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中阿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h
发帖数: 2262
1
也有人认为,杂阿含中的确有说咒(护蛇咒),可以持咒。
而有所讨论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
-----------------
《杂阿含经》卷九第252经有对蛇的护咒。在对应的南传『相应部尼柯耶』没有,因此
曾见有些人推论认为是北传加的,认为《杂阿含经》没有咒。
而我却发现南传大藏经『律藏』【小品.5 小事犍度】Vinaya. Cullavagga. V. No.6
(对蛇之护咒),是这一段的对应护咒,也就是说这段经文并非北传所特有,而是在南
传中护咒被归为律藏中
----------
学长你好,仅提供一点知道的讯息~
首先,香光庄严曾有一篇文章谈到此事,网址如下: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3/73bs1.htm
但就我在缅甸时的观察,这些护咒似乎应用不普遍。他们比较喜欢用改编后的巴利文祝
愿,去过几个不同派别的寺院,早晚课也都是诵一样的祝愿。
至于蛇护咒,其实整个东南亚地区蛇之多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以缅甸为例,因为湿热气
候的关...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长阿含经》卷12第19经类似的经文出现在杂阿含1192经,别译杂阿含105经,南传长
部20经,相应部1相应37经。这4个对应经文都无咒语,所以《长阿含经》咒语部分应该
是部派时代才加入而非原有。
http://agama.buddhason.org/DA/DA19.htm
c***h
发帖数: 2262
3

这篇也是
若从宗教观点,是可以拿着阿含说有这回事
若从理智的探究观点看,则阿含本来就被后世加油添醋了很多观点,
它只是”较接近”佛陀当时情况
佛陀也告诫我们不要相信哪个大师的话、哪本书、哪个权威
现在最古老的阿含都是佛陀死后至少三百年以上才有,有多少加油添醋在其中
理智的人不适合把它当成基督教的圣经当成是不会犯错的上帝的话语,这样太”宗教”
就像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一样,一比较口气、叙事、人物…就知道不是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不是宗教,大家都没争议。
但是事涉宗教,别人投入了一生感情,就会伤人让人崩溃,跟你拼命
相应部、杂阿含前后仔细分析对照修多罗的佛法部分,
自己修一修想一想,还可以信一下,讨论一下,也许大家有不同意见
像”末那”,是自已身心上的事,以自己身心发生的事当基础,自己体验,还可以讨论
一下看法
弥勒,一个当时不知名的人物,又不像舍利弗大迦叶,这种常出现的人物,
这种事也许,可能,举例,有30%可信度,(我是认为更低)
剩70%呢? 不可知,要用自己的感情去填
适合当成一个宗教的不可动摇的扎实基础吗? 那跟基督教的上帝有何不同
r****n
发帖数: 8253
4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杂阿含无我相经里面的"无我"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杂阿含无我相经里面的"无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26 20:20:01 2009, 北京)
杂阿含34经,也就是无我相经是阿含经典当中阐述无我非常好的经典之一,佛陀证悟后
,第一次讲经是向包括憍陈如在内的五比丘讲述《转法轮经》,五比丘因此而证悟初果
,人间第一次出现四双八辈弟子。在五天之后,佛陀向五比丘开示了第二部经典,就是
无我相经,在这部经典里面,佛陀准确阐述了无我的深义,憍陈如等五比丘因此而证悟
阿罗汉。深入理解这部无我相经,很有助于搞清楚佛法说的无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末法时代,像法邪师大量出现,很多似是而非的伪佛法混入佛教,连佛法非常关键的无
我的定义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比如这里的邪师waichi将"无我"错误的弄成"无人我对立
","能所不二"等,作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明辨这些邪说,树立真正的无我正见。
无我相经(北传杂阿含34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告余五比丘:‘色
非有我,若色有我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的涅盘观
杂阿含经对涅盘的形容词∶
无所至趣,寂灭、清凉、清净、真实、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
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记说。
杂阿含经的修多罗部分对涅盘不形容为常。
杂阿含905经
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
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
则为色。
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言有后生死者,此则不然;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
、非无后生死,此亦不然。
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
舍利弗!若说如来有后生死者,是则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
为有为,为爱;乃至非有非无后有,亦如是说。
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是故说后有者不然;后无,后有无,后非有非无者不然。
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
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缘故,有问世尊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
,不可记说」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
S**U
发帖数: 70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的涅盘观
涅盘是世间空,世间灭。
世间没有常、恒 、不变易法。
杂阿含230经
佛告三弥离提∶「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
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
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
杂阿含232经
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 、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
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杂阿含233经
世尊告诸比丘∶「...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
......
