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HU版 - [合集] 清华的校训居然是十六个字?
相关主题
争论校训是八个字还是十六个字没有意义[合集] 清华女做老波的下场,北大老公,复旦婆婆,校际大战
[合集] 争论校训是八个字还是十六个字没有意义[合集] 清华老婆的贴怎么还没转过来?
清华被指缺乏独立[合集] 清华的文科女生以后结婚是个问题了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转载)[合集] 我的清华老婆.....
[合集] 在国外怎么办清华的成绩单啊[合集] 清华六教大门有给轮椅走的坡道
[合集] 我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很困惑 (转载)[合集] 致某些大龄猥琐清华男 (转载)
[合集] [合集] 【THU征文】清华男生、大师傅两三事 (转载)[合集] 曾参与研究的清华女生在美破解中国北斗系统信号获奖
[合集] 清华大学2009 年招聘信息[合集] 『美国』海归博士,清华大学毕业生---赵春林,把自己的女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十六个话题: 校训话题: 清华
进入TH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d
发帖数: 19309
1
☆─────────────────────────────────────☆
boldhead (光头司令) 于 (Mon Apr 25 13:24:36 2011, 美东) 提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后面两句从来没听说过哈。看来真是被阉割了。这个校庆也是。我一直觉得参加这次
校庆对于一般校
友来说是自取其辱。如果你不是位高权重,或者是黄金万两,还是不要去了。这校友也
是要看看含金量
的。记得有个朋友参加一个所谓清华校友聚会,发现参加的都是各大公司的CEO之类,
都是在清华MBA班
认识的,他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校友,根本没人理会,只好灰溜溜的回来。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3:26:38 2011, 美东) 提到:
从来不是十六字,看新竹清华的就知道了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23:03 2011, 美东) 提到: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被腰斩的清华校训
许多清华人在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清华原先还曾经有过一个校训。其
实,清华的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现在却被拦
腰斩断,只剩下前面8个字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是不凡,语出《易经》,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名扬
天下,遂成校训。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则出自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的
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
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先生说,“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
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
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请陈先生出任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陈先生提出的
第一个条件是“允许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也就是不要有桎梏
,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政治。不只陈先生一人要如此,要
全部的人都如此。第二个条件是:“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
样的条件,中央政府当然是万万不可答应的。
建国以后,蒋南翔校长打破了梅贻琦校长“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通才
教育”的方针,开始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人才,创建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
度。直到今天,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也是清华领导们引以为豪的成就,成了清华的
特色教育。 那时候的口号是“又红又专”、“听话出活”、“工程师的摇篮”和“做
党的驯服工具”等等。
如今“双肩挑”的光辉历程走过了50多年,“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清华精神,
也失落了50多年。
看看精神失落后的清华。50年代我们的教务长、大右派钱伟长先生说:“校务委员每当
开会决定学校里的一个重大问题时,总是由党内负责干部介绍一下情况,问题分析的很
全面,谁也不会投反对票,就这样顺利通过了。党内有好多资料,党外人不知道,很难
发言,校务委员会实际是个形式。党把人分成两类,对一类人(党团员)总是先看他的优
点,对另一类人总是先看他的缺点。清华党委对老教授总是报怀疑的态度。多数系主任
与教研室主任没有真正当家做主。像建筑系主任梁思成教授这几年就是挂个空名,从未
问过系务,竟然连一个徒弟也没有。近年来学校里一种寂静肃穆的空气实在让人难受极
了,老教授们认为没有出息的一些人,偏让他进教研室当助教。选拔学生出国,教师提
级等重大问题,也没有征求过教授们的一点意见,走的尽是党和行政路线。”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还是20世纪90年代才恢复的。
原本16字的校训,为什么无端地被砍去一半,我想,原因是大家都能明白的,有人不喜
欢甚至惧怕“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校训被腰斩了,没有了“精神”和“思想”
,清华的传统也就丢失了,剩下的只是教你做个好奴才的训诫。
20多年前,清华就发誓,要在校庆100周年也就是2011年的时候,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如今,为时已经不多,看来是实现无望了。不知当初信誓旦旦的当权者作何感想?即
使再过20年,这个夙愿恐怕也难以实现,原因何在?人们想过吗?
