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昨天网友推荐香港诗人黄灿然的诗,我第一次看,非常喜欢这首《翻译》:
翻译 (1999)
新闻翻译员朱伯添
正在翻译有关北约空袭
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新闻,
其中一段列出几个
被轰炸的科索沃城镇,包括:
普里什蒂纳,普里兹伦,
Vucitrn,Gnjilane,
Djakovica和佩奇。
Vucitrn以前没碰见过,
《外国地名词典》也查不到。
他想,后面那几个城镇都是新名字,
反正读者也不知道什么是什么,
不如删掉算了,简略为
“普里什蒂纳、普里兹伦等城镇”,
上司也肯定不会在乎;但是,
他想到自己的责任,不应偷工减料,
便查更厚的《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是武契特恩。Gnjilane
以前也没碰见过,查《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是格尼拉内。Djakovica
以前也没碰见过,查《世界地名翻译手册》
查不到,他想,更薄的《外国地名词典》
查到的机会更少;他知道kovica
可译为“科维察”,但是Dja如何发音
他没有把握,很多阿拉伯
或穆斯林国家的地名以Dja开头,
都译成“贾”,但他不敢贸然采用;
他反复细看,终于找到阿尔巴尼亚
也有一个以Dja开头的地名,
也译成“贾”,科索沃居民主要... 阅读全帖 |
|
E*******r 发帖数: 308 | 2 嗯,看了诸位讨论《翻译》终于按耐着去读完了,觉得确实厉害,措辞不说,wh原文下
面评论,我很赞同,尤其“背景噪音”一说。此诗我的最大障碍是和这位诗人“音律不
谐”,这方面,偶像弟弟,我和你算有(诗)缘了,起伏转合,我读贵做都觉得舒服,
在我读过(很少)现代诗里难得的。回到《翻译》,倒令我想起kafka,又及你的向日
葵说,都到底为止吧。只一点,这位诗人技法渊薮不论(我也不懂),这写法我以为是
他作品重要(成功)部分,与散文迥异。其他几首也瞄了一遍,有趣的是我以为不如《
翻译》的败笔处多被人称赞。
父亲那里,嗯,我对时光是有些执着,时间啊,请你停一停--南宋晚明恐龙灭绝;总
之颓日西倾下高楼是我软肋。。此外我就铜豌豆了,能欣赏之情诗多属色情诗。父子关
系我也关注,比之你怕还有男女分别之大鸿沟,我还真蛮好奇我爹没生儿子是什么心情。
晕,我中外读诗都少,估计在这个版面和隔壁LeisureTime都可以垫底。虽然读的少,
我(目前)还是更analytical一些,相比我更挫的写诗。虽然,你厌恶诗歌评论语,我
也同感。
whitman没读过,据说此人一反美东教授圈内模仿victoria风格的ge...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646 | 3 在reader版看到有人贴了王佐良《读诗随笔》
其中第一篇是一段密尔顿的《失乐园》译文。刚巧
手边有从旧书摊淘来的一本英文的《paradise lost》
翻出原文来读读,发现译得虽然意思都出来了,但并不特好,
原文的诗的句法极强,但译文太多大白话,有点破坏其诗的美。
于是试着自己翻译,权当自娱。
翻译的过程中发现真要读懂英文诗,最好是试着去翻译它,
有助于理解那些带双关意的词句,而这正是诗的精华。
With thee conversing I forget all time;
All seasons, and their change, all please alike.
Sweet is the breath of Morn, her rising sweet,
With charm of earliest birds: pleasant the sun,
When first on this delightful land he spreads
His orient beams, on herb, tree, fruit, and flower,
Glistering with |
|
h******t 发帖数: 104 | 4 最近板上出了位“诗人”,引发争议无数,有叫好的,也有拍砖的。
借此机会和诸位斗胆辩论一下:到底什么是诗?
