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常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寂灭中何以有乐?
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寂灭为乐”.
但寂灭为乐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给大家说,它是出自《大般涅槃经》。在《大般
涅槃经》里面 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这样子给弟子们开示,佛陀说:“诸行无常,是
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接下来还说:“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
。”最后 佛陀说:“我今虽是金刚之体,亦复不免无常所迁。”所以最后告诉大家说
:“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
”(《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佛陀也跟弟子
们说:“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杂阿含经》卷三
十四)这个是寂灭为乐这个四个字的出处。
当然就是说,我们在刚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免不了会有所疑惑:什么是寂灭?那
为什么……寂灭是乐趣吗?当然就是说,可能会直接联想到,是不是佛教在教所有的人
要舍离一切的欲望呢?
学佛其实有两个方式去学:一个是出家,一个是在家。出家的人学习的时候,其实
是按照 佛陀所规划的环境,在里面好好的去学习,学习 佛陀所教的道理;所以,出家
人以出家的方式来学习解脱道的时候,会获得...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辨识 (转)
中譯版權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條件如上。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并登載本版權聲明。
---
三辨识
Three Perception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作者] 坦尼沙罗 尊者
[中译] 良稹
几乎每一本有关佛教的书都会告诉你,三相[三特征]——无常相、苦相、非我
相——是佛陀的核心教导之一。不过奇怪的是,你去查巴利圣典,“三相” 一词的巴
利文 —— ti﹍akkhaṇa——却是查不到的。不管用圣典的哪一种电子版本,检
索栏中输入比如 anicca﹍akkhaṇa[无常相],一概是查无所得。这个词在巴利圣
典中不存在[1]。至于 dukkha﹍akkhaṇa[苦相]和 anattā﹍akkhaṇa[非
我相],检索结果也一样: 这几个复合词是查不到的[2]。这不等于说,无常、苦、非我
的概念在圣典中未曾出现,只是它们不叫做相。它们没有与“相”构成复合词。与它们
复合的单词,一个是 sañ&nti...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正念必须奠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我们的心与身。
分析身体构成部分,
显示没有永远的「灵魂」或「自我」;
注意到这一事实,
则基于迷惑的「自我」或「身见」,
将自然消灭,
使我们自痛苦轮回的世界中脱离。
佛教是一个完美的心灵教育或禅修系统。心是佛教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善加训练;祇有
训练的心才能
开发出洞察光明与实相的智能。
整个佛教教学是以四圣谛为基础,它们是:一、不完美或苦的圣谛,二、苦因的圣谛,
三、苦灭的圣
谛,四、通往苦灭的道路的圣谛。这四种圣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的存在是五蕴的身心
和合,是所有烦恼
与痛苦的根源,存在是执取或贪求不可避免的结果。
存在(有)也是对实相不了解的结果,贪造成无止息的存在,祇有摧毁贪才得以止息存
在或苦。要止
息人类的贪或苦,可透过修习八正道达到,包括: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
四、正业,五、正
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依此止息苦会得到四个阶段的解脱,一步一步
走向涅盘,没有经
过这种解脱,涅盘便无法实现或获得。
佛陀的基本教义视「生」是「无明」与「贪」的结果,而「无明」与「贪」则来自需要
保护与满足「我」
或「自我」的错误认识,因...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Aug 8 08:57:17 2011, 美东) 提到: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仅是参考而已。

嗯 正是如此
这经文,我的看法是这样,也许有错。
我们有了贪爱,贪爱色、受、想、行、识,这样五蕴就成了五受阴(五取蕴)
此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病、……….
这样说,
1 没有这样的贪爱呢?
-- 会 无常吗? 会,ok,大家都同意不管有没有贪爱,五蕴或世界事物都是无常。
-- 会 苦、病、痈、剌吗??
仔细想, 苦是由何而来? 有无常就会苦吗?
再仔细想, 路边一颗石头,无常吗? 当然无常,那我们要毁灭那颗石头吗? 要它
消失吗?
路边一栋房子,无常吗? 无常。 那我们要毁灭那栋房子吗? 要它消失吗?
所有无常的东西,我们全要它自世界消失吗? 不,我们不会这样做。
该存在就存在,该毁坏的时候就毁坏。 我们不会因为它是无常,就故意让他消失。
这世界一切是无常,这个大家都同意,
可,就一定苦吗? 没有贪爱、无明, 会苦吗?

再看下去,这么说,
我们能控制什么? 我们能做到什么?
