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证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z*****i
发帖数: 370
1
我是一名社会志愿者,又是一名佛教信奉者,付燕是我一朋友的亲戚,今年42岁,赤峰
市红山区人,自小就有佛教情结但又不懂佛教的她,1998年起接触法轮功后,就错误地
把法轮功误认为是佛教,开始修炼至今。多年来,她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还以修炼者自
居,生活多遭坎坷。
今年初,通过朋友了解到她痴迷法轮功的症结后,我就以佛家弟子身份给她讲解佛
教理论,主要从八方面讲解佛教与法轮功的区别,从而解开了她的心结。
一是李洪志宣扬的“主佛”说——自己是最大的“主佛”违背佛教教义。佛家讲,
释迦牟尼佛反复宣说他所证悟的理是恒河沙数一切诸佛所共证悟共宣说,《维摩诘经》
中讲,“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办无所谓、不共之法
、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终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
皆同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都如是说,诸佛平等,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根本没
有什么“主佛”之说。
二是李洪志的“带着本体进入佛国世界”说——他是“主佛”带出来的弟子层次也
就高,一部分带着本体进入法轮世界违背佛教教义。佛家讲诸形无常,一切有形的事物
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没有绝对不变、不灭... 阅读全帖
z*y
发帖数: 367
2
来自主题: Talk版 - 明佛理解心结,重返幸福路
我是一名社会志愿者,又是一名佛教信奉者,付燕是我一朋友的亲戚,今年42岁,赤峰
市红山区人,自小就有佛教情结但又不懂佛教的她,1998年起接触法轮功后,就错误地
把法轮功误认为是佛教,开始修炼至今。多年来,她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还以修炼者自
居,生活多遭坎坷。
今年初,通过朋友了解到她痴迷法轮功的症结后,我就以佛家弟子身份给她讲解佛
教理论,主要从八方面讲解佛教与法轮功的区别,从而解开了她的心结。
一是李洪志宣扬的“主佛”说——自己是最大的“主佛”违背佛教教义。佛家讲,
释迦牟尼佛反复宣说他所证悟的理是恒河沙数一切诸佛所共证悟共宣说,《维摩诘经》
中讲,“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办无所谓、不共之法
、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终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
皆同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都如是说,诸佛平等,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根本没
有什么“主佛”之说。
二是李洪志的“带着本体进入佛国世界”说——他是“主佛”带出来的弟子层次也
就高,一部分带着本体进入法轮世界违背佛教教义。佛家讲诸形无常,一切有形的事物
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没有绝对不变、不灭...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

阿罗汉是解脱者 贪嗔痴已断 ”不受后有”
也就是不再轮回
包含当世情绪平静 不再受情绪影响 死后也不会再轮回
佛陀在杂阿含经说 他的证悟就是阿罗汉
所以依据杂阿含 证到阿罗汉果(第四果)就等同于佛陀的证悟
差别是 佛陀是没人教 自己觉悟 所以叫”佛”(自觉者)
阿罗汉是学习佛陀所教而觉悟 所以只称为阿罗汉
但其实两者证悟是一样的
证到阿罗汉果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成佛”
(虽然这是有语病的 而且有很多派别不承认这是”成佛”)
后来的佛教各派吵翻了的时候
就有人说 你那派只证到阿罗汉 我比你更厉害比阿罗汉更高级
可又不敢超越佛陀 于是把佛陀的等级有往上提高
在阿罗汉与佛陀中间加了很多等级 至于加什么等级 各派各有说法
甚至有些派别还自创证悟等级 看起来似乎没有阿罗汉这一级
有些派别还说要很多很多世(三大阿增祇劫)后才能”成佛” 几乎就是永远不能”成佛”
佛陀说 杀父 杀母 杀阿罗汉 的罪业极重
不是一死了之那么简单 会受尽无穷的痛苦
佛教之外的人士自然不信这些
r****n
发帖数: 825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发菩提心的人好惨
帕奥尊者的回答:
问: 想修行菩萨道的人,要如何做才能只证到行舍智,不证道智?
答:如果他是一位已经得到授记的菩萨,除了在他即将成佛的最后那一世之外,无论他
如何精进修行,都不可能证得任何道果。即使是尚未得到授记的人,如果他具有想要成
佛的强烈意愿,那么他的观智提升到行舍智时就会自动停在那里。
问:是否有不能证得佛果的人?
