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相关主题
嗔心浅探 zt[合集] 麻兄 vs WAICHI兄
当你正在发怒时[合集] 拥有与借的讨论
嗔心是不是依靠贪执而产生?[合集] 不解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我的求道之路 (5)------“味患离”在生[合集] 凡是留有waichi电子书合集的请注意
如果说: “这是我的底线”[合集] 呵呵,最后一天了
这些天是钻风在删贴吗[合集] WaiChi, sth about 制心一处
新合集[合集] 关于迷惑的问题
[合集] 问个问题[合集] 请教WaiChi“修”和“入”的资格研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浅探话题: 嗔心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智慧之学,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至尊至善的教育。他教导
吾人如何断除烦恼而更有质量、更有价值地实践我们的人生乃至究
竟解脱。因此吾人学佛的最高目的就是成佛,跳出三界,永脱轮回。
而嗔心在佛教里,虽然仅属于欲界的烦恼,色、无色界皆无,但此
也意味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是吾人如果不依法断除此心,就连欲
界都跳不出去,更何谈三界?故佛教诸多经论中都非常重视嗔心的
调服,因其对众生的危害是最为猛烈的,如《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中有云:“如是以所得胜劣及缘自他义利等之意乐差别。复于猛缓、
久暂诸门,应当了知。于恶行中。亦以烦恼猛利恒长者力大,然彼
中尤以嗔恚力为尤大。”〔1〕何以故?“因单具贪心,尚不致摧
毁善根,而嗔心则可烧善根使尽。”〔2〕因此可以说嗔心就是导
致吾人无始劫轮回受苦的根本原因之一,对此,《增一阿含经》中
也有明示:“诸佛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3〕 鉴于
嗔心对吾人修行乃至解脱之危害如此之大。所以本人认为有必要对
嗔心行相、过患、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以免自己在以后的
修学过程中遭受嗔毒的祸乱,更望对嗔心繁重者有所启发。
一 、嗔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
要对治嗔心,首先要对嗔心之名义、种类、行相有所认知,如
抓贼,先需了解其大体形象、特征。嗔在《百法明门论》中为六根
本烦恼之一。嗔即嗔恚义,如《成唯识论》中有云:“云何为嗔,
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谓嗔必
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不善性故。”〔4〕此中所谓的苦即是三
苦——苦苦、坏苦、行苦,苦具是造成三苦之因。嗔就是对于此三
苦之苦果,及造成三苦之因的苦具生起恚恨之心,能使人身心热恼,
继而迁怒于他人乃至一切众生,轻则诟骂,重则损害他命,甚至于
伐城伐国,喋血千里,莫不由嗔心而起。因此嗔心是于苦境,欲解
而愈困,不得超脱,而造成的一种破坏无忍心理。
此嗔心所之生起可分三类,即:(一)非理嗔:没有外来恼乱,
而自己憎恨,如我们有时在看到某一个人时,会无端地生起憎恨之
心,不论对方做什么,总是不对自己口味,厌恶之极;(二)顺理
嗔:受其他事物之恼乱,而生之憎恨,如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喜爱的
人不满,或因他称赞自己的怨家等等,总之是“惹我”了,所以死
死地抱住“我”,我爱的你不可以害,我恨的你不可以爱而生起憎
恨之心;(三)诤论嗔:即由争论是非,而起之憎恨。我的是对的,
他的是不对的,于我为是,于他为非。为稳守“我的”一定要和
“非我的”干到底。从以上对嗔心的三种分类中我们可以发现,每
