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道品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q****n
发帖数: 4574
1
摘自
http://www.bskk.com/thread-2655187-1-1.html
“四阿含经里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不要小看劝人为善、导人向佛的善举。
---------------------------------
增一阿含经卷一
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
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
。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
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
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78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空法师开示 三十七道品
法师特别强调,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关键是我们用什么心去修
它,它就是什么样的境界。以藏教的心去修,它是小乘境界;以别
教、圆教的去修,那它是大乘境界。那么由此可知,三十七道品是
佛法里面的纲领、原则,相当于数学里头的公式一样,它在应用上
是无量无边,它有非常广大的境界。法师次第,道品的功用也讲述
的很清楚。
先看这个四念处。念处是智慧的观照,它有四条,所以叫四念处。
‘念’就是能观的智慧,‘处’就是所观的境界,所以这个四
种‘观’就是念,那么这个底下的就是境界。这个就是念,这就是
处。观这一个字是念,身不净,这就是处。所以在这个底下,你就
看到念是观照啊!是智慧的观察。这个在佛法修学,这是属于根本
法。你譬如有许多的同学们,讲到这个佛法了,大家都很关心,唉
呀!我们这个智慧不开怎么办?如何去开智慧呢?这个四种观法是
教我们开智慧的。第一个‘观身不净’,第二‘观受是苦’,受是
享受。第三‘观心无常’第四‘观法无我’。我们先跟诸位解释这
个四句。
那么首先说我们的身,谁不以为自己的身很干净,自己这个身很可
爱。天天给他洗得很干净,再涂上香水香料,总感觉到这个身很
美。其实你要用智慧去一观察
q****n
发帖数: 4574
3
摘自:
http://www.szjt.org/xuexiu_daoh/rufozhijian/contents/fodao_15.h
我还没有细看,就贴过来了. 好像还是不太谨慎, 呵呵. 可以多看几位法师的讲法,相互
印证比较. 我觉得讲得非常好.
------------------------------------
三十七道品之四神足
尊者雷迪

现在我将简要描述“神足”(iddhipadas),这个字的解释是:「证得圆满的境界
(ijjhanam iddhi)。」(译按:依照PTS巴利字典的说法,“iddhi”此字在英文中找
不到对应字,因为在欧洲并没有这样的观念,也没有单独使用的“iddhi”,其主要的
意义是指一种能力。而根据本文的脉络,无论是“iddhi”或“iddhi padas”并不是指
超自然的神力,而是指在法上修持的成就基础。本译文中,将“iddhi”译为“如意”
,“iddhipadas”译为“神足”,以示区别。)
在佛陀的教法中,总共有五种“如意”(iddhi),分别是:
对於诸如“名”、“色”等需要特别的知识,达到圆满的境界。
对於诸如“苦圣谛”等...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
"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
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n********n
发帖数: 8336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 救赎观
【正文三:救赎观比较】
下面就来说说基督教用何方法救人离罪。以及佛教用何方法使人脱离无明、业力及轮回
之苦。
基督教的除罪法
基督教的除罪法,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人必须先有悔改的心愿。二、相信耶稣救人
的能力。
先从第一方面说:一个人如想脱恶,与上帝和好,必须先悔改重生。耶稣说:「人若不
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三3)悔改重生即是离开罪恶,这在心理与行动上有三
个过程。
1. 人必须先有罪恶的感觉,承认犯了罪。大卫在犯了杀、淫两大罪后,心中极为痛苦
不堪,他在诗篇第五十一篇 3、4 节中,坦白承认说:「我知道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
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人在犯罪后,如反而竭力否认,那便踏不进悔改之门
了。
2. 认罪后接着为罪忧,生出忧伤的心来。大卫为所犯罪恶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他悲
哀地呼吁上帝:「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一17)人在犯罪后,若
反而大喜乐,以为已达到了目的,那就无法重见上帝了。
3. 必须再进一步,热切羡慕由罪中得释放。大卫紧接着哀求上帝:「求你洗涤我,我
就比雪更白……求你涂抹我的一切罪孽。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6

你的这个问题,应该问博学多闻的SeeU, 他南北门派都有广博精深研究。
我孤陋寡闻,看的书少,认识的法师更少,不适合回答这种问题。
所以也无法说出哪个法师,哪本书,上面清楚的写了什么。
而且,你这问题,大哉问,应该是自己实证才能知道,
套佛陀的话,
不要大众说就信
不要导师说就信,(也不要以为佛陀说的就对)
不要相信经典
那么我说的你信吗?
某法师说的你信吗?
某门派说的你信吗?
一大堆”经”说的五花八门的方法,你信吗?
