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科举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h*********i
发帖数: 2605
1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弯曲,FLG,刷题,科举和造反
俗话说的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古代群雄争霸的时候,也琢磨着怎么招揽人才。小军阀比较饥渴,见人就拉着手问:“
先生何以教我?” 就像现在的小公司,面试就问问project怎么做。
大军阀家大业大,不怕招不到人才,有人投奔,让手下谋士去谈;或者更大的军阀就开
科举,天下才士争相入帐,大家排排坐,阐述茴字的写法。就像FLAG,有人来就让code
。大家一般也就认了,想着以后慢慢往上爬,或者弄个一亩三分地做富家翁。也有脾
气大的牛人,把笔一摔就走人了。
更有聪明人,觉得科举没前途,有前途的是杀官造反受招安。于是许多人就搞startup
,梦想有朝一日造反成功,或者被招安。当然大部分是被灭的死死的。
l**********r
发帖数: 461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WQ (TTL Recal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看看你能中状元不?看懂多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9 23:30:07 2012, 美东)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看看你能中状元不?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
,其说未尝不效;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
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
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
,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 阅读全帖
x******h
发帖数: 13678
3
起码统一了3观啊,有了科举规范3观才有中央指派各地官员的思想统一,即便地方起义
,但是3观还是一样,这也是为啥伊斯兰教信徒在我国存在隔阂尤其是聚居区的,因为
他们的价值观不
是科举延续下来的
x**l
发帖数: 7
4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中国什么时候能恢复科举制度?
其实压根儿就没有废除过科举。科学跟科举在本质上(甚至是外在的形式?)其实是一
样的。。。
譬如,先贤徐光启利玛窦他们。。。。。。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
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
考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
日暮为交卷时限。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清廷
于次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甲辰恩科会试三场考试共有十三道考题。对古代科举制不以为然的朋友,不妨来试
做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比古人更有学识。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
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4、“裴度奏
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
攻蔡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
,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 盖东西各
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 阅读全帖
A*V
发帖数: 3528
6
来自主题: _OurFantasia版 - 为什么不能参加科举?
只要设计合理,当然可以。但对现代人来说,生活环境,行为方式不一样,要想成为
一个古代成功的文人,难度比较大。首先是字,除非像黄石那样书法练了很长的,
一般的人的字很难过关的;其次是面试,这比笔试要难混的多;还有就是言谈举止,
我们这些人仅靠一些速成训练,估计很多场合都不合规矩。另外有一点,我估计古
代人的口音(比如明代以前)和我们现在说话差距可能很大,交流都成问题,很难让
人相信我们是本地人。最后有一个就是,走科举的路周期比较长。秀才,举人,进
士即使连着考下来,大概也不只三年,按我们的准备,大概有三年能占挺大的一块
地了。
能通过科举的好处当然显而易见,如果你能把故事圆上,怎么写就随你了。
r******y
发帖数: 3838
7
公务员考试比科举弱智多了。