把一切无常的事物,变常吗? ...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9
以下摘自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
除了涅槃之外的实相──名与色,一开始并不存在。每当有因出现,它们就会生起
,生起后它们就消失。因此,我们说名与色的实相为无常。以看为例,开始时没有“看
见”,但如眼根完整,对象生起,有了光线,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那么就有“看见”。一旦生起,随即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看是无常。要一般人知
道看为无常并不容易,听则比较容易了解。开始时并没有听,但如耳根完好,声音产生
,没有阻碍,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听见”。它生起,然
后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听是无常。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你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声音。一旦听到它们,它们就消失。听,
“声音(sound)、声音、声音”。当我说s,你听到,接着它就消失。当我说ound,你
听到,然后它消失,这是它们的生灭。对其他的心理生理现象也是这样。它们生起和消
失。看、听、嗅、尝、触、想、弯、伸、移动──全部都生灭。因为它们不停地消失,
我们说它们无常。
在这些名色的生灭之中,心识的消失非常清楚可知。假如在观注上升、下降时,你
打妄想,你观注“妄想”。当你观注它时,打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0

你们讨论好多帖,就不一一回帖了。
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自己的想法+经文而已。
生灭是五蕴的基础,
不过,生灭既然是五蕴的基础本质,基于五蕴生灭的集灭,当然跟着也一起生灭无常。
我之前有一帖提过,忘了哪一帖,五蕴自己有生灭无常现象,苦的集灭也有生灭无常现
象。
五蕴的生灭不会变成常
但是苦的集灭会变成常,也就是涅盘,苦不再升起。
这是有经文的。
这样的经文解释,当然,是我个人的看法。
(至于是否是剎那生灭? 这的确没经文,至少我没找到,
是通过实验由大到小观察,
大范围有生灭,升起又消失,又升起又消失,
当小范围的时候,时间变短,就变成人家说的 剎那生灭吧。
就看你禅修多厉害,看得到多小的时间)
由杂阿含四十九、五十九来看。
四十九经,说色是什么,受想行识是什么。
是什么? 是生灭。
五十九经,六七、六八经
第一步 知道色是什么
第二步 知道色集是什么
弟三步 知道色灭是什么
色是什么? 四十九经说的,生灭。
五十九经前面多了一句,生灭法。
这”生灭法”怎么断句解释?
1.前面说五受阴,可以看成是,五受阴本身是生灭法
,e.g.色,本身是生灭法。 与四十九经相合。

2...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650
11
simple but profound!
四法印,又作四法本末、四忧檀那(梵uda^na )。
四法印乃显示诸法真理之四标印,可作为佛教特征之四种法门。即:
1. 一切行无常印
2. 一切行苦印
3. 一切法无我印
4. 涅槃寂灭印
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alcoo.com/works/film/video/zongsa.html
和仁波切的生平介绍
在线观看
http://video.sina.com.cn/v/b/31137470-1579758281.html
http://www.56.com/u51/v_NTA2MjA5ODQ.html
宗萨仁蒋扬钦哲波且北京大学佛学演讲 (文本)
第一场 2007年3月15日 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
现场翻译:姚仁喜
仁波且想要,谢谢王守常教授刚刚的介绍。不过他也很担心王教授的简介,提高了每一个人对仁波且的期待。
仁波且说很抱歉他有一点分心,因为他有一点害怕。能够来到这里跟大家说话是一个非常大荣幸。来到这个世界级的学府跟大家说话是很大的荣幸。
仁波且旧闻北京大学的大名、盛名和所有的光荣历史,从来没有想...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一、前言
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部分或澈底)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无我我所离贪瞠痴」,真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涯。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即在契机(适应不同根机)的原则下,将一切法门(不论是主张空或有)以四种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统摄,并以「第一义悉檀」许\为真实而不可破坏的究竟了义。
与佛有缘的朋友,不论是新学或老参,假如他是真诚的关注生命,而且不一味的「信仰增上」(以信仰为先,不重视理性的分别观察力,致缺乏适当的简择批判精神)应当含触及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法海汪洋,固然是法书无量,在遍尝法味云深不知处时,到底洲褚(彼岸)在何方?」本篇习作除尝试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外,更愿意与道友们共同探讨、寻找并归向那「清净解脱宁静」的「第一义洲褚」。
二、世代圣典的启示
面对多方面传出的经与律,应如何的不轻信、不诽毁,古来在南北传阿含及各部律典中(如《增壹阿含》「声闻品」及《长阿含》「游行经」等)即有「四大教说」的提示。
四大教说的大意为∶各处传来的经律,如果与固有经律之...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4
五部大论,四共加行与不共加行听说过没有?
