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施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k
发帖数: 16989
1
核心提示: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
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针对此事,饶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海归”最怕
处理关系网,且落选科学院院士并无碍于自己进行研究和教学工作。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好的一份
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选?院士增选制度问题何在?几经电话沟通,饶毅接受了本报记
者的邮件采访。
对话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
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科学界学风浮躁、教授搞关系不搞学术、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京华时报(微博):你那篇宣布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8万次,
网上对这件事关注度很高,公众的这种反应你之前想到过吗?是否会给你造成压力?
饶毅:我知道科学界会有反应,海外生物学界会有反应,我没有预料到公众的反应。不
过不造成对我的压力。
京华时报:你在博客中说,是出于...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9035
2
发信人: shmu (shmu), 信区: Biology
标 题: 饶毅:生物学全时回国的正教授不到10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2 06:25:32 2011, 美东)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好的一
份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选?院士增选制度问题何在?几经电话沟通,饶毅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邮件采访。
>>对话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曾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科学界学风浮躁、教授搞关系不搞学术、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等
问题。
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京华时报:你那篇宣布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8万次,网
上对这件事关注度很高,公众的这种反应你之前想到过吗?是否会给你造成压力?
饶毅:我知道科学界会有反应,海外生物学界会有反应,我没有预料到公众的反应
。不过不造成对我的压力。
京华时报:你在博客中说,是出于对中国科学院前辈科学家、... 阅读全帖
z********8
发帖数: 818
3
饶毅让院士改正错误 院士选举施一公第一
作者:院士新闻
今年中国科教界最大的新闻是9月份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炮轰院士选举。刹那
间全国媒体轰然。
不久大家都知道,被潜规则的除了饶毅以外,还有清华大学的施一公,第一
轮院士选择敬佩末座,生物医学部第30名。
院士选择过程是各学部第一轮产生30名,进入第二轮。饶毅是第31名,没有
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是从30名中产生前10名,而且必需过全体投票的2/3。
在此前本消息灵通人士知情:第二轮产生10名,都是第一轮产生的30名中前
12名之内。参加第一轮投票的院士,也就是第二轮投票的院士,同一批人两轮投
票差别很小,所以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排名一般很接近,只有15名之内的人排名先
后稍有改变。
中国科学院有史以来,从来没有第一轮投票低30名的,在第二轮进入前十名。
2011年11月,施一公打破记录,从第一轮的第30名,变成第二轮的第一名,
稳进院士。
原因何在?
因为今年饶毅的罢选,震撼了院士们!
院士的大多数接受了饶毅的劝告,改变了投票,把30名的施一公变成了第一
名。
(XYS20111109)
c***s
发帖数: 70028
4
新一轮两院院士增选名单昨天公布。其中,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新增院士平均年龄55.5岁。至此,我国两院院士总数达1557人。中国工程院昨天指出,将研究规范院士退休与待遇问题。外界注意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此次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前他曾和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撰文抨击中国学术界“潜规则”,而饶毅在上一届院士增选中宣布退出。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右)为施一公颁发院士证书。新华社发
新增院士最小45岁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中科院53名新增院士从391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平均年龄54岁,60岁及60岁以下的占85%。年龄最小的45岁,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教授谢毅;年龄最大的74岁,是复旦大学的孙鑫教授。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谢毅今年刚获得国际奖项“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该奖项是首次颁发给华人科学家。谢毅一直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现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中国科技部重大研究项目。
中国工程院51位新增院士从560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平均年龄56.9岁,60岁以下的占82.4%。年龄最小的48岁,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军教授;最大的77岁,是中... 阅读全帖
L****8
发帖数: 3938
5
高研院下设四个研究所,分别是:生物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和基础
医学研究所
中国首所民办高等研究院成立 施一公任院长
人民网杭州12月10日电 (记者赵婀娜、赵永新)2016年12月10日,必将载入中国科教史
册。这天上午,由施一公担任首任院长、吴亚军、王东辉、王健林等多位企业家捐赠的
中国第一所民办高等研究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西湖高研院),在杭州
美丽的西子湖畔宣告成立,向着世界一流高等研究院的目标扬帆起航!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车俊等领导,和中外各界嘉宾,共同
见证了西湖高研院的诞生。
作为西湖大学(筹)的前身及筹建依托主体,西湖高研院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支点
,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立志在5—10年
内成为世界一流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该院面向全球招聘顶级科学家,由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及其他顶尖人才领衔,组建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四个研
究所,在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博士生培养。
成立大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致词,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为著名生
物物理学家施一公... 阅读全帖
b***b
发帖数: 34
6
国内的院士还是很爽的,就是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但是很多事情也需要他们同意,有的
大学连校长的任命都要经过他们同意才行。所以人人都争着上院士。北京一个牛医院的
某牛医生去年申请院士,没有申请上,今年继续努力,向一个医药公司借了3000万人民
币来运作,而且据说不至向一家医药公司借钱来运作。要有一个团队帮你忽悠,像一个
经济公司一样,但这些人都要比较有实力的人们。大致上就是这么回事。另外还有一条
不成文的潜规则,年轻的候选人与年纪大的候选人区别对待。现在对年轻候选人的要求
在不断提高,这是好事。国内现在想当特聘教授,45岁之后都不考虑了。对海龟更加严
格了。但是本地的是另一个标准,也就是双重标准。“千人计划”理工科很多专业的入
选人,年龄限制为不超过55周岁。45岁限制是中科院的百人计划。那些院士很多不学无
术的,很鄙视~ ,其实,饶毅很不错的,他一定是没有搞掂哪个佛~~~ 估计饶几天前已
得到消息,气的在科学网发飙, 施虽然比饶年轻不少,却更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
。不过,饶迟早还是会上的。 其实那些院士里,很多比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啊,可也
当了。若真正论水平与成就,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7
lol,牛b阿,应该请绕毅竞选总统,宣布上把选民都拉出去枪毙了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专题)”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
好的一份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选?院士增选制度问题何在?几经电话沟通,饶毅接受了本报记
者的邮件采访。
>>对话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
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科学界学风浮躁、教授搞关系不搞学术、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京华时报(微博):你那篇宣布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8万次
,网上对这件事关注度很高,公众的这种反应你之前想到过吗?是否会给你造成压力?
