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元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i
发帖数: 4666
1
我这样的史盲,纯粹娱乐,并非故意卖弄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出点笑话本不觉得可耻.
你提供的常识性的东西虽然跟我所说没有任何关系,还是鼓励一下吧,对你来说知道这些
也许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难得呀.
我说的是广为传说的隋炀帝修大运河扬州观花的典故,也许表达不清楚,但是你扯出什么
元代的事情,似乎元代是修了隋就不能修,怎么说呢,别提打猎的故事了,鸡同鸭讲就不必
了.
l******i
发帖数: 4666
2
我这样的史盲,纯粹娱乐,并非故意卖弄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出点笑话本不觉得可耻.
你提供的常识性的东西虽然跟我所说没有任何关系,还是鼓励一下吧,对你来说知道这些
也许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难得呀.
我说的是广为传说的隋炀帝修大运河扬州观花的典故,也许表达不清楚,但是你扯出什么
元代的事情,似乎元代是修了隋就不能修,怎么说呢,别提打猎的故事了,鸡同鸭讲就不必
了.
C********g
发帖数: 9656
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4/c_122189314.htm
2011年10月24日 09:06:54 来源: 光明日报
考试场景
殿试录
殿试
试卷
访谈嘉宾:
李弘祺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讲座教授
刘海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陈文新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金惠经 韩国国立Hanbat大学中国语科教授
水上雅晴 日本琉球大学教育学部国语教育讲座准教授
丁克顺 越南《汉喃杂志》副总编辑
主 持 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杨 华)
(光明日报 国学版 梁 枢)
时 间:2011年9月24日晚
地 点:武汉大学珞珈山庄
主持人(杨华):各位先生,去年开始,我们就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共同筹划发起一
个讨论,叫做“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专注于中国文明的独特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
题目。前一段时间,主要就20世纪思想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留下的思想遗产进行梳
理,这方面的讨论今后仍将继续进行;而同时另外一种讨论正在酝酿开展,就是讨论文
明发展过程中,中国文明所独有的一些侧面,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宗法制度,
中国的礼乐制度,等等。今...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12263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了看王保保的wiki
觉得挺有意思的 他爸爸是汉人,既然当时的汉人地位最低,他爸爸是如何娶了蒙古
老婆呢?
另外感觉元末政府和明政府也很有意思, 感觉像是南边自己打自己的,北面也没闲着
,不是去打南方,而是王保保和那个李思齐拼来拼去的。双方都深得 攘外必先安内的
心得。
生平
其父亲是王姓汉人。母系家族为乃蛮人(乃蛮人后代融入维吾尔、哈萨克),元朝颍川
王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王保保过继与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世居沈丘(今安徽
临泉,今沈丘县元代名为项县)。
]],元代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围攻益都红巾军时被降将田丰刺
杀,王保保拜为太尉知枢密院事、中书省平章政事、银青荣禄大夫,接管了其养父的部
队,攻破益都城,杀田丰、王士诚,随后又和另一系军阀,将军孛罗帖木儿争夺山西和
河北。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均卷入了元朝末年宫廷的党争,孛罗帖木儿得到了皇帝的支
持,王保保自己得到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来的元昭宗)的支持。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木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元大都(汗八里)
,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属地太原,后孛罗贴木儿为元惠宗刺杀,王保保带兵保护太子还
朝。因护卫太...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了看王保保的wiki
地位最低的是南人,汉人指的是北方的
虽然政策上有倾斜,不过实际上有钱优势的汉人过得还是比穷困潦倒的蒙古人滋润得


觉得挺有意思的 他爸爸是汉人,既然当时的汉人地位最低,他爸爸是如何娶了蒙古
老婆呢?
