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善巧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n**e
发帖数: 1296
1
“三个不要”可能代表了最高层的真實意见:
团结和谐迎国庆
还有一个半月就是70周年国庆。
回望百年前的1919、七十年前的1949、四十年前的1979,沧海桑田、天翻地覆。
1919年,北洋政府代表抗议巴黎会议割山东权利给日本,五四运动爆发。
1949年,共和国在战乱频仍满目疮痍中诞生。
1979年,共和国在十年浩劫之后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发展奇迹,十几亿人民从动乱中走上现代化
,过上了丰衣足食、国富民强的好日子。
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定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政治。
香港的风波首先是香港民众与香港行政部门的内部矛盾,双方都应该反对暴力、积极对
话、和平解决内部争端。
近日香港行政部门给民众发放191亿元红包,稳香港、稳社会,就是一个可贵的努力。
绝大多数香港人民是爱港爱国的,极少数违法分子代表不了香港民众。对于违法分子既
要依法惩处,也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予以教育引导,而不是将他们永
远推到对立面。
香港行政部门应该聆听李嘉诚先生所说的“现时年轻人给政府的声音和讯息震耳欲聋”
,密切联系群众,化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Talk版 - 国乱知忠臣 唐朝中叶
一、国乱知忠臣
唐朝中叶,出现了一次很大的祸乱,就是安史之乱。那时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国政
荒废,结果安禄山开始作乱。数月之内,失去了半壁江山。所有科举出身,念圣贤书的
人,到哪里去了?统统都举白旗投降。当时有两位忠臣,一个叫张巡,一个叫许远,他
们死守淮阳城,奋力抵抗,安禄山的军队,一直打不进来。这才让唐朝的军队,得以喘
息,重新调整,重新备战。假如没有张巡、许远,唐朝可能就失败了。
后来,安禄山把张巡、许远抓起来,对他们严刑拷打,叫他们投降,他们至死不肯。还
当着安禄山的面,骂他是叛臣。安禄山十分生气,下令把他们的牙齿,都拔掉。他们依
旧正气凛然,含血唾骂安禄山。
张巡和许远,那种大义凛然的气概,能够屹立如山。
二、冒雪还书
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宋濂。他小时候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借书。大
户人家的态度,有点傲慢,借给他一本很厚的书,跟他说:“借你十天,到了期限,要
立即给我还回来。”
结果十天以后,下了一场很大的雪,主人觉得他一定不会来还书。但是,时间一到,宋
濂冒着大风雪,把这本书送了回来。大户主人,看了也很感动,就对宋濂说:“往后我
们家的书,你都可以借给你!”... 阅读全帖
v*********w
发帖数: 121
3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如何与父母相处
看到你的帖子,很理解和同情楼主的处境,楼主内心还是很希望能孝敬父母和父母好好
相处的。可是有时越是想孝敬父母,越会因为没有办法做到而更加痛苦。我觉得楼主的
叙述还是比较平和的,可能心理伤害还不是很大。
我个人认为对这样处境要做好两点,第一就是让自己的心理强大起来,不要让自己有受
委屈的感觉,别人做得不对是别人的事。别人再打骂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做错,就心安
理得,不要难过。要活出自己,爱自己才能有爱别人的能力。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或是咨询心理医生都会有帮助。对待父母要善巧方便,在自己心理不够强大的时候,
避而远之,也是一种避免伤害双方的方法。但这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二,我的感受是作为子女,要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这样做的原因。她脾气暴躁会
有很多原因,比如工作压力大,身体不好,激素变化等都会导致脾气不好。能理解父母
就不容易觉得自己受委屈了。父母难免因为时代、受教育程度、个人的性格秉性的原因
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有帮助他们成长的心,虽然不见得真的能帮到。自己长大了确
实会有很多超出父母,比父母先进的地方。
当父母感觉到你比较贴心,比较懂他们的时候,孝敬就容易做到了,也...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51
4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继续用巧兔学中文
5月24日。学习6个新字。
第 第一 第二 第三
给儿子讲解:第用在整数的数词前,表示次序。
此 从此 因此
给儿子讲解:此是这、这个的意思,与“彼”相对。
已 已经
给儿子讲解:已表示过去。
工 工人 工厂 工作
给儿子讲解: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比如工人;制造生产
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的意思,比如工业;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意思,比如工厂、工作;细致、精巧的意思,比如工整;还有善
于、长于的意思,比如工于心计。
使 使用 即使 使劲
给儿子讲解:用的意思,比如使用、使劲;派、差谴的意思,比如使唤、使命;让、令
、叫的意思,比如迫使;假若的意思,比如即使;
奉命办事的人的意思,比如使者、大使。
情 亲情 心情 事情
给儿子讲解: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的意思,比如亲情
、心情、感情;状况的意思,比如实情、事情。
截止5月24日,儿子已经认识162个汉字。
另外又学习了五个汉字的写法:着、自、之、年、过。
k******b
发帖数: 4501
5
刚好看到篇相关文章:
给亡灵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
信源:凤凰博报|编辑:2014-04-03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祖先亲人扫墓祭奠的时候又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的情景再次出现在各个通往公墓区的路上。国家也早已经将清明节规定为法定公
共假期,这对于传承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一件好事情。在暮春时节,在万物重新生发
长养的日子里,祭奠亡故的亲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国人始终以视死如生的思想
来缅怀先人的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意义。
但是清明节扫墓时,给祖先焚烧纸钱也是几乎遍及全国的一种风俗,那么佛教是怎么看
待这一现象的?人死后真的需要钱吗?焚烧的纸钱真的会被祖先亲人的亡灵收到、使用
吗,人死之后的世界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首先,在佛教中,从没有为亡故的亲人焚烧纸钱的做法,也不认为焚烧的纸钱(包括供
养的各种供品)就一定会被亡灵收到、使用,也不能真正利益到亡灵。
中国人传统上认为,人死即变成鬼,那就有鬼的世界,跟人的世界一样,只不过阴阳两
隔,我们人看不到感知不到而已,所以鬼也会像人一样,需要生活需要消费需要花钱,
诸如此类的传统说法,都是不正确的。事实...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329
6
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做职业是一时的事。
看你怎么取舍吧。。。
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是不要把自己推到囧地。有没有善巧的方法呢。
C*******d
发帖数: 3345
7
☆─────────────────────────────────────☆
roseknight (roseknight) 于 (Thu Mar 21 23:01:41 2013, 美东) 提到:
我在一家小公司做个TEAM LEAD. 最近公司景气不好,老板今天跟我说他要考虑裁掉我
组里的A. A是一个很和善的人,中国朋友很多,我们私下的关系挺好的。
A也是中国人,技术很不错,就是不善于和老板交流。因为他在公司很多年了,现在是
公司里工资最高的,所以老板要裁掉他多半是因为他的工资太高而不是技术不好。
老板今天叮嘱我不能提前告诉A 要裁掉他的消息,可是站在朋友的立场,我在犹豫要不
要告诉他。
如果告诉他,我担心他生气找老板对质,这样我就麻烦了,另外也担心他误解我没有尽
力帮他向老板解释,没有向老板如实汇报他的工作成果。 事实是他的职位只是程序员
,而工资太高,老板不爽。
----------------------------------------------------------------
更新: 一觉醒来打开电脑,想不到有这么多回帖,很感概,中国人在这里工作是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盛噶仁波切--輪迴
佛法是圆融的,善巧的,小活佛进娱乐圈,出流行乐的确有很大的争议.
