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识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
因缘、缘生之正确定义有必要再说明
佛陀指出「一切法(或五阴)是缘生」,又说明「一切法」是指「六触入处」。见《相
应部》〈六处相应〉203经、《相应阿含》321经:
《相应部》35.203 经:「诸比丘!如何比丘以如实知一切法之起与灭尽耶?(知)「色乃
如是,色之生起乃如是,色之灭尽乃如是。受乃如是……想乃如是……行乃如是……识
乃如是,识之生起乃如是,识之灭尽乃如是。」诸比丘!如是之比丘,如实知一切苦法
之生起与灭尽。」
《相应阿含》321 经:「(问):『沙门瞿昙!所谓一切法,云何为一切法?』佛告婆罗门
:『眼及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 苦、苦乐、不苦不乐,耳……。鼻……
。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 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是名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
此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由经证可知,释迦佛陀教导的一切法,完全未离开当前六触入处的身心活动,重在现实
生活的实证、实用,不是宣扬神秘信仰、抽象哲理,也不是主张「个人经验即是真实」
的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如此可见,因...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
因缘、缘生之正确定义有必要再说明
佛陀指出「一切法(或五阴)是缘生」,又说明「一切法」是指「六触入处」。见《相
应部》〈六处相应〉203经、《相应阿含》321经:
《相应部》35.203 经:「诸比丘!如何比丘以如实知一切法之起与灭尽耶?(知)「色乃
如是,色之生起乃如是,色之灭尽乃如是。受乃如是……想乃如是……行乃如是……识
乃如是,识之生起乃如是,识之灭尽乃如是。」诸比丘!如是之比丘,如实知一切苦法
之生起与灭尽。」
《相应阿含》321 经:「(问):『沙门瞿昙!所谓一切法,云何为一切法?』佛告婆罗门
:『眼及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 苦、苦乐、不苦不乐,耳……。鼻……
。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 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是名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
此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由经证可知,释迦佛陀教导的一切法,完全未离开当前六触入处的身心活动,重在现实
生活的实证、实用,不是宣扬神秘信仰、抽象哲理,也不是主张「个人经验即是真实」
的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如此可见,因...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
☆─────────────────────────────────────☆
WaiChi (WaiChi) 于 (Thu Apr 23 02:25:10 2009) 提到:
Anicca (Runsun)说7识子虚乌有不存在的笑话(三)
大乘:
一切乃缘起, 7识(我)眼, 耳, 鼻子等, 乃五蕴生灭, 惑者因为不见
此, 而完全弄错, 以为真有7识(我)眼耳鼻子等. 此情况即缘起幻
起即幻有.
Anicca (Runsun):
大乘是错误. 因为一切乃缘起, 乃五蕴生灭, 眼, 耳, 鼻子, 是因为
惑者不见此, 而完全弄错, 故实有眼, 耳, 鼻子.
而7识(自我), 是因为一切乃缘起, 乃五蕴生灭, 是因为惑者
不见此, 完全弄错, 因此7识(自我)是子虚乌有不存在.
不懂装懂. 严重自欺 Anicca (runsun)特色. 呵呵............
==
曾1哭2闹3上吊伪以自杀来威胁及敲诈他人的Anicca (Runsun)说:
结合对自己的观察认识,我基本确定我最近时间的突破和转变
其实是已证须陀洹果,也就是阿罗汉之初果.
Anicca (Runsun)
t******h
发帖数: 177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杂阿含经》二六二、三三五及三五八经
“ 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
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
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集。
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
苦灭。"
《巴利文大藏经》的《长部·大缘经》和《相应部》第十二卷:
“ 诸比库!缘起者何耶?诸比库!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
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
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诸比库!此谓生起。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有行灭。由行灭,有识灭。由识灭,有名色灭。由名色灭,有
六处灭。由六处灭,有触灭。由触灭,有受灭。由受灭,有爱灭。由爱灭,有取灭。由
取灭,有有灭。由有灭,有生灭。由生灭,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等灭。如是全
苦蕴之灭。[1]
t******g
发帖数: 17520
6
中观论颂讲记 悬论 二 略释中观 一 直说
二 略释中观
[P6]
一 直说
本论简名「中论」,详名「中观论」。论的内容,畅明中观,从所诠得名,所以称
为「中观论」。中是正确真实,离颠倒戏论而不落空有的二边。观体是智慧,观用是观
察、体悟。以智慧去观察一切诸法的真实,不观有无颠倒的「知诸法实相慧」,名为中
观。(阿含经)八正道中的正见(正观),就是这里的中观。正就是中,见就是观,正见即
中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观慧有三:听闻读诵圣典文义而得的闻所成慧,思惟抉择
法义而生的思所成慧,与定心相应观察修习而得的修所成慧。还有现证空性的实相慧。
观是通于先后的,那么不与定相应的闻思抉择诸法无自性,也叫做中观。尤须知道的,
定心相应的有漏修慧,同样的是寻求抉择、观察,不但是了知而已。
观的所观,是中,就是缘起正法。正确的观慧,观察缘起正法,而通达缘起法的真
实相,所以中观就是观中。本论所开示的,是正观所观的缘起正法,这可 [P7] 从本论
开端的八不颂看出。先说了八不,接着就称赞佛陀的「能说是(八不)因缘」(缘起),是
「诸说中第一」;八不是缘起的真相,八不的缘起,才是佛说的缘起正法。缘起是说...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古今甚多学佛人, 不解唯识与中观间之紧密相连关系, 误以藏密应承中观为真正中观,
然藏密应承中观是以意识为主体而强套如来藏中道体性之误会假中观, 并不符合真正中
观是以如来藏中道体性的论述 (中观般若宗所宗奉之三论 ---中论(龙树)丶百论丶十二
门论(龙树) ---皆依空性心如来藏之体性而破外道执有执无 ) , 以下开示简明的说明
唯识与真正中观间的正确关系, :
===
佛门之中自古以来一向存在空有之争,然而空有之争乃是未悟错悟者间之戏论,唯有言
说,都无实义。若行者能於大乘法上明心证悟之後贯通三乘主旨,通达佛法修道次第者
,便绝无空有之争可言,如实通达故。
一直有诸未悟学人错会唯识宗义,谓唯识主修心有,名为有宗,另谓三论宗(般若宗)依
方等般若宗义,名为空宗; 然此等判断实非正义,曲解正法。 後世末悟错悟佛子更执
此宗以破彼宗,遂成空有之争。,然实二宗皆同一宗,第以浅深有别,实无二致,皆因
未入正理,故生误会,而生诤论 ,达者了知二宗无二,皆是空性中道正理,无可诤论者。
未悟之人不解般若所说乃是空性 : 般若非谓遣之又遣丶一法不立之空也.
般若方等经...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9 09:21:08 2017, 美东)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刚好想到一些相关的,不是针对你,只是借着我自己写的这段,我自己继续发挥”异阴
相续”
还是一样,对任何看的人,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提供参考而已
上述说的也是异阴相续
当我们看到或听到甚么,触,
“触”是无常发生的, 你也不知它么怎么来的
看到或听到甚么,触,"触”之后升起的 无明 行 …受 这些不好的东西(五受阴、所
谓”世间”) 是不实而生 不实在
因为会消失 : 因缘而生 因缘而灭 不是永恒
无明行、世间行…. 也可能会变成 明行、出世间行…
但更细的观察,无明缘行是一阵一阵发生
第一个无明缘行,起来,消失。 你也不知它么怎么来的,它消失到哪里去
第二个无明缘行...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9
大乘显识经(节录,译)
贤护蒙世尊和阿难称赞后,向佛恭敬请法,世尊欣然应允。
贤护请问世尊:“众生虽然知道有神识,但如同宝物装在小箱子里因为看不到所以不知
道是什么样子。这个神识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叫做神识?众生死亡的时候手脚乱动,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坏灭,四大分离,神识从身体中离开后去往何处?其自性如何,有什么
相貌?为何舍离此身又再受新的身体?为何弃舍此身后,又牵引六入接受来世的业报,
生出种种差别不同的身体?为何众生此身灭后又会生出新的身体?为何今生积聚福德善
业来生就能得到福德善报,今身所作的福德来身享受?为何神识能够滋长身体?为何神
识进入后又会随着身体转变?”
世尊说:“你的问题问得好啊,仔细听,好好思维,我为你解说。”
世尊说:“神识的运转、迁移和往来,就如风一样,本身没有色相没有形状,不会显现
出来,却能引发万物的运动,显示出种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吹摇振动树林,令其折断破
裂发出大响声,或者冷风热风吹到众生身上,令众生或苦或乐。风没有四肢面目和形貌
,也没有黑白黄红等颜色。神识也是这样,没有颜色、形状和光明显现,由于因缘和合
而显示出种种不同的功能作用。当知受、觉、法界也是如
r****n
发帖数: 8253
10

