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
GWZW (GWZW) 于 (Sat Aug 20 14:40:20 2011, 美东) 提到:
美,情悵,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PIg1r-L4&NR=1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16:10:25 2011,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dana) 于 (Sat Aug 20 16:19: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你就痛了,我听了,不入我的法眼。
☆─────────────────────────────────────☆
GWZW (GWZW) 于 (Sun Oct 16 01:22:39 2011, 美东) 提到:
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9Vx...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2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彭措著作)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圣六庄
严”(“二圣”指宏律大德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是: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圣天
论师,...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 南传上座部[编辑]
南传上座部佛教源出於斯里兰卡传分别说部传统,下面简述引自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
信仰的是什麽》:
1.缘於「无明」[2](贪丶嗔丶痴等烦恼)而产生「行」[3][4](造作诸业)。
2.缘於「行」(造作诸业)而产生「识」[5](业识)。
3.缘於「识」(业识)而产生「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
4.缘於「名色」(物质与心理现象)而产生「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
5.缘於「六入」(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丶意)而产生「触」[6](外境接触)。
6.缘於「触」(外境接触)而产生「受」[7](苦丶乐的感受)。
7.缘於「受」(苦丶乐的感受)而产生「爱」[8](对境生爱欲)。
8.缘於「爱」(对境生爱欲)而产生「取」[9](追求造作)。
9.缘於「取」(追求造作)而产生「有」(业因完成)。
10.缘於「有」(业因完成)而产生「生」[10](在受於身)。
11.缘於「生」(在受於身)而产生「老死」[11](未来身之老死)。
===
说一切有部[编辑]
《俱舍论》及其注释[12]继承了《大毗婆沙论》所确立的按三世二重因果释义的十二因
缘:
1.无明,过去世烦恼带来的惑,蒙蔽了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我们要继续探讨三士道的建立,是否符合佛法的正义?《广论》三士道的下士道
与中士道,是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与解脱生死。可是正确的佛法中,让我们能够往生善趣
,甚至最后证得解脱,最简单也最为首要的方法就是断除三缚结,也就是要证解脱道的
初果;从往生善趣到解脱生死,这其实是除灭烦恼的过程,烦恼的减少就是福德的增加
,烦恼减少可以让众生往生人天善趣,烦恼深厚的众生,福德相对的也比较少,也就会
下堕三恶道。因此烦恼的内容,应该要清楚地告诉众生;什么是烦恼?烦恼的作用是什
么?也要告诉众生清楚,若是不让众生清楚烦恼的内涵,想要让众生往生善趣,甚至最
后能够证得解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解脱道上,所谓的烦恼,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这些都叫作烦恼。烦恼
有见惑、有思惑,见惑是见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三缚结;思惑是修道所断的烦恼,也
就是对三界的一切贪爱。三缚结是三种烦恼,首先是我见,又称萨迦耶见,其次是戒禁
取见,第三是疑见;众生要解脱生死,首先就是必须断除三缚结。我见,就是把五阴当
中的某一阴,或是部分的特性,认定为真实常住不灭的我,这种见解就是我见;戒禁取
见,就是对于真正的解脱不... 阅读全帖 |
|
q*****i 发帖数: 334 | 6 关于法轮功非法移民,李洪志在《2010年纽约法会讲法》时曾经说过,“目前有些律师
在办法轮功学习班,为了帮助申请难民,教人学《转法轮》。不管他什么用意,这律师
对法轮功欠大了……所以大家就是尽量不去结那个恶缘吧。”那么,李洪志到底是结“
结善缘”还是“造恶缘”呢?
移民欺诈,律师被判刑,李洪志结的是“恶缘”
据美国纽约市斯塔顿岛最大的地方综合门户网站SILive.com报道,曾参与轰动一时
的“大规模”移民欺诈案的一名律师约翰·林被法院判处4个月监禁及刑满释放后1年监
管,该欺诈案涉及至少牵涉到10家律师事务所递交的数千宗恶意串通编造习练法轮功等
“受迫害”的故事试图获得政治庇护的难民。李洪志鼓励和纵容美国律师编造移民修炼
法轮功“受迫害”欺诈案,按李洪志的说法是法轮功结了善缘,是律师和移民者对法轮
功欠大了,律师和移民者应当对法轮功感恩戴德才对。但不幸的是,要想人不知,除非
己莫为,这样的违法勾当早已被美国警方看在眼里,这桩“大规模”移民欺诈案涉及10
家律师事务所和数千宗案件,岂是能够轻易隐瞒了的。嫌疑人约翰·林是此起大规模移
民欺诈案中被指控的第八名律师,也是第二个认... 阅读全帖 |
|
z*y 发帖数: 367 | 7 关于法轮功非法移民,李洪志在《2010年纽约法会讲法》时曾经说过,“目前有些律师
在办法轮功学习班,为了帮助申请难民,教人学《转法轮》。不管他什么用意,这律师
对法轮功欠大了……所以大家就是尽量不去结那个恶缘吧。”那么,李洪志到底是结“
结善缘”还是“造恶缘”呢?