他自己解释说如今的小年轻一听到佛法,就觉得是死气沉沉的老古董,根本不会感兴趣,
所以就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宣扬佛法.
认证他的上师说过如果他的作为是错的,自己先下地狱.
K*C
发帖数: 108
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破自杀咒 - 南怀瑾
赞叹楼主师兄善巧方便!
顶礼南师!
南无阿弥陀佛!
z**n
发帖数: 22303
10
尼罗河兄你的很多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但是我比较赞同楼上说的关于你本性
正直坦白。可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除了正直坦白,善巧方便至少也一样重要。
佛家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因为众生根性不同要随缘说法,可放眼望去能说法的有百分之
二三
就不错了。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所以我想针对最近的一些争端谈一点自己的感想。你对佛家很有好感,可是你要知道,
佛教徒作为一个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庞大的群体,与任何其他宗教政治团体相比,从未发
生过大规模持续性迫害其他族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徒认为一切的苦的根源都
是来自自己的心的状态,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才能真正的让世界变的更美好。除此之外
的企图通过改变他人来改造世界的尝试,无论是精神洗脑也好,肉体改造也好,不管目
标和口号多么高尚,放到历史上回头在看,最终都不免成为笑谈。
希望这对你能有所帮助,阿弥陀佛。
j********p
发帖数: 9680
1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佛经故事】难陀被迫出家
【佛经故事】难陀被迫出家
《妙莲老和尚说故事》
世尊善巧度难陀
天堂地狱走一回

一、难陀被迫剃须发
我们释迦佛不但自己出家,也度亲儿子出家,连他堂兄弟---四八王子,都度化他们出
家,就是怕他们有一位在家做国王。现在为大家介绍佛陀的亲弟弟---难陀出家的因缘
。佛陀知道难陀淫欲心重不好化度,就以方便法度他。
有一天,佛陀出外托了空钵,就从皇宫经过,他是有意要来度难陀的。一到皇宫,佛
陀便放出毫光。难陀正和妻子孙陀利在吃饭,见到毫光,就知道亲哥哥陀佛来了,赶快
要出去迎接。
当时,孙陀利对难陀说:“你要快点回来喔!我要等你回来才吃得下饭,我看不到你
饭就吃不下......。”你看,那样子甜甜蜜蜜的夫妻生活,真是形影而不相离。
难陀出了皇宫,见到世尊拿了一个空钵,佛陀将空钵递给他:“你装些饭给我吃吧!
”难陀双手接过钵,便回宫去盛饭。
当难陀拿着空钵回宫时,佛陀转身就走回尼拘律精舍,难陀把饭盛好出来看不到世尊
,就跟在后面追。奇怪!不论难陀怎么追都追不到世尊,最后追到了精舍。
到了尼拘律精舍,他把饭供养了佛陀,转身就要朝回走,没想到佛陀对他说:“难陀
,你今天既然来了就不要回去,就...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12
[婚姻家庭] 海涛法师:结婚也是修行 转自网路
我们每一人不可能都有出家的因缘,大都是居家修行,大可不必为结婚之事烦恼
。有的怕结婚了会被生活所累从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怕影响自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结婚生育后代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定的因缘。
结婚我们也可好好修行,就看如何用心了。婚姻有好的因缘有坏的因缘,不是互
相报恩的就是互相讨债抱怨的,总之无论是何种因缘我们都要学会在环境中修行。修行
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能够在任何因缘中“忍辱”,以此功夫化解任何因缘。结婚
也是了断我们的一些业力,结婚也是我们渡众生的好事,因为结婚了我们就有家庭,我
们可学做一个佛化的家庭,带动周围的人们,给在家学佛的和不学佛的做一个好榜样。
无论是恩爱的夫妻还是吵闹的夫妻,我们都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家庭,一年不行两
年,两年不行三年,一定要有恒心毅力。
自己好好念佛求生净土的同时,给自己的家人和邻里做个好样子,这可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需要你有一定的耐性,如果是恶性的婚姻在改变不了的同时,就得逆来顺
受,了断此恶缘,为自己往生做好准备,同时也不可放弃... 阅读全帖
w*******6
发帖数: 1897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版上那些诽佛谤法的注意了
讲佛法,要善巧的原因,也在此。
善恶一念,地狱天堂。因果不爽 无知者无畏。
不管信不信,它,就在那。
G****t
发帖数: 1799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ost (GoLost),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道德与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7 10:36:32 2015, 美东)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爱与情感关系
宗萨钦哲仁波切 2013年于新加坡
我们今天要谈谈情感关系和爱,我可能不是谈论这个话题的适合人选,但从另一方面而
言,或许我正是合适的人。我有很多老师,我从他们那里接受教导,可以说,他们真的
就是佛陀本人--他们的仁慈、悲心和宽容。在藏传佛教传统中,认为上师会有许多不同
化现。所以-在此背景下--也许你们有些人会觉得听起来有点不舒服,但我会说,我也
从自己曾经疯狂爱上的一个女孩身上,学到了非常珍贵且令人有所醒悟的东西。
昨晚我试着打电话给她,想问是否可以提到她的名字,但是她没接电话。所以现在我能
说的只是:她是荷兰人,非常美,性格自由奔放,她的父母是有如波西米亚人的嬉皮。
这是我二十岁出头时的事情。在得到我的主要上师许可后,我决定去伦敦学习。生平第
一次,我离开传统的环境--像是织锦桌布、高高的法座、侍者等,基本上,从某一方面
来看,那几乎是如同天神般的生活。
我独自一人前往伦敦。我必须学习很多东西,例如如何做早餐。有一次我去超市时,差
点买了猫粮,以为那是给人吃的,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实际上,恕我直言,许多年
轻一代的上师和仁波切--受人尊敬的高阶喇嘛,他们都应该经历这些。我会建议...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358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jiawen (嘉文), 信区: Wisdom
标 题: 略析道教神仙信仰对佛教的影响——以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为核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3 14:52:06 2012, 美东)
2009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
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
,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
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一、
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对应的是《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国王舍
身为奴,求闻《妙法莲花经》一节。其中对于仙人的出场及相关内容作了富有想像力的
