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心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25
2

刚刚在10分钟合集里看到这些(2008年的文字):
。。
☆─────────────────────────────────────☆
WaiChi (WaiChi) 于 (Fri Mar 14 15:26:46 2008) 提到:
两个本质, 手段三招. 死性不改, 从来未变.
那分 "心" 的因地. 及 "外在" 本因.
"心" 的两个因地本质:
这是因为他的 "心" 的 "根性" 是以不工作(不修行)为本,
而全 "心" 只喜好文字戏论, (本质一), 及 "心" 喜好自己
告诉自己, 我是一个俱有 "高等修行潜质" 正待开发的行
者, (本质二), 我不介意别人怎看我, 我只介意我不是高
等修行潜质者.
因此, 他 "心" 在正 "择" 而还未修任何之时, 就早已 "同时"
决定了是认真工作(认真修), 又立即认真停止工作(认真不
修)了. 于这种行为的动机上, 全是为了获得 "享受" 文字戏
论之娱, 及我本俱 "高等修行潜质" 正待开发之自我感觉.
一般人他发 "心" 认真修之 "同时", 是不会发认真不修的,
所以如他发 "心" 弱, 则修一段时间之后, 会修行力道渐...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净空法师法语 (zt)
净空法师:心行与十善业道相应,用不着再去算命,用不着再去看相,你前途一片光明

你想想看,利人真正利了自己,顾自己真的是害了自己,为什么?增长我执。我执
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是教你破我执,你天天在增加我执,增长我执,那还得了吗?
搞错了!所以要把我放下,全心全力为别人服务,我们今天讲为苦难众生服务,为正法
常住、久住来学习,认真努力学习,为正法久住,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全心全力帮助
众生,这就对了。这样我执不破,自自然然就淡化,淡化久了,不知不觉的就没有了。
所以佛法里教我们知命,命是什么?命就是业,就是造作。你看看我们每天想什么、说
的是什么、干的是什么,这就是业,这就是心态、行态,心行。如果心行与十善业道相
应,与《还源观》上讲的四德相应,好!什么灾难都没有了,用不着再去算命,用不着
再去看相,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确实这样的心行必然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才叫
真正懂得命运,改造命运。这是我补充这一点,大家都非常关心的。
q****u
发帖数: 1421
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心于不自乱(1), 而在禅, 在定中去观察, 如此才是真正意
义的观(2), 而照或全观(3), 是指心都已如明镜了, 不用去
修, 不用去观了, 一切已一丝不漏, 你讨厌去观察, 你不观
察, 也是心, 心行, 心识, 业识, 每刹同时一丝不漏各各明见,
想见不...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08-31-09 简单报告【yuuli】
一一分辨心行我做不到,但--我觉得--明白自己在,还是不在观光这个心行上,
还是能做到。
说能做到,也是最近的事情。前面我问J:观光时见一苹果,(心行)还在不在观光。
J说,当然不在。那之后我觉得自己明白什么是心行了。
y***i
发帖数: 11639
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报告模板
1. 我最近打坐(练习止)(5)次,每次(30)分钟 正面业力
2. 我最近很烦/安静,干扰指数87 反面业力.
2. 我最近每次打坐前,劲头很足 (87%) (心向+业力的混合结果)
3. 但每次开始打坐后, 这个劲头似乎变弱、强了,大概50%, 最后变成。。70%
4. 我知道我要做的唯一一个事情是什么。 (目标)
5. 我做了这个事情 (心行) -- (请仔细检查,是真做了,想象中做了)
6. 中间被打断的程度 90%
7, 我对上述陈述我的确清楚。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有点糊涂.确信度 89% (反观度)
我的原文没有1~3,6/7。
但描述了4(目标观光)/5(我说的就是关于检查,认为该以心行为判断,不以感觉为
判断)
7:我的描述不清楚,但我本人对我的描述理解得很清楚。
在我这样的情况下,你认为多问了1~3, 6 对我有帮助?认为我不提“我认为该以心行
为判断,不以感觉为判断”对我更好?