云何世间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著无余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
止、没。
云何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3.html
r****n
发帖数: 825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无我相经里面的"无我"
杂阿含34经,也就是无我相经是阿含经典当中阐述无我非常好的经典之一,佛陀证悟后
,第一次讲经是向包括憍陈如在内的五比丘讲述《转法轮经》,五比丘因此而证悟初果
,人间第一次出现四双八辈弟子。在五天之后,佛陀向五比丘开示了第二部经典,就是
无我相经,在这部经典里面,佛陀准确阐述了无我的深义,憍陈如等五比丘因此而证悟
阿罗汉。深入理解这部无我相经,很有助于搞清楚佛法说的无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末法时代,像法邪师大量出现,很多似是而非的伪佛法混入佛教,连佛法非常关键的无
我的定义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比如这里的邪师waichi将"无我"错误的弄成"无人我对立
","能所不二"等,作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明辨这些邪说,树立真正的无我正见。
无我相经(北传杂阿含34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告余五比丘:‘色
非有我,若色有我者,于色不应病、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
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不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比丘!若
无常者,是苦耶’?比丘白佛:
r****n
发帖数: 8253
8

这是谬论,也是在诽谤佛陀,诽谤声闻弟子。这意思就是在说佛陀在世的时候竟然教导
的都是小学生,自己讲的法也是给小学生听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从来都是极度赞叹阿罗汉,说他们是无学,是应供。佛陀本人也自称
阿罗汉。
没有大迦叶,阿难这些佛陀弟子的结集经典,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原始佛经,也更不会有
后期大乘佛经的出现。(大乘的所有思想,都是以阿含经为源头,逐步发展出来的)
在大乘佛教发展的早期,也都是非常尊重阿含经的,大乘当时和小乘的辩论,很多都是
依据阿含经的。
而且最可笑的是,佛陀在世的时候,那么多人解脱证果,戒行严谨,可是再看看今天所
谓大根器的大乘佛教呢?
q****n
发帖数: 4574
9

我认为四阿含不包含佛法全部。中国最早佛教传入是大概公元64年。距离佛去世后500
多年。但在佛法传入中原前,就是中国西面某些国家或者地区,已经有人念“南无阿弥
陀佛”,在我国史书上有记载。
现在南传的《四阿含经》,也不是全部佛经。历史上还有其它部派的阿含经等经典,教
义都有些差异,历史上有名的不少部派已经失传了。
见前面的回答。
从许多大德和百姓的修行,古代和现代的事迹记载,我认为极乐世界不虚。
r****n
发帖数: 825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这是我随便找来一篇解释阿含经当中的无我的文章,还是大乘人写的,但是已经很不错
,里面也引用了一些阿含论述无我的经文。
其实阿含里面论述无我都是非常简单,因为那个时代对无我有非常清楚的定义,但是发
展到现在,无我被渗入了各种奇怪的含义,弄成中文的无我后,也变得很难理解。
最明显的就是有人竟然把不自私,无分别之类的当成无我。
S**U
发帖数: 702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的梵天与阿罗汉
阿含经中,世尊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得阿那含,梵天王恭敬阿罗汉如舍利弗、目揵连等。
杂阿含1193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日日精勤往诣佛所
,尊重供养。时娑婆世界主作是念∶今旦太早而来见佛,正值世尊入大三昧,我等且当
入提婆达多伴党瞿迦梨比丘房中。作是念已,即入彼房。至房户中,以指扣户,口说是
言∶「瞿迦梨!瞿迦梨!于舍利弗、目连所起净信心,汝莫长夜得不饶益苦」。瞿迦梨
言∶「汝是谁」?梵天答言∶「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言∶「世尊不记汝得阿那
含耶」?梵天王言∶「如是,比丘」!瞿迦梨言∶「汝何故来」?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念
(12)言∶此不可治,即说偈言∶「于无量处所,生心欲筹量,何有黠慧者,而生此觉想
?无量而欲量,是阴盖凡夫」。
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日
日勤到佛所,亲觐供养。我作是念∶今旦太早来见世尊,正值世尊入大三昧,我且当入
提婆达多伴党瞿迦梨比丘房中。即住户中,徐徐扣户,口说是言∶瞿迦梨!瞿迦梨!当
于舍利弗、目揵连贤善智 慧者所,起净信心,莫长夜得不饶益苦。瞿迦梨言∶汝是谁
?我即答言∶是...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阿含和三法印
阿含中的长阿含,偏谈诸行无常印,
杂阿含偏谈诸法无我印,
增一及中合,偏谈涅槃寂静印。
三法印出於《大智度論》: ...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P******n
发帖数: 329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感谢SeeU。我是今年年初接触佛法的,从接触净土宗的念佛开始,到后来又接触到持大
