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史记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5642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神游八荒】国之重器青铜鼎
国家博物馆去年重新开馆的时候,做了一系列关于古代中国的展厅,其中就有一间专门
给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人很多,陪父母走马观花,我只看了三件宝物:后母戊鼎、大盂
鼎和子龙鼎。
【之一: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从前被称为司母戊鼎,据考证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而铸的鼎。去年国博开馆的
时候采纳了学术界七十年代以来的考证成果,把这件宝物的正式名称改了,还掀起一场
小小风波。这座方鼎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出土的最大的单件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高
1.33米,搬运十分不便,我从前去历史博物馆时,偶尔会看到后母戊鼎孤零零的待在一
件屋子正中,和周围换来换去的临时展品颇不搭调。
后母戊鼎是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洹水附近的殷墟出土的。出土时正值抗战,村人发现
宝物后合力挖出,准备卖给北平的大古董商萧寅卿。萧要求村民把它卸成八块以利搬运
,但是鼎太坚固了没有成功。宝物出土的时候只有一只鼎耳,于是村民把这只鼎耳敲下
交给发现者吴希增为凭,又把鼎埋回一个马棚,以防日寇。[1]
后母戊鼎之所以特别出名,除了它巨大沉重外,也和政权交替有些联系。1946年为了给
蒋介石庆贺六十大寿,宝鼎来到南京,后交给南京博物院(那时的中...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23
3
(转自***网)
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
中国人所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这个“龙”是谁呢?是黄帝。黄帝又是谁?是公
孙轩辕,而“公孙”这个複姓是什么意思?是蒙古语“Gangluusun Suyan” ,翻译成
汉语意思就是“旱龙之牙”。也就是陆地之龙的龙牙,故有土德之瑞,因而称黄帝爲眞
龙天子。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他的名字不是汉人的名字,而是蒙古人的名字。
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是
不太愿意去承认。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
”《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
曰匈奴”。黄帝的部族名叫“轩辕”,“轩辕”即“猃狁”,两者是同一个族名的异写
,黄帝与匈奴本身就是同类。轩辕黄帝就是5000年前的成吉思汗,他的后代南下征服了
中原。《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
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游牧民族首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老子与庄周
第六节 老子与庄周
《道德经》五千言,确是战国时期的著作。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说,《道德经》的
著者是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李耳。李耳的儿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
段干。前二七三年,宗被秦白起击败,魏使宗献南阳求和。《史记·魏世家、六国表》
与《战国策·魏策》均有记载。宗(《魏策》作段干崇)是战国后期人,事无可疑,那
末,李耳的年代也可以推知。宗儿子名注。注儿子名宫。宫玄孙名假。假在汉文帝时做
官。假儿子名解,为胶西王邛(前一五四年邛死)的太傅,就在齐地住家。司马谈、司
马迁父子崇尚黄老,《史记》在《老子列传》记李耳世系,在《乐毅列传》后记道家传
授,体例略同《孔子世家》与《仲尼弟子列传》。《史记》叙述李耳乡里世系及师弟传
授,如此明确,必有根据,决非虚构。
据《礼记·曾子问篇》,孔子师事老聃,是老聃确有其人。战国诸子创学说,多依托古
人,道家书依托尤多。《汉书·艺文志》道家:《老子邻氏经传》四篇。班固自注:“
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班固生在东汉初年,不曾怀疑《老子》非李耳所作。道家书
有《伊尹》(商汤相)五十一篇,《太公》(周文王师)二百三十七篇,《辛甲》(周
太史)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6
新史记 2011-06-18 19:59:21
今天的中共,一切开支全部由国库开支,作爲一个政党,财力之雄厚,不仅冠于全球,
而且前无古人。但创建初期白手起家,别无选择,不拿卢布作啓动资金就活不下来。新
史记》特约记者请北京的政治学者陈小雅分析中共经费来源的变迁,以及经济因素如何
制约中共的政策走向等话题
“中共一直宣称‘独立自主’,不容外来干涉,所以,中共对早期拿苏联卢布讳莫
如深。但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苏维埃’?苏区的
货币,上面为什么印着个外国人的光头,爲什麽‘防伪标识’是邓子恢和毛泽民的俄文
签名?”
中国共产党的90週年生日,成爲朝野许多人反思中共歷史经验、研讨中国发展方略
的又一个契机。寓居北京的政治学者陈小雅,在其《中国牛仔─毛泽东的公案、行为及
心理分析》、《中国“废片”——毛泽东的命案》两本书中,分析过毛泽东在中共党内
和中国政坛上崛起的“第一桶金”,她也曾谈到过中共党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或政策调整
后面的经济塬因。顺着这一思路,《新史记》特约记者请她进一步分析中共经费来源的
变迁,以及经济因素如何制约中共的政策走向等话题。
陈小雅,出生于...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7
☆─────────────────────────────────────☆
milkswan (好花堪折直须折) 于 (Tue Jun 21 13:26:23 2011, 美东) 提到:
战国时期,燕国作为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北部和辽宁部分地区。燕国国小,
位置偏僻,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乐毅伐齐。齐闵王时,是齐国的一个高峰,《史记
》乐毅列传第二十:“当是时,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
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
皆欲背秦而服于齐。”后来燕昭王怨齐,请乐毅为将,当时苏秦也在期间使用离间计,
乐毅於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结果是齐国大败,齐闵王被杀。
还有一件就是荆轲刺秦王了。秦和燕离得比较远,秦灭别国时,当时的燕王喜还派
兵夹击赵。但秦王既然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燕国也在被征服之列。《史记》燕召公世
家第四:”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当时的燕太子还算有点胆色,
派荆轲刺秦王。事败,秦伐燕,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后来燕国又残喘了几
年。
这...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迁看的都是哪些史料?