移民欺诈,律师被判刑,李洪志结的是“恶缘”
据美国纽约市斯塔顿岛最大的地方综合门户网站SILive.com报道,曾参与轰动一时
的“大规模”移民欺诈案的一名律师约翰·林被法院判处4个月监禁及刑满释放后1年监
管,该欺诈案涉及至少牵涉到10家律师事务所递交的数千宗恶意串通编造习练法轮功等
“受迫害”的故事试图获得政治庇护的难民。李洪志鼓励和纵容美国律师编造移民修炼
法轮功“受迫害”欺诈案,按李洪志的说法是法轮功结了善缘,是律师和移民者对法轮
功欠大了,律师和移民者应当对法轮功感恩戴德才对。但不幸的是,要想人不知,除非
己莫为,这样的违法勾当早已被美国警方看在眼里,这桩“大规模”移民欺诈案涉及10
家律师事务所和数千宗案件,岂是能够轻易隐瞒了的。嫌疑人约翰·林是此起大规模移
民欺诈案中被指控的第八名律师,也是第二个认... 阅读全帖 |
|
l*****9 发帖数: 109 | 8 随缘
人生有起有落,有喜有悲,什么是积极人生?失落的时候,多看,听,读励志的文章,
不能让低落的情绪把你淹没。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
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
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
,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
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
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
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
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
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
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 |
|
P******a 发帖数: 478 | 9 045
★ 世间人 将何为正 阿难言 如来竖臂 兜罗绵手 上指于空 则名为正 佛
★ 即竖臂 告阿难言 若此颠倒 首尾相换 诸世间人 一倍瞻视 则知汝身
★ 与诸如来清净法身 比类发明 如来之身 名正偏知 汝等之身 号性颠
★ 倒 随汝谛观 汝身佛身 称颠倒者 名字何处 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
★ 大众 瞪瞢胆佛 目睛不瞬 不知身心 颠倒所在
★ 佛兴慈悲 哀愍阿难及诸大众 发海潮音 遍告同会 诸善男子 我常说
★ 言 色心诸缘 及心所使诸所缘法 唯心所现 汝身汝心 皆是妙明真精
★ 妙心中所现物 云何汝等 遗失本妙 圆妙明心 宝明妙性 认悟中迷 晦
★ 昧为空 空晦暗中 结暗为色 色杂妄想 想相为身 聚缘内摇 趣外奔逸
★ 昏扰扰相 以为心性 一迷为心 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不知色身 外洎
★ 山河虚空大地 咸 |
|
r****n 发帖数: 8253 | 10
这位法师的观点是很值得参考的。尤其他说证初果后再修四禅八定,因为如果没有正见
,那所修四禅八定实在太容易走偏了。
据我所知,经中并无此说法,我也没查到,须深经当中直接说慧解脱阿罗汉没有初禅,
但是在有的《论》中,确实提到这个,但不统一。大多数《论》,直接说不修禅那就可
以直接修观,
关于经论的一些证据我还没贴出来,
正确的是,没有足够的“不乱”,确实没法观,但这个不乱,未必必须得修到初禅,这
一点,雷迪尊者和马哈西尊者说的都非常清楚。
“证二禪之后方修内观也是可以的。或者在证初禪之后,或在近行定之后,或者随息的
阶段之后,甚至可在数息阶段克服心散乱的倾向之后,即修习内观。”
其中近行定,就是马哈西尊者说的刹那定,这种定,并不是初禅的定,特征是不一样的。
对,判断修止,还是修观,所缘非常重要,修止的所缘是固定的,单一的,而修观的所
缘是五蕴,是在快速变化的,是流动的,是自发"现起"的,没有排斥,没有忽略,没有
固定,绝不锁定目标,绝不“依靠”某个东西。
懂得修观后,就知道他和修止是完全不一样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这种内在的声音,我认为有属于一种定力的禅相,在定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人
就会听到这种内在声音,比如铃声等。但是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就是可以把其作为一个
所缘,但是一定要观察生灭,而绝对不是与声音合一。声音就是我,我就是声音,能所
双亡。这是一个错路,如果修四念住的观禅,中间会发现听声音的听,和声音本身二者
是完全分开的,而听声音的听本身是在不断生灭的,是无常的,然后依靠这种无常,建
立起厌离,喜贪进的正智,这才是正路。
不过后面也显然是需要观察当下出现的所有的身心现象的,如果不观察当下出现的所有
的身心现象,对无常性会缺乏深入体证,后面难以证涅槃,这是我个人认为的。
刚开始由于五盖严重,定力不足,必然需要选择一些对象建立定力,但是此处观禅和止
禅是不同的,观禅是要通过观察生灭性,紧密跟随所缘的变化而建立起刹那定,而止禅
的四禅八定,则是稳定的依附到那个单一的所缘上,让心平稳,入安止,然后再出定观
察身心现象。 |
|
r****n 发帖数: 8253 | 12 什么是打妄想
