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 发帖数: 3821 | 1 观心的第四个阶段:破俱生我执
观心的第二个阶段开始,是破有——破除对念头的执着与认同。观心的第三个阶段
,是破空——破除对无念的执着。
到第三个阶段的观心修持中,行者就己明了,“念头”不仅仅是心理方面的现象,
包括一念不生的“空”其实也是一念。乃至我人的身体状态、性格、观念、学识等等,
无不是一念。甚至所见、所闻、所感、所知(见闻觉知)的一切对象,究其实,也不过
是一念。果能有如此见地,则解脱气象,便油然而生了。“见惑”基本断除,对世间一
切道理,皆能了然,不再有疑。断见惑,在禅宗就是“见道”,也是破初关的开悟。当
然,这其中还需要有功夫的配合。
之所以说在第三阶段,“基本”断见惑,是因为,此时还有极细微的执着还没破除
——即对这一“知”的执着。而这一“知”其实也是一念,也是一种分别作用,只是它
极细微,没有很强的定力根本不能发现,还以为它一直是如如不动呢。这个知道有念,
知道无念的这一“知”,较之念头,较之无念,它确实是像一个见证者一般,如如不动
,见证着念头的生灭来去,也见证着无念的空灵。(印度的瑜伽境界也只到此为止,称
之为“灵性”)。
殊不知,它既然知道有念,知道无念,这其中就...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02:02:47 2011, 美东) 提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Yun 俱乐部 】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CiYun
标 题: 醒过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0 01:56:17 2011,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Belief
标 题: Re: 问佛教徒一个问题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21 18:40:57 2002) WWW-POST
可从明师引导, 以戒-定-慧为助, 从六根入手. 然后如此找到证据醒过来:
佛法行者, 亦以为日常的我为 "真我", 念念自主, 直至其以一主题, 要求自我, 自主
一念不移, 然后却发现, 居然不能, 连绝对自主一念念个数分钟亦困难, 同时发现, 不
能自主时, 不是胡乱念头一大堆, 就是昏睡, 行者于是决定每日保持进行, 不过还是极
难自主一念不移, 念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 ☆─────────────────────────────────────☆
wuyu (wuyu) 于 (Fri Sep 9 12:23:52 2011, 美东) 提到: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 ☆─────────────────────────────────────☆
wuyu (wuyu) 于 (Thu Sep 15 13:32:47 2011, 美东) 提到: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5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6 你好,阿弥陀佛。
我想您说的宣讲者或许是先从事实上着手,再讲佛教殊胜的办法帮助我们不再枉受轮回。
佛教净土宗印光大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有相关论述,文摘如下:
(全文:http://www.honghuashe.com/ygds/3b04/index.htm,有链接)
第二日说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世人不知因果,常谓人死后,则告了脱,无善恶果报,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须
知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则任意
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此种极恶逆之作为,皆断灭邪见所致之结果。
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然此尚非究竟法。何为究竟法,
是在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则国运可转,灾难可消。盖
今日之灾难,皆大家共业所招。如人人念佛行善,则共业可转,而劫运可消。”
第三日申述因果原理并以事实证明
“前昨两日,余曾将因果道理,及护国息灾的方法,略略叙述,今日本可不必再谈因果
。但有不得不申述者,拟进一步,将因果之原理,与事实,互证说明,俾大众知所儆惕
。现在世人不晓因果之原理,以为妄谈邪说。处处讨...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7 藏传佛教「金刚」意涵之探討
「金刚」一名词,在古印度湿婆沙克蒂教派中,泛指以行男丶女交会之事所产生之能量
或力量者。而在石海军《爱欲正见》一书中说:「《梨俱吠陀》的一首颂诗上说起:『
众所仰望的因陀罗用他的闪电,用他的金刚杵从黑暗中托出它们(雨水)』(i.33.10)。
《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这句诗中的金刚可说是最早出现的,诗中的因陀罗
是印度吠陀时代的天帝,闪电一词也就是金刚。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使用
『金刚』,最初的意义在於,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触即发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是『金刚』的一层含义。……在西元七世纪时,玄奘就发现一些寺院热衷於魔幻般的
超长力量。不过,金刚一词最重要的意义,不在於『闪电』或『霹雳』。……
从隐喻的角度,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很自然地也会将这句诗看成是对性行
为的描述,如此一来,金刚也就等同於男根了。」(《爱欲正见:印度文化中的艳欲主
义》石海军着,百善书房,2009年9月初版一刷,P133-135.),所以藏传佛教也就直接
承袭了此论点,而广以弘传双身法教义。
然而佛教经论所阐述的「金刚」义理泛指法界实相真实心第八识...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8 (三)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 不必问如何 莫管同与异 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 那怕妄想多 散乱固成病 分别易入魔
境缘无好丑 佛号一扫过 句句念能真 决定出娑婆
前则偈云:‘三字真传老实念。’故以《老实念》偈紧接于后,须在箭靶红心里面射中
红心,方是承受圣教真传的好手中的好手。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老实’很平常,但确甚希有。唐代有位婆婆,人问台
山路怎么去?她只是回答:‘蓦直去。’任何禅宗巨匠都勘她不破。‘蓦直’正与此处
之‘老实’同样平常,同样是甚极奇特。妙就妙在不给你留下思议之处。才有所思,不
是了也。念佛参禅,都是如此。所以开口第一句,直说,‘但只老实念’,绝对唯一的
老实念佛。不可再问这问那,若还在东问西问,早是不老实了,所以宗门说:‘不问如
何与若何。’
‘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华严宗依六相而谈法界事事无碍之义。六相是:总相、
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讨论平等与差别的涵义。
同异二相是相上的平等与差别。例如砖瓦木料虽形相各各不同,可是可以合造成一间屋
子,显示了同相。在一个屋子里面,砖瓦木料各有自身之相,这是异相。以相上的同异
为例可以...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9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乃至未来际生的道业,将产生莫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讲世俗
的我和常见外道的我,那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这一帖是论证什么是佛法的“我”与“无我”.