饶毅:我知道科学界会有反应,海外生物学界会有反应,我没有预料到公众的反应。不
过不造成对我的压力。
京华时报:你在博客中说,是出于对中国科学院前辈科学家、院士的推崇、敬佩、尊重
和感谢,才于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阅读全帖
l*h
发帖数: 4124
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饶毅: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专题)”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
好的一份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选?院士增选制度问题何在?几经电话沟通,饶毅接受了本报记
者的邮件采访。
>>对话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
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科学界学风浮躁、教授搞关系不搞学术、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京华时报(微博):你那篇宣布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8万次
,网上对这件事关注度很高,公众的这种反应你之前想到过吗?是否会给你造成压力?
饶毅:我知道科学界会有反应,海外生物学界会有反应,我没有预料到公众的反应。不
过不造成对我的压力。
京华时报:你在博客中说,是出于对中国科学院前辈科学家、院士的推崇、敬佩、尊重
和感谢,才于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参选之前,你对增选院士本身怎么
看?这种看法现在有无变化?
饶毅:没有变化,对于好的科学家,我继续尊重,无论他们是否是院...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9035
9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好的一
份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选?院士增选制度问题何在?几经电话沟通,饶毅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邮件采访。
>>对话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曾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科学界学风浮躁、教授搞关系不搞学术、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等
问题。
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京华时报:你那篇宣布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8万次,网
上对这件事关注度很高,公众的这种反应你之前想到过吗?是否会给你造成压力?
饶毅:我知道科学界会有反应,海外生物学界会有反应,我没有预料到公众的反应
。不过不造成对我的压力。
京华时报:你在博客中说,是出于对中国科学院前辈科学家、院士的推崇、敬佩、
尊重和感谢,才于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参选之前,你对增选院士本身
怎么看?这种看法现在有无变化?
饶毅:没有变化,对于好的科学家,我继续尊重,无论他们是否是院士。同理,对
...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10
北大那几个是谁啊?
目前,人们误以为一批海外正教授回国了,其实据我估计,生物学全时回国的正教授不
到10人,其中一半在北大各个院系,中国科学院有几个所长还未全时到位,其他大学的
院长也未全时到位。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好的一
份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选?院士增选制度问题何在?几经电话沟通,饶毅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邮件采访。
>>对话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曾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科学界学风浮躁、教授搞关系不搞学术、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等
问题。
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京华时报:你那篇宣布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8万次,网
上对这件事关注度很高,公众的这种反应你之前想到过吗?是否会给你造成压力?
饶毅:我知道科学界会有反应,海外生物学界会有反应,我没有预料到公众的反应
。不过不造成对我的压力。
京华时报:你在博客中说,是出于对中国科学院前辈科学家、院士...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1
来自主题: China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warchief(Warchief), 信区: China
标题: 当年施一公,为何落选中科院院士?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Sep 11 11:41:50 2017,GMT)
9日,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也在北京揭晓:施一公获得了“生命科
学奖”,并获得100万美元奖金,奖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施一公表示得知这个消息
的时候正好在上课,所以没接到电话,下课后知道消息后很激动,很开心也很荣幸。他
还说现在还没想好这100万美元该怎么花……虽然大奖是颁发给他本人的,实际也是对
他团队研究的肯定。
“中国诺贝尔奖”:当年施一公,为何落选中科院院士?
“中国诺贝尔奖”揭晓之后,再一次让人们了解了确实很牛的施一公,重新翻看他的履
历即可发现,他的牛,其实早已名声海外。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知道施一公
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而是在多年之前,而那时,对于施一公来说,在他身上到底发生过
怎样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事情?