一种都与我执有关,因此说我执就是嗔心生起的根本,而嗔心又是
最能滋养增长我执的,不是吗?嗔心一起,我执立马膨胀,所有慧
门,也立刻为之闭塞。
关于嗔的形相,一般可表现为心口刚强,面色不和,多忿喜诤
等。所以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嫉等,皆有嗔之体性;再者,
当我们遭遇各种不适意境界,而有怨恨或委屈感受时,嗔恨心就已
生起了。嗔心具体的相状在《瑜伽师地论》中抉择为五相,即:憎
恶心、不堪耐心、怨恨心、谋略心、覆蔽心,此五相具足即称为圆
满嗔恚恶业,总之,嗔心就是由我执而产生的一种损害恶业。
二、嗔心之过患及恶报
众所周知,嗔在佛法里被列为三毒之一,又是三毒之中最恶毒
者。如《大智度论》中所言:“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
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5〕又有
语云“宁起贪见如须弥山,不起嗔恚如芥子许。”〔6〕可见其对
我们进取佛道成就无上菩提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成分,故对其过
患我们不得不熟知。那么嗔心生起之后,究竟会形成那些过患即恶
报呢?对此我们将从以下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他皆损
如上文所云,嗔心是三毒最毒的,可以说是“毒之根”。因为
发嗔心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是双重的罪恶,过失甚
重,正如《成实论》中所云:“又嗔为两恼,我自烧恼而后烧人。
又嗔定为地狱,以从嗔起业多堕地狱故。”〔7〕发过嗔火的人都可
以有此体验,当嗔心大发时,内心是难以平静的,如同在烈火中烧
烤一般,有着难以忍受的焦灼与痛苦。正如《本师传》中所说:
“生嗔心的人,脸一刹那变得非常的丑陋,纵然外表穿戴最好的饰
物,也显不出丝毫庄严;他的宝床最舒适也睡不安宁,辗转反侧,
如处荆棘。”〔8〕因此,心怀嗔恼之人,其一切安乐皆被摧毁,
立即陷入“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9〕的状态,真是苦不堪言。
并且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使自己的内心失去平静,还会破坏人
际关系、身心健康等等。静观喜发嗔火者,大都喜说一些尖酸刻薄
之语迁怒于他人。正如《方等三昧行法序》中所云:“或见毒蛇遍
地吐毒向人,当知即是嗔恚相现。”〔10〕俗话也说“骂人没好话”,
对方若非宽宏大度者,自然也不会容忍,必当反唇相讥。于是,由
于彼此皆不相容忍,而导致人我双方之微小的矛盾不断升级,什么
佛菩萨的教导乃至一切威仪道德,都抛之九霄云外去了。更有甚者
是自己躲起来生闷气,不吃不喝,别人好言来相劝,还恶言冷语相
加。甚至有时虽时过境迁,内心中还是粘着嗔境不放,一直处于愤
懑之中;在言行里,也经常体现出烦躁狂乱的情绪,恼害、报复等
心横生,不仅由此滋生了诸多恶业,而且也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了严
重的伤害。所以医学上也认为:经常受到嗔恚情绪刺激的人,大都
会产生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又
《翻译名义集》中亦云:“贪欲致老,嗔恚致病,愚痴致死。”〔11〕
故嗔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综上可见,嗔心生起时,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的不是别人,而
是自己!因此,当嗔火燃心之时,吾人应首先反省自己,勇于承认
自己的过失,修学忍辱等加以对治,否则以自我为中心,就认为我
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又不能倾听他人忠告,我行我素,嗔恼与
他 ,如此则成不明事理,不讲情面,藐视因果,自暴自弃,丧失善
心,丧失风度等自损损他之大恶,行者可不慎之!