以辩证 "恒常性,主宰性和独立性的本体性存在,这和佛陀最根本的无我(无本体)理
论矛盾".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11 阿米念派自由意志神学的荒谬和危害
“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
-罗马书9:16
王志勇
编者注:在23期《灯塔简讯》中,我们简述了加尔文救恩神学五大要义。从五大要义的
角度证明阐述了改革宗神学中关乎救恩的基本要义,并同时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揭示了阿
米念派神学思想的错谬。在本期简讯中,我们主要从阿米念派的神学前提自由意志出发
,揭示其主张的荒谬之处,及其所面临的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阿米念派在多特会议时
就已经定为异端,为什么仍然在今日的教会中如此猖獗呢?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传道人似
乎站在公允客观的立场上说加尔文宗神学有加尔文宗神学的优势,阿米念派神学有阿米
念派神学的长处呢?甚至有人主张融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学思想,才能使教会既合乎
纯正的教义,又有宣教的活力。其实,如果你用加尔文救恩神学五大要义来细细考察持
上述立场的人,你就会发现他往往也是一位阿米念派人士!在神学主张上,也是没有中
立可言的,或者你是以上帝为中心,以圣经为标准,或者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理性
为标准。二者之间,并没有中立地带。每一个圣灵未更新的罪人都是阿米念派,都觉得
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主,...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2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3 夏大士自警录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
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就是无量寿经。我们善知识的恩,超过父母啊!
夏老师的自警录,是陈大师兄记录的,我们再一次的进行学习,还是为了报师恩啊。这
是师的愿望,他为什么讲这些,就是希望我们从开示里头,真正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
孝啊,能继承师的志、师的愿才是孝啊。我跟夏老师说,接力赛跑嘛,夏老师很喜欢这
句话,打着法炬,我接着法炬再跑上一段。大家再多的时候,分着点一点,这不就更多
了嘛,接着跑。这一段里头,夏老师对于大众的开示,前几次已经说完了,很重要,那
天是元旦,来的人很多。
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一段呢,是夏师自警录里头的,不是对大众说的,是夏老师自
己要求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跟我们说的,一上来就谈一和二,前几次已经介绍过了
。那么,今天所说的是自警录里头的,是自己警惕自己的话。提到了“第一念”“第二
念”,头一句“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就是说念佛也罢,做一
些事也罢,世法出世法都有了,佛法不离世法啊!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两套了。我说变成
两套的...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14
文殊八字大威德陀罗尼仪轨
1.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2.发四无量心(三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啥。
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十遍)
4.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十遍)
5.称佛名号(一遍)
南无娑罗王佛、南无敷华王佛、南无宝幢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智佛、南无山
王佛、南无作日光佛、南无极安隐佛、南无善眼佛、南无法幢佛、南无光鬘佛。
6.持咒:(一0八遍,多多益善)
唵阿味罗吽却哳啰(音:嗡啊弥拉吽卡迦拉)
7.回向:
愿我速以此善根,成就威德文殊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悉皆安置于此地
【有关手印】
八指相叉皆屈掌内。以二大指少屈相并。压着二头指屈节上。名曰大精进印。此是
一切佛所说。欲念诵结印之时。咒用八字陀罗尼咒曰。
唵 阿味罗吽却哳啰。
次说如意宝印。印曰以两手相叉。二头指相拄。屈其大母指入于掌内相叉。此印亦
名大精进如意宝印。即说咒曰。
唵 帝儒(二合)嚩罗萨婆逻吒(二合)娑陀迦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今时佛教有大患存焉,谓外道化、世俗化、法义浅化、密意失传、悟后进修诸地之
道次第混淆,此五乃佛教未来弘传之大患也。
云何言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佛教之密教化也。西藏密教虽然身著佛教法衣
,住于佛教寺院中,本质却是外道法,完全不具备佛法之法义基础,乃是以种种取自外
道之世间法,冠以佛法名相及修证果位之名相,取代佛法所说之种种修证境界,令佛法
之本质消失于无形中,令佛法转易成外道法。如是身现佛教僧宝之相,暗中和平转易佛
教法义成外道法;今时若不加以揭穿及阻止,未来将再度重演古天竺密教兴而佛教亡之
故事;如是身住如来寺院、穿如来衣、食如来食,却是假说如来法、以灭如来法,消灭
佛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将令佛教唯余佛寺、佛像、僧人、及佛法名相,本质则同于印
度教享受淫乐之世间宗教,重蹈古天竺晚期密宗佛教僧人公然享受女欲淫乐之覆辙,师
徒同堕地狱重罪中。如是而修、而传者,皆是破坏佛法者,将来必令佛教李代桃僵,故
说密教化、外道化是佛教之大隐忧。
云何言世俗化是佛教之大隐忧?谓诸方大师同以建大庙、办大型诵经法会、说种种
肤浅佛法、作种种世俗服务,作为佛法修行之主要内涵,而不弘传真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学佛人立誓修学佛菩提道,就要行菩萨道;而行菩萨道所应当修学的内容是什么?
