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心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s
发帖数: 18160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修行和心行 (3) ZT
☆─────────────────────────────────────☆
bigfool (fool) 于 (Sat Sep 19 20:21:25 2009, 美东) 提到:
《如何修证佛法》 作者:南怀瑾
尤其是有点功夫的人,只要学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起来了,别人
的功夫都不行。专拿一个圣人的尺码,去量人家,而且这个尺码还是自己定的,眼光说
有多短就有多短。人们在它的尺码下,当然都不是圣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量量自己有
多长、多大,决不反照自己,这是最要命的。这个心行怎么办呢?所以为什么不能证果
?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这个心行,贪瞋痴慢疑一点都没有转化,非常可怕,反省起来
非常严重。
我再三强调大家,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理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以坐起
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
今天有位同学提出报告,昨天打坐坐得最好的当儿,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伸上来抓脸。当
时他想,奇怪,前一秒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手在抓脸?用功还用得很好呢!当时他觉得有
点难过,忏悔自己的无记。失念了,自己做了,不知道。无记也有无记的果报,你说你
是无心的,
G****t
发帖数: 1799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他相换修法 - 济 群法师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非我(上篇)
非我(上篇)
Posted on 2016 年 05 月 03 日 by 學文
(朱倍賢老師開示於2016年3月20日)
現在有很多普遍地對於「非我」(anātta/anātman)此一話題的誤解。此篇分上下兩部
分講述「非我」的觀念。
佛陀講「非我」的動機是為了長夜安樂之道,不是在描述實相或本體論
佛陀在講「非我」這個議題時,起始動機和用意不是在探索所謂的實相,或探索宇宙人
生最高、最終的本體論上的真理。與其去討論本體上終究的本質是什麼,到底是人性本
惡、還是人性本善,到底是性空、唯識,不如去討論,行為與痛苦間的關係。這就是回
歸到佛法最原始的「業力」的學說。不斷地看到在起心動念、活動方式的層面上,什麼
才是有幫助的。
所以,當佛陀講「我」或「非我」的議題時,不是在講一個東西「存在」、「不存在」
。他討論的「我」與「非我」,基本上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模式。原始佛經裡,很多時候
佛陀在講「我」時,用的是很特殊的表達法:“I-making”、“mine-making”。意思
就是「架構自我、架構我所」的活動。同樣地,「非我」是某種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活動
方式。
「自我」的其中一種活動方式,就是...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4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二版附录二中的一节,原本是进行中的《道德经通
俗解说》中的第一节,但后来放弃了通俗解说的撰述,故作为附录内容。
论坛排版不便,有兴趣者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老子认知宇宙真相、生命真谛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心灵进至“虚极静笃”之境
2,意义:“灵魂(情、德)”的神奇功能
二、老子认知人生、社会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实证分析、比较验证
2,意义:个体表征全体,“自然”(天性、规律等)不可违逆
三、老子认知中的几个问题
1,可信性、可证性
2,心灵【“灵魂(情、德)”】是最敏锐最精细的观察“仪器”
3,“灵魂(情、德)”的记忆内容
四、老子认知与科学认知
一、老子认知宇宙真相、生命真谛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心灵进至“虚极静笃”之境
宇宙是那样的辽阔和神秘,生命是如此的复杂和玄奥,老子又是怎样认知真相、真谛的
呢?是像哲学家那样苦思冥想、还是神学家那样凭借神灵、拟或是像科学家那 样通过
仪器?都不是。老子告诉我们说,他是在“致虚极,守静笃”中...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9-15修行记录
“以觉知来知心向,以心向带来心行。”这是从上向下的操作。但 1。不知道心向(
决定),2。不能控制心行,不知道怎么控制心行,这操作就不可能了。心向/决定不
是说从来没观察到,但99.9999999%的时间我不能观察到。
现在我只有努力保持心行(我理解保持心行=禅定功夫),其间观察心行,观察心行
变化的由来,观察自己对心行影响的能力,希望从这里学习怎么做一件事。这是笨方法
,不是从上往下,而是从下往上。但问题是高明点的方法对我没用。理论上知道 决定
=心向,控制心行,但高的那一端现在对我来说还在云里雾里呢,对我现在没用。

是被
件事
轻而
f*******8
发帖数: 361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不知道这篇原来贴过没有,就放在这里吧。
-------------------------------------------
发信人: WaiChi , Re: 请问Waichi (Sun Mar 24 17:09:17 2002), 转信
目的, 有法门上每个阶段要求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自我理想性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
自心(非脑思想, 非心行)当下之目的. 很乱hoo? 对不起.
sample:
你问某佛法修者他或他打坐的目的是什么? 几乎个个都告你, 不是解脱就是明心见 性,
或成佛! 但, 这只是理想性的 "目标"! 然后你再细心问, 你会发觉他坐中法 门阶段上
的要求 "目标" 是静念相继. 然后你再再再细心问他, 终于你会发觉他, 每次当下坐中
都他妈的杂念讨厌死, 全心全意想打死杂念, 当然也尽力拉回念佛, 事实上他打坐当下
, 心之目的就是打死杂念, 心行 "目标" 就念佛, 心根本目的 不是念佛, 不是解脱, 不
是明心见性, 不是成佛.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例如: 修净土者, 往生佛土乃其...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7
这是本书老子与经济学的一段附录。
附录 经济学需要理性经济人假说吗?兼谈经济自由主义
理性经济人假说的滑稽荒唐,已无需繁证,事实上西方学者的有理有据的深刻批判一直
持续不断。虽然如此,这个假说依然堂而皇之地作为经济学的立论基础、推衍前提。所
以,问题不在于假说的荒诞不经,而在于:经济学需要这种假说作为立论基础吗?如果
不需要,为什么在持久且有力的批判中,这种假说雷打不动、稳如泰山?
