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相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n**********a
发帖数: 438
1
敬錄自《辨中邊論頌講記》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50
庚二、廣說(依略說次第)分五:一、空性之相;二、空性異名;三、空性異名
之義;四、空性之分類;五、於空性成立有垢無垢之理
辛一、空性之相
無二有無故,非有亦非無,
非異亦非一,是說為空相。
這裡空性的相是用“非有非無”,“非一非異”來表達,“無二有無故,非有
亦非無”,就是由於無有二取以及有無二取的法性,所以空性既不是有,也不是無。“
非異亦非一”是說虛妄分別心和二取空不是他體,也不是無二的一體。下面按照世親菩
薩的注釋來講解,為什麼虛妄分別和二取空二者不是別別的他體呢?因為虛妄分別是有
法,二取空是法性,有法和法性不可能分離的緣故,否則就有熱性和火分離的過失。為
什麼不是無二一體呢?因為如果虛妄...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4章 南宗分灯
第4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
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
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
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又收有著者深入精湛的研究考证,在大陆的该课题研究领域内颇具有代表性,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神会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相反,这一研究应当而且事实上也正在进
入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境地。但是,正如同史料的过于粗疏容易妨碍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
了解一样,对于史料的尽可能细致的梳篦辨析,固属必要,但未赏没有遮蔽历史真义真
精神的危险。从这一意义而言,荷泽神会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
之发现与阐释之中——就格外需要佛教学者警醒了。
事实上,在南宗“分灯”的壮丽行列中,作为擎灯者的祖师级人物,其生平经历与
劳绩之中,最重要的未必就是体系...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体系
1、三性与因缘
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的根本体系,乃以三性、因缘、十玄、六相四部分组成。三性说是
法相理论中实相论的一面,即由种子说的缘起论思想为主要学说而发展。但藏大师的思
想,却与真谛三藏的摄论派及玄奘大师的唯识学派不同。
藏大师的三性论,乃缘由法相的三性说,以法性为主体而解释“如来藏缘起”的互融无
碍,成为华严思想中的特殊卓见。法相的三性说,根据依他起性为主观,而不认圆成实
性的随缘。而且以遍计所执性为所执之境。对此,若以法性而论,即以真实性为主体而
显示随缘,即以真实性为主体而显示随缘,以分别性为能执之心。然藏大师的三性论中
心思想,前者针对“依他”与“遍计”,即假与妄的分别;后者乃“真实”与“依他”
,即真与妄的对立。所谓依他性,乃仗真实性的随缘而成立,故将能执之心的根本无明
,加以分别性为妄的解释。分别性是:虚妄心,构划计度,不称境故,名为分别,就能
为名,因为分别依他成立,故谓依他性。最终以真妄交彻,本末无碍,性相融通为“三
性论”的结论。
藏大师对于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的圆融无碍引证解释,可以说是依据真谛三藏所说而来
。对于法相教理,即由《起信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欲无常,虚妄颠倒
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
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
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而法尘是依附在五尘上而存在的,不能够离
开五尘而有单独的法尘,除非是证得二禅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单纯之定境法尘存在。
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
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
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
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
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生、老等心不相应行法
”,因此意识所缘之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大。相对于意识来说,五识的所缘就单纯很多
,因为五识的所缘就仅限定在现量上面,而意识心的所缘则函盖现量、比量与非量。那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意识心有时候祂的所缘是会有虚妄性的,包括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的节目,跟诸位观众继续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的相关法义。上次节目中我们有探讨意识所了别的六尘境界非常广泛,而且祂也只是
摄取自心所现的内六尘。有关这方面,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先来看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中的开示:“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
”大意就是说:青黄赤白、乐音、噪音……等诸色相,其实都是自心之所幻现,犹如波
浪是由海水所幻现一般,全部都没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既然是自心所现,不同的众生
各有自己的六尘内相分,可见都是虚幻生灭因缘所生之法。那我们就可以透过这样的知
见作观察、作观行,因此就能够对于我们远离种种虚幻的五欲境界之贪染与执著,产生
莫大的帮助,这就是这个知见的重要之处。因为既然是自心所现,当然是虚幻变异而非