(二)劫功德财
嗔恚之害,不仅会造成我们人际关系的破裂,影响自己身心的健
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摧毁我们长久以来所积集的善法功德,令我
们烦恼增盛,破坏吾人现在未来之可爱善果,所谓“—念嗔心起,火
烧功德林”, 吾人在修行过程中辛辛苦苦所积累的功德法财,由于一
念无名火起,即可烧个精光。何以故?因佛教里所说的功德与福德不同,
功德即是定慧,一发脾气,定必退失,并且在吾人在心头存有嗔恨恼
怒之时,自性之智慧光明自然也就不得以显现,如此定慧皆失 ,故
说火烧功德林。所以宗喀巴大师在《入行论》中也曾说过:“一嗔能
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12〕又云:“由
起刹那嗔恚意乐,能摧百劫修习施戒波罗蜜所集诸善。”〔13〕佛在
《遗教经》中就也曾谆谆教导我们:“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
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14〕可见嗔心实为摧毁劫取我们
功德法财之一大怨贼啊!虽然平素所修的福德不会失去,但是由于经
常发脾气的缘故,也会招人讨厌,不喜与之来往,正如《诸经要集》
中所云:“复多嗔恚,面貌丑陋,人所憎恶。”〔15〕
因此,吾人必须时刻警惕之。尤其我们是修学大乘法门者,更应
了知诸法如梦如幻之理,凡事不动无名火,不生烦恼魔。此嗔火不仅
烧不到我们,而且会转化成智慧之光,吾人修学解脱才有望。否则任
凭怨贼在心,自盗家珍,即使吾人再精进修学也难以进步,因此吾人
必须时刻预防之、调服之。
(三)失菩萨戒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志求佛道的大乘行者,发菩提心,上求下化,
必须以接引众生为第一要务,因此就要求行者不论什么时候与众生来
往都应以亲切之感,和颜悦色地与众生相处,如果常对众生生嗔心,
则必与自己所受之菩萨戒相乖,与道相违,与众生及佛道皆相远离,
所以其罪亦是很重。故《瑜伽菩萨戒》中就有规定,如果菩萨长养自
己的嗔恨之心,于行为上,对人恶言相向甚至使用暴力伤害;于情绪
上,内怀猛利忿恨意乐,且对方道歉时还耿耿于怀,不接受其悔过,
不能忍辱,不愿舍弃自己的冤气,不愿化干戈为玉帛,即犯重罪,失
菩萨戒。天台《菩萨戒疏》中亦云:“第九嗔心不受忏谢戒。夫为菩
萨忍辱为怀,而反嗔毒蕴积内心伤慈损道。劫功德贼无过嗔恚,今生
微恨当为大怨故制重罪。”〔16〕
因此,对我们修学佛法者而言,不可不慎也。如若依然惯以世智
辩聪、意识思维来为人处事,即以自我意识为中心,我行我素,忽视
他人的存在,常常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别人不顺从,便起嗔
心,如此修行,不仅自己难以解脱,还常与众生结怨,甚至迁怒与他
人,而导致其毁谤三宝,断其法身慧命,更是可憎可恶,亦为自己当
来下堕之因缘。
综上可知,嗔恚使吾人之内心无法感受到寂静调柔的快乐,只能
给吾人带来寝食不安、内心狂乱等诸多烦恼,并且也会因此导致我们
亲友远离,人不喜见。如《遗教经》云:“若人不能忍受恶骂之毒,
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
坏好名闻,今生后世,人不喜见。”〔17〕
所以智者大师有云:“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
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18〕对于欲出离生死的
修行人而言,如若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察对治此烦恼心所,勤修慈悲、
忍辱等,则一生的修行都可能付之一炬,更何谈解脱?而且尚有堕落
三途之嫌,岂能不戒除之!
(四)嗔心之恶报
由上文可见,嗔恚对行者之修行解脱过患极大,就现生来说,可
导致吾人心烦气躁,寝食不安以及身心疾病等过患;并且还可以导致
亲友生厌、远离等人际关系的破裂。此就一般众生而言,若对菩萨生
嗔,过失更重。如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即曾说过:对同
梵行者生嗔,比对常人为重,而对菩萨生嗔又比对同梵行者为重。
《三昧王经》中也说:“若一于一作害心,持戒闻法不能救,静虑及
住阿兰若,施与供佛不能救。”〔19〕《入行论》也有偈言:“如此
胜子施主所,设若有发暴恶心,能仁说如恶心数,当住地狱经尔劫。”〔20〕
此中胜子即是菩萨,对菩萨生嗔心必感地狱果报。所以宗喀巴大师在
《入生信力印经》中说:
较以忿心将十方一切有情逼入黑暗狱中,罪尤重大,而无可数量。
又于菩萨生嗔害心,出不雅言,较将尽恒河沙数诸宰堵坡(塔)毁坏焚
烧,所生之罪,如上所说。〔21〕
总之,怀嗔心者,现生是难以安乐生活的。同时,还能“坏自名
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至堕落地狱受无量苦,故嗔恚在《十善
业道经》中被列为十恶业之一,其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具体来说,
嗔心之异熟果:上堕地狱,中堕饿鬼,下堕畜生。等流果:感恒生恐
怖,世乱身危,灾多障重。又《地持论》中也说:
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
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何故嗔恼堕于地狱?缘此
嗔恚恼害苦物,受地狱苦。何故嗔恼出为畜生?缘此嗔恼不能仁恕,
所以出狱受畜生身。何故嗔恼复为饿鬼?缘此嗔恼从悭心起,悭心罪
故复为饿鬼。何故嗔恼常为一切求其长短?缘此嗔恼不能含容,故为
一切求其长短。何故嗔恼常为众人之所恼害?缘此嗔恼恼害于人,人
亦恼害。〔22〕
此即应了佛门的一句话:“如是因,如是果”,善恶唯业,苦乐
自招,业果的铁律是谁也躲避不了的。放纵嗔恨,承受更多苦果的还
是自己。
由上可见,嗔心之过患及果报,皆有损于吾人现前乃至当来之安
乐果报,其给吾人今生乃至后世皆可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吾人
必须要对治之、断除之。
三、嗔心之对治
由上可知嗔心是吾人遇到违背自己意愿之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嗔
恚、憎恶心理。通常表现为忿、恨、恼、嫉、害等种种形式,又为三
毒之一,实为吾人修行中之最大障碍,也是最难对治的。如上文《大
智度论》中就有说到:“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
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23〕因此吾人欲成就
无上正等正觉,必须依法断除之。俗话说:“治病须寻根,断根方可
治病。”所以,吾人要除己嗔心大病,还须追寻此病生起之根源,再
以法药除之。
(一)修无我观—— 我执嗔之本,观幻除此根
1.幻身无我
探索嗔心发起之根源,不难发现,吾人之所以爱起嗔心、耍小性子,
都是因为太在乎自己的声誉、面子以及得失之心了。所以即使是为了鸡
毛蒜皮点的小事,为了自己这个颜面,也要和人争个你我高低,其实无
非是自己强烈的我执在作怪罢了!即是把自己这个色身当成是实有、不
容侵犯的。所谓顺我者喜之,逆我者嗔之,由此给自己的人生招致了极
多的违缘,为自己修行都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其实就吾人现在之色身而言,只不过是由四大五蕴等诸法假合而成,
其中包含者诸多色法、心法。离开这些精神与物质,觅我实不可得。又
从时间上看,我们这个身体从生至死,中间要经过幼、少、青、壮、晚、
老等阶段,而每分每秒都在新陈代谢,一生当中人体细胞不知换过多少
次,所以经历几十年的风霜,少年时自己光滑细腻的脸到老便变成鸡皮
了。由此可知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非明日之我;少年之我非
青年之我,壮年之我非晚年之我……吾人之色身时刻都在生灭变化之中,
虚幻不实,哪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可得?那我们又为谁而嗔呢?
如是观察,当我们在遇违缘,与他人发生不快而心里刚要失衡时,
就要马上反问一下自己:是谁在生气、生气的是我吗?是谁在惹我、惹
我之人是实在的吗?如此层层观照,因为自己心念不再执著烦恼,所以
嗔火自然也就不再生起。
2.虚名无我
名字,可以说是导致吾人喜欢生嗔的另一个因缘,虽然我们都了
知自己的名字是父母所起,只不过是一个方便人我交流的代号而已,
但还是死死的执著不放,认为就是我、我所。如果听到有人对我们这
个代号加以非议、诽谤的话,我们立刻就会感到不舒服,产生不良的
情绪,甚至会火冒三丈。百法之中早就告诉过我们,名字之中是找不
到“我”的,他只不过也是个缘起法,他可以随着因缘随时随地更换,
比如自己在家时小名、学名就有好几个,出家了又换了法名法号。所
以,一个人是可以有多个代号的,而我人只有一个,故名字也是虚幻
的,是无我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自己这个虚幻不实的代号而
起嗔心呢?
