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 发帖数: 22064 | 1 第九章由求强到求富的过渡——轮船招商局
一、创办轮船航运局的目的和“公局”成立
洋务派求富活动正式开始,是1874年海防议起之后,但其序幕却是1873
年1月开办轮船招商公局时开始的。因此,轮船招商局可看作是洋务运动从
举办求强的军用工业到举办求富的民用工业企业过渡性的一着。
为什么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个问题要先从当时的轮船航运背景谈起。
早在鸦片战后不久,即有洋商船只航行于沿海。1842年英船“美达萨”
号首抵上海;1844年,怡和洋行派“哥萨尔”号作香港、广州间的定期航行;
1850年,大英火轮船公司派“玛丽乌德”号开辟香港、上海间航线。1853
年美轮“孔晓修”号亦开抵上海。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
约》签订后,在五口开放之外,又开了南至琼州、潮州北至牛庄、天津西至
汉口等多处为商埠。于是外轮得以直入长江、大沽口。各国闻风而至,英、
法轮船公司和在华洋行,纷纷自行其是地派轮航行于各埠。60年代的10年
间,外商在港、沪、津等处设立的轮船公司,主要有:美国的旗昌,英国的
会德丰、上海拖驳、大沽驳船、太古洋行,以及英葡合营的省港澳轮船公司、
德国的美最时等等。到70年...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 第十章电线电报业的创办与发展
一、适应了时势的需要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为了适应商业的发展和机器局、军务的运
输需要的话,那么,电线电报业的举办亦负有满足商务军务需要的相同任务;
如果说轮船航运局的创办,是因为洋轮充斥沿海沿江,而有争回利权分洋商
之利以致富的目的的话,那么,电线电报业的举办亦有相同的意日。因此,
架设电线、创办电报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
电线电报既为近代商务、军务所必需,它就像铁路、矿务、航运一样,
必为外国资本主义所垂涎。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初,沙俄侵略者把留捷
克向清政府“屡次言及本国为通信便捷,欲由都城至天津造用发铜线法。”
清政府以“中华未能保其永固,且不免常有损坏,以致缘此生隙”为由,而
加以拒绝。但把留捷克留有“酌定以后如有允许他国于贵国设立此法,必须
先准俄国以为始”③的话。接着,英国卜鲁士于1863年照会清政府,说英国
电报企业家“因闻俄国飞线之设,经过俄国将及恰克图地界,该民意欲添设
飞线,与俄国所设相联合”,也就是要由恰克图经北京城至海口设立电线①。
美国也不甘落后,它的公使于1864年“备具照会,请置铜线”②。同年...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 第十一章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一、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洋务运动从军用工业到民用工业、从求强
到求富的过渡性的企业的话,那么,煤炭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兴办,
则是洋务派以求富为主要目的兴办民用工业的正式开端,也是“以富求强”
的起点。而首先提到开采日程的是煤炭。70年代中期掀起了机器开采煤炭的
热潮。这股热潮正好与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针锋相对。因此,
得先叙述资本帝国主义妄图窃取中国煤矿开采的权利的历史。
早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开辟了从它本上到中国香港和上海的定期
轮船航线,美国也在酝酿从它的西海岸横渡太平洋直达中国的轮船航线。随
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开放北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口岸,外
国兵商轮船,便横行于从辽东到海南的漫长的中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
在那时,轮船的动力燃料是煤炭,它的消耗量随着轮运的增加而猛增。据统
计,中国沿海外国轮船每年煤炭消耗量60年代中期达到40万吨,年输入上
海的煤炭,由50年代后期的3万吨,增为70年代初的16万吨,其中大部分
是供应外轮所需①。这种长途运煤成本昂贵,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 第十三章近代海军的筹建
一、水师的历史溯源
近代海军海防建设,是与以求富为目的办近代工矿企业同时提出的,同
是由于日本侵略台湾“海防议起”而于1875年提到实践日程的。显然是与鸦
片战前清王朝设水师的目的不同。这里首先叙述清政府设水师的历史渊源。
清代自康乾以还,在沿海和长江北起东三省,南至两广,西至两湖等十
二个省区没有水师,这些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①。它不仅
“官制同于内地”,军事技术水平也与陆军一样,当然够不上海军的称号,
而且很多地方的水师还有时建时废的现象。1839年英国进犯广东,先进的炮
火船舰教训了清政府统治者们,“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①。敢于面对
现实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林则徐,积极筹办海防。他认识到军火技术与洋人
的差距,认识到“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的真理。乃谋赶造西洋先
进的船炮,因制造时间来不及“且不如法”,于是只好“先雇船”和“先购
买夷炮”以应急需。他在所谓“获咎之后”犹念念不忘此事说:“要之船炮
水军断非可已之务。即使逆夷逃归海外,此事亦不可不亟为筹画,以为海疆
久远之谋。”②这表明林则徐充分认识到建设先进的海军的重要性。在他的倡...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5 2015-09-21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主讲人 | 姜鸣
*据8月20日上海图书馆演讲实录整理
晚清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变迁的时代。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批先行者留下了
他们的足迹。提起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详
,但他们的视觉形象是怎么样的呢?许多人并不熟悉。随着大批老照片被发掘,我们开
始对他们的音容笑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那个远去的年代有了更加深刻而亲切的印象。
为什么研究老照片?我的体会,一是观相貌,看看那是一张怎样的面容;第二晓民俗,
当年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细节;三是知变迁,让我们知道曾有一段怎样的发展过程。
我今天主要是围绕着1850-1900年这段时间,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并逐渐为官方和
社会各界接受,清朝上层统治者几次重要的摄影活动为线索,介绍一些官员们的形象,
介绍总理衙门大臣的形象,介绍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李鸿章访问欧美等等故事,加深
大家对中国近代历史在曲折中蹒跚前行的认识。
2015年华辰春拍上,1879年,李鸿章会见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访华的原照出现了,
...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6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来源:乌有之乡 2010-6-4
作者:张宏良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7 通往“丛林”之路
作者:马勇
在甲午战争中,有一个人虽在北洋任职,但没有参加战争;自己虽然没有参加战争,但
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献出生命的人中,却有不少是他的同学或学生,这个人就是严复。他
既在战局中却又在战局外。在局外,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他的愤怒、哀号和呼唤
,来自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在局中,他对中国的失败,北洋的倾覆有深刻的反
省,着力寻找这其中的奥秘,并试图为未来中国搭建一条通道,那就是走进丛林,遵从
