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梵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S
发帖数: 228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四)
如果没见过玉即使玉被抛出来也不一定识货,反而是把玻璃块当宝贝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无所着者自觉涅盘”这八个字,剩下的都是我们的臆造。上下文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
。无所取者。则无所着。无所着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
“无所着者。自觉涅盘。”和“无所着者。则自觉涅盘。”大概在你的理解里是相同的
。在我的理解里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无所着者”和“自觉涅盘。”是并列的。如果
已经无所着:涅不涅盘又如何?梵行立与不立又如何?受不受后有又如何?
P****S
发帖数: 228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四)
如果没见过玉即使玉被抛出来也不一定识货,反而是把玻璃块当宝贝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无所着者自觉涅盘”这八个字,剩下的都是我们的臆造。上下文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
。无所取者。则无所着。无所着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
“无所着者。自觉涅盘。”和“无所着者。则自觉涅盘。”大概在你的理解里是相同的
。在我的理解里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无所着者”和“自觉涅盘。”是并列的。如果
已经无所着:涅不涅盘又如何?梵行立与不立又如何?受不受后有又如何?
b*****l
发帖数: 382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末法僧徒之衰相zz
增支部8集51經
.......
「阿難!如果婦女不在如來宣說的法律中獲得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
阿難!梵行會是久住的,正法將能住立千年,
但,阿難!因為婦女在如來宣說的法律中獲得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
,阿難!現在,梵行將是不久住的,
阿難!現在,正法將只能住立五百年。
.......
巴利的增支部至少比注释更“原始”或者更“核心”吧。
不过说来说去都是各取所需罢了。
f*******e
发帖数: 559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一個人不需要禪定
要知道佛法的唯一目的就是涅磐,这也是终极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是无法退转的。
那么什么是“涅磐”呢?
杂阿含经第28经说,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
比丘见法涅盘。”杂阿含经第32经又说,“如是正观。于诸世间无所摄受。无摄受者。
则无所着。无所着者。自得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可以看出,离欲.灭尽、无着,就是得涅磐。这与“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是等同的。而这后一句是所有提到阿罗汉时的定型句。
而且在杂阿含经第684经中直接提到,“若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是
名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在阿含经中也没有佛陀提到自己与阿罗汉的差别。如果说有人
提出涅磐后还有不同的状态,那只不过是用世间的差别概念来理解涅磐,那已经不是真
正的涅磐了。
b*****l
发帖数: 3821
5
增支部8集51經
.......
「阿難!如果婦女不在如來宣說的法律中獲得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
阿難!梵行會是久住的,正法將能住立千年,
但,阿難!因為婦女在如來宣說的法律中獲得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
,阿難!現在,梵行將是不久住的,
阿難!現在,正法將只能住立五百年。
.......
和北传的四分律的说法都一样。
正法五千年只是南传上座部三藏的注释书的说法,
巴利的增支部至少比注释更“原始”或者更“核心”吧。
不过说来说去都是各取所需罢了。
f*******e
发帖数: 5594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
我主要说的是根据阿含经的定义,另一贴中已有:
(增一阿含经第7卷)
彼云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
有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无余涅槃界。如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
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槃界。
另外,在阿含经中,空只与五蕴、苦相并列,还没有看到与涅磐并列的。
杂阿含经第一经就有: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n********n
发帖数: 8336
7
放这里好:
【佛陀又说:“世界常恒存在,我从来不这样说,世间万物,各类众生,皆悉无常,众生
谁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忧悲苦恼,从这些忧苦中解脱,才是
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着力解决的迫切问题,就像那身中毒箭者,赶紧找箭医拔箭疗毒,才
是当务之急。至于世界常恒存在乃至佛死后是非有非无等玄奥问题,我从来不予讲说,
因为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真理不相应,与正法不相应,非梵行之本,不能使人达到智慧、
觉悟和不生不灭的涅槃。因此我从来都讲:这些玄奥问题乃不可说者,不宜解说,而应
该讲解那应该讲说的正道——四圣谛,因为这是真理,为梵行的根本,能使人得大智慧
、大觉悟,达到永恒幸福的涅槃。”】
G**W
发帖数: 186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為杀贼,或称為无生,
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為罗汉。
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
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諦、八正道,他
在蕴、处、界裡面去作观行;他去观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渐渐地、慢慢地去断
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捨寿的时候,
他愿意将自己、自我把他灭尽;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后,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
离生死轮迴的苦,就直接入无餘涅槃,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
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斯陀含和阿那含,来成就阿罗汉。须陀洹我们一般称他為初
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三果,最后成就阿罗汉,就是我们俗称的四果。所以
阿罗汉很简单的一个定义是说:他能解脱於三界的束缚,所以阿罗汉又称呼為应供;恰
巧佛的十种称号当中也有一种叫作应供;阿罗汉也叫应供,佛也叫应供,所以有些人就
误认為,佛就等同於阿罗汉,阿罗汉就等同於佛,所以会有这样一个误解。有机会再进
一步说明。
应供的意思其实就是...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修行?
