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发帖数: 8253 | 1
青海教的观光和waichi所谓的根法如果符合四念住,那基本啥都可以说成符合四念住了。
青海观光:我知道那是光,这叫四念住
青海观音:我知道这是内在的音流,这叫四念住
老歪根法:我知道这是一片黑暗,这叫四念住。
密宗双修:我知道这是无上大了,这叫四念住
念佛:我知道我在念佛号,这叫四念住
基督教:我知道我圣灵充满,这叫四念住
伊斯兰教:我知道真主,这叫四念住。 |
|
Y**u 发帖数: 5466 | 2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 【正文三:救赎观比较】
下面就来说说基督教用何方法救人离罪。以及佛教用何方法使人脱离无明、业力及轮回
之苦。
基督教的除罪法
基督教的除罪法,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人必须先有悔改的心愿。二、相信耶稣救人
的能力。
先从第一方面说:一个人如想脱恶,与上帝和好,必须先悔改重生。耶稣说:「人若不
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三3)悔改重生即是离开罪恶,这在心理与行动上有三
个过程。
1. 人必须先有罪恶的感觉,承认犯了罪。大卫在犯了杀、淫两大罪后,心中极为痛苦
不堪,他在诗篇第五十一篇 3、4 节中,坦白承认说:「我知道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
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人在犯罪后,如反而竭力否认,那便踏不进悔改之门
了。
2. 认罪后接着为罪忧,生出忧伤的心来。大卫为所犯罪恶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他悲
哀地呼吁上帝:「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一17)人在犯罪后,若
反而大喜乐,以为已达到了目的,那就无法重见上帝了。
3. 必须再进一步,热切羡慕由罪中得释放。大卫紧接着哀求上帝:「求你洗涤我,我
就比雪更白……求你涂抹我的一切罪孽。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 :个人体会,一个真正的明白的师父的作用就是他(她)有各种手段帮助你解决
:“为什么念不住”(因缘问题),以及“应该念住在什么方面上”(方法法门开悟问题
:)。比如根法,听说过多年了,也可以想象,不过真正见到、明白,还是
:见师父后才知道怎么回事。
==============================
你知道个屁念住。
青海有教四念住,waichi有教四念住?笑话!
我不是没修过他们两个的,他们所教的,没有任何可能是四念住,反而和四念住教导的
完全违背。
四念住简单的说,就是如实觉知当下发生的身心现象,如果再准确一点,就是一定要以
当下现起的究竟法为所缘,直接观察他们的无常性,苦性,无我性。
青海教的是什么,waichi教的是什么。什么狗屁智慧眼,观光,观音,根本就是典型的
外道修法。哪里是什么四念住?
青海和waichi不断鼓吹在世佛,目的还不明显吗?他们不是声称又是消业,又是转因缘?
甚至还什么五代超生。
佛陀哪里有教这些???
:不过条件当然还是要自己真正想“实行念住”,而不只是想“说念住”。
:所以说到最后,内因还是在自己。外缘可以不一样。
:当然天无绝人之路,据说有些缘...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5 那次密集禅修,是修动中禅,指导老师是泰国的隆波通禅师,一个瘦瘦矮矮,很可爱的
小老头。
动中禅的基本方法也不太难,就是有一套手部的动作,觉知手部的动作就好。当时我已
经接触到了南传佛法,也阅读了阿毗达摩理论,并且对于我自己原来所悟的那个世界和
自我一格一格的机制已经完全明白确信,而且根据这个,我还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四念住
的禅法,和动中禅很有点类似,只是我当时的动的并不是手,也不是马哈希尊者的腹部
起伏,而是其他部位。但本质其实都完全一样,因为一旦理解了四念住的核心理论,理
解了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图,很容易辨别什么是四念住,如何修才是四念住。
四念住,简单的说,就是时时刻刻觉知当下产生的身心现象,在图中,就是时时刻刻觉
察那一组一组的红黄蓝的圆。去准确捕捉识别这些当下升起的身心现象。觉知辨别每个
“刹那”,每个电影的桢。
以动中禅的手部动作来说,手的移动,佛法称为风大,这里的风,代表移动,不是真正
的风,整个移动是由一格一格的“独立桢”相续组成。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尽量清晰的
觉察每个当下的动作,紧密的跟随它,捕捉每一个“桢”,最初可能是很粗糙的,但是
之后会越来越微细。
觉知手部动作的是什...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6 那次密集禅修,是修动中禅,指导老师是泰国的隆波通禅师,一个瘦瘦矮矮,很可爱的
小老头。
动中禅的基本方法也不太难,就是有一套手部的动作,觉知手部的动作就好。当时我已
经接触到了南传佛法,也阅读了阿毗达摩理论,并且对于我自己原来所悟的那个世界和
自我一格一格的机制已经完全明白确信,而且根据这个,我还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四念住
的禅法,和动中禅很有点类似,只是我当时的动的并不是手,也不是马哈希尊者的腹部
起伏,而是其他部位。但本质其实都完全一样,因为一旦理解了四念住的核心理论,理
解了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图,很容易辨别什么是四念住,如何修才是四念住。