答:根据南传佛法,有几种人不能证得佛果:第一种人是佛陀,因为佛陀已经证得佛果
,他不能再证得佛果。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辟支佛、上首弟子和大弟
子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分别证悟辟支菩提、
上首弟子菩提与大弟子菩提。证悟之后就不再有来生,不再有名色来履行十波罗蜜。再
者,已经证悟任何一种道果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即使是证得最低的道果——须陀洹道
果的人。须陀洹最多再经过七番生死就会断尽一切烦恼,在最后一世死亡之后即进入般
涅盘,他没有时间去履行至少要历经四阿僧祇劫与十万大劫来积聚的十波罗蜜。
至于普通弟子,如果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他们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会
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成为普通弟子。然而,如果还未曾得到佛陀
S**U
发帖数: 7025
5
因明学纲要
因明二字,梵云醯都费陀。醯都言因,费陀云明。
「因」指推理论证的基础和依据,「明」即知识和智慧之意。「因明」可释为藉论理而启人智慧的学问,能破除黯障,引发正智;藉澄清认识根源而剖析认识主体自身,并通过建立「立」「破」之则而令他人舍妄归真。它是印度古典逻辑中佛家所发展起来的一个逻辑系统,除研究推理、论证等逻辑形式外,也探讨如何认识对象的一些问题(量论)。因明学乃菩萨度众工具,是菩萨五明学处之一,亦是必学之学。
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简称《入论》)云∶「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
此颂总摄因明要义,概括了佛家因明的全体内容,亦即古来所说的「二悟八义(又称二益八门),四真四似」。
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简称《大疏》)云∶「四真四似,即为八义∶
一者能立,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
二者能破,敌申过量,善斥其非,或妙征宗,故名能破。
三者似能立,三支互阙,多言有过,虚功\\自陷,故名似立。
四者似能破,敌者量圆,妄生弹诘,所申过起,故名似破。……
宗义各定,邪正难知,由况既彰,是非遂著。功\\成胜负,彼此俱明,故从多分,皆悟他也。……
五...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居士学佛的一点看法Zz
泉边林下

这些年和很多朋友相处甚久,看到很多朋友有进步,我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我
切实地看到很多人相续的改变,我们居士学佛,在这个世道不容易,初步能改变自己的
相续,这已经很值得赞叹了,这些年,我也在摸索,居士该如何学禅呢?宗门和其它不
一样,讲开悟,这是宗门特色,悟之一名词,一般理解就是有会于心,有所理解。如一
个数学题突然解开了那一种感觉,这样的开悟,非禅宗所宗,仅仅是一种知解。禅所谓
悟,乃属证悟。证语是超越玄学哲学的大经验事。非如世间浅知者,认佛法亦不过为一
种学术而已。佛教修行方法虽多,惟禅宗有极其殊胜的地方。
先说真正宗门的修行,宗门讲究悟,古德有言曰:“参要真参,悟要实悟。”“大
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所以参禅要从真实疑情着手,不能仅凭知解。
若知解得,理会得,有体会处,忽有会心,皆理边之事。
文人喜欢学禅,但其实是最不相应的。文人最容易起解,论坛里面根基多数是这样
的,说食不饱,终是空言,乃至狂慧并发,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只是行不得,有何益
处?宗门悟的是这个,动也这个,静也这个,生也这个,死也这个,善恶是非,一切不
离这个,假定...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的障碍,不能自在证
入圆觉境界。这就称为‘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知道执着清净见解是一种障碍,虽然心中断除了这种障碍,但仍执
着于想断除这种障碍的名相,这种‘觉碍’还是一种障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9
死后必有所依 ?
我们常常听到修行的人这么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
此类人所悟的法其实不真,不是真正明白佛法中解脱慧的『我见』,其实還是外道见
也。
事实上是, 一念无明(见惑及思惑)若还未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
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
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
《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故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
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
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唯识学中所说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
祂们自己之执著断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自我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
三界生死。
佛门中未真正明白涅槃出生死之道理的学人,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尚
执「我见」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
不符佛陀经典的。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讲
第十一讲 禅宗的开悟(二)
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参访了许多外道,都解决不了问题;又自己苦修了六年,还是解决
不了问题。以后感到只限于苦行也不行,入尼连禅河洗浴,接受了牧女所献给他的乳糜
。吃了以后,精神焕发起来。独自到伽耶菩提树下敷座而坐,自誓若不证无上菩提终不
起座。端坐思惟经过了四十余昼夜见明星而大彻大悟。有人也许以为端坐四十余昼夜有
点困难吧!其实这是少见多怪。佛学院传印法师曾经依止几年的虚云老和尚,丛林里都
知道。他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此后,他在传戒时,往往一盘腿,就是七八小时不起座
。释迦牟尼佛一坐四十余昼夜,在定中则如一弹指顷。所谓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正
是定中光景。这在近代科学中也已得到理证的。顺便在这里提一下。佛教的建立,出于
释迦牟尼的一悟,而这一悟发展为后世佛教的各宗各派是势所必然的,各宗各派每提出
一个主张来,必定要说是释迦牟尼说的,作为根据。而各宗各派却忽略了向释迦牟尼学
