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 发帖数: 5594 | 1 大家新年好!
GWZW兄提到第七第八识“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这个第八识是在“在蕴处界万法外”
的东西。那么这里有3个问题,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在影响到了X,从这个角度来说,Y是应该是我们宇
宙的一部分,也就是其实也是属于名色识了。
3. 有没有蕴处界之外的之外呢? |
|
n********n 发帖数: 8336 | 2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
|
发帖数: 1 | 3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6301 | 5 他一扭首向金光来处望去。
只见在远处,长发异族人不知何从金sè巨球中脱身而出,而在旁边却出现一个身
高两丈的蓝sè人形傀儡。
此傀儡通体泛滥,一只手臂高举着,五指间隐有纤细金sè电弧闪动着。
这名叫甲天木的异族人,竟然不仅只带了两只高阶傀儡,并且新出现的第三只傀儡
,还能释放辟邪神雷。
这真大出韩立的预料之外。
不过,韩立的吃惊只是片刻工夫!
下一刻,大鹏忽然双翅猛扇几下,顿时化一股狂风的到了那只银sè战舟上空,体
表青光一闪下,身躯再一次狂涨大半。
随之两只巨爪闪动着刺目电光,向下狠狠一抓而去。
“噗嗤”几声巨响,两只巨爪同时没入了战舟中,接着左右一分。
在雷鸣声中,战舟被硬生生的抓开了一个大洞。
接着大鹏一张口,一道粗大电弧一闪喷出,一闪即逝的没入洞中不见了踪影。
电弧闪动间,战月中惨叫声大起,不知有多少角蚩族人被电光一下灭杀掉了。
大鹏还未就此罢手!
双翅冲着下方一阵狂扇,一股白蒙蒙飓风凭空浮现。
大鹏两只巨爪一松手,偌大战舟在狂风飞卷之下,顿时滴溜溜的往下直坠而去。
“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后,战舟狠狠zá到了地面之上。
大鹏一声长鸣,双翅一收,就在青光闪动中迅速缩小,转眼间恢复了...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6 藏传佛教「金刚」意涵之探討
「金刚」一名词,在古印度湿婆沙克蒂教派中,泛指以行男丶女交会之事所产生之能量
或力量者。而在石海军《爱欲正见》一书中说:「《梨俱吠陀》的一首颂诗上说起:『
众所仰望的因陀罗用他的闪电,用他的金刚杵从黑暗中托出它们(雨水)』(i.33.10)。
《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这句诗中的金刚可说是最早出现的,诗中的因陀罗
是印度吠陀时代的天帝,闪电一词也就是金刚。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使用
『金刚』,最初的意义在於,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触即发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是『金刚』的一层含义。……在西元七世纪时,玄奘就发现一些寺院热衷於魔幻般的
超长力量。不过,金刚一词最重要的意义,不在於『闪电』或『霹雳』。……
从隐喻的角度,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很自然地也会将这句诗看成是对性行
为的描述,如此一来,金刚也就等同於男根了。」(《爱欲正见:印度文化中的艳欲主
义》石海军着,百善书房,2009年9月初版一刷,P133-135.),所以藏传佛教也就直接
承袭了此论点,而广以弘传双身法教义。
然而佛教经论所阐述的「金刚」义理泛指法界实相真实心第八识...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7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内有恐怖耶?」世尊答
曰:「比丘者,如是见丶如是说:『彼或昔时无,设有,
我不得。』彼如是见丶如是说,忧戚烦劳丶啼哭椎胸
而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有恐怖也!」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世尊!颇有因内无恐怖