另外感觉元末政府和明政府也很有意思, 感觉像是南边自己打自己的,北面也没闲着
,不是去打南方,而是王保保和那个李思齐拼来拼去的。双方都深得 攘外必先安内的
心得。
生平
其父亲是王姓汉人。母系家族为乃蛮人(乃蛮人后代融入维吾尔、哈萨克),元朝颍川
王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王保保过继与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世居沈丘(今安徽
临泉,今沈丘县元代名为项县)。
]],元代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围攻益都红巾军时被降将田丰刺
杀,王保保拜为太尉知枢密院事、中书省平章政事、银青荣禄大夫,接管了其养父的部
队,攻破益都城,杀田丰、王士诚,随后又和另一系军阀,将军孛罗帖木儿争夺山西和
河北。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均卷入了元朝末年宫廷的党争,孛罗帖木儿得到了皇帝的支
持,王保保自己得到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来的元昭宗)的支持。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木儿打着“清君侧”的... 阅读全帖
n*******i
发帖数: 26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也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j,q,x}是{z,c,s}和{g,k,h}在i前面形成的,定性於明末清初。首先是明代後半發生{g
,k,h}+i->{j,q,x}+i, 再來是晚明至清發生的尖團合流{z,c,s}+i->{j,q,x}+i。在這
之前到元,北京官話沒有{j,q,x}。為啥可以保證到元代呢,因為元代以後的漢語官話有好幾次的拼
音記錄,雖然元音的記錄差別較大,輔音的記錄是很清晰的。
s*******h
发帖数: 485
7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
就是抗战的胜利。中國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國掼掉了扣在头
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长的岁月
;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毕竟与美苏英...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8
☆─────────────────────────────────────☆
stansmith (stan_smith) 于 (Sat Sep 22 16:43:41 2012, 美东) 提到: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5530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士人免税的问题
老大啊,蒙元落后不假,你还真当城里就没有大户、没有读书做官的南人和汉人了?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剧作家关汉卿 白朴 王实甫 农学家王祯
元朝礼制的设计者赵秉温 水利专家郭守敬
词人马致远 张养浩
元代名臣,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
画家赵孟关汉卿 马致远 黄公望、元好问 刘基了当过元朝的官
P*****T
发帖数: 292
10
原文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4113d0101oxp3.html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姜广辉 付赞 邱梦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戎
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元前
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饰语
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不
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目。
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见于
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现代
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孔子
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百零
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假
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11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楼中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完全对不
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统治年间,治下户口...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12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13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色目人哪里去了?
讨论历史问题要先理解历史的时代。
色目人本身是元代创造的一个概念。 是政治内涵,不是单纯的民族或者血统。
元代蒙古人和古代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一样,想要建立种姓制度。色目和蒙古一起是两
个高等种姓。 如果大元能持续500年,估计种姓制度就在中国扎根了。
而明朝是低等种姓建立的政权,因此要小小报复一下。
很快色目就没有了。变成回回,藏民,之类。
m***n
发帖数: 1218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不幸的
蒙古技术上强,这是个很吊诡的概念。
请有些历史氛围,蒙古的技术是怎么来的?不是蒙古社会自己发展的,也不是学习山寨
来的。而是所到之处,把工匠都抓起来,编入军队,成为军队的附属物。
比如撒马儿汉屠城,但是工匠没屠。只好老老实实跟着蒙古军提供服务,造投石车之类