1300
l*****d
发帖数: 7963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论初唐诗歌的兴盛与科举制度的未建立之间的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23:13:37 2011, 美东)
开科取士,应始于武则天。以前一直采用举荐官员的制度和世袭的制度。一些白衣之士
,有些才华,便采用写诗博名的方式以求得到公主等人的举荐。
初唐诗歌的没落,人人都说跟安史之乱有关。有没有可能跟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有关呢
g****t
发帖数: 31659
9
李杜最杰出作品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出现的.
安史之乱之前,唐诗佳作的数目和其后的不是一个数量级.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论初唐诗歌的兴盛与科举制度的未建立之间的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23:13:37 2011, 美东)
开科取士,应始于武则天。以前一直采用举荐官员的制度和世袭的制度。一些白衣之士
,有些才华,变采用写诗博名的方式以求得到公主等人的举荐。
初唐诗歌的没落,人人都说跟安史之乱有关。有没有可能跟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有关呢
C********g
发帖数: 9656
10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论初唐诗歌的兴盛与科举制度的未建立之间的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23:13:37 2011, 美东)
隋唐以前一直采用举荐官员的制度和世袭的制度。一些白衣之士,有些才华,就采用写
诗博名的方式以求得到公主等人的举荐。初唐诗歌的没落,人人都说跟安史之乱有关。
有没有可能跟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有关呢?
~~~~~~~~~~~~~~~~~~~~~~~~~~~~~~~~~~~~~~~~~~~~~~~~~~~~~~~~~
回了半天,发现楼主自己就不知道自己要说啥。
标题是“初唐诗歌的兴盛”,正文是“初唐诗歌的没落”。
d******a
发帖数: 32122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idadida (滴滴嗒嗒),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笑死了,汉族智商高是因为科举和会考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5 20:32:26 2016, 美东)
top 2里边,我不知道另外一个怎么样,我那个,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了个东西,全班
绝大多数人都没听懂,老师操着南方口音,抓耳挠腮正在考虑如何讲。这时候有个锁男
说了句话,我顿时豁然开朗,然后又眼前发黑---人比人吓死人啊
s*******n
发帖数: 150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这个转过吗? 陈独秀考科举
送交者: 微副虚记 于 March 25, 2004 12:59:10:
节选于陈独秀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实庵自传》
作者:陈独秀
考科举是母亲的期望
我从六岁到八九岁,都是祖父教我读书。我从小有点小聪明,可是这点小聪明却害苦
了我。我大哥读书,他从来不大注意,独独看中了我,恨不得我一年之中把“四书”、“
五经”都读完,他才称意。“四书”、《诗经》还罢了,我最怕的是《左传》,我背书背
不出,使他生气动手打,还是小事;使他最生气,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令人可怕的,是
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他不止一次愤怒而伤感的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
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我的母亲为此不知流了
多少眼泪,可是母亲对我并不像祖父那样悲观,总是用好言劝勉我,说道:“小儿,你务
必好好用心读书,将来书读好了,中个举人替你父亲争口气,你的父亲读书一生,未曾考
中举人,是他生前一桩恨事!”我见了母亲流泪,便哭出来了,母亲一面替我揩眼泪,一
面责备我道:“你这孩子真淘气,爹爹那样打你,你不哭,现在倒无端地哭了!”……
我的母亲虽然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当时传统的“忠孝节义”
p*******1
发帖数: 13
13
论科举,不能不论士;论士,不能不论中华。
一,中华
在考虑任何对待传统文化的具体问题之前,都必须首先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中国是一个
伟大、成功的国家吗?现在许多言论从微观或宏观的角度试图给中国人灌输一个谬论:
中国是一个失败、丑恶的国家。有血性的中国人在对待任何历史问题时,都必须有一个
坚定的信念:中国是一个伟大、成功的国家,然后那些包装的谬论和隐藏的别有用心就
更容易看清楚了。
中华民族最初不过是黄河流域一小块地方的氏族联盟,几千年沧桑岁月,无论是通过文
化的融合还是血与剑的征服,发展成今天幅员辽阔的国家,“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
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
们”(艾青:《北方》)秦南取百越之地;汉通西域,北灭匈奴;五胡乱华,尸横遍野
,而后隋代北周而中兴;唐开疆拓土,扬华夏文化而包容百族;有宋一代,外战不力,
然而数百年与辽、金、蒙的战争亦是可歌可泣;明自布衣开国,北征大漠:留给近代中
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洒满祖先的鲜血。尤其是五胡乱华那几百年的历史,实在是触目惊
心的黑暗与血腥,中国在那时几乎就灭亡了,最后中华凭借文化的力量重归一
a**i
发帖数: 1142
14
这就是被抛弃的原因啊
因为越来越多冒出头来的都不是科举出道的了
a***n
发帖数: 3633
15
一个是制度,一个是内容。五四基本上批的是内容。科举的用途是招聘公务员,
但是后来公务员考试逐步吞噬掉了所有的教育资源。偏偏这个时候,中国
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需要除文科生之外的大量专业人才。科举制就不得不废了。
唐宋时有用的东西,坚持一千年不动摇也就成了垃圾。
z****y
发帖数: 1550
16
科举被废是因为不利于愚民
C********g
发帖数: 9656
17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论初唐诗歌的兴盛与科举制度的未建立之间的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23:13:37 2011, 美东)
隋唐以前一直采用举荐官员的制度和世袭的制度。一些白衣之士,有些才华,就采用写
诗博名的方式以求得到公主等人的举荐。初唐诗歌的没落,人人都说跟安史之乱有关。
有没有可能跟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有关呢?
~~~~~~~~~~~~~~~~~~~~~~~~~~~~~~~~~~~~~~~~~~~~~~~~~~~~~~~~~
回了半天,发现楼主自己就不知道自己要说啥。
标题是“初唐诗歌的兴盛”,正文是“初唐诗歌的没落”。
b****r
发帖数: 2555
18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Sat Aug 20 23:13:37 2011, 美东) 提到:
隋唐以前一直采用举荐官员的制度和世袭的制度。一些白衣之士,有些才华,就采用写诗博名的方式以求得到公主等人的举荐。初唐以后诗歌的没落,人人都说跟安史之乱有关。有没有可能跟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有关呢?
☆─────────────────────────────────────☆
Communipig (共产猪) 于 (Sat Aug 20 23:25:15 2011, 美东) 提到:
楼主不知道唐代录取进士就有命题写诗的科目吧?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做这种诗的一个习作。
试帖诗要求五言六联,60个字。
可是祖咏写了20个字也录取了,因为写得好。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Communipig (共产猪) 于 (Sat Aug 20 23:31...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526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看看科举以前的九品中正的门阀制度, 吊丝世世代代是吊丝, 高富帅祖祖辈辈都是高富
帅.
w******t
发帖数: 16937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取缔科举。

