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正当的问题
相关主题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修佛远离两种违缘关于佛经中佛陀斥责别人的话
证悟的次第 5更有智慧更多力,是否能代表什么呢?
"不思善不思恶"的涵义是什么?(ZZ)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一)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还原历史:释迦摩尼是吃生猪肉病死的吗?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寂灭中何以有乐?
圆觉经直解 - 云何无明?索达吉堪布:静虑 (大圆满前行课程摘录)
问题之一:关于“修行”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无明话题: 佛陀话题: 无间话题: 观察话题: 阿含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8
发帖数: 3612
1
还是感觉到学佛要提正确的问题,(别的行业也一样)。
一个正当的问题是,既然佛说大家是无明众生,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不明白的?
而且,不论在家、出家,只要他是没有解脱的,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感觉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
如果mean一下的话,我觉得很多法师都不一定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很
可能有很多佛教知识,甚至写了几十本佛法理论和故事,感觉很明白。如果猝然被
人问“您到底哪里无明?有没有 可以下手的 解决方案,实验步骤?”
他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当然,问别人不是目的,通过自问来锁定目标才是目的。
=================
当然,还有一种修法,大概是不需要这样自问的,比如念佛生西,
“我就觉得那里肯定比这里好,我就一门心思希望死后去见阿弥陀佛”。
念兹在兹,这样的心决定,听说应该是够了。
P****S
发帖数: 2286
2

空性
心里。佛教里各种法门不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感觉到学佛要提正确的问题,(别的行业也一样)。
: 一个正当的问题是,既然佛说大家是无明众生,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不明白的?
: 而且,不论在家、出家,只要他是没有解脱的,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 感觉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
: 如果mean一下的话,我觉得很多法师都不一定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很
: 可能有很多佛教知识,甚至写了几十本佛法理论和故事,感觉很明白。如果猝然被
: 人问“您到底哪里无明?有没有 可以下手的 解决方案,实验步骤?”
: 他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 当然,问别人不是目的,通过自问来锁定目标才是目的。
: =================

c***h
发帖数: 2262
3

我也一直对这问题很好奇,从不懂佛法开始好奇到现在
即使是无明凡夫,但仍有一点微小的心得
无明 : 不知四圣谛
第一步来说,更精确地第一步来说 : 不知自己在苦中,在病中。
因为不知自己在病中,所以没有下一步了(也就是根本不想解决了)
即使有,也是传统说甚么就是甚么,人云亦云也照样接受
解决方法 (集、灭、道)
道,只有知道自己在苦中,在病中的人,才会真的知道有没有效
才会在乎实验,实验步骤
我自己的很微小的一点点感受是,当第一步对了,感受到了,
就像佛陀说的,对这问题像四面骰子一样很稳定,不再像圆球一样飘忽
我的看法只是一个无明凡夫对佛法的看法,
可能距离真正觉醒的人(即使只是第一步觉得自己在病中而已)的看法,差得很远
也许,他们只是静默,只是叹口气,
或者只是一直看着你,看得你觉得自己正在无明中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感觉到学佛要提正确的问题,(别的行业也一样)。
: 一个正当的问题是,既然佛说大家是无明众生,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不明白的?
: 而且,不论在家、出家,只要他是没有解脱的,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 感觉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
: 如果mean一下的话,我觉得很多法师都不一定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很
: 可能有很多佛教知识,甚至写了几十本佛法理论和故事,感觉很明白。如果猝然被
: 人问“您到底哪里无明?有没有 可以下手的 解决方案,实验步骤?”
: 他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 当然,问别人不是目的,通过自问来锁定目标才是目的。
: =================

f*******e
发帖数: 5594
4
我觉得无明是指一种无始以来的状况,就是我们无法了脱生死轮回。
要破无明,就是要逐步断掉那些使我们落于轮回的结缚。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感觉到学佛要提正确的问题,(别的行业也一样)。
: 一个正当的问题是,既然佛说大家是无明众生,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不明白的?
: 而且,不论在家、出家,只要他是没有解脱的,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 感觉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
: 如果mean一下的话,我觉得很多法师都不一定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很
: 可能有很多佛教知识,甚至写了几十本佛法理论和故事,感觉很明白。如果猝然被
: 人问“您到底哪里无明?有没有 可以下手的 解决方案,实验步骤?”
: 他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 当然,问别人不是目的,通过自问来锁定目标才是目的。
: =================

f*******8
发帖数: 3612
5
这些问题每次都要很用心才能写。所以来不及及时re.