真实不坏之法,不应该错认而执著之。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沉迷于种种似真之
六尘境界,因而造作诸业,轮转生死。所以“内六入”与“外六入”的法义,可以让我
们从道理上面来了解自己所执取的六尘境之虚妄性。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
”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如来藏与“梵我”的异质性
论如来藏与“梵我”的异质性

袁经文
内容提要:援引《奥义书》和《梵经》等典型“梵我”论经籍,将“梵我”的权威性释
义,与佛教如来藏正义作比较和分判;不同点是:1.如来藏没有起始之说;“梵我”具
有开端思想。“梵我”创世有始观的立说,将遭遇无法自洽的困境而致悖谬。2.如来藏
无我,不攀缘六尘,自处涅槃;“梵我”有我,并攀缘世间境界。3.如来藏存在于五蕴
身全体,“梵我”存在于五蕴身局部。4.“梵我”论与如来藏在四个模块上有似是而非
的法义。最后,引述佛语,揭示二者的本质差异。
关键词:如来藏;梵我;奥义书;梵经;无始;无我;五蕴
作者:袁经文,男,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研
唯识学和如来藏等。广西 南宁 530004
如来藏论题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展开,但常有观点视如来藏为外教“梵我”思想的渗透;
实际上,如来藏与“梵我”有本质不同。现据《奥义书》和《梵经》等“梵我”论经籍
对“梵我”的权威性解释,选取典型而重要方面,以与如来藏进行分判比较;最后,引
述佛陀对如来藏与“梵我”论的阐释,作出梳理归结。
行文过程论述的如来藏,根据语境,具有不同涵义。
笔...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
姚南强
神泰《理门述记》曾说:“自古九十五种外道,大、小诸乘,各制因明。”其实因明就
其教义背景,主要与小乘的经部和大乘的唯识、中观相关,本文主要比较以唯识为教理
背景的陈那因明和汉传因明与主要以中观义为教旨的中观应成派和藏传因明二者在旨趣
上的区别。
一、 体系上重逻辑、知识论
汉传因明承续了陈那前期的因明著作与天主《入论》的“八门二益”框架,是以立破论
辩为内容的,知识论内容在其中只是论辩立破能否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已。陈那《理门论
》将其称之为“立具”,现量与以量是构成能立的资具,这是指逻辑推理和论辩立破中
,作为前提、根据的命题有一个是否可靠的论识论前提。因此,八门中尽管真现量、真
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占其一半,但从结构上却是为前四门真似立破服务的。在篇幅上
也体现了这样的定位,如天主《入论》二千一百多字中只有不到二百字是讲现、比量的
。窥基的《大疏》的八卷本,量论只在第八卷中约1/3。唐代诸疏中,专讲量论的,迄
今只见慧沼的《二量章》,学界还质题是伪作。而在法称因明中则不同,法称《释量论
》中把陈那《集量论》中的一个归敬颂专门扩展成为一个“成量品”,把因明化归内明
,把因明定...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们的修行Zz
泉边林下
前不久,一位禅修朋友来访,他以前曾得过大病,现在对修道的用功比以前精进
很多,他开始关注密宗,但对禅宗仍着极大的热情。这次,他突然问道我,“一切法其
实是无碍的,但禅宗究竟该如何修?”这个问题从他嘴里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修习禅
宗很久了,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德山禅师,那个以呵佛骂祖出名的和尚,这
好像和我的根基很不接近,但从感情的习气上,我非常喜欢他,在我的上师对境里,他
有时会做到我上师的左边,他骂人的语录很多,甚至包括喝佛骂祖。在安住见解的情况
下,他这样教育有着非常厉害的加持力,能让一些根基很高的道友瞬间袒露心性,但是
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只能出现高明的师父和高明的徒弟之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
模拟这种风格,这会存在极大的过失,很显然,因为没有悟道,这些人的心整天都被贪
嗔痴慢的烦恼所粘连,这些人也学喝佛骂祖,除了表现自己的一些个性之外,没有任何
利益,只会落下极重的因果。就象很多人认为禅是一种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多把禅同佛
教割裂,很多自称修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甚至不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么学
禅除了消磨...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梦幻观法
http://www.phathoc.net/PrintView.aspx?Language=vi&ID=724401
夢幻觀初探
惠空法師
目次
一、前言
二、大乘三系經論、禪、密典籍對夢幻觀本質的說明
(一)般若中觀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二)唯識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三)如來藏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四)禪宗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五)密教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三、夢幻觀在三系、禪、密典籍中的實際禪觀操作
(一)般若中觀系的夢幻禪觀
(二)唯識系的夢幻禪觀
(三)如來藏系的夢幻禪觀
(四)禪宗典籍中的夢幻禪觀
(五)密法「大手印」中之夢幻禪觀
四、大乘禪法之夢幻觀的比對
五、結論

一、前言
激起我寫這篇《夢幻觀初探》的緣起,最初有二點:一是《金剛經》的偈頌;一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十喻。
在《金剛經》最後的偈頌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為什麼在《金剛經》的結尾,要對一切有為法做如是這般夢幻的觀察?而且強調是
「應做」如是觀呢?我們可以說,這首偈頌所要闡述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一
切現象都是夢幻的,而這就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4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可以分宗立派吗?
