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现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x*********o
发帖数: 208
1
16.密主国王恩扎布德
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赫赫金颜的,是大国王恩扎布德,他的本体是密主金刚手。但无论
是新成就者还是原已成就的圣人,他们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释
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国王恩扎布德是一切密宗的教主。
恩扎布德国王统治的国家富饶祥瑞,人人都安居乐业。有一天,佛的眷属阿罗汉到其他
洲时,凌空飞过国王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晰,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
大鸟飞来飞去到底干什么?”
大臣说:“国王,他们不是飞禽,他们是大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
国王听到大仙人释迦牟尼的名字,顿时无限向往。
“怎样我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国王问。
“佛在很远的地方,”大臣说:“不可能来我们这里。”
当晚,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名阿罗汉以神变
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恭谨的供养。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
的方便之道。
佛说:“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说:“我想要一个能够和众妃一起享受五妙欲而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
:“瞻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
39.坛城前舍弃上师的吉祥佛智
印度中部卡屋地区有一个城市叫朵炯结,该城一位天赋过人的婆罗门上师对佛教的信心
日益增长,直到有一天,出家修道已成了他此生的唯一所想。他最终如愿以偿,在那烂
陀寺大众部教中剃度,取名为布达西尔加纳(吉祥佛智)。
有些智者认为他出生汉族,是一位天才讽诵者。他在阿阇黎狮子贤面前学习并通达了大
小乘的所有法门。后来,应一位名叫歌纳么扎的尊者祈请,他造了《般若摄颂注释》等
诸多论典。歌纳么扎是藏传般若法门的传承上师之一,但《言教论释》中却说这是一位
比丘尼。后来,吉祥佛智前往邬金地区,在阿阇黎嘎比多吉、瑜伽母歌内日前听闻了内
外密法,并获得了善妙的等持。邬金北方有一个屠夫种姓的女人叫扎灯扎喇,她和花木
明妃是同一个相续的人。他依止她八个月,获得黄财神修法的传承,并成就其密咒。他
曾在扎南达日的一位名叫巴乐巴挞的阿阇黎前听过《智慧续》。据说,这位阿阇黎是扎
南达日巴的化身,在他的智慧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如同河流一般源源不断的等持。
他前往南方果哥那上师巴勒塔巴(护足)修行的林中。那里景色极其优美,树木从空中
伸出,抛洒烂漫的花雨,恰似人间仙境。十八位具有神变的男女瑜伽...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斥着邪见与欲望的社会中,直接向众生讲述佛法的甚深义理,恐怕不
但打动不了多少听众,反而会引起一些愚痴者及怀抱极大偏见与误解者的憎恶、厌烦、
错解甚或诽谤。在这种情况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语言、
事例,在佛法的观照下,既不失佛法本义,又方便善巧地随顺世人的思维习惯,然后再
向广大民众宣讲佛理,这种方法也许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讲法策略。故我在这篇文章
中即以世间语言宣说不违佛法正理、且能完全印证佛陀所言的世间正见,并真诚希望一
切有缘见闻触到此篇文章的读者,自此后都能在心相续中生起善妙之心及向道之意;特
别是那些终生沉迷于娱乐圈中的人物,以及把全部身心都扑在明星身上的非明星的追星
族们,也都能在心中生起真正的智慧与慈爱之意。
这篇短文主要阐释一些明星的学佛之路及学佛心态,因时下毕竟有为数不少的演艺界名
人皈依佛门。他们的目的及动机如何、闪光点或盲点又何在,这些问题相信也是不少读
者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提笔行文之前,我忽然想到了弘一法师,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斥着邪见与欲望的社会中,直接向众生讲述佛法的甚深义理,恐怕不
但打动不了多少听众,反而会引起一些愚痴者及怀抱极大偏见与误解者的憎恶、厌烦、
错解甚或诽谤。在这种情况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语言、
事例,在佛法的观照下,既不失佛法本义,又方便善巧地随顺世人的思维习惯,然后再
向广大民众宣讲佛理,这种方法也许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讲法策略。故我在这篇文章