藏传次第的完整更胜于密法,藏传的每个寺院,五部大论还有入行论是每几年就要传讲
一遍,很多僧人一辈子都在修。
看看具备接触密法的资格先要把什么修圆满再说吧:
四共加行
洛本仁波切
一,何谓加行
对佛法有兴趣,并且愿意信受奉行者,这令上师确实感到欣
慰而修行务必从基础做起。什么是修行的基础呢?藏传佛
教有一套严谨完整的修行方式与次第这一套修行次第并不
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由很多祖师,圣者,成就者不断精
进,最后融铸成一套修行方法,称为“四加行」。”四」就
是有四种,“加行”就是准备进入佛法之流,转凡心向道的
先前准备工作,就好像做蛋糕之前,必须要有面粉,蛋器
具,而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制作方法,这些都准备好了,才
能做出蛋糕,此譬喻就是“加行”的意义。
二,不共加行
藏传佛教四个教派的不共加行,在修持上各有不同。四加行
的第一个是「皈依大礼拜」,第二“金刚萨朵”,第三“献
曼达」,第四「上师相应法」。什么是“皈依大礼拜」?佛
教徒之所以成为佛教徒,当然是从皈依开始,皈依大礼拜有
两个重点:第一,借此坚固自己对三宝的信心,第二,就是
借?皈依大礼拜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5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空不二
佛说:“十八界空无所有。”然而,却有喇嘛教徒与索徒们(索达吉的弟子们)认
为十八界法灭后,在空无所有的灭相境界里,说十八界法的作用还在、还能显现出来。
他们还由此发展出现空不二,再变化说为现空双运的理论,认为不管是缘起时还是相灭
时,一切法与此空无所有的境界其实无有差别,例如匿书(没有出版背景资料的《般若
锋兮金刚焰》一书)中说:“缘起是假立、虚幻的法,其实质正好是空性,又因为是空
性,才能产生出万法,故缘起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正在显现之时,外、内、中、
上、下都不存在,远离了四边八戏,也正是在这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它就
有显现。说没有,它能显,说有,它又是空性,这境界远远超出分别心所能了达的范围
,因此才说它是稀有法。”。
喇嘛们的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的,因此是假立法、是虚幻的法;而一切
法灭后空无所有的实质,正好是空性,也因为有这个空性的缘故,才能产生出万法,是
故说一切缘起法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一切虚幻的法在显现时,去分析它们,结果
都无实体,因此都不存在,这就是空性,空性是远离四边八戏种种戏论的。也正是在这
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一切...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17
有人看过这篇文章么: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可是又不敢说出来。家人及身边
的人都没有在修行,我没有可学习的对象,也不知道何处可找到正确的方法。在缺乏老
师及经书的引导下,我也只能独自摸索。
一...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超级牛的人:无名氏
这人太厉害了,我第一次看到,而且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谢谢rainbowcc的转帖,我单独列出主题
------------------------------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树叶。森林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defb10100bvhe.html
有一次佛陀在带领弟子乞食的过程中,经过一片森林,他抓起一把树叶,问弟子:我手
里的树叶多还是森林中的树叶多?
弟子说,当然是树林中的树叶多。
佛于是说:我能讲的法像森林里的树叶那么多,但是那些法我不说,我只说手里的树叶
。因为这些才跟解脱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学佛好像很时髦。国家的政策各方面也比较变通。使很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教
。但是佛法有这样的说法。“佛法所缘。缘苦众生”。因为生命中有苦才会让人们有所
触动、反省。从而使人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实际上佛开始说法并没有那么复杂,没
有那么复杂的现象。
佛法在原始传播时是很简单的。因为它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很复杂
的仪式、仪轨,以各种很复杂的修行模式出现。佛刚开始说法说得很简单,就是说的四
谛:苦、集、灭、道。它告诉你一种方式和角度,说一切皆苦。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就
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每个人都想觉,之所以不觉是由于很多因素。我们没能足够地
去认知生命的本质和思维状态,所以会让我们有很多痛苦产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解脱与慧解脱
(以下经文选自大正藏及庄春江南北阿含对照网站 http://agama.buddhason.org/SA/index.htm)
依杂阿含392经,心解脱、慧解脱显然不一样。
依杂阿含710、1027经,说的更明白「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可心解脱,没特定指明,有时指整个十结解脱。
若有上下文,则依上下文中所指来说明心解脱。
如果上下文有谈到”喜贪尽”,”欲贪尽”
那心解脱应该只是指 断贪 而已。
(例如 杂阿含1、2、250、710经)
如果心解脱与慧解脱连用,我认为
心解脱指断欲界贪,有时又指断三界贪,或四果向
而慧解脱则指十结尽断,究竟涅盘。
依杂阿含1经,“喜、贪尽”就可以心解脱,
“喜、贪尽”依字面是断除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喜爱、贪,(没说 断无明)
如此就可以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也就是四果向,可以自证”我生已尽。…”
甚至,再更退一步,依杂阿含2、250经。”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依杂阿含2经,
也就是只要断欲界贪,就可以心解脱,可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如此说来,三果就可心解脱。
心解脱看来有各种程度,从三果、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人?
