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跑日说得比较对头。
《中阿含经》卷35∶「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成就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博闻财
·施财·成就慧财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
必胜。则法不衰。」(CBETA, T01, no. 26, p. 649, c22-25)
其实有业果、缘起正见的人,现生、后世安乐是不难的。即使不善业报成熟,影响也不
大。杂阿含对现生、后世安乐有具体的开示,我也引过。 |
|
J******s 发帖数: 7538 | 2 佛说宾拉登啊,这个是你的业果,我也没法。不过你临死前听听我讲法,下辈子可以
参与到修行队伍了。哈 |
|
w*********r 发帖数: 2192 | 3 转:
§809经上记载,在金刚聚落,跋求摩河畔的萨罗梨林中,曾有60位尚未证得阿罗汉果
的比丘,因为修习不净观,极厌患此身而寻求他人(受魔天赞叹的鹿林梵志子)协助杀
死自己,以求解脱、涅盘。世尊并未给予任何认可,反而因为阿难尊者的恳求:「唯愿
世尊,更说余法,令诸比丘闻已,勤修智慧,乐受正法,乐住正法。」而教导更为安详
微妙的「安那般那念」法门,「如是比丘修微细住,诸起、未起恶不善法,能另休息。
」虽然南传的论书里提到世尊是因为这些比丘的特殊因缘和业果而说不净观的,但是这
个丛林事件还是修习不净观者所当特别留意的。 为了替受病苦折磨的阿罗汉保留
一份无可嫌责(blameless)的「自杀权」,用以对抗恶魔的纠缠,舍离没有存在意义
之躯体,以便及早进入般涅盘。这或许是佛陀从轻制定「比丘自杀者突吉罗」戒规的考
虑因素之一吧!不过,经典上记载阿罗汉自杀的案例毕竟是极少数而已,而且再度强调
,主要还是为了断除病苦;至于「突吉罗」罪的制订或许也只是用以要求僧团的最低标
准而已,对于大部分的比丘而言,尤其是修习不净观者,似乎更应该谨记佛陀的教导:
「若有舍此身,余身相续者,我说彼等则有大...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4 为什么精进念佛反倒出现逆缘
居士: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声佛号后,家庭和事业都出现
了很多逆缘,请慈悲开示。
法师:很多人碰到这种事情就会觉得我念佛应该更好啊,怎么反倒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呢
?那念佛是不是不好啊,不如不念佛了。这就是我们世间上的人对好和坏都认不清楚了。
古往今来有很多例子,当精进念佛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逆缘。这些逆缘就好比我们每个人
身上都有潜伏的病灶,你不念佛它就在那里潜伏着,没有马上发病。通过念佛搅动了、
触动了它,那它就现前了。你说潜在病症现前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潜在的病灶现前了,
我们才好治疗,才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是好事。那么我们多生多劫的业力导致了我
们有很多不好的业果的种子,这些种子通过我们念佛被激发出来了。激发出来我们就消
了业障,这消业障就是我们重罪转轻报的过程。这就把我们不念佛可能下三恶道的种子
通过我们一念佛,现前出现身体不好或者事业不顺利等等这些世间上的逆缘给它消解掉
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认为的逆缘,实际上反倒是一个好的现象。这些情况历来都有。
因此大家一定要坚持一个观念,要精进念佛,念佛这个无上的善因一定会得到殊胜的善
报的。其... 阅读全帖 |
|
|
w*****r 发帖数: 7106 | 6 又是女人臭秽不净, 是吧?