。当然,还抓了一群漂亮女人,给军队提供另外一种服务。 在中国也一样。 各种工
匠都被抓起来当奴隶。 于是,国家机器,尤其是军队的技术能力似乎短期有极大提高
。 当然,女人也是一样要抓的: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元好问)
有人因此吹嘘,说这是大元的进步,技术如何进步,我实在不能理解。
而且这种制度,短期是“集合众家之长”,你说是“进步”也对。长期却破坏了技术的
社会基础。 马克思说的不错: 奴隶的创造欲望是极其低下的。
比如宋代的建筑工程,看宋代的施工规范《营造法式》,基本是类似后来的 design-
bid-build和design-build两种模式的混合。还有很多成功的工匠,搞出一个小革新,
就发家致富了。当然也有失败的技术革新者,不是革新失败,而是创业致富失败,比如
毕升。 甚至还有技术保护不好,被...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18
李新峰
原载《明史研究》第六辑,转自象牙塔国史探微
正统十四年秋,明军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大败于瓦剌,英宗被俘,导致
严重的军事危机,这已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对这次战役的记载颇
多歧异与疑点,尚需条梳史料以澄清事实;明军参战人数、瓦剌军行进路线、明军回军
策略以及明边镇在土木之战中的作用等诸多问题仍需探讨;以此为例,并可初步认识明
代中期京营、边镇的规模和有关明代前中期史实记载的可信程度。
关于土木之战中明军参战人数,最早的记载见于刘定之《否泰录》:“官军私属
共五十余万人。”[1]嘉靖后期以来,几乎所有言及出征人数的明代史家均沿袭此说,[
2]直至谈迁犹于“官军私属”强调甚明,[3]而清人自谷应泰以下均不提“私属”,径
作“官军五十万”乃至“五十余万”, [4]数字之差,语意全非。刘定之在《否泰录》
末说道:“臣因取目击耳闻,参以杨善、李实所述《奉使录》,钱溥所撰《袁彬传》,
约其繁复,著为此录。”李实《李侍郎使北录》未记出征人数,[5]杨善《奉使录》今
不传,估计亦不及此。钱溥《袁彬传》今亦不见,其内容应为袁彬于塞外侍奉英宗的事
迹,也不太可能提到明军人数...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朝的法制问题
谢谢指点。
不过,
1)首先,我以为这里讨论的是“法制”,也就是正常的法律范围内的制度。至于法制
外的事情,属于非正常情形。
宋代和以前,凌迟并非法律内的刑法。
这里说的只是法制,也就是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并且立法的制度和传统。
至于什么吃人,虐杀,人彘,都不应该拿来作为论据。这些事情今天也会有发生,但是
,明显,是不正常的例外情况。即使在古代发生得比较频繁,也并非社会所接受的。
2)《水浒传》里面,王婆因为害死武大郎,被定凌迟处死,这就是法制,这是依法判
决,执法者和她并无私怨,也无个人谋利行为,只是其罪行适合此刑,法律如此规定,
也为社会所接受。这是元代的法制。在宋朝,作为老年妇女,她连死刑和流放都不会有
。如果她上了70岁,还能得到特殊优待的。
3)有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把幾千年的各种东西一锅端出来,这种论证是极为可笑和
无意义的。话说一个千年历史的大国,你绝对能找出各种事情来。
前面说道“法制”,秦代的法制是历史上出名的严酷。“秦法酷烈”,是汉朝人的共识
。有车裂,连坐,等等。这些是秦代的法制,和法家有关。
但是后来慢慢废除了。汉初还有宫刑和别的肉刑,后来也废除了。这就是进步。这...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朝的法制问题
看来你下过一番功夫的。
首先,我对这种引用一言片语,或者一两条记录,然后写文章做理论,是不以为然的。
历史太复杂,尤其是中国历史,资料太多。所以任何东西都能找到,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1)《文献通考》是一个江南书生私下收集的各种资料。其来龙去脉,哪里来的资料,使
用语言的本意,考证起来,太复杂,已经不是这里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了。古人的议
论,我们应该作为参考,而不是作为证据和真理来使用。毕竟我们的眼界更宽广,我们
了解整个世界的世界史发展过程。那些人不知道。
2)你引用的英文文献,也太过单一,西方看中国,本来就是雾里看花。而且一样是什
么说法都有,比如有人说蒙古如何残暴屠杀,也有人说蒙古如何推动世界进步,你完全
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来引用。美国有学者说美国民主来自易洛奎人的制度,非常政治正
确,你说元朝推行民主,和这个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3)你引用的《文献通考-刑考》那个事件,先不说其真实性首先需要考证一番,至少,
并不是我们说的法律制度。而”杀人祭鬼“,也不是通常事了,听起来倒是和聊斋里面
很多故事有些类似。不论真假,其实和多数普通人极为遥远。
4)你说元朝有连续四年记...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粤语哪朝才自立门户的?
的确就是清朝,清朝中期成为类似现代的粤语。 这里的原则是口语和今天的广东话彼
此基本能听懂,差别不大(现代词汇不算)。
说得更详细一点,”现代粤语仍能对应宋朝《广韵》的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
中原汉语发音。“
也就是说,元代以前,粤语和中原口音没有显著差别,彼此有口音,但是能听懂。元代
以后,北方话出现,南北方言开始逐渐无法听懂。
清代北方口音又一次大变。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现代官话仅存-n/-ng韵尾,-m尾与-n
尾合并)。又有连接i/u韵母的g/k/h声母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如“吉其兮”三
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均带有g/k/h声母,在现代官话则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
;粤语则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最明显是不再分辨z/c/s声母和j/q/x声母,又按
粤语韵母长短把阴入声派入上下两种阴入声(如“色锡”两个阴入声字分别带有短和长
的韵母,前者被派入尖锐的上阴入声,后者被派入近似阳入声般低沉的下阴入声)。 “
总之,粤语在清代中期成为类似今天的口语。
所有地方的口语都会变化,但是北方变化大,有两次急剧变化(非缓慢演变),南方变
化...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版举办中秋推书活动!