习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事,那就是忘掉了释迦牟尼开悟的大动力──无畏的大怀疑的精神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喜乐,同其患难,有什么能与不能,圆满不圆满,这
才是大功德大圆满哩!至于有无量烦恼...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索达吉上师香港大学问答
索达吉上师香港大学问答 『 2011年11月27日下午 』
http://www.zhibeifw.com/dxyj/yj_list.php?id=10291
问:请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脱,而所有文字都是苍白的。
答:既然文字是苍白的,那你让我讲的话,我的文字也一样苍白。(众笑)
心的本性确实超越了文字,诚如佛典中所说:“不可言说智慧到彼岸,无生无灭虚空之
体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顶礼三世诸佛之佛母。”不可言说的智慧度,是不生不灭
虚空的体性,是圣者各别自证智慧的行境,也是出生三世诸佛的母亲。但是,你要证悟
这一点,又离不了文字。因为证悟的前提是闻思修,而闻思修必须依靠文字。
当然,证悟还一定要祈祷上师,而且应具足恭敬心。印光大师说过:“有一分恭敬,即
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这种“随着恭敬心的比例增上,自身所获利益也随之增长
”的说法,与密宗的修行教言完全一致。在我们的传统里,一个要想证悟的人,必须对
传承上师、对这个法门,具有特别大的信心和恭敬心,而且要常常祈祷。
当你这样去祈祷时,虽然你的所求超越了文字,但确实可以得到它。
问:我是香港大学的佛学研究生,...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这个版有无比较倾向于禅宗的
顶果钦哲法王关于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的开示:
佛教的修行之道可广泛地分为因乘和果乘两大系统来加以阐述。因乘包括了小乘及
一般大乘,讲述五道;果乘即密咒乘,则谈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四瑜伽
的教授着重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融合。
专一瑜伽
40、
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
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
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一般而言,心有动、静两面。有时候,心是宁静无念的,像一潭静水,就是静相。
最后,念头必从中生起,就是动相。然而在实相上,虽然静中多少有些念头的活动,但
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分别――静的本性是空,动的本性也是空,动、静只是心的两个
名相罢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曾留意心的状态,也不会注意心是静的还是动的;当你禅修时,
一个念头可能从心中生起,例如逛街的念头,如果你觉察到这个念头,让它自行消融,
就是念头的结束。但如果你还停留在不知念头生起的状态中,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引
生第二念――生起想要休息一下的念头,霎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并准备去市场
了。很快地,许多念头和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与自续派之中观见
我们说到坦特罗佛教其实它的整个哲学基础就是以中观派----特别是中观应成派
,认定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虽然有别的主张,但是终究是离不开意识心的范围。
一般人都认为,中观应成派是由佛护所创立的,然后传到月称与寂天的时候,大肆
的弘扬。但是其实中观应成派的思想,它是发源自婆罗门教的《奥义书》里面。在婆罗
门教当中,它原本只是一种辩论的方法论,是说自己不立自宗----不立自己的主张,只
去分析别人的错误之处,然后破对方的法义。所以中观应成派它只著重在现前能思、能
量的意识心,它只承认六个识,认为佛所说的第七识跟第八识都是方便说,都不是实法
。这种思辨的方法其实原本就广泛地存在于婆罗门教的典籍当中,它用来解释无所不在
却又无所形相的大梵,是一种印度人很习惯的逻辑论证。北大的尚教授说:《奥义书》
在描述梵的性质的时候呢,常常使用一连串否定的句子,也就是指出“不是这个,不是
那个”,而不说它究竟是什么,以否定达到肯定的方法。在哲学上呢,称为“遮诠”,
也就是遮其所非之法。后代印度的哲学家以及佛教的哲学家,在描述宇宙的本源的时候
,也常常用这个方法。所以,中观应成的思想它本来只是一种...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8
嗡索德!南摩喀日巍!
顶礼殊胜上师足下!
开示金刚持之道,根本上师传承师,
我以恭敬心顶礼,略说诸上师传记。
纵仅一位成就者,神变之舌经百劫,
亦难言说彼传记,故遵师言略撰说。
我们的殊胜上师桑吉瑞比衮(佛密怙主),一刹那能契入三世诸佛的密意,如海般的妙
音。这些事业者受持的教法量无法用比喻衡量。他的根本上师,大成就者希瓦尊者(寂
密)具有七种受教传承的加持,上师的所有教言,他全部得受过。
第一位受教传承上师所受的是大手印的教言。他的名字叫萨绕哈大师。
1.箭矢大师萨绕哈
人们称他为阿阇黎婆罗门罗睺罗。他降生在(印度)屋支伯下,婆罗门种姓。童年就精
通吠陀和十八学处,还有八大观察等。他的周围经常有五百名婆罗门的儿子围绕,他教
授他们一些具有特殊法力的密语。有一天,金刚瑜伽母化作一个卖酒女人,来到阿阇黎
身边。胜义智慧变幻成甘露美酒,她对他打开她的酒桶,请求他接受她的供养。此刻,
分别念从他心里消失了。他从酒桶里舀起一勺美酒,缓缓地饮尽。当下,他的内心获得
了殊胜的等持。
阿阇黎喝酒的消息传遍全城,人们说他已失坏了婆罗门种姓。谣言四方流播,婆罗门向
他挑衅,他以非凡的瑜伽之力,在婆罗门面...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9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经文
接著开示:
《大乘密严经》卷...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萝冰, 以下這文有點 LONG,我親弟喜欢玩理论辩驳, 我喜歡教証,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1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信根不具足,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2
二、宣说道之根本劝习正见
分三:(一)解脱道的根本 (二)大乘道的根本 (三)劝习正见
(一)解脱道的根本
【总之,我执为轮回之根、一切烦恼之源,其对治证悟人无我则为解脱道的根本。】
分四:1、我执是轮回之根 2、我执是烦恼之源 3、我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 4
、解脱道的根本
1、我执是轮回之根
所谓轮回,就是不断领受生死的现象,这种生死的轮转始终停不下来,就像水车旋转不
已、不得自在。对水车来说,是受动力的驱使无自在地旋转,同样,旷劫以来的生死轮
转也一定有它背后的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它的根子在哪里?
