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 发帖数: 55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4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
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薰。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大慧。譬如泥团
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
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
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
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如何恢复真识
佛又说:“如果要恢复本来真识的自相(如来藏识的真相)。只要先消除能接受习气熏
染的虚妄分别事识的作用,那一切身心的根识自然消除,这样就是灭了识相。”
(故知要不着相,首先就须消灭分别事识的作用,也就是说:首先须灭掉思惟分别的意
识,这正是其他经典所谓的“空此一念”的道理。但勿误解没有了分别意识,就等于木
石的无知,须知分别意识,只是由真识转相的第八阿赖耶识中间的一种作用。分别意识
灭了,才能见得到如来藏包含宇宙万有之机的真面目。下文就是佛对“识灭”作进一...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5 http://baike.baidu.com/view/7831133.htm
识缘名色
佛学术语,瑜伽九卷十三页云: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
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
不断。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名色亦由大种所造,及由触生;何故但说识为缘耶?答:识
能为彼新生因故。彼既生已;或正生时;大种及触、唯能与彼为建立因。问:如经中说
:六界为缘,得入母胎;何故此中唯说识界?答:若有识界;决定于母胎中,精血大种
腹穴无阙故。又识界胜故。又依一切生、一切有、生时,而说故。
三解 瑜伽九十三卷二页云: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
复依名色相续而转。谓依眼等六依转故。由是说言:名色缘识。俱生五根,说名为色。
无间灭等,说名为名。随其所应,能与六识作所依止。识依彼故;乃至命终,数数随转。
四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识为先故,于此趣中,有名色生;具足五蕴。展转相续,
遍一期生。于大因缘辩缘起等诸经,皆有如是说故。
五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页云:云何识缘名色:谓有一类、贪嗔痴俱生识为缘故;起贪嗔
痴俱生身业语...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转: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3 22:51:52 2012, 美东)
http://a.bonze.cn/wlsjwz/305.htm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卷一)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太上感应篇
感应篇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业与果报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 18:09:14 2011, 美东)
昨天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了解到如何造强大的欲界善业∶
* 自动,非被动
* 欢喜
* 相信业报
依其本性,心可分为四类∶善、不善、果报、唯作。不善心(akusalacitta)是与不善因──痴;或贪与痴;或瞠与痴──相应的心。这类心称为不善是因为它们在精神上不健全,在道德上应受指责,以及会带来痛苦的果报。善心(kusala-citta)则是与善因──无贪、无瞠;或无贪、无瞠、无痴(慧)──相应的心。这类心在精神上是健全的,在道德上是无可指责的,以及会带来愉悦的果报。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a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八欲界果报心
9...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8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9 夏大士自警录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
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就是无量寿经。我们善知识的恩,超过父母啊!
夏老师的自警录,是陈大师兄记录的,我们再一次的进行学习,还是为了报师恩啊。这
是师的愿望,他为什么讲这些,就是希望我们从开示里头,真正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
孝啊,能继承师的志、师的愿才是孝啊。我跟夏老师说,接力赛跑嘛,夏老师很喜欢这
句话,打着法炬,我接着法炬再跑上一段。大家再多的时候,分着点一点,这不就更多
了嘛,接着跑。这一段里头,夏老师对于大众的开示,前几次已经说完了,很重要,那
天是元旦,来的人很多。
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一段呢,是夏师自警录里头的,不是对大众说的,是夏老师自
己要求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跟我们说的,一上来就谈一和二,前几次已经介绍过了
。那么,今天所说的是自警录里头的,是自己警惕自己的话。提到了“第一念”“第二
念”,头一句“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就是说念佛也罢,做一
些事也罢,世法出世法都有了,佛法不离世法啊!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两套了。我说变成
两套的...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10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5.html
61.终极任务
我们禅宗的戒显大师讲得非常好,众生内心都有佛性的,就好比是石头里面有玉、泥土
底下有水、矿里面有金,他们自己却不知道,他们衣珠外乞,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一尊
佛。在被人唤醒之前,他们只会做一个凡夫不断地被我执、法执包裹,千年万载流浪生
死,像乞丐一样颠沛流离,就像《妙法莲华经》里讲的小孩从父母那里逃出来,舍父逃
逝,逃出来以后,到处流浪受苦,这真是很冤枉的一件事情!所以佛做的工作,讲了义
经啊,如来禅啊,或者我们一切禅师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个垃圾壳都敲开,把众生
本有的佛性都显现出来,让他们都变成佛变成菩萨,都去做佛菩萨的工作,大规模大范
围地转迷成悟、转凡成圣,把一个个流浪生死的凡夫变成菩萨、变成禅师、变成承担佛
家业的大菩萨、大英雄。我们借用这个《MATRIX(黑客帝国)》电影里的表达,把任何
一个街上走的迷惑假人,都变成尼奥、变成莫尔非斯,在这个MATRIX里放大光明,把它
转化把它净化造就人间净土,禅师就应该做这种工作,他来锻炼,把众生内在佛性都锻
...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11 问:凡夫当下的心念是不是完全由"以前"的业决定的?
