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外来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h
发帖数: 4405
1
不对,日本和其他两国最大的不同是,汉字是潜入了日语,作为外来语补充
而韩,越都是当作官方文字。这就跟英国之前用法语一样,后来不也废除了么
而日本怎么废除?已经是日文的一部分了,同样的文字,连意思都不一样
你这个分析,有点太形而上了,反而脱离了语言本身。
现在日语不用中文作为外来语,而是直接用日语字幕来翻译英语专有名词,
同样的逻辑。
M****h
发帖数: 4405
2
二战以后,日文里面的汉字的确有减少的趋势
这就体现了作为外来语的特点,一旦来源地地位下降,外来语地位也下降了。
而韩越因为是正牌藩属国,是直接作为官方文字的。
读音意思都是一样
S*****s
发帖数: 7520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英语也能算语言?
你说的不对,中国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远超西方人
你可以查查老婆在汉语中有几种说法,猫阿狗阿都有好几种指称。
中国人玩文字绝对是一流的。
但是英语不行,由于他本土过于贫瘠,造成借用大量的外来语,
这部分外来语都成为高级词汇。都是由拉丁语,法语词根构成的,一般老百姓很少采用
,没办法
m**n
发帖数: 9010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抵制日货,从语言做起。。。
你想说什么? "“芝士”或者“巴士”这种词实际上是
字和意其实是不知所云的?
没问题. 是不知所云的, 怎样?
你前面说的是中文字每个是完整的单元, 所以那些词
都不能算外来语. 我们不是在讨论这些词是否"不知所云".
这些词明显是外来语.
y*h
发帖数: 25423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抵制日货,从语言做起。。。
汉语中有些来自日语中的词留有非常强的日语痕迹,无法用语义或语音来解释。比如瓦
斯这个词,它是从日本引进的外来语,这个词本来是英语gas的音译,但是瓦斯的汉语
发音显然和gas完全不同,它实际上是由日本人从英语中音译的,瓦斯在日语中的发音
就是嘎斯,正是英语发音。这个词被中国直接引进,并未作改动,所以就出现了语音语
义都完全不符的情况。有意思的是日本在二战后不再使用瓦斯这个词,而改用片假名,
而在中国这个词则被保留了下来。这个词在汉语中被归类为外来词,因为它的原始来源
是英语而不是日语,即使被日本转了一道手也被视为外来语。
p*****c
发帖数: 20445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总理:支持汉语吸收英语
2014年05月05日
|

黄伟曼 报道
语言是活的,而且会不断产生变化。国人必须正确使用母语,但同时也应该把语言口语
化,接受语言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吸收外来语,出现进化与演变的现实。
李总理昨天在微博上与网民分享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上一则关于中国外语词“零
翻译”现象的文章。他觉得这则讲述汉语在中国因外来语使用日益广泛而产生变化的报
道有趣,并分享了他对使用母语的看法。
李总理指出,不仅是华语,其他语言其实也正产生外来词现象,例如在马来西亚使用的
马来语和在印度使用的淡米尔语,也经常掺杂英语。
他说:“语言实际上是一个活的而且不断变化的东西。只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使用
,它就会持续吸收外语的词句、概念与应用方式,不然的话它会如拉丁语或梵语那样,
成为只有学者考究,但一般人不再使用的死语言。”
z**********e
发帖数: 22064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069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迟来的暑假回国见闻(二)
广东话外来语很多,他们打球叫打波,上面几个都是广东话中的外来语
b****a
发帖数: 793
9
新闻来源: 书摘 于 2015-08-25
西化有什么可怕
全盘西化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大家最爱争。我讲全盘西化,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判
断。不管好不好,爱不爱,这是大局已定的事情。你只要睁眼看一看,周围的一切,几
乎全是西方文化,哪怕是国产自己造。
我们中国人,特别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历史上,我们特别能化人。古书上讲的“柔远能
迩”、“远人来服”、“归义”、“归化”,都是讲这类事。就连最不济的宋以来,汉