也?」世尊答曰:「有也!」比丘复问曰:「世尊!云
何因内无恐怖也?」世尊答曰:「比丘者,不如是见丶
不如是说:『彼或昔时无,设有,我不得。』彼不如是
见丶不如是说,不忧戚丶不烦劳丶不啼哭丶不椎胸,
不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无恐怖也!」
这一段经文,若无深妙智慧,一定是读不懂的,或
是一定误会 佛陀的真意。在此先依据前一段经文中的
意义,将阅读及思惟此段经文的要诀指出来,读起来
就不会产生误会,也不会因为错误的解释而导致前後
不通:这一段经文中说的「彼」,是指更前一段经文中
说的想像中常住不坏的精神。常住不坏的精神就是入
胎识,指的是无为法丶常住法丶清凉法丶恒不变易法,
不属於蕴处界所摄,世尊将祂说为「我」,不同於生灭
性的蕴处界假我丶无我。「此」是说凡夫比丘误把蕴处
界中的某一法或某些法,误认为是无为法丶常住法丶
清凉法丶恒不变易法的「我丶精神」,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觉的法相有四种比较大的义理,第一种义理叫作真实空;真实空的究竟道理,就好
像虚空明镜一样,一切心的境界相和觉相都不可得。为什么说觉相有四种大义呢?这里
所谓的“觉”,觉有本觉、不觉、始觉、随分觉、相似觉和究竟觉等六种不同的觉悟智
慧境界相;“大”则是说,祂是真实、是究竟的。然而什么才是真实究竟的觉悟呢?当
然得要到达究竟佛地才算是真正的觉悟,其他层次的觉悟都还不是究竟的,所以不能说
是真正;只有在相对于悟错了实相的凡夫来说的时候,才说找到实相心的人是真正的开
悟,但其实这都还不是究竟。
在这里从众生地心真如的证知,而发起觉悟的不同境界相,来说觉有四种相。为什么要
从众生地开始说起呢?那是因为这个本觉是从众生地到等觉地都一直存在,都是一样的
;虽然觉悟的内涵和层次有所不同,但是心真如的涅槃自性、清净体性并没有差异;所
以从理即佛开始说起,那就是心真如的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真实空的究竟义理就好
像虚空明镜一般。意思是说,本觉的本身犹如空,迥无形色,却又能生万法,犹如明镜
能现一切色像。
所谓犹如虚空,并不是说就是虚空,所以才说“犹如”两个字,而不说是“即是”
虚空。有一些大法师、大...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一)
在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得先从一场学术研讨会开始说起。话说公元2008年5月
31至6月1日,连续两天由某某大学和某某文教基金会,举办了第七届的“人间佛教薪火
相传学术研讨会”。在会中有人质疑某某法师认同大乘非佛说一事时,有位蓝姓教授是
如此回答的:“大乘非佛说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意思是说:大乘非佛说已经是学
术界普遍承认的主张。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大乘法真的不是佛所亲说的吗?果真如此的
话,那么请问:出家二众早晚课诵《金刚经》和《心经》,究竟是在诵些什么呢?为了
证实大乘经典确实是佛所亲说,不是后人所杜撰,这个单元,就让我们来为您作完整的
介绍。
有关大乘非佛说的诤论,大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也就是在部派佛教后期,大
乘经典开始流行时,传统的各个佛教部派,不承认这些大乘佛教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
经典,都不是释迦世尊所亲说;对这些大乘经典的权威性,及法义内容有所质疑,于是
就有了大乘非佛说这样的主张出现。因此大乘非佛说的论点,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了。虽然大乘非佛说,从古一直延烧到近代,但历代以来,总是有证悟的菩萨据理力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乃至未来际生的道业,将产生莫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讲世俗
的我和常见外道的我,那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这一帖是论证什么是佛法的“我”与“无我”.