辅导员A答:
了解唯识的观点,对理解一切业决定有很大的帮助。了知一切业决定,尤其帮
助我们认识到所谓的修行都是在“心”上修行。
《俱舍论讲记》云:“所有的业归根结底均是依心而造,此即思业,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意业。由思业所引发的思作业就是身、语二业。”
《西藏生死书》说:“业……的意思是:不管我们以身、口、意做些什么,都将
产生相应的结果。”它是如何产生相应的结果?
《日光疏》云:“阿赖耶中含藏了一切诸法相应的种子。比如,当内根诸识在了
知某法时,立刻就有其相应的种子熏习到阿赖耶中去,故此中含藏了许许多多的种子,
此诸种子一旦遇到相应的差别因缘时,当即产生诸法,如豆种生豆芽之理相同。不仅外
界诸法,且内根六识亦即自功能之种子所生,故阿赖耶又被称为八识田。凡是储存于阿
赖耶中的种子虽是刹那生灭,但其习气相续至未生果之际永不间断(坏灭),待因缘会
遇、日趋成熟时就能生果。”
“内外诸法均从含藏一切种之阿赖耶识所生,彼等刹那生灭,正灭时在阿赖耶
识中熏习成不同习气,作为生起将来...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林生茂居士口译
因此,佛所说的教法,也是相对应于众生。一开始,佛陀所说的是相对于外相的修持;
在外相的修持上,主要便是藉助于戒律 方面的 教授。至于主要的外相修持,也就是行
为上的修持方法。
尔后,佛陀则进一步的讲演了内相的修持。关于内相上的修持,则是进一步的开示相关
于诸佛的清净佛土、极乐净土等等。
是以,佛陀开示了∶倘若行善做好,来生就会投生到这般的清净净土当中,或,因为如
此的善行,所以会有很好的来生;再如,如果做不好、造恶业,来生就会堕至三恶道,
将会受至各种不圆满的各式痛苦等等。
到了最后,佛陀则开示∶一切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自心;因为外在的行为、
举止,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修心」才是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我们对「自心上的
观照」。
因此,佛陀在密相──密的修持上,最主要的就是开示密乘、金刚乘的各种修持法门。
同时也提及∶在修行当中,依止金刚乘的教法修持,能够非常迅速的证得修行的果位。
如果是依著显乘修持( 此处所讲的是经部如中观的见地),那么,证得果位的力量,以
及时间、速度,就较为缓慢,不似修持金刚乘的法门般快速。尽管在开示上,有著时间
快慢的区别,但是并不意味...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3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4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5 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白话整理)
缘 起
事情发生在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当时虚云老和尚一○三岁。正值国难当
头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国民党的民国政府迁到陪都重庆。当时的
国民党政府主席林子超以及其各部会官员,除了一面忙于战事,为了安定人心,还派出
了屈映光、张子廉两位居士到云门山,代表国民党政府欢迎虚老赴重庆主建息灾法会。
是年冬十一月六日,虚老启程,抵重庆后与林主席和法务长戴季陶商定,在慈云、华严
两寺分建法会。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即1943年)一月,在息灾法会上修忏仪,至廿
六日圆满。林子超、蒋介石、戴季陶及何应钦等都分别设斋招待虚云大师,席间非常详
细的讨论了唯物唯心的哲理,以及基督与神的问题。
这次讨论的内容,虚云大师事后曾整理成文字,以书面的形式发表,后被收录在《虚云
和尚年谱》中,题为《答蒋公问法书》。现在重读这篇文字,可以发现虚云大师解答了
许多常人较难理解的问题。老人家畅谈佛教的理论,完全是站在客观中道的立场上,没
有任何政治倾向和宗教偏护,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佛教的世界观作了阐扬。时至今日,
仍能很好地起到劝化众生、改进世道人...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6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7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18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
|
S******0 发帖数: 227 | 20
心识业识,我基本懂,前两天才看了他关于念佛的心识和业识。
其实他原来拿念佛来说明过。只要能越念越深,一定是懂的。
"业识并无过去, 只有当下. 就假如正忆念佛号时, 杂念乃业 "识",所念之佛号乃 "心
识"."