这是关于模板。
关于我原来的报告:现在你也在用心行这个词,你为什么认为我用这个词的时候是错的
?上下文中,我看不出你用和我用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我只是说,我明白什么是观光的
v*******e
发帖数: 1715
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报告模板

度)
??????? 因为这是太显然的事情,你说出如此显然的事情,还说的模糊不清,
我看还不如不说.
为什么1-3,6有帮助?这些都是促使你反观阿.
我其实绕开心行,你最好不理这个词,就用"我做了我目标的事情"来代替.
当你真理解为什么这个就是心行,再用心行这个词. 但我这里做个标记,
说这里其实就是心行.
我解释了.
做.
p*******r
发帖数: 4048
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2-28-10修行记录

不是, 你说的只是最浅的心理活动, waichi叫心行.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直有一个"期望","目标"在的,这个waichi应该叫心向.
心向,心行通常不一致,所以你很迷惑.
你观心行的时候,心行就不能成为我,心向是我.
你观到心向,这个东西也不能成为我的时候,就发现缘起.
在这整个过程中,心向,或者我叫期望,联想,是个关键环节.
y***i
发帖数: 11639
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9-15修行记录
我对心行心向的理解是这样的:
比如你看到一个贴子,全神贯注的要回答,这个是心行。
但驱动你回答的那一下冲动是什么?是因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好的心向),还是好
胜心被刺激(错误的心向)?这两种兴趣/动机/方向都能让人全力的想回答一个帖子
,都能产生相同的心行,让你把注意力放在回答问题上,但他们完全不同。那个真实兴
趣所在(在问题本身还是在好胜)就是心向。
所以心行心向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f*******8
发帖数: 3612
1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14
邪淫有什么果报呢?
邪淫的异熟果报极其可怕。总的来说,根据动机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
趣:以下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旁生;以中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饿鬼;以上
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地狱,如《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说:“下劣淫欲行,
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分别而言,行邪淫者会转生于地狱的铁柱山
,或转生在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妻子也会被他人强抢,或者妻子不称自己的心、
性情恶劣、喜欢偷盗,或者夫妻关系不和睦,等等。现在有的人对自己的妻子不满意,
有一个人曾说:“以前我妻子像天女一样好看,后来却越来越丑,现在我看都不想看她
。”也许是他的天女老了吧,开玩笑。还有的人娶了一个性情恶劣的妻子,夫妻整天吵
闹不休,就像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最后不得不分居、离婚。佛经中对此讲得很清楚,
这些都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报。
现在很多人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吵闹和泪水,每当听到这些在家人对家庭生活的哭诉,我
总是觉得,世间人为感情和婚姻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做到任何对今生来世有意
义的事,这实在是可怜,同时自己对佛陀说的“诸...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55
1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南怀瑾:学佛者的十大通病
南怀瑾先生的演讲文章《如何转变气质》说,大家学佛修道,都是想证果。但为什
么学的人多,证果的少呢?除了见地、修证之外,主要是行愿不够,不是功夫不到。南
怀谨老师说话的对象,是修行多年的座下听众,所以说出的都是不大好听的老实话。初
学佛人可能还没有到犯通病的时候,因此可以打个预防针。
这篇演讲是从禅的角度探讨的,南怀瑾老师说到学佛人很多毛病,他并没有列举一
二三四,笔者为了便于读者注意,从南怀瑾老师讲话(文章)中概略出十条。抛砖引玉
,也算给读者提供十个话头,随喜参一参。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后烧香,磕头,求丈夫女
儿好,升发财,然后把香蕉带回去,自己慢慢吃。学佛人误以为没有这种心理,其实是
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却在求腿。都喜欢打坐的功夫和境界
,只要听说那个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于道与功夫是什么定义,也搞不清
楚,这就是见地不清。
(2)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学禅也好,学密也好,学净土也好,
根本基础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这是不可能的。学佛人在理论上搞清楚的
没有,在事实上求证到的更是没有。这是...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venusfire的观和反观
venusfire
观=注意, 是一种心行, --心做出决定,当下变成行动
观光= 观所见
反观=观[这个心行]
起观=保持此心行= 保持一个行为=>是一种 定,止
如果你能秒秒反观,你也不可能转.
如果是忽然发现,这就不是秒秒反观.
