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执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1
发帖数: 3240
1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Mon Sep 24 23:20:41 2012, 美东) 提到:
为避免贴子过长,新开一贴继续贴自己的《通鉴》笔记,从晋朝开始。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卒,昭长子炎为晋王。吴主迁都
武昌,丁固、诸葛靓守建业。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降为陈留王,居邺。晋王即皇帝
位,尊封族亲诸王。帝承魏氏奢侈浮华,矫以仁俭。
二年(266年):永安山贼施但作乱,北至建业;丁固、诸葛靓平之。十二月,吴主还
都建业。
三年(267年):春正月,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
四年(268年):正月,贾充等修律令。吴施绩寇江夏,万彧寇襄阳;刘俊等三攻交趾
;丁奉、诸葛靓攻合肥,皆败师。
五年(269年):帝有吞吴之志,使羊祜都督荆州,卫瓘都督青州,司马佃都督徐州。
安置西蜀人才(诸葛亮之孙京等)。吴主遣虞翻、李勖等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吴左大司马施绩卒,陆抗统军;何定权盛。胡烈讨鲜卑不克。南匈奴
五部居并州诸郡,改姓刘氏...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Fic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hsh (三胡), 信区: SciFiction
标 题: 三体3外传——【三体X】 全面修订本(水木Isaiah原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9 21:39:50 2014, 美东)
三体3外传——【三体X】 全面修订本(水木Isaiah原创)
三体X
Isaiah
目录
楔子....................................... 4
上部 ............................................. 6
下部 ............................................ 59
尾声 ........................................... 108
后记 ........................................... 117
尾声之后 ....................................... 120
补记 ...............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3
三体3外传——【三体X】 全面修订本(水木Isaiah原创)
三体X
Isaiah
目录
楔子....................................... 4
上部 ............................................. 6
下部 ............................................ 59
尾声 ........................................... 108
后记 ........................................... 117
尾声之后 ....................................... 120
补记 ........................................... 136
楔子
另一个星系,另一个时间。
依然是群星璀璨,依然是星汉浩瀚,依然是数不胜数的生命体系错落在被黑 暗太空分
开的一个个星系中。它们依然在这个星系的各个角落里萌动着,挣扎着, 隐藏着,杀
戮着……这个偏远的星...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6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前(8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我们刚才念的四句是发菩提心。若是有菩提心的摄持,我们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起
心动念,都可以成为解脱、成佛的因。学佛修行不在于形式,在于心。若是心发不出来
,即使行为、表面上做得再多、再精进,也没有什么功德,不会解脱,不会成佛。
若是想解脱、成佛,就要发心。大家来参加法会,首先要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发心,只是盲从地跟随,你们千里迢迢地上山参加法会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大家首先应该观察:买车票的时候,尤其是到山上的时候,自己是怎样的起心动念
,自己的心是何种状态?到朗措玛寺大圆满实修中心是为了什么?
发心有三种,一种是善念,一种是恶念,还有一种是无记——不善不恶。
有的人来到这里,也不好说是否有其他的目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如果来朗措玛寺
有别的目的,破坏道场,破坏僧团。这是恶念,是要断掉的。还有一些人是无记的状态
,一听别人讲“上山好”“参加法会好”,就跟着来了。还有些人是被父母、家人骗来
的,跟着家人一起来,以为是来旅游的……这些人是...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十)
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
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
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
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
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
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
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
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
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10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9章 云门家风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4
文:唐岐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行,贪瞋心行会相应邪见而不
自知;只要染著在贪瞋之下,就不可能契应「般若真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
以「诸法毕竟空」来掩饰自己贪欲心,说「贪欲」乃空无自性,一切行为「无罪无福」
之邪见。
《大智度论》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不积善根,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5
《大智度论》:「真空与邪空」的差别
文:唐岐
「般若空观」是佛法修証的核心;声闻缘觉依之而証涅槃,菩萨乘依之能够圆满六波罗
蜜。般若空义可以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法毕竟空」的法义得到胜解,但是要体
証般若,就不是从单纯的从法义理解所能相应了。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6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一篇 拔病苦
