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发帖数: 4956 | 1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 无相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理论与入门
禪净互通
末法时期,常有佛弟子因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禪的修行
者。
某些修禪的人认為念佛人大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唸佛,不知内摄,不知
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為修禪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
、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禪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
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
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弘一大师说得好:「不让古人是
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末学以為:在 未深入了解对方所修法门之前,不应随
意以自己的主观来批评教界人士。深入了解并实际修持一段时间,证得一些境界之后,
才可基於善意而於私下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禪净双修」,说禪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疑
惑。认為念佛须执持圣号,口唸心念;苦修观者则有佛之形像。而禪门以无门為门,扫
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何能互通?又如何能双修呢?
这样的疑惑,存在某些初入佛门者心中。若能一门深入,将... 阅读全帖 |
|
k***y 发帖数: 62 | 4 清海师父说:任何灵魂都是师父、是上帝、是佛,绝对不会弄错,只不过要多花一点时
间来了解成佛的状况。(造化的大戏 69)
清海师父说:你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头脑,告诉它你就是师父,告诉它该想些什么、该做
些什么、该怎么感受,并且下令给头脑知道你是在哪个等级。当你可以做得到时,你就
知道你是自己的师父了。事实上你们都已经是师父了,只是很难说服自己而已,所以还
是要下功夫。(问答精选 132)
清海师父说人生的目的
师父说:人生的目的——成为在世佛(九册第9篇文章 人生的目的)
师父说:生而为人的正确意义,是为了成为在世佛。每个人都是在世佛,你们为什么不
能明白这一点呢?(九册第9篇文章 人生的目的)
师父说:所有灵魂下来这边的目的;他们来到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是为了要认识上帝
,这样才可以比较出有上帝和没有上帝、缺少上帝的境 界差异何在。(所有灵魂目的
相同《是为了要认识上帝》)
师父说:灵魂来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上帝,在找回她之前,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
灵魂快乐。(真我的本质107 )
师父说: 我们生出来在这个世界,是为了要知道我们的本性、要知道上帝、要记得我
们的佛性,不是...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5
====================================
宣化上人评喇嘛教:(看看谁才是末法时代的妖魔)
在南洋一帶,邪術盛行。諸如鬼魅咒詛、夜叉羅剎、蛇蠍蜈蚣、惡龍噴毒等到處為患。
同時扶鸞,降壇顯靈,乩童等甚為普遍。此等妖怪,喜奪人精氣,或以癲癇怪疾等加害
無辜,使人心驚膽喪,神智消滅,而終陷入魔網,為其眷屬。
什麼是邪師
更可悲者,在此魔強法弱的時代,不少冒充為佛教徒,誑稱為善知識者,掛羊頭而賣狗
肉,打出佛教的招牌,實則行持惡法,卑鄙無比。他們公開讚歎男女欲樂雙 修,謂此
即菩提無上道,即身成佛之真傳,專以詭異神通,炫惑世人。
此等徒眾皆有天魔附體,因此狂慧增長,辯才無礙,或能放光,或得心通,或知宿命,
尤喜言吉凶禍福,預言屢屢不爽。一般無知之人,被其神通所欺詐,誤以為是活佛出世
,或菩薩再來。實是妖魔鬼黨,欺世盜名蠱惑人心。眾生以惡業所感無法覺知!此末法
之徵兆殆無疑也,難怪佛在《首楞嚴經》裡,訶斥此輩曰:
「云何偃耍傥乙路载溔鐏怼T旆N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
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凡是邪師,都有魔怪附體,是故神通...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6 《阿含經》中
佛陀這麼講:「佛告阿難:『伽伽羅等十二人,斷五下分結,命終生天,於彼即般涅槃
,不復還此。五十人命終者,斷除三結,婬怒癡薄,得斯陀含,還來此世,盡於苦本。
五百人命終者,斷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必定成道;往來七生,盡於苦際。』
」(《長阿含經》卷2)這一段經文中 佛陀說:伽伽羅等十二個人,這十二個人已經在
捨報前修學 佛陀的聖道,能夠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而且發起了初禪,斷除了
欲界貪、欲界瞋,所以他命終以後會生到色界天;因為已經是發起初禪是三果人,所以
命終之後會生到色界天,那麼就在色界天那裡捨報以後就會入無餘涅槃,不會再回到人
間來了。 另外有五十個人捨報了,他們在捨報前,已經修學佛法的聖道,斷除我見、
疑見、戒禁取見,而且同時薄貪瞋癡,得到解脫果的二果斯陀含;那麼在捨報以後會生
到欲界天,之後還會來到人間,到人間來以後繼續修學,能夠滅除生死之苦,能夠出離
生死之苦。另外有五百個人命終的,他們是已經修學佛法中的聖道,斷除我見、疑見、
戒禁取見,得到解脫道的初果須陀洹;那麼因為有這個功德,所以不會再墮到三惡道中
,必定能夠成就解脫道,那麼就這麼七次的人天往來...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47 | 7 我是蕭平實的學生!