族两次被异族统治,我们还是把他们给化了。还有,抗战时,我们讲四大发明,国人称
为文化馈赠,很自豪。但结果怎么样?人家学了,却拿船坚炮利来还礼,我们又学他们。
可见,老师和学生是换着当。
中国人的心态很简单,我化别人,我爱听;别人化我,绝不行。近代中国,明明已经被
人化了,有人还在幻想,说蒙元怎么样,满清怎么样,那么大的块头儿,不也叫咱们汉
族给化了?多少年后,还会大翻盘。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文怀沙说,王鲁湘,你的
唐装是满服,我穿和服,才是唐装,日本把中国灭了,没关系,结果是,中国多了个日
本族,第57个少数民族(这话,不仅中国人听了生气,日本人听了也生气)。
现在的日本,现在的美国...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而且还不用查字典
英语读专业书难不是因为拼音文字,而是因为拉丁等外来语多。
如果英语改成表意文字同样会面临外来语问题。
汉语改成拼音也一样没这个问题。
这问题讨论过无数次了。
m***n
发帖数: 12188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文里“爸爸”这个词
这个倒也未必,日语就不是的。
不过中文的“爸爸”确实不是外来,就算是外来语,也是4000年以前的说不清怎么回事
的外来语了。
藏语:papa(一般认为这是汉藏缅语未分离前的语音)。
首先,“父”是中国社会中历史最悠久、最稳定、也最有地位的称谓。但是古代它的发
音是 ba4。后来它作为书面语被文人使用,在北方的发音却变了,但是在南方人口中,
民间口音没变,于是另外造一个字 “爸”。
以下拷贝:
汉语文献中看到对“父亲”的最早称谓是“父”。“父”在甲骨文时代已经指称父亲了
②。后来的字书、辞书一直没有改变。直到今天,“父”类仍然是称呼父亲的重要方式
。只是它一般是用来作背称。
按“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的说法, “爸”实即“父
”之本音。(黎锦熙,1933)这个说法在今天的方言和外语的对音中还可以找到旁证:
福建一些方言保留“父”的词中,“父”的声母都念[p](冯爱珍,1993);
雷州话中虽然是以“阿”“尼阿”称父,但在含“父”的词中,“父”也读[pe]。
此外,轻唇音非组声母的文读为[h],白读则是[p]组,如飞、分、放、孵、父、吠、饭
等和蜂、芳、缝等(李新...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2
姜建强 随读随写 微信号 IslandofHistory
功能介绍
自言自语自娱自乐
本文摘自《汉字力》,姜建强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18
认识日本汉字:从“一人”(ひとり)到“君の名は”
前缘1-11
12
“如若稲常菊桜桐野□樋福”。
当中填一个什么汉字?
这是日本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图案的名字。
一日元的图案是“若木”,五日元是“稲”,十日元是“常盤木”,五十日元是“菊”
,100日元是“桜”,500日元是“桐”,1000日元是野口英世,2000日元是紫式部,
5000日元是樋口一叶,10000日元是福泽谕吉。2004年以前的1000元纸币图案是夏目漱
石,5000元是新渡户稻造。1984年以前10000日元纸币图案是圣德太子。
答案自然是一个“紫”字。
“蘭奢待”是什么?这是日本国宝香木的名称。再仔细看,汉字里隐藏了“東/大/寺
”三个汉字。日本人也很会玩吧。“蘭奢待”香木现在收藏于东大寺正仓院。动手削过
这块国宝香木的人,包括历史上的足利义满和织田信长。
孤独的假名是谁又是谁?
“孤独”就是“一个人”。
一个人的读音是“hitori”。孤独的另类假名也是“hitori”。
13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少之又少。汉语拿外来语当调料,尝个鲜。你们劣等民族,外来语是粮食,99%都是借词
b****a
发帖数: 4465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个知韩派眼中的韩国

我当年有幸选择了韩国语(当时还叫朝鲜语)专业,之后也就渐渐走上了中韩交流
之路。据说美国智囊团中为对华政策谋划的人都是“知华派”,意为对中国有相当了解
的人,日本政界也有不少“知华派”,当然了,“知华”不意味着“亲华”,“知华”
的他们制定些个政策可说是更加狠毒,招招致命。我学习韩国语四年,其间所学涉及韩
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后来也去韩国留学两年,然后进入了中韩合资企业,也
就是说这么多年一直在和韩国人打交道,那我算不算是个 “知韩派”呢?我想至少也
算是半个了吧。现在中韩关系日益密切,国内韩流日盛,国内媒体对韩国的报道也非常
多,当然几乎都是充满赞颂之词,再加上精美的韩国影视歌曲的轮番轰炸,这让大多数
不了解韩国的中国人对韩国产生了相当的好感。
但真正的韩国如何呢?与韩流相对,最近网上出现了不少揭露“真实”韩国的文章