但是,心向又是另一套说法,不是时刻能看清。
心识、业识,我感到是最粗的分类方式,念佛只要知道这个就行,所以念佛比较容易。
属于基本不需要太高的辨别力,就可以做。但是也不能完全没有辨别力。
分不清脑念、心念还是不行。
而观光法用另外的分类,需要的辨别力多些。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十二支中的识,是一期生命的开始。有些经典,从识支说起。这因为,推求现实的身心活动,到达识的结生相续阶段,已到了生死业报识的核心。后代唯识学者,以异熟的阿赖耶识为中心,来说明生死杂染的一切,可说是吻合佛意的。「缘」此结生的「识」,就「有名色」支的生起。名是心理的,色是生理(物理)的。由于识的结生,身心就开始发展。照经上说∶不但因识而有名色,也因名色而有识。这意思是说∶我们的一切身心活动,是要依于有取识(唯识学中叫作阿陀那识)的摄取而存在。反之,也因为身心的活动,有取识才能存在。正像没有领袖,就不可能有群众的组织活动;如没有群众,领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在十二缘起支中,著重在识缘名色。应解说为∶名色是精血和合以后,还是肉团的阶段。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0/yinshun10-07.html
菩提道次第广论
识者,经说六识身,然此中主要,如许\阿赖耶者,则为阿赖耶,如不许\者,则为意识。
此复若愚,从不善业起苦苦果,造作增长诸不善业,此业习气所熏,现法之识者,是因位识。由依此识,未来世中于恶趣处结生之识者,...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22 ☆─────────────────────────────────────☆
WaiChi (WaiChi) 于 (Tue Oct 10 10:49:47 2006) 提到:
坐中的情况是 "心(愿)-心向-心行-业识(分隐与显).
心是源头, 心一立, 必有心向-心行-隐显业识出现, 但心向-心行-隐显
业识是有时间性的, 而心是快速的, 是一刹的, 相对而言可说是没时间
性的. 心一立, 心向-心行-隐显业识可以即时出现, 亦可亿万年后才出
现, 出现时可以只出现一段短时间, 亦可以出现一段长时间, 这主要取
决于心立的强度(愿力).
一般人于日常中, 心是刹那立立无间的, 因此难以明心, 初修者坐中亦
如是, 因无间变易立心太快, 而你体会到或感受到或见到的心向-心行
-隐显业识, 只不过是因曾经立 "过去心" 创下的, 令现时显现的影子(影
子指心向-心行-隐显业识), 因此你不会明见当下心, 故必需制心一处,
才能使心 "稳定" 及突显, 而得到去认识心的机会.