我们需要找到轮回的根本,才能从根断除。首先,轮回是受业的力量支配,或者说,是
由身口意造作的力量变现的,这就是缘起律,一有身体、语言、意念造作的势力,就会
在果上显现。为什么会有造作的运转?就是有烦恼的推动。心动了生起了烦恼,身口意
就会受驱使,而不自在地造作。
为什么心会动?就是对于自我有执著,认为有利于我、满我的意、对我好、让我荣耀,
就会贪;认为损害我、违背我、对我不好、让我难堪,就会嗔。像这样,造成内心贪嗔
波动的根源,就是认为有我的心——我执。
总之,轮回是受业力支配,业是...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3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彭措著作)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圣六庄
严”(“二圣”指宏律大德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是: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圣天
论师,...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24
金刚乘
金刚乘
在末法时期遇到佛法很难,遇到金刚乘的教法就更难,因为金刚乘的教法只在普严
劫先生王佛、贤劫释迦牟尼佛、华严劫文殊师利佛的圣教中才出现。
莲花生大士是密宗的祖师,他从印度将金刚乘的教法完整地带入藏地。莲师之前也
有密宗大师进藏,但是因为各种违缘都没能广弘密法。莲师以其不可思议的神通降伏了
当时藏地的邪魔外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无所畏惧的慈悲之心,面对被业力牵引的众
生愈硬愈强,毫无退却,所以他被尊为邬金第二佛。
金刚乘被称为速疾解脱之道,具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不需要按显宗经典所说的
经三大阿僧祇劫,或肝脑涂地等极大苦行即能证果。这对于生在末法时期,缺少耐心又
脆弱的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社会上对密法有很多误解,比如学密法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行淫、杀生等等。
事实上,密法的行持与修行人的证悟境界、修法的场合等密切相关,只有达到境界才能
做相应的行为,否则会造下严重恶业,果报惨烈。西藏有句老话:普通人不能做瑜珈士
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
学习密宗需要以显宗为基础。藏传佛教中是显密共修,许多显宗的修法,都会拿出
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显密共修对修行人来说是...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5
10月6日,星期天,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洛杉矶的佛友们将在ALHAMBRA的公园举行一
次放生活动,欢迎住在附近有意乐参加的朋友尽快报名:)
活动时间:10月6日星期天 9.00 am开始,欢迎提前到达集合地址
活动内容:9.00-10.00 观看撼动人心的一部纪录片《慈悲之旅》
10.00-10.30 讨论环节
10.30-11.00 念诵放生仪轨
11.00-12.00 去旁边公园放生
12.00~:素食POTLUCK(请参与者每人带一道素食来,品种随意)

集合地址以及具体事宜请和末学联系:
电话:626-228-7636
或者回帖,站内信件:)
~~~~~~~~~~~~~~~~~~~~~~~~~~~~~~~~~~~~~~
纪录片《慈悲之旅》 —— 索达吉堪布放生纪行
此片记录了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一行于2006年前往川藏青交界某地放生,该地杀牦牛
的现象十分严重。影片内容包括了放生之旅、杀生之悲惨、放生和朝圣等。
本片将残忍宰杀牦牛与二次世界大战、南京大屠杀以及吃人肉互...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6
嗡索德!南摩喀日巍!
顶礼殊胜上师足下!
开示金刚持之道,根本上师传承师,
我以恭敬心顶礼,略说诸上师传记。
纵仅一位成就者,神变之舌经百劫,
亦难言说彼传记,故遵师言略撰说。
我们的殊胜上师桑吉瑞比衮(佛密怙主),一刹那能契入三世诸佛的密意,如海般的妙
音。这些事业者受持的教法量无法用比喻衡量。他的根本上师,大成就者希瓦尊者(寂
密)具有七种受教传承的加持,上师的所有教言,他全部得受过。
第一位受教传承上师所受的是大手印的教言。他的名字叫萨绕哈大师。
1.箭矢大师萨绕哈
人们称他为阿阇黎婆罗门罗睺罗。他降生在(印度)屋支伯下,婆罗门种姓。童年就精
通吠陀和十八学处,还有八大观察等。他的周围经常有五百名婆罗门的儿子围绕,他教
授他们一些具有特殊法力的密语。有一天,金刚瑜伽母化作一个卖酒女人,来到阿阇黎
身边。胜义智慧变幻成甘露美酒,她对他打开她的酒桶,请求他接受她的供养。此刻,
分别念从他心里消失了。他从酒桶里舀起一勺美酒,缓缓地饮尽。当下,他的内心获得
了殊胜的等持。
阿阇黎喝酒的消息传遍全城,人们说他已失坏了婆罗门种姓。谣言四方流播,婆罗门向
他挑衅,他以非凡的瑜伽之力,在婆罗门面...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一個人不需要禪定
大乘法中的阿赖耶识, 敘述的長的很,以下大概是千萬分之一 :
===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
是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
福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尽、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
在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8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经文
接著开示:
《大乘密严经》卷3:
「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欠债还钱
如果说你今天你真的信受小乘法,你对于大乘法你不敢质疑,那这样态度还算是
对的;还算对的。是说呢,是根据你这个时间点来说的,并不是说你可以永远不向于大
乘法。但也没关系,你如果是真的信受小乘法,你先要知道涅槃是什么?涅槃对你来说
你只能趣入,你是不可能用你的意识心去体证的;你只能灭一切所有,乃至于灭掉你的
意识心,一切都灭了以后,灭掉所有一切“有”;灭掉一切所有的“集”----未来的集
:就是你对一切的“爱”都消失了,因此你不会想要去“取”:任何的富贵、名利、眷
属,以及车子、房子、田地,乃至于旅游全部都已经丢到一旁去了;而且真正念念之间
呢全部都是你的四圣谛,这样趣向于真无相界,这就是涅槃界,所以最后你舍报的时候
就会灭一切所有。
当然我们先不要说那么远,应该说你知道这样的知见是对的、你要从见解上知道是
对的,这就是见道所应该要作的事情。你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入初果、证得初果。修
道呢,你断掉你的贪嗔痴等等,那些可以慢慢来。
我们再说,那因此也要了解说:小乘法里面所谈的真实义,来加强你的信心。因小
乘法确实有谈到大乘法所要说的实相;包括说我们刚刚说的、上一集所说的:诸法是没
...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3447
3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有个基督徒曾经问我为什么信佛
1.业力因果无法超越,即使证悟。。。那么为什么最后他们去了天道or脱离六道?因为
是今生的果?