,可惜有的年代久远,有些又非常极端,充满个人感情,但他们大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
比较真实的。我本不想挑起与邻国的矛盾,但国内媒体对韩国的过分吹捧和韩国媒体对
中国的极端歪曲实在形成了太鲜明的反差,让我有点看不过去,所以这里结合我和所认
识的朋友们在韩国的经历... 阅读全帖
g**8
发帖数: 4951
15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丰田事件和日航LOGO的改变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醒。我也同意日文里面不论平假名,片假名都是从汉字演化而来的。
估计是我上文里的这句话让你觉得有问题:
============================================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貌似现在日本人自己很喜欢用拉丁化的标注外来语的片假
名来标注本来完全可以用汉字或者日文自身平假名标示的公司名称。
============================================
我的原话是:“日文自身平假名”。。。其实严格地说,虽然来自汉字,但是假名确实
是他们自己的了。另外,我那里说到平假名本意是和片假名比较而言的,因为片假名本
来是专门用来标记外来语的。而平假名是用来写日文里面自身的词的,所以才用了自身
这个词。但是思维有些跳跃就引起误解了。
日本话里面同一个汉字往往有多个读音。读音分类分为“音读”和“训读”,所谓音读
,就是指汉音,发音来自汉字。训读是指他们自己最早没有文字时代的古训(古音)里
面的读法。举个例子来说,本田两个字发音HON-DA都是 音读。还有“本屋”(书店)
发音是 HON-YA也都是。本的音 HON或者P
n********6
发帖数: 39
16
前一阵帮导师翻译了一本仪器的使用说明。文字很容易理解,但是里面的外来语专有名
词也太多了。而且很多想不到相对应的英文。 大家知道什么好的在线日英,尤其针对
外来语的翻译网站吗?
谢谢啦~~!!
f********g
发帖数: 1634
17
来自主题: Japan版 - 对日本人英语的感觉
非常支持lz的看法
不知为什么,好像大家总说日本人英语怎么怎么差,但是英语中有那么多的外来语,
虽然被翻译成了日语,但词汇量还是很大的。而且越是专业的词汇,外来语越多,都是
katakana表示的,像医院里,化妆品的说明书之类的。
a**y
发帖数: 43
18
来自主题: Basketball版 - 天王山一战的由来 zz
喜欢围棋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天王山”这个词,在头衔战五局三胜的比赛中,两方
各胜一局,接下来的一局取得胜利的话就会把对手逼到背水一战的境地,往往拿到
了这局的人也就拿到了整个比赛的优胜。为表示一比一平之后第三局的重要性,大
家都称这局为“天王山”。这个词汇最早也是在日本棋界使用的,而它的出处在遥
远的日本战国时代,本能寺之变后,秀吉打败明智光秀的决定性一战的地点就在一
个叫「天王山(てんのうざん)」的地方。由于没有合适的汉语与之对应,所以我
们就直接照着汉字拿来用了,如果硬要找个词的话,那就译做“胜败的分界点”吧

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诸如此类汉化过来的日语其实不在少数呐。像弁当(べん
とう)-便当、暴走族(ぼうそうぞく)、鼻水(はなみず)、同好(どうこう)
、達人(たつじん)、美形(びけい)等等很多很多,欢迎大家补充。
语言都是在不停发展的,日语也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外来语或是自造词汇注入,即
使是日本人年龄大一些的也感到头疼。记得日剧「踊る、大捜査線!」里有个案子
是某妇人受到变态跟踪狂的骚扰,研究案情的时候课长因为不懂「ストーカー」这
个当时较新的外来语,又怕手下的年轻警员们嘲笑
B********e
发帖数: 19317
1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汉字组的词和单个字无关的问题

革命 是改变命运,不算与单字无关吧?
经济是不是翻译的外来语?上面好像说了外来语翻译不算在内?
r***a
发帖数: 30
2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转载] 关于中国古代的一些问题
世界多数语言中关于父母的口头称呼都是相通的尤其是"ma"这个音节.
这个不是互译的结果.现代最流行的语言学解释是:"ma"通常是人类婴儿
能够发出的第一个音节,除了哭以外,婴儿模仿成人说话莫不从"mama"
作声开始.于是世界各族的多情父母就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是对母亲的呼唤
了.与此同理,类似"da"的音节是次早出现的.就被二领导接收了.因此
各语言中对父亲口称的相通性不如对母亲的一致,但也以da-based最多,
比如英语的daddy, 中国北方话中的爹, 西北口语中的"大".其余还有
ba, pa,等出现频率更少一些的音节.
