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相关主题
真正的学佛是行菩萨道,不是表相的出家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
三乘菩提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
三果阿那含--不还果化城
阿罗汉取无余涅槃是执着吗?终究有一天阿罗汉会从无余涅槃中再度现起
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关于自由性自性非性涅槃
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楼宇烈
四果圣人是否可以自由入 + 出涅磐帕奥禅师开示涅盘与断灭论的差别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涅槃话题: 菩萨话题: 无余话题: 二乘话题: 所证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首先谈的是二乘人所证的二种涅槃。二乘人断尽了我见、我执、我所执成为四果
人,于舍寿后,蕴处界等法不再于三界现起了而成为无余涅槃,名为证涅槃或入涅 槃
;未入无余涅槃前的阿罗汉,平常生活中仍然有冷热饥渴等微苦所依,名为有余依涅槃
。又譬如三果人断了五下分结,未来已经决定可以取无余涅槃,因此不再还 来此世,
这样的涅槃,亦称之为有余依涅槃。从这里可以了知,二乘人可以证二种涅槃:无余依
涅槃及有余依涅槃,并且阿罗汉于现法中能自知自作证:“生死已 尽,梵行已立,所
作已办,不受后有。”于舍寿后,于自我不再生起一念而灭尽蕴处界我入无余涅槃;三
果的阿那含于人间舍寿后,不再还来此世,于中阴阶段或往 生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后
般涅槃。

接下来介绍什么是有余涅槃:有余涅槃呢,有两种,第一种也就是阿罗汉、辟支佛
(断尽见惑、思惑),他们入灭以前还会有这个色身跟见闻觉知心存在这个世间, 受
饥饿冷热痛痒的微苦,这个就是第一种的有余涅槃。第二种的有余涅槃,就是思惑尚未
断尽的三果人,他们所证的涅槃有五种不同;思惑尚未断尽的三果人所证的 涅槃有中
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般涅槃。

什么是中般涅槃呢?就是三果人舍报以后,有中阴身出现了,然后这个三果人因为
是利根,当他警觉到自己有中阴身出现在这个三界中,马上警觉自己还没有灭尽思 惑
的烦恼,还没有断尽一切我相,马上能够发起无漏智慧,然后灰身泯智(而在中阴境界
中)取灭度,这个就是中般涅槃。那“生般涅槃”呢?就是三果人舍报以后 往生到天
界─可能是色界天也可能是无色界天─在那里发起无漏智慧,然后灰身泯智取灭度,这
个就是生般涅槃。那什么是“无行般涅槃”呢?就是三果人身坏命终 生到天界以后,
然后不需要作加行,不需要去做种种的观行,自然能够生起这个无漏智慧,然后能够断
尽思惑的烦恼,然后能够使自己出三界灰身泯智,这个就是无 行般涅槃。“有行般涅
槃”就是这个生到天界的三果人,他必须做种种的加行,必须做种种的观行,才能够把
思惑断尽,才能够发起无漏智慧,是自己取灭度,让自 己从三界中消失,这个就是有
行般涅槃。

那什么是“上流般涅槃”呢?上流般涅槃又称为上流处处般涅槃,这是一种最钝根
的三果人所得涅槃,也就是这个三果人身坏命终生到天界去,他必须经历一天又一 天
去流浪,(在天界)一天、一天去受生;比如生到色界天,初禅天待完了要生到二禅天
,二禅天待完了要生到三禅天乃至到四禅天,才能够断尽思惑,才能够发起 无漏智慧
来取灭度。也有更钝根的,他继续生到四空天去,然后经过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乃至到最后一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的时候,才能够发起无漏 智慧,才能够取
灭度,这个是最钝根三果人所得的涅槃,称为上流处处般涅槃。
佛对这些三果人所证的涅槃有一些比喻,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般涅槃就好像那
个细的乾草,点燃火以后很快就烧完了;所以中般涅槃的三果人,当中阴身生起的 时
候,就可以马上取灭度。至于这个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跟有行般涅槃的三果人,佛说
他们就好像那个火炉里面的热铁,经过捶打以后会有一些火星飞到这个空 地,它自己
就会熄灭,或是火星飞到一些乾草上面,那也必须等这些乾草烧完,才能够熄灭、才能
够取灭度;那个上流般涅槃的三果人呢,他不仅火星坠落到乾草上 面,他还必须烧到
旁边的村庄,还必须烧到城廓山林,然后一切东西统统都烧尽以后,三果人才能够取灭
度(这些三果人还没断尽思惑以前的解脱境界,都称为有余 涅槃)。