证悟了就超越了因果业力。因果业力不能影响证悟了的心识。
2.今生是不是生孩子已是业力因果所决定的?自己今生的意愿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抛
开快不快乐,愿不愿意生孩子这些来说,那些证悟的法师会有孩子吗?他们会愿意繁衍
生命吗?我能够理解,如果有了孩子,他们会接受as it has been arranged this way
;但是毕竟有没有孩子是自己能选择的。或者还是说无论自己是怎么思想斗争,最后的
选择已是前生的业力因果决定了?
咱们过去有数不清的因果业力,当生也做着无数的因果业力。就算我们睡觉都在做因果
业力。我们的意愿就是因果业力的一部分。没有我们的意愿就不可能有我们的行为。一
般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会过去因造成的果,也无时无刻没有做未来的因。但是绝对
不是大家说的任何事都是前生的业力。任何时候发生的事情都是过去业力造成的,我们
没有开悟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知道这个因,到底是今生,前世,还是100世以前的因造成
的。没必要这个烦恼。只要知道任何结果都是过去因造成的,不可能是未来因造成的就
h**y
发帖数: 1232
31
(七)
七天之后,当我拖着大病初愈后的身体,一步一步地走在上山的路上,看着山上有枯有
荣的树木,看着树下有开有落的野花,想起自己当年来到五福院的时候,整天懵懵懂懂
却又故作镇定地接受着人们的膜拜,整天懵懵懂懂却又佯装先知地迎对师傅的教诲,想
想自己那么小的年龄就学会了弄虚作假、察言观色,我这颗自以为会永远年轻的心,忽
地苍老。
我不敢想象,如果不是老者前来教诲,我哪天才能清醒,哪天才能开始思考着行走,哪
天才能走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过去的日子里,每一天我都潜心诵经,可是我盘
踞在自己的领地里,从来没有前行半步,从来没有从经书中撷取丝毫的智慧。并且,我
从来没有为此问过自己,念经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也不敢想象,当年那座庄严肃穆的全福园,现在荒芜成了什么样子。六七十年没有来
过,师傅的福塔一直没有加高,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平地?这个问题刺痛着我,让我又
一次想起老者临走前说的话,“不是所有的过失都可以补救,但是,必须尽力去补救所
有的过失。”想起这句话,我不禁加快了脚步。从此刻开始,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时每
刻,用余下的不多的生命来弥补过失并超越自己。
为了提醒后来人不忘五福法、不忘师傅...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32
(十七)
 
就在他们欣喜若狂地拜谢大哥的时候,他们惊恐地看到,一团灰蒙蒙脏兮兮的气体正慢
慢地笼罩了大管家。只是转眼的功夫,大管家就苍老得与先前判若两人。他们顾不得自
己的安危,纷纷拼命地撕扯那团气体,想要把大哥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无奈的是,被撕
得七零八落的气体,转瞬就恢复了原样,他们的努力不过是枉费心机。
 
这时,大管家翕动满是皱纹的嘴唇,用微弱的气息说道:“老二、老三,你们两个守住
你们三个的灵位,要寸步不离。武煞,你火速赶往城郊的忘福家里,就是马上要生孩子
的那一家。如果你能及时赶到,就将婴孩儿杀死在母亲的肚子里;如果婴孩儿已经出生
,就杀死婴孩儿,再废了孩子的母亲,让她永不能再生。”
 
“大管家,我有能力做到吗?”被重罚折磨得对自己已经失去自信的武煞,怯怯地问。
 
“你行,快去吧,不要耽搁。”大管家说,“你二叔三叔守着灵位,已经把所有的能量
汇聚到了你的身上,你只管去就是了。只要你杀死了将要出生的孩子,我不但可以保住
自己的性命,还能帮你们借尸还魂。对了,为了避免因失手而误大事,记得用你师傅教
你的绝活杀死他们。”
 
...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33
(七)
七天之后,当我拖着大病初愈后的身体,一步一步地走在上山的路上,看着山上有枯有
荣的树木,看着树下有开有落的野花,想起自己当年来到五福院的时候,整天懵懵懂懂
却又故作镇定地接受着人们的膜拜,整天懵懵懂懂却又佯装先知地迎对师傅的教诲,想
想自己那么小的年龄就学会了弄虚作假、察言观色,我这颗自以为会永远年轻的心,忽
地苍老。
我不敢想象,如果不是老者前来教诲,我哪天才能清醒,哪天才能开始思考着行走,哪
天才能走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过去的日子里,每一天我都潜心诵经,可是我盘
踞在自己的领地里,从来没有前行半步,从来没有从经书中撷取丝毫的智慧。并且,我
从来没有为此问过自己,念经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也不敢想象,当年那座庄严肃穆的全福园,现在荒芜成了什么样子。六七十年没有来
过,师傅的福塔一直没有加高,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平地?这个问题刺痛着我,让我又
一次想起老者临走前说的话,“不是所有的过失都可以补救,但是,必须尽力去补救所
有的过失。”想起这句话,我不禁加快了脚步。从此刻开始,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时每
刻,用余下的不多的生命来弥补过失并超越自己。
为了提醒后来人不忘五福法、不忘师傅...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34
(十七)
 
就在他们欣喜若狂地拜谢大哥的时候,他们惊恐地看到,一团灰蒙蒙脏兮兮的气体正慢
慢地笼罩了大管家。只是转眼的功夫,大管家就苍老得与先前判若两人。他们顾不得自
己的安危,纷纷拼命地撕扯那团气体,想要把大哥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无奈的是,被撕
得七零八落的气体,转瞬就恢复了原样,他们的努力不过是枉费心机。
 
这时,大管家翕动满是皱纹的嘴唇,用微弱的气息说道:“老二、老三,你们两个守住
你们三个的灵位,要寸步不离。武煞,你火速赶往城郊的忘福家里,就是马上要生孩子
的那一家。如果你能及时赶到,就将婴孩儿杀死在母亲的肚子里;如果婴孩儿已经出生
,就杀死婴孩儿,再废了孩子的母亲,让她永不能再生。”
 
“大管家,我有能力做到吗?”被重罚折磨得对自己已经失去自信的武煞,怯怯地问。
 
“你行,快去吧,不要耽搁。”大管家说,“你二叔三叔守着灵位,已经把所有的能量
汇聚到了你的身上,你只管去就是了。只要你杀死了将要出生的孩子,我不但可以保住
自己的性命,还能帮你们借尸还魂。对了,为了避免因失手而误大事,记得用你师傅教
你的绝活杀死他们。”
 
...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还是凡夫
单独开个贴:
=====================================
按照南传菩萨道的讲法,菩萨还是凡夫,因为他们没有证悟到道果智,
最多是达到行舍智的阶段,
因为当年那位人间的佛陀所开示的是修行者证悟初果之后,最多将经过七番生死即证入
涅盘,此为”正性决定“,(意思是自然规律),菩萨也不例外。
道智的作用是断除烦恼,所以菩萨们还是没有断除烦恼的凡夫,而不是北传佛教里神通
广大有求必应的那种形象。
另外南传的菩萨只是通过帮助和利益众生来积累菠萝蜜,并不能救度众生,因为真正能
救度众生的是去向涅盘的道果智, 而菩萨自己还未证得。
北传后期的一些说法诸如“不断烦恼,不入涅槃”都是为了掩饰这个漏洞。
=========
这段的论证很有力,从佛陀这位已知的大菩萨的最后一生的行为表现来看,菩萨还是凡夫
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6785
虽然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要比阿拉汉圣者强得多,但在证悟佛果之前还
是一位凡夫,因为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