因此,当我们再听到有人非议我时,可以作如上的观察,我们的
生命是由五蕴组合而成的“假我”,而非议我的人及其所非议的语言
亦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是在此时、此地、此因缘之下,他非议了吾人
这个假我色身幻化的虚名而已。如果吾人不再执著这个假我、我所,
不起嗔心去受取,此非议与我又有何干?他又如何能伤害到我?如此
吾人之嗔心自然就不会生起了。
(二)修慈悲忍辱观——心若无嗔慈成就,勤修忍辱入贤堂《华
严经》修慈分中有云:
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
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
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24〕
《决定毗尼经》中也说:“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
大慈莫过此故。”〔25〕因此,吾人志求大乘,还应以慈忍对治自己
的嗔心。
1.修慈忍成就大悲心
慈悲忍辱可谓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如《法句经》中有云:“于
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26〕也就是
告诉我们要以因果观、慈悲观去修忍辱,以对治自己的嗔心。即从三
世因果来看待别人无缘无故对自己的毁辱以及迫害等,再以偿报业缘
和慈悲心来对待之。也就是从观念上相信是因果的关系,观察自己之
所以遇此因缘,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我不需要还报,他
造的因,我还报给他,他痛苦我也更痛苦,何苦来哉!如果是果,我
应该要接受,不需要再还报,还报时又变成了双重的受害,重重无尽。
如是因果循环, “冤冤相报何时了”!并且制造迫害的人已经造了
恶业,将来必食苦果,非常可怜,吾人应悲愍之,为作福业,正如
《万善同归集》卷下所言:“慈云既润,嗔火潜消。”〔27〕更要忏
悔自己的业障,将自己所作一切功德回向给他,愿与其解怨释结,愿
其早日蠲除罪业,早成佛道。如此修学,吾人即可将逆缘转为道用,
自他了脱有望。
如果吾人能深明因果,以因果观及慈悲心对待一切逆境,那么吾
人在遇缘对境之时即能以包容之心去谅解他人,嗔恨心也就不会生起
了。而且会甘心情愿地接受之,而生起“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一种
智慧,扩大自己的心量,远离私我的爱憎。乃至于自艾自怜的心态,
也能做到以大局为重,换得他人及团体的成就。所以,对境无嗔而能
慈悲忍辱,不但能降服心中的嗔怒,更能成就吾人真正之大慈悲心,
利乐有情,拔苦无量。
2.圆融处世之良方
俗话说,人有敬怕的,没有吓怕的,因此如果当境界现前时,吾
人要以慈悲心去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懂得理解和包容,以宽广的
爱心去化解所有的冤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喜欢
别人对己无礼,推己及人,别人自然也如此。所以怀慈忍之心、怀欢
喜布施之心,处处先为他人着想,则退一步海阔天空,即给自己以及
他人充分的时间去调整反省,如此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为做出不
该做的事而悔恨了。正如雪公老人告诫嗔怒之人:“对己着想,我是
菩萨,应起觉照,当行忍辱;对他着想,尔乃痴汉,应起悲心与以原
谅。再急用一句洪名,当作金盾,绵绵念去,压住嗔心。不然他痴我
嗔,一同堕落。”因此认识到嗔心的祸患,而修慈忍以对治之,不仅
能成就自己宽阔的胸怀、豁达个性,而且还会化干戈为玉帛,化暴戾
为祥和,解冤释结,广结善缘。
所以,就世间法而言,我们熄灭嗔心,善修慈忍,即可逐渐地圆
满自己人格、和谐人际关系。正如《憨山大师醒世歌》云:“红尘白
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吾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不可能不受境界浪花里的是非曲直迷惑、影响,
唯有以一颗慈悲忍辱的心肠,随缘尽分地对待周遭的人、事、物,才
是最巧妙的处世之方。
3.成办出世之事业
蕅益大师有云:“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28〕
无嗔确实是生活上很重要的格律,只有把嗔毒放下,才可能让自心净
化,清醒地待人接物。因此,对于修行人来说,离嗔恚修慈忍实为吾
人转凡成圣之关键所在。因为修行,所要修正的就是自己的心念及行
为,而我们在生活当中之所以不能忍受种种尘境所带来的考验,也正
是由于吾人对于六尘境界乃至自己的身心没有正确的认知,不知宇宙
人生之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所生,是苦空无常的。因此在当
中起种种分别、执著,因而造作恶业,种下生死轮回之因,在六道中
流转不已,枉受苦报。现在知道内心外境的真相,就要慈忍之心不动,
安然面对。所以无嗔以修慈忍,随缘消业,随缘度生,既能成就我们
的定力,又能圆满我们的戒行、智慧及福德资粮,成就我们的菩提事
业。正如《大智度论》所云:“行生忍故,一切众生中发慈悲心,灭
