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断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上一集已经为各位菩萨,讲完断三缚结(应知)的第二部分——三界中的我见。在
这一集中,将为各位菩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之前,我们先来探讨
一下: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那么断三缚结有什么样的好处?如
果不断三缚结,又有什么样坏处?我们先来看,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声闻菩提当中
有四种果可以证得,就是初果到四果。初果就是须陀洹;二果就是斯陀含果,也就一来
果,一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他往生天界以后,会回到人间再来受生一次
,然后从此以后,他就不再回到人间受生,也就是他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他只需要人
天往来一次,所以就叫作一来果;再来说三果,三果人呢,他叫作阿那含果,也就是不
还果,不还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能证得三果,那么你可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可以在色
界天以上般涅槃,那么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都不会再回到人间受生,那么这样的一个
三果人,我们就说他叫作不还果;
那再来是四果阿罗汉,阿罗汉在死后他就入无余涅槃,永远出离三界生死。
断三缚结者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就是刚刚讲的初果。那么得这样的一个初果,他
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为什么要证得这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缚结,成了须陀洹。二果就是薄贪嗔痴,就是二果。接下来三果,就是断了五下分结,
成了阿那含。接下来四果,就是断了五上分结成为阿罗汉。
首先我们就要略谈初果,初果所断的是什么?初果所断就是我见(身见)、疑见、
戒禁取见。其中我见也叫作身见,也就是说这个断我见,它是观察五阴十八界里面的识
阴不是真实我,既然不是真实我,他就把它断除。然后他也观察欲界这个色身,也是虚
妄的,也不是真实我;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把(欲界)我见身见断了。所以如果有人主
张:“我在就自在。”你就知道他是没有断我见。或者有人主张:“要把握自己,要掌
握自己。”你就知道他的我见没有断;如果他称为他已经证菩提,那就是大妄语。既然
把我见身见都断除了,他对这个就不怀疑,疑见就断了(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
)。因为他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疑还是存在,所以就没有断疑。就是因为他已接受了
,就把疑见断了;因为断了,然后他去观察诸方大师:这位大师到底有没有断我见?这
位大师有没有断身见?他一一如实的了知以后,从此不再怀疑;也就是说他很清楚这大
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目 录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二、我见之意涵
三、如何断我见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丙、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蕴我
乙、十二处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甲、识阴的定义
乙、识阴的出生
丙、识阴的苦
丁、识阴的苦集
戊、识阴的苦灭
己、识阴的苦灭之道
六、总结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巳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
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转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转结
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
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
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玄奘以来第一人”(一)
壹、前言
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的逝世,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大的涟漪。印顺法师被
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那些极少
数的人们甚至尊他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
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
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
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让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
。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何,我
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
研究、考证,进而确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
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
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
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2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6日)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三主要道主要指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让
自己的心变得清净,是佛教,是佛法。佛法的核心主要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行一切
善。如果想学佛,想解脱,就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第一,不杀生。不仅不杀生,还要保护自他的生命。不直接或间接杀害任何一个众
生的生命叫断恶;爱护自他的生命(动物、非人)叫行善。
第二,不偷盗。不偷、抢、骗属于他人的财物,叫断恶;行持布施,尽量帮助他人
,叫行善。
第三,不邪淫。不邪******断恶,受持戒律叫行善。戒律有在家的戒律,也有出家
的戒律。
这三种主要是身所造作的,所以称为身三业。
