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俗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g***n
发帖数: 35
1
过了几天大年,刚回来,不好意思
佛何时讲俗谛何时讲真谛? 不会风流快活时讲俗谛,因果报应时讲真谛吧?
地狱是人心自设, 天堂更是人心所幻, 佛人心无所惑,无有恐怖,哪有何地狱如三禅天之说.
g***n
发帖数: 3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Waichi兄
兄不厌其烦为我开示小可在此多谢.
我重新起个题目.
继续请教。
1、对于执空的问题
我明白空到极处是有,有到极处是空,不是执空最后才发现,空有转换
只在瞬间,实际可以说有在空中,空在有中,文字有两边,兄问安于何处
?我就先定义了空的概念,然后再说安于空,这样就怕兄认为我是执一
边,实际上空也是一种有,此时可能说一物即不中,兄安于何处?
2、能不能在空中留心?
说白一点就在把自已的思想存于空中,可以在空中同人交流,能行吗?
在空中能看到别人的思想吗?
这同学佛无关,只是好奇。
3、空是不是可以"看"到?我只是在俗谛上问,请用俗谛答.
“看”是用所谓的神通。
4、神通为什么不可同人说,除了怕别人骂,还会有什么问题?
注:我不是追求神通,实际我自认为有一点神通,十多年了,一直都没
消失,但一般不用。我认为学佛追求神通不能得到解脱。
g***n
发帖数: 35
3
没有永不消失的东西,万物都在变, 只是固定一段时间总体不变,
细微变化时时有。
如月在空中,你看它它就有,你不看它它在你眼前就没有。
境界中的相同样,你想看就有,不想看就没有。
所以(a)说法不能证明是真假
对,月亮的真只是感受, 但俗谛上是真,真谛上是空。我是问这些
境界中是相在俗谛上是
否存在?而不是想像出来的,即在虚空中有这个相存在,是看到的而
不是想出来的。
决非刻意想象,是自然展现。
right,见相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想问一问大家对这个的看法,
不过密宗认为这些相有真的,我不太了解密宗,讲不清。就想了解一
下众同修的想法。
p*******y
发帖数: 78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台的三观
那么先讲天台的三观,那么这是天台宗第一代祖师智者大师所建立
的。‘观’就是照了的意思,所谓是观达,‘达’是达到,观照要
够达到,这个意思也就是你要能够证得。‘一念之心即具三谛
(真、俗、中)之法也’一念之心就通通具足,具足这个真假中三
法。下面这是解释,如果你要是观心空,那么你要晓得一切万法都
是唯心所变,心是能变,万法是所变,心空则一切法皆空,无有一
法不空,这个你所见的这个境界是真谛。像前面给你讲的这个三
土,方便有余土他见的真谛,他的观慧就是偏重在空观。那么此地
所讲的全是讲的圆教教义。如果你要是观假,心是假的,能变是
假,所变一切万法无有一法不假,一切法皆假,这是讲的俗
谛,‘谛’就是真理。那么我们凡夫有没有呢?给诸位说凡夫这三
个个统统没有。二乘人有这个意思,有这个境界,没有这个境界,
这两个也没有,菩萨才有这个境界,所以菩萨可以在世间游戏神
通,为什么呢?他晓得一切万法都是假的,像金刚经里面所
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那就是观心假,一切法皆假,他所证到的说的。那
么如果是观中,这个就是三观里面的中观,这个心是中。什么是中
g***t
发帖数: 2278
5
你的这些想法都是自古以来的老问题了,这样的见地相当于“恶取空”。
证悟无我不等于否定因果。
佛陀在《月灯三昧经》中说:
于诸法中无执著  常能摄受一切法
于诸业果信不动  最胜世尊说是法
能海法师言:
“......佛说第一义为空,不言世谛亦空,汝不应闻空,谓失因果罪福。”盖在俗谛上
不可说空,只可说一切现象无自性,在俗谛上说空,便是拨无因果,便是“恶取空”。
此恶取空见有二:(一)现世为邪师友所误。(二)前世邪见种子发现。故此种邪见不
可不力为破除也。
G**W
发帖数: 186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闻是
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
佛言︰「大王,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
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
说也。」
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復如是,但依俗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
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
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否便
可拨无东方琉璃光土?便可拨无西方极乐净土?坛经又云:「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
,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是否便可拨无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等?坛经又
云︰「慈悲即是观音,喜捨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是否便可拨无观音
势至释迦弥陀?便道世间没有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及释迦佛阿弥陀佛?