时下人们正在发问:中国高等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发问者不少,回答的
不多。从上到下,全都昏昏然,茫茫然,即使隔靴搔痒地说几句,也都不能真正的解决
问题。
其实,许多人很明白,就是不敢说出来。
我想,现在,或许可以从这个被腰斩的清华校训中找到答案。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有错吗?
如果有独立精神,就不会甘于做奴才,就不会轻易被驱使,就不会只做工具和炮灰。如
果有自由思想,就不会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就不会溜须拍马趋炎附势,就不会全国只用
一个脑袋想问题。这就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不被当权者认可的原因所在。
当权者需要的是“听话出活的奴才”和“忠诚驯服的工具”,不是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
思想的叛逆。孔老夫子不是早就说过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
这也是清华成不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的症结所在。
北洋军阀政府能够任命反对派的蔡元培做北大校长,而蔡元培校长能够拿着政府的经费
并同时拒收政府的公文。蔡元培校长宁肯自己辞职,也要救出被捕的北大学生。
那时候的胡适能够喊出“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
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世界一流大学也不是
一群奴才能够建造得起来的。这就是“独立精神”!这就是“自由思想!”这就是高等
学府的灵魂。
没有“独立精神”的结果是,上面不让说的话不能说,上面不让研究的问题不能研究。
没有“自由思想”,就得揣摩领导意图,领导允许怎么想才能怎么想,领导喜欢怎么说
才能怎么说。
全国上下只有一个脑袋想问题,其他人跟着忽悠就行了。外国总统来清华演讲,学生提
出的问题也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什么时候鼓掌都是和上面的要求相一致的。堂堂
清华,连一个有点独立精神的问题都提不出来,还谈什么世界一流大学!
蔡元培先生为北大奠定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虽然现今尚存与否颇有
疑问,但仍然是值得推崇的伟大精神。他早在1919年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
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
;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1919年6月15日,
《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这是中国大学实现大学精神的基本条件,缺乏这三个条
件,中国大学跻身世
界一流将永远只是梦想。
被誉为“清华之父”的梅贻琦校长也很推崇蔡元培先生的大学精神。他说:“对于校局
,则以为应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
,今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
清华校训之被腰斩,并非仅仅清华之悲哀,它标志着中国大学精神的迷茫和缺失。大学
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大学精神的迷失意味着民族精神的沦丧。重新塑造真正的大学
精神,是中华民族兴盛的根本之路。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24:18 2011, 美东) 提到:
清华大学校训并未被腰斩 / 阜远
近来,有一些校外的同学向我询问,是否清华的校训被腰斩,即删去了“独立精神,自
由思想”。,而只剩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向我提出这种说法的同学,大多比较真诚,是询问求证的口气。而部分则非常不老实,
就是骄矜之气,“怎么样,你不知道清华的历史吧!”或者“得意什么,你们是被阉了
的。”
经过一系列的查找,我找的了此说的首倡者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243681/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被腰斩的清华校训》中他说:“许多清华人在校的时候,根
本就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清华原先还曾经有过一个校训。其实,清华的校训原本是‘自
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现在却被拦腰斩断,只剩下前面8个字
了。”看行文,他也是位清华校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是不凡,语出《易经》,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名
扬天下,遂成校训。”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则出自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
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以上说法是正确的,但此文接着讲清华五十年代“又红又专”的学生培养方针,提出“
‘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清华精神,也失落了50多年”。然后下文一个跌宕“原本16
字的校训,为什么无端地被砍去一半。”
我承认所谓校训,当然应该是贯彻在行动中的哲学。但同时应该认为,文字性的东西可
以超然于事实而存在。比如我国可以说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但不能说是一个宪法
没规定言论自由的国家。
同理,此文没有任何对如何腰斩所谓十六字校训的详细描写,仅以自由精神受到了抑制
,就直接得出被腰斩的结论,是不老实的,不符合历史学的研究规范的。
如果真有此事,我想请教作者,是谁人,在哪个时间,提出并作出腰斩校训的决定的呢
?参考资料是什么呢?