一个我以前的老帖:
司马迁修史记的史料依据
先重申一下秦烧书的具体内容:
1)史纪: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
2)诗书: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
这些是史学界的共识,根本没有任何疑议。这里重申一下,诗书和史纪是不同的。诗指
的是音乐伴奏的歌辞;书指的是公文档案格式,包括会盟的盟誓,出兵的宣誓,分封诸
侯任命官吏的册命,君臣重要言论和对臣下的诰戒与赏赐,一些历史重要大事等等。诗
书对儒生比较重要,因为这东西对找工作很有用; 顺便说一下秦汉之时儒生之所以喜欢
分封制,也是因为那样的话工作岗位多。因为实用的原因,诗书和史纪完全不同,在民
间多有收藏,这也是为啥诗书经过秦皇和项羽两把火仍然没有烧绝的原因。
但是史纪,也就是官方史料,和诗书不同,这种档案性的资料,因为卷帙浩繁, 没有人
有这个精力或者财力抄录一个副本。西周档案工作非常细致,以至用到大量人手,这也
是周礼所规定的,这方面有很多论文,不详述。另外也可参见史纪里面的"天子无戏言"
的故事,可以想见记述的详细。
杨宽<战国史>里面也说:诗书和先秦百家,"民间多有收藏,秦不能尽烧,后...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国语·郑语》中记录了大段伯阳父对郑桓公的言论,是研究西周末年政治局势的重要
资料。伯阳父虽然有点神神叨叨,但对于天下大势还是有数的。他给郑桓公指出一条明
路,让他赶紧筹划迁居到济、洛、河、颍四水交界之处,主要有两个强国,一为东虢、
一为妘姓郐国。《国语·郑语》中借伯阳父之口说:“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
给读者感觉东虢与郐国是“子男之国”。但西周时期的爵位制度尚不完备,同样是公、
伯,在西国和在东国的地位差别很大。被明确定为男爵的国家屈指可数,最有名的莫过
于位于河南许昌市的姜姓许国,和山东泰安市东平县的风姓宿国。这显然不符合等级制
度金字塔构型的规律。也就是说东虢和郐国初封之时不会定为“子男之国”,两国的国
君也不会自贬为“子男之国”,《春秋公羊传》中将郐国国君称作“郐公”,只能是两
国灭亡之后,才被五等爵制度的信奉者定性为“子男之国”。东西二虢分别是宗周与成
周的屏障,地位等同,怎么可能是“子男之国”呢?比照虞国的例子来看,西边的夨国
都敢擅自称王,而东边的北虞自称虞侯,后来自称虞公。那么东虢国君的地位自然不会
低于郐国。《国语·郑语》中伯阳父的大段说辞过于引经据典,而且还将...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10
(二)诱杀孔丘
这几年来,孔子一直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在南方诸国寻找机会,但始终
不能如意。前493年,孔丘失望地从陈国返回卫国,经过蒲地的时候,被蒲人围攻
,几乎不免,最后答应了蒲人的要求并与之盟誓——决不前往卫国。但孔子在脱险后立
即赶往卫国,力劝卫灵公伐蒲。考虑到蒲是卫国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灵
公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看到卫灵公老迈无用的状况,孔子很是失望,发出慨叹:“要是有谁能用我,保证
一个月就可以看见成效,三年后必有大成!”正在郁闷,忽然接到晋国范氏的党羽、依
据中牟叛晋的佛肸的邀请,孔夫子砰然心动,打算来帮助佛肸了。这个打算立即遭到大
弟子子路的质问,孔子虽然还是有前往的意向,但最终似乎并没有成行。
孔子也许并没有直接参与佛肸的叛乱,但这个消息似乎的确是传到了赵鞅耳朵里,
于是,一个诱杀孔子的密谋开始实施。
孔子接到赵鞅的邀请函,邀请他过去一展宏图。孔子正急于用事,自然高兴,驱车
就向黄河边赶。也是圣人命不该绝,原来,这次诱杀的对象共有三人,除了孔丘,还有
晋国的两个能人:犊犨和铎鸣(《史记》记为舜华)。也是赵鞅太心急了,两人刚刚赶
到,立即就被杀害了。孔子的车马一...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6454
廖康
谈到项羽之死,中国的小男孩以致青年男女大多和我当年一样,一股悲壮的情感便油然
而生。项羽是战神,是人杰,是情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末路英雄,也是最伟大的一
位。后来之人仅仅是模仿他,却难以望其项背。不仅是菜鸟们这样看待项羽,大文豪也
不例外。其实应该说,菜鸟对项羽的看法和情怀恰恰是受了文豪的影响才形成的。我们
没有见过项羽,对他的了解无非都是来自那些传记和诗歌。
从司马迁那里我们得知,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明白大势已去,他感叹时运与自己作对,唱
出一首穿越千古,荡气回肠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
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这首歌令无数豪杰墨客从中感到,再伟大的人在无常
的天意下也是渺小的,其存在也是脆弱的,随时都可能被命运残酷的巨掌掀翻、捏死。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人间确有真情,才胜过那无情的永恒。
从汉初陆贾所撰《楚汉春秋》里我们看到,虞姬还唱过一首《和项王歌》:“汉兵已略
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英雄在黄泉路上...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禹陵的窆石 (转载)
禹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准确地理位置可考的帝王陵墓。话之所以这样说,不只是因
为它见于《史记》的记载,同时还鉴于下举两项因素:
其一是在禹之前的帝王陵墓,虽有史书记载,但所记仅是相对方位,且多有矛盾。如黄
帝陵,《史记》所记为:“黄帝崩,葬桥山。”[2]而据《史记正义》:“黄帝陵在宁
州罗川县东子午山。”关于尧帝陵,《史记》未记方位,汉刘向认为:“尧葬济阴,丘
垅皆小。”[3]《吕氏春秋》认为:“尧葬穀林。”《括地志》认为:“尧陵在濮州雷