以辩证 "恒常性,主宰性和独立性的本体性存在,这和佛陀最根本的无我(无本体)理
论矛盾".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2 龙树菩萨开示现象界外之非现象界
《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
观念上如果只是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容易坠入一切法空的断见思想, 接而误解四圣谛苦
, 空, 无我, 无常之真义,会以误解《中论、中观》之空而否定识阴六识外之空性者,
如此其实为不解四圣谛,亦不解中论中观,因为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不相信蕴处界外实
有第一义故, 由于不相信蕴处界外实有第一义故, 识阴六识又是虚妄, 于是推一切法
空, 坠最严重之断见外道数中, 故龙树菩萨于《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有这麽开
示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壤 一切世俗法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3 龙树菩萨开示现象界外之非现象界
《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
观念上如果只是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容易坠入一切法空的断见思想, 接而误解四圣谛苦
, 空, 无我, 无常之真义,会以误解《中论、中观》之空而否定识阴六识外之空性者,
如此其实为不解四圣谛,亦不解中论中观,因为执认只有识阴六识, 不相信蕴处界外实
有第一义故, 由于不相信蕴处界外实有第一义故, 识阴六识又是虚妄, 于是推一切法
空, 坠最严重之断见外道数中, 故龙树菩萨于《中论偈》观四谛品第廿四颂诃有这麽开
示 :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壤 一切世俗法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由于应成派中观自月称以来之传承者,皆把识蕴中生灭性之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
灭之中道心,因此于穿凿附会大乘般若无分别智时,仅能以不离意识心分位差别之分别
相貌,而高谈引发无分别智或者悟入无分别。声称莲花戒于八世纪时,在西藏与中国禅
宗住持和尚对于所悟之空性兴起争辩,以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之意识心为宗旨的无分别
、蕴处界空相法,摧破中国禅宗和尚所主张禅宗所悟菩提心如来藏之无分别。今姑且不
论当时事件发生之确切性,纯粹就法义上是否符合世尊之圣教为准则,来检验莲花戒是
否真的摧破了中国禅宗所悟之无分别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兹举示记载于《顿
悟大乘正理决》中双方之若干往来问答,作为解析判别之根据: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
皆云
,离一切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顿悟大乘正理决》是巴黎国立图书馆第4646号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注3),其所记
载者,乃是八世纪时中国僧人释摩诃衍与印度僧人莲花戒,双方在西藏拉萨对于禅观之
来往问答质难;由法国戴密微先生加以注解,取名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一般人说自在、不自在,比如说自由自在、悠闲自在、好不自在。其中“自在”的意思
是说,随著自己的意志,不受拘束也毫无阻碍,心里不会感到别扭或不愉快;也就是说
,不论面对怎么样的外在环境,内心总是不会因而有一丝一毫的拘谨束缚,总是舒适自
然,这就是自在。从这样一般人对自在的定义来看待修学佛法时,就会有人认为:每天
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佛法上勇猛精进,尤其是受了佛戒,必须遵守戒律上的许多限制时
,这样学佛就不自在;而是应该活活泼泼的,应该是生活丰富、多采多姿、无拘无束,
这样才自在。就像时下年轻人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就是其中比较
极端的看法。
然而这样的看法正确吗?无拘无束的自在,有著“解脱”的意涵在里面,像一般世
间人的知见,几乎都是与解脱相反的;一般人所知道的解脱、所想要的解脱,是让觉知
心自己住在没有语言妄想中,继续拥有种种五欲享受,而可以常保自我的存在,只要不
去想有什么善、恶、罪、福的果报,就可以无拘无束;所以认为要生活丰富、多采多姿
而无拘无束,才是自在解脱。所以有的人说:“我只要变得很有钱,我就自在解脱了。
”有的说:“只要有权有势当了大官,甚至当了国王、当了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接下来谈的是缘觉的人无我智。缘觉主要观察十二因缘,进而断尽我见、我执、我
所执成为辟支佛而入无余涅槃。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
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如是集成一大苦蕴。”(《毘婆尸佛经》卷一)但是要观察十二因缘前,一定要先观
察十因缘,否则容易堕入断灭空中,有无穷的过失存在。
有关十因缘的经文开示如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
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
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
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
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
,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杂阿含经》卷十二)
解释如下:【我曾听到 世尊这样的开示:一时,佛在舍卫... 阅读全帖 |
|
z*m 发帖数: 3227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lm (We will prevai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易到凉凉?韬蕴资本为救易到深陷资金“泥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0 05:17:34 2019, 美东)
“据公开消息,在接手易到股份后,韬蕴资本帮助易到降低负债近30亿元、降低用户余
额近12亿元、提升净资产26亿元。与此同时,在易到现有的34亿元负债中,韬蕴资本也
为其垫付了28亿元,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韬蕴资本累计为易到股份解决了近60亿元债务
问题。
即便是重金“输血”挽救,也依旧未将易到拖出债务泥潭。2018年以来,易到相继又被
曝出账户被法院冻结、司机提现困难等消息。2018年7月,韬蕴资本发布声明表示,易
到实际债务规模比其与乐视交易文件中高出两倍多。随后,乐视否认了这一说法,表示
债务数额是双方确认签字过的。”
尼玛贾骗子太牛逼,连私募也被坑死了。沌沌沌
---------------------------------------
为救易到资金断裂:实地探访韬蕴资本,春节前就已出现危机
每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什么叫作金刚行呢?那就是说,十回向位又叫作十金刚,也就是说十回向位的修行
,又叫作十金刚行。那十回向位从第一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开始,到第
二回向“不坏回向”,一直到第十回向“法界无量回向”,全部都是金刚行!统统都是
金刚行!