老和尚带小和尚下山赶集,看见很多美女,小和尚问:“这是什么?”老和尚回答道:“这是老虎!”回山不久,小和尚病了,老和尚问原因,小和尚说:“我在想老虎。”
女人是老虎
李娜
词:石顺义 曲:张千一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老和尚悄悄告徒弟
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
小和尚吓得赶紧跑
师傅呀!呀呀呀呀坏坏坏
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心里来 |
|
B********e 发帖数: 19317 | 7
:“这是老虎!”回山不久,小和尚病了,老和尚问原因,小和尚说:“我在想老虎。”
妮娜不是打网球的么? |
|
f**l 发帖数: 9796 | 8 话说,咋老是忘了同性恋的存在阿。。。。。歧视啊歧视! |
|
b**d 发帖数: 7644 | 9 佛教对性行为有很强的歧视。 我认为这是一种执着的表现。
就好象过去要求女人贞洁,死了老公,要守寡一辈子一样。都是陋俗。
佛教对这种方面的宣传,加深了对人思想的禁锢,我觉得是错误的。记得以前老听说有
女生被人强奸就要寻死觅活的。我看都是这些封建思想造成的。 |
|
U***n 发帖数: 1204 | 10 佛教和封建思想不相干吧。
唐朝女子装束较开放,“慢束罗裙半露胸”,到了宋代,朱熹学说得势,非常鲜明的民
俗转变。所谓封建思想,到底指哪一个? |
|
d**********l 发帖数: 647 | 11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2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3 乌巴庆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标是启发自身内的「活化无常」
──完全经验到真正无常,
即身心连续体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时,心灵产生净化力──
或感受内在自我的无常,
最终希望能达到内、外宁静和平衡的状态,
个人全神贯注于身内无常时,
即可达成此一目标。
根据字典上意义,佛教不是个宗教,因为它不像其它所有宗教,有一中心的上帝。严格
说来,佛教是
结合身体和心灵道德规范的一套哲学体系。它的目的在于灭绝痛苦和死亡。
佛陀第一次说法的四圣谛,奠定本哲学体系。事实上,前三个圣谛阐明佛陀的哲学,而
第四个圣谛(八
正道,是道德兼哲学的一套规范)则作为达成目的的方法。这第一次说法,系对憍陈如
(Ko&n&da^n^na)
领导的五苦行者,他们是佛陀早期求道的同修。憍陈如是佛陀第一个完全证悟的弟子。
现在我们谈到四圣谛,它们是:
一、苦谛
二、集谛: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
三、灭谛:苦之止息
四、道谛: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
要完全了解佛陀哲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白苦谛。为了说明苦谛,佛陀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来探讨这问
题。
首先,利用推论过程。佛陀让弟子了解,人生是苦难,人生是痛苦的,生是痛苦,...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4
这个当然不会有的。
以前的业力会造成名色五蕴的相续,会产生不好的业果,但不会造成贪爱的生起,阿罗
汉灭尽贪爱。
阿罗汉确实会有不善业,比如目犍连尊者被外道用石头砸死,羅卡沙底沙尊者无法乞讨
到食物,没有钵食,但他们不会再有贪爱了。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一、前言
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部分或澈底)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无我我所离贪瞠痴」,真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涯。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即在契机(适应不同根机)的原则下,将一切法门(不论是主张空或有)以四种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统摄,并以「第一义悉檀」许\为真实而不可破坏的究竟了义。
与佛有缘的朋友,不论是新学或老参,假如他是真诚的关注生命,而且不一味的「信仰增上」(以信仰为先,不重视理性的分别观察力,致缺乏适当的简择批判精神)应当含触及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法海汪洋,固然是法书无量,在遍尝法味云深不知处时,到底洲褚(彼岸)在何方?」本篇习作除尝试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外,更愿意与道友们共同探讨、寻找并归向那「清净解脱宁静」的「第一义洲褚」。
二、世代圣典的启示
面对多方面传出的经与律,应如何的不轻信、不诽毁,古来在南北传阿含及各部律典中(如《增壹阿含》「声闻品」及《长阿含》「游行经」等)即有「四大教说」的提示。
四大教说的大意为∶各处传来的经律,如果与固有经律之...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16 一个师兄在剃度前,家里人忽然找来了,是他妹妹的男朋友,也不认识,拿着照片到值
班室,说,要找照片里的这个人。
我一看,猜出来是亲人,但看他的状态,没有恶意。他说是出差路过北京,顺便来看看。
师兄见了他的这位即将和他妹妹结婚的亲人,感觉有点尴尬,不知道该跟亲人说什么,
据说见之前也很紧张。好在,亲人也没有为难,只是问了一些问题,似乎是为了尽到一
个亲人的责任,毕竟,有人出家,对世间人来说,还是难以理解。
这次见面比较平静。
过了一些日子,又来了三个亲人,一个是母亲,两个哥哥。千里迢迢从南方赶来。
这位师兄很紧张地叫住我,说,你能不能帮我见见他们。我说,可以啊。
他说,你要小心,我怕他们会打你。
我说,怎么可能。
见面后,母亲很和善,两个哥哥也很和善。母亲由于方言浓重,不太方便沟通和交流。
她说话,哥哥给翻译。她问,儿子出家了,老了以后怎么办?