这个虽然是大家抽象上都接受的。
但是你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为什么明白空性那么重要,
甚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比爱因斯坦的事情更重要?
是。
不过我就是觉得不够具体化、个性化,
感觉如果不能用个人的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很难产生驱动力。
因为别的人可以说,我觉得无明就是不知道“量子力学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个人做某个事,一定是最少心理已经建立了“这是我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事”
这样一种势能。
不然很难找到突破口。
只是个人感觉。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 空性
: 心里。佛教里各种法门不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P****S
发帖数: 2286
6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些问题每次都要很用心才能写。所以来不及及时re.
:
: 这个虽然是大家抽象上都接受的。
: 但是你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为什么明白空性那么重要,
: 甚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比爱因斯坦的事情更重要?
: 是。
: 不过我就是觉得不够具体化、个性化,
: 感觉如果不能用个人的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很难产生驱动力。
: 因为别的人可以说,我觉得无明就是不知道“量子力学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一个人做某个事,一定是最少心理已经建立了“这是我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事”

f*******e
发帖数: 5594
7
舍利弗三次回答什么是无明:
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
、愚、闇、不明。是名无明。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识
灭、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知、不见、不无间等、
愚、闇、不明。是名无明。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
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如实见、不无
间等、若闇、若愚。是名无明。
f*******8
发帖数: 3612
8

不错,这是说的不错,当然的。
不过我的意思是,这好像是更适用于用来认证的。
因为我多少觉得这是舍利弗已经解脱或最少已经实证了某种程度后,才能直截了当地说
出这些话来。所以,他说的,更可说是一种回味,是扭过头来说:原来无明是这么回事
! 或者,是用来教别人时说的。
但是没证的人,拿这个说话,就感到有些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
根据你这个引文,我找到了庄春江的翻译,其实还是多少印证了我的看法。
当时的故事是,舍利弗已经是尊者(这到底是个什么果位,我不清楚)。
一天团体中的人(这是一个老实人:),
“打完坐”以后,就去闻讯:
(听佛和尊者们谈论那么多关于无明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
第一,到底什么是无明?
第二,谁无明?
所以,他是直说,我不知道什么是无明,也不知道不明白什么。
而且,这个故事有意思的还有一点,就是他是“打坐后”去问的。
也许是,打坐中间突然想起来了:
嗯?我打坐到底是在干什么呢?这打坐跟无明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无明啊?
等等了。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舍利弗三次回答什么是无明:
: 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 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
: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
: 、愚、闇、不明。是名无明。
: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识
: 灭、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知、不见、不无间等、
: 愚、闇、不明。是名无明。
: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
: 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如实见、不无

c***h
发帖数: 2262
9

其实,就像你说的,觉得自己在病中(苦中) – 这是第一步
这时反过来看,才知道自己以前是无明(不知自己在病中苦中)
如果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病中苦中,一直觉得自己好得很,应该无法说给他听甚么叫无明
如果已经觉得自己在病中苦中了,的确想灭苦,但一直无法消除苦
那么,就知自己无明(无法消除苦)
如果从来没有想灭苦,应该他无法体会这种无明
从比较世俗的角度看,当自己本来不知道做错一件事,现在知道了
就会体会自己的无明
例如
以前不知道某些真相,于是骂他恨他,后来知道某些真相
于是才知道自己这种方面无明
从修行(修正自己身心)看,当自己贪嗔一起(通常比较容易察觉)
于是知道自己无明 (这是一种,无法控制自己心里运作,而使自己产生贪嗔的无明)
当没有这种察觉力,就不会知道有这种无明
更进一步,如果察觉力够强,一发现自己在苦受、乐受(比贪嗔更微细)
于是知道自己无明 (这是一种,无法控制自己心里运作,而使自己产生苦乐的无明)
当没有这种察觉力,就不会知道有这种无明
更进一步,如果察觉力够强,一发现自己有某种想法,这想法使自己趋于苦乐(这想法
比苦乐受更微细 快速)
于是知道自己无明 (这是一种,无法控制自己心里运作,而使自己产生某种想法的无明)
当没有这种察觉力,就不会知道有这种无明
更进一步,如果察觉力够强,一发现自己有某种习惯或不自觉的驱使力在推动某种想法,
这使自己趋于某种不好的想法(这驱使力比想法更微细 快速)
于是知道自己无明 (这是一种,无法控制自己心里运作,而使自己产生某种驱使力的无
明)
当没有这种察觉力,就不会知道有这种无明
更进一步,如果察觉力够强,发现自己无法改正某种习惯或不自觉的驱使力,
这使自己总是有某种会让自己身心都不太好的习性
于是知道自己无明 (这是一种,不知该用何技巧,及实际上也无法改正习性的无明)
当没有这种察觉力,就不会知道有这种无明
所以没证到某程度(其实是觉察到某个程度)的人,的确不知前些时候他的无明是甚么样子
但是他会知道个大约,
也就是他还没完全灭苦之前,而如果他又有心灭苦,他会知道自己总有某个地方不足(
无明)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错,这是说的不错,当然的。
: 不过我的意思是,这好像是更适用于用来认证的。
: 因为我多少觉得这是舍利弗已经解脱或最少已经实证了某种程度后,才能直截了当地说
: 出这些话来。所以,他说的,更可说是一种回味,是扭过头来说:原来无明是这么回事
: ! 或者,是用来教别人时说的。
: 但是没证的人,拿这个说话,就感到有些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 ------------
: 根据你这个引文,我找到了庄春江的翻译,其实还是多少印证了我的看法。
: 当时的故事是,舍利弗已经是尊者(这到底是个什么果位,我不清楚)。