完全正确,绝对是彻底的熄灭,而不是所谓的识生起没有关系,只要没贪爱就好了,只要明白就好了,只有没妄想就好了,这都是自欺欺人而已。
他自己在那不断抽鸦片,还高喊没贪爱,没妄想。
真正能所双亡,只有涅槃,其他所谓的能所双亡形式都是假象。
而要实现真正能所双亡的涅槃,则必须在见苦谛,厌离,识灭的前提下,除此是不可能
有其他的路的。
为什么大乘人有些也觉得能所双亡了,这是意识的一种迷惑性导致的。
在高度的禅定环境下,由于心识时时刻刻都以一个对象为目标。那么此时会
带来能所不二的错觉。因为当心识只面对一个目标(所,客体)的时候,它本身是无法
识知自己的,无法觉知到“能”(主体)的存在。而一般人的心识状态则是在觉知目标
的时候,同时也以心所或者心识为目标,进而能够觉知到主体的存在。
既然无法识知到任何“主”或者”能“的存在,剩下的就只有“客”或者“所”。于是
得出所谓的能所不二,或者能所合一。可惜这全是错觉。根本就是一种禅定状态,甚至
在还不到初禅的近行定阶段就可以达到,有人就以为到此就证到无我了。
关于能所双亡,某些和上面一样,还有某些是因为心识在只面对目标的时候,对目标本
身的识别性也减弱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我的意思是
举例来说
色集 色灭
这是对色的污染的升起,消失
也就是,”我”污染了身心,因此对色贪爱
“我”的污染消失, 因此对色的贪爱消失
受集 受灭
这是对受的污染的升起,消失
也就是,”我”污染了身心,因此对受贪爱
“我”的污染消失, 因此对受的贪爱消失
想集 想灭
行集 行灭
识集 识灭
以上只是说个大方向,
接着,有修行程度之不同,而进展不同。
初果,应该可以看见这种情况,应该可以暂时偶而亲身体验(现观)到对五蕴集灭
因此对此说法不疑,
可,能每天24小时吃饭睡觉一直保持此种状态,彻底断掉吗? 四果之前,不能
二果也仅仅是贪嗔痴薄弱, 很明显无法断除”我”的污染,继续贪爱色受想行识
三果都仅仅断欲界贪嗔,断除色声香味触的贪爱。还不能完全断除”我”。
三果之后都还有我慢, “我”的彻底消除,很难。
直到四果,才完全断除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我”的污染(贪),
能每天24小时吃饭睡觉都一直保持彻底断掉之状态,
这与你说的 阿罗汉不受后有 没有违背
r****n
发帖数: 825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 比丘,应如是问:
水、地、火、风于何处不坚住?
长、短、细、粗、净、不浮于何处不坚住?
名与色于何处灭尽无余耶?
有此解答:
不可见无量之识,于一切处舍弃2。
则于如是之处所,水、地、火、风不坚住。
于此处,长、短、细、粗、净、不净亦然。
于此处,名与色灭尽无余。
由识之灭,此[一切]之灭也。’”】