我说,出家人越老越值钱,是个宝。年轻的时候一般。跟世间人相反,世间人年轻时有
力气,过得好,老了就没人搭理了。
母亲听完似乎就放心了。
又问,儿子生病了怎么办?
我说,生病了就治病。
母亲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希望儿女好,而已。其实,不说话,就能看出来...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7
神通是内外道共有,示现神通度人是佛陀明确反对的。
1.由于神通本身和佛法无关,并且内道外道都有,那么示现神通,只是证明存在神通,
无法证明佛法的独特性
2.真正拥有神通的人,对业果法则应该很清楚,对人的贪欲了解应该很清楚,公开示现
出神通,更会促使人的贪婪,而无法带来解脱
3.真正有神通的人,对这小小一百万,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参加这种公开性的展
示,更会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
4,佛法不是追求信众数量,它更在乎的是信众的质量。 |
|
l*****g 发帖数: 2311 | 18
这片好像没有上一片写的好。
‘你的自我一直处处作主,但在业果上面是完全无法作主的。’
这个说法我不同意。
我觉得自我一直处处作不了主。这个才是众生的实际状况。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这其实很合理, 很多人处处钻营想挣钱, 却赔得一屁股. 处处钻营时自己在打算咋做時
, 能做主. 结果却是赔得一屁股, 因为在业果上面无法作主。 |
|
S**U 发帖数: 7025 | 20 好帖。谢谢转载。
说说我的看法∶对第一、二点保留,第三点所指不明确,需要澄清才能讨论。
1. 帕奥禅法说内观必须要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是依南北共传的阿含经文。
度疑清净是要了解缘起的本质──无常、苦、无我;那是否一定要通过对过去、现在、
未来三世的内观呢?这是问题所在。
《清净道论》度疑清净品说∶
(舍三世的十六疑)他以如是之缘而见名色的转起之后,亦如于现在,而观察于过去世
由缘而转起,于未来世亦将由缘而转起。他如是观察关于所说的前际的五疑∶2「(一
)我于过去世存在吗?(二)我于过去世不存在吗?(三)我于过去世是什么?(四)
我于过去世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过去世从什么至什么」?关于所说后际的五
疑∶3「(一)我于未来世存在吗?(二)我于未来世不存在吗?(三)我于未来世将
是什么?(四)我于未来世将是怎样(的状态)?(五)我于未来世将从什么至什么」
?关于所说的现在的六疑∶4「其次关于现在世的疑惑∶(一)我是存在的吗?(二)
我是不存在的吗?(三)我是什么?(四)我是怎样(的状态)?(五)而此有情(我
)从何处而来?(六)他将至何处去」?他断此一切的疑。
《清净道论》的...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21 来源:http://www.fjdh.com/fjask/2011/09/171402176033.html
作者:玛欣德尊者
问:今生贫穷、多病的果报跟过去世有关吗?如果有,是不是宿命论,或是常见?