演绎,颇值得注意。其中内容有: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宫商,鹤笑(瓠)(孤)松兮...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7
晋美彭措法王关于清净口业的开示
平时不要给他人取绰号、叫恶名。在我们五明佛学院这类情况较少,但有少数人喜欢给
他人叫什么大鼻子、小眼睛、小个子、大胖子等。或说:“那个大个子不在!”若这样
,也许自己后五百世一直转生为大个子,看起来很不庄严。所以,往往我们一不小心在
生活中造了很多恶业。那位法师大管家恶口骂的是位罗汉,而我们这里有许多是发了大
菩提心的菩萨。若对境是大乘菩萨,其恶口相骂的业报将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我们很
多人不重视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因果报应,故从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
成熟业缘有三个条件:一、对境是得果之圣者;二、意乐上相续生大嗔心;三、究竟恶
口相骂。我们是学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不注意而恶口骂人,
则果报不可思议,当慎之!
当高僧大德来弘扬佛法时,总有魔来干扰,借人之口乱造谣言。
我们现在应观清净心,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我觉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萨,这是毫无
疑问的。那么平时,我们说话、办事一定要谨小慎微。虽然在显现上有些菩萨似乎有烦
恼,行为似乎也不如法,但这也许是大乘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故我们需护持自心
,不能随意恶口骂人,更不能欺负他人...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两个小孩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增长国王率领军队,灭了释迦族。阿难尊者的妹妹、妹夫不幸
往生,留下两个小孩流落在迦毗罗卫城的街头。
有一位施主从舍卫城过来,看见沿街乞讨的孤儿,认出是朋友的孩子,就带他们到舍卫
城找他们的舅舅──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了解到这两位外甥,父母双亡,无处可依,是特地来投靠他的,心里很忧愁。
其它比丘见阿难尊者闷闷不乐,便关心问道:「尊者为何心情如此沉重?」
尊者说:「这两个小孩是我妹妹的孩子,无依无靠,特来投靠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
自己无资生之源,三宝的财物他们不能享用,不抚养又不行,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比丘们劝阿难尊者:「尊者,还是好好照顾他们吧。世尊曾说过,如果对僧众作利益事
,可以对其布施,是不违因果的。就让这两个孩子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这是被
允许的。」于是阿难尊者便收留这两个可怜的孤儿。
平时,比丘们把剩下的饭菜布施给这两个小孩,阿难也将自己化缘来的饭食分一半给他
们,自己仅食用半钵。日子久了,尊者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世尊看到后,问其它比丘是
什么原因,比丘们照实说出事情的经过。
于是,世尊问阿难:「你收养的两个小孩要不要出家?」
「世尊,这两个孩子...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1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藏传佛教传修「双身法」?
[轉載] 藏传佛教到底有没有在修「双身法」?
文:黃淑伶
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听到藏传佛教的「男女双修」,究竟藏传佛教有没有在修男女双身法
呢?这一定是大家都很好奇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证明藏传佛教确实有在修男女性交双身法,
第一、现今世界各地诸多的藏传喇嘛双修或性侵案;
第二、达赖喇嘛和密宗祖师的著作;
第三、中国元朝皇帝和清朝皇帝学藏密双身法的资料;
第四、现今诸多欧美学者批判藏传佛教双身法的资料。
略述如下:
一、 现今世界各地诸多的藏传喇嘛双修或性侵案:
1. 2011年11月13日,苹果日报「搜淫僧卧室 发现男女交合欢喜佛」:台中圣德禪寺
惊爆创办人猥褻女义工案,检警昨清晨再度前往台中圣德禪寺进行搜索,在涉案圣轮法
师杨赞儒的办公室和禪寺内部相连,且通道复杂如迷宫,方向感不佳的人进入必定迷路
。《自由时报》报导,检警在圣轮卧室发现1个以丝巾包住的铜雕,打开发现竟是类似
藏传佛教中男女裸身交合的「欢喜佛」,怀疑和信徒所指「双修」有关。註:圣轮法师
又是贡噶仁千多杰仁波切,俗名杨赞儒。
2. 2007年4月19日,苹果日报「仁波切遭爆双修性侵」:【张励德、林...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0
索达吉堪布
问(8):佛陀在因地上经历了漫长的菩萨道修行,才获得了圆满的智慧,并最终成就
佛果。如果说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只要通过观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
答:显宗经典中确实有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后成佛之记载,若就显宗普遍观
点言之,极为钝根之菩萨需经三十三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
、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中根者需经七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
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则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后成
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说所:“利根者经三大劫现
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
关于利根者所需的三大劫,《经观庄严论》中云:“三大劫圆满,修行趋究竟。”对此
,《般若八千颂广释》中解释道:“第一大劫从资粮道开始至一地之间圆满;第二大劫
从二地至七地之间圆满;第三大劫从不动地至佛地之间圆满。”而《菩萨地论》则云:
“资粮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三清净地一大劫。”它们的意思是说,如同田地
边缘以内皆算田地一样,...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1
南无阿弥陀佛!在去年五明佛学院益西彭措上师倡导的念佛共修中,每个参与者都获得
了183亿遍佛号功德!上师慈悲,今年的共修鼓励每人念一百万遍“南无阿弥陀佛”圣
号,但如果您实在很忙,发愿在今年极乐法会(2015年10月30日开始)之前念完一万遍
“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也可以参加共修。请以三殊胜摄持(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
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
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
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索达吉堪布宣讲“三殊胜”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shusheng/),尽力念诵。让您的父母亲戚朋友都来报名参加喇荣五明佛学院佛号共修! 您要教他们念佛! 发心利众从身边的人开始!