那什么是无余涅槃呢? 无余涅槃就是“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也就是阿罗汉、辟
支佛舍报入涅槃以后,他的名色─也就是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统统灭尽无余,一切
法都不再出生了,这个就是无余涅槃。

二乘涅槃都只是三果人跟四果人才有取证,一切的初果跟二果人都不能够说他们有
证涅槃;因为初果跟二果人,他们没有证得心解脱,他们没有超过欲界的境界,所 以
他们没有得生般涅槃、中般涅槃乃至上流般涅槃。因为初果跟二果人,他们必须回到人
间受生,所以二乘所证涅槃都只有三果跟四果人才有。

二乘所证的涅槃,它是无我法,它是证我空,才能够成就的。什么是“无我”?就
是愿意让自己消失,不再坚持自己要入涅槃中。也就是要把自己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灭尽
,才是无我,要把自己消失才能够入涅槃。

但是,声闻初果乃至薄贪瞋痴的二果人,都还未证得四种涅槃中任何一种。三果人
虽然断除欲界爱而离欲,成为“心解脱”,但仍然有余惑未尽,所以不能够现般涅 槃
;要到中阴境界或往生未来世去,才能进一步断色界爱及无色界爱,取证无余涅槃;因
此称为“不来”,就是不再还来欲界人间。这三果人当中最利根的,能够取 “中般涅
槃”,就是有能力在中阴阶段般涅槃;虽然他们的五上分结未断尽,仍有思惑残余,但
已经不再有未来生了,所以生前可以称为有余涅槃。但是严格来说, 四果的慧解脱或
俱解脱阿罗汉,才是真正生前证得有余涅槃。
有些人误解要证二乘涅槃时有种种错误的观念。有些人他说要保持这个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的心,要以这个心来入涅槃,这个就是有我(没有断我见)。另外有些人说 要
能够处处作主、时时作主,希望以这个作主的心来入涅槃,这个也是有我,也是没办法
入涅槃。另外有些人说要保持一念不生,要保持那个没有妄念没有妄想的 心,希望以
这个一念不生没有妄念没有妄想的觉知心,希望用这个心来入涅槃,这个也是我,这个
也没办法入涅槃。另外有人说,要以这个离念的灵知心来入涅槃, 这个也是我;或是
有人说这个“前念已灭、后念不生”的心,要以这个心来入涅槃,可是这个“前念已灭
后念不生”的心仍然是(识阴)我,仍然没办法让众生得涅 槃,让众生证涅槃。

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入无余涅槃以后,虽然五阴身心已经不存在了,虽然自己的五
阴十二处十八界已经灭尽无余了;可是佛说这个涅槃是中道法,涅槃是不生不灭 法,
涅槃不是断灭,所以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中不是断灭空,不是一无所有。佛说涅槃有
本际、有实际,那什么是涅槃的本际?什么是涅槃的实际呢?涅槃的本际 (实际)就
是众生的如来藏,就是众生真心,也就是众生第八识独住的境界,就称为涅槃。所以二
乘人依这个二乘菩提修学解脱道,然后断尽见惑跟思惑的烦恼,舍 报以后能够使自己
从三界中消失,不再出生未来世的自己(五阴),这时候就是众生第八识独住的境界,
这个就是(二乘圣人所证的)涅槃。

我们来探讨二乘所修证之果德:声闻所知、所见、所现观的法,都是局限在现象界
五蕴十八界、生灭有为的内容;他们所修证的道,是趣向于解脱三界生死的解脱 道;
他们所断的烦恼,是系缚于三界分段生死的烦恼;他们所证的果,是解脱于三界生死的
解脱果。我们来探讨声闻四果的修证。