文 : 郭文
因為有位師兄生病,末學發願定點放書將功德迴向給他,但在放書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現
象,就是有些支持西藏密宗及信受其他說法或相似佛法的信眾,偷偷把我們的結緣書藏
起來或收走,並且說蕭平實都在批評別人及毀謗僧寶,當然末學要舉例說明,【蕭平實
是在作法義辨正,不是批評別人!】為什麼呢? 因為蕭平實的所有著作中並沒有對任何
人作個人身行攻擊,都是引經據典針對錯說佛法之內容,解說錯在何處,全都是在法義
上作說明。
譬如《 邪見與佛法》第33、37頁之中所述:
「第四種解脫的邪見是關於無想定的誤解。有很多人認為心中沒有妄想、安住不動,這
樣叫無想定。早年大陸有一位很年輕就出道,非常有名的大居士,後來到台灣,就是南
懷瑾老師;相信很多人讀過他的書,其中有一本叫《如何修証佛法》,在第一篇第一章
第一節就講無想定,他說沒有妄想就是証得無想定。這還是大師喔!連密宗四大派的祖
師──無論古時今日──也都是這樣認為;由此可見末法的佛子對佛法的誤解到這種地
步,實在可憐!其實並不是沒有妄想就叫無想定,無想定是修得初禪、二禪、三禪、四
禪後再轉進,把四禪中的那個微細的覺知心滅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一、楔子
宗教信仰與學術研究的差別,在於宗教信仰只是純然的相信而沒有科學的證據與證
明,甚至是違反事實;例如《舊約全書》的〈創世紀〉對宇宙在六天內創造的描 述,
就是一件違反事實的迷信邪說。學術研究是以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立論,並
可以經得起反對者的客觀驗證,重複檢驗;例如唐代玄奘大師著作《八識 規矩頌》將
生命可解剖為八個識的事實清楚呈現於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觀的驗證其真實性。從這
樣的角度來看,學術研究者若沒有科學的論述,那麼雖有學術身 分,則其論述也只是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學論述,那麼雖具宗教身分,則其論述亦可以有學術的貢
獻。
二、何謂實證佛教
〈正覺學報創刋詞〉中說:「要認識真正的佛教,只有實證的方法與確實履踐,別
無他途,而這種方法是人類認識涅槃、認識實相的基礎。譬如如何認識杯子中水的 滋
味與溫度呢?再多的語言、文字與說明,都沒有辦法清楚完整地指稱杯子中的水味或溫
度;只有親自喝了杯中的水,才能夠說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採用什 麼屬性可
以客觀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溫度。」
「實證方法」,將佛學研究從以往以文字訓詁為主的方法,提升成為...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9 第二章 中觀的定位問題
所謂「中觀」,其實是「中道觀」的簡稱,佛教中指的是觀察宇宙萬法的方法要不
落二邊而取其中道。《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在解釋「中觀」時說:「諸宗各以中觀為觀
道之至極。法相宗以觀遍計所執非有、依他圓成非空為中觀,三論宗以觀諸法不生不滅
乃至不來不去為中觀,天臺宗以觀三千諸法一一絕待為中觀。」可見,中觀其實只是一
種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
對於中觀的定位,印順法師有十分明確的看法。他說:「關於佛法,我從聖龍樹的
中觀論,得一深確的信解: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
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這裏,印
順法師將「緣起中道」視為「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顯而易見,在印順法師看來,
要修學佛法,離開了中觀見就不可能。不過,現代禪方面對印順法師的這一看法有所補
充和修正。比如,現代禪教團教研部主任溫金柯先生說:
李老師雖受印順法師影響,慣以中觀思想詮釋佛法義理和剖析修行原理,但不認為
中觀思想是第一義唯一的表詮方式。李老師強調,中觀思想只是佛教的起點,不是佛教
的終點。如來藏、真常唯心思想,李老師雖少談及,但...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10 D. 所有善根 至心回向
---
[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
上正等菩提。]
前一段專說皈依淨土,皈依本經的修學功德。底下這一段,範圍非常深廣。不一定指本
經,只要『能發一念淨信』,將『所有善根,至心迴向』,也能往生,就是三輩往生末
后一段「一心三輩」。這才顯示《無量壽經》圓滿到極處,真是古大德所講的「圓中之
圓,專中之專」。前一段是講「專中之專」,后面這一段講的是「圓中之圓」。不管修
學那一個法門,無論依照那一部經典修學,只要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有「一念淨信
」,就是求生西方的條件。
印度馬鳴、龍樹菩薩不是專修的。中國永明禪師到晚年專修淨土,以前他是學禪的。禪
宗還有一位徹悟禪師,《徹悟禪師語錄》完全勸人念佛。近代虛雲老和尚學禪宗,沒有
發願求生淨土,他在最后的開示錄裡,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開示,都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
。他自己與彌勒菩薩有緣,求生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這就說明無論修學那一宗,包
括密宗,無論用什麼法門,參禪也好,持戒也好,念佛也好,誦經也好,禮佛也好,只
要發「一念淨信」,將一生所修的善根「至心迴向」,就是真心迴向求生西...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956 | 11 自在步紅塵 第五十八集
[ 89.06.09華視播出 ]
世間人都是因為心有疑慮、放不下,
故不能知而立行,所以,我們若能看破、放下,
必能有勇氣、有決心地實際去執行。
【 惟覺談禪 】:如何知而立行?
問題一
如何克服知道卻做不到的毛病?