那这个十回向里面,以哪一个回向位为最重要呢?也就是以初回向位最重要!初回
向位的救护众生离一切众生相回向,如果能够做得到的话,那么其他的九回向就没有问
题了。初回向位的工作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为什么初回向位的回向行是吃力不讨
好的工作呢?也就是说,当我们要救护众生出离邪见深坑,当我们要救护众生离众生相
的时候,众生是非常的难度!众生是非常的坚固于我见!众生坚固我见,所以《地藏经
》里面才会说:“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
难伏的最主要的一个道理,就是因为众生来自于我见相的执著,才会因为我见相的生起
,辗转执取我所执、辗转执取我所诸法,就是全部源自于我见相。
在佛世的时候,就有一个人掉到深坑里面去、掉到悬崖里面去,结果双手抓著树枝
不放;佛经过那边的时候,他就说:“佛啊!你是不是能够救救我啊...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以前说明了佛法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处涅槃的四
种涅槃(见帖:什么是涅槃)。
其实这其中,唯有诸佛具足证得这四种涅槃,称为大般涅槃。而如来大般涅槃则具
有常、乐、我、净这个四德;因为,如来涅槃心体这第八无垢识已经断尽了二种生死,
恒常不变,没有生灭,所以称为“常”;又,如来不仅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也
断尽一切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永远寂灭,没有丝毫的烦恼,所以称为“乐
”;而如来涅槃心体第八无垢识是真实、不变异、得大自在,所以称为“我”;又,如
来究竟解脱一切染污垢秽,所以称为“净”。
就如同《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中有圣教这样开示:
【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
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
常、乐、我、净,讲的是佛地第八无垢识真如心体以及佛地佛性的性用,并非菩萨
地,更不是凡夫众生的境界。《阿含经》中曾提到佛的“解脱色”,说“诸佛有解脱色
常住不坏,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大乘经中也说,诸佛有三种意生身及庄严报身,...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五蕴说的安立,由「四识住」而来。佛常说有情由四识住,四识住即是有情的情识,在
色上贪著──住,或于情绪上、认识上、意志上起贪著,执我执我所,所以系缚而流转
生死。如离此四而不再贪著,即「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盘」
(杂含卷三·六四经)。综合此四识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蕴,这即是有情的一切。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read/database=yinshun&bo
杂阿含1175经[正闻本393经/佛光本269经](六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处坐禅,作是思惟∶
「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作是念已,诣诸比丘,语诸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令见清净?」
比丘答言∶
「尊者!于六触入处集、{集灭}[灭、味]、患、离如实正知,比丘作如是知、如是
见者,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彼比丘记说,心不欢喜,复诣余比丘所,问彼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
「于六界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如是,比丘如是... 阅读全帖 |
|
G****a 发帖数: 10208 | 22 叶蕴仪
1973年生于香港,曾于香港圣玛加利女学院就读,1986年当年14岁的她在香港因被星探
发掘,拍摄维他奶、麦当劳、TDK等系列广告后便开始进入香港娱乐圈。
1987年,15岁的叶蕴仪,拍摄了生平第一支电影《呷醋大丈夫》,开启她的电影生
涯,但是有她的片段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而已,真正让大家记得她的,就是在1988年与
香港动作巨星元彪、日本知名演员三上博史合作的科幻电影《孔雀王子》饰演“阿修罗
”一角后,在港台日各地相当受欢迎,之后,在1989年当年还很青涩的她,在她就读的
香港圣玛加利女学院毕业后,就全心全力投入演艺事业,不但电影卖座,歌唱实力也还
不错,她之后出了将近十几张国语、日语以及粤语专辑,在港台日韩各地掀起一股可爱
的“玉女”旋风。
其中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叶蕴仪在1992年首度往台湾,至中华电视公司综艺节
目《钻石舞台》,为首张国语专辑《欺骗你的心》宣传时,当《钻石舞台》主持人胡瓜
在问她:‘叶蕴仪你好!请问你今年几岁啊!’她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也让人印象深刻
:‘大家好!我叫叶蕴仪!我今年‘洗脚水’(‘十九岁’之发音)!’就因为这句经
典对白, 让她在台湾相当受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缘起法是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正觉同修会已有多篇论文评述。本文仅从一位学佛
者的观点,以短文来辨正释印顺说“佛教的核心是缘起”,到底对不对?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说:
《解深密经》的以缘起因果为依他起,作为染净迷悟的所依。这些大乘经,都是以缘
起为宗要的。大乘论方面,也大抵如此。特别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性空的缘起,反覆的
赞扬缘起,说它是佛法的究竟心要。《中观论》的八不颂是如此,《六十如理论》
也说
:“为应以何法,能断诸生灭?敬礼释迦尊,宣说诸缘起”!
