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od_CHN_Hist版 -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2)北洋舰队的虚实
相关主题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1)世界第八位海军我所经历的“六一八”事件始末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8,完)刘步蟾战绩辉煌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4)老太后不如小阿巴桑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6)为黄海血战平反晚清中国外交 大国礼仪与西方规则的碰撞
历史上“欺国太甚”的例子“科技控”李鸿章的喜好:爱沾洋气儿(转载)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5)翁李之争洋务运动史--6
洋务运动史--5洋务运动史--15
曾国藩为什么不敢造反 因为这个人他打不过洋务运动史--18
邓世昌“按狗共沉说”靠谱吗?从“李鸿章杂碎”到“左宗棠鸡”:中餐如何风靡美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鸿章话题: 舰队话题: 海军话题: 马尾话题: 北洋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5
发帖数: 95
1
北洋舰队的虚实
规章既已厘订,经费亦有着落,李鸿章乃于光绪元年(一八七五)获拨款四十五
万两,委托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专程返英,向英国最先进的「阿摩士庄」
(Armstrong)船厂,订购舰艇四艘。这便是后来北洋舰队里的镇东、镇西、镇
南、镇北,一式四船的标准炮艇了。后来李鸿章以其船炮新颖犀利,造价低廉(
每艘十五万两),因此又加购两条——镇中、镇边。这六条英制炮艇,所谓「六
镇」,也就构成北洋舰队的雏形了。六舰原是分别建造的。他们的吨位、炮力等
等,都不可能绝对相同。中西史料记录,亦确有差异;史家亦难复考。但大致说
来,它们是属于同一级的,则无可非议也。六舰排水量大致均为四四○吨级;舰
长一二七英尺,钢壳而无装甲。时速十浬。每舰有二十二磅(火药)退管炮二至
五门。这种阿摩士庄的「艾朴塞隆」(Epsilon)型新舰的最大特点是双向航行,
如横渡长江的渡船,回航不用掉头。在重洋之上作战,忽前忽后,神出鬼没,就
制敌机先了。这种灵巧炮艇,在当时英国海军里也是先进的。
为避免中国新建海军,只受某一国家影响,并由于鸿章对德制军火的喜爱,尤其
是克虏伯厂(Krupp)出产的大炮。——且插句闲话:李鸿章这时所买的炮,后来
被赛金花的德国「男友」瓦德西看到了,都叹为观止呢!因为德军里也没有几门。
老蒋总统也喜欢德制大炮。连笔者这个小小的「将门之后」,童年时也曾拥有一
支德制「三号驳壳」(盒子炮),和一百发四O三号子弹。其青光闪闪,精巧绝伦,
至今梦寐思之;儿时最爱的玩具嘛!——因此当鸿章再获巨款时,他就转向德国
订货了。
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鸿章再投百万巨资,透过中国驻柏林使馆,向德商伏尔铿
厂(Vulcan),订购七千四百吨,具十四吋装甲,配备有十二吋(三○·五公分)
巨炮四尊的「主力舰」(battleship)二艘。这便是中国北洋舰队的「定远」、
「镇远」两艘「铁甲」(ironclad)了。
「定远」(后为清朝海军旗舰)、「镇远」二主力舰,是当时五大洋中最新型的
战舰。此二舰成为我海军主力之后,再加上若干辅助舰艇,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就超过当时世界最强的英国海军的「远东舰队」了。——换言之,「鸦片战争」
或「英法联军」如再来一次,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只是定远、镇远装甲过重,
船长三○八呎,用的也是复式螺旋推进机(twin screw),可以双向航行。它们
的时速就只有一四.五浬,有时可能只有十浬,就稍嫌其慢。作战时可以坚守,也
可以围歼敌船,但是要动如脱兔,追奔逐北,就非其所长了。——总之,「装甲
」是其时海上战略思想的重点。李鸿章也被它迷住了。所以不惜重价,务必求其