G**W
发帖数: 1865
7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8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9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9309
10
☆─────────────────────────────────────☆
boldhead (光头司令) 于 (Mon Apr 25 13:24:36 2011, 美东) 提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后面两句从来没听说过哈。看来真是被阉割了。这个校庆也是。我一直觉得参加这次
校庆对于一般校
友来说是自取其辱。如果你不是位高权重,或者是黄金万两,还是不要去了。这校友也
是要看看含金量
的。记得有个朋友参加一个所谓清华校友聚会,发现参加的都是各大公司的CEO之类,
都是在清华MBA班
认识的,他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校友,根本没人理会,只好灰溜溜的回来。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3:26:38 2011, 美东) 提到:
从来不是十六字,看新竹清华的就知道了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23:...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666
11
作者:茅十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00460/answer/1184675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比如小雷音寺黄眉怪,就是充满了各种淫荡隐喻的一节……
1.黄眉怪兵器考
解读黄眉怪的首要关键,在于他的兵器。
通过西游记电视剧,大家都知道了黄眉怪的兵器,是一根单手短兵狼牙棒,然而电视剧
并没有如实反映出原著里的兵器原貌。
请看第原著第六十五回:
妖王使一根短软狼牙棒,出营高叫:孙行者!好男子不可远走高飞!快向前与我交战三
合!
注意,这里说的是一根短“软”狼牙棒,也许是道具制作上的困难,电视剧都只表现出
了“短”,而并没有表现出“软”。
众所周知,狼牙棒是一种至刚至猛的兵器,金庸《射雕英雄传》开篇即描写过,金兵长
官手持狼牙棒,将叶三姐一家打得脑浆迸裂。面对金人的这一重型兵器,宋代流传下了
“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的黑色幽默。
明明是极其刚硬的兵器,偏偏要说它既“短”而且“软”,有何用意?
其实只要发挥三俗的想象,揣摩作者的意图,总结先贤的研究,就不难发现短软狼牙棒
的真正寓意,那就是男根的象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2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224
13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转载] 喜欢的十首不俗的歌
发信人: guitar (会唱几首破歌),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喜欢的十首不俗的歌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Aug 11 01:48:07 2000), 站内信件
既然列了一些喜欢的俗歌,还想继续列一些不算太俗的歌.
当然,高手依然认为这些很俗.anyway, 十的确是一个很俗
的数字, 这必须得首先承认.
另外,还是只在中文歌的范围内挑选.
Envelope please.
10.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
换个别的歌手唱52遍"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试试.
9. Beyond的<你知道我的迷惘>
想当年,有一段时间里,和几个兄弟在宿舍几乎每天都吉它一通
鼓一通地唱这首歌.是的,当时你知道我的迷惘,现在呢?我的兄弟.
你们在他乡都好么?
8. 黑豹的<别去糟蹋>
反战的作品.有些歌最好还是单独发行.
7. 黄舒骏的<恋爱症候群>
我喜欢他甚过罗大佑.他多一份真实和坦诚,少一份文化功利心.
6. 李宗盛的<凡人歌>
李敖在北京法源寺写道:先俗谛,再真谛.
5. 鲍家街43号的<小鸟>
觉得这应该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一支乐队了.
c*c
发帖数: 2397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8:13 2011, 美东)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7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池水甚浅,甚至连王国维背后的衣
服都未浸湿,他并没有呛水。但
湖底满是淤泥,王国维入水时头朝下并用了相当力量,以致口鼻都为淤泥湮塞,清道夫
托他出水后又不知道如何及时抢
救,观堂终于窒息而死。
莫道昆明池水浅,一样呜咽送大贤。
王国维给儿子贞明留下了...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F*J
发帖数: 63
19
佛法是理事圆融的。一般来讲,“不二法门”的提法是约理体而言;“八万四千法门”
是约事相而言。佛教的“不二法门”是指理趣的一致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二法门
”就是大乘佛法的一实相印。缘起性空是诸法实相,其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
异、不来不出。不二法门是超越对待,是绝对妙境,如《维摩诘经》僧肇注云:“无相
之道即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即第一义无二法门。”第一谛就是真谛,
真谛是理,俗谛是事。于事相而言,万法之相森罗,不一而足,“八万四千法门”是约
事相而立名。佛典中的“八万四千”是指数量极多之义,并非是一个固定之数。如约数
量而论,法门也可称为“无量法门”,这是因为法界事相无量无边故。李洪志不懂佛法
中的“不二法门”和“八万四千法门”的名相含义,却在他所谓“讲法”中,经常说及
。如在《转法轮》一书中,他将“不二法门”解释为学法修炼专一,以此要求“法轮功
”学员专修他的法,不掺杂其它东西,说这就是“不二法门”。其实修炼的意念专一是
心识上的业行,是事相之法,并不是理性;而“不二法门”的本义是指法尔的一真法界
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一般可以解释为各种趣向菩提的方法门径,...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20
来自主题: Prose版 - 梦里梦外
初春的午后,我独自一人倚在阳光下,冥想。
这炷乌檀,这壶老茶,这曲“大雄宝殿”,还有我这颗寂然的心,都如梦里一样。
那座雪山,那片天空,那无怨无悔的追逐,还有那皈依般的祈愿,都如梦外一般。
我从梦外向梦里张望,顾盼生姿;我从梦里向梦外眺望,几欲飞翔。
到达雪山脚下的时候,我已经走了好多弯路。
我没有因为走弯路而气馁,没有因为走弯路而气恼,甚至没有因为走弯路而着急。
我平静地走过一程又一程,时而欣赏路上的风景,时而欣赏自己的心情。
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能够悠然地踱步、静静地赏景,是多么
幸福的事情。
这是一片野山,没有台阶,没有路。放眼望去,除了洁白的雪就是冬眠的树。
厚得没过膝盖的雪,像是温柔的陷阱,只要我稍做停留,就可能深陷其中。
我决绝地踏碎了温柔,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山顶挺进。
“喘息声”在阳光下幻化成白雾,悠哉游哉地向上升腾。
天气真好!