第四,不妄语。不打妄语,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这是断恶。说实话,这叫行善。
第五,不恶语,不恶口骂人,叫断恶。说好听的话,让对方生欢喜心,让对方开心
,叫行善。
第六,不挑拨离间,叫断恶。他人之间有怨恨、矛盾,自己力所能及地去...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六、证严法师的其它错误知见罄竹难书
综观证严法师的“佛法”,不是落入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中,就是将佛法世俗化、
浅化,而且还充满了许多曲解佛法的错误知见来误导众生。正光将藉此机会略述证严法
师严重错误的佛法知见,如器官捐赠、五蕴十八界等一一加以举示,让大众了知,至于
其它微细曲解佛法的错误知见,有请各位佛弟子依照 佛的开示,对证严法师所说加以
简择,就可以了知其谬误之严重性。
首先谈器官捐赠。证严法师在《生死皆自在》第三一八页~三一九页云:“人往生
后,六识已不起作用,只存第七、八意识。假如捐赠大体或器官是出于亡者自愿,那么
为了医学上的需要而为亡者身躯做处理时,亡者的意识不会觉得难过,肉体上也不会感
到痛苦。甚至处理的人也可以一边这么说:‘你的肝可以救人、你的胃也可以救人……
’让亡者的意识更增欢喜。
假若捐赠大体或器官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处理过程中,他多少会有所挣扎,因为人
最执著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哪怕是死了之后,还是同样的执著。当然愿力会提升意识,
自愿捐赠大体或器官的人,在往生之后,就会因为自己的愿望圆满而心生欢喜。”
正光辨正:当吾人刚断气,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时候,今生的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与自续派之中观见
我们说到坦特罗佛教其实它的整个哲学基础就是以中观派----特别是中观应成派
,认定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虽然有别的主张,但是终究是离不开意识心的范围。
一般人都认为,中观应成派是由佛护所创立的,然后传到月称与寂天的时候,大肆
的弘扬。但是其实中观应成派的思想,它是发源自婆罗门教的《奥义书》里面。在婆罗
门教当中,它原本只是一种辩论的方法论,是说自己不立自宗----不立自己的主张,只
去分析别人的错误之处,然后破对方的法义。所以中观应成派它只著重在现前能思、能
量的意识心,它只承认六个识,认为佛所说的第七识跟第八识都是方便说,都不是实法
。这种思辨的方法其实原本就广泛地存在于婆罗门教的典籍当中,它用来解释无所不在
却又无所形相的大梵,是一种印度人很习惯的逻辑论证。北大的尚教授说:《奥义书》
在描述梵的性质的时候呢,常常使用一连串否定的句子,也就是指出“不是这个,不是
那个”,而不说它究竟是什么,以否定达到肯定的方法。在哲学上呢,称为“遮诠”,
也就是遮其所非之法。后代印度的哲学家以及佛教的哲学家,在描述宇宙的本源的时候
,也常常用这个方法。所以,中观应成的思想它本来只是一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八识心王来说明探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什
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是
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透过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是否已断三缚结?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已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為判;
是故佛弟子是否已证阿罗汉果?
端以五上分结是否已断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於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
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
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已
断除三缚结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禪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
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於眾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於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繫缚便告断除,即成声
闻初果人也。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於大乘究竟了义正法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
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
之禪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於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
脱...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2

:下引经文,也是将「明」与断苦、心解脱等同。
:杂阿含5经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 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这段经文就在讲,对于色,要先知,先明,才可以离欲,才可以断苦,次第再次摆在面前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相应部22相应第24经/证知经
: 「比丘们!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色,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受,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想……不证知、
: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行,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识
:,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这段经文也是在讲,先知,然后才能离贪。都是要先有明,才可以离滩断爱, 最后才
可以断苦
完全符合转法轮经的次第,先知四圣谛,才修四圣谛,最后证苦的灭,也就是完成四圣
谛的第三转
d**********l
发帖数: 647
23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4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25
释宏海
引言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太虚大师为振兴佛教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