丛林法则,彻底放弃王道政治,紧紧抓住霸道政治,用力量去说话,而不是用道德示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人终于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接受了严复提供的进化论,
此后一百多年,不论中国在政治上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中国人始终没有怀疑壮大自身走
上富强,是唯一的凭借和正途。
从西方到东方:严复的困惑与不顺
严复之所以在甲午战争爆发后能够敏锐地提出这样的思想主张,而且深刻影响此后一百
多年的中国历史进程,是因为他在那之前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里,孜孜不倦地探究西方
走向富强的根源、背景与动力,这为他后来的思想展开准备了基础和条件。
严复生于1854年,至甲午战争爆发,刚刚度过不惑之年。他的出... 阅读全帖 |
|
D*V 发帖数: 3096 | 8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张宏良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是天下的主子,皇权成为...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9 罗尔纲在其《太平天国史》中,为护王陈坤书和潮王黄子隆单列一卷,并反复说两人是
动摇分子,“暗通敌人,图谋叛变,按兵不动,拒绝调遣”。根据现存史料看,罗老的
观点值得商榷。有关陈坤书的史料比较多,笔者在此先谈谈黄子隆是否是动摇分子,是
否有谋叛的行径。
罗老给黄子隆定性的几条“罪状”如下,笔者试就下列“罪行”,结合相关史料一一
的进行辩解:
一、黄子隆在镇守无锡时肆意诛求,居民惓避乡间,市肆渐散,人称其“潮白地”。
案此条“罪证”的证据出自佚名《平贼纪略》中卷下《伪潮王至锡守城》条。
此书称太平天国为“贼”,其官爵为“伪”,明显属于地主阶级立场。地主阶级对太
平天国的种种污蔑,罗老已经做了多次考证。太平天国推行绝对平均制度,商业发展受
到明显抑制,无锡的“市肆渐散”显然不仅仅是黄子隆的个人责任。黄子隆既封王爵,
依照定制应当建立王府,其潮王府据考证系用金匮县新城隍庙改建(系前无锡守将济天
义黄和锦的府邸,黄和锦封佐王调常州后,黄子隆接守无锡),并非大兴土木建得如“
神仙洞窟”。太平天国后期政权腐化,时有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即使无锡太平军
中出现肆意诛求的情况,也不单单是黄子隆个人的责...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
|
z***c 发帖数: 2959 | 11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张宏良 2010.06.04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2036 | 12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是天下的主子,皇权成为民众抗衡官权的天然依靠力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13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张宏良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是天下的主子,皇权成为...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5 原创: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微信号
功能介绍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维度,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晚清沧海事(33)
第二十八章 命运之神
作者:罗马主义
人生的成就,大部分要凭借努力,但是最关键的时候,也得靠点运气。历史上有多少人
,努力了半天,结果在即将成功的最后一刻,被别人抢去了功劳,被迫黯然离去,消失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影无踪。
左宗棠本来也应该是这个下场,但是没有想到,远在欧洲的一场战争帮了他大忙,当李
鸿章来到天津的时候,他继续和外国人打起了“痞子腔”。
不知道到底是这个痞子腔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德法两国正式开战,法国无暇顾及远在欧
亚大陆另一端的一点点小事,他们突然之间,从穷凶极恶,气焰嚣张,变得彬彬有礼。
李鸿章说他又查了一遍,有两个人是冤枉的,法国人说:“好,冤枉就冤枉吧,那就别
杀他们了”。
李鸿章又说,对中国的官员处罚的太重了一点点法国人就说:“好吧,你说啥就算啥吧
,那就从轻处理吧。”
李鸿章一看,咦,法国人这么好说话,看来是他们受不了我的痞子腔,那我就再耍点小
聪明吧。于是他就用16个死刑犯,换了天津教案中,被判了死刑的民众,结果法国人也
就装聋卖傻,...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6 第十七章洋务教育的发展
一、由封建教育逐渐向资产阶级教育转变
本书第七章已对洋务运动前期的新式文化教育,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随着洋务事业、尤其是洋务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新式海陆军的建设,
需才孔亟,洋务文化教育很自然地迅速发展着。而且在性质上也必然起着变
化。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教育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是封建主义教育的
话,那么,70年代以后到80—90年代,则是逐渐向资本主义转化并相当程
度变为资产阶级教育了。60年代的教育,是与军用工业、对外交涉相适应的,
虽带上资本主义教育的色彩,但它是直接为封建统治服务并仍然是封建主义
的教育体制,这一点是显然的。奕曾企图挑选正途出身的官吏到同文馆学
习天文数学等科技知识,以逐步改变原有的干部队伍结构和制度,但这仍然
没有超出封建主义的范畴①。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90年代则大不相同了。
办新式教育的根本目的,虽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统治,但教育的直接服务
目标,却是日益增多地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也就是为造船、驾驶、电报、矿
务、冶金、铁路、纺织、商务以及一切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培养所必需
的人才。因此,教育的体制,包括课程设置、...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7 第十八章洋务运动与各方面的关系——兼论有关洋务运动一些理论问题
一、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写到上一章为止,组成洋务运动这架大机器的零部件可以说是基本上阐
述清楚了。现在应该带综合性地叙述它与各个方面的关系。首先谈与太平天
国的关系。
一谈起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它是作为
太平天国对立面发生的。不错,促使洋务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为
了镇压太平天国为主流的农民革命运动,但远不止于这一种关系。洋务运动
与太平天国还有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关系。洋务运动就清政府的目的说,是“资
取洋人长技”以拯救清朝封建统治的运动。要拯救清朝统治,它一定内之镇
压人民革命,外之抵御列强侵略。当力量不足以镇压人民革命,则联外以制
内,当力量不足以御外时,则又会用妥协求和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统治。不
管怎么表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发展近代工业的结果,
都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
发展,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至少有如下面点密切的关系。
一个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发展了商品经济。由于太平军沉重地打击了封
建势力,多数地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8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李之下放广州就是受荣禄排挤而去的。”(四,
87)
(2)“命于式枚草遗折荐袁世凯代己为直隶总督”(四,184)
(3)翁同龢 和李鸿章“平分朝政”?