按照经论记载,尤其据《俱舍论》中教证指示,如有三人一起造了杀人的恶业,这三人
都得到同等的杀人业果;或如有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每人最后都得到建造 一座佛
塔的功德。大家应发信解,决定信此大众共修之力过于凡夫一人独修之力百千万倍。因
此参加共修活动者,每个人都将获...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
22
居士:末学今年二十七岁,刚了解佛法。有时会在家里念佛,还会放些生,每个月吃十
天斋。
可是家里人都以为我被洗脑了,说我年纪轻轻就信这个,怕我是在学李洪志那一套。末
学怕这样下去会搞得一家人不和睦。末学现在不知怎么办,请慈悲开示。
法师:现在一般的人都不了解佛法,反而对法轮功印象深刻。在绝大多数人都在拼
命挣钱、娱乐的今天,念佛、诵经、放生、吃斋也确实显得与众不同。
家人对佛教不了解,你就慢慢来,不要太明显地显露你在学佛。你就学莲藕嘛,和
光同尘,这样慢慢地过渡一下。
与此同时,用家里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同他们沟通。现在社会上也在讲低碳生活,吃
素就是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如果人类不改变现在高碳、挥霍的生活方式,地球将无法
承受。
念佛也有很多种念法。心里默念佛号,既念了佛,别人又不知道。所以有时候学佛也需
要方便善巧。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典故事 - 共相怨害喻
这是《百喻经》裡的一个小故事,它以譬喻的方式来说明佛教的义理。
从前有一个人,和朋友有了不愉快而相互瞋恨,因为瞋的关係,心裡生气而忧愁不
乐。另一个人就问他:你今天为什麽看起来这麽忧愁、这麽憔悴呢?他回答说:因为有
人毁谤我,但是我目前没有力量,不知有什麽方法可以报復,所以一直在忧愁。这个人
听了就对他说:毘陀罗尼咒可以伤害对方,但是这个咒有一个害处,就是它在还没有伤
害到对方之前,会先伤害到自己。这个人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请你教我,虽然这个方法
会伤害到我自己,但是只要能伤害对方,即使先伤害自己也在所不惜。听了这个故事会
觉得匪夷所思,怎麽会有这样的心行呢?但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行。
陀罗尼是梵语,中文意思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法之根本、法之精髓。当
掌握了关键,则相对应的法、或是文、或是义也就都能掌握了。也就是从简单的概念或
方式,来帮助驾驭复杂的事物。它是帮助众生学习的一个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有各式
各样的陀罗尼,譬如听闻佛法,而想办法发展一套记忆的方式,使不会忘失,这是一种
陀罗尼;找到一些关键的方式,使容易理解它,这又是另一种陀罗尼;学法的时候,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陀孝养父母事蹟
佛陀孝养父母事蹟
佛陀非常注重孝道,在行菩萨道时有许多孝养父母的事蹟,下面
的故事,是其中的一则。
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户贫穷人家,他只有一个儿子,这独
生子长大结婚后,生了许多小孩,由于家境贫穷,又正值飢荒,这独
生子就把父母活埋了,把从父母那裡省下来的粮食用来养活孩子们。
邻居觉得奇怪就问他:「你的父母到哪裡去了?」他回答说:「我的
父母已经年老,肯定会死,所以我就把他们活埋了,这样可以把父母
每天吃的食物省下来留给孩子们吃,让孩子们能够长大。」邻居听了
觉得很有道理,也把自己的父母活埋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辗
转相传,最后传遍了整个波罗奈国,大家也就把它当成国法来奉行了

「那时有一位长者,他也有一个儿子,这位长者的独生子听到这样
的事情,认为那是错误的行为,心裡想: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善巧方便
,来除去这个恶法呢?于是向父亲禀告说:「父亲!您是否可以远行
到外地去学习经论?」父亲答应了,并立刻离家远行,当父亲学得了
经论,便返回家中。渐渐地,父亲年老了,儿子就为父亲挖了一个地
窖作为房舍,让父亲住在裡面,每天供养父亲上好的饮食,心裡想:
有谁能和我一起除去这样的恶法呢?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为什麽要度众生
佛为什麽要度众生呢?这都是由于诸佛大愿的缘故。如《法华经》中 释迦牟尼佛对弟
子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意思是说
,释迦牟尼佛立下誓愿,要教导度化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诸佛不同于阿罗汉、辟支佛等
不迴心的二乘人,畏生厌苦、急证涅槃;诸佛从因地初发心的菩萨地开始,历经三大阿
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勤修学直到成佛,都是因为发了广大誓愿的缘故。
菩萨最初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
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宏誓愿是诸佛及菩萨共通的誓愿,也是菩萨修
学佛菩提道的总愿,而这个总愿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为首要。
菩萨将入初地时,都要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藉着增上意乐的大悲心,使十迴向位满心
的菩萨得以进入初地。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是殊胜的大愿。所谓遍法界,尽
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
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穷未来际不捨十无尽愿,所以称为
大愿。初地菩萨由于发了这十无尽愿的缘故,就能逐渐成就佛道,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为什麽要度众生
佛为什麽要度众生呢?这都是由于诸佛大愿的缘故。如《法华经》中 释迦牟尼佛对弟
子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意思是说