《七十空论》也说:“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
从三乘圣者的自证方面看,从佛陀的言教方面看,从大乘论典方面看,处处都足以证
实缘起是佛法的心要。所以我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缘起。1
学佛者都会去探讨:所依是什么?如儿女之所依是父母,父母之所依是祖父母,再
往上推就是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七祖想完了只有远祖、鼻祖,再往前推,
那就是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了,这可是伤脑筋的事!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其实没
有人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出生而有的。从前科技不发达是如此,现在科技发达了也是如此
,千年万年后还是会如此。...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5 第二章 解脱道及其邪见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盘
这些前提说过了,我们回到刚才概略说过的佛法和邪见--解脱的智慧以及关于解脱道的
邪见。首先来讲二乘的解脱:二乘人的解脱道,说的就是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
我们先来讲无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的修证主要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来说。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
,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
。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
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
,为什么讲空相?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它不是永恒不坏之法,所以叫做
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空所以是无我,因为它只有一生就坏掉
了。十八界当中只有一个意根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
有一生;而这个意根却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们的第八识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
经》里面,佛说这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佛说这是涅盘的本际。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6 禅修前行
我现在解说如何修习禅定。开始前,跪下来,双手合十置于心前,虔诚礼敬三
宝,口诵下文: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bhagavā:
Buddhaṃ bhagavantṃ abhivādemi
薄伽梵[7]是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顶礼佛陀、薄伽梵。(一拜)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Dhammaṃ namassāmi.
法由薄伽梵善说:
我崇敬法。(一拜)
Su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Saṅghaṃ namāmi.
薄伽梵的僧伽弟子行道正善:
我礼敬僧伽。(一拜)
以你的意、语、行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礼敬薄伽梵、阿罗汉、正自觉者。 (三遍)
归依三宝:
Buddhaṃ saranaṃ gacchāmi.
Dhamm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所要讨论的题目是“离苦乐能离烦恼吗”?也就是说,有人问到:我们学佛是要离
苦得乐,可是经典里面又说这苦跟乐都是烦恼;如果苦跟乐都是烦恼,我们又要离苦得
乐,那不就等于是说,我们离开了一个烦恼,又到了另外一个烦恼了吗?
其实我们佛法所说苦乐都是烦恼。这个乐呢,这苦乐都是烦恼的乐,跟离苦得乐的
乐,其实它的内涵是有所不同的。譬如说在小乘里面,在小乘里面所谓的苦跟乐它是对
应的,它是在描述我们的五阴,也就是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内心这个心理,我们的身心
都是有苦有乐的,我们永远都是不离苦跟乐。譬如说世间人都很喜欢“爱”这件事情;
我爱谁,谁来爱我,类似这样子,每个人都喜欢爱。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爱呢,它一定
有个相对的叫作恨,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心法里面,一个人会有爱,表示他心中一定有另
外一个恨;因为当他的爱失去了,他就恨了,或是他的爱不能满足,他就恨了;所以显
然爱跟恨,它是同时两个并存的法。一个人如果没有把爱灭除,他的恨其实也灭除不了
;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充满了爱,爱很多,他的喜爱、贪爱非常多,那我们也可以知道
说,其实他的心中可能产生恨的东西也很多,因为这两个是相对的啊!所以苦跟乐都是...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8 什麼叫做『真常唯心』? 不用去佛學院上課,以下就是 :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
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
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
,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
: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
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
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
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9 關於『真常唯心』,到底是在說什麼 ?