譬如说在《解深密经》当中,观自在菩萨向 佛请问:【“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
所应学事?”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静虑、慧到彼岸。”】(《解深密经》卷4)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静虑以及智慧六种菩萨所应学事,是菩萨六度,或者称为六波罗蜜或六波罗蜜多。波罗
是彼岸,蜜或蜜多就是到,合起来波罗蜜或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而度,则是解
脱系缚的意思。因为菩萨就是要借著这六种修学,而能够解脱生死轮回的烦恼系缚度到
彼岸,所以称为六度—六波罗蜜。或许您已经注意到,一般我们讲六度波罗蜜,不是布
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般若吗?般若就是实相智慧,简称为智慧,这可以理
解;可是《解深密经》中为什么要把“禅定”改为“静虑”呢?其实如果去阅读 玄奘
菩萨翻译的经论,除了《解深密经》之外,像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以及一百卷的《瑜
伽师地论》,也都是以静虑来称菩萨六度波罗蜜中的第五度,就是一般所称的禅定波罗
蜜。那么“静虑”和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究竟是同还是异呢?...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8135 | 17 一).阿朱、阿紫——二姐妹是《天龙八部》段正淳与阮星竹之女,自小分离,后一为
慕容氏的婢女,一为星宿派的顽徒。朱紫是一个母亲所生,而性格、品质迥异。其名取
自《论语》。《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
之好者。恶其邪好以乱正色。”后因以“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后汉书·
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又比喻人品的高下。刘峻《广绝交论》:“
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胆。”由是观之,查氏以“朱紫”为二姝命名,爱憎之情不言
自明矣。
[附乔峰]乔峰本名萧峰(萧姓为辽国大姓),其姓得自养父农户乔三槐。“乔”字
已暗含其并非本姓(“乔”在字义上有“装假”、“改扮”意,如乔装,乔模乔样等,
《水浒》有“李逵寿张乔坐衙”)而“峰”字又遥接其父之名“远山”。
(二)丁典和凌霜华——《连城诀》中一对命运悲惨的爱侣。丁,有遭逢的意思。
《后汉书·岑彭传》:“我喜我生,独丁斯时。”有词语“丁忧”、“丁艰”;典,有
抵押、典当的意思。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所以“丁典”可释为“遭逢
出卖”,正好像丁典与其把弟狄云身世的写照。
凌,“凌寒独自开”之凌,冒着... 阅读全帖 |
|
J*********y 发帖数: 14 | 18 《四十二章经》: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
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
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后注】所以佛说,‘饭恶人百’:你想行布施,前边虽然是说布施,但是对于布施,
你也要知道怎么样布施才是重要的。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也不合法,不懂得种福的法
,那么你种了也没有福。所以说,饭恶人百,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不如饭一善人
’: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人那个福田多。为什么呢?你给一百个恶人饭吃,他们吃
饱了饭,也只知道去做恶事,变成他们所做的恶事,都是你帮助的,你是一个帮凶了,
你帮助他们做恶,帮助他们做坏事。而你若给一个善人饭吃,布施饭给他吃呢,他吃饱
了,他去做好事,他所做的好事,可以说都是你成就他做的好事。所以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你布施饮食、财宝,这个饭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缘在里头了。甚至于你
布施头目脑髓,帮助人做善事,你把生命都布施出来了,那么他做的善事都是你成就...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905 | 19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
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
要。举悟则信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
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
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
。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已无念心体惟佛独证。自
等觉已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
。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若此心能与平等大慈大
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即念佛法界也。能与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即念菩
萨法界也。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念缘觉法界也。以无我心。观察四谛。即念
声闻法界也。或与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即念天法界也。若与五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
wuyu (wuyu) 于 (Thu Sep 22 11:39:16 2011, 美东) 提到: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21 第十一章.施饭转胜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持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
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这一段文,是比较一下福田的胜劣,令人知道供养的胜劣。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所以佛说,你想行布施,你也要知道怎么样布施
才是重要的;你想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不懂得种福的法,那么你种了,也是没有福的
。所以说,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人那个福田多。
为什么?你给一百个恶人饭吃,他们吃饱了饭,也只知道去做恶事──他们所做的
恶事,都是你帮助的;你是一个帮凶,你帮助他们做恶,帮助他们做坏事。你若布施给
一个善人饭吃,他吃饱了,就去做好事──那么他所做的好事,可以说都是你成就他做
的好事。所以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你布施饮食、财宝,这个饭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缘
在里头了。甚至于你布施头目脑髓,帮助人... 阅读全帖 |
|
b********6 发帖数: 556 | 22 除了觉悟的佛菩萨以外,各种生命都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生命的真相。
生命如同宇宙奥秘一样,使人们难以探索和破译。
一、生命的本源
生命及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宇宙那个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
动的本性。生命的阴性物质是来自宙心发出的灵光(光子流)。生命的阳性物质是由被称
为“宇宙蛋”的光团爆炸后,能量转化,阴极生阳,转化为肉眼可见的阳性物质。我们
生存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由传说中的“盘古大帝”这个宇宙蛋的爆炸而形成。阴阳两种
物质都源于道。生命就是由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组合而成。不同的是,相对
来说,低级生命呈现以阳为主,高级生命呈现以阴为主。所谓的“高级”或“低级”只
是运行速度的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生命既然都来源于宇宙本性,那么,说明每一个众生原本就有佛性。众生来到这个
世界,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物质对精神的诱惑力太大,众生误以为这个世界的东西都
是实有可得的。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也忘记了自己原本就俱有的佛性,迷惑颠倒
的久了,也和内在的真我本性失去了联系。由于长期在红尘这个舞台上游戏人生,也忘
记了自己原是为了发挥佛的力量,加...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24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
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大乘起信论》卷1)。
必须先满足十信位,接著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每一度都得在外门
广修万行,要这样修上来一直到了第六住位才能熏习四加行,现观五蕴空、十八界空而
断我见、断三缚结,之后再去参禅,当找到如来藏时,才敢承担起来,般若智慧才会开
始出现,这时才能说是第七住位的菩萨,才是真的进入内门,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这位已经开悟明心的第七住位菩萨来说,就已经懂得很多了吗?