泽县西三里。”[4]关于舜帝陵,《史记》所记为: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
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5]而据《礼记》所记:“舜葬苍梧,二妃
不从。”而《山海经》则指出:“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6]
讲禹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准确地理位置可考的帝王陵墓,原因之二则是自为禹立陵
以降,在陵区右侧设有禹庙,供祭奠之用;在陵区左侧设有禹祠,供守陵之用;而守陵
人则居于陵前。这样便基本框架住了禹陵位置的不移。
关于禹庙之设,据传起于夏启和少康。《史记正义》有注:“越州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
庙。”[7]如果参《史记》“三十七年(前...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yray (lyra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夏朝可能不存在,是周朝人伪造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4 17:01:45 2015, 美东)
人们会认为夏朝存在理由是中国尚书,司马迁史记上写的很清楚吗??问题就在於尚书纪
录夏,还有尧舜禹的部分清人早就证
明是造假的,年代不会早於战国时代,离夏已经快1000年了,司马迁写史记离夏灭亡已经
超过1500年了,以现在来说
大概就是南北朝时代.现在人才开始写的1500年前南北朝历史你觉得有多少可信度??
而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关系,中国的史书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烧光光,满多书都是西汉
再想办法找出来,
在官方重赏下,伪造的假史书层出不穷;从汉朝就吵到现在,所以现在看到的前秦书籍,第
一个问题就是
这书到底是不是后人伪造的,真的前秦书籍还要继续问是不是戦国人伪造的;所以司马迁
写史记的时候能够参考的史书其实就是那几本可信度很低的造假史书;
文献纪录本来就不能全信,要辅以考古资料,这本来就是西方学界的基本常识,以伊拉克
挖出来历史文献,...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89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各地人的品性(一) - 山东
推荐大家读下这篇文章:
海岱神韵话青州
纪连海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到的是《海岱神韵话青州》。说到这个话题,首先我觉得就要交代
一下什么呢,就是人们来青州是干什么,我觉得大致…说到《海岱神韵话青州》,我觉
着人民大致都有两种想法:一,外地人来青州自然是看咱们青州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寿
”字;第二就是进城。进城来看什么呢,看很多很多的名人古迹。首先我觉得必须得从
咱们云门山的这全世界最大的寿字说起,这个寿字七米多高,光下面这个“寸”字就两
米三,所以说到七米多高的寿字、两米多高的寸字,自然青州人就很骄傲地说,人无寸
高。
何以骄傲?我们的话就出来了。这么巨大的“寿”字全世界第一高的“寿”字,它
到底是谁为谁刻的呢?说到这儿,这历史上还有个故事。不过要说这个故事,我们还得
从大明朝说起。
我们今天所在的位置就是大明朝在这儿的一个宫殿,这个宫殿想当初住的是明朝的
明衡王,这个第二代明衡王他姓朱,叫朱厚矫,咱们这个“寿”字就和朱厚矫有关。
故事中说公元1560年,当然,这个时间是我加的。嘉靖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60年
,这个明衡王朱厚矫迎来了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双喜临门这...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禹陵的窆石
禹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准确地理位置可考的帝王陵墓。话之所以这样说,不只是因
为它见于《史记》的记载,同时还鉴于下举两项因素:
其一是在禹之前的帝王陵墓,虽有史书记载,但所记仅是相对方位,且多有矛盾。如黄
帝陵,《史记》所记为:“黄帝崩,葬桥山。”[2]而据《史记正义》:“黄帝陵在宁
州罗川县东子午山。”关于尧帝陵,《史记》未记方位,汉刘向认为:“尧葬济阴,丘
垅皆小。”[3]《吕氏春秋》认为:“尧葬穀林。”《括地志》认为:“尧陵在濮州雷
泽县西三里。”[4]关于舜帝陵,《史记》所记为: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
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5]而据《礼记》所记:“舜葬苍梧,二妃
不从。”而《山海经》则指出:“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6]
讲禹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准确地理位置可考的帝王陵墓,原因之二则是自为禹立陵
以降,在陵区右侧设有禹庙,供祭奠之用;在陵区左侧设有禹祠,供守陵之用;而守陵
人则居于陵前。这样便基本框架住了禹陵位置的不移。
关于禹庙之设,据传起于夏启和少康。《史记正义》有注:“越州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
庙。”[7]如果参《史记》“三十七年(前...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16
人们会认为夏朝存在理由是中国尚书,司马迁史记上写的很清楚吗??问题就在於尚书纪
录夏,还有尧舜禹的部分清人早就证
明是造假的,年代不会早於战国时代,离夏已经快1000年了,司马迁写史记离夏灭亡已经
超过1500年了,以现在来说
大概就是南北朝时代.现在人才开始写的1500年前南北朝历史你觉得有多少可信度??
