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方广云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s********n
发帖数: 26222
1
中国房市泡沫背后是大规模的土地兼并
各级贪官污吏地头蛇黑社会势力正利用房地产之机大规模兼并中国农民的土地,中
国一个依然有7到8亿农民的国家,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列朝列代,农民起义
王朝更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北宋末年的大规模土地
兼并直接诱发了方腊起义和北宋覆灭.共产党正是因为在土地政策上取得了农民的
支持才打败国民党, 今天的gcd全然已经忘记了历史之严重教训,正在走国民党败亡
的道路.
合肥房叔被曝违规卖地千亩 每亩1万征收3万卖出
2014-10-04 14:24 新浪 字号:
(新华调查)房老虎“圈”房140套 社居委、户籍民警、拆迁办竟是腐败“铁三角”
星岛环球网消息:拆迁涉及300多村民,却有500多人参加分房;“房叔”骗房有流水线
:户口有人办、账目有人算、拆迁办批准、手续很齐全……备受社会关注的“合肥房叔
”腐败案日前经审理基本查清:十余人套取140余套安置房,社居委、户籍民警、拆迁
办竟是背后联手“圈”房的“铁三角”。
新华网报道,9月29日,“合肥房叔案”核心人员——安徽合肥市新站区原站北社居委
书记方广云在安徽庐江因病被抬上法庭受... 阅读全帖
y*h
发帖数: 25423
2
人民网合肥6月6日电 本网日前报道了《专案组向举报人通报:合肥“房叔”涉案超100
套》,今日,合肥市对此案作出回应称,鉴于方广云身患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
病,不符合收监羁押等法律规定,目前检察机关对其采取了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将依法
追究其刑事责任。
方广云,2012年8月10日因涉嫌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新站区纪工委立案调查,2012年9月
13日因涉嫌犯罪被移送瑶海区检察院立案侦查。
经过专案组内查外调及实地勘查,已查实方广云共为其女儿、女婿、姨侄、侄女等亲属
违规获取安置房19套。同时专案组查明,方广云作为时任站北社居委书记,还涉嫌贪污
、受贿、滥用职权为他人违规获取安置房等违法犯罪问题。
g**r
发帖数: 42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如来现相品第二
此品以下正宗分。以举果劝乐生信分。有六品经。初教起因缘一品已竟。次说法仪式有二
品。兹一品来也。是当分方便。先现相为远方便。后三昧品为近方便。今初一品有六段。
一众海同请。二光召有缘。三所召云奔。四现瑞表说。五称扬佛德。六结通无尽。言品名
现相者。所现之相有五。一现面门光相召十方众。二现眉间光相示说法主。三震动刹网以
警群机。四佛前现花表说依果。五白毫出众表教从佛流。有此五相。故以为名。
尔时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思惟。
此下海众已集。皆悉佛境。故同念请。其请有二。初长行海众念请。次偈颂供声偈请。通
请有四十句问。
云何是诸佛地。云何是诸佛境界。云何是诸佛加持。云何是诸佛所行。云何是诸佛力。云
何是诸佛无所畏。云何是诸佛三昧。云何是诸佛神通。云何是诸佛自在。云何是诸佛无能
摄取。
此十句问佛德用圆备。
云何是诸佛眼。云何是诸佛耳。云何是诸佛鼻。云何是诸佛舌。云何是诸佛身。云何是诸
佛意。云何是诸佛身光。云何是诸佛光明。云何是诸佛声。云何是诸佛智。唯愿世
a*******g
发帖数: 867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
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
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
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
。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
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
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
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
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
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
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
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
净智力。宿住
h*********0
发帖数: 3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
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
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
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
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
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
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
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
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
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
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云何得处
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
g**r
发帖数: 4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上明华藏中央之刹种以为主刹。次下明十方右绕之伴刹。乃右旋十海。即绕处中之海。有
其十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东。次有香水海名离垢焰藏。出
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妙庄严。有世界种而住其上。名遍照刹旋。以菩萨行吼音为体。此
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宫殿庄严幢。其形四方。依一切宝庄严海住。莲华光网云弥覆其上。