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激情澎湃的三大革命、宏伟的僧制建设蓝图、开创
性的人间佛教口号,还在不停地鼓舞着教内的后来之人。然而正因为我们对大师这一方
面的过于关注,就常常容易忽略大师在修证上的成就,所以尽管过去了六十年的岁月,
我们对大师的认知还是过多地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层面。因此次予会的因缘而又去翻阅大
师的著集,其中《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引起我的注意,阅读后深生惭愧也深受感动,我
们的忽略并不代表大师在修证上的欠缺,恰恰相反,虽然由于婆心切切而在修证上未能
实现自己的期望,但其所达到的高度则绝对具备了作为一代宗师的资格。在此希望通过
本文的讨论,让我们对大师在修证方面有些认识与了解,使大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更加完满、清晰,是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
一、关于《我的宗教经验》一文
《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并不是太虚大师亲手撰写,而是大师在1940年访问印度时,
参观朝拜了古舍卫国城与祗园精舍旧址后的第二天早上,在所下榻的巴仑坡摩托车河拉
甲(大王)舍卫国,所以把自己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责任续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7
初步证悟大圆满也是加行道的第一个层次(暖法),也有人证悟大圆满就成佛,这
个很少;也有证悟大圆满就登一地,这也很少。禅宗的明心见性,普通的境界也是加行
道,并不是成佛,也不是一地。但是也可能直接证悟一地菩萨的境界,这个也不能排除
。大手印等其他证悟也都是一样。我们不能以为证悟了以后就是成佛了,就不需要修行
了,这是不对的。证悟了连一地菩萨都不是。凡夫像闭着眼睛走路一样,证悟了以后是
睁开眼睛,已经看到要走的路,但是路只走了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凡夫只是别人
跟他讲要走怎么样的路,他自己并不知道。普通的凡夫和资粮道的凡夫是不一样的。证
悟大圆满的人不一定修四禅八定,但是已经证悟了。虽然是初步的证悟,但是以后的进
步比显宗真正达到加行道的人要快。
加行道的本体还不是智慧,还是意识,是第六意识在证悟空性,所以要被智慧推翻
的。它是有漏的无常的,有知觉的,但是证悟后执着要少一些。我们的意识没有办法直
接证悟空性,但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我们的意识变成了类似于空性的念头。证悟就是六
祖慧能大师讲的偈子,最重要的第一、三句: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是不存
在的,不是过去是存在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8
索达吉堪布依簫平實先生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從堪布能依簫平實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勘验方法, 末學於此讚嘆堪布的智慧,
雖然堪布為了其宗派之名聞利養而不能公開贊許正覺同修會法義之正確性, 其世間法不
得不為之顧忌可以理解.
索达吉堪布: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http://blog.fjnet.com/lychsh/200812/t20081208_95889.html
lianhuasheng的新浪博客
所谓我见,略述如下:一者,断续分别我见,即是声闻法中初果人所断之我见也。谓如
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
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盘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
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於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
、或如前念已过後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
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皆是大乘法中未断我见之人也。云何谓此为我见未断之凡
夫?
谓佛於四阿含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
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於意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既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题目中的“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
,如影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
与地狱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使在
人间,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
就连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有明显的苦、
乐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
明、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故说断常
楞伽经云: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 说心量?’
此六句偈问法身之性相;此乃大乘法宝--第一义谛。
断见谓人死如物坏,死已断灭,无有精神体性常存,名为断灭。譬如崇尚 二乘缘
起性空而不解缘起性空之诸大知识,每云一切法缘起性空,一切灭已即 是涅槃,不许
有如来藏空性离见闻觉知独存于无余涅槃中,斯等大善知识亦名 断见者;虽彼诸人否
认涅槃为断灭,亦引佛语证明涅槃为中道,不承认自己是 断灭论者,然却认定无余涅
槃之中一无所有,不许涅槃中有如来藏空性离一切 法独存,斯则口言中道,实为断灭
论者。
常见者谓执取灵知心为不生不灭之永恒实体,误认此灵知心为常恒不坏之 心,此
即《楞严经》所示之五现涅槃外道见;亦有佛子修习定法,坐入初禅、 二三四禅定境
,妄认定境中之灵知心为常恒真实之心;合欲界灵知心,总名外 道五现涅乐邪见,藏
密四大派诸祖如宗喀巴之类,及与天竺月称“菩萨”《入 中论》所说,皆同阿底峡“
尊者”一般,依应成中观而堕于常见之中,反以一 法不立之宗旨,于他人之弘扬正法
处随取随破,自以为是弘扬正法,超胜一切 人,却堕于破坏正法之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九节课
昨天讲了法布施的功德,今天讲沙门四果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
小乘圣果,是沙门四果或沙门八果。“沙门四果”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
汉果。“沙门八果”分别为:预流向和预流果,一来向和一来果,不来向和不来果,阿