兵利甲坚、尽善尽美也。——二舰的造价是六百二十万马克一艘(关两总在两百
万两以上吧)。
李鸿章是合肥人。「合肥老母鸡」的地方国民性有个癖性叫作「府大架子」,是
一种赌徒性格。所谓「家无甑食之储而一掷百万」。李鸿章就是这种人。所以他
搞起海军来,是不顾一切的。时不旋踵他就跻身于八强之林。花起钱来当然也就
嚇得合朝上下,目瞪口呆了。
须知一百年前世界海军的发展,亦如今日之空军,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海
军的战略思想也是变动不停的,它从着重主力舰的「厚重」,很快又转移到巡洋
舰的「轻快」。世界列强也就围绕着这种战略观念,相互较劲。是所谓「世界军
备竞争」(World Arm Race)也。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实在是第一位国家领导人物,可能也是唯一的一位,领
导着中国参加这项世界级的武装奥林匹克。可是参加奥林匹克是需要全国动员的。
可怜的是李鸿章搞来搞去,始终只是「以一人而敌一国」(梁启超对他的评语),
就难以持久了。
继定远、镇远二舰之后,李鸿章又继续向英德二国订购二、三千吨级的轻快巡洋
舰五艘——济远、经远、来远(德制)和致远、靖远(英制),再加上稍前购买
的超勇和扬威,以及福州船厂自造的平远、威远、康济、湄云、泰安、镇海、海
靖等木质战船,和若干鱼雷快艇,这就是北洋舰队的全部实力所在了。(共船舰
二十五艘,约四万五千吨,参见戚其章《北洋舰队》;王英男〈北洋舰队实力总
览〉,载上引《论文集》页三〇〇;或 Rawlinson 前书 List of ships,1860
~1895,pp246~259. 作者查明甲午之前三十五年中清海军共有舰艇一三四艘。
资料分列极为详尽。)
表面上看来,李鸿章这支大舰队,是世界一流的了。但是亲自参加这项军备竞赛
的李鸿章本人是知己知彼的。他知道他的舰艇速度不够快。他要加买快速巡洋舰。
在甲午前夕英国的阿摩士庄厂知道它老主顾的脾胃,特以新近下水的世界最快、
时速二十三浬的四千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宰相」。英人知道鸿章是内行,
非买不可;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但是四化没有五化,就要出毛病咯!举朝
只一个行家;余子碌碌,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结果这条船被日本买去,就
变成后来日本的「吉野」号。——其后把我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者,即此姝也。
著史者,执笔至此,岂能不感慨系之?!此是后话。
以一校一级而战一国
以上所述是清末北洋舰队的船炮等物质条件(hardware)。船炮总得要有人使用
嘛!为着掌握这项即将到来的中国史所未有的庞大海军,李鸿章于光绪七年(一
八八一)在天津成立水师学堂,以训练海军专才。但千船易买,一将难求。远水
不救近火也。谁知他因祸得福:一八七九年那位也是船政专家的两江总督、南洋
大臣沈葆桢病故。一八八四年秋中法战争爆发,法帝海军偷袭我马尾舰队,七舰
皆毁。沈葆桢生前苦心孤诣所建设的南洋舰队,至此半遭摧毁。李鸿章奉命调刘
铭传率淮军旧部,再援台湾;同时收拾中法战争这个烂摊子。他乃南才北用,把
南洋舰队里的精华干部,悉数调入北洋舰队服务。宝剑赠英雄,二者竟然一拍即
合。这才解决了他的人才问题(personnel)。
为着了解甲午之战时北洋舰队里那些失败英雄,我们还得从他们出身的马尾水师
学堂说起。
且说甲午黄海之战时,中日双方参战者,各有大小舰艇十二艘。我方的十二舰共
有舰长(管带)十四人(镇远、致远二舰均一死一继)。这十四管带经笔者约略
调查,似乎全是马尾水师学堂的毕业生。最不可想象者是,他们十四人中,至少
有十人是马尾船校「第一期」的同班同学。在他们底下工作的大副二副等人,马
尾校友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在这十四管带之中,有四人在黄海之上阵亡殉国。有三人因战败随丁提督愤恨自
杀。另一人显然含寃而死。——真是惨烈之至!
梁启超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而敌一国」。同样的,那空前绝后的鸭绿
江口黄海大战,也是马尾船校以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呢!