在2013年5月2日前后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媒体几乎都报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关于施一公
发生的事。据当年新京报报道:“2013年4月30日,海归科学家现...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12
科技部反应很快啊
科技部回应“科研经费分配”质疑 称与事实不符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1月09日04:27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科技部回应“科研经费分配”质疑
称北大清华海归学者质疑科研经费分配“与事实不符”
郭少峰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科技部发言人昨天回应说,今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
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我们认为与事实
不相符合”。科技部发言人表示,我国基础科研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
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
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
各环节符合国际通常方法
科技部发言人解释说,我国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经费在支持方向上分为两类,一类是
以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为主的基础研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另一类是以国家重大
需求为目标的基础研究项目,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等。
该发言人表示,此类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
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
督管理。
发言...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6425
13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09/030021436804.shtml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科技部发言人昨天回应说,今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
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我们认为与事实不相符
合”。科技部发言人表示,我国基础科研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
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
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
各环节符合国际通常方法
科技部发言人解释说,我国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经费在支持方向上分为两类,一类是
以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为主的基础研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另一类是以国家重大
需求为目标的基础研究项目,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等。
该发言人表示,此类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
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
督管理。
发言人还表示,文章的两位作者施一公、饶毅,都被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
学家,饶毅教授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他们都承担了我国...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饶毅的新博文:关于院士选拔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thymeee (节省味道),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饶毅的新博文:关于院士选拔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9 20:27:08 2011, 美东)
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 精选
已有 5500 次阅读 2011-12-9 20:10 |个人分类: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生
物学部 施一公 院士 增选 王晓东 饶毅 韩家淮
与其他对科学史感兴趣者一样,我以前也读介绍国外和古代的书籍。后来自己查资
料写过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孟德尔、四十年前的屠呦呦和张亭栋。如果写的文字与作者的
空间和时间很近,可能不好算创新的史学方法,但也许可作史料。
如果读者感兴趣谁上谁不上院士,不妨就此打住不用读以下文字。
如果读者觉得院士选举可以作为中国目前文化有代表性的一只麻雀,透过公开可查
的背景资料和文献、透过有部分客观标准的同行评价,来看平常一般在背后发生的事件
,讨论社会某些现象的缩影,那么,本文可为周末读物。
“中国特色”的学术逆淘汰等效于自身否定
2011年中国院士增选,六位曾任国...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494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thymeee (节省味道),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饶毅的新博文:关于院士选拔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9 20:27:08 2011, 美东)
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 精选
已有 5500 次阅读 2011-12-9 20:10 |个人分类: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生
物学部 施一公 院士 增选 王晓东 饶毅 韩家淮
与其他对科学史感兴趣者一样,我以前也读介绍国外和古代的书籍。后来自己查资
料写过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孟德尔、四十年前的屠呦呦和张亭栋。如果写的文字与作者的
空间和时间很近,可能不好算创新的史学方法,但也许可作史料。
如果读者感兴趣谁上谁不上院士,不妨就此打住不用读以下文字。
如果读者觉得院士选举可以作为中国目前文化有代表性的一只麻雀,透过公开可查
的背景资料和文献、透过有部分客观标准的同行评价,来看平常一般在背后发生的事件
,讨论社会某些现象的缩影,那么,本文可为周末读物。
“中国特色”的学术逆淘汰等效于自身否定
2011年中国院士增选,六位曾任国...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16295
16
施和王恐怕都是受了饶的影响才回去的。饶的计划是以美国的正教授替代国内老院士的
特权阶层。千人也有这个意思。因为饶是始作俑者,当然受到院士们的打压。
施是可以被招安的,虽然也有人看他不爽。分化饶、施、王是某些院士的策略。现在看
来,斗争是激烈的,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以饶的水平,院士应无问题。以饶的志向,远在院士之上。WSN如有院士干爹的,不妨
去投靠。如果没有,饶“打土豪分田地”的举动,还是应该欢迎的。
p*****c
发帖数: 20445
17
2013年05月04日02:39 新京报 我有话说(7人参与)
2010年6月,施一公在实验室做实验。近日,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
前他曾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料图片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等三位中国科学家当选了美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施一公此前曾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过程中落选,因此引发网络热议。
回应
中科院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是两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其
院士增选分别按照各自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的关联。
域外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中国社会给院士附加的东西太
多。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不用交会费,但本国院士要交钱,开会的钱也要自己出,院
士只不过是一种荣誉,大家看得很淡。
新京报讯 (记者金煜 郭少峰)针对曾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一事,中科院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对三位中国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感到高兴,两国院士评选并无必然关联。
中美院士评选相互独立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等三位中国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中科院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对于中... 阅读全帖
R******9
发帖数: 116
18
老邱和我老人家想的一样。
——————————
中国的大学教育出来的精英,施饶颜王庄等全都没文化
中国传统上的文化人,说白了就是明白什么是大道,什么是气节,不为五斗米折腰。大
名士文天祥有文化,妓女柳如是同样也有文化。邓稼先有文化,能在那种环境下毅然决
定回国。老杨估计也明白什么是气节,不过当时做的是明哲保身的选择,邓稼先也许会
认为老杨做的是猥琐的选择,但老杨当时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取舍。
真有气节的人,不可能像施饶一样做三姓家奴,重要的是他们一次次的做家奴都浑然不
自知。中国文化人的气节,来源于读史记中荆轲的故事,聂政的故事,知道并理解文天
祥的固执,方孝儒的固执,知道王国维被什么文化所化,知道老舍为什么选择义无再辱。
从施饶颜王庄等的网上公开发言来看,他们的人文素养都不高,反应的是,改开后中国
的教育体系已经不可能给予学生传统上的中国人的人文素养了。例外的只能是一些偏才
,比如当年明月这种,他这样的明白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但他也不可能在中国教育
体系中脱颖而出。
做一个逻辑推导来看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不了文化人。初中及小学年纪小,读不
了多少书,理解不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高中时为...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72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和清华施一公联手:炮轰科研基金分配体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4 17:00:40 2010, 美东)
据《科学时报》报道,清华北大的两位教授施一公和饶毅联合撰文,讨论目前中国的科
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
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
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他们认为,目前
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
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饶 毅
施一公
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
。文章的英文版在9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以社论形式发表。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甚至超过了中国最乐观的科学家
们的预期。从理
H*******r
发帖数: 3143
20
对施一公吹毛求疵的人看到施一公到处是毛。
对饶毅之流进行美化的人,给饶毅了个光环。
饶毅,个人以为,更是一副政客嘴脸,全不是有些人说的那么有品位。
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像饶毅之流都能博得这么好的出位,中国的悲哀啊。
施一公说到钱学森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钱学森生活在当下,没有不能工作的问题,他会否回国呢?如果不
愿意,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的中国,物质条件肯定比刚建国的时候好多了。
但是,刚建国的时候,像钱学森,李四光这样的都纷纷回国了,而现在呢?
