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随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生大梦之形成
谈到五欲,一般人所了解的通常是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粗重的欲望;也就
是对于财物、男女色、名声、酒肉饮食以及睡眠等五种世间粗重境界的贪欲。而在佛法
当中,所谈的范围则就非常地宽广,把六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五尘境界全都函盖在内了;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个识,在面对色尘、
声尘以及香、味、触尘等五种五尘境界的时候,就会对其中的韵味等等产生了乐受而爱
著不舍,因此而生起了贪著之心,想方设法想要继续追求或者保有,所以才称之为五欲
。而意识在这同时,又能够了别五尘境上所显现的微细法尘,产生了对事物的种种认识
,以及得失、分别等等的境界差别;所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又合称
为六尘。
一般凡夫众生因为不了解五欲六尘本自虚妄不实,而执著以为是真实接触到、得到
的境界,所以就不断想方设法想要去执取,甚至不择手段而去造作了种种的恶业。而佛
弟子在听闻四念处、四圣谛等基础佛法知见之后呢,知道执著五欲六尘就是在积集未来
生死轮转的苦因,所以应当要摄心内住,而远离五欲六尘的贪爱。有许多修行人因此就
远避到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地,有的人因为没有办法降伏男女欲...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转载]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元音大师
大手印
譬如白教修的最高深法大手印法。大手印法并不是另外再起一个手印或结什么手印、念
什么咒。为什么叫手印呢?就是我们的一法界,就是我们的无漏自性。如西游记里的孙
悟空翻跟斗,一翻就是多少里。释迦佛说:“你在我掌里翻翻看!”孙悟空心想,你的
手有多大?我一下子就翻出去了。真的能够翻出去吗?他翻了几个跟斗还是翻不出去,
还在释迦佛的手掌心。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只手,所以不结手印,无手印之手印
,所以叫大手印。
大圆满法
红教的密法是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和禅宗完全一致,大圆满法分两部:一是彻都,一是
妥嘎,彻都是立断,当下就把妄念断掉,让你明心见性;妥嘎是顿超,法身向上。禅宗
讲破三关,破初关、重关、牢关,最后法身向上,其所说和禅宗完全一致。纵然肉体完
全化为虹光体,皮肤肌肉骨头完全化成光体,走的时候一道光,连肉身都没有了。假如
你已经证成虹光体,心里仍有虹光体存在,还是宇宙之间的游魂,还不究竟,还有黏着
,正如禅宗所说“才有所中,就成窠凹不行”一样。不论修什么法,起初修,入手虽有
不同,譬如净土宗从念佛入手;禅宗从参话头入手;密宗从持咒结手印入手,但修到后
面都是归于禅,都归入禅定,但...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八)
卷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花发生。颠倒妙圆真
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
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
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
现业。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
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
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
。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
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
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
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
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
淫。及... 阅读全帖
v*******d
发帖数: 158
4
爱因斯坦离开乌尔姆后辗转慕尼黑和意大利米兰,最后移居瑞士。他在17岁正式放弃
德国国籍,进入瑞士阿劳中学学习。严谨的瑞士老师十分看不上这个整天两眼发直的迷
糊学生,最后有个老师公然违反师德,当面称爱因斯坦为“您这个永无出息的货!”爱
因斯坦的反抗暴露了天才痕迹:“我永远不会再来这所学校了!”他就此换了中学。
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对伟人的态度。人们对伟人通常顶礼膜拜(尤其是拜了之后
还有点油水可捞时)。我感兴趣的是伟人“伟”起来之前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
大学生爱因斯坦依然极不招老师待见。老师中有德国数学家闵可夫斯基,该教授以
讨厌爱因斯坦名震全校。有次他看见爱因斯坦蓬头垢面地从实验室里钻出来,就以日耳
曼人的坦率说:“也许你是个聪明人,但你绝对不适合搞物理。为什么你不尝试一下其
他工作,比如说医学或法律呢?”