巴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
babyfox (小狐狸般若) 于 (Wed Mar 7 01:00:23 2012, 美东) 提到:
《时间真相》——佐钦白玛格桑法王
http://www.zuoqinsi.net/XinXi.asp?XinXiId=80

“时间”是三界万物的吞噬者,而时间又被“时间之主”所吞噬。“时间之主”超
越时间、超越凡夫的显现和识觉,拥有遍满一切的智慧,通常显现为十六岁少年模样的
文殊菩萨宝像,有时则显现为大威德金刚威猛像,发出惊天动地的愤怒大笑。与这猛静
二尊无二无别的妙音佛母,是从大海中显现的美丽天女,是三界一切妙音之主。在此我
顶礼三圣尊,并论述时间之真相。
朋友们,当我们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时,会发现“今天”的显现和显现对境一个个
即来即失,就如同坐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上看窗外的花草树木。今天我们使用的物品、居
住的房屋以及称之为“我”的五蕴身体等等的一切,都不再是昨天的,因为昨天的一切
已经显现而又消失,走向了过去。时间,如同魔鬼般张着天地大的凶猛...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如何抉择心念处
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颠倒。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没有人我。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上,小乘只能得小乘涅槃,别别分开轮回应舍、涅槃应取;大乘能证到“智不住诸有、
悲不滞涅槃”的轮涅无二之无住大涅槃。这就是大乘超胜小乘的地方。
具体而言,大乘修无我法门,包括人无我、法无我;其中法无我的修法归纳为四念住,
即对于身、受、心、法都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修的时候,首先选出万法中和我们关系
密切的身、受、心这三种法,在观察抉择为大空性之后,依靠正念使心安住在身、受、
心这三者的空性中,就是所谓的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再展开来,对内外一切法都
抉择为无生大空性,以...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讲
第十三讲 禅宗的开悟(四)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
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
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
叶尊者为第二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大师
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达摩于梁武帝普通七年( 526)经广州而至金陵,
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
人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
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
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
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国文化密
切结合的更是他。他可以说是把中印文化从佛教的实践中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六祖慧能大师本是岭南新州一位姓卢的樵夫,本来一字不识,当然谈不上有什么文化。
因听人诵《金刚经》而有省,于是就跑到黄...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部大论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佛教
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圣六庄
严”(“二圣”指宏律大德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是: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圣天
论师,精通对法学的无著、世亲论师,精通因明学的陈那、法称论师),就是当时的代
表人物。随着佛法传入西藏,印度大班智达和藏族大译师将印土流传的大量殊胜经论译
成藏文,之后于不断讲闻抉择、善加弘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五部大论”为核心
的显宗教法体系。
名闻遐迩的“五部大论”,究竟何所指呢?它们是:戒律、俱舍、因明、中观和般
若。此为总的分类,在每类之下还含有若干具体的教典。下面逐一介绍:
一、戒律。总的来说,包含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藏地盛行
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0

你记乱了。
第一次,2008年10月份左右,一次重要的证悟,当时确实不觉得苦,但悟到了最关键的
无我和无常。当时确实非常兴奋,并第一次说我证悟初果,但其实此次是初果向,为后
来的证悟打下了关键基础
第二次,2009年2月份左右,亲见无常和苦。证悟初果。自此再也没有否定过
另外,和什么waichi攻击,没有任何联系。
z**n
发帖数: 22303
41
我的皮毛知识是没有能力回答你的问题的,看这个帖子吧: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
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一般僧人全部学完需十五年左右。
下面,略加介绍五部大论: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
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
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
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
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
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
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
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
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
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核心是缘起”之谬
缘起法是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正觉同修会已有多篇论文评述。本文仅从一位学佛
者的观点,以短文来辨正释印顺说“佛教的核心是缘起”,到底对不对?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说:
《解深密经》的以缘起因果为依他起,作为染净迷悟的所依。这些大乘经,都是以缘
起为宗要的。大乘论方面,也大抵如此。特别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性空的缘起,反覆的
赞扬缘起,说它是佛法的究竟心要。《中观论》的八不颂是如此,《六十如理论》
也说
:“为应以何法,能断诸生灭?敬礼释迦尊,宣说诸缘起”!