以下From :蕭平實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0 真常唯心
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
佛讲了般若以后,有许多人因不瞭解而產生了评论,就有空有之諍,空有之諍只存在於
佛门内的凡夫之中。阿罗汉不会跟人家作空有之諍,因為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他有一
天起了一个念︰「那我入了涅槃以后,十八界统统灭尽了,是不是变成断灭?」他就去
问佛,佛说︰「不然!你入了涅槃以后,涅槃之中有本际常住不灭。」这个本际也就是
「识缘名色」的「识」,就是「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入胎识。阿罗汉听到佛的
开示以后,就心安了,他想:「我捨身的时候,可以安心的入涅槃,因為我是虚妄的,
我灭了以后,我的本际不灭,所以涅槃不是断灭。」
只有凡夫不如实知涅槃--不知无餘涅槃之中有本际不灭,不如实知般若--不知般若是
在讲第八识非心心的体性,他们才会有空有之諍。因為这些凡夫有空有之諍,所以佛又
来一次三转法轮--讲唯识经典。唯识的经典可就多了,最有名的是《楞伽经、解深密经
》,以及《如来藏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胜鬘经……》等等都是,乃至阿含经都
已曾说唯识之理。
关於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
唯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业力、烦恼种,令有情轮回生死,所以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实的「我」,说阿赖耶识非真
。然后在这...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2 《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开示说:
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云何
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
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
住结生相续,即此名为羯罗蓝位。(《瑜伽师地论》卷1)
这里的羯罗蓝位是指受精卵位,意思是说,能够持业种入胎、执持受精卵的结生相
续识,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然而宗喀巴却把 弥勒菩萨的这段开示文字重新排列组合
,并加以扭曲原意,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卷6第179页变成这样:
与此同时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阿赖耶识力故,有余微细诸根大种和合而生,
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尔时识住,即名结生。诸有不许阿赖耶者,许为意识结生
相续。(《菩提道次第广论》卷6)
宗喀巴肆意将 弥勒菩萨所说的结生相续识阿赖耶识窜改为意识。但是佛说意识是
缘生缘灭之法,意识念念变异生灭,于五位中必定断灭,只有一世,是生灭法,不能贯
通三世。宗喀巴却与佛唱反调说“意识为结生相续识”,妄计意识为能取后有的常住法
,宗喀巴明显违背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的至教...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3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之误会,而主张无情亦能成佛。此过极多,繁不胜举;且举
大过三端叙之,其理明焉,不必絮絮而言,以免厌烦:
一者,无情若有佛性者,必有种性差别;如佛云:「我常宣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试
问:「山河大地是众生耶?」若非众生而言有佛性者,则违佛语;若是众生,试问:「
山河大地于五类种性中,是何类种性?」声闻种性耶?菩萨种性耶孤...无种性耶?
若谓植物是众生者,其义不然;谓佛所云众生者,以有阿赖耶及意根意识者方得名为众
生故,今问:「植物有心耶?」若谓无心,即非众生。若谓植物能有简别性,故名众生
,如茎叶向日性、根之向地向暗性、...等者;此非众生,谓植物之彼彼性等皆是物性
,非是心性,依众生如来藏所蕴共业种子而有如是等性,非自身能之,故植物非如有情
生命之有觉知等心,非在众生数中。若强言植物有佛性者,试问:「向日葵是何类种性
?是声闻种性?抑或不定种性耶?」既无种性可言,则不得言是众生也。
若强谓植物有种性者,依何心所现象而判其种性?不可凭空而言也。又若植物有种性者
,其种由何所持?而言其有种性?理不直也。故说植物无有佛性,何况山河大地而言有
性?既皆无佛性心性,则不...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34 http://www.chinabaike.com/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
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
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
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
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他先作本颂六百颂,随后又作长行注解八千颂。因为在这
部论书里包括了有部的重要阿毗达摩论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
《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同时也即以这些论书为所依,所以此论题名为阿毗达摩的《俱
舍》,"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
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