(4)“是康、梁等激进派的家长与护法”?
(5)罢官出于光绪帝主动
(6)戊戌年仍享有“独对”之权?
(7...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9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0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
|
p******i 发帖数: 1322 | 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8503680100u4g3.html
天津的小洋楼闻名遐迩,而最早的洋楼当属天津英租界的建筑。1888年11月3日的《中
国时报》曾这样报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
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并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里
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1918年来过天津曾在
其小说中写道:“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
的都会。”天津英租界的勘察、测量和规划就是戈登率领他的工兵完成的。
英租界原是一块菜地,没有道路。戈登带领他的士兵骑马走遍这块泥泞的土地,每天起
早贪黑,不辞辛苦,获得所有需要的数据,标绘成图纸。然后再规划道路和建筑区域。
这是天津首次按照英国标准进行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改狭窄的砂石土路为宽阔的马路设
计。
戈登是1860年9月来天津,期间曾参与英法联军的对北京的战争。文献没有发现他掠夺
圆明园财宝的记载,戈登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英法联军)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
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 阅读全帖 |
|
n****4 发帖数: 12553 | 22 李鸿章访美谈话:美国报纸应站出来 统一民众认识(图)
新闻来源: 澎湃新闻网 于 2016-07-19 23:24:56 大字阅读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
闻媒体,观点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
李鸿章表示对于美方的接待非常满意,但认为美国有太多政党,这些政党自说自话,搞
乱了民意,“你们报纸应该站出来,统一民众的认识”。《纽约时报》的记者在采访手
记里评价道:“总督大人对我们国家政党政治的认识显得天真而幼稚”。
李鸿章一行访问费城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熊丰,原题:李鸿章访美:大谈资本、市场和劳动
力,抨击《排华法案》
1896年,李鸿章奉命出使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彼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
。出席完沙皇的加冕礼,他决定一路向西,访问欧美列国。此行历时共190天,行程9万
里。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美国纽约,开始了对美国
为期十天的访问。这是第一位中国高官来到美利坚的土地,整个美国都沸腾了。在美国
东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各大报纸都争相报道李鸿章的此次来访。这其中,《纽约时报》
更是获得了对李鸿章进行专访的机会。在美国报纸的记述中,李鸿章...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d5bee0102uxmr.html
文史悦读 http://blog.sina.com.cn/hainanboke 2014-07-17 07:24:45
中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存在了2000多
年。它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靠对近乎猖獗的外族入侵逆来顺受。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
河中,征服者要么被迫接受中国文化,要么逐渐淹没在被征服者的海洋中,而中国人的
耐心遮掩了他们务实的特点。现在,决定命运的又一个时期即将降临。
1860年的冲突之后,皇帝和朝廷内的主战派逃离首都。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恭亲王
扮演了事实上的政府首脑的角色。他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后,于1861年给皇帝上了一道奏
折,概述了眼前面临的可怕的战略选择:
惟捻炽于北,发炽于南,饷竭兵疲,夷人乘我虚弱而为其所制。如不胜其忿而与之
为仇,则有旦夕之变;若忘其为害而全不设备,则贻子孙之忧。
这是战败者所处的典型的两难境地:一个国家能够一面貌似顺从征服者,一面维持
自己的凝聚力吗?又如何加强自己的力...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4225 | 24 同治六年(1867年)年正月十五日,清廷剿捻主力刘铭传所属铭军与鲍超之霆军函约,
于湖北省安陆尹隆河(今永隆河)夹击东捻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之部。此役清军未料
遭到捻军猛烈攻击,刘部猛将总兵唐殿魁、田履安先后中弹阵亡,几全军覆没,幸赖霆
军解围方免于难。随后清军转败为胜,虽有2,000人伤亡,加上总兵唐殿魁、田履安战
殁,但捻军阵方面损失9,000人、马5000匹,更有8,000人降清,系其成军以来最大挫败
。致赖、任等之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北走河南,退出湖北省全境外,更导致捻军在战
略上转攻为守,同年底任柱被杀,来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东捻军被清廷剿平。
此役,不仅是清军对攻剿东捻军前期战斗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主力战,亦为捻军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此次战役清廷虽然大获全胜,但随着军事统帅们的争功诿过与护短,加
深刘铭传与鲍超的磨擦与冲突,让清廷剿捻停顿数月之久。鲍超也因此愤极病发,从此
退出军队十一年,所部霆军更遭到遣散命运,间接影响湘军与淮军的明争暗斗。因此,
尹隆河战役实为剿捻过程中颇有争议之事件,对尔后战局之发展影响很大。本文即以历