悲咒的法门,由于每个法门都说自己最殊胜,我开始疑惑。我相信佛法是因为我相信佛
陀所说,不是因为念佛号或者大悲咒本身,于是我想找到佛陀传这些法门的因缘,就开
始读大乘的经典,比如楞严经和佛说阿弥陀经,感觉里面讲的很玄。直到后来接触到一
本佛陀传记的书《故道白云》,看了后很喜欢,因为这本书平时的讲了佛陀的一生,没
有太多强调神通之类的。不是我不愿意相信神通,而是我觉得佛陀首先是一个人。我们
是凡人凡夫,更需要知道佛陀是怎么从一个凡夫到一个圣者的。在这个版也看了很久的
帖子,看到了大乘和原始佛法的讨论,对SeeU和runsun印象很深刻。知道了需要去读杂
阿含经来解惑,于是开始读杂阿含。刚开始的时候发现杂阿含很枯燥,总是那么几句话
反复讲,不管谁来问问题,佛陀就是讲那几句关于无常和苦的,就像和仙尼对话这几句:
佛告仙尼。今当为汝随所乐说
佛告仙尼。色是常耶。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世尊复问。仙尼。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世尊复问仙尼。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4
你是萧平实正觉同修会的么?萧批评密宗有他正确的地方,但是萧自己持有的也是外道邪见。
转一篇给你看看,可能是runsun写的
====================================================
很多有如来藏思想的人不愿意承认如来藏的真常神我倾向,但是如来藏经典里面却清
清楚楚的显示了这些倾向。 如来藏思想出来之后引起争斗,很多人不同意不认可如来
藏思想,于是编造如来藏经典的人,就借着伪造经典打击对手,说他们是在谤法,这也
是后期经典惯用的。
原始佛法的《一切燃烧经》
诸比丘,一切在燃烧。诸比丘,何为一切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
,触在燃烧,从眼而生起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亦在燃烧。因何而燃烧?我说此由
贪、嗔、痴、生、老、死、忧悲、苦恼,点着而燃烧。
-------------------------
后期佛教的《大般涅槃经》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
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5
杂阿含105经就是明确反对离开五蕴有如来。如来藏就包括在本经所破斥的第二种「彼
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
反对「离蕴计我」的阿含经文很多,连大乘龙树的中论、月称的<入中论>都还用如本
经的「二十种观如来」不可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5.htm
杂阿含105经[正闻本173经/佛光本10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
「世尊!先一日时,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
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
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
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闍那毘罗胝子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遶,亦
如前者。
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
∶「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6

味是贪爱、欲贪、爱染
患是知道有这样的爱染,会有祸患,也就苦(或叫烦恼)
离是离此贪爱,离此苦。出离心。
也就是经常在佛经上看到的句子的形式 : 无常、苦(患)、厌离(离),
接着通常是喜贪尽,然后心解脱,接着自证涅盘。
可见有多重要。
当然,每个动作都还有实修时的细腻处。
因为苦,才有离。
因为离,配合 亲见缘起+正见、正思维,才有可能有正智。(初果)
培养正智后才能在”我”将起之时,于内观中自然消除。也就调伏欲贪(二果)
然后导致欲贪永不再生起。也就是断欲贪。(三果)
最终,断无明,”我”永远不再落入五蕴中,如同绳索自然断落(四果)
每一个动作前面,都有环环相扣的原因。
例如,先有欲贪,才有苦。有苦,才有离。
没体会苦,其实说离,我个人觉得是骗人的。(至少我觉得是我自己自欺而已)
依有经验的法师说(也不是我说的),实修若是老实照着佛陀的教导修行,
你自己看阿含就会明白你要干什么,要如何修。
没实修,我自己看阿含就觉得,没有深奥的名词,高深的诠释,
很浅显,挺无聊的句子。
可佛陀就是这样说的,剩下就是实际做,自己就体会到了,
也许佛陀觉得多做高深的境界上诠释没多大用处吧? 或...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由于缘受生爱,此为十二缘起中的重要环节,随观受以及它们在缘起的影响,在初期佛
教的禅修里占著核心的地位。在修习受念处时需要对任一受是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
清晰地觉察。
(廿二)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
苦不乐觉。(23)
在将受作基本的三种分类之后,进一步修习将受区分为「世间的」与「出世间的」受。。
(廿三)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24)
在上述受念处修习的第一步骤,是要清晰地察觉现在经验的受是乐、苦或不苦不乐受;
到此为止,仅是单纯地感知受本身,而丝毫未对其作反应。
在仅止于单纯地感知受而不去对它作反应时,必须依受的感性色调来观察,对任何现在
所显现的受,例如说「感受到痒」、「感受到兴奋」或其他感受,而不加入个别的本质
与特性。不只不受个人过去的经验内容所影响,而且是将知觉导向苦、乐、不苦不乐的