一千字太多了,京东500字我从来都写不满。所以把我最近半年看过的书罗列一下,不
过都是我的个人主观评价,读后感也称不上,算是片毛鳞爪吧。
杨国桢<明史>
本书为作者继承自己老师的未完之作,补充而成的。胜在图文并茂。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比如关于明朝为什么从明初的文武并重转到中后期的中文轻武。比如萨尔浒之惨败的
更多的原因。缺点也有,对一些学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尽量回避关键问题,
比如袁崇焕,张献忠之类。
南明史略
书的内容是五十年代的写的;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对明末的看法。那时范文程还是大汉奸
,吴三桂是超级大汉奸,袁崇焕还没走上神台,只是被冤枉的一个有能力的人。
万历野获编
小书一本,作者的意图是想当史料来着. 比如有一段,明英烈这个评书的起源,是嘉靖时
期的武定侯郭勋,为了自己升官,就找人写了这么一个,天天在皇帝面前说书, 把自己的
祖先郭英吹捧为和徐达常遇春一样的英雄, 日久天长,皇帝也觉得郭英功大赏薄, 于是
找机会封郭勋为国公. 要知道那年月别说国公或侯爵,能搞个伯当,就很了不起了。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
里面汇集了若干原始史料,只是不包括圣教入川记和五马先生纪年。不过读的时候...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371
23
羊年谈羊,总绕不过一个吃字。——不错,“羊大为美”“羊言为善”“羊鱼为鲜”
“羊食为养”,居然全离不开吃!
从历史上看,羊肉滋养华夏民族多矣!汉唐宋元诸代,中原多以羊肉当家。贵族士夫
对羊肉日食不腻;对猪肉则不大“感冒”。唐代仕子登科、官员荣升,都要摆宴庆贺,
向天子献食,称为“烧尾宴”。其中肉食有牛、羊、鸡、鹅乃至鹿、熊野味,唯独猪肉
缺“席”。
宋代御厨中也只用羊肉,宫廷中日杀绵羊二三百只。宋英宗削减开支,宫中一日犹杀羊
四十只。到了元代,来自草原的蒙古人更是嗜羊如命,元代皇帝一人用膳,每日就要杀
羊五只。
北宋京城的民间食馔,以羊肉为原料的指不胜屈。如城中专卖羊肉的“肥羊酒店”就有
好几家,售卖软羊、大骨龟背、烂蒸大片、羊杂四软、羊撺四件等,全是羊肉菜肴。
其他酒店、茶肆也有羊肉小吃零售,花样繁多,有鼎煮羊、旋煎羊、烧羊肉、乳炊羊、
羊四软、酒蒸羊、绣吹羊、五味杏酪羊、细抹羊生脍、鳖蒸羊……至于头蹄下水类,则
有羊头元鱼、批切羊头、细点羊头、羊脚子、羊蹄笋、糟羊蹄、羊杂、三色肚丝羹、羊
血灌肺、软羊腰子。此外还有以羊肉为馅子的羊脂韮饼、羊肉馒头……单看食单,已让
人眼花缭乱、馋涎...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1328
24
西藏(西藏自治区,有时候要去掉昌都地区)的藏族人口一般来说是整个藏族
人口的35%至45%。元代到解放时人口都在100万左右。解放后人口逐渐增长到
现在的两百多万。整个藏族人口也是差不多的比例,元代到解放初是200多万,
现在达到600多万。解放后藏族人口增长的比例与中国总体人口增长比例差别
不算太大。
吐蕃帝国的人口成分应该包括了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其中的藏族人口很可能不到
一半。否则吐蕃就不会被称为“帝国”了。
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比蒙古还差得多,整个藏区只有少数几个地方能够农耕。其
环境也很脆弱,对天灾的承受能力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
因此解放初的藏族人口比吐蕃帝国的人口还少的原因有三条:
1.吐蕃帝国有大量的非藏族人口;
2.青藏高原环境恶劣;
3.多次大的天灾人祸造成人口锐减。
f***g
发帖数: 316
25
元朝末年,后宫淫乱不堪,元顺帝的许多嫔妃时常与和尚奸宿一处,有的刚刚被选进宫中的佳丽,也要先陪和尚睡觉,以至后来出现了一个十分龌龊的、史上闻所未闻的“元朝律法”:凡是元朝的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不论美丑高矮都要先让和尚睡一下,叫做“开红”,只有等到和尚开了红,才可以回家完婚。那么,元顺帝的后宫为何如此淫乱不堪?他的后宫佳丽为何要陪和尚睡觉?元朝的出嫁女又为何能让和尚“开红”呢?