回国后的人才是否得到了重视和重用呢?
所以,不是有没有人才的问题,而是用不用人才的问题,土壤的问题。
只有一个钱学森,中国还是不行的。
钱学森,无疑是个科学帅才。但是,在成为科学帅才之前,他必须是科学人才,本专业
的出类拔萃之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要想成为科学帅才,指点江山,就必须在自己
的专业里成为数得着的人物才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这个不论是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
一样的。比如,丁肇中,Eric Lander。
所以,像施一公,王晓东,庄小威这样的人(其他领域的,不是特别清楚),才有可能
成为科学帅才,指点江山。
而像饶毅这样的,熬到西... 阅读全帖
v**********m
发帖数: 5516
21
呵呵,这个首发在饶毅主编的微博上,根据谈话录音整理。饶毅敢发,那说
明饶毅会负起责任。
施一公在屠呦呦获奖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5-10-09 施一公 知识分子
编者按:
10月8日,“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清华
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谈到自己的三点感想,《知识分子》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如下。
文|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
讲三点感想。
一,屠老师获奖的工作是在40多年前完成的,在当年的环境下,科研条件一定是极其艰
苦,科学家甚至亲身试药,具有极大的牺牲精神。今天的情况与当年大相径庭,在科技
管理模式、经费分配、科技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科研工
作者必须要埋头专业、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长期努力创新。
二,听到这个消息,既激动,又担心。一方面由衷地高兴和激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大家
过度解读获奖、走极端。中国是个大国,应该实事求是地允许多种科技评价标准存在,
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个单一模式走到另外一个单一模式。
青蒿素这样的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课题是集体攻关,过去适合,也许到现在还
适合,这和基础研究是不...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16295
22
施和王恐怕都是受了饶的影响才回去的。饶的计划是以美国的正教授替代国内老院士的
特权阶层。千人也有这个意思。因为饶是始作俑者,当然受到院士们的打压。
施是可以被招安的,虽然也有人看他不爽。分化饶、施、王是某些院士的策略。现在看
来,斗争是激烈的,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以饶的水平,院士应无问题。以饶的志向,远在院士之上。WSN如有院士干爹的,不妨
去投靠。如果没有,饶“打土豪分田地”的举动,还是应该欢迎的。
x********i
发帖数: 140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OwlofMinerva (密涅瓦的猫头鹰), 信区: Biology
标 题: 饶毅施一公在屠呦呦获奖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8 12:28:44 2015, 美东)
施一公和饶毅的情怀,高下立判。
—————————我是分割线——————————————
文|饶毅(《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屠呦呦获奖,彰显中国女性对人类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对中国男性的激励。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115年来,有592位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奖,女性获奖者有17位、18
人次,只占区区3%。
其中,化学奖获得者只有4位,两位还是居里夫人母女。物理学奖更难堪,只有两位女
性得主,其中还是居里夫人贡献了一半(编者注:居里夫人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而且自1963年以来,女性再也没有获得过物理学奖。生理学
或医学奖稍好,迄今12位女性得主,但也只占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总数的5%。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骄
傲,...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0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OwlofMinerva (密涅瓦的猫头鹰), 信区: Biology
标 题: 饶毅施一公在屠呦呦获奖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8 12:28:44 2015, 美东)
施一公和饶毅的情怀,高下立判。
—————————我是分割线——————————————
文|饶毅(《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屠呦呦获奖,彰显中国女性对人类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对中国男性的激励。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115年来,有592位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奖,女性获奖者有17位、18
人次,只占区区3%。
其中,化学奖获得者只有4位,两位还是居里夫人母女。物理学奖更难堪,只有两位女
性得主,其中还是居里夫人贡献了一半(编者注:居里夫人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而且自1963年以来,女性再也没有获得过物理学奖。生理学
或医学奖稍好,迄今12位女性得主,但也只占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总数的5%。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骄
傲,...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615
25
梗概:
饶毅(2007年回国),施一公(2008年回国)都是最近几年海归全职回国
今年院士落选,饶毅第一轮被刷下
施一公第二轮被刷下
看看国内院士的观点:
但有院士称,在国外工作的人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比在国内工作的人相对来讲
要容易一点,国内由于学术不端事件频发等问题,导致国际影响大的杂志对中国内地学
者的论文评判标准更严,发表起来更难。“如果这样的话,以后大家都不在国内好好做
,跑到国外去,国外的条件好、氛围好,我都去做好了再回来申请(院士),他这样合
不合适呢?”