奇怪的是,除了经济学之外,任何其他学科和人类活动,都不需要将人设定为相关的“
某某人”。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如社会学科中的心理学、政治学、
行为学、伦理学、管理学,如工程技术中的设计、制造、发明等等。即便有所设定,也
没有作为理论的基础和推演的前提。那么经济学需要假定理性经济人吗?从经济学的概
念、理论、整个体系来说,这种假定毫无必要。不仅毫无必要,反倒因为理性经济人的
荒唐假定,导致了经济学的混乱、争议和根基不稳。
事实上理性经济人假说之所以持久风行,不是因为这个假说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建构有何
价值或意义,而是与自由主义尤其是经济自由主义有着直接的多方的联系。经济自由主
义需要理性人假说作...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rdinaryHeart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OrdinaryHeart
标 题: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9:06:20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8:49:16 2011, 美东)
不知道这篇原来贴过没有,就放在这里吧。
-------------------------------------------
发信人: WaiChi , Re: 请问Waichi (Sun Mar 24 17:09:17 2002), 转信
目的, 有法门上每个阶段要求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自我理想性的目的或目标, 亦有
自心(非脑思想, 非心行)当下之目的. 很乱hoo? 对不起.
sample:
你问某佛法修者他或他打坐的目... 阅读全帖
q*c
发帖数: 9453
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waichi)
"正於修时当然须以法门及修者内在能力情况立一明确之"目的", 借此目的用以反"观"自
心, 以使 能见心之行, 才能"老实"修, 才能制心一处, 才会获禅定(非入定), 才有机
会明心"
我想我终于明白 waichi 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多年打坐, 有时候好, 有时候坏, 但
是从来不知道为什么好,
为什么坏。以前听 venusfire 说自己一坐下, 就知道今天打坐能不能好, 不行他就
算了。 我还觉得当时以为 venusfire 是为偷懒找借口,其实不是的, 其实是因为这
个哥们已经明心了, 知道心之行, 心之向。 如果心之行和心之向一致, 就能深入进
去, 反之就不行。
前几个月和 bighat 夫妻共修, 前几天和 venusfire 电话, 聆听着家伙的明心教诲
, 同时稍微提醒 it 别沉迷放纵, 昨前天打坐, 突然就明白这个心行心向的问题了。
何为老实 - 心行心向一致也。
我终于也能坐下就知道今天打坐会如何了。
明白了这个突然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比如为什么打坐不能禅定 -- 因为心行心向不能
一致, 导致心行成为无本之木。 而且也知道为啥从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跑的 - ... 阅读全帖
q*c
发帖数: 9453
1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waichi)
"正於修时当然须以法门及修者内在能力情况立一明确之"目的", 借此目的用以反"观
"自
心, 以使 能见心之行, 才能"老实"修, 才能制心一处, 才会获禅定(非入定), 才有机
会明心"
我想我终于明白 waichi 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多年打坐, 有时候好, 有时候坏, 但
是从来不知道为什么好,
为什么坏。以前听 venusfire 说自己一坐下, 就知道今天打坐能不能好, 不行他就
算了。 我还觉得当时以为 venusfire 是为偷懒找借口,其实不是的, 其实是因为这
个哥们已经明心了, 知道心之行, 心之向。 如果心之行和心之向一致, 就能深入进
去, 反之就不行。
前几个月和 bighat 夫妻共修, 前几天和 venusfire 电话, 聆听着家伙的明心教诲
, 同时稍微提醒 it 别沉迷放纵, 昨前天打坐, 突然就明白这个心行心向的问题了。
何为老实 - 心行心向一致也。
我终于也能坐下就知道今天打坐会如何了。
明白了这个突然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比如为什么打坐不能禅定 -- 因为心行心向不能
一致, 导致心行成为无本之木。 而且也知道为啥从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跑的 -...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 00:02:03 2012, 美东)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OrdinaryHeart
标 题: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9:06:20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08:49:16 2011, 美东)
不知道这篇原来贴过没有,就放在这里吧。
-------------------------------------------
发信人: WaiChi , Re: 请问Waichi (Sun Mar 24 17:09:17 2...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契入空性的关键
契入空性的关键
越尘居士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2
二、特殊的引导方便 4
三、对方法与环境等因素的考量 6
四、常见错误辨正 7
五、 心闻无遮出尘初步(略去)
5.1第一步引导,心闻无遮扯脱根尘
5.2明晰出尘
5.3第二步引导, 毗婆舍那
5.3契入空性前常见错误的校正
5.4伴随进展的现象
六、 广大无边菩提道――继续深入(略去)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
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 菩提心,广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趋向解脱;正见
,缘起性空,无主宰,非实有。 此三主要道见诸三藏十二部,前贤大德均已广说。若
圆满三主要道,则行人业已成佛。这里作为契入空性前的基础,对出离心方面的大致要
求是对世间法知虚妄而有节制,菩提心方面要求大致是愿菩提心及少分行菩提心范围,
而对正见的要求则是闻思范围。 在此基础上,行人以戒律为防护,以禅修为增上,依正
见经毗婆舍那而契入空性。由思维所成见通向空性现量见道的关键过渡是毗婆舍那,即
在思维心下对自心相似相续正观缘起。 若得相应,则行人得以现量体会无生本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4/30 修行记录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CiYun
标 题: 反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9 19:57:35 2011, 美东)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昨天,我感觉我已经穷尽了waichi,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Sep 13 22:48:25 2002) WWW-POST
>从其他方面呢?