《七十空论》也说:“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
从三乘圣者的自证方面看,从佛陀的言教方面看,从大乘论典方面看,处处都足以证
实缘起是佛法的心要。所以我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缘起。1
学佛者都会去探讨:所依是什么?如儿女之所依是父母,父母之所依是祖父母,再
往上推就是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七祖想完了只有远祖、鼻祖,再往前推,
那就是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了,这可是伤脑筋的事!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其实没
有人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出生而有的。从前科技不发达是如此,现在科技发达了也是如此
,千年万年后还是会如此。...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所謂"法義辨正"的真實義
何谓外道 ? 何谓内明 ?
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
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瑯满目的道,非常多,这也是道。学问家做
学问的诸子百家等也是道。有人专门研读诗词,有人专研古文词,各不相同。有人专门
研究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那也都属於人间的道。还有中国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修齐治
平这些儒学也是人间的道。
第二种外道是宗教之道。譬如各种鬼神祭祀之法,如何求神问卜,道家的练丹练气,
羽化飞升之法。又譬如世间各种宗教裡面,有的修不死神仙之法也是外道。有人专门行
善,求生天堂之天道,这也称為外道。有人专门做神学研究,或佛教中专门做佛学研究
而不实践,这也是人间的属於宗教的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有人虽然信佛学佛,每天三柱香点燃举起,就想求佛菩萨给他什麼?虽然名為佛子,
其实是外道。有的人参禪打坐目的是求神通;神通是心外之法,是妄心妄识裡面的法,
不离五尘境,是求三界之中的有,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什麼是内明?这就要讲三乘内明的不同。声闻道是内明,缘觉道也是内明,还有菩萨
道也是内明。所谓声闻道是依照四圣諦的知见,藉著八正道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史---玛欣德尊者
摘一段印顺法师在佛教之涅槃观中的文字做为大概了解吧:
"小乘的修学者,做到生死解脱了,便算了事,苦痛既已消除,也再不起什么作用了。
这是小乘者的涅槃观,大乘却有更进一步的内容。这可分两点来说:一、约体证的现(
相)实(性)一味说:声闻者证入法性平等时,离一切相。虽也知道法性是不离一切相的
,但在证见时,不见一切相,惟是一味平等法性。所以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
。声闻学者的生死涅槃差别论,性相差别论,都是依据古代圣者的这种体验报告而推论
出来。但大乘修学者的深悟,在证入一切 [P232] 法性时,虽也是不见一切相(三乘同
入一法性;真见道),但深知这性相的不相离。由此进修,等到证悟极深时,现见法性
离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现。这种空有无碍的等观,称为中道;或称之为真空
即妙有,妙有即真空。由于体证到此,所以说:「慧眼无所见而无所不见」。依据这种
体证的境地,安立教说,所以是性相不二论,生死涅槃无差别论。在修行的过程中,证
到了这,名为安住「无住涅槃」,能不厌生死,不着涅槃,这是小乘证悟所不能及的。
但大小的涅槃,不是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证的涅槃(法性)中,更进一层,到...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史---玛欣德尊者
摘一段印顺法师在佛教之涅槃观中的文字做为大概了解吧:
"小乘的修学者,做到生死解脱了,便算了事,苦痛既已消除,也再不起什么作用了。
这是小乘者的涅槃观,大乘却有更进一步的内容。这可分两点来说:一、约体证的现(
相)实(性)一味说:声闻者证入法性平等时,离一切相。虽也知道法性是不离一切相的
,但在证见时,不见一切相,惟是一味平等法性。所以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
。声闻学者的生死涅槃差别论,性相差别论,都是依据古代圣者的这种体验报告而推论
出来。但大乘修学者的深悟,在证入一切 [P232] 法性时,虽也是不见一切相(三乘同
入一法性;真见道),但深知这性相的不相离。由此进修,等到证悟极深时,现见法性
离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现。这种空有无碍的等观,称为中道;或称之为真空
即妙有,妙有即真空。由于体证到此,所以说:「慧眼无所见而无所不见」。依据这种
体证的境地,安立教说,所以是性相不二论,生死涅槃无差别论。在修行的过程中,证
到了这,名为安住「无住涅槃」,能不厌生死,不着涅槃,这是小乘证悟所不能及的。
但大小的涅槃,不是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证的涅槃(法性)中,更进一层,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这个议题,已经深深影响近百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尤其是数十年来,台
湾许多鼎鼎有名的道场和团体,都在大力倡导人间佛教思想。但是究竟什么是人间佛教
呢?这些团体所主张的人间佛教思想,真的是佛陀的本怀吗?学佛的目的,难道只是在
布施行善,为众生作种种世俗的服务吗?