1.缺乏正念觉知的胡思乱想。
表现:打坐中妄念纷飞,想东想西,完全缺乏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正确和紧密的觉察。也
叫做丧失正念。由于缺乏正念(即清楚的觉察所缘),而必然存在严重的掉举以及痴心
所。
2。以实际不存在的概念法为心识的所缘目标。
概念法是人主观制造出来的概念,它在究竟意义上并不存在。比如美丽是人假定出来的
一种概念,人的名字也是假定出的概念,念头思想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概念法。就
像幻灯片的投影,如果以这些虚假的概念为所缘,则严格来说都是打妄想,除非你是借
助某个具体的概念法来修安止禅定。而且任何的概念法都不具备无常苦无我的真实特性
,他们是没有意义的。
3。类似于第二种,但是更加细微,比如禅修者试图去观察寻找所谓的心向,心行,本
心,真如,梵,灵魂这类子虚乌有的东西,并自认为观察到。这同样是打妄想,而且是
极其严重的妄想,它们造成了严重的邪见,使得禅修者完全偏离正道。
避免打妄想,需要对心的特性有正确的了解,需要建立起正见。以正见为导引,产生
正念,自然能避免打妄想,并逐渐有正确的禅那。
1.无论禅修者在做什么,第一重要的是保持对当下刹那状态的敏锐觉知。这是正念产生 |
|
r****n 发帖数: 8253 | 13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kzu4.html
在禅修当中打妄想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也困扰很多禅修者,那什么是打妄想呢
1、缺乏正念觉知的胡思乱想。
表现:打坐中妄念纷飞,想东想西,完全缺乏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正确和紧密的觉察,也
叫做丧失正念。由于缺乏正念(即清楚的觉察所缘),而必然存在严重的掉举以及痴心
所。
2、以实际不存在的概念法为心识的所缘目标。
概念法是人主观制造出来的概念,它在究竟意义上并不存在。比如美丽是人假定出来的
一种概念,人的名字也是假定出的概念,念头思想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概念法。就像幻
灯片的投影,如果以这些虚假的概念为所缘,则严格来说都是打妄想,除非你是借助某
个具体的概念法来修安止禅定,而且任何的概念法都不具备无常苦无我的真实特性,他
们是没有意义的。
3、类似于第二种,但是更加细微,比如禅修者试图去观察寻找所谓的本心,真如,梵
,灵魂这类子虚乌有的东西,并自认为观察到。这同样是打妄想,而且是极其严重的妄
想,它们造成了严重的邪见,使得禅修者完全偏离正道。
避免打妄想,除了通常的对治杂念散热的方法之 |
|
a**u 发帖数: 8107 | 14 ☆─────────────────────────────────────☆
runsun02 (runsun) 于 (Sun Jan 10 19:57:30 2010, 北京) 提到:
老兄写了几篇自认为2000年来都无人能及的对禅定介绍的网文,看了后让我实在哭笑不
得。不过看你挺有劲头,那么在下就想问问你几个关于禅定的问题,请兄答一下。
1.某男在十分钟时间乃至更长时间内一直在看眼前的苹果,一丝一毫无间隙不偏离苹果
这个目标并导致忘身,请问某男在此时间段是否一定在禅定当中?
2.某男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看眼前的苹果,一丝一毫无间隙不偏离苹果这个目标并导致
忘身,请问某男在此百分之一秒时间内是否一定在禅定当中?
3.某男一普朗克时间(10的负32次方秒)内看眼前的某物,一丝一毫无间隙不偏离该目
标,请问某男在此一普朗克时间内是否一定在禅定当中?
4.某男很喜欢看美女,紧紧盯住某美女不放,除了看美女之外无它念并导致忘身,时间
长达十分钟乃至更长,请问某男在此十分钟内是否一定在禅定当中?
5.某男极度愤怒,念念专注于杀了对方,除了杀了对方之念再无它念并导致忘身,时间
长达十分钟...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慧,在大小乘经论里,曾安立了种种不同底名称,最一般而常见的,是般若(慧)。还有观、忍、见、智、方便、光、明、觉等。三十七道品中的正见、正思惟、择法等也是。大体说来,都是慧的异名,它们所指的内容,虽没有什么大差别,但在佛法的说明上,这些名称的安立,也有著各自不同底特殊含义。
诸异名中,般若(慧)、闍那(智)、毘钵舍那(观)三者,显得特别重要。它们在共通中所有的不同意义,也有更显著的分别;当然,其真正体性仍然是没有差异的。
般若一名,比较其他异名,可说最为尊贵,含义也最深广。它底安立,著重在因行的修学;到达究竟圆满的果证,般若即转名萨婆若(一切智),或菩提(觉),所以罗什说∶「萨婆若名老般若」。般若所代表的,是学行中的因慧,而智与菩提等,则是依般若而证悟的果慧。再说慧、观二名义∶慧以「简择为性」;约作用立名,这简择为性的慧体,在初学即名为观。学者初时所修的慧,每用观的名称代表,及至观行成就,始名为
慧。其实慧、观二名,体义本一,通前通后,只是约修行的久暂与深浅,而作此偏胜之分。我们如要了解慧的内容,就不可忽略观的意义。关于观的名义,佛为弥勒菩萨说∶「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16 As for Ultimate Realities (Paramattha Dhamma) the Abhidhamma
classifies them into four main categories:
1 Consciousness (Citta)—eg wholesome or unwholesome consciousness.
2 Mental States (Cetasika)—eg greed, conceit.
3 Matter (Rupa)—eg the element of rigidity.
4 Nibbana—the unconditioned.
http://www.dhamma.org.cn/books/vipassana_nana.html
无我“五蕴非我”,即五蕴没有我相。 修习到“生灭随观智”的时候,
即观察到身心 没有一个永远存在的“我”或“灵魂”在主控身心(名色)
的现象和变化过程,那正 在观察的“人”不是“我”,是心识(名),
而被观察的目标也不是“我”,是色身;名 色只是自然现象的生灭关系,
名色(身心)全部都是因缘所生的自然变化过程(一组 ...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7 我觉得依他起是胜义是世俗很难分,因为圆成实也以依他起为基础,只是抛弃了遍计所
执的妄见。
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
无自性性。何以故?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
依他起相,非是清静所缘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
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
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解深密经在这里把依他起算作胜义了。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现象,也就是名色,依然是因为无明而产生。
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基于错误的日常经验而产生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总是认为有个根本源头,但是轮回现象是没有“第一因”的,无明
也并不是第一因。
现象,是无始的,无明也是无始的。我们只能从从没有起始的五蕴生灭之流截取出一个
片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对现象不能如实看清的,还是现象本身。具体的说,比如在五蕴生灭之流当中。
当下升起的识伴随着一些心所,其中心所是名法。而所缘对象是色法或者名法。
这当中,被观察对象,是名色,是现象。而观察者本身还是名法,还是现象。而绝对不
是在这之外,有个本体的“心”
大多数人完全不理解这个,当佛陀说对五蕴不能有贪爱,他错误的认为是某个所谓的心
或者本体性的东西,对五蕴不贪爱,这里的心,和五蕴是不同的,是五蕴之外的。
实际上对五蕴熄灭贪爱,并非某个五蕴之外的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五蕴不贪爱,而是当下
的五蕴生灭之流当中不再升起贪心所。这当中没有主体,是五蕴生灭之流内发生的。
是缘, 没有主题, 可可以又说这三个相互依靠。。。。如果可以, 是不是又可以说
行缘无明和现象了。。 |
|
J******s 发帖数: 7538 | 19 因为境是时刻变化的,即便是出入息,这次和前次也是有区别的
难道这个叫做住?
你并没有好好给出什么叫做住境的解释在前面的帖子里面
觉知和住本来就是矛盾的,觉就是一个动态变化at the moment的动词
没有任何停留的
心安住的是修止,不是修观
所缘,所
心拉回来,重新安住在所缘境上. 你怎么能说你这时是有觉知但心不住境呢?这种禅修明
明是"觉知到心安住于所缘境". |
|
J******s 发帖数: 7538 | 20 因为境是时刻变化的,即便是出入息,这次和前次也是有区别的
难道这个叫做住?
你并没有好好给出什么叫做住境的解释在前面的帖子里面
觉知和住本来就是矛盾的,觉就是一个动态变化at the moment的动词
没有任何停留的
心安住的是修止,不是修观
所缘,所
心拉回来,重新安住在所缘境上. 你怎么能说你这时是有觉知但心不住境呢?这种禅修明
明是"觉知到心安住于所缘境". |
|
t***g 发帖数: 557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ray (嗡嘛呢呗咪吽),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 08:38:09 2012, 美东)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恒河大手印算不算你所说的禅宗?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恒河大手印偈颂
Tilopa's Mahamudra Instruction to Naropa in Twenty Eight Verses.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敬礼金刚空行!
Homage to the Eighty Four Mahasiddhas!
Homage to Mahamudra!
Homage to the Vajra Dakini!
敬礼八十四位大成就者!
敬礼大手印!
敬礼金刚空行母!
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若巴,具种修心如是行。
Mahamudra cannot be taught. But most intelligent Naropa,
Since you have undergone rigorous austerity,
With forbearance in suffering and with devotion to your Guru,
Blessed One, take this secret instruction to heart....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1021 | 23
不知道你说的是啥,按照佛法的说法,苹果是色法,是所缘,觉知到苹果,则是眼识以
及伴随的心所一起完成的,不知道怎么和业扯上关系了。
这就是你的悲哀之处,因为你没有系统的佛法理论学习,再加上自己又蠢。。。所以很
容易就被忽悠了。
你不能区别出五蕴和概念法,你不知道五蕴和概念法尽管都可以是所缘,但这两个所缘
却存在明显的不同。
苹果,它是个物理实在,它有自己的真实性,符合数学法则
而你如果想出一个美女,它是一个虚幻的假立,这个想象当中的美女,可以不需要任何
数学法则的支持。
其实大乘也搞不清楚这个,他们把五蕴也当成梦幻了,而不知道它其实本身也是实在的
一个侧面。 |
|
z**n 发帖数: 22303 | 24 我一直脾气大得很,不是最近才,是最近版上有了很多让我发脾气的借口而已,哈哈。
说密里没有禅的估计没看过这个:
恒河大手印偈颂
Tilopa's Mahamudra Instruction to Naropa in Twenty Eight Verses.