事实上,清华的校训如何,不难查实。只要问49年前的大学长即可,我已托人打听。同
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看台湾清华大学(正式名称为国立清华大学)的校训版本。
毫无疑问,他们的校训也只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参见网页http://www.nthu.edu.tw/intro/index.php
我们进一步探讨,所谓“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本是陈寅恪先生对王国维先生的个人评
价,用旧时士大夫的话语,那是“私谥”。事前未经清华校务委员会的委托,事后也没
有得到追认。如果你信仰自由,大可以将之作为座右铭,但说他是校训,则没有根据,
实际在强加大多数人的观点。
就笔者而言,就不认为无原则地反对现政府有多么了不起。王国维先生饱读诗书却不明
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的大道理。笔者非常不屑。
现在很多自由主义者,标榜自由,而不允许别人选择其他多元价值。将 “独立精神,
自由思想”生搬硬套为清华校训,然后加以阐发,就是一例。足见他们的阴险。
其二
然而独立和自由的字眼实在太好听了,很多人提出,这两句话其实可以做清华校训,或
者必须照此实行。我想谈谈我的想法。
现代人理解过去,往往有时代感的隼错。其实清华草创的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乃是民族
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那在当时是个大问题!
一战时,北洋政府征召华工去欧洲战场,当时作为领队和翻译——实际就是买办的是清
华的学生。事前约定好了,清华学生享受英军军官待遇。可一上英国军舰,清华的学生
就被赶到船底舱居住,不得上甲板。清华学生找舰长理论,舰长却说,按照航海惯例,
华人再有钱也只能住底舱。当时的确有那么个规矩,清华学生就住了底舱。屈辱吧!
二战时,清华园沦陷,被日寇改造成军医院后成为战俘营。去日本花岗的被绑架劳工就
是从清华园经清华园站被送往日本的。屈辱吧!
国家和民族遇到空前的危难,那个时候空喊个人的人格完善,是有害的。
同时,我觉得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只是一般大学的普遍要求,没有特色。试问,哪个大
学不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呢?
所以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的理解,自强不息是讲个人的完善,是对人生境界的攀登;厚德载物,是协调人群的
关系,是能够为民族共同体奉献的觉悟。
2006年,5月校友返校日后的一个周末,我回老家。T104上刚好有几个55届的大学长回
上海。我去向他们问安。他们教导我:现在的清华人,自强不息有余,厚德载物不足。
他们的意思就是,现在的清华毕业生,大多想着自己的飞黄腾达,而视国家和民族为无
物。其中尤以法学、新闻、经管三院为尤甚——我个人感悟。
所以我还是觉得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尚且需要极大力气贯彻,这个时候
谈什么“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真是买椟还珠了。
当然,由我这个自强不息且不足矣,厚德载物更不足的人谈这些,实在并不恰当。自觉
羞愧,自觉羞愧。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25:58 2011, 美东) 提到:
“国家和民族遇到空前的危难,那个时候空喊个人的人格完善,是有害的。”
这个叫阜远的真行。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4:38:05 2011, 美东) 提到:
前面反驳“十六字校训”的存在一段讲得不错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43:09 2011, 美东) 提到:
不一定。
梁启超演讲和陈寅恪演讲有先后而已。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4:51:13 2011, 美东) 提到:
陈寅恪从没演讲过这两句话
他文章里前面一大段讲的很清楚,估计你没仔细看
陈寅恪的这篇碑文我在清华时就读过原物了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53:45 2011, 美东) 提到:
碑铭,不是演讲。感谢纠正。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54:00 2011, 美东) 提到: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释读
历史 2009-09-15 09:30:20 阅读1258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解读此篇,最要紧者,一在恢弘正大之文章特色,一在文章所见之陈寅恪的人格精神和
学术品格。后者为人所乐道,而前者罕见述说,似是不屑,实则不能也。吾人大受西人
“形式”“内容”二分法之拘限,且重“内容”而轻“形式”,不知“形式”“内容”
原本一体,甚至“形式”即是“内容”。余授诸生,于此篇之“形式”再三致意,盖有
感于此也。
见识此文恢弘正大作风之前,当明了碑铭体之体制及其文章风格。所谓“碑铭”,有两
种含义。其一,碑铭并列,各是一种文体,碑是碑,铭是铭,二者不可混淆。曹丕《典
论·论文》粗分文体为四科八体,八体之中,有铭无碑。陆机《文赋》继而划归十体,