比如念佛号, 坐中不能只以有没有佛号连续出现为之制心, 因为此刻不
断连续出现的佛号, 可以是 "过去 |
|
h******y 发帖数: 2025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原文由 WaiChi 所发表 】
任何佛土内皆必有同样情况, 极苦极难过的情况是 "带业往生" 者必有之事, 我举一实
例吧:
业带业往生者中, 因三界惑未尽, 故 "心" (心非身脑之识想)还有三界之妄习性, 因此
你可在经中看到佛土中有 "思食" 者, 因三界惑未尽故, 带业往生者中, 亦有 "思睡" 者,
"思睡" 者正睡眠时, 由于此时 "心昏沉" 如住三界之世人完全相同, 此时, 惑未尽之一
切三界业识皆可由八识心现起, 此现起, 即梦也, 此梦其产生之原理, 与世人睡眠做梦
基本相同, 唯一不同之处, 是住佛土者乃 "纯由心幻生", 而非世人睡眠的由 "心-业识-
共业" 共同交杂而生(此点由于原理复杂, 故暂不详解), 因纯由心幻生故, 时空真实感
强烈, 此纯由心幻生之梦境的真实程度之受, 远远非世人睡眠的梦境的真实程度之受
可此, 我不知怎说, 只能对你粗略形容一下, 如纯由心幻生了一梦境乃至梦醒, 此梦境
中的时空真实程度, 绝对等同你在地球出生而过了一辈子的时间感与真实感, 故带业
往生者, 会于梦境中亦受种种苦难 |
|
w*********r 发帖数: 2192 | 24 这个是WAICHI的关于神通的贴。
既然有人说WAICHI的说法特别能自洽,
有看明白的来说说吧。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神通? (1)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Jun 14 00:17:10 2001) WWW-POST
要我命了, 唉! 就综合式的回您和QXC吧.
首先, 我必须极之简单的大概说明一下: 业识, 思想, 心识, 与心之别.
就如我看见红色, 就红色, 黄色, 就黄色, 只相对, 没别的, 这叫 "业识".
然后我攀缘这些颜色, 从这些红色, 黄色的零件中, 泛生尝试把他组合成一
个用具之想法, 这叫 "思想".
万物亦分阴阳, 明暗, 隐显, 全乃一体. 物质亦一样, 亦分有形与无形之一
面, 一体两面.
业与思想本亦是一体, 但由于我们不全了解业, 故业之 "明暗" "隐显" 特
徵, 会造成 "人-我" "内-外" 之错觉.
"业" 两面皆显时, 就例如在看电视, 外见电视影像, 内见剧情思想, 此称
两面皆显, 见 "相对", 外者 "业相" 内者 "业识", 即定此为 "他 |
|
S**U 发帖数: 7025 | 25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甲 总标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约生位辨
1 约非等引地辨
A 结生相续不成
B 执受根身不成
C 识与名色互依不成
D 识食不成
2 约等引地解
A 结生心种子不成
B 染善心种不成
C 出世心异熟不成
二 约死位辨
戊 世间清净非赖耶不成
己 出世清净非赖耶不成
一 约出世心辨
1 闻熏习非赖耶不成
2 辨闻熏
二 约灭定识辨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并没有不合阿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邻居偷斧的故事
;旧情难忘;都表示过去的行为,会在心里留下影响力。
唯识的八识除了保持业力,还有其他功能,就不一定合于阿含。例如八识变现色法,就
是违反阿含的。
至于是不是一定要说八识才正确呢?佛并没有说八识,可见答案很明白。唯识宗自己的
解释,是声闻智慧不足,所以阿含经不说八识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甲 总标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约生位辨
1 约非等引地辨
A 结生相续不成
B 执受根身不成
C 识与名色互依不成
D 识食不成
2 约等引地解
A 结生心种子不成
B 染善心种不成
C 出世心异熟不成
二 约死位辨
戊 世间清净非赖耶不成
己 出世清净非赖耶不成
一 约出世心辨
1 闻熏习非赖耶不成
2 辨闻熏
二 约灭定识辨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并没有不合阿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邻居偷斧的故事
;旧情难忘;都表示过去的行为,会在心里留下影响力。
唯识的八识除了保持业力,还有其他功能,就不一定合于阿含。例如八识变现色法,就
是违反阿含的。
至于是不是一定要说八识才正确呢?佛并没有说八识,可见答案很明白。唯识宗自己的
解释,是声闻智慧不足,所以阿含经不说八识 |
|
y***i 发帖数: 11639 | 27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8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9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
另一角度解释。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
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
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
细的说明。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
就没有问题。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
|
S**U 发帖数: 7025 | 30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另一角度解释。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细的说明。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就没有问题。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
|
z**n 发帖数: 22303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2 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
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
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
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
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
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
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
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
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
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315 | 33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七识】
(术语)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末那识。见末那识条。
[佛学大词典]
【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
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