要回答的题目是:“佛教教主为释迦牟尼佛一人,其后世弟子为何要分宗立派?”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简单八个字,先来作一个总结:“可分非宗、无宗可分。”
无宗可分,实际上来讲,真实的佛法就只有一个不生不灭法。每一个宗教都在谈终
极关怀,在谈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每一个宗教都会建立它所谓的一个不生不灭法。以
佛法来讲,这个不生不灭法就是我们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我们这个无形无相无所住,却
能够出生一切万法的如来藏,这个不生不灭法,佛教就是以祂来立宗。不管您后世弟子
要依某一部经,你要建立什么宗,比如说依《法华经》建立法华宗、天台宗,依《华严
经》建立华严宗,所谓的法藏贤首宗,乃至依于某一些论然后有所谓的三论宗的宗派,
乃至说依于禅法而建立禅宗、密宗。这一些任何宗、任何派这种分歧,如果它彼此之间
,是对于不生不灭法这个法身佛如来藏第八识,有不同的歧异的话,那么一定是有对有
错,简单来讲就跟我们一开始说的无宗可分。因为如来藏无形无相无所住,不生不灭法
本身不是五蕴当中的法;祂不可能有尺寸、有大小,祂也不落于数目法当中,祂没有办
法去计数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有时候方便说,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个如来藏,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金刚经云: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
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
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
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
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佛说:忍辱波罗蜜,如来说不是忍辱波罗蜜。这段经文其实都被世间人误会了。如
来所说的忍辱波罗蜜,其实是在讲金刚心的忍辱波罗蜜,可是世间人都把它当作是意识
心在修的忍辱波罗蜜, 所以永远都悟不了。
佛解释说: 我以前很多世修忍辱行,有一次在山林中,歌利王带着他的皇后 嫔
妃等女人出外游玩 打猎。后来国王累了坐下来休息, 不小心就睡着了; 他的那些嫔
妃们于是自己到树林中游玩,她们看见了我释迦如来的前身忍辱仙人正在那边打坐,
所以就去见他; 她们因为觉得这个人跟世俗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向他求法,这时忍辱
仙人就为她们说法。后来歌利王醒...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百度百科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俱乐部 】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标 题: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7 18:36:41 2015, 美东)
http://hk.plm.org.cn/qikan/xdfx/6301-034A.htm
期 刊 号:6301
作 者:常仁
文章名称:空间和时间问题
空间和时间问题
常仁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是佛教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看法。但是一切事物
的生灭无常,决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因此,佛教在分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同时,也谈
到空间和时间问题,并有其独特的见解。佛教有大乘和小乘派系,它们对空间和时间问
题的看法基本槪念虽然相同,但在解释上也有所争论。这是因为空间和时间问题同各派
的整个思想体系有密切的联系。这些思想体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空间和时间问题
的看法有分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一 关于空间问题
关于空间问题的解释,在佛典中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生大梦之形成
谈到五欲,一般人所了解的通常是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粗重的欲望;也就
是对于财物、男女色、名声、酒肉饮食以及睡眠等五种世间粗重境界的贪欲。而在佛法
当中,所谈的范围则就非常地宽广,把六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五尘境界全都函盖在内了;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个识,在面对色尘、
声尘以及香、味、触尘等五种五尘境界的时候,就会对其中的韵味等等产生了乐受而爱
著不舍,因此而生起了贪著之心,想方设法想要继续追求或者保有,所以才称之为五欲
。而意识在这同时,又能够了别五尘境上所显现的微细法尘,产生了对事物的种种认识
,以及得失、分别等等的境界差别;所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又合称
为六尘。
一般凡夫众生因为不了解五欲六尘本自虚妄不实,而执著以为是真实接触到、得到
的境界,所以就不断想方设法想要去执取,甚至不择手段而去造作了种种的恶业。而佛
弟子在听闻四念处、四圣谛等基础佛法知见之后呢,知道执著五欲六尘就是在积集未来
生死轮转的苦因,所以应当要摄心内住,而远离五欲六尘的贪爱。有许多修行人因此就
远避到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地,有的人因为没有办法降伏男女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宗可立,可分者非宗
要回答的题目是:“佛教教主为释迦牟尼佛一人,其后世弟子为何要分宗立派?”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简单八个字,先来作一个总结:“可分非宗、无宗可分。”
无宗可分,实际上来讲,真实的佛法就只有一个不生不灭法。每一个宗教都在谈终
极关怀,在谈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每一个宗教都会建立它所谓的一个不生不灭法。以
佛法来讲,这个不生不灭法就是我们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我们这个无形无相无所住,却
能够出生一切万法的如来藏,这个不生不灭法,佛教就是以祂来立宗。不管您后世弟子
要依某一部经,你要建立什么宗,比如说依《法华经》建立法华宗、天台宗,依《华严
经》建立华严宗,所谓的法藏贤首宗,乃至依于某一些论然后有所谓的三论宗的宗派,
乃至说依于禅法而建立禅宗、密宗。这一些任何宗、任何派这种分歧,如果它彼此之间