偶认为,诗,作为一种文体,首先有形式上的*最低要求*,那就是音乐性,或者说节奏
感。
因为不论中外,诗歌的起源都是和音乐分不开的,首先都是配乐文字,然后再独立出来
的。
至于押韵与否,倒在其次,因为尽管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诗歌传统是押韵的,
倒也的确存在不押韵的个例:例如古希腊和古希伯来的诗,就是不押韵的。[0]
那么不押韵的诗,怎么达到朗朗上口的音乐感呢?还是靠节奏感。
西方音节文字的节奏感,主要是重读轻读和长短音节的变化,
例如英诗里面最常见的五步抑扬体,就是轻重轻重轻重轻重。
其他的拍子有轻轻重,重轻轻,等等,这些自然和音乐上的拍子对应。
中国这边,就相应发展出了古体诗的乐府,近体诗的平仄,最后是最有音乐性的词牌。
[1]
当然,押韵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平仄的规律已然打破,已经很难弄出节奏感了。
事实上,北方人说话就是四平八稳的,每个音的长度都差不多,没有节奏变化。
他们抱怨南方人说话太快,是因为南方人还保留了入声和节奏变化。[2]
所以白话诗, |
|
z******g 发帖数: 1067 | 5 ☆─────────────────────────────────────☆
humboldt (江南的洪堡此刻也是四川人) 于 (Fri Feb 27 15:58:52 2009) 提到:
最近板上出了位“诗人”,引发争议无数,有叫好的,也有拍砖的。
借此机会和诸位斗胆辩论一下:到底什么是诗?
偶认为,诗,作为一种文体,首先有形式上的*最低要求*,那就是音乐性,或者说节奏
感。
因为不论中外,诗歌的起源都是和音乐分不开的,首先都是配乐文字,然后再独立出来
的。
至于押韵与否,倒在其次,因为尽管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诗歌传统是押韵的,
倒也的确存在不押韵的个例:例如古希腊和古希伯来的诗,就是不押韵的。[0]
那么不押韵的诗,怎么达到朗朗上口的音乐感呢?还是靠节奏感。
西方音节文字的节奏感,主要是重读轻读和长短音节的变化,
例如英诗里面最常见的五步抑扬体,就是轻重轻重轻重轻重。
其他的拍子有轻轻重,重轻轻,等等,这些自然和音乐上的拍子对应。
中国这边,就相应发展出了古体诗的乐府,近体诗的平仄,最后是最有音乐性的词牌。
[1]
当然,押韵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已经没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嗯这大概是莎士比亚最出名的诗,哈哈。我在网上找到最出名的十首英诗(是2007-8年
下载最多的十首诗),这首排第四:
1. She Walks in Beauty by Lord Byron
2. Ode to Autumn by John Keats
3. If by Rudyard Kipling
4.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by William
Shakespeare
5. Kubla Khan by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6. How Do I Love Thee? by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7. O Captain! My Captain! by Walt Whitman
8. Ozymandias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9. Death by John Donne
10. Ode on a Grecian Urn by John Keats
完整的诗在这...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嗯这大概是莎士比亚最出名的诗,哈哈。我在网上找到最出名的十首英诗(是2007-8年
下载最多的十首诗),这首排第四:
1. She Walks in Beauty by Lord Byron
2. Ode to Autumn by John Keats
3. If by Rudyard Kipling
4.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by William
Shakespeare
5. Kubla Khan by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6. How Do I Love Thee? by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7. O Captain! My Captain! by Walt Whitman
8. Ozymandias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9. Death by John Donne
10. Ode on a Grecian Urn by John Keats
完整的诗在这...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8648 | 8 英诗当中没有送别诗的传统,也没有故乡诗的传统,我找来找去,还是送你一首你喜欢
的yeats34岁的时候写的情诗,aengus是爱尔兰神话中的诗神。希望瓜弟就是你的金苹
果和银苹果,哈哈。
The Song of Wandering Aengus
I WENT out to the hazel wood,
Because a fire was in my head,
And cut and peeled a hazel wand,
And hooked a berry to a thread;
And when white moths were on the wing,
And moth-like stars were flickering out,
I dropped the berry in a stream
And caught a little silver trout.