先不要其他方面, 我们不要急慢慢来.
>我观察了啊,是同时体会的,不是先这个,后那个.
你这是 "观察", 是体会. 但我要你做的是 "反观", 不是体会对相.
比如说我家中, 穾然出现十位仙女, 我当然同时见了, 她们有穿没穿衣服我也知道,
我坐着也没干什么. 这叫 "观", 这叫 "观察", 这叫 "体会".
不过 "反观" 是:
我借外境去了解自己的 "取舍喜好" (心向与心行), 然后我知道, 这一秒我看a, 她眼
睛真漂亮, 这一秒我看b, 她身材身裁真棒, 这一秒我看c, 哗!完美极了,........不过
我喜欢
d, 因...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反观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Yun 俱乐部 】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CiYun
标 题: 反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9 19:57:35 2011, 美东)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昨天,我感觉我已经穷尽了waichi,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Sep 13 22:48:25 2002) WWW-POST
>从其他方面呢?
先不要其他方面, 我们不要急慢慢来.
>我观察了啊,是同时体会的,不是先这个,后那个.
你这是 "观察", 是体会. 但我要你做的是 "反观", 不是体会对相.
比如说我家中, 穾然出现十位仙女, 我当然同时见了, 她们有穿没穿衣服我也知道,
我坐着也没干什么. 这叫 "观", 这叫 "观察", 这叫 "体会".
不过 "反观" 是:
我借外境去了解自己的 "取舍喜好" (心向与心行), 然后我知道, 这一秒我看a, 她眼
睛真漂亮, 这一秒我看b, 她身材身裁真棒, 这一秒我看c, 哗!完美极...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制心一处
☆─────────────────────────────────────☆
WaiChi (WaiChi) 于 (Tue Oct 10 10:49:47 2006) 提到:
坐中的情况是 "心(愿)-心向-心行-业识(分隐与显).
心是源头, 心一立, 必有心向-心行-隐显业识出现, 但心向-心行-隐显
业识是有时间性的, 而心是快速的, 是一刹的, 相对而言可说是没时间
性的. 心一立, 心向-心行-隐显业识可以即时出现, 亦可亿万年后才出
现, 出现时可以只出现一段短时间, 亦可以出现一段长时间, 这主要取
决于心立的强度(愿力).
一般人于日常中, 心是刹那立立无间的, 因此难以明心, 初修者坐中亦
如是, 因无间变易立心太快, 而你体会到或感受到或见到的心向-心行
-隐显业识, 只不过是因曾经立 "过去心" 创下的, 令现时显现的影子(影
子指心向-心行-隐显业识), 因此你不会明见当下心, 故必需制心一处,
才能使心 "稳定" 及突显, 而得到去认识心的机会.