c***h
发帖数: 2262
10

从比较拗口的佛法用词 反向再解释一下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而已)
接着是贪爱之集 了解贪爱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贪嗔的能力而离贪嗔,则明 (离贪嗔瞋的明)
贪嗔寂灭、空(离贪嗔的那种) 心清净 无杂染 喜乐
有时又叫初禅
四念处 身念处可以离色的贪嗔 我所知也可以永远断除对色的贪嗔
接着是”受”之集 了解受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苦受乐受的能力而离苦受乐受,则明 (离”受”的明)
“受”寂灭、空(“受”寂灭的那种) 心更清净
有时又叫xx禅
四念处 受念处可以离苦受乐受 不知是否也可以永远断除苦受乐受
也许可以
明)
接着是”想”之集 了解想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想的能力而离想,则明 (离”想”的明)
“想”寂灭、空(“想”寂灭的那种) 心更清净
法,
明)
接着是”行”之集 了解行来自何处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行的能力而离行,则明 (离”行”的明)
“行”寂灭、空(“行”寂灭的那种) 心更清净
四念处 心念处可以离想、行、识 不知是否能永远断除想行识
好像很困难
但是只是暂时五受阴寂灭、空,也很不简单了
要永远断除,没那么简单
要不断累积智慧的能量,
有朝一日,突然自证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做 自知不受后有
五受阴寂灭、空,累绩趋于涅盘的智慧,心无罣碍,可消除一切苦厄
如佛陀所说
当四圣谛(苦 集 灭 道)至高无上的总纲地位一但认知了
其心如骰子 无论如何动它 必趋于稳定 不再疑惑飘摇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就像你说的,觉得自己在病中(苦中) – 这是第一步
: 这时反过来看,才知道自己以前是无明(不知自己在病中苦中)
: 如果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病中苦中,一直觉得自己好得很,应该无法说给他听甚么叫无明
: 如果已经觉得自己在病中苦中了,的确想灭苦,但一直无法消除苦
: 那么,就知自己无明(无法消除苦)
: 如果从来没有想灭苦,应该他无法体会这种无明
: 从比较世俗的角度看,当自己本来不知道做错一件事,现在知道了
: 就会体会自己的无明
: 例如

相关主题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圆觉经直解 - 云何无明?关于佛经中佛陀斥责别人的话
问题之一:关于“修行”更有智慧更多力,是否能代表什么呢?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f*******8
发帖数: 3612
11

这个说不错的。明,是离受的明,等等
和上面那个请教舍利弗的故事可以配合,就是说当那个人问了什么叫明和无明,
舍利弗跟他讲了,他应该说还是无明状态,而并不是当下证悟到了明。
只是听说了什么叫明,当然这比没听说过好。
(那文里只是说他听了很高兴,没说他听了就当下证悟,真明白了)
要想达到“听说过佛法”的地步,现在的人都可以听说了。
关键是。。。后面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比较拗口的佛法用词 反向再解释一下
: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而已)
: 接着是贪爱之集 了解贪爱来自何处
: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贪嗔的能力而离贪嗔,则明 (离贪嗔瞋的明)
: 贪嗔寂灭、空(离贪嗔的那种) 心清净 无杂染 喜乐
: 有时又叫初禅
: 四念处 身念处可以离色的贪嗔 我所知也可以永远断除对色的贪嗔
: 接着是”受”之集 了解受来自何处
: 若有这种能力,且是离苦受乐受的能力而离苦受乐受,则明 (离”受”的明)

B***o
发帖数: 133
12
心经"无无明"。佛涅槃遍观三界, 还是没找到无明! 无明实性即佛性, 如同冰与水, 都
是H2O。这是一定之理。我们要如是信解。
禅宗的开悟, 教下的大开园解, 净土宗的理一心都破无明, 见法身, 但要经历四十一级
到等觉菩萨再破一分生相无明, 达到妙觉才证佛。如你所说, 信愿执持弥陀名号, 念佛
求生西方净土, 这样帮我们解决问题, 回归自性, 是适合我们的办法。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感觉到学佛要提正确的问题,(别的行业也一样)。
: 一个正当的问题是,既然佛说大家是无明众生,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不明白的?
: 而且,不论在家、出家,只要他是没有解脱的,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 感觉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
: 如果mean一下的话,我觉得很多法师都不一定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很
: 可能有很多佛教知识,甚至写了几十本佛法理论和故事,感觉很明白。如果猝然被
: 人问“您到底哪里无明?有没有 可以下手的 解决方案,实验步骤?”
: 他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 当然,问别人不是目的,通过自问来锁定目标才是目的。
: =================

n********a
发帖数: 4
13

你说的很对。
若有言说,佛自然找的到无明。而佛无言说。
心经是指月之指,标明真心(阿含部中称此为“本识”,唯识称未入地时的真心为“阿
赖耶”,又名本心,佛藏,藏识,如来藏等等),让人印证所悟的是否合圣教。
“无无明”是真心的一个体性。不二境界中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尽。