汉语中"爸爸","妈妈"绝对不是近代的外来语翻译.古代口语中"爹""娘"
是肯定历史悠久的.我的外婆,一个极端闭塞地方的乡下妇女,生于清朝
末年,说到父母时还是很自然的"爸爸""妈妈".她从哪里接受近代外来语
教育.关于"ba"这个音节还有一个较早的证据:聊斋上有一则关于"郎罢"
的笑话,就提到当时福建父亲的口称是"罢",进而发展到对夫君昵称"郎罢".
M******8
发帖数: 10589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文字外论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267
王克斌
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和使用的文字中,只有汉字特立独行,属于非拼音的文字。至于为什
么汉族会采用方块文字,卓尔不群,那是大家都会关心的问题。用外论做题意在于明确
此文出自外行之手。也可以按谐音理解为歪论。外也好,歪也好,毕竟是苦心思索的产
物,但愿此文的趣味性大于学术,不妨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从美学的角度观察,用汉语写作的文章,像一座用同样大小的方砖砌成的楼房,拼音文
字则像是用尺寸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块堆成的建筑。前者方方正正、齐齐整整;而后者
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用英文写的诗只能论行,如莎士比亚的13行诗。而汉文却还可以
论字,有4言诗、5言诗、7言诗,按行数可以写出绝句和律诗,甚至字数参差的宋词以
及4-6相间工整对仗的骈俪文。再加上平仄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如珠落玉盘,美不
胜收。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种集华丽与工整为一体的诗文,乃是任何一种拼
音文字所望尘莫及的。唐初四杰有名句,如“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落霞
与孤鹜齐飞,...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43051
23
把五十音图补完吧
除了清音、浊音和拨音,日语中还有所谓的复合音,主要有以下三类:
1. 长音:长音的长度大约是普通音(短音)的两倍,将尾音拖长即可。写法的规则是:
あ段假名后加“あ”
い段假名后加“い”
う段假名后加“う”
え段假名后加“い” 或者“え”(较少)
お段假名后加“う”或者“お” (较少)
(外来语全部用长音符号“ー”)
如“姉(ねえ)さん”(姐姐),罗马音仍然写作“neesan”,但发音时ne和e连成一个
长音发出来;又如“先生(せんせい)”(老师),“せい”是え段假名后加“い”,也
是长音,正确读法应该是把“se”这个音拉长,不过直接按“sei”来读也可以。
2. 拗音:由い段假名加上缩小的“や/ゆ/よ”构成,例如“ぴゃ”,罗马音标注为“
pya”,读音为“pia”(-_-),其余依次类推,很简单。由发音特殊的假名构成的拗
音,其发音与母音一致,如“しょ”由“し(shi)”变来,虽然罗马音标注仍为“sya”
,读音则是“sho”。
需要注意的特例是“ふぁ”和“ふぉ”,这两个拗音既不是用い段假名也不是加上缩小
的“や/ゆ/よ”,发音分别为...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2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11
2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中国的文学缺少一样东西
想法的话。。。比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就
挺像的啊,陶渊明总
是在白话文运动之前?
用法的话,本来也不是同一语系,不存在他语系的用法不是太正常了,各有利弊吧,论
战也委实不少。
就是说白话文运动是个借用外来语的运动,也可以算作借承外来思想的运动?但是不成
功啊,从现代文
学缺乏”思想性“就可以看出并不成功了。原因是从语言出发做变革是治标不治本,即
使现代语言学有研究
证明语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思想进程,那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奏效不是,而且
太未知了。
正是因为白话文运动是个借用外来语的运动,所以才使得原有语言文化的发展演变断裂
了,这个也是说
得通的吧。不是在贬白话文运动,只是探讨一下是不是有这么个原因在里面而已。
b**e
发帖数: 493
26
来自主题: NCTU版 - 问个问题

以理工为主 (尤其是理学院)
在这里 太相似的系也是不能双修的(ex 资科与资工)
但是像资科(CS)要去修电工(EE)的辅系还是可以的
不过像你那样什么时候写作业 念书呢?
(还是觉得很佩服啊....)