----------------------------------------------------====
吃饭比较好遵守, 荤素不是个大问题
佛陀是怎样看待食物的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粗抟食
。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云何比丘观察抟食。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崄道难处。粮食
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
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云何。比
丘。彼人夫妇共食子肉。宁取其味。贪嗜美乐与不
答曰。不也。世尊
复问。比丘。彼强食其肉。为度旷野崄道与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凡食抟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抟食断知。抟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
则断。五欲功德贪爱断者。我不见彼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有一
结系故。则还生此世
。。。略。。。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373经
。。。
尊者阿难为说法言。姊妹。如此身者。秽食长养.憍慢长养.爱所长养...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你怎么看无常?
杂阿含 1162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尊者阿难从世尊后
时。有二老男女。是其夫妇。年耆根熟。偻背如钩。诸里巷头。烧粪扫处。俱蹲向火
世尊见彼二老夫妇。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见已。告
尊者阿难。汝见彼夫妇二人。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不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此二老夫妇。于年少时盛壮之身。勤求财物者。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一富长
者。若复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精勤修习者。亦可得阿罗汉第
一上果。于第二分盛壮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二富者。若复剃除须发。
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阿那含果证。若于第三分中年之身。勤求
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三富者。若剃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
亦可得为斯陀含果证。彼于今日。年耆根熟。无有钱财。无有方便。无所堪能。不复堪
能。若觅钱财。亦不能得胜过人法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不行梵行故  不得年少财
思惟古昔事  眠地如曲弓
不修于梵行  不得年少财
犹如老鹄鸟  守死于空池
佛说此经已。尊...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运、命与业
这个故事是说要精进努力,一切都要乘早,不能等待,错过了因缘时机,就为时已晚了
。虽举了积累财富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要鼓励在红尘中成为富有的人。
“不行梵行故,不得年少财。思惟古昔事,眠地如曲弓。不修于梵行,不得年少财。犹
如老鹄鸟,守死于空池。”

溫飽
t******g
发帖数: 17520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运、命与业
思維不要那麼僵硬, 除去證果, 對比富有和貧窮兩種境遇,你會prefer 那一種那?
一個已經有financial freedom的, 和一個有3個孩子, 還在為溫飽而籌措的人
average來說哪個證果的可能性高內?