我只能免强回答一些枝节问题,看哪些书比较可能是灭苦的方法。
最完整的方法是佛陀在阿含中所提的实修方法,三十七道品
八正道、四念处、七觉支、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超级完整,应该没有哪个南北门派能胜过,都是针对实修要点互补做提示。
可惜点到为止
最好是实修的时候去翻阿含,对应之,仔细思考,就会比较清楚佛陀在说什么,
要确定三十七道品能不能消除忧悲恼苦
似乎连佛陀也说不清楚,只告诉我们方法,无法用说的证明,
证明得靠自己修行实证,
次之,就是暂时相信佛陀,
再次之就是暂时相信佛陀当时的阿罗汉弟子是修三十七道品证阿罗汉果。
大乘的方法,我就不懂了,
要问谁念佛真的去过极乐...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9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调心的过程

法友,我所知修习大概的过程如下。
在初果前,会完整走过四念处(包含七觉支),现观缘起,
也就是观察到 无明、行………如何升起(缘起),以致贪爱生起,
这个观察是属于法念处,会很明确、熟练
(也就是熟练的观察五蕴运作、缘起法、四念处、八正道…)
因为真的观察到 无明、行……缘起,贪爱(爱取有),忧悲恼苦。
熟练的观察(正念正知)缘起法时,明白任何时候二十四小时的起心动念都明白
这确实是苦、苦集。
在这二十四小时苦的逼迫下,这前提下,才会迫不及待生出离心。
(这才是真正”离”,“出离心”。)
也就是味、患、离的离。
但是,这时知道要离,却没有能力离苦。
要修习八正道,特别是积极正思维无常、苦、无我,以培养离苦的能力。
初果一般会暂时体会涅盘(指贪嗔痴熄灭的情况),也可能以涅盘为所缘(也就是安住于
贪嗔痴熄灭的状态)
你自己知道那是没有贪嗔痴的境界,因为你已经修过四念处(法念处),熟练观察缘起法,
什么情况是 无明、行….缘起,贪爱涌现
什么情况没有这种缘起,
自己一定非常清楚。
(如果不清楚,就要退回去修习法念处、心念处、受念处,再次熟练观察缘起)
初果能力不够,不能一直如此贪嗔...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1

大哉问 你等于在问,佛法说甚么,清净道论说甚么
说最多的 断无明 断贪爱
我自己综合起来看,大方向是 :
1正见正思惟为基础,观无常、无我(非我 不异我 不相在)
正思惟无常、无我。 断无明
2正见正思惟为基础,味 患 离。
正思惟味 患 离。 断贪爱
目前 我个人认为 不一定正确
最重要的是以正见、正思惟 严守六根六触,不放逸,
直到阿罗汉
阿罗汉就是随时六根六触,不放逸,随时都已经正见正思惟,不会退还。
保持正见很难喔
理解比较容易。 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正见快速升起严密防守,很难很难
我们都知道人会死,都知道无常无我,
可当亲人过世,正见却无法升起,以致于悲伤空虚。
只要漏了一剎那,让邪见(我见)入侵,你就会悲伤空虚。
若能 六根六触时保持正见,则是智。
总是一步一步,随着观察越细 越严密,随着正见正思惟力度越强
逐渐,智,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越来越明。
总的说,就是这样。
首先要观察得到,观察不到,就防范不到,没用。
所以内观要很细,观察每一个很细的时间的身心变化,
观察无常现象(包含不连续、变异),观察集灭现象(苦的形成过程),
随顺观随顺觉。
其次,...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修证的道次第略说 Zz
泉边林下
在此之前我先向“一切智者”文殊菩萨敬礼,他留下很多大乘的教诫,祈祷他的智
慧加持,同时要感谢普贤菩萨,他的十大愿是一切行者修行的基石,希望从他那儿获得启
示。即使外在的显现如佛陀的预言,这是一个斗争坚固的时代,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无
休止的争吵,我们作为佛教徒还应达观地看待这种现象,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
,也帮不上忙,我们还是多注意观察自己的心,多注意佛法。
佛法内部的争执也非常厉害,但是我们这个传承是三乘佛法为一体的,即小乘基础
,大乘为方便,禅、中观、大圆满为了义。所以我们今天简单梳理一下,我们先从外层
、内层、密层、无上秘密层方面辨别一下。在外层,因为每个人每个时期的法缘条件不
太一样,每个人根基也不同,所以佛法的教授也不尽相同,佛法在每个时代所显现兴盛
之地也不同,每个时期因为众生的根基的变化,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佛法发展到后
来,门派变得越来越多,这是外层。
内层上有的是针对普通根基培养善根的一些方便法,还有一些比较了义的佛法,比
如一个初果要七来人间,必须再来,而且必然证果,这些人的心中自然会有此生一定成
就的决心,不会等待死后往生...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3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学问答类编(通问第一之一) (zt)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
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
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
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战争、命案
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
,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
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
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
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
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4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学问答类编(通问第一之一) (zt)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
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
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
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战争、命案
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
,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
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
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
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
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5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可怜的美国老头老太。
你是说四谛么?
