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神会禅师的悟境
相关主题
沒有成佛宗门往事 ZZ
[合集] 六祖壇經 頓漸品第八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禅宗--百度百科佛法不深入研究的人、道心隨時會被轉掉
六祖大师临终的预言 ZT《六祖坛经》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 ”的仅此一部
关于理解六祖 无相颂
—禅宗六祖惠能 zt佛法與生活的對話
终有一天会领悟惠能的智能 -- 阿姜查法师答问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禅宗六祖惠能与神秀...大乘佛法証悟之标地 : 如来藏,阿赖耶识,法身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神會话题: 惠能话题: 大師话题: 不見话题: 沒有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u
发帖数: 5466
1
圣严法师
 〈顯宗記〉本文字數雖不多,可是內容非常豐富,首先介紹〈顯宗記〉的標題。
為什麼叫「顯宗」?在中國禪宗的立場,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這「宗」可
以說是宗旨的宗,也可說是根本、原理的意思,它是為了顯示《壇經》的「無念為宗」。
宗與教是相對的,一般所講的宗教是一種信仰鬼神、神祕力量的意思;可是在佛教
,尤其是在禪宗的立場,宗是指心法,教是指理論。從語言、文字思辨等哲學和道理來
理解佛法,是為「教」;文字語言之外,也叫做「教外別傳」的是為「宗」。宗的意思
必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因此,凡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講的就是「
心」,就是「佛性」,心是指智慧心、清淨心,佛性是不動的空性。只有以清淨的、無
煩惱的、無分別的慧心,才能夠見到不動的、不變的而實際上是沒有一點痕跡可見的佛
性,那便是「宗」,就是明心見性的「性」。
事實上明心也是明的「宗」,見性也是見的「宗」。明心就是心中沒有煩惱、沒有
執著、沒有分別。明的意思並不是說很聰明,而是心中無罣礙,心中無差別。
唯有明心的人才能見性,很多人以為見性就是見到佛身放光,其實不是,性是無形
、無相、無聲、無色、無味的,沒有形象、沒有味道、沒有顏色、不可捉摸,不是用我
們的五官六根能夠接觸的,不是能用我們的意識去推敲、思考、設想、了解的,那也就
是佛性。
既然是沒有具象的東西叫做佛性,為什麼還要講?那是要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執著
而放下它,放下馬上就可以見到那個佛性的「性」,也就是〈顯宗記〉的「宗」。
這篇文字叫做「記」,乃記錄、記述、說明、敘述之意,荷澤神會禪師用這篇文章
來告訴我們什麼叫禪宗的宗。禪宗的宗與淨土宗的宗以及其他各宗各派的宗不大一樣,
禪宗之外的人以為「宗」是宗派、學派;但在禪宗來說,「宗」不是學派、不是宗派,
而是指所有一切眾生本具的清淨的佛心,明心見性的性,也是明心見性的心,也就是說
無礙智慧心和不動的空性這兩者即是禪宗的宗。因為《楞伽經》說:「佛語心為宗。」
那就是此處所要說明的。
為何稱為荷澤神會?因其住在洛陽的荷澤寺而得名。中國的唐朝有一相當有名的戰
役──安史之亂,荷澤神會就是在當時以賣度牒的方式籌措了很多軍餉,幫助皇帝打敗
了安祿山的造反,唐肅宗特地為他建造了荷澤寺,讓他在那兒大弘六祖惠能的宗旨,因
此後來的人就叫他荷澤神會。
神會禪師俗家姓高,湖北省襄陽縣人,幼年時先跟家人及儒家老師學《詩》、《書
》、《禮》、《易》、《春秋》五經。小小年紀就已是通達五經的儒家學者,又精通老
莊的學問。因其讀過二十五史中的《漢書》,而從中得到了佛教的消息和利益,便到了
國昌寺出家。出家之後,對於所有讀過的佛經,不但過目成誦,且對於經中的經義也隨
即通曉,像這樣子的一位神童,大概就是菩薩再來吧。
他是六祖惠能大師晚年時候的弟子,見六祖惠能時,六祖已經很老,而神會當時的
年齡只有十三歲,或說十四歲。神會初見六祖時,此時六祖大師不住在開講《壇經》的
法性寺,而是在廣州曹溪的南華寺了。當他看到了這一個從湖北來的小沙彌,就問他:
「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意思是:這位善知識遠
道而來,辛苦啦!你究竟帶了什麼東西來呢?如果你已經把你本來的那個東西帶來的話
,你一定認識你的主人是誰?你試著告訴我那是什麼啊!你說給我聽聽看。
請問諸位!六祖大師問的是什麼?其實他問的就是「自性」。神會這個小沙彌對答
如流,他說:「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無住為本」是《壇經》裡六祖大師講的一句話,可是六祖講《壇經》時,神會根
本未在場聽講,卻能夠回答:「以無住為本。」這裡的「住」是什麼意思?並非有房子
住或留在某個地方叫做「住」,而是《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
無所住」是不在乎、不牽掛、不執著、無分別、都很好,沒什麼不好,也沒什麼更好,
心已得解脫自在,但是仍有功能,有作用。也就是心中沒有煩惱、沒有執著,卻有智慧。
「見即是主」,就是《金剛經》所講的「而生其心」之意,「生其心」是心中雖然
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不在乎得失利害、好壞、喜怒哀樂,可是心中有智慧,還是可以
有作用的。
「見即是主」,可有兩種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說,對於已經開悟的人,智慧在發生
功能的時候,「主」就在那兒,智慧不發生功能的時候,無所謂主不主。第二層意思是
說,對於尚未開悟的人,「見」就是「主」,他有一種見解、看法,這都是執著心;那
是沒有開悟,也未得解脫。有見解、有知見,那是凡夫知見,就變成了自己的主,這裡