,释迦牟尼佛立下誓愿,要教导度化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诸佛不同于阿罗汉、辟支佛等
不迴心的二乘人,畏生厌苦、急证涅槃;诸佛从因地初发心的菩萨地开始,历经三大阿
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勤修学直到成佛,都是因为发了广大誓愿的缘故。
菩萨最初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
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宏誓愿是诸佛及菩萨共通的誓愿,也是菩萨修
学佛菩提道的总愿,而这个总愿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为首要。
菩萨将入初地时,都要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藉着增上意乐的大悲心,使十迴向位满心
的菩萨得以进入初地。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是殊胜的大愿。所谓遍法界,尽
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
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穷未来际不捨十无尽愿,所以称为
大愿。初地菩萨由于发了这十无尽愿的缘故,就能逐渐成就佛道,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佛陀孝养父母事蹟
佛陀孝养父母事蹟
佛陀非常注重孝道,在行菩萨道时有许多孝养父母的事蹟,下面
的故事,是其中的一则。
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户贫穷人家,他只有一个儿子,这独
生子长大结婚后,生了许多小孩,由于家境贫穷,又正值飢荒,这独
生子就把父母活埋了,把从父母那裡省下来的粮食用来养活孩子们。
邻居觉得奇怪就问他:「你的父母到哪裡去了?」他回答说:「我的
父母已经年老,肯定会死,所以我就把他们活埋了,这样可以把父母
每天吃的食物省下来留给孩子们吃,让孩子们能够长大。」邻居听了
觉得很有道理,也把自己的父母活埋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辗
转相传,最后传遍了整个波罗奈国,大家也就把它当成国法来奉行了

「那时有一位长者,他也有一个儿子,这位长者的独生子听到这样
的事情,认为那是错误的行为,心裡想: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善巧方便
,来除去这个恶法呢?于是向父亲禀告说:「父亲!您是否可以远行
到外地去学习经论?」父亲答应了,并立刻离家远行,当父亲学得了
经论,便返回家中。渐渐地,父亲年老了,儿子就为父亲挖了一个地
窖作为房舍,让父亲住在裡面,每天供养父亲上好的饮食,心裡想:
有谁能和我一起除去这样的恶法呢?天...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8
28
这二位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抗癌女斗士,属于家庭事业有成又正当壮年(去世时都是30
出头),孩子还小,还写了抗癌日记,出了书,(http://blog.sina.com.cn/u/1904273792http://blog.sina.com.cn/shuweicao ),引起很多人对癌症的重视也对她们的早逝表示惋惜。有篇文章说貧窮和富有就是一場病的距離。于娟也是家里卖了房子为她治病。医院家人病人无论怎么努力,还是不能挽救她们的生命。
没有了解因果报应和业障,古典中医的业障因果病,没有学习佛法以前,我也是围观惋
惜的一员。想从她们自己总结的经验里得出防癌的教训。觉得命运无常。兜转一圈,还
是从我们老祖宗的智慧里找到了答案。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呢,释(佛)儒道。其实都是
一家。中医是有很多道家的养生智慧的,中医有分虚实症。古典中医讳莫如深的因果病
业障病,就是虚病,医院治不好的。针灸师为病人扎针,很容易传染病人的业障,因为
动了对方的因果。按摩推拿也一样,医生也是高危职业。简单的说业障因果,是宇宙的
定律,超越了人间的法律,更严格。就像在人间杀了人,要受惩罚。我们吃了肉杀了生
钓了鱼,不受人间法...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976
2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神与佛

=================================================
佛陀「杀一贼而救五百商人」的事,
你竟未听过?
如你不是佛子, 我不会怪你
事记于:
《宝积部下》《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四》
i****n
发帖数: 12
30
横看成岭侧成峰(中)
——谈《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拉萨禅密之诤’
另外,你问的后面这四个问题都很深,涉及的
层面也较广,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扼要地说。
首先说明,我所谓佛法解脱的原理不离止观,
是指凡正宗的、上乘的佛教修行方法,其中必含有
和止观同样或者相似的内容--也就是心志念念分
明统一有力(止),以及深信深解、感触感悟五蕴世
间苦空无常无我如梦如幻(观)。不过,这并不意味
所有佛教上乘的修行方法都要顺着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止观要领修习;进一步说,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与要领对于各个众生而言,也未必就是最善巧
迅捷的解脱法,这不是经论上的佛菩萨、祖师大德
智慧方便不足,而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根器,
并且也由于佛法甚深难以言诠,古人说‘五经久远
,圣意难明’约略有这样的意思。这是首先要说明
的。
如果根据经论上通说的止观修习法,四禅根本
定最能引发无漏慧是没错的,理由简单地说,身心
轻安的初禅未到地定,尽管这个层次的止心,已足
以寻伺观察空义,藉由先前所习得的空见,缓慢转
动念头观察日常散乱心无法拣择决断的甚深微细空
义,从而破除潜藏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颠倒梦想;
不过由于行者止中
i****n
发帖数: 12
31
横看成岭侧成峰(下)
——谈中观与禅的异同及净土法门的修证原理
问︰照老师上一个阶段的讲解,那么中观和禅
它们到底同或不同?