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眉间光遍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德
华藏。其形周圆。依一切宝华蕊海住。真珠幢师子座云弥覆其上。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
。佛号一切无边法海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善变化妙香轮。形如金刚。依
一切宝庄严铃网海住。种种庄严圆光云弥覆其上。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功德相光
明普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色光明。其状犹如摩尼宝轮。依无边色宝香
水海住。普光明真珠楼阁云弥覆其上。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善眷属出
兴遍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善盖覆。状如莲华
g**r
发帖数: 4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此品来意。前品通明诸佛刹海。今此别明本师所依果。答世界海问。故次来也。梵本具云
华藏庄严严具世界海遍清静功德海光明品。译人嫌繁。乃今太略。应云莲花藏庄严世界海
品。谓莲花含子之处目之曰藏。今刹种及刹为大莲花之所含藏。故云华藏。其中一一境界
皆有刹海尘数清静功德。故曰庄严。世界深广目之为海。然此世界海略举二因。一约众生
如来藏识。即是香海。故楞伽云藏识海。亦法性海。依无住本是为风轮。亦妄想风。于此
海中有因果相。恒沙性德即是正因之花。世出世间未来果法悉皆含摄。故名为藏。若以法
性为海。心即是花。含藏亦尔。然此藏识相分之中。半为外器。不执受故。半为内身。执
为自性。生觉受故。二约诸佛。谓以大愿风持大悲海。生无边行华。含藏二利染净果法。
重叠无碍。故所感刹相状如之。是以出现中。多将世界以喻佛德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
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
g**r
发帖数: 4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光明觉品第九
此品来意自有其十。一答前所依果问。二为广名号品。总别多端故。正广种种观察。是意
业故。三者即说十信之体性故。如下三会将说正位皆有偈赞。此其类也。四显实遍故。前
但佛名遍。此显身遍。四谛即实之权遍。此即权之实遍。五显验故。上二品言遍。众目未
睹。今光示遍相故。六显总遍故。前但名谛别遍。今此一会。即遍法界。一一皆悉同时同
处同众同说同遍故。七显圆遍故。前显差别。一切方能遍一切。今显无差别。一切即圆融
遍一切故。八与下经为其则故。谓下经结通云遍一切者。皆如此辨。以如来一乘圆教于须
弥山等一类世界。施化分齐皆若此故。九示前神通相故。上云现通。如何现耶。一会不动
遍法界故。十为理事俱无障碍。令舍执从法故。此意虽通。在文偏显。有上诸义故此品来
也。二释品名者。光明体也。觉者用也。先有身智二光。觉有知觉觉悟。又光有能照所照
。觉有能觉所觉。如来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萨觉知见事法界。文殊演智光双照理事。令
众觉悟法之法相。良以事理俱融。唯一无碍境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
g**r
发帖数: 425
9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揭陀国。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觉。
其菩提树。根深坚固。善植于地。如栴檀柱。树身佣长。傍无枝叶。坚实圆满。名阿湿波
他。所有诸鸟。不能飞过。皮肤细软。文象如绫。无量枝条。妙饰间错。其叶表里。素绿
庄严。叶脉显现。如绀青色。枝叶垂下。周匝圆满。其花开敷。甚可爱乐。光明照曜。香
气芬馥。其根茎等。显种种色。具足众德。如妙高山。其下严饰。如欢喜园。光明香气。
一瑜缮那量。夜分远烛。如大火聚。其地四面。普皆平坦。于中。有草柔软滋茂。光色鲜
洁。如孔雀毛。有妙香气。令心悦豫。无量小树周匝围绕。其菩提树王庄严胜妙。除波利
遮德迦。及毗陀罗树。无以为喻。佛在树下。大众围绕。端严而住。如星中月处净虚空。
时有十佛刹极微等诸佛。各各从本国土。来至于此。为欲庄严鞞卢遮那。为众会故。示菩
萨形。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曼殊室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
无垢称菩萨。善成德菩萨。能弃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摩诃萨等。而
为上首。如是等众。皆来集会。复有无量千俱胝诸菩萨众。示声闻形。亦
g**r
发帖数: 4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一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毗卢遮那品第六
此品来意者。前品明此因之果。今辨前之因。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人之因。故标
果称。若不以人取法。知是谁因。前品初言毗卢遮那旷劫修因之所严净。今方显修因之事
。释名者略云光明遍照。广如前释。三宗趣者。明因果广大为宗。证成前果为趣
此下经文序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修因之时及处。并所遇佛。先显其时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此一品分三段。初总明本事之时。次有世界下。别显本事之处。三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下
别显时中本事。今初时。言复倍是数者。即倍佛刹微尘数劫也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依摩尼华网海住。须弥山微尘数世
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
覆其上。清净无垢光明照耀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此明处。初一句总明刹海。次此世界下别指一刹。其劫名曰种种庄严。明刹中之时。立此
处此时为修因之始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
h*********0
发帖数: 3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
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
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
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