說的「見即是主」,是講的智慧。
《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就是「無住為本」,「而生其心」就是「見即是
主」。為什麼心還能生起來?那個心不是煩惱,而是智慧的功能,不是煩惱的執著,不
是利害、多少、人我、是非、爭長論短,而是自然的智慧的反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應怎麼說就怎麼說。
惠能大師聽到這小和尚語出非凡,於是又說了下面兩句話:「這沙彌,爭合取次語
?」
惠能大師是因為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的,而神會禪師這
時不知是聰明呢?還是真的也開了悟呢?他也套用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那種境界,以重
複的話語來告訴惠能大師,且自認為已經把《金剛經》裡面的意思講出來了,所以惠能
大師聽到以後說:「嘿!這個沙彌,你怎麼講第二等的、次一等的語言?為何不說上等
的、最高明的話呢?你沒有自己的話,而把人家說過的話也拿來再講一次,這是拾人牙
慧呀!」
神會於是說:「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和尚」就是「大和尚」,即尊貴的老師之意;一年之中主持、弘法、領眾共修的
方丈稱為和尚。一個寺院之中,只有一位和尚,其他的人只能稱為「阿闍黎」,不能稱
為和尚。在我們農禪寺只有我聖嚴一人是和尚,其他的法師可以稱為「某某師」,那叫
做阿闍黎。神會可能是調皮,他反問:「和尚,你坐禪的時候是見呢?還是不見呢?」
也就是說「你在坐禪的時候,你的心是有功用呢?還是沒功用呢?是在動?還是不動的
?是用心呢?還是不用心?」這句話問得實在非常的巧妙。
惠能大師便以柱杖打神會三下,說:「吾打汝,是痛不痛?」
惠能大師不再講話,拿起拐杖打了神會三下,然後再問:「打你三下拐杖,痛呢?
還是不痛?」也就是說:「你挨打的時候,覺得有痛與不痛的『受心所』在活動嗎?」
意思是說:心裡頭動或不動?有功能或沒有功能呢?
可是神會答道:「亦痛亦不痛。」打在身上是痛又不痛,這是模稜兩可的回答,意
思是說:「有痛的,但是痛了以後,沒覺得恨、愛、瞋、懷疑等念頭。」一般人在挨打
了三棒之後,頭腦裡一定會轉很多圈:「我挨打了!痛!打冤枉了!」又會猜測:「到
底什麼道理打我?」這是煩惱心,不是智慧,所以神會講「亦痛亦不痛」。
於是六祖惠能大師說:「吾亦見亦不見。」意思是:你問我坐禪的時候,見還是不
見?我現在告訴你,我也見也不見。
為什麼說「見也不見」,「見」是心中有反應,坐禪當時見到心裡產生的反應;「
不見」是反應過就反應過了,反應之後不再留下任何「我」的痕跡,沒有留下我貪、我
瞋、我癡、我疑、我慢等種種煩惱,這就是「見也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
然而神會並未饒過惠能大師,還要再問:「那請問和尚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呢?」因
為那時神會沒聽過六祖惠能說法,所以要問。於是惠能禪師回答了下面一段話:「吾之
所見,常見自心過𠎝,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
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同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
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神會可能已經在其他的地方看過或聽過六祖大師所講的法,對佛經道理也懂得很多
,因此他用似乎已經開悟的人的語言來跟惠能大師對答,而且還自信滿滿。可是惠能大
師能夠體會到這小孩只是聰明,並沒有真正的開悟,因為這小沙彌用的語言都是人家用
過的而不是自己證悟的,其見解亦都是已經在經典裡,以及六祖自己的《壇經》裡有過
的開示,所以這個小孩並沒有真正的開悟,因此告訴神會:不要好高蜻h,不要自認已
經得到像《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
惠能說:「我所見到的是自己心裡的過失。」惠能這樣已經大悟徹底的人還有什麼
過失?意指心中凡有所動,心中有妄想相閃過的時候就叫做過失。他說:「我的所見是
常見自己的過失,而不見他人的好壞。」這「我」是以惠能大師代表神會,惠能大師教
神會應做如此觀,做如此體驗,做如此理解。一個修道的人,應該如此,所謂「靜坐常
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就是又見又不見。「見」是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見」是不
見他人的過失,這是修道人基本的修養。這並不是惠能大師說自己的境界,他是告訴人
,你要修道或正在修道的時候,應該如此。大徹大悟之後,那又是另外一種境界了。
惠能問神會禪師:「這個小沙彌,你說你也痛也不痛,那你不是一顆石頭、一塊木
頭嗎?如果是痛,那不是跟凡夫一樣了嗎?不是要起瞋恨心了嗎?你剛才講的這些見不
見、痛不痛,都是在執著,不是執著這一邊就是執著那一邊,都是一種生滅心,也是生
死心。有沒有、痛不痛、見不見,這都是分成兩極來談論問題,是二邊見,不是中道見
,不是真正的空慧,所以還是凡夫。你連自性都還沒見到,還敢跑到我面前來耍弄我啊
!該要挨打!」
神會禮拜悔謝。
講到這兒,神會知道自己錯了,所以趕快拜了幾拜,求懺悔,說:「不敢不敢。」
這就是神會禪師初次拜見六祖大師的一段對話。
神會禪師於九十三歲時圓寂,也有人說他七十五歲時圓寂,但根據大多數的資料仍
舊推定他是九十三歲才圓寂的,比較合理。
南方的禪宗──南宗禪,本屬於廣東曹溪,後來也由神會禪師帶到北方去,就變成
了北方的荷澤宗,這與神秀所傳的北宗禪對比,稱為南宗禪。
G**W
发帖数: 1865
2
「無念為宗」的密意是指那個法身,也就是如來藏, 說的是那個心從來不在六塵中起見,
聞,覺,知.
所以它無念,不像意識在六塵中會生起種種念頭.