答:对于这件事,你必须分辨人道生活与天道、地狱道生活的差别。天道与地狱道称为
业果生活地,意即该道的众生透过业力的果报而得到其生活。人道则称为精进果生活地
,意即人道的众生透过精进的结果而得到其生活。由于过去世业力的缘故,天道与地狱
道的众生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自然就得到快乐或痛苦的生活。人道的众生则不同,他们
的生活不只与过去世的业力有关,也受到今世的努力与智慧影响。因此,业力、努力与
智慧是决定人生幸的三项因素。 就以你所提到的贫富问题为例,如果一个人有发财的
善业力成熟,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与运用智慧,他能够变成大富翁并且享用自己的财富
。 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是有发财的善业力成熟,但是不付出努力,也不运用智慧,那
么即使得到了大量的财富,他也无法保有,终究会失去财富而变得贫穷落魄。生在佛陀
时代的大富长者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与妻子都各得到多达八亿元的遗产;然而,后来
他们失去了所有的财...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2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3 有余涅盘与无余涅盘二词,见于北传四阿含,而不见于南传的四尼柯耶。它们只出现于
小部的<如是语经>∶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有二涅盘。何之为二?为有余依涅盘及无余
依涅盘界。
诸比丘!有余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于此应供之比丘已尽
漏,住于〔梵行〕,办应作之事,舍负重担,证得自义,以尽有结,依正智而解脱。彼
五根安立,无伤彼事,故经验喜与不喜,能感乐与苦。彼为灭贪、灭瞠、
灭痴者,诸比丘!说彼为有余依涅盘界。
诸比丘!无余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于此应供之比丘已尽漏,住于〔梵行〕,应作已
办,舍负重担,证得自义,以尽有结,依正智而解脱。诸比库!然于此生所觉知者已为
无喜悦而清凉,诸比丘!说彼为无余依涅盘。诸比丘!此为二涅盘界。”
http://www.ahan.tk/view/9/4/
《清净道论·第十六·说根谛品》
“由于他除去集因,舍断业果,于最后心以后便不再生起诸蕴,并且已生的诸蕴亦灭之
故,无有余依;这里是依照无有余依之故而命名为无余依涅盘。
所以南传区分有余涅盘与无余涅盘,是以有无五蕴来分,与北传论师说法相同,而与北
传阿含不同。
http://www.theraw...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4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25 (三次证悟的境界: 法界圆觉,法性空慧以及法相唯识。据说太虚法师这一世的转世
证量更高)
太虚法师
“。。。。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
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
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
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方读楞严经,一方看语录及高僧传等
。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大体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
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欢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
。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
从头依次的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
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
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但并没有失去
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唯识与如来藏系,站在「有依有立」的立场,主张一定要依阿赖耶识才能成立业报,否
则落于断灭。
中观站在「有依空立」的立场,主张业过去了,只是缘缺不现,并非自体灭(因为业根
本没有自体),而在未来具缘可以感果,以「业本性空」显示佛说「缘起」的深义。这
与唯识与如来藏系的 model 根本不同。如<中论·观业品>说∶
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
|
G**W 发帖数: 1865 | 27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摘要:
不可以用空取代缘起,依空解释一切。
“由X非以自性灭,故无Y亦能生” 的逻辑成立存在问题。
业到感果前不失坏,需要依赖其他条件这才是有为法,如果业本身就具备其不失坏的条
件(依据),业就有自性了。
如果从业灭无自性而说从彼亦能有果生,就像说“梦灭”本身让愚夫生贪而不说明主
要原因是他自己愚蠢一样;根本就是没有指明真正原因。
唯识宗论点中举出十个理由证明阿赖耶识非无,可以认为都是反对“不许有阿赖耶识”
的。
应成派中观师认为阿赖耶识不存在,因此宣称,佛明确说过阿赖耶识的经是不了义经。
这种解释只是维护自宗而已。
[关键字:缘起 性空 业灭 阿赖耶识 理证〕
[作者:Adhis!t!ha^na S/a^kya E-mail: b*****[email protected]〕
目次
一、前言
二、因为缘起,所以性空
三、业的维系
1、逻辑不成
2、业灭和业果的关系
3、喻不成
四、许阿赖耶识的理由
1、经论中的证据
2、不了义说分析
五、结论
=====
一、前言
如果记忆是人脑的功能...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28 如何是闭关
师父今天要跟你们谈一谈关于延寿的丁宝库师兄的事情。在一次开示里师父略谈了一些
他的事,但是没有谈那个细节。宝库师兄是在所谓闭关以后跳楼自杀的。一个修行人最
后修到这样一个结果,是十分悲惨的事情,这个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总结。师父刚才听取
了延寿一些参与过护关的同修的汇报,师父要把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告诉大家,让你们引
以为戒。
南 怀瑾老先生说过:打坐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不可以随便乱打,不会打要打出人命
来的。他说的绝对不错。况乎闭关!今天天下人不管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张嘴闭关、
闭嘴闭关,他们像个人儿一样的说话,但他们并不懂得什么叫闭关。你们总在做你们根
本不了解的事,你们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胆量?缘于愚昧!你们看小孩子上梯子、上高儿
,他不怕摔死,缘于愚昧无知呀!