无量劫罪,得无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诸法无明,得无量智慧。”〔29〕
蕅益大师也说:“克除习气,莫若三业行慈。三业行慈,则无十过。
十过既除,十善斯在,而五乘之本立矣!”〔30〕
真所谓“心若无嗔慈成就,勤修忍辱入贤堂”。吾人只要把修行
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外来横逆之境都视为空谷回声,没有实体可得,
权当是吾人修行道路上的增上缘,就不会因患得患失而起嗔造业了。
顺境固然可以成就我们,而逆境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考
验自己修行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了。因此,吾人于修学过程中绝不要
只求在顺境里一帆风顺,志求佛道者更应该经得起狂风暴雨的侵袭,
应该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击与破害。如此吾人才不愧为佛陀的弟
子——一个大乘修行者。也只有如此,吾人才能荷担起如来家业,
成圣成贤亦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嗔心其过患无穷,对吾人之修行障碍极大,不仅会
给吾人现生造成极大的损恼、违缘,更障碍吾人之究竟解脱,它是
吞噬吾人善根、慈悲心的毒蛇。因此作为一名佛子,于自己的修学
道路上应当勤力防护之,常以智慧庄严自己的内心,无论遇到什么
逆缘违境,不管别人为自己制造了什么样的挫折与伤害,都应以无
我、慈悲、忍辱来对治之,绝不要让自己的嗔恨心产生。正如寂天
菩萨所云:“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己不济事,忧恼有何益?”〔31〕而
是要勇敢地面对一切违缘,把逆境作为自己修行解脱的动力,使自
己于菩萨道上勇往直前。但愿人人修慈忍,个个除嗔心,日日生欢
喜,同证净法身。
参考书目:
1.昂旺朗吉堪布讲:《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2.宗喀巴大师造,法尊译补,严定恭校,大勇法师译讲,智湛
居士笔录:《菩提道次第略论》。
3.于凌波著:《成唯识论入门六记》。
4.诃梨跋摩造,鸠摩罗什译:《成实论·嗔恚品》。
5. 寂天菩萨造,如石法师译:《入菩萨行论》。
6.宗喀巴大师造论,能海上师集:《菩提道次第心论》。
7.日常法师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一二一卷B面。
8.圣者龙树本,比丘自在释,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菩提资粮论》卷六。
9.蕅益大师著,成时编辑:《灵峰宗论法语问答》
10.天亲菩萨造,玄奘译:《百法明门论》。
11.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12.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成唯识论》,《大正藏》第31册。
13.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册。
14.鸠摩罗什译,净源节要,袾宏补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大正藏》第40册。
15.智述:《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6.《成实论》。
17.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入中论》。
18.宗喀巴大师造,昂吉堪布讲述:《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卷七(上)。
19.于凌波居士讲授:《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1〕《菩提道次第略论》,第59页。
〔2〕《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卷十八。
〔3〕《大藏经》第2册,第619页下。
〔4〕《大藏经》第31册,第31页中。
〔5〕《大藏经》第25册,第167页中。
〔6〕《成唯识论入门六记》,第66页。
〔7〕《大正藏》第32册,第312页上。
〔8〕转引自索达吉堪布讲:《入行论》。
〔9〕《入菩萨行论》,第六品《安忍》。
〔10〕《大正藏》第46册,第948页中。
〔11〕《大正藏》第54册,第1150页下。
〔12〕寂天菩萨造,如石法师译,吴岩龙校编:《入菩萨行论·安忍品》。
〔13〕转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二八卷B面。
〔14〕《大藏经》第40册,第851页上。
〔15〕《大正藏》第54册,第126页中。
〔16〕《大正藏》第40册,第589页下。
〔17〕《大正藏》第12册,第1111页中。
〔18〕《大藏经》第46册,第464页中。
〔19〕转引自大勇法师译注,法尊法师译补:《菩提道次第略论》卷三。
〔20〕转引自益西彭措堪布讲:《因果明镜论·决定业力大小的
各方面因素》第三意乐门。
〔21〕转引自大勇法师所译讲,法尊法师译补:《菩提道次第略论》卷一。
〔22〕《大藏经》第26册,第149页中。
〔23〕《大藏经》第25册,第167页中。