可以看这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8741.htm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痛苦(苦)、
痛苦的原因(集,समुदय samudaya)、
消灭痛苦(灭,निरोध nirodha)、
消灭痛苦的方法(道,मार्ग mārga),合称“四谛
”。
第一,苦谛:是三界内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第二,集谛:是三界内的苦因,集意谓集聚,把见惑八十八使,和思惑八十一品的烦恼
,统统集聚起来而成业因,随业感报,所以招感苦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的苦果。
第三、灭谛:是出世的果。灭是寂灭,就是罗汉所证的寂灭涅盘。他们在因地之中修行
三十七助道品,断除了见思烦恼之惑,灭除了分段生死之苦,所以证入不生不灭的有余
依和无余依涅盘乐果,这叫做灭谛。
第四、道谛:是出世的因,道是道品,就是三十七助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季羡林的无知与轻浮(转载)
我没读过季羡林的作品,只说两点。
三十七道品的阐述,不是佛陀对机说法的风格,口头传诵的教法,三十七对记忆要求太
高,道品又有重复,彼此次第也不明显,如果是佛陀所说,系统性应当更明显。反而是
论师将教法分类整理,比较有可能作三十七道品的阐述。
"禅宗甚至可以说几乎完全是中国的创造"这是历史事实,很多佛教研究者都承认。印度
佛教历史上缺乏禅宗的记载。禅宗修行又符合哪一位印度论师的思想呢?宗喀巴广论中
的大乘和尚就是禅宗,禅宗自由的引用解读佛教理论(有些中国人很喜欢这种自由),
被宗喀巴批评为邪见。
a***n
发帖数: 199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劝诫各位佛弟子
☆─────────────────────────────────────☆
Psoliton (Psoliton) 于 (Wed Aug 29 05:01:26 2012, 美东) 提到:
各位佛弟子,
如果你们是抱着寻求从苦中解脱的意愿来学佛,我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另外,我
会随时加入遗漏的感悟。
(1)学佛的目的:唯有“从苦中解脱”这一个目的,唯有树立这个独一无二的目标才
能导向你接触正法;带有任何其他目的的一般都会带有各种各样的欲求,其结果就是各
种邪法,外道和魔法向你扑面而来,你却无法辨别。一定要放下其他的贪欲去学佛,切
记切记。
(2)向谁学佛:我们说学佛,自然是向佛陀学佛,所以必须对佛陀有不坏的净信。佛
法的道理必定不存在什么与时俱进的问题。一旦有某位号称他所讲佛法是与时俱进,那
是对佛陀圆满智慧的诽谤。所以必须深入最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经典。现如今佛教经典
浩如烟海,唯有四部阿含经是公认的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而杂阿含又是四部阿含的母
本。所以诚心奉劝各位佛弟子从读杂阿含开始。读杂阿含的感觉就像是在亲闻佛陀讲法
,无比受益和殊胜。下面是我上传在dropbox...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古今甚多学佛人, 不解唯识与中观间之紧密相连关系, 误以藏密应承中观为真正中观,
然藏密应承中观是以意识为主体而强套如来藏中道体性之误会假中观, 并不符合真正中
观是以如来藏中道体性的论述 (中观般若宗所宗奉之三论 ---中论(龙树)丶百论丶十二
门论(龙树) ---皆依空性心如来藏之体性而破外道执有执无 ) , 以下开示简明的说明
唯识与真正中观间的正确关系, :
===
佛门之中自古以来一向存在空有之争,然而空有之争乃是未悟错悟者间之戏论,唯有言
说,都无实义。若行者能於大乘法上明心证悟之後贯通三乘主旨,通达佛法修道次第者
,便绝无空有之争可言,如实通达故。
一直有诸未悟学人错会唯识宗义,谓唯识主修心有,名为有宗,另谓三论宗(般若宗)依
方等般若宗义,名为空宗; 然此等判断实非正义,曲解正法。 後世末悟错悟佛子更执
此宗以破彼宗,遂成空有之争。,然实二宗皆同一宗,第以浅深有别,实无二致,皆因
未入正理,故生误会,而生诤论 ,达者了知二宗无二,皆是空性中道正理,无可诤论者。
未悟之人不解般若所说乃是空性 : 般若非谓遣之又遣丶一法不立之空也.