【在 B***o 的大作中提到】
: 心经"无无明"。佛涅槃遍观三界, 还是没找到无明! 无明实性即佛性, 如同冰与水, 都
: 是H2O。这是一定之理。我们要如是信解。
: 禅宗的开悟, 教下的大开园解, 净土宗的理一心都破无明, 见法身, 但要经历四十一级
: 到等觉菩萨再破一分生相无明, 达到妙觉才证佛。如你所说, 信愿执持弥陀名号, 念佛
: 求生西方净土, 这样帮我们解决问题, 回归自性, 是适合我们的办法。

f*******e
发帖数: 5594
14
阿含经中说法有当知的,当断的,当修的,当证的。
无明是当知的,我们现在还证不了。佛陀回忆宿命时,思维到名色缘识就过不去了。所
以现阶段当知就可以了。知道了无明,是第一步。
下一步是怎么修。修是必须基于我们当下的能缘,比如四念处的身、受、心、法,都是
当下我们可以觉知的。而无明不是我们当下能够觉知的,所以无明不是修的起步。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说不错的。明,是离受的明,等等
: 和上面那个请教舍利弗的故事可以配合,就是说当那个人问了什么叫明和无明,
: 舍利弗跟他讲了,他应该说还是无明状态,而并不是当下证悟到了明。
: 只是听说了什么叫明,当然这比没听说过好。
: (那文里只是说他听了很高兴,没说他听了就当下证悟,真明白了)
: 要想达到“听说过佛法”的地步,现在的人都可以听说了。
: 关键是。。。后面的。。。

f*******8
发帖数: 3612
15

这个说的不错啊。苦集灭道。
这些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第一次听说。
确实。从你那个故事里,对无明/明的定义其实就是开悟、解脱的意思
(说是"无间”“如实知见无常”,)。是比较高的一种定义。
按他的意思推断,我说即使听说了什么是无明,也还是无明。
如果广义上用,大概“明”和“开悟”都可以指任何一种进步,哪怕是些微的进步,都算
更明白了,更悟了。
不错,同意。
你说的能缘,就是如何入手的意思。
现在回味,我这个贴,在自己心里有几层演进。
1. 正当的问题。
这多少也是自我的问题,是自我试图把修行问题清晰化、方向明确话,合乎逻辑地
产生的问题。不要失去破除无明这个大方向和修法。
2. 然后引申的问题是:
a) 我心里当然一直觉得欣赏而想说的是,我们的方法如waichi说的,其所缘是直破
无明的。如他所说,做到了,就直破无明。不过想想我的功力说种深度的事情还是
不太合适。但心里一直隐忍想说的确实有这个意思。:)。 当成个人感想而说,大概
还可以。
b) 另一个理由:也是由来已久,是因为外界的杂音而引起的反应,不再说,而让时间慢
慢冲淡吧。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阿含经中说法有当知的,当断的,当修的,当证的。
: 无明是当知的,我们现在还证不了。佛陀回忆宿命时,思维到名色缘识就过不去了。所
: 以现阶段当知就可以了。知道了无明,是第一步。
: 下一步是怎么修。修是必须基于我们当下的能缘,比如四念处的身、受、心、法,都是
: 当下我们可以觉知的。而无明不是我们当下能够觉知的,所以无明不是修的起步。