一般特性。
将受区分为苦、乐、不苦不乐三种类别的主要理由,可以藉由一部《中阿含经》来理解
,此部经指出这三种分类互不重叠。也就是说,当感受到此三种其中之一时,不会感受
到另外两种,此一情境使得修习者不可能将其中之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8
<杂阿含经>是原始佛教的根本经典。
看到有人转「大乘佛教的现代意义──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提到了<长阿含经
>,就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中保留了多少阿含经。
藏传的三藏对原始佛教的佛经保存不多,对声闻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俱舍论、瑜伽论等
论书吧,而且看来是以有部为主。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批评藏传。现存的南传、汉传、藏传,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南传
的特色在比较单纯保守,完整保留了一个声闻部派的传统。汉传长于简洁又圆融。藏传
长于繁复与神通,教法与寺院有系统。
f*******e
发帖数: 5594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庄春江的一段注释:
「世人只欣樂『阿賴耶』」一句,引義自《中部第二六聖求經》菩提比丘之英譯本。其
中,「阿賴耶」一詞,原英譯為worldliness,但譯者在其註解中,特別說明此字的巴
利語原文為ālaya,英文中難有完全相當的字可譯。其實,不只英文如此,中文也不容
易找到涵義完全相當的譯詞可用。以下引印順法師的一段解說,或稍可意解:「釋尊感
到佛法太深,不想說法,問題在『眾生樂著三界窟宅』。在《相應部》中,作『樂阿賴
耶,欣阿賴耶,憙阿賴耶』(說一切有部加『愛阿賴耶』)(按:印順法師乃引《成唯
識論》『說一切有部增壹經中,亦密意說此名阿賴耶,謂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
耶,槱阿賴耶』而作此說,參照《雜阿含經論會編》上冊〈雜阿含經部類之整編〉第三
八頁,《大正大藏經》第三一冊第一五頁上)。阿賴耶ālaya,譯義為窟、宅、依處、
藏;在《阿含經》裏,也是愛著的一類。聯想到四諦中集諦的內容,是:『(愛),後
有愛,貪喜俱行,彼彼喜樂』。愛、樂、欣、槱、貪、阿賴耶,以不同名字(約義多少
不同)而表示同一內容,這就是生死不已的癥結所在。」(《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二五
頁)依此可知,此處「阿賴耶...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6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家说的阿含经有哪些?
就是经常提到的原始的佛陀经典,不太可能是伪经的。
看到的有杂阿含、长阿含。长阿含好像一开始就是神话。
谢谢!
S**U
发帖数: 7025
21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51.htm
i********7
发帖数: 808
22
以下仅供参考:
如果有的内涵,按照71经,则转法轮经(杂阿含379)可以完全与之相应:
四圣谛的第二转:苦灭圣谛,已 [知] 「当」 作证
所以在四圣谛的二转中说,苦灭圣谛,
已经知道了,在第一转的时候就知道了,
现在第二转,应该亲身作证,就是亲身修证,
成就,是应该精进修行,断「有」。
而有的内涵,根据看杂阿含71经,有灭,就是爱的远离
灭有,就是断爱的修行,
在第二转里面接着讲:苦灭[道]谛已经知(第一转的时候已经明见什么才是灭苦的道路
),
应当修行。
这里的苦灭道谛是八正道,依着八正道,可以进行断爱的修行
所以八正道是修离贪断爱的修行道路(参相应部,谛相应11经),
在杂阿含749经会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八正道。
四圣谛的第三转,则已经完成,成就
所以会说:苦集已知,已断出,苦灭,已知,
也已经作证出,苦灭道迹,已知,已修出,已经修正完毕。
所以,所有的阿罗汉都是这样记说:
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做,自知不受后有
最后一句是:自知,自己知道,确定,下一世不会再有五阴的业报,
但是现在还没有死,这个五阴苦还没有灭尽,还不是涅槃。
所以那位尊者是还在...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3
杂阿含738经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38.htm
杂阿含740经
「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
-----------------------
现法智有余涅盘;及命终时;
-----------------------
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若不尔者,得生般涅盘;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
盘;若不尔者,得有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盘。」
The corresponding
南传:相应部46相应3经 reads
在当生之初期到达完全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完全智,则在死时到达完全智。...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40.htm
The meaning would be clear if you read both sutras together. They mean the
same thing using different phrasing.