数年后,闵可夫斯基成为最热心为相对论摇旗呐喊的数学家之一,并因此而在欧洲
数学江湖扬名立万。有一次某好事记者在记者会上当面踩他的鸡眼,提醒他说,该爱因
斯坦可是早被他断言为“绝对不适合搞物理的”哦。闵教授以学者的率真面不改色心不
跳地说:“他太懒了,至少...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5
☆─────────────────────────────────────☆
Cheung (LN) 于 (Sun Sep 9 21:13:53 2012, 美东) 提到:
在70年代末,做一个电脑(哪怕是简单的PC)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芯片、到PCB、到显示器
都是那个时代的高科技
这些东西的组合,根本就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注意,那时候还没有PC专用的操作系统
虽然有C语言出来10年了
但是C语言之类的东西都是在mainframe上跑的
像Jobs的partner Wozniak本身也基本属于半文盲(只读半年大学)
至于Jobs本人,基本就一二流子。彻底的技术上的文盲。
他的唯一贡献就是所谓美学——但这个和计算机本身没什么关系。
他们是如何领先于美国主流科研机构、和大型电子公司,而开放出商用电脑的?
当时美国那么多的科研机构,比如说IEEE吧,还有各种大学的EECS部门
一堆的教授、PhD
还用当时的一些电器公司
为什么不能先开发出一个电脑出来卖?
别的不说吧,Intel为什么不自己搞一部电脑出来卖?
要知道,当时的苹果电脑用的就是Intel的芯片。
☆─────...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6437
6
施耐庵笔下,梁山所有重笔所写的,好人一个手数不出,燕青勉强算是好人估计
施耐庵的本意,就是这是一群真正的土匪,而不是百姓通常口中的侠客,
贴这段,给你讲讲为啥鲁智深梁山重逢林冲后,改口林教头,而不是林兄弟了
这是野猪林救下林冲后,全贴在下面
先看两公差不知道鲁是谁,就打听下,否则咋回去给陆谦交差?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
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
智深当然不说,他还有可能回相国寺呢这时候。
随后学霸猜测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
深,想来必是他。}
但是这是董薛二人暗自商量,林冲不知道董薛是否看破鲁的身份,对不对?
林冲显然应该维护鲁智深,林冲作为兄弟,肯定应该守口如瓶,不能告诉董薛这和尚是谁
但是最后呢,看下面原文{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
尼玛这不刚刚的,巧妙的把鲁智深的来历卖了?
董薛这下得到了林冲的亲口验证。
所以鲁智深也不是永远煞笔,后来梁山再见,林兄弟是没有了,林教头吧
施耐庵水浒,全是曲笔。
*******************...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6437
7
施耐庵笔下,梁山所有重笔所写的,好人一个手数不出,燕青勉强算是好人估计
施耐庵的本意,就是这是一群真正的土匪,而不是百姓通常口中的侠客,
贴这段,给你讲讲为啥鲁智深梁山重逢林冲后,改口林教头,而不是林兄弟了
这是野猪林救下林冲后,全贴在下面
先看两公差不知道鲁是谁,就打听下,否则咋回去给陆谦交差?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
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
智深当然不说,他还有可能回相国寺呢这时候。
随后学霸猜测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
深,想来必是他。}
但是这是董薛二人暗自商量,林冲不知道董薛是否看破鲁的身份,对不对?
林冲显然应该维护鲁智深,林冲作为兄弟,肯定应该守口如瓶,不能告诉董薛这和尚是谁
但是最后呢,看下面原文{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
尼玛这不刚刚的,巧妙的把鲁智深的来历卖了?