比如念佛号, 坐中不能只以有没有佛号连续出现为之制心, 因为此刻不
断连续出现的佛号, 可以是 "过去
t*****r
发帖数: 39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D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
上已经谈到心真如门的部分,谈到真如跟五阴十八界,祂不是两个法,不是一也不
是异,就是论文所说的非一相、非异相。这一集节目当中,我们要继续探讨 马鸣菩萨
对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的法义。在这论文当中,菩萨有以下的开示,在《大乘起
信论》的卷上略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道理:妄念非有
,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亦无故。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眞心常恒
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
(《大乘起信论》卷1)
首先来探讨为何论文当中说这心真如立为空?论文中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
不能触,故立为空。”这在说明这心真如祂是一个空性,这心体不是众生所知的色法,
不是物质的法,所以祂无形无色,更没有方位处所可言。那么众生希望去找到这个心眞
如如来藏,他想要从烦恼、妄想、妄念的出生源头去找到这个心真如,这是因为经论当
中常会说到妄想、妄念是由这个心真如所出生;那他就想,既然妄想、妄念由祂所生,
那我就从妄想、妄念的源头去追,就一定可以找到祂。但是 马鸣菩萨论文当中说到:
这心真如是“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 阅读全帖
q*c
发帖数: 9453
1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我的禅定定义
现在看 venusfire 写的东西, 就如同观掌中果 ;)
要点就是能看清这个心向 -- 然后驱动它。 禅定是发动机, 心向就是汽油。 没有
汽油发动机是不会动的。
心向心行一致, 才能“正反馈”。
1. 心行 为 观 P
2. 心向和心行一致
3. 坚持心行
4. 发愣 - 没有心向在后面推, 心行是不能持久,这时其实只剩下相了, 心向甚至
心行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4 就是关键。 了解了 4, 在后面推心向, 就能正反馈。
当然我也是完全不知道, 这个能推心向的东西是什么,
q*c
发帖数: 9453
2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我的禅定定义
现在看 venusfire 写的东西, 就如同观掌中果 ;)
要点就是能看清这个心向 -- 然后驱动它。 禅定是发动机, 心向就是汽油。 没有
汽油发动机是不会动的。
心向心行一致, 才能“正反馈”。
1. 心行 为 观 P
2. 心向和心行一致
3. 坚持心行
4. 发愣 - 没有心向在后面推, 心行是不能持久,这时其实只剩下相了, 心向甚至
心行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4 就是关键。 了解了 4, 在后面推心向, 就能正反馈。
当然我也是完全不知道, 这个能推心向的东西是什么,
f*******8
发帖数: 3612
2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12-15修行记录

就是 理想-目的-法门,三者之间一定要相应。
否则就类似"想吃饭,却煮沙"。当然不对了。
甚至搞不清到底 想吃饭,还是只想煮沙,就更乱了。
但是我觉得要提出的就是,选则相应的法门,就不是必须修行者自己做
(估计也没那个能力、眼力),应该是师父、师兄替你选。
--------------------
理想 法门 目的 相应---waichi
例如: 修净土者, 往生佛土乃其"理想", 念佛之名号乃其"法门", 佛之名号亦和其理想
"相应",愿往生佛土乃其"目的", 修行此四种条件"理想""法门""相应""目的",要非常明
确清楚配合, 缺一不可, 然後修时自当脑"念"佛号, 心行"念"佛号愿往生佛土之"目的"
, 然後"观"心之行动, 如"观"见心不"老实", 离开"目的"而行, 亦可说是心之杂念, 心
之杂念不一定有念头的, 大多数情况只有行动, 此乃心之特色之一, 心既离开"目的",
此时须全面制心断除心之杂行, 以令心止於"目的", 但所谓全面制心断除心之杂行, 须
配合"修观", "观"乃自性本有之其中一种功能, 人人皆有, 人人时刻都用, 但只有知见
的知而不真知, 故不懂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先修定觉支成就,再修观成就(明、解脱)的次第,如下∶
北传:杂阿含810经 (安那般那念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南传:相应部54相应13-14经
佛告阿难∶
「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
何等为一法?谓∶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
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
云何修安那般那念,四念处满足?
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如灭出息念学。阿难!如是,圣弟子入息念时,如入息
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若长、若短、一切身行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
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身行休息入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学;身行休息出息念时,
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学,圣弟子尔时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
若有时圣弟子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觉知入息念时,如心行息入息念
学;心行息出息念时,如心行息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受受观念住,若复异受者,彼
亦{受随身}[随受]比思惟。
有时圣弟子心觉知、心悦、心定、心解脱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心解脱出息
念时,如心解脱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若有异心者,彼亦随心比思惟。
若圣弟子有时观无常、...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
朱倍賢 講於2015.12.20
關於真正的佛法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論。不同的論師乃至後來「
大乘」結集出來的經典,以不同的標準,判定甚麼是佛法、甚麼不是佛法。層出迭起的
部派論典和「大乘」經典,彼此互判誰才是「了義」、「不了義」。越是後出的經典,