海一样湛蓝的天空中,浮游着那轮万古不老的太阳。
在山顶上,我虔诚地跪拜太阳,任其用无形的手为我灌顶。
我说,幸福如斯,生而无憾。我说,向往太阳,痴心不改。
向往太阳,是从“溯源”开始的。
太阳是所有究竟圆满者的汇集地,他们用...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漫谈自性zz
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136

漫谈自性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
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本文将举出几种代表性的说法并作一比较说明。
一、各家所说的“自性”
(一)有部的自性。有部,具称说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于西北
印加湿弥罗一带,人才辈出,注疏丰富。主要论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蕴
足论》、《集导门足论》、《施设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和《论身足论
》;“一身”是《大毘婆沙论》,及《发智论》等。其理论特点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有部之所以得名一切有部,就是因为它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缘故。有部将一
切法加以归纳分类,其中最完整的分类,要算世友的《品类足论》及世亲的《俱舍论》
中所说的五位七十五法。五位.即色法、心法、心所注、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色法
分为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法分为四十六种,心不相应行法分为十四种,无为法分为
三种,共合七十五种法。这些法在有部...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瓢水 - 佛道地路
“一切智慧的怙主文殊师利菩萨!我会前来殊胜的五台山,是由于大悲无畏的观世音菩
萨的启发而来,希望能依止您学习一切世间星相、卜筮等学问的究竟。虽然一切的星相
卜筮、算术之学,并非了义的圣谛,但是眼前一切众生,有着种种痛苦,饥荒战争、百
病兴起的时候,如果能够改变世间的因缘外相,或许能使众生稍为吉祥安住。
“虽然就了义上说,一切因缘果报的事实,是从来不会因为卜算吉凶而有所变化的,但
是经过了这样的调整之后,或许众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能够使身心稍微安住,心志不致
完全混乱。那么,也就能够让他先从世谛当中获得信心,然后慢慢地导引他们趣入圣谛
,而究竟圆满成佛。
“所以,虽然这些算术之学,并非究竟实相的第一谛,但是为了导引苦难众生的缘故,
还是可以方便接引。而一位圆满的菩萨行者,对于所有的法门,更应该发心学习,这就
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愿力啊!
......
此时四面二臂的世间之祖,大梵天王莲华生大士,双手合掌向文殊师利菩萨祈请,希望
大圣开启具足一切世谛的学问。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打开教典,刹那之间无限的虹光旋绕而出,显示出这些典籍的成立
因缘。
在光明的幻化中,只见无所不知的大智者文殊师利菩...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十五章 什么是佛教
此法博大精深,难见难知,寂然高尚,不落逻辑,微妙甚深,唯有智者得见之。
——《中部》
《三藏》
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但是他在漫长、成功的行化过程中所传教的崇高佛法,全部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人类,现在仍然一尘不染地存在于世间。
世尊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的言教,但是他的弟子们博闻强记.世世代代
口口相传,完整地把它们保存下来。
佛陀圆寂后三个月,也就是阿阇世王统治第八年,500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
一次结集,重颂佛陀的言教。以期捍卫佛法的纯洁性。阿难陀尊者,佛陀宠爱的侍者特
具恩惠,常随佛陀左右,亲耳聆听佛陀教法。他同优婆离尊者一道,被大家推选出来分
别回答有关法和律上面的问题。
第一次结集编缉整理了现存的巴利文《三藏》,它代表了整个佛教。
100年和236年后,分别举行了另外两次阿罗汉的结集(1),再次重颂佛陀的言教.