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
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
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特伽罗
(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如凡夫
、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 |
|
G**W 发帖数: 1865 | 34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1:「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
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
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
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
---------从上面经典就可以了知,五阴十八界法皆是依如来藏而起,以如来藏为一实
境界。“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所以才出生
六根六尘六识。明显可知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五阴中的识阴。佛弟子要了解 佛陀的正法
教义, 要了解 佛陀的核心教示。八識正論才是佛教的基礎立論, 一直在六
识断灭论中打转偏離了佛教的正確教導。。。
上述經文開示如来藏为一实境界, 然而什麼又是 “一实境界” ?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
是真实,名为涅盘。” |
|
a*******g 发帖数: 867 | 35 二、唯识的中心思想,从小乘到大乘
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
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呢就是由于烦恼、无明
,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小乘的“业报论”重点就是突出这一点。唯
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把心分为生灭门、真如门,由生灭门流转生死,由真如
门回到解脱的境界,证得法身。这就是对于小乘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到了六七百年间,
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发扬大乘般若。般若就是讲智慧,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
若三种。文字、观照、实相都离不开能观智,所观境,也离不开心。中国天台宗继承了
这个思想,即“一心三观”,一个心对诸法作三种观察,空、假、中,三谛圆融,都是
把般若思想进一步发挥,还是离不开心。龙树菩萨有首偈子:
诸佛出生处,
堕地狱未减,
成佛原未增,
应敬礼此心。
到了无著、世亲菩萨时代,就把大乘经典如《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
经》、《胜鬘经》等等,进一步发扬,明确的提出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 |
|
w*********r 发帖数: 2192 | 36 阿赖耶识的缘起理论
既然唯有识,就有了一个问题。刚才说到用电脑模拟五种识使我们产生物质实有的
幻觉,那我们的当前的现实是谁给虚拟出来的呢?如果真是唯识,为什么偏偏觉得有个
实体,眼、耳、鼻、舌、身配合的的如此一致,好像故意要骗我们似的,是谁在坑我们
呢?这儿是一个找原因的问题,要涉及到唯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阿赖耶识 。
谁在坑你呢?自己坑自己!为什么呢?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世界的
全部,可是佛说这世界除了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显现的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是隐藏的不显
现的,就是阿赖耶识。所谓的世界,咱们刚才说了,不外乎是识,如果把它比作一个时
刻川流不息的流变体的话,那就是有一个明流和一个暗流。这阿赖耶识,可以说是一个
潜层的心理活动,我们认为事情办完了就完了,可是它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痕迹——习
气,又叫“种子”,这“种子”也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就是事物的一个缩影,等到条件
成熟了,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它还会生发,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这种子是含藏的,我
们很难认识到,可是它的作用却很巨大。种子与现行是刹那交替的,我们过去每一刹那
的活动,都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种子,这种子再显现,就...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37 对的,我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死后的业.
这个蔗那教不是也解释了吗.和佛教不一样的.
如果佛教里说的这个业只是"行,识,名色...."
死的时候是由业的牵引而转生的,如果突破了业,
到一定的果位,也就不会再转生了.或者带业往生了.
这个业就是因果的意思,这里好象是不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同蔗那教)
如果是转生的时候,就积累在第8识里了,成为种子,
然后在起作用的时候,就通过第7识了,这个就是思维的我执.
这个7就是你真正能做主的.
我知道6是从经验中来的,7大概也是,总之这些都是从8来的.
不然,你那个能做主的就比较难理解了. |
|
d******e 发帖数: 4192 | 38 对的,我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死后的业.
这个蔗那教不是也解释了吗.和佛教不一样的.
如果佛教里说的这个业只是"行,识,名色...."
死的时候是由业的牵引而转生的,如果突破了业,
到一定的果位,也就不会再转生了.或者带业往生了.
这个业就是因果的意思,这里好象是不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同蔗那教)
如果是转生的时候,就积累在第8识里了,成为种子,
然后在起作用的时候,就通过第7识了,这个就是思维的我执.
这个7就是你真正能做主的.
我知道6是从经验中来的,7大概也是,总之这些都是从8来的.
不然,你那个能做主的就比较难理解了. |
|
s*******1 发帖数: 191 | 39 这两天开始看《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也叫《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看到一段文章,
觉得挺好的。转过来分享。
佛在《大悲经》上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
化,业力所生。”
佛又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的重译本上说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
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为什么你看到众生,没看到佛?