為什麼老了證果就難了內?就是這個意思啊, 身體和環境都不能等持修行了
《雜阿含經》卷42:「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尊者阿難從世尊後。
時,有二老男女,是其夫婦,年耆根熟,僂背如鉤,諸里巷頭,燒糞掃處,俱蹲向
火。
世尊見彼二老夫婦,年耆愚老,僂背如鉤,俱蹲向火,猶如老鵠,欲心相視。見已
,告尊者阿難:「汝見彼夫婦二人,年耆愚老,僂背如鉤,俱蹲向火,猶如老鵠,欲心
相視不?」
阿難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此二老夫婦,於年少時盛壯之身,勤求財物者,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
一富長者;若復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精勤修習者,亦可得阿羅
漢第一上果。於第二分盛壯之身,勤求財物,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二富者;若復剃除鬚
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得阿那含果證。若於第三分中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13
佛经记载佛陀亲传弟子们的各类性侵
看佛教律典,佛陀在世时,他的僧团,他的亲传弟子们无恶不作。佛陀是个好老师还是
邪教教主?佛教僧团是求知修行的团体还是邪恶之徒的渊薮?现在一些邪教组织,教徒
的所有事情,包括性事的私生活都要向教主报告,佛陀的僧团也是如此,比丘们干了什
么事,要向佛陀报告,其中就包括僧众们的性行为。佛教的事情,不说不知道,一说吓
一跳。
在佛教而言,能跟佛陀生在同一个时代,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诲,成为佛陀的亲传弟子,
是极大的幸运。佛陀怎样跟弟们讲解性事的发了一些经文资料,再看下佛陀的教学成果。
下边是佛陀弟子们各种性行为的集合。
从佛教的律典可以得见,当时佛陀的僧团是如何的糜烂和变态。
有一比丘共二根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二道合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黄门行淫。有一比
丘共男子行淫。有一比丘共小儿行淫。 有一比丘作木女像行淫。有一比丘共象行淫。
有比丘以男根刺比丘口中。
上边这些是事实清楚的,还有佛陀的亲传弟子,在向佛陀报告性事时,隐瞒真相,把自
己说得很无辜。
有一比丘坐禅。魔女来至其前。比丘见生染著心。不觉起捉彼女。女便走比丘亦走逐之
。彼女至一死马中没。比丘便于马上行淫。(...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近行定与安止定-zz
近行定与安止定
慈济瓦法师讲
郑栢青译
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
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于多位禅
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 U 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苑
Santisukharama)教导内观迄今已有15年。本文原是1993年1月法师于马来西亚 Kota
Tinggi的演讲,并经菩提色拉(Bodhisara)比丘整理,刊载于〝Vipassana Tribune〞
,1996.7. Vol.4。
前些日子,我们提过四念处,佛陀告诉比丘们,勤修正念,并以达成禅那(jhanas
)。从这里,我们将谈谈寂止禅(samatha奢摩他)和内观(vipassana 毘婆舍那)的
修行,以及如何进入内观,而最终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两种禅定
有两种禅定的修行法:第一种,称为寂止禅。修习者先以专注或寂静的修习做基础
,意思是他们修习纯寂静禅定。例如:遍处(Kasinas,即取相观〔visualisation〕)
、不净观,在《清净道论》里有四十...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5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一)非不说法
有些人对大迦叶的一个主要的偏见,就是认为尊者有隐遁、独善的倾向,不问僧
事,甚至不愿意说法。前文已经说过,头陀行并非隐遁的、独善的,也有利他的一面。
这是因为头陀行者本身就是一种身教。况且大迦叶并非不说法,这在经律中都是有所记
载的。
头陀行法之一就是要乞食,从这一点来说,头陀行者虽住于闲静处,但还不能离
城邑、聚落太远,因为要乞食。其实头陀行比丘与聚落比丘一样,依众乞食,随缘教化
,因而决不能武断地说他们是隐遁的、独善的。也就是说,他们也会随缘说法、教化众
生。因为在印度的当时,出家人受人信施后,普遍地要为施者说法。
如经中记载,有一位婆罗门妇敬信婆罗门,欲供养婆罗门。大迦叶在佛陀的提点
下,显婆罗门身而方便度化这位婆罗门妇。大迦叶为她说种种法后,婆罗门妇即得法眼
净,无有狐疑,自皈三宝,受持五戒。她的婆罗门丈夫回家后,竟也受她感化,一同皈
依佛陀,得法眼净,受持五戒。[16]
而印顺法师却说大迦叶“是一位女性的绝对厌恶者”。[17]但就是在大迦叶的指
引下,他原来的妻子妙贤由外道而皈信佛陀,依大世主(即大爱道)出家受具。因为妙贤
“姿态绝伦”、“仪...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17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
十二缘起支是佛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十二缘起主要讲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中,欲界里的人或者其它胎生有情,经过前世来到现世再去往后世的三个过程是如何发
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怎么来”“怎么走”呢?因为,十二缘起就如同不停转动着的车
轮,从不间断,我们虽然已经来了,但是将来还是会这样走的,走了以后还会重头再来
,在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十二缘起支里所讲的内容是每个
人都必须面临的,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
题。十二缘起在《现观庄严论》里虽然是一个难题,但那些比较复杂的部分,我们在这
里暂且不谈,目前只讲一些必须学习的关键性问题。
刚才已经提到,十二缘起我们已经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虽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但是在
这些过程当中,由于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至今它仍然没有停止。没有停止的最主
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在经历十二缘起时,我们缺少了面对它的方法,以至于直到今天,
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如果今天再不准备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轮回的循环是...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见”的深刻剖析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