老和尚開示:
佛法中,有所謂「信、願、行」三資糧,無論信、願或行,都必須先有決心。佛法
上說:「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終目標,必須有決心去求;度化
眾生是行菩薩道的必經過程,雖然眾生根機不同,教化不易,必須要有決心和耐心。不
僅修行學佛如此,做任何一件事情,也都會有困難,如果我們因為害怕困難而畏縮不前
,就落入一般人所謂「畏首畏尾」、「瞻前顧後」的弊病,那麼,任何事都做不好。
唐朝有一位白居易,人稱白侍郎,任錢塘太守時,有一次經過秦望嶺下的綠水橋,
看到橋旁有很多人圍著一位禪師請法,白居易覺得很奇怪,在這深山野外,怎麼會有這
麼多人聽聞佛法?心想,這位和尚可能很有修持。於是,白居易騎著馬往人群當中走去
,問道:「禪師,你坐在這個地方,相當危險!」這位禪師就是鳥窠禪師,鳥窠禪師一
看,知道白居易是個自大、傲慢的達官顯貴,於是說:「太...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12 第七章 結 論
由於種種原因,現年已九十七歲高齡的印順法師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地寫作,以自
己的想法和方式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從而最終奠定了其在臺灣佛學研究界的權威地位。
與此同時,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印順法師的著作開始緩慢地但卻是持續不斷地
流入大陸地區,從而也在大陸佛教界和佛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於他在學界的聲望
,中國復旦大學哲學系王雷泉教授的評價很有代表性。他說:
印順法師的佛學著述和闡揚的「人間佛教」思想,為佛教從信仰層圈出發,契入社
會、文化層圈,完成佛教的現代轉向奠下了理論基礎。印順以他透徹的理性思辨和冷靜
的科學精神,提升了臺灣佛教的學術水準,其著述絲毫不遜於一流的日本佛教學者和基
督教神學家。可以這樣說,在當今中青年佛教徒和佛教學者中,不管是印順思想的忠實
信徒,還是從原教旨主義角度對印順提出批評者,幾乎無一不受到印順思想的洗禮。慈
濟功德會、佛光山和法鼓山這三大山頭的社會實踐和事功,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印順人
間佛教的理論。……出家人以本身的學術實力進入大學任教,亦成為尋常之事。
據此,他將印順法師視為是「出家眾的傑出代表」。
對於學術界如此看重的印順法師,由...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13 隨佛法師( Ven. Bhikkhu Vūpasama) 為華人,出家於優波離師承分別說系錫蘭銅鍱部
傳化於緬甸南傳僧團,為緬甸承續及傳揚雷迪大師(Ven. Ledi Sayadaw 1846-1923)禪
法及道場系統之BADDANTA ZAGARA BHIWUNTHA 長老的弟子,現為臺灣內覺禪林、中華原
始佛教會、美國原始佛教會、美國內覺禪覺會、馬來西亞原始佛教會、中道禪林導師,
相近共學為奉守原始佛法的「中道僧團」。
隨佛法師修學佛法至今已三十餘年,不僅熟習漢傳佛教各宗宗義,以及印度菩薩道之「
般若」、「瑜伽」與「如來藏」等三系思想,特別是對『般若經』、『中論』的思想與
「禪宗」的禪法,有著相當深入的體會與教學經驗。
隨佛法師對佛教教法的探究與修行,主要的義旨在於「從佛教所傳承的最古老教義中,
探尋佛教初始時期的教法,並致力於 釋迦佛陀教法及禪法之原貌的探究、闡揚與實踐
」。根據 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的集成,即漢譯《雜阿含》及南傳《相應部》之『
因緣相應』、『食相應』、『聖諦相應』、『界相應』、『五陰(蘊)相應』、『六處相
應』及『念相應』&sh...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956 | 14 自在步紅塵 第五十一集
[ 89.04.21華視播出 ]
佛法講:「沒有天然的彌勒,自然的釋迦」,
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經過一番勤苦的耕耘,才會有所收穫。
【 惟覺談禪 】:如何獲得真正的成功
問題一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老和尚開示:
佛法講:「沒有天然的彌勒,自然的釋迦」,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經過一番勤苦
的耕耘,才會有所收穫。佛經裡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說,做事情必須腳
踏實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問因不問果,否則,好高騖遠是不容易成就的。有些人