除了反观是否在观, 还要反观心向.
观,反观,并不矛盾,同时发生. 如此可自主进禅定.
==================================
venusfire把打坐看到眼前的黑(或者其他),叫做观,而这个实际仅仅是眼识的作用
,不是观
venusfire把知道警觉自己正在观,通过这个知道警觉,不断的调整使得心无间觉知眼
前的黑(或者其他),它把这个过程叫做反观。而这个实际是念心所的作用,因为念这
个心所具有警觉觉知的功能,通过它,打坐的人会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比如正在观光
,正在想事情,正在觉得腿痛。因为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而如果设定以无间知明暗为
制心的目标(这是根法的要求之一),就会造成不断的观到明暗,不会偏离。
这个过程,属于一个四不像的止观。
它不是严格意义的止,因为修止必须沉入所缘(眼前的黑),而绝对不能进行观察觉知
自己正在
r******3
发帖数: 58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宗慣於狡辯的謊言!zt
1、狡辩言藏密没有男女双身修法。
藏密究竟有没有双身修法,事实胜于雄辩,有藏密诸师的著作为证!藏密著作那洛六法
云:【密宗有四大部:一、无上密宗,二、瑜伽密宗,三、行密宗,四、作密宗是也。
除无上密宗外,其余下三部密宗,皆无抱明母之修法。】显然,藏密诸师所说无上密即
是双身修法,抱明母者即是抱女人合修淫乐之“乐空不二”法门。
而且密宗诸师谓:【若不修男女双身修法,不可能成法身佛、报身佛。】有书记载为证

《《上乐王之修持不止一样,末而斡(马尔巴)喇嘛、秋既喇嘛、觉洛若喇嘛所传者,
各各不同,有六十二样之上乐王,皆有坛城。上乐王与喜金刚均注重丹田火之修持,修
之以供养身内无量无数之佛。但不得上师欢心者,修之仍无悉地。修者视己身如坛城,
以丹田火供养诸佛,此层甚为紧要。并修坛城中一切轮子转的道理,起分修法系严独勇
、无成佛之望。如欲成就,必修双身;正分修丹田火,即是修双身;故起分修后,必修
正分(必修双身法),始能成就。》》(那洛六法道然巴洛布仓桑布讲述,卢以照笔录
,晨曦文化公司1994.8.初版-P52)
又云:
《《那洛空行母系「上乐佛母」,上乐王系五大金刚之一;五大金刚乃:上乐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精华
1:智慧观照法门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
得见性。终无有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
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
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
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
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
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
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
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
a***n
发帖数: 199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五教止观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5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怀瑾:学佛者的十大通病
南怀瑾先生的演讲文章《如何转变气质》说,大家学佛修道,都是想证果。但为什
么学的人多,证果的少呢?除了见地、修证之外,主要是行愿不够,不是功夫不到。南
怀谨老师说话的对象,是修行多年的座下听众,所以说出的都是不大好听的老实话。初
学佛人可能还没有到犯通病的时候,因此可以打个预防针。
这篇演讲是从禅的角度探讨的,南怀瑾老师说到学佛人很多毛病,他并没有列举一
二三四,笔者为了便于读者注意,从南怀瑾老师讲话(文章)中概略出十条。抛砖引玉
,也算给读者提供十个话头,随喜参一参。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后烧香,磕头,求丈夫女
儿好,升发财,然后把香蕉带回去,自己慢慢吃。学佛人误以为没有这种心理,其实是
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却在求腿。都喜欢打坐的功夫和境界
,只要听说那个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于道与功夫是什么定义,也搞不清
楚,这就是见地不清。
(2)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学禅也好,学密也好,学净土也好,
根本基础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这是不可能的。学佛人在理论上搞清楚的
没有,在事实上求证到的更是没有。这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的利他
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以释尊时代的佛法为本,在以原始佛教为小乘的一般人,也许\会觉得离奇的。然佛法的究竟理想是解脱,而解脱心与利他的心行,是并不相碍的。虽受时代的局限,不能充分表达佛的本怀,但决不能说只论解脱,而没有慈悲利他的。举例说∶佛的在家弟子须达多,好善乐施,被称为给孤独长者。梨师达多弟兄,也是这样。摩诃男为了保全同族,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几位都是证圣果的,能说修解脱道的没有道德意识吗?佛世的出家比丘,身无长物,当然不可能作物质的布施,然如富楼那的甘冒生命的危险,去教化麤犷的边民,能说没有忘我为人的悲心吗?比丘们为心解脱而精进修行,但每日去乞食,随缘说法。为什么要说法?经中曾不止一次的说到。如释尊某次去乞食,那位耕田婆罗门,讥嫌释尊不种田(近于中国理学先生的观点,出家人是不劳而食)。释尊对他说∶我也种田,为说以种田为譬喻的佛法。耕田婆罗门听了,大为感动,要供养丰盛的饮食,释尊不接受,因为为人说法,是出于对人的关怀,希望别人能向善、向上、向解脱,而不是自己要得到什么(物质的利益)。解脱的心行,决不
是没有慈悲心行的。释尊灭后,佛教在发展中,有的被称为小乘,虽是大乘行者故意的贬抑,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3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上)
林建德
既然「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
那么它是否禁得起考验?究竟有那些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是否如恒毓所质疑的「充满了错误的内容」?