史学的方法,从现有的史料来探究战役前的局势及其经...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5 雪珥:史上强国,无一不是对内君子、对外痞子
原创 2016-07-26 雪珥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号gjrwls
功能介绍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
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李鸿章
《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8月上独家稿件,原标题《痞子外交需根基》,未经授权,严
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分享到朋友圈。
李鸿章肯定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命运,都将在1870年的天津发生巨大的转折。
这座城市已经与世界紧紧地联在了一起:内战后的美国,派出了战时国务卿、美国扩张
主义的奠基人西华德(WilliamHenry Seward),出访全球。在天津教案那浓重敌意尚
未消逝时,西华德就到达天津,随后赶赴北京,会晤大清“总理”恭亲王,给空前孤立
的大清帝国带来了“合作政策”,中美开始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友谊。
遥远的欧洲,法兰西帝国在普法战争战败,巴黎再度爆发革命,宣布建立第三共和国,
这导致大沽口外的法国舰队,最后放弃了攻击天津的计划,天津教案得以和平解决。
当日耳曼的勇士们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率领下,行进在法兰西的废墟上时,...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6 第十六章纺织工业
一、办纺织工业的指导思想
人们常把洋务纺织工业,与轮船航运、电线电报、煤铁矿务的开采与冶
炼,并列为洋务派举办的四大洋务民用工业企业。③它们的举办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与洋商竞争,分洋商之利,追逐利润以致富:但也有不同点:轮
船、电线和矿务三者,既是商务,又与军事上的需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轮
船利于军队和军需的转运;电报对于军事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煤铁和
其他金属等矿务更明显的是为了军事工业能取得廉价的燃料原料;而办纺织
工业却同军事无任何直接关系,仅仅是为了发展商务以致富之举。此其一。
其次,轮船航运的创办,是在洋轮充斥于江海,电线架设时,洋商已在沿海
设海线,并又在陆上设线,也就是说,轮、电二者都是在洋商侵占了中国利
权情况下举办的,至于矿务,洋人也已在中国大事勘查矿藏准备擅自开采的
情况下洋务派始着意于此的。纺织工业却是在洋商没有在中国设厂时开始筹
建的。第三个不同点是,轮电、机器开矿和机器纺织四者,虽均为中国前此
所未曾有,但纺织业又与前三者有其自己的不同特点。纺织业是中国有着攸
久历史传统的最为普遍的手工业,绝大部分产品是与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
生产的。...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27 第四十六章 飞虎
“姑苏城外有山塘,果是人卝间极乐场。沽酒店开蜂亦解司獭花人去路亦香。”
琵琶如泉水叮终,清秀卝女孩声如百转春等”醉心荡魄,一曲《三笑》边绰边唱,
荡气回肠。
英王闭着眼,手卝指随乐声轻敲膝盖,享受着难得的放松。
“不好了”不好了”有清妖!”一名红巾兵勇惊惶的跑进来”边跑边喊”他乃是张
溯爵的亲卝信”不想英王竟在张帅院中”更见英王卝征的睁开双目”目光如电”他吓得
扑通跪倒”颤声道:“小的,小的该呃……,…”
“甚么清妖?”张溯爵抢着问”免得英王表哥治这红巾的罪。
红巾兵勇这才思及那骇人之事,结结巴巴道:“禀、禀王爷、将军”城外几里”发
现清妖大队,正,正向……”
英王腾地站起”而那弹琵琶的清秀卝女孩也一脸惊惶”琵琶落地”躲进了皮鼓旁那
老人卝身后”看起来”敲皮鼓的应是她父卝亲。
“打的甚么旗号?”张溯爵脸色有些发青”英王部中,他最是胆小怕事。
刘昌林则掳袖子笑道:“好啊,可以大干一场了,最好是景祥亲来!抓他个王卝八
蛋!”
红中兵勇茫然摇头”就在这时,忽见那鼓手征卝地撕卝开皮鼓鼓面”众艺人纷纷伸
手进去”等出来时已经一人一把左轮手松。
“不好!”鸡鸡的松声中”立时有卫兵...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28 第四十六章 飞虎
“姑苏城外有山塘,果是人卝间极乐场。沽酒店开蜂亦解司獭花人去路亦香。”
琵琶如泉水叮终,清秀卝女孩声如百转春等”醉心荡魄,一曲《三笑》边绰边唱,
荡气回肠。
英王闭着眼,手卝指随乐声轻敲膝盖,享受着难得的放松。
“不好了”不好了”有清妖!”一名红巾兵勇惊惶的跑进来”边跑边喊”他乃是张
溯爵的亲卝信”不想英王竟在张帅院中”更见英王卝征的睁开双目”目光如电”他吓得
扑通跪倒”颤声道:“小的,小的该呃……,…”
“甚么清妖?”张溯爵抢着问”免得英王表哥治这红巾的罪。
红巾兵勇这才思及那骇人之事,结结巴巴道:“禀、禀王爷、将军”城外几里”发
现清妖大队,正,正向……”
英王腾地站起”而那弹琵琶的清秀卝女孩也一脸惊惶”琵琶落地”躲进了皮鼓旁那
老人卝身后”看起来”敲皮鼓的应是她父卝亲。
“打的甚么旗号?”张溯爵脸色有些发青”英王部中,他最是胆小怕事。
刘昌林则掳袖子笑道:“好啊,可以大干一场了,最好是景祥亲来!抓他个王卝八
蛋!”
红中兵勇茫然摇头”就在这时,忽见那鼓手征卝地撕卝开皮鼓鼓面”众艺人纷纷伸
手进去”等出来时已经一人一把左轮手松。
“不好!”鸡鸡的松声中”立时有卫兵...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9 第十四章海防与新式陆军
一、海口陆上防务
上章所讲的海军建设,决不是孤立的,还有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与之相
配合。所谓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一个是建设海口炮台等防御设施;另一个
是新式陆军的建设,在那时即所谓“练军”和稍后的自强军和新建陆军的建
设。本节先叙述各海口的防御设施建设。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所谓“中外和好”气氛中,清政府又高枕无
忧了,沿海各要口炮台等防务设施几皆废弃。天津教案发生后,列强陈兵海
上,清政府意识到加强海口防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办理天津教案的李鸿章
致函关心海防的丁日昌说:“此案敷衍过去。果为自强之策,大沽海口南北
炮台及北塘等处,应驻重兵,长江以炮台为经,轮船为纬。无逾尊议之善。
但保津畿与长江,自固根本,彼必不敢轻视,动辄强压。海外我与彼族共之,
缓图可也。”①海口设防的方针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李鸿章讲得颇为明确,
他说:“水路主守,陆路主战。二语实为中国御侮救急良法。然水路何以守?