在自己事業挫敗時,就認為是社會制度不好,或是朋友不幫忙,其實是不知道自己應該
腳踏實地去努力。
《百喻經》上記載,有一個富翁,他的朋友建了一棟三層樓房。這位朋友請富翁去
參觀,富翁一看,果真是美侖美奐,尤其第三樓更是富麗堂皇。富翁心想,我有這麼多
錢財,應該也來修建這麼一棟樓。但是又想,要建這一棟樓所花的時間、金錢太多,乾
脆只建最上面一層就好了,可以省下其餘的時間和金錢。主意打定了,富翁就請來一位
木工,並且要他依照那位朋友的第三層樓為標準去做,但木工說:「一定得先打地基,
再蓋第一層、第二層,這樣子才能建第三層樓啊!」富翁卻...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5 圣严法师
〈顯宗記〉本文字數雖不多,可是內容非常豐富,首先介紹〈顯宗記〉的標題。
為什麼叫「顯宗」?在中國禪宗的立場,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這「宗」可
以說是宗旨的宗,也可說是根本、原理的意思,它是為了顯示《壇經》的「無念為宗」。
宗與教是相對的,一般所講的宗教是一種信仰鬼神、神祕力量的意思;可是在佛教
,尤其是在禪宗的立場,宗是指心法,教是指理論。從語言、文字思辨等哲學和道理來
理解佛法,是為「教」;文字語言之外,也叫做「教外別傳」的是為「宗」。宗的意思
必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因此,凡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講的就是「
心」,就是「佛性」,心是指智慧心、清淨心,佛性是不動的空性。只有以清淨的、無
煩惱的、無分別的慧心,才能夠見到不動的、不變的而實際上是沒有一點痕跡可見的佛
性,那便是「宗」,就是明心見性的「性」。
事實上明心也是明的「宗」,見性也是見的「宗」。明心就是心中沒有煩惱、沒有
執著、沒有分別。明的意思並不是說很聰明,而是心中無罣礙,心中無差別。
唯有明心的人才能見性,很多人以為見性就是見到佛身放光,其實不是,性是無形
、無相、無聲、無色、無味的,沒有形...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16 有没有看过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 只 見 白 娘 子 叫 許 宣 到 房 中 道 : 「 你 好 大 膽 , 又 叫 甚 麼 捉 蛇
的 來 ﹗ 你 若 和 我 好 意 , 佛 眼 相 看 ﹔ 若 不 好 時 , 帶 累 一 城 百 姓 受 苦 , 都
死 於 非 命 ﹗ 」 許 宣 聽 得 , 心 寒 膽 戰 , 不 敢 則 聲 。 將 了 票 子 , 悶 悶 不
已 。 來 到 赤 山 埠 前 , 尋 著 了 張 成 。 隨 即 袖 中 取 票 時 , 不 見 了 , 只 叫
得 苦 。 慌 忙 轉 步 , 一 路 尋 回 來 時 , 那 裏 見 ﹗ 正 悶 之 間 , 來 到 淨
慈 寺 前 , 忽 地 裏 想 起 那 金 山 寺 長 老 法 海 禪 師 曾 分 付 來 : 「 倘 若 那 妖
怪 再 來 杭 州 纏 你 , 可 來 淨 慈 寺 內 來 尋 我 。 」 如 今 不 尋 , 更 待 何 時 ﹖
急 入 寺 中 , 問 監 寺 道 : 「 動 問 和 尚 , 法 海 禪 師 曾 來 上 剎 也 未 ﹖ 」 那
和 尚 道 : 「 不 曾 到 ... 阅读全帖 |
|
T***c 发帖数: 17256 | 17 《獵命師傳奇 卷19》
“不可詩意的刀老大”之
我變胖的真正原因
最近這幾年來,我的人生出現一些變化,造成我很大的困擾。
困擾往往伴隨着甜蜜的果實,所謂的甜蜜果實也就是這幾年我的小說越賣越好。但
我不是要假裝抱怨我的小說賣很好有什麼問題,小說賣得好,我當然很高興,然而小說
之所以大受歡迎,其實都多虧了學校老師的大力幫忙,因為不管我寫什麼題材,學校老
師都會說:“拜託不要再看九把刀的小說了,沒營養,看了國文會變爛!會!變!爛!”
學生就是這樣,在我還是中二生的時候,老師常常對我們咆哮:“不要再看金庸小
說了!看再多——考試!也不會!考!”的時候,我就自動在腦內翻譯成:“考試都考
無聊的東西,所以不會變成考題的書一定都很好看耶!”所以我就給他狂看金庸小說,
果然非常好看,然後干考試真的不會考。
總之老師對我的批評依舊造成了反效果,好像我的書特別好看一樣,學生常常在抽
屜裡把我的小說傳來傳去,書被沒收了就再買一本,導致書的銷量莫名其妙地居高不下
,這都是老師的功勞。(希望老師永遠不要將我的小說變成指定的課外讀物強迫學生去
讀,否則學生一定會覺得... 阅读全帖 |
|
|
|
q****n 发帖数: 4574 | 20 民国九年,虚云和尚弟子具行于昆明胜因寺大殿后晒坪内,自身引发三昧真火作化。
其木魚木柄皆化成灰燼,磬柄也成焦炭,僧鞋也成了灰,坐處的幾紮稻桿子和蒲團皆成
灰燼,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變。。。。。。虛雲以師尊身分,泪流满面,向徒
弟具行下拜!