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
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
以为帮助已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若心怀疑惑、诽谤、不信、业障所缠、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如果
有些人对于大乘佛法,尤其是最核心的如来藏阿赖耶识,产生了怀疑,心不得决定安住
在大乘佛法上,就无法如实地现观、亲证真如三昧;如果不能实证真如三昧,当然无法
转依真如的清净性来修行,如此就无法究竟折伏一切烦恼。
在古代公元一世纪的部派佛教,就有声闻部派佛教否定大乘佛法,认为大乘佛法不
是 世尊所传的正法,否定大乘经典是 佛陀亲口所弘传。在近代这样的主张,主要来自
日本佛学学术研究者,他们从德川幕府时代开始,以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佛法,认
为大乘佛法是从 佛陀在世时的根本佛教,或是原始佛教所演变产生;而根本佛教或是
原始佛教的内涵,则是只有声闻、缘觉二乘解脱道。这些佛教学者多在学术研究上,将
佛法拿来作学术研究,而不是有意愿实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
然而在佛门中,依附于大乘非佛说主张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不敢直接主张大乘非
佛说,却是转个弯主张大乘非佛亲口所说,他们认为佛法是思想演化所成,其实暗地里
贬抑 佛陀不是一切智者,而成就谤佛的恶业;因为他们认为 佛陀的一生只是弘传声闻
及缘觉的二乘解脱道,所以他...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6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7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9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0 将为大家解说:由于诸天常来人间宣说有如来藏以及如来常住的这样的深妙义理,
因此,促发了人间的众生因此得度的因缘可以提早成熟,所以最后身的释迦菩萨在兜率
天宫时,观察这个人间的修行者得度的因缘成熟的缘故,所以便来下生受生于人间示现
成佛,而为众生演说如来藏的种种妙法,以及宣说如来常住的境界,及如来藏中所含藏
的一切种智等种种妙义。所以说在 世尊示现于人间之前,外道也说有如来可证,难道
可以说因为外道同样说有如来可证,就可以证明说如来是外道法吗?或者说如来这个名
相是从外道法中传进来的吗?如果说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那么 世尊在示现于人
间之前,外道也常常弘扬阿罗汉法,并且他们也宣称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是否也可以比
照说阿罗汉法本来就是外道法,并不是佛法呢?所以有智慧的佛子对于这个部分,这样
的说法,应当加以详细地分辨,以及针对其中的义理作出深入的探究之后,再来决定是
否信受这样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说,世尊尚未在降生人间之前,前佛所传的佛法由诸天继续在天界弘
传,如果说人间的修行者,如果有良好的因缘,也可能从天主或是天神处听闻到前佛所
传的佛法,继听闻之后而能够继续于人间宣说。另外...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1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杂阿含298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说缘起法,法说、义说,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缘起法法说?
......
缘名色六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
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
、意触身。
缘触受者,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缘爱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相应部12相应2经/分别经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缘起呢?
......
而,比丘们!什么是取?有这四种取∶欲取、见取、戒禁取、[真]我论取,比丘们
!这被称为取。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03.html
依彼而转者,谓于诸谛未得现观,为得现观,依彼胜解俱行极善串习正见而转。由彼遍知者,谓依随顺现观正见,于三事我执萨迦耶见,及彼随眠,断、常两见所...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2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3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前文论及释印顺与释证严接受而僭用“导师、上人”的称谓,已透露了一种看似
无知实为僭越的增上慢心态,或许未必“始而惭焉”,却不免于“久而安焉”;在信众
不绝于耳的崇敬声中,师徒二人僭此名号已习以为常,深心中的增上慢滋长坚固,乃至
后来更发展为“看见佛陀在人间”及礼敬、灌浴(膜拜、浴佛)“宇宙大觉者”。如此
之举,明显是将释印顺与释证严推为五浊末世新产生的两尊“佛”;只是,此二“佛”
不仅所“化度”的世界局限于当代的台湾,且只有印顺学派与慈济集团的信众相信。但
是,身为出家僧且具有社会影响力,若滥用佛的名号(角色扮演、自封自赏)而误导众
生,那就不只是小集团的家内事,凡是正信的佛弟子都有责任依佛陀之法教而如理公开
辨正之,以还我佛法之正义。
释印顺及其徒众之所以敢如此僭称,主要而根本的原因是释印顺主张大乘非佛说,
未曾真实信受佛语,对佛、法、僧三宝依自意而妄解,于是自行另创人本世俗化的“人
间佛陀”观;当释印顺否定了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不思议圣性,而将“佛格”贬抑
为“人格”之后,则任何一位敦伦尽分、人格圆满的世间善人,只须有世俗“慈悲利他