答︰在我看来它们是大同而小异,不过这不容易
简单说明。我曾看过西藏十八世纪的一本宗义书
,这位深习中观的尊者在开头仰赞的颂便说︰(
大意)‘为远离邪见并广度众生,智者应该深入
外内各宗经论大海……,’接着在结尾的跋颂并说
︰‘波涛汹涌深广经论大海,愚者心惊胆跳……
唯有通达外内各宗宗义的佛子,方能于百万硕学之
前畅演圣教,’站在中观的立场,这位尊者说的这
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不能了解印度各种外
道的哲学主张,以及佛教内部‘说一切有部’‘经
量部’‘唯识’‘中观’四个主要宗派的教理哲学,
那么就无法从中比较外道和佛教的差别,也很难
从佛教内部大小乘宗派里抉择出了义究竟的缘起
空性见;一旦没办法掌握正确的缘起空性见,也
就没办法依之修观,破除根深蒂固的我见、我执
获得解脱,当然更不会有办法立破善巧,折服一
切外道和似是而非的大小乘末流学人。所以这位
尊者主张(其实也是印度中观学派以及宗仰中观
见的藏密格鲁派共同的主张)欲得解脱当深入经
论大海通达各宗宗义,欲行菩
k******e
发帖数: 26
32
《道次第广论》中将思维生死总苦分三方面:思维八苦,思维六
苦和思维三
苦。初之八苦多指人,后之三苦系略说,这里重点讲一下思维六苦。
这六苦分别
是:无定过患,无饱足过患,数数舍身过患;数数结生过患,数数高
下过患和无
伴过患,详见《道次第》。我们应该记住曼达答国玉的临终遗言:“
世界上再也
没有比贪求不知满足过失更大的事了。”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说,只有
二件事应该
做,即读书听闻思维和舍事修定。这里的[舍事]是指持戒。如果我们
只专心这二
件事,总有一天会善巧经论与获得成就双丰收。如若不然而流于多事
多业,那么
我们的佛法是一点也修不,这是不遵循[少欲知足(注82)]导致的
过失。
因为本文稍后会说到三苦,所以这里先简单讲一下。一切有漏苦
受为[苦苦]。
一切有漏乐受为[坏苦],比如为热所苦时,感觉清凉为乐,为寒所苦
时,感觉温
暖为乐,行坐等依次类推。但是这种乐不是自性乐或本质乐,如果是
的话,此乐
就应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后来只会变得越来越
苦,这就表
明这不是自性乐,故而又称[坏苦]。
不管我们生在六道中那一道,只要一有各各的[取身],便自
e****i
发帖数: 14
33

给您补上成军转贴时删去的尾段:
4。一堆多余的罗唆。。。。
“中观不许阿赖耶”这话什么意思?不许,阿赖耶就没有了?这是鸡
同鸭讲了。
中观的不许阿赖耶是说,不建立这个名相,事情也能说通说明白。当
然,要说
得烦些,难懂些才行。嘻嘻。并不是说,唯识用阿赖耶所表述的功能
也没有了,
或中观也不承认了。
唯识讲阿赖耶,就是“有”阿赖耶?尽管我们大家都喊阿赖耶种子等
也性空,
但不免心底下藏点“有”这东西的私见。这是我们学人自己的错误,
与唯识
学说无关。不信,请翻翻讲唯识的经论等,几乎每本开头处都有三五
句话,
原文麻子没背过,意思就是讲功能主义----依功能作用显现等而立六
七八识
等名相!名相只是功能作用的缩写符号,并无其他。
所以,中观唯识等说,均能善巧安立因果法则无违性空。不过,麻子
知道自
己这通罗唆废话的“因果”大概是要受唯识中观两宗的佛友同时痛骂
了。。。
好在也是性空,嘿嘿。
p*****n
发帖数: 1415
34
《阿含经》的菩萨道
──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林崇安
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教授
一、前言
二、《阿含经》的菩萨前五度
三、《阿含经》的菩萨般若度
四、《般若经》的出现
五、结语:印度前后期菩萨道的开展
一、前言
释尊在《阿含经》中的开示,是以声闻道为主,兼及菩萨道。每当释尊提及自己「往昔
如何
如何修行」时,便是在教导菩萨行。这些教导散见于《阿含经》中,其内容不外是布施
、净
戒、安忍、精进、静虑和般若等六度(六波罗蜜)。以下引《阿含经》的明文来说明释
尊累
世如何积聚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文中特别指出,前五度之重要是在于熏习出禀性仁慈
的大
悲心或佛种,此为菩萨道之前段所必须先完成者,菩萨道之后段则是为了「速证阿耨多
罗三
藐三菩提」而「多行空」,此时以般若度为主修,依此超越「梵世法」。在后者的需求
下,
佛灭五百年起印度便有《般若经》的大量出现。
二、《阿含经》的前五度
在《阿含经》中,释尊很善巧地谈到自己的前世,一方面说明因果之不虚,一方面暗示
菩萨
道的尊贵与不易。以下先引经说明释尊前世,具体实践布施、净戒、安忍、精进和静虑
等前
五度的实例,如此经由累世的积聚福德资粮,才播下
A****a
发帖数: 274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经中说世间五明

是不是大乘善巧的“度众”方式之一?