,是对于不生不灭法这个法身佛如来藏第八识,有不同的歧异的话,那么一定是有对有
错,简单来讲就跟我们一开始说的无宗可分。那么佛教的这个宗是如来藏,是第八识―
―无形无相的第八识,不可能能够被分裂、被分割,所以任何后世的部派宗别,如果硬
要把自己从这一个如来藏宗分离出来,那我们只能就说“可分非宗”,您一定是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22:03 2011, 美东) 提到:
附件的图,是一个简单的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的一个演示,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个图,那么
起码无我,无常,以及五蕴生灭以及轮回的核心问题,就会全部了解,也会知道为什么
要修四念住,以及禅那应该怎么修。这是佛法核心原理的部分。是佛法对身心现象的洞见。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它的,非常稀少。
这个图如果做成动画,会更直观一些。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46:55 2011, 美东) 提到: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宗--百度百科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25
成唯识论》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
林国良
[上海]上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66-70页
----------------------------------------------------------------------------
----
【作者简介】林国良(1952-),男,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200436
【内容提要】唯识学的物质观包括物质起源论和物质结构论。唯识学认为:物质和极微
(物质基本单位)不具有实在性,因为它们不存在永恒不变、不可分解的本体,物质是
由众生的第八识变现。唯识学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正统派——哥本哈根学派的思想有
某种程度的共通性。
【关 键 词】唯识无境/哥本哈根学派/物质非实在性
【参考文献】
[1][美]M?盖尔曼.夸克与美洲豹[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英]戴维斯,布朗.原子中的幽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6
原地址(含上半部分前文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5c7.html
后续1:关于帕奥禅法通过心脏部位的禅相查禅支以及其他问题的细节说明
一 通过光查禅支的细节以及帕奥尊者的原文
先贴一段帕奥禅师的著作《证悟涅槃的唯一之道》中查禅支的部分,比较有权威代表性
原文链接: http://www.shijian.org/yuan-shi-fo-jiao/19721.shtml
-------------------------------------------------------------------------
因为深厚定力的缘故,有分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般出现在心脏里面。
如镜子般的光亮,是由有分心产生的色法。它本身并非有分,因为有分心是名法,名法
并没有颜色。
为了辨识五禅支,你需要辨识有分意门,同时需要辨识出现在有分意门里的入出息似相。
当你看见出现在有分意门里的禅相后,接着在该禅相中辨识五禅支。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2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印顺法师论“上帝爱世人”
青年节前后,和平东路xx会的两位基督教友,特地夜晚来访,并送我一部新旧约全书
──「圣经」。我与新旧约全书,别来已三十多年了!这一次一旦重逢,真有「他乡遇
故知」的感觉。对这两位基督教友的好意,我深深的感谢她们!记得我在学佛以前,也
曾听过牧师们讲道;也曾作礼拜,按时祷告;而且也曾像热心的基督徒那样,每天读「
经」。我那时的读「经」心得,不一定与神父、牧师们的神学一样(其实他们也不完全
一样),但觉得有些心得,也着实可以作热心的神教徒的参考。所以一旦与新旧约重逢
,就想起要多少写些出来。
一 上帝爱世人的根本立场
一、上帝的爱:「上帝」是道地的中国名词。西方的一神教传来,将名为耶和华的
神,译为上帝(或译作「神」)。这样的译语,没有甚么不可以。不过中国的上帝,与
名为耶和华的上帝,决不因同名上帝而含义一样。这如同称为人,而或者是贤是圣,或
者是巨凶大恶一样。这里不谈中国上帝与西方上帝的同异,而要专谈耶和华上帝的爱世
人。
耶和华上帝的爱世人,在神教徒的心目中,是千真万确,无可怀疑的事实。试略举
三项,就可以看出耶和华上帝的爱世人,爱到了怎样的程度。
一、「神(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1504
2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zt古代灰常强大的三国传说
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代代相传
姜子牙根骨不好,转世重修为孙膑,结果又被师弟搞断了腿,一辈子坐轮椅,形象不佳
,再转世重修为诸葛亮,所以诸葛亮爱坐轮椅(前世的习惯),又为刘备所累 火烧藤
甲军,伤了阴德,不能成仙。无奈再转一世刘伯温,助朱元璋搞定蒙元。功成身退,了
道成仙,据说,刘伯温帮朱元璋得了天下,封了大官,一天无意经过一 座庙,庙里有
座石碑,碑上写着“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始知自己是
诸葛转世,遂辞官而去。
三龙神将吕布和张飞的神龙钢鞭
吕布,号称马前无三合之将,盖因其身上有三条恶龙相助,一条化为紫金冠,一条化为
方天化戟,一条化为赤兔马,故天下无敌,后虎牢关前,遇刘,关,张,刘备 本为八
爪金龙转世,关羽的青龙掩月刀是一条青龙所化,张飞有一条钢鞭也为神龙所化,怎奈
他身无龙气,全凭身上的煞气压制不让神龙飞走,最多只能使用两次, 故他平时用钢
鞭时都是握住鞭头,用鞭把手砸人,遇到吕布实在太厉害,便把钢鞭拿顺,一鞭将吕布
的紫金冠上的恶龙惊走(此龙后躲在当阳桥下的河中,故后来张 飞一声大喝,惊退河
水四十里实是恶龙向上游逃窜。。。)吕布只剩两条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一切心识相,其实与本觉也是非一非异的。非一就是说,本觉是第八识祂的体性
,一切的心识就是七转识,是祂所出生的;所以显然一个是能生,一个是所生,而这个
能生的本觉心,就是心真如,祂体性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跟生灭,祂的体性当然是截
然不同的。可是祂也非异,也不能说七转识跟真如心完全都没有关系,也不行。为什么
?因为七转识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背后有第八识存在,所以能够见到七转识的存