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
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
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
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
g**r
发帖数: 4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第十六
行品第十六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
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
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
僧。戒。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
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
死尸。则为虫聚。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伸俯仰。若语是梵
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胸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
起居问讯。略说广说。谕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若意是梵行者。
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
是幻术。是眠梦。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若佛是梵
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
。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
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
a*****y
发帖数: 3318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玄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玄奘以来第一人”(一)
壹、前言
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的逝世,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大的涟漪。印顺法师被
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那些极少
数的人们甚至尊他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
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
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
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让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
。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何,我
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
研究、考证,进而确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
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
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
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5天行般舟的“精彩”经历
35天行般舟的“精彩”经历
明良
我是11月21日到的北京,在处理完公差后,24日坐夜班火车到的辽宁海城(硬座94元,卧铺
180元),用了12个小时(如果坐汽车只要6个小时,150元)。从火车站到保安寺打的只
要5元钱,保安寺在海城厝石山公园内,在市内,非常好好找。
到了保安寺,拜见了当家师德灯师后,讲明了来意,说想行般舟。德灯师当时就同意了
,并拿出了印刷精美的行般舟公约(条件),主要为条件是:如果行一日夜,需要背诵
《佛说般舟三昧经》中的三字诀;行7天需要拜经,拜《佛说般舟三昧经》,一字一拜
,(大概有7000多字),同时要会背三字诀;行90天需要完整背诵《佛说般舟三昧经》
,同时需要拜经一遍;其它还有服从常住和护法安排,发心要正等等。这时正好从丹东
来了位居士,也要求行7日般舟,于是我们就一起到大殿里开始拜经,刚开始拜时,比
较顺利,大概连续拜了1000余字,后面就比较累了,而且腰疼,拜上30分钟到一个小时
就需要休息一下,尤其第三天时,非常累,十几分钟就休息一下。丹东的师兄身体比较
好,尤其是意志比较坚强,用了不到三天就拜完了,他基本上不休息。而我特别怕苦怕
累,用了4天才拜...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6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0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2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4
阿弥托佛, 请原谅他的无知, 如果有什么过失, 请算到我身上吧。。。Yisu
------------------------------------------
地藏经是在中国杜撰的伪经
地藏经是在中国杜撰的伪经
地藏菩萨不愿经,二卷,标明系由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此经现被收于大正新
修大藏经第二十六册,第七七七页中。本经共分十三品,叙说地藏菩萨的本愿及功德。
如第一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十一地神护法品,第十二见闻利益品
,第十三嘱累人天品等。
本经虽称系从梵本译出,但我们能找出几点理由,证明本经是由中国僧人或佛教徒伪造
而成。
一、本经虽称系由唐朝时,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但在唐代所编的佛教权威著作
「开元释教录」以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却未收有地藏经。实叉难陀梵名
Siksananda,非印度人,是西域于阗国人。他于唐朝则天武后证圣元年三月十四日(六
九五年),在东都大内大遍空寺开始翻译佛经,四年后,圣历二年十月八日(六九九年