前言
印顺法师的思想近来在台湾与大陆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半年多前,笔者在「现代禅」
网站看到恒毓先生所写《印顺法师的悲哀》一书,一路读来,有关他对印顺法师的批评
几乎全然难以同意,于是以此文表达个人的看法。
恒毓之所以用「印顺法师的悲哀」作为书名 (1),是认为印顺法师的佛法思想充满谬误
与邪见,所以在书中做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印顺法师的思维过于简单,与无比深刻、
严谨的佛法思维很不相称……印顺法师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违背佛法的论断和对佛法
的种种曲解……」又说∶「印顺法师的著作只是充满了各种知识性的言论,很少有佛法
的智慧,而其所表述的知识又往往是正确与谬误不相上下。」及「我们所揭示的印顺法
师的理论、逻辑和知识性错误就至少有十二个方面。而这,其实在我所发现的印顺法师
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中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还有大量的问题,我真的不忍心写出来……」
这种种的描述多少让人心惊胆跳,学佛者将「因盲目阅读印顺法师的著作而落入...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252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dukkha (沉浮颠倒之心),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南怀瑾:学佛者的十大通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8 09:25:46 2011, 美东)
南怀瑾先生的演讲文章《如何转变气质》说,大家学佛修道,都是想证果。但为什
么学的人多,证果的少呢?除了见地、修证之外,主要是行愿不够,不是功夫不到。南
怀谨老师说话的对象,是修行多年的座下听众,所以说出的都是不大好听的老实话。初
学佛人可能还没有到犯通病的时候,因此可以打个预防针。
这篇演讲是从禅的角度探讨的,南怀瑾老师说到学佛人很多毛病,他并没有列举一
二三四,笔者为了便于读者注意,从南怀瑾老师讲话(文章)中概略出十条。抛砖引玉
,也算给读者提供十个话头,随喜参一参。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后烧香,磕头,求丈夫女
儿好,升发财,然后把香蕉带回去,自己慢慢吃。学佛人误以为没有这种心理,其实是
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却在求腿。都喜欢打坐的功夫和境界
,只要听说那个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25
阿弥陀佛!您可以学习一下索达吉堪布宣说的“藏传净土法”。末学自己分别念觉得可
以念佛号,抄经和做各种善事回向给他,愿他早日悔改。如果您愿意,也可以发私信到
末学信箱,末学每天为他回向。
在网上找到一个戒邪淫论坛,也许会对您有帮助。http://bbs.jiexieyin.org/forum.php
第五十一课
思考题:
1. 什么是非梵行?
2. 什么是大邪淫,中邪淫,小邪淫?
3. 邪淫的等起是什么?
4. 现在有些人以密宗的双运为借口作不净行,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5. 邪淫有什么果报?
6. “法苑珠林”中提到邪淫有哪十种罪过?
7. 断除邪淫有何功德?