四念住,简单的说,就是时时刻刻觉知当下产生的身心现象,在图中,就是时时刻刻觉
察那一组一组的红黄蓝的圆。去准确捕捉识别这些当下升起的身心现象。觉知辨别每个
“刹那”,每个电影的桢。
以动中禅的手部动作来说,手的移动,佛法称为风大,这里的风,代表移动,不是真正
的风,整个移动是由一格一格的“独立桢”相续组成。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尽量清晰的
觉察每个当下的动作,紧密的跟随它,捕捉每一个“桢”,最初可能是很粗糙的,但是
之后会越来越微细。
觉知手部动作的是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7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25 12:07:46 2011, 美东) 提到:
依原始佛典,佛陀成道后,认为众生难以证悟微妙之法,并不想说法,浪费力气。经梵天劝请后,佛以天眼观察,有ㄧ些众生烦恼不多,可以证悟,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四圣谛。
依大乘经,如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盘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扒搿媚肽獭>谝磺蟹鹕布⒊臼伲忠磺兄谏H缡切榭战缇。谏缇。谏稻 V谏衬站 N掖巳扒胛抻星罹 D钅br />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大心大愿,多么令人动容。
两个说法比较,从佛陀不想说法,到菩萨愿度尽众生,这是巨大的差别。以佛陀的智慧,难道不清楚自己想作什么,能作到什么吗?从另一角度想,佛陀是如何看众生呢?是只有少数能解脱,还是一切众生都会成佛?
杂阿含经中,佛陀回答...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6523 | 8 This one, too.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523579_0.html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相续的简单图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1 10:57:37 2011, 美东)
那次密集禅修,是修动中禅,指导老师是泰国的隆波通禅师,一个瘦瘦矮矮,很可爱的
小老头。
动中禅的基本方法也不太难,就是有一套手部的动作,觉知手部的动作就好。当时我已
经接触到了南传佛法,也阅读了阿毗达摩理论,并且对于我自己原来所悟的那个世界和
自我一格一格的机制已经完全明白确信,而且根据这个,我还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四念住
的禅法,和动中禅很有点类似,只是我当时的动的并不是手,也不是马哈希尊者的腹部
起伏,而是其他部位。但本质其实都完全一样,因为一旦理解了四念住的核心理论,理
解了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图,很容易辨别什么是四念住,如何修才是四念住。
四念住,...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9 ☆─────────────────────────────────────☆
runsun (runsun) 于 (Wed May 13 22:12:19 2009) 提到: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彼时尊者摩罗鸠摩罗。独在静处。有是
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命是身
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我不能忍。我所不用。我
所不乐。世尊若一向记世间有常者。我当从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记世间。世间有常者
。论已当离去。如是世间。世间有边。世间无有边。命是身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
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若世尊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当行梵行
。若世尊不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问已当离还。于是尊者摩罗鸠摩罗从下
晡起。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尊者摩罗鸠摩罗却坐一面已。
白世尊曰。唯世尊。我在静处。有是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乃至
无有命终。此者我不欲。我不能忍。不能乐。若世尊一向知世间有常者。世尊当记之。
世尊若一向不知世间有常者。但直言我不能知。如...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0
难点很清楚,最为主要的是正见的建立极难,亿万学佛人当中,多少有正见呢?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都不到。
四念住要产生证果,是一定要以正见为基础的,可是现在学佛的人,因为被伪法,像法
,邪师所害,再加上自身慧力不够,难以辨别真假,还没有修四念住,就中下了极深的
邪见,就比如你,根本连佛法最基本的无我都不知道是啥,自己所以为的恰恰是很严重
的我见,如此怎么可能证果解脱呢?