),已译毕「华严经」八十卷。翌年,从久视元年五月五日起至长安四年正月五日止(
七○○––七○四年),又译出了「楞严经」...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地藏经是在中国杜撰的伪经
地藏菩萨不愿经,二卷,标明系由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此经现被收于大正新
修大藏经第二十六册,第七七七页中。本经共分十三品,叙说地藏菩萨的本愿及功德。
如第一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十一地神护法品,第十二见闻利益品
,第十三嘱累人天品等。
本经虽称系从梵本译出,但我们能找出几点理由,证明本经是由中国僧人或佛教徒伪造
而成。
一、本经虽称系由唐朝时,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但在唐代所编的佛教权威著作
「开元释教录」以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却未收有地藏经。实叉难陀梵名
Siksananda,非印度人,是西域于阗国人。他于唐朝则天武后证圣元年三月十四日(六
九五年),在东都大内大遍空寺开始翻译佛经,四年后,圣历二年十月八日(六九九年
),已译毕「华严经」八十卷。翌年,从久视元年五月五日起至长安四年正月五日止(
七○○––七○四年),又译出了「楞严经」等,前后后共译出十九部一百七卷。景云
元年十月十二日去世(七一○年),享年五十九岁。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详细地载有他所译的十九部经名:「华严经八十卷,文殊师利
授记经三卷,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大方广如来不思议...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6_yjjjy/01_yjjj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
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
,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
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佛说法四十九年,只说圆觉二字,但始终无法说圆,因圆觉无相,乃生佛平等共具
之心德,非可言说。觉是本性,圆乃德义,性非觉不显,觉非修不圆,圆不圆,在汝自
己,不在佛,不在法,何况文字?惟依文释义,用资印证,如镜照鉴,考证自己觉地如
何,遂假名圆觉。圆觉者,一总持法门也,由此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妙用恒沙,无不
从此流出,所以达体启用也,故曰大陀罗尼门,名曰圆觉。觉相无相,此相乃指觉体,
亦即如实知自心之体相,至打成一片时,方名曰圆。但必以起照为用,至事障断,则烦
恼尽,理障断,所知尽,人法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一佛乘,无二无三
诸佛说法都有“四悉檀”,就是从四个方向演述种种法,遍施给一切众生,让众生
能成就佛道。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法无定法,依四悉檀,随众生心根
器而为众生说法。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含括了三世
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众生流转生死的世
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也称为各各为人悉檀,就是应众生各
别的根基与能力,而述说各种能出离世间得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据以修学而生起善根,
因此又称为生善悉檀。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众生不同的贪瞋痴等烦恼,因病
而给予法药,这是为了教导众生灭除烦恼垢染、消除恶业;因为能断除众生的种种恶行
与恶业,所以又称为断恶悉檀。第四法是第一义悉檀,是破除一切的论议言说,直接以
第一义来诠解阐明诸法实相之理,让众生真正契入实相,因此又称为入理悉檀。
世尊说法时常因说法时机不同,闻法弟子因缘差异,应机逗教,为了能度人解脱而
有这四悉檀的随宜说法,以利益弟子。或者为说世界悉檀,或者为说为人悉檀,或者说
对治...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介绍卍和卐与中国人的历史渊源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卍字卍 (wàn),佛教名词,象征吉祥福瑞,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 日语读
まんじ(manji)。 《红楼梦》中与茗烟发生关系的一名丫鬟即名为“卍儿”。 另有
“卐”字,亦读作wàn,由于希特勒所用纳粹标识与其形似,故在一般情况下不适用。
另外,在日本漫画家久保带人的漫画《BLEACH》(又译《死神》)中,斩魄刀的二次解
放亦称“卍解”。
目录
详细释义
符号的旋向争议
符号的历史
五铢钱
符号的来源概述
“卍”符号的外来说
“卍”符号的本土说
“卍”符号的象征
不同文化中的“卍”字符
卍字符并非佛教特有标志
古印欧民族的文化烙印
东西方同时并存且意义相近
“万”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详细释义
符号的旋向争议
符号的历史
五铢钱
符号的来源 概述
“卍”符号的外来说
“卍”符号的本土说
“卍”符号的象征
不同文化中的“卍”字符
卍字符并非佛教特有标志
古印欧民族的文化烙印东西方同时并存且意义相近“万”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展开 编辑
本段详细释义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
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9
☆─────────────────────────────────────☆
runsun03 (runsun) 于 (Thu Apr 8 19:14:50 2010, 北京) 提到:
在佛陀制定的沙弥十戒里,第十戒是:不捉持金银宝物,也叫金银戒。此戒乃因佛陀认
为金银货币易使人增长贪心,易与人争利,最后成为财富的奴隶,终为钱财所束缚。所
以,为了破除贪心佛陀对出家人而制定了这条戒。
在《北传杂阿含经第九一一篇》里记载,佛陀告诉一位长者说:「主张沙门比丘可
以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是清净的说法并不正确,我从未这么说过,这也不符合法义,当
然会受到谴责。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沙门比丘若是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就是不清净!