你一定很少接触日文吧:)
日文中外来语真的是超级多的
只要看到用片假名(你知道片假名是什么吗?)书写的几乎都是外来语
即使陈水扁现在是总统 但他并不能像大陆的领导人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还是必须受到其他党派以及台湾民间舆论的制约
(台湾政府不像大陆一样对言论有这么大的控制权)
对于统独问题 台湾目前大部分民意还是在维持现状
因为目前不论统一或独立对台湾都没好处
陈水扁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他也不敢轻言说要台湾独立
(说了之后下一次就不用出来选总统了)
可是觉得很失望啊 民进党执政了以后简直跟以前的国民党一个样
当他们在野时所批判国民党的东西 现在反而在他们的身上看到
在野的时候说的是一套 执政了以后说的又是另外一套
完全同意
g********n
发帖数: 2314
27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满语“哈尔滨”的语音语义
满语“哈尔滨”的语音语义

哈尔滨作为地名,自本世纪初以来,有很多种解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种之多
。值得注意
的是,这些说法都是在满语"哈尔滨"未被发现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哈尔滨"直接据译的
语种是什
么,只是根据"哈尔滨"汉字标音结构来进行语义分析的。殊不知,"哈尔滨"的汉字标音
结构与满语
的语音结构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满语"哈尔滨"的发现,不可辩驳地说明,必须在满语语音结构上进行语义分析,而
以前仅在汉
字标音结构上的语义分析便不能不打个折扣了。比如,蒙语说或锡伯语说正是根据"哈
尔滨"的汉字
标音结构进行语义分析,持蒙语说的译"哈拉"为蒙语“黑色”之意,持锡伯语说的译"
哈拉"为锡伯
语"姓氏"之意,但蒙语说或锡伯语说却都把"滨"字作为汉语"水边"解。这样一来,实际
上都把"哈
尔滨"作蒙·汉或锡伯·汉复合词来解释语义,即把"哈拉滨"这一语音从结构上断为两
层意思,"哈
拉"是一层含义,“滨"字又是一层含义,这首先从语音上就步入分析哈尔滨语义的误区
。事实证明,
用复合词对哈尔滨语义的解释,如"晒网场"、"大坟墓"、"高耸的河岸"、...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28

外来语引用,中文也借鉴了不少日语
k*****e
发帖数: 22013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缺鸡蛋做不了曹志糕?
恰恰相反的是,近代汉语缺少大量描述科技和人文科学的词汇。
所以,清末民初的时候只好到日语里面去借用了大量外来语,才算跟上了时代。
我们平常说的话里面,70%是日语。已经被中国人视同己出,天天使用而不知其为外来
词。
c******2
发帖数: 3849
30
本党工作人员从来没听说过廉耻这个词啊?是外来语吧?
s*******w
发帖数: 2257
31
中国五代留学生历史...和贡献
来源: Icat 于 2011-11-14 06:30:28
“留学生”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很熟悉了。但实际上,“留学生”这个名词,最早还不
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指中国人到国外学习,而是指这个外国人到中国读书。发明这个
词的,是中国盛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当时,有不少学生随着遣唐使来,随着遣唐使回
,当时叫海学生。有的学生留下来较长时间在中国学习,这类学生日本人叫留学生。留
学生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语。
留学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目前为止,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达到
了120多万人,回国人员目前也有三十多万人。去年回国四万多人,发展的势头是很猛
的。
回顾留学的历史,从1872年第一批官派的留美幼童算起,到现在有130多年,最开
始是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的每年10万人,总数达到了上百万人。对留学生的分法有好
几种,我个人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分法,分成了五代。
第一代留学生是1872年到1900年之间,主要包括了留美幼童和最早的海军留欧的学
生。这些留学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领袖,产生了民国第一个总理。这批留学生推动
了洋务运动,引进了新的技术,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3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董乐山杂文
http://bbs.tianya.cn/post-780-65445-1.shtml
董乐山杂文一篇:用伯乐相千里马来比喻知人善任真的恰当吗?反对言语霸权!换种角
度看问题。
伯乐与千里马
以伯乐相千里马的历史典故来做比喻知人善任的文章,已多得不可胜计了。至今还
没有看到有人表示异议,仿佛这是绝对的真理。
其实把这样的比喻用在我们当今的新时代,恐怕是极不妥当的。首先,伯乐与千里
马是人畜的关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奴才(因为伯乐也是为马主所用)与奴隶的关系
,只不过是用寓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因此伯乐的眼光无论如何敏锐,他相千里马