而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关系,中国的史书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烧光光,满多书都是西汉
再想办法找出来,
在官方重赏下,伪造的假史书层出不穷;从汉朝就吵到现在,所以现在看到的前秦书籍,第
一个问题就是
这书到底是不是后人伪造的,真的前秦书籍还要继续问是不是戦国人伪造的;所以司马迁
写史记的时候能够参考的史书其实就是那几本可信度很低的造假史书;
文献纪录本来就不能全信,要辅以考古资料,这本来就是西方学界的基本常识,以伊拉克
挖出来历史文献,苏美王表,伊拉克文明不是现在世界公认的6000连而是超过24万年,而
且这个比中国纪录历史的文献,尚书,史记都可靠多了,因为这个是从5-6000年前伊拉克
遗址内实际挖出来的泥板;而且不是一份,是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遗址挖出来的,总共
有16份,内容都差...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uckthrust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夏朝可能不存在,是周朝人伪造的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4 17:27:35 2015, 美东)
发信人: lyray (lyra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夏朝可能不存在,是周朝人伪造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4 17:01:45 2015, 美东)
人们会认为夏朝存在理由是中国尚书,司马迁史记上写的很清楚吗??问题就在於尚书纪
录夏,还有尧舜禹的部分清人早就证
明是造假的,年代不会早於战国时代,离夏已经快1000年了,司马迁写史记离夏灭亡已经
超过1500年了,以现在来说
大概就是南北朝时代.现在人才开始写的1500年前南北朝历史你觉得有多少可信度??
而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关系,中国的史书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烧光光,满多书都是西汉
再想办法找出来,
在官方重赏下,伪造的假史书层出不穷;从汉朝就吵到现在,所以现在看到的前秦书籍,第
一个问题就是
这书到底是不是后人伪造...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天皇是不是徐福的后代?
日本天皇御弟:中国人徐福是日本开国天皇
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宫动情地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
生多次表示,羽田家族来自中国,祖先是徐福。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命令方士徐福出海寻找仙方,从此徐福入海一去不回
,留下世人种种猜测和传说,时至今日,当人们来到徐福故里,看一派海天开阔的景象
,回想千百年前的过往,能够感受到历史娓娓道来的厚重。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
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徐福东渡把秦代文明传入
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飞跃。徐福在日本被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日本纪念
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但是,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记载徐福东渡活
动以来,也把与徐福有关的疑谜留给了后人。
第一,徐福东渡是否确有其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
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
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琅琊,徐...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被掩盖的秦国灭国危机
娷嫣阁
娷嫣阁
历史爱好者 国学爱好者 运动爱好者 软件工程师 旅游爱好者 美食爱好者
本人是个历史迷,对于历史不敢说有什么非常牛的见解。只是在阅读一些史书的时候往
往带着一种小心,一种批判。
今天我就想讲一下在《史记》中的自己认为比较怪的一起历史事件。
首先,对于楚怀王,很多人都认为其愚蠢至极,但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十三年,庶长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
中郡。
十四年,伐楚,取召陵。
————《史记 秦本纪》
一两年内,楚国三次战败,地盘丢了不少。再后,怀王又不顾他人劝阻,被骗至秦国,
客死他乡。但以此就能认为楚怀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吗?其实不然。
楚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秦楚绝。
————《史记 楚世家》
如果楚怀王是个昏君,人们不是应该喝彩吗?应该巴不得早点完蛋,说不定换个君王还
会使国家好点。反而为什么会如悲亲戚呢?
从《谥法》看,执义杨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有赞许的含义。春秋战国时候的谥号还
是很公正的。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要对照前面那个贴一起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NjY1Mg==&mid=200546910&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
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
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
“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
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
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
”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
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
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
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680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 20:00:59 2014, 美东)
要对照前面那个贴一起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NjY1Mg==&mid=200546910&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
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
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
“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
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
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
”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
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uckthrust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夏朝可能不存在,是周朝人伪造的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4 17:27:35 2015, 美东)
发信人: lyray (lyra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夏朝可能不存在,是周朝人伪造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4 17:01:45 2015, 美东)
人们会认为夏朝存在理由是中国尚书,司马迁史记上写的很清楚吗??问题就在於尚书纪
录夏,还有尧舜禹的部分清人早就证
明是造假的,年代不会早於战国时代,离夏已经快1000年了,司马迁写史记离夏灭亡已经
超过1500年了,以现在来说
大概就是南北朝时代.现在人才开始写的1500年前南北朝历史你觉得有多少可信度??