不是出家沙门应该有的行为,更不是出家佛弟子应有的行为。」
最后佛陀还告诫诸比丘:「比丘们,从今日起,如果你们需要的是木头,就应该向
在家人表明需要的是木头;如果需要的是草,就应该表示需要的是草;如果需要的是车
乘,就要表明需要的是车乘;若是需要人力服务,就应该表示需要的是人力服务。千万
不可擅自接受金银宝物的供养!」手不捉金银戒是佛陀亲自设立的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妙义是佛亲口宣说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教怎么可能是无神论
八万四千虫并非只出现在清朝的《毗尼日用录》
在本缘部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厌身品第七》中也能找到: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
所住故。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云:一者念我身中有八万户虫。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云:比丘当知。因缘合会。乃有此身
耳。又复。比丘。一人身中骨有三百六十。毛孔九万九千。脉有五百。筋有五百。虫八
万户。比丘当知。六入之身有如是灾变。比丘。当念思惟。如是之患。谁作此骨。谁合
此筋脉。谁造此八万户虫。
还有形容我们所住这地球:“南阎浮提,形如鸭梨,浮于虚空”,出于《杂阿含经》
1微生物、细菌——作户虫、太末虫
《毘尼日用》:「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厌身品第七》:「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
「譬如太末虫处处能栖,而不能栖于火焰。喻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三分不退相品第二十之一》:「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
摩诃萨身心清净,非如常人身中恒为八万户虫之所侵食。所以者何?是诸菩萨善根增上
出过世间,所受身形内外清净,故无虫类侵食其身。」
注:欲界的众生(人)是以地大(固态)为体的,皮囊内外,细菌杂...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2
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圣号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道场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
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
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
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
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
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
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
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
,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因的真实义
看见达照法师写的文章:《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不得不让人摇头
,世上竟然有这么荒谬的出家人,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能生万法的第一因,也就是
万法都要以真心第八识为根本依的道理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放厥词,洋洋得意写了二
万多字来毁谤 平实导师,曝露他对佛法的无知,也曝露他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像这
样的人,若非处于末法时代,何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啊!也因此缘故,本文辨正,
都不尊称达照法师,仅以达照称呼之,何以故?达照本身没有佛法正知见故,将外道法
引入佛门,破坏 佛的正法故,毁谤完全符合 佛说的胜义僧 平实导师故;然而契经都
说,一但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其戒体(不论是声闻戒体或菩萨戒体)已失,本质已经
不是出家人,仅具有出家表相的凡夫而已,所以不尊称为达照法师,仅称达照而已。
一、第一因的真实义:
所谓第一因,即是无上因,表示没有其他的因可以超过祂,因为这个第一因、无上
因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何以故?当中阴身投胎时,是由真心第八识携带意根投
胎于受精卵中。由于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关系,能够执持受精卵,能够接触四大、摄
取四大,长养这个受精卵,使得这个受精卵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358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jiawen (嘉文), 信区: Wisdom
标 题: 略析道教神仙信仰对佛教的影响——以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为核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3 14:52:06 2012, 美东)
2009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
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
,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
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一、
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对应的是《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国王舍
身为奴,求闻《妙法莲花经》一节。其中对于仙人的出场及相关内容作了富有想像力的
演绎,颇值得注意。其中内容有: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宫商,鹤笑(瓠)(孤)松兮...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358
39
2009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
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
,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
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一、
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对应的是《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国王舍
身为奴,求闻《妙法莲花经》一节。其中对于仙人的出场及相关内容作了富有想像力的
演绎,颇值得注意。其中内容有: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宫商,鹤笑(瓠)(孤)松兮声合角徵。队
队野猿,潺潺流水。有心永住临泉,无意暂游帝里。忽闻空中人言,又见庵前云起。思
量兮未回来由,发言兮问其所以。空中告言,别无意旨。缘有个大国轮王求法,愿抛生
死。仙人幸有《莲经》,何为摄为弟子?大王兮要礼仙人,仙人兮收来驱使。
自居山内学修行,不省因循入帝京。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是神话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