c***h
发帖数: 2262
16

庄春江网站整理了佛陀悟道成佛的经历
是由四禅、四圣谛、因缘法而成佛
七天之内 直破无明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02.htm
002.佛陀的修学历程
一、出家
二、修定
「比丘们!出家后,我清净地守护着自己的身、口、意,首先来到大家尊称为『仙
人』的阿罗罗迦摩罗处修学。阿罗罗告诉我,他已修得了超越『一切识处』的『无所有
处』禅定境界。我心想,阿罗罗能,我也能。于是精进修行,过了不久,我也体证了『
无所有处』的境界。阿罗罗知道了,对我极为恭敬,与我平起平坐,且邀请我与他一同
领众弘法。然而,我心知『无所有处』之境界,仍不离情爱,不得解脱涅盘。所以,带
着对这种修行法的不满意与失望,我离开了。
接着,我来到郁陀罗摩罗子处修学。郁陀罗告诉我,他已修得了超越『无所有处』
的『非想非非想』禅定境界。我心想,郁陀罗能,我也能。于是精进修行,过了不久,
我也体证了『非想非非想』的境界。郁陀罗知道了,也对我极为恭敬,与我平起平坐,
且邀请我与他一同领众弘法。然而,我心知『非想非非想』之境界,仍不离情爱,不得
解脱涅盘。所以,带着对这种修行法的不满意与失望,我再度离开了。」
三、各种苦行
四、放弃苦行重返禅修
「我心想,这六年来我所修的苦行,是没有人能比的,但依然不能让我超越常人,
这不是圣者之道。那么,要达成正觉,应该还有其它方法吧!
于是
,想起了从前我还是王子时,在树下体验到的初禅离欲、离不善法之喜与乐。既然都已
离欲、离恶不善法,那应当是通往正觉之路,我为什么要害怕,而避之唯恐不及地去修
苦行呢?我不再害怕与排斥了。但以目前这样虚弱的身体,实在不能再进入初禅,我应
当先吃些食物,让体力恢复过来才行。
当我开始接受食物时,当初伴我出家修行的五比丘,认为我已经半途而废,放弃修
道而堕落了,所以对我感到厌恶与鄙视。
恢复体力后,我看到一位名叫吉祥的人正在割草,于是,向他要了些草,到尼连禅
河畔一棵菩提树下铺座禅修,并且下定决心,不得解脱涅盘,绝不离开。就这样,我进
入了一连七天的禅修。」
五、体证解脱的那一夜
「在持续的禅修中,我进入了初禅,再继续经第二禅、第三禅,进入第四禅。就在
第七天的初夜,我以第四禅的定力,忆起了我长远以来的过去生,每一生中的种种生活
细节,而证得了宿命通的第一智。
到了中夜,再以第四禅的定力,通达了天眼神通,而能知晓众生的各种业力,看见
众生死后依怎样的业力往生何处,证得了生死神通的第二智。
到了后夜,想起未出家以来就存在心里的问题,亦即这生、老、病、死的流转,实
在让此世间进入了极大的苦恼,怎样才能脱离这老与死的苦难呢?于是,又以第四禅的
定力正思惟,生起具突破性的无间慧,了悟到老与死是因为生;有;取;爱;受;触;
六入;名色;识等层层因缘,在当下身心活动的观察下,由识而返,亦即了悟到识也不
离身心,识又缘于名色。我在这样的正思惟中,觉了其中环环相扣的『流转』面,关键
就在问题根源的『集』,这样的体证,让我生起『眼、智、慧、明、光』的正觉,这是
我前所未闻的无师自悟。
接着,我又正思惟,生起具突破性的无间慧,了悟到生灭了,老与死才能灭;有;
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灭了,名色才能灭,这样,全部的苦迫才息灭。我在
这样的正思惟中,觉了其中环环相扣的『还灭』面,让我生起『眼、智、慧、明、光』
的正觉,这又是我前所未闻的无师自悟。
这样的正思惟观察,让我发现了历来诸佛走到正觉的古道!古道的内容是什么呢?
就是从『正见』到『正定』的『八正道』。追随着这古道而修,就能如实知『老死……
等』;知其『集』;『灭』;『灭之道迹』,亦即如实知众生苦迫的流转,苦迫流转的
原因何在,应当用什么方法灭除,而能斩断流转生死的贪爱与无明,证得了灭尽烦恼的
第三智,而成就了解脱生死的涅盘正觉。」
都算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说的不错啊。苦集灭道。
: 这些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第一次听说。
: 确实。从你那个故事里,对无明/明的定义其实就是开悟、解脱的意思
: (说是"无间”“如实知见无常”,)。是比较高的一种定义。
: 按他的意思推断,我说即使听说了什么是无明,也还是无明。
: 如果广义上用,大概“明”和“开悟”都可以指任何一种进步,哪怕是些微的进步,都算
: 更明白了,更悟了。
: 不错,同意。
: 你说的能缘,就是如何入手的意思。

c***h
发帖数: 2262
17

不过,我所知,
破无明、涅盘 也不一定解脱
也可能是暂时的 不是永远的 如果是这样就未必解脱了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庄春江网站整理了佛陀悟道成佛的经历
: 是由四禅、四圣谛、因缘法而成佛
: 七天之内 直破无明
: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02.htm
: 002.佛陀的修学历程
: 一、出家
: 二、修定
: 「比丘们!出家后,我清净地守护着自己的身、口、意,首先来到大家尊称为『仙
: 人』的阿罗罗迦摩罗处修学。阿罗罗告诉我,他已修得了超越『一切识处』的『无所有

r****n
发帖数: 7315
18

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真相。不知道‘我’的真相。自然也就无法了脱生死轮回。
破无名,就得去明白。明白时,一切结缚就不成结缚了。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无明是指一种无始以来的状况,就是我们无法了脱生死轮回。
: 要破无明,就是要逐步断掉那些使我们落于轮回的结缚。

f*******8
发帖数: 3612
19

我觉得根据五石引用的原文出处看(刚又去看了原文),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6.htm
破无明是指的最少证了初果的,不是仅仅听说过苦集灭道、五蕴不实。
必须是“如实知”,“无间知”才叫做明。
从那个网页看,早期的翻译没有用“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做定语,直接说
什么叫明和无明。
对照古本翻译和庄春江的翻译。大致相同,也有不同。
庄春江加了“已受教導的聖弟子”,但是少了“无间”。
不知道哪个翻译更符合原文。
但是如果不追究原文的情况下,我觉得古本翻译更容易理解、准确而不容易混淆。
为什么?
因为“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这个定语是多余的,问题的实质是问,什么叫明、无明?
你只要回答什么叫明就对了,而不管这个人是什么title. title只是当你
做到了后面的要求(无间、如实知)而自然产生的。实至名归。所以,不管
原文本来有没有,古本翻译没有这个title都不影响实质内容。
而“无间”这个词,庄的翻译里没有,对实质性的含义就多少有影响。
这个词,如果合在一起,“无间如实知”,我本来就觉得这是大乘里的“照”。
跟心经的照可以联系起来。“照见五蕴皆空”。
然后发现网页里的注释果然有这个意思。注释里说“无间”有“现观”、“洞察”的
含义。而且说,这实际上就是指最少初果、或阿罗汉的程度。
所以明的要求,在古本翻译里(有了对“无间”的强调)就比庄的译本更精确,
更少误解的机会。
所以,应该说,根据这个上下文,“明”(破无明)是指的证果以后的情况。
呵呵。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我所知,
: 破无明、涅盘 也不一定解脱
: 也可能是暂时的 不是永远的 如果是这样就未必解脱了