中即以世间语言宣说不违佛法正理、且能完全印证佛陀所言的世间正见,并真诚希望一
切有缘见闻触到此篇文章的读者,自此后都能在心相续中生起善妙之心及向道之意;特
别是那些终生沉迷于娱乐圈中的人物,以及把全部身心都扑在明星身上的非明星的追星
族们,也都能在心中生起真正的智慧与慈爱之意。
这篇短文主要阐释一些明星的学佛之路及学佛心态,因时下毕竟有为数不少的演艺界名
人皈依佛门。他们的目的及动机如何、闪光点或盲点又何在,这些问题相信也是不少读
者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提笔行文之前,我忽然想到了弘一法师,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5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公元一世纪时 马鸣菩萨往生,二世纪时 龙树、提婆菩萨往生,约五世纪时 无著
、世亲菩萨往生。至公元664 年唐朝高宗时,玄奘菩萨往生;约早于此十多年前,印度
戒日王往生,相对稳定的中印度政权随即开始分裂斗争,全印度相继陷入动荡战乱的纷
争时期,于是印度全境形成比戒日王时期更为四分五裂的状况,直到十三世纪时全印度
才被回教军队完成统一,结束各国割据的局面。然究其实,印度自从公元前232 年左右
,孔雀王朝阿育王死后,就已陷入各国分裂的情形了;后代之印王就算是勇猛如戒日王
一般,只能够统一掌控中印度以北的国土,也只是五天竺的国王之一而已。因此可说,
自阿育王死后,印度全境即已陷入列国分据,互相争战,政治混乱,各自为政的状况了。
从宗教上来看,无著、世亲菩萨在世时的笈多王朝,并不是以佛教为国教,而是以
婆罗门教为国教,当时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在全印度各地兴盛弘传、广建寺庙。佛教
势力并不是主导印度宗教的主流思想。至八世纪时,更出现了大规模的印度教排挤攻击
佛教的活动。换句话说,印度在四、五世纪时,传统婆罗门(印度教)思想等早已泛滥
,当时 世尊的正法,虽然号称有 玄奘菩萨等诸大菩萨...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7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十三章 算盘
看着手里的信,叶昭无奈的摇头,官文休已
早已遣人去与官文接洽,令他改弦易辙,来广州告示天下拥立同治帝,但这官文却
写来信说是要多方联络,趁曾国藩未到长沙之时拥兵自立。以张广州声势,而曾国藩与
京否城奏折往来尚需时日,他有足够的时间部署一切。
可曾国藩是甚么人?岂会等六王的一道道明示?既然被授湖广总督。只怕湘军顷刻
就进了长沙府“官文若有异动,那还用上折子,当然是先抓起再说。
官文可未免把乱世枭雄之行否事看得简单了?天否下否大否乱,鬼才会跟你讲规矩。
“王爷,七爷他们到了!。。殿外侍卫禀报,七爷自然是指巡否捕房省局副总巡官
德斌,除他别无分号。
叶昭点点头:“请进来吧。”。
德斌是与郭络罗氏一起来的。随同的还有个粉裙翠衫的美貌少否妇。却是已银锁入
否狱的原大将军府吏房主事、广否东布政使唐树义身边最得宠的小妾水仙。
在黄幔后的沙发上坐了,德斌道:“阿,阿哥,好久,好久没和你吃饭了。”
叶昭看着德斌心里就升起一丝暖意,笑道:“那就今儿晌午吧,你们都留下。老七
,我最近可练了一手烧象技蚌,又鲜又美,该着你解馋虫子。”
德斌欢喜的道:“好,好啊。。。
郭络罗氏和水仙自然都恭敬的很...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十三章 算盘
看着手里的信,叶昭无奈的摇头,官文休已
早已遣人去与官文接洽,令他改弦易辙,来广州告示天下拥立同治帝,但这官文却
写来信说是要多方联络,趁曾国藩未到长沙之时拥兵自立。以张广州声势,而曾国藩与
京否城奏折往来尚需时日,他有足够的时间部署一切。
可曾国藩是甚么人?岂会等六王的一道道明示?既然被授湖广总督。只怕湘军顷刻
就进了长沙府“官文若有异动,那还用上折子,当然是先抓起再说。
官文可未免把乱世枭雄之行否事看得简单了?天否下否大否乱,鬼才会跟你讲规矩。
“王爷,七爷他们到了!。。殿外侍卫禀报,七爷自然是指巡否捕房省局副总巡官
德斌,除他别无分号。
叶昭点点头:“请进来吧。”。
德斌是与郭络罗氏一起来的。随同的还有个粉裙翠衫的美貌少否妇。却是已银锁入
否狱的原大将军府吏房主事、广否东布政使唐树义身边最得宠的小妾水仙。
在黄幔后的沙发上坐了,德斌道:“阿,阿哥,好久,好久没和你吃饭了。”
叶昭看着德斌心里就升起一丝暖意,笑道:“那就今儿晌午吧,你们都留下。老七
,我最近可练了一手烧象技蚌,又鲜又美,该着你解馋虫子。”
德斌欢喜的道:“好,好啊。。。
郭络罗氏和水仙自然都恭敬的很...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发信人: dragon (飞龙在天--润龙), 信区: Wisdom
标 题: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Mar 7 15:12:53 1999)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莲花生大师著
刘立千 译汉
布楚活佛倡印
一、 书名《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二、敬礼
顶礼觉性自明三身尊。
三、述意
我将开示《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觉性赤裸现见自行解脱》如是
直指自己觉 性之法,有缘善男子,应善自领悟!