When I had laid it on the floor
I went to blow the fire a-fl |
|
C********g 发帖数: 9656 | 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7005
·廖 康·
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济慈(John Keats,1795-1821)看着一个希腊石雕古瓮上的形
像情不自禁大发思古之幽情:你这秀丽的姑娘,雕在古瓮上。在静默之中保持完美,不
曾受到人世纷争的搅扰和岁月无情的摧残。穿越时空,形体依旧,仿佛在向我讲述你花
样年华的故事,比任何诗歌都更加美丽动听。环绕着你这美丽的姑娘,曾有多少神奇的
传说?在希腊昙邳或阿卡狄的溪谷里,有多少神和人曾经追求你的青睐?他们曾经怎样
疯狂地追求?吹着什么笛子?打着什么鼓?陶醉在什么样的狂喜之中?那是些什么神和
人呀?竟然都不值得你以身相许?
凝视着古瓮上欲吻未吻的一对青年男女,济慈感慨道:听见的乐声再美妙,也比不上没
听见的乐声。雕刻在树下的吹笛人,你尽情吹吧,我虽然听不见,但你无声的乐曲吹入
我的灵魂,永无终止。如同雕刻的树木一样,树叶永不凋零。大胆的恋人也是一样,你
已经接近这位美女,但却永远、永远也吻不上。可是不要悲哀,这样,她将永远美丽,
你将永远热恋如初!
由... 阅读全帖 |
|
x****0 发帖数: 199 | 10 汉诗英译还是不能真正和英诗比。
比如杜甫是中国一千年出一个的诗人,在英国文学里恐怕要比Milton,
但翻译杜甫的哪能有Milton的文采?
从另一方面想,比如Stephen Owen翻译杜甫,注重原文;
Arthur Waley更诗意;
Ezra Pound就更英诗化了;
这些译者就好像盲人摸象,结合着看就有点儿杜诗的意思了。 |
|
T*******e 发帖数: 1156 | 11 赞!
学习...
关于下面这段英译基本放弃韵的说法,小存疑问,好象"clear off," I said就是为了押
韵?
韵,英译却基本放弃了对韵的追求;还有语气,节奏等等要求(我认为这个英译对语气
的丢失是最严重的,原词的“曰去”和放在引号里面的"clear off," I said,一个是
夫子直述,一个成了客观叙述,差别的确很大)。 |
|
s**e 发帖数: 294 | 12 发现我对英诗无感的原因就是不适应他们的押韵。对我来说只有AABA才记得住,别的全
跟说话没区别,不觉得是诗。可能还是看得太少? |
|
l*r 发帖数: 79569 | 13 搬小板凳来听
这大概也是新诗被人批评一个方面?
其实不光是中文新诗,英文无韵自由体诗,像前两天贴得那个lanyard,和散文又有啥
区别呢?我理解现代诗和散文的如果硬要区别的话,就只在形式上了,也就是分行与否
。诗歌绝大部分是要分行的,所谓stanza,散文是一句一句连接的,所谓paragraph.
这一分一合之间,大概就有了些微妙的不同,但似乎又说不清楚。如果硬要从所谓诗意
来说,那就是仁者见仁,鸡同鸭讲了。
many |
|
f*********s 发帖数: 986 | 14 十六世纪的英国谢学Ascham有一个观点,在古希腊,写诗完全不用韵。古英文写诗只有首韵而不押韵脚。西方诗用韵始于意大利。据说是受了匈奴的影响。但丁的神曲是欧洲第一部的有韵诗歌。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学者开始讲究复古,看到了希腊拉丁的名著都不用韵。于是很多诗人竭力攻击诗用韵。十七世纪后,用韵的风气又开始风行。
近代自由体诗歌开始盛行时,又没有向以前那样注重韵了。
所以,朱光潜老先生觉得,韵在欧洲的历史,兴衰一半取决于当时的风尚。而另一半就是和各个国家的语言个性有关了。
但是律,这个在外国诗体中一直就没存在过。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 |
|
a***d 发帖数: 2374 | 15 嗯,其实我印象中看过的英文诗里押韵的还是多于不押韵的,不过看是什么程度的押韵了。
还有就是,特别对于大多数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说,大约押韵了一下才比较能确定自己是在写英文诗吧。。。:P |
|
I***d 发帖数: 1023 | 16 这个我想和传统是有关系的。古希腊的诗不押韵,古罗马学希腊,也没有押韵,这应该
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语言可以押韵这个规则。后来的欧洲,一开始,任何与知识
有关的文字都是使用拉丁语,所以也不押韵,慢慢的用自己的语言开始作诗,不会马上
就押韵的,毕竟这个规则要慢慢发现。我虽然对欧洲大陆的语言没研究,但是相信他们
也是毕竟晚才开始押韵的(好像一般公认是文艺复兴以后),不独英语如此。
800-900年开始的(但是这是和英语形成较晚联系的)。 |
|
h****t 发帖数: 1640 | 17 小兔子此诗,咱们割断和原来的关系,单独来砍砍。
兴高方举杯
愁起又如何
今日幡然悟
书好误人深
这4句不错呢。很快入题,“今日幡然悟,书好误人深”,不错,为后面开拓出很大空
间,引势待发。“高”字似乎不大妥当,“来”字如何?书好之“好”,与后面之 “
误”矛盾,改成“多”字如何?