曰扼险炮台、守口炮划、拦路水雷而已。”①那就是各要口以炮台、炮艇和水
雷相结合进行防守,其中以陆上炮台为主。在上述思想指导下,从1871年起
即筑造大沽、北塘海口及津城东北...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30 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但造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中兴名臣"
,还造就了几位来自西洋的名人,戈登就是其中的一个。
戈登不见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绝对是个传奇人物。戈登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他的毁誉参半非常与众不同。在中国官方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
太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恶贯满盈的戈登在喀土穆
被苏丹起义军打死。"如果倒退一百年,在晚清的历史里戈登是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功臣
,授提督衔,赐黄马褂、孔雀花翎,戈登死后清庭专门派人去吊。在英国的历史里,戈
登是"英雄中的英雄"(语出英国首相格拉斯通),维多利亚时代的楷模,戈登死后维多利
亚女王亲自到他家中慰问。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戈登爱憎分明,无论褒贬都是一边
倒,也算叹为观止。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戈登盖棺定论,而是通过记述戈登这个传奇人物一生的重要活动
和事件,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至於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人物,则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1、平凡的早年
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生于1833年1月28日,父亲是英国皇家炮兵部队的一位
中将。戈...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1 文|谌旭彬
以个人权位为决策依据、以操弄民意为实现手段,不惜以千万普通人的身家性命为代价
……这是1900的中国,所发生的故事。
四次御前会议
1900年6月16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一次御前会议。
讨论的主题有两个:
(1)对义和团是剿还是抚;
(2)对八国联军是战还是和。
这两个主题,其实二位一体。如果剿义和团,则必与八国联军和;若抚义和团,则必与
八国联军战。
皇帝在会上显得很烦躁。
他问内阁学士许景澄:“国命安危,在此一举。……你搞了多年外交,熟知洋务,应当
明白大势,帝国究竟能否与各国开战,请直言无讳。”
许景澄告诉皇帝:“无论是非得失,万无以一国尽敌诸国之理。”
据史料记载,许氏的回答深得光绪之心,在稍后的会议过程中,皇帝大谈“断无同时与
各国开衅理”,并举甲午中日之战为例:
“甲午一战,创巨痛深。……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
据说,皇帝的态度赢得了多数朝臣的赞赏。军机大臣王文韶伏地叩头,大呼:
“圣虑及此,国之福也!”
次日,也就是6月17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二次御前会议。
皇帝与主和的大臣再次成了会议的焦点。
皇帝说:...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2 文|谌旭彬
以个人权位为决策依据、以操弄民意为实现手段,不惜以千万普通人的身家性命为代价
……这是1900的中国,所发生的故事。
四次御前会议
1900年6月16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一次御前会议。
讨论的主题有两个:
(1)对义和团是剿还是抚;
(2)对八国联军是战还是和。
这两个主题,其实二位一体。如果剿义和团,则必与八国联军和;若抚义和团,则必与
八国联军战。
皇帝在会上显得很烦躁。
他问内阁学士许景澄:“国命安危,在此一举。……你搞了多年外交,熟知洋务,应当
明白大势,帝国究竟能否与各国开战,请直言无讳。”
许景澄告诉皇帝:“无论是非得失,万无以一国尽敌诸国之理。”
据史料记载,许氏的回答深得光绪之心,在稍后的会议过程中,皇帝大谈“断无同时与
各国开衅理”,并举甲午中日之战为例:
“甲午一战,创巨痛深。……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
据说,皇帝的态度赢得了多数朝臣的赞赏。军机大臣王文韶伏地叩头,大呼:
“圣虑及此,国之福也!”
次日,也就是6月17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二次御前会议。
皇帝与主和的大臣再次成了会议的焦点。
皇帝说:...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3 第十二章金属矿的开采与冶炼
一、开采金属矿的目的及其简况
所谓金属矿,在当时是指金、银、铜、铅、铁等种类。在1874—1875
年间,大臣疆吏筹议海防中奏请开采煤炭时,常常是煤铁并提,也涉及铜铅
等五金矿藏。例如丁日昌于1874年在其《海防条议》中说:“镇江之东南山
煤铁五全似皆可采。..产煤之处皆多产铁。..五金煤铁等项,非特利源
所系,亦军事胜败所关,..故开矿一层,尤为目前军事饷事之第一要务矣。”
③其他封疆大吏也有类似的煤铁五金并提的说法。但付之于实行时,首先是煤
炭,虽也注意到铁的开采,实际上却未曾与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先煤
后铁”是办洋务企业者常讲的一句话,其他金、银、铜、铅等就等而次之了。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一是洋人觊觎中国矿藏最早的着眼点是
煤炭,清政府洋务派为保护自身的利权,故把采煤放在优先的位置:二是洋
务军用工厂和兵商各轮迫切需煤,不橡五金那样可以暂时从缓;三是采煤较
为易办,并且采出来即可使用,经济效益也可以立竿见影,不像铜、铁等金
属需要有一个冶炼加工过程。以故,金属矿使用机器开采与冶炼,延至1880
年前后始提到实践的日程,比之煤炭的开采晚... 阅读全帖 |
|
a*******m 发帖数: 14194 | 34 那样干的结局就是翁同书和大清的结局:
大清裱糊匠李中堂,还是有好几把刷子的,确实被中国历史课本给
undervalue了
晚清第一折-李鸿章《参翁同书片》 (2010-12-13 01:21:07)转载▼