三昧耶,甲,甲,甲。
四、直指心性(觉、明、现)
唉玛火(奇哉)!一心之内圆满包容了轮回与涅盘,它的本性无始即然,而你却不知
道;明和觉从未有间断,而你却不认识;它处处皆无碍显现,而你却不了解。因此,为
使你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开示。
三世诸佛讲说了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除了觉悟此性外过此说者佛未曾说。经典遍满虚空
不可计量,究竟教诲只有直指觉性三句话。此现量直指诸佛之密意,既无前行,也无后
修,导入之法,即此而已。
五、一心
吉哈!有缘弟子且谛听!所谓心者颇为广泛传播而声响亮
r*****e
发帖数: 176
10
南师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首愚法师:关于准提咒的开示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7-31 15:02:29)
转载▼
标签:
佛教
释迦牟尼佛
准提菩萨
密宗
莲花生
灌顶
分类: 持咒禅定功
南师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首愚法师:关于准提咒的开示
南师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见者得灌顶!
在人间
在人间按:南师就是厉害啊!赞叹!本文除了揭示了下面这五个问题外,南师还传授了
准提法门的修法、在家居士的修法,同时给大家做结缘灌顶!供养有缘,多多转载!
1、真正的财神法的奥秘?
2、世界上真正的福气是什么?
3、修准提法需要灌顶吗?究竟什么是灌顶?(南师第一次透露这个秘密)
4、手印和“卍”字的奥秘。
5、抓妖抓怪、赶鬼赶尸、人坐在鸟背上飞起来的方法。
讲到感应方面,诸位特别注意啊。有许多人来修佛法、修密就求感应,求什么?保
佑我,保佑我发财,又保佑我健康,保佑我妈妈好、儿子好、孙子好、老公好、太太好
、外婆好,都好,你拿些什么代价?就是“南无飒哆喃 ? ”不用力气去讲一句话,然
后什么都要,你看这个人可以学佛吗?佛要去掉贪嗔痴,结果我们学佛的人比什么人都
贪、都小器,十块钱买三...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11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地上居
遍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八七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这是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的五识颂的前两颂。
南先生的楞伽大义一书中把这篇放在了最开始。并有
范古农居士的贯珠解。根-识之说,请细审之。
s***c
发帖数: 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WAICHI的一个著名论断

这个在贾提韬的文章里也是这么说的.
这个的问题在于佛教和迪卡尔思路的差别,在迪卡尔来讲,
有思想就必然有一个思想者,是这个思想者"发出"思想.
所以思想和思想者是两个东西,这个二分法思维方式十分根深蒂固.
而在佛家,思想就是思想者,不认为除了思想之外还有思想者.
心经应该也是这个意思,"照见五蕴皆空",其实这个思路再进一步就是
找不到"我"了,我空了.
咱是比量,不是现量.
s****i
发帖数: 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顿心要
圆顿心要
天目中峰和尚广录节出
一、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诸佛不欠一毫;
第二要信从无量劫来,与声色、爱憎、染习流注,结成一种生死无常,於四大身中
念念迁流,新新不住;
第三要信古人垂慈留下一言半句,如倚天长剑,等闲拶透,端的会断人命根;
第四要信日用工夫,但恐不做,做之不已,念念精专,决有透脱之期;
第五要信生死无常,不是小事,若不奋决定志,以期独脱,其三途苦趣,曾无自免
之方也。
又有三法为进道之捷径:
一智眼明,二理性通,三志坚固。
智眼明,则照破世间、身心现量境界,一切是非憎爱、取舍得失、贫富寿夭、苦乐
等法,皆是梦缘,了无实义,而不起分别;
理性通,则於从上佛祖所说语言名相,至於三教圣贤、诸子百家差别法要,会归一
源,不生异见;
志坚固,则从今日至未来际,不问近远,若不澈证,决定不休。
此三法具一而缺二三,成个无事汉。具二而缺一三,成个伶俐汉。具三而缺一二,
成个担板汉。
当知此道如涉千之修途,若具一二而缺 三,是由九百而止者,具一三而缺二,
终不免其岐泣,具二三而缺一,吾知其触途成滞必矣。
三法全具,虽未动足,敢保其与已到
m*********r
发帖数: 31
14
《楞严经》有两个根本违背佛法的地方:
一、以“心本”代替“佛性”;
二、以“六根造业”代替“无明缘起”。
就说“心本”吧。从《胜蔓》到《楞伽》,大乘佛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认为唯心所现,
不是究竟的真实。
然而,《起信论》等真常唯心论者却建立在翻译错误的《楞伽》本上!
宋译是明确宣示“唯心所现,不是究竟”,而魏译与宋本和唐译都不同。如宋译说:「如
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法界实相,非心界能量)。而魏译作:「云何住如实
见?谓入自心见诸法故」。唐译作:「见一切法如实处者,谓能了达唯心所现」——看!
