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念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u
发帖数: 311
1
没必要,你只选对你自己最容易的所缘.
我大多时间在无正念中度过,但让自己尽量尊循以下的生活pattern:
早晨打座一个半小时练安般息.
睡前后躺着时看腹部起伏.
走路时看脚步.
停止时坐和站看人中温度触觉.
吃饭的时候看咀嚼张力.
平时能标记'乐受""苦受";但"舍"好像是常态,不容易刺激我.
"嗔""慢"的能标记,"贪"偶尔能发现.
r*******c
发帖数: 1060
2
哦,这个意思。那舍应该是蛮好的一个状态吗?
我的常态是乐受,没来由的就很欢快/cheerful的那种,但同时非常排斥苦受或者说
absence of 乐受,所以对苦好敏感好排斥(嗔心),结果苦上加苦了。
最近这两个月,由于练习的原因,定力提高了一点点(0.001%),结果发现念力也跟着
提高了,观念比过去进步了一店店。结果赫然发现,自己绝大多数念头居然都和贪欲/
情欲有关,囧啊!我一直自以为自己很没贪欲很清新寡欲的。哎。
h***s
发帖数: 1716
3
先读后赞! 确实很好.
不过, 对于象我这样的入门人来说, 关于"细分的所缘"还是很迷惑. 不过卡玛兰蒂禅师
的那个建议和你数奇数步的方法, 对于我这样的很有帮助.
哪怕修最简单的止禅(入出息念), 对我也有同样的疑惑. 不过我觉得, 我这种入门的,
应该坚持遵循基本的指导原则, 不可急于求成.
不过, 通过什么具体的方法, 能系统有效地练习从粗分到"细分的所缘"? 有经验的来讲
讲这个问题/方法吧...
r*******c
发帖数: 1060
4
做个记号,(暂时)不懂这一段。比如四禅八定,近行定,初禅,念力和慧力只能通过
现观“真实法”而获得。

”而获得。
h***s
发帖数: 1716
5
我理解他说的念力应该是泛指的"止禅"的能力(专注的定力), 慧力是"观禅"的能力(内
观“真实法”的能力).
关于概念法(concept)与真实法(reality), 其实和我们直觉的理解很接近的.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 by Ven. Sayadaw Sujiva, 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II里有
很清楚易懂的解释. 下面是这本书的下载连结:
http://mahasi.5d6d.com/viewthread.php?tid=37
其他的四禅八定,近行定,初禅, 我也还不知道. 不过现在知道的理论好象够我用了..
. 哈!
J******s
发帖数: 7538
6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五根者: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亦尔。此五随名,卽心所中各一为性。已说自性。当说所以。问:何缘此五,名根
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根。能破恶法故名力。有说:不可倾动名根。能摧伏他名力。
有说:势用增上义是根。不可屈伏义是力。若以位别;下位名根。上位名力。若以实义
;一一位中,皆具二种。此二广辩,如余处说。”

doesn'
by
w**u
发帖数: 311
7
robbin 的念佛,因该不能归于佛随念,特点更像概念法.
w**u
发帖数: 311
8
没必要,你只选对你自己最容易的所缘.
我大多时间在无正念中度过,但让自己尽量尊循以下的生活pattern:
早晨打座一个半小时练安般息.
睡前后躺着时看腹部起伏.
走路时看脚步.
停止时坐和站看人中温度触觉.
吃饭的时候看咀嚼张力.
平时能标记'乐受""苦受";但"舍"好像是常态,不容易刺激我.
"嗔""慢"的能标记,"贪"偶尔能发现.
r*******c
发帖数: 1060
9
哦,这个意思。那舍应该是蛮好的一个状态吗?
我的常态是乐受,没来由的就很欢快/cheerful的那种,但同时非常排斥苦受或者说
absence of 乐受,所以对苦好敏感好排斥(嗔心),结果苦上加苦了。
最近这两个月,由于练习的原因,定力提高了一点点(0.001%),结果发现念力也跟着
提高了,观念比过去进步了一店店。结果赫然发现,自己绝大多数念头居然都和贪欲/
情欲有关,囧啊!我一直自以为自己很没贪欲很清新寡欲的。哎。
J******s
发帖数: 7538
10
大赞wuyu认真!