原来,元代朝廷十分崇信佛教、特别是西藏的密宗佛教。元顺帝时以“宫妓”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所表演的著名的《十六天魔舞》,表演的就是密宗佛教的思想内容。
据《元史?哈麻传》记载,西蕃僧人伽嶙真善演揲儿法,即房中术,秃鲁帖木儿将伽嶙真推荐给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元顺帝习而喜之,“乃诏以西天僧为司徒,西蕃僧为大元国师。其徒皆取良家女,或四人,或三人奉之,谓之供养。于是帝日从事于其法,广取女妇,惟淫戏是乐。又选采女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诸弟,与其所谓倚纳者,皆在帝前,相与亵狎,甚至男女裸处,……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止,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由此可见,当时的宫妓在表演歌舞的同时,还要充作君臣和和尚们施行...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26
1.北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
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 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
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 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
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
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
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
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
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 上海这一地名,因
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 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
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
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7
摔头胎,顾名思义,就是将第一胎出生的小孩摔死。这个风俗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但是
在元代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元代蒙古人掌握了中国政权,蒙古地方长官对所辖地方的女
子有初夜权,新婚的女子前三天晚上必须去蒙古地方长官家中侍奉(含蓄地说)。汉人
百姓在这种屈辱的压迫中,形成了一种饱含血与泪的悲惨抗争手段——摔头胎。每个女
子生出的第一个孩子,必须摔死,借以维护华夏血统的纯正。蒙古推行的种族融合政策
也就此失败。直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Y染色体组成调查中,汉族人的血统之纯
位列前茅。
在蒙元统治时期,蒙古人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其实是三等,蒙古人当时并没有把自己
当成中国人),我们所处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汉人”,这是
历史书上讲的。
后面的故事历史书上就没有了,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
压工具(监狱),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
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是这位姑娘的处夜
权是属于蒙古人的。
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每五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
的,只有蒙古人... 阅读全帖
y***f
发帖数: 341
28
古代的中国人到了海外境遇怎样,是像近代那样寄人篱下、饱受欺凌,还是真的拥有与“天朝上邦”相称的地位呢?我在元代的《岛夷志略》中看到一些记载,说在真腊等地(今柬埔寨与越南南部),当地人杀中国人需偿命,而中国人若杀了当地人,则只需要罚金抵罪,“国人……杀唐人则死。唐人杀番人至死,亦重罚金,如无金,以卖身取赎”。从这种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个中国人,大概只要凭他的天朝冠服,就能享有法律上、地位上的特权,放在今天,恐怕也就只有传说中的“美国护照”可以实现了。
那个时代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并非是靠征战强索而来,而是来自于异邦人对中国发自内心的敬畏。据元代《真腊风土记》记载,淳朴的真腊人,对中国人颇为敬畏,“呼之为佛”,一见到中国人就趴在地上顶礼膜拜。
更极端的例子出现在13、14世纪的日本,且不说是中国人,就连去过中国的日本人,回日本后都能得到尊重。《岛夷志略》中记载了这样的事:有日本男子到中国福建泉州做生意,回国后,他就可以坐上座,即便是老者也不能与他争座位。在当时的日本,到过中国的人,就像从麦加朝圣回乡的穆斯林一样受到本乡人的尊崇,“习俗以其至唐,故贵之也...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002
29
we did that before. we will make it again
中国人所谓饱受欺凌也就一百年不到。但我们不会忘记这一百年

与“天朝上邦”相称的地位呢?我在元代的《岛夷志略》中看到一些记载,说在真腊等
地(今柬埔寨与越南南部),当地人杀中国人需偿命,而中国人若杀了当地人,则只需要
罚金抵罪,“国人……杀唐人则死。唐人杀番人至死,亦重罚金,如无金,以卖身取赎
”。从这种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个中国人