而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关系,中国的史书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烧光光,满多书都是西汉
再想办法找出来,
在官方重赏下,伪造的假史书层出不穷;从汉朝就吵到现在,所以现在看到的前秦书籍,第
一个问题就是
这书到底是不是后人伪造...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 20:00:59 2014, 美东)
要对照前面那个贴一起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NjY1Mg==&mid=200546910&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
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
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
“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
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
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
”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
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4960
25
过了腊月十五,再有六七天就是大寒,东元二十二年的正旦便近在眼前。
商成还是不出门,成天就窝在县伯府里。当初朝廷派去枋州给他治病的两个太医也
回来了,每天晌前都会过来给他扎针。其余的时间他就用看书和习字来打发。
他正在看的书从《贾子》换成了《史记》。这套《史记》是他从小许国子那里借来
的。前两天,小许国子在家做寿,因为大家是近门的街坊,所以也给他送了张请柬。许
家在高门云集的京城里没什么人知闻,不能承袭的开国子封爵在无数显贵中更是小得不
值一提,因此寿宴上基本上都是许家的亲戚朋友。送商成一张请柬本来就是个走过场的
礼数,压根就没想到他能去贺寿,结果他偏偏就跑去凑热闹。他的到来让小许家上下措
手不及。两个许国子刚刚送走替谷实前来贺喜的鄱阳侯次子,正陪着一堂的亲朋好友说
话,听说他已经进了大门,告罪的话都顾不上说一句便匆匆忙忙出来迎接。堂上还有不
少人是两个许国子在平原将军衙门的同僚,听说新任的右谘议参军到贺,忽啦啦全都迎
了出来,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二十号人簇拥在中门等候,把其他宾客都吓了一跳。凭这
般光景,他哪里还能坐等着开席?只好丢下礼物喝杯水,顺手“借”了小许国子书房里...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张雪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uizjyxyxb200701011.aspx
中图分类号:I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7)01-0040-04
A New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gends about Shun and 象
Zhang Xue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In the handing down of the legend about Shun and 象,it underwent three evolvements. In the beginning, it evolved gradually from a political legend to a moral and ethical one. In the earliest myth, the original story was about hunting...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27
秦楚之际,楚怀王心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骤然发达与迅即陨落,都与历史的演进
丝丝入扣。其曾经尊崇无比的外在地位,与其毫无实力支撑的虚弱本质形成了一个巨大
反差。这种反差使得楚怀王心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两千年的历史叙述中受到有意无意地
忽略、冷淡。在时下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他甚至被演绎成一个白痴,用以衬托项羽的不
凡业绩。然而一旦深究历史,就会发现,没有楚怀王心的努力,反秦大业的胜利是难以
想象的。于是,在楚怀王心的历史功绩与他受到的冷遇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巨大反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楚怀王心本身的历史地位此前肯定是被低估了。那么,对于这样重
要的历史人物,就有必要梳理其与历史的相关节处。现根据《史记》相关记载,略论如
下。
一、时局的需要,楚怀王心被动地登上历史舞台
由陈胜点燃的席卷全国的反秦烽火,本来与楚怀王心无涉。陈胜失败后,项梁继起,成
了旧楚之地的反秦中坚。尽管项梁在楚地军事上占压倒优势,但政治上还不能名正言顺
地让各路武装听从号令。陈胜死后,广陵人秦嘉拥戴景驹为楚王一事,即可为证。项梁
扑灭秦嘉部后,正名问题仍悬而未决。在确认陈胜已死的情况下,项梁召部将会薛(今
山东滕县东南)...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8
有的
按照周礼,诸侯国要有自己的史官,记录各种事项,文献档案之类的工作
有很多文章讲这个,挺繁琐的。
前面讲了,先秦中国编年史书都叫《春秋》。可惜这些官方的档案都被秦始皇的一把火
烧没了,下面这个是我以前写的:
焚书坑儒的一个重要的进步意义是几乎彻底摧毁了华夏的上古史。
本来中国上古的史是很详细的。
夏朝我们不知道了,商朝极其重视祖先,祖先的事迹自然不能遗漏,有专门的史官的设
置,很多时候由征战四方的武官兼任(看看史字的写法与戈有关就知道了);《尚书多士
》里面也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大意是说,你们殷的先人有记载历
史的文献典册,记载了成汤灭夏的事--所以现在不过是历史重演罢了。
到了周朝,有个典故叫做“天子无戏言”,说的是晋的祖先唐叔虞受封的故事,史记里
是这么写的: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硅,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
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日:‘
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封叔虞于晋。”
这个故事说的是当时的史官要把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记下来,可以想象得记...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367
29
战斗基本上都是双方列阵对垒,谁的阵型先散了,基本上就是大败
阵型散了以后,己方逃窜踩踏会伤亡很多人
至于杀人数,肯定不会很高,一个人杀100多个就是胡扯
让一个人用冷兵器杀死100个人,即使这100个人完全不抵抗,也能把这个人累死
更别说是在战场上拼命,两个成年人打架,一个把另一个打趴下也得废好大劲
咱们举个例子,就说刘邦手底下打架最狠的樊哙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与司马枿战砀东,却敌,斩首十
五级,赐爵国大夫。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
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
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
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间守军于
杠里,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
,赐爵卿。从攻破杨熊军于曲遇。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0
黄帝、黄帝部族与黄帝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的人文初祖,这在今天。已
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识了。出于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也出于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 的
考虑,现在.不少地方每年都有对于黄帝的祭奠活动,这些活动应当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其解,就是各个地方都争着说黄帝是自己那个地方 的人氏。
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儿出生的,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个地方故去的,或说黄帝的都邑在
自己那儿,或说黄帝的足迹到过自己那个地方。这些地方北到今燕山 以北的涿鹿,东
到今山东曲阜,即古代的寿丘,西到今陕北高原,南到今浙南的缙云山区,当然更有今
黄河中游的一些地方。果真黄帝都到过这许多地方吗?黄帝到 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氏?他
又是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的?作为历史学者,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
答。这篇短文,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个简单交待。

首 先我们应明白的是,黄帝之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华夏
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上的表现。它与真的历史并不是一回
事。这种现象,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在华夏民...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试析古羌族与汉民族的源流
——兼议先进文化对培养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张润平
(原发表在《西羌文化》2002年第1期,后被多家大学学报及多种文库转载收录)
内容提要:先秦史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
。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及其在古代发展过程的完成
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融和各
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
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