有人用如来藏的邪见修四念住,有人用大乘般若的邪见修四念住,现在还有人用waichi
所谓的根法来修四念住。什么都成为四念住了。。。
你不是好为人师,你是严重病态而不自知。而且你在这里说这些有什么用,你觉得你对
,自己修去,你不是说七天就一定能吗,那你修七天啊。你又不是什么出家人,没有戒
律限制,可以直接说自己证果啊。
我自己修四念住,五天即证初果,我就敢直接说。
对了,这里有几个人做到连续N天打坐修行呢?恐怕也极少极少。而修四念住要证
果,是建立在密集禅修基础上的。那种一天打坐一两个小时的方式,根本难以产生证果。
另外,马哈希禅师的弟子,他们很多都是经过一两个月的修行,即有观智和证果,据说
有上万人。这些应该...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11 网上看到这个, 如果fonts有问题请看原link
http://www.udaya.dhamma.org/C_JCBSSL4Vipassana.html
[首頁/法的開示/烏巴慶內觀禪修之古老根源]
烏巴慶內觀禪修之古老根源*
Bhikkhu Anālayo
烏巴慶(U Ba Khin)所傳的內觀禪修已成為當今世上最廣為修行的內觀法之一。這要
特別感謝葛印卡的努力不懈,使烏巴慶的方法無論是在美國般的富裕社會或在印度的貧
困地區,都一樣是免費的佈施教導;而無論是在斯里蘭卡等上座部佛教國家或在杜拜、
伊朗的回教國家[1],方法指導也都一樣。這種內觀禪修法也可以在東方及西方的監獄
裡學到,因為烏巴慶的方法甚至能感化殘酷罪犯,而這已獲得政府的認可。
這樣的成就說明了此方法有可能開展解脫洞見,然而我們對於這個禪修方法的根源卻所
知不多。烏巴慶(1899 - 1971)從烏鐵(U Thet 1873 - 1945)學得內觀禪修,而烏
鐵則是在著名的緬甸學問僧雷迪大師[2](Ledi Sayadaw 1846 - 1923)的支持下開始
教授。除此 之外,緬甸方面似乎並無更多資料。雖然緬甸的記錄如...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2
我已经说得很明确,修四念住是解脱的条件,对现代人来说,也可以说是唯一的路。
但是并不是说修四念住,或者正确修四念住七天就一定解脱,经典只是说可以解脱,而
不是必定解脱。
哪怕懂四念住,哪怕精进修行(或者说你的老实修),但是修七天七年乃至七十年也未
必解脱,因为四念住只是一个方法,而解脱是靠慧,而且还需要波罗蜜积累。如果波罗
蜜不足,如果慧不足,哪怕再正确的方法也不会产生解脱。
就比如你,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哪怕你就是做到正确的四念住,就是老老实实修,修
一辈子,此生亦无可能解脱,至多积累资粮,积累波罗蜜而已。更别提你连四念住还不
懂,只有邪念住,所以你就是一杯具。
二因人此生不能解脱,并不是胡乱修,而是他们缺乏慧心所,是慧不足。
按照南传的说法,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二因人,想要投生为三因人,需要非常强
的福报。
别拿出waichi那一套吧,我听了就想呕吐。 |
|
a**u 发帖数: 8107 | 13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Sat Aug 14 12:04:20 2010, 美东) 提到:
如题
不希望runsun同学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又成为一个打
架的帖子。
我最近想打坐,所以来问。
谢谢大家,也谢谢runsun同学。
☆─────────────────────────────────────☆
lingsu (dunzie) 于 (Sat Aug 14 14:22:59 2010, 美东) 提到:
网上一搜一堆材料
☆─────────────────────────────────────☆
Yisu (yisnotme) 于 (Sat Aug 14 14:25:26 2010, 美东) 提到:
真正的禅宗是不太讲打坐的. 南传并不是十分了解, 看过一些阿姜查关于打坐的文字.
看上去很像小止观, 也就是数息, 随, 止, 观, 还, 净. 个人理解禅宗的日常修行, 类
似四念住中的心念住.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4 阿含经讲佛陀修四念处、七菩提分,悟入四圣谛成佛。见转法轮经等。
不懂如何成为阿罗汉,就想成佛,可能嘛?就好像进不了中学,却想大学毕业,可能嘛?
杂阿含498经
世尊!譬如∶国王有边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坚密,唯有一门,无第二门,立守门者,人民入出,皆从此门,若入、若出,其守门者虽复不知人数多少,要知人民唯从此门,更无他处。
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传:相应部47相应12经
『大德!存在于过去世的一切阿罗汉、遍正觉者、世尊,都舍断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如实修习七觉支后,现正觉无上遍正觉。大德!存在于未来世的一切阿罗汉、遍正觉者、世尊,也都舍断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如实修习七觉支后,将现...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5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Mon Dec 5 21:43:23 2011, 美东) 提到:
转贴 五灯会元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
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傥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
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日:"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
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
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
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
"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
------------------------------
看了别处的解说,才理解出神入化超乎想象,这个故事,是说:
1. 五祖当年遇见四祖时想学佛法,但是四祖说你老了,学了也不能度什么人,如
果能再来,或许我还可以等你...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6 七觉支就是悟道须具备的七个要素。过去在佛教在线就写过一篇远离与亲近的帖子,根
据的是南传培养七觉支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很有参考意义的,现在把舍弃我禅师讲
的这些内容拷贝过来和各位善友分享:
(六)培育七觉支
这七觉支是觉悟时同时生起的心法。它们被分开讲述,是为了可以更详细研究并随机运
用。在他处已有很多类似的分析,在此我们只讲述在《四念住经论》里所列的觉支缘生
法。
七觉支为:
(1)念觉支(Sati Sambojjhanga)
八正道的正念即是四念住。这也是智慧禅里对事物如是实相保持的正念。它为最重要的
觉支,因此被列为第一觉支。
有四个方法助于令此觉支生起:
(A)《四念住经》所指的念念分明
(B)不参与心意混乱的人
(C)亲近常保持正念的人
(D)策励(通过理解或意志力)念觉支的培育
(2)择法觉支(Dhamma Vicaya Sambojjhanga)
此为智慧的透视性,能寻求了解诸法的性质。有七法有助于择法觉支的生起:
(A)博学多闻(指五蕴、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等佛法
之义)
(B)洁身净德
(C)使诸根平衡
(D)远离无慧的人(指愚痴、有邪见的人)
(E)亲近有慧的人
(...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7 自在森林 - 黄国达
甲:您目前如何修行?有沒有修止觀或四念處的法門?