般若方等经...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0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5138
21
原文在此: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8015/201202/17856.html
重要提示:如果您不曾读过以下重要须知,请在阅读本文之前或之后点击以下文章:阅
读本博须知(第二版)
从概念系统论道德与法律兼评儒家
(原版与修正)
[第一自然段原版:]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科学的话题,对于所有从事社会科
学的人来说可能也是难以理论的难题。我作为一个医学和统计学教育背景的人士谈论这
个话题似乎有点班门弄斧或装模作样或不知深浅的味道。尽管面临着有可能陷入被所有
人笑谈的境地,我还是愿意把自己多年来在这个领域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第一自然段第一次修正版]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科学的话题,对于所有从事
社会科学的人来说可能也是难以理论的难题。我作为一个医学和统计学教育背景的人士
谈论这个话题似乎有点班门弄斧或装模作样或不知深浅的味道。尽管面临着有可能陷入
被所有人笑谈的境地,我还是愿意把自己多年来在这个领域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在人们的
面前。本文...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真有美华半路出家信耶稣的吗?
我的意思是不承认有个制造和主宰万物的神。有神论宗教的神在佛教世界观里只是比较
高级的众生的一类,叫天人道,天人也有不同的层次,下面这篇挺好玩的,当奇谈看看
吧:
耶和華上帝也是個菩薩,現是欲界第六天的天主
原來基督教屬於欲界天
基督教教義基本上屬於修欲界天的善法
上帝並非大梵天王
上帝並非大梵天王,因為大梵天王居於色界,色界眾生並無男女之分。故上帝是居於欲
界中之欲界天。
耶穌基督是菩薩,居於天上,耶和華菩薩是第六欲界天的天主菩薩。
1.智慧之本源 箴言 08:22—31。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
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
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
上的土質、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穹蒼堅
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
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豫備可住之地
、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先要了解耶和華上帝是誰?耶和華上帝也是個菩薩,現是欲界第六天...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3
这个贴子真涨知识啊!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组图)
来源: flyer 于 2016-01-06 10:25:19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区别
在耶稣升天之后,使徒们建立了教会,那时只称“教会”。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福音
临到外邦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 26)后来,人们就把教
会称为基督教。其实圣经只提基督,没有说“基督教”,这是其他人对信基督的人的教
会的称呼,好区别其它的宗教。当我们说基督教的时候,我们还要从犹太教说起,并且
要跟天主教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犹太教
犹太教是一般犹太人所信仰的。他们是以旧约圣经为根本,这就是基督教所相信圣经中
的旧约。不过基督教还相信新约,而犹太教不相信新约,他们不相信基督是旧约预言的
弥赛亚。旧约预言弥赛亚要来,基督耶稣降生就应验了旧约这些预言,可是除了跟从耶
稣的门徒以外,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当来的弥赛亚,结果犹太人把耶稣交给罗马人,
把祂钉十字架。现在犹太人复国,除了部分是基督徒之外,大部分还坚守旧约,不信新
约,他们还在等候弥赛亚。其实弥赛亚已经来过,就是那位被他们祖先所弃绝的基...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21
24
四 念 处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
中,最重要
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
称为四念处
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
破除四种颠
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常的、乐的、
净的,在佛
法中称为颠倒想。世间人有四种不正确的知见,称为四颠倒,它们是
:常、乐、
我、净。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
苦 --受念处--观受是苦--乐:执著世间有快乐。
无常--心念处--观心无常--常: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执著有一个我。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
我四法的正
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
无我,以达
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
不会有贪爱
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
我、净。
四念处观行的修法:
一、身念
f******e
发帖数: 6488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arhat (紫辰子),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南怀瑾先生新著: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5(补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5 17:48:18 2006), 转信
「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這話怎麼說?從小乘來講
,做到四念處是證到空了,不受後有,這個世界不來了。感受的痛苦他沒有了,得
了涅槃之樂,心念不起作用,住在空這一邊,四念處成就,證了果位,離了身受心
法。但是菩薩道是要「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已證得涅槃還能夠跳出來,也可以
說,他既跳出來也沒有跳出來。這裡把三十七菩提道品拆開來講,講的是一個真俗
不二。不要自稱是大乘道而不講小乘,你如果小乘都做不到,罔言大乘!小是大的
基礎。大乘的修法,一定要先做到小乘的四念處,但是不是永斷身心,不是永求寂
滅,出世入世不二,才是菩薩行。
下面三十七菩提道品就念過去不細講了,要點都一樣。
「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四正勤:未生善今生,已生善
今增長,未生惡今不生,已生惡今斷。
「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
S**U
发帖数: 7025
26
《杂阿含经》的根本部分,在十二分教中称为「修多罗」。从杂阿含经的各个相应名称,可以知道原始佛法「所说」,可以用四圣谛完全包括。「能说」和「所为说」的经文,则归类到八众诵,弟子所说诵,或如来所说诵。
五阴诵,六入处诵,苦圣谛摄。
杂因诵,苦集圣谛摄。
道品诵,苦灭道迹圣谛摄。
南传《相应部》将圣谛相应放在最后,也很有意义,以四圣谛总结佛法所说,除此更无余说。符合佛陀初转法轮说四圣谛的意趣。
北传《杂阿含经》目录如下∶
五阴诵第一(一相应)
一 阴相应(一七八经)
六入处诵第二(一相应)
二 入处相应(二八五经)
杂因诵第三(四相应)
三 因缘相应(七八经)
四 谛相应(一五0经)
五 界相应(三七经)
六 受相应(三一经)
道品诵第四(一0相应)
七 念处相应(五四经)
八 正断相应(佚)
九 如意足相应(佚)
一0 根相应(二七经)
一一 力相应(六0经)
一二 觉支相应(六七经)
一三 圣道分相应(一一四经)
一四 安
J******s
发帖数: 7538
27
南传那个是三十七道品中的四正勤吗?四正勤再怎么修也修不到涅磐吧
修观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四念住,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八正道?