有余涅槃,指的就是那个清凉、真实的本际,祂已经没有含藏出生后有五蕴的烦恼
种子了;可是(舍寿前)仍然有现在五蕴还没有毁坏,所以称为有余涅槃。阿罗汉 舍
报以后证无余涅槃,这个无余涅槃不是说五蕴不再出生了叫作无余涅槃,指的就是这个
涅槃本际祂不再出生五蕴——这个涅槃本际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 藏,不再出
生五蕴以后的自住境界。所以声闻四果最后证得解脱,他是以智慧断除了三界的我见以
及我执等贪爱而证得解脱。

那么声闻以及缘觉辟支佛,他们所现观的法,都是现象界的蕴处界法,以及蕴处界
的缘生缘灭的法。而他们所修的是出离于三界生死的解脱道,所断的是系缚于三界 生
死的烦恼障,所证的是解脱于三界生死的解脱果,不是佛菩提果,是佛法中有上的果德
,不是无上的果德。而声闻阿罗汉以及缘觉辟支佛,不证涅槃本际,不知佛 意;因为
他们不知道佛陀是以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施设二乘解脱的,而于四阿含中,佛
皆以“清凉、真实、本际、如、根本识、入胎识”来指出,有一个恒 不变异的常住法
。但是不知道佛意的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舍报以后就入无余涅槃。此时他们的佛
菩提种就成为“焦芽败种”。

说阿罗汉、辟支佛没有证得涅槃,这不是在毁谤阿罗汉、辟支佛,也不是在毁谤佛
,而是以大乘佛法的真实义,以佛的本意来说阿罗汉、辟支佛。其实他们不知道: 这
涅槃的本际就是本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阿罗汉、辟支佛他
们证的解脱、断了我见我执所证的解脱,只是在显示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 涅槃,因
此他们并没有证得一切功德。而如来藏所含藏的无量无边的功德,阿罗汉、辟支佛并没
有成就、没有实证,因为还有习气种子未断,还有所知障随眠未断。 所以阿罗汉、辟
支佛所证的解脱是有过失的解脱,不是一切种清净的解脱。因为他们习气种子不能断、
所知障随眠不能断。可是要断习气种子,要断所知障随眠,只 有实证如来藏的菩萨,
能够依止于一切种智的修学─修学道种智、修学佛菩提智─只有佛菩提智能够断除习气
种子,能够断除所知障随眠,最后成就大般涅槃——不 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大般涅槃
,成为没有过失的究竟解脱。同时把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染污种子都完全去除,成为清
净无漏的法种,成就一切种清净的解脱。
2. 菩萨所证四种涅槃

菩萨所证四种涅槃,也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
地的无住处涅槃.

要说明这四种涅槃的证得,就要从菩萨道的五十二阶位开始谈起。菩萨于十信位,
对于佛开示有一真如心存在,祂是一切有情本来具足不生不灭的真心,能出生万法 等
等信受不疑,如此必须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大劫方能圆满十信位,然后才能转入十住
位的初住位中,开始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于初住位修布施、二住位修持菩萨 戒,乃至
六住位修般若,凡此皆须依止真善知识的教导,于闻熏观行见道所应具备的佛法正知见
,以及修集福德资粮等次法圆满后,转入六住位继续遵循真善知识之 教导,精勤修习
看话头的定力功夫,看话头的功夫纯熟而能发起疑情参究,并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破
参明心,找到这个一切有情各自本有的真心如来藏,能够转依 而不退进入七住位,这
就是七住位菩萨开悟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为菩萨所证第一种涅槃。这个本来自
性清净涅槃的四种体性,就是指第八识如来藏的本来 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
所谓本来性,就是说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存在,你不修行祂在,名非修;虽然不用
修行祂本来就在,但如果你不透过参禅方式去找,是无法找到祂的,当然你也就无法证
明祂真实存在,更无法藉著修行来改易祂所含藏染污的种子,令得渐次清净乃至究竟清
净,故名非不修。

所谓自性性,就是说如来藏有真实的体性,譬如祂有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
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等体性。祂真实存在,并不是虚无飘渺而不存在的虚妄言说或
生灭无常法,明心证真的菩萨能够一一亲证而了知祂的体性。