首先我们就已经是造口业了,什么叫闭关啊?这个说他闭关几个月,那个说他闭关几个
月,那个都不是闭关的概念。闭关是隔绝世俗三年时间,不与人接触,不是几天、几十
天、几个月就叫闭关。凡是说这样的话都造口业,都要殃及自身的安危,小则倒霉,大
则丧命,无一例外。而且闭关需要足够的功德,如果功德、福报不够必定在这期间被附
体,然后死...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1p4IxRekr0
《佛子行》
作曲:项仲为
演唱:齐豫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故於昼夜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贪爱亲眷如水盪,瞋憎怨敌似火燃,痴昧取捨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捨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长伴亲友须别离,勤聚之财必捐弃,识客终离客舍身,捨世执恋佛子行。
伴随恶友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慈悲喜捨令退失,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善知识罪渐消,功德增如上弦月,珍视智慧圣导师,重於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输迴狱,世间神祇能护谁?应依殊胜无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诸极难忍恶趣苦,世尊说為恶业果,纵须捨命為代价,亦不造罪佛子行。
三界乐如草头露,均属剎那坏灭法,不变无上解脱道,奋起希求佛子行。
无始劫来慈悯恩,诸母若苦我何乐?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源於贪己乐,诸佛生於利他心,故於自乐与他苦,如实修换佛子行。
纵他因贪亲盗取,或令旁人夺我财,犹将身财三时善,迴向於彼佛子行。
我虽无有何罪过,竟有人欲断吾头,然以悲心於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30 唐代人韦固家居杜陵地方,少年时代就成了孤儿。成年后就想尽早娶妻,所以就委托别
人四处求婚,但都无功而返。元和二年,为了游历清河地方,便在宋城城南的旅店住宿
。客人中有人建议韦固向宋城司马潘昉的女儿求婚,并且约好了第二天在客店西的龙兴
寺门相见。
为了表示自己求婚心切,第二天晨曦微露,斜月尚明之际,韦固就前往约定的地方。但
见一个老人背靠布囊坐在寺院的台阶上,正在借着月光在翻检书目。悄悄观看其书,既
非篆书亦非梵文,韦固不识一字。
韦固问老人:“老父要找的是什么书啊?我自幼年起即刻苦学习,人世间的字几乎没有
我不认识的,西方的梵文也能阅读。惟有老父所要检读的书从未见过。是什么书呀?”
老人笑着说:“这是非世间的幽冥之书,君子自然不能见到。我是掌管幽冥之事的幽冥
之人,本与君子阴阳相隔,但今天与君子在此相见是你来得的过早,不是我来的不当啊
!”
韦固回问老人:“那长者主管何事呀?”老人答复说:“主管天下的婚嫁之事。”韦固
心中窃喜,对老人说:“我自幼就成了孤儿,成年后想要及早成婚,繁衍子孙。十余年
来多方求娶,不能如意。今天与他人相约在此,议娶宋城潘司马的女儿,不知是否可以
成功?”
老人...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31 信而不能行,你觉得那是真的信么?
比如有人说他相信共产主义,但是贪污受贿假公济私,
你觉得那是真的信共产主义么?
这个信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很类似,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知。
信奉受行是个整体,只觉得佛法说的不错不能实行,那只是口头相信。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提到信根:
“一心信。依业果报离诸邪见更不信余语。但受佛法信众僧。
住实道中直心柔软能忍。通达无碍不动不坏得力自在。”
《华严经》里
“深信于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 菩萨以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法 断除疑网出爱流 开示涅槃无上道
信无垢浊心清净 灭除憍慢恭敬本 亦为法藏第一财 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吝 信能欢喜入佛法 信能增长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来地
信令诸根净明利 信力坚固无能坏 信能永灭烦恼本 信能专向佛功德
信于境界无所著 远离诸难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路 示现无上解脱道
信为功德不坏种 信能生长菩提树 信能增益最胜智 信能示现一切佛
是故依行说次第 信乐最胜甚难得”
大多数人的所谓‘信’带来了这些实道中的结果了么?