〔24〕《大正藏》第10册,第960页上。
〔25〕《大正藏》第35册,第403页中。
〔26〕南传《法句经·双品》,
网页为:http://www.jcedu.org/fxzd/ah/1/23.htm
〔27〕《大正藏》第48册,第986页中。
〔28〕蕅益大师著,成时编辑:《灵峰宗论·示莫允臣》卷二之四。
〔29〕《大正藏》第25册,第276页上。
〔30〕蕅益大师著,成时编辑:《灵峰宗论法语问答》卷二之三。
〔31〕寂天菩萨造,如实法师译,吴岩龙校编:《入菩萨行论·安忍品》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Nov 3 20:11:47 2011, 美东) 提到:
给个总结吧。
☆─────────────────────────────────────☆
bdbd (kakali) 于 (Thu Nov 3 20:19:44 2011, 美东) 提到:
我来介绍一下俺的经验呀。
1. 对事不对人
2. 明白事情过去啦,就没啦。
☆─────────────────────────────────────☆
rainbowcc (No Games, Just Sports!!!!!) 于 (Thu Nov 3 21:25:53 2011, 美东) 提到:
1)我每次意识到自己嗔心起了,或者任何负面情绪,就会在心里说I forgive you and
I forgive myself, 这里forgive 就是let go的意思。
可能从小一直这样做,大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套路,一说就能大部分放下/let go,挺
能帮助我的,很少积怨。
2)这几年我的嗔心蛮多的,好像对生活有些失控的感觉(无明不慧等原因造成的),
嗔心会令人产生很不好看的气质。相由心生的威力在发挥。就算为了美容,也要向善修
定慧呀。。。。。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1:42:30 2011, 美东) 提到: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Fri Nov 4 07:21:53 2011, 美东) 提到:
是要断嗔心. 如此明显的恶心,应该马上觉察,知道自己站在悬崖边,高度警惕,回到安稳
之地.
要深入体会嗔心之害处,明白为什么要断嗔.
"不怕错起,只怕觉迟". 好像是这样.
同时多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让自己心住于非常好的状态,就难已偏离到危险之地.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4 07:57:32 2011, 美东) 提到:
俺一般发火都是因为感觉别人要害我。比方说明明一件对我有害的事情,别人反复劝我
去做,我就要翻脸不认人啦。
难道大家都没有这样的经验吗?就是有些人无意或者故意的给人出个坏主意。我只要碰
到这样的,就立刻开骂。 别人如果再强调什么自己是好心,我就要彻底开骂,并且不
太能原谅他啦。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Fri Nov 4 09:26:06 2011, 美东) 提到:
Indeed, their saying of "自己是好心" does not justify the harms that their
actions would have caused you.
For you, you seem to see it clearly as "明明一件对我有害的事情", but they
may not see so. Their starting point could be just that the things they
suggested helped themselves before, and they hoped that the same suggestions
could help you.
You can treat others' suggestions as a buffet that is presented in front of
you.
In the same way that you go to have food in a buffet (if you like some, you
choose those; if you don't like some, you don't choose those), you can
choose from this abundant buffet of suggestions (with all their blessings
and good wills), rather than being forced to accept all of them. You can
simply choose one that fits you the best, without being offended by the
other choices.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Fri Nov 4 09:44:47 2011, 美东) 提到:
"有时自己感觉别人要害我", 但同时要想想是否自己可能误会别人了. 我就有过这样那
样的经验,事后是自己误会别人了. 即使非常肯定别人有不好的心,自己要如镜子一样,
了然于心,站高点,居高临下看,同时还可以不要点破他/她. 这时,也是要怀慈悲心,宽恕
别人的.