必然。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主题词:古羌族 大汉民族 华夏文化 源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和持续的文化形态的古国。从远
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求取生存,开创自己的历史的漫长岁月中,
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又有重大
深远影响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当我们在阐述中华民族历史源流时,往往显得异常慵懒,大量历史事实随便...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2
张广达专访:沙畹与法国现代汉学
李丹婕
2015-02-14 16:3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汉学一再展现骄人的成就,巴黎因而成为举世瞩目的汉学
中心。法国汉学在这一时期的领先优势,即便在欧洲,也得到当时英、德、荷、俄、匈
、瑞典等国诸多有成就学者的首肯。鉴于这一形势,陈垣等中国学者多次表示,应当将
汉学中心由巴黎夺回到中国来;1928年1月,傅斯年向蔡元培陈述建立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之必要,揆其初衷,也未尝不是出于同样的心态。
法国的汉学之所以能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在于当时的法国汉学家一代比一代具有更加
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问题意识:若要使汉学研究富有成果,就不仅需要致力于探讨中国和
东亚的传统旧学,也需要善于参照西方的古典旧学,借鉴近代西方日新月异的新知,促
使汉学更加邃密深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西方近代科研模式的不断更新或转型,推
陈出新。换言之,法国汉学之领先,在于既不忘记欧洲十八世纪以来研究中国学问的成
就而加以继承,又在处理具体课题的方式方法上致力于在知识论和方法论层次上做出调
整与更新,使之符合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学术发展的水准及其范式的要求。在这一治
学程序的...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33
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的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支持不下去了,却是刘邦要主动求和呢?按照史书记载,原因很简单,项羽手上有刘邦需要的人,这就是吕太公和吕雉。在以前的战争岁月,刘邦曾两次去沛县接家里人,但只把儿女找到了,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抓了。现在刘邦要把两人换回来。刘邦在自己取得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愿意以鸿沟为分界线,和项羽平分天下。这也许再一次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很看重家人、亲情的人。
从这个约定看,项羽独霸天下是不可能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刘邦主动找项羽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是项羽签下了城下之盟。项羽和刘邦签完约,把刘太公和吕雉还给刘邦,他就撤兵了。虽然他撤兵了,但也没逃过刘邦的追杀。在张良的怂恿下,刘邦率领大军,尾随项羽而来。汉六年十月,项羽沿着鸿沟向荥阳的东南方向撤军。这时候,彭城已经被刘邦的部队占领,他不可...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老唐:秦制,法家和军国主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8 21:22:07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9916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
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
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
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眦,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一般的说法是,这次秦始皇听了李
斯的建议,不封建而设郡县,从此中国就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种延续
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形态,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殊异。这是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的
说法。
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断崖式的变革。封建也并没有自秦朝以后...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5
红山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转载)
楼主:我我我鬼 时间:2014-08-21 11:45:00 点击:1886 回复:36 脱水模式给他
打赏只看楼主阅读设置
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是上古的蒙古人,并非汉族祖先”
中国人所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这个“龙”是谁呢?是黄帝。黄帝又是谁?是
公孙轩辕,而“公孙”这个複姓是什么意思?是蒙古语“Gangluusun Suyan” ,翻译
成汉语意思就是“旱龙之牙”。也就是陆地之龙的龙牙,故有土德之瑞,因而称黄帝爲
眞龙天子。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他的名字不是汉人的名字,而是蒙古人的名
字。
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
是不太愿意去承认。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
。”《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
汉曰匈奴”。黄帝的部族名叫“轩辕”,“轩辕”即“猃狁”,两者是同一个族名的异
写,黄帝与匈奴本身就是同类。轩辕黄帝就是5000年前的成吉思汗,他的后代南下征服
了中原。《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不存在什么“农民起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6 23:15:02 2017, 美东)
原创 2017-07-01 杨津涛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 | 杨津涛
“农民起义”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在严格意义上,所谓“农民起义”并
不存在。
一、史学界对“农民起义”的定性和评价一直存在分歧
绝大多数人对“农民起义”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对陈胜、刘邦、朱元璋、李自成的故事
也耳熟能详。1949年后的中国通史中有关“农民起义”“农民革命”的内容,曾长期占
据很大篇幅,且一致持高度评价。
如范文澜之《中国通史》认为:“地主成为农民面前唯一的大敌对阶级,从陈胜吴广开
始,历史上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翦伯赞之《中国史纲要》则说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推动了各地农民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中国史纲要》至今还是很多高校历史专业的必用教材。
但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http://imgs.ntdtv.com/pic/2018/2-28/p8713521a36226297.jpg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神传文化之一的中医也是玄妙精微。正史中有记载中国古代名医的治病神迹,例如,扁鹊有特异功能,能隔墙看物,透视人体。这些恰恰是中医的精华。只不过,现代科学的局限性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特别是以无神论的观点更是难窥中医的真貌。
扁鹊可透视人体
《史记》中记载:〝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
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唿扁鹊私
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洩。〞扁鹊曰:〝敬诺。〞乃出其
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
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
,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这里记载,扁鹊是勃海郡郑国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797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蝶恋花·答李淑一韵部韵脚
第四部
平声 【六鱼】【七虞】通用
【六鱼】鱼余书初庐虚疏居如渠车[jū]舒除锄舆裾蔬闾墟徐驴渔胥梳储予[yú,我也
。]蕖诸欤嘘躇蜍摅琚旟祛玙樗猪蘧狙菹歔趄[jū]誉[动词]篨蛆与[yú,同欤。]袪潴
畲纾榈淤胪疽妤鶋苴[jū]帤雎蒢沮①且[jū]茹铻据[jū,拮据。]砠魖璩涂②綀磲箊
畬[yú]挐鴽袽滁屠③醵呿籧[qú]驉伃䃴䈝舁藷龉谞苎瘀摴鴡腒蝑藘阹槠
蒘蝫蜛橥蕠淭鵌艅狳楈崌匷憈椐雓俆於鉏洳[音如。水名,在南郡。]衙④鐻⑤筎瑹稌筡
伹唹疋[shū]岨揟侞劯曥桇櫖嬩籅涺硢蒣蕏耝紶螶蚷鱋鮽邚鵨抾飷坥偦鷠麆璷娪捓謯藇
[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捈豦郚豠捒魼爈湑[xū]
注:
①沮: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
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
名沮水。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
8226;緜》:“自土沮漆。”《水经》:“漆...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行说是货真价实的汉奸啊!