还有院士称,学术水准如何,也不能完全靠论文数量,“全世界发表论文的人那么多”。
A院士称:“真正踏踏实实地为中国科技改变面貌的是一批比他们回来更早的人,当时
并没有跟国家提出多少要求的人,中国科技出现现在的局面不是他们两个做了多少(工
作)。”
此前,王晓东院士认为,饶毅对于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自己的学术研究
上。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从1996年起,饶毅就协助推动中科院上海神经科
学研究所的建立、合作建立和共同主持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协作建立北京生
命科学研究所。这种参与,不仅海外无...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美国海归施一公当选中国院士
新一轮两院院士增选名单昨天公布。其中,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
院士51名。新增院士平均年龄55.5岁。至此,我国两院院士总数达1557人。中国工程院
昨天指出,将研究规范院士退休与待遇问题。外界注意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施一公此次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前他曾和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撰文
抨击中国学术界“潜规则”,而饶毅在上一届院士增选中宣布退出。
新增院士最小45岁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中科院53名新增院士从391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平均
年龄54岁,60岁及60岁以下的占85%。年龄最小的45岁,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女教授谢
毅;年龄最大的74岁,是复旦大学的孙鑫教授。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谢毅今年刚获得国际奖项“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该奖项是首
次颁发给华人科学家。谢毅一直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现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中国科
技部重大研究项目。
中国工程院51位新增院士从560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平均年龄56.9岁,60岁以下的占
82.4%。年龄最小的48岁,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军教授;最大的77岁,是中国船舶
重工集团公司的徐芑南。
经过...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27
有科研“国家队”之誉的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刚遭遇了已下拨科研经费被部分
收回的尴尬。
2013 年 11 月 6 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向各个课题负责人下发通知,宣布 2013
年所有院拨项目按 5% 比例对到款经费进行调减。实际上, 2014 年要过“紧日子”的
不仅力学所一家,调减经费是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统一行动。
这种控制科研经费的举措还在延续。一位中科院人士向记者透露:“ 2014 年预算
刚下来,先导专项核减的比较多。”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提出的一项战略行动计划,
目标是在事关中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
收紧科研经费的信号在数月前已有显现。 2013 年 8 月 20 日,财政部教科文司
司长赵路一行拜访科技部,科研经费是双方会谈的一项重要议题。赵路在会谈中透露,
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2014 年科技预算安排要从严从紧。
本轮科研预算从紧的背景是国务院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 2013 年一般性支出
统一按5%比例压减。尽管如此,由于重点压减的项目为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
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车辆购置和运行经...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20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tele (chinatele),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归属感和爱国主义:兼谈饶毅和施一公(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7 11:17:48 200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归属感和爱国主义:兼谈饶毅和施一公
作者:局外人
海龟总是"爱国的",施一公也与时俱进,打算给清华的学子上"爱国主义"课,
而且号称他不需要援引什么高深的学理,只需要用自己的生活就可以教育学生。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饶毅的"归属感"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可能这就是他被屡
屡问到归国动机的原因,他其实可以说的更明白些,但其实他的回答已经很充分
了,只是记者不理解,大众不理解而已。
爱国?!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有多少人认认真真想过这个问题?爱国真的可
以不需要理由吗?施一公应该是想过的,他在美国被看不起了,于是他开始爱国
了。这样的动机看着怎么像小朋友之间闹别扭,总想着有天自己强大了
y*****1
发帖数: 5
29
http://view.ccthere.com/article/2830982
聊聊施一公和饶毅的两篇博文 [ 穿越 ] 2010-04-09 13:58:04
饶毅博文” 中国如何招聘教授:十年的变化和今后的趋势” 链接出处
施一公博文” 致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的一封信” 链接出处
首先给点背景介绍。施一公现任清华生命学院院长,饶毅现任北大生命学院院长。两人
都是在美国的学术界里做得非常优秀后,几年前海归回国的。难得的是他们不只是做学
术,也愿意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出谋献策。坊间传闻,千人计划的推出与他们的建言有相
当大的关系。千人计划定位成五到十年内在海外招两千人,据说也与他们对海外优秀华
人科学家人数的计算有关。当然,他们对科研的看法与很多人都有争议。搞基础科研的
人可能还记得几年前他们与国内以贺福初为代表的一批院士们关于“小科学”和“大科
学”的一次嘴仗。后者认为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需要投入大批高精尖的仪器
设备和大集团军作战才能出现大突破,而施一公等认为科研不是工程,是对未知的探索
,就是因为未知所以无法准确判定突破点在哪。与其把大量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上,还
不如分散给许多
d**j
发帖数: 240
30
同学,你可千万别生气,我本来就是小人物,你说我是小人,随便吧。
我只是给某些同学提个醒,同不同意无所谓。逻辑不逻辑大家伙各有各的看法。
退一步说,饶教授正人君子,我这小人给泼脏水不正显出人高大了,呵呵,别生气。
我可没有否认NIBS的研究成绩。只是今年有幸参加了973分赃会,有新派专家主持的,
才感慨一下。也因此,想看看这个最后结果到底如何,可惜还没等到。
顺便说一下你提到的一些往事儿:
饶施没评上院士,我觉得是因为院士是投票选的,不是几个人定的。
饶施反对的蛋白质大计划,饶施二位都是那个贺福初蛋白质组中心的理事(理事有十几
个);施还是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之一。
C********4
发帖数: 308
31
一直好奇这个人,终于看到全貌了。。
话说童第周60年就做鱼的核移植克隆了啊,只比今年的nobel奖gurdon晚了两三年。。
童的老板是35年的炸药奖Hans Speman
=========================
触目惊心的海不归
已有 2617 次阅读 2012-12-12 16:20 |个人分类:科学|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牛
满江
2012年,中国科学院出版了专辑《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有老科学家给了我一份。
牛满江是197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在美国有工作期间没有全时回国工作,不
过在当时对中国生物学界影响很大。
专辑内容包括: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美国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工作、戴维
森教授评牛满江的工作、对牛满江先生的工作的一点看法、邹承鲁谈学术腐败(摘录)