因为曾有人试图篡解歪曲真正的佛法。
公元前83年,在僧伽罗国王瓦特甘弥尼无畏统治时期(2),众阿罗汉又进行了一次
结集。这样在佛教历史上,《三藏》经典第一次在狮子国的阿芦寺(3)以文字形式记载
下来。
由于这些具有卓识远见的高贵阿罗汉,以及他们不知疲倦的努力,无论...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着学习的心问一个
行。那么你前面说的,“双向缘起也不坏世俗的时间序列,但这个序列只是俗谛层次上
的。”那么,世俗谛与胜义谛是二吗?
d**********6
发帖数: 237
25
如果离念灵知不是真心,为什么六祖慧能大师开示:“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
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所谓真心就是背尘合觉,即离心意识,所谓歇下妄心,就是真心,换句话说,真心不在
别处,就在妄心里头。
六祖在彻悟之后所说的五个“何期自性”,表述的最为明白不过了。下面,我们就以六
祖的表述,即可看出与《金刚经》完全异曲同工,可见佛佛祖祖,纵经尘劫,永无变易。
(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金刚经》:“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声香味
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金刚经》:“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此即法性空寂
之义,即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三)“何期自性本不动摇”。——《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如者,
即自性。而动者是妄想什念,离开妄想执著就如如。
(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金刚经》:“离一切相是名诸佛”。佛具足法、
报、化三身。法身人人本具,而报化身,则须如法修持而得(明心见性)。
(五)“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谛佛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凡夫之心,...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原因
http://www.guoxue123.com/other/jq/han/114.htm
国学导航-剑桥中国秦汉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在三国瓦解之后,西晋(公元265—316年)曾经想重新统一中国,但接着却因蛮族
的入侵而又一次分裂为南北朝(公元317—589年)。在这个时期,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和
宗教生活都越来越显出了重大的差异。南方的建康是六朝(公元222—589年)的首都,
它坚持国家的正统;北方却是杂凑的许多国家,兴亡相继,大小不一,但都是异族人而
又都多少有些汉化,都称为帝国,而都城各异,但主要仍是都洛阳和都长安。毫无疑问
的是,从体制上来说,这种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佛教的普及。
异族人没有汉族人那种反对外国宗教的偏见;相反地,比如公元333—349年统治过
匈奴族的后赵王朝的嗜血的暴君石虎,就这样说过:为什么外族人不欢迎一个外族上帝
,甚至也为了他们的汉族臣民?[1] 佛教最初因为它的魔力和占卜术而受到珍视,这
也是它的代表们所引以自豪的;当佛教最初介绍到日本和西藏的时候,它也在那些地方
起着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斌 时间:2017-12-27
92 0 意识形态安全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提要:“重写文学史”、“为学术而学术”影响下的“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出现,主
要源自知识界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质疑。他们急于抛弃社会主义中国和左
翼知识界的历史,拥抱“历史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80年代以来,尽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可
讳言,在文史领域,郭沫若研究已经成为相当冷门的专业。在文学史专业中,郭沫若研
究不仅不能跟鲁迅研究相比,也无法跟周作人、沈从文研究相比;在史学史和近代思想
史研究领域亦如此,与研究章太炎、胡适、陈寅恪等人相比,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郭沫若研究一点都不为过。
郭沫若研究在近三十年来遭受遇冷的原因,与其说是郭沫若在婚姻生活、道德品质、人
生道路以及学术成果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不如说是我们关于郭沫若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
子的奋斗目标、人生路向及活动方式的认识装置发生了改变。新时期以来,对于中国独
特的现代化道路,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知识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朱清时院士的佛教物理学(ZT)
跳梁小丑罢了。
量子理论解读佛教空性
量子理论解读佛教空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空性与量子理论的当代对话
作者王萌(1965-)男,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与其他
文化的相关研究。
宗教与科学是人类社会中两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们的对话是处于分裂状态的人类文化
寻求自我融合的一个必要途径。佛教文化作为传统的宗教文化形态之一,在与科学的对
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当代科学的进展,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
跃局面。认识和揭示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对于深化科学的哲学反思和促进
现代文化的融合都是极为必要的。
一、佛教的空性论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革命
佛教以义理的宏富玄奥而著称,佛教的空性理论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一古老的理
论超越巨大的时空跨度与当代科学的量子理论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思维
的深刻统一性。
1.佛教的空性概念及其宗教含义
空性(sunyata),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佛教认为,空性就是依空
而显之实性,它是一切法(dharma,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本性。在此意义上,“
空性”与“空”(sunya)的概念具有...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孔子见老子时芳龄几何?