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19
强烈推荐回家人老师的戒淫
戒淫(上篇)
这篇《戒淫》上篇,共分7大部分,分别是:
1.为什么要戒淫;
2.从相上看,正淫与邪淫的区别;
3.相上戒淫的原理(相上的淫是如何生成的);
4.如何戒;
5.戒不住相上淫的关键(戒淫的以后的事情);
6.根据不同的人建立的不同的戒邪淫模式(系统戒邪淫程序,心理测试等);
7.以后的问题。
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标题,如现代人普遍的正淫观点,如现代人一些邪淫现象的生成等等
。总之会纵文化,含历史,看宗门,分正邪,破无明,说详尽,适现在,晓厉害。因此
对于大家的问题,如前面已经讲述范围中的,会立刻回答的,对于后面的要讲述的,可
能要过几天回答,见谅。
戒淫(上篇)
前言
偶尔心动,想写篇修行人如何将情执布施给法界的文章,将这个想法告诉白眉,白
眉嚷嚷道:“老师,你的烂尾工程太多。”想来也是,有好几篇文章都没有结束,还到
处心动发愿,实在不妥。
今日是佛陀的成道日,就找这个借口将《戒淫》上篇写完吧。
《戒淫》一共有3篇。
上篇是针对事相上淫欲心重,习气深,连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
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应用。
中篇是针对事相上已经持...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又有人在扯淡原始佛教

由杂阿含五八经 三一经...看
修行过程大抵是
要观察 五蕴的集、灭、味、患、离
当正思维 无常 苦 无我
“无我”的修习方法,特别注意”我慢”,这是很难消除的,
要三果以上的成就才有可能,
也就是要熟练观察五蕴的 集、灭、味、患、离
及熟练正思惟 无常 苦 之后
“无我”的修习方法(主要是”我慢”的消除方法)是,
观察 并正思惟 五蕴皆是 非我 非我所(不异我) 不相在
非我 是 色非我 受非我 … 识非我
不异我(非我所) 是 并非色之外有ㄧ个我 而色是”属于我的”
并非受之外有ㄧ个我 而受是”属于我的”
……
并非识之外有ㄧ个我 而识是”属于我的”
不相在(不互相在其中) 是 并非色在受中 并非受在色中 ….
并非识在受中 并非受在识中...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D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我的疑吧
原经在这里, 猛烈而“实有”地说了一通什么是“我”
非我, 不异我, 不相在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
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言。池水甚多。百千万
倍。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见谛者所断众苦。如彼池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入室坐禅。时。尊者舍利弗于众中坐。世尊入室去后。告诸比丘
。未曾所闻。世尊今日善说池譬。所以者何。圣弟子具足见谛。得无间等果。若凡俗邪
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起。谓忧戚隐覆。庆吉保惜.说我.说众生.说
奇特矜举。如是众邪悉皆除灭。断除根本。如折多罗树。于未来世更不复生
诸比丘。何等为见谛圣弟子断上众邪。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异
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
云何见色是我。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
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黄.赤.白一切入处正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海无边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
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
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
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
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
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
?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
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
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
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
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
面有三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雜阿含經》第33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
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①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第一義空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
而生,生已盡滅②,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③,除俗數法④。耳、鼻、
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
,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
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本經中描述「第一義空」的經文,也有其餘的對應經典,若在文字上仍有疑義,可以對
讀參考:
《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重品37〉第7經:「云何名為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時則起
,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除假號法、因緣法。」(CBETA, T02, no. 125
, p. 713, c15-18)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非常品51〉第8經:「若眼起時則起,亦不知來處;若眼...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http://ref.kosmos.dreamhosters.com/?cat=46
黄叶闲谈 (维摩精舍丛书之二)
口授:盐亭袁焕仙先生
编撰:乐清南怀瑾
南充徐剑秋
记义:盐亭范天笃
记事:潼南傅仲穆
广汉扬光代
记言:盐亭黄人俊
盐亭王乃鹤
校讹:峨山大坪寺释通远
峨山大坪寺释通宽
华阳吕寒潭
西充扬介眉
结稿: 隆昌饶盛华
《黄叶闲谈》序
序曰:大言希声,大听绝闻,大道无阶,不即匪亲,求之转远。其趣学也,不亦难乎?