罗汉向和阿罗汉果。所谓“向”,是指没有真实达到果位,但在路途之中,马上就要到
了。“果”则是已经超凡入圣,达到那种境界,获得了真正的果位。
不管得到哪一果,都必须要证悟无相、无住的空性,倘若无法断除实执,则与凡夫没有
任何差别。《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麦彭仁波切在《辨答
日光疏》、《与萨格西的辩论书》等中也说:“声闻缘觉必须要证悟大乘的法无我空性
,若连一分都没有证悟,别说超离三界,就算预流果也无法获得。”
下面对此一一剖析: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预流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预流果虽然在名言中称为入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3
Z.T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
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
人。”——《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外道修行人,必须伏除欲界贪爱(尤其
是男女贪爱),复经由加行发起初禅定,寿终后才能由此欲界往生色界天成色界天人。
佛弟子则以断我见的智慧,深入观察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过患而断除之,才能
度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故佛在《圆觉经》中告诫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又说:“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然而密教上师一边向弟子众宣说淫欲过患,一边又广赞淫欲,高唱他们的修行体系
中有男女双修即身成佛秘密法门——无上瑜珈。乃至提倡清净修行的宗喀巴在《密宗道
次第广论》中依然传授了种种男女双修的行淫技巧及把淫乐境界当作佛法成就的论述(
文繁不引,有疑者请自行查证),成为密宗上师广赞淫欲、力行双修的理论支柱。
妄说行淫能消除众生业障——“夫白菩提心者(男性精液),即利益众生也:修丹
田火时手抱明母,不知之人以为行淫...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果了
再补充说明,再说详细一点 :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要断”我见结”,一般的印象要不就是很难,要不就是很容易
怎么说呢?
首先,一般人一开始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我”,认为初果是要断”我”,这就很难了。
尤其一开始,居然就要断”我”,真是天方夜谭,只有上帝能做到。
佛陀也要先走过缘起法,对苦的形成与消除了解了,之后才能断”我”。
一般人一开始就要做最难的事,断”我”,顺序错了,乱了套,所以此生无望,可能要
等下辈子。
不不不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见”,是”见”。
一步一步来,从简单的先来,要断我”见”,断”见”的迷惑,比较容易。
“见”,这样的观念、看法 : ”这个身心有个我们以为的”我”在主导运作着”
不是没有这个身心及其运作,而是”彻底了解”没有我们脑中认为的”我”在主导这个
身心及其运作
只是单纯了解有这么一回事,还没法断”我”喔
但是,这简单,太简单了吧
佛教徒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身心的运作并非有个”我”在主导呀,阿猫阿狗都有这观念,
连外道都能朗朗上口
于是,又陷入”很容易”的陷阱。
不不不
接着要把注意力放在”断”
知道归知道,理解归理解,...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遇到经文本身自相矛盾,是因为解读有问题,应该考虑别的解读,而不是认为经文有问
题。
若用这种读经方式,可以读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杂阿含的转法轮经
复次,比丘!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也是每一转都生明。
佛陀为什么要这样说?
阿含经文是靠背诵的,不会有废话。
下引经文,也是将「明」与断苦、心解脱等同。
杂阿含5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相应部22相应第24经/证知经
「比丘们!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色,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受,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想……不证知、
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行,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识
,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文章所反覆说明的意识觉知心, 就是我见. 如有人能知其法义而不去认為是在批判别人
, 则属大幸.
这篇文章, 能相应的行者就应该能明白什麼是声闻初果所断的三缚结, 当今之世,学佛
者首要之务,在於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相智慧;若欲取
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即使是最钝根、
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以断除三缚结為首
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禪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首结即是我见;
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之即断,对於眾生是
否真可实证初果,对於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而无怀疑;疑见若断
,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繫缚便告断除,即成声闻初果人也。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已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為判.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
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
阿那含,...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老想着怎么离间别人,这个过失相当大。倘若你曾在人与人之间制造过矛盾,这确实需
要值得忏悔,并发愿以后绝不能再造。
--《前行广释》
智悲佛网
还有一个多月,就是佛学院的“极乐法会”了,全体僧众会共修阿弥陀佛心咒“嗡阿弥
得瓦阿依斯德吽舍”30万遍。以此心咒,可消除天灾人祸所导致的横死,来世可往生极
乐世界。你若想参与共修,又苦于没有时间,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念,届时僧众会一起回
向功德。阿弥陀佛!