比如“信能惠施心无吝”...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2 ☆─────────────────────────────────────☆
babyfox (小狐狸般若) 于 (Wed Mar 7 01:00:23 2012, 美东) 提到:
《时间真相》——佐钦白玛格桑法王
http://www.zuoqinsi.net/XinXi.asp?XinXiId=80
“时间”是三界万物的吞噬者,而时间又被“时间之主”所吞噬。“时间之主”超
越时间、超越凡夫的显现和识觉,拥有遍满一切的智慧,通常显现为十六岁少年模样的
文殊菩萨宝像,有时则显现为大威德金刚威猛像,发出惊天动地的愤怒大笑。与这猛静
二尊无二无别的妙音佛母,是从大海中显现的美丽天女,是三界一切妙音之主。在此我
顶礼三圣尊,并论述时间之真相。
朋友们,当我们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时,会发现“今天”的显现和显现对境一个个
即来即失,就如同坐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上看窗外的花草树木。今天我们使用的物品、居
住的房屋以及称之为“我”的五蕴身体等等的一切,都不再是昨天的,因为昨天的一切
已经显现而又消失,走向了过去。时间,如同魔鬼般张着天地大的凶猛...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3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道次第。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
略论》和《三主要道》和宁玛派华智仁波切所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另外末学强烈推荐慈诚罗珠堪布的博客和慧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34 有些人认为,当我们的心理产生「此瓶存在」的意识活动时,随之也会产生「此瓶真实
有」的执着心理。并认为意识活动与执着心理两者很难区别开来。
那么,理性与实执,一个被认为是成佛的首要条件,另一个则被认为是所有过患的
母胎。但此二者彼此相似,几近乱真,如同形影相随,很难分辨去舍。故此,没有必要
为之分野划界,统统否定破除便就是了。
如果说,认为「天亮了」的心是正量心,那么,「该整装系带」的念头,也应该是
正量心。同样,「喝茶」,「吃糌巴」等等所有心思念头,都是地地道道的正量心。所
以一天到晚,在我们的意念活动中,没有一个念头是应该被否认,被破除的。试问,那
个被称为「实执」,应予破除否认的心,是从何而生的呢?从无始生命起,我们业已深
知熟悉的这个「实执心」,如果在一天时间内,在我们心里仅仅产生一两次,实属离奇
稀有的了。 我们对那些习惯了的事情,往往会产生第一个反映。譬如说,当你在
路上遇见自己的父亲------一个婆罗门大师走过来时。你的第一反映一定会是「噢!我
父亲来了」。而不会是什么「婆罗门来了」,「大师来了」之类的了。这些在《因明学
》(11)的著作中已详细论...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5 死后必有所依 ?
我们常常听到修行的人这么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
此类人所悟的法其实不真,不是真正明白佛法中解脱慧的『我见』,其实還是外道见
也。
事实上是, 一念无明(见惑及思惑)若还未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
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
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
《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故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
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
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唯识学中所说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
祂们自己之执著断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自我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
三界生死。
佛门中未真正明白涅槃出生死之道理的学人,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尚
执「我见」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
不符佛陀经典的。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6 八正道包括两种正业。
杂阿含785经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有
漏、有取、转向善趣。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正尽苦、转向苦边。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众生随业受生
杂阿含539经
如是,尊者阿难!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
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
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
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不善业如火燃烧;善业清凉、无热恼
杂阿含124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烧燃法、不烧燃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7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造作,若以清净心,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从,如影不
离形。
——《法句经》
业
业在巴利语,原意为行为或造作。一切身口意所造作的有意念的活动统统称之为
业。它包罗了“思想、语言和行为”中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一切善恶活动构造了业
的全部。但是从最高意义上讲。业是所有善恶意念活动的总称,非自觉,无作意,缺意
念的行为,虽也可被称为动作,但不构造成为业,因为,决定业的至关重要因素意念没
有参与其中。
佛说:“诸比丘,我说行(cetana)为业。众生通过意念,由身口意作业。”(1)
除了佛陀和阿罗汉以外,所有众生的一切有意念的行为皆称作为业。佛陀和诸阿
罗汉不列在其中,这是因为他们已从善恶之中得到解脱,根除了业的根源。即无明和贪
欲。《宝积经》说:“被断除的是他们的(再生)种子。自私之欲不再生长”。但这并不
是说佛陀和阿罗汉是消极无为,他们为了一切有情众生的福祉和快乐不知疲倦地积极行
化。他们的行为,在一般众生的眼里被认为完善尽美,但就它们本身而言缺乏再生的功
能。他们如实了知事物的本质,最终砸碎了世俗规律的枷锁,因果的锁...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8 ☆─────────────────────────────────────☆
Yisu (一输就哭) 于 (Sun Apr 15 22:07:47 2012, 美东) 提到: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0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1:34:46 2012, 美东) 提到:
很肤浅,请不吝赐教。
1)病毒细菌按照佛教教义,也算是轮回的一种生命形式吗?