2 日译版paham谓不明其义,从觉音注而译为“偏通”。这样和前文连起来“偏通”甚难
解其
意义。依据水野博士之巴利辞典,paham就是Pajahati的PPr,pajahati是舍离
或舍弃
之义,而译为一切处舍去较妥当。

==================================

这一段是台湾元亨寺版翻译,不可见,无量,一切处都正确翻译了,却错误翻译了pabh
am。

注意,...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些翻译基本尊重了原文,只是多余的加了个“此灭”,

巴利文经典当然是最可靠的,而且那个北传的经文,根本就前后不通,因为如果那第一
个识是指五蕴的识,则佛陀不会将其形容成无量,有光,然后又说其要灭除。

无量,有光,是一种赞叹的语气,无量,经常用来形容涅盘的。而佛陀对于五蕴的识,
不会是一种赞叹的语气。

而且同样一句经文,北传的中阿含,又翻译成另外一种,没了“此灭”,根据这些,完
全可以判断,这个“此灭”是翻译者强行加入的。
r******2
发帖数: 1021
14
@tuziwang :你創造出"异时缘起"這種如此2的詞匯, 夠絕的
===============
我认为你并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什么,而且异时缘起本就是一个佛教词汇,它指的是缘起
支的异时性,而不是同时性。
佛陀的缘起法确实是异时缘起,也只能是异时缘起,因为佛陀不承认非五蕴的本体的存
在,那么这意味着当下现象的生起必然要依赖于前面生起的五蕴现象,也就是前一个现
象缘生后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必然是异时的。在上座部阿毗达摩里面,这种缘起被列
为二十四缘当中的相续缘或者次第缘,是必须要有的。前一个现象叫做“缘法”,后一
个现象叫做“缘生法”。前为因,后为果,两者紧密相续,次第生起。
然而根据佛陀的生灭无常理论,这个观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根据佛陀本人的生灭无
常的理论,前一个现象必然是灭去了,已经灭去的现象怎么可能缘生出新的现象?前后
现象的相续无法连接,而所谓的相续缘其实是一种强行的无理认定,没有任何逻辑支持。
如果要缘生出新的现象,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前一个现象并没有灭去,依然还驻留者,这意味着现象必然是持续存在甚至是恒
常不变的,被观察的灭其实是假灭,是经验上的错觉,然而这已经和...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硕: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上篇
文王八卦
据说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被商纣释放。这似乎流于野史传说。但在商
人的殷墟遗存和甲骨文献里,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
公元前一千余年,《旧约》中以色列大卫王之世,《封神演义》的传说时代。正当壮年
的商纣王君临“天下”,统治着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北平原。
此时的周文王,只是一个远在西陲(今天陕西)的小小部族酋长。好几代人以来,周族
都臣服于商朝。文王周昌已经年过五旬,[1]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
于怪异的八卦占卜,更给这个撮尔小邦笼罩了沉沉暮气。
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将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这是商人一次惯
常的惩戒征讨。数百年来,商王对于他征服之下的数百个邦国、部族,都是这样维持统
治的。
这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尘封梦魇
三千年后的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黄土掩埋着殷商王朝最后的都城:朝歌。
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
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累累骸骨告诉世人:这里掩埋了被忘却的血腥文
明,梦魇般恐怖而悠长的岁月。
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願比丘的錯誤

滅想定是一個有爭議的東西。
按照傳統對滅想定的定義,在滅想定狀況下,心心所只是暫時停止作用,并沒有消失。
我個人認為,經典所說的滅想定,確實有可能是涅槃,因為滅想定被認為是只有三果和
四果聖者才有的,而我認為他們確實有能力取涅槃。
阿毗達摩,認為涅槃是一個可以作為所緣的究竟真實法,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而在經藏部份,也有很多類似的描述,包括雜阿含經
雜阿含51經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
是不坏法”。”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杂阿含61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雜阿含293
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
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迳路,灭于相
续,相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
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雜阿含351經:
"有之滅,
S**U
发帖数: 702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唯识派与如来藏派的不同
大乘的唯识与如来藏都是在「假必依实」的假设下谈缘起,所以属于有宗。不过在教理与修证上,唯识派比如来藏派更接近「佛法」,略述如下∶
唯识的三性,区分了概念法与真实法,依他起-缘起-是流转还灭的核心,悟入依他起性,即圆成实,这还是符合「佛法」的观,以缘起为中心(阿含说∶佛论因说因,有因有缘世间集...)。
如来藏说以是否悟入如来藏-灭谛-为流转还灭的核心-见性成佛,不以缘起为中心,这就偏离「佛法」的缘起观。
「现观」是直接经验。「佛法」的现观,是如实知见,从经验上彻底破除「常、乐、我、净」这种对经验的错误认识,所以说见法的人超越疑惑,因为「现观」破除了对经验的是常还是无常等的迷惑。如来藏说现观的是如来藏,对于世间法,不是现观无常等,而是观自性本空,自性本净,常无常不二等,一切回归清净自性。这种观,是以现观智慧从世间解脱(慧解脱)呢,还是逃避世间,以清净自欺?
依摄论,圆成实是法性,包括道与果,与导向道果的圣教。佛的功\\德-三身四智,是缘起的,这也与如来藏说佛的功\\德本来俱足,不劳修证,只需显发不同。
如来藏说对鼓舞修行必定成功\的信心,非常有力。行者体会到自心清净,对修行的最终目标-无...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8