、xxxxx访谈录、xxxxx谈牛满江等(xxx为我的删节)。
我2007年写过有关文字,不过还是不知道专辑的很多内容,所以其他知道的人可能也不
多。
需要说明,我认为方毅等在很多其他事情上为中国科学做了重要贡献,而后来的行政领
导是受以前报道和误导的影响,专辑让我们了解历史的复杂性。
科...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32
http://mt.sohu.com/learning/d20170111/123977767_508417.shtml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
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通过视频祝贺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他在致
辞中表示:假如我年轻的话,我一定会加入他们的队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
的、含理工生命等多个学科的小型、综合性、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
副校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说:“她寄托着社会各界的厚望,承载着一代
人的梦想。”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七位西
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中国国家领导人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
》并获得支持。2015年12月1日,西湖大学正式在杭州注册成立。
西湖大学组建四个研究所,其中,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领衔生物
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领衔基础医学研究所,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领衔理学研究...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3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科技部反驳饶毅施以公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科技部反驳饶毅施以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8 10:55:02 2010, 美东)
今年九月,美国科学杂志邀请北大清华的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为其撰写“中国的科研文
化”一文,文章中称中国科研经费分配受行政力量影响而出现不公平现象,制约了科技
的创新。科技部11月8日回应称文正内容不合事实,中国科学界的成就世界瞩目。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






施一公是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






饶毅是中国北京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8日表示,今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
文,涉及中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科技部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今年9月在美国《
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讨论目前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
问题。他们...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140
34
评论他人是否够资格称为科学家不能感情用事,因人而异。施一公以测结构为技术平台
,那里人多就去那儿扎堆,然后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华为王俊也一样, 以测序为技
术平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2009年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正是火的时候。只是几乎所有
研究肠道菌群的人都必须依靠少有的几家测序,别无选择。
同意饶毅的观点,既然有流氓企业家,流氓商人,就会有流氓科学家。只是饶毅同样可
以对施一公说“施一公是不是一个够格的“科学家”或者“流氓科学家”:
“我的意思说是,一般人的想法是说,一个科学家要做的科学是要在一个领域有深刻认
识....测结构可以帮助这些人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所以如果当你施一公认为所得东西你
施一公都做过,那你施一公一定不够格。”
t*****e
发帖数: 15794
35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饶毅的新博文:关于院士选拔ZZ
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 精选
已有 5500 次阅读 2011-12-9 20:10 |个人分类: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生
物学部 施一公 院士 增选 王晓东 饶毅 韩家淮
与其他对科学史感兴趣者一样,我以前也读介绍国外和古代的书籍。后来自己查资
料写过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孟德尔、四十年前的屠呦呦和张亭栋。如果写的文字与作者的
空间和时间很近,可能不好算创新的史学方法,但也许可作史料。
如果读者感兴趣谁上谁不上院士,不妨就此打住不用读以下文字。
如果读者觉得院士选举可以作为中国目前文化有代表性的一只麻雀,透过公开可查
的背景资料和文献、透过有部分客观标准的同行评价,来看平常一般在背后发生的事件
,讨论社会某些现象的缩影,那么,本文可为周末读物。
“中国特色”的学术逆淘汰等效于自身否定
2011年中国院士增选,六位曾任国外正教授的候选人中,五位全时回国的皆落选、
一位尚未全时回国的当选。限于专业背景,本文只讨论生命科学和医学部,其三位正教
授全军覆灭。虽然生物医学部不乏学术上判断公正的院士,却仍未能避免出现社会关注
的“逆淘汰”现象。
科学院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并非问题所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作者:杨子江
12月10日(北京时间),方舟子发微博说,饶毅要他相信施一公,耐心等待
他五年办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估计方舟子不会听饶毅的,因为他当即推断施一
公是个骗子。
饶毅让方舟子去相信一个骗子这件事,让我想起几天前我听到饶毅说的一句
话。饶毅说:“达尔文是一辈子吃软饭的”。这是饶毅在课堂上讲授遗传学的时
候这么说的。他还对达尔文的IQ多次表示很不以为然。
以下是饶毅“生物学概念与途径”课堂上的讲课实录。他的话用“”引用,
【】内是我的说明。
“他有这个条件是因为他家有钱。他老婆家更有钱。舅舅的女儿,他舅舅是
卖瓷器。这个瓷器叫Wegwood,今天英国向中国进口的瓷器里边还有,达尔文的
老婆的家产。所以达尔文是一辈子吃软饭的。他老婆养着。所以他没有在哪里做
过教授,只在家里。但他跟科学界的交流是很平凡的。他家虽然有钱,他的数学
不好。他数学不太懂,排列组合他也不会。他想做遗传。做了。……”
【这一段,饶毅说达尔文吃软饭。尽管他说到达尔文家有钱。】
“达尔文用花做了11年的实验。老婆养着他,他养着花。然后做实验。然后
有一部分工作在1862年就发表了。这比孟德尔的1860年还早。……... 阅读全帖
x*********h
发帖数: 2223
37
施一公、饶毅谈中国科研文化:经费未起到应有作用
编者按: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院长。近日,两位科学家联合撰文,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
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
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
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他们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
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
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此文英文版在9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以社论形式发表。
□施一公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院长
饶 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院长
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甚至超过了中国最乐观的科
学家们的预期。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
与国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而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