我想了几个问题,写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1.止禅目标持续于一个的时候,到底是神经系统,中枢以及外周哪一部分,哪个环节发
生着什么样的反应,这种反复止禅会在物质层次形成什么影响。
2.观禅身,受,心,法不同方面念住,对神经系统的哪个特定部分在发生影响,观禅不
同层次这些影响发生了怎样相应的层次变化。
3.禅定的时候,心和禅相一处,有切实的神经物质基础麽?有的话,怎么具体发生的。
4.还有就是观智的形成,是不是阶段不可逆的,如果是,物质基础是什么。
5.心,心所有没有对应的神经学基础。
6.心路历程发生的时候,神经系统是怎么进行一系列反应的。
7.为什么需要一定的定,才可以形成观智。
8.不同的身,受,心,法为什么都可以最终达到涅磐,理论上。那么涅磐到底在神经学
里有什么样对应。
J******s
发帖数: 7538
11
大赞wuyu认真!
我想了几个问题,写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1.止禅目标持续于一个的时候,到底是神经系统,中枢以及外周哪一部分,哪个环节发
生着什么样的反应,这种反复止禅会在物质层次形成什么影响。
2.观禅身,受,心,法不同方面念住,对神经系统的哪个特定部分在发生影响,观禅不
同层次这些影响发生了怎样相应的层次变化。
3.禅定的时候,心和禅相一处,有切实的神经物质基础麽?有的话,怎么具体发生的。
4.还有就是观智的形成,是不是阶段不可逆的,如果是,物质基础是什么。
5.心,心所有没有对应的神经学基础。
6.心路历程发生的时候,神经系统是怎么进行一系列反应的。
7.为什么需要一定的定,才可以形成观智。
8.不同的身,受,心,法为什么都可以最终达到涅磐,理论上。那么涅磐到底在神经学
里有什么样对应。
b*****f
发帖数: 341
12
生活中的小事。由于准备不足,容易动怒。
所以经常需要正念熏习。另外要降低对事物的控制欲,把攀缘心降下来。
r**m
发帖数: 1825
13
寂岱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解悟 发表于 2015-8-28 10:33
皮夹克的问题很明显, 他反思了柏奥禅法,反思了清静道论, 但是他从来不敢反思
马哈西尊者.
他应该问自己
“他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 南传佛教如果清静道论出了纰漏
, 马哈西尊者如何能不受误导? 所以....”
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该谈谈个人所知的实况。
解悟兄谈到“覆巢”,可能有些言重了。南传大德大都精通经藏,不至于完全受后期论
著的左右。
另外,我参加的这一学派禅修的次数可能略多些(本人接触阿含经之后加入的就是这一
学派,国内、国外的禅修都参加过,去过不同大德主持的禅修道场),感觉各位大德指
导内容基本相近,主张亲自实践,开示内容基本属于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范畴,当
然,会结合对禅修者状况的观察灵活开示。禅修过程中有时会结合慈心修。
我所接触到这一学派的同修大致有如下特点:大多注重实修,较少理论深究(其中的比
丘除外);极少谈论其他学派的瑕疵(去这类群里感受一下就会知道);极少谈论别人
的证果问题,以及个人崇拜。大概与这群人投缘,我很乐意成为其中一员...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念处
可以先读一下 无着比丘的
《念住 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顺变看看注解到的经文
r****n
发帖数: 825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白话大念住经
意境看起来不错,但这其实是有严重问题的。
人很容易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以为什么活在当下,什么任运自如,什么对境不起心,万
事超脱,这些就是快乐,就是解脱,甚至是什么生死不二的无住涅槃。但其实只是自己玩的花招。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c***h
发帖数: 226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一个大念住经的问题

请教SeeU法友,何谓外身? 内外身?
外身,指别人的身体,或外在物质、外色 吗? 应该是。
尸体应属于外身,观墓园时,如何于内身观身而住?
这时,我还没死,身体没有腐败,就不是观察当下的变化,
而是推理自己身体死后也如此呀。
那观墓园时,内外身又指何意? 此时与观内身似乎相同?