谛洛巴口传那若巴的二十八颂大手印教授
敬礼金刚空行!
Homage to the Eighty Four Mahasiddhas!
Homage to Mahamudra!
Homage to the Vajra Dakini!
敬礼八十四位大成就者!
敬礼大手印!
敬礼金刚空行母!
大手印法虽无表,然于上师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若巴,具种修心如是行。
Mahamudra cannot be taught. But most intelligent Naropa,
Since you have undergone rigorous austerity,
With forbearance in suffering and with devotion to your Guru,
Blessed One, take this secret i...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5 五.什么是出世间禅
在佛教中有“凡夫行静虑”、“义分别静虑”和“缘真如静虑”这三种分类。
如果你安住在诸法无自性的心念中,通过心的空性,断除心的无念、明、乐的状态,
是第二步境界,叫义分别静虑。第三步境界就是远离一切空和非空、明和不明的执著,
这就是缘真如禅定。
在禅修过程当中,有人感受到乐、有人住于无念、有人住于空,这三种觉受中,空的
感觉是比较好的。但这种“空”,只是一无所有、豁然空虚的状态,并非是对诸法显现
的当下,没有丝毫实有本性的认识。安住在世间禅中,最高可以达到四禅八定乃至无色
界的非想非非想天,却不能从三界中解脱。
要从世间禅进入真正的出世间禅,仅仅“义分别禅定”的“单空”是不够的,还要达
到缘真如本体的禅定,就是远离空与不空,认识心的无缘赤裸的本性。这种境界,在禅
宗中叫明心见性;在密法中,称为认识觉性。
大圆满密法中讲到光的明点,其实,人的心有一种自然的光,这种心的自然智慧的光
明,会呈现在心外。在虚空的映衬下,可以在空中看见这种光。密宗的托嘎修法就是观
清净、透彻的蓝天。以顿超的方式见到了然、明然的心地境界。当然,刚开始时什么也
看不到;但慢慢地...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26 谢谢师兄张贴。我喜好分析,这就修行中的得失分析一二。犯法欺凌等事,就交由萧居
士继续口诛笔伐吧。
其实就性事而言,也不算奇异,加上的不就是光想得不想失。要说奇异之处,倒有点惊
讶于药物的作用,能实现的兴奋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算是帮我长见识了。
但此法我看下来,最大的毛病,就是急功近利,贪一时之得,失一生性情。其实也就是
得些气而已,需知外采加强,内生减弱。我是连护手凡士林都不用,身体自能提供的。
你倒叫那些天天用护肤品的人停用看看,看看皮肤的本质到底如何。些许气,采得快,
用得也快,到时候,还不是依赖上了,那不就叫上瘾了嘛。
说伤性情,可以以一赌徒举例,新手就嬴一大笔,现在假设他算是心态好的,知道见好
就收,不再去碰了,这是不是就没有伤到他性情了呢?不见得。将来他出于经济困难的
地步的时候,他需要翻本逆转,你说头一个办法映现到他脑子里的念头,会是什么呢?
就更不要说长赌上瘾之徒了。
修炼,到最后的境界,还会需要脑子判断一下是否慈悲,是否正念吗?与这个标准比比
看,你就能明白了,所谓“好”的贪,也是要不得的。心力,还是要自己去修,借不来
的。
更别说,气场强了用来练出功能,这样用,那样用,...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7 女儿惨遭杀害 佛力加持重轮回到母亲身边的见证 ZT
文章原名:心如凄冷风吹叶,身似苦海雨打萍—— 我见证的轮回
作者:佚名 请知情者請告知原作者
芸芸众生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死亡的结局。因而,死亡便成了司空见惯的常事:人
们往往对不相干的生命的死熟视无睹;对自己挚爱、亲朋的死虽曾心痛,而后仍旧是麻
木,直至忘却;等到自己面对死神狰狞的面孔,虽感措手不及、惊心动魄,却也无能为
力。黄泉路上无老幼,生命无常——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也不知道将以
怎样的方式死。
这是我在不满九岁的女儿突然惨遭不幸猝然离世后,才有的最切肤的体验。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猛然醒悟,从而走上了寻求解脱的路。
或许是宿世的善缘成熟,一九九一年几乎是在没有任何外缘影响的情况下,我突然萌发
了皈依信仰佛法的强烈愿望。我对六道轮回有着与生俱来的信奉,而那时我所能理解的
佛,是局限在我身心之外具有诸多功德的,从其可以获得庇护的圣哲和最高级的神灵。
但我始终坚定地承认他的存在。
从当时仅能读到的《觉海慈行》和《礼敬佛陀》两本小册里,我了解到佛法的最大殊胜
是引导众生脱离轮回。佛法可以使死亡变成一件轻松的事,这使我产...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8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9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槑槑槑槑槑),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谈缘:南怀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1 12:00:39 2010, 美东)
中国人有句俗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还不透澈,一针见血的讲法,应该说人人
有本难念的经。
难念的经都是从因缘来。佛学讲因缘,有三项内含、四种关系。三项内含即是善缘、恶
缘、无记缘。所谓无记缘,就是不善不恶的缘。譬如我们做人几十年,有许多接触过的