在,其实就是证明有第八识心真如的存在;所以七转识的存在,这个存在的相貌,其实
也不离开心真如存在的法相。所以这两个——其实一切心识跟本觉——祂是非一非异的。
所以说这一切心识相,非是可坏,也非不可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这个七转识
心可以究竟坏灭,除了有一种情况,就是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所以说他的七转识确实
灭尽了。可是心真如里面七转识的种子,其实还是没有坏,如果还有因缘,在无余涅槃
中的阿罗汉,还是有可能重新——这个心真如帮他出生七转识,重回三界,只是那个需
要太久远的时劫,所以一般都说入无余涅槃就是一切永灭了。所以说,其实第八识如来
藏,这个心真如的本觉,其实是一直含藏著种种的功能,而且这样的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佛法东来(二)--第一义天 玄奘菩萨
旁白:当佛法从汉朝传到中国时,佛菩萨无比慈悲宽厚的心量,以及清净又不可思议的
教义,震撼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深深触动了华夏民族的内心深处。在远离当年 佛
陀教化,有数千公里之遥的神州大陆上,佛法再次光耀灿烂,融入国人生活之中,深入
了每个角落,中国佛法展现出广大的摄受力量,让这难以思议的妙法普现于中土。在中
国佛法传布的岁月中,人们开始瞭解意识心虚妄不实,必须深入大乘佛法,才能亲证真
如、找到真心。后来《楞伽经》顺利传到了中国,大众才明白这真心,就是 如来在第
三转法轮的《楞伽经》所宣演的第八识如来藏。禅宗达摩祖师亦以《楞伽经》来佐证大
乘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达摩祖师并将此经典授给门人,作为开悟的
传承。然而《楞伽经》的文字以及义理都非常艰深,因此当时的学人难以明了 如来的
究竟意旨。
陆正元老师:由于当时的学佛人对于《楞伽经》艰深的文字及义理都还难以明了,因此
佛法就陷入了停滞。这种停滞的局面,到了《摄大乘论》传到中国之后,才逐渐改观。
《摄大乘论》是从《瑜伽师地论》总共一百卷的内容简择精要而集成的,它是以第八识
如来藏为中心,...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4579
31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自由戀愛退燒 相親再起風潮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7/78/27lwj.html
記者張聰秋/專題報導
相親成為風潮,甚至23歲就急著跑去婚姻介紹所,而相親的次數,有人相親500次還不
滿意,卻有高達3分之1的相親者第一次相親就找到結婚對象,婚姻介紹所認為,「30秒
見真章」,相親會不會成,見面第一眼最關鍵。
20多年來已經成功促成750多對結婚的「媒婆的店」婚姻介紹所統計,參加相親者,從
23到60歲都有,近幾年來平均年齡持續下降。另外,2年半來成功促成39對結婚的「泰
瑞薩」婚姻介紹所也發現相親年齡逐漸下探。
3分之1第一次就成功
彰化市「媒婆的店」負責人唐俊民和陳淑華夫妻說,「年輕就是本錢」,早點相親,較
有充裕的時間,精挑細選好對象。
至於相親的成功率,員林鎮「泰瑞薩」婚姻介紹所負責人劉峯松說,3分之1的相親男女
第一次相親就成功,3分之2的比率大概相親幾次就成功,不過,他遇過一個相親成癮的
特例,一名50歲的中年男子20多年來前後相親500次仍未尋覓到伴侶,到後來看到女生
都麻木了。
男重外貌女重經濟力
「媒婆的店」也是高達3分之1的
s*******i
发帖数: 12559
32
日月金木
=================================================================
≤合盘解析≥ (比较盘相位)太阳
K(你)的太阳与P(他)的太阳成0度
这个相位显示,他与你有相似的性格特点。你们显然对彼此有很深的了解。你不仅兴趣
投合,而且还有许多其它共同点。你喜欢他相伴左右,感觉他很好相处。他对你的自我
发展有帮助。在你们需要表现创造天赋的时候,你们能相互扶持。由于性格成0度,你
们的个性冲突较少,能在实际生活和非现实方面很好地共处。
K(你)的太阳与P(他)的太阳成180度
你们是很来电的一对。性格互补,对恋爱,亲密的个人关系极为有利,也可能结婚。你
们能弥补彼此性格的不足,是完美的搭档组合。只是,这个相位的问题是,今昔的相互
吸引可能变成明朝的相互排斥。为了和谐和长久的关系,两个人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
持。作为一个整体,你们有潜力实现完美的创意和社交表达。
K(你)的太阳与P(他)的太阳成120度
对于友谊,爱情,婚姻来说,这是最好的相位之一。你们性格投合,对彼此的个性发展
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对铁打不散的朋友,...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3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法尊法师
--佛护、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二与三
我国西藏佛教所传习的佛护、月称二大论师的中观宗八大问题是:
第一是中观宗"不许有阿赖耶",但是要安立业果不失坏、这是很难搞通的
一个问题。

第二是中观宗"不许一切法有自相(自性、自体等实体)",但是要安立一切
世俗因果作用,这更是中观宗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是"许有离心的外境",但不是实有自相的。

第四是在破立的时候,不许有'自续'的宗因,但用他许比量。这是和清辩
论师等有极大区别处,也是最难弄懂的一点。
第五是"不许自证分",而能建立我知我见等世俗知识。

第六是"许二乘圣者也须通达法无自性(法空)"方能得解脱,否则不能解脱
生死。
第七是"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
第八是"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道理"。

这八个问题中,有四个(一、二、四、五)是偏重于否定的。也就是别的宗派
或别的论师所承认的,而佛护和月称却认为是龙树菩萨不承认的。其余四个(三,
六、七、八...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讲
第十二讲 禅宗的开悟(三)
现在有些人,由于对禅宗不理解而产生了种种偏见及非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
们对佛教的教义和历史没有认真地进行学习体会和研究;二是对禅宗根本就没有一个全
面正确和科学地了解。于是乎便只从皮毛名相上立论乃至于以谩骂为辩理,这种轻率肤
浅的态度,其实也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但我希望:众位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说法而动
摇对禅宗之信念和研究。现在中外的学者们,对佛法的研究和探索,明显地有一种注重
原始佛教的倾向。我认为,如果比较一下佛教各大宗派的教义、教理,只有禅宗最接近
于原始佛教,那么,我们就上溯到释迦牟尼佛,从佛说起吧。