就是观察到外身腐败,推理内身以后也会腐败。
观察外身的用意,是否主要是认知,别人的身体或外在物质也一样?
c***h
发帖数: 226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主要是心念太快,
除非有很好内观能力(包含定力),否则不易仔细观察,
初学者强行观察,要不就事倍功半,模模糊糊。要不就心力耗损太大。
连”触”都很快,不易仔细观察。
观察苦乐受、不苦不乐受,”受”拉的时间长些,较容易。
其实,”受”还很难仔细观察。一般人”触” ”受”还常分不清楚。
对于初学者,身体这么大的东西,在那里摸得到,时间又长
已经是最容易观察的了
而这样都还很难仔细观察。
观察甚么其实都很容易。 “仔细”就不容易。
所以要有”择法”的智慧。
一种循序渐进、补强缺失(三十七道品,知道自己缺什么,目前要补什么)的智慧
先练习念住, 然后择法
t******g
发帖数: 1752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谢了, 你说的心一境性,是所谓的三摩地?对我来说定位太高了
现阶段的目的也就是消磨一下身心是"我"的错误见地, 挺多细节需要注意的
身念住的所缘就是色身, 观察就好了, 体会苦,
如果有定的心, 有宁静而升起快感, 觉得有“我”可以控制这些, 反倒是不好的。
t******g
发帖数: 17520
19
开示
(2)
1956/8/17
当你静坐禅思时,即使你没有得到任何直觉的内明,请相信你至少知道了不少。当呼吸
进入时,
你知道了;当它出去时,你知道了;当它是长呼吸时,你知道了;当它是短呼吸时,你
知道了;不
论它是愉快或不愉快的,你知道了。如果你能知道这么多,你就做得很好了。至于各种
思想和念头
跑进心里时,就排除它们,不论它们是好的还是坏的,不论它们是在想念过去或是未来
,不要让它
们干扰你正在进行的,不要追逐着要理出头绪来。当这种思想闯入时,就让它过去,保
持你的觉知
安于现在。
当我们说心意来去时,并不是心意真地走了,只是念头走了。念头就像心意的影子,如
果心意
是静止的,它的影子怎么会动呢?身体的动作才会引起影子的移动,而当影子移动时,
你又如何抓
得住它?影子是难以捉摸的,难以抖落的,难以安静的。觉知构成现在,那才是真正的
心意。追逐
念头的觉知只是一个影子,真正的觉知
——
知道
——
留在本位,它并未站立、行走、来或去。因此
心意
——
觉知并没有任何来去或进退,它是安静而镇定的。当心意本身正常、均衡、不散乱时,也
就是当它没有任何影子时,我们可以安详地休息。但是,如...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214
20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炎夏飘雪
英文链接 www.buddhanet.net/pdf_file/jotleeds.pdf
炎夏飘雪
[缅] 西亚多乌祖迪迦著
译序一:来自伊洛瓦底江畔的祝福 – 克玛叠帕比丘(Bhikkhu Khemadipa)
在世尊的教导中,最简单然而却是最深奥的便是:唯一的实在就是当下出现的任何事物
。如实地活在当下的一刻,这样你便会活在真理中。事实上,世尊把当下的一刻说作是
「唯一值得的执着」。
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满是圈套,比如想要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判别当下那一刻的素质、
抱持着期望等,即使是修行已久的禅修者,都仍会掉进这些陷阱中。「我至今已禅修二
十年了,但我仍有愤怒,我到底做错什么?」
从阅读乌祖迪迦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你们得到的是,能认识到当你沿着这条法的道路往
前走着,但却否认你自己的人性,这便是不智。爱、迷惘、绝望,与恐惧等都是现实的
,它们都是自然的,它们就在面前,而且,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从缘而生,并会
消逝。在这条道上只有一样「正确」的体验,那就是你现在正觉知到的。
只要你是一个人,你都会有人的遭遇。活在其中,从中学习,并将之放下吧!