董薛这下得到了林冲的亲口验证。
所以鲁智深也不是永远煞笔,后来梁山再见,林兄弟是没有了,林教头吧
施耐庵水浒,全是曲笔。
*******************...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功能介绍 坚持正义
2017-12-17中穆前沿微信号ZHONGMU_QIANYAN
功能介绍
坚持正义
李治东一审刑事判决书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17)辽0102刑初233号
公诉机关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李治东,男,1972年2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汉族,大学文化,无职业,
户籍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曾因其经营的旅店内发生卖淫嫖娼于2002年被罚款人
民币一万元;因违反特业管理于2008年被行政拘留十四日和十五日;因携带管制刀具于
2010年被行政拘留三日。因涉嫌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于2009年9月24日被抓获
,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28日被取保候审。因涉嫌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于
2016年6月20日被抓获,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7月27日被执行逮捕。
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以沈和检公诉刑诉(2017)113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李治东涉
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于2017年4月5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适用普通程序依
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刘国良、黄理延
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李治东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9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1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
字叫彭鑫。彭,就是彭德怀的彭,鑫,就是三个金的鑫。我是北京中药大学博士毕业,
博士毕业之后我去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的研究工作。我学习中国
传统文化五年到现在。我感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无论对于我们的内心还
是我们的身体,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那么下面呢,我就跟大家汇报。我讲座的题目是:
伤身、败德、折寿的根源。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一个话题,那就是养生。所谓养生呢就
是指,让自己的身心保持一种健康状态。那么反过来看我们现今社会呢,随着国力的增
强,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之相反的呢,却是人们的健康素质下降。中风、糖尿病、
癌症,诸多疑难杂症的罹患率逐年上升。古人有一句话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们身上担的责任就是两个,第一个是治疗疾病,第二个是养生保
健。那么人民的健康出了问题,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名中医师,在这里我向大家道歉
。是我们做的不好。刚才我讲到,现在的人们生活,物质生活虽然提高了,但是身体却
呈现一种衰败的状态。表现出来的种种疾病,很多医院都无法解决。病痛...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11
[学佛交流] 海涛法师开示 玉帝的德行 转自网络
佛教有所谓斋天的仪式,对天神,我们也要有清净心,希望引导他们护持佛教。
我记得没有学佛以前,有一次跑到台北市内湖,有一个太阳斋堂,拜太阳公公、太阴娘
娘。这是我这一辈子的一个感应,我向前面的太阳公公拜一拜,他有三个眼睛,脸红红
的,代表太阳;然后到后面拜太阴娘娘,这个代表月亮,结果太阴娘娘跟我眨眼睛,从
那一次开始以后我就拿香准时拜拜,这是一种感应。还记得有一次我到罗东的三清宫去
拜太上老君,那一天晚上就作梦,梦到太上老君来找我。胡须很长,很庄严,身体亮亮
的,要收我作徒弟,叫我隔天再去拜三十六拜。我们所讲的这一些什么神, 他还是存
在的,对我们深信因果有很大的帮助,只是在道教的神这么多,有时候还会打架要比赛
,当然是不究竟的。我们要追求的是,到底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我想每一个生命,包括一只小蚂蚁都想离苦得乐,但是我们往往把快乐建立在
欲望的满足上,想拥有、占有。事实上,那是一种生命的痛苦,为什么?你一执着,想
占有,内心就会寂寞空虚,会难过。就像我们小和尚慢慢长大了,有些要谈恋爱,我看
他脸都变了,觉得好寂寞...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2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斥着邪见与欲望的社会中,直接向众生讲述佛法的甚深义理,恐怕不
但打动不了多少听众,反而会引起一些愚痴者及怀抱极大偏见与误解者的憎恶、厌烦、
错解甚或诽谤。在这种情况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语言、
事例,在佛法的观照下,既不失佛法本义,又方便善巧地随顺世人的思维习惯,然后再
向广大民众宣讲佛理,这种方法也许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讲法策略。故我在这篇文章
中即以世间语言宣说不违佛法正理、且能完全印证佛陀所言的世间正见,并真诚希望一
切有缘见闻触到此篇文章的读者,自此后都能在心相续中生起善妙之心及向道之意;特
别是那些终生沉迷于娱乐圈中的人物,以及把全部身心都扑在明星身上的非明星的追星
族们,也都能在心中生起真正的智慧与慈爱之意。
这篇短文主要阐释一些明星的学佛之路及学佛心态,因时下毕竟有为数不少的演艺界名
人皈依佛门。他们的目的及动机如何、闪光点或盲点又何在,这些问题相信也是不少读
者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提笔行文之前,我忽然想到了弘一法师,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3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斥着邪见与欲望的社会中,直接向众生讲述佛法的甚深义理,恐怕不
但打动不了多少听众,反而会引起一些愚痴者及怀抱极大偏见与误解者的憎恶、厌烦、
错解甚或诽谤。在这种情况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语言、
事例,在佛法的观照下,既不失佛法本义,又方便善巧地随顺世人的思维习惯,然后再
向广大民众宣讲佛理,这种方法也许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讲法策略。故我在这篇文章
中即以世间语言宣说不违佛法正理、且能完全印证佛陀所言的世间正见,并真诚希望一
切有缘见闻触到此篇文章的读者,自此后都能在心相续中生起善妙之心及向道之意;特
别是那些终生沉迷于娱乐圈中的人物,以及把全部身心都扑在明星身上的非明星的追星
族们,也都能在心中生起真正的智慧与慈爱之意。
这篇短文主要阐释一些明星的学佛之路及学佛心态,因时下毕竟有为数不少的演艺界名
人皈依佛门。他们的目的及动机如何、闪光点或盲点又何在,这些问题相信也是不少读
者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提笔行文之前,我忽然想到了弘一法师,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4
索达吉堪布
问(13):佛教千百年来的弘扬,始终遵循着契理契机的原则。如今,整个社会都已进
入现代化的进程,现代的生活方式已代替了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汉传佛教地区,已
基本采用现代化的弘法方式,比如通过电视、电台、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并以
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对佛法进行诠释。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是如何看待佛法现代化
的问题?又是如何着手进行的?