2)如果是,这些此世做病毒细菌的,岂不是不可能行善?病毒细菌只能杀生。除非病
毒细菌的善恶标准不同于人世。
3)如果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就没法子行善,那么岂不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下一辈子更
糟?
☆─────────────────────────────────────☆
heimo (黑漠) 于 (Mon Jun 18 01:49:05 2012, 美东) 提到: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2:01:30 2012, 美东) 提到:
万一作业太多,下一辈子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尼?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1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46.htm
又如杂阿含470经所说,执著于受,不得解脱。若于受解脱,还有「不可意受是否不善
业果报」的问题吗?
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
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42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佛友:
晚上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三德弘法中心,谈一谈佛教的无常观。
一、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无常,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经常观修的人来讲,无常实际
上并不遥远,从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懂得无常
、观修无常极为关键,它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意思是说,在一切众生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好的,同样,在所有思维观想中
,观修无常最为殊胜。此外,佛陀在其他经典中还说:对舍利子、目犍连那样的一百位
圣众作大供养,不如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大[1]。
既然观修无常如此重要,在座各位都是学佛的,那对佛教这个最根本的窍诀,就不能掉
以轻心、随意忽略了。
其实,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开示无常的善知识。记得在1993年,法王如意宝来香
港给大家传过“普巴金刚”(又名“项袋金刚橛”)、“文殊大圆满”的灌顶,而如今
,上师已经示现了圆寂;当时白玉中心有一位秋扎喇嘛,前两天我...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43 转个帖子 供您参考:
一个易学圈走出来的佛子对算命的看法
xiuxingzhe:
我本人误打误撞进了易学圈,这么久的算命经验使我对易学界和八字等算命方法有了深
入的了解,我曾经在qq算命群整天的算命,也担任过国内各大主要易学论坛的八字斑竹
,到现在一些论坛还没有把我的名字去掉。这一年来我对中国易学界上至国内大师下至
民间高手基本都有了解和接触,对各种算命方式也清清楚楚,在北京和全国各地也拥有
很多易友,更有数不清的算命qq群,我是从易学圈里走出来的佛子,最近看到论坛上有
人聊算命的事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了------
1,命可以算准吗?---答案是可以的,周易作为预测术来应用的时候,的确有一定的准
确率,有精密的公式和逻辑,算不算得准只是预测师的水平问题了,理论上来说都是可
以算准的。大家所熟悉的生辰八字算命法主要可以算出人一生大概的趋势和流年大事,
水平好的可以算到流月,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算命方式,如六爻奇门梅花测字紫薇六壬
等等,有的可以算得很细致,比如六爻可以占失物,股票走向,等等,从这一点上来说
周易预测的确是一门广博精深的学问。
2,命既然可以算准,那么是一定不变的吗?--...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4 然后是生命过程中的因缘业力流转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贪爱同滋,贪不能此,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
,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
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媱三为根本。以是
因缘,业果相续。" |
|
f***2 发帖数: 162 | 45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转)
传喜法师讲述: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下图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1998年数万
僧众持明大/法会上,在天空中飞来两颗神奇的大舍利,其中一颗稳稳地落在法王如意
宝的手中,当时便拍下此照。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传喜法师讲述 (2005年12月15日 传喜法师于马来西
亚柔佛州新山市弘法会)
你知道取伏藏是怎样的吗?法王如意宝取伏藏的时候,我们凡夫看是一块石头,法
王如意宝手一伸就伸进去了。就像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走路
,可以拿一块下来作耳缀子装饰;我们人看是液体,恶鬼看到的却是火。
我们看岩石是岩石,在圣者看来这个岩石就像水一样。他伸手进去,在里面搅动
,摸来摸去,摸一样东西出来。法王如意宝在1985年时,就这样坐在法座上讲 课。他
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着讲着,一伸手拿了一样东西下来。他不是变魔术,真的从空中就
现出一样东西来,是一个很精美的盒子。法王如意宝当时披着袈裟光着 膀子。
就这么一拿,拿一个宝盒下来给大家看。还有一次是1998年,也是在上课,当时听