愿你们得到解脱。
西亚多乌祖迪迦(自传)...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1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4
(二)密宗。
从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称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于这是佛自己亲
证的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明白,以此名之为密。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
都如聋如盲,虽在道场中看见佛在说法,但和瞎子和聋子一样,没有领会,从这个意义
说“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个等次,从众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称为
秘密庄严心,从这个秘密庄严心显现:真言、种子字、手印、曼陀罗等,称为如来的身
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来亲证的秘密庄严心的无量殊胜功德。至于我们众生的身口意,
身造身业,口造口业,意造意业。善业、恶业,总之都是业,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
业。密宗的方法,是让凡夫的身口意三业顿时契同于如来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
证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为众生用功下手之处,这就是从果上起修,所以称为
果教派。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
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
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
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凡夫三业顿同佛的三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22:03 2011, 美东) 提到:
附件的图,是一个简单的佛法关于五蕴生灭的一个演示,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个图,那么
起码无我,无常,以及五蕴生灭以及轮回的核心问题,就会全部了解,也会知道为什么
要修四念住,以及禅那应该怎么修。这是佛法核心原理的部分。是佛法对身心现象的洞见。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它的,非常稀少。
这个图如果做成动画,会更直观一些。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21 04:46:55 2011, 美东) 提到: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6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7
初禪中的「尋」與「伺」(上篇)
(朱倍賢教授2014.10.12skype開示)
構成禪那有五個內心的特質(五禪支): 尋、伺、 喜、樂,而第五個禪支有的經文是
漏掉,有的經文則寫「捨」或「心一境性」。從字面上比較容易了解後面三個禪支~喜
、樂、捨,前面兩個禪支「尋」跟「伺」,則是字義比較晦澀、不易了解,在歷史上有
比較多的爭議。好比說,在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之前,“vitakka”跟“vicāra” 這兩
個字是被翻譯成「尋」和「伺」,玄奘法師則將之譯為「覺」跟「觀」。
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是「初禪中的尋與伺」,透過了解這兩個禪支的內涵,就能夠了解初
禪的要領。
尋(vitakka) 與伺(vicāra) 起碼有三種定義
略加整理會發現當代教禪修的老師們對「尋」與「伺」的定義,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版
本。
《清淨道論》對「尋」與「伺」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來自《清淨道論》,也就是影響南傳佛教最深遠的一部論典。當今的南傳佛
教,許多禪修技巧跟理念與原始經典有大差距的,基本上都是受到這部論典的影響。所
以今天的探討課題之一,就是澄清因為《清淨道論》而流傳出來,一些實際上並不符合
歷史佛陀教說的教義。
...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金刚经一滴 --- 黄念祖(zt)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29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Fri Nov 4 07:28:21 2011, 美东) 提到: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
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是据说翻译到中国的最早的经典,传法的人是大阿罗汉, 好像来了两个
大阿罗汉.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Nov 4 10:15:54 2011, 美东) 提到:
我理解,前面一大段排比句,都还在描述有所得、有所求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话是无所求、无所得的境界。
以无所得故。
当然是更好。
☆────────────────────────────────...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http://www.mldc.cn/csx/fslg/sdclx.htm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本 玄奘譯
●攝大乘論  真諦譯
●攝大乘論  佛陀扇多譯
攝大乘論本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總摽綱要分第一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為顯大乘體大故說。謂依大乘諸
佛世尊有十相殊勝殊勝語。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二者所知相殊勝殊勝語。三者入所
知相殊勝殊勝語。四者彼入因果殊勝殊勝語。五者彼因果修差別殊勝殊勝語。六者即於
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戒殊勝殊勝語。七者即於此中增上心殊勝殊勝語。八者即於此中增
上慧殊勝殊勝語。九者彼果斷殊勝殊勝語。十者彼果智殊勝殊勝語。由此所說諸佛世尊