马尾!马尾!我为尔欢呼。您在五千年中华通史上,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马尾水师学堂(俗称)或福州船政学堂,原是左宗棠左文襄公任闽浙总督时,于
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在福州马尾创办的,官名「福州船政局」。聘法人日意格
( ProsperGiquel)为总教习,任期五年,从事船炮轮机的制造,和驾驶人才的
训练。
是年左宗棠奉调远去新疆,对付正在挑衅的俄人。左公在西北「手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门」,也干了一番大事,而他在福州留下的船政局,就保荐科甲正
途出身、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继承其事了。——抗战后那位受辱于美军皮尔逊,
而引起全国学潮的北大女生沈崇,便是沈葆桢的曾孙女,林文忠公(则徐)的外
玄孙(见当时北大校长胡适的电报)。
沈葆桢是个有见识有度量的干才,他把这船政学堂取了个文绉绉的名字叫「求是
堂艺局」,办得有声有色。但是从这「艺局」二字,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科甲出
身的士大夫,对这所新式的「海军官校」的认识了。艺局所培养出来的当然只是
些学徒技工啊!技工艺人在清朝以前的传统宗法制度里,往往都只是些与倡优同
列的「无籍」或「乐籍」、「贱民」呢!为缙绅之家的子弟所不屑为。所以沈氏
当时所招收的,都只是一些清寒之家的子弟。为贪图食宿公费和每月一两的饷银
而来。然既来之后,则不许利用艺局的免费教育,私自准备参加科举。
这个近代中国第一座海军官校,第一期有学生约六十人,于同治五年清历十二月
(一八六七年阳历二月)正式开学。学生分为轮机与驾驶两班。课程则由基本数
理化,及英法文与古典汉文开始。轮机术语用法文(当时欧洲大陆乃至国际法的
标准语言);驾驶用语则英语也。盖斯时英国掌海上霸权,英语欧美通用也。纵
迟至今日,国际机场指挥塔(包括北京、上海、台北),公用语言仍为英语也。
由浅及深,学制五年,学科术科与舰上实习并重。学生结业后,再随轮实习三年,
便粗具一轮之长(驾驶或维护)的资格了。然后再由政府选送至英国格林威治皇
家海校(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深造三至五年,并进入英国舰队
见习,或至德法各高级船厂,见习造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现代海
军将才的培训,其严格有如此者。反观数十年后,我们「黄埔一期」搞三五个月
的稍息立正,就可毕业。二者何能相比?
所以当李鸿章在欧洲大买其舰艇时,他需要大批专才来当「监工」;来「接舰」
时,这批南洋培训的海军学生,就可以大派其用场;他在天津自办其水师学堂
(一八八一),也就不愁没有师资了。
严复、刘步蟾和黎元洪
且举几位「马尾一期」的佼佼者,让大家结识结识:
马尾一期生,以第一名入校,可能也是第一名结业者,名为严宗光。他后来改名
严复(一八五四~一九二一),则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翁同和、谭嗣同、
载湉、乃至陈独秀、胡适之等早期就丢掉「四化」,专搞「五化」的魏京生们,
就受其影响了。
严复和他的同班同学刘步蟾、林泰曾等人,似乎都是一窝「格林威治」。——再
插句闲话。在下没钞票也没时间。若有机会去伦敦也住他个把月,我保证可把这
批小格林威治们的成绩单,翻它个篓底朝天。没这个机会,就只能和野史馆长摆
摆龙门了。设有差错,旅途匆忙执笔,尚乞读者教正之也。
严宗光后来被李鸿章罗致了,去当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在这学堂里,老严
教了个湖北学生叫黎元洪(一八六四~一九二八)。小黎在甲午前二年(一八九
二)毕业,被送往德国留学。逾年归来,被分发到刘步蟾当管带的「定远」主力
舰上当个「炮弁」。——他如被分发到骑兵部队里去,那就变成「马弁」了。所
以炮弁者,马弁之弟兄也。
后来这位黎炮弁又被转战至「」广甲」舰。广甲被日舰击沉时,老黎泅水逃生,
又干起陆军来。想不到他捡回的小命「贵不可言」。武昌城一声炮响,这位历史
反革命加现行反革命,竟被革命军强迫做了革命元勋。其后又做了两任「中华民
国大总统」!(他是分两次做的,非「余又任」也。)——读者欲知其详,去看
看章太炎那一篇顶刮刮的《黎大总统墓志铭》,价值数千块袁大头的好文章!