当然不是,只能算是少分中的少分。因为此处论文中所说的法身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
萨,初地所知都还算是少分,第七住位菩萨的智慧,相对初地菩萨来说,距离还是非常
遥远,是只有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般若总相智而已,连后得无分别智都还没有或还不
具足,更谈不上初地以上的道种智了。因此才说刚悟的七住位菩萨的智慧更是少分了,
正是少分中的少分。虽然开悟明心后,相较于凡夫来说是已经有般若智慧了,但是所知
只不过是极少分而已,还有很多的法,譬如第二转法轮的般若别相智...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26 上师: 心灵的磁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比几万瓦发电机的功力还要大,只是我们
意识不到。我们经常说手机打多了,手机频率的辐射会干扰我们。实际上心灵的磁场一
样可以干扰手机的频率,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就像人与人之间坐在一起,如果你说的
话,我反抗,或者我说话,你反抗,敏感的人就可以感觉到对方散发出的磁场和氛围很
强烈。
为什么有些人的思维很敏捷,但是,到了另外一个人面前,他的思维会突然错乱或停顿
了呢?那是因为他的磁场被另外一个磁场包裹了,他磁场的功力没有对方的大,所以对
方的磁场可以穿透他,干扰他,甚至把他的磁场全部覆盖了,把他的意识锁定在一定的
范围内,所以他的思维就停顿或错乱。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他能够把他的磁场放大,对方就无法把他的磁场锁定或覆盖掉。
所以修行人要把自己的身心都空掉。你的身心一空掉,就等于我对面没有你这个靶子了
,我的磁场辐射过去,就没有办法把你的磁场给揽括了,因为空的范围是最大的。所以
静坐的时候,身心一定都要空掉。身不空,入不了道;心不空,得不了道;身心俱空,
才能悟道和得道。
我们之所以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也是因为个人的意识太强烈了,自我的靶子、目标竖得
太...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27 “大乘期存在!”韩立心中一凛,体表遁光一敛后,整个人停在原地不动一下了。
这时那道恐怖神念,在附近万里内来回横扫了数遍后,才放心的一收而回。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再无任何异常从山脉深处传出来了。
“这股神念不是一般成年修罗蛛能放出。难道此地真有那种超出一般大乘的强大修
罗蛛。若是这种存在,再继续靠近的话,一般的隐匿秘术恐怕无法瞒过其神念了。不过
能将神念放出这般远,还丝毫不见减弱的样子,应该是借助某种增幅至宝才对的。”韩
立站在原地未马上行动,心中思量不定下,脸上却现出一丝凝重来。
若真是堪比真灵等阶的那种存在,即使他也无法忽视的。
他沉吟了好一儿,才终于有了决定,单手一个翻转,一枚紫色符箓浮现而出,并“
砰”的一声,化为一团团紫气的将其身躯一包其中,里面各种符文狂涌而出,化为了一
小片紫色雾气。
当紫气无声的一散而开后,里面一下变得空荡荡起来。 韩立为了不打草惊蛇,竟
再次动用了一次太一化清符。
此刻他身躯化为了虚无状态,再无任何忌惮的向山脉深处一飘而去。
虽然因为身躯虚化缘故,无法遁速全开,但他一飘一荡之间,也一下横...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1059 | 28 【第一章】—术
【第二章】——五行盟
【第三章】—走人
【第四章】——恐怖分身
【第五章】——以一战十
云从四面八方朝着这边聚集,可和普通的云不同,这些云是红色的,就如同
黄昏时刻的晚霞,却比晚霞更红、更亮。
这些红云汇聚到中央后徐徐转动起来,形成一道巨大的漩涡,越靠近漩涡的
中央,云层就越厚,颜色也越红、越发刺眼,漩涡中心更是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
彷佛第二颗太阳一样。
「眞美.」
「是很美,不过这种美代表的是毁灭。」
「这样的美景难得一见,可惜代价太大了。」
山外,北燕山的无数名弟子远远看着那徐徐旋转着的红云,整座北燕山都被
这片红云笼罩着。
「所有人都已经撤出去了吗?」在漩涡的正下方,左道人问着身边的人。
「都已经撤离了。」一位道君轻叹一声,脸上满是不舍。
修练到道君境界,心境应该淡然,不过事无绝对,只要是人,就会有情感。
左道人也有些不舍,他最后看了熟悉的山门一眼,这才转头说道:「我们也撤。」
左道人的身体渐渐消失,下一瞬间,他出现在山外。
左道人身后不停传来异样的波动,一位位长老从虚空中冒出来。
「没别人了吧?」左道人再一次问道。
「只剩下师叔他们了。」一位长老回道。
那长老话...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29 第十六章 驻京代表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名叫唐宪宗。在唐朝中后期皇帝当中,他在位时间比较长(15
年),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称为“元和中兴”,他本人则有一个雅号,叫“小太
宗”。
唐宪宗及其父亲唐顺宗对禅门祖师十分尊崇,召见过惟宽、怀晖、如满和鹅湖大义
禅师,也在宫廷举行座谈会,特别是怀恽和惟宽两位大师长驻首都长安,将马祖禅法发
扬到唐王朝的心脏地区。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败家子唐穆宗登基,这小子昏庸奢侈,使得他老爸辛苦
创立的元和中兴局面完全丧失,标志着唐朝进入晚期。
01.入驻章敬寺
怀恽是福建同安人,756年出生。同安过去属于泉州,现在则属于厦门。
公元785年,而立之年的怀恽到江西参拜马祖。开悟以后,他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
任,北上游历江苏徐州、山东兖州、山东济南、河北定县,绕了小半个中国,最后在山
西与陕西交界的中条山一带落脚传法。
公元808年,怀晖按照唐宪宗的通知精神,入驻首都章敬寺。他在皇宫麟德殿斋会
这样国家级盛大招待宴会上,被“推居上座”,足见他老人家深孚众望,威名赫赫。
章敬寺是太监鱼朝恩给唐代宗妈妈...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0 第十六章 驻京代表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名叫唐宪宗。在唐朝中后期皇帝当中,他在位时间比较长(15
年),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称为“元和中兴”,他本人则有一个雅号,叫“小太