宗萨钦哲仁波切 - 四共加行与四加行
马君美口译
摘要: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
加行是什麼?是忍耐;
忍耐是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忍耐是為了消業障。消什麼業呢?就是清淨那個被寵壞的心,清淨那個想做大禮拜的欲
念。”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像讲慈悲一样。讲慈悲
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如果
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令人
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刺激的话题,像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
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授,并不是让你听了就算了,而是要你
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靠听就够了,你可以
做得比说者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吃掉就是了,这样子
,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样的,四加行也是要
去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刚波巴说:「心要转向法,如
果我们的心一直停在轮回里,是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
藏传佛教无常都是要一座一座地观修的。无常分十二个观修:
一、观蕴身而修无常;
二、观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三、观器情成坏而修无常;
四、观诸佛圣士而修无常;
五、观死亡不定而修无常;
六、观有为法自性而修无常;
七、观骤然死缘而修无常;
八、观独自离世而修无常;
九、观时代士夫而修无常;
十、观无可信赖而修无常;
十一、观外缘不定而修无常;
十二、观厉力希求而修无常。
在无常之前还要先观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分十个观修:
一、思维闲暇之本体;
二、思维差别之圆满;
三、思维恶趣之险地;
四、思维难得之比喻;
五、思维次第之数目;
六、思维无义而空耗;
七、思维因缘与缘起;
八、思维生死之流转;
九、思维暇满之赞颂;
十、思维当生欢喜心。
无常后面还要观、轮回痛苦;业因果;依止善知识;皈依。然后才进入大乘不共的内容。
剩下的我觉得我就不用说了。

一、
a*******2
发帖数: 46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真堪布:今生解脱成就之法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净土法与大圆满法”。
人身难得今已得。我们已经得到了人身,就意味着得到了解脱的机会,而解脱的机
会非常的难得,千载难逢啊!今天我们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这是累生累世修来的
福报,我们若能利用这个人身,学修佛法,今生就可以解脱。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也可以说法门无量无边。因为众生的分别念、烦恼是无量无
边的,所以法门也是无量无边。其中,净土法与大圆满法是与末法时期的众生最有缘分
、最相应的法门。末法时期的众生,生命短暂,还特别懈怠,业障重,学修那些复杂的
法门很难成就。
获得净土法的成就主要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而阿弥陀佛有这个愿力;获得大圆满法
的成就主要靠上师的甚深窍诀,主要靠他力——但光靠他力也不行,还要靠自力,但主
要是靠他力。这两个法门都是最捷径,也是最方便的法门。
现在的人都找捷径,这两个法门是最最捷径的法门,没有比这些再捷径的法门了;
这些也是最最方便的法门,没有比这些再方便的法门了。大家若真心想解脱,想成佛,
就要学修这两个法门。
上师如意宝老...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4
15年莲师法会·噶当教言(三)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2月20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五天,接着给大家讲《噶当教言》的内容:贡巴瓦格西讲了学
佛修行中的十一种根本。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了解、都明白了,才能知道怎样得
到这些功德,怎样达到这种境界。贡巴瓦格西是旧噶当派的大成就者,修行非常好,关
于他的很多故事非常有加持力,非常有感染力。
格西讲,想成佛,要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两种资粮圆满了,就能成佛了。
成佛要靠积累两种资粮,积累两种资粮要靠菩提心。如果缺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
的摄持,无论学佛修行,还是行善积德,都不是成佛之因。有菩提心的摄持,学修才是
如法的,最终才能成佛;有菩提心的摄持,行善积德才能变成成佛的因。如果没有菩提
心,无论是学佛还是修行,无论怎样精进,最终也不能成佛;如果没有菩提心,无论怎
样行善积德,最终也不能成佛。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主要指利他心。这种利他心不是普
通的利他心,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心...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漂亮
有关于”我”,目前我体会的最核心是一种”主体感” (不知要怎么说,姑且用这个词)
”主体感”很难解释,但我发现的可以用 ”恒常不变”+”真实实在”+“自身独特性
” 三者来分解描述它
当我们脑袋做生物反射动作时,
也会自动认为由六入处传入的六识所代表的东西是”恒常不变”&”真实实在”
而脑袋自己也认为这个生物体自身是”恒常不变”&”真实实在”
脑袋对自身与外界,两边都会自动以”恒常不变”&”真实实在”看待,也就”自身独
特性”
由”恒常不变”&”真实实在”这两者为基础出发,开始维护生物体
接着,指导一切身心之行为
接着,出现贪(有利生物体生存), 因为自动确定了自身是”恒常不变”&”真实实在”