创新步伐。这些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部分归结于文化。
尽管对于一些比...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723
38
据《科学时报》报道,清华北大的两位教授施一公和饶毅联合撰文,讨论目前中国的科
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
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
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他们认为,目前
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
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饶 毅
施一公
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
。文章的英文版在9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以社论形式发表。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甚至超过了中国最乐观的科学家
们的预期。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与国
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而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
步伐。这些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部分归结于文化。
尽管对于一些比如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小型研究经费来说,科学优劣
可能仍
a*******m
发帖数: 14194
39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Biology
标 题: Re: 说实在话,国内那几个搞生物的比较出名的人,施一公,饶毅等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9 22:46:58 2015, 美东)
做生物的,能带头把国内的杂志和文献做起来,
绝对功德无量。
比你妈天天数cns绝对有意义多了。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Biology
标 题: Re: 说实在话,国内那几个搞生物的比较出名的人,施一公,饶毅等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9 22:55:17 2015, 美东)
NIBS的一年1.5亿,说起来好像不多。
但是,国家有一堆各种大小单位的账单要付呢,最后一汇总,
就是一大笔钱。这还是中国GDP每年增长8%的时代。
以后二三十年,中国快速老龄化,劳动力匮乏,每年5%都增长不了,
甚至要衰退。到时候,这个钱会更紧张。
中国生物科学不好好改, 苦日子就在前面等着。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2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施一公近日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
施一公近日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将全职执掌西湖大学
钱炜
经多方渠道证实,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
学副校长职务。此消息已经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证实,但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
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他同时表示,这是为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
西湖大学,“脚踏两只船”也不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
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钱颖一等10人于2015年发起,是西湖大
学的前身与筹建依托主体,由施一公担任院长。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
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西湖大学(筹)。
2017年12月7日,根据施一公在《浙商》年会上的发言,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
成立,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目前,位于
杭州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
2020年底前完成。西湖大学将于今年进行公示。
施一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既是对母校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他为西湖大学的教职团队做出榜样。同时,他非常感...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
独家|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
全职执掌西湖大学
本刊记者/钱炜
经多方渠道证实,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
校长职务。此消息已经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证实,但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将继
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他同时表示,这是为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
大学,“脚踏两只船”也不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
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钱颖一等10人于2015年发起,是西湖大学的
前身与筹建依托主体,由施一公担任院长。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
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西湖大学(筹)。
2017年12月7日,根据施一公在《浙商》年会上的发言,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
,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目前,位于杭州
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2020年
底前完成。西湖大学将于今年进行公示。
施一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既是
对母校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他为西湖大学的教职团队做出榜样。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culty 讨论区 】
发信人: Sp2018 (任盈盈), 信区: Faculty
标 题: 饶毅施一公等如果有良知就不应该撕掉美国护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5 17:08:34 2018, 美东)
科学家本来就不应该有国界。可见饶毅施一公不很顶级人才,他们的科学还有国界。。
。。鄙视饶毅和施一公。感觉他们就是投机分子。。。。不配一个科学家的称号。大家
说我是不是有些极端。。。
L***s
发帖数: 9258
43
发信人: lanwen1i (爱吃的是地瓜),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Re: 施一公、饶毅在Science发表社论,批评中国的科研重关系、不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Sep 3 09:05:55 2010), 站内
饶易刚拿到nsfc重点,还有973等,他lp成了B类千人,且占着一大块资源在国内
施一公有973首席及各类科技部资助
而且这两个人分别拿到了设施(2亿)、还有一个忘记了(也是每人2亿),除此以外,
刚刚拿到每人每年4000万,正在财政部审批。
就这样,还是不够。。。。
如果要抨击,就别申请。
发信人: jingwa (jing),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施一公、饶毅在Science发表社论,批评中国的科研重关系、不重实力的经费
分配系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Sep 3 08:50:24 2010), 站内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29/5996/1128
Editorial是翻译成“社论”吗?