乙:我沒有修止觀或四念處,修行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來修,止觀或四念處
還是生滅心,不能見到不生不滅的佛性,要明心見性就要用「真心」來修。
甲:你所說的「真心」怎麼修?
乙:我用「無相拜佛」、「無相念佛」來修,不用任何形相來拜佛、念佛。
甲:拜佛、念佛不就是形相嗎?如何說是無相?
乙:無相就是一念不生,如同參話頭,念頭未生前是無相、是真心,念頭生起是有相、
是妄心。
甲:你現在是有相還是無相?
乙:我現在是有相。
甲:怎麼到達無相?
乙:我在修「無相拜佛」、「無相念佛」很專心的時候,就可以體驗到無相。
甲:你體驗到無相,對你的身心有什麼幫助?能否降低煩惱?
乙:可以啊!
甲:以我的淺見,你的體驗是「無分別定」的可能性居多,並沒有「見法」的智慧。
乙:一念不生、如如不動就是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這不就是明心見性嗎?
甲:見法性是看清一切法緣生緣滅、空寂如幻而不疑不惑,不是有時見、有時不見,而
是沒有錯覺和執見,時有時無的那是定。禪宗六祖大師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可見,重...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8 各经中重复出现的话语,原始经典中收录的有《法句经》。
《法句经》被作为僧团中的入门教科书背诵。
此外,南传长部第三十三部经《等诵经》,对应北传《长阿含经·众集经》、《大集法
门经》,是把佛常说的法依数字编排。南传增支部、北传增一阿含,也是依法的数字编
排。此类经是把相关的法组织在一起,对法作比较整体的说明。
摘录《等诵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33.htm
一切众生皆因食而存续、一切众生皆因行而存续
...
哪些二呢?
名与色。
无明与有的渴爱。
有见与无有见。
无惭与无楚C
惭与楚C
恶言与恶友。
...
界善巧与作意善巧。
处善巧与缘起善巧。
...
哪些三呢?
三不善根∶贪欲不善根、瞠恚不善根、愚痴不善根。
三善根∶不贪欲善根、不瞠恚善根、不愚痴善根。
三恶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
三善行∶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
三不善寻∶欲寻、恶意寻、加害寻。
三善寻∶离欲寻、无恶意寻、无加害寻。
...
哪些四呢?
四念住∶学友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
世间的贪与忧;在受上随观受……在心上随观心……住于在... 阅读全帖 |
|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dobby (friend) 于 (Sun Jul 17 17:06:26 2011, 美东) 提到:
请大侠指点。当有嗔念起的时候,怎么能够控制自己。
平时容易着急。meditate大概有两年。
今天因为家里人之间一点小冲突,清楚的看见自己的嗔念。
因为宝宝不肯好好吃饭,老公就板起脸。我最不喜欢看老公板起脸训宝宝的样子。能够
感觉到自己很生气。但是一开始还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我在边上用电脑,能够看到有念
起,想把电脑,扔到地上。但是克制住了。又有念起,想把瓷的菜碗扔到地上,也克制
住了。
我当时知道自己如果离开家,冷静一下就好了。但是穿着睡衣,也没吃午饭,觉得这样
就走了也不太好。心里想,既然能看到念起,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看到宝宝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咳嗽。 宝宝说,“妈妈我喉咙不舒服,喝点汤
就好了。” 我就走到大餐桌前给宝宝盛汤。
一边再犹豫了一会儿是不是离开家冷静一会儿,忽然,好像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似的,发
现自己已经把一个小的塑料碗扔在地上了。
宝宝叫了一声,我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2
“心一境性”或者初禅,应该与”禅那”的争议一样
禅那几乎是禅定的同义词
可能多数人认为”禅那”指安止定、”心一境性”、能所合一,也就是杂阿含中说的
”净念、一心”。
而剎那定、近行定还不算禅那,也就没达到初禅。
但杂阿含中说的初禅并没有 ”净念、一心” (心一境性)
不知为何后世人都说初禅必须有”心一境性”?