,必须维护
嗔(阻止生物体被伤害),
至于是否会自动确定外界他人是”恒常不变”&”真实实在”? 我还不确定
也可以继续用其他词来加强描述”主体感” (不知要怎么说,姑且用这个词)
但我观察佛陀说的佛法主要是打破”恒常不变”&”真实实在”这两者
特别是打破”恒常不变”(也就是无常)是佛陀的主轴
“自身独特性”(自他、自身与外界的区分),依阿含看起来佛陀没有强调要去除,原因
我不知道
修...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26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象讲慈悲一样,讲慈悲
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如果
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令人
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觉得刺激的话题,像是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生都
要有慈悲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导,并不是让你听了就算
了,而是要你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靠听
就够了,你可以做得比说的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吃掉
就是了,这样子,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样的
,四加行也是要去实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刚波巴说:
“心要转向法,如果我们的心一直停在轮回里,是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所以,我们
的心一定要进入法。
但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法、佛法、或精神的领域,我宁可叫它作“精神性的物质化
”。现代人所说的精神上的修行,即使不比我们追求物质方面差,但也不会比这好到哪
里去。如果持续这种情况,就表示佛法被我们...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7
☆─────────────────────────────────────☆
runsun (runsun) 于 (Thu Dec 2 01:19:37 2010, 美东) 提到: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由于我们总是希望现状能改变,
因而没能清楚地看到当下现况;
如果我们注意到的不是现况,
这样的修行就是离开了中道。
我们可以看出,
建立平衡中道并非易事;
基于这个理由,
具足正见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必须了解,
内观并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
而是出于正念。
两种开发心灵的方法
佛教有两种开发心灵的方法,一种是内观(毗婆舍那)的开发,另一种是定力(奢摩他
)的开发。后
者着重在专注力;一个人要不断地注意一个目标,而且专注力是依循单一的轨道,以趋
向清澈的宁静境界,
这种心灵的开发并不会带来对事实及其因果的了解,祇会带来宁静。另一方面,内观的
开发则要了解「存
在的实相」,换句话说,就是要证知肉体与心。这种证知是开发内观的目标。
首先,我将解释在宁静的开发中,专注力的构成要素,这是因为专注力的开发不能同时
用于内观的开
发上,反之亦然。对此点请不要误解,一个人当然可以先进行宁静的开发,等待达到专
注力了,再进行内
观的开发,但是,把这两种方法混在一起用,却无法达到内观所预期的效果。
宁静的禅修是集中注意力在一特定目标上,在传统上,宁静禅修专注的特定目标有四十
个:十个是颜
色与元素,十个是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9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9.htm
杂阿含259经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
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
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
、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
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四共加行与四加行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2:42:29 2013, 美东)
翻译:文莲
四加行的教授不是用口说的教授,而是应该去修持的教授;就好象讲慈悲一样,讲
慈悲的话不多,但是要做的却很多。佛法讲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却有很多是要去做的。
如果你不去做的话,就看不出佛法的价值。举例来说,我们讲慈悲讲太多了,已经讲得
令人生烦了,慈悲并不是一个令人觉得刺激的话题,像是要爱一切众生啦……对一切众
生都要有慈悲心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慈悲的教导,并不是让你听了
就算了,而是要你培养慈悲心。如果只是听这样子的教授,而不去做是不够的。如果只
靠听就够了,你可以做得比说的还好。比如,你可以写很多具有慈悲的纸条,然后把它
吃掉就是了,这样子,第二天变成粪便出来了。可是这种样子,根本不能帮助我们。同
样的,四加行也是要去实修的东西,并不是只是听听就算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又有人在扯淡原始佛教

由杂阿含五八经 三一经...看
修行过程大抵是
要观察 五蕴的集、灭、味、患、离
当正思维 无常 苦 无我
“无我”的修习方法,特别注意”我慢”,这是很难消除的,
要三果以上的成就才有可能,
也就是要熟练观察五蕴的 集、灭、味、患、离
及熟练正思惟 无常 苦 之后
“无我”的修习方法(主要是”我慢”的消除方法)是,
观察 并正思惟 五蕴皆是 非我 非我所(不异我) 不相在
非我 是 色非我 受非我 … 识非我
不异我(非我所) 是 并非色之外有ㄧ个我 而色是”属于我的”
并非受之外有ㄧ个我 而受是”属于我的”
……
并非识之外有ㄧ个我 而识是”属于我的”
不相在(不互相在其中) 是 并非色在受中 并非受在色中 ….