投靠匈奴[编辑]
中行说是燕人,后担任宫廷宦官。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汉文帝派皇族公主前
往匈奴和亲,又派中行说随同辅佐公主。中行说不愿接受这个任务但被强迫前往,临行
前他说:“如果一定要让我去的话,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果然中行说一到达匈奴后
立即投靠老上单于,并深得单于的信任。[1]
破坏和亲[编辑]
匈奴人十分喜欢汉朝进贡的缯絮和食物,中行说向老上单于指出:匈奴的人口数量不及
汉朝的一个郡,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在于匈奴人的衣食习俗与汉人不同。如今单于喜欢汉
朝进贡的衣物食品,他们所进贡的物品不超过国内总数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早晚会完
全臣属于汉朝。希望单于把汉朝进贡的缯絮做成衣裤,让匈奴人穿上然后在杂草棘丛中
骑马奔驰,让衣裤破裂损坏,以此显示汉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袄坚固完美;把汉
朝进贡的食物都丢掉,以此显示它们不如匈奴的乳制品方便味美。中行说随后教授老上
单于的亲信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他们统计人口、核算牲畜数目。[2]
汉朝皇帝呈给匈奴单于的书信都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开头语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
奴大单于平安”,随后写明所进贡的物资和要说的话。中行说让老上单于改用一尺...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6217
40
尧舜禹是真的,夏朝也是真的,竹书纪年里的尧舜禹并非是禅让,而是政变加流放,类
似于黑帮老大火并,这个才更加符合人性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
同,而且价值取向相异。竹书纪年描述了从五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
事冲突,譬如,《史记》记载尧舜禹之间通过禅让来传位,而《竹书纪年》却认为舜和
禹都是通过政变夺取王位。《史记》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
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
精图治的圣君。不过,《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
,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5]。杜预
说“此为大与《尚书》叙说大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书亦当时
杂记,未足以取审也。”但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坚持对伊尹的
祭祀。有人因此对《竹书纪年》的历史记载存疑。
《竹书纪年》早在汉代时就已经散佚。279年的西晋,一个位于今日河南省的战国魏王
墓被盗挖,盗墓者被捕之余,亦同时让墓里的大批竹简出土...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唐:秦制,法家和军国主义
http://hx.cnd.org/?p=129916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
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
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
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眦,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一般的说法是,这次秦始皇听了李
斯的建议,不封建而设郡县,从此中国就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种延续
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形态,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殊异。这是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的
说法。
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断崖式的变革。封建也并没有自秦朝以后就完全消失了。
刘邦项羽之争,有一种说法是项羽试图恢复封建制,亡秦之后大封诸侯,而刘邦则顺应
历史潮流重建中央集权制,所以刘邦战胜了项羽。但实际上刘邦不但在逐鹿中原的过程
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而且建立汉朝之后,恰恰就是部分实行了这种“立
...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蒙古人和华夏人应该是同源的

1%
zz
黄帝是上古蒙古人
中国人所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这个“龙”是谁呢?是黄帝。黄帝又是谁?是
公孙轩辕,而“公孙”这个複姓是什么意思?是蒙古语“Gangluusun Suyan” ,翻译
成汉语意思就是“旱龙之牙”。也就是陆地之龙的龙牙,故有土德之瑞,因而称黄帝爲
眞龙天子。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他的名字不是汉人的名字,而是蒙古人的名
字。
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
是不太愿意去承认。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
。”《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
汉曰匈奴”。黄帝的部族名叫“轩辕”,“轩辕”即“猃狁”,两者是同一个族名的异
写,黄帝与匈奴本身就是同类。轩辕黄帝就是5000年前的成吉思汗,他的后代南下征服
了中原。《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
牧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游牧民族首领轩辕黄帝是戎狄(现在蒙古人、
满洲人、突厥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3601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idadida (滴滴嗒嗒),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黄帝是上古的蒙古人” (不知真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6 03:39:06 2016, 美东)
红山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转载)
楼主:我我我鬼 时间:2014-08-21 11:45:00 点击:1886 回复:36 脱水模式给他
打赏只看楼主阅读设置
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是上古的蒙古人,并非汉族祖先”
中国人所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这个“龙”是谁呢?是黄帝。黄帝又是谁?是
公孙轩辕,而“公孙”这个複姓是什么意思?是蒙古语“Gangluusun Suyan” ,翻译
成汉语意思就是“旱龙之牙”。也就是陆地之龙的龙牙,故有土德之瑞,因而称黄帝爲
眞龙天子。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他的名字不是汉人的名字,而是蒙古人的名
字。
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
是不太愿意去承认。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
。”《晋书北...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秦制,法家和军国主义
老唐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
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
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