杂阿含1221经
时,有尊者尼拘律想,...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4
至于集灭是否是刹那生灭之前已经讨论过:
集灭是观察原因,不是看现象的生灭生灭。
在杂阿含经中,不管是生灭还是集灭
都不是指刹那生灭生灭
而相应部大概只有两篇经文提到生灭法的定义
(可能有漏掉,请法友们补充)
一篇与杂阿含共说,一篇讲刹那生灭
从杂阿含与相应部的对照中,我发现
集灭是共说,生灭是共说,而刹那生灭却不是共说
那一篇讲生灭为刹那生灭的相应部经文似乎很有可能是根据
阿毗达磨后加入的,用来支持部派的部义,看来那个时候的佛弟子
还是蛮看重经的,好歹也知道用经文来支持自己的论,虽然手法有点…,
但是大家都这么做,也难苛责谁了
W*********E
发帖数: 197
25
不只增壹阿含經,长阿含经也有開示,
《长阿含经》(卷2):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S**U
发帖数: 7025
26
从结集的过程来看,杂阿含本身就表现出经与律的分别结集,律藏本身也是如此说。将
某篇经文归类到律藏或经藏,在原始结集应该就已经确立。经与律也是分别传诵的。
杂阿含252经的咒,在南传出现于律,而不是四尼柯耶,这是值得注意的。
如果各部律都有此咒,则此咒结集时原本应该属于律藏,杂阿含是将律藏中此咒与经文
结合了。
如果仅有某些律有此咒,则此咒更可能并非原始结集所有,而是在部派时代结集到律藏
或经藏中。
t******g
发帖数: 17520
27
我记得这人好像说了会写个review啥的
庄的基于尼迦耶的对读杂阿含是很不错的, 也参照菩提比丘的英文翻译
这部《杂阿含经校释》的似乎重在校,也就是勘误数多版本, 也参照巴利文杂尼迦耶
,力求还原经文本色, “注释”要比庄的详细的多,而且不是用白话而是参照
经书本身, 比方说如果有谈到四食, 直接用某段经文直接解释, 而且有
经文编号方便查询。。。
如果看过杂阿含经, 我觉得可以当作工具书来用
v*********y
发帖数: 667
28
居然没有在这个版上看到这个消息。日本没落到这种消息不是新闻的程度了。呵呵就当
旧闻贴吧。迟来一天。
羽根直树大失水准 王磊评阿含杯对抗孙腾宇胜(谱)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09:15 体坛周报
黑孙腾宇 白羽根直树 230以下略 黑1又3/4子胜
第11届中日阿含·桐山杯快棋赛冠军对抗赛中,孙腾宇四段战胜羽根直树九段,中
国棋手在此项赛事中7连胜。孙腾宇四段年纪虽轻,棋却下得十分老到,他在劣势下不
急不躁,耐心地等待对手羽根直树九段的失误,一举逆转成功。
【棋局点评】 布局阶段黑棋定式选择稍有问题,至白18的结果,白棋好下。白20
占据绝好点舒畅,黑19可考虑199位,白200,黑A位的下法。黑25下69位更易把握,被
白30飞攻,白棋占据主动。
黑31如32位,白B位顶,黑C位立,白50立下,黑棋也难受。白32是破坏眼形的要点
。黑37下43位更有利于做活。
黑39中途半端,普通在D位肩冲。白40、白42展开缠绕攻击,黑棋明显苦战。白46
要点,不然黑E靠很容易整形。白48不急,先50位攻击黑左边较好,不过这不影响大局
。白56搜
p*****n
发帖数: 1415
29

没错 没错 我对大乘经典一向不信任
我觉得那是后人借神话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对佛法的意见
阿含已经掺了许多怪力乱神 我对四部阿含也深怀戒心
a*******g
发帖数: 867
30
按金刚经的说法,须陀洹不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但是按《杂阿含经》,在证
得须陀洹果时,自己可以给自己受记。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己给自己受记,得须陀洹呢。
1、自受七圣戒,成就四不坏净。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鞞纽多罗聚落北身恕林中住。鞞纽多
罗聚落婆罗门长者闻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闻已,共相招引,往诣身恕林,至世尊所
,面相慰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长者:“我当为说自通之法。谛听!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谓
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
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
,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
,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
,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
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我尚不喜人加粗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
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第一经南北传对读
北傳:雜阿含1經 南傳:相應部22相應12-14,51經 /南北傳經文比對
雜阿含1經[正聞本1-4經/佛光本1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
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
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22相應12經/無常經(莊春江譯)
我所聽到的是這樣:
在舍衛城,在那裡……(中略)。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受是無常的,想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
比丘們!看到了這樣,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在色上厭,在受上厭,在想上厭,在行上
厭,在識上厭。
厭者離染,從離貪而解脫。
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
『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相應部22相應13經/苦經(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r*****e
发帖数: 1196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中的灭尽定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reverie (缘生世间), 信区: Belief
标 题: 杂阿含经中的灭尽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8 16:48:03 2009, 美东)
杂阿含经里面提到“灭尽定”的经文只有一篇,568经,而且与其它谈涅槃的经文大有
不同,显然不是一回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庵罗聚落庵罗林中。与诸上座比丘俱。
时。有质多罗长者诣诸上座比丘所。礼诸上座已。诣尊者伽摩比丘所。稽首礼足。
退坐一面。白尊者伽摩比丘。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复问。何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答。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
行。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心.
依心转。是故想.思是意行。
复问。尊者。觉.观已。发口语。是觉.观名为口行。想.思是心数法。依于心.
属于
j******h
发帖数: 3904
33

佛在世对人讲的法都在四阿含里了吧?
佛没跟自己弟子说极乐世界吧?说了四阿含会不收入?