并非识在受中 并非受在识中...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又有人在扯淡原始佛教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
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
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
。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
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
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3
中观金鑑(自序)
孫正德老師著
佛法中观之立论乃至中道之履践,皆是真实可证、务实可行而有其不可攻破、不可
毁坏、常不变异之真实理為根基。此真实理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皆常常时、恆恆时,
法性安住、法住法界,而有其法尔如是、永不颠倒之理成就性与如成就性。真实法性如
是安住於法界,在在处处所呈现者皆是其无二之实性,有二者则非实性,有二者则落於
两边之一边,或具足两边而不涉中道;若不能处中而含摄两边,并且不落於一边者,即
非实性。意即具有实性之法性,方能处中而含摄两边,不餘一法而不堕一法,才是中观
立论之依据,才是中道履践之行跡,才是佛於经中所说之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
道跡。
所谓二法者,例如:常、无常,生死、涅槃,有、无;或如空、有,我、无我等等
,皆是二法,凡是因缘所生法皆是落於二法中者,不涉中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四念处等三十七道品皆是因缘所生法,皆不是能够含摄二法而不落於一边者。例如色受
想行识五蕴,是无常之法、是生死之法、是世俗之有、无真实我之法。因為,五蕴是因
缘所生念念生灭变异故為无常法,五蕴乃本无今有而有生相与死灭相故為生死法,五蕴
乃三界中之有法故...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4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8160
35
☆─────────────────────────────────────☆
purity (purity) 于 (Fri Jul 17 21:49:41 2009, 美东) 提到:
投诉人(ID):
purity
投诉对象及职务(限版主):
Wisdom版斧bdbd不仅没有发挥协调各方矛盾的功能,而是加入骂战,
不断地在版内激化矛盾,偏帮某些ID,打击某些ID。
跟wisdom版主投诉板斧是没有用,所以才来这里投诉,请看这个贴:
http://www.mitbbs.com/article/Complain/31202615_3.html
投诉标题:
Wisdom版副bdbd偏帮ID随意封人打击对手
投诉目标(更改处理决定/更改板规/弹劾板主...):
请板斧道歉,并保证以后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网友
投诉理由及证据:
leonany不断地在wisdom对我和dreamfly冷嘲热讽,还把我们在complain版
的帖子有选择性的转贴到wisdom版。版主和板斧并没有制止leonany的行为,
而是放纵她一再挑衅攻击她不喜欢的ID。既然wisdom版主们无视leonany这种
挑...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41683
36
☆─────────────────────────────────────☆
Go8 (随风而逝刹那间,苦乐参半观无常) 于 (Thu Nov 3 00:54:46 2011, 美东) 提到:
重写版: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ennySaver/32988311.html
-------------------------
打印的ip登在这里:
http://haodeal.blogspot.com/2011/11/whole-food-money-maker-zevi
价钱每州可能都不一样,最好打电话查寻后再去买。
让不让同时用sq + mq也是ymmv. 我家附近的WF都可以一起使用。
1) Zevia All Natural Soda (6-pack):
Buy 4 with Case Price $17.96 ($4.99 x 4 x 10%off)
- $3/1 ip x 4 --> 3刀Soda ip很少见
- $2.5/2 WFQ
= $0.96 (CA collects recycle fee $0.05x24c...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37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磐。(杂阿
含105经)