契經諸句。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復次云何能顯。由此所說十處。於聲聞乘曾不見說。唯大乘中處處見說。謂阿賴耶
識說名所知依體。三種自性。一依他起自性。二遍計所執自性。三圓成實自性。說名所
知相體。唯識性說名入所知相體。六波羅蜜多說名彼入因果體。菩薩十地說名彼因果修
差別體。菩薩律儀說名此中增上戒體。首楞伽摩虛空藏等諸三摩地說名此中增上心體。
無分別智說名此中增上慧體。無住涅槃說名彼果斷體。三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4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 无我的简单验证

南传法师 我不认得几个 尤其是现在还活着的
尤其 又要找你身边或你方便去那里禅修的 那我就更不知了
上次看 兔子王贴一位居士到有个法师那里禅修的体验文
我觉得那个禅师不错 但要找找哪一帖 好像被淹没在大海中了
不然请兔子王帮忙一下
葛印卡听说也不错 但详情我也不知 应该不错吧
禅修 那我野人献曝 贡献一点 抛砖引玉试试
(我说的不一定对 参考参考)
那是
1内观力不够强
1.1.包含 念住时间不够强(是这样的”定”不够 。不是打坐”安止定”的定)
心在飘移
(以下我内观、念住交互使用。如果觉得名词太严肃,那换成”觉知”)
e.g.没注意以下事情

听见人家讲话了(声触、声识)
然后某种习惯在推动你 这样”想”
“想”引发”受” 让你不太好受
“受”引发贪爱 一直想要好受一点 一直想要 要不到就开始嗔
然后 开始只有一点愤怒 但很快就很愤怒 (愈想愈气,又叫轮回)
最初这样,然后隔一段时间,又同样有一股力量(行)推动你 (又叫无明缘行)
意根触法尘(脑袋又开始想...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三股繩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1959年8月19日
如果你從來不曾作過禅定,那麽只需了解這兩個簡易原則。(1)想著佛陀的品質。(2)把
它們帶入你的內心。這個意思是,要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不要忘記
它,不要讓自己受幹擾。
不忘記呼吸的意思是,始終對出入呼吸有念住。不受幹擾的意思是,不要抓住任何其它
事去想。如果心念集中,但你在想其它事,那不叫正定。你的念住必須保持在工作範圍
裏,換句話說,要意守呼吸。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使它緊繃、或者屏住呼吸。要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是扔下或者按下,它不會壓扁開裂。這樣你的禅定
進展就順利。
呼吸是一件事,念住是另一回事,你的覺知又是一回事。你必須把這三件事擰在一起,
不讓它們相互分開。換句話說,你的覺知必須隨著念住,想著呼吸。你的覺知與念住,
同時又必須守著呼吸。只有那時你才可以說,這些是禅定的因素。
當你把這三件事擰成一股繩時,要把覺知集中在觀察出入呼吸上,看它是不是舒適,是
闊展還是有限制、是寬還是窄。哪種方式感覺舒適,就繼續那樣呼吸。如果不舒服,要
不停地改變...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三股繩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1959年8月19日
如果你從來不曾作過禅定,那麽只需了解這兩個簡易原則。(1)想著佛陀的品質。(2)把
它們帶入你的內心。這個意思是,要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不要忘記
它,不要讓自己受幹擾。
不忘記呼吸的意思是,始終對出入呼吸有念住。不受幹擾的意思是,不要抓住任何其它
事去想。如果心念集中,但你在想其它事,那不叫正定。你的念住必須保持在工作範圍
裏,換句話說,要意守呼吸。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使它緊繃、或者屏住呼吸。要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是扔下或者按下,它不會壓扁開裂。這樣你的禅定
進展就順利。
呼吸是一件事,念住是另一回事,你的覺知又是一回事。你必須把這三件事擰在一起,
不讓它們相互分開。換句話說,你的覺知必須隨著念住,想著呼吸。你的覺知與念住,
同時又必須守著呼吸。只有那時你才可以說,這些是禅定的因素。
當你把這三件事擰成一股繩時,要把覺知集中在觀察出入呼吸上,看它是不是舒適,是
闊展還是有限制、是寬還是窄。哪種方式感覺舒適,就繼續那樣呼吸。如果不舒服,要
不停地改變...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元音老人: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zt)
元音老人: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我们的六根—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
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
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
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
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
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
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
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
、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
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
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0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完成的小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wuyu (wuy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未完成的小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2 16:09:28 2012, 美东)
呈经雄心勃勃跟SeeU说要写一篇关与现代神经神经生物学对禅修机制研究的综述。但发
现现代的科学研究总体还是在验证阶段,再加上自己也没时间完备的学好佛法,就觉得
写机制综述还是太早了。特向SeeU道个歉。
我把绌文的全稿贴在这儿了。也不想去投稿了。等到自己有新体会,再修改。
其中有很多部分是来自于SeeU,JeanIris,和 CPath 法友的意见。在此谢过。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一个神经生物学者的叩道之路
关键词:行禅,安般息念,慈心禅,神经生物学.