缅甸禅师诠释“禅那”区分为止禅禅那、观禅禅那
但有学者指出”观禅禅那”没在巴利经、论及注释文献提到。
另有学者温宗堃认为巴利注释文献里,“观相(禅那)”具有“燃烧义”及“观照义”,
”观禅禅那”未出现在巴利注释文献中,但其内涵与注释书的“观相(禅那)”相合,
因此“禅那”不仅属于色界、无色界可称为禅那,毗婆舍那乃至出世间的道、果,亦涵
盖于禅那的范畴中。
我认为,既然佛教的”禅那”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
那么安止定或”能所合一”的心一境性如何思维修或静虑呢? 不懂
我认为,很可能佛教的禅那或者杂阿含中说的”净念、一心,并不一定是”能所合一”
也就是说,佛陀说的四禅有两种,
对于直接找佛陀修行的人,佛陀说观禅四禅
外道已经修了安止定的人,佛陀说止禅四禅
当时有很多外道跳槽找佛陀修...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僭称释证严为“上人”也同样是虚有其名,无其实质。且看“慈济人”怎么说:
“上人”为佛教常见词汇,常用于佛门直系长辈,在唐朝佛教僧院之内,“上人”
之称谓泛指为“长辈”之意。……慈济人称证严上人为“上人”,是佛弟子对皈依师父
的尊称;慈济人亦尊称印顺导师为“师公上人”,而印顺导师的剃度师父,后人也称“
清念上人”。且佛教界亦有“宣化上人”、“法然上人”……等11
这样为“上人”一辞作解释是很浮泛、很世俗的,不论说是泛指“长(前)辈”、
或对“归依师父”的尊称,或更举教内其他类似的例子……等种种的说词,都只是以这
些理由来掩饰个人僭越上人之名的动机与行为,在明眼人看来是欲盖弥彰。因为,上述
的泛指、常用或尊称,既不是佛教的定制,且未考究其本质与内涵,让人觉得这样的称
呼很随意,似乎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风。
据说释证严以前自称“法师”,自从 1988年 11月的慈济月刊,于内文的副标题第
一次称她为“上人”测水温之后,于 1989年 10月的慈济月刊封面就正式以此为名了。
接下来,为了庄严此“上人”之名号,就得要信众们行恭迎、跪拜之礼,来神格化释证
严的形象。
外界质疑慈济宗门以“上人”这个称...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459 | 24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defb10100bvhe.html
有一次佛陀在带领弟子乞食的过程中,经过一片森林,他抓起一把树叶,问弟子:我手
里的树叶多还是森林中的树叶多?
弟子说,当然是树林中的树叶多。
佛于是说:我能讲的法像森林里的树叶那么多,但是那些法我不说,我只说手里的树叶
。因为这些才跟解脱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学佛好像很时髦。国家的政策各方面也比较变通。使很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教
。但是佛法有这样的说法。“佛法所缘。缘苦众生”。因为生命中有苦才会让人们有所
触动、反省。从而使人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实际上佛开始说法并没有那么复杂,没
有那么复杂的现象。
佛法在原始传播时是很简单的。因为它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很复杂
的仪式、仪轨,以各种很复杂的修行模式出现。佛刚开始说法说得很简单,就是说的四
谛:苦、集、灭、道。它告诉你一种方式和角度,说一切皆苦。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就
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每个人都想觉,之所以不觉是由于很多因素。我们没能足够地
去认知生命的本质和思维状态,所以会让我们有很多痛苦产生。《...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5 学佛主要是实修实证,
无论跟谁学,这个实修实证是最根本的方法,任何人不可绕过去。
法理也重要,但不可代替实修实行。
而如果一个人能实际修行四念住的话,法理就相对次要。
这在大念住经里是说的很分明的,参见:
-----------------
《对大念住经的个人理解》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_t/OrdinaryHeart/47673.html
6. 念住是解脱的充分必要条件:
世尊乃如是言:诸比丘!为净众生、为度愁叹、为灭苦忧、为得真谛
、为证涅盘,唯一趣向道,即四念住。
且置半个月,任何人于七天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
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
这也是为什么藏传佛教有一句话说,如果有了真正根本上师,经典就不是必要的
了。
因为上师的方法里一定包含经典,符合经典的道理。
所以,如果老师直接教你修念住,不要求你先骂人,那最好。 |
|
Y**u 发帖数: 5466 | 26 参考阅读经典
1: 大念住经(南传)
2: 安般守意经 (南传)
3: 维摩诘所说经
4: 心经
1.早晨醒来时,轻轻的微笑
在天花手推车或者墙上挂一根树枝或其他标示,甚至是“笑” 个字,好让你一张开
眼就能看到。这个标示有提醒你的作用。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
吐出三口气,同时轻轻地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者站着,记得轻轻地微笑。看着一个小孩、一片树叶、一
幅墙上的画,或任何其他相对来说的静物,保持微笑。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听到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与音乐情境上。注意你
的呼吸,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轻轻地微笑。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
开,向外舒展。轻轻地微笑。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放
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觉到地底...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7
从他证绝对还是不够,其实现在相对来说是起步阶段,
这个阶段也不是泛泛而说,是有一定的客观性的,
就是渐渐地意识到你必须做某个事情,才能进步,
也就是说知道门道的意思。
这个不像普通泛泛地谈佛法,好像法理都懂,但是真正要做,
要修的话,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修。
比如说,大念住经已经说了“解脱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修念住。
那,为什么很多人读了这个经后,还不修念住,
还要到处跑来跑去,讲经布道,继续所谓积累资粮呢?