佛陀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师相当于现在的唯物论者,他们认为现在活着的就是“我”
,死后一切消散,“我”也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前言
汉译《阿含经》与对应的巴利《尼柯耶》,对于了解初期佛教的教导极为重要,这些教
导是所有其他佛教形式的基础。如果对初期佛教中心范畴掌握得不精准,就缺乏妥善的
基础来了解其后佛教的思想发展。本文希望对这基础提供个人的微薄贡献。本文将检视
「受」这个术语,以呈现它不同的层面及微细的差别,并揭露它与初期佛教哲理及修行
的关系。本文的经典基础为《阿含经》的开示,尤其以能在巴利《尼柯耶》找得到对应
的经典为主,因为那些《阿含经》与《尼柯耶》所共有的文献,有极高的可能性,可视
为最早的一批佛教文献,因此,便用它们来探究初期佛教的教导。
受(vedanā),是五取蕴中的第二蕴,及一般常见的十二缘起中的第七支,会引
生渴爱的那一支。在这两类文脉中,「受」所扮演的角色,显示出在初期佛教分析真实
(reality)时,受的重要性。依据这个分析,「受」是构成「我」的五种成份之一;
同时当要控制渴爱时,受是在苦的缘起过程的特别联结点。因此,对初期佛教的广泛了
解和特别是对解脱道的理解,「受」及其意涵的评估都极为重要。
下文中,首先我将检视受的一般本质(I),其次探索受跟业报的关系(II),最后讨...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0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念谈自己的修行经历
那时候各地讲法之人,讲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夹杂一些巴利语的话,就会认
为这个人的“闻慧”很好,但事实上,依照他讲的去做,“果”还是摇来摇去的。那时
候也不知道要跟谁学才对。。。。
只是到各地闻法,各处去找,希望有人在法上指引我,依当下法来开导我,但没有结果
,因为他们讲的,不是过去,便是未来,那时候的老师所教的,只有修三摩地,没有别
的,只有闭起眼来,心静下来,只有一个所缘,然后心去思维-----他们所说的内观事
,是去看名色,而要去哪里观却不知道,不知道内观是怎么样知法(在哪里保持“看”
),有人就以SANNA“想”来牵强,思维,想出一个形象来,然后思维这“色”变化成
另一个,像一般经由灯照射说看到的那样,于是说:这是无常,是苦,是非我,是内观
慧。有些人则死抓着SANNA(想)不放,拿过去的跟现在的来对比,说过去是小孩,现
在是老人了,这就是无常,是三相。另外有些人,这让你修三摩地,但CITTA(心)坚
住于所缘暂离了五盖,呆呆地静在那里(知所缘),就以为染污都没了,以为达到不死
法或涅磐了。实际上那时CITTA心没了所缘,以为CITTA(心)是常。完全忘了我们所应
该紧守...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这个轮回观有个很大的问题
考古: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业力与轮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30 00:22:50 2014, 美东)
“轮回是业力的直接结果,和必然结果。有业力就必然有轮回。每一个人种下的因,只会
被同一个人所获得,也必然会被同一个人(不一定是同一世间)所获得。”
宇宙守恒,并非说就一个个体说的,而可以是系统多个体的总体守恒。
所以你说因和果是同一个人种下和收受而守恒,这似乎是个逻辑上的跳跃,因为未必如
此是同一个人。
宇宙总的因果可以守恒,但个体未必。
如果无我,更无所谓个体因果守恒。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业力与轮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30 01:03:07 2014, 美东)
你举的那个“个体”动能、势能的转化较为恰当。
但那是没有考虑个体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如果一个人的因果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则该人总体因果为0,没有业力积
累,就不会轮回。
至于一个人累世轮回的因果积累是否守恒...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再用合手声喻经证实一下我的看法
这里,比丘一开始就思维”我”是甚么,佛陀则不谈概念上的”我”
而做分解,常与无常,实在与不实在(空)
用这两个破”我”的概念
而四念处,由身、受、心、法 观察五蕴与因缘法
则做另一个分解,把”我”分解为 色受想行识,一个一个破解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73.htm
杂阿含273经[正闻本396经/佛光本272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静思惟:
「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法是我?我于何住?
』」
佛告比丘:
「今当为汝说于二法,谛听!善思!云何为二?