越是有對較早集出的經典有翻案的優勢——已經流傳開了的、較早集出之經典,畢竟無
法對後起的「重新判教」作回應、反駁。
舉例來說,部派佛教發明了「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等等不同的說法,以
此認證「具有佛法特徵的烙印」。「般若系統」的眾多經典,則一舉推翻前說,判定「
無自性空」為「一實相印」——對終極真理的判定。更後來,以「唯識」為宗的《解深
密經》拍板「識外無境」、「三性」等為佛陀最幽深的教義,自稱是比起較早傳出的「
般若」「無自性空」之說更為殊勝,是為「第三轉之法輪」。而大概目前佛教界最普遍
的講法,就是以「緣起性空」作為判定佛法的「法印」。
然而,遍閱原始經典,全然看不到佛陀以上述的那些方法來判定「法」的真實性。佛陀
從來不以某種哲學立場、對宇宙現象本體的某種認知,來界定佛法。佛陀從來不講:如
果你把宇宙的本質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等觉与佛地
要跟大家说等觉以及佛地的境界。
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的随眠
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
这个时候入十地满心,十方世界的诸佛就来遥灌其顶,这个时候这位十地满心的菩萨就
入了等觉位。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
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生补处意思就是说,未来要成佛的
时候,就是在将来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补处(这已是成佛前最后一次依异熟果
而受生,故又名为最后身菩萨;以后在各个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众生,都只是示现而
不是依异熟果来受生)。
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这三个大的修行其中一项最显著的修行,
就是在百劫之内要不断的累积福德。如何累积福德呢?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累积的福德是
用广大的布施,也就是祂“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在人间受生而取得
色身之目的,只是为了布施内财而修集广大福德。)别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随时把眼睛
布施给别人;别人如果要身上的什么东西,也都是随时把身上的东西都布施给人家。所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精神分析與佛教
精神分析與佛教其實在更早的年代就已曾交會過。1957年8月,在墨西哥Cuernavaca
曾舉辦了一場為期一週的座談會,有來自墨西哥及美國約五十名精神科醫師與精神分析
師參加這一場「禪與精神分析」的研討會。事後,還將研討會的數篇論文集結發表出版
了《Zen Buddhism and Psychoanalysis》這一本書(中譯:《禪宗與精神分析》)。
這一場研討會之後,精神分析學界對於佛教與禪的興趣,雖然並沒有造成天雷勾動地火
般的熱潮,但對兩者之間的關係有濃厚興趣的治療師,以及企圖從佛教與禪中找到對精
神分析或心理治療滋養之養分者,也不乏其人。在墨西哥的這一場研討會中,西方的治
療師所接觸到的禪的觀念,是來自日本的禪學研究者鈴木大拙。鈴木大拙其人不但在西
方世界相當有名,在臺灣也曾造成一股禪學的風潮,甚至有數本書籍在臺灣出版發行7
。鈴木大拙所介紹到西方的禪學思想是什麼呢?我們可或許可以從其著作來一窺大概。
在他所寫的《禪學隨筆》中提及禪的修行時說道:

……禪宗認為學禪的人為達到精神開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禪那的實行——禪那意謂沉
思或靜觀。
而在同一書中...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28
贴一段老子与经济学简结的部分内容:
1.5 简结
综上所述,理性经济人假说不过是虚妄的武断。自私自利的本性说,乃是没有根据的形
而上学虚设,是一种解释性的虚构。这种虚设虽然并不真实,但恰恰体现着当时社会的
普遍心行指向(假如不是普遍的心行取向,那就是主张者自身的意愿表达),而这种指
向又是人文处境引导和造就。在老子这里,人性并非自私,乃是后天处境导致了自私心
行的凸显扩张。“纯粹理性说”剔除了对理性能力具有密切影响、具有牵制导向作用的
情感、情绪、意志、愿欲、知识等因素,将各个经济人的理性能力视作等同和完足,以
为经济人是单纯根据理性去实现获利目的,完全无视理性的局限性、差异性、影响和导
向因素、以及分析决策的复杂性。获取利益被当成个体唯一的心行取向和行为目的,人
成为猥琐卑微的经济动物,成为利益主导下的智能工具。但是上述三条还不是关键,关
键之处是,他们荒谬的认为,个体的唯利是图将会导致社会利益的增进、个人利益与社
会利益同步统一。于是自私自利、图谋私益获得了促进社会利益的功能和内涵,唯利是
图被塑造成实现社会公益的有效方式。至此,理性经济人假说彻底打碎了往旧的道德传
统、宗教信仰...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报告模板
多谢。我也不是非认为自己对,但别人说我错,我总得搞明白。

我只知道什么是观光的心行。其他的心行我并不注意分辨。
注意力在观光,就是 在观光的心行。
注意力在哪里,其实是自然知道的。不理解心行,其实主要障碍是不知道这个自然知
道的,正在告诉你你的心行是什么。
断的
决心
让自
y***i
发帖数: 11639
3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知道,提放,转到
你这一步,看来是可以起步了: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昨天,我感觉我已经穷尽了waichi,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Sep 14 19:33:41 2002) WWW-POST
>如果看完了,知道心行和心向,然后呢?有什么用处么?
如果真了解了, 就能时刻当下同时明辨, 1.业相(我之所遇之事物), 2.业识(相对所遇
事物之觉知), 3.思想(由相对所遇事物之觉知 "所" 引至之分柝及定义), 4.心行(从1.
2.
3.攀缘 "取舍" 行为). 5.心向(心早己立之决定或认定).
才能时刻 "明心"(4.5.), 又能避免惑而当4.5.为一心, 5.为 "真" 心, 4.为 "妄" 心.
"明心" 后才算 "开悟", "开悟" 后, 才能真正修解脱道, 以 "心" 修解脱道, 或以 "
心"干自己决定干的事, 否则 "口说" 有干没干, "行动" 上有干没干, 这有干和没干, 同
样是胡说八道, 梦中行, 惑中事而已.
---
这可比喻成, 来了A-J十个仙女(1.业相), 我也...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3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知道,提放,转到
你这一步,看来是可以起步了: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昨天,我感觉我已经穷尽了waichi,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Sep 14 19:33:41 2002) WWW-POST
>如果看完了,知道心行和心向,然后呢?有什么用处么?