S**U
发帖数: 7025
34
有人说《杂阿含经》焰摩伽经允许\如来藏。我们读一下经文,就知道这是断章取义,只读一段经文就发挥自己的见解,而忽视佛陀的教导。
经文很明白的说,在五蕴中没有如来,离开五蕴也没有如来。不管把如来藏跟五蕴的关系定成是一还是异,焰摩伽经都不允许\。SN 22.85
http://www.ahan.tk/view/5/22/
《仙尼经》更开示正见∶「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亦复不见命终之后真实是我」,是佛所说。又说∶「仙尼!如是(阿罗汉)弟子,我不说彼舍此阴已,生彼彼处。所以者何?无因缘可记说故。欲令我记说者,当记说彼∶断诸爱欲,永离有结,正意解脱,究竟苦边。」和焰摩伽经一起读,则意义非常明确。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0.html
焰摩伽比丘的见解为何是邪见呢?南传此经的注释说∶
如果焰摩伽比丘认为诸行灭而不再起,此是正见。但是焰摩伽比丘是认为(凡夫继续轮回永生,而证阿罗汉的)有情(i.e. 如来),生命被摧毁而不再轮回,所以是断灭邪见。这是因为焰摩伽比丘以身见去思考解脱。所以佛陀的问话,以破除焰摩伽比丘的身见为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前言
解经学 (exegesis) 在西方历史悠久,原本是指对新旧约的解读,后来引申为对宗教圣典的解读。Wikipedia 简要的说明了解经学所用的方法∶
Exegesis includes a wide range of critical disciplines: textual criticism is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istory and origins of the text, but exegesis
may includ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for the author, the text, and the original audience. Other analysis includes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literary genres present in the text, and an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and syntactical features in the ...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我也是先接触净土宗呀。 你好像没碰到好老师。 我在净土宗玩的时候,人家给我的第
一本书是观无量寿经,第二本书就是南传的内观。 阿含经是根本经典。 认为学习净土
宗的不懂阿含经,恐怕是误解。。。。。。。

句:
P******n
发帖数: 329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我相信净土宗有实修有证悟的人,有正确知见明白轮回没有主体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你
提到很多大乘人提到要以杂阿含为基础。但是我接触到的好多涉及净土的书或者影像,
大多没有这些,讲的多的反而是念佛生活好了,癌症好了之类的。即便是这样,我也不
去说大乘的不好,只能说我接触的一些东西还没有上道。
见解的用处应该很大,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凡夫来讲,慧根不上不下的,没有正确的见解
很容易有邪见。慧根高的,不会有邪见,慧根低的,老实念佛,什么也不求,也行。那
些不高不低的,又想搞明白,有没有正确的见解做指导,很容易有邪见。现在难就难在
找一个好的老师,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去亲近最接近佛陀原始教义的经文了,这样
还确实有些收获。
实修当然最重要,但是我不同意说没看见就相信什么东西就称之信仰。有些道理,你不
一定非要看见才明白的。就像亚里斯多德一直说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下落得快,而伽利
略说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东西和轻东西落的一样快,我们不去做这个实验,我们
也知道伽利略说的是对的。对吗?更何况,佛法说的无我,即使我们不能看见全貌,我
们也能体会到一些。
如果无神论者要把原始教义也叫做迷信的话,也许是因为说...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杂阿含906经说,因为对佛不恭敬,不学习教法,不依教修行等五因缘,佛法衰落,像
法出现。愚人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
非律,相似佛法谈得热火朝天。若是恭敬三宝,依教修行,则正法住世。
杂阿含906经
佛言∶「......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
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
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
此则没。
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沈没,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
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倚]而住;若法……若学
……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
,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沈没。
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恭
敬...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我读阿含三年,以前看到味患离,就是字面的意思,很简单。
有一阵子很疑惑,要得究竟智慧,令欲贪不起,令”我”不污染五蕴,
就是内观吗? 只有内观就好吗?
观察,观察,观察,观察这个生起那个灭了,观察四大,观察….这样就可以了吗?
查南传清净道论,似乎也无所获。可能是我了解不够,查得不够清楚。
后来才发现,原来答案早就在阿含中,佛陀一直说,我每天读,居然视而不见。
就是 味患离 & 正见、正思维。
i********7
发帖数: 808
40
法友,你把五阴当做是我,所以觉得五阴在,就是我还在那里,而阿含经的立场是,空
我,空我所,就是五阴,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的。
“我”是一个概念,是妄想出来的,不管你见法与否,这个概念中的“我”只在想法中
存在,而非真实存在。就像我们讲的麟麒,这种动物只存在于我们的想法当中,在实际
上,它并不存在。
观五阴,也就是观现实是什么,
然后因此而升起正见,五阴为缘生法,
再破除妄见,原来没有常 -- 无常,没有我 --- 无我。
无我之后,就是去除了概念中的“我”,五阴当然还是五阴,为因缘法,是因缘法,当
然必然会有生理性的苦。
所以在杂阿含经里,佛陀说,他得解脱,但并没有说自己已经涅磐,因为涅磐的定义是
,所有的苦的止息,显然身体的苦,只要还有五阴,就还会有,不能说所有的苦都已经
息止。
纯净无染的五阴的状况,不是空,用这个词真的有点不好,空是个否定词,后面要跟一
个要否定的对象,这样才清楚,空,空什么?空我,空我所,那之前怎么知道没有我,
通过观察五阴到底是什么,得到正见,五阴为因缘法,所以纯净无染的五阴的状况是只
见因缘,不见有我的状态。

,
罗汉
c***h
发帖数: 2262
41

“成佛”说,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应该佛陀在世时没说过吧?