,大概只要凭他的天朝冠服,就能享有法律上、地位上的特权,放在今天,恐怕也就只
有传说中的“美国护照”可以实现了。
自内心的敬畏。据元代《真腊风土记》记载,淳朴的真腊人,对中国人颇为敬畏,“呼
之为佛”,一见到中国人就趴在地上顶礼膜拜。
回日本后都能得到尊重。《岛夷志略》中记载了这样的事:有日本男子到中国福建泉州
做生意,回国后,他就可以坐上座,即便是老者也不能与他争座位。在当时的日本,到
过中国的人,就像从麦加朝圣回乡的穆斯林一样受到本乡人的尊崇,“习俗以其至唐,
故贵之也”,这种场景具体是什么样子,似乎可以和电视上经常播出的老华侨、老...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30
据说,唐代宫中“女足”整体水平很高,被视为“皇家女子足球队”,遗憾的是,五代以后,由于缠足恶俗的出现,直接剥夺了女性踢球的权利,“女足”渐渐走向落没。
在中国古代,蹴鞠这种最早形式的足球,作为一项国家级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也绝不亚于如今我们熬夜看世界杯的疯狂。
古时足球,设施已十分完备
众所周知,在2004年初,国际足联就已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据《战国策》和《史记》两部文献典籍记载,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就流行起了蹴鞠。在汉代,由于汉高祖刘邦这位“超级球迷”的推行,蹴鞠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皇宫内开始出现专业足球场,即所谓“鞠城”,设有围墙和看台。比赛分两队,双方各有队员十二名,以踢入球门的球数多少来决定胜负,是现代足球的雏形。据说,此后西汉的皇帝如汉武帝刘彻、汉成帝刘骜都酷爱踢球,刘彻踢球时,还令其文学侍从作《蹴鞠赋》助兴。
有比赛就有球星。施耐庵《水浒全传》中描写的那位——由一个市井泼皮逆袭成为殿前都指挥使的高俅,便是宋朝球技高超,经常陪伺宋徽宗踢球的著名球星。此外,宋代还有一批聚集在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内的职业球...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这是连续剧第三季,姜广辉、付赞、邱梦燕等人对程浩的商榷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岳麓书院房顶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行“饮至”礼时即席所作
,当时辛公甲、作册... 阅读全帖
t****f
发帖数: 376
33
元代的亡国皇帝个个喜欢密教喇嘛的天魔舞,是一种大大的黄色游戏,个个花痴的结果是个个早死,本来很有前途的蒙古精兵们就这样死在了花痴上。
话说古来帝王多风流,回首个个是花痴啊!俺这一回说的就是那历朝历代的花痴皇帝,商纣王,大大的花痴,据说此人非但力能举鼎,而且文采一流,喜好在都城中高歌一曲动日月,乃是一个大大的才子,此人的花痴充份表现在他非但对妲姬这样的漂亮妹妹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在他去祭祀女娲神庙的时候,一时仰慕,还题了首诗在墙上,倾倒不已。很是感人的花痴皇帝一名。下场:亡国灭种,潇洒的点把火,完美的模仿了太阳圣殿教的弟兄们。
对比:周武王,开国明主,重要贡献为狠心宰了妲姬,表现了他誓与花痴划清界限的决心。
周幽王,老大的花痴,为了让我们美丽无双的褒拟妹妹能够一笑倾城,效仿先人商纣王也点了把火,再撒点狼粪燃起滚滚狼烟,把诸侯们耍猴一样逗来逗去,终于看到美丽的妹妹弹掉了颊边思乡的泪珠儿,展颜一笑,代价固然大到让他大哥终于亡了国。但是他的花痴精神还是流传下来了。
对比:秦始皇,这位把周幽王手里失去的统一又拿了回来,狠就狠在一个不花痴。盖了个阿房宫居然还要出去巡游天下,可见万花丛里伟大的始皇帝还...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34
http://minzu.people.com.cn/GB/165242/11286102.html
汉族是如何融入少数民族中的
何星亮
2010年04月02日10:34 来源:《中国民族报》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以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为主,但也有一部分汉族因多种原因融入
少数民族之中。一般而言,汉族因各种原因到民族地区后,客观环境的变化迫使他们不
得不适应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俗而采用当地
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否则他们将难以生存。汉族融入少数民族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汉族奴隶融入游牧民族
清代之前,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游牧民族常侵入
中原,掳掠大批汉族人和财产,许多汉族人被少数民族掳掠去成为奴隶,这些奴隶大多
被迫融合到少数民族中。如匈奴、西羌、突厥等族的奴隶,大多是通过战争掳掠的汉族
人。有观点认为,“匈奴有奴隶约30万,约占匈奴人口的七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还有
人估计“匈奴有奴隶50多万,占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奴隶主要是汉族人,也有
西胡、丁零等族。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南匈奴还曾一次“还所钞汉民男女及羌所
掠转...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98
35
七夕节在当下也被称作中国人的“情人节”,其实在历史上,七夕是“乞巧节”。
七夕佳节的起源比较早。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西晋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曰牵牛织女会天河。”对此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曰,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由此可见,牵牛、织女天河会的传说起源很早。
那么对于历代的中国人都是怎样过七夕的呢?