有碑有铭,碑与铭各自成体。刘勰《文心雕龙》于“论文叙笔”下列有“铭箴”、“诔
碑”两篇,碑铭二体,也是区分得很清楚。自是往后,亦莫不如此。其二,“碑铭”二
字非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铭”是正,“碑”在“铭”前,乃是一种限制性的用
法。即是说,“碑铭”是铭体文,只不过是铭刻于碑上的铭体文。本篇题为“清华大学
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碑铭”二字不可连读,“碑”字当属上,与“纪念”合而成
“纪念碑”。可见,本篇是一篇铭文,并非碑文。又因本篇乃是铭刻于石碑上的铭文,
取上所述的第二种含义,称本篇为碑铭体文,亦未尚不可。
铭与碑之体制,颇有不同。碑文主要有纪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三种,一般而
言,先以散体叙事,后以韵语颂赞。叙事加韵语,且以叙事为主,即是碑文的正体。铭
文也有多种,或戒警劝勉,或纪功颂德,或志墓,或题咏。其体制多用四言体或韵语体
,文前或有记叙文字,但多仅记缘起,与碑文之主于叙事颇有差异。
关于碑文之风格,《文赋》称“碑披文以相质”,即是说碑体有文有质,文与质相得益
彰;《文心雕龙·诔碑》云:“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这是说碑体叙事
全面而又重点突出,文采斐然却又以典雅润泽为尚。铭体因体制与碑体不同,其文风也
有异。《典论·论文》谓“铭诔尚实”,强调了铭文的真实性;《文赋》曰:“铭博约
而温润”,是说铭体内容充实而又文字简约,文字简约却又不失温和圆润;《文心雕龙
·铭箴》云:“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其取事也必覈以辨,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此其
大要也。”又说:“义典则弘,文约为美”,此谓铭体取事明辨精审,立义正大恢弘,
行文简约而温润。刘勰此论,乃是铭体文风的不刊之论。
本篇虽为现代人所作,却合乎铭文的体制和文风。前四句,寥寥数语,简约交代了作此
铭的缘起,并且凸显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以及本铭“普告天下后世”之用心。往后是正
式之“铭文”,它不用古奥典丽的四言体,代之以韵体,而韵体也并非一韵到底,而是
先散体后韵体,散韵结合,摇曳多姿。便是最后几句韵语,也不是严整古雅的韵语,而
是韵体中行散体,舒缓而灵动,错落而不失齐整。陈寅恪博学深思,自是通晓铭体之体
制规范,本篇稍作变通,当是为了适应现代表达之需要,也为了适合现代人之口味而有
意为之。
再看本篇文风。以刘勰所论衡之,本篇大体合乎古风,同时也有新变。首先是立义正大
,识力过人。正式“铭文”劈头即有一股至大至刚之气扑面而来:“士之读书治学,盖
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
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全称判断,毋庸置疑的语气,不可遏止的激情,这些融
汇在一起,显示了思想自由的坚定信念,亦隐隐透出中国知识人的悲感意识。此是铭文
的主脑,尔后“举先生之志事”,亦围绕此正大之义展开,近乎“思想自由”的用语也
再三出现,至结尾处,终于提炼成惊人一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次,本
篇在取事上,仅选取王国维一生行事中的读书治学和投水自沉两宗大事,进而分析二者
之间的因果关系,紧扣所立之大义,不枝不蔓,可谓取事精审。最后是行文,简约省净
自不必多言,简约而有润泽,亦古风犹存,只是辞气温和,本篇不惟不具备,反而是反
其道而行之。个中原因,不外是王国维自杀一事,学界内外多有议论,有些议论还将王
氏说得很是不堪。作者与王氏相交甚深,洵称知音,这些议论自然令其心绪难平,大有
不吐不快之感。如此情绪,侵染辞气,不免盛气为文,语杂悲愤。
接下释读本篇所见的学人精神。陈寅恪解说王国维之死,亦是解说自家。王国维遗书写
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王氏自沉,乃是惧怕北伐军之侮
辱。此白纸黑字,已无疑义。而陈寅恪解读其死因,称其为殉中国传统文化。陈寅恪之
解读与王氏之“夫子自道”,看似不一致,实则并不矛盾。
关于王国维投水自沉的原因,或以为殉清,或以为与罗振玉的个人恩怨,或以为受叔本
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影响,一时解说纷纭。陈寅恪独具只眼,其殉文化说在《王观堂先生
挽词序》里说得甚为显豁:“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其表现此文化之量程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
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劫尽变穷
,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
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见陈寅恪《诗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本篇铭文将
王氏死因归结为“思想而不自由”,虽未直言殉中华文化,其实已暗含此意。
在陈寅恪看来,文化必须要有所依凭,中华文化所依凭者乃在有形之社会制度,有形制
度既已解体,则无形文化亦不得不风流散尽。鸦片战争以降,在外族侵迫之下,社会制
度早已发生急剧之变迁,中华文化亦随之花果飘零。眼下国民革命军北伐,直指京城,
其锋芒所向,必使社会制度与文化再次遭受“大劫”。这是王氏这样为中华文化所凝聚