但是他的老师严复就没那个好命了。严复学贯中西(非笔者过誉吧)。他压根儿
瞧不起他那个臭官僚土上司李鸿章。鸿章也嫌他古怪,敬而远之。严宗光因而觉
得要做官,还得走「正途」考科举。提调不干了,乃「捐」了个监生(秀才),
参加福州乡试,想来个「一举成名天下知」,扬眉吐气一下。谁知三考不售.只
好卖卖洋文,当当翻译,了其怀才不遇的一生。
再看刘步蟾:刘氏则代表他们同学中,另一个极端。步蟾显然没有严复的文采。
但是他在本行学术科的成就可能远超过严宗光。他于一八六七年入伍(且用个现
代名词),五年毕业,三年实习期满,一八七四年(日军侵台之年)即由总教习
日意格,发具船长证明书,证明他可以独立作一舰之长。这时正是李鸿章要购舰
造船买炮,成立新式海军之时,苦无人才。此时步蟾大致二十岁左右(严复刚二
十岁),英姿焕发,一下便被李鸿章看中了。步蟾其后留学格林威治,并在英国
舰队见习。归国后立刻成为北洋大臣身边的红人——也是理所当然嘛!此后他奉
命率队赴欧「接舰」,可能不只一次。一八八一年李氏向德国订购定远、镇远两
大主力舰时,步蟾又奉命率十余员工赴德监造。一八八五年船成,又奉命「接舰
」返国。未几北洋舰队完成编制,步蟾奉命出任旗舰定远的管带,官阶是总兵(
位同今日的师长),地位仅次于提督丁汝昌,为中国海军中的第二号将领。此时
刘步蟾年龄不过三十上下。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可想而知。
在千舰易买,一将难求的情况之下,李鸿章对刘亦万般倚重,密奏他才可大用,
隐然是将来的提督人选。但鸿章对他也稍有保留,则是因为他们南方子弟,略嫌
轻浮。其实这是满清老官僚的成见。须知清末的海军正如民国初年的空军,是一
种最时髦、最洋化的兵种。当时的威海卫和旅顺口的海军俱乐部内,酒吧间、弹
子房、跳舞厅……应有尽有,斯时国内闻所未闻也。过这种时髦生活的青年军官,
在满清老官僚的眼光中就略嫌轻浮了。
刘步蟾事实上只是他们「马尾一期」同学中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与他同时出任镇
远管带的林泰曾;出任致远管带的邓世昌;来远管带的邱宝仁;济远管带的方伯
谦;威远管带的林颖启等等,都是大同小异的青年军官。总之,他们都是当时中
国,受过十年以上,最严格的最现代化训练的海军专才。驾驶这种庞大而复杂的
大洋轮,外行是不能领导内行的。而这种内行在当时的大清帝国之内找不出三十
人。这三十人却又是一个师父(马尾一期)下山的。李中堂不办新式海军则罢。
要办,则所有主要舰长职位就由他们包办了。——顺理成章的事嘛!
再者,他们既有此相同的背景和友谊,很自然的也就形成了一个帮。对帮之外的
外行领导丁汝昌,不用说阳奉阴违;对老李重金礼聘来的外国专家,也就不放在
眼里了。在这一心理状态之下,一八九〇年就发生上述的「升旗事件」了。原来
丁汝昌于是年率舰访香港。一时因公离舰,旗舰管带刘步蟾乃降下提督旗,改升
总兵旗(他自己是总兵),以示他才是一舰之主呢,这时还在船上的琅威理不服,
因他自认是大清海军的副提督。有他在船,自应升提督旗。步蟾没理他,官司便
打到李鸿章那儿去了。李鸿章来他个是刘而非琅。琅威理大怒乃拂袖而去。英国
那时想掌握中国海军,琅氏一去便削弱了英国的影响力。英国再一怒,就不许中
国学生进入英国皇家海校就读了。
1 (共1页)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从“李鸿章杂碎”到“左宗棠鸡”:中餐如何风靡美国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5)翁李之争
论洪秀全 (转载)洋务运动史--5
揭秘李鸿章的外孙女的一生曾国藩为什么不敢造反 因为这个人他打不过
被大清坑了的李鸿章邓世昌“按狗共沉说”靠谱吗?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1)世界第八位海军我所经历的“六一八”事件始末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8,完)刘步蟾战绩辉煌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4)老太后不如小阿巴桑
唐德刚笔下的甲午黄海海战(6)为黄海血战平反晚清中国外交 大国礼仪与西方规则的碰撞
历史上“欺国太甚”的例子“科技控”李鸿章的喜好:爱沾洋气儿(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鸿章话题: 舰队话题: 海军话题: 马尾话题: 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