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
比丘!若有说言:『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我今舍此更立二法。』彼但有
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缘眼、色,生眼识。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内,是因缘,是坚,是受,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五蕴是组合一体,一起运作,就像汽车要跑,是所有零件一起运作
五蕴个别看是存在,组合看也是存在
无论个别看、组合看, 在佛陀深湛内观看来都没有”我”,在世俗的人看来都有”我”
存在,会升起(集)
e.g. 我们有时会生气,但气也会消
生气时,生气存在(集,升起)
气消时,生气不存在(灭)
但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不实而生” : (空)
以这态度看”生气” (五蕴的集、灭) ,不管五蕴组合看”生气”,或个别看五蕴,都
没有”我”
但要真的很深湛的内观才看得到,看到无明缘行,指令(行)是这样发出,这样形成”我
”的认知(我识)
如果没有修行具有深湛的内观,只是泛泛而谈,就与一般世间哲学家没两样
就想我前面说的,拿着榔头到处敲,反正也敲不到钉子,没用。
(当然敲久了也许会不小心敲到一下钉子)
甚么是钉子?
就是你屏除五盖(贪嗔掉悔昏沉疑),屏除部分五取蕴,内心清净下,
亲见身心的运作(见缘起),证实无误(色受想行识都没有”我”,”我”的确是假象),
用大榔头(无常、空、无我)用力敲下去(正思维)
这样就能钉到你的脑中,彻底改变思考行为
并且,大榔头不是钉一下就好,是24...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47
宗萨仁波切:如何面对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来源: 作者:
65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萨仁波切:如何面对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
现今许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听闻佛法开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们的
心仍像木头般僵硬。在生活中,当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时,我们就感到快乐;但是当计划
受阻时,我们就感到受伤,而且还常刮起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这是佛法从左耳进、右
耳出令人困扰的征象。我们不免会怀疑:“我的习气真的有可能根除吗?有可能将它稍
加调整吗?想象有一天我终能抵达某个境地,那时的每个行动都会是佛法的修行,这样
想象合理吗?”我们有如刚学开车的新手,看着教练流利地换档、看后照镜又踩煞车,
心里想着:“我怎么有可能学会开车?”
佛法修持的核心在于日常行持
在某部由海意菩萨(MATISAGARA)向佛陀请法的大乘经典中,功德光王菩萨问了佛
陀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请问佛陀,如果“真谛”与“证悟”都无法以语言描述,那么我
们这种凡俗、愚痴的众生,如何能发愿成为证悟之道的弟子?佛陀回答:对教导这“不
可说法”之道的人示以尊敬,当佛陀站立时,你也站立着回答;礼...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10397
48
☆─────────────────────────────────────☆
Go8 (随缘而行刹那间,苦乐参半观无常) 于 (Wed Mar 28 02:51:46 2012, 美东) 提到:
下大雨根本不想出门,晚上突然小区停电,坐在家里什么也干不了,想想干脆把
Safeway10样try me free买了就不用周末再跑一趟。正好免费香肠今天最后一天,看来
老天还是不让我废了mq,给我理由出去把它领回来。
ld一如既往的在杂志区看书,以最快的速度拿了一车的东西。9张0打头胖子在sco一个
都刷不过。半年了机器还不升级,很怀疑sfw大概是故意的,这样可以防止有人烂用胖
子吧。小二笑眯眯的说还是我来一张一张的手动吧,看来都成了习惯了。他很认真的刷
有胖子的东西,一一对了胖子才手动减除。当时很担心这样搞减价会不会显示在每个
item上,倒赚计划不就泡汤了。不过也不是我能掌控的,管不了那么多了,爱咋地就咋
地吧。 小二弄完后,我说,那个买15给5的冷冻cat经你这一折腾可能出不来。果然不
出所料,胖子后快16刀的冷冻cat,没出。小二跑到别的regular checkout通...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Family
标 题: 转: 如何面对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8 00:39:51 2014, 美东)
宗萨仁波切:如何面对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来源: 作者:
65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萨仁波切:如何面对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
现今许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听闻佛法开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们的
心仍像木头般僵硬。在生活中,当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时,我们就感到快乐;但是当计划
受阻时,我们就感到受伤,而且还常刮起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这是佛法从左耳进、右
耳出令人困扰的征象。我们不免会怀疑:“我的习气真的有可能根除吗?有可能将它稍
加调整吗?想象有一天我终能抵达某个境地,那时的每个行动都会是佛法的修行,这样
想象合理吗?”我们有如刚学开车的新手,看着教练流利地换档、看后照镜又踩煞车,
心里想着:“我怎么有可能学会开车?”
佛法修持的核心在于日常行持
在某部由海意菩萨(MATI...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