a***n
发帖数: 199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谛--Wiki
四谛
四谛(巴利文:cattāri ariyasaccāni,梵文:catvāri āryasatyāni',又称四
真谛[1]、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是佛陀一代时教之基本教法,南传
佛教的基本教义[2]。其中“谛”原义是事物的内在含义或者意义,在佛教中用来翻译
梵语“Satya”,意思是真实无谬的道理[3]。
目录
1 四聖諦
2 苦谛
3 集諦
4 滅諦
5 道諦
6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7 四谛十六行相
8 參考文獻
四聖諦佛陀悟道後最早傳授的真理:“苦、集、滅、道。”又稱四真諦、四正諦[4]。
佛教不管支派如何衍流,必根本依據四諦,否則將非佛教。
四谛概括了两重因果关系: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
的因果。這是從表面現象到深層原因的逆推過程。反過來說,就是修道除惡、滅貪嗔癡
,就可以避免痛苦,脫離輪回。
释迦牟尼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5],即为憍陈如等五位贤者宣讲了四圣谛,五人
各有所证悟,而求出家成为五比丘僧[6]。
苦谛参见:三苦、八苦及五蕴
苦谛(Dukkha):根據對現實的深刻觀察,佛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
、愛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阿含经说的五根、五力等三十七道品,虽有论师说有修行次第的意义,我认为是佛说道品的类集,依阿含并没有明确的次第。
五根、五力值得注意的意义,是以念根平衡信与慧,定与精进这两对,念力越强越好。
虽然修行人有随信行、随法行等类,信、慧等偏重不同,五力要平衡才能证果。如尊者阿难在结集前夜,整晚精进过度而定弱,不能证阿罗汉果,当他躺下休息刹那,五力平衡,证阿罗汉。
S**U
发帖数: 7025
31
一、前言
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部分或澈底)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无我我所离贪瞠痴」,真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涯。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即在契机(适应不同根机)的原则下,将一切法门(不论是主张空或有)以四种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统摄,并以「第一义悉檀」许\为真实而不可破坏的究竟了义。
与佛有缘的朋友,不论是新学或老参,假如他是真诚的关注生命,而且不一味的「信仰增上」(以信仰为先,不重视理性的分别观察力,致缺乏适当的简择批判精神)应当含触及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法海汪洋,固然是法书无量,在遍尝法味云深不知处时,到底洲褚(彼岸)在何方?」本篇习作除尝试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外,更愿意与道友们共同探讨、寻找并归向那「清净解脱宁静」的「第一义洲褚」。
二、世代圣典的启示
面对多方面传出的经与律,应如何的不轻信、不诽毁,古来在南北传阿含及各部律典中(如《增壹阿含》「声闻品」及《长阿含》「游行经」等)即有「四大教说」的提示。
四大教说的大意为∶各处传来的经律,如果与固有经律之...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2
第四章 有關急證精神的探討
關於急證問題,印順法師持否定的態度,而現代禪則給予完全的肯定。這個問題之
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最初是源於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批評性評
論。他說:「至於,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薩行』?以及重視修證的禪者是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嗎?我認為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而已。」對此,印順法師
並不認為自己批評禪宗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是「個人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李
元松先生對他的批評沒有道理。印順法師說: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他自己卻說:「臨濟與德
山,都是禪門的天王巨星,死在他們手下,證得阿羅漢的不知凡幾」。原來禪門所證得
的,是阿羅漢,這不是聲聞乘──小乘的聖果嗎?這是現代禪的新解說,在古代禪師們
,怕都說是「見性成佛」的。我曾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現代禪批評說
:「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不過事實確是如此,禪師們是證阿羅漢的,那就與我
見解相同了!