口里说四念住,实际上却总是四念不住呢?
就是因为他们对此念住的作用其实没有真正地认识,没有深入自心。
我现在也念不住,但是我"知道"问题“就在这里”,不在别处,
所以一直在试图从各个角度把心神收缩、集中到这一点上。
什么叫充分必要条件?就是说要解脱,一定要修念住,这是必要条件;
而且只要修了念住,就能解脱了,你读经不读经,都无关紧要,
这才叫充分条件。
这说来说去又跟禅宗说到一块儿了,就是
不读经,也不拜佛,直叫汝成佛做祖去也。 |
|
q****n 发帖数: 4574 | 28 摘自:
http://www.szjt.org/xuexiu_daoh/rufozhijian/contents/fodao_15.h
我还没有细看,就贴过来了. 好像还是不太谨慎, 呵呵. 可以多看几位法师的讲法,相互
印证比较. 我觉得讲得非常好.
------------------------------------
三十七道品之四神足
尊者雷迪
现在我将简要描述“神足”(iddhipadas),这个字的解释是:「证得圆满的境界
(ijjhanam iddhi)。」(译按:依照PTS巴利字典的说法,“iddhi”此字在英文中找
不到对应字,因为在欧洲并没有这样的观念,也没有单独使用的“iddhi”,其主要的
意义是指一种能力。而根据本文的脉络,无论是“iddhi”或“iddhi padas”并不是指
超自然的神力,而是指在法上修持的成就基础。本译文中,将“iddhi”译为“如意”
,“iddhipadas”译为“神足”,以示区别。)
在佛陀的教法中,总共有五种“如意”(iddhi),分别是:
对於诸如“名”、“色”等需要特别的知识,达到圆满的境界。
对於诸如“苦圣谛”等...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9 阿含经中,舍利弗入灭,佛告阿难∶"佛不久亦当入灭,自依止、法依止、修四念住",
可供参考。
「阿难!当作自洲而自依,当作法洲而法依,当作不异洲、不异依。」
It's pretty clear what that means.
长阿含的大般涅盘经,佛也是告诉比丘,大师(佛)入灭后,以法为师。
如果佛灭后还能度众,当说佛灭非真灭,继续以佛为师。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38.htm
北传:杂阿含638经
...
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
已涅盘,持余舍利及衣鉢来。』」
佛言∶
「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盘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
盘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
「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
觉支、八道支涅盘耶?」
阿难白佛∶「不也,世尊!虽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盘,然,尊者舍
利弗持戒多闻,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0 补充一下,正念动中禅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容易昏沉,因为眼睛是睁着的,手部又在移
动,所以对于昏沉盖比较严重,打坐很容易昏睡的人,它很适合。但是我认为由于它的
所缘有点太复杂了,很多人难以建立起强大的定力,就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能真正观察到
无常现象。但是如果有正见,知道所缘是怎么回事,还是可以比较快的,因人而异。
我现在没有修动中禅,而是修自己摸索出的适合我的四念住方法,但是由于最近打坐环
境实在不好,暂时没办法集中修,只能改成观音。但绝对不是清海的那个什么GYFM。
因为我已经完全了解了四念住的核心,所以无论以任何为所缘,我都可以将其尽量变成
四念住的修法。
修四念住的“观”,核心之一就是一定要观察生灭,一定要观察究竟法,要避开那些概
念法。这里就需要一定的阿毗达摩知识。
比如当你观察念头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念头的内容,而观察念头本身的生灭。念头的内
容,比如我正在想某件具体事情,是概念法,是心制造出来的虚幻性的东西,念头本身
的生灭,动向,是究竟法,是当下真实存在的。当你看到光的时候,也一定要避开,因
为光是概念法,不是究竟法。概念法缺乏生灭无常性,只有究竟法才有生灭无常性,才
容易升起正 |
|
Y**u 发帖数: 5466 | 31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2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33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
摘要:◎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
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
◎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
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
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
。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
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
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
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
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4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r******4 发帖数: 178 | 35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大念處經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古盧國名為甘馬薩曇馬的古盧市鎮。
於其處,世尊對比庫們說:「諸比庫。」那些比庫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說:
總說
「諸比庫,此一行道,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滅除苦、憂,得達如理,現證涅槃,
此即是四念處。
哪四種呢?諸比庫,於此,比庫於身隨觀身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
憂;於受隨觀受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於心隨觀心而住,熱誠
,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於法隨觀法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
貪、憂。
——總說結束——
身隨觀 入出息部分
那麼,諸比庫,比庫又如何於身隨觀身而住呢?