的目的无非是找一匹骏马供他或马主人驱使而已,而千里马被他相中并没有什么好处,
也无非是要比在不识货的马主人手里,更多驱使而已。因此这种主奴关系用在新时代的
人际关系上是极不妥当的。
其次,如果说千里马难得,需要伯乐来物色,则伯乐何尝就不难得,又需要谁来物
色呢?依此类推,就钻了牛角尖,永远没有一个答案。因此要真正发现千里马,最好办
法是让千里马自告奋勇站出来,而这只有让它自己做伯乐,才能做到,这就需要让千里
马从畜牲的地位恢复到人的地位,也就是从被驱使的地...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3
“过去是老板把一个大信封直接交给我们,里面装满了现金。现在是直接汇到账户上,已经没有拿‘宝纳斯’(bonus——年终奖)的感觉了。”在一家大企业工作的志村雅久先生说。他特意使用了外来语“宝纳斯”,而没有用企业正式使用的“年终临时工资”这个词。
日本奖金一年发两次,一次在暑假前,有点抗高温的意思,数量通常不多,真正的“宝纳斯”只有年终前的这一回,大家也特别地关注。
志村工作的企业有数千人,在日本属于大型企业了。三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还发现金,而且没有工资单,只是上司口头告知金额。志村也多少能在把工资口袋交给家里的“领导”前,从中抽出几张供日后零用,但现在完全转账了,工资单上也写得清清楚楚。今年的宝纳斯虽然过了百万日元(约8万人民币),但志村自己能支配的并不多。
报纸特别关心各家企业的“宝纳斯”金额。从报道上看,2010年大企业平均发70万日元,但中小企业只有40万日元多一点。平常的工资大企业已经比小企业高出了许多,加上住宿补贴、交通补贴、高额的加班费等等,和那些没上大学在家乡当工人的同学比,志村的工资要高出几倍,奖金再高出这么多,他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在没有拿到“宝纳斯”前,志村已经和妻...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4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l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在狭义上,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这些白皮黄心的“鸡蛋词”,无须向“英语世界” 做额外解释,就能顺利地理解、沟通。脱胎于汉语的“鸡蛋词”,早就默默地影响全世界了。除“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 (kungfu)”、“麻将(mahjong)”或者“豆腐(tofu)”之类绝无仅有的称谓,再挑拣10个真正有中国气质、代表华夏气派、并影响全球当代生活的“鸡蛋词”,便足以说明问题。
(一)丝绸——silk
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干不过珠光宝气的丝绸。“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即便现在,丝绸仍在现代生活中充当雍容华丽、典雅高贵的象征。
(二)茶——tea
这个词,又是英国人从拗口的闽南话里偷走的。茶,和丝绸、瓷器比肩,堪称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目前,品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5
“guanxi(关系)”在牛津词典中的解释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Tuhao(土豪)”一词做了一档节目,探讨中文词汇的影响力,节目播出后引发不少网友的热议。“Tuhao”还有可能以单词的形式获得《牛津英语词典》的正式认可。昨日,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Tuhao’的影响力持续,它很有可能出现在我们2014年的更新名单之中。”
“土豪,让我们做朋友吧!”近日,这句被不少中国网友津津乐道的话语登上了英语广播公司(BBC)的电视节目。伴随着中文在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这档节目播出后,不仅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还受到《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
昨日,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Tuhao”暂时还没有被正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但是例如“Tuhao”、“Dama”和“Hukou”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
节目中介绍,9月以来“土豪”这个词语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之中十分火爆。“现在‘土豪’这个词被用来形容那些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对于那些无权无势的人而言,他们通常在...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6
新加坡《海峡时报》5月5日刊发题为《中式英语在华日益流行》的署名文章,作者《海峡时报》中国区总编许建明在文中称,欢迎来到中式英语的世界。正如新加坡人爱他们的新式英语,泰国人爱他们的泰式英语,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英语也在中国日益流行。
文章说,因为同事没完没了地从自己的报告里挑刺儿,一名中国办公室文员很可能回敬道:“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你行你上,不行别废话!)