标签: 杂谈
参翁同书片
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
再, 前任安徽巡抚翁同书,咸丰八年七月间,梁园之挫,退守定远。维时接任未久,
尚可推诿。乃驻定一载,至九年六月,定远城陷,文武官绅殉难甚众。该督抚独弃城
远遁,逃往寿州,势穷力绌,复依苗沛霖为声援,屡疏保荐,养痈贻患,绅民愤恨,遂
有孙家泰与苗练仇杀之事。逮苗逆围寿,则杀徐立壮、孙家泰、蒙时中以媚 苗,而并
未解围。寿城既破,则合博崇武、庆瑞、尹善廷以通苗,而借此脱身。苗沛霖攻陷池,
杀戳甚惨,蚕食日广,翁同书不能殉节,反具疏力保苗逆之非叛,团 练之有罪。始则
奏称苗练入城,并未杀害平民,继则奏称寿州被害及妇女殉节者不可胜计,请饬彭玉麟
查明旌恤,已属自相矛盾。至其上年正月奏称苗沛霖之必应诛 剿一折三片,脍炙人口
。有“身为封疆大吏,当为朝廷存体制,兼为万古留纲常。今日不为忠言,毕生所学何
事”等语,又云“誓为国家守此疆域,保此残黎... 阅读全帖 |
|
r****5 发帖数: 95 | 35 北洋舰队的虚实
规章既已厘订,经费亦有着落,李鸿章乃于光绪元年(一八七五)获拨款四十五
万两,委托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专程返英,向英国最先进的「阿摩士庄」
(Armstrong)船厂,订购舰艇四艘。这便是后来北洋舰队里的镇东、镇西、镇
南、镇北,一式四船的标准炮艇了。后来李鸿章以其船炮新颖犀利,造价低廉(
每艘十五万两),因此又加购两条——镇中、镇边。这六条英制炮艇,所谓「六
镇」,也就构成北洋舰队的雏形了。六舰原是分别建造的。他们的吨位、炮力等
等,都不可能绝对相同。中西史料记录,亦确有差异;史家亦难复考。但大致说
来,它们是属于同一级的,则无可非议也。六舰排水量大致均为四四○吨级;舰
长一二七英尺,钢壳而无装甲。时速十浬。每舰有二十二磅(火药)退管炮二至
五门。这种阿摩士庄的「艾朴塞隆」(Epsilon)型新舰的最大特点是双向航行,
如横渡长江的渡船,回航不用掉头。在重洋之上作战,忽前忽后,神出鬼没,就
制敌机先了。这种灵巧炮艇,在当时英国海军里也是先进的。
为避免中国新建海军,只受某一国家影响,并由于鸿章对德制军火的喜爱,尤其
是克虏伯厂(Krupp)出产的大炮。——且插句闲话:李...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6 出处: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59024-1.shtml
儒家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这种“家”文化的结构可以用“忠”、“孝”、“仁”
、“义”四个字来概括。
这四个字之中又以“孝”为根本。“孝”维系了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孝”的向上
延伸和扩展成为“忠”,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家族,帝王就是头号大家长——不忠不孝是
十恶不赦的重罪,人人得而诛之;
“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结党营私,结党夺权争利,是
儒家文化官场的传统文化;
而“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被儒家当作圣人,
是永远伟大、光荣和正确,出了问题都是小人(即下级)的过错和责任。
“忠”、“孝”、“仁”、“义”是搭起中国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上下纵横互为支撑
,形成一个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国文化中大部分意义、价值、伦理与道德的
体系。所以社会公德是不受重视的,自私自利衍生为团体、血缘和地域利益的亲疏,远
近,轻重和高下。所以任人唯亲是儒家这种文化的延伸;而强权就是真理,有权有钱就
有地位,只要有了地位,对于小人(劳动人民,...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37 第一百一十三章 乾王宫
枪声如雨,东方天幕渐渐变成了鱼肚白,槟港镇东面和南面的战斗仍在激烈的进行着,
深夜,荷兰人及其雇佣军突然对槟港发起了攻击,一场南国水师步兵团熟悉无比的防御
战突然打响。
在中国南北战争中,平远水师步兵团曾经奇袭定海厅,截断了部署在浙江的淮军的补给
和退路,并且坚守定海达一年之久。
而今日之水师步兵团更不是一年前可比。
想来,荷兰指挥官霍斯特准将对此深有体会,霍斯特准将乃是荷兰人苏门答腊岛武装据
点占碑的指挥官,槟港被中国人占据,心高气傲的他立即调集苏门答腊岛4名荷兰步
兵与近万名干巴鲁雇佣兵,征募商船从都保里登陆,隐蔽行军,晚上零点,在霍斯特准
将“为了王国荣耀”的吼声中,将近一万四千名士兵,开始从槟港东部和南部的平坦地
带展开了对中国人的攻击。
此时的霍斯特准将,伫立在一处丛林山丘之上,眺望着近在咫尺的槟港。他出生在军人
世家,祖父在拿破仑战争中牺牲,父亲则在好望角被凶猛的海盗残忍杀害,因为不知道
从什么时候起,活跃在地中海以及非洲西海岸的海盗们,贪婪的气息开始紧随荷兰人的
商船,曾几何时,神圣不可侵犯的海上马车夫甚至在欧洲的航道,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
挫折。
...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38 第一百一十三章 乾王宫
枪声如雨,东方天幕渐渐变成了鱼肚白,槟港镇东面和南面的战斗仍在激烈的进行着,
深夜,荷兰人及其雇佣军突然对槟港发起了攻击,一场南国水师步兵团熟悉无比的防御
战突然打响。
在中国南北战争中,平远水师步兵团曾经奇袭定海厅,截断了部署在浙江的淮军的补给
和退路,并且坚守定海达一年之久。
而今日之水师步兵团更不是一年前可比。
想来,荷兰指挥官霍斯特准将对此深有体会,霍斯特准将乃是荷兰人苏门答腊岛武装据
点占碑的指挥官,槟港被中国人占据,心高气傲的他立即调集苏门答腊岛4名荷兰步
兵与近万名干巴鲁雇佣兵,征募商船从都保里登陆,隐蔽行军,晚上零点,在霍斯特准
将“为了王国荣耀”的吼声中,将近一万四千名士兵,开始从槟港东部和南部的平坦地
带展开了对中国人的攻击。
此时的霍斯特准将,伫立在一处丛林山丘之上,眺望着近在咫尺的槟港。他出生在军人
世家,祖父在拿破仑战争中牺牲,父亲则在好望角被凶猛的海盗残忍杀害,因为不知道
从什么时候起,活跃在地中海以及非洲西海岸的海盗们,贪婪的气息开始紧随荷兰人的
商船,曾几何时,神圣不可侵犯的海上马车夫甚至在欧洲的航道,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
挫折。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9 【中美旧史18】李鸿章访美 (2014-04-11 06:14:43) 下一个
一八九六年