c***h
发帖数: 2262
20
很同意你的看法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正当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22:40:26 2016, 美东)
很同意
”只是听过”或只是理解, 都不是原文说的破无明
如果只是理解四圣谛、因缘法、佛陀到底教我们甚么, 好像有人叫 “开法眼”。
也就是以前不理解佛陀圣道,现在明白了,理解了
如果是真的 阿含说的“如实知”,“无间知”,“现观” 苦集灭道、五蕴不实而生(
或叫因缘生 因缘灭)
虽然是阿含经中小小一句话,那不得了,这在现代已经很稀有了
首先,现代学佛法的人(除了南传),可能很少有人照佛陀说的”现观”五蕴
(虽然心经一直这样说,但我觉可能很少人准确这样做,大多是净土老实念佛,或禅宗
参话)
再者,”现观”五蕴的甚么呢?
可能很多是乱观,后世祖师教了一堆法门,但很少人照佛陀说的”现观” 无常、无常
如何引发苦(集)
一般会观察到生灭,然后就很高兴得了不起了,如果还有初禅的宁静喜悦那就够骄傲,
走路有风了。
可那只是初步,基础马步
佛陀教的是了解苦,苦的来由,灭苦之道。 这方面应该多数人不知该怎么办了,大家
各显本事
由佛陀成佛的过程,可以知道怎么观察五蕴,怎么灭苦
佛陀观察苦的由来(集),缘起
观察苦的寂灭(灭),还灭
把他整理成因缘法
观察五受阴之集、灭,就是观察因缘法。
我们追随佛陀成佛之道,难道不是要观察(现观、如实知、无间知)因缘法而成佛吗?
大乘祖师龙树,也是观察因缘法而写下心得: 中论
佛陀提出以四念处来修行,观察五蕴或因缘法
当观察因缘法则,愈往上愈细微,愈难观察,定慧都要很深,不容易。
直到”无明”,那是最细微的
到此,就像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一样观察(现观、如实知、无间知)五蕴的集、灭,
也就是观察(现观、如实知、无间知)因缘法了
在这过程,当然会观照到五受阴还灭、寂灭、空,可消除一切苦厄
也会观察到因缘所生 因缘所灭
(e.g. 眼生时无有来处 灭时无有去处
e.g. 不再认为有 “自”、“他”)
最终 破无明
明 (暂时体会明、涅盘,但还不能持续,也还没破”无明结”)
见缘起 见缘起则见佛陀
也就是体验到佛陀当年成佛的过程
一般会叫 好像是叫法眼净
初果 对四圣谛净信不疑(因为走过) 破疑结
像骰子 不论面对甚么理论 如何滚 很快就稳定 不会被各种理论迷惑牵走
这应该可以叫 空三昧
很熟练因缘法集、灭 的观察 常常内照五蕴皆空
北传阿含说 先有空三昧 再有无相三昧 然后无所有三昧
但这只能算入门(入流)
这还不能断贪,甚至最初的欲界贪都还无法断除
接着 常常这样观察因缘法 要累积智慧的粮食(般若波罗蜜) 等待突破
但要怎么累积呢? 舍利弗说 :味 患 离 佛陀也说 : 味 患 离
佛陀与所有弟子都说 : 味患离
不断观察 味患离 培养出离心
出离心愈强 愈能断贪爱 解脱
阿含经中常说
当观色无常 无常即苦 苦故不乐 生出离心 寂灭 然后心解脱
总合起来 观察集、灭、味、患、离
日常生活由那里观察集、灭、味、患、离? 由六入处
也就是六根触六尘时,就要小心,不要被 色声香味触法 迷惑
也就是七处三观
金刚经也说 菩萨布施要注意,不要被 色声香味触法 迷惑
当不再被色声香味触法迷惑 是无相 无人我众生 所谓xx及非xx,是谓xx
我看起来,金刚经说的境界 比北传阿含的空三昧还高一等级
但金刚经没说如何做到 阿含中有说如何做到 我上述也有说如何做到
很同意
很同意 “已受教导的圣弟子”这个定语是多余的
很同意
相关主题
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一)索达吉堪布:静虑 (大圆满前行课程摘录)
还原历史:释迦摩尼是吃生猪肉病死的吗?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转载)
寂灭中何以有乐?阿含经说的"不实妄语"是什么?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f*******e
发帖数: 5594
21
明白是第一步,下一步是要去修,去断。知道有结缚,知道怎么解结缚,再具体实施。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真相。不知道‘我’的真相。自然也就无法了脱生死轮回。
: 破无名,就得去明白。明白时,一切结缚就不成结缚了。

