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请教这段杂阿含的‘味’和‘患’是什么意思
相关主题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如何见五蕴无常?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第一义空法经中的异阴相续真实义
附佛外道萧平实新人求解惑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问几个关于佛法的问题
以「法住智」破除对造物主的疑惑益西堪布:抉择二无我讲记 2/10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佛法的可理解性
【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请教SeeU法友关于缘摄受智的解释当下的力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五阴话题: 杂阿含话题: 五蕴话题: 无染话题: 缘起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n
发帖数: 329
1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著。
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
彼众生染著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
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
。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
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
.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
.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
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
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c***h
发帖数: 2262
2

味是贪爱、欲贪、爱染
患是知道有这样的爱染,会有祸患,也就苦(或叫烦恼)
离是离此贪爱,离此苦。出离心。
也就是经常在佛经上看到的句子的形式 : 无常、苦(患)、厌离(离),
接着通常是喜贪尽,然后心解脱,接着自证涅盘。
可见有多重要。
当然,每个动作都还有实修时的细腻处。
因为苦,才有离。
因为离,配合 亲见缘起+正见、正思维,才有可能有正智。(初果)
培养正智后才能在”我”将起之时,于内观中自然消除。也就调伏欲贪(二果)
然后导致欲贪永不再生起。也就是断欲贪。(三果)
最终,断无明,”我”永远不再落入五蕴中,如同绳索自然断落(四果)
每一个动作前面,都有环环相扣的原因。
例如,先有欲贪,才有苦。有苦,才有离。
没体会苦,其实说离,我个人觉得是骗人的。(至少我觉得是我自己自欺而已)
依有经验的法师说(也不是我说的),实修若是老实照着佛陀的教导修行,
你自己看阿含就会明白你要干什么,要如何修。
没实修,我自己看阿含就觉得,没有深奥的名词,高深的诠释,
很浅显,挺无聊的句子。
可佛陀就是这样说的,剩下就是实际做,自己就体会到了,
也许佛陀觉得多做高深的境界上诠释没多大用处吧? 或者他曾说过,没被记下。
我是较倾向前者。
味患离,这是培养正智(也就是所谓慧),以达究竟涅盘(烦恼永不起)实修上要做的核心
事情。
在佛陀所敎的内观禅修中,我觉得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在阿含中一再一再被佛陀强调的实修动作。
这个动作,贯穿四念处的身、受、心、法每一个内观。
哇, 你居然一问就问到核心。佩服。
我一年前不会提出这么核心的问题。还在边边角角的细节问题上打转。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著。
: 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
: 彼众生染著于识
: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
: 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
: 。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
: 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

c***h
发帖数: 2262
3

我读阿含三年,以前看到味患离,就是字面的意思,很简单。
有一阵子很疑惑,要得究竟智慧,令欲贪不起,令”我”不污染五蕴,
就是内观吗? 只有内观就好吗?
观察,观察,观察,观察这个生起那个灭了,观察四大,观察….这样就可以了吗?
查南传清净道论,似乎也无所获。可能是我了解不够,查得不够清楚。
后来才发现,原来答案早就在阿含中,佛陀一直说,我每天读,居然视而不见。
就是 味患离 & 正见、正思维。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味是贪爱、欲贪、爱染
: 患是知道有这样的爱染,会有祸患,也就苦(或叫烦恼)
: 离是离此贪爱,离此苦。出离心。
: 也就是经常在佛经上看到的句子的形式 : 无常、苦(患)、厌离(离),
: 接着通常是喜贪尽,然后心解脱,接着自证涅盘。
: 可见有多重要。
: 当然,每个动作都还有实修时的细腻处。
: 因为苦,才有离。
: 因为离,配合 亲见缘起+正见、正思维,才有可能有正智。(初果)

c***h
发帖数: 2262
4

后来我发现我为何如此视而不见呢?
因为我没有实修,且心里有个幻想,以为这必然是什么高深奥妙的技巧,
只一心想找这么个高深的说法。结果就是……….对于珍宝视而不见。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读阿含三年,以前看到味患离,就是字面的意思,很简单。
: 有一阵子很疑惑,要得究竟智慧,令欲贪不起,令”我”不污染五蕴,
: 就是内观吗? 只有内观就好吗?
: 观察,观察,观察,观察这个生起那个灭了,观察四大,观察….这样就可以了吗?
: 查南传清净道论,似乎也无所获。可能是我了解不够,查得不够清楚。
: 后来才发现,原来答案早就在阿含中,佛陀一直说,我每天读,居然视而不见。
: 就是 味患离 & 正见、正思维。