文摘:两千五百年以前,佛陀的证悟为人类身心的完全自由指明了一条实修实证的道路
。其内容主要包括在“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的”的教诲中。佛法修行方法以戒清
静为基础,通过止观修行以增强“心”的定力和念力,最终培养其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洞
察力,即“慧”力。时迁世移,...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是神话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4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213
45
周恩来十次接见广西两派代表谈话纪要
周恩来第一次接见广西两派代表谈话纪要
周恩来
1967.06.01
〖该谈话纪要的广西军区记录整理稿、广西无产阶级革命派(联指)赴京代表团记录整
理稿,以及广西“四·二二”赴京代表团记录整理稿不尽相同,按序收录於下。〗
一、广西军区记录整理稿
时间:六月一日二十二时至二日凌晨二时五分
地点:人民大会堂
出席接见首长:周总理、陈伯达、康生、××、××、汪东兴
被接见的有:广西赴京代表团双方代表,韦国清、陈发洪、李士才、王希永、徐其海,
乔晓光、伍晋南、贺希明、安平生、霍泛
总理首先说:“你们到北京很久了,因为我们工作很忙,没有及时的接见你们。今天在
座的的有区党委负责同志、广州军区负责同志、广西军区的负责同志以及你们两派代表
。我们今天主要是听两派代表的意见,以后还听军区的意见。首先从学生方面谈起吧。
龙智铭(四·二二代表):我要向总理控诉……
总理:今天不是控诉会,而是听听你们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嘛!毛主席说:右派的话
,我们也要听嘛!犯了严重错误的人,我们还让他参加会,四川就是这样,犯了很严重
错误的,我们也让他们参加了。
康老:今天开这个会,要摆...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6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1:57:46 2010, 美东) 提到: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或者那部书可以为老人增寿免病日
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恳请有道之人指点,谢谢。
☆─────────────────────────────────────☆
bigfool (fool) 于 (Wed May 19 13:14:53 2010, 美东) 提到:
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心经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
fishrice (fish.rice) 于 (Wed May 19 13:18:28 2010, 美东) 提到:
哪位高人能讲讲念经发生作用的机理么?
☆─────────────────────────────────────☆
racolf (浣豺) 于 (Wed May 19 14:02:14 2010, 美东) 提到:
谢谢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先修定觉支成就,再修观成就(明、解脱)的次第,如下∶
北传:杂阿含810经 (安那般那念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南传:相应部54相应13-14经
佛告阿难∶
「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
何等为一法?谓∶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
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满足。
云何修安那般那念,四念处满足?
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如灭出息念学。阿难!如是,圣弟子入息念时,如入息
念学;出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若长、若短、一切身行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出
息念时,如出息念学、身行休息入息念时,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学;身行休息出息念时,
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学,圣弟子尔时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
若有时圣弟子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觉知入息念时,如心行息入息念
学;心行息出息念时,如心行息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受受观念住,若复异受者,彼
亦{受随身}[随受]比思惟。
有时圣弟子心觉知、心悦、心定、心解脱觉知入息念时,如入息念学;心解脱出息
念时,如心解脱出息念学,是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若有异心者,彼亦随心比思惟。
若圣弟子有时观无常、...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9
客气了, 我草草看了第一章, 也就是最后说到四加行是点实在东西
(当然有人可以说开篇实在东西当然少, 呵呵)
个人觉得四加行和四念住, 是异曲同工, 可惜南老“忍”(心念住)解释却是--
什么叫做“忍”法?就是一切都截断了,这时妄想截断,脱离世间,超然独立。“无生
法忍”,“忍”是形容词,截断了,但这还没有证到空,只不过一切被截断了而已。世
间的观念与烦恼都截断了,到达了这个境界,也不过是世间修持的一个最高成就而已,
还没有跳出世间,所以下一步才能到达“世第一法”。
既然一切都断了, 无可忍, 还忍什么?这就很片面了,
忍就是要知道外物参杂, 要保持根性清净, 就要一丝不苟, 不出一点偏差。
这一点上杂阿含 623经的故事我觉得非常好, 不仅是色的侵扰, 也可以看作是
是情绪对心的侵扰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言美色。世间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观看者不
诸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又能种种歌舞伎乐。复极令多众聚集看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有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在于一处。作种种歌舞伎乐戏笑。复有大众云...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楞严25位菩萨
☆─────────────────────────────────────☆
freeman08 (stoic) 于 (Thu Aug 20 13:01:35 2009, 美东) 提到:
现在想想,那25位菩萨在说,我的方法最好时,
可能是真的。而不是仅仅轻松地说说。
我的意思是,其实人都会因为个人经验,
而认为自己走过的路才是最好的路。说不定还会吵架。
没有究竟的人大概无法避免此类思维习惯。
☆─────────────────────────────────────☆
bigwolf (为道日损) 于 (Thu Aug 20 13:11:51 2009, 美东) 提到:
我想大概是为了度众生而类似于演戏一样的。
怎么排练呢,一人修一个方法,然后聚在一起演戏度众生

☆─────────────────────────────────────☆
freeman08 (stoic) 于 (Thu Aug 20 13:30:49 2009, 美东) 提到:
我是在想自己和周围的人,
大家估计多少都认为自己知道的就是最重要的。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