我们知道,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悟到的不可思议的奇妙境界而建立起
来的。佛涅磐后,无数高僧大德各以自己对佛法的悟解而竞起创宗立派,弘宗演教,化
度有情。这并不是他们有了什么‘发明与创造’,也更不是说他们的悟解比释迦牟尼佛
还高明,而只是把释迦佛在世时言而未尽之话和道理,进行一番充实和精析发挥而已。
这一点,众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否则,佛教就不能成立。释迦佛既觉悟了宇宙
人生最究竟的真理,那还有什么可以发展甚至发明的余地呢?释...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5
来自主题: Fengshui版 - Re: 荣格也堪称菩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荣格也堪称菩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2 08:47:21 2011, 美东)
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 G. Jung, 1875-1961)与《易经》结下了不解
之缘。在西方学者中,像荣格这样理解《易经》并受到深刻影响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荣格关于《易经》的论述,非常值得心理学和哲学工作者关注。
一、易经深深地触动了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并担任苏黎士
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级医生。他对东方哲学与修炼极感兴趣,并竭力使它们成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东方思想不断对话的一生。荣格对学院心理学的研
究有着犀利的批评:"大学已不再是传播光明的地方,人们已经厌倦了科学的专业化以
及过分强调理性的唯理智主义。人们渴望听到这样一种真理的声音,它将丰富他们,启
迪他们,而不是束缚他们、蒙蔽他们,它不应该是一片流水一掠而过,而是深深地浸入
他们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36
第十章 盈盈相偎处子药 款款深情断后刀
晓月见折翎眉头深蹙、亦怒亦忧,心内不由惴惴。转念记起昔日自家小姐尚
在时用来安慰将军的手法,将一双柔荑互相搓了搓,继而放在折翎两侧太阳穴上
轻轻揉抚。折翎心中,适才那再生诵信的巧云去犹未远,此刻忽有双手如旧般按
摩,恍惚间以为昔日重现,心下一片幸福静谧。良久,屋外传来一声大喝将折翎
惊醒,忽地记起身处何地、今夕何夕。觉头侧温柔仍在、神思清明,遂轻轻拍了
拍晓月手背,轻声道:「好了,我没事的!因我一心抗金,至砦人多有死伤,彼
等心有怨怼也是难免。时到如今,围兵日众,援军无踪,我亦知情势不好。但大
义所在,必寸步不可退让!」起身转头看了看晓月,又叹道:「男儿沙场战死,
乃是分内之事。只恐祸及你等,却让我心中有愧!」言罢,将巧云所遗书信贴肉
放好,迈步出门。
晓月听折翎话语之间颇有萧索之意,左右思量一番,暗恨自身孱弱,未怀为
将军分忧之能,心内亦觉怏怏。倚门望折翎,目光却被场间坟前一妇人怀中襁褓
吸引,神思一动。
坟前挤挤挨挨,人头攒动,皆是随赵破或章兴前来哀祭王锦之人。众人闻脚
步声,回头见是折翎,纷纷让路,将在人群中吵嚷的赵破李豫露在折翎面...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荣格也堪称菩萨
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 G. Jung, 1875-1961)与《易经》结下了不解
之缘。在西方学者中,像荣格这样理解《易经》并受到深刻影响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荣格关于《易经》的论述,非常值得心理学和哲学工作者关注。
一、易经深深地触动了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并担任苏黎士
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级医生。他对东方哲学与修炼极感兴趣,并竭力使它们成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东方思想不断对话的一生。荣格对学院心理学的研
究有着犀利的批评:"大学已不再是传播光明的地方,人们已经厌倦了科学的专业化以
及过分强调理性的唯理智主义。人们渴望听到这样一种真理的声音,它将丰富他们,启
迪他们,而不是束缚他们、蒙蔽他们,它不应该是一片流水一掠而过,而是深深地浸入
他们的骨髓..." 为了这样一种学术理想,荣格对人类心灵更为深入和广泛的领域进行
了毫无遮拦的知识探险。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极具创造性的心理学概念,并从宗
教、神话、文学、艺术、民俗、政治等众多领域收集资料,加以研究,对整个心理学产
生了重要影响。
1920...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8
荣格可以说是对中国神秘文化了解最多的几个洋人之一了,你居然还贬低他。
这篇文章可以参考。
--------------------------------------------------------------------------
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 G. Jung, 1875-1961)与《易经》结下了不解
之缘。在西方学者中,像荣格这样理解《易经》并受到深刻影响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荣格关于《易经》的论述,非常值得心理学和哲学工作者关注。
一、易经深深地触动了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并担任苏黎士
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级医生。他对东方哲学与修炼极感兴趣,并竭力使它们成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东方思想不断对话的一生。荣格对学院心理学的研
究有着犀利的批评:"大学已不再是传播光明的地方,人们已经厌倦了科学的专业化以
及过分强调理性的唯理智主义。人们渴望听到这样一种真理的声音,它将丰富他们,启
迪他们,而不是束缚他们、蒙蔽他们,它不应该是一片流水一掠而过,而是深深地浸入
他们的骨髓..." 为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Wed Nov 23 14:09:26 2011, 美东) 提到:
Carl Jung published a lot after this NDE, and this was one of his two major "creative" illnesses he experienced (suffered or blessed). The other one was the deep depression he experienced after his break-up with Freud (several of Freud's former disci
committed suicide after such break-ups.)