一旦发脾气, 你对别人做了的一百件好事, 别人就会忘记了,只记得你对他发了脾气了.
更重要的是, 对自己非常不利, 不管你发脾气了理由有多么的充分,如别人做错事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念法,念佛,圣僧事迹, 让心住于清净状态,是非常快乐的事,还要在
乎世间的这些小事让它们来烦心呢? 丢下这些垃圾.
智慧在"忍让"中长. 好像台湾的广钦老和尚有过这样的开示, 大意如此.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Nov 4 10:11:21 2011, 美东) 提到:
☆─────────────────────────────────────☆
akju (金斗爸) 于 (Fri Nov 4 11:27:16 2011, 美东) 提到:
与其自己生气开骂,还不如先当面质问为何要害你
☆─────────────────────────────────────☆
rainbowcc (No Games, Just Sports!!!!!) 于 (Fri Nov 4 20:13:28 2011, 美东) 提到:
小时候我妈妈经常“叨叨”我,快把我逼到爆发的边缘,但我又不能顶嘴或者反抗什么
的,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小方法:
就是想象我和她之间有一个白色的帘子或者白色的水晶玻璃,她在那里叨叨(向我发射
负能量),都被这个白色的帘子挡住了,攻击不到我。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自我催眠。
当身边有些人非常非常…….的时候,又无法避开,我就会想象这个白色的帘子,挡住
对方的负面能量场,因此我能听到对方说话,看到对方存在,却不会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伤害/刺激。
哇,第一次说出来,觉得很窘哦。
☆─────────────────────────────────────☆
rainbowcc (No Games, Just Sports!!!!!) 于 (Fri Nov 4 20:22:03 2011, 美东) 提到:
我不能真的发火/生气/激怒/愤怒,因为我每次发火/生气/激怒/愤怒后,我的头会痛,
太阳穴那里会很紧很不舒服,心跳加速,总之,很累很不舒服。所以,我切身非常体会
这句话:生气是为别人惩罚自己。
当然,有的时候,情形需要发火,比如有的人就是畏威不畏德,他们要看到你发火了才
肯好好去做事,所以,有时候,需要假装发火,有表演性质,是可控的/controllable
,不过也还是尽量避免。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Nov 4 20:45:00 2011, 美东) 提到:
哈哈,好啊。
下次我要发火的时候,就想像,
恩,那位别是自己下了个水晶帘子吧。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4 20:45:23 2011, 美东) 提到:
听起来还蛮不错的。我可以试试。
☆─────────────────────────────────────☆
bdbd (kakali) 于 (Fri Nov 4 20:47:04 2011, 美东) 提到:
一般是没来得及问,就已经开骂啦。good point, 下次可以问问他为啥自己不怎么干?
为啥不叫他自己孩子这么干。
☆─────────────────────────────────────☆
minquan2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于 (Tue Nov 8 09:08:05 2011, 美东) 提到:
嗔心是面对生命威胁时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和尚不妨和老鼠住一起,看看起不起嗔心
☆─────────────────────────────────────☆
minquan2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于 (Tue Nov 8 09:09:03 2011, 美东) 提到:
不妨回国住
看看起不起嗔心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请教WaiChi“修”和“入”的资格研究如果说: “这是我的底线”
[合集]请问waichi关于神通这些天是钻风在删贴吗
[合集] 我应该怎么办呢?我还有救吗? (转载)新合集
[合集] 人生的意义[合集] 问个问题
嗔心浅探 zt[合集] 麻兄 vs WAICHI兄
当你正在发怒时[合集] 拥有与借的讨论
嗔心是不是依靠贪执而产生?[合集] 不解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我的求道之路 (5)------“味患离”在生[合集] 凡是留有waichi电子书合集的请注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浅探话题: 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