昨夜又长饮
月高松影低
我心问明月
醉眠需几杯
老松默无语
恻然欲扶将
恨恨拂之去
这段与上面难以承接。有些可惜了 “今日幡然悟,书好误人深”。我以为要就此展开
深入呢,结果。。。
“我本世间客
赤条来复去
孤独乃我意
他日得慧剑
断影方清静”
这段是兔子自出己意,不错。不过,失在太直白浅露了。
总的来说,全诗存在突兀生硬的地方。这也不能全怪兔子,因为原作是(此处删掉原作出处,待活动结束后再贴出)。而重新演绎成一首诗后,则很大不同。可能需要一些技术处理,或者补充,才能使诗脉顺畅。 |
|
a*********7 发帖数: 30080 | 18 嗯,同意。诗是好诗。
楼歪了不一定是地基的错,也许是有人故意搞破坏 :) |
|
l*r 发帖数: 79569 | 19 多谢多谢,非常好的介绍。她的诗我没怎么读过,有印象她是自杀的。这首诗的整体感
觉也是很gloomy,似乎只是抓取了散步时所见景物引起的一个感觉,原来不知道这后面
的背景与深意。
另外,看来俺给大家造成了些误会,本次译诗还是认真严肃的。歪楼只是斑马接龙时候
,为了活跃气氛而想出来的。不知道现在解释是不是有点太晚了:) |
|
|
l*r 发帖数: 79569 | 21 以诗译诗难就难在格律声韵的约束上
感觉如果用散文体、无韵自由体似乎反倒能更忠实地传达出原作的印象 |
|
m*****e 发帖数: 10963 | 22 莲波就是中文互联网早期最知名的女牛人,ACT“六大牛人”之一(百合、莲波、散宜
生、嚎、图雅、方舟子),人称“绝代风华才女”。 西恩地的网民把她的照片找了出
来:
西恩地的网民还找出了莲波当年的这个译作:
Scarborough Fair
译者:莲波
斯卡布罗集市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彼方淑女,凭君寄辞。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伊人曾在,与我相知。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嘱彼佳人,备我衣缁。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勿用针砧,无隙无疵。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伊人何在,慰我相思。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79569 | 23 这有点太武断了吧?如果你说英文诗歌里没有中文近体诗的格律可言,那确实是没什么
可言的。你如果说韵不太重要,我同意,但如果说完全没有,那俺又有不同意见。。。
朱光潜的书看过好多年,记不清了,你是专家,俺不敢班门弄斧。只说印象中朱光潜也
是主要从节奏声律方面来讲,提出文字本身脱离隐约的音律效果与价值,最后落到旧体
诗的用韵问题,以及排偶、对仗问题上,这的确是中外诗歌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如果回
去看,说节奏、说声律、说音韵(不单指尾韵),英文诗歌有没有这方面的安排,写作
的时候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不同时期有没有比较主流的格式,这大概是很多人想了解
的。 |
|
l*r 发帖数: 79569 | 24 俺以为韵文包括了诗、骚、赋、词、曲等等
我大概理解你的意思,赋 对于律诗的起源与基本成型,有很大影响 |
|
l*r 发帖数: 79569 | 25 可以分节啊。
所以我说分节是一个主要的差别,咳咳
韵了。
是在写英文诗吧。。。:P |
|
l*r 发帖数: 79569 | 26 重在参与~
诗无达诂,同样一首诗,每一个人读来的感觉不一样,翻译过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大家一起来翻译,多一些比较才有意思 |
|
l*r 发帖数: 79569 | 27 哈哈,赞!“何当以救赎,挥泪斩情思”,巧妙的翻译:)
您是第一个翻译此诗的,请接蟹黄包! |
|
a*s 发帖数: 131 | 28 胡写几句,没什么诗味。
春来应纵酒
冬去无可依
荏苒寒暑易
每恨举杯迟 |
|
|
D**********R 发帖数: 25234 | 30 赞发现真理~~~
说正经的,我也为难题目怎么翻译,按说是屋顶之上,可诗里讲的好像都是爱情什么的
,我也不知道了。也许翻译为屋顶上的春风?