清光绪二十二年;美国第二十四任总统格罗夫•克利夫兰第三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美国有一种流行的美式中餐叫做 Chop Suey-“杂碎”。这道菜的发明与传播与
李鸿章到美国有很大的渊源。1896年8月,李鸿章访问纽约,欢呼的人群排列在街道两
边争相目睹这位身穿黄马褂的东方国度的重要来访者,儿童们也把自行车上装饰上黄色
以吸引这位使节的注意。李鸿章婉拒了美国方面给他准备的丰盛食品和香槟,他只吃他
随身私人厨师做的饭菜。美国民众对这位来自亚洲“皇朝”的大官和他的中国人厨师队
伍充满了无比好奇。8月29日,李鸿章宴请美国客人,他的厨师就把芹菜﹑豆芽,和肉
沫加上美味的酱料混在一起,做成一道“杂碎”给他们品尝,美国人赞不绝口。
在星期天休息时,李鸿章会乘坐华丽的马车,前呼后拥地去到曼哈顿下城的中...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0 【中美旧史18】李鸿章访美 (2014-04-11 06:14:43) 下一个
一八九六年
清光绪二十二年;美国第二十四任总统格罗夫•克利夫兰第三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美国有一种流行的美式中餐叫做 Chop Suey-“杂碎”。这道菜的发明与传播与
李鸿章到美国有很大的渊源。1896年8月,李鸿章访问纽约,欢呼的人群排列在街道两
边争相目睹这位身穿黄马褂的东方国度的重要来访者,儿童们也把自行车上装饰上黄色
以吸引这位使节的注意。李鸿章婉拒了美国方面给他准备的丰盛食品和香槟,他只吃他
随身私人厨师做的饭菜。美国民众对这位来自亚洲“皇朝”的大官和他的中国人厨师队
伍充满了无比好奇。8月29日,李鸿章宴请美国客人,他的厨师就把芹菜﹑豆芽,和肉
沫加上美味的酱料混在一起,做成一道“杂碎”给他们品尝,美国人赞不绝口。
在星期天休息时,李鸿章会乘坐华丽的马车,前呼后拥地去到曼哈顿下城的中...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1 甲午战争120年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
2014-01-29 07:45
作者:张飙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894年
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120年
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
中。
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120年前,中日两国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
口,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马关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把中
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日本凭借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迅速扩张军事
实力,一跃跻身世界列强。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没落,日本崛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4年8月1日,是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宣战120年的日子。
120年后的今天,写下本文,权当捧一杯酒、捧一杯泪,祭奠当年为国捐躯的忠魂
,祭奠当年被残杀的冤魂,祭奠当年所有为中国奋斗过的人们。
祭奠仇恨,是为仇恨不再新生。
祭奠历史,是...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2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3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4 原创:萨苏 萨苏 微信号 sasutime
功能介绍
每天给你一个萨苏故事,感知时代温度,体味时光传奇。
【萨苏】(ID:sasutime)
可以想象,身着这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军服的北洋水师官兵们持枪荷弹,登陆英
国会是怎样一种风景。
▼相关阅读
东亚大舰队之梦001:颐和园的火轮船
『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
中国东亚大舰队之梦系列
002纽卡斯尔的中国巡洋舰(上)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当笔者和摄影师娄林伟在日本进行北洋水师遗物考察的最后一天,我们并肩站在小田原
市高等学校的草坪上,仰望悬挂在那里的镇远舰船钟,这段水师学员在赴英留学前吟诵
的誓词,仿佛依然在随着钟声回荡。
无论忠诚,还是怯懦,高尚,还是卑微,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一
切,就如同无法改变自己黄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眼睛。我们分享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同样
,我们也理应分担他们的痛苦与错误,责无旁贷。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1868-1894年间曾四次出任英国首相
1880年,在英国议会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45 第三十三章 奸臣
吕贤基听得叶昭这话,诧异极了,看了李鸿章一眼,又看看叶昭,强笑道:“公爷这般
抬举他,自是他的福气,也显得卑职稍有三分识人之明。”说着就对李鸿章道:“还不
来谢过公爷?”
何桂清更是一瞬不瞬的打量着这位突然冒出来的酸书生,以景帅之能,断不会无缘
无故礼贤下士,莫非此子真有甚么特异之处?
李鸿章能感觉到众人看向他的目光突然就变了,心下一声叹息,这才真是壹缘金门
,鸡犬升天。景公轻轻一句,胜抵千卷万卷文。
走上两步,李鸿章长稽到地:“学生谢公爷抬爱,只怕学生愚钝,错失公爷厚爱。”
叶昭微笑颌首不语
何桂清则笑道道:“入景公幕者,岂有朽木,翰林不必过谦。”
何桂清又同吕贤基奉承了叶昭几句,这才告辞。
眼见这等情形,李鸿章心下叹息,少年英发,所见所历尽是阿谀奉承之辈,景公名
气虽大,怕少年骄横,未必是可栖身之良宿啊!
叶昭微笑看他几眼,就唤一旁侍立的十三道:“去请帕克先生,领李翰林转转这火
轮船。”十三天生带着凶相的眼神上下左右打量了李鸿章一番,心说这书呆子看起来没
二两肉,脸上被刮了一巴掌都蔫巴巴不敢反抗,没一丝骨气,主子对他何必这么好?还
得本姑娘冉候他!