宗”。
唐宪宗及其父亲唐顺宗对禅门祖师十分尊崇,召见过惟宽、怀晖、如满和鹅湖大义
禅师,也在宫廷举行座谈会,特别是怀恽和惟宽两位大师长驻首都长安,将马祖禅法发
扬到唐王朝的心脏地区。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败家子唐穆宗登基,这小子昏庸奢侈,使得他老爸辛苦
创立的元和中兴局面完全丧失,标志着唐朝进入晚期。
01.入驻章敬寺
怀恽是福建同安人,756年出生。同安过去属于泉州,现在则属于厦门。
公元785年,而立之年的怀恽到江西参拜马祖。开悟以后,他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
任,北上游历江苏徐州、山东兖州、山东济南、河北定县,绕了小半个中国,最后在山
西与陕西交界的中条山一带落脚传法。
公元808年,怀晖按照唐宪宗的通知精神,入驻首都章敬寺。他在皇宫麟德殿斋会
这样国家级盛大招待宴会上,被“推居上座”,足见他老人家深孚众望,威名赫赫。
章敬寺是太监鱼朝恩给唐代宗妈妈...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1 何谓外道 ? 何谓内明 ?
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
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瑯满目的道,非常多,这也是道。学问家做
学问的诸子百家等也是道。有人专门研读诗词,有人专研古文词,各不相同。有人专门
研究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那也都属於人间的道。还有中国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修齐治
平这些儒学也是人间的道。
第二种外道是宗教之道。譬如各种鬼神祭祀之法,如何求神问卜,道家的练丹练气,
羽化飞升之法。又譬如世间各种宗教裡面,有的修不死神仙之法也是外道。有人专门行
善,求生天堂之天道,这也称為外道。有人专门做神学研究,或佛教中专门做佛学研究
而不实践,这也是人间的属於宗教的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有人虽然信佛学佛,每天三柱香点燃举起,就想求佛菩萨给他什麼?虽然名為佛子,
其实是外道。有的人参禪打坐目的是求神通;神通是心外之法,是妄心妄识裡面的法,
不离五尘境,是求三界之中的有,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什麼是内明?这就要讲三乘内明的不同。声闻道是内明,缘觉道也是内明,还有菩萨
道也是内明。所谓声闻道是依照四圣諦的知见,藉著八正道的...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2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
|
Z***T 发帖数: 727 | 3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坐禅与养生 坐禅与养生
佛法(尤其是禅法)与养生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佛教界的共识。
我国的禅法是由菩提达摩开创的。他创导的“二入四行”禅法,对养生有著直接的
指导意义。其中的“二入”,指的是。理入”(禅法的宗教理论)和“行入”(禅法的宗
教实践),其中的“四行”,指的是“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
行”。
“二入四行”的禅法,旨在去掉真如本性所蒙受的“客尘”,不使自己的认识有差
别之相,从而进入寂然清净的境界。
菩提达摩以后的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一脉相承。到了五
祖弘忍之后,中国禅分为南北二宗。因其皆渊源于。“东山法门”,所以宗旨、理论九
体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用以“安心”(明心见性)的方法(亦即修习、养生的方法)有“南
顿北渐”的不同。
以神秀为首的北宗,修习禅法继承了道信、弘忍的传统,坚持“一行三昧”的禅定
,以观想真如为修习的要旨以了知“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平等无二”为修习所追求的智
慧,以称念一佛名号为修习的门径。其“安心”见性的方法,有十六字要诀:“凝心入
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
所谓“一行三昧”,又称作“常坐三昧”,出于《文殊说般若...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478 | 34 [上一篇] [本讨论区] [回信到本版] [修改] [删除] [回信给作者] [下一篇] [同作者阅读] [同主题阅读]
[返回首页] [分类讨论区] [全部讨论区] 讨论区
发信人: corpus (corpora),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 8 08:25:30 1999)
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
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
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
,先有正见,才有正修
。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希
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步前进。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
只是因为大悲心...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5 禅宗与净土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www.zh5000.com)
【字体: 】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绪 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
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