在十不善业中,现在正在讲身体的三种不善业,前面已经讲了杀生和不与取,今天讲非
梵行。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 、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 作
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
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
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梵行,既包括梵行居士至比丘之间的人作不...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谈点实货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谈点实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11:09:36 2013, 美东)
前面说得其实还是比较宏观比较虚,今天兴致不错,来点实际的料。我目前禅修是这
么做的。念五句。念五句现在我坐中基本不断了,怎么叫不断呢,就是一个字完了,
隔会儿就能提起下一个,间隔5秒吧或更长些,也不是太长,太长了没把握,这是很明
显的外相错不了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心行”,这个咱不好说。大略说说,首先说清楚啥是“心行”,这
里的“心行”是指计划的推动,就是比如坐中想到电影了,念头闪一下到电影上,但
不能自然的收回来,而是继续计划如何去看电影。这些都是在念五句中会发生的,发
生之后我所做的是:保持佛号。念五句念佛号,我念了多年了,采用过多种方式念过
,现在目前的方式感觉还好。为啥感觉好呢,因为可以逐渐体会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轻
松和持续不断。念佛有心念和脑念,脑念我感觉是头脑之“能念”,比如大力推出佛
号,这是头脑之“能念”在起作用。我现在念能由开...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7
文:唐岐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行,贪瞋心行会相应邪见而不
自知;只要染著在贪瞋之下,就不可能契应「般若真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
以「诸法毕竟空」来掩饰自己贪欲心,说「贪欲」乃空无自性,一切行为「无罪无福」
之邪见。
《大智度论》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不积善根,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8
《大智度论》:「真空与邪空」的差别
文:唐岐
「般若空观」是佛法修証的核心;声闻缘觉依之而証涅槃,菩萨乘依之能够圆满六波罗
蜜。般若空义可以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法毕竟空」的法义得到胜解,但是要体
証般若,就不是从单纯的从法义理解所能相应了。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苦心不苦
下面提到的WaiChi的旧文里这句话<<不懂以“观”反观自心,更不懂以“观”反观自性
>>。我谈谈我的认识,也就是我对观与反观的认识。我会谈到修行的次第,但也许有人
真的会心念一转有所超越。
在有相法行的阶段,立一个决定,通过一个目的锁心。此目的是心行之处所见之目的。
通过反观见心行,而能制心一处,俗话说就是真的做到不离所进行的主题,比如念佛号

有相法行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真正从“修观”达“观”了。入无相了,这时往解脱道上
的行者应去了解前面说的如何“以观反观自心”或者如何“以观反观自性”。自心也即
“妄我”,妄我从层层能所相对而生。反观自性这个具体来说,我的理解是反观见性、
闻性等以了解这些性能。这里的反观与无相法密切相关,应该非泛泛的指反观心行什
么的。
d**********6
发帖数: 237
3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
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
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
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
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
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
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浅讲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和尚坡主
现在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单讲解一下,实际上咱们讲禅的这一系列光碟,它讲的
要义——无我、空性见、究竟祖师禅无话可说等,这些原理,和所有了义佛经、还有一
些一流禅师的开示,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前面咱们讲了《心经》,现在再把这个《金刚
经》拿来看一看。
以前讲过,最古老的那种参禅方法呢,它就像徒手爬藤入云---难度实在太大。那么按
五祖倡导的依靠《金刚经》参学,就容易得太多啦。加上我们作了浅显讲解,那简直就
像爬直升飞机绳梯上去一样,更加容易得悟。
咱们从经文再来看一看,看看佛讲的《金刚经》之内核,和咱们前面讲的那些内容,表
述方法虽有异,看看内容是不是一致。这也就是拿佛经来印证一下。
另外,咱们讲这个经,风格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那些寻枝摘叶、逐句解析的资料已经
有很多,走进书店、网上收索、就能找到很多法师或学者录的视频或写的书,里面一般
都有名词注解。
细看学者们讲《金刚经》讲《心经》等的那些文字资料,会发现他们能把里面的文字给
拆解得很详细,就是说各种名词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往往会给
你讲错了,好...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家的悲哀
版主这样guilt trip “自己” 是不好的
也希望大家不要guilt trip 自己, feeling sad 永远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前不久不是说自己就是大家, 大家就是自己吗?既然这样硬要分内外?