三昧真火自化——具行禪人修行略傳
枯腸欲斷只呼天,痛惜禪人殞少年,數載名山參偈遍。歸來念佛荷鋤邊;
助興梵剎同艱苦,密行功圓上品蓮,燃臂藥王真供養,孔悲顏歿尚悽然。
活到于今心更寒,惟師超逸不相干,人當末劫多緣累,君至臨終一火完;
世念難忘蔬菜熟,西歸且尚夕陽邊,傷心老淚揮無盡,一磬留音示妙緣。
(虛雲老和尚追悼其徒具行禪人生西詩)
本文
清光緒三十三年,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鄉拙青年,穿著一身襤褸的鄉下土裝,來到雞足山
祝聖寺求見虛雲長老,住持祝聖和尚問他:「你是誰?你來求見虛老做什麼?」
那鄉拙青年說:「我今年二十歲,是雲南鹽源人氏,從小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族人
將我入贅曾氏,從此以曾為姓,寄籍賓川縣。如今因為家鄉鬧饑失收,無人僱用我種田
,我家貧苦,又有兩個兒子,我養不活家小,無計可施...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21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6)恰嘎國王──侮聖懺悔 王位復得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位名布德作拉巴Ra多扎的人依靠佛陀的加持力遣除了三
界輪迴的痛苦,獲證聖者羅漢果位,因感世尊恩深似海而發願度化無邊的眾生以報佛恩
。他觀察所化眾生的時、處、因緣等,得知南方果賢巴(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漢譯薩彌
城)的眾生與他有緣,而且得度時機已成熟,於是,身披袈裟、手持缽盂前往果賢巴城
化緣。果然得到一有名大施主及其眷屬的長期供養。尊者應他們的根機、意樂傳授了相
應的佛法。有的得暖位(Usma Gata,此位可燒除煩惱,接近見道無漏慧而生有漏之善
根,並以此位觀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四諦及修十六行相,生有漏觀慧。修至此位即使
是退欲而斷根造惡業,乃至墮入惡趣,然而終必能得聖道而入涅槃)、頂位(Murdhana
,於動搖不安定之善根──動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絕頂位,乃不進則退之境界,於此
修四諦、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墮地獄也不至...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22 釋迦牟尼佛的可靠生平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人們稱他為悉達多太子,這是因為他的父親是迦毘羅衛國的統
治者。當時,他處在兩種文明交錯激發的時代:屬於雅利安人[9]傳統的、西方的、《
吠陀》祭祀信仰的婆羅門文化[10],以及非雅利安民族革新的、東方的、《奧義書》理
性思辨的剎帝利文化[11]。不同文化的激盪,成就了一個思想自由,朝氣蓬勃,有利於
探索人生真義的環境。悉達多太子生長在皇室中,生活富裕,自幼在宮中學習傳統的婆
羅門文藝和武技,為王位的繼承而準備。十六歲時,與耶輸陀羅公主結婚,後生得一子
,名羅睺羅。然而,受到當時探求人生真義,尋求解脫風潮[12]的影響下,於二十九歲
時,捨棄富裕的生活,離開皇宮,選擇了出家求道的沙門[13]修行生活。
釋迦牟尼佛的修學歷程
修行生活的第一階段,是禪定的修習。禪定是當時東方非雅利安民族的文化特色,
與苦行一樣,是當時沙門修行者的主流風潮。離開皇宮以後的悉達多,先後跟隨了兩位
老師,很快地修到禪定的最高境界,但仍然不覺解脫[14]。於是,轉而進入苦行林,以
斷食、少食、閉氣、睡釘床、倒立、日曝、坐冰、……等等方式修苦行,尋求涅槃解脫
。六年過去了,...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3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4 ◎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心經密意122頁)胡說八道蕭平實着
金光明經
復次善男子。一切如來無分別心。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佛說法集經
如來無分別心。 所說之法自然而成。
蕭老頭:阿賴耶識就是真如法身
佛: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
佛: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
蕭老頭:找到阿賴耶識就是證果.開始做轉依
彌勒菩薩: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蕭老頭:阿羅漢沒開悟
彌勒菩薩:或入聲聞正性離生.亦能通達阿賴耶識
勝嫚經講記
意根是永遠不會滅的.直到成阿羅漢以前..........蕭平實著
佛:壽盡諸根敗壞
勝嫚經講記
若在正覺講堂已證得七住明心.所已是七住菩薩.阿羅漢才六住......當然證量是在你之
下(明心七住蕭老頭說心情好時可以送)
蕭平實著
大家看看這蕭老頭多麼厚顏無恥.......................
勝嫚經講記:
如果我喜歡一個人.密意還可以明說.如果信受.這樣就成為七住明心.位登菩薩二果....
........
蕭平實著
.這蕭老頭真是亂搞一通 ..........................
勝嫚經講記
假使一個凡夫菩薩證悟了.但心中仍然很貪求錢財.你若...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9433 | 25 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禅那( 梵语 Dhyāna ),又譯為馱那演那,簡稱為禪,佛教術語,漢語意譯為「思维修
」或「静慮」。
原出自《奧義書》,為印度教術語,為“六支瑜伽”的第三支、“八支瑜伽”的第七支
,是修習瑜伽的高級
階段。後為佛教所吸收,為「三無漏學」與六度之一。
禪的定義
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1]。
禪那與禪定可視為同義詞,但是兩者的分別在於,禪那的範圍窄而定的範圍寬。禪那專
指色界以上的四
禪境界,而欲界諸定因智慧狹小,不能稱為禪。《大智度論》卷28:「四禪亦名禪,亦
名定,除四禪,
諸餘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為禪。」因為佛陀與其弟子多以四禪力證入湼盤,所以
四禪又稱根本定
〈dhyana-maula〉。 |
|
w*****r 发帖数: 7106 | 26 第六章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
這裏所說的合法性與世間的法律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是否符合佛法。印順法師人
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應該說,現代禪方面早就觸及到了,並一再質疑人間佛教思
想的內在矛盾。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現代禪方面並沒有將其提高到是否符合佛法的高
度來加以探討。我之所以將其進一步提升為合法性問題,是因為我從印順法師的著作中
發現有大量的違背佛法的論斷,而其不少論斷都是同其人間佛教思想息息相關的。對此
,我們將著重探討兩個問題:第一,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內容是否符合佛法;第二
,「人間佛教」這一概念是否符合佛法的精神。我個人認為:澄清這兩方面問題,對於
今後佛教的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節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的內容是否合法
印順法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在實踐上的主要內容,根據印順法師自己的說法,是三
合一的人菩薩行,即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同時具備而做利益人群的事業。由於這裏
實際涉及的是行為主體、發心和行為實踐,因此,我們將從心、行與人這三方面來加以
探討。
有關人間佛教的發心,印順法師說:「修學人間佛教──人菩薩行,以三心為基本
,三心是大乘信...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956 | 27 自在步紅塵 第二十五集
[ 88.10.22華視播出 ]
如果能將這念攀緣的心收回來,
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能安能靜。
俗話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儒家也說:「萬物靜觀皆自得。」
靜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義意。
【生活小故事】:擁有
【 惟覺談禪 】:如何跳脫煩惱的束縛?