這就是說,雙方都肯定印順法師的確認為禪宗的行為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爭論
點僅僅在於這個主張是不是正確的問題。對此,印順法師最初立論的出發點...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我同意 cpath 的看法。
此经在杂阿含经中,分类属于「只夜」,「只夜」的性质是不了义的。如『瑜伽师地论
』等说,杂阿含经的经文,分为三大类∶修多罗、只夜、记说。『杂阿含经』的蕴 、
处、因缘、道品四个相应,是原始的「相应修多罗」,性质是了义的,是原始佛法的根
本。结集时的三个标准之一,「修多罗相应」,应该是指以杂阿含经「相应修多罗」的
部分,来抉择是否佛法。
『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说∶
「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
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
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所了知),及道品分(──能了知)。若诸苾刍、
天、魔等众, 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瑜伽师地论』,对「记说」的解说,如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说∶
「云何记别?谓于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后当生等事」。 「或复宣说未了义经,
是名应颂。云何记别?……或复宣说已了义经」。
瑜伽系论典,以显了分别,记别未来──二义,解说十二分教的「记说」。记别弟
子未来当 生等事,与 『大毘婆沙论』 的「所...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劝诫各位佛弟子
抱歉不能详细回答,由于时间关系。另外,真想认真了解,就要认真读原经,然后可参
考大德的解说(多位),这样可尽量完整和准确理解些。这里有个网站,关于阿含经的
,我感觉很好的,我过去把这里的许多经文都打印出来再读的。
http://www.jcedu.org/fxzd/ah/index1.htm
这里网上,大家都是随便谈谈,笑谈而已。
1. 慈悲喜舍如何修?我记忆中,阿含经中没有告诉大家如何具体地修慈悲喜舍,如先
怎么对家里人慈悲,然后扩展等等这些东西。佛主要就是赞叹这慈悲喜舍,说其功德益
处非常多,要无量,是无量心。所以要扩展到所有一切事物事情上来,而不是只对某些
人慈悲。有这心,保持这心,扩展这心。当然有这心,就会引发出行动和语言,善言善
语,善行慈行等等,而不是只有这心,无有善行的。佛为什么没有说具体如何做呢?我
认为很简单,根本没有必要讲太细如何做了。如佛说“诸恶莫做”,我们基本不用问“
怎么样诸恶莫做?”
这里有篇文章《《阿含经》中的四无量心》,我没有细看,感觉还可以,可以参考一下:
http://hk.plm.org.cn/gnews/2007211/200721144023....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三学的修行次第在杂阿含的修多罗就有了。对应经文,南传收在增支部,所以是否属于
原始结集,不能肯定,但至少是上座部的共识。如果参考大众部的说法,对于是否属于
原始结集,可以多些证据。
杂阿含820经[正闻本1108经/佛光本832经](学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
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若彼戒随顺梵行
、饶益梵行、久住梵行,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受持而学,如是
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
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学增上戒}[增上戒学]。
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
,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于五下分结,谓∶身见、戒
取、疑、贪欲、瞠恚;断此五下分结,受生般涅盘,阿那含不还此世,是名增上意学。
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重于...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讲
第十讲 禅宗的开悟(一)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禅宗,以后不再另换题目了。佛家的各宗各派,老实说,其目的都是
为了开悟佛之知见。释迦牟尼佛以开悟而成佛,他根据他的开悟──亲证境界变成语言
文字而传播他的教。在各宗各派中特别强调开悟的是禅宗。并且从原理到方法上都有其
特殊风格,而其他各宗各派呢,虽然都讲开悟,大多以为开悟是逐渐的,要依照一定的
次第渐修渐悟。禅宗则主张顿悟,不论次第的。现在先就禅宗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
假使要问中国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如果举一个宗派做代表,那就是禅宗,这个地位没有
任何一个派别可以充当。又如果说佛教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下、也就是从人间佛教这个
角度上来看,选一个宗派做代表,那也只能是禅宗。再如果从整个佛教的传播、发展、
延续这一条线上来看,贡献最大的,比较各宗各派只选一个的活,恐怕还是禅宗。因此
要研究我们中国的佛教,不懂禅宗,那真是太遗憾了。
作为讲课这么一个方式给大家传授知识,一般通行的历史方法是离不开的。不过在这里
,我只能在必要时提一提,因为时间短。要是说从历史上来谈禅宗,恐怕今年就光讲这
一个问题也讲不完。所以我在这里要给大家讲的主要是专门围绕一个中心,...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拉汉的开示
见法之道一位阿拉汉的开示
缅甸 韦布 西亚多 (Venerable Webu Sayadaw)--蔡文熙 译
按语:韦布西亚多(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
生於上缅甸,剃度出家後,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然后他努力于内观的实践,
并获得伟大的阿拉汉果。
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开始弘扬佛陀的内观训练,足迹遍及全缅各地,五十年
如一日,不曾间断,是当代缅甸佛教中,独树一格的长老。
1977年,韦布西亚多般涅磐。
他是二十世纪中缅甸僧团者伟大圣者之一,他以他的修行的努力和奋斗要无愧于佛
陀的教诲。
1.佛陀在三藏中的教法,只有一个目的:从痛苦中解脱。方法虽然很多,目的是
一致的。修行人没有必要追逐所有的方法,抉择其中一种,付诸实践,适切的努力,踏
实去做,就可以了。
2.智明(Vijja)与行为(carana)必须同时开发,两件事可以同时去做的。
3.遵从佛陀的教法,也要听从老师的引导。维持敬意、谦逊,恳切地修习忍耐与慈
悲。