之人绝对不能接受的,故而他不得不与中华文化同归于尽。(可参《王观堂先生挽词序
》)
王国维和陈寅恪均是近世文化保守主义者,王氏一度做了溥仪小朝廷之南书房行走,其
保守主义取向甚是明显,毋庸多言。而陈寅恪虽较王氏年轻十余岁,且又长期留学欧美
,却也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推究其中原因,恐怕与其家庭大有关联。众所周知,其
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乃晚清“四大公子”之一,他们所秉持的乃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理念。他们的文化理念给予陈寅恪以深远影响,他曾自述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即表明了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他们欲坚守传统文化,而总有外力在不断地侵蚀乃至摧毁传统文化,他们既已为这种文
化所化,自然不能为各色外力所改易。所以,像王国维和陈寅恪这样坚定的文化保守主
义者,必定是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知识分子。陈寅恪在表彰王国维,其
实也在表彰他自己,本篇铭文不啻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一篇“宣言书”。
附件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
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
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
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
,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
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
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
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4:59:26 2011, 美东) 提到:
这跟清华校训有什么关系?
梁启超在清华的演讲是1914年
清华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正式成为国立大学
其间1927年王国维投水自尽,1929年才有这个纪念碑
你觉得把这两个人的话串成校训的可能有多大?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5:08:25 2011, 美东) 提到:
有先后怎么就不可能是校训了?
1949年以后的校训就不是校训?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5:10:35 2011, 美东) 提到:
1949年以后的校训有没有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又红又专,红专并进?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5:16:35 2011, 美东) 提到:
1949年以后如何证明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不是校训的?三反五反?反右?文革?
呵呵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5:49:50 2011, 美东) 提到: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从来不是校训,不需要再证明不是
倒是一直鼓吹的人需要证明它是,或者曾经是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5:54:21 2011, 美东) 提到:
谁说的从来不是?啥时候开始的?1949?三反五反?破四旧?反右?文革?
你这口音特适合唱一首老歌“就是好来就是好”。
这八个字为什么会让跪族如丧考妣必欲去之而后快呢?
1 (共1页)
进入TH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美国』海归博士,清华大学毕业生---赵春林,把自己的女儿[合集] 在国外怎么办清华的成绩单啊
[合集] [转]清华人的生活和学习(看完之后你我都要拒绝迷茫堕落,[合集] 我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很困惑 (转载)
[合集] 为考清华曾两次当状元[合集] [合集] 【THU征文】清华男生、大师傅两三事 (转载)
[合集] 这个powerxxxx也是清华的么?[合集] 清华大学2009 年招聘信息
争论校训是八个字还是十六个字没有意义[合集] 清华女做老波的下场,北大老公,复旦婆婆,校际大战
[合集] 争论校训是八个字还是十六个字没有意义[合集] 清华老婆的贴怎么还没转过来?
清华被指缺乏独立[合集] 清华的文科女生以后结婚是个问题了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转载)[合集] 我的清华老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十六个话题: 校训话题: 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