老外好像很喜欢over这那的,不是还有首歌 over the rainbow啥的嘛。。。。 |
|
S*******t 发帖数: 3956 | 31 嗯,小黑就是有理
屋顶上?屋顶上的风?风从屋顶吹过?
还是不要直接提 爱 比较好,留点余味在诗里说 |
|
l*r 发帖数: 79569 | 32 贴个原诗,对着慢慢看
1.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3.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5.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
l*r 发帖数: 79569 | 33 上面两首都加入链接了,thanks
btw:你的现代诗也直白么?俺咋基本都看不懂呢? |
|
p*********y 发帖数: 1617 | 34 气龙写的很好。 :)
我是觉得原诗不是我的type. 或着说还没有机会碰撞成那样的火花。。 |
|
a***d 发帖数: 2374 | 35 我的感觉呢,一方面,“子兮子兮”带感叹的意思,一般是在叙事完才用;而这里前面
只是一个借物的起兴,事都还没有,似乎不该那么快感叹;
另一方面,诗经是口语化的叙述,我感觉在读过的诗里,用了一种语气词,一般接下来
都会连着用这个语气词,这样更自然吧。也有换的,但我看过的至少都隔了好几句之后。 |
|
p*********y 发帖数: 1617 | 36 景仰一下。
你说到诗经,我想到圣经。圣经里有不少重复的句子。但是我没怎么读过。据说惠特曼
大量重复的词汇也是受了 Bible 影响。近几日重读起来,真是能读出诗情画意了。有时
侯读诗也在于一个心态了。 |
|
|
|
a*********7 发帖数: 30080 | 39 嗯,这是一个选信还是选达的问题。
毕竟象俺那样,每首译诗既信又达且雅的境界,不是容易达到的,咔咔 |
|
a*********7 发帖数: 30080 | 40 逃兵
老山雾中隐,星月照我惶。
舟车吐生气,兵马仆血浆。
号角犹呜咽,晨光尚抑藏。
怜花遗中道,痛伊泪远方。
白骨无定河,墨汁孟婆汤。
后记:
这首诗很难读。诗中的忧伤、徬徨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诗人为何忧伤、徬徨却没有交待。我思考了很久,才捕捉到一丝逃兵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看,一切难解之处就豁然贯通了。
我们可以看到,逃兵的羞惭、对战场残酷的回忆、对前路的恐惧、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因为以后恐难再见的悲痛,还有最后对战争的血泪控诉。
诗人为什么要写得如此隐晦呢? 显然的,身为逃兵,一量泄露出去,不免要有杀身之祸; 所以即使心中哀痛需要宣泄,也只能用很抽象很晦涩的方式来表达了。
后现代诗的雏形,大概就是这样出现的吧。
Sheep In Fog
The hills step off into whiteness.
People or stars
Regard me sadly, I disappoint them.
The train leaves a line of breath.