人,不是自己有意去找他,偶然一,过去了也 就忘了。苏东坡有句诗说∶事如春梦了
无痕。一切事情都等於一个梦,梦醒便忘,这种缘属於无记缘。
至於佛说缘的四种关系: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研究起来很麻烦。总而言
之,这种缘也是归纳性的说法,说明我们这个生命不只这一生,有前生;不只是这一世
的前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前生;而今生同样有很多很多来生,数不完。这是从三世因果
及六道轮回来讲因缘的四种关系,要深究不容易。
现在我们把因缘的范围缩小,谈谈大家本身最亲切的经验,也就是男女间、夫妇间的问
题,从此来体 |
|
r****n 发帖数: 8253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什么是打妄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3:38:27 2010, 北京)
什么是打妄想
1.缺乏正念觉知的胡思乱想。
表现:打坐中妄念纷飞,想东想西,完全缺乏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正确和紧密的觉察。也
叫做丧失正念。由于缺乏正念(即清楚的觉察所缘),而必然存在严重的掉举以及痴心
所。
2。以实际不存在的概念法为心识的所缘目标。
概念法是人主观制造出来的概念,它在究竟意义上并不存在。比如美丽是人假定出来的
一种概念,人的名字也是假定出的概念,念头思想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概念法。就
像幻灯片的投影,如果以这些虚假的概念为所缘,则严格来说都是打妄想,除非你是借
助某个具体的概念法来修安止禅定。而且任何的概念法都不具备无常苦无我的真实特性
,他们是没有意义的。
3。类似于第二种,但是更加细微,比如禅修者试图去观察寻找所谓的心向,心行,本
心,真如,梵,灵魂这类子虚乌有的东西,并自认为观察到。这同样是打妄想,而且是
极其严重的妄想,它们造成了严重的邪 |
|
l****i 发帖数: 617 | 32
还有关于上面这句话,我再表达表达我的看法:
我辈凡夫,几乎都是“没有的要强求,有的不想放弃”。
对于兴趣所在,都是死攥着所缘境。只因外境所逼,不得不放弃(强求之心或不想放弃
之心)。
对于这种心境的应对,几乎都只能是先放弃所缘境。然后……很多人就没有然后的对治
了,是再跳入另一个所缘境折腾。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话说得真是轻巧!你做得到吗?我反正做不到——表面似
乎在某些方面能做到无非运气没有差到阈值以下。
你写的这句话,当贡品贡起来听听还行,凡夫在生活中这样用,除非兴趣所在,否则恐
怕反倒是“作”,还不如我写的那种迂回法“不作”咧。--这就是真在乱聊了,并无真
正实意。不过乱聊不等于内容就是错的。
后两句:
“不要没有的去强求”:你做得到吗?反正我做不到。所以我肯定要“作”。
“有的非要放弃”:我没这样傻,我没有的都想要,更何况有的——我要得不亦乐乎,
多多益善!
我是绕,但不晕,然后被你们写的有点晕,现在又搞清楚了。只要揪住领子,衣服就能
成形地提起来。我只要抓住最关键的原则,就能清楚了解现状,然后才能辩症施治。才
不会用你们高、大、全的话来给我纠“偏”——但绝不是排斥不用...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706 | 33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706 | 34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阅读全帖 |
|
|
c****s 发帖数: 5892 | 36 多市士嘉堡Top 'A' Cleaners洗衣店华裔女店东梁丽缘(前译梁丽云)的追思会昨日在St. Aidan教堂举行。梁丽缘的丈夫刘淼祥和3个儿女﹐在近300位亲友的陪伴下﹐为不幸去世的梁丽缘祈祷﹐祝她在天国中永安。梁丽缘的大儿子刘元隆深情地说出「妈妈﹐我们爱你﹐我们想念你﹗」之后﹐泣不成声。
目前在卑诗省担任皇家骑警工作的刘元隆﹐在追思会上回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
「妈妈﹐您就像一束光芒﹐在我们陷入黑暗中时﹐不断地给予我们希望和力量。对全家人和所有的友人来说﹐您就是我们最大的支持。妈妈﹐我们深深地爱你﹐我们永远都在怀念您。」
在肃穆的圣台前﹐摆放梁的丈夫刘淼祥的花篮。花篮上写「丽缘爱妻主怀安息。淼祥哀輓。」
梁丽缘是印度华侨﹐当年曾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市长期居住﹐于1971年来到加拿大。温凤玲与梁丽缘不但是客家乡亲﹐两人更从幼稚园到加尔各答市梅光中学都是同学。
温凤玲昨日在追思会上用客家话盛讚梁丽缘是贤妻良母典範。「你乐善好施﹐为大家所喜欢和爱戴。惊闻的噩耗﹐所有的人都难以相信这一消息。」
语带呜咽的温凤玲唱起客家举行丧礼时的山歌﹐引导来参加追思会的亲友向梁丽缘的遗体叁鞠躬。
昨日前往芬 |
|
z**n 发帖数: 22303 | 37 中国人有句俗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还不透澈,一针见血的讲法,应该说人人
有本难念的经。
难念的经都是从因缘来。佛学讲因缘,有三项内含、四种关系。三项内含即是善缘、恶
缘、无记缘。所谓无记缘,就是不善不恶的缘。譬如我们做人几十年,有许多接触过的
人,不是自己有意去找他,偶然一,过去了也 就忘了。苏东坡有句诗说∶事如春梦了
无痕。一切事情都等於一个梦,梦醒便忘,这种缘属於无记缘。
至於佛说缘的四种关系: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研究起来很麻烦。总而言
之,这种缘也是归纳性的说法,说明我们这个生命不只这一生,有前生;不只是这一世