<<万善同归集>>-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问:佛行无上。众哲所尊。儒道二教。既尽钦风。云何后代之中。而有毁谤不信者何。
答:儒道先宗皆是菩萨。示劣扬化同赞佛乘。老子云。吾师号佛。觉一切民
也。西升经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列子云。商太
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
对曰。三王善用智勇。非圣人也。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亦非丘所
知。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任因时。亦非丘所知。太宰嚭大骇曰。然则孰为
圣人。夫子动容有言曰。丘闻西方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吴书云。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对以不。阚泽
曰。若将孔老二家。比校远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言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
违天。诸佛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吴主大悦。用阚泽
为太子太傅。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
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惟大士之所明
。非常情之所测。遂使寡闻浅识起...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
百科名片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
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
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
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
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
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目录
佛教经典
六种译本
金刚题解
基本内容
词语解析
经文内容
最早雕版
故宫藏品
版画珍品
历史价值和修学方法
利及万代 方海权著
佛教经典
六种译本
金刚题解
基本内容
词语解析
经文内容
最早雕版
故宫藏品
* 版画珍品
* 历史价值和修学方法
...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或无我?
觉得能帮助说明。
中道的妙用,可分二门,一为空门,二为有门。说‘诸法空’是‘真谛’,说‘诸法有
’是‘俗谛’,真俗二谛,均是实相,只是说法不同,所以龙树二谛说,并不是理境差
别的二谛说,只是中道的二面观罢了。但所谓‘中’,当然并不是‘中间折衷’的‘中
’,而是非有非无,即有即无的‘中’,因此《中论》三谛乃说:‘因缘所生法,我说
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前二句由空(非有)以破外教及小乘之实在观,
第三句乃表示执破空之作用为假名,而第四句则表示妙有中道的境界。所以说:非有非
空的境界即是中道,亦即是实相。
n********n
发帖数: 8336
34
3 无我:佛教心理学自我的实质
佛教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者说一种修行体系,
其核心就是“无我”。在所有宗教中只有佛教否认自
我实体的存在, 佛陀是第一个知觉束论者
(Blackmore, 2008)。正是由于“无我”的教义, 使佛教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宗教。
3.1 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
佛教认为一般人所认定的“自我”和外道所坚
持的“实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所说的“我”, 不
过是把“意识相结集起的统一状态”认为实体, 且妄
执这一实体就是“我”。然而在佛家看来心理状态本
是变迁无常的东西, 怎么会“有体”?“所谓吾人所
认为我者, 不过心理过程上一种幻影, 求其实体,
了不可得” (梁启超, 1936)。那么, 我们所能看到的
“我”究竟是什么呢?依据佛家缘起说, “我”不过是
由“五蕴”和合而成。所谓“五蕴”是指色蕴(有客观性
的事物), 受蕴(感知), 想蕴(记忆), 行蕴(作意及行
为), 识蕴(意识)五者是也, 是构成万物的五种类
别。五蕴之广义是指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的总括,
即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总和, 狭义则是现实人的代称,
即“五蕴”暂时和合而成“人我”。笛卡尔的“我思故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莲花生大士 作
刘巧玲 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
《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
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三昧耶!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
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
行,也无续修。谛听!有幸佛子,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
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
的心性,是十分可悲...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 地 法 师 从 俗 记
圣 地 法 师 从 俗 记
二十世纪末, 五台清凉界, 阳和尚座下, 新生一衲子。
其名曰圣地, 正信而出离。 此子悲愿大, 欲引法清流,
住原味正法, 利乐诸有情。 三系一味教, 此子普信受。
依瑜伽大论, 获初正见信; 开示四阿含, 为修学初业;
后依藏系教, 清净而出家。 出家为利生, 住持正法城。
十三年行脚, 于瑜伽大论, 自读劝他读, 自信令他信。
于十善业道, 自修劝他修。 为点智慧灯, 筑建正法城,
其屡败屡战, 未移其初心。 众皆曰其为 无常之化身。
艰难与艰辛, 磨炼其身心, 齿落眼欲盲, 心柔识转清。
渐渐知如实: 利生乃妄想。 无有如实智, 何能利有情?
无有清净戒, 何敢称比丘? 观末法声闻, 状相如佛言,
有过无不及, 大多趣地狱。 本为利他故, 发心正出家,
今始方觉知, 乃妄心愚痴。 无有增上戒, 岂有增上心!