那是你的业力,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
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普贤菩萨的这个忏悔法,太太太厉害了,快捡到,快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有人会问:啊,那佛怎么还在度众生?佛的业力化现众生?佛还有业看到众生?
谁看到佛度众生了?是你嘛!!!谁看佛是佛人是人小狗是小狗?是你嘛!!!那是你
的无明妄念在那里流转,关佛嘛事呀????那是你的业力化现出自性佛在度自性众生
的场面,佛和众生都是你的业力造作幻化相!!
(诸佛代表性德,是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能见到高僧大德
住世说法,看到友爱和睦等等。
如果经常看到别人做善事佛事,跑去嫉妒恨加酸的诋毁,噢呀,你不知道那是你自性化...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摄大乘论: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
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
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
摄大乘论讲记:
在「此」三相安立唯识「中」,「有一类」一意识「师」,主张唯「一意识」,其余的
诸识没有别体。一类师,奘师说,是古师的不正义,故论云有一类师,好像说另有一部
分学者主张一意识,不是正统的共同的思想。真谛却译为诸师,好像说这是一般共同的
主张。不论是另一部分或是大家的意见,佛教是有多心论和一意识论两派的。在小乘学
派中,都是讨论六识的一体与别体;就是本论也还在六识上立论(也可以看作七心现行
)。但把这思想引申到唯识学中,就转化为八识差别或一体的思想了。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06_02_03_01_02_02_01_ |
|
S**U 发帖数: 7025 | 41 摄大乘论: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
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
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
摄大乘论讲记:
在「此」三相安立唯识「中」,「有一类」一意识「师」,主张唯「一意识」,其余的
诸识没有别体。一类师,奘师说,是古师的不正义,故论云有一类师,好像说另有一部
分学者主张一意识,不是正统的共同的思想。真谛却译为诸师,好像说这是一般共同的
主张。不论是另一部分或是大家的意见,佛教是有多心论和一意识论两派的。在小乘学
派中,都是讨论六识的一体与别体;就是本论也还在六识上立论(也可以看作七心现行
)。但把这思想引申到唯识学中,就转化为八识差别或一体的思想了。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06_02_03_01_02_02_01_ |
|
q****u 发帖数: 1421 | 42 面前出现一个苹果,这是业相。面对业相会进而产生业识。业相、业识确实是某个理
论系统的名词术语,所以关键是要了解其义,具体指代什么实际事物或发生的现象。
假如佛号是五蕴之外之物,那么五蕴这个理论系统描述实相是有遗漏的。佛号这个(意
)识界的事物,真不属于想蕴或识蕴吗? |
|
G**W 发帖数: 1865 | 43 这个不可怕啦,只是生命流转的一些现象,您就当故事看看,
生死之由来
吾人学佛主要的目的,乃在追求究竟的‘离苦得乐’,这是最现实,也是最切身的问题
。在所有的‘苦’当中,以‘生死’之苦甚于一切,同时也是一切苦的根本,因为‘生
死事大,无常迅速’,人命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便就后世,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警觉
的地方。然而吾人要了脱生死,当先明白‘生死之由来’,和懂得‘解脱生死’的方法
,否则怎能了脱生死,而达到学佛的最高目的呢?在此以佛教之‘十二因缘’,来说明
吾人生死之由来如下:
3、识:就是‘业识’(即第八识,是人生的总报主),此识(民间谓之灵魂)随业受
报,于有缘父母,当其性交时,刹那即到父母身边,那时昏昏迷迷,忽起一念爱心(男
的则爱母憎父,女的则爱父憎母),流爱为种,纳识为胎,于父精母血之中而成胞胎,
此乃为投胎之最初第一念。
*****************************************************************************
补充如下 :
此识的确是总报主,但它非民间所谓之灵魂,民间所谓的灵魂叫做中阴身,有情
生命入正...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4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45 大乘显识经(节录,译)
贤护蒙世尊和阿难称赞后,向佛恭敬请法,世尊欣然应允。
贤护请问世尊:“众生虽然知道有神识,但如同宝物装在小箱子里因为看不到所以不知
道是什么样子。这个神识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叫做神识?众生死亡的时候手脚乱动,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坏灭,四大分离,神识从身体中离开后去往何处?其自性如何,有什么
相貌?为何舍离此身又再受新的身体?为何弃舍此身后,又牵引六入接受来世的业报,
生出种种差别不同的身体?为何众生此身灭后又会生出新的身体?为何今生积聚福德善
业来生就能得到福德善报,今身所作的福德来身享受?为何神识能够滋长身体?为何神
识进入后又会随着身体转变?”