魏译根本就理解反了,将诸法建立在自心基础上。
然从上引文而论,宋译无疑是更妥当的。因此,宋译每有唯心非实的教说,而魏译却
不同。
再看——
如宋译说:「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唯心的异译);魏译作:「无想定灭尽,
亦皆心中无」。宋译说:「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魏译作:「能入是唯心,智慧无
垢相」——这个理解也反了。
『楞伽』说唯心,而着重于超越唯心,而魏译却颠倒了,以至于《起信》、《楞严》
等都将离染之心看作本来之心,这个“心”据说是自性本体,灵妙而光明清虚,圆满而常
住不变,是万有的
W****i
发帖数: 56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WaiChi言论之评论(3)

麻子文中:
>依扯脱夺所之类方式契入空性者,其空性现量与具备禅定力者
>的契入的并无差别。 然而由于不具备禅定之力用,虽可契入
>空性不能立证果位,此是与具禅定力者不同处。
如说到证量有分「契入空性」和 契入 「空性觉受」.
则「契入空性」分别俱, 1.破 "自" 识性, 2.破 "自" 身相性, 3.破 "他"
无情物性, 4.破 "他" 有情物性, 5.行入第一义理.
俱足此五, 为之「契入真如」亦名「契入空性」.
而契入「空性觉受」是只俱1, 而不俱2,3,4,5.
定慧俱解脱, 证四果位者, 必俱六通, 这你同意吧?
证四果位者, 乃全得以上五点, 破1.2.3.4. 亦因破2.自我肉身的的
此性. 3.破 "他" 的破 "无情" 之物的物性, 故有五通(因第六通漏尽
通不是神通).
而麻子说的 依扯脱夺所之类方式 "契入空性" 者, 这话太有问题,
因为依扯脱夺所之类方式契入的 "并不是空性", 而只是空性「觉
受」, 麻子言依扯脱夺所之类方式 "契入空性" 是 "假设了" 那契
入者其后必定证果; 但实际上, 那依扯脱夺所方式 "契入" 者, 所
"契入" 的只不过是空性
s****d
发帖数: 30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既然提到我,我就说两句吧
回复见下面:
:这个我能明白,你说的最细心,是说,只有心唯明唯知的觉性,而没有别的执着。暂时
不是定境,这个不需要入定就可以。比如死亡中阴四大分离的时候,西藏生死书里谈到
的地光明的赤裸的现起,也是如此。可以有其它执著的时候,把这方面特性和其它执著
分开,如果可以了解这个心,对于其它执著也有一定减轻的作用。不过开始不行,要慢
慢深入。这些基本就是禅宗和宁玛派大约的看法。
:粗分分别心能说一下吗?如果得到禅宗的“得一个入手处”,不就是细心,而不是粗心
:了,为什么不能现量见到空性?还是这两个地方定义有不同?
粗分分别心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阿。一般修行的过程是要先修定,心缘一境,把粗分的
分别心暂时熄灭。然后再用这种定的力量去修空性,然后证空。这是传统的教法。禅宗
就说,不必先修定到很高,在现在粗分意识状态里,就可以得一个入手处。但是后三派
就说,这个入手处就是心,根本还不是空性。
这里你可以记住这个争论的焦点:禅宗说明心就是明了,明的是心,也是空性,也是本
觉,也是如来藏,法界,能所不二等等。但是格鲁派等其它三派认为,禅宗和宁玛派所
说的这个明心,也就是心(最细的唯明唯知的心)而已,根本还
N*******n
发帖数: 348
17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
。能深能广。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迷现量则惑苦
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惟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
。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
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弃妄。犹
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犹处阴影灭。若无心忘照。则万虑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
爰起。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言止则双忘知寂
。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
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著。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
绝亦寂。则般若现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然本寂不能自现。实由般若
之功。般若之与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与始修。实无两体。双亡证入。则妙觉圆明。
始末该融。则因果交彻。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无一尘而非佛国。故
真妄物我。举一全收。心佛众生。浑然齐致。是知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
S**U
发帖数: 7025
18
这个对禅定的看法也有别人提出过,虽然有可能,不过违反南北传阿含经提到四禅、正
定多篇经文,以及许\多论师主张,所以从圣教量来说证据不足。这个看法要广泛被接
受要用现量,比如多位公认阿罗汉说明他们是如此证果。欧美没有强大的大乘传统,注
重实证,对这个看法可能比较 open minded.