如果越修越sad,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
朱倍贤老师资料分享
以無常想的角度觀察,當下由心行架構起安適感的「心行」﹙心理活動或心的參予﹚,
是不穩定的。因其不穩定,所以它不可靠、不可依托。因其不可靠、不可依托,所以它
不能控制、不能駕馭﹙非我﹚,也不是可棲息之處﹙非我所﹚。由於不認同心理活動所
架構起的境界,自然就不會有執取的欲求,沒有執取的欲求,就不會在當下的境界建立
起「我與我所」﹙我、我的﹚。
----------------------------
我觉得同样apply to 没有安适感的心行。
乌巴庆老师说过, 没到坏随观智,用无常想太多, 不好, 还是生活修行分开
这两天在看的
北傳:雜阿含564經 南傳:增支部4集159經 比丘尼经
北傳:中阿含43經 南傳:增支部10集2經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3
初禪中的「尋」與「伺」(上篇)
(朱倍賢教授2014.10.12skype開示)
構成禪那有五個內心的特質(五禪支): 尋、伺、 喜、樂,而第五個禪支有的經文是
漏掉,有的經文則寫「捨」或「心一境性」。從字面上比較容易了解後面三個禪支~喜
、樂、捨,前面兩個禪支「尋」跟「伺」,則是字義比較晦澀、不易了解,在歷史上有
比較多的爭議。好比說,在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之前,“vitakka”跟“vicāra” 這兩
個字是被翻譯成「尋」和「伺」,玄奘法師則將之譯為「覺」跟「觀」。
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是「初禪中的尋與伺」,透過了解這兩個禪支的內涵,就能夠了解初
禪的要領。
尋(vitakka) 與伺(vicāra) 起碼有三種定義
略加整理會發現當代教禪修的老師們對「尋」與「伺」的定義,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版
本。
《清淨道論》對「尋」與「伺」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來自《清淨道論》,也就是影響南傳佛教最深遠的一部論典。當今的南傳佛
教,許多禪修技巧跟理念與原始經典有大差距的,基本上都是受到這部論典的影響。所
以今天的探討課題之一,就是澄清因為《清淨道論》而流傳出來,一些實際上並不符合
歷史佛陀教說的教義。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成就了一切种妙智;因此十方诸佛,于八识心王
及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具足了知的,那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人得要对于
一切诸法的内涵,全部具足了知以后,这样才能够说,他是具备了一切种智,才能够说
他是成佛了,这个时候,祂是任运而有不思议业,诸佛如来所拥有的这样的功德,乃是
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想象的,当然那些凡夫外道们,更不用说了。等觉菩萨的第八识都还
不能和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还不能和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等觉菩萨还是得要用
意识心、用末那心来弘扬佛法,但是诸佛如来却是不一样,诸佛如来祂们是可以用意识
心跟某甲说法,同时又以末那跟某乙说法,祂们的真心如来藏真如心,却同时在跟某丙
说另外一种妙法,这是可以分别独立去运作的;这个殊胜的功德的境界相,是等觉菩萨
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既然等觉菩萨都无法想通的,那我们就更不用想了,所以等觉菩萨
见了诸佛如来的时候,他们乃是非常非常地恭敬诸佛如来,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知
道,自己的福德、自己的智慧,乃是差如来差太大了,所以等觉菩萨的慢心是最少的,
因为他最清楚,自己真的是差太远了。
一般人如果他没有大善知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动物实验与杀害生命
讲的问题是—动物实验与杀害生命。有位当事者他提到,他在医学相关系所在读
书的时候,他曾经杀害过许许多多的生命,这生命是因为他本身的动物实验的课程所造
成的。他就问到:在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会酿成个人的杀业?然后这样会不会有果报?尤
其他更关心的,这是不是属于犯了杀戒的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就直接从戒律上来看,
如果说一个人,他并没有受佛教的戒律-在家众所谓的戒律,就是五戒以及菩萨戒,那
如果是出家呢,从比丘、比丘尼,还有沙弥、沙弥尼-这样的戒律来说的话,如果他并
没有受,在读书的时候,可能当时候的年纪还轻,并没有来受戒,那过去的我们就不算
,因此他就没有犯了杀戒的问题;如果那时候他已经,受了这样的戒律,就持犯来说,