Update: I found a link with the same content, but perhaps it's easier to read than the pure text below:
h...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0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
从证严法师种种著作当中,很清楚的显现一件事:证严法师所认为的意识心是常
住不坏心,认为就是佛所说的无余涅槃境界中的真心。然而这个意识心却是有生灭的心
,非是佛所说本来就常住涅槃的第八识。身为出家人的证严法师,理应依照世尊圣言量
如实宣说:“意识是根尘触三法为缘而生的,意识心是生灭法。”但她却反其道而行,
在书中公然的说“意识却是不灭的”,严重违背佛陀的圣言量及理证上的现量。既然违
背世尊所说,依照 佛在四阿含所说:“妄说佛法即是谤佛、谤法”。而谤佛、谤法结
果,是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果报极为严重啊!证严法师对此不可不知也!
接下来说明证严法师及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
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
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
时,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
体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
得以流传后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与中阴身
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
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
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时
,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体
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得
以流传后世。而此类所述濒临死亡的体验,并非真正死亡,并非体验到死亡的境界,因
为仍然有意识的存在,得以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只要意识还存在,就不是进入死亡
境界,就是还没有开始死亡的过程,所以是还不曾体验到死亡过程的。因此当有人濒临
死亡时,会感觉到自己脱离了肉体,然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也看到抢救自己的医务人员
,以及自己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看见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事情等等。经
过一段时间后,濒临死亡者苏醒过来,能够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形;此种情形,即是
一般世俗人所说的灵魂出窍。从这里已明白说出,濒临死亡的人能够灵魂出窍,以及能
够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4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Re: 荣格也堪称菩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荣格也堪称菩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2 08:47:21 2011, 美东)
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 G. Jung, 1875-1961)与《易经》结下了不解
之缘。在西方学者中,像荣格这样理解《易经》并受到深刻影响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荣格关于《易经》的论述,非常值得心理学和哲学工作者关注。
一、易经深深地触动了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并担任苏黎士
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级医生。他对东方哲学与修炼极感兴趣,并竭力使它们成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东方思想不断对话的一生。荣格对学院心理学的研
究有着犀利的批评:"大学已不再是传播光明的地方,人们已经厌倦了科学的专业化以
及过分强调理性的唯理智主义。人们渴望听到这样一种真理的声音,它将丰富他们,启
迪他们,而不是束缚他们、蒙蔽他们,它不应该是一片流水一掠而过,而是深深地浸入
他们的...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2559
44
水火土
===================================================================
≤合盘解析≥ (比较盘相位)水星
K(你)的水星合P(他)的太阳
这个相位,水星方和太阳方有不错的知性交流。语言表达非常好,可能有高层次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两个人可能有相似的知性娱乐。
K(你)的太阳与P(他)的水星相冲
他和你沟通良好,遇到难题,他会想通过平衡彼此的看法,增强相互理解。他可以激发你的灵感和心智,你也会为他更有创意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启发。通常来讲,日水冲对关系有帮助,不过,矛盾争吵不可避免。有时,你觉得他自私,骄傲,主观,自以为是,他对与你从不间断的聊天感到不胜其烦,简直是精神的折磨,也很讨厌你一副什么都正确的样子。
K(你)的太阳刑P(他)的水星
这是不利的相位。你们的合作关系可能因沟通不良和误解而终断。你会感到很困惑,经常被他的主张所吓。同样,他感觉你傲慢,不讲道理,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K(你)的太阳三合/六合P(他)的水星