活中
r****r
发帖数: 755
19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赵跃辰
禅定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禅定的了解,会给佛教史的研究增加
许多困难。但是现在很少有专门的著作能把禅定讲清楚,也很少有人讲清楚。这导致了
在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关于禅定的传说,使禅定神秘化、神话化。今天我尽个人能力
给大家介绍一下禅定的实际情况。
解说禅定的困难
禅定不仅仅属于佛教,其他宗教修习禅定的也很多。据说早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
苏菲派也都有禅修手段。但佛教的禅定与其他宗教的禅定在目的上有根本不同。这个根
本的不同点在于:佛教禅定的目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现量体会缘起性空正见,契入空性
。但是近代以来,真正能从基本概念与基本练习角度讨论禅定的书籍非常少,这造成了
大家对禅定的不了解,从而形成了各种神秘,成为形形色色的无知传说的温床。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禅定者。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是一样。不论古代还是现代,
真正有很深禅定功夫的人的数量总是很少的。古代的禅修大家可能比现在稍微多一点。
不过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下面的第二个困难。
第二个是缺乏名言共许下的语言传递信息。什么叫缺乏名言共许
r*****d
发帖数: 92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谈谈闻思修 03 (ZZ)
四、两种偏差
(一)闻思未到量就盲修瞎练
如果闻思没有到量,不明白修的次第、方法、数量,不知道如何解决修行中的问题
,也辨不清正道和歧途,没有了定解之目,极易堕入盲修瞎练的险坑中。
(二)闻思此法,修持彼法
这是不明白教证二法的关系所致。其实,教法是指示修行的道路,教你怎么做、怎么修
,而证法是按照所指示的道路真实行持。所以,修就是修闻思所决定的法义。如果闻思
和修无关,闻思的法义并不是所修的内容,则即便闻思二十年,也对修没有任何帮助,
有心修行的人又岂愿虚耗二十年宝贵时光?若按这种想法,很多人会放弃闻思。
试问:佛成道之后,最根本的事业是转法/轮,四十九年说法,结集成三藏十二部的教
法,如果这些教法不是指引众生修行的教授,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岂非无义?这是对佛的
大毁谤。
再者,一般人单凭听闻也无法得到解脱,否则“修”就成了多余,只要说“闻、思”,
不必再加一个“修”。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说:“如果不是这样,那应当仅仅以听闻无我
等法就现量证悟其义,当下得解脱,所谓的修持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又如果不听闻
无我等法就可以自修彼义,那宣说诸经论应成毫无意义,也就不
a*******g
发帖数: 867
21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171.htm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刘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佛告大慧:“言说、妄想,非异、非不异。所以者何?谓彼因生相故。大慧,若言说
、妄想异者,妄想不应是因;若不异者,语不显义,而有显示。是故非异、非不异。”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为言说即是第一义,为所说者是第一义?”
佛告大慧:“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所以者何?谓第一义圣乐,言
说所入是第一义,非言说是第一义。
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
是故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
言说者,生灭动摇展转因缘起;若展转因缘起者,彼不显示第一义。
大慧,自他相无性故,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
复次,大慧,随入自心现量,故种种相外性非性,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
是故,大慧,当离言说诸妄想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性无自性, 亦复无言说,
甚深空空义, 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 言说法如影,
自觉圣智子, 实际我所说。”
r****n
发帖数: 825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彻底否定

我说的完全了解,就是已经证得。
智慧证量分为两种,一种是现量智,即对真实的直接经验,比如以涅槃为所缘,比如亲
身见到无数世以前的缘起状况。另外一种是比量智,或者叫做类智,即通过对一种现象
的真实经验,而推而广之出另外一种现象的必然性结果,进而根本性灭除了某些错误性
认识。
佛陀在证悟的时候,是有余涅槃,此时还有色身存在,但是依靠比量智,必然性的了解
了五蕴寂灭的无余涅槃状况。
如果涅槃境
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区别就是有色身。
依靠对有余涅槃的直接经验,会了解无余涅槃。
r****n
发帖数: 8253
23

你并不懂什么是比量智,什么是现量智。
轮回是没有开始,没有起点的,为了证明这个,是不是要回溯亿万劫乃至无穷劫的轮回
状态才能证明呢?
它已经被佛陀和无数阿罗汉所证实,根据经典,它和我说的一样,并不违背,如果有违
背请指出。
具体见前面,另外希望你好好读读井水喻经,为什么殊胜尊者说自己如实慧见,确定“
有的灭是涅槃”,但是他又否定自己身触涅槃。
q*c
发帖数: 94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数学是宇宙的本质
Haha. 我和你刚好相反, 上的是老曾的课。 曾同学和波恩(或者波尔)当面讨论量子力
学, 和我们讲他对量子力学的理解,还是很好玩的
按照 r 同学的理论,我们都还读过佛写的教材捏, 我们就是大修行人了, 哈哈。
娃哈哈,只是我们一看到禅定现量神通这些具体的“公式”,
我们基本都是“一掠而过”, 一旦看到“无我”,
“涅磐”这些牛叉的名词,就牢记在心。
所以嘛, 别人也就嘲笑一下我们不懂具体的修行而已,
其他的就免了! 诸位阿罗汉大菩萨等“书虫”,
不就是比我多了一个具体的禅定修行嘛, 根本不值得一提。
谈论起“佛法认识论”来说, 我不知道比他们强多少!