」。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圣严法师
:  〈顯宗記〉本文字數雖不多,可是內容非常豐富,首先介紹〈顯宗記〉的標題。
: 為什麼叫「顯宗」?在中國禪宗的立場,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這「宗」可
: 以說是宗旨的宗,也可說是根本、原理的意思,它是為了顯示《壇經》的「無念為宗」。
: 宗與教是相對的,一般所講的宗教是一種信仰鬼神、神祕力量的意思;可是在佛教
: ,尤其是在禪宗的立場,宗是指心法,教是指理論。從語言、文字思辨等哲學和道理來
: 理解佛法,是為「教」;文字語言之外,也叫做「教外別傳」的是為「宗」。宗的意思
: 必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因此,凡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講的就是「
: 心」,就是「佛性」,心是指智慧心、清淨心,佛性是不動的空性。只有以清淨的、無
: 煩惱的、無分別的慧心,才能夠見到不動的、不變的而實際上是沒有一點痕跡可見的佛

G**W
发帖数: 1865
3
唉,心中沒有煩惱、沒有, 執著、沒有分別。這些都是意識境界,有時候定修得好,一片
清明,一段時間不生煩惱,之後定境退失,煩惱又起. 君不聞 :【縱滅一切見、聞、覺、
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見、聞、覺、知都沒了,不能於前五塵分別了
吧, 結果還有意識相對的定境法塵.
明心是明那個法身,那個如來藏,現觀它無始劫來不在六塵中起見聞覺知,於六塵中沒有
執著、沒有分別, 從不罣礙,更無差別相.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圣严法师
:  〈顯宗記〉本文字數雖不多,可是內容非常豐富,首先介紹〈顯宗記〉的標題。
: 為什麼叫「顯宗」?在中國禪宗的立場,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這「宗」可
: 以說是宗旨的宗,也可說是根本、原理的意思,它是為了顯示《壇經》的「無念為宗」。
: 宗與教是相對的,一般所講的宗教是一種信仰鬼神、神祕力量的意思;可是在佛教
: ,尤其是在禪宗的立場,宗是指心法,教是指理論。從語言、文字思辨等哲學和道理來
: 理解佛法,是為「教」;文字語言之外,也叫做「教外別傳」的是為「宗」。宗的意思
: 必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因此,凡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講的就是「
: 心」,就是「佛性」,心是指智慧心、清淨心,佛性是不動的空性。只有以清淨的、無
: 煩惱的、無分別的慧心,才能夠見到不動的、不變的而實際上是沒有一點痕跡可見的佛