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本见地及修行次第却有不同,故自隋唐以来,禅净
之诤断断如也。参禅者自标“即心是佛”,每每讥讽净众为“著相”念佛者,自谓“仗
佛加被”,每每讥诋参禅者为“浮泛”。宋永明延寿、天衣义怀出,始倡禅净双修,相
即相融,事理无碍,禅净之诤才告暂停。时至今日,或执禅毁净,或执净毁禅者仍大有
人在。那么,禅净二宗各有什么思想特点?二者能否调和融通呢?余谨依先圣之旨,再
释禅净之义,以一得之见求教于大方,以期抛砖引玉。
二、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1 、禅宗的思想特色 自迦叶灵山会上拈花悟旨以来,到达摩二十八传而至中国
,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慧能,自此一花五叶,各胜擅长。
禅宗认为,一切众生既然皆有佛性,有佛性者就能成佛,可见佛之一切知见、德能
本自具足,现现成成,...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坐禅与养生
佛法(尤其是禅法)与养生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佛教界的共识。
我国的禅法是由菩提达摩开创的。他创导的“二入四行”禅法,对养生有著直接的
指导意义。其中的“二入”,指的是。理入”(禅法的宗教理论)和“行入”(禅法的宗
教实践),其中的“四行”,指的是“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
行”。
“二入四行”的禅法,旨在去掉真如本性所蒙受的“客尘”,不使自己的认识有差
别之相,从而进入寂然清净的境界。
菩提达摩以后的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一脉相承。到了五
祖弘忍之后,中国禅分为南北二宗。因其皆渊源于。“东山法门”,所以宗旨、理论九
体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用以“安心”(明心见性)的方法(亦即修习、养生的方法)有“南
顿北渐”的不同。
以神秀为首的北宗,修习禅法继承了道信、弘忍的传统,坚持“一行三昧”的禅定
,以观想真如为修习的要旨以了知“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平等无二”为修习所追求的智
慧,以称念一佛名号为修习的门径。其“安心”见性的方法,有十六字要诀:“凝心入
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
所谓“一行三昧”,又称作“常坐三昧”,出于《文殊说般若...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7 索达吉堪布依簫平實先生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從堪布能依簫平實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勘验方法, 末學於此讚嘆堪布的智慧,
雖然堪布為了其宗派之名聞利養而不能公開贊許正覺同修會法義之正確性, 其世間法不
得不為之顧忌可以理解.
索达吉堪布: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http://blog.fjnet.com/lychsh/200812/t20081208_95889.html
lianhuasheng的新浪博客
所谓我见,略述如下:一者,断续分别我见,即是声闻法中初果人所断之我见也。谓如
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
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盘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
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於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
、或如前念已过後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
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皆是大乘法中未断我见之人也。云何谓此为我见未断之凡
夫?
谓佛於四阿含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
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於意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782 | 39 净土修行要妙
觉明菩萨
少说一句话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
一、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
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
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
二、当息诸牵累,安心端坐。念身无常,念世无常,所有妄缘,一
切放下,徐徐念一句阿弥陀佛,自然六尘不生,一心清净。
三、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驰千里,必择良马。故念佛人先须具
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
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为念佛人
也。
四、心本无念,念逐想生。此想虚妄流转生死,汝今当知此一句阿
弥陀佛,不从想生,不从念有,不住内外,无有相貌,即是尽诸妄
想。诸佛如来,清净微妙真实之身,非一非二,不可分别。如是念
者,烦恼尘劳,无断无缚。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为执持名
号,方得名为一心不乱,净业功成,直趋上品。
五、今当发大愿,愿生极乐。然后至诚恳恻,称于阿弥陀佛,必使
声缘于心,心缘于声,声心相依,如猫捕鼠,久久不失,则入正忆
念三昧。
六、要使此心一丝不挂,万虑俱忘,空洞洞 |
|
a**u 发帖数: 8107 | 40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41 in case you didn't read it before.