問題一
目前社會上有許多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羨慕別人,常覺得別人的生活比自己幸福
,因而引生出許多煩惱。請問老和尚:要如何避免這些無謂的煩惱,讓自己的心能夠安
穩自在呢?
老和尚開示:
內心不寧靜的人總喜歡向外攀緣,盲目的追求名利財色,而且「這山望過那山高」
,比來比去始終沒完沒了。將這念攀緣的心收回來,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
能安能靜。俗話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儒家也說:「萬物靜觀皆自得。」
靜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義意。相反地,不能向內反照、一味地向
外追逐名利的人,則永遠活在空虛與煩惱當中。
《法華經》有則公案:有個人,家境十分貧窮,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有一
天窮人忽然想到自己有位親戚是朝庭大臣,富甲一方,於是到京城來投靠親人。這位朝... 阅读全帖 |
|
|
b*****n 发帖数: 662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
|
c*****m 发帖数: 1160 | 34 你看一下西游记目录,应该够的:(从唐僧西游开始)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5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6 自在森林 - 黄国达
甲:您目前如何修行?有沒有修止觀或四念處的法門?
乙:我沒有修止觀或四念處,修行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來修,止觀或四念處
還是生滅心,不能見到不生不滅的佛性,要明心見性就要用「真心」來修。
甲:你所說的「真心」怎麼修?
乙:我用「無相拜佛」、「無相念佛」來修,不用任何形相來拜佛、念佛。
甲:拜佛、念佛不就是形相嗎?如何說是無相?
乙:無相就是一念不生,如同參話頭,念頭未生前是無相、是真心,念頭生起是有相、
是妄心。
甲:你現在是有相還是無相?
乙:我現在是有相。
甲:怎麼到達無相?
乙:我在修「無相拜佛」、「無相念佛」很專心的時候,就可以體驗到無相。
甲:你體驗到無相,對你的身心有什麼幫助?能否降低煩惱?
乙:可以啊!
甲:以我的淺見,你的體驗是「無分別定」的可能性居多,並沒有「見法」的智慧。
乙:一念不生、如如不動就是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這不就是明心見性嗎?
甲:見法性是看清一切法緣生緣滅、空寂如幻而不疑不惑,不是有時見、有時不見,而
是沒有錯覺和執見,時有時無的那是定。禪宗六祖大師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可見,重...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37
禪定神通 其實我看也沒什麼
枝微末節的東西 嚇嚇愚夫愚婦還可以 正道之人不多談這些
不過既然魚姐姐問 我就把我知道的一點點說一些唄
孔子也說 敬鬼神而遠之 他沒說沒有鬼神 而是敬而遠之
佛陀倒沒有敬而遠之 他只是知道神鬼只是五蘊殘存物 未解脫的一種東西
既然如此 於解脫無益 沒什麼好談 視如無物
人的腦袋雜慮很多 像滾水冒泡ㄧ樣 像海浪拍岸一樣
只是我們觀察不仔細不敏銳 不自知
有禪定修為的人 這些雜慮都可過濾唄
六根就像接收器 當心裏平靜 雜慮過濾的時候 接收器會很敏銳 就醬
聽覺很敏銳 可以理解吧 六根其他也一樣
不過很奇怪 一般修真正原始佛法常常是不會有神通
但是修禪定(也就是專注禪定)一般會有神通
專注禪定就是我們現在一般說的禪定
就是把心專注在某件事務 屏除雜念無思無想
原始佛法則是觀察自己的身心運作
在觀察自己的身心運作之時 要培養正念正知 不是無思無想
正念 就是觀察你身體心理運作的過程
例如最粗的 整個呼吸過程 肌肉用力 血液流動
到比較細的心理動念 |
|
G**W 发帖数: 1865 | 38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
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39 http://ge.tnua.edu.tw/~huimin/faq/7story/st5.htm
漚波崛( Upagupta ),在中國多譯為「優波
崛多」。一般傳說他是與阿育王同時代的禪師,可
能是阿育王的國師。在《阿育王傳》中提到,佛曾
受記,將來佛弟子中,有一位教授坐禪第一的弟
子。
他度化眾生在當時相當有名。他是這樣子來計
算他所教化的人數的。他找了一個石窟,長三丈
六,寬二丈四,每度化一個人成阿羅漢,就教他丟
一根筷子到房間去。等到這個房間填滿了筷子之
後,他就說,我功德圓滿,可以入涅槃了。 (
《阿育王傳》卷三,大 50,111b28ff:「佛於摩突
羅國告阿難言,我百年後摩突羅國有崛多長者之
子,名優波崛多,教授禪法弟子之中最為第一。雖
無相好,化度如我。……得阿羅漢者人使捉一四寸
之籌,擲著窟裏積滿其中,此窟長短三十六尺,廣
狹則有二十四尺。」)
這位禪師在敘述他教導的要領,我們在講坐禪
三昧經時會提到他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
當時西北印的人都稱他為「無相好佛」。因為
他度化眾生的本領幾乎與佛一樣,可是他還不是像
佛那樣功德、報身圓滿,所以他沒有具足三十二
相。因為佛是...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0 不要再自誤誤人了,因為你的六識論邪見,始終走不出以意識我見引申佛法的死胡同