第二篇 救厄难
第三篇 兴福慧
第四篇 度生死
第五篇 广劝惩
第六篇 普示现
第一篇 拔病苦
★晋朝有个和尚,名叫竺法义,住在兴宁中始宁山上,很精细的研究所有的佛经,从他
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当咸安二年的时候,他感觉生起心气病来,病得很久,所
以他就一心一意的虔诚归依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破开他的肚皮,把他的
肠胃都拿了出来,并且洗刮他的五脏六腑,看见有结成一块块肮脏的东西很多,都把他
洗得干干净净了,再放进去,还原缝好,对义说,你的病已经除掉了,当他一觉醒来,
果然病都好了。宋朝尚书令官员傅亮编撰这件事的奇迹,常常说,他的父亲在世时,和
义一起游山玩水,义也常常说这件奇事,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肃然起敬的。(太平广记)
★元魏时(即北魏孝文帝亦称元魏)名道泰,住在常山的衡唐精舍,曾经梦见有个人告
诉他说,你的性命将于四十二岁的时候,当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
的病来,他自己忧虑必定会死,将他所有的衣食资产多为布施,有位朋友对他说,我听
见供养六十二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得福恩是一样...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手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大手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2:04:46 2013, 美东)
卡卢仁波切讲授
───缪树廉译
佛法广大,传统上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据说每一法门所包含的经典,都多到要用一只大
象所能载动的全部墨汁才能写完。佛法富有无尽的法教与善巧方便;每一法教或方便的
根本目的都是一样;协助众生了知心性,以使在各种情况下的众生皆能获益。
根据佛法,正觉有三面。一面是法身,常用金刚持的姿态来象征。人间所流传的密续就
是出自金刚持所表现的觉悟层面。秘密藏密续〈Guhyagarbha-tantra〉中,有一赞叹心
的祈祷文:
我今礼敬心,心似如意宝,
人所有目标,皆由心实现。
心性诸法本;轮回涅槃中,
无不由心生。
传佛教的四大派──萨迦、格鲁、噶举和宁玛──所用修行方法甚多。每派都修加行,
首先是皈依三宝,然后以行动来表现皈依三宝,如顶礼、念诵、献供、净化和修观,使
我们与自己的上师合一。每一派都...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8
禅修前行
我现在解说如何修习禅定。开始前,跪下来,双手合十置于心前,虔诚礼敬三
宝,口诵下文: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bhagavā:
Buddhaṃ bhagavantṃ abhivādemi
薄伽梵[7]是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顶礼佛陀、薄伽梵。(一拜)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Dhammaṃ namassāmi.
法由薄伽梵善说:
我崇敬法。(一拜)
Su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Saṅghaṃ namāmi.
薄伽梵的僧伽弟子行道正善:
我礼敬僧伽。(一拜)
以你的意、语、行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礼敬薄伽梵、阿罗汉、正自觉者。 (三遍)
归依三宝:
Buddhaṃ saranaṃ gacchāmi.
Dhammă...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9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1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如本法师
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为修行大纲,菩萨修行在因地的时候,必须依六波罗蜜为修行法则
,一一进修入道,依六度波罗蜜的修证作为桥梁,才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安乐
的彼岸。也就是 菩萨修行为因,成就佛道是果,而由因到果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
这段距离,就有待菩萨广修六度波罗蜜来圆满成就。
六度波罗蜜是菩萨实践的法门,是成就佛道的阶梯,是转凡入圣的宝筏;此六度法
门成就的时候,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时候。
由此可知,菩萨道与六度波罗蜜是一体,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离六度无菩萨
,离菩萨无六度;六度因菩萨而有,有菩萨方有六度,菩萨与六度之关系,形影不离。
六度即:
一、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度悭贪。
二、持戒(律仪度、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三、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嗔恚。
四、精进(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五、禅定(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六、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
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菩萨道的精神与特色总摄归纳为五,即:一慈悲无尽。二智慧无尽。三时空无碍。
四空有...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2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雲龙吟】 第二十七集
【六朝雲龙吟】 第二十七集
送交者: localhost22[校尉★] 于 2015-05-03 10:36 已读 2657 次 大字阅读

六朝雲龙吟
第二十七集
第一章
洛都,北宫。
永安宫大殿内帷幕低垂,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血腥气。大殿一侧的金砖被掘开,挖出一
道深沟,沟中堆满炭火,火苗已经被熄灭,逼人的热气从厚厚的白灰下不断升起。
绾着高髻的太后吕雉坐在一旁,白髮苍苍的淖方成立在她身後。义姁跪在太后身前,低
声禀道:“小公子喉管被切开,鲜血逆流入肺,已经气绝。胡巫说有秘术可救治小公子
,奴婢听闻其术,用的尽是些污秽之物,觉得太过匪夷所思,不敢自专,只能勉强护住
小公子的心脉,将他送回宫中……”
帷幕微微拉开一道缝,胡夫人闪身进来,低声道:“羊粪已经运来了。”
义姁想说什么,又闭上嘴。太后淡淡道:“刀伤非你所长,事已至此,胡巫既有其术,
便让他们去做。成与不成,你用心体悟便是。”
义姁应道:“是。”
内侍搬来成筐的羊粪,那些羊粪挑选过,都是晒乾後呈白色的屎球。几名胡巫抓起羊粪
嗅了嗅,然後撒入沟中。乾燥的羊粪遇到热灰,一股异味顿时弥漫开来。胡巫一连撒了
几十筐羊粪,将...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3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4
☆─────────────────────────────────────☆
onecity (天地一大梦) 于 (Sun Aug 10 16:21:50 2008) 提到:
恐怕古往今来都没有吧?如果有就好了.