的前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前生;而今生同样有很多很多来生,数不完。这是从三世因果
及六道轮回来讲因缘的四种关系,要深究不容易。
现在我们把因缘的范围缩小,谈谈大家本身最亲切的经验,也就是男女间、夫妇间的问
题,从此来体很难解说清楚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我也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庙门
口的一副对联。小时候读书看了很有趣,记了下来。后来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看自
己,看别人,深深了解这副对子,包括了佛家、儒家、道家的人生哲学。这对子上联描
写夫妇关系∶夫妇本是前 |
|
b*******n 发帖数: 1267 | 38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送交者: 新鬼无疆 2010年08月07日18:09:41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越多事情你越想得到它,反而往往会远离你,正所谓凡事不要太过强求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
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
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
,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
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
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
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
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 “天
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wuyu (wuyu) 于 (Thu Sep 22 11:39:16 2011, 美东) 提到: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0
很冒昧纠正一下,
这里说的”无我”,并非佛陀说的”无我”
可能是这位法师方便之说? 或一时口语失误?
这里的”无我”,改成’忘我”较合适。
因为众所周知,佛陀说的”无我”与无念,没有关系。
从下文,我相信法师知道,但法师这么说,会引起误会。
这个观念应该是扩大解释了,
是否是佛陀的观念,有争议,有待商榷。
也可能法师这里的”宇宙”也是方便之说
如果把”宇宙”改成”生命”,更好。
good
很认同
我所理解,这里的”空性”是 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就是佛陀说的涅盘。
涅盘的三个特色 : 空 无相 无所有
good
如果是说”生命现象”,我接受。
Good
每一次当执着的想法生起时,常思维这世界是因缘所生 因缘所灭,思惟无常。
这是正思维。
修行过程中间是有一段无分别现象,
但是否需要用这方法一直思维”自” ”他”如一,倒不一定,要在不同时机运用不同
方法。
佛陀提了其它重要方法。
这位法师说了ㄧ件重要的事,
“当执着于「我」或「他人」,我们就会生起种种二元对立(二取) -- 苦和乐等--
的想
法,我们要明白,如果跟随生起的烦恼转,继而作种种业,果报一定会来临,例如如果
我们生...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1 其次是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後第六识丶第七识丶
第八识在初禅乃至四禅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须要有第
八识依所执持过去生修学禅定净业的种子,变现色界天身;然後第八丶第七丶第六识,
以及眼识丶耳识丶身识这三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因爲色界四禅天人鼻丶舌二
识已经不现行运作了;这样子才会有色界天人种种的说法丶论法的聚会,以及一切的身
口意行。所以,如果没有眼耳身意识丶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六个识,就不能够具足色
界天的一切境界。
再来则是无色界天境界,必须要有意识安住在无色界天境界当中,才有无色界天境界现
前,才能够有无色界的有情。然而,意识在这四天已经极爲微细,是意识细心;乃至到
了非想非非想天,意识更加微细,已经是极细心。但是都不离第七识意根,如果离了第
七识意根的话,意识就无法现起。又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执持无色界天的业种,就是
异熟种,也不会有有情能在无色界天出生,领纳无色界天的境界。因此,无色界天也不
能够离於六丶七丶八识而有,要依六丶七丶八识现行运作,才能够有无色界天有情以及
无色界天的境界。
由此可知,如果没有八识心王,...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42 ☆─────────────────────────────────────☆
wisdomlover (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 (Tue Apr 26 16:00:15 2011, 美东) 提到:
或者圣经,
或者可兰经?
难道几千年前的人类悟出的东西,
现代人就一定要照本宣科?固步自封?
为什么需要这样?