J******s
发帖数: 7538
5
佛法讲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不过众生被贪,欲所困。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我发现我为何如此视而不见呢?
: 因为我没有实修,且心里有个幻想,以为这必然是什么高深奥妙的技巧,
: 只一心想找这么个高深的说法。结果就是……….对于珍宝视而不见。

J******s
发帖数: 7538
6
mark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我发现我为何如此视而不见呢?
: 因为我没有实修,且心里有个幻想,以为这必然是什么高深奥妙的技巧,
: 只一心想找这么个高深的说法。结果就是……….对于珍宝视而不见。

P******n
发帖数: 329
7
谢谢。后来我发现后面有一篇专门解释了味患离,和你说的一样。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我发现我为何如此视而不见呢?
: 因为我没有实修,且心里有个幻想,以为这必然是什么高深奥妙的技巧,
: 只一心想找这么个高深的说法。结果就是……….对于珍宝视而不见。

c***h
发帖数: 2262
8

再说一段
最近我对空的看法是由有染无染(有我无我)解释起,
看起来又似乎符合杂阿含中佛陀对空的说明。
我也不知这样解释对不对,请妳和对南北传都有研究的SeeU法友参详参详。
解释的角度是
1以往缘起法,是解释有染(有我)的五蕴(内在五受阴)与外部环境接触,引发忧悲恼苦
的情况。
2空,是解释,无我之后,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所以,佛陀在阿含中说,空与缘起法不同。
(也有人对阿含中古文的诠释是,空就是缘起法。可我总觉得不是)
缘起法
当内观,会暸知缘起法中,缘生是怎么样情况,会往哪里走下去。
对色的贪染,缘起于何处,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受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触,无明触),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
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想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识),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
苦走去)
对行的贪染,缘起于何处(无明),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识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行),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
苦走去)
无我之后,
当没有”我”支撑着,诠释着你以往对有染的色身(受想行识)的认知,
一切都剩无常生灭, 此时不知这种无染的色生来自何处,不知无染的色灭又要去哪。
就像,这色就是物质原子分子生灭,从小到大,就是吃了食物(一堆原子分子),化做色
身,
当然不知这从小到大组成身体的又不断生灭来去的物质营养,到底来自四面八方哪里。
死了,身体物质原子分子又往何去。
因为无常。
纯净无我的触,生灭无常。
为何有这样的触,从宇宙生成开始,地球生成开始,恐龙时代说起?
太复杂了,既然无我了,目的已达到,无法追究现在这样的触,最原始来自何处,
也无须追究,归为无常就好。
纯净无我的识,为何有现在这样的识,太复杂,没有触就没有识,触无常,识就无常。
纯净无我的想,为何有现在这样的想,太复杂,没有识也不会有想。识无常,想就无常。
纯净无我的行,为何有现在这样的行,过去的触识想累积的习惯,触识想无常,行就无
常。
无我之后,无需也无法搞清楚这无污染的五蕴其生灭的前因后果,
谓空
当然这么诠释可能有争议,即使是针对阿含中佛陀原始对空的说法,可能都还有争议。
对空的解释对我现在没那么重要,不影响修行。不过既然想了,就po出来。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讲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不过众生被贪,欲所困。
c***h
发帖数: 2262
9

此外,我发现正见、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以前一直忽略,以为是日常生活很平常的事。
一般人只是把正见当成口头禅,以为是日常生活的事。
可事实是,对禅修非常重要。
正思维是以正见为核心所作之思维。正见不对,不会正思维。
没有正思维就没有禅修可言,也就是没有修到 味、患、离。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较难有正智。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与世俗禅修无异,无论这时修安止定、修神通、修内观
都属世俗禅修,非佛陀说的可达涅盘的出世间禅修。
正智(南传好像叫十六观智,或叫洞察力) (也有人说是到达究竟涅盘的智慧,反正就是
慧)
禅,就是静虑。
静,是要使内心清净,(有人说是专注,但其实我认为是清净,净念)
虑,就是在清净心之中正思维,思惟这是贪(味)了,思惟这是苦(患)了,
思惟正见提起离苦之心(离)。
正见的底子打多深,正思维时就有多快提起正见,消灭邪见力量就多大,
配合见苦的力量,强大的离苦的心
熟炼之后,邪见还没生起,正见就涌上来,正邪是不会并立的,一个生起另一个就消失。
随禅修越深,内观越深,正见直觉生起越来越快,在极快的速度之下完成。
到最后邪见根本无法生起。得永恒的智慧。不退转。
何谓正见?
很多人说的很复杂,即使阿含经里也说很多。
可我觉得实用的还是 苦 集 灭 道(或说味患离),就这么简单,看起来最实用。
其它的名词,不二、空,应该都可以在禅修过程中体会到,
既然不可说,不如不说,直接体会好了。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后来我发现后面有一篇专门解释了味患离,和你说的一样。
J******s
发帖数: 7538
10
正见分有漏正见和无漏正见
正思维亦有有漏无漏之分
无漏的是出世间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外,我发现正见、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 我以前一直忽略,以为是日常生活很平常的事。
: 一般人只是把正见当成口头禅,以为是日常生活的事。
: 可事实是,对禅修非常重要。
: 正思维是以正见为核心所作之思维。正见不对,不会正思维。
: 没有正思维就没有禅修可言,也就是没有修到 味、患、离。
: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较难有正智。
: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与世俗禅修无异,无论这时修安止定、修神通、修内观
: 都属世俗禅修,非佛陀说的可达涅盘的出世间禅修。