在探讨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维基百科》是如何为人间佛教下定义的。根
据《维基百科》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人间佛教是近代佛教运动的一种。民国初年开
始因应儒家伦理、基督教慈善、科学思潮的一种佛教运动,有其时代性的阶段功能。‘
人间佛教’是从太虚大师在民国初年倡导的‘人生佛教’中思考现状而作出的思想推进
,后来由某某法师等近代法师,加以推广弘传。”也就是说:从民国初年开始,为了顺
应中国儒家固有伦理文化的发展,以及受西方基督教慈善事业,乃至科学思潮的影响,
兴起了一股新的佛教运动,这种新的佛教运动,有它的时代背景和阶段性的功能存在。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民初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以及后继的某某法师所提倡的人间
佛教思想。
然而某某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和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却有著完全不同的差
异性。太虚大师所说...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7
16.密主国王恩扎布德
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赫赫金颜的,是大国王恩扎布德,他的本体是密主金刚手。但无论
是新成就者还是原已成就的圣人,他们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释
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国王恩扎布德是一切密宗的教主。
恩扎布德国王统治的国家富饶祥瑞,人人都安居乐业。有一天,佛的眷属阿罗汉到其他
洲时,凌空飞过国王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晰,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
大鸟飞来飞去到底干什么?”
大臣说:“国王,他们不是飞禽,他们是大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
国王听到大仙人释迦牟尼的名字,顿时无限向往。
“怎样我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国王问。
“佛在很远的地方,”大臣说:“不可能来我们这里。”
当晚,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名阿罗汉以神变
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恭谨的供养。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
的方便之道。
佛说:“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说:“我想要一个能够和众妃一起享受五妙欲而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
:“瞻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6
48
话说民国元年(1912年)的八月底,云南鸡足山悉檀寺内已经一片初秋的气象。秋风肃
杀,落叶纷飞。天色已近黄昏。雄伟的万寿殿上,三个人正坐着议事。中间一人是个青
年军官,约莫三十岁样子。还有一个戎装打扮的军人和一个老者,坐在两旁。这时候,
从门外大步走进来一个清瘦老者,身形高大,穿着藏青色僧袍,神色庄严慈和中,却有
一股凛然之气。
三人停止了说话,抬起头来,认真地打量着这个和尚。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只听
见秋蝉的声音,在众人耳朵里面回响。
老和尚在大殿中间站定,迎着众人的目光,静静地环视了一周。他判断正中的青年武官
,应是他要找的云南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的李根源将军。老和尚以前从未见过他
,不过根据此人长相看,国字脸,浓眉大眼,目光透出英武之气,必然处事杀伐果断,
因此非李根源莫属。而且年纪轻轻就任如此大官,少年得志,必有过人之处;当然也极
可能刚愎自用,不听劝告。
想到这里,老和尚的内心波澜起伏。打从不顾卫兵阻拦,闯进大殿起,他早已把生死置
之度外。他知道今天的形势极其险恶。如果论理不成功,李根源是否会当场杀了他,这
并不重要。他担心的只是没法走出这个大殿,全寺的近千僧人肯定会...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66
49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
我现在还同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
的语言,是指说话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
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
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
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
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
大家必须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
其它宗教主要依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
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
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怎么
Y**u
发帖数: 5466
50
嗯, 说点我的了解.
禅宗的悟有不同的层次, 有一时的体悟, 也有彻底的怔悟. 大部分公案里我们见到的开
悟, 应该都是短暂的. 禅师用不同的方法让弟子们去体验那短暂的开悟, 为他们日后彻
悟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的彻悟用禅宗的语言讲就是三昧的境界, 又叫三摩提, 也可以理
解为无为的境界, 正定,正慧的境界.
从初次开悟到最后的彻悟证悟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降伏个人习气的过程. 如果说初
次开悟是顿的话, 最后的证悟就是渐. 具体到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 就是六祖这样好的
根基, 开悟后也在猎人群中度过了十几年, 才出来传法.
在禅宗的初期, 由于个人根性普遍教好的原因, 往往直接说理就可以带来初次的开悟.
简单的比如想六祖告诉惠明的不思善,不思恶. 还有机缘品中的很多例子. 后来这个方法
不太管用了, 禅机大量使用开来, 目的就是创造类似不落两边, 顿见本性本觉的机缘. 到了
禅宗大盛的时期, 五家七派, 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 手段不同, 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再
后来, 能恰当掌握禅机的老师越来越少了, 禅就满满地向文字上转移了, 开始了现在我
们熟悉的公案, 和参话头.
很多人都误...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