真那么重要, 杂阿含、相应部 应该记载很多。
不会是寥寥数语。
现代的阿含已经被后世许多派别”协调”过,
“论”当然更是如此。
可能要交互参考印度佛教及其它宗教的文献、说法等等,
左右对照,一脉看下来,才能确定。
而更可疑的事,如何成佛?
据SeeU法友的说法,这说法一变再变
开始很单纯,是不能证初果,以免入流,必成阿罗汉,就无法成佛了。
后来,好像又可以,
(接着还能涅盘又退回来?)
说法越来越玄。
好像是这样。
实在太可疑,成佛方法很明显是后世加上去的。
不能证初果,就被阿罗汉派比下去了,成佛派甘愿吗? 要我也不甘愿。
当然得说成比阿罗汉更厉害,
这理论复杂玄妙,难为各派祖师大德了。
阿罗汉派也不是省油的灯,
我怀疑阿罗汉派于成佛派中,暗中植入”理论间谍” 或说 “理论病毒”
提一个理论,让成佛派可以放心证初果,甚至可以放心证四果涅盘。
然后,就…嘿嘿 再见了
哈哈,这是我的幻想,当故事,听听就好。
i********7
发帖数: 80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没有找到相应部的,但是找到了别译杂阿含,应该是法藏部的传诵吧
在这个翻译里,确实就没有看到,[心意]这样唯识痕迹的翻译。
別譯雜阿含15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迦毘羅衛國尼拘陀林。
爾時,釋摩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而白佛言:
「世尊!此迦毘羅人民熾盛,安隱豐樂,我常在中,每自思惟:『若有狂象、奔車
、逸馬、狂走之人來觸於我,我於爾時,或當忘失念佛之心,或復忘失念法、僧心。』
復自念言:『若當忘失三寶心者,命終之時,當生何處?入何趣中?受何果報?』」
佛告之曰:
「汝當爾時勿生怖畏,命終之後生於善處,不墮惡趣,不受惡報,譬如:大樹初生
長時,恒常東靡,若有斫伐,當向何方然後墜落?當知:此樹必東向倒,汝亦如是,長
夜修善,若墮惡趣受惡報者,無有是處。」
時,釋摩男聞佛所說,頂禮佛足,還其所止。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S**U
发帖数: 7025
43
Yes.
But 阿含经 don't imply that external 色法是因为去世的渴爱而生起. Can you
find any 阿含经 text that support that?
c***h
发帖数: 2262
44

这个问题更严重,争议更大。
蕴。
这个问题始于五蕴五取蕴的定义,
还不只这样,且是整个解读阿含的大方向,问题更大。
灭贪爱无我一向是阿含的重点,我的主轴就是采这个。而较忽略五蕴
应该说是阿罗汉的五蕴。或五取蕴。
但是的确有人是把重心放在五蕴或五取蕴。我也不能说这样就是错。
c***h
发帖数: 2262
45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3 11:11:35 2012, 美东)

,我
?还
经藏里面也有阿。只是阿含翻译的比较模糊而已,而对应的相应部,尤其是巴利原文就
比较清楚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5.htm
注意,相应部里面说的是“比丘们!凡任何色,不论过去、未来、现在…或远、或近,
有烦恼的、会被执取的,这被称为色取蕴。
“会被执取的”
***** 佛陀不只色身被人执取 连名号都被人执取 一堆人想成佛。
那佛陀的名号怎么算?
***** 是说 肉身不死?
还是说, 阿罗汉的肉身不会生生灭灭

这种荒谬的想法 我怎么可能会有
阿罗汉 照你这么说,我认为 不只色身被人执取吧?
阿罗汉的触 想 …… 也被人执取
阿罗汉 看着那边 人家就以为那边真有什么神奇的东西 拼命想看出什么
阿罗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比buddhaspace.org的讨论严谨得多。由于哪些文献属于原始难以
绝对肯定,从多个来源作整体研究可以增加结论的可靠性。
这篇文章引来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律藏中出现与《阿含经》不一致的观点?我对律藏没
有研究,不过猜测律藏在正命这一点与《阿含经》基本一致。
c***h
发帖数: 2262
47

我也觉得奇怪
也许有几点可以说说
1.在长阿含第十四卷,比丘连用咒对大众做善事都不行。
可说是,宁可不理众生,也绝不用咒。
对于比丘自己的生存所需的财物医病,那是一定不可用咒。
但是,只是保护自己免于一些”意外”的侵扰,不是职业营生呢?