课的弟子,出家众有八千多人。《纽约时报》 这样宣传:五明佛学院是迄...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46 如今,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永恒的黑暗,一边是光明福祉,今后要去向哪
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座的道友都发了菩提心,出家人当然是了无牵挂,唯一的
任务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对世间的执著也要有所减轻。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有些人做的事就像芝麻一样小,但到处表功的声音,却像雷声一样大。这就如同被淋湿
的木柴,燃火的能力非常微弱,但冒出的滚滚黑烟,却四处弥漫。
今天 08:38
索达吉堪布微博
佛教徒每天要多次忆念三宝的功德引生信心,忆念三宝的恩德引生感恩心,在信心和感
恩心中至诚祈求三宝加持,就能使三宝加持融入自心,使我们的内心能比以前更珍惜暇
满人身,能更迫切地求解脱,能更如法、更严谨地取舍业果,能更争分夺秒地闻思修行
,这样也才能更有力、更顺利无碍地做到利益众生。
9月18日 18:53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1/2)我们想往生的心是不是真的?这很重要。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但你不肯去,
还在牵挂,阿弥陀佛就没办法了,也不能绑你去。若是把你抓去了,给你显现的也不是
极乐世界,还是在六道中,阿弥陀佛也许就变成阎罗王了。因为你是不自由的,心没有
得到自在。所以出离...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47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转)
传喜法师讲述: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下图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1998年数万
僧众持明大/法会上,在天空中飞来两颗神奇的大舍利,其中一颗稳稳地落在法王如意
宝的手中,当时便拍下此照。
在五明佛学院亲历天降舍利 /传喜法师讲述 (2005年12月15日 传喜法师于马来西
亚柔佛州新山市弘法会)
你知道取伏藏是怎样的吗?法王如意宝取伏藏的时候,我们凡夫看是一块石头,法
王如意宝手一伸就伸进去了。就像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是琉璃,可以在上面走路
,可以拿一块下来作耳缀子装饰;我们人看是液体,恶鬼看到的却是火。
我们看岩石是岩石,在圣者看来这个岩石就像水一样。他伸手进去,在里面搅动
,摸来摸去,摸一样东西出来。法王如意宝在1985年时,就这样坐在法座上讲 课。他
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着讲着,一伸手拿了一样东西下来。他不是变魔术,真的从空中就
现出一样东西来,是一个很精美的盒子。法王如意宝当时披着袈裟光着 膀子。
就这么一拿,拿一个宝盒下来给大家看。还有一次是1998年,也是在上课,当时听
课的弟子,出家众有八千多人。《纽约时报》 这样宣传:五明佛学院是迄今为止...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Z.T.
『近年每有佛门外道说言︰「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此种
人所悟不真,不明佛法,乃外道见也。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
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
,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
生死。
故《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
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
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祂们自己之执著断
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三界生死。
[今有佛门外道,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其能
言善道,竟能蛊惑多人跟随。彼等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凡夫外道邪见也。
若有境界或某一种心可依者,皆不离意识之依他起性及末那识之遍计执性,不离此二
识二性而欲...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49 慧见烦恼诸过患 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 故瑜伽师先破我
这一偈颂讲了欲求解脱者首先应当破我的原因。由于一切烦恼与过患的根本,是萨迦耶
见,所以要远离烦恼和过患,则必须要破萨迦耶见,而“我”又是萨迦耶见的所境,因
此要破萨迦耶见,首先应当要破我。
什么是萨迦耶见呢?萨迦耶见是一种妄计我与我所为行相的染污慧。
什么是烦恼与过患呢?烦恼就是贪嗔痴等,过患生老病死等。
三界所摄的这一切烦恼与过患都是从“萨迦耶见这一根子”上所引生的,这也是通过瑜
伽师的智慧所见而如实抉择的。
佛经中说:“萨迦耶见为根本,萨迦耶见为因,萨迦耶见为集。”乃至在没有破除萨迦
耶见之间,以萨迦耶见就能够生起种种的烦恼和业,由业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等种种的痛
苦,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以萨迦耶见为因,以萨迦耶见为集而产生的。
为什么说萨迦耶见是烦恼的根本呢?因为由萨迦耶见执著五蕴是我之后,就会分判自他
的差别,这样有自他的分别之后,对于适合自己的方面起贪著心,对于违逆自己的他品
起嗔恚心,缘我而起高举心,这就是贪、嗔、慢;执著我是恒常或是断灭,这就是边见
;对于我见等恶见执著为第一殊胜,这就是见...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50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