抑已渊矣。
焕师乃口授兹篇,一改平昔壁立千仞之风,而嗫嗫如老妪谈者,盖黄叶止啼,诱掖初机
,将以无阶而阶,求大言于声,大听于闻也。曰一门.曰六法,信口赴机耳。 虽然依
言立义,立处即真,苟至于真,则又一毫不寓,万相咸该,如牟尼珠然。方方显色,色
色透圆,而于是珠者色欤?圆欤?噫!其初学之津梁,入德之胜径者 矣。人俊躬味斯
法,妙逾灵兰,义不忍埋,发付之梓,乃揭于同侪,曰还家要道,及寝良规,于是乎在。
门人盐亭黄人俊敬序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讲 缘起
维摩精舍第一届行七已,诸子日集,每兴难问。若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然则入
者何入?趋者何趋?百工之术尚有径...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系列 1
回国前,想把自己修习净土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大概分八个专题。谢谢大家!修不
修净土,先可以了解一下。:)
净土法门
净土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个,所讲所修的是大乘佛法。不同的是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
,往生西方,继续修行,而不是继续在娑婆世界修行。下面是我修习净土法门的心得,
尽可能根据净土三经(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历代大德的开示,而非
自己的臆断。大家有不同意见尽管提出来。净土三经都不长,建议大家读读,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阿,意无,弥陀,意量,阿弥陀佛一切无量,但最主要是无
量寿,无量光。南无,表尊敬皈依。
内容简介:
净土的原理
为什么要往生净土
净土修行三资粮: 信愿行
极乐净土与弥勒净土
西方极乐净土与东方琉璃净土
净土修行
净土绝疑
印光大师开示决定往生净土的方法
修行净土法门注意
净土资料网站
净土的原理
1 阿弥陀佛48大愿
发大誓愿第六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
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0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31
http://www.dhamma.net.cn/books/ysfj/zahj50/zahj50j001-12.htm
(二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
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
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
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
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
。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
.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
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
.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
惟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
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
灭故生灭。生灭故老...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182
32
我觉得很多经对初学来说经意难显。净行品怎么样?
以下是净行品的偈颂部分。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凡夫种性的寺院出家众也能报答少分的佛恩. 将来台湾佛教必然会重新检验密宗双
身法的合理性。即使是有那些佛教寺院的堕落,也无法阻挡这股强大的力量,最终将使
得台湾土地上的密教不得不离开佛教,或者不得不在表面上跟著反对密教。那要藉著什
么力量来诉求而重新检验密法的合理性呢?
其中之一是诉求于台湾佛教界:思惟自己想要的佛法到底是什么?如果台湾大多数
出家与在家的学佛人都接受佛教的僧尼可以实修婬欲,则末法时期就会渐渐结束于台湾
,佛教正法正式宣告结束,不待一万年后;但这样毫无廉耻的情形不会发生,因为末法
时期还有一万年。然而,目前许多不认同密宗双身法的出家僧尼,只是自扫门前雪,不
闻不问佛教未来的前途;甚至也有不少是举寺向藏密喇嘛靠拢,实在很难期待他们会主
动改变谭崔密教在台湾一再蓬勃发展的现况。
因此,另外还有一个机会,就是诉求于民众:你们希望所谓的佛法修行是什么?所
要的佛教出家人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当初谭崔密教婬欲法之所以无法横行于中土,是
因为广大的民众打从心里就不会接受,而非是靠法义论战的获胜而取得这成果。因此菩
萨行者在今日的台湾,一方面要一一举证、论辩谭崔密教的法义与行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言量
圣言量(一)
要探讨的问题是“佛说的圣教量经得起考验吗?”