如果真了解了, 就能时刻当下同时明辨, 1.业相(我之所遇之事物), 2.业识(相对所遇
事物之觉知), 3.思想(由相对所遇事物之觉知 "所" 引至之分柝及定义), 4.心行(从1.
2.
3.攀缘 "取舍" 行为). 5.心向(心早己立之决定或认定).
才能时刻 "明心"(4.5.), 又能避免惑而当4.5.为一心, 5.为 "真" 心, 4.为 "妄" 心.
"明心" 后才算 "开悟", "开悟" 后, 才能真正修解脱道, 以 "心" 修解脱道, 或以 "
心"干自己决定干的事, 否则 "口说" 有干没干, "行动" 上有干没干, 这有干和没干, 同
样是胡说八道, 梦中行, 惑中事而已.
---
这可比喻成, 来了A-J十个仙女(1.业相), 我也...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4048
3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2-28-10修行记录

这东西其实挺简单,
比如说,你现在在走路,我问你,你为什么走路,你告诉我,是为了回家。
回家就是心向。
和走路有关的心理活动就是心行。
但你走路的时候你时时记得为什么?时时知道什么是心向?不会,所以你迷惑。
其实是你的心向“创造”了一个世界,他把你的生活中的缘组合成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
,在这个模式
里,你注意了某些东西,忽略了某些东西,做了一些决定,你下一段时间做的东西都是
在这个行为模
式里。
所以如果要搞清楚,我现在的理解,觉得只有两条路:
1 创造和心向一致的心行条件,比如你心向念佛,心行也只有念佛,这就相对简单。但
一般的人肯定
心行有杂行,所以就做不到。
2 心向随生随灭,也就是无住生心,所以心向和心行就一致了,就不会生出这个“世界”,就无造作,
这就是纯观的修法。但一般人没这慧力。
i******8
发帖数: 93
3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要发奋了!!
多谢大家建议,我知道要老实念佛很难,不要说二六时,一时半刻,甚至几分几秒都不
简单。
对于我这样几乎不修的,在不耽误做别的事情时,能念就好。
不过又复习了Waichi的老帖子,觉得还是质量更重要,能念一秒是一秒吧。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DWALL的念佛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an 15 07:28:55 2000)
兄如认为"老实"念佛很简单, 那请试念一月, 并请体会一下"老实", 然後兄有可能发现
, 自己
从未有一秒开始老实过.
兄一直都在知见上行, 并无直正了解自己内心之行. 我一直说兄总先立一妄想知见目的
才开始修,
兄并不认为如是, 兄认为自己之做法其实本并无任何目的, 打坐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兄既经常
进行, 那会没有目的, 只是可能有时没思想上的目的而已, 但兄可有全力"观"心之目的
, 心之目
的在於决定, 在於行动, 而不在於知见思想念头.
正於修时当然须以法门及修者内在能力情况立一明确之"目的", 借此目的用以反"观"自
心, 以使
能见心之行, 才能"老实...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3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311
3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4/30 修行记录

”只
心喜欢,心向着某个仙女是心向。
‘心行’因为受到‘妄心’,‘业识’的影响因而会选择错误的行动(心行)。
‘心向’也可受到‘妄心’,‘业识’的影响因而偏离‘初心’。
没有明心的时候你,尽管‘真心’喜欢,可是,因为分辨不出来真心,或是妄心,所以
‘你(妄)’的确会‘会不知道还搞错’。
真心喜欢,妄心喜欢都会导致心行。基于真心的心行,心向是会导致真正的‘快乐’。
基于妄心的心行,心向是不会导致真正的‘快乐’。也就是选错了仙女的情况。
这个是robbin的马甲。
qxc说得对。
l*****g
发帖数: 2311
3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4/30 修行记录

”只
心喜欢,心向着某个仙女是心向。
‘心行’因为受到‘妄心’,‘业识’的影响因而会选择错误的行动(心行)。
‘心向’也可受到‘妄心’,‘业识’的影响因而偏离‘初心’。
没有明心的时候你,尽管‘真心’喜欢,可是,因为分辨不出来真心,或是妄心,所以
‘你(妄)’的确会‘会不知道还搞错’。
真心喜欢,妄心喜欢都会导致心行。基于真心的心行,心向是会导致真正的‘快乐’。
基于妄心的心行,心向是不会导致真正的‘快乐’。也就是选错了仙女的情况。
这个是robbin的马甲。
qxc说得对。
y***i
发帖数: 11639
3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waichi)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DWALL的念佛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an 15 07:28:55 2000) WWW-POST
兄如认为"老实"念佛很简单, 那请试念一月, 并请体会一下"老实", 然後兄有可能发现
, 自己 从未有一秒开始老实过.
兄一直都在知见上行, 并无直正了解自己内心之行. 我一直说兄总先立一妄想知见目的
才开始修, 兄并不认为如是, 兄认为自己之做法其实本并无任何目的, 打坐又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兄既经常 进行, 那会没有目的, 只是可能有时没思想上的目的而已, 但兄
可有全力"观"心之目的, 心之目 的在於决定, 在於行动, 而不在於知见思想念头.