答:佛教确实面临一个如何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问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
社会中,我想佛教应该而且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各种手段以利自身的发展壮大。但这一
切的前提必须是:佛法绝不能以丧失自身的原则为代价去迎合世人;佛法也绝不能以降
低自身的水准为条件,一味迁就现代人的各种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在这些前提下,我
们欢迎一切现代化的弘法方式,并将积极准备将这些手段用于藏传佛教的弘扬上。但最
主要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佛法的思想如果不能穿透时空的迷雾,佛法如果没有揭示出宇
宙的终极真理,佛法如果还要随着世人分别念的改变而相应地被其所化,并不能化导世
间学艺与世人思想的话,这样的佛法又怎能佩称为最究竟的智慧?故需要现代化的不应
该是佛法的本质、佛法...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略说(7-8)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成佛渐修的法门如何
修行人一共有几种
如何修止
如何修观
如何定慧等持
如何修禅那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
,长跪
叉手而白佛言:】
接下来是威德自在菩萨上场。真正的威德是道德的成就,而不是
权势大、地
位高。密宗里有大威德金刚的修法,在此不讲。威德自在菩萨的含义
是德性的成
就,自然解脱自在而威仪庄严。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行礼如仪,向释
迦牟尼佛提
出问题。他提什么问题呢?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
承佛圆
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他说感谢大慈大悲广为我们分析说明如何学佛而成佛,从任何一
条路都可以
随顺进入佛的境界,使我们修习菩萨道的人晓得心就是佛,进入自心
光明境界。
承蒙您老人家圆满清净的音声教化,使我们明了不须劳苦修行就可以
得到真正佛
法的利益。
这是威德自在菩萨的赞叹之词,先恭维一番,然后再将主题提出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
庄严佛
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愿世尊广为我
q****u
发帖数: 142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心修悟要法(憨山)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
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
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
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
,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
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
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
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
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
,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
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
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
t********e
发帖数: 48
17
复次迦叶。当于尔时。有人诈现修菩萨行。便
自显扬生于放逸。生放逸已。谓胜独觉及阿
罗汉。住于非理。名不可治。当堕恶趣。复次迦
叶。未来有人住于非业作非业故。取众生相
为说法故。处处游行唯修似行。极似布施持
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炽盛流布。若
有如实说是经者。则为他人憎嫌舍弃。于是
经中。起邪见想。是愚痴人不知此经呵责破
戒。迦叶。当于尔时。皆为贼行之所秽污。是故
彼人不思己过。能甚破坏正等菩提。由覆藏
故怀羞而谤无上佛果。复次迦叶。当尔之际。
不随顺僧。不知恩报。而行开发。云何开发。谓
开发他心。如来说彼数以语言诳惑他故。招
致饮食。迦叶。当于尔时。不护语言。诃毁如
来别解脱戒。复与不护语人同其事业。不摄
威仪住不净处。为住不净处者。说诸法门。此
法渐当为人轻贱。如是渐渐。多有女人弃舍
丈夫入于寺舍。为闻法故而便就坐。时有比
丘。即为宣说相似涅槃。迦叶。我观尔时。有五
百数非法之门。不修行人常当随顺。五百烦
恼悉无所减。诸有所为与俗无别。当有如是
大可畏事。而复于中希望利益。是故求菩提
者。不应亲近诸比丘尼。亦不应行如是之行。
常当舍离一切交游。应一切时舍诸利养。受
行乞食。舍所爱
t********n
发帖数: 571
18
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昧。如此
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玄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
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
已。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
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
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嫌不玄妙。者些思算,
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
贴这一段憨山大师梦游集中的说法,可见南传北传,殊途同归,甚至念佛法门,到了被
众多净土修人所开示过的实相念佛,亦是归于一途
《憨山大师梦游集》之初心修悟要法(经后人节录再理)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
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
,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
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
H******9
发帖数: 2766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
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
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
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
,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
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
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
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
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魔说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
http://www.jxcl.org/book/jingwen/niepanjing/dbnpj07.htm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有四种魔。若魔所说及佛所说。我当云何而得分别。
有诸众生随逐魔行。复有随顺佛所教者。如是等辈复云何知。....