至少科学揭开的新东西, 让很多宗教经典里的一些东西
都不能自圆其说呀。
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进步。哲学也应该如此。
但我不知道宗教。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宗教和科学
就是如此相反, 看起来宗教是要把故人和旧书
作为绝对的权威
☆─────────────────────────────────────☆
runsun (runsun) 于 (Tue Apr 26 16:15:15 2011, 美东) 提到:
佛法有佛法的特点,科学有科学的特点。不要将科学的那一套,生硬的弄到佛法上。
将科学的不断自我否定,不断修正创新,用在佛法上,那就完全混乱了,佛法也失去存
在的价值。
我们尊敬佛陀,认可佛陀,是因为他揭示了绝对真理,而且是正确的。
如果佛陀类似科学家,只是...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3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大家普遍都想知道自己的命运,见到修行人,都想追着问问,我什么时候能发财啊,我
的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啊,我女儿离婚的时候房子能不能判给她啊,我能不能娶到她啊
,能不能嫁给她啊,我的工作怎么样啊,今年会不会还拒签啊……
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大概是缘分的缘故,确实有高人给我断了断,都比较准。当
时家里的变故、搬家、投资、乃至父亲去世等等竟然都断出来了,只是当时我没太在意
,后来经历了,发现,真的是这样。惟独出家这事没断对,因为当时我对高人说,我要
出家的。高人叹了口气,摇摇头说,到时候,怕你舍不得放下。
寺院里常讲因缘所生法,讲众缘和合。
这个词太专业,听的有点晕,我听了很久都没有搞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渐渐开始思
维出一点道道出来。
我猜想,就是一个事情的结果都是由很多个事情构成的,绝没有平白无故的,就是因果
,知道了因,就能推断出果来,比如,现在你离开电脑屏幕,或者放下手里的这本书,
去厨房拿一把菜刀,出门,走到大街上,挑一家银行,然后走进去,说,打劫。
好了,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推断出来了吧。
同样,也可以倒过来推,可以根据结果来推断出因,比如,看到...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4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Z 一下,
打坐时妄想因何而生?
妄想因何而生?大家都很想知道,因为有很多人想要成就一念不生的功夫,想要入定却
入不了。修定时很想不起妄想,偏偏它一念出生、很用心去对治,才刚刚过去之后,不
知不觉之间又有一念生起,没有办法让它不再生起。有很多人学过禅--其实那些法门不
是真正的禅,那只是修定而已--他们教你数息,数息是最常看见的「禅法」。净土宗的
寺院则是教你念佛号︰用佛号来打死念头,念头很重就大声唸,念头轻的时候就小声唸
。可是不论你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始终无法把妄想断了。数息数得很好的人,他数
过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之后,还是会有妄想出现,没有办法将妄想断除。有好多人--如
某一很有名的寺院,他们有好多人学数息法,数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
想不起。这就是说,他不知道要从断烦恼来下手。
我记得在証悟之后,知道要修禅定,那时还不知道要修佛菩提之种智。(p94)那时起修
四禅八定,还不晓得要修今天所修的无生法忍。在修四禅八定的时候,一上座就无相念
佛,目的是希望妄念不起来,可是只能在起来之后不随它,继续保持忆佛的净念,无法
不让它不起来;所以当年在修禅定的时候,也只能不随妄念...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47 问: 既然“缘起性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随缘?
----------------------------------------------------------------------------
----
辅导员A答:
因为我们不得不随缘。
所谓缘起性空落在“性空”上,是从胜义谛而言,意为“万法正在缘起显现时,
四边都不存在,是大空性”。
而性空缘起落在“缘起”上,是从世俗谛说,意为:“在大空性中,缘起集聚时
,又可假立虚幻地显现。”
对凡夫而言“……众生虽无实体,但不达性空,亦就是不了达缘起性空的本体,
仍有生死流转,受诸苦恼(《日光疏》)”。所以,诸法虽空,显现不灭。众生为业暗
所遮,在大空性中,缘起积聚时,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此时,我们因了知“一个人永
不可避免要收成自己播撒种子的果实。《喜马拉雅山大成就者的故事》”的业力法则而
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
无论做何事,如果因缘不具足,不可能成功。因缘能否具足,则是各方面的业力
综合的结果,不可强求。我们只有依靠现有的因缘做事,尽力而为,心无执着。此乃随
缘。即...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8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49 禅修的方法(第四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2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修持禅定的方法有很多,前几天讲了共七种,但都属于有相禅定。今天讲无相禅定
,也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专注。
前行:首先,通过一些方法将身、口、意三门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让身口意三门
清净下来。然后,皈依、发心。这些内容和前面讲的一样。
正行:双目凝视前上方的虚空,心里不着任何所缘,即什么也不想。将心放在前上
方的虚空中安住。
双眼睁大盯住前上方的虚空,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双眼凝视的方向
是前方、上方的虚空,向上看。
入定的时间不要太长,要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里说的入定,也可能有这种情况:
阿坝曾有一个修行者,他在森林里修持禅定。有一次,他也不是特意入定的,是自然入
定的。当时他正准备吃饭,突然入定了,在入定的状态中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当他出定
的时候,碗里的东西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就是一瞬间。
入定时间不要太长,还是要出定,放松一下,然后再以刚才我所讲的那种方式专注
。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先不专注,先观察一...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50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德:能愉悦地睡着并起床;不做恶梦;一切众生乐于亲近;诸神护念;远离
一切的火灾、毒害及刀兵的伤害;容易专注;外貌清新;临终时不昏乱;因修习慈心观
而往生梵天。总之,不管什么宗教,如果有修行...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