正於修时当然须以法门及修者内在能力情况立一明确之"目的", 借此目的用以反"观"自
心, 以使 能见心之行, 才能"老实"修, 才能制心一处, 才会获禅定(非入定), 才有机
会明心, 故修者"理想" 要远大, 要究竟, 但"目的"要实际, 要能下手进行的才可, 不
能空有理想而让心胡乱行动.
"目的"可依法门而立,...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3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waichi)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DWALL的念佛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an 15 07:28:55 2000) WWW-POST
兄如认为"老实"念佛很简单, 那请试念一月, 并请体会一下"老实", 然後兄有可能发现
, 自己 从未有一秒开始老实过.
兄一直都在知见上行, 并无直正了解自己内心之行. 我一直说兄总先立一妄想知见目的
才开始修, 兄并不认为如是, 兄认为自己之做法其实本并无任何目的, 打坐又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兄既经常 进行, 那会没有目的, 只是可能有时没思想上的目的而已, 但兄
可有全力"观"心之目的, 心之目 的在於决定, 在於行动, 而不在於知见思想念头.
正於修时当然须以法门及修者内在能力情况立一明确之"目的", 借此目的用以反"观"自
心, 以使 能见心之行, 才能"老实"修, 才能制心一处, 才会获禅定(非入定), 才有机
会明心, 故修者"理想" 要远大, 要究竟, 但"目的"要实际, 要能下手进行的才可, 不
能空有理想而让心胡乱行动.
"目的"可依法门而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典故事 - 共相怨害喻
这是《百喻经》裡的一个小故事,它以譬喻的方式来说明佛教的义理。
从前有一个人,和朋友有了不愉快而相互瞋恨,因为瞋的关係,心裡生气而忧愁不
乐。另一个人就问他:你今天为什麽看起来这麽忧愁、这麽憔悴呢?他回答说:因为有
人毁谤我,但是我目前没有力量,不知有什麽方法可以报復,所以一直在忧愁。这个人
听了就对他说:毘陀罗尼咒可以伤害对方,但是这个咒有一个害处,就是它在还没有伤
害到对方之前,会先伤害到自己。这个人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请你教我,虽然这个方法
会伤害到我自己,但是只要能伤害对方,即使先伤害自己也在所不惜。听了这个故事会
觉得匪夷所思,怎麽会有这样的心行呢?但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行。
陀罗尼是梵语,中文意思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法之根本、法之精髓。当
掌握了关键,则相对应的法、或是文、或是义也就都能掌握了。也就是从简单的概念或
方式,来帮助驾驭复杂的事物。它是帮助众生学习的一个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有各式
各样的陀罗尼,譬如听闻佛法,而想办法发展一套记忆的方式,使不会忘失,这是一种
陀罗尼;找到一些关键的方式,使容易理解它,这又是另一种陀罗尼;学法的时候,每... 阅读全帖
n****f
发帖数: 905
4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篡改圣经教义
呵呵, 你这是把尽错解成“尽量”, 而本意是“所有, 一切”
1 身心俱行不出, 下地狱,
2 身行的出, 心行不出, 下地狱,
3 身行的出, 心行的出, 得救。
4 身行不的出, 心行的出, 《-- 呵呵, 没这么一回事 心行尽则必然身行出
你那“基督徒” 一般都是 1 呵呵,
你们当众人面说是耶稣基督的子民, 心里却和上帝讲价钱, 把耶稣说的, 要得永生
必须遵守戒律的话当成屁, 呵呵。
a**u
发帖数: 810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评yuuli的实修报告
☆─────────────────────────────────────☆
runsun (runsun) 于 (Thu Sep 3 02:29:33 2009, 美东) 提到:
以下出自pathtotruth的俱乐部
http://mitbbs.com/clubarticle_t/PathToTruth/31174595.html

禅定是什么都还未必清楚,怎么个禅定?如果立某个东西为目标,是不是起码得搞清楚
禅定到底是什么。

惨了,如此永远不可能有禅定。因为这是在玩弄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所谓“心行”,否
认自己的意识,感觉,试图寻找某个神秘的“心行”。这导致方向的完全错误。
经典上何处说有什么心行,如果经典上没有,如何能确信有这个东西?
本来禅定只是简单的使得意识高度纯净,集中于单一的所缘上,但是这个人却对本来要
进行修的“意识”完全否定,这将使得他的意识将难以真正集中于本来要选择的所缘,
他不断的在自己找麻烦。左右手互搏。
当然,随着散乱的降低,这个人可能找到所谓的“心行”,以为它和意识感觉不同,而
其实那只是细微的比较少散乱心的清明度比较强的意识。
如此打坐,
a***n
发帖数: 1993
42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3
第四章 有關急證精神的探討
關於急證問題,印順法師持否定的態度,而現代禪則給予完全的肯定。這個問題之
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最初是源於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批評性評
論。他說:「至於,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薩行』?以及重視修證的禪者是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嗎?我認為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而已。」對此,印順法師
並不認為自己批評禪宗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是「個人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李
元松先生對他的批評沒有道理。印順法師說: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他自己卻說:「臨濟與德
山,都是禪門的天王巨星,死在他們手下,證得阿羅漢的不知凡幾」。原來禪門所證得
的,是阿羅漢,這不是聲聞乘──小乘的聖果嗎?這是現代禪的新解說,在古代禪師們
,怕都說是「見性成佛」的。我曾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現代禪批評說
:「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不過事實確是如此,禪師們是證阿羅漢的,那就與我
見解相同了!