李鸿章被十三看...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46 第三十三章 奸臣
吕贤基听得叶昭这话,诧异极了,看了李鸿章一眼,又看看叶昭,强笑道:“公爷这般
抬举他,自是他的福气,也显得卑职稍有三分识人之明。”说着就对李鸿章道:“还不
来谢过公爷?”
何桂清更是一瞬不瞬的打量着这位突然冒出来的酸书生,以景帅之能,断不会无缘
无故礼贤下士,莫非此子真有甚么特异之处?
李鸿章能感觉到众人看向他的目光突然就变了,心下一声叹息,这才真是壹缘金门
,鸡犬升天。景公轻轻一句,胜抵千卷万卷文。
走上两步,李鸿章长稽到地:“学生谢公爷抬爱,只怕学生愚钝,错失公爷厚爱。”
叶昭微笑颌首不语
何桂清则笑道道:“入景公幕者,岂有朽木,翰林不必过谦。”
何桂清又同吕贤基奉承了叶昭几句,这才告辞。
眼见这等情形,李鸿章心下叹息,少年英发,所见所历尽是阿谀奉承之辈,景公名
气虽大,怕少年骄横,未必是可栖身之良宿啊!
叶昭微笑看他几眼,就唤一旁侍立的十三道:“去请帕克先生,领李翰林转转这火
轮船。”十三天生带着凶相的眼神上下左右打量了李鸿章一番,心说这书呆子看起来没
二两肉,脸上被刮了一巴掌都蔫巴巴不敢反抗,没一丝骨气,主子对他何必这么好?还
得本姑娘冉候他!
李鸿章被十三看...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7 第七章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洋务文化教育,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适
应洋务活动需要所举办的文化教育事业。这种事业,既与清政府同外国资本
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外交活动有关,也与办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一切政治、
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洋务文化教育涉及面是比较广泛的,它培
养了包括翻译、外交、律例、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电报、矿务、冶炼、机
械制造、水陆军事等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是由于
洋务派在洋务活动实践中,意识到培养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性而逐渐举办
的,是适应洋务活动的具体需要进行的。因此,虽有一些计划,但并无远景
规划和战略目标,因而基本上是被动的,尤其在洋务运动开始时是如此。
首先意识到紧迫需要的是通事(翻译)人才。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中
使用通事,并不是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更不是到1860年《北京条约》
签订后才开始,而是早已有之。那时的通事,主要是由于广州一口对外贸易
等活动,和澳门一隅同洋人接触及传教士的活动等关系,而自发的出现和形
成的“通事”群。没有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只有在北方因与沙俄交往...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8 第二章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指出,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
先进政治家思想家,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拯救清王朝垂危统治的改
革主张和措施,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阻挠而被扼杀,以致“廿余载事局如故”,
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毫无革新和前进;20年后,清政府处于太平天国革命和
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却又将“师夷
长技”提到了实践的日程。这也就是说,“师夷长技”的变革,没有能在抵
御外侮也即所谓“制夷”中实行,而却在镇压人民起义中实行了。
清政府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不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
始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四年的酝酿讨论和各种“力”的较量后,认为只有
这样做才能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危亡局面的目的,从而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太平军成为清王朝之“害”始于1851年。1856年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
打击下,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又遭英国和法国的武装侵入。面对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外两大敌人的清朝统治者,从天朝至尊和统治利益出
发,当然要用两个拳头同时打向内外两重威胁。但事实上,这...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作者:
余杰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以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1921年,有鬼才之称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采访和旅行。跟很多日本文人一样,
他心中存在着一种对古典中国的“乡愁”和想象:中国人应该都像诸葛亮、李白、杜甫
、辛弃疾、苏轼、文天祥那样,个个光明伟岸、个性分明,讲气节、懂礼貌。到中国后
,芥川龙之介发现,他看到的中国人却像《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陈敬济,用他的原话
来说:“换言之,现代的中国并非诗文中的中国,而是小说中的中国,猥亵、残酷、贪
婪。”写这句话前,他正看到一个中国男人当众脱下裤子朝美丽的湖水里撒尿,现实中
国和他在书里读到的中国相去甚远。
经过中共半个多世纪暴政的摧残,当下的中国比起1921年的中国来,不知又“猥亵、残
酷、贪婪”了多少倍。有一位常年在海外居住的华人回国后的感受是:医院里,人满为
患,大家像一群动物那样挤来挤去。护士对病人吆五喝六,一点不体恤,也不尊重。如
果不给红包,麻醉师会故意让你受苦。在许多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到处不被当人看,要
办点事,如果没有有力的“关系”,就得低三下四当孙子。这种感觉令人非常憋屈,特
没尊严感。
旅美学者徐贲用“粗鄙...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50 清样校毕,心情极为愉快。经过三十余年研究,较为全百体现我的研究
体系的《洋务运动史》,终于要问世了。著述时间虽长,但出版却是快的,
从交稿到见书还不到一年时间。这在当前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可说是高速度
了。这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首先是陈丽菲同志在我尚未定稿时,即积极向我索稿,促使我加快了定
稿的步伐。交稿之后,她和陈长华同志又抓紧时间审稿,提出不少修订意见。
例如,大到体系论述上的某些重复或是前后矛盾,小到一个数字的错漏,他
们都审查出来加以修改。尤为可贵的,他们对我的研究体系知之甚透,故所
提意见颇为中肯,这可说是我的学术知音。
另外,著名书法家顾廷龙教授,以年近九旬高龄,为我题写了《洋务运
动史》书名,是非常难得的。
我在此一并致谢。
夏东元
1992年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寓所
②③④⑤《光绪朝东华录》(四),第4755、7454、7469、4771页。
附录:我和洋务运动史研究
一、洋务运动发展论
我对洋务运动史的研究,如果将酝酿时期算在内,已整整40年了。在长
期从事此项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看法。这套看法最扼要他说,就是把洋
务运动置于历史长河的发展规律中进行考察...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