白话翻译: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有四种魔存在。魔所说的和佛所说的,我该如何分
辨呢?有的众生随逐魔行,也有众生能随顺佛的教导,这两类人又如何知道呢?”
佛告诉迦叶:“我进入般涅槃七百年之后,魔王波旬会逐渐破坏我的正法,如同猎
人却穿着法师的衣服。魔王波旬也是如此,装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样子
,也能化作须陀洹身,直到化作阿罗汉身以及佛的色身。魔王用此有漏的外形装作无漏
之身坏我正法。此魔王波旬破坏我正法时就会说:‘菩萨过去从兜率天上来。到此迦毗
罗城白净王的宫殿。依靠父母的爱欲和合而生育身体。’如果说有人生于人中却能被诸
世间天人大众所恭敬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他们又说:‘过去因苦行种种、布施头眼髓脑
、国土、妻子,所以今天能成佛道。因此因缘被诸人天、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
那罗、摩睺罗伽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華原始佛教會 創會緣起zt
杂阿含820经
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
,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若彼戒随顺梵行,饶益梵
行,久住梵行,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受持而学。如是知、如是见
,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正趣三菩提,七
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增上戒学 。
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
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于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
贪欲、瞠恚。断此五下分结,受生般涅盘,阿那含不还此世,是名增上意学。
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重于慧,慧增上。彼如是
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增上慧学」。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21.html
经文很明白,「无明有漏心解脱」属于阿罗汉。
杂阿含814经
三结尽,得须陀洹果
S**U
发帖数: 702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佛法入门经典
舍利弗以证悟的智慧解释深广的四圣谛教义,他所留传下来的《正见经》,被后代南传比丘们视为佛陀教义入门经典。《正见经》如其经名,其主题就是正见,藉由经中对正见的分析,带领读者进入佛法的核心。
正见的重要性
正念的修习一向被视为佛陀教法的珍宝,但仍不足以有力地强调正念的修习;唯有以正见为依据和引导,正念才能成为有效的解脱方法。为了证实正见的重要性,佛陀将正见置于八正道之首,且以「黎明曙光是日出的前兆和迹象」譬喻正见是善法的先驱与前导。
正见的类别及内容
正见有世间正见和出世间正见。世间正见就是建立善恶、因果、业报与凡圣的观念,也称之为自业正见,我们由此了解自己得承受自己的善恶行为。除此认知外,还要了解善不善业的分别、善不善业的主要内容、以及善不善业的根源。
然而,自业正见仍无法导向解脱,尚需具足了知四圣谛的出世间正见。出世间的四圣谛正见有两个发展的阶段,一是随顺真理的正见(saccAnulomika- sammAdiTThi谛随顺见),这是与四圣谛相应的智慧,相信并接受四圣谛教法的原则,为概念性的正见。一是洞察真理的正见(saccapaTivedha-sammAdiTThi谛通
p*******y
发帖数: 782
23
在饮食方面,现在大家时常遭遇到困难。你学佛,吃长素了,而家
人尚未学佛。原先没学佛,一家很和睦,学了佛之后,家里天天为
饮食习惯而吵架,搞得一家不宁。邻居看见这个样子,都互相劝告
不能学佛,学佛会破坏家庭和睦。因此把佛法破坏尽了,还自以为
有功德。《观经》三福是学佛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
是孝顺,若不能随顺父母,就是不孝。学佛要有智慧,在随顺中启
示他们,让他们回头,要有很大的耐心,要有善巧方便。若一开
口:‘你们吃肉,将来都要还债的。’人家一听就起反感,如何能
接受。
素食于卫生,确实有好处。特别是现代,肉类的毒素很多,所以得
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口入,当然心里的贪嗔痴慢、妄想、分别、执
著是一切疾病的根源,饮食是缘;有业因,加上业缘,就得病了
(一切病痛是果报)。梁武帝以前,中国的出家人也吃肉。素食运
动是梁武帝提倡的,他以帝王之尊热心推行,自然形成中国佛教徒
的素食习惯。素食的确有好处,但不是不吃素就不能成佛。
往年台中李老师教导我们接引初机,切记两桩事:第一、绝对不要
劝人吃素;第二、绝不劝人受戒。因为听说学佛要吃素,障碍许多
人不敢学佛,就把人家学佛的机缘断了,罪过很
p*******y
发帖数: 78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
2、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3、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
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
严经修慈分)
4、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
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5、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6、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7、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8、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9、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10、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11、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
律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
r****r
发帖数: 755