諸比庫,於此,比庫前往阿蘭若,前往樹下,或前往空閒處,結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
直,使正念現起於面前。他只念於入息,只念於出息。
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
他學:『我 |
|
a**u 发帖数: 8107 | 36 ☆─────────────────────────────────────☆
runsun (runsun) 于 (Fri Dec 18 14:14:14 2009, 北京) 提到:
美国加州2009.8.29
D:科学家说数十亿年前金星曾像地球有海洋但干枯了,部分原因是金星太接近太阳,它
有水存在可能表示那里曾有物质生命,今日科学家相信,金星有微生物存在,金星是否
曾像地球能长养生命?
M:是,它过去是,它曾是美丽的星球,现在已不再是,那里完全没有生命了,没有任何
生物,很遗憾。
D:那里过去曾有生命,他们看起来像我们吗?
M:是,是,他们看起来像我们。
D:火星,地球和金星为何都有类似人类的众生居住,我们有类似的祖先吗?谢谢M。
M:我们只有一个祖先那就是上帝,有些变成堕落天使,他们看起来类似我们,是因为我
们有类似的功德,包括我们银河中的火星,金星等星球,只问我们银河中的不要问太远
的星球,否则我就不用出定了。虽然你的问题很简单,但我要查证,需要一些时间,为
了地球的生存我们也都很忙,所以我得牺牲你们的要求,一直拖到今天,我好不容易才
排进今天的行程里。
D:谢谢M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7 ☆─────────────────────────────────────☆
wuyu (wuyu) 于 (Thu Sep 15 13:32:47 2011, 美东) 提到: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8 而且四念住对目标对象是要非常严格的要求的,一定要是当下现起的五蕴身心现象,必
基本上到这里都是对的,至少字面上是对的。念经典有好处。
==================================================
你知道啥叫究竟真实法???
青海的观光和观音是在观究竟真实法吗?老歪的所谓心向心行是究竟真实法吗?
如果你真懂四念住,就不会再相信什么狗屁观音观光和所谓的根法。他们所观的,没有一个是究竟真实法。完全违背了四念住的原则。
为什么四念住可以导致解脱,为什么不净观可以导致解脱,你真懂吗? |
|
r**m 发帖数: 1825 | 39 http://bbs.foyuan.net/thread-271610-1-1.html
本帖最后由 新皮夹克 于 2015-8-25 17:32 编辑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
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
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
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
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
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
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
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40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
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
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
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
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
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
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
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
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
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
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
。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
后六世纪的人,前...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2
这个叫邪见!而且是致命的邪见。
你说六祖也讲四圣谛,起码要符合小乘讲的四圣谛吧,你怎么能把大乘不同于小乘的见
解当成四圣谛的内容,这不是强奸四圣谛吗?
胡扯八道。
八正道是一个整体,而正见是先行,是通过亲近善知识和听闻佛法而获得的对佛法的正
确见解(绝对不是来于实修),在此基础上指导后面的正精进,正念,正定等。
你自己的所谓正见,就是在没有正见的基础上胡修乱修,瞎猫乱撞,自我暗示,不懂装
懂而产生出的邪见。
另外八正道里面还有关键的正念,是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可是六祖教导的那里有什么四
念住?以为什么无念无住就是四念住吗?
你自己根本就不懂四圣谛是什么,然后还强拉硬扯什么六祖坛经也讲四圣谛,完全是胡
扯。 |
|
f*******8 发帖数: 3612 | 43
提倡四念住,但是自己不修四念住,同时暗示自己已经懂得
“佛的本怀”了。这就是明说的和暗示的互相矛盾。
明说的是要修四念住,
而用其行为暗示的是,我不修四念住照样懂佛法,懂别人都不懂的“佛的本怀”。
这就是末法的有教无行。 |
|
w**u 发帖数: 311 | 44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德:能愉悦地睡着并起床;不做恶梦;一切众生乐于亲近;诸神护念;远离
一切的火灾、毒害及刀兵的伤害;容易专注;外貌清新;临终时不昏乱;因修习慈心观
而往生梵天。总之,不管什么宗教,如果有修行...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45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德:能愉悦地睡着并起床;不做恶梦;一切众生乐于亲近;诸神护念;远离
一切的火灾、毒害及刀兵的伤害;容易专注;外貌清新;临终时不昏乱;因修习慈心观
而往生梵天。总之,不管什么宗教,如果有修行...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46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佛书中讲了九种心专注的方法,即九住心:
一、内住。
内心从外境内敛其心,住内境为内住。“内”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所缘。前面讲
过很多种所缘,诸如木块、石块等不清净的,或如佛像、观音像、释迦牟尼佛像等清净
的,还有光、分别念自己等等。
不要让心散乱、动摇,在一个所缘对境中专注、安住,这是内注。犹如抓野马的
时候要有方法一样,内住也是要有方法的,若是你直接把它收回来,放在所缘当中,也
是有难度的。
二、续住
不散逸为续注。虽然心内住了,但是它还容易跑,所以就想办法继续保持这种状
态,不让它散乱,让它继续专注,这叫续住。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这样。
三、安住
一旦心散逸、起念头了,这时要有正知正念,立即要了知、发现,然后再通过方
法引导它,恢复到原来的所缘(对境)当中安住。
四、进住
进一步地专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自认为分别念没有了,实际上只是粗大的念
头没有了,还有很多分别念,因此要再修炼、深入,让它逐渐变得微细,进一步地专注
、深入。
五、调伏
对三摩地之...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7
果了
再补充说明,再说详细一点 :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要断”我见结”,一般的印象要不就是很难,要不就是很容易
怎么说呢?