《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西汉时期,在七夕节这一天,宫廷之中的彩女在高楼穿七孔针乞巧。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曜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乞愿,三年乃得”。从这个记录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风俗是在这一天晾晒经书,还会在席子上面设下酒肉来祭拜牵牛、织女两个星宿,有人晚上还会整夜不睡来守夜,他们认为如果看到天上有白气,如同地上河里的波浪,并且散发出五彩的光芒,那么就立即跪拜、许愿,在三年之内,愿望就会实现。
西晋时期,在这一天除了乞巧之...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2
36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南京俗称六朝故都,东晋是其中重要的一朝。
令人奇怪的是,葬在南京的东晋帝王陵至今竟然无一座能够被确认。所谓,1964年在市
区富贵山发现晋恭帝的冲平陵、1981年在北郊幕府山发现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1972
年在南京大学北园发现晋元帝兴平陵,都是考古界的主观推测,并无定论。而同样的现
象,在洛阳的西晋帝王陵身上也同样出现。
是什么导致一个朝代帝王的最后归宿处集体失踪,成了“谜陵”?一是反盗墓,再是盗
墓。
晋室立下“三不”丧葬祖训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元代的帝王陵是最难找的,曾因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古探
索热。成吉思汗到底葬在哪,成了最具悬念的考古话题之一。次之的则是曾为中国统一
作出贡献的晋帝王陵建,其陵址、陵主都是考古界苦苦探求的项目。
西晋、东晋有名可考的帝王陵共有15座(并非15位皇帝)。晋帝王们都葬在哪,并不是
什么悬念,但其具体位置,墓中埋葬的是哪位皇帝,属何人之陵,则是千古之谜,一直
搞不清,至今没有一座能被确认。
晋陵为何这么神秘?原因在奠定晋室基础的宣帝司马懿身上,司马懿曾立下了“三不”
遗嘱——“不坟”、“不树”、“不谒”。这给后世考古,带来...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帝国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楼上说的有些道理。
宋廉的话,夸奖元代法律宽厚,是相对朱元璋的反腐而言的,本意是讥讽朱元璋。好比
扬秀珠女士或者别的谁谁夸奖胡锦涛时代“宽厚”。或者北京某饭店老板怀念江泽民时
代的美好。
元代根本没有法制,法律如同空话。宋明至少还是按照其法律行事。一般只是乱世和战
争例外。元朝又引入了很多酷刑,比如凌迟,明朝部分继承。而宋朝法律没有。
看古人的话,不能断章取义,要思考其整体。比如作者意图,心情,社会氛围,语言习
惯,等等。
好比唐甄夸奖我大清好比三代(尧舜禹),百姓们大兴上古俭朴之风,重回上古三代之
世。
其实他本意是说和明朝末年比,清朝康熙时期太穷了。好比上古。一堆破烂。
又有某诗人作品: “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 给老师看。
老师叹息:“你真是不幸,节哀啊。”
此人一笑:“老师,其实我是独生子。”
老师一笑:“果然,其实我猜也是;不过这个排比确实不错”。
师徒二人相对一笑,尽在不言中。
诗人又有:
“去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好吧,这句话被剑桥中国史引用了,作为江南大饥荒的证据。我共的史书也引用了,作
为地主阶级凶残的证据。
m***n
发帖数: 12188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道教十大人物
有人帖了道家十大人物,本来想回复,最后决定还是单开一个。因为我觉得那个帖子有
些混乱,其中传说和历史混淆,后面回复又把道教和道家也混淆。
首先,道教和道家是两个概念,不是完全一回事。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说“古代的
道家是讲道理,后来的道教是讲迷信。” 不过许先生作为五四时代砸烂孔家店,破四
旧风气熏陶的小将,也是有其偏激处的。但是分离道家和道教确实应该的。
道家是哲学,道教是宗教;道家是南方楚国的精神,而道教是两个传统的合一(北方燕
国的方士神仙术传统和南方楚国的道家传统)。
下面是我认为的道教十大人物,没有老庄,肯定的:
1)张道陵
道教由东汉张道陵创始,后世乃称他为“天师”或“祖师爷”,其子张衡为“嗣师”,
其孙张鲁为“系师”,被尊为“三师”。他的孙子张鲁在刘焉的帮助下,割据汉中,实
践了一个道教的乌托邦社会。不过张鲁和割据益州的刘璋从小就是死对头,因为张鲁的
母亲和刘璋的父亲刘焉通奸,然后小张鲁被刘焉收养为养子。刘璋认为他们夺走了自己
的父亲,害了自己的母亲,张鲁也认为是奇耻大辱。这个仇恨可以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来解释的,是不死不休的。两人后来也同归于尽,不过下场都还好,分别在...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39
徐光启接触希腊思想,只是一个点的接触,无法造成文化交流
如果当时蒙古内乱晚些,蒙古大军打碎罗马教廷的很多地盘
这样,元代就可能以面的方式,接触到希腊思想
科学可能就在元代开始发展了
绝对比在欧洲发展快
Y**********g
发帖数: 4840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古代科技一点也不落后呀
你扯淡被揭穿,就公然造谣了
珠算北宋就开始出现,口诀的流行,元代开始广泛,元代刘因 就有珠算口诀诗歌
元朝的数学发展,在于和中东地区的学术交流,
你学点文化会死么?