对于这个生灭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
“若人寿百岁,不观生灭法,不如一日中,而解生灭法”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佛陀临终前最后一句话“诸行皆是坏灭之法,应自精进不放逸”
佛陀的正法,是通过修观,认知到所有的五蕴,都是生生灭灭的。
而外道邪法,比如以前waichi的教导,就是让你去找个无生无灭的所谓见性,自性,本
心。
waichi的理论,是心在六根轮转取舍不停。心是个本体,六根是个变化的客体。
而佛法的理论,则是心每个刹那都在生灭,而且那一组作为观察者的名法是和被观察者的对
象同生同灭。从来没有所谓的“轮转”。
在这种刹那生灭基础上建立的禅那理论,和心在轮转理论基础上的的禅那理论,完全不
一样。
前者强调的禅那,是心的纯净,是当下升起的心识伴随的心所当中没有五盖等恶心所。
而所缘对象可以完全变化而根本不影响禅定。
后者的禅定,是心始终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不变,所谓的制心一处,如果目标变了,那就
认为是走神了。
前者会出现当下刹那升起的心识伴随有五盖心所,或者某些时候没有伴随五盖心所的状
况,因而出现一刹那一刹那的定力,这就是刹那定,这种刹那定的纯度将会越来越高。
r****n
发帖数: 8253
19

对于这个生灭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
“若人寿百岁,不观生灭法,不如一日中,而解生灭法”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佛陀临终前最后一句话“诸行皆是坏灭之法,应自精进不放逸”
佛陀的正法,是通过修观,认知到所有的五蕴,都是生生灭灭的。
而外道邪法,比如以前waichi的教导,就是让你去找个无生无灭的所谓见性,自性,本
心。
waichi的理论,是心在六根轮转取舍不停。心是个本体,六根是个变化的客体。
而佛法的理论,则是心每个刹那都在生灭,而且那一组作为观察者的名法是和被观察者的对
象同生同灭。从来没有所谓的“轮转”。
在这种刹那生灭基础上建立的禅那理论,和心在轮转理论基础上的的禅那理论,完全不
一样。
前者强调的禅那,是心的纯净,是当下升起的心识伴随的心所当中没有五盖等恶心所。
而所缘对象可以完全变化而根本不影响禅定。
后者的禅定,是心始终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不变,所谓的制心一处,如果目标变了,那就
认为是走神了。
前者会出现当下刹那升起的心识伴随有五盖心所,或者某些时候没有伴随五盖心所的状
况,因而出现一刹那一刹那的定力,这就是刹那定,这种刹那定的纯度将会越来越高。
f*******8
发帖数: 361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对,我们都是猜测性理解。
猜想--》实修--》实证

我们交流看法,知道各自的看法,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够了。
至于究竟如何,只能留待实证后,做到后再说了。
-------
我们的相同点,我看就是都承认触、受等等的过程很重要。
我们的不同点:辗转相依到底是不是根本。你认为是,我认为不是。
我的根据在另一篇也说了,再放这里:
==========
我的根据是这一段经文: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
『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
原始经典,这里说的不是辗转相依。而是有主次先后的。
我的理解是,辗转相依当然不错,不过 不 是 第 一 义。
===============
你的意思也自成一体,你对“齐识而返”的解释放在这里
【 继续再观察心的活动,名色如何运转,如何缘起
当然很清楚名色如何运转,确定”识”是甚么,甚么叫四识住,
甚么叫”齐识而返”?
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在干嘛 : 就是找所缘,看它缘起,不然缘起法在
观甚么?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杂阿含(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解释
空:
e.g.眼睛看到一见东西,就是看到了, 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看到了或谁造成了
这样的”没看到”
眼睛没看到一见东西,就是没看到了,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没看到”了或
者谁造成了这样的”没看到”
有业报而无作者: 有这样的作为 没有谁造成这样
五蕴 生起 又灭
另一个 又生起 又灭
就这样一直连续
这是第一义空(空的基本定义)
这是超出
s********h
发帖数: 938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六根来处去处
(三三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
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
。当为汝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
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
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
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
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佛如是说,立此存照:)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假如对方错误的理解如来是指什么,那么回答如来死后有,和如来死后无,都会导致严
重的问题。

对方如果有我见,认为如来是某个生死轮回的主体,回答如来死后有,则肯定了对方的
我见,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方的我见!回答如来死后无,则违背事实。

如果对方认为如来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很多学南传的人都有这种邪见),那么回答
如来死后有,则变成五蕴还可以相续,则显然是邪见,而回答如来死后无,则加强对方
的错误见解,让对方认为如来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的见解是正确的。

所以,只要对如来有以上两种错误认识,则无论回答如来死后有,还是如来死后无,全
部都会加强对方的邪见,或者导致违背事实,如此,这问题,必定变成无记。而无明凡
夫,几乎百分百是以上两种见解当中的一个。第一种是常见,第二种是断见。


如果对方明白,如来不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如来也不是生死轮回的某主体(比如灵魂,
心等),明白如来只是那生灭相续的五蕴和无生灭的涅盘的两种缺一不可的存在形式的
代称,那么这个问题就变的非常明确:如来死后有!