今天08:17
索达吉堪布微博
传承上师的珍贵教言自己一定要反复思维,才会深刻认识到人身义大、寿命无常、有漏
皆苦、因果不虚这些极为重要的道理。以深刻的认识作为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以往浪
费人生、不畏因果、希求世间果报、取舍放松等等颠倒心态,才能发起真实的出离心、
求解脱心。
9月19日18:25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佛陀先让我们知道生命轮回中的痛苦及其原因,然后推出解决痛苦的各种方法,最后指
出充满幸福和光明的解脱境界,才使我们有了危机意识、积极心态与美好的追求。
9月19日22:13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通过佛的教言和方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达不到的目的。为什么说佛是断证功
德圆满呢?“断...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发信人: Shixiang (), 信区: Wisdom
标 题: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 13:25:32 2018, 美东)
: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善哉,善哉,能重视四果,详细解释四果。 赞美
现在佛教已经很少人这样做了
但有一些小小的讨论 、补充
不认为”色身”为”我”比较容易体会、开悟
不认为“识”为”我”比较不容易体会、开悟
好像说的顺序颠倒了 : ) 但瑕不掩瑜 还是赞美
且,要是真能断除”我”, 例如 “行”也能断除”我”
是不是就能断除无明缘行? 那可能不会有贪了,也就断除欲贪、色贪、无色贪了,三
果了
这么说,断身见结是否就三果了呢? 甚至四果了?
三结中,会先断身见结,再断疑结
补充说明 “身(我)见结” : 作者知道,却还没说清楚,因此读者可能误会的
一般人会认为断”身见结”是断除五蕴中的”我”
是五蕴的运作中已经没有”我”,因此不再有五取蕴
如果是这样,那就结开”无明”结,证四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了
可断身(我)”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二)
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朝闻道,朝入涅盘
有一天早上,佛陀正走在往王舍城的路上,打算进城乞食,而阿支罗迦叶正好要办
点事,从王舍城里走出来。
阿支罗迦叶远远地看到佛陀迎面走来,赶紧拦住佛陀,请求佛陀说∶
「瞿昙!我有点问题想请教你,可以耽搁你一些时间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我正要进城乞食,回来再为你解答好了。」
「瞿昙!只耽搁你一点时间,好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回来再说吧。」
「瞿昙!为何不现在答应我?你这样不就是拒绝我吗?就只问一个小问题而已,请
为我解说吧!」
「好吧,迦叶!你就问吧。」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是有的。」
「瞿昙!那你是不知苦、不见苦,所以无法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喽?」
「迦叶!我不是不知苦、不见苦,迦叶!我...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0
☆─────────────────────────────────────☆
SeeU (See you) 于 (Tue Sep 7 02:21:17 2010, 美东) 提到:
相应部22.85经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汝者,[谓∶]友焰摩迦比丘!漏尽之阿罗汉身坏、命终为如何耶?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者,当如何答耶?」
「友!有如是问我者,[谓∶]……为如何耶?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答,
[谓∶]友!色是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受、想、行、识是无常
,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作答。」
灭的只是无常,苦的五蕴,不是我。「我」是「常,乐」义,而五蕴是无常,苦,所以
五蕴本来就不是我。
☆─────────────────────────────────────☆
SeeU (See you) 于 (Tue Sep 7 02:29:52 2010, 美东) 提到:
相应部22.85经的破除(基于五蕴的)二十种身见,在龙树中论与月称入中论也说到了。
友焰摩迦!于汝意如何?见如来是色耶?」
「友!不也。」
「见如来是受…...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41
俗眼观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
作者:航 鹰
关于对出家人的称谓:我注意到所有报导证严法师的文章都以“他”字冠称。佛门只有
“弟子”、“师父”、“师兄师弟”的称呼,而没有“女弟子”、“师姑”、“师姐师
妹”一说。从现象上看去所有的尼姑都归于男性称谓,似乎失去了“女权”,有“大男
子主义”之嫌。天主教还保留了修女的性别地位,佛教怎么就以一个“他”字概之呢?