所谓清净性,就是说真心如来藏随顺七转识于六尘中运行,而祂自身却不分别六尘
,不于六尘起任何贪染、喜厌以及取舍,祂本身离见闻觉知、离觉观的清净体性。
所谓涅槃性,就是说有生死是轮回,没有生死是涅槃,而如来藏从本以来没有出生
过,所以不会死,未来也永远不会被消灭,因此不生不灭就是祂的涅槃体性。合此四种
自性,名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唯有菩萨才能亲证称之为开悟明心,二乘人是无法证得
的,所以当菩萨演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甚深微妙法时,二乘圣人不仅赞叹,而且还 认
为菩萨真的不可思议。又菩萨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可以现前观察自他有情真心如
来藏的运作,再加上诸佛菩萨真善知识的摄受,得以进入七住位不退,接续 而转入八
住位,于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乃至圆满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并于十回向位即将
满心时,不仅应断五下分结,有能力不还来此世而般涅槃,亲证有余 涅槃;而且还能
断尽五上分结,有能力可以取证四果慧解脱阿罗汉证境而于舍报时证得无余涅槃,是为
菩萨所证第二及第三种涅槃。

为什么菩萨在入初地前可以证有余涅槃及舍报有能力入无余涅槃?这是因为初地菩
萨在入地前已经通过修道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已经发起初禅并断了五下分结,已经 具
有顶级三果人的解脱智慧,可以证有余涅槃. 菩萨在初地入地心前断了五下分结,可以
证有余涅槃,于舍寿后,最利根的菩萨三果人是可以中般涅槃的,也就是在中阴身阶段
有能力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又菩萨于 入初地时,已有能力断五上分结,成为菩萨四果
慧解脱阿罗汉果,舍寿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但是不论是菩萨三果、向四果,或者是菩
萨四果,入地前发了十无尽愿 的缘故,愿力使然而故意留惑润生入初地继续在利益众
生的菩萨道修行,为了无生法忍道种智的修证而不入无余涅槃。所以菩萨于十回向满心
时已经有能力可以取证 二种涅槃:无余涅槃及有余涅槃。只是菩萨不会去取证无余涅
槃,会故意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生,不畏生死诸苦愿意继续取得五蕴身来行菩萨道,而
转入初地修行。
又菩萨到了三地快满心时,要进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成为俱解脱的
大阿罗汉,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证,仍然继续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 继
续在无生法忍的道种智上用心。到了六地满心时必须取证灭尽定,是更有资格入无余涅
槃而不入,仍然留惑润生为了无生法忍的道种智转入七地继续菩萨道的修 行。又七地
满心时,菩萨可以念念入灭尽定,于行住坐卧当中之每一念都在灭尽定中,比六地满心
菩萨所证得灭尽定更加胜妙而不可思议,当然更有资格入无余涅 槃;这样的智慧与定
力,不是六地菩萨所能想象,更不是二乘的俱解脱大阿罗汉所能想象。由于七地满心的
菩萨心非常寂静的关系,因此起了涅槃贪,想要入无余涅 槃;这时,诸佛为了不让已
历经两大阿僧祇劫好不容易圆满七地的菩萨入无余涅槃,而断了菩萨广度众生及断了菩
萨成佛的机缘,于是出现在七地满心的菩萨面前, 传授七地满心的菩萨一个三昧,叫
作引发如来妙智三昧;这个三昧可以引发佛地的无量无边智慧,因此菩萨乐于继续修学
而不入无余涅槃,转入八地、九地、十地的 修行。于十地修行圆满后,菩萨道业方面
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修学,就转入等觉位于百劫专修福德,为圆满成佛所需的三十二
大人相及八十随形好等福德圆满相, 所以百劫之中菩萨不管是内财,或者是外财,统
统都可以布施出去,直到百劫修集福德圆满后成为妙觉菩萨,护持如来的弘化事业;当
如来示现灭度前,即被授记为 当来下生成佛的一生补处究竟位菩萨,上升兜率天上继
续住持正法利乐有情。在兜率天上,于众生得度因缘快成熟的时候,事先派遣菩萨们诞
生人间,传授众生一些 佛法名相及知见,先为众生建立未来可以亲证三乘菩提的因缘
,这也就是 世尊尚未诞生于人间之前,就已有一些菩萨先来扮演外道而提出所谓阿罗
汉、佛等名称,只是众生无法了知及证得,当然也不会知道这是妙觉菩萨善巧方便的安
排, 不仅作为接引有缘众生的机缘,而且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佛道。后来妙觉菩萨诞生