即,当在轮回的情况下,如来是那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它。而一旦轮回终止,则如
来是那无生灭的涅盘...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佛法是实用性的,是紧密围绕解脱的。(苦和苦灭)
而解脱的关键核心就是要实现五蕴的识的彻底熄灭。正是因为众生强烈的试图去不断的
获取占有信息,才导致的轮回,导致五蕴的生灭。
所以站在解脱的角度来说,越少提涅盘的识的特性,是越好的,因为如果无明众生错误
理解了涅盘的识的特性,就会阻碍对五蕴的识的厌离舍弃。而通常都是错误理解的。
大乘,就是对涅盘的识的特性进行发挥,创造出阿赖耶,第九识,如来藏等,但是却搞
得一塌糊涂,把佛法给神我化的。
一两处经文,提到涅盘的识的特性,足够了。

to
extensively
r****n
发帖数: 825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

世尊觉悟后入灭前,既有不生灭的涅槃,又有生灭的色身,而改说什么所缘不同必居其
一,已入时而生灭、时而不生灭的邪见。

本来就是时而生灭,时而不生灭。识生,必然生灭,识灭,则不生灭。

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个生灭是指什么,其实它是指本征态(现象性)的产生和消失,当表现
为五蕴时,则必定有本征态的生起和消失。而当表现为涅盘时,尽管有个起始,但并不
是现象性的生,也没有现象性的灭。