相关主题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如何见五蕴无常?
【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第一义空法经中的异阴相续真实义
请教SeeU法友关于缘摄受智的解释新人求解惑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h
发帖数: 2262
11

忘了说
随顺观、随顺觉(也就是时时刻刻正念正知的意思),就是要用在味患离
只有时刻观察、觉醒(以正见正智消除欲贪),
这样才能对抗对e.g. 对 受 的欲贪的习性(也就是”业”)
业的消除是很难很难的,佛陀提供了他的方法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外,我发现正见、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 我以前一直忽略,以为是日常生活很平常的事。
: 一般人只是把正见当成口头禅,以为是日常生活的事。
: 可事实是,对禅修非常重要。
: 正思维是以正见为核心所作之思维。正见不对,不会正思维。
: 没有正思维就没有禅修可言,也就是没有修到 味、患、离。
: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较难有正智。
: 当没有禅修到味患离就与世俗禅修无异,无论这时修安止定、修神通、修内观
: 都属世俗禅修,非佛陀说的可达涅盘的出世间禅修。

S**U
发帖数: 7025
12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对『阿含』的空,有详细论证。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2.html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忘了说
: 随顺观、随顺觉(也就是时时刻刻正念正知的意思),就是要用在味患离
: 只有时刻观察、觉醒(以正见正智消除欲贪),
: 这样才能对抗对e.g. 对 受 的欲贪的习性(也就是”业”)
: 业的消除是很难很难的,佛陀提供了他的方法

c***h
发帖数: 2262
13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我先想想,看看杂阿含,再看空之研究。
昨天看了杂阿含一经我发现我搞错了,我把”空”说得太伟大
应该先有空三昧,才有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空三昧应该还没到稳定的无我,应该只体会到无常,因缘集灭。不只是生灭。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这段杂阿含的‘味’和‘患’是什么意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3 21:55:04 2012, 美东)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对『阿含』的空,有详细论证。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2.html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忘了说
: 随顺观、随顺觉(也就是时时刻刻正念正知的意思),就是要用在味患离
: 只有时刻观察、觉醒(以正见正智消除欲贪),
: 这样才能对抗对e.g. 对 受 的欲贪的习性(也就是”业”)
: 业的消除是很难很难的,佛陀提供了他的方法

S**U
发帖数: 7025
14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至少作了三方面的工作∶
1. 找出『阿含经』与空有关的经文
2. 比对不同经文的说法
3. 考虑部派对经文提出哪些问题,如何解释这些问题。
1, 2 算是自己思考的基础。3 是别人思考过什么。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我先想想,看看杂阿含,再看空之研究。
: 昨天看了杂阿含一经我发现我搞错了,我把”空”说得太伟大
: 应该先有空三昧,才有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 空三昧应该还没到稳定的无我,应该只体会到无常,因缘集灭。不只是生灭。
: ---------------------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请教这段杂阿含的‘味’和‘患’是什么意思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3 21:55:04 2012, 美东)
: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对『阿含』的空,有详细论证。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2.html

c***h
发帖数: 2262
15

喔ˊ,这么好,帮我整理相关讯息
那我有空看看。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至少作了三方面的工作∶
: 1. 找出『阿含经』与空有关的经文
: 2. 比对不同经文的说法
: 3. 考虑部派对经文提出哪些问题,如何解释这些问题。
: 1, 2 算是自己思考的基础。3 是别人思考过什么。

i********7
发帖数: 808
16
赞叹哦,缘起法和“空”当然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中观提到“空即缘起”的谬误。
但是,我是有老师教导才知道,而你自己摸索,也可以明白,所以赞叹。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喔ˊ,这么好,帮我整理相关讯息
: 那我有空看看。