这个相位组合对知已朋友和合作关系非常有利。你可以激发他的心智,鼓励他的新想法,而他会为你的创造性...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2559
45
这篇的内行星外行星,我也不懂什么意思。不过有提到木星合木星。
木星(合)木星
具备这种相位的两个人,不论他们是同一年出生还是相隔12年出生的(木星大约每
12年相合一次),可能拥有相似的信仰、教育背景或人生经历。如果两人不是同一年出
生的,则年长的会象家长一样监护着年幼的。
===========================================================================
合盘相位解释之内,外行星
————————内行星
水星(合)水星
具备这种相位的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相似之处,双方的观点也能够时常保持一致,在
交流上,这个相位也能够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增进理解。
水星(拱/半合)水星
这个相位与合相的含义大致相同,而在交流方面,它甚至比合相还更为有利,双方
在交流观点和想法上畅通无阻,而且能够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
水星(冲/刑)水星
这个相位会导致双方的想法和观点上的冲突,从而引发之间的争论。虽然它的影响
是负面的,但未必会对两人关系的稳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两人的争论很少会引起正
面的冲突或对立,虽然有些不愉快,但是双方都能够在事... 阅读全帖
w******z
发帖数: 1872
46
来自主题: Joke版 - 金庸新作品集 :九阴酒阳
http://www.millionbook.net/wx/j/jingyongxin/jyjy/001.htm
第一回釥九陰白骨現江湖
這一年是大明洪武四年,戰亂甫平,天下初安。經過多年的戰火兵燹,城破廬毀,
滿目瘡痍,流離失所的饑民上是填塞路途,處處可聞號夫啼娘的悲聲,令人觸目淚落,
悲楚不勝。
威陽古道上,有五入勒馬緩緩而行,兩位老者,一對十年夫婦和一個十五六歲的少
年。兩名老者是武當宋遠橋,張松溪,中年夫婦是殷梨亭、楊不悔夫婦,少年是他們的
愛子殷融陽,近些年,武當派聲名更盛,如日中天,派中弟子遍佈中原,勢力之雄除少
林外,已無抗手。宋遠橋、張松溪、殷梨亭三俠更是聲名籍甚,派中有事,其座下弟子
已能代師服勞,是以近些年來,江湖上難得見到他們的行蹤,此番三俠聯袂下山,分明
是有大事發生。
一月前,一名武當三代弟子回山稟報,他在陝西寶雞金台觀附近,遭到兩名不明來
歷的中年人的襲擊,兩名中年人武功路數極是怪異,兇猛狠辣,這名弟子眼見抵敵不住
,行將就戳之際,張三豐忽如神人天降,出手打發了這兩人,教了他一命,隨後便飄然
離去,這名弟子快馬飛奔,趕回武當山稟報掌門俞蓮舟。
釥俞蓮舟、宋遠...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7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老梵 31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作者:老梵
最近论坛上出现了萧平实的弟子(刀笔吏――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或者大姑娘),于
此大谈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并且将萧平实一贯的作风继承的似模似样:喜欢引经据典,
但却断章取义,惯于依文解字,混淆经论圣言,将圆融博大的佛法,弄的面目全非,迷
惑初学,诽谤大德,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萧平实和其弟子都有一个特点,喜欢引用排列经典中的词句,洋洋洒洒,很能让人
不知所以然,排列经典词句本来很好,说明博学多知嘛,但他们却又不能将其中深邃的
涵义领悟清楚,领悟不清楚也并无多大罪过,可以继续领悟嘛,但他们又喜欢冒充领悟
,于是妄解经论,分别圣意,邪见如山,悖论重重。
他们谈的最多的,应该是阿赖耶识和如来藏了,但却将这两个名词和其中的含义弄
的似是而非,让一些少以接触唯识学说的同修们不明就里;至于如何从修行中认知阿赖
耶识和如来藏,这帮人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妄言胡说。老梵不才,学了一点点唯识,学
的不好,但还可以搞清楚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异同,修...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ray (嗡嘛呢呗咪吽),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 08:38:09 2012, 美东)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更深重的自我贪爱执著
密宗凡夫祖师所说的观想法,其实是把意识心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法尘境界,当成是
真实成就的境界,譬如观想是佛就是已经成佛了;事实上,却是经由观想增长了对于自
我的贪爱执著,堕入了我见具足存在的外道见中却不自知,所以学习密宗观想法的人,
只会增长对于自我的贪爱执著而不断地受生死轮回的大苦,不仅连我见都无法断除,更
无论究竟解脱的成佛了。
宗喀巴说菩提心的生起,另外有一种“自他互换”的方法,这是利根人才可以修习
的法门,譬如《广论》页225说: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者。入行论云:“若有欲速疾,救护自及他,彼应自
他换,密胜应受行。”又云:“尽世所有乐,悉从利他生,尽世所有苦,皆从自利起。
此何须繁说,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观此二差别。若不能真换,自乐及他苦,非仅
不成佛,生死亦无乐。”谓当思惟,唯自爱执,乃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则是一
切圆满之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卷9)
宗喀巴在《广论》中说假藏传佛教的学人,应当从《入行论》的偈颂中,思惟自乐
与他苦,观想互换的殊胜利益,以及彼此不互换的过患。
《入行论》中是这么说的:如果有人想要快速救护自己及他人,就应该观想自乐与
他苦...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5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