=============================================
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
(修持山上闭关法,易成就之明显教授及所采取精华)
顿珠仁波且开示
顿德、罗布、诗卓三位仁波且合译英
李福衡、陈承泽、陈健强合译汉
恭敬顶礼最高荣耀及仁慈无比上师尊足前以归依。
求加持我及我的眷属弟子们,令内心很快生起觉悟!无有颠倒,在这一生得持勝地
。
对这些幸运的人,因他们过去曾发十分清净心,具足善业,对殊胜怫法,甚深密义
的大圆满,及上师
开示具足信心,发愿修行直至究竟。现在因缘成熟,乃示这个讲解,以便作为在山闭关
的入门方法!对於
修大圆满满非常重要。
教导分三:
第一前行:先断除欲念及执著,以求法之念,净化自心。
第二正行:先除去关於见、修、行各种错误的观念,然後实践修行。
第三持续修行:严守三昧耶戒律及誓句,完成今生修行应做的事。
第一前行
很奇怪?我们的意识有时能明显察觉一切!但有时却非常蒙昧混乱。意识与本觉,原
本是同一体...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2 第11章 曹洞法系(上)——唐宋时期
一、三代催生
从中国禅宗在精神文化领域举世公认的特行独立品格而言,可以把曹洞宗与其它
几个宗派,称作“思想界的贵族”(真正的思想者)。这个“思想界的贵族”之所以能
够成立,因缘当然不一而足,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石头希迁、药山惟俨和云岩昙
晟为代表的三代禅者,代代相续,直接地培育、养成了曹洞宗的思想来源和宗风底蕴,
曹洞宗就是以上三代禅思想家一以贯之培养催生的结晶。
在曹洞宗正式创立前夕,即公元九世纪下半叶(以良价和本寂二位创立者活动年代
计)之前,中国佛教刚完成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深刻革命——就是禅宗“南宗”的兴起和
发展,这场革新运动,由慧能肇其端,当属确凿无疑,但是,严格地说来,“南宗”在
历史上争取到其主流地位,特别是在思想义理上完善成熟、得以巩固其根基,却是在慧
能之后,亦即由公元八世纪初叶开始的百余年间——这段艰苦卓绝又精彩纷呈的历程,
为时一百五十年左右,胡适之曾这样描摹过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从公元700年
至850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包括盛唐和中唐、是禅宗极盛的时期,这在中国佛教中
是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3 http://www.shilun.org/1_introduction/sljgjjb.htm
时轮金刚法概说
作者:陈士东
依据时轮乘中心思想的指导,该派对自然界作了划分,得出外轮、内轮、密轮三个时轮
概念,用以说明宇宙和生命在时间中的生灭规律。其中,外轮是指天体四大洲、八小洲
、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的形成、存在、变化乃至毁灭的运转规律;内轮是指人体的 (
色、声、香、味、触 ) 五种体觉、十六禅觉 ( 由初禅到四禅的禅定体察 ) 的变化规
律;密轮是指修生起次第的本尊、圆满次第的气、脉、明点等修治法门。
时轮乘对时间有着独特的计算方法,他们对宇宙的运动规律了如指掌,修持也是按规律
进行,因现象幻变是随着时间变化而运转,必须对时间进行很好把握,才能增进修持的
进度,这种把握的前提是必须学习 “ 时轮金刚时间计算法 ” 。此种算法较为复杂,
于此不便详述,其基础是要理解三轮运转的相应规律。
时轮乘指出,天地时间周期以年为 “ 时 ” ,日行十二宫,时行 21 , 600 次分为
“ 轮 ”( 时轮历上,一昼夜平均为 60 时分, 360 日 ×60=21600) ,按此周而复始
,流转...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4 泉边林下
前不久,一位禅修朋友来访,他以前曾得过大病,现在对修道的用功比以前精进
很多,他开始关注密宗,但对禅宗仍着极大的热情。这次,他突然问道我,“一切法其
实是无碍的,但禅宗究竟该如何修?”这个问题从他嘴里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修习禅
宗很久了,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德山禅师,那个以呵佛骂祖出名的和尚,这
好像和我的根基很不接近,但从感情的习气上,我非常喜欢他,在我的上师对境里,他
有时会做到我上师的左边,他骂人的语录很多,甚至包括喝佛骂祖。在安住见解的情况
下,他这样教育有着非常厉害的加持力,能让一些根基很高的道友瞬间袒露心性,但是
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只能出现高明的师父和高明的徒弟之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
模拟这种风格,这会存在极大的过失,很显然,因为没有悟道,这些人的心整天都被贪
嗔痴慢的烦恼所粘连,这些人也学喝佛骂祖,除了表现自己的一些个性之外,没有任何
利益,只会落下极重的因果。就象很多人认为禅是一种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多把禅同佛
教割裂,很多自称修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甚至不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么学
禅除了消磨...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5 禅修前行
我现在解说如何修习禅定。开始前,跪下来,双手合十置于心前,虔诚礼敬三
宝,口诵下文: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bhagavā:
Buddhaṃ bhagavantṃ abhivādemi
薄伽梵[7]是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顶礼佛陀、薄伽梵。(一拜)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Dhammaṃ namassāmi.
法由薄伽梵善说:
我崇敬法。(一拜)
Su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Saṅghaṃ namāmi.
薄伽梵的僧伽弟子行道正善:
我礼敬僧伽。(一拜)
以你的意、语、行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礼敬薄伽梵、阿罗汉、正自觉者。 (三遍)
归依三宝:
Buddhaṃ saranaṃ gacchāmi.
Dhammă...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 请问法界一切众生含佛菩萨是不是同一个如来藏 ?法界若同一如来藏时世尊成佛时
法界众生应同时成佛方是,且法界应只一尊佛何来十方诸佛?
若各有各自的如来藏 ?请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如来藏?况且如来藏若是宇宙本体
法界众生应只有一个本体才对,如何有如此多本体?
若一切众生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不论我们有念无念,如来藏本自恒离一
切灵知念头,离念灵知时仍然无法证入,如何方是证入如来藏?
