇到具体问题,我会再跟
你讲。否则泛泛而谈,意义不大。
狮子怕你这小猫? 呵呵
S**U
发帖数: 7025
28
心解脱 ceto-vimutti
杂阿含七一0经
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
是故比丘离贪欲者 ,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
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S**U
发帖数: 7025
29
『杂阿含三0七经』说∶
「眼、色二种缘,生于心、心法,
识、触及俱生,受、想等有因。
非我、非我所」。
心是缘起的认识过程,并不是主体。从作用上现起有能所区别。四念处观心缘起,无常
,则确定认识过程没有能认识的主体。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8.html
r****n
发帖数: 7315
30

哪里有这个说法。
那为啥阿含不直接说‘识蕴’解脱,说啥‘心’解脱。
r****n
发帖数: 7315
31

真的?那,识蕴破后是啥?
阿含里的‘心’也是这个意思?
d**********l
发帖数: 647
32
◎◎阿含经Gist1:
◎不离身心谈解脱.
◎18界=6根+6境+6识(一切法)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眼根缘色尘而引生眼识.
◎根境相触时,应如实知,依正见处事而不染着,从中自我提升,自我
净化.
◎于诸法如实知,不贪味,不染着,则不为所惑而引生诸患.
◎不如实知味患离者,不出魔罗网.
◎贪嗔痴,懈怠,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若要止于至善,就必须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年轻人是一块宝,应掌握现在,以坚定不移的精进力去开发心中的
金矿.
◎由透彻观察所知境,而得正见.
◎当如实观五蕴无常,培育正知正见.
◎如实观无常,苦空,非我,趋向解脱.
◎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盘.
◎修无常想体悟苦,依苦修空,证无我.
◎启发厌离,趋向喜贪尽而心解脱.
◎依正见而如实引导他人趋向正道.
◎依正见启发正思惟,逐步断诸烦恼.
◎坏苦,苦苦,行苦/以正见如实化解之.
◎身苦不演化为心苦.
◎随顺觉,以智慧如实见,能离诸苦.
◎如实观味,患,离,不为财色诸欲所困.
◎于诸贪爱染着,能调伏,超越,断舍.
◎烦恼现行时,能如实观察,即能舍离.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阅读全帖
o****h
发帖数: 721
33
阿含精,这个标题太让人误解了吧。
d**********l
发帖数: 64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希望我们牢记六祖的教训,不可 口但说空,心不行。只说无我,却对我见,我思,我
所,五欲六尘一样都舍不了的话,等于白说。无我做到很难。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来。
阿含经里让我们离欲,伏,断,超越欲望。大乘经让我们在渡众生中,实现无我。不管
怎样,实修最重要。不然说破了嘴,也没有说服力。近代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过最简
单的生活,一心修行,万缘放下,是我们的好榜样。更不要说当年世尊 日中一食,树
下一宿,放下的是多么彻底!
a**u
发帖数: 8107
35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Tue Oct 19 09:54:28 2010, 美东) 提到:
Thx.
☆─────────────────────────────────────☆
SeeU (See you) 于 (Tue Oct 19 12:54:20 2010, 美东) 提到:
心解脱 ceto-vimutti
杂阿含七一0经
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
是故比丘离贪欲者 ,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
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Wed Oct 20 12:53:24 2010, 美东) 提到:
能展开解释一下“心”指的是啥?解脱总有个主体吧?
☆─────────────────────────────────────☆
bdbd (kakali) 于...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与汉传佛教
阿含经是部好经。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阿含经的汉藏梵巴对照
http://suttacentral.net/
将四阿含经的汉、藏、梵、巴经号与经文列出来对照,提供了一项工具,方便不同部派传承的版本互相比对、补充、解读。
P******n
发帖数: 329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是名第一师出于世间。复次。仙
尼。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见是我。如所知说。复次。先尼。有一师
。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亦复不见命终之后真实是我
仙尼。...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不是整天念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如果不明白佛法修证的目标在哪里,没有树立正确的
见解,去念的话,很难说会念成什么样。比如说念佛的人认定有个恒常的“我”去极乐
世界,这样子会成就吗?
如果有了正见和正念,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也是不错的。
我不敢说南传不南传,我就接触了杂阿含,觉得里面把这些见解讲清楚了(比如无我)
。有了这些见解,再去依一些法门精进才是正精进啊。
b**d
发帖数: 7644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有什么见解用处都不太大。 实修是最关键的。 我觉得我没有资格说佛法,你应该找个
好师傅。 我修过净土和南传的内观。两种方法都很好。
你想想,杂阿含上很多人只听了佛陀几句话就证悟啦,什么原因呢?
净土宗的人完全清楚修行的目标,而且人家也没有认为有个恒常的我去极乐世界。 阿
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啦,上净土修行证果。 轮回没有主体,为什么上净土就有主体呢