“No zuo d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用来警告别人不要做可能让自己陷入麻烦的蠢事。其他流行语还包括“tuhao”(土豪,即钱很多但没品位没礼貌的人)和“diaosi”(屌丝)。
最近,更多中式英语进入英语字典。在中国,很多人认为这凸显出祖国在世界上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尤其鉴于中文渐渐成为在西方世界受青睐的文字。不久前,“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成为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中最新录入的词条。这个在线词典有770万条解释,都是普通词典里没有的俚语和流行语。较早收录的词条包括gelivable(给力)等。
文章称,中国国家媒体以几乎庆祝...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7
对很多人而言,“犹太人”三个字鼎鼎有名、如雷贯耳,但极少有人知道犹太人使用的语言叫做希伯来语(Hebrew)。最近,“希伯来语”因为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而知名度大增。
在微信朋友圈疯转的《老北京话里的希伯来语》一文中(以下简称《老》),有学者指出,由于历史原因,北京话中存有大量的希伯来语词汇。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演变,与外来语融合也是稀松平常的现象。您在北京走街串巷时听到大爷大妈那满口诙谐俏皮的“京片子”,其中是否含有“犹太基因”,在北京长大、大学期间学习希伯来语、在以色列曾工作三年的小编帮大家分析一二。
【论据的疑点】
《老》一文举例,个别词汇在北京话和希伯来语中的发音和含义相似,因此两种语言在基因上具有某种关联。小编认为其中的疑点颇为明显。
疑点一:《老》一文指出,北京人常吃的“烧麦”,是羯胡人迁徙到中国北方发明的食品,与希伯来语同音同义,希伯来语的发音是Shemesh。
更正:Shemesh在希伯来语里的意思是太阳,并非烧麦。
疑点二:《老》一文指出,“俺”,这个词是北京和北方人“我”、“我的”意思,希伯来语也是同音同义,希伯来语的发音An和Ammi。
更正:希伯来语的人称代词...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8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报道,日本今年有九人在庆祝新年时因吃传统美食麻糬而噎死。
据日本消防部门官员说,单在首都东京,就有18人在吃了麻糬(mochi)后,因呼吸困难而送院急救,当中三人不幸丧命。
报道说,到1月2日,日本全国各地因吃麻糬噎死的人达到九个,另有13人病情严重。
日本人重视过新年,家家户户通常会在这一天煮“御杂煮”(ozouni)或年糕汤,汤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制的软而有黏性的小吃麻糬。
麻糬是一种糯米制的食物,软而有黏性,为日本的小吃。麻糬或糬是将日文饼(もち、mochi)音译成台湾话的外来语。
在日本,包内馅,口感松软的麻糬叫做“大福饼”,除了传统的红豆馅以外,近三十年内普及的有“草莓大福”、包雪糕的“雪见麻糬”等。
日本新年一定要吃用高汤或白味噌汤,与萝卜、芋头、鱼糕、鸡肉等按地区不同的食材一起煮麻糬的“杂煮”,庆祝新年到来,并希望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
日本消防部门劝告日本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在吃麻糬时应切成小块。据报道,日本每年都会有一些人吃麻糬噎死。
c***s
发帖数: 70028
39
据台湾媒体报道,韩国演员孔刘出演《釜山行》、《鬼怪》攀上事业巅峰,出道16年来未曾访台的他,将在27日访台,为2天后的粉丝见面会做淮备,此趟预计进行4天3夜访台之旅,预计下榻“全台最贵饭店”文华东方酒店,总统套房每晚要价近60万元(约人民币13.7万),天后麦当娜、“金钢狼”休杰克曼、宋仲基都曾入住于此。
孔刘曾在访谈时透露,自己不喜欢被关注,讨厌被别人拍照,此趟虽是预计在台停留4天3夜,但是行程低调,主办相当保密艺人的动向,班机及下榻饭店都没公开。据悉,他此趟访台的餐厅都已先预定好,个性低调的他不爱往人多的地方出没,并且砸金包下整个餐厅,想要见他一面的粉丝恐是难上加难。
另外,孔刘预计在27日抵台,随后将前往下榻酒店文华东方,班机不公布,抵台将走VIP通关。他出道16年来未曾访台,29日将在新庄体育馆与5500名孔太太共度美好夜晚,隔日返韩一样走VIP通关,班机不公开。
相关新闻:
韩国部分节目充斥粗口 综艺娱乐类成重灾区
报道,据韩国媒体报道,自2014年起至去年底,在对125个受到法律制裁或行政指导的节目进行分析后发现,约90.4%(113个)节目里含有辱骂、具有贬低色彩的俚语等...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5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语言文字各有优劣
你去读读英文的历史吧~
英语外来词多不是因为英国的征服,而是被征服~
诺曼征服后法语是不列颠的皇家语言,大量法语词被引入英语~
“而法文,德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的比较强的继承性,导致了这些民族没有像英国/美
这更是搞笑~ 英语成为主导只是二战后的事,因为美国从战争中渔利成为头号强国~
之前几百年世界的外交语言都是法语~
还有,德语的继承性强吗?你知道德语有多少外来语?