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眦,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一般的说法是,这次秦始皇听了李
斯的建议,不封建而设郡县,从此中国就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一种延续
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形态,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殊异。这是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的
说法。
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断崖式的变革。封建也并没有自秦朝以后就完全消失了。
刘邦项羽之争,有一种说法是项羽试图恢复封建制,亡秦之后大封诸侯,而刘邦则顺应
历史潮流重建中央集权制,所以刘邦战胜了项羽。但实际上刘邦不但在逐鹿中原的过程
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而且建立汉朝之后,恰恰就是部分实行了这种“立
诸子置王”以镇庞大的帝国的措施。这种郡国制经过汉景...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不存在什么“农民起义”
原创 2017-07-01 杨津涛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 | 杨津涛
“农民起义”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在严格意义上,所谓“农民起义”并
不存在。
一、史学界对“农民起义”的定性和评价一直存在分歧
绝大多数人对“农民起义”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对陈胜、刘邦、朱元璋、李自成的故事
也耳熟能详。1949年后的中国通史中有关“农民起义”“农民革命”的内容,曾长期占
据很大篇幅,且一致持高度评价。
如范文澜之《中国通史》认为:“地主成为农民面前唯一的大敌对阶级,从陈胜吴广开
始,历史上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翦伯赞之《中国史纲要》则说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推动了各地农民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中国史纲要》至今还是很多高校历史专业的必用教材。
但在民国时期,通史中却很少有关于所谓“农民起义”的内容,在提及时多有贬义。如
钱穆之《国史大纲》称王仙芝、黄巢为“流寇”,称白莲教、拜上帝教为“邪教”;吕
思勉之《白话本国史》说陈胜、吴广“造起反了”“濮州人王仙芝起兵作乱”。台湾当
代学者傅乐成则使用较为中...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一篇读罢头飞雪
来源:书摘 作者:陈晋 时间:2017-12-25
170 0 伟人毛泽东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成
为一代伟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爱读书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学用之道,大体即在这读—得—用—巧之间。
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广博无垠
的书海里游弋了一生。未知的东西,对他总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他试图以有涯之生,
尽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识空间。
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属于一种兴趣和达到自己追求的途径选择;对学问家来说,读书
是一种职业习惯;对毛泽东来说,读书则是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
种生活常态,是一种历史责任。
文 | 陈晋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如果从小脑子里被灌输而且记忆深刻的某些历史知识,突然某天说那些都是瞎掰胡
扯子虚乌有,都是逗你玩儿的杜撰编造都是假的都是谎言,面对突如其来彻底颠覆式的
新说辞无疑似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激发的剧烈反应,大脑一时难以适应和反
应。
反应和感受会是如何呢?是压根不信、半信半疑、将信将疑,还是完全相信?
愚以为,信与不信要看这信息从何而来,是谁说的,当然最关键是是真是伪。现在
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谣言不少,判别真伪除了自身经历的事儿外只能以常识逻辑和官方权
威机构发布的消息为准。
什么事儿能值得这么严肃地说,而且说得这般郑重其事一本正经?
事情是这样的:前两天看到一篇题为《新版历史教科书删去了哪些所谓的历史人物
?》文章,说“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近代史的一个重大变动。那么中国古代
史有什么变动?删除了哪些所谓的历史人物呢?”
该文接着说:
1、神医扁鹊
神医扁鹊的故事在民间早有流传,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也郑重其事的把一些神医扁鹊
的神话故事写入教科书。
《史记》中有扁鹊传,记载了三则医案,在时间上是很可疑的。扁鹊不...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276
48
全民写史的时代将要来临?
何怀宏,高和分享
本文根据作者2014年9月27日在“‘高和分享’系列讲座第一期第一讲”上的主题
演讲整理而成。
主持人:我们都说中国是一个历史的富国、大国,有时候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史
学这个学科也是中国跟近代西方相遇之后比较有自信的一个学科。现在我们经常上网(
不管微信还是微博),会发现有很多对过去历史的很多新的颠覆性解释,对此有各种各
样的说法。有时候就会觉得好象会变得乐观,觉得历史的书写足迹可能也发生一些变化
,不仅仅是强权者、胜利者的书写,可能也有无名者在书写。但全民写史时代真的有那
么乐观吗?接下来我们就把时间交给何怀宏教授。
何怀宏:感谢高和分享的这次机会,我讲这个题目就是“一个全民写史的时代将要
来临?”请注意这里我提出的是一个问号。我们有两种历史,一种是经历的实际生活的
历史;还有一种是书写、记录、追忆的历史。前面一种历史当然是更重要的。但是如果
没有后一种书写的历史,对后人也就不呈现为历史。比如说就在我们北京这一带,大家
知道一万八千多年到三万年前生活着山顶洞人,但因为这种历史没有被广义的“书写”
或记录下来,我们对...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511
49
资治通鉴是抄史记的,史记的资料不一定准确。不过资治通鉴相对来说比史记已经克
制很多了。
你可以搜一下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里面记载的苏秦张仪和《史记》《战国
策》记载的不一样,现代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战国纵横家书》比较靠谱,《史记》《战
国策》是架空历史小说。
还有一个例子,《竹书纪年》和《史记》的三观完全不同,完全是非儒家史观的。真相
到底如何就完全不知道了。
s********y
发帖数: 547
5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项羽为何自刎也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
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
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
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
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
一直在不停地延伸着,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
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
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
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
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
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