他就没有好好的持戒。
可是这中间呢,也要看一些因缘。
犯戒有一些因缘,它其中要有三个条件来成立:一个是根本、方便、成已。这样
的根本就是说:他有没有动机?有没有想要杀害这些动物?不管理由是什么,可能是不
高兴、瞋恚或是种种,但至少要有一个动机;有了动机他施作一些方便,就是进行一些
方法,从这方法中去实现,最后达到目标,达到目标就是成就、成已。所以这三个条件
,一二三都要...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46
3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Re: 自我观察的重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自我观察的重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7 01:07:53 2009)
我就再进一说, 要有 “刹那定” 的之前:
首先必需要能 "安", 而且是有禅定力, 但是是不 "入" 禅定的
"慧定", 亦即指, 你必需 "起码" 坐中能 "刹刹" 不漏的, 可明
辨, 业识, 心, 心识, 心向, 心行, etc其各独立现起, 与各一切
同时现起, 当中能分别各各而不惑, 此时, 才能正式开始修
可有实义的 “刹那定”, 因为自 "性", 本就无间的心识, 心向,
心行, 心, 是快速变易, 如你连自己之变易都看不清而莫辨,
却妄想有 “刹那定”, 有能力在业识快速变易中, 看清 "每刹"
之变易之业识, 正好对应了上哪个快速变易的心识, 心向,
心行, 或心. 这肯定是个天大笑话.
v*******e
发帖数: 1715
4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谁最近实修了
...你不明白-- 那些骚扰,是没有意义,益处的. 不是我受不受的问题.
我不能为了你高兴去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 这个道理要明白.
重点复习:
观=注意, 是一种心行, --心做出决定,当下变成行动
观光= 观所见
反观=观[这个心行]
起观=保持此心行= 保持一个行为=>是一种 定,止
各位应该体会验证这些,无论是修什么.
y***i
发帖数: 11639
4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08-31-09 简单报告【yuuli】
目标:禅定
主要错误:1. 掉举 2. 习惯性的通过意识或者感觉,而不是心行去判断掉举:以前
的习惯,总要等自己感觉不对了才开始判断---不对了。其实心行的变化和感觉没关
系,而且在这种感觉出现之前。
所以努力方向是:培养用心行判断的习惯,放弃用感觉判断的习惯。
说得不清不楚,不过没办法。
打坐2hr。我觉得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中间应该时不时有几秒禅定 :)
y***i
发帖数: 11639
4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08-31-09 简单报告【yuuli】

以前
没关
这里我没说清楚.
我这里说的感觉也包括意识上产生的判断.这些东西都其实和心行变化无关.
我下文说的用心行判断,大概就是你说的觉.
"觉"心行变化时,不一定伴随我说的感觉,和意识判断的变化.
但前者比较细微,后者和清晰粗糙,我习惯根据后者来校正,这是错的.
我现在练习的是,放弃用后者,习惯用前者.
v*******e
发帖数: 1715
4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报告模板
...什么是你理解的心行?
心本身的运动行为?
当下心产生的行为?
你靠什么来觉知心行?
你能回答么?
我是说,你现在没有必要用心行这个词.
我用劲头来代替心向, 用做到目标的事情,来代替心行.
y***i
发帖数: 11639
4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报告模板
我的猜想,正确的观光禅定,是反观自己的心行,定于观光。
没有观察的强烈愿望,我的理解是,没有反观自己心行的强烈愿望。
没有反观自己的心行,定于观光的愿望,抓个相定住了,这是可能的。比如以前parami
ta定于(?)空。

。这
y***i
发帖数: 11639
4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11/15/09 修行记录
前面一星期打坐很少。这一星期2~4hr/day
大部分时间劲头不错。有几天自己打架比较厉害。现在感觉对保持心行更清楚了(1
。有不正确的心行更明白 2。从错误的心行回来更清楚)。
q*c
发帖数: 9453
4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知道,提放,转到
的确 - 我前面说得, 正反馈, 观以定心, 反观以抛弃心外之物。
你不清楚这心行和心向, 那是没戏得, 因为妄想是不能抛弃自己得。
只有定在真心(5, 心向)上, 心行才能抛弃非心向得方向。 如果本来就在妄想上跳,
那就啥也抛弃不了。 我估计这个就是 “有寻有伺”。 寻就是令心行和
心向一致 (心向寻正确方向), 伺就是检查心向未失.