H******9
发帖数: 276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释迦世尊当初怎么发菩提心的
贤愚因缘经卷第三
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第十六
白话解释如下:
有智慧而善巧方便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缘,而发起大心,趋向佛道;至于懈
怠懒惰的人,纵使有大的因缘,也不愿意发心趋向佛道。所以修行佛道的人,应该心意
坚强,立定志向、勇猛精进,广结善缘。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这是有典故的:有一天
,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一群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各国国王
、大臣、民众,大家前前后后围绕着 世尊,恭敬的礼拜供养。在这些群众里,许多人
有这样的疑惑:「 世尊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发起无上菩提心,经过累劫修行,
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就佛道,利益无量无边的广大众生!我们也应当效法 世尊,
发心成道,来利乐安养众生啊!」阿难尊者了知众生心里的疑惑,就从座位上站起来,
把身上衣服整理好,走向前对佛说:「 世尊啊!今天在这里的大众,多数人都有这样
的疑惑:『 世尊在最早以前,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而发起广大求道的心愿的?』祈
请 世尊能够宣说,庶可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佛陀就对阿难说:「善哉!善哉!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利益许多的众生!你们要
专心的聆听,并且好好的思惟,我即将叙
r****n
发帖数: 825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学问题

只能说昏沉中的念佛,意义不大
需要消除昏沉,清清醒醒的念佛。
昏沉属于五盖之一,如果有五盖存在,就无法修观,无法制心一处,无法入定。
去除五盖,是很重要的,大小乘都很看重这个。
去除昏沉有多种方法,比如坐禅改行禅,比如捏下耳朵,比如搓搓脸,很多善巧方便的
方法,个人根据情况选用。
r******2
发帖数: 102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语非佛说zt

咒语,是特殊的音节,是具有加持或者殊胜的力量。
教导别人念“佛陀”,这个不是咒语,因为佛陀二字有具体的意思,可以联系到佛陀本
人,由于商人对佛陀的尊崇,由于念诵这两个字可以转移注意力,所以才解决恐惧问题
。是一种方便善巧。其实并不是佛陀这两个字具有什么特殊力量。
另外那个故事是不是阿含经里面的,这个我还不知道,我以前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但忘
记在何处了。
阿含经里面只有两处被认为和咒语有关,一处在杂阿含,一处在长阿含,但其实都是后
人加入的,因为在南传的相应经典里面,并没有这些内容。
另外其实咒语这个东西,也向南传渗透。
印度是一个咒语文化相当强大的地方,想不被渗透都难。
现今的大悲咒,六字大明咒,楞严咒,包括观音法门教人每天念诵的五句,都是极其典
型的咒语。
a*******g
发帖数: 867
39
http://www.dfg.cn/gb/chtwh/srgs/6-junzi.htm
《孔子故事系列》之五
君子无忧
【原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
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
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家语·在厄第十二》
【白话易解】:
子路有一次向孔夫子求教说:「夫子,君子也有忧愁烦闷的时候吗?」夫子回答道:「
没有。君子修身养性,他在求学的过程中,便专志于求道,时常会有悟处,乐在这其中
的意境;而当亲身体证到圣贤教诲之后,又乐于所得到的道德学问,并能在生活中善巧
地运用,随意自在。因此,他有终身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不注重道德修养的人
却不这样,在没有得到的时候,一直担忧,希望得到;得到了之后,又唯恐失去,提心
吊胆。对于一切总是患得患失,因此一生都生活在担忧恐惧之中,没有一天的自在快乐
。」
a*******g
发帖数: 867
40
2 盲童困境喻
为什么凡夫的前六识不能认识真相?只说明一个问题,在凡夫前六识中缺乏认识真实的
正确途径、方法和维度。谈到维度这个问题,可以给大家举例说明,我经常喜欢举这个
例子,把它称之为“盲童困境”,我们在此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小孩,生来双目失明
,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五颜六色的世界。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去认识颜色的世界呢?如果
有个很善巧的老师想要告诉这个盲童,希望他能了解颜色的世界。这位老师告诉他,什
么是白色?比如说白板是白色的。盲童摸到冷冰冰、硬硬的白板,然后说道,我知道什
么是白色,就是冷冰冰、硬硬的。这个认识肯定不对。老师通过种种表示,也不可能让
这个盲童认识颜色,这中间有个巨大的困境,也就是说这个盲童它要认识这个世界,因
为认识维度的缺失,因此对于颜色的世界它是没有变法亲切了知、真实了知的。当然,
你可以使他间接了知,或者说你有足够的聪明智慧,你可以构建一个关于颜色的语言逻
辑体系。如说:什么是白色?白色就像白板的颜色,或白墙的颜色,虽然摸起来都是冷
的、硬的,但是冰冷和硬并不是白色……。你可以把这些道理都教给他,他可以把这些
都背下来,他可以说的和你一点不差,从某个角度来讲
a*******g
发帖数: 867
41
七 缘起因果的当下性
(第六碟)从以上所说的,就要推导出以下的两个内容:一、唯识的缘起,二、缘起因
果的当下性。对于缘起因果的当下性,我们有两个表述:1、讲因果同时的道理,讲因
果同时,就是指因果相待而有。2、讲因果假立的道理,也可说是在讲没有实在的因和
果,反过来又是在讲破除执著实因实果的问题。但是我们很容易生起执著,很多人都在
讲因果,我们可以这样来讲,现在佛教中所讲的因果,是错的。尤其是传统佛教所讲的
因果,是完全错误的。那么,我们再来讲唯识的缘起,还是先回到刚才你们所提的问题
,我们来分析一下,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五花八门的说法,你们讲的所有的内容
,正如我刚才说的,它(唯识的缘起)所体现的是因果之流。因此在这个地方理解缘起
应该善巧一些。对此问题,大家都有各自的观点,但是你要想想,你的观点真正从属于
你吗?离开你之前的所有背景,离开了你之前的所有的因果之流,你现在的表现根本是
无依的。例如有人说,你为什么说有个大我?大我的概念是怎么得来的?这是不是由前
因所表现出来,所以你的当下的表现,是一个缘起的表现,而不是一个实体的表现。因
此,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又有人说,有一千
a*******g
发帖数: 867
42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八 唯识的缘起
第一辨说识数差别
要谈到唯识的缘起,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在缘起的呈现中,到底有哪些结点出现,有哪
些现象出现?在早期的圣典当中,首先出现的是六识的概念。阿赖耶识是一个很麻烦的
东西,为什么?因为它是最容易让我们生起错误执著的一个存在,很多人把阿赖耶识执
著以为精魂、灵魂、神我、自我、自性,或执著以为是去后来先的主人公,这些其实都
是对阿赖耶识的错误理解,或者把阿赖耶识作为事物的本体,甚至由于不能善巧理解《
摄大乘论》中所说的阿赖耶识为一切法的所知依,而以为阿赖耶识是一切诸法的本原,
一个生成性的本体,认为由阿赖耶识来出生一切法,所以它当然是一切法生成的本体。
但是在这里我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这些全部都不符合唯识学的真义。那么我们应该怎
样来理解这个问题?这就要把我们上面千辛万苦所得来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拿来在这里
一以贯之。什么叫作六识?什么叫作八识?这些种种诸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到底这些认识有多少种?是不是只有六种,只有八种?为什么《百法明门论》讲识有
l****u
发帖数: 216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戒的技能 by 坦尼沙罗尊者
一针见血.....