4.直观就是澈见实相。修行人必须如实地澈见事物,否则,就不是直观。
5.真实不必外求,就在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直现前的,是...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0c21b80102erxi.html
我今天讲的跟上一次不一样,上一次主要是在家居士,今天在座的有法师,佛教基础
很深厚,也为别人讲,讲得比我要好。所以我要讲就不太容易了。我要讲的题目是《三
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此处的三乘与一般所讲的三乘不大一样,一般说三乘就是声闻
乘、缘觉乘、菩萨乘,我在此处所说的三乘主要是小乘、大乘、密乘。
净土宗的信徒从历史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是属于信仰型的,也就是一般人所说
的“愚夫愚妇型”的,文化程度很低,了解的佛法也很少,但信仰的需求非常强烈。尤
其在厌离人生,希望后世能够获得永恒的幸福,这方面的要求非常强烈。这种信徒在女
性里面大概占多数。解放前,印光大师就曾经说过,中国的佛教徒,女性大概占到70%
以上。这当然与过去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现在这种情况也还没有完全改变。这种净
土宗的信徒,往往修行是很好的,尽管懂的道理不多,也许不识字,没看过什么佛经。
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老太太,她修行的效果非常好。这是一类。
另一类就是精通佛法,精通三藏,比较了各个宗派、各个乘的修持道以后,他最...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40
按照佛的“药方”-“道”去做,就可以亲证,具体点说就是三十七道品。
“又譯為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品助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
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
l**b
发帖数: 9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深深感谢佛恩师恩
nanex.txt
深深拜谢师恩佛恩——我学佛的感应和心路实录
南人
缘起
写这篇文章犹豫了很久,也酝酿了很久。最后,还是在拜谢、报答佛恩的心情的强烈驱
使下,提起了笔。目的也很简单,希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感应写出来,与有缘翻阅它
的人共享。如果能因此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帮助生发信心,使之有所获益,庶几则为在
下拜谢、报答佛恩之万一了。
提笔之际仍是感慨良深,以前只是不时在网上、书上看到别人叙说学佛心得的文章,老
实说,那时心里还有些不甚相信,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有这种真切的感受、会轮到
自己来写类似的文章。真不知该如何来表达这种感受,心中涌起的,是深深的感恩——
深深拜谢恩师南公、拜谢三世诸佛十方菩萨!还有难言的愧疚——我愧负了太多太多的
师恩佛恩,因为,我没资格做南怀瑾先生的学生(虽然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也没
资格自称学佛(不配做一个佛门弟子)……
一、孩提时代的回忆
人身难得侥幸得
小时候的事情我已记得不多,特别是对于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更是一片迷糊(所
以我好羡慕菩萨们的入胎、住胎和出胎不迷)。只是长大后,听大人说,才知道自己能
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得很险、很侥幸。母亲怀...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佛法中“空”的含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30 11:17:53 2016, 美东)
法。
”)
很同意你说的,可行性上不会由较难的”无我”或”非我”入手,而是由简单的先入手
简单的,这个非,那个非
但我的体会又稍有不同,是这样的
(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在阿含中,佛陀所教的佛法的修行次第由两个角度看
1 依当事人意愿与现有能力,由当事人认为简单的事项入手破解,一层一层上攻
如果比丘本身是外道,又高深禅定,那是一种入手法。
如果比丘是一张白纸,那有另外入手方法
如果比丘本身是外道,观念又错了,那又是另一种教法,需要先改正观念,其他再说
如果是一般在家众,想学佛法,那又是另一种教法,只教更简易的,稍深的几乎不太
说。
就像给孤独长者,佛陀几乎不对他说稍深的佛法。或者另一个例子:有钱公子耶舍,
佛陀开始只教他布施,不谈佛法,看他能接受多少就教到哪里,最后他成为阿罗汉
如果是一般在家众,那又是另一种教法 : 就是好好赚钱,孝顺父母家庭和乐,过好
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修持方法
一般说来,这是个大多数修行人都很感兴趣的题目,但是也很容易引起诤论的题
目。这归纳起来有几个因素:第一点,是因为佛法真的是甚深极甚深,要经过三大无量
数劫的修行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很难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佛法的真实义理说明清楚
;第二点,则是众生的根器差异很大,所相应的法门也不一样,所以很容易就依著过去
生的习性来选择今生修行的法门;第三点,同样是由于过去生的因缘使然,众生大多数
会选择自己相应的善知识,不论这位善知识所教导的法义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往往就
是一跟到底而绝不改变;第四点,众生很容易受到道场规模大小、庄严度、住持师父的
知名度以及信众人数多少的影响,甚至只要懂得利用媒体,用一些吸引大众的题材,就
很容易招来许多的徒众,近二、三十年来,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第五点,随著时代的演
变,现代人越来越讲求简便、速效,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达成自己想
要追求的修学目标。由于上述种种的原因,使得许多修行人都是凭著直觉乃至于错觉来
选择道场、名师以及法门;但是,往往对于这个道场、这个名师、这个法门所传的到底
是不是佛教正法,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却几乎从来不曾仔细想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我们略说了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并且从各种不同的层
面,来说明佛法中的这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法相。我们要接续上一个单元的主轴,也
就是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