慧解脱更无。 欲自利难成, 何能实利他! 但唯有意乐,
实难正加行。 故利他成妄。 若为求自利, 如法正加行,
于此末法时, 出家非方便。 若无信无戒, 定当堕地狱;
若令他谤毁, 他人亦堕狱。 虽有正发心, 实自害害他。
圣地早觉知, 己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一切法皆是佛法”?哈哈。
ZT
从佛法的体、相、用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至多只能从真谛、从本体上这样讲。因
为一切世间万法的本质皆是因缘生灭,空无自性,一切法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
像一切波皆是水一样,“全波是水,全水成波”,一切万法的本体都是真如,十法界皆
是真如的缘起,由此称“一切法皆是佛法”。《大宝积经》中说:“诸法本性与佛法等
,是故诸法皆是佛法。”《宗镜录》中说:“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谓何?即无
所得。未曾一法有可得性,是故一切无非佛法。”一切法皆空无可得,所以是佛法。
但是,这个观点如果就俗谛论,从相、用的层面来讲却是不适宜的。一些外道法虽然可
以助成佛法,变成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一种诱因,但是它们毕竟不是佛法。因为世间每
一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依据缘起法则,都是依赖于因缘而产生的。每一种事物,每一
个宗教产生所依赖的因缘条件,既有“共”也有“别”,既有共同性也有独特性。就像
世界上的树叶,其共相都是树叶,其别相却是永远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一事
物和宗教的相和用都不一样。虽然“全水是波,全波是水”,但是每一个波浪的形状、
大小、作用等等都不相同,古人称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分享到:
时间:2017-09-30 09:32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斌
•浏览:644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郭沫若研究在80年代以来的遇冷,跟“非郭沫若”认识装置有关。“去革命化”“现代
化范式”“为学术而学术”“纯文学”是这种认识装置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学术和文学
创作为革命和现实生活服务的革命者郭沫若,被排除在这种认识装置之外,在相关的文
学史和史学史研究中被割裂、放逐、抛弃。同时,郭沫若研究受“非郭沫若”认识装置
的影响,一些成果出现了偏差。反思“非郭沫若”认识装置,需要反思80年代以来的社
会思潮,但又不是回到“革命史范式”,而是突破专业分工,重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整
体感的研究范式,从而寻求知识分子跟政治、社会、阶层、种族、媒体等构建新型关系
的另一种可能性。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李斌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尽管自80年代以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
可讳言的... 阅读全帖
p*****k
发帖数: 375
39
补习了一下,不确定阿赖耶就一定是自我冲动
原话“阿赖耶识”是心境意识中的一个概念,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
、阿赖耶)之一。
生生灭灭,缘起即灭,若尽灭,就六根六尘清净了?未尽灭又是啥
第一义也是个专有名词,然后就查到了真谛,俗谛,空幻,太博大精深,我看乱套了。
似是而非阿似是而非。
s**a
发帖数: 8648
40
《也同欢乐也同愁》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812105.html
发信人: didong (心与物游), 信区: FilmStudies
标 题: 一点回忆:兼论《也同欢乐也同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8 11:46:55 2011, 美东)
十数年前,读罢陆健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能自已,在扉页上写下誓愿
,那誓言已经随风飘去了……
后来,去燕东园拜访范先生,听董师母提到她大嫂(陈寅恪的女儿),说她们姐妹
并不满意那里面的陈述,书中试图揣测49年后陈师的心路、却未能提及他受到的压力和
冲击。我想,她姐妹读完书,心中创痛被勾起,却未得昭,遂而心不能大快。再后来,
见到石泉和李涵先生,在学校图书馆读到石泉先生的硕士论文新版,提及此论文的指导
老师,都是用最敬的写法,不枉陈师五十年前夸他们燕京的学生,纵是教会学校,还师
道犹存。然后的几年,杂志里、课堂上、讲座中会时时提到陈师,视之为精神导师和业
务领袖。
后来,周一良先生去世,我们去八宝山跟他告别,那时还没有人去跪拜,大家含... 阅读全帖
p*********6
发帖数: 45
41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陈道明的演技
还是觉得你最好
文/荞麦花开
有段时间(或者可以说就是很久)没写道明了,其间因为专注旧诗,分心了,加之