25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26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7
随著近些年来南传内观禅法的不断推广,七清净、十六观智的教法,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汉传佛弟子所熟知。《清净道论》的结构虽说是依戒定慧展开,但实际上也就是依七清净展开。这七清净分别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而北传《瑜伽师地论》所传的七清净和南传七清净的名称几乎一样,只是最后两个清净分别是行智见清净和行断智见清净[ii],不过,除了戒清净和心
清净意思大致相同外,其他慧品所摄的五种清净意思则大相迳庭。现列表如下∶
南传《清净道论》   北传《瑜伽师地论》
戒清净:极清净的别解脱律仪等四种戒   戒清净∶安住具足尸罗,守护别解脱律
仪等
心清净:与近行定相共的等至   心清净∶心得正定,渐次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静虑
度疑清净:把握名色之缘及越度了关于三世的疑惑所建立的智   度疑清净∶于一
切苦集灭道,及佛法僧,永断疑惑
道非道智见清净:由知道道与非道所建立的智,这里的非道主要指光明等十种观的染
道非道智见清净∶于正见前行之道,如实了知,是为正道,由此能断见所断后修
所断惑。又于邪见前行非道,如实了知,是为邪道...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
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晦,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
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
永断疑悔。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
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
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
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
目,
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2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杂阿含906经说,因为对佛不恭敬,不学习教法,不依教修行等五因缘,佛法衰落,像
法出现。愚人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
非律,相似佛法谈得热火朝天。若是恭敬三宝,依教修行,则正法住世。
杂阿含906经
佛言∶「......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
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
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
此则没。
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沈没,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
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倚]而住;若法……若学
……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
,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沈没。
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恭
敬...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5
新年新希望,正念、专注平衡,择法觉支
若能随顺观、随顺觉,就算超前进度
b*****l
发帖数: 382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邪见与佛法
这个膨风也没有必要,
甚深法义近现代无论是出家师父还是在家的居士,通达的都不少,
只是大多数人是随顺众生说法罢了。
我觉得萧有时候把别人随顺的说法当作别人的证量来说,有点打风车。

.A
w*****r
发帖数: 7106
37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的意向---Wisdom版主
自我戒定慧。以此基础及能力随顺站方需要、随顺版上大众需要。
Y**u
发帖数: 546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1. - 文殊师利菩萨
1: 如来清净因地法的修持
“善男子,成了佛的无上法王有个总持的法门叫作圆觉,即圆满的觉性,人人本具的真
心。它能流出一切清净佛性以及成佛的觉悟,它还能流出涅槃寂灭的智慧和由生死此岸
到涅槃彼岸的波罗蜜,并依此来教诲授受菩萨。一切如来发心修行的起点,无不依靠圆
满遍照的清净觉悟相,这样才能永远断除无明,从而成就佛果。
“什么是无明呢?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种种违背正理的颠倒认识,如同迷
途的人一样,分不清东西南北;错误地认为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合成了自己的身
体,认为心识攀缘外部六尘有所思虑而生起的外尘影像为自心的相状。这如同有眼疾的
人看到空中有花,有两个月亮。善男子、空中实际上并没有花,只是迷惑者虚妄的执着
。因为虚妄执着的缘故,不但迷惑了本空无相的真如自性,还迷惑地以为有实在的花及
其生处,正因为错误地认为有实有,也就有了生死轮回,这就是无明。善男子,这个无
明没有实在体性。就如做梦的人一样,梦中的境界并非没有,等到梦醒的时候却空无一
物。又如空中的花消失在虚空中,不能说有一定的消失之处。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
虚幻不实,没有生处。一切众生在原本没有生灭变化之中,迷惑...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0

忘了说
随顺观、随顺觉(也就是时时刻刻正念正知的意思),就是要用在味患离
只有时刻观察、觉醒(以正见正智消除欲贪),
这样才能对抗对e.g. 对 受 的欲贪的习性(也就是”业”)
业的消除是很难很难的,佛陀提供了他的方法
j*******1
发帖数: 182
41
索达吉堪布---湖南师范大学问答
http://www.zhibeifw.com/dxyj/yj_list.php?id=8428
(一) 问:我是来自长沙大学的老师。最近在看一位法师的弘法讲座,他说:“佛经是
一半骗一半劝。骗是为了劝,开始都是骗大家,让大家产生敬畏之心,但最终的目的,
是劝大家断除贪嗔痴慢疑。”对于这句话,您是否赞同?