f*******8
发帖数: 3612
22

所以这里就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关于佛经翻译的资格问题,我记得在哪里听说过,
古代翻译佛经的人最少要证果(哪一果,搞不清,但是一定要有实证的人才行)。
否则自己都不一定懂别人在说什么,怎么翻译?
如果译者没有证量,以为自己在遵循原文,但是你怎么知道原文在抄写甚至口口
相传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有证量的人或许可以注意到原文或者有错误或遗失,
没这个证量的人,最少有两方面的可能问题,
1)前人已经传错了或漏了,你继续错下去;(这就像跟着郭靖念九阴真经了。)
2)前人是对的,但是含义你不清楚,强行翻译成自己理解、误解的意思。
比如,有些人看见对阿弥陀佛的论述,直接就在脑袋里翻译成这是古人的太阳崇拜。
然后写在书里,这怎么算?
生(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同意你的看法
: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正当的问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22:40:26 2016, 美东)
: 很同意
: ”只是听过”或只是理解, 都不是原文说的破无明
: 如果只是理解四圣谛、因缘法、佛陀到底教我们甚么, 好像有人叫 “开法眼”。
: 也就是以前不理解佛陀圣道,现在明白了,理解了
: 如果是真的 阿含说的“如实知”,“无间知”,“现观” 苦集灭道、五蕴不实而生(
: 或叫因缘生 因缘灭)

c***h
发帖数: 2262
23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正当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5 15:57:11 2016, 美东)

佛经的相关问题,的确很重要
翻译是其中一个问题,
而要通晓两边的语言这已经很难了,还要准确了解原典的涵义,这又是一个问题
能有证果程度 理想上当然最好 但我认为很难
我看阿含上,即使只是多个人大家一起背诵,还不是翻译,很多流传到后来都还不一致
翻译,翻成梵文已经有点问题,梵文翻成古汉文,又有点问题
我们现在要了解古汉文的意思,又有点问题。
每个人接触佛法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理解又有点不同。
甚至,有人用某个体会套当初不是这种体会的一个词。
”空”就是这样,大家自己想怎么套就怎么套
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
举例,何谓”第一义空”, “第一义”是甚么意思? 佛陀说的”空”是甚么意思?
也许现在人十之八九可能都理解错
通常我们会用后代人的接触佛法的环境、习惯去理解阿含
于是就有一堆人研究这是甚么意思,那是甚么意思。
谁也不敢说一定对,只能看谁说的合理。
有证量最好,但这人自认有,那人也自认有,两个人还说的不一致呢,很头痛
所以常会有各种考证,相关典籍互相参考
即使是目前最可靠的阿含、尼柯耶,也不能每一句每一篇都信以为真,要互相比对
阿含就有很多篇互相不一致,只能相关典籍互相参考,求一个相对比较正确定的说法
这的确是我们看经时能做的 该做的
佛陀时代,佛陀座下修行的比丘一般也还没证甚么果,
要先求了解佛陀说的话的涵义,不管瞭不了解,都要背诵,不能出错
佛陀当时对他的话要求很严格,不能误解,不能背错,不然会被叫到佛陀面前质问责备
当时有人问不同佛弟子佛法,赞叹佛弟子说的佛法都一样,同句同味悉同第一义
可见佛陀当时要求之严格
佛陀死后几百年,佛法还背诵得不差,各派背诵的还差不多,那真是黄金时代
这些佛法被称为由佛陀传承下来之法(阿含),佛法、佛经并没有太多不一致
当时,所谓佛法,就是阿含。 所谓佛经,就是阿含。 是唯一圣典,没有现代我们看
到的各种佛经。
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现在阿含只是众经之一,甚至是被人一说到,嘴角脸色就带着鄙视的经典。
我们如果活在佛陀那年代或他死后两三百年,是不会像现在,对佛法产生很多不同意见的
到阿育王时代,应该就差异稍多了,
解决办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找阿罗汉再集结,以免乱说佛法
但是证果者也不敢”修正”,只敢”收录”不同说法
所以我们就看到阿含,同一经有很多相似的经,就是不同派系背诵同一经,传了几百年
有差异
当初多次集结经典的各派阿罗汉们,只好全收录进来,不敢修正
这还只是背诵传下来,还不是翻译,都这么麻烦
后来大乘经典出现,这些美好的严谨传统就整个乱了套,
这问题更大,已经不是传承或翻译问题了,就不说了。
那阿弥陀佛到底怎么回事? 他是佛吗? 当初到底怎么出现?
其实我也很好奇,想知道,可否说说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同意你的看法
: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正当的问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22:40:26 2016, 美东)
: 很同意
: ”只是听过”或只是理解, 都不是原文说的破无明
: 如果只是理解四圣谛、因缘法、佛陀到底教我们甚么, 好像有人叫 “开法眼”。
: 也就是以前不理解佛陀圣道,现在明白了,理解了
: 如果是真的 阿含说的“如实知”,“无间知”,“现观” 苦集灭道、五蕴不实而生(
: 或叫因缘生 因缘灭)