L***s
发帖数: 9258
44
今年九月,美国科学杂志邀请北大清华的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为其撰写“中国的科研文
化”一文,文章中称中国科研经费分配受行政力量影响而出现不公平现象,制约了科技
的创新。科技部11月8日回应称文正内容不合事实,中国科学界的成就世界瞩目。
施一公是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
饶毅是中国北京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8日表示,今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
文,涉及中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科技部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今年9月在美国《科
学》杂志发表“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讨论目前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
题。他们认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
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
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经费在支持方向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
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为主的基础研究,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面广,项目数多
;另一类是以国家重大需求... 阅读全帖
b**j
发帖数: 415
45
动机无外乎下面几个
1。官
2。钱
3。女人
4。名
估积饶施不缺钱,对女人也兴趣不大: 2,3排除
官,由于饶施的美国辑(是好处也不好处),估积难升上去, 1 排除
就剩下名了,但who care,况且求名的同时还有风险
结论:饶施basically没动机
那些拿国辑做文章的,看似 抬杠 无理起闹,背后可能代表的是一班既得利益者
要说动机,这些人才不单纯 ---吐血发文 stop here

various
millions
l***d
发帖数: 1828
46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108
长期影响我国的教育和科研发展的问题可能是面上的知识分子待遇偏低,成果不被重视
等问题。但是这并不包括当上院士和当上重大课题或行政领导的海归们等。据我所知,
在国外院士头衔是一个学术荣誉,工资、退休及项目申请等和其他人没有太大变化。在
世界科技中心的美国应该没有“海归”一说,在欧洲可能会有,但是也不会有太大的差
别。在国内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当上重大课题或行政领导的海归们等不要说工资待遇和
经费保障等不会遇到困难,当然也不应该会遇到经费太多的麻烦或苦恼。如果你们做出
点滴芝麻成果乃至诺奖级别的成果,都丝毫不用担心被埋没的!请放手深入第一线亲自
干吧!本文并不是说饶毅、施一公两教授没有成果,而是成果没有尽头!
相比之下,国内面上的知识分子待遇偏低,成果不被重视等就是不一而足。就我自己而
言,一辈子的科研(包括教学)“服从命令听指挥”约每十年就被调换一个系,从化学
系最靠近生命科学的有机化学开始,先后到物理系、材料科学系、电子工程系,微电子
学系等五六个系。好在我到哪里就学那里的,埋头...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28562
47
他所说的东西和施和饶所说的基本上不矛盾啊!
大部分其实是证实了另外两个人的说法。
而且他也认为有些科学家利用并误导了主管资金的官方组织,这个其实和施和饶的说法
本质上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蒲认为施和饶把中国的情况说得太糟糕,而且太怪罪于体制。
蒲似乎认为解决方案是有关的审核的科学家们要自律。
这个我不能同意。
所谓的人性和良心是靠不住的,如果没有一个体制来强迫大家都遵守规则,
很快,就会有人去钻空子,然后就会有人因为嫉妒和生气就会跟上,然后那些遵守
规则的人反而会被淘汰。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赞同老蒲的是:在中国,只要能够做出成果来的人,都会拿到钱。
也许不一定是最多的钱,但绝对不会落到象美国那样让实验室揭不开锅的地步。
t****p
发帖数: 1504
48
大家都在争上位,谁都不服谁。偷笑的是科技部的官员和既得利益者。
高校跑经费,包装几个人争钱,经费使用不当,只管开题不管结题……这是很多人反映
的现实,结果有人说科技部的制度很好,不需为科技人员素质低下受过;另一个人站出
来说这个东西没那么严重,饶施做法不妥;很多网友说,饶施携洋自重,心术不正……
看看多数科技人员的评论吧,那些一般的科技人员,而不是这些已经得到很多资助的精
英们……他们已经走过了坎坎坷坷,现在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竟然批起饶施,唱起科技
部的赞歌。
真是奇葩……
我不管这些人说得多有道理,为什一定要先批另一方才能展开论述,本来就是事物的各
个方面,大家能不能用并列的方式论述,而不是排除的方式?制度,科技人员素质,大
项目的问题等等,这不是共存的吗?
W****g
发帖数: 690
4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争来争去还不都是为了利益?
施饶是为了学术界大众的利益以及科学本身的利益(从他们目前的言行来看,还无法得
出他们有独霸的倾向),而反对方无非是因为施饶的抨击和呼吁戳痛了自己的并担心自
己的既得利益受损而抓住施饶的方式做文章,纯粹是转移视线的做法。
像某些人那样闷声发大财,也许可以给施饶带来最大的个人利益,但社会需要他们站出
来呼吁和建议。
l****l
发帖数: 570
5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饶先生的问题
饶评院士的事情闹得风生水起,也来评几句,
觉得饶有几个问题,
一,忘前车之鉴
海龟,海外学者上书谏朝廷要求科研体制改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著名的莫过于丘成桐大师,
丘表面与弟子斗,实质也在攻击科研制度问题,本质目的与饶同,
最后什么结果?
以丘在数学界之尊,尚被何祚庥老斗士批: 外来和尚念不得本朝经。
饶完全没有吸取之深刻教训, 更不晓中国斗争哲学。
二,目标空大而极不切实际
饶,施二人号称生物双星,言必称中国之科研改革,
试问,其在自领域尚未完全能执牛耳,回国不过三年五载,又领院长行政职务,有多少
琐碎杂事,政务要处理,还要经常出勤灌水,
全中国科学千万部门,上至国家安全,下至百姓饭碗,
而饶又如何能通晓全中国科学界,各学科情况,
将根据什么理论基础能指点全中国科学界发展,
然,中国科学==神经科学及子类+解蛋白结构?
饶,施二人动辄在cns上灌水评中国之举国科研体制,谈的是中国体制,如何要以英文
英文期刊发表,难不成盼全世界人民来帮助中国?
三,攻击群体目标
前两点的失误,导致饶错误瞄向大型群体目标,整个体制,院士集团,
不光是做生物的,物理,化学,。。。。按他blog所述都...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