有段道明没上新戏,(似乎)沉寂了一段,居然就过了那么一段每次上网竟不百度道明
新闻的日子,下线的时候都浑然未觉。直到,这年多来,他作为配角的三部电影轮番上
映,观众绵绵不绝的“溢美之辞”如漫天烟花,渲染到网络上、报纸上、电视新闻上,
我才又恍然回到大学期间那段成日间搜索他戏里戏外的只言片语、着了迷似的品味咂么
他每个表演细节的日子。曾经以为不会再有感动,我渐渐深入古诗文的内核,偶尔抬头
,不过一睹慢慢退隐的他在高尔夫球场上傍着斜日潇洒挥杆的快意悠闲,浅浅的交会,
淡然一笑,不过如此。不曾想,感动,依旧如昨,恰如十年之前,八王蒋/公康熙聂总
的初见。你一直在我身旁,从未走远……原谅我也打针鸡血^_^
建国大业•阎锦文
作为方寸间演员,陈道明最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以最少的戏份传达出最大的信息
含量(韩三平只给了他一分钟,他竟可以亮过所有人)。至于外形穿着动作言语的酷帅
,犹在其次。
(详析待补……)
刺陵•华建邦
《刺陵》中表演特点最似《黑洞》,以现在演过去,借助...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42
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
刘梦溪
我不认为现在已经有了什么“陈寅恪热”,但近年学术界、文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注意到陈寅恪其人其学,这个特指名词的报刊引用频率日见增多,则是事实。不过迄
今为止我们对这位大史学家的了解还有限得很,对他的学术创获、学术贡献和学术精神
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以平日研习所得,对陈寅恪学术的精神义谛稍作分疏。
1.“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
陈寅恪的学术精神旨归,就是他一生之中一再表述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的学术精神旨归,就是他一生之中一再表述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29年,他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最早提出这一思想。他在碑铭中
写道:“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宜发扬。思想而不自由
,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
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王国维1927年6月3日自沉于颐和园之昆明
湖鱼藻轩,是二十世纪学术思想史上的大事,百年以降,异说异是,不胜纷纭。岂知寅
恪先生在观堂(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因此人又称为海宁
p******e
发帖数: 5174
4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转自光明日报
王国维(1877——1927),早年治西方哲学,后转治文学,最后以古史研究终其一生。
重读他的《人间词话》,可以发现:他剔发出来的关于中国哲学的智慧,对于理解中国
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建构未来的中国哲学,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
《人间词话》关于哲学的中心观念,可一言而蔽之,曰“中观”。何谓“中观”?龙树
菩萨著有《中观论》,创立“中观学派”的智顗这样发挥《中观论》的主题:“中道第
一义谛者,遮二边故说中道。言遮二者,遮凡夫异见有边。遮二乘所见无名相空边;遮
俗谛、真谛之二边;遮世谛、第一义谛之二边;遮如此等二边。名为不二,不二之理,
目之为正。”可见,所谓中观,又称中道,就是不执着于空、有二边,但同时又承认空
、有各有其合理性的立场。其实,中观不仅是中国大乘佛学的共法,而且也是中国哲学
,包括儒家与道家看待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法。正因为如此,中国哲学各派重要
经典,如《老子》、《论语》、《庄子》、《周易》等等,都异常强调中观方法的运用
。而且,中观既有认识论的意义,更有存在论的意义。对于中国哲学来说,中观本来就
是认识论与存在论的统一。
虽然如此,但中国哲学的中观思
d****g
发帖数: 713
44
十数年前,读罢陆健东的《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能自已,在扉页上写下誓愿,那誓言已经随风飘去了……
后来,去燕东园拜访范先生,听董师母提到她大嫂( 陈寅恪的女儿),说她们姐妹并不满意那里面的陈述,书中试图揣测49年后 陈师的心路、却未能提及他受到的压力和冲击。我想,她姐妹读完书,心中创痛被勾起,却未得昭,遂而心不能大快。
再后来,见到石泉和李涵先生,在学校图书馆读到石泉先生的硕士论文新版,提及此论文的指导老师,都是用最敬的写法,不枉 陈师五十年前夸他们燕京的学生,纵是教会学校,还师道犹存。
然后的几年,杂志里、课堂上、讲座中会时时提到 陈师,视之为精神导师和业务领袖。
后来,周一良先生去世,我们去八宝山跟他告别,那时还没有人去跪拜,大家含泪深深鞠躬,当日在签名簿上,我为导师签名,看见 陈师女公子的提名,人群中却不识。五十年代,周先生被 陈师划清界限,“不从我说,便不是我的学生。”几十年后,当事人也觉是造化弄人了。