答:他说佛经一半是骗人的,这个我肯定不承认。我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这么多年,没
有一刹那这样认为过。
只不过,佛经有了义、不了义之分。所谓的不了义,是为了接引根基不够的众生,暂时
给他讲一些特殊法门,到了最后,待他的根基成熟了,再慢慢宣说究竟的法义,引导他
进入更深一层的境界。如果把不了义认为是“骗”,用词可能不太恰当。
要知道,语言有贬义词、褒义词之别。作为佛教徒,对佛经的金刚语,应该有正面的评
价。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确实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纵然大海离开了波浪,佛
陀也不会欺骗众生,这是前辈大德异口同声赞叹的。佛陀所讲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
个道理,都是颠扑不破的无价之宝,不论过了多少时代,也都经得起推敲与观察,所以
,这并不是一种欺骗。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三学的修行次第在杂阿含的修多罗就有了。对应经文,南传收在增支部,所以是否属于
原始结集,不能肯定,但至少是上座部的共识。如果参考大众部的说法,对于是否属于
原始结集,可以多些证据。
杂阿含820经[正闻本1108经/佛光本832经](学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
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若彼戒随顺梵行
、饶益梵行、久住梵行,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受持而学,如是
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
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学增上戒}[增上戒学]。
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
,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于五下分结,谓∶身见、戒
取、疑、贪欲、瞠恚;断此五下分结,受生般涅盘,阿那含不还此世,是名增上意学。
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重于...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三、断灭论的涅槃玄想
如印顺法师及应成派中观那样否定了第八识的缘起性空,一定还会引生出另一个大问题
出来「阿罗汉捨报入无余涅槃以后,是否断灭?」。这又是应成派中观一个大过失,对
这一点都没有注意到。
佛在阿含中质问疑法的弟子说:「是什么原因,让无明凡夫不到涅槃本际?」是因为一
念无明,是对于蕴处界的虚妄性全无所知,所以不能到达涅槃的本际──不能入无余涅
槃。阿罗汉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以后成为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里面是不是断灭?这可
得要探究了!
假使人们都只能有六识,那么六识出生的助缘──意根──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像
印顺法师所说的「头脑就是意根」吗?佛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都灭尽,显然
是灭掉六尘也灭掉六识,并且还要灭掉六根的;然而六根是五色根加上意根啊!意根既
不是物质大脑,当然是心;那么六识加上意根不就有七识心了吗?入涅槃时这七识心都
灭尽了,如果那时没有一个第八识心存在,无余涅槃不就是断灭了吗?那确实是断灭了
!也必然会是断灭!所以法界的事实是不只只百六个识,而是八识具足。
因为,六根中的意根也是心,祂是无色根,是意识的所依根,而识阴中就已经具足六...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5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因明的创始者印度法称论师所讲的《释量论.成量品》。《释量
论.成量品》主要是由两个大的问题(构成),
1、一个问题讲到了每个众生都有无始以来的前生后世。如果你们自己觉得“人到底有
没有前世后世?”,你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这部论。
2、还有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我们佛教的祖师,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三世诸佛是
真正的….,用现在的话来讲是科学家。在他的思想上学术上找不到任何毛病,从这两
个方面来叙述的。因此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是至关重大。
现在一说科学,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很合理,依据充分的;一说宗教的时候,就觉得好像