多谢分享。
不过还是前路慢慢啊。 这万里长征, 估计才走了一米? 哎, 三届不好混啊。业力真
是强大。

1.
心.
q*c
发帖数: 9453
4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知道,提放,转到
的确 - 我前面说得, 正反馈, 观以定心, 反观以抛弃心外之物。
你不清楚这心行和心向, 那是没戏得, 因为妄想是不能抛弃自己得。
只有定在真心(5, 心向)上, 心行才能抛弃非心向得方向。 如果本来就在妄想上跳,
那就啥也抛弃不了。 我估计这个就是 “有寻有伺”。 寻就是令心行和
心向一致 (心向寻正确方向), 伺就是检查心向未失.
多谢分享。
不过还是前路慢慢啊。 这万里长征, 估计才走了一米? 哎, 三届不好混啊。业力真
是强大。

1.
心.
y***i
发帖数: 11639
4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9-15修行记录
跟我理解的可以说一样。昨天看了dreamfly,回答完了。打坐的时候才发觉,其实我
对心向心行还是很清楚的。而且当我的心向变化的时候,我也经常性的调整校正。
所以我的问题不是怎么保持正确的心向,而是怎么保持正确的心行。
什么意思呢?好比我在玩魔方,要把同一个颜色转到一个面。我对魔方感兴趣这个心
向并没有问题,转不到一面,不是我不感兴趣或者不想转!!!!而是我不知道怎么转。
当然你可以说,观光这东西,只要你感兴趣,他自然就转到一个面。那只能说,你的
魔方比较好,我这魔方调皮多了。
为什么我得魔方转不到一面上?是因为我混淆了颜色?是因为他自己转得太快?他为
什么乱转?这是我需要了解的问题。心向不是我的问题。心行才是我的问题。
我也非常纳闷,我上次回答,怎么自然的觉得自己不了解心向。其实我的问题不是心
向要调整,而是心向调整不是问题所在。
y***i
发帖数: 11639
4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4/30 修行记录

我在说下一段中的心 喜欢
这可比喻成, 来了A-J十个仙女(1.业相), 我也看到仙女(2.业识), 她叫我挑一个做老
婆,然后我在看(4.心行), 和在分辨比较(3.思想), 然后我觉得J比较漂亮(3.思想), 我决
定要她(4.心行), 好! 我娶了她以后, 讨厌死! 因为常给人笑, 她高我六个头, 我想
Kiss
她的时候, 还要先去找梯子呢! (哈哈...), 苦了一生, 临死时才知道, 其实原来我 "
心"
(我不是心)从来一直只喜欢Q, 因为十个中, 只有她小我一寸, 其她的都高我六个头! 挑
老婆时我都一直多望Q的(5.心向), 但不 "明心", 只有妄行(4.心行), 痛苦一生! 断气
!死了! 哈哈....
y***i
发帖数: 11639
5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4/30 修行记录

我在说下一段中的心 喜欢
这可比喻成, 来了A-J十个仙女(1.业相), 我也看到仙女(2.业识), 她叫我挑一个做老
婆,然后我在看(4.心行), 和在分辨比较(3.思想), 然后我觉得J比较漂亮(3.思想), 我决
定要她(4.心行), 好! 我娶了她以后, 讨厌死! 因为常给人笑, 她高我六个头, 我想
Kiss
她的时候, 还要先去找梯子呢! (哈哈...), 苦了一生, 临死时才知道, 其实原来我 "
心"
(我不是心)从来一直只喜欢Q, 因为十个中, 只有她小我一寸, 其她的都高我六个头! 挑
老婆时我都一直多望Q的(5.心向), 但不 "明心", 只有妄行(4.心行), 痛苦一生! 断气
!死了! 哈哈....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