人间,于菩提树下明心见性,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后,不仅有真正的佛法出现人 间
、可以实证,而且最后身菩萨也证得最后一个涅槃:无住处涅槃,既不住生死,也不住
涅槃,涅槃心无垢识能与二十一心所有法(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相 应,所以佛
地的每一识、每一心所有法都能独立运作,随缘赴感靡不周,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
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
从上面分析的内容可知:
一者、二乘人仅能证二种涅槃: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菩萨不仅证得二乘所证的二种
涅槃,而且还证得二乘所不能证的另外二种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与成佛时的无住处
涅槃;所以菩萨的证境远远高于阿罗汉,完全不是阿罗汉所能思议的。
二者、二乘人是不愿发菩提心的,唯有菩萨才愿意发这个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心。
三者、二乘人都是要入无余涅槃,菩萨则永不入无余涅槃;因为菩萨如果入了无余涅
槃,他不仅无法利乐众生,而且也无法成佛。
四者、菩萨能够深观二乘所证的无余涅槃本际,其实就是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
槃,只是没有五阴十八界的任何一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那样的境界,是二乘 人无
法亲证及思议的,因为二乘人入无余涅槃,十八界皆灭,已经没有意识存在了更别说观
察自己是否入无余涅槃,也没有意识可以观察自己是否在无余涅槃中,当 然更没有办
法亲证无余涅槃中是何境界;但是二乘圣人相信佛语开示,相信无余涅槃还有本际存在
,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
菩萨则不然,菩萨可以现前观察自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没有五阴十八界任
何一法的法相存在的极寂静境界,而且是自己智慧所证的现量境界,然后以此智证 现
量境界为基础,来观察别别有情是否与自己一样没有差别。这样以现量、比量观察的结
果,不仅发现一切有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与自己没有差别,同样都是没有五 阴十八界
法相的极寂静境界,而且也发现自他有情的五阴当下就在自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中,
从来没有外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像这样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极寂静的境界及
所发起的智慧境界,都是二乘阿罗汉所无法想象以及思议的境界,乃至穷尽十方世界将
所有二乘阿罗汉们的慧力、定力与神通聚集起来,也是无法了 知.因此,如果还有人主
张“阿罗汉就是佛”、“阿罗汉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等等说法,那都是错误的说法
,表示他根本不懂佛法。
二乘圣者所证的涅槃也是以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说的。怎么说呢?二乘圣者还
没有舍报的时候,证得有余涅槃,这个有余涅槃指的是二乘圣者能够断除了对于三 界
的贪爱,意识与意根对自我不生起一丝的念头──不生起对自我一丝的贪爱了,同时安
住于不再对五蕴生起“我”的念头,能够安住于自己无我的境界中。那么这 种情况之
下入了灭尽定;入了灭尽定以后,不是灭尽定本身就是无余涅槃,而是指这个时候的如
来藏,祂还有(祂所)出生的五根还没有坏,但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 槃中,已没有含
藏再出生未来世后有的贪爱种子,所以我们称说二乘圣者还没有舍报的时候,称为有余
涅槃,也是以这个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来施设的。
二乘圣者舍报以后说他入无余涅槃,也不是说舍报以后五蕴灭了不再出生叫作无余
涅槃。因为五蕴灭了不再出生只是断灭,那断灭法它是让人畏惧的法,它不是安隐 的
法,它不是真实法,所以它不是涅槃;而指的是说如来藏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祂因为
所含藏三界爱的种子已经断除了,意识意根不生起一丝念头要再见闻觉知 了,所以这
个以如来藏本身祂安住于自住境界,不再出生五蕴,来说祂是无余涅槃。同时,当菩萨