我的慧根有限,悟性浮浅,暗自揣摩从佛学的“四大皆空”(尤其是“色空”)观念出
发,“他”字也只是一种代称,这一代称对僧人和尼姑都是平等的,并无把女性归属于
男性之意。即使对于和尚来说,“他”也不是像俗家一样用来标明其性别的。既然是“
四大皆空”,出家人不管原来的俗身是男是女,入了佛门便都是无性别的了。依我个人
理解,这应该是出家人与俗家人的最大区别。
我和证严法师同席用斋
我因职业之便出席过各种宴会,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招待。然而,令我终生难忘的却
是几顿素斋——和证严法师同席用的斋饭。自从有幸食过佛门雅餐之后,我的整个人生
态度都改变了。
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证严法师允许我这个俗人同桌用斋是一种特殊礼遇,还以为
因我是来自内地北方的远客,...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八圣道的正定,是修观证果的所依。正定指什么?
南传<相应部>与<摄阿毗达摩义论>∶ 四禅
北传<杂阿含经>∶ 住心不乱,坚固摄持,寂止、三昧、一心。(四禅?)
北传<瑜伽师地论>∶四禅
北传<大毘婆沙论>引经,印顺<成佛之道>∶七依定(四禅+ 前三无色定)
论师还说近行定、近分定、或刹那定可以证果,这对纯观行者十分重要,不过此文不讨论。
经论原文如下∶
相应部45相应8经/解析经
比丘们!什么是正定?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
!这被称为正定。
杂阿含784经
何等为正定?谓;住心不乱,坚固摄持,寂止、三昧、一心。
杂阿含817经
复有三学,何等为三?谓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
何等为增上意学?若比丘离欲恶不...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4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皇汉医学--------日本医家汤本求真
脉应及诊脉法 简介

西医之诊脉,虽偶遇微弱之脉状时施行樟脑(Camphor)注射,以诊脉定疗法,非
全无之。然多以之供断病名预后之参考而已,于诊脉与治法间不可分之关系,不知也,
岂不生轻视之弊乎?反之,中医诊脉为仅次于诊腹之重要诊断法,且负有指示治法之任
务。如东洞翁之言曰:「多数之疾病,根源于腹部。」则诊腹之重要不俟辩矣。然依病
证之种类,有与腹部毫无关系而专现其征候于脉象者矣。又病虽根源于腹部而现腹证时
,欲决其为虚、为实、为阴、为阳,仍必须参照脉应。例如脉浮为表病之征,必当处以
发表剂。然浮而弱时则当用桂枝汤,浮而紧时则当用麻黄汤矣。此乃不依腹证,专凭脉
应以决其治法者也。脉沉为里病之候,则宜随腹证而定其治法。然沉而实时则处以下剂
;若沉而微、弱、细、小时则当处以人参、干姜、附子等之温热剂矣。此乃对照腹证与
脉应,然后断其疗法也。故桂枝证者,属阳证而表虚也;麻黄证者,属阳证之表实也。
下剂证者,属阳证之里实也;人参、干姜、附子等证者,属阴证之里虚也。如是,脉应
及诊脉法与断证疗法极有密切关系。自古以来,名医辈出,极力研究,然后完成此脉学
。然脉原富于敏感性,即于...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203经>以断无明为阿罗汉的因。南传的对应经<相应部35相应80经>,经文虽有不
同,断无明需要「遍知一切法」,「一切法都不执著」,也是阿罗汉才能,不是初果所
能。
又如北传<杂阿含201经>说...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来点儿真格的---断
不搞情绪化的对立,来点儿真格的,对某些具体的佛陀教导进行讨论,南传北传经典都
可以拿来验证辩别,看看到底有没有矛盾,矛盾是什么,本质是不是统一的等等。
俺想到的是“断五阴”的“断”,以前见学南传的师兄讲,好像(!俺的大概印象,可
能实际不是这样说的)断五阴就什么都没有了。实际是什么情况呢?什么是断,断什么
,怎么断等等。俺对阿含经基本不了解,以前读过几篇杂含(在这里也贴过几篇读记)
。抛个砖: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 心解脱者。若欲自
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俺理解,“于色贪欲断”“于受想行识欲贪断”的重点在于欲贪断,而不是五蕴断。五
蕴无常,无谓断与不断。但杂含第三篇中又直接说“断X”(于色不知.不明.不断.