i********7
发帖数: 808
17
杂阿含的“空”,应该以杂阿含的立场去解释,有杂阿含的经文中提到,空,是指空我
,空我所。并非是印度初期大乘,中观的“空”的概念。你要是看空之研究,很有可能
会掉入哲思的陷阱,很难出来。既然在研究杂阿含,就恭喜你,千万不要放开世尊教法
的精髓,而选择后世祖师的论著。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我先想想,看看杂阿含,再看空之研究。
: 昨天看了杂阿含一经我发现我搞错了,我把”空”说得太伟大
: 应该先有空三昧,才有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 空三昧应该还没到稳定的无我,应该只体会到无常,因缘集灭。不只是生灭。
: ---------------------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请教这段杂阿含的‘味’和‘患’是什么意思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3 21:55:04 2012, 美东)
: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对『阿含』的空,有详细论证。
: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0/yinshun30-02.html

G**W
发帖数: 1865
18
法友,
您 explain 一下,既然無我了,怎還會有「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
五蕴(色受想行識),不正就是「我」嗎 ?
Furthermore,「纯净无染」或「不純有染」俱是意識的心所法, 我見俱足,
怎會是無我 ?
法友怎麼看呢 ?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喔ˊ,这么好,帮我整理相关讯息
: 那我有空看看。

S**U
发帖数: 7025
19
五蕴(色受想行识)被凡夫当成「我」(常住、独立、主宰)或「我所」。这是倒见,杂
染。
阿罗汉没有死之前,不把五蕴(色受想行识)当成是「我」,也不把色受想行识当成是「
我所有」。这叫无我。因为没有对五蕴的执取,阿罗汉死之后,下一世五蕴不再生起(
经说∶自知不受后有)。
凡夫有对五蕴的执取,死之后,下一世五蕴再生起。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法友,
: 您 explain 一下,既然無我了,怎還會有「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
: 五蕴(色受想行識),不正就是「我」嗎 ?
: Furthermore,「纯净无染」或「不純有染」俱是意識的心所法, 我見俱足,
: 怎會是無我 ?
: 法友怎麼看呢 ?

G**W
发帖数: 1865
20
阿 See, 咱哥俩还是从凡夫的角度侃侃, 也许你不是, 但我是.
阿罗汉没有死之前, 没有入灭之前, 不管他心里怎么去认为. 五阴都还是具足存在的,
「我」还是在那里. 要不然, 佛法里就没有「有余依涅槃」这回事, “有余依涅槃”者
, 微苦所依, 所依为何 ? 那当然是五蕴身心, 不会是空气. “有余依涅槃” 者, 阿罗汉
虽証无我, 未入灭前于世间行来止去, 仍能感受到冷热飢渴, 所依必是五蕴身心, 虽然
他心中不以为意.
所以你这段话, 解释不了 Cpath 的『2空,是解释,无我之后,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这句话, 他说的这个, 般若, 唯识经典明确有所指, 只是你不愿承认罢了.
我是很想听 Cpath 说说, 因为你们都是人才, 可惜他不理我.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五蕴(色受想行识)被凡夫当成「我」(常住、独立、主宰)或「我所」。这是倒见,杂
: 染。
: 阿罗汉没有死之前,不把五蕴(色受想行识)当成是「我」,也不把色受想行识当成是「
: 我所有」。这叫无我。因为没有对五蕴的执取,阿罗汉死之后,下一世五蕴不再生起(
: 经说∶自知不受后有)。
: 凡夫有对五蕴的执取,死之后,下一世五蕴再生起。

相关主题
问几个关于佛法的问题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益西堪布:抉择二无我讲记 2/10当下的力量
佛法的可理解性非大非小——阿姜查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i********7
发帖数: 808
21
法友,你把五阴当做是我,所以觉得五阴在,就是我还在那里,而阿含经的立场是,空
我,空我所,就是五阴,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的。
“我”是一个概念,是妄想出来的,不管你见法与否,这个概念中的“我”只在想法中
存在,而非真实存在。就像我们讲的麟麒,这种动物只存在于我们的想法当中,在实际
上,它并不存在。
观五阴,也就是观现实是什么,
然后因此而升起正见,五阴为缘生法,
再破除妄见,原来没有常 -- 无常,没有我 --- 无我。
无我之后,就是去除了概念中的“我”,五阴当然还是五阴,为因缘法,是因缘法,当
然必然会有生理性的苦。
所以在杂阿含经里,佛陀说,他得解脱,但并没有说自己已经涅磐,因为涅磐的定义是
,所有的苦的止息,显然身体的苦,只要还有五阴,就还会有,不能说所有的苦都已经
息止。
纯净无染的五阴的状况,不是空,用这个词真的有点不好,空是个否定词,后面要跟一
个要否定的对象,这样才清楚,空,空什么?空我,空我所,那之前怎么知道没有我,
通过观察五阴到底是什么,得到正见,五阴为因缘法,所以纯净无染的五阴的状况是只
见因缘,不见有我的状态。