所以现在要搞素质教育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Lite 7.56
r******y
发帖数: 383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科举带来人力资源大大浪费。是中国科技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好的制度是应该让吊丝过得更好。而不是吊丝们为了当高富
帅恶性竞争。
f****y
发帖数: 7425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我感觉科举的基础是教育辐射人群面的扩大吧
九品中正那时候,就算是布衣寒门智商有高的,但是也基本难以教育开发吧
不过在科技革命以前,只要有仗打,吊死们还是有机会的
a***k
发帖数: 563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世家门阀也是适时而生应运而亡
科举也分门设科来着
那个修起居注知制诰拜相的可能
p***t
发帖数: 69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科举是中国古代社会公平的最大基石,也是中国文化沉淀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
下马”的人人平等观点的最大助力,也是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论述,只说观点。石头草纸不要来。
r******y
发帖数: 3838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两个社会效果不一样。多数american dream对社会做出实实在在贡献,才能实现。
科举的金榜题名对社会没有直接贡献。
Q*7
发帖数: 64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真是中国的一大伟大发明
科举是个好制度。作弊的代价太大了。非常公正。
x******n
发帖数: 97
27
除了著名的举孝廉这种,还有啥方法啊,怎么又能平衡各方势力,又能不让屁民造反呢
科举之后,就没有偷偷提拔自己人的现象了么,好好奇
S*E
发帖数: 3662
28
所以古代科举最后取消了。
D*****i
发帖数: 8922
29
提供洗牌的机会就是很大的意义。
为应考,学会认字,就是很大的意义。
为应考,学会社会的道德规范,就是很大的意义。
把科举替换成高考,以上的结论不变。
s***i
发帖数: 10182
30
如何管理钱财运筹帷幄,不科举哪里有?举荐还是世袭?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s***i
发帖数: 10182
31
师爷的本事是和科举无关,和孝廉或者世袭有关么?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f*******l
发帖数: 8811
32
科举并不全是八股文,也有策论的。
R*******a
发帖数: 2463
33
科举最大的坏处就是军事和金融这两个需要专才的地方几乎得不到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人
才支持,而且非常容易被文官集团歧视打压。
反观西欧,军事扩张和金融扩张就是文明的催化剂,发动机。汉人文明衰落就衰落在这
个上面的。
r**********g
发帖数: 22734
34
中国大乱自1905废科举起,到1978恢复高考止。考试乃中国立国之本。
d*****g
发帖数: 1616
35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3-11/01/content_20367.htm?div=-1
李中清:教育公平高考最佳
2013年11月01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编者按 李中清教授(Professor James Lee),是著名中国人口史、经济史及社
会史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他
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诺贝尔物理学得主李政道之子。
青阅读:促使您进行这个研究项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您会觉得研究大学学生社
会来源那么重要?
李中清:第一,社会的公平与否,教育机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对于那些社会底层
的人,如果他们能够考上大学,这将是他们一把很重要的钥匙,让他们可以向社会上层
流动。第二,我家里很多人都在学界,我一直生长在学校的环境里,我们对于学校教育
问题都比较敏感。这是我从事这一研究的一个原因。第三,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两所学
校很早就很重视这个问题。我的研究组、包括梁晨等很多人,一直致力于计量分析的研
究方法,我们的研究特点是:找大量原始的材料创建数据库,然后分析数据库的材...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662
36
科举相当于现在的政治考试。考分高不仅不代表聪明,其实也不代表对国家忠诚。
Y**********g
发帖数: 4840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科举辩护,兼谈李约瑟问题
中国没有产生技术革命,是地理问题
这个跟科举是不是僵化,是两个问题