s*******s
发帖数: 58
4
以古喻今啊!
g***t
发帖数: 2278
5
沒明白,此文貌似沒講神會禪師的悟境啊。

」。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圣严法师
:  〈顯宗記〉本文字數雖不多,可是內容非常豐富,首先介紹〈顯宗記〉的標題。
: 為什麼叫「顯宗」?在中國禪宗的立場,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這「宗」可
: 以說是宗旨的宗,也可說是根本、原理的意思,它是為了顯示《壇經》的「無念為宗」。
: 宗與教是相對的,一般所講的宗教是一種信仰鬼神、神祕力量的意思;可是在佛教
: ,尤其是在禪宗的立場,宗是指心法,教是指理論。從語言、文字思辨等哲學和道理來
: 理解佛法,是為「教」;文字語言之外,也叫做「教外別傳」的是為「宗」。宗的意思
: 必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因此,凡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講的就是「
: 心」,就是「佛性」,心是指智慧心、清淨心,佛性是不動的空性。只有以清淨的、無
: 煩惱的、無分別的慧心,才能夠見到不動的、不變的而實際上是沒有一點痕跡可見的佛

Y**u
发帖数: 5466
6
You got my points..:)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以古喻今啊!
n****t
发帖数: 182
7
但了妄念无生。即是真心不动。此不动之外。 更无毫氂法可得。
(《宗镜录》)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唉,心中沒有煩惱、沒有, 執著、沒有分別。這些都是意識境界,有時候定修得好,一片
: 清明,一段時間不生煩惱,之後定境退失,煩惱又起. 君不聞 :【縱滅一切見、聞、覺、
: 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見、聞、覺、知都沒了,不能於前五塵分別了
: 吧, 結果還有意識相對的定境法塵.
: 明心是明那個法身,那個如來藏,現觀它無始劫來不在六塵中起見聞覺知,於六塵中沒有
: 執著、沒有分別, 從不罣礙,更無差別相.

Y**u
发帖数: 5466
8
maybe that's why "唯有明心的人才能見性"..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唉,心中沒有煩惱、沒有, 執著、沒有分別。這些都是意識境界,有時候定修得好,一片
: 清明,一段時間不生煩惱,之後定境退失,煩惱又起. 君不聞 :【縱滅一切見、聞、覺、
: 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見、聞、覺、知都沒了,不能於前五塵分別了
: 吧, 結果還有意識相對的定境法塵.
: 明心是明那個法身,那個如來藏,現觀它無始劫來不在六塵中起見聞覺知,於六塵中沒有
: 執著、沒有分別, 從不罣礙,更無差別相.

G**W
发帖数: 1865
9
宗镜录好呀,
《宗镜录》中又说:「又真俗无二、一实之法,诸佛所归,名如来藏。明无量法及一切
行,莫不归入如来藏中。无边教法所詮义相,更无异趣,唯一实义,所言实者,是自心
(如来藏)之性;除此之外,皆是虚幻。」
《宗镜录》中又说:「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
密严经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鐶,辗转无差别。』以诸佛了之成
清净藏,异生执之為阿赖耶。」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但了妄念无生。即是真心不动。此不动之外。 更无毫氂法可得。
: (《宗镜录》)

Y**u
发帖数: 5466
10
There are more to this book, and it's just a chapter..:)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沒明白,此文貌似沒講神會禪師的悟境啊。
:
: 」。