在应身如来入灭之后的佛弟子,已经没办法像在佛世时,常常亲自聆听、受持佛陀
的教诲了,大多就只能够以佛陀所留下来的言教,也就是圣言量或称为圣教量,来作为
修学佛法的依止。
但是因为佛陀在世时的开示,在当时并没有以文字记录下来,只是靠著佛弟子彼此
间的口耳相传,一直到佛陀入灭之后的经典结集,无论是大迦叶尊者和五百罗汉在七叶
窟内所结集的阿含诸经,还是窟外结集的大乘诸经,都是靠著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以“
如是我闻”的言句,一一诵出而流传下来的,后来才逐渐以文字在贝叶上面记录下来。
但是因为大乘法太过于甚深微妙,除非是多劫以来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的久学菩萨,一
般的凡夫以及二乘人是难以测知其内涵的,所以从历史的流传来看,大乘经典大约是在
佛陀入灭五、六百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较为普遍的流行起来。有
一些修学二乘法的凡夫,就因此认为只有四部阿含才是佛陀所说的,并且认为大乘经典
不是佛陀所说的,而都是后世的佛弟子所编造,伪称是佛陀所说的法,因此就对大乘经
典的可信度,以及教义的内涵有所质疑,而有“...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35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Wed Jul 6 11:36:24 2011, 美东) 提到:
奖励除100余1的楼层的发帖id100伪币;然后再奖励除1000余1的楼层的发帖id200伪币
;然后再奖励除10000余1的楼层的发帖id300伪币。此外,每个发帖参加活动的id都可
获得20伪币的纪念奖。
车版接龙贴: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Automobile/32756945.html
接龙的要求是:
1.后一帖必须有前一帖诗句中的至少一个字。
2.以古人名诗名词中的句字为主,也可以自己写一句
3.每贴字数大于等于5
4.拒绝各种不雅词汇及其各类缩写
5.同时接一句的以先接者为准。
6.当多人在线来不及分辨前后时,抢到哪句就接哪句
开始: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We...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百度百科
藏传佛教
百科名片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本名喇嘛教,因民族政策而更名为“藏传佛教”。旧时中
原人士认为:“喇嘛教”实施政教合一(协助奴隶主统治奴隶)、提倡“即身成佛”、
鼓励个人崇拜、允许“男女双修”,其教义与佛教正宗背道而驰,西藏的佛经,也搀杂
了某些“政治成分”,不是真正的原著,因此“喇嘛教”绝非佛教分支,而是披着佛教
外衣的西藏原始宗教,所谓喇嘛则类似于巫师。这一观点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受到了西
藏同胞的排斥、否认,此后,主流社会开始将“喇嘛教”改称为“藏传佛教”。
目录
概况
简介
法义大师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历史——前弘期
初传神话
松赞干布
赤松德赞
赤祖德赞
朗达玛灭佛
藏传佛教的历史——后弘期
上路弘传
下路弘传
支派的形成
藏传佛教五大支派
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噶当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的特点
教义
传承方式
学制
寺院
藏文《大藏经》
兴盛寂灭
著名寺院
桑耶寺
大昭寺、小昭寺
托林寺
布达拉宫
僧职称谓
封号性僧职称谓
学位性僧职称谓
戒律性称谓
寺院中的僧职称谓
活佛
活佛称谓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慈悲为怀的“天葬”
概况
藏传佛教常被人以为是一种具神秘...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是“认取”,分别,执着。识不存在说明色受想行不会被执着?我也不知道:)
看经文:
(三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8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7 02:22:44 2011, 美东) 提到:
bdbd的最近表现,让我不得不想起一个问题。
这个人在当初反对waichi的时候,是否也涉及到类似的这种造谣胡扯的行为,通过造谣
来侮辱那时的waichi。
有,确实是有,而且比较夸张明显。当时有很多人侮辱waichi,通过不实的东西侮辱他。
可是那时候我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指出她的错误,指出她在造谣,而只是当她最近在攻击
我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我当时忽略了,虽然心中也不认可这样的行为,但是我还是没有直接站出来指出那是错
误的。甚至某些时候觉得waichi如此被骂,也算罪有应得。
哪怕是骗子,是恶魔,也不应该编造不实的东西去侮辱他,那我们自己就和他一样了。
这类行为,只会让waichi偷笑,让那些信waichi的人,更加信waichi。
我当时没有足够的警觉这个问题,没有行动,没有真正去重视,这实在是大大的错误。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8: 辩音菩萨
问:"大悲世尊,这些法门非常稀有少见。世尊,依据这些法门,一切菩萨要修成圆觉
,有哪些修习方法?"