,
罗汉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阿 See, 咱哥俩还是从凡夫的角度侃侃, 也许你不是, 但我是.
: 阿罗汉没有死之前, 没有入灭之前, 不管他心里怎么去认为. 五阴都还是具足存在的,
: 「我」还是在那里. 要不然, 佛法里就没有「有余依涅槃」这回事, “有余依涅槃”者
: , 微苦所依, 所依为何 ? 那当然是五蕴身心, 不会是空气. “有余依涅槃” 者, 阿罗汉
: 虽証无我, 未入灭前于世间行来止去, 仍能感受到冷热飢渴, 所依必是五蕴身心, 虽然
: 他心中不以为意.
: 所以你这段话, 解释不了 Cpath 的『2空,是解释,无我之后,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 。』这句话, 他说的这个, 般若, 唯识经典明确有所指, 只是你不愿承认罢了.
: 我是很想听 Cpath 说说, 因为你们都是人才, 可惜他不理我.

G**W
发帖数: 1865
22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所以我才會問 Cpath,
『既然無我了,怎還會有「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
五蕴(色受想行識),不正就是「我」嗎 ?』
Furthermore,「纯净无染」或「不純有染」俱是意識的心所法, 我見俱足,
怎會是無我 ?

因为涅磐的定义是,所有的苦的止息,显然身体的苦,
只要还有五阴,就还会有,不能说所有的苦都已经息止。
纯净无染的五阴的状况,不是空,用这个词真的有点不好,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法友,你把五阴当做是我,所以觉得五阴在,就是我还在那里,而阿含经的立场是,空
: 我,空我所,就是五阴,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的。
: “我”是一个概念,是妄想出来的,不管你见法与否,这个概念中的“我”只在想法中
: 存在,而非真实存在。就像我们讲的麟麒,这种动物只存在于我们的想法当中,在实际
: 上,它并不存在。
: 观五阴,也就是观现实是什么,
: 然后因此而升起正见,五阴为缘生法,
: 再破除妄见,原来没有常 -- 无常,没有我 --- 无我。
: 无我之后,就是去除了概念中的“我”,五阴当然还是五阴,为因缘法,是因缘法,当
: 然必然会有生理性的苦。

i********7
发帖数: 808
23

你是觉得,无我了,就不会有任何想法了?
还有,你现在还是认为,五阴是我?
哦,我好像有点知道你的情况了,你的情况有点像[焰摩迦经]里的焰摩迦,
他说五阴灭了,涅磐了,就没有[我]了。到处选说这样的说法,被众长老劝说,说他毁
谤佛陀,但是他都不悔改,最后闹到了阿难尊者那里,阿难尊者给他解答,他才明白
五阴在的时候,本来就不是[我],所以涅磐不能说是[我]没有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有
真是存在过,在五阴还在的时候,就没有我,涅磐应该是五阴的灭尽,不是[我]的灭尽
这样说才与佛陀所说相应。
纯与染,属于判别,是想阴的作用,想阴怎么是我见阿,我见是想阴的内容,这个内容
是想阴在无明的时候的妄想。
五阴不会因为见法,破除有常,有我的妄见后,而消失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所以我才會問 Cpath,
: 『既然無我了,怎還會有「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
: 五蕴(色受想行識),不正就是「我」嗎 ?』
: Furthermore,「纯净无染」或「不純有染」俱是意識的心所法, 我見俱足,
: 怎會是無我 ?
:
: 因为涅磐的定义是,所有的苦的止息,显然身体的苦,
: 只要还有五阴,就还会有,不能说所有的苦都已经息止。
: 纯净无染的五阴的状况,不是空,用这个词真的有点不好,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当下的力量以「法住智」破除对造物主的疑惑
非大非小——阿姜查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正见 1【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参加活动】五月的鲜花-我和佛道儒请教SeeU法友关于缘摄受智的解释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如何见五蕴无常?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第一义空法经中的异阴相续真实义
附佛外道萧平实新人求解惑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问几个关于佛法的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五阴话题: 杂阿含话题: 五蕴话题: 无染话题: 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