為避免因如來藏正法這個緣起而導致你謗佛謗法,還是要做出以下說明 :
如來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無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識自我,為宣說故方便說『我
』:
有某派法師(如印順法師)抱持這樣的想法說:【「如來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樣
的,背棄了佛陀的根本教義—「無我」。】這是某派法師誤會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因爲佛陀不可能故意去湊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來當
成是大乘佛法,這兩者有根本不同的差異。此派法師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學者的影響,如
今又有日本學者松本史朗對於如來藏大加批判。我們由底下來說明「如來藏」和「梵」
兩者根本沒有關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實質的「梵天」,甚至說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並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來到人間;乃至當「梵天」說他出生一
切萬物時,他這樣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這是印度傳統的一支大一統思想
。《奧義書》則在之後產生,許多奧義書則明確地贊成一個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並且將修行變成一個普遍性的知...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1 当年看到, 觉得很神奇的说, 后来接触点佛教, 估计和唐密有点联系
转文的作者也是这么看的。。。
密宗的策略似乎是在“基础知识”具备以后, 跳过很多”层“, 从“反“方向直击中
心。
这种性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和 禅宗 有一丝丝相似, 不然就不会有禅头用
”金沙滩头马郎妇“
我猜这种”即身是佛“,当”自己“是本尊的金刚乘的方法,弄地不好, 挺危险的。
当然我知道啥那?不过记得莫仁波切说了, 不成佛即下地狱。。。。
刚才还看了几个网文, 不过browswer crash了, 找不到了。
『转』
論文稿定本
1 論文稿定本
二、論文稿定本
從鎖骨菩薩到魚籃觀音傳說之變異
胡萬川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前言
傳統中國,特別是漢族的民間佛教信仰,觀音菩薩是在所有的菩薩信仰當中流傳最為普
及的一位菩薩。印度傳來的觀音菩薩,原來大都以男性形象出現,根據學者的考證,大
概從宋代以後,觀音菩薩才漸漸的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並且有多種化身。其中之一尌是
魚籃觀音,魚籃觀音又稱做馬郎婦觀音。雖然各地供奉觀音的佛寺,很少以魚籃觀音為
主祀的菩薩,但是在民間傳說上和後來的各種觀音畫像,魚籃觀音卻出現得很頻繁。魚
籃觀...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2 横出三界与竖出三界
出离三界生死,一般都说有横修、竖修的不同. 一般人说的横超三界,总是说往生极
乐世界就是横超三界了。然而往生到达极乐世界以后就真的超出三界外了吗 ? 还是没
有呀 ! 因為不论是住在莲苞中或是已经花开见佛了,依旧是三界中的境界。因為那时
一定还有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特别是下品生人都具足十八界,当然都还是在三界
境界中,只是因為佛力加持而不必在别的三界中流浪生死罢了,所住的境界却依旧是三
界中的十八界境界,那怎能说是已经横超三界了呢 ?
其实,若是从出三界的本质来说,不论是慧解悦、俱解悦、诸佛菩萨,全都是顿超三界
生死,没有所谓的横出、竖出可说 ; 若说有横出及竖出,都只是依出离三界生死死的
现象而作的方便况,不是依本质来说的。
譬如一般说的竖出,是指俱解脱阿罗汉们,断了我见以后,离欲界爱而证得初禪,再
登二禪、三禪乃至証得非想非非想定,然后取证灭尽定,这是依序出离三界生死,也是
最迟钝的三果人出三界的过程,这当然是竖出三界。然而慧解脱阿罗汉,断我见以后,
远离欲界爱而发起初禪,不修二禪乃至非想非非想定,直接断除五下分结,再断除五上
分结,成為慧解脱阿罗汉,...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3 这个就要看您接不接受大乘佛法了,我也不想长篇大论,以下就您随缘参考 :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956 | 44 自在步紅塵 第四十九集
[ 89.04.07華視播出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親共同的期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比別人更優秀,
能夠出人頭地,好為自己爭口氣。
然而,對兒女過高的期望,可能適得其反,造成兒女身心極大的壓力。
【 惟覺談禪 】:理想的教育
問題一
父母親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來教育子女呢?