首先,一般人一开始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我”,认为初果是要断”我”,这就很难了。
尤其一开始,居然就要断”我”,真是天方夜谭,只有上帝能做到。
佛陀也要先走过缘起法,对苦的形成与消除了解了,之后才能断”我”。
一般人一开始就要做最难的事,断”我”,顺序错了,乱了套,所以此生无望,可能要
等下辈子。
不不不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见”,是”见”。
一步一步来,从简单的先来,要断我”见”,断”见”的迷惑,比较容易。
“见”,这样的观念、看法 : ”这个身心有个我们以为的”我”在主导运作着”
不是没有这个身心及其运作,而是”彻底了解”没有我们脑中认为的”我”在主导这个
身心及其运作
只是单纯了解有这么一回事,还没法断”我”喔
但是,这简单,太简单了吧
佛教徒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身心的运作并非有个”我”在主导呀,阿猫阿狗都有这观念,
连外道都能朗朗上口
于是,又陷入”很容易”的陷阱。
不不不
接着要把注意力放在”断”
知道归知道,理解归理解,...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8 四、法念处:
法念处主要的是指法尘。法尘是:心中念一、二、三、四……。心中的念就是法尘
。当念“一”时,心知道念“一”,就是心识。念“一”时心识知道念“一”;念“二
”时心识知道念“二”,……。没念“四”时,心识不知道,还没念“五”时,心识不
知道。念“一”时,心识就生灭一下,念“二”时,心识就生灭一下,所以我们的心识
念念在那儿生灭而觉知。古代开悟的禅师说:“念念不相到。”意思既是说:我们的前
心念与后心念毫不相干,互不相到。而每一念的法尘组成凡夫所以为的心,其实它不是
心,那是法尘。我们的法尘有很多,每每想东想西,想要骂人的心想等等,都属于法尘。
在这些法尘中,心念处最先要观察的是五盖。五盖是贪、瞋、睡眠、掉悔及疑。因
为一个人要修定、修慧,这五盖会掩盖住他,使他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故观法念处时
,要观察我们是否有此五盖的烦恼?它是从何来?从何灭?它生灭的原因?我们应如何
使它不生?假使我们用心观察,慢慢的就能掌握消除五盖的方法,它就会消除掉,那我
们就不会再怀疑佛法,对它深信不疑了。
观察五盖后,接下来是观察五蕴。我们身心的一切活动都包含在五蕴当中。法念处
不止指法尘,它还包括一 |
|
r****n 发帖数: 8253 | 49
因为某个缘而产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每个行为都是有具体的因或者缘。
同样还是某个因或者缘。
比如有人听闻佛法,认可四念住,于是决定修四念住,于是修行四念住这个行为就产生
了,然后觉知的正念就产生了
我说的这个只是粗略情况。
我说的没有谁在觉知,是从胜义绝对究竟的角度来说,如果从世俗相对角度,当然是我
在觉知,不过这没有任何讨论意义。因为我实际本身就是一种错觉,它的本质是五蕴的
相续生灭。
呵呵,我没他心通,当然不会知,
意识产生是因为“行”,或者叫做贪爱。贪爱彻底灭尽,意识将熄灭,那就是涅槃。它
才是真正唯一不生不灭的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
|
w**u 发帖数: 311 | 50 希望有经验的师兄姐来回答你上面的两个实修问题,我这个菜鸟也想知道答案.:)
本来我还想写一下慈心念的,但自己理论水平有限,实践还不如念住和安般念有体会,就
不写了.但我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
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
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你如果认为"慈心念"类似基督教里pray,我也赞成.但
佛法里对其作用有明确定位.我们还可以根据心法及心所法对法理进行推测.
个人理解:
慈心禅的核心是慈悲心.如果我们逐层来分解其过程,就是对所缘的1)不预设立场;2)愿意
去倾听了解;3)努力去理解其结构和后果;4)准备随时去支持.佛陀举母亲对幼儿的感情来
表明什么是"慈心".慈心的作用就好像"水":中性,柔软,渗透,润泽.我推测,他至少能培养
1) 遍一切心所中的”一境性”;2)六杂心所中的:“寻”“饲”;3)十九种”美心所”
里的: “无贪””无嗔””身柔软性””心柔软性”身适业性”心适业性”;4)无量心所
的” 悲”.其中1)和2)和止禅的直接相关;3)有利于去除五盖。所以,我认为”慈心禅”
和...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