别的不说, 如果这位大牛能以科学的语言阐明一些佛学的经义, 或者在不能阐明时指出
为什么不能阐明, 对受过科学训练多年的广大学子, 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
vitruvian (日日改过) 于 (Mon Aug 11 01:25:57 2008) 提到:
有才叫误人呢。
本来就是不同的体系。硬要扯到一起,只能是四不象。
☆─────────────────────────────────────☆
zxzhren (紫霞真人) 于 (Thu Aug 14 09:11:14 2008) 提到:
用科学语言来描述佛教中许多东西,是应该的,在某些方面也是可以的。但许多方面,
目前科学还无法表达,因为现有的科学知识认识还没有到那程度,还无法观测到某些东
西,更无法来分析和解释它...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5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观精要》 五
根登曲佩著 白玛旺杰译
所有宗派,包括佛教与非佛教,都在极力地寻求一种与世不同的思想。但是,
被认为宗派最高形式的中观应成派,其思想就怎么会接近世间一般的思潮呢?所谓「绝
对,从绝对意义上是真实的;而相对,在相对意义上是真实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即
是:「石坚硬,水潮湿」。但是,根据「坚硬」与「潮湿」彼此相融不违的观点,石头
在水中,可以保持干燥;水在石头上面,也经常可以保持潮湿。此即「相互不违」之原
则。但是,如果我们按照这种原则的话,充斥于我们思想中的「愚昧无知」,与人所具
有的佛性智慧,平等无二,永远在一起的了。而中观应成派的基本逻辑,则认为眼睛所
看到的事物之外形,与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是两个不同的现象;鼻子所嗅到的气,与舌
头所尝到的味儿,也是两个不同的现象;最后,连我们心中的每一个想法,也是前后自
相矛盾。在所有意识之外,似乎另外有一条通向解脱的道路。但是,只因为在眼耳,以
及其它意识活动之间,没有相互的影响,就把概念知识奉为衡量真理之标准的话。我们
就没有必要分辨虱子、耗子,猫、狗,以及人类之间的思想区别。因为,他们的感受与
思想,从各自相对的意义来讲,都...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9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望是苦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脱歌_大愚法师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脱歌_大愚法师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3
从初转法轮到三转法论的“识”
By 正益
从初转法轮到三转法轮的「识」。我们今天要说这个「识」的真实义。
这个识就是缘起支里面的识,可是却不是像大家所想的缘起支的「六识」,因为六识是
包括在「名色」之间,名色之中并不是 佛陀所说的这一个如来的所依识。在我们看到
缘起法里面,有一个法就叫作「齐识而还」这个识,遇到这个识,你只能够回头,不能
过彼,你不能超越这个识而再去探求衪前面有个源头。为什么?因为这个识是本有,而
且是究竟法,没有一个法可以出生这个识。所以这个识称为常住丶无生无灭的识,所以
如来以衪作为所依,所以,如来在《阿含经》里面说,这个识就叫作「如来所依识」。
因为有这个识,所以称为如来,如来因此就是成就一切诸法,成就一切智智。所以这个
识也包含一切诸法的钥匙,衪能够出生一切诸法,所以随伴着名色而出生。这个识从我
们入胎丶出胎,在婴儿时期,在少年时期,乃至中年丶老年,一直到死亡,到中阴,衪
都一直存在;然後又再一期的轮回,入胎丶出胎等等;如是,这个识一直陪伴着我们。
而在第三转法轮,是要怎麽说这个识呢?就叫作阿赖耶识。然而,转法轮有没有说阿赖
耶识这个观念呢?并没有出现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4
从初转法轮到三转法论的“识”
By 正益
从初转法轮到三转法轮的「识」。我们今天要说这个「识」的真实义。
这个识就是缘起支里面的识,可是却不是像大家所想的缘起支的「六识」,因为六识是
包括在「名色」之间,名色之中并不是 佛陀所说的这一个如来的所依识。在我们看到
缘起法里面,有一个法就叫作「齐识而还」这个识,遇到这个识,你只能够回头,不能
过彼,你不能超越这个识而再去探求衪前面有个源头。为什么?因为这个识是本有,而
且是究竟法,没有一个法可以出生这个识。所以这个识称为常住丶无生无灭的识,所以
如来以衪作为所依,所以,如来在《阿含经》里面说,这个识就叫作「如来所依识」。
因为有这个识,所以称为如来,如来因此就是成就一切诸法,成就一切智智。所以这个
识也包含一切诸法的钥匙,衪能够出生一切诸法,所以随伴着名色而出生。这个识从我
们入胎丶出胎,在婴儿时期,在少年时期,乃至中年丶老年,一直到死亡,到中阴,衪
都一直存在;然後又再一期的轮回,入胎丶出胎等等;如是,这个识一直陪伴着我们。
而在第三转法轮,是要怎麽说这个识呢?就叫作阿赖耶识。然而,转法轮有没有说阿赖
耶识这个观念呢?并没有出现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5
来自主题: Xibei版 - 欲望是苦 (正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欲望是苦 (正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6 19:43:42 2013, 美东)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欲望是苦 (正版)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7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三)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630