老和尚開示:
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心。如果愛心當中有智慧,就
能得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相反的,如果過於溺愛,就可能產生負作用。所以,我們中國
的教育思想就是「中庸之道」。這就是說,太積極了,會使孩子產生壓力,有情緒反彈
、起無明;太鬆了,會使孩子懈怠放逸,兩者都不適當。
中國有一個故事,一個農夫看到自己的稻子長得又矮又瘦,心裡很難過,整天想著
「怎麼樣才能讓稻子趕快茁壯,趕得上鄰家的稻子那麼茂盛?」他忽然想到一個方法,
就到田裡面去把自己的稻子往上拉,把每一棵稻子都拉高了,自己感到非常歡喜,覺得
這個方法真是太好了。不料,第二天到田裡一看,稻子全都枯萎了,這就是因為過份求
好心切而產生的結果。
佛經裡也有一個故事,叫做「愚人吃鹽」。在一個鄉村裡面,...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5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6 洋洋洒洒一大篇原来是萧道长那个大忽悠处抄来的,呵呵.爱信谁信谁好了.萧道长以及
其弟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谤密尽人皆知吧,不需要打马虎眼.中阴解脱不是一个日本人
做的电视片能说清楚的,所以你担心有些多余.
中陰身的概述
南卓仁波切開示
對於往生者,不論是在那一 道的眾生,是不是佛教徒,只要臨終那一刻聽到佛號,特
別是藥師佛、阿彌陀佛、大日如來及不動如來佛號,皆可消除業障,不墮三惡道,其主
要原因是這些本尊在菩薩道的願力為此之故。
往生時,意識想要由梵穴出行,往生淨土,通常是要有修過頗瓦法的人才有辦法,同時
,欲往生淨土有四種要件,一為依止阿彌陀佛,並具強烈信心。二為欲往生淨土之希求
。三者生前行善去惡。四者修持清淨迴向發願。其中前兩者尤其重要。往生者本身若不
是佛教徒,也可透過上師及僧伽助念及修法的力量,使來生時會與佛法結緣,並成為佛
教徒。以下小故事可說明助念之力量,實不容忽視。
釋迦牟尼佛解說『解脫經』時,有三千個天人來聽法,三千個天人因而獲得阿羅漢果位
,世尊的一位弟子是國王的小孩叫給通,不明究理,為何天人可以如此快速成就,世尊
於是解釋這些天人過去生,是畜生道眾生,在過去生有一世... 阅读全帖 |
|
k***y 发帖数: 62 | 47 2016.10.22版:為什麼要當下必成三界以上佛?
如果你認可當下是黃金時代,認可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在世,你已經認可釋迦摩尼佛、達
摩、幾祖、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明師《五界管理層》在世;
黃金時代,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在世,釋迦摩尼佛、達摩、幾祖、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
明師《五界管理層》在世,你沒有被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公開免費教的成佛秘訣自己成佛
,你無論修什麼都白修,你無論多努力都在瞎耽誤功夫,你無論怎麼活都白活每一天(
以上附1.九界明師清海師父說、承諾為證、);
如果當下是黃金時代,如果當下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在世,如果當下釋迦摩尼佛、達摩、
幾祖、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明師《五界管理層》在世:
九界明師清海師父與五界管理層在此黃金時代必已經滞炅嗣皂樔绾螌⒌鬲z道、餓
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所有上帝兒女靈魂帶回五界天國(否則是無用佛,在世無任何
價值);
九界明師清海師父與五界管理層在此黃金時代必已經滞炅嗣皂樔绾螌⑻斓篮腿说篮
弦唬屓碎g天堂降臨人間,如何讓人間人人享受天道待遇,讓人類不再生病,讓人類
不再有衰老,讓人人最少活千年、萬年,如何讓人間再沒有戰爭、如何讓這星球再沒有
殺戮(否則是...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48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丁五、隨喜功德
修隨喜可以消除嫉妒的障礙,得廣大眷屬。
頌曰: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默默觀想十方微塵數世界的一切眾生、聲聞乘緣覺乘的四果聖者以及一切如來
和菩薩所修積的善根,我皆歡喜愉悅深深隨喜。
獅子乳非琉璃的容器所不能盛,千斤鼎豈是一髮所能提起。同樣要修行大乘,
必須是大法器,具大力量者方能行持。否則獅子乳放在瓦器中,瓦器立刻崩裂,一根頭
髮欲提千斤之鼎則當下斷折。如果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嫉妒心強,則見人造惡歡喜讚
歎、鼎力襄助,而見親友或他人出家以及修行善法、斷除惡法時,心中卻難以包容,妒
火盛燃不惜口舌身力,以超常的熱情為他人的墮落提供各種的順緣,直至他生起邪見、
退失道心、放下修行方為究竟。...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9 不知道你的實際想問什麼,說說我的個人觀點
要通過“無我”達到“無常”, 這裡的“無常”不是“無常想”,
應該也不是欲界禪定中所觀到的粗大和細微的所謂的“生滅”, 雖然那也是
在現階段的實相的詮釋, 雖然是不全面的, 因為“定”不夠強, 是所謂"幹觀"。
達到三摩地的定境出來的觀, 才是比較“全面”的。。。
所以禪那很重要, 或許要完全脫出欲界到色界禪定才能掙得禪那?
也就是說5蓋基本滅除。(?)就是用色界定的喜樂可以作為糧食而不需要欲了,
可以善用無我的觀念(1), 越到後來, 達到喜樂的過程越短, 但是不能沉迷於
這種定鏡當中, 要出來修觀才行(2)
雜阿含這麼說的
(七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汝等比
丘當觀察於色,觀察色已,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無我,無我者則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
我、不異我、不相在,當作是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觀
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察已,於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