你所谓的所缘不同,那不过是你观察者得到的坍塌数据。你嚷嚷着要么波、要么粒子必
居其一,却看不到真正的波粒二象性。

玩弄不一不异的多着呢,婆罗门的梵我不二也是不一不异的,就犹如认为波粒二像的也
多着呢,薛定谔,爱因斯坦等人也坚持波粒二像,可是他们的理解却是错误的。

凡是坍塌的,必定是粒子,必定是五蕴,是经典的信息。而只有涅盘,不是坍塌的。是
量子信息。

世间,是经典世界。是经典的信息,涅盘界,是量子世界,是量子信息。前者是实体性
的,现象性的,后者是抽象的,而且是非定域的。

波尔的互斥互补,才是正确诠释波粒二象的关系,是真正的中道!其也完全适用于五蕴
和涅盘的关系。

G**W
发帖数: 186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禪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麼长』」
卧轮禪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
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禪修,则是加深繫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
禪」。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禪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
心如来,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禪寻觅自心如来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然而这定力并不是「禪」的标
的,而是条件。若妄念纷飞,心则太粗,根本无法参究;当正知见具足之后,专注参禪
之时,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随增,心则转细,方能於缘熟之时一念相应,而亲见自己未
生前之本来面目也。
禪宗証悟之自心如來藏, 非意識, 非修定境界. 以減少妄想爲禪修,『以定爲禪』的
錯誤知見 六祖大師已就卧轮禪师所說之偈上予以破斥過了, 定境並非佛門的開悟証...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7
再跳跃地说一句,因为对“无常是苦”的狭隘理解以及缺乏反观力,
也就当然无法理解六祖的“定慧不二”以及莲花生大师的“轮涅不二”的道理。
你(以及很多类似人)的反对大乘,也是因此而来。
===========
呵呵,本来就是定慧不二啊,外道的禅定,才是只有定,没有观的。他们认为出定才能
修观,认为定就是高度专注于一个所缘或者一个主题,时刻不偏离,制心一处,这些都
是外道禅定。(包括现今大乘以及南传很多人所修的禅定)
而佛法的正定,则是类似于现今南传的纯观禅法,是通过如实观察身心现象,进而逐步
去除五盖,获得心的纯净。这种禅法的所缘不是单一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可以是任何
身心现象。一边修观,一边建立起定力,止观双运。只是由于外道禅定渗透入佛教,取
代了佛法的正定,于是不得不改名叫纯观禅法,以和外道的那种修定方法区别开。
至于轮涅不二,龙树也好,莲花生也好,没一个真正搞明白。
轮涅确实是不二的,五蕴和涅槃确实是本质同一的,但是它们又有互斥性,即二者不可
能共存,要么是生灭的五蕴,要么是无生灭的涅槃。生灭的五蕴,和无生灭的涅槃,是
同一的两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杂阿含335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35.htm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
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
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
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
……乃至纯大苦聚灭。
杂阿含300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0.htm
佛告婆罗门∶
「自作自觉,则堕常见;他作他觉,则堕断见。义说、法说,离此二边,处于中道
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
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300经的自作还是他作,是指造业受报的是同一生命,还是不同。佛以十二支缘起答。
显示非断非常的缘起。
类似经如南传:相应部12相应35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7.htm
「比丘!凡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以下也许我说的不准确,也许有失误, 当成参考就好了
我所知,其实这一切过程没有甚么神秘的,难的
关键点,佛陀都已经一说再说了,就是”正观” : 诸法因缘生因缘灭,观无常,无常
则无我
接着就是努力学习止观,以便让内观的功力加深,然后就”正观”
让内观的功力加深,方法也不难,就是一直观察 随时观察
只是大家没决心没毅力而已,俗事多,要忙着赚钱呀
观察身体为例,一直观察,直到观查得很详细,四大,各种特色
止观功力加深,清净、仔细,四大身体各种现象,一阵一阵,升起消失又升起又消失
此无常,几乎一霎那就体会色中无我
“正观”对于身体的贪爱,升起、消失,升起、消失,
色中无我,很自然于色的贪爱就会减少,再减少
世间的色,出世间的色,当然都会体会,因为这时功力不深,时好时坏,这再自然不过
一下有我,贪爱生,一下无我,贪爱灭
继续再观察”触”、”受”,
同上,观察”受”、”受”的缘起
继续再观察心的活动,名色如何运转,如何缘起
当然很清楚名色如何运转,确定”识”是甚么,甚么叫四识住,
甚么叫”齐识而返”?
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在干嘛 : 就是找所缘,看它缘起,不然缘起法在观甚么?
那名色所缘...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常唯心』
本来无来处 isn't started with 中观. It is already in 北传杂阿含经. "生时,无
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
Also note what 俗数法 refers to in this sutra.
SA 335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
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
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
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
……乃至纯大苦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35.htm
wh
发帖数: 141625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缘起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em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sail (河马·旋木), 信区: Memory
标 题: 缘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 23:56:11 2011, 美东)
只那一瞬——
燕子的翅膀淡点过波心,
轻轻一阵风,捉不着影,
也追不着光亮,一闪的流星
-- 孙毓棠
上次禅一,在座上,就那样被淹没了。
不经意间,如春日袅袅的一线晴丝,突然现前,还没来得及防范,就已经牵出一幕幕的
过往。几乎落泪。
从那以后,每次看着蒲团,都如渴睡的人,想钻进被窝,又怕里面有条蛇。
法师说,那些没有化解开的,依旧纠结在心底,平时似乎也就消停了,只是从未曾真正
摆脱。只有在座上,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这些旧绪,才有机会一个个跳出来;才有机
会慢慢解开心结。
只是,已经可以面对了么?
要善护念啊,法师叮嘱。善护念 -- 这三个字,钩起无数旧事,将我淹没。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
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
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9499
32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缘起
只那一瞬——
燕子的翅膀淡点过波心,
轻轻一阵风,捉不着影,
也追不着光亮,一闪的流星
-- 孙毓棠
上次禅一,在座上,就那样被淹没了。
不经意间,如春日袅袅的一线晴丝,突然现前,还没来得及防范,就已经牵出一幕幕的
过往。几乎落泪。
从那以后,每次看着蒲团,都如渴睡的人,想钻进被窝,又怕里面有条蛇。
法师说,那些没有化解开的,依旧纠结在心底,平时似乎也就消停了,只是从未曾真正
摆脱。只有在座上,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这些旧绪,才有机会一个个跳出来;才有机
会慢慢解开心结。
只是,已经可以面对了么?
要善护念啊,法师叮嘱。善护念 -- 这三个字,钩起无数旧事,将我淹没。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
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
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杂阿含经·三三五》
r****n
发帖数: 8253
3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略谈灭尽定 zz
答。舍于寿暖。诸根悉坏。身命分离。是名为死。灭尽定者。身.口.意行灭。不
舍寿命。不离于暖。诸根不坏。身命相属。此则命终.入灭正受差别之相。
===============
这一段描写,极为像阿罗汉的有余涅槃状况。
如果阿含经仅有这一处说灭尽定的状况,我更相信灭尽定很可能是涅槃了。
而至于南传里面说灭尽定是心识心所不起作用,则和涅槃更加相近。心识心所一旦不起
作用,根据我个人理解,是必然涅槃的。
涅槃是无生,涅槃是贪嗔痴灭尽,涅槃是灭尽定。
这个问题,我会继续了解的。它对于慧解脱阿罗汉,对于初果二果的状况,都很重要。
W****i
发帖数: 565
34

我 & 心 & 缘起. 都可指上面事.
小乘并不会离事实, 离世间法而除排, 有我有你(你亦
即你之 "我")的此事实幻性存在.
Runsun也知小乘及他自己, 都并不反对七识, 是五蕴生
灭所产生的错觉, 而大乘之7识, 本又就是指五蕴生灭
所产生的错觉. 真有既产生错觉, 又怎能说不存在7识此
错觉特性呢.
runsun只不过是在满心攻击之下, 来来去去一招, 就是
你说世俗谛时, 他借跑了去胜义谛而强说那是没的你
错了, 你说胜义谛时, 他就借跑了去世俗谛而强说那
是有的你错了. 呵呵.
小乘并不会离事实, 而除排我 "心" 正修观, 及我能解脱,
和那 "心" , 那 "解脱" 的, 他自主去做, 去解脱, 解脱又
非成石头无知, 故这摆\明他有识, 及他之识非与1-7识
同, 故为强调他非木石的此特性故, 立名为之八识.
你不妨和runsun他 "精细" 谈一下, 小乘的解脱涅盘, 是
何境况. 呵呵.
r*y
发帖数: 70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坚固经
>我有比丘在此众中自思念。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
>何由无四大地水火风灭
>何由无粗细及长短好丑
>何由无名色永灭无有余
>应答识无形无量自有光
>此灭四大灭粗细好丑灭
>于此名色灭识灭余亦灭
r****n
发帖数: 8253
36