世尊说:“你的问题问得好啊,仔细听,好好思维,我为你解说。”
世尊说:“神识的运转、迁移和往来,就如风一样,本身没有色相没有形状,不会显现
出来,却能引发万物的运动,显示出种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吹摇振动树林,令其折断破
裂发出大响声,或者冷风热风吹到众生身上,令众生或苦或乐。风没有四肢面目和形貌
,也没有黑白黄红等颜色。神识也是这样,没有颜色、形状和光明显现,由于因缘和合
而显示出种种不同的功能作用。当知受、觉、法界也是如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多谢师兄, 你纠正的很对。。我又把瑜伽师地论相关部分读了一下, 感觉你说的是有
道理的。 人如胎后, 因为前五根还没有形成, 所以以前五识为依的识就还没有, 但
是这个时候意识有,了因为有了意根。 这个识应该就是第六识, 是识缘名色里的名里
的识蕴。。
"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 意根, 大概就是这个随业
识, 虽然也是阿赖耶里的种子, 但是它能再攀缘阿赖耶成相续识, 形成下一个生命
。。。 |
|
c***h 发帖数: 2262 | 47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9 09:21:08 2017, 美东)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刚好想到一些相关的,不是针对你,只是借着我自己写的这段,我自己继续发挥”异阴
相续”
还是一样,对任何看的人,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提供参考而已
上述说的也是异阴相续
当我们看到或听到甚么,触,
“触”是无常发生的, 你也不知它么怎么来的
看到或听到甚么,触,"触”之后升起的 无明 行 …受 这些不好的东西(五受阴、所
谓”世间”) 是不实而生 不实在
因为会消失 : 因缘而生 因缘而灭 不是永恒
无明行、世间行…. 也可能会变成 明行、出世间行…
但更细的观察,无明缘行是一阵一阵发生
第一个无明缘行,起来,消失。 你也不知它么怎么来的,它消失到哪里去
第二个无明缘行... 阅读全帖 |
|
d******y 发帖数: 325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佛说布施(1) -- 如果他是假乞丐、骗钱?(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4 16:06:05 2009, 美东)
我, 7识, 是一种人我别之执, 及贪爱绩习之执, 它, 并不思考,
而是早已依绩习决定, 它, 只是执行.
形像化一点来说, 比如这个 "我" 的程序, 是设立了有abcd,
就会挑c, 而当六入的信息中俱abcd之时, "我" 是不俱思考
功能的, 而只付责依程序按钮择c, 而择了c之时, 第六识就
按order办事, 去了别, 去思考, 去进行, 或遇障碍而提供新
方案资料. (业识).
整个就是, 第8识, 他被迷惑, 依六入(业识), 惑成了人我
别及贪爱执, 而在第7识已有所择之时, 以为自己是第7识,
而在第7识未有所择之时, 以为自己是第6识, 同时又有时
以123456集合为自己. |
|
r*****e 发帖数: 1196 | 49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an 28 13:08:25 2008) 提到:
虽然知道各位善知识都在潜水, 但还是忍不住要试试.
实在是没搞得很惨, 没办法而为.
求求各大善知识帮忙...
是关于疑情. 我现在认为就是不住心识(业识等当然更不住), 而直用"觉性"去探求心识
的来源, 去搞清楚"心"是什么, 对吧?
不能明心前, 就只能护好心识, 根据心行判断心, 但更重要是一直直发心, 而且去探求
心, 这对吗?
我的感觉, 不住心识时, 自能隐约知心之决定. 也自然无根上能所之我. 是否就在这种
状态下直用"觉性"去探究心的本质即可?
☆─────────────────────────────────────☆
WeiChi (WaiChi) 于 (Tue Jan 29 01:10:58 2008) 提到:
> 是关于疑情. 我现在认为就是不住心识(业识等当然更不住), 而直用"觉性"去探求心识
> 的来源, 去搞清楚"心"是什么, 对吧?
Temp先和其他人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