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前面我们说过,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
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
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
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
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
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
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
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5
自贡旭水河河道中央躺着一尊“菩萨石”!今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专家在自贡旭水河河道上发现了一尊“菩萨石”。据了解,“菩萨石”上共有十多龛雕像,佛像有毗沙门天王、观音等佛教人物和天龙八部等佛教题材。“大部分是晚唐时期作品,也有少部分是宋、明时期雕刻。”
专家勘察后表示,“菩萨石”可能是雕在河道现有的一处寺庙中。同时,考古专家认为,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菩萨石”应尽快从水中移出,进行抢救性保护。
新闻百科:“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容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亁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438
46
永葆本色立潮头--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6/30/c_121604237.htm
新华网南京6月30日电(记者郭奔胜)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品新苑居民区党
组织换届直选现场,一面鲜红的党旗下方挂着一块黑板,上面记录着支部委员候选人的
得票数。81岁的总监票人宁曼瑛声音洪亮:“钱琪明83票,王宏70票,汤虹云6
8票……”
在今年年初启动的全国四级党委换届中,像这样组织有序、体现民主的选举还有很
多。朱志军是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党委书记,不久前在乡镇党委换届中,包括他在内的
党委班子成员是由全镇1222名参加选举的党员差额直选出来的。他说,党员参加选
举的热情令人感动,也大大激发了自己抓好基层组织党建的信心和责任。
从90年光辉岁月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自身建设。特别是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围绕提高
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994...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7
七常委出席中央元宵晚会 农民工朗诵赢掌声
2013年02月23日23:29 新华网 我有话说(24人参与)
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霍小光、周英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
中共中央2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元宵节联欢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
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同知识界知名人士、首都劳动模范
和先进工作者、农民工等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欢聚一堂、喜迎佳节。
19时45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同大家亲切握手、互致问候。
联欢晚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主持。他首先代表中共中
央向全国知识界和各行各业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刘云山表示,2012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重
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着知识界和各行各业同志们的智慧和力量。
刘云山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我国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 阅读全帖
t****v
发帖数: 9235
48
加拿大两份政治与外交周报《国会山时报》和《大使馆》报日前联合推出春季季刊,列
出100位最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在驻加拿大外交官一项中,评出3位在加拿大最具影响
力的外国大使,中国驻加大使章均赛名列首位。第2和第3位分别为美国大使布鲁斯&#
8231;海曼(Bruce Heyman)和墨西哥大使弗兰西斯科‧苏亚雷兹(Francisco
Suarez)。
季刊在外国驻加外交官之页的最上方刊出了在中国大使馆举行的马年春节招待会上,章
大使同加军总参部长劳森将军一道品中国茶的通栏图片,压图标题是“北京的人”,下
面的评语介绍了章均赛大使卓有成就的外交生涯。
加拿大外交部长白谔德(中)为中国驻加大使章均赛夫妇举行送别午宴,双方就进一步发
展中加关系交换了意见,白谔德赞赏章大使3年多来为促进两国在各领域合作所作的积
极、突出的努力。
评语写道:近些年,中国驻加大使是中国驻外使团中最为复杂的外交岗位之一,作为驻
加大使,他不仅需要引导他的国家,理顺加拿大公众对中国有时焦燥不安的关系;同时
还要提升同加拿大政府发展在经贸、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关系。 info.51.ca
评语说:章均赛大使在他...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6663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国三年的一元面值袁大头
墙里拆出来的,估计假不了。
就不知道品相了。
s**e
发帖数: 255
50
来自主题: ebiz版 - 小米在美国开卖了
这个价格有点搞,个人认为是鸡肋价,高端用户看不上,低端用户嫌价高,这个价格完全
可以买到samsung galaxy s3 or mini. 以及N4,还都比它便宜,为啥买这种不知道品
牌的东东。它还真以为美国的消费者是傻瓜呀。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