答:"“善男子,一切如来的圆满觉性清净,根本没有修习方法和修习的人。一切菩萨
以及末世众生依从没有觉悟时虚幻的修习功用,这样便有了二十五种轮替修习定心的修
习类型。"
“如果菩萨们只取至极的静虑法门,因为静虑的功用能断除烦恼,即能获得最高成就
,不起身离座就能证入涅槃境界。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单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们只是观见诸法如幻,能依靠佛力自在变化世界,起种种作用,广修菩萨
清净殊妙行法。于圆觉总持法门,也不失令念虑寂静的禅定功夫以及获得寂静智慧的修
止功夫。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单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们只是灭除一切无明幻法,又不执取种种变化作用,能以寂灭之性而自断
烦恼。等到烦恼断尽,证入圆觉真心,就能了知真如实相。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
单修‘禅那’。
“如果菩萨们先取至极的静虑法门,以静虑生出的智慧心观照种种虚幻相状,便从这
里始起菩萨行。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们以定静中生起的智慧,证入圆...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0
敬錄自《諸佛菩薩名號集.寶珠鬘》 全知米滂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25.pdf
《聖七如來殊勝夙願方廣經》中記載:大菩薩文殊白佛言:聽聞何者名號於無
上菩提中不退轉,清淨滅盡一切罪惡業障,不被惡魔所害?請佛宣說彼等如來的名號、
昔日詳細的宏願,佛剎功德莊嚴。世尊告言內容如下:
頂禮、供養、皈依東方無敵世界出有壞應供正等覺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此如來現今住世,宣說妙法。他的剎土普皆清淨,諸位菩薩由七寶蓮花中化生
。此佛自從發心起,修菩薩行時,不斷發八大願:
第一大願:我未來成佛時,任何眾生遭受種種疾患、流行性瘟疫、冤家、惡咒
、起屍、危難侵擾,憶念我名,念誦七遍,唯願所有病患得以痊癒,直至最終證得無上
菩提之間,流行性瘟疫及惡魔的威脅化為烏有。
第二大願:盲者、聾者、癲瘋者、有瘢者、患重症者,持受我名,念誦七遍,
直至證得究竟菩提之間,諸根俱全,斷絕一切病苦。
第三大願:為三毒障蔽者、造五無間罪者、行非事者、捨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受阴
大正藏杂阿含 五五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
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
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
云何为受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瞋恚.愚痴及
余种种上烦恼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 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
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
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
。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
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受阴
大正藏杂阿含 五五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
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
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
云何为受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瞋恚.愚痴及
余种种上烦恼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 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
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
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
。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
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当的问题

从比较拗口的佛法用词 反向再解释一下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而已)
接着是贪爱之集 了解贪爱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贪嗔的能力而离贪嗔,则明 (离贪嗔瞋的明)
贪嗔寂灭、空(离贪嗔的那种) 心清净 无杂染 喜乐
有时又叫初禅
四念处 身念处可以离色的贪嗔 我所知也可以永远断除对色的贪嗔
接着是”受”之集 了解受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苦受乐受的能力而离苦受乐受,则明 (离”受”的明)
“受”寂灭、空(“受”寂灭的那种) 心更清净
有时又叫xx禅
四念处 受念处可以离苦受乐受 不知是否也可以永远断除苦受乐受
也许可以
明)
接着是”想”之集 了解想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想的能力而离想,则明 (离”想”的明)
“想”寂灭、空(“想”寂灭的那种) 心更清净
法,
明)
接着是”行”之集 了解行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行的能力而离行,则明 (离”行”的明)
“行”寂灭、空(“行”寂灭的那种) 心更清净
四念处 心念处可以离想、行、识 不知是否能永远断除想行识
好像很困难
但是只是暂时五受阴寂灭、空,也很不简单了
要...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九五六经
本经的重要经句是:“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也就是
大般涅槃经当中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此句是佛法要义.