waichi那套纯是忽悠人的放屁。
waichi所谓的究竟和成佛不一样是毫无根据的胡扯。没有任何经典根据,而且还是明显
违背了佛法基本解脱原理。
是,一旦成佛,必然无余涅槃,不可能再回来。
佛陀本人就已经无余涅槃了,他有回来吗?什么时候听说过哪个哪个是佛的转世?
菩萨的投胎,是因为还有无明未破,还有“惑”,所以才有留惑润生的说法。
根据缘起法的还灭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灭。
早期的大乘,是完全承认此的。而印顺法师为什么要写成佛之道,是因为他根据自己的
考证,根据自己阅读大量经典以及自己的实际修行体会,已经明显发现类似禅宗的那种
所谓成佛完全是错误的,是后期发展出来的,而他要还原他认为的符合佛陀所说的成佛
之道,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绝不能要求他自己成佛,然后才能写成佛之路。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華原始佛教會 創會緣起zt
有业报而无作者,亦无受者,并不难懂。换了不同字眼,有更清楚吗?
杂阿含335经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 报而无作者,
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
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
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8.html
S**U
发帖数: 7025
38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9.htm
北传:杂阿含59经
南传:相应部22相应5经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你们要修习定。比丘们!得定的比丘如实了知,如实了知什么呢?色的
集起与灭没,受的集起与灭没,想的集起与灭没,行的集起与灭没,识的集起与灭没。
而,比丘们!什么是色的集起?什么是受的集起?什么是想的集起?什么是行的集
起?什么是识的集起?
比丘们!这里,比丘欢喜、欢迎、持续固持;欢喜、欢迎、持续固持什么呢?欢喜
、欢迎、持续固持色;当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色时,则生起欢喜;凡在色上欢喜
者,则是取;以其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
、忧、绝望生起,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
-----------------------
Why is it that 要修习定, so that 得定的比丘如实了知色的集起? Why is it he
can't see 色的集起 w/o 定?
My take is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see that clearly w/o 定. Why i...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9
《瑜伽师地论》中灭尽定位和无余依涅槃界位是不同的。
“何等为六。谓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余依
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
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
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下面我依自己的理解,重新断句。
“何等为六:谓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余依
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
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
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r****n
发帖数: 825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当然是五蕴的识。

当一个有情众生处在轮回的状况下,它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只有五蕴的识。除此无它
,没有灵魂,没有阿赖耶,没有如来藏,没有法身,没有本心。。

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阿罗汉入灭尽定,以涅盘为所缘,此时不是五蕴的识,而是涅盘
本身,涅盘本身也是一种识,是抽象的。也就是经典所说的不可见的识。

说其是识,是指涅盘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不是死物。


的,
S**U
发帖数: 7025
41
因为无明与贪爱,而有下一世的五蕴。
这是四圣谛中的集谛。
"有业报而无作者",否定了灵魂。
杂阿含335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
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
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
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
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
……乃至纯大苦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35.htm
r****n
发帖数: 8253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不是想让念头熄灭,念头就会熄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1 10:19:49 2010, 北京)
禅宗的灭病是啥?是总想着压念头,灭念头。如此越压越灭,念头越多妄想越多。
而正确的是,通过如实观察五蕴的无常,苦(非实,不圆满),非我(不是主宰),灭
除对五蕴的贪执,如此达到五蕴灭尽的涅槃。
并不是想让念头停止,想让识灭(观察测量作用),念头就可以停止的。这种欲望已经
带有微细的嗔心。这只会适得其反。
五蕴就如熊熊燃烧的炉火,世人是火中取栗,执着于五蕴带来的刹那的“乐”。由于痴
迷太重,世人已经完全觉察不到五蕴的“滚烫“。
而如果想解脱,路只有一条,就是如实认识到五蕴是滚烫的,是刺人的。杂阿含经“此
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当知道五蕴是滚
烫的,是刺人的,必然导致对五蕴失去兴趣(即经典当中说的厌离),于是关键性的“
行”(造作)以及识(对五蕴的观察测量作用)停止,于是五蕴名色灭尽。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
r****n
发帖数: 8253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不是想让念头熄灭,念头就会熄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1 10:19:49 2010, 北京)
禅宗的灭病是啥?是总想着压念头,灭念头。如此越压越灭,念头越多妄想越多。
而正确的是,通过如实观察五蕴的无常,苦(非实,不圆满),非我(不是主宰),灭
除对五蕴的贪执,如此达到五蕴灭尽的涅槃。
并不是想让念头停止,想让识灭(观察测量作用),念头就可以停止的。这种欲望已经
带有微细的嗔心。这只会适得其反。
五蕴就如熊熊燃烧的炉火,世人是火中取栗,执着于五蕴带来的刹那的“乐”。由于痴
迷太重,世人已经完全觉察不到五蕴的“滚烫“。
而如果想解脱,路只有一条,就是如实认识到五蕴是滚烫的,是刺人的。杂阿含经“此
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当知道五蕴是滚
烫的,是刺人的,必然导致对五蕴失去兴趣(即经典当中说的厌离),于是关键性的“
行”(造作)以及识(对五蕴的观察测量作用)停止,于是五蕴名色灭尽。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
g***o
发帖数: 283
4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谢谢分享。
网速太慢,我都忘了我想回复你最后一大段是什么,好像是有心向没心向是很不同的。
我昨晚刚回复向道心老实观光,呵呵,明显不同。
“一直念佛,心识却在想女朋友” - 这个话题太大了,
里在牵挂。。。
你这改是实况,qingwu根本不知道心识指啥。
我出个题给qingwu:《楞伽经》大慧菩萨第一个问题: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那一大段一
直到“藏识不灭”可能看懂大意?各段说的是啥?
我前晚刚发现自己理解错了waichi业识心识之别。
南怀瑾《楞伽经大义今释》其中还分错段了,这次跨过文字障才同时发现。
r****n
发帖数: 8253
45
因原创性重要文章而申请本篇mark,谢谢