答:一切众生和诸佛菩萨是各自有各自的如来藏(第八识心体),其体性完全相同
,因此有时经典会说:“一切诸佛,同一法身”,此处的“同”是指体性相同,并不是
说祂们是同一个,否则会有很大的过失,例如您所举的“法界若同一真如时 世尊成佛
时法界众生应同时成佛方是,且法界应只一尊佛何来十方诸佛”,就是很好的反证。
您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真如”,这是无法回答的,这是法尔如是、本来就在的,
所以才说不是有生之法;因为如来藏(第八识心体)即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源,如果
如来藏有来源或者原因,祂就不是本体了;除非是因缘所生法,才可以追溯它的由来。
所以,您可以问:“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但是不能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脱鞋等于脱衣服?对男人,不是;对女人,是。
金庸喜欢女人的脚。穆念慈比武招亲,人漂亮,还穿得那么艳丽,浮浪的杨康再不上就
禽兽不如了。打架都一样,打完架的善后各有不同。精彩来了,念慈飞仙在天,杨康一
把抓住脚踝,顺势揽腰入怀。念慈失了力道,斜躺在康的臂弯,起不能,落无望,左右
挣扎,康不理,眼睛猛发荷尔蒙。这时候,念慈能用的只有腿了......
金庸不只写过一回脚。倚天屠龙里,张无忌品过赵敏的纤足。敏陷无忌于地牢,还舍身
喂虎,跟他一起跳,玩的很暧昧,在光线不明的狭小洞穴里,激烈运动后,没事可干,
只能言语相斗。这种情境,孤男寡女,没故事也能整出故事。敏有恃无恐,无忌血气冲
头,除了敏的鞋,袜子,掌贴涌泉穴......
众位看官,脚最敏感,呵痒痒找脚肯定没错,脚连着小腿,小腿连着大腿,大腿连着大
腿跟......
所以无忌脱的不是袜子,而是......诸位自行脑补。
再说念慈。她翘起了腿,脚上扬。这种机会白给,康直接抓住小腿,继续往下摸,除了
她的靴子。比无忌赵敏的独自享用更精彩,这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台下一堆看热闹的
人。念慈被霸道地征服,无力感已经笼着全身,一无所知的陌生男人继续攻...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552 | 48 谈养生之道
凡使身体失去健康的总原因,在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限,
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
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时,不感兴趣,或工作紧张,这八小时
吃力,过于十二小时,所以心难维持,日多思虑,夜梦多惊,失眠开始,胃纳不良,便
秘肝旺,肺气不宣,于是诸病引起,正气日耗。所以要恢复健康,根本先要使思想正常
,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这是气功疗养法的本意。
血气本来可以自然流通,却不可作意去使它流通。当排除其阻碍物,使得天然发展
。而那阻碍者,正是自己的妄念颠倒作祟,所以要静坐法,先放下了身,暂停动作一小
时。坐的姿势另条说明,坐稳了,再调气,使呼吸平匀,再次调心,这却不是一件简单
的事。
要调心,先须要识心,认识心是什么,心有了主宰,方可以心制心,能以心制心,
则妄念自息。人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有了工具,眼对于色,耳对于声等等,遂启发了一
个影子,把那影子转辗分别,影上立影,妄上加妄,是名识心,即是妄心,那妄心作用
,在好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人事进化,靠它建立。坏的方面,一切烦恼颠倒,损...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9 (三)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没有法翻译了。在华文中没有一个适当的名词来翻译般
若,所以没有翻。有时勉强用“大智慧”以别于常用的智慧。在三无漏学与六度中,般
若都是最重要的。教中常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就是说单修前五度的每一度,
若没有融会般若,那么修者就同瞎子一样,你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练。纵然是善事能得福
报,但如仰箭射虚空,福尽,箭还是坠落到地面。般若是什么?勉强来说,那就是能显
清本有心体,消除妄想执着的心力。参证《法华经》,也可以说:是你能了悟佛的知见
而证入佛的知见的智慧。《法华经》十方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兴于世。佛为什么到
世间来?唯独为这样一件大事因缘才来。什么事呢?就是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给众
生开示佛是什么知什么见。释尊悟道的头一句话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一切众生
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话要是佛不说谁能知道!所以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来的,然后
众生就依止佛的知见,放弃自己的知见。我们都是众生知见,就是情见,都是从情出发
的,也就是妄见。所以要去掉我们的知见,转换成佛的知见。那要靠什么?就要靠般若
嘛!但般若不是我们情见所能达到的。佛当时就说,众生的妄心像太末虫... 阅读全帖 |
|
m*********2 发帖数: 748 | 50 绝症得愈惊四方
文/黑龙江法轮功学员 马忠波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九九八年三月我不幸患双侧股骨头坏死病,从一
瘸一拐的走,到拄双拐、到瘫痪、到痛苦的在地上爬,我成了活死人,对生存已无望。
一九九九年三月我有缘修炼法轮功,三天股骨头坏死奇迹般的恢复正常,成为当地的爆
炸性新闻。我爸当时一字一板的说出了谁都想不到的一句话:“这不是真佛下世了吗?
!”
一九九九年七月中共迫害法轮功后,我先后三次去当地公安局和北京上访,就连知道情
况的医生也说:“你为什么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但我却三次被绑架,在臭名昭著的
万家劳教所被非法关押八个月。两次被送男监用多种酷刑强制转化,在最后那次暴力殴
打后,全身肿痛发烧二十多天,整个乳房一点点的烂掉烂空,最终被确诊为乳腺癌把我
送回家,没人给我医治。在伟大的师父慈悲呵护和同修无私的帮助下,又是一个三天再
生了一个新的乳房,真是奇迹。
我太庆幸,庆幸法轮大法给了我完好无损的双腿,庆幸法轮大法给我再造了一个新的乳
房,最庆幸法轮大法给我再生了一个无漏的生命、一个金刚不坏之体;余下的有待于我
更好的完善。我的生命线紧紧的和大法牵在一起,永远,永永远远!...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