就是真的生死大考试来的时候, 我这样的“教授”就玩完了,
那些“书虫” 确能法界自在。 这是在是太搞笑了。
娃哈哈, 估计下次义和团的时候 it必然是先锋 :)
b*****l
发帖数: 3821
25
另外,用声闻乘经典去质疑菩萨乘的经典,就有点拎不清了。
佛陀自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声闻乘是修不出究竟佛慧的。
关于三乘,这里估计没人能靠自己的现量和比量来判断,只能靠圣言量。
问题是有人是师心自用来判断什么是圣言量,
连四阿含里不合自己观点的都能套个部派佛教的帽子,弃置不用,
这个圣言量到最后变成“自心量”了。
对于这个,只能衷心祝福他们多积累点波罗蜜了。
a**u
发帖数: 8107
26
☆─────────────────────────────────────☆
runsun (runsun) 于 (Thu Mar 11 13:02:30 2010, 北京) 提到:
真正的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完全彻底的否定,因为彻底否定带来彻底的放下,才有彻
底的解脱。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佛法的精髓。
人和世界就是五蕴,就是世间,就是苦,就是轮回。
大部分人修行,是希望停止世间的苦,但是要享受世间的乐。更好的享受。
人们幻想有天堂,有极乐世界,幻想解脱后可以天上天下来去自由,可以不受因果控制
甚至随意操控因果。追求这些的本质就是渴望更好的享受世间乐。
当他们听到智慧的佛陀说解脱是五蕴寂灭,在世间苦灭的同时,连世间乐也灭了,他们
会害怕,会恐惧,会难以接受。正如佛陀所说“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
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
这种心理,是大乘伪佛法产生以及很多人信大乘伪佛法的根本原因之一。
没有彻底的对世界,对人,对自我的完全否定,就没有正见的生起。就不可能导向于五
蕴寂灭的涅槃。
涅槃,将使得一个“人”失去世间的一切。记忆,经验,感情,...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责任续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8
☆─────────────────────────────────────☆
runsun (runsun) 于 (Wed Jul 7 05:29:11 2010, 美东) 提到:
以下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思考与佛法实修,结合佛陀的佛法以及现有量子物理学的部分理论,而产生的一种宇宙模型,代表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这个只是草稿版,并不完善。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一、这个世界只存在一个刹那,每个刹那都是不同的世界
解释:此处的世界指的是我们感知的世界,包括被物理学认为的客观世界(实际并不是客观独立的)以及我们的意识。对应于佛法所说的五蕴世间。以及量子物理当中的物质的粒子态。
这个刹那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它的时间是普朗克时间。同时也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组成粒子的单位,它的长度是普朗克长度,是一维的。
这个结论也说明这个世界的任何物质和意识现象都是量子化的,是非连续的,是分立的。小到微观粒子,大到整个宇宙。包括能量,时间,空间,运动等等。都是量子化的。
比喻:这个刹那类似电影当中的单个胶片,这个刹那包含了不同的信息状态,这些最小的单位高速的生灭,组成了一个看似连续的,实际只存...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数学是宇宙的本质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15 23:14:17 2010, 美东) 提到:
你是否知道为什么数学是如此的美,为什么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为什么揭示
自然规律的物理必须要依赖于数学。为什么类似斯坦福大学赵午这样的顶尖物理学家竟
然敢说电子是抽象空间的抽象算符。
数学仅仅是人类抽象的产物吗?
不,他是宇宙的本质。
我们以为数学是毫无生命力的,但却不知道,生命依赖于它。
简单的二进制运算,可以运算出一个极度丰富的虚拟游戏世界,让无数人沉迷,未来的数学运算,可以算出超级计算机,可以算出智能机器人。
宇宙的数学运算,算出了电子,算出了种种法则,算出了整个宇宙。
我们所感知到的,所观察到的宇宙以及所谓的客观世界,不过是它的投射。是意识参与而形成的投射,虚幻不实。
宇宙本身就是数学。
数学,才是真正的真实。
上帝就是数学。
如果这段话能被保留100年,它会成为名言的:)
原始人是无法想象人怎么可能上天的,你,和他们差不多,都是极度无知。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藏传保留辩经传统,依藏传说。
立宗,辩之。
如立宗「心皆无常」,如来藏见者不同意,立宗「如来藏心是常」,辩之。
辩经仅可用现量与比量成立自宗,引用经论无效。
a*****a
发帖数: 64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表达一下?

什么叫立宗?立,宗是一起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什么叫 心皆无常? 什么叫 见者? 什么叫 如来藏心?
什么叫 现量,什么叫 比量? 什么是自宗?宗怎么解释?
不好意思,我基本一无所知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佛教各宗都有所依经,依经是无法判断的。对方一句「你所依经不了义」就取消你的立
论了。
所以辩经通常用现量与比量成立自宗,少用圣教量。
另举一例,某人引圆觉经支持自己观点,与 runsun 辩论,runsun 只要说圆觉经是伪
经,依辩经规则,某人引证就无效,必须另行举证。
辩经是在双方共同接受的材料出发,因明叫「极成」。大乘与声闻辩,引大乘经是无效
论证,引阿含经是有效论证。佛教徒与基督教徒辩,引佛经圣经都是无效论证。
本版辩论,违反因明居多 :-) 不能叫辩经。
d**********l
发帖数: 64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极乐世界是否原本存在
问:极乐世界是否原本存在?是后来被阿弥陀佛发现的,还是原来
就没有,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建设的?