再说,英国持久辉煌了吗?
s******6
发帖数: 748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简体字的好处是
日本人真正用心用汉语翻译西方词汇,也就仅仅是明治初期的一段时间,之后日本就彻
底抛弃汉字,所有外来语都一概片假名音译。
d*****g
发帖数: 1616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古代饮酒 口味杂谈
历代关于蒸馏酒起源的观点,不尽相同,现将主要的观点归纳如下:
1 蒸馏酒始创于元代
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烧酒非古法
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
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2 蒸馏酒元代时外国传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
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
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
v*********y
发帖数: 667
43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用“封建”这个词的?这个词不象是外来语,但是西欧的封建社会和
中国的完全不一样。中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一统和平时
间中央政府绝对权威。
西欧的那些公爵侯爵之类的,和国王的地位区别远远没有中国的大。很多时候,这些贵
族还和国王签协议。国王收税的自由都没有。
封建这个词的中文源头是什么?西方社会学或者历史学是谁最先提出封建社会这个划分?
感觉中国就是周朝后期算是典型封建社会。(商朝的情况,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也可
以算封建社会)。秦国统一六国后就不是了。这种持续到民国的社会,算是什么社会?
x****u
发帖数: 44466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反对生词造字
汉字是外来语,不可取代假名,否则连事态,格都无法表述。
f**k
发帖数: 1523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反对生词造字
又说错了吧,这个给外来语注音是片假名的活儿
b*****l
发帖数: 9499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论上古汉语
不是说汉语中的多音节单纯词多是外来语么。。。蝴蝶,葡萄,橄榄,咖啡,吗啡。。。

但是
汉语
较主
语系
,估
a****t
发帖数: 7049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论上古汉语
连绵字还是外来语其实不重要,反正都是文字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原来是一字记一词,到后来被各国借用标音后就成了标单个音节了。这个和日语假名的历史一致。
w*********l
发帖数: 1337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糟粕
我是这么看的,既然官方韵书说有,咱们就认为有。我觉得大部分人这里所说的南方应
该就是广东/福建一带,这个保留入声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反动的观点是:1. 北方官话受满语影响失去入声。这个不正确,入声消失基本是北方
方言自身发展的结果。2. 南方话(某一种方言,上海话,闽南话,广东话)是古汉语
的正统继承。任何方言都有继承古汉语的成分,也有自身发展/受外来语影响的成分。
越南的入声当然也是保留古汉语入声。
S*******C
发帖数: 7325
49
☆─────────────────────────────────────☆
victorjenny (victor) 于 (Tue Jun 29 21:25:34 2010, 美东) 提到: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用“封建”这个词的?这个词不象是外来语,但是西欧的封建社会和
中国的完全不一样。中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一统和平时
间中央政府绝对权威。
西欧的那些公爵侯爵之类的,和国王的地位区别远远没有中国的大。很多时候,这些贵
族还和国王签协议。国王收税的自由都没有。
封建这个词的中文源头是什么?西方社会学或者历史学是谁最先提出封建社会这个划分?
感觉中国就是周朝后期算是典型封建社会。(商朝的情况,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也可
以算封建社会)。秦国统一六国后就不是了。这种持续到民国的社会,算是什么社会?
☆─────────────────────────────────────☆
youhao (maker-Leaving-88) 于 (Tue Jun 29 22:00:55 2010, 美东) 提到:
所以西方有资本主义民主啊。其实就是换个名字而
C********g
发帖数: 9656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印第安”和“殷地安”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7981
·禾 子·
不知最早是何人把西班牙语的“Indio”或英语的“Indian”翻译成中文的“印第安”
的。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翻译人当是清楚哥伦布错把美洲当印度、且把原著民叫作印
度人的。为避免混淆,译者在涉及美洲原著民族时把本来是指印度人的“Indian”一词
变成了“印第安人”,让我们中国人从一开始接触这个辞汇时就对它的概念有了明确的
认识。
但是近年有学者对这一常识做了新的诠释。据这位学者掌握的材料,二十世纪初时有中
国外交官在墨西哥碰到一些自称是殷人后裔的印第安人,他们每天相见时和吃饭睡觉前
都要互道“殷地安”,祝愿“殷人”在新地“平安”。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这位学者
欣然揭秘:我们常用的“印第安”其实是个误解,这些美洲土著分明长着殷商人的相貌
,非中国殷商遗民后裔莫属。这些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并且世代牢记自己的故地而
把自己称为“殷地安”人。“殷”代表殷代,“地”表示殷商王国,“安”或指安阳,
即殷王室所在地,或意为平安或安家。也就是说,美洲土著其实...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