f*******8
发帖数: 3612
24

翻译的事情确实很麻烦,没法说,我也知道你的论点了,是的,很困难。这个事情。
当然六祖说的我还是信,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这个事情,我也是间接知识,不是直接知识。
不过还是多少有些不同。
我选择的论据是,确实有很多我欣赏的“大德”认定这个事情的存在。
而且,和我理解的唯识宗也不矛盾。
这样,我不会轻易地否定这个事情的存在。
所以我的论点就是跟我另一个地方说的一样,现在“没有看见”。
这是严谨的。不同于“看见没有”。
那些说阿弥陀佛是太阳崇拜的人,其实是迷不信,他分明顶多是“没有看见”,
结果因为自己迷惑,直接下断语说“看见没有”。
所以从几个这种事例,我就知道这些人是迷人,
他们不是“不迷信”,而是“迷不信”的人。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正当的问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5 15:57:11 2016, 美东)
:
: 佛经的相关问题,的确很重要
: 翻译是其中一个问题,
: 而要通晓两边的语言这已经很难了,还要准确了解原典的涵义,这又是一个问题
: 能有证果程度 理想上当然最好 但我认为很难
: 我看阿含上,即使只是多个人大家一起背诵,还不是翻译,很多流传到后来都还不一致
: 翻译,翻成梵文已经有点问题,梵文翻成古汉文,又有点问题

c***h
发帖数: 2262
25
依据我所知阿含修行的过程,随时观察(现观、如实知见)是非常重要的
“随时”到甚么程度呢?
最好是每个生灭都观察(这也太快了)
持续多久呢? 只要醒着还能观察就观察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在观察因缘法的时候 已经知道甚么是烦恼及它的升起(集) 甚么是没有烦恼(灭)
接着,不要漏掉一丝、漏掉一剎那对烦恼的观察
这样你才知道当成就圣道时(例如,断除欲界贪),自证,自我验证,的确一点烦恼(欲
界贪)也漏不进来了
当无间观察时,就是要这样随时观察
否则,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只凭感觉,自己”觉得”没烦恼就没烦恼吗?
这样自证(自我验证) 太不靠谱了
我说的”无间”的延伸涵义不一定对 只是由修行角度看 仅供参考而已
f*******8
发帖数: 3612
26

灭)
是,这里再深入就必须实行了。我没能力谈太多了,估计大家都一样。
不过我是理解这个无间是要求24小时清醒的。
没有这个能力据说无法进入修解脱道。
不能说醒来还知道自己是个修行人,睡着了就昏沉到一塌糊度,像个死尸。
好消息是,知道有人能做到。哪怕在睡觉时,人家也是清醒、觉照的。
说明这是可以做到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依据我所知阿含修行的过程,随时观察(现观、如实知见)是非常重要的
: “随时”到甚么程度呢?
: 最好是每个生灭都观察(这也太快了)
: 持续多久呢? 只要醒着还能观察就观察
: 为什么要这样呢?
: 因为在观察因缘法的时候 已经知道甚么是烦恼及它的升起(集) 甚么是没有烦恼(灭)
: 接着,不要漏掉一丝、漏掉一剎那对烦恼的观察
: 这样你才知道当成就圣道时(例如,断除欲界贪),自证,自我验证,的确一点烦恼(欲
: 界贪)也漏不进来了
: 当无间观察时,就是要这样随时观察

h*****9
发帖数: 139
27
夫妻吵架时,有没有无明?
想想老婆也不容易,这么多家庭事务,还有生小孩,她有点烦恼,我为什么不能宽容呢
?想通了,就明了。
修行修心,从日常生活中这些问题解决问题。哪里烦恼升起,哪里就想通,就升起明。
人要吃两样:吃苦和吃亏。要感恩和知足。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感觉到学佛要提正确的问题,(别的行业也一样)。
: 一个正当的问题是,既然佛说大家是无明众生,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不明白的?
: 而且,不论在家、出家,只要他是没有解脱的,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 感觉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
: 如果mean一下的话,我觉得很多法师都不一定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很
: 可能有很多佛教知识,甚至写了几十本佛法理论和故事,感觉很明白。如果猝然被
: 人问“您到底哪里无明?有没有 可以下手的 解决方案,实验步骤?”
: 他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 当然,问别人不是目的,通过自问来锁定目标才是目的。
: =================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佛陀:和平的超级科学家 (转载)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阿含经说的"不实妄语"是什么?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
什么是十二因缘圆觉经直解 - 云何无明?
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彻底否定问题之一:关于“修行”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修佛远离两种违缘关于佛经中佛陀斥责别人的话
证悟的次第 5更有智慧更多力,是否能代表什么呢?
"不思善不思恶"的涵义是什么?(ZZ)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一)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无明话题: 佛陀话题: 无间话题: 观察话题: 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