===================
看事物时要试著留意: 你的心[注意力]在往外流吗? 你是否失去了身感? 如果
是,这说明你看那件事物的方式不那么善巧。你要能够做到,在看时、听时,住在身内
,维持你那股贯穿全身的气感。如果做不到,就说明或者你看的目的是为了忘记气——
换句话说,你是为了贪、嗔、痴的目的在看——或者,你根本是疏忽大意,色、声、香
、味之类乘虚而入。
=====================
S**U
发帖数: 702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那先比丘谈念佛
依无著菩萨《摄大乘论》,那先比丘所说是别时意趣,或是对人称机说法。
「别时意趣」∶佛陀为摄受一般懒惰懈怠的众生,所以方便说∶「若诵多宝如来名者,
便于无上菩提已得决定」,不会再有退转。又说∶「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
实际上,单单持诵多宝如来的名号,并不能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唯凭空口发愿,也不
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陀的意思,是约另一时间说的,若持诵多宝如来的名号,就可
种下成佛的善根;虽然,还不能直登不退,但将来一定要修证菩提。如鱼吞了钩一样,
虽然还在水里,可说已经钓住了。发愿往生极乐也如此,久久的积集福德智慧的善根,
将来定能往生极乐。如俗语说∶『一本万利』,并不真的一个钱立刻获得万倍的盈利,
而是说由这一个本钱,经过长久的经营,才可以获得万利。发愿为往生之因,念佛为不
退之因,佛陀是依这种意思说的。
「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这就是称机说法。有的「补特伽罗」悭贪不舍,佛陀就「为」
他「赞」叹「布施」的功德,使他除去悭贪。他布施了,却又执著布施为最究竟,「后
」来佛又「毁訾」布施,说这布施不过是下品的善根,不是究竟。这种前后不同的说法
,不是佛陀的矛盾,而反表现了他的善巧,能适
r****n
发帖数: 825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最后的教导(正版)
须跋陀成为佛陀最后的弟子
然而,有位游方沙门须跋陀正暂住在古西那拉城,他听到: 「今晚后夜时分,沙门苟
答马将入般涅槃。」然后思惟:「久闻游方沙门的长老与老师们说,如来、阿拉汉、正
自觉者出现世间,甚为稀有。今夜后夜时分,沙门苟答马将入般涅槃。我心中有疑,但
我对沙门苟答马有信心,相信他能善巧为我说法,使我得除此疑。」
他来到末罗国进入古西那拉城的娑罗树林,到阿难达尊者前,告诉他自己心中的想法,
又加上说:「阿难达大师!唯愿我得见沙门苟答马。」
阿难达尊者说到:「够了!朋友,须跋陀!勿烦扰如来,世尊甚为疲倦。」
游方沙门须跋陀又提出相同的请求,第二次、第三次都得到相同的回答。世尊听到他们
的对话,于是对阿难达尊者说:「够了,阿难达!勿阻拦须跋陀,让他来见如来,他之
所问,只是为了求知,而非烦扰我,我对他所说的,他将立刻理解。」
阿难达尊者于是告诉游方沙门须跋陀:「去,朋友,须跋陀!世尊已允你入见。」
他到世尊处,彼此问候、寒暄后,坐于一旁,然后对世尊说:「大师苟答马!时有诸多
沙门、婆罗门,各有信众,各有弟子,为弟子之师,各是有名声、着名的贤者,被许多
人认为是圣者,诸如富兰那咖沙巴、
r*****d
发帖数: 92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偈
〖《虚空藏经》中所说的十四戒在《学集论》中归纳为偈颂:〗《虚空藏经》讲了十四
戒律(《大密善巧方便经》中也有记载),龙猛菩萨在《学集论》中将其归纳为一个偈
颂,包括国王易犯的五种定罪、大臣易犯的五种定罪、平凡人易犯的八种罪,总共有十
八种罪。
...
第三条〖尽舍别解脱,修行大乘法;〗有些人在小乘当中,如果能够让他转为大乘根基
的话,对他宣说一些大乘的功德,让他逐渐趋入大乘佛法,这样也是可以的。但有些人
明明是小乘根基,小乘戒律也守得相当好,你对他讲大乘的功德,要求他一定要舍弃小
乘戒律、小乘的见修行果,之后趋入大乘,如果这个人真这样做的话,也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学《入菩萨行论》,如果这个人的根基还没有成熟,
你强迫地将他引进来也不一定起作用。学习佛法应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实在不愿意学
就不要强迫,虽然可以对他讲一下这方面的功德,但他原来的宗派、原来的戒律没有必
要舍弃。
第四条〖执说小乘法,不能断贪等,令他亦持此;〗在一些持执小乘戒律、见解的人面
前说:“你不要学小乘,它不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你一定要趋入大乘!”然后,自己
舍弃小乘所有的法而受持大乘法,让别人
p*******y
发帖数: 78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自己要适当的改正
自己。因为己不所欲,勿施于人。道理如此,要善巧的告诉他。最
好用讲故事的方式。

跟父母亲说饿两顿,
r****n
发帖数: 8253
48
再补一段大般若经当中的论述
「所以者何?貪瞋癡等能令生死諸有相續,助諸菩薩引一切智,謂菩 薩眾方便善巧起
諸煩惱受後有身,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如是煩惱能助菩薩,令證無上正等菩提。非諸聲
聞獨覺作意,由彼作意障大菩提, 亦礙資糧令不圓滿。」
S**U
发帖数: 7025
49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0/yinshun10-16.html
佛说法空性,以为如来藏。真如无差别,勿滥外道见!
如来适应凡夫,外道,及一分执我小乘,说如来藏常住不变,流转生死。又说∶如
来智慧德相,相好庄严,在众生身中成就。如来藏是什么呢?真的是无边相好的如来,
具体而微的在众生身中吗?真的是『外道之我』一样,成为众生,而体性就是常住清净
的梵吗?如来慈悲方便,特在《楞伽经》中,抉择分明∶「佛」是「说」那一切「法空
性」,称之「为如来藏」的。如说∶『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
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
,自性涅盘,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
所有境界如来藏门。……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
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所
以,如来藏就是甚深法空性,是直指众生身心的当体──本性空寂性。所以要花样新翻
,叫做如来藏,似乎神我一样,无非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