似乎有点通融 ???? 例如 护蛇咒
而主要是自己的用心是以散发慈爱为主,且应该不拘于念哪些句子。
2 当然,这些护蛇咒,(杂阿含及南传律藏)看起来就与阿含整体很不合,后世添加的可
能性很大。
也许有此佛陀说咒的流传(当然不是第一次集结说的)
,后世不同派的人,就把此流传就放在不同地方。有放在经,有放在律。
更后世,”真言”那一派又更在原经后面加油添醋。就像在心经后面附个咒一样。
“真言”那一派出现较晚,似乎常用这种方法推广自己的理念。
3.佛陀所斥责的咒语,倒底是甚么形式与意义? 似乎有特定形式与意义。
是当时婆罗门的那种咒术。
但后世大乘所发展的咒术是否与婆罗门教当时的咒术有相同或类似形式与性质?
是否完全都在佛陀所斥责之列?
我就觉得心经的咒就很好,……”一同到智慧彼岸”….
很像座右铭,早晚提醒自己鼓励自己。
(当然他们自己夸大功效就...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对于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毒。
有人的看法是,这要依据一切有部的脉络来看此事。
依据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六,优波先那与毒蛇之间有宿怨,若优波先那先诵此偈,散发
慈心,
慈心(不是某些固定的句子)可以化解前世宿怨,毒蛇就不会咬他。
佛陀在说此事。
但南传优波先那那一经,则没说佛陀要我们诵此偈。
南传律藏主要也是说,佛陀说对于其他生物要有慈心。
《中阿含》
云何正见。谓此见有施.有斋。亦有咒说。
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
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
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正见。
“咒说”是祝福的意思
我自己看来,阿含整体涵义来看,佛陀反咒语的说法到处都是
或许是翻译问题也不一定
中文同一个”咒”,梵文 巴利文可能对应不同字
佛陀说的咒,主要就是咒愿,祝福祈愿,散发慈心给别人
或自我鼓励
也就是祝福别人或鼓励自己走向八正道涅盘的短句
而且,不是修行主要功课。只是鼓励祝福性质让自己走下去而已。
主要是内观,如实知见。
而后世有些人强调咒的声音有功效 e.g. 一开头的”翁” 、“俺”
这应该是印度教的说法,不是佛陀。
我认为,强调声音或固定句...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49
阿含经里的咒语,还有别的地方有,此举其一:
《長阿含經》卷12:「復有毘波蜜神,住在馬國,將五百鬼,皆有神足、威德。復有金
毘羅神,住王舍城毘富羅山,將無數鬼神恭敬圍遶。復有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乾沓惒
神,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盡字因陀羅,皆有大神力。南方毗樓勒天王,領諸龍王,
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西方毗樓博叉天王,領諸鳩槃茶鬼,
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北方天王名毗沙門,領諸悅叉鬼,有
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此四天王護持世者,有大威德,身放光
明,來詣迦維林中。
爾時,世尊欲降其幻偽虛妄之心,故結呪曰:
「摩拘樓羅摩拘樓羅 毗樓羅毗樓羅 𥙡陀那加摩世致 迦尼延豆 尼延豆
波那攎嗚呼奴奴主 提婆蘇暮 摩頭羅 支多羅斯那 乾沓波 那羅主 闍尼沙 尸呵
無蓮陀羅 鼻波蜜多羅 樹塵陀羅 那閭尼呵 斗浮樓 輸支婆迹婆」
如是,諸王乾沓婆及羅剎皆有神足、形貌、色像,懷歡喜心來詣比丘眾林中。爾時,世
尊復結呪曰:
「阿醯 那陀瑟 那頭 毗舍離 沙呵 帶叉蛇 婆提 提頭賴吒 帝婆 沙呵 若利
耶 加毘羅 攝波那伽 阿陀伽...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0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8 00:43:26 2009, 美东)
“正念只是單純地接受當下的現象,對當下的現象,以如實客觀的態度來覺知它的變化
過程”
这确实是正念的非常关键的核心。理解了以上,就会知道正念其实并不难,它也未必需
要强烈的专注。
专注可以辅助正念的产生,但不是必须的,让正念建立起来,必须要有对正念的深刻的
理解,这些需要依靠思维。
很多人以为禅修不能进行思维,不,这是错误的,思维在禅修中也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只是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正思维。什么是头脑的妄想。
是的,其实有相当多的人可以直接从正念开始修,也就是直接修纯观,有的人错误的以
为纯观是极其少数的人,是极其智慧,根性很高的人才能修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慧很强的人,确实适合修习纯观,但是它并非高不可及。
实际上根据原始的阿含经文,有一些证据显示佛陀本人教导的实际是纯观,并非现在的
清净道论里面的先止禅后观禅的体系。当然这方面确实有争议,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