的德行”,而剃发出家、广造书论,乃至...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如来在经典中说,「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重要的句子在玄奘法师的
翻译典籍中,就有八部经论提到,一般众生没有办法区别如来藏和我有何不同。《楞伽
经》一再说如来藏是无我,称之为「无我如来之藏」,实叉难陀翻译为「无我如来藏」
。经典说的「阿陀那识」就是执持身根的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执藏一切种子功能作
用的识,就是如来藏,就是能够发起如来一切德能的宝藏,就是真心,每位众生都有的
真心,祂不是现下的我,不是我目前见闻觉知的心,不是这个第六意识心。
到了《大般涅盘经》说如来的境界是「我」,让这些「凡愚」更无法理解,而《
大般涅盘经》说的如来的我,是甚深的境界,以如来的真如可以有五别境心所有法,又
有善十一的心所有法,连一般的学者都不清楚,何况是一般众生呢?这样哪里有能力来
对此议论说「有我」,说「无我」。
而一般经典所要说的「我」,是因为佛教的观点是在宣说其根本的内涵。如来藏
本身没有世间人「瞭解的我」的特性,因此从这一个观点,就无法说祂是「我」,可是
祂是真实永恒不坏灭,这又是一般住在世界...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7 应成中观
中观总义 益西彭措堪布这么说 :
『如果嗔心是由自他共同引生,那就同时有自生和他生的过失。
一念心生起,不是从自己来,不是从他来,不是从自、他共同来,不是无因来,本来无
来处。』
.........,
看了很明显的发现其中无因论的矛盾,「本来无来处」,其实并不能圆满说明「不是无
因来」,看起来是玩弄文字的粉饰之词,为掩无因的过失而说。无就是没有,就是断灭
,所有蕴处界现象没有无因而起的现象。「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
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是 佛陀在阿含圣教所开示。而主文的「本来无来处」
,并不能解释「不是无因来」,不应当成因,并不合因明逻辑。把「本来无来处」成许
「不是无因来」为因的连贯,正正是那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是
为粉饰无因过失的强说词.
如果万法能无因而起,那么是不是说阿含经里的圣教讲错了? 这个就是本质为外道无
因论的应成中观为掩无因过失的文字.
另外主文说 :『如果嗔心是由自他共同引生,那就同时有自生和他生的过失。』阿含
经里更明白开示 :〝意,法为缘生识〞,那么嗔心显然是缘生,说非自生是正确的。
但既是诸缘所生,说成是他...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如来在经典中说,「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重要的句子在玄奘法师
的翻译典籍中,就有八部经论提到,一般眾生没有办法区别如来藏和我有何不同。
《楞伽经》一再说如来藏是无我,称之为「无我如来之藏」,实叉难陀翻译为「无我如
来藏」。经典说的「阿陀那识」就是执持身根的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执藏一切种子
功能作用的识,就是如来藏,就是能够发起如来一切德能的宝藏,就是真心,每位眾生
都有的真心,祂不是现下的我,不是我目前见闻觉知的心,不是这个第六意识心。
到了《大般涅盘经》说如来的境界是「我」,让这些「凡愚」更无法理解,而《
大般涅盘经》说的如来的我,是甚深的境界,以如来的真如可以有五别境心所有法,又
有善十一的心所有法,连一般的学者都不清楚,何况是一般眾生呢?这样哪里有能力来
对此议论说「有我」,说「无我」。
而一般经典所要说的「我」,是因为佛教的观点是在宣说其根本的内涵。如来藏
本身没有世间人「瞭解的我」的特性,因此从这一个观点,就无法说祂是「我」,可是
祂是真实永恒不坏灭,这又是一般住在世界...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9 你说"这个外於蕴处界的根本因, 佛经上叫如来藏, 也叫第八识.。。说明在蕴处界万法
外, 有其他作用的存在"。这和你主帖是矛盾的。且不说"无我之后",是如何知道蕴处界
万法外有存在的。 |
|
G**W 发帖数: 1865 | 50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盘丶种种相性非性涅盘丶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盘丶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是名诸外道四种涅盘;非我所说法
。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盘。」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此谓第一丶「诸法有自性」之非性涅
盘;第二丶「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盘;第三丶「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盘;第四丶
「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盘;非我释迦牟尼所说正法
。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馀涅盘。》
诸外道辈,於无馀涅盘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是,
於涅盘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对谁
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盘经》四十卷中,亦
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析辨
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至踵
随六师外道之後,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能
令闻者易於解知...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