是不是带有一些迷信色彩,或者是带有其他的情绪问题等等。这样的想法的确是不合理
的。这一点很多高等学校的一些宗教研究室和哲学研究室,现在纷纷的在发现当中。所
以我们在座的很多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因为我们的环境、教育、各方面的生活习
惯所导致,在脑海当中有邪知邪见,还有一些怀疑,各种不好的一些分别念,这些要一
一的清除,要清除垃圾恐怕也不是那么小的一个工程。
所以自己在人生道路当中,既要对周围的环境做环保,要搞环保,更重要的我们的思想
上,我们这个...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6

」。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 「我与汝等于四圣谛无知、无见,无随顺觉,无随顺受者,应当长夜驱驰生死,何
: 以我及汝于此苦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不受后有;于苦集圣谛、
如果按照法友这种读经的理解,这段经说苦圣谛顺知,顺入,就已经是不受后有了。。。
: 世尊召唤比丘们∶
: 「比丘们!因为对四圣谛的不随觉、不通达,这样,我与你们就流转过这长途的轮
: 比丘们!这苦圣谛已随觉、已通达,苦集圣谛已随觉、已通达,苦灭圣谛已随觉、
从这篇经文看,也是先如实知四圣谛 - “这苦圣谛已随觉、已通达,苦集圣谛已随觉
、已通达,苦灭圣谛已随觉、已通达,导向苦灭道迹圣谛已随觉、已通达”
然后要断渴爱 -- “有的渴爱已被切断,有之管道已尽,现在不再有再生”
并不是说对四圣谛已随觉,已通达,就是不受后有,
而是要在中间加上“有的渴爱已被切断”才不受后有
所以中间有修断贪爱的法轮第二转
这篇经文很明白地写出来,没有明一点,更明一点的问题
直接是四圣谛,得明,修断爱,得不受后有
完全符合先见四圣谛,断无明,然后修断贪爱的次第
c***h
发帖数: 2262
47

大哉问 你等于在问,佛法说甚么,清净道论说甚么
说最多的 断无明 断贪爱
我自己综合起来看,大方向是 :
1正见正思惟为基础,观无常、无我(非我 不异我 不相在)
正思惟无常、无我。 断无明
2正见正思惟为基础,味 患 离。
正思惟味 患 离。 断贪爱
目前 我个人认为 不一定正确
最重要的是以正见、正思惟 严守六根六触,不放逸,
直到阿罗汉
阿罗汉就是随时六根六触,不放逸,随时都已经正见正思惟,不会退还。
保持正见很难喔
理解比较容易。 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正见快速升起严密防守,很难很难
我们都知道人会死,都知道无常无我,
可当亲人过世,正见却无法升起,以致于悲伤空虚。
只要漏了一剎那,让邪见(我见)入侵,你就会悲伤空虚。
若能 六根六触时保持正见,则是智。
总是一步一步,随着观察越细 越严密,随着正见正思惟力度越强
逐渐,智,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越来越明。
总的说,就是这样。
首先要观察得到,观察不到,就防范不到,没用。
所以内观要很细,观察每一个很细的时间的身心变化,
观察无常现象(包含不连续、变异),观察集灭现象(苦的形成过程),
随顺观随顺觉。
其次,...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是大贪

涅盘贪不到
有贪,连五盖都淡不了。何况涅盘。
断欲界贪
再断色界贪 无色界贪 舍喜 舍乐
才有可能涅盘。
“贪”是针对”受”,在苦受乐受之后。
当我们还要乐受 还要 还要 就是贪
当我们排斥苦受 不要 不要 就是嗔
搞不清楚苦受乐受已发生了,不知它怎么发生,也无法阻止它 等等 都是痴。
为何会有”受”?
六根触六尘,是 无明触 (就是无明,不正思维,阻止不了”我”的介入),就会有”受”
我们随时都六根触六尘,随时都在苦受乐受,随时都在贪爱。
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痴)。
例如
我们吃了美味,有乐受,满足感
若是因为乐受,若是因为这个满足感,所以还要再吃,一口接一口,明天还要来,
就是贪。
贪爱亲情
(如果亲人没有给你乐受,你会贪爱吗? 如果亲情亲人不是我所,会有乐受吗)
贪自己的生
想到活着还有一些乐趣,希望再生
忘了这是色界贪,还是无色界贪,好像是无色界贪
受念处会基于正念,随时念住当下发生的事(触、受、贪爱),随顺观随顺觉,
触是触,”受”是”受”,”受”的升起,”受”消失,贪爱生起,贪爱消失,
升起的因缘为何,消失的因缘为何。当下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x******i
发帖数: 14369
49
26号在新浪UC房间聆听了慈城罗珠堪布最新的一次网络直播开示,这一次堪布深入浅出
地为汉地弟子解说了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稻秆经。传法视频过段时间奉上。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缘 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
blueblue66 (蓝蓝) 于 (Fri Aug 24 11:22:26 2012, 美东) 提到: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