它的意思是说世间一切有为法(诸行)都是生灭无常的,生生灭灭无穷无尽,只有代表
寂灭的涅槃才是最乐。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变易之法。诸比丘,于一
切行,当生厌离,求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毗富罗山,名长竹山。有诸人民围绕山居,名低弥罗邑。
低弥罗邑人寿四万岁。低弥罗邑人上此山顶,四日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迦罗迦孙提
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出兴于世,说法教化,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彼
长竹山于今名字亦灭,低弥罗聚落人民亦没,彼佛如来已般涅槃。比丘,当知一切诸行
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于一切行,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毗富罗山,名曰朋迦。时有人民绕山而居,名阿毗迦邑,
彼时人民寿三万岁。阿毗迦人上此山顶,
P******n
发帖数: 329
46
在杂阿含第104经里有个叫做焰摩迦的比丘,他有个见解,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
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其他众多比丘都说这是谤佛,是恶邪见,然后告诉舍利弗
尊者,最后舍利弗尊者去调教这个比丘,才熄灭了他这恶邪见。经文如下。
请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是恶邪见呢?是因为这是断灭见吗?
(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
更无所有
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
。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
答言。实尔。诸尊
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
诸比丘说此语时。焰摩迦比丘犹执恶邪见。作如是言。诸尊。唯此真实。异则虚妄。如
是三说
时。诸比丘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即便舍去。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言。尊
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
有。我等闻彼所说已。故往问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知见耶。彼答我言。诸尊。实尔
。异则愚说。我即语言。汝勿谤世尊。世尊不作此语。汝...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54
47
别解脱:居士戒 八关斋戒 出家
居士戒
修行的方法很多,但基础是戒律,根本也是戒律。无论修什么法,都要以清净的戒
律为基础。戒律就象树木的根,树根长得好, 树干肯定会生长。有了戒律,功德自然会
增长。
皈依以后成为佛弟子,具体而言,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四众弟子分别为比丘、比丘
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众和在家女众。
出家人受沙弥戒、比丘戒,在家人受居士戒,否则很难得到菩萨戒、密乘戒。能够
守出家戒的话,最好守出家戒,守不了出家戒,应该守居士戒,那怕只守一条。
末法时期众生贪嗔痴烦恼粗重,守戒很难,但功德也大。释迦牟尼佛说过,末法时
期守持一天清净戒律的功德,比佛陀在世时守持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的功德还大;以三
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不如在末法时期守持一天清净戒律的功德。
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即使只受一条居士戒,在不破戒的前提下,即使没能精进修行
,最迟也会在贤劫第五佛弥勒佛示现成佛后出世转法轮时,成为首批眷属而从六道轮回
中获得解脱。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来世往生到了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修行密法成就了
,即身成佛,怎么还会成为弥勒佛的眷属呢...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8
中观论颂讲记 悬论 二 略释中观 一 直说
二 略释中观
[P6]
一 直说
本论简名「中论」,详名「中观论」。论的内容,畅明中观,从所诠得名,所以称
为「中观论」。中是正确真实,离颠倒戏论而不落空有的二边。观体是智慧,观用是观
察、体悟。以智慧去观察一切诸法的真实,不观有无颠倒的「知诸法实相慧」,名为中
观。(阿含经)八正道中的正见(正观),就是这里的中观。正就是中,见就是观,正见即
中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观慧有三:听闻读诵圣典文义而得的闻所成慧,思惟抉择
法义而生的思所成慧,与定心相应观察修习而得的修所成慧。还有现证空性的实相慧。
观是通于先后的,那么不与定相应的闻思抉择诸法无自性,也叫做中观。尤须知道的,
定心相应的有漏修慧,同样的是寻求抉择、观察,不但是了知而已。
观的所观,是中,就是缘起正法。正确的观慧,观察缘起正法,而通达缘起法的真
实相,所以中观就是观中。本论所开示的,是正观所观的缘起正法,这可 [P7] 从本论
开端的八不颂看出。先说了八不,接着就称赞佛陀的「能说是(八不)因缘」(缘起),是
「诸说中第一」;八不是缘起的真相,八不的缘起,才是佛说的缘起正法。缘起是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