O slow
Horse the colour of rust,
Hooves, dolorous bells - |
|
|
l*r 发帖数: 79569 | 42 no no no, 前三名是在所有的52首里面选出三首,而不是每一首原诗都各选出前三名
就回这个贴投票就可以
看来俺需要再发个贴澄清一下了。。。。。 |
|
p*********y 发帖数: 1617 | 43 这首诗是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44 首 <葡萄牙十四行诗> 中的第21首.
Elizabeth 于1806年出生在英格兰.她是当时英国最有名的女诗人, 少时受到了得天独
厚的家庭教育. 她学习过拉丁语,希腊语.阅读过历史,哲学和文学著作,13岁发表第一部
诗集.1838年,由于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是女性,她曾获得国家诗人的提名,并且呼声很高,
但最后输给了威廉.华兹华斯.
由于家教过严,及身体状况,直到39岁,Elizabeth 仍然和她父亲住在一起,过半隐居的生
活.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时, Elizabeth 等到了诗人Browning. Browning 爱她的诗,也爱
她的人.1848年他们秘密结婚,并且私奔到意大利.父亲的阻扰引发了一场浪漫的婚姻.
到了意大利后, Elizabeth 身体奇迹般恢复. 一日,伊丽莎白送给她的丈夫一件珍贵的
礼物——44首她为丈夫写的十四行诗, 里面记载了她和布朗宁的爱情发展的心理历程.
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是, How do I love thee.
How do I love th |
|
a***d 发帖数: 2374 | 44 Elizabeth 少年堕马导致瘫痪有一种说法,就是其实真正瘫痪的原因在于内心的逃避。
就像厌学症的孩子,心理上的不情愿上学导致了看似严重的病理现象。
所幸白朗宁的出现和对爱情的坚持,打破了她长久以来对自己的内心禁锢。
她的诗里感情能这么热烈奔放,真是不奇怪了啊。:-) |
|
l*r 发帖数: 79569 | 45 多谢介绍!
这之后的故事很有意思,这次被我搞歪了。以后如果还有译诗活动的话,看来我们应该
先把诗作介绍贴出来。 |
|
i*********s 发帖数: 2451 | 46 看来,一开始,我没有领会牛筋的精神。
西尔维娅.普拉斯这首短是短,显然不够歪。
乍一看,是一首状物诗。冷山,锈车,钝马,野花,荒原。写雾,却无一雾语,景物呈
现水彩画般的朦胧;写羊,却无一处羊形,只听得铃铛儿作响。这怕是平淡中的一点新
意吧。
西尔维娅怎会是山水闲情的诗人?事实上,她擅用象征暗喻,表达“自我 (ego)”的
意象。在这里,雾即迷失,羊即女人,迷失的女人,即诗人本身。状物,实为抒怀。第
一节,提到人群和星群的注视,暗藏伏笔。羊是不会有意识的,只有人;最后一节,无
星无父,遥相呼应,当然不是羊,是人。怎样的人,会把父亲和星空看的如此重要?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在嬉皮盛行,女权主义日涨的
时代,受过良好教育的女诗人,除了诗人固有的敏感,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强烈勃发的
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不过,和惊世骇俗的女权主义者相比,尽管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
,精神状态四面楚歌,西尔维娅的家庭观念还是趋于传统,或说理想化。她寻找自我的
坐标,是以父系为轴的。她短暂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创作。父
亲,养蜂专家,在她八岁时离世;丈夫,英国诗人 |
|
t****r 发帖数: 592 | 47 喜欢普拉斯。
赫赫,只看了他们的翻译,没仔细看你提供的诗。没想到是这样的。:-) |
|
a*********7 发帖数: 30080 | 48 嗯,我看了看,也就我还本着“信雅达”的宗旨认真译诗,别人都歪成啥样了! |
|
l*r 发帖数: 79569 | 49 你是不是没有翻这首?
大概翻译成中文,主要丢掉的是一些原诗本身的音韵节奏方面的感觉。直观的感觉是韵
脚,比如morning/blackening, far/heart, threaten/heaven,从每一节内部的句式结
构上如果细细吟咏的话,可能也有一些韵步上的规律,这个我就说不清了。
其实Roche的翻译很贴近原文了,如果再琢磨一下应能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