這就是說,雙方都肯定印順法師的確認為禪宗的行為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爭論
點僅僅在於這個主張是不是正確的問題。對此,印順法師最初立論的出發點...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5
南传:相应部41相应6经
「但,大德!如何有想受灭等至?」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不这么想∶『我将入想受灭。』或『我正入想受灭中
。』或『我已入想受灭。』而是先前心已这样修习,导引他到那样的情况。」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但,大德!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什么法第一个被灭?身行或语行或心行?」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语行第一个被灭,然后身行,然后心行。」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大德!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们的差异是什么呢?」
「屋主!当死者死时,他的身行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心行已灭、已
安息,寿命已灭尽,热已平息,诸根已完全破坏。
但,屋主!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的身行虽也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
;心行已灭、已安息,寿命未灭尽,热未平息,诸根是明净的。
屋主!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这是他们的差异。」
北传:杂阿含568经
「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
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
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C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6.html
102.无为有为
反过来也不可以说天天行菩萨道是“我有心”,这和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一样
的,我觉得老子很可能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他讲的和佛讲的相当吻合,你看“为
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做世间学问是增长
执着的,累积知见越学越多的,大学本科、硕士、博士、院士,知识越学越多,包括许
多所谓的佛教学者、那些习惯于用外道知见来批判佛法的人,书都读了很多啊说食数宝
入海算沙“日增”,而为道是日损的,修行是减的,减法执、我执的,是减的是负记帐
,不是我们修行以后有个大功德山在那里堆着,不是的,而是通过修行我们把自己内心
的种子旧债给消掉而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到最后我执、法执、种子库都去掉
了,就如药山惟俨禅师说的“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当你把我执、法执、种子库
都消干净的时候,真正纯粹的佛性就会出现(诸幻灭尽,非幻不灭---《圆觉经》)。
而当那个东西出现时,那种体认你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形容它的,说它是东西就不对了
,这是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潜行密用
传圣法师来文:
【自宋以来,诸多学人不尚古德之道德操履,却每以己之聪慧,对古德之言对机锋
,以识心一一解会了,便以为得,便在人前逞口快,卖弄机关。竟把祖师机锋转语当作
实语会、当作道理会、当作是非会,于是乎便去分别解说,定决古德之语句有道理没道
理,这个高、那个低,此人已悟,彼人错会等,却不知尽是阴差而阳错矣。却不知祖师
意,非在言句里,唯在当人“神会”!故志公曰:欲要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
但,若心住于境,犹在文字言句中捕风捉影,又焉得“神会”乎?故知此事极难,若非
上根利器,夙具宿慧与久经锻炼者不能荷担。故自宋以来,诸大祖师观机而教人数十年
苦参公案者,非是无由也。绝不为人说破!亦不教人往了义教中会归,令人住于此理。
若住于此理者即成死汉,在宗门下毫无气息。】
有人问(法鼓山圣严法师):“洞山良价禅师在‘宝镜三昧’中提到‘潜行密用
,如愚如鲁’,是不是说一个人不张扬、不出头,默默的做事,就像是个愚鲁的人?在
现今社会中,这种人似乎不多了。”
(圣严法师)回答:“潜行密用的人,不让人发现他是众所认同的人物,也不在人
多的场合显示自己是个大修行人、是菩萨行者、是自利利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声闻、缘觉所证解脱道,他们的最后果证,也就是我们在前面
单元中为大家解说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
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
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
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
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
生。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
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
?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杂阿含经》卷九)
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
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样断我见,只是三缚结中的我见的一部分。接著
还要了解觉知心所依的六尘是如何生起,六尘也是要依六根才能生...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50
用4大和空
来做解构的分析, 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包括情绪和心理状态)都可以拆解成4
大和空
比方说如果情绪(本身不是一个问题, 是情绪带了的感受)的不爽带来了胸口的闷,
那是地大过了其他, 会导致没有胃口吃饭, 如果你去跑步, 会使胃口大开, 那是因
为火对胸口的地大的特质进行了调节, 如果整天注意身体松快挺直(不僵硬), 这样
风对胸口的硬 和“积”会有疏导的作用。
所以这部经是在说当观呼吸到了一定地步以后, 对四大的觉察和调理
整个的process 其实就是一个无我的过程
下面转至庄春江工作站
===========================================
中部62經/教誡羅侯羅大經(比丘品[7])(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
那時,尊者羅侯羅也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緊隨在世尊之後。
那時,世尊回顧並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凡任何色,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
、或勝妙,或遠、或近,所有色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