从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再进修一切种智成佛的时候,断除了如 来藏所含藏的分段
生死的烦恼,以及变易生死的烦恼以后,成就了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大般涅槃,也是
以这个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基础的。
但是同样是证了涅槃,却有这些差别,这就是说实证涅槃所得智慧的差别,呈现了
差别。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法指 的
就是涅槃。菩萨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说祂是菩萨;而二乘人他不知道涅槃的本
际就是如来藏自己,他因为不知道有一个涅槃本际就是如来藏,没有亲证如 来藏,所
以说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而说他是阿罗汉,而不说他是菩萨。因为佛证了涅槃以后
断除所有一切染污成为无漏,所以说佛证了大般涅槃,叫作佛,所以 不说阿罗汉是佛
,也不说阿罗汉是菩萨。这就是因为实证涅槃所得智慧的差别而有差别。这个是最重要
的一个我们要表示的地方。也知道意识心本身不是涅槃心。下 一集我们再继续来说涅
槃心指的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
涅槃就是如来藏恒不变异,无漏无为的中道性,而说涅槃妙心不是意识心;因为意
识心祂是无常的法、祂是生灭的法,无常生灭的法就不是安隐安乐之处,所以说意识心
不是涅槃妙心,而说涅槃妙心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
而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必须“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才能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
所以必须具足三果人的心解脱智慧与解脱功德。初地菩萨既然已经具足三果人的心 解
脱功德,如果想要进求四果,并非无力取证,只是需要断除无明漏及有漏,这对三果人
来讲并非难事。因此,初地入地心菩萨,其实已得最利根三果人的有余涅 槃,再加上
长劫以前在七住位时,证悟如来藏而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说,在四种涅槃当
中已经得到了其中的两种。
至于初地满心菩 萨以后的所有菩萨,都可以说是已得三种涅槃的圣者。因为初地
菩萨在满地心时已有能力断尽思惑,只是故意留惑润生而不断尽思惑,所以,从现象上
看来,他们虽 然未证无余涅槃,却也可以说已证无余涅槃者;因此而说,初地满心以
上菩萨,都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三种。
诸佛则 是具足四种涅槃。因为诸佛已经断尽思惑,当然已具足二乘圣者所有的有
余涅槃、无余涅槃;诸佛又进而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历缘对境,而断除习气种子极微细
的烦 恼,涅槃上的修证当然远胜于诸大阿罗汉的只断见惑、思惑的现行,当然更有资
格说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圣者。又,诸佛在极久远劫以前,就已如同七住位
菩萨一样,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然也有这种涅槃的证量。诸佛又如同五地满心
菩萨一样断除了涅槃贪,又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断尽无始无明所摄的过恒河沙 数上烦
恼,对法界的实相及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都已经具足了知,是等觉菩萨及诸二乘圣人
所不能想像的;所以,能永远不入无余涅槃,也能永远不住于生死中, 亲证无住处涅
槃。因此说,诸佛具足四种涅槃。
大乘菩萨所修证的果徳。菩萨所知、所见、所现观的法,除了现象界、五蕴十八界
、缘生缘灭的空相、法相以外,还要了知能出生五蕴十八界的实相法界;而所修的 道
是趣向于究竟佛果的佛菩提道,所断的烦恼除了共于二乘系缚在三界的烦恼障以外,还
断除了不共二乘的烦恼障习气种子,以及所知障的烦恼随眠;而所证的果, 除了共于
二乘的解脱果,出离于三界生死的解脱果以外,还有不共二乘的究竟佛果。
菩萨亲近了真实善知识来修集六度波罗蜜多,因为善知识自己具足了福德与智慧,
所以能教导菩萨如何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菩萨于行持六度 波
罗蜜多中,来显现菩萨种性而能发大誓愿,为成就无上菩提,不趣向声闻、缘觉,终究
在七住位能亲证法界实相──证得如来藏,所以能知、能见、能现观如来藏 本来自在