统。
T***E
发帖数: 996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科举辩护,兼谈李约瑟问题
同意。首先,牛文人是可以过科举这个门槛的,八股是这个门槛的一个形式。其次,科
举的最重要意义是从中下层士人阶级里选拔文官,进入到政治中枢,比之前的举荐和门
第制度都好很多。
思想僵化是儒家整个思想僵化,从东汉到清,没有实质进步。

统。
f****r
发帖数: 5118
39
科举制度最大的好处是提供social ladder, 朝为屌毛郎,暮成高富帅。
但实际上,绝大大部分都是江浙南方的考生中举,朝廷上充斥着南方集团的势力,你说
代表先进生产力也好,但北方劳苦大众低素质人的利益无人代表,无人关心。
就如米帝永远是共和党里的极右势力把持,没有人搞ObamaCare.
天朝文化永远觉得精英才是社会最该关注的,其实劳苦大众永远是社会最该维稳的地方
。多发一些福利,总比这些人揭竿而起成本低多了。
想想目前天朝高考制度,牢牢限制江苏考生名额,也是一种balance,不过目前的高考制
度就是个摆设,忽悠人而已,考中了还是屌丝,最终还是靠拼爹,但是你无法选择你的
爹,所以更多人拼干爹
l*****f
发帖数: 13466
40
明朝科举有南榜北榜按比例的....

考制
l*****f
发帖数: 13466
41
北宋那个应该还不算南北榜?
五代北方大乱,南方相对太平,文化占优
但是又是北统一南,北占据政治优势
所以才有南人不可为相的传说,但是科举貌似还基本持平
到明朝,因南宋到元的关系,南方文化优势就比较明确了
其实明倒是政治上南统一北....
m********8
发帖数: 7463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科举制度与东林党
其实明朝对科举制度还是比较开明的,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可是最后还是造成了某些小团体结党营私,一党独大垄断朝政的局面
现在来看,有木有什么办法改革一下开科取仕的制度,能避免这种情况?
m********e
发帖数: 1052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科举制度与东林党
坚持士族政治可以缓解科举制度的积弊
不过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下,最终还是无解的
i***h
发帖数: 12655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历史上有科举吗?
从来没听到过
他们不是从唐朝搬的系统么,应该有科举了吧?
m***n
发帖数: 1218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历史上有科举吗?
等级制度下是不可能有科举的。因为有固定的统治阶级或者阶层(贵族,骑士,武士,
等等)。日本贵族武士可以随便杀平民。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日本学习中国也是有取舍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是宋朝官方颁布的启蒙读物(《神童诗》),但是在日本是反诗。
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但是日本一直是尚武社会。从来没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的想法。
r***l
发帖数: 9084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历史上有科举吗?
我觉的举孝廉的方法比科举好
z*******3
发帖数: 13709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历史上有科举吗?
日本就唯独没学科举和宦官
其他都是照搬唐的制度
就像二战后日本就是没学美国的移民和共和制
其他都是照搬
t**x
发帖数: 20965
48
鸡八狗屁不通,一个都没听说过

经历1300余年。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
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始。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
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为“连中三元”。
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
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
继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m********s
发帖数: 55301
49
解元只是乡试的头名。
所以,唐伯虎这个江南第一才子得多烂,可见一斑。

经历1300余年。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
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始。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
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为“连中三元”。
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
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
继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m***n
发帖数: 12188
50
汉朝没有科举。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