佛经的讲法有时候讲的是实相,有的时候讲的是凡人眼中的情况,不能混淆。
总之,实修最重要。
c***h
发帖数: 226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喔ˊ 杂阿含如何把无我讲清楚 ? 不明白。
c***h
发帖数: 2262
42

此外,我发现正见、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以前一直忽略,以为是日常生活很平常的事。
一般人只是把正见当成口头禅,以为是日常生活的事。
可事实是,对禅修非常重要。
正思维是以正见为核心所作之思维。正见不对,不会正思维。
没有正思维就没有禅修可言,也就是没有修到 味、患、离。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较难有正智。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与世俗禅修无异,无论这时修安止定、修神通、修内观
都属世俗禅修,非佛陀说的可达涅盘的出世间禅修。
正智(南传好像叫十六观智,或叫洞察力) (也有人说是到达究竟涅盘的智慧,反正就是
慧)
禅,就是静虑。
静,是要使内心清净,(有人说是专注,但其实我认为是清净,净念)
虑,就是在清净心之中正思维,思惟这是贪(味)了,思惟这是苦(患)了,
思惟正见提起离苦之心(离)。
正见的底子打多深,正思维时就有多快提起正见,消灭邪见力量就多大,
配合见苦的力量,强大的离苦的心
熟炼之后,邪见还没生起,正见就涌上来,正邪是不会并立的,一个生起另一个就消失。
随禅修越深,内观越深,正见直觉生起越来越快,在极快的速度之下完成。
到最后邪见根本无法生起。得永恒的智慧。不退转。
何谓正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对『阿含』的空,有详细论证。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2.html
S**U
发帖数: 7025
44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至少作了三方面的工作∶
1. 找出『阿含经』与空有关的经文
2. 比对不同经文的说法
3. 考虑部派对经文提出哪些问题,如何解释这些问题。
1, 2 算是自己思考的基础。3 是别人思考过什么。
w****g
发帖数: 570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解脱道次第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
第○章  前 言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00
第一章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1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2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3
第四章  惭愧心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4
第五章  亲近善知识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5
第六章  乐见圣贤--培养恭敬心、柔软心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二)
这也是我的疑问,
感谢JeanIris法友提问,SeeU法友解答。
JeanIris法友的意思可能是说 -- 当我们说”常见”、“断见”时,是专门针对”我”
的解释而来吗?
而非什么事情都可套用”常见”、“断见”这种说法。
例如,世界有边无边,宇宙如何形成,………… 世界上各种问题,并不适合用”常见
”、“断见”来回答,
就只有讨论”我”,才会专门用”常见”、“断见”来回答。
依SeeU法友贴的佛陀解释的经文,我也觉得”是”。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3 13:04:49 2012, 美东)

有“我”这个实体,才有常见或断见。
q****n
发帖数: 4574
47
"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
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q****n
发帖数: 4574
48
无端猜疑是病?
释迦牟尼佛也常谈到其他佛的,如未来佛,弥勒佛,还有过去佛,如燃灯佛等等。
我记得有篇经文(阿含经中,具体在哪,我忘了),谈到过去的不同的佛的教导。
“诸恶末作,众善奉行。。。”是过去某佛还是几佛都是这么教导的偈(就是让它来概
括主体教导,或者作为代表)。
不要乱怀疑经典。你如果怀疑南传经典,你最好去问南传的法师,把这问题解决掉,否
则对你自己修行不利,真的。
N****n
发帖数: 6571
49
我靠,这是号称读过杂阿含的人的佛学观点吗?
S**U
发帖数: 7025
50
<西藏大藏经>中有两部经,南传的<相应部>有对应经,而北传<杂阿含经>没有。
SN 2.9 Candima Sutta: The Moon Deity's Prayer for Protection. SN 2.10 Suriya
Sutta: The Sun Deity's Prayer for Protection。两部经性质属于「护经」。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02/sn02.009.piya.h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02/sn02.010.piya.h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