39
【银河纪元410年 我们的星星】
天空是一片迷蒙的暗灰色,下着同样迷蒙的细雨,将午后的小湖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雨雾
中。湖畔的小草在微风中俯仰,贪婪地吸吮着甜丝丝的雨水。一只用草叶编的小船浮在
湖面上,在雨丝激起的圈圈波纹中越飘越远。
云天明坐在岸边,将一颗颗湿漉漉的小石子扔进湖里,泛起一片片涟漪。一个美丽热情
的女子坐在他身边,静静地凝视着他,被风吹起的长发时而飘拂在他脸上,痒丝丝地好
不舒服。
有那么一瞬间,云天明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大一时的那次郊
游,回到了当初和程心幸福地在一起的那一个小时。但淡黄色的湖面,蓝色的草丛和色
彩斑斓的石子无不提醒着他,这是另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是近七个世纪之后,近三
百光年外的另一颗星星……
以及另一个女子。
“斜风细雨不须归”。不知怎么,云天明想到了一句古诗。那还是他那崇尚古典教育的
父母
逼他背下来的。而今天,他真的是“不须归”了。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这一切本来没什么奇怪,甚至是顺理成章之事。当年他的多少同学,七年,七个月,甚
至七天之后身边就换了另一个女人,而他在七个世纪后,本来根本不敢奢望能和同一个
女子坐在一起。...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40
第一章
程宗扬觉得自己一生的震惊都在这一晚用完了。 至高无上的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暴毙
,倍受荣宠的妃嫔像娼妓一样被人淫辱,鲜血和杀戮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肆意流淌。
吕冀的猖狂和嚣张远远超出自己的想像,但程宗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吕冀会肆无忌
惮到如此地步。
楼梯下方,吕冀像骑着一匹美丽的小母马一样,骑在友通期臀上,一边扯住友通期颈
中的绳索,死死勒紧,神情兴奋而凶狞。 友通期六识被禁,此时扬着面孔,空洞的双
眼圆睁着,嘴巴越张越大,连舌头都伸了出来。
绳索深深勒进少女粉嫩的玉颈,一点一滴地绞杀着她的生命。 不多时,友通期便呼
吸断绝,气息全无,她粉白的玉颈软软歪在一边,美丽的面孔再没有一丝血色。 吕冀
满脸兴奋,在友通期身躯抽搐的雪臀内狠狠挺动几下,然後放肆地喷射起来。
赵合德双手捂住嘴巴,身子瑟瑟发抖,整个人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天子的死让她惊
骇欲绝,友通期的死却让她感同身受——假若当初她不是代替自己入宫,
此时受尽淫辱,最终在无意识中凄惨死去的就是自己了。
人死如灯灭,无论生前如何地位尊崇,权倾天下,又或者如何的千娇百媚,
芳华绝代,死後都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 ...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2752
41
四十、
天完全黑了,雷声有一阵没一阵的,声音也有点发闷,象是在铁皮罐里点燃的炮仗
,雨下得不是很大,不愿意带雨伞的懒男生们顶着几张报纸也就可以勉强抵挡着跑回宿
舍了。
校博物馆四周的路灯坏了几盏,馆内又不像其他开放自习的教学楼那样灯火通明,
在这样的雨夜里便显得有些阴森可怖,偶尔有学生从附近经过,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快了
脚步。
无为子独自一人坐在博物馆大门前的看守小屋里,也不开灯,桌上搁了一瓶二锅头
和一盘卤花生,就这么颇为寂寞地在那里自斟自饮。远处偶尔有脚步声响起,老人便会
抬起头来看一眼窗外。
九点一刻,有人轻轻地敲了敲小屋的窗户。
“前辈,真对不起,我来晚了。”宇文的神情看上去有些抑郁,找寻了这么久,始
终没有温雅和玄罡的消息,他身上的衬衣已经找不到半根干纱,头发也是湿漉漉的,不
时滴下水来,也不知道他在雨中走动了多久。
“外面太冷,博物馆里面有空调,我们还是进去说话吧。”无为子倒也没怪宇文来
晚了,提起桌上的酒瓶,起身推开了小屋的门。
走进博物馆,无为子打开一间侧厅的照明,又不知从何处拿出一件灰色的旧布褂,
顺手扔给了宇文,“想换就换上,不想换就拿这衣服擦擦你的脑袋,这展厅地板沾...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2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观精要 二
既然,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可以信赖的,那么,如何是好呢?诚如前面所述,
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服膺谎言,除了归心虚假,除了在虚设的谎言之上创
制一些莫须有的原则与信条之外,没有其它任何选择。
如果有人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山脉、大地、岩石、河流等,在我们成佛之后,所
见依然相同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草的甘香味儿,只有驴子体内的意识方可感觉得到