答:这种存在啊,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够思维的存在,你说它是存
在,也不能说它是一个实体的存在呵,它是真空妙有,是阿弥陀佛
契证到诸法的空性,由大悲心,为了救度众生故,所流现出来的西
方极乐世界。它不需要我们建设呵,它不是一个造作的过程,这是
无作妙用,不像造房子,要挖地基,要用砖块,要用什么什么来
建,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这样造作的,是称性流现出来的。它的树不
是一寸一寸长大的,它是一下子就那么高的,我们要理解称性了,
海印三味啊!是这么一种不可思议的情况。诸佛如来建构净土,度
化众生,这里面种种善巧方便都是属于不可思议的境界。那么阿弥
陀佛,实在来说,你也不能说他就是十劫以来才成的佛,阿弥陀佛
十劫以来所成的佛也是这一期的应化。实在来说,阿弥陀佛是久远
劫以前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大愿是法
界当中确实发生的一桩大事因缘,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契证
到宇宙法界的真相,现量契证,他把这桩事情和盘托出告诉我们
了。而且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有密切的关联,是救度娑
婆世界苦难...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条理清楚,有事实根据(e.g.自己经验或引大藏经),能增加对儒道佛了解的就是好文。
这就是用因明的现量,圣教量判断。
再不行,三个以上id(不算马甲)顶的文。
r*****d
发帖数: 92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问放生
关于放生
慈诚罗珠堪布 开示

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
,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讲讲有关放生的问题。
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六种,这就是六度,六波罗密多。本来,大乘菩萨的
见解、行为、修法,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事业浩如烟海,但所有这些方便,均可以归
纳成为六度。
如果我们能如法放生,即使是放一条生命,也有办法具备六度。如何具备呢?下面我们
分别讲述:
第一,布施。
大乘菩萨的布施有三种:无畏布施、法布施和财布施。
无畏布施:
放生本身就是无畏布施。但要成为真正的无畏布施,还需要一些条件。
1. 放生时,要看生命放完后是否安全。譬如藏地也有泥鳅卖,是从汉地运过去的,当
地的牧民以为是鱼,就买了放到河里。那儿的河底下没有泥,全是石头,河水也很冷,
因为它的源头是雪山。泥鳅放下去后,对环境不适应,活不了多久,都死掉了。
1991年、1992年时,我们也欠缺常识,在康定买了鳝鱼,然后放到康定城中的一条河里
,结果可想而知,它们根本活不了。我们发了救度它们的心,却不能使它们真正得到救
护,实在很可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6
☆─────────────────────────────────────☆
JeanIris (Iris) 于 (Thu Dec 23 14:07:26 2010, 美东) 提到:
放眼望去,满版都是吃包子的女ID
版主这个是你的功劳?
如果是,太搞笑了,你是不是把鹊桥,food,fashion的你认识的女ID打算都找来啊?
如过我说错了见谅。
但是请你解释一下,你这么搞法比较可笑。
☆─────────────────────────────────────☆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于 (Thu Dec 23 14:09:15 2010, 美东) 提到:
确实是我的功劳,但无论是不是我认识的,都跑来吃了,主要还是看中包子,我哪有那
么大的面子啊。

☆─────────────────────────────────────☆
JeanIris (Iris) 于 (Thu Dec 23 14:11:38 2010, 美东) 提到:
单纯吃包子的为什么要m?
你版主做的真的很搞笑,这里好歹不是单纯灌水的版面,结果你当版主,先搞成刷...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这一段要整体看,
六祖先讲苦,集根源,
然后讲了灭的结果,
道,就总括地讲了一个“示”,示的是什么呢?
就是正见,正见见什么呢?就是见“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
更无生灭可灭”。
正见是八正道的根本,统摄其他正道。现量正见,就是正道。
再加一句,“无生灭可灭”,单单这句话,
大概可以有大乘小乘不同的理解。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z*****n
发帖数: 63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越尘居士
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愿开始;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
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静慧,皆由禅定生”
。论述禅定的典籍数不胜数,颇易见到。然而其次第均是为出家人,亦即专事修行的人
所设,即使从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日学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
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设次第来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少走冤枉路,
关系重大。禅定之要无非止观。如何止观?圆觉经述及禅定基本方便有三:奢摩它(止
),三摩钵提(观)及禅那(止观双运不二)。从因地上看来,止有两种程度:俗义止
于正念,胜义(姑云)止于空性,高下不可比较;观也有两种程度:俗义分析臆度于空
性,胜义(姑云)现量持住于空性,高下亦不可以道里计;禅那却只有一种:胜义止观
不二。这里将先讨论俗义止,将来另文讨论俗义的观,胜义的止观要等对空性有真实体
会后才能用。
止是定的基础,梵云奢摩它,意谓专注。未得一定程度的止力去做更高深的修法,
例如毗婆舍那(分析性的观),三摩钵提(等持的观),一心三观,大手印定,且却等
等,纯是沙滩上的楼阁,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40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1
这个绝对是不正确的,相反,实证和逻辑正是佛法的核心。实证是佛法所说的现量智,
即对现象的直接性认识,而逻辑不仅用在对佛法的思维理解上,同样也用于实修当中,
就是佛法所说的比量智或者叫做推论智,是根据对现象的认识,在严格的逻辑基础上,
对现象的理性认识。
只是说佛法和现代科学不同的是,佛法的实证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他通过禅那
手段,借助意识的工具,完全对身心现象和世界的认识。尽管它目前没有办法展示出来
(只是目前),但是相比科学仪器,却有独特的优势,甚至对某些现象的认识,是绝对
科学仪器所无法完成的。
础。
達摩
)的,
z*****n
发帖数: 633
42
迷信,正信与实信
越尘
1楼
"信为道源功德母",学佛的人都知道.不光佛法,世上哪件不相信的事人肯去做?不过信有
对错,信得对无量功德由此生;信得不对无数障碍随之起.