出国前,从香港转到广州,游中大,去 陈师故居拜谒。楼前有碑,楼门却紧缩,从门缝中望去是一把扫帚靠在墙边。小楼前漆成白色的小...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45
有时候就在想,
所谓的国学究竟对中国有多少益处,
而做学问,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宏大的picture,
钻进比较偏窄的领域和琐碎的故纸堆和鸡毛蒜皮,
又会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正面的作用。
师生关系,又需要多少如同旧时代的严格师承无大创新,
香又红--小香又红--小小香又红这种地最后无穷小。
当然,不是说陈寅恪完全是这样,
但究竟,中国在那些“大师”的照映下,显得更加破败。
或者说,中国普遍破败的年代,
倒成就了民国家族式的、鹤立鸡群一般地、
在通婚的基础上互相提携吹捧中成名成家的癖好。
说起来,也是旧学的延续而已。
“大师”之傲,独立、自由的学术和精神;
更有别的“大师”,奖掖后学的君子风气,
倒更有价值。
题外话:
回首辛亥革命100年来,
国人仍然习惯于自欺,习惯于欺人,习惯于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学问二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进阶的工具。
没有所谓“大师”的时代,是因为更多的人接受了以往的精英教育,
---在台湾的民国,也并没有继续产出“大师”---
而水平,其实是跟国际先进水平是近了,规范化了。
而量化学术水平并不是没有好处,
以往的含糊以及水分,在量化的指标下其实是消去了不... 阅读全帖
e*******n
发帖数: 323
46
印象: 文章里的先生用得有点多。

誓愿,那誓言已经随风飘去了……
姐妹并不满意那里面的陈述,书中试图揣测49年后 陈师的心路、却未能提及他受到的
压力和冲击。我想,她姐妹读完书,心中创痛被勾起,却未得昭,遂而心不能大快。
提及此论文的指导老师,都是用最敬的写法,不枉 陈师五十年前夸他们燕京的学生,
纵是教会学校,还师道犹存。
务领袖。
泪深深鞠躬,当日在签名簿上,我为导师签名,看见 陈师女公子的提名,人群中却不
识。五十年代,周先生被 陈师划清界限,“不从我说,便不是我的学生。”几十年后
,当事人也觉是造化弄人了。
,从门缝中望去是一把扫帚靠在墙边。小楼前漆成白色的小道已经斑驳,唯有垂下须绦
的老榕树应该也是当日在 陈师模糊的视线中的。
后的东西完全规避了。欲说还休,不知从何说起,不如不说。写写爹爹和妈妈的琐事,
哪怕是只言片语、寡淡如水的姐妹家常,也是波澜壮阔的家国兴亡。
已的扭曲和回旋,更是凸显 陈师不流于“俗谛”,长衫下嶙峋的全是风骨。
常父母是一样的。
p****y
发帖数: 23737
47
http://philo.ruc.edu.cn/isbrt/Article/Class9/Class13/200310/48.html
业说的内容
佛教以“十二处”和“三法印”来把握世界。若要把握世界,佛教必然提出这样的
世界的“道理”,这就是“业说”。严格地说,“十业说”是更准确的。作为佛教的“
俗谛法”,“业说”的内容非常丰富,但这里只论“业说”最根本的内容。
(一) 善因乐果,恶因苦果
在上述的“十二处”中,人间的特质是“第六根”,即“意志”把握,自然条件的特质
是“第六境”,即“法”,是“必然的反应”把握。人间的“意志”对“自然条件”起
作用,自然条件显现“必然的反应”,这就是佛教的“因果律”。“因果(hetu-phala
)”就是“业因果报”成立的基础。“因果”和“业报”不是同一概念,“因果”是比
“业报”更广泛的范畴。“业(karma)”的意思是“行为,作为”。“报(vipaka)
”,有的时候翻译成“异熟”,意思是“成熟”。但是,佛当时在印度思想界用“报(
vipaka)”的用语来表示“必然的反应”的意思。“业”就是成“因”,这应该有“果
”、“报”,因而常常说“业因果报
r*****d
发帖数: 922
48
胜义谛和事俗谛搞混了.
众生界乃因缘合和而成,当然是有增有减.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也不增不减吗?
s******g
发帖数: 5074
49
☆─────────────────────────────────────☆
gegen (铁木真) 于 (Wed Oct 18 21:43:26 2000) 提到:
打坐中常见一些图像,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以有相不可见如
来,
不过这些图像固定不变,常时间观看都不消失,一般出来我都不理。
但多年这些图像还是有,这些相是真是假?
☆─────────────────────────────────────☆
HoMErSuX (灌水有理) 于 (Thu Oct 19 00:34:12 2000) 提到:
fake

☆─────────────────────────────────────☆
gegen (铁木真) 于 (Sat Oct 21 00:53:42 2000) 提到:
没有永不消失的东西,万物都在变, 只是固定一段时间总体不变,
细微变化时时有。
如月在空中,你看它它就有,你不看它它在你眼前就没有。
境界中的相同样,你想看就有,不想看就没有。
所以(a)说法不能证明是真假
对,月亮的真只是感受, 但俗谛上是真,真谛上是空。我是问这些
r****n
发帖数: 731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的缘起和老歪的缘起

哈哈哈。。。正如俗谛,圣谛你时常乱用。
你自是不懂他们都在啥情况下,在说啥。
死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