,一旦这种意识从驴子的身体内消失之后,驴子再也感觉不到草的甘香味儿了。公鸡有
一种测时报晓的意识能力,一旦此意识从公鸡身体内消失之后,公鸡再也不能知晓夜间
的早或晚了。我们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是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知觉来护摄的,如果在五
识之上,再另加一个意识的话,我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将会更加开阔;如果我们额头上
的两只眼睛,不是左右横向,而是上下竖立地长的话,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的形象与
颜色将会大大地不一样的了。我们所认为的一切,都是由眼耳鼻舌身来提供的,除此之
外,再也没有其它任何获取知识的途径了。所有的颜色与形状,是由额头上的双眼来摄
识的;所有的声音,无一不是通过两只耳朵内耳膜的振动来听闻到的。通常,人类在功
能低下,作用有限...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Zz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加鼓励,但知识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6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7
中观金鑑(自序)
孫正德老師著
佛法中观之立论乃至中道之履践,皆是真实可证、务实可行而有其不可攻破、不可
毁坏、常不变异之真实理為根基。此真实理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皆常常时、恆恆时,
法性安住、法住法界,而有其法尔如是、永不颠倒之理成就性与如成就性。真实法性如
是安住於法界,在在处处所呈现者皆是其无二之实性,有二者则非实性,有二者则落於
两边之一边,或具足两边而不涉中道;若不能处中而含摄两边,并且不落於一边者,即
非实性。意即具有实性之法性,方能处中而含摄两边,不餘一法而不堕一法,才是中观
立论之依据,才是中道履践之行跡,才是佛於经中所说之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
道跡。
所谓二法者,例如:常、无常,生死、涅槃,有、无;或如空、有,我、无我等等
,皆是二法,凡是因缘所生法皆是落於二法中者,不涉中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四念处等三十七道品皆是因缘所生法,皆不是能够含摄二法而不落於一边者。例如色受
想行识五蕴,是无常之法、是生死之法、是世俗之有、无真实我之法。因為,五蕴是因
缘所生念念生灭变异故為无常法,五蕴乃本无今有而有生相与死灭相故為生死法,五蕴
乃三界中之有法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磨血脉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1-09/1652.shtml
达磨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 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
本来真佛。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
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
,不假外求。
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
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
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磨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
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
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
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空性的诚实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The Integrity of Emptines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6 坦尼沙罗比丘。免费发行。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
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7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以佛陀教言之精深,对于评估智慧却有一则简单的测试。他说,有些事你虽不
乐为,但知其将引生乐果,有些事你虽好为,但知其将造就苦果; 在多大程度上你能使
自己行前者而避后者,便决定了你的智慧程度[1]。
这项智慧的评估准则,来自于佛陀的一则洞见,即: 有动机的行动[业]在塑造
我们的悲喜痛乐等体验上,起着根本的作用。既然行动如此重要,又备受误导,智慧在
促行真善之业时,必须机智有方,巧胜短视偏见,趋向持久之乐。
由于佛陀从业果角度审视一切...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