能有五蕴。
无它。
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
典)
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
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
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
思,五蕴不是涅槃的发生因。
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佛性或者阿赖耶的无漏种子。
,彻底舍弃五蕴,才能有解脱的涅槃。而建立在五蕴涅槃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
于忽略五蕴涅槃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槃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S**U
发帖数: 7025
46
如果涅盘是一种存在形式,佛陀应该会说四有(bhava)-三有加上涅盘有,而不是三有。
但是佛陀没有说四有。

能有五蕴。
无它。
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
典)
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盘。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
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盘。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
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
思,五蕴不是涅盘的发生因。
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佛性或者阿赖耶的无漏种子。
,彻底舍弃五蕴,才能有解脱的涅盘。而建立在五蕴涅盘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
于忽略五蕴涅盘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盘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r****n
发帖数: 8253
47

婆罗门教也说他们能消灭贪嗔痴,这里的外道GYFM也说他们能消灭贪嗔痴。
实际如果不知厌离五蕴,不知舍弃五蕴,怎么可能消灭贪嗔痴呢?以为所谓的五蕴即涅
槃,背后更是暗藏着对五蕴的贪。
你知道贪到底是啥?为什么贪会造成五蕴生灭相续,造成轮回?
贪,实际就是一种执着性的不间断的对五蕴的观察识知行为,而一旦有此行为,则必定
造成本来是不生灭的五蕴(五蕴的另外一面)“坍塌为”生灭性的五蕴,并且不断相续
,故有世间,故有轮回。
佛法所说的苦,不是什么痛苦,而是指不圆满,意思是五蕴这种存在形式实际是不圆满
的,有缺陷的。而佛陀指出了一个圆满的涅槃,想要涅槃,则必须熄灭对五蕴的观察识
知行为,要熄灭观察识知行为,则必须要知道五蕴的过患,生起厌离。所以经典当
中大量将五蕴描述成如刺,如杀,一切燃烧的经文。
而魔王则与佛陀恰好相反,它会诱惑你,这个五蕴实际就是涅槃,不要舍五蕴,所谓的
舍五蕴的涅槃是不究竟,要不住涅槃,不取涅槃,无住涅槃,还要真如起用,那才是真正的究竟。
大乘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清清楚楚。
r****n
发帖数: 8253
48

苹果属于色法,你看苹果,当然不能支配控制苹果,但是你如果用手移动苹果,挤压苹
果,即产生了支配影响。但实际上,这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主宰支配。还是错觉。
后面控制支配你的“看",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错误。
看这个过程,佛法称呼其为名法,包含了眼识外加一些伴随的心所的相续生灭,阿毗达
摩称呼其为眼门心路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感觉我们可以控制看,影响看,可是在微观过程当中,却毫无
主宰支配的现象产生。而只有缘生缘灭!
这所谓的宏观的主宰的感觉,其实是一系列微细的心识心所连续生灭而造成的一种整体
现象。而这整体的主宰支配现象,在微观的现象上,丝毫不存在。
因此,诸法无我,这里的诸法,是针对所有的微观现象,真正的现象,没有主宰性,没
有支配性,试图寻找主宰,寻找所谓的自由,更是痴心妄想。堕神我邪见。
没有控制,控制的前提是这个心识必须要有持续性驻留,而不能只存在一个刹那。
一旦认为心是持续性驻留,必定堕常见和我见。而你就是。
r****n
发帖数: 8253
49

根据大乘佛经的如来藏理论,如来藏是众生身中的,所以用那个黄线表示,也没有问题。
藏識住於身,攝藏諸種子。遍持壽煖識,如雲覆世間。業用曾不停,眾生莫能見------大乘密严经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只是如来藏有一些不一不异,“空”之类掩盖性的东西,比灵魂这种比较简单的神我要
更复杂一些。
而阿赖耶也是内识,而且每个众生一套阿赖耶识的库,外在的色法都是内识里面色法种子的变现,阿赖耶本身又是不断生灭,这个更特殊一些,但其实还是神我。
只要这个解脱所依在众生身中,再怎么玩弄不一不异,无形无相,哪怕变成生灭,都逃不了神我,都是违反佛法的。
佛法的理论,本身很明确,当众生在轮回的时候,只有五蕴身心现象,全部舍弃,全部否定,当中没有任何解脱所依,涅槃不在五蕴中,,和五蕴相异,通过对五蕴的否定和厌离,证涅槃。
这种五蕴涅槃互斥互补的性质,尽管不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不符合我们的通常思维,但却是宇宙的一个根本性质。
因为互斥性,必须要彻底否定舍弃五蕴,才能证涅槃
因为互补性,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0

苹果属于色法,你看苹果,当然不能支配控制苹果,但是你如果用手移动苹果,挤压苹
果,即产生了支配影响。但实际上,这当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主宰支配。还是错觉。
后面控制支配你的“看",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错误。
看这个过程,佛法称呼其为名法,包含了眼识外加一些伴随的心所的相续生灭,阿毗达
摩称呼其为眼门心路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感觉我们可以控制看,影响看,可是在微观过程当中,却毫无
主宰支配的现象产生。而只有缘生缘灭!
这所谓的宏观的主宰的感觉,其实是一系列微细的心识心所连续生灭而造成的一种整体
现象。而这整体的主宰支配现象,在微观的现象上,丝毫不存在。
因此,诸法无我,这里的诸法,是针对所有的微观现象,真正的现象,没有主宰性,没
有支配性,试图寻找主宰,寻找所谓的自由,更是痴心妄想。堕神我邪见。
没有控制,控制的前提是这个心识必须要有持续性驻留,而不能只存在一个刹那。
一旦认为心是持续性驻留,必定堕常见和我见。而你就是。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