相关主题
—禅宗六祖惠能 zt宗门往事 ZZ
终有一天会领悟惠能的智能 -- 阿姜查法师答问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禅宗六祖惠能与神秀...佛法不深入研究的人、道心隨時會被轉掉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G**W
发帖数: 1865
11
见性在分判上实有两种 :
第一種, 见性者,实即是「亲见有情悉皆具足成佛之智慧德性」,则是诸人所自行定义
之见性,故彼诸多祖师所言之见性者,实即明心而亲见如来藏具有能令众生成就佛道之
真实体性,即是由如来藏心体上面亲见真如法性之见性也。
第二種, 在《大般涅盘经》中 佛所说之眼见佛性者,确实可由肉眼而见,非诸已真明
心之菩萨摩诃萨所能臆想而知也,由是缘故,此经中有如是一段 迦叶菩萨与 世尊间
之问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
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
又如同经【 佛云:「佛性亦二:一者可见,二丶不可见。可见者:十住菩萨丶诸佛世
尊。
不可见者:一切众生。眼见者,谓十住菩萨丶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佛性。」】如是
眼见佛性之法,必须亲从大善知识修习,亦必须具足定力丶慧力丶大福德三者,方有因
缘可得眼见.
==
第一种是一般大乘弟子能够理解的, 第二种难思,难证,是闻所未闻法.
依第二种來說,確有人先眼见佛性後再明心, 至於是什麼因緣會如此,
還真不知道.
Y**u
发帖数: 5466
12
I see. thank you for sharing. :)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见性在分判上实有两种 :
: 第一種, 见性者,实即是「亲见有情悉皆具足成佛之智慧德性」,则是诸人所自行定义
: 之见性,故彼诸多祖师所言之见性者,实即明心而亲见如来藏具有能令众生成就佛道之
: 真实体性,即是由如来藏心体上面亲见真如法性之见性也。
: 第二種, 在《大般涅盘经》中 佛所说之眼见佛性者,确实可由肉眼而见,非诸已真明
: 心之菩萨摩诃萨所能臆想而知也,由是缘故,此经中有如是一段 迦叶菩萨与 世尊间
: 之问答:
: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
: 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
: 又如同经【 佛云:「佛性亦二:一者可见,二丶不可见。可见者:十住菩萨丶诸佛世

n****t
发帖数: 182
13
止--空如来藏,观--不空如来藏,止观双运--空不空如来藏。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宗镜录好呀,
: 《宗镜录》中又说:「又真俗无二、一实之法,诸佛所归,名如来藏。明无量法及一切
: 行,莫不归入如来藏中。无边教法所詮义相,更无异趣,唯一实义,所言实者,是自心
: (如来藏)之性;除此之外,皆是虚幻。」
: 《宗镜录》中又说:「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
: 密严经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鐶,辗转无差别。』以诸佛了之成
: 清净藏,异生执之為阿赖耶。」

z***o
发帖数: 2104
14
不可说
怎知你见的 我见的 是同一个




好吧
我承认自己很混沌
G**W
发帖数: 1865
15
所以神会禪师会去问惠能, 二祖会去问达摩.
而如果师父也不知道却說能印証别人,就成了那个 :
佛性都不识
妄称能指月
一盲引眾盲
相偕入火坑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可说
: 怎知你见的 我见的 是同一个
: 宗
: 性
: 心
: ?
: 好吧
: 我承认自己很混沌

b*****l
发帖数: 3821
16
没法说的东西强为之说,法师再来为普罗大众勉强注释解读,
真是勉为其难,让人没法看下去。

」。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圣严法师
:  〈顯宗記〉本文字數雖不多,可是內容非常豐富,首先介紹〈顯宗記〉的標題。
: 為什麼叫「顯宗」?在中國禪宗的立場,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這「宗」可
: 以說是宗旨的宗,也可說是根本、原理的意思,它是為了顯示《壇經》的「無念為宗」。
: 宗與教是相對的,一般所講的宗教是一種信仰鬼神、神祕力量的意思;可是在佛教
: ,尤其是在禪宗的立場,宗是指心法,教是指理論。從語言、文字思辨等哲學和道理來
: 理解佛法,是為「教」;文字語言之外,也叫做「教外別傳」的是為「宗」。宗的意思
: 必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因此,凡是有禪悟經驗的人所講的就是「
: 心」,就是「佛性」,心是指智慧心、清淨心,佛性是不動的空性。只有以清淨的、無
: 煩惱的、無分別的慧心,才能夠見到不動的、不變的而實際上是沒有一點痕跡可見的佛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乘佛法証悟之标地 : 如来藏,阿赖耶识,法身关于理解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六)—禅宗六祖惠能 zt
[合集] 顿悟入道要门论(唐 慧海撰)终有一天会领悟惠能的智能 -- 阿姜查法师答问
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禅宗六祖惠能与神秀...
沒有成佛宗门往事 ZZ
[合集] 六祖壇經 頓漸品第八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禅宗--百度百科佛法不深入研究的人、道心隨時會被轉掉
六祖大师临终的预言 ZT《六祖坛经》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 ”的仅此一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神會话题: 惠能话题: 大師话题: 不見话题: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