现代人教育水平提高了,多强调理性.特别知识分子,最怕被人批评为非理性,迷信.刚
刚要动心学学佛法了,有人用"迷信,非理性,不科学"的帽子一扣,就缩回去了.什么是迷
信?迷信即对事物未知其道理,未经自己实证就采取立场肯定或否定.一般而言,人人赞成
理性,反对迷信.不过世上万物复杂得很,道理也深浅不一,若讲件件事物都要人搞懂了后
才能开始做,反之就冠以迷信帽子,这本身就非理性不科学得很.科学就是研究未知领域
的,懂了的要研究什么?果真未懂道理就不许作,大概一般人也难生活得很了.比如,阿司
匹林可以治头痛,其中的生理药理有谁知道?这个问题现代科学还没能解决.如果因此就
不能吃,若非自己荒谬,便是有意难为天下苍生了.信口批评佛法为迷信的人研究过,修证
过佛法吗,懂得佛陀教法的真谛吗?没有,不懂.不懂就乱扣帽子否定,正是迷信,不仅迷信
而且蛮横.阿司匹林医了别人的头痛,有效,我们头痛时就该拿来吃.同样,多少古今行人
依佛法解决...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建议你了解一下佛教逻辑「因明」中对现量、比量的定义与定位。
w**u
发帖数: 31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作意与无我
MM,
我这是比量智,并非现量智。我现在只能赞同佛法中的心/心所的推理并尽量应用。我
猜等到名色分别智的时候,心或心识也能熟练的从“我”中分出来。
S**U
发帖数: 702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修法不同上面说过啦。你认为一样,怎么一样?
没有量子力学观念的人,作物理实验就会忽略量子效应的结果,认为作错了。例如作
Millikan 油滴实验去测电子电荷,很多学生作过,过去可能有人量到过分数电荷,但
是认为结果错了而忽略。如果有夸克观念,就会重视分数电荷的结果,认为证明夸克存
在。同样的实验结果,观念不同就会解释不同。
作意不同而结论不同,与此相似。所以因明说现量有过失的,不是真理。外道有常见,
有戒禁取的,有些有经验根据,仍不是真理。当以因明检验。
这不是 mind game, 而是解释不同,注意的东西就不同,结果就不同。所谓性格决定命
运,不是遭遇的事决定命运, 道理类似,但并不就说遭遇的事是 mind created, mind
game.

的信仰是对的?
J******s
发帖数: 753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SeeU给讲一下这个《入论》里的因明在止观的时候怎么用吧,似乎似乎《入论》到唯识
理体就不讲了,交给讲止观的经论了。1,2是思考之道,3是不思考之道。
见附件!哈
我对现量,比量,非量。以及唯识中的八识和六门心路的关系非常有兴趣!
第六识是如理作意的关键,然后才可以有第七识,五识,第八识的好的转换。
Thanks!
a***n
发帖数: 199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认为五蕴实有就是把概念与真实经验混淆。空性就是现量的经验,从缘起分析也可以否
定五蕴是实。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谁说五蕴实有啦?真实并不等于实有,实有法自存、永存,不是缘起的。观察五蕴的特
性生起、消失,怎么会得出五蕴实有的结论?
你如何得到空性现量的经验?
J******s
发帖数: 7538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好啊,非常愿意知道你学的这一门深入的法,是怎么个修法儿。
我们在bbs都是谈而已,谈教理。我说不思善不思恶这种做法是空谈。

名色本身就是概念法,但是名色的生灭是真实法。当然你学的大乘,或者你学了之后自己
消化的大乘不这么说,也没关系。
您直接讲讲您比量直接入空性,现量怎么得证好了,我们学习一下。
a***n
发帖数: 199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有的。。。有的。。。有的。。。通篇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天台华严那么多论疏你视而不见。。。即使标榜教外别传的禅宗也有宗镜录。
况且学佛是为了作论师么?佛陀时代有阿毗达磨么?弟子不是一样证道?
因明那个逻辑系统。。值得学么?
中国佛教追求的是现量亲证,不跟你搞逻辑推理那些虚的。
大乘经典里谈法义的不看,就看宗教性强的那一小部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