不离...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173
46
北京中关村假证交易调查:有人为卖证生6个孩子
中国青年报
0709-1.jpg;
7月8日下午,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A1号出口前,一名男青年正在买假证。
6月30日9时,北京中关村大街,中国人民大学东门外。
“要办证吗,学生证、毕业证?”笔者刚出4号线人大站地铁A1口,三四个抱着孩
子的年轻母亲便围了上来。再往前走,孕妇、抱小孩妇女越来越多,单是离校门最近的
树荫下,就有10来人在招揽生意。
在坊间,“孕妇、抱小孩妇女”已成为人大东门外的标签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行为人不被执
行行政拘留处罚。这意味着,一些卖证妇女可以长期逃避法律打击。
笔者经过多日调查,勾勒出这一群体的大致特征: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年龄20岁~
40岁,来自欠发达地区,丈夫多在京打工且知道她们的职业,本人意识到行为违法但普
遍不愿转行。
在卖假证者的聚居点之一小牛坊,常住居民宋女士道出了卖假证者的历史变迁:“
原来是江苏人在干,后来河南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再后来,什么人都有了,山东,东北
,张家口……”
“我们做的事是违法的”
人大东门出门右转不远就...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分类
大圆满法网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想解脱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首先要发慈悲心。发慈悲心就是从内心里下
决心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当这两种想法
特别强烈的时候才能发出来菩提心。之前都是在表面上、在形式上发的,实际上并没有
发出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如果不报答这个恩德,
以后还要继续互相伤害、互相结怨。只有报答他们的恩德了,我们才可以解脱,才可以
成佛,才可以不再互相讨债还债了。我们特别地想报答这个恩德,然后从内心里下决心
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叫慈心;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叫
悲心。这两者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那么怎样才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怎样才能拔除一切众生痛苦?那个时候,为了救
度一切众生发誓发愿要成佛的念头自然而然就有了,这叫发菩提心。所以在慈悲心的基
础上才能有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1)从心力分
从心力的角度来讲,菩提心可以分为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像舟子一样的发心和像牧
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果次第 (四双八辈)
一 《杂阿含经》 八0九 (七九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
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
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
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法义分享】
◎十个结就是:(一)身见结(二)戒禁取(三)疑结(四)贪欲(五)瞋恚(六)色
界贪(七)无色界贪(八)掉举(九)我慢(十)无明。
◎初果:断前三结:断身见、戒禁取、疑结。
二果:断前三结,而且贪、瞋二结渐淡薄。
三果:除断前三结外,贪瞋二结也断除。这是断前半的五下分结,但后半的五上分结仍
未断除。
四果:十结全断。贪、瞋、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不再颠倒梦想。契入无为、无学位

◎能证到三果,已是人间少有的阿那含圣者,但要注意的是,仍有五上分结未断,仍是
我慢未断、仍是无明所覆。所以不要得少为足。
二 《杂阿含经》 八三四 (八二二)
何等为增上戒学?是比丘戒为满足,少定、少慧,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戒学
,彼如是知、如是见
c*********d
发帖数: 9770
49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DN99L7R40001899N.html
2018-07-21 22:53:03一点人生经验
2018年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重庆,正在接种疫苗的儿童。(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律师:“既不是无私无畏的药神,也不是十恶不赦的药魔。”
郭桥:“我从没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以为只是越位了。”
疫苗研发者:“案值巨大、情节严重,我觉得法院在允许的范围内已经从轻处理了。”
检察院:“大量采购、销售进口疫苗,主观恶性较深,非法销售的药品又是疫苗针剂,
依法应予严厉处罚。同时,考虑到销售的疫苗未发现直接的损害结果,13价肺炎疫苗已
在国内获批上市,酌情从轻处罚。”
年过六旬的美籍华人医生郭桥(又名“郭雨桥”),一夜之间成了现实版的《我不是药
神》。
2018年1月5日,这位上海美华丁香妇儿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华门诊部)的法定
代表人,因决定采购、销售和接种未经国家药监等部门批准进口、未经依法检验的1.3
万支疫苗,被以销售假药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其他三名参与...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