、无漏无为的功德法,而能够了知佛菩提道的修证,就是要依止于如来藏无漏无为的功
德法。
菩萨从七住位开始到十行位、十回向位,于三贤位亲近真实善知识来熏习道种智,
能够转依亲证如来藏所得之般若实相智慧,以及以真如无我、无所得为方便,内门 广
修为饶益有情法身慧命,以及守护佛法法脉之六度万行。而于六度万行中,除了饶益有
情以外,还来修除自己的性障,趣向自利利他的真实波罗蜜多。这样在三贤 位中菩萨
修集了福德,伏除性障以及调柔心性,断除了欲界烦恼障的现行,而能够离欲发起了初
禅,同时通达了见道所证如来藏的人无我、法无我之内容。菩萨所通 达人无我、法无
我之内容,是不同于二乘所证的无我法。因为二乘所证的无我法完全是以五蕴十八界的
无常、苦、空、无我为内容,可是菩萨所证的人无我指的是什 么呢?指的就是如来藏
藉众缘出生了六道有情各个种类的五蕴身,可是却不于任何一种五蕴身生起有我之念,
而永远随顺于七转识,从不作主,这就是大乘的人无 我。
而菩萨所证的法无我,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如来藏藉众缘出生了五蕴身,十八界
种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由于意根末那识的遍计执染污,所以于五蕴身计著有我, 所
以产生了我与我所的虚妄分别。而由于这些菩萨了解了、实证了五蕴十八界是由如来藏
所出生──菩萨实证了五蕴十八界的实相,所以能够了解这些都是五蕴十八 界出生以
后,如来藏仍然不于一一法中生起有我之念头,仍然以其真如无我的法性与十八界法和
合运行。菩萨通达这样的大乘法无我,同时依止于般若实相慧,通达 了五法、三自性
、七种第一义以及七种性自性,也通达了人无我、法无我。在这种福德以及这种智慧资
粮具足的因缘时,勇发十无尽愿能够进入初地,这个时候菩萨 是从见道位进入了修道
位。
那么菩萨于初地时有能力证无余涅槃,因为菩萨已经断除了烦恼障的现行,而不取
证无余涅槃,故意留一分思惑;因为菩萨勇发十无尽愿,所以留惑润生让自己世世 能
够行菩萨道、饶益有情、不舍有情、不舍佛菩提道;同时地地增上,于地地增上中证一
分道种智,除一分所知障,于六地时能够证得灭尽定,成为大乘的俱解脱无 学。再于
七地时断除故意保留的一分思惑,断尽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能够于念念随入灭尽定。
此时七地菩萨所证的解脱内容不同于二乘所证的解脱内容;因为二乘 所断只是烦恼障
的现行,而七地满心菩萨此时断尽了烦恼障的现行以及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同时七地菩
萨能破除七分的所知障,而由于道种智的智慧,所以能够念念 随入灭尽定。而二乘人
,就是证得俱解脱的阿罗汉也还要依禅定的次第,从初禅乃至到四禅的四空定次第转进
才能入灭尽定,所以七地菩萨能够念念随入灭尽定,所 证的解脱内容是不同于二乘所
证的解脱内容。
而七地菩萨此时除了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外,也能证得有余涅槃以及无余涅槃
,再于八地时成就了于相于土自在的功德,于九地时成就了四无碍:法无碍、义无 碍
、词无碍、乐说无碍,于十地时成为受职菩萨。所谓受职菩萨就是成为法王的太子,法
王指的就是“佛”,也就是即将绍继佛位。因为十地满心菩萨已经具足圆满 修成了十
度波罗蜜多了,而于等觉位时百劫修相好,整整一百劫中每一世所获得的五蕴身以及世
间资财,都是为了饶益有情;无有一时不是舍身时,无有一处不是舍 身处,所以能成
就这种大布施的福德,以这种大布施的福德来圆满三十二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的
功德。于妙觉位时能够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而成就了不住生 死亦不住涅槃之无住处
涅槃,也就是大般涅槃。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帕奥禅师开示涅盘与断灭论的差别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
三乘菩提之共道—解脱道关于自由
四相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
探讨一下原始佛法的无我和大乘佛法的无我四果圣人是否可以自由入 + 出涅磐
真正的学佛是行菩萨道,不是表相的出家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
三乘菩提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
三果阿那含--不还果化城
阿罗汉取无余涅槃是执着吗?终究有一天阿罗汉会从无余涅槃中再度现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涅槃话题: 菩萨话题: 无余话题: 二乘话题: 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