m***n
发帖数: 12188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wiki上的塔兰奇人
我搜索了一下,萨尔特这个词非常古老,但是指代的目标极为混乱。意义实在太多。没
有定论。这个名词在历史上也曾经非常流行。但是现代人很难弄清楚其真实涵义了。
俄罗斯当时可能就是用萨尔特称呼东迁新疆的乌兹别克人和商人。
以下都是拷贝,彼此又有互相矛盾处,大家自己分析吧:
----------------
撒尔塔人是由突厥化的中亚土著粟特人、古花剌子模人和其它土著居民,以及波斯人、
阿拉伯人为主形成的。撒尔塔是指严重阿拉伯化与波斯化的突厥人,以及突厥化的塔吉
克人。
-----------------
撒尔塔——东乡族的自称。“撒尔塔”最早出现在15世纪作家纳沃伊的著作中,曾在中
世纪的中亚地区广泛使用,对其含义,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一般认为,这个词最初与
商业有关,指商人、商队首领,后来泛指伊斯兰教教徒。
撒尔塔是梵文 sart,意思是指商人,撒尔塔”最早出现在15世纪作家阿里.希尔.纳瓦
伊(1441-1501)的著作中。突厥人最初使用这字形容定居的农民和波斯商人。
“撒尔塔”,曾在中世纪的中亚地区广泛使用,对其含义,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一般
认为,这个词最初与商业有关,指商人、商队首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彭”と楚文化關係について
——馬王堆帛書《周易》を中心にとして
一、はじめに
《周易·大有卦·九四》爻の爻辭について、古今易学史上では、定論がない問題であ
る。しかも、版本学の角度から言えば、漢代から、この爻の爻辭用字については、三
つの版本があって、當時、伝わっていた。どの版本の用字が、《周易》作者の本來の
意味を表す原始的な版本かということは、本當に難しくて確認できない。この三の版
本は、次の樣うな用字がある、1、漢代の虞翻を代表とする虞氏易学の版本、“その
尪にあらず、咎なし”に作っている。2、魏晉時代の王弼を代表とする王氏易学の版
本、“その旁にあらず、咎なし”に作っている。3、漢代の熹平石經を代表とする正
統的な易学の版本、“その彭にあらず、咎なし”に作っている。
二十世紀の七十年代初期になって、漢代の馬王堆帛書《周易》の出土に本なって、こ
の爻の爻辭原始的な用字の判定と理解にとって、一つの參考すべき機會が與えられた
、しかし、殘念なことに、漢代の馬王堆帛書《周易》は、一つの完全な版本ではなか
った。通行本に比べて、間違った用字も至る所にある。たとえば、《師卦·上六》は
、...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3
1) 骚马确实是维族。
《中华历史大辞典》的列边骚马词条和英文的《Laban Sauma》都这么说。
汪古部是景教,被吹得很厉害,有人还由此想当然,自由发挥很多。你应该是因此有了
误会,或者是别人自以为是了,自由发挥了许多,寫下來误导了你。
2) 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去北部抓奴隶,我前帖说的很清楚,是西班牙统治时代。
以前我也发过详细帖子,菲律宾南部伊斯兰化是郑和的结果。苏禄国王跟着明朝舰队去
明朝,在中国信了。苏禄、马来、爪哇、苏门答腊的伊斯兰化都是在这个时代正式开始
的(以前的小股商人不能算),郑和与明朝舰队是强力推手。以后就自行发展了,到明
末完成。
3) 维族在元代还没有完全伊斯兰化。
最早伊斯兰化的是岭西回纥(黑汗),高昌回纥和于阗还是佛教为主,也有明教和基督
教。耶律大石西征的时候,高昌主流还是佛教,后来西辽灭黑汗,佛教在咯什和吉尔吉
斯又复兴。成吉思汗灭西辽的时候,西辽也只是部分伊斯兰化。到了明初,明朝还用佛
教来统战西域。
元代的“畏吾儿人”和今天的维族也不是完全一回事,因为今天的裕固族当时也是畏吾
儿。这一支畏吾儿原本生活在哈密和南疆,因为多次被蒙古人屠杀,在明代中期请求...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4
完全不对,古代的北方话是今天的南方话。秦汉的陕西口音最接近今天的广东话。
无论是“诗经”还是“楚辞”如果用今天的口语来念,也是广东话最押韵。
今天北方话最早的滥觞是金国所谓的“卢儿语”,又叫女真言。也就是金国女真人的汉
语口语。不过金国还没有形成片状分布。元代才形成片状的根据地,以北京和辽阳为中
心,分布于辽阳行省,今天的北朝鲜,河北省部分地区。参考韩国出土的《老乞大》,
是元代韩国用来教汉语口语的教材,当时平壤、新义州一代的民间口语,就是最早的汉
语北方话。
m***n
发帖数: 1218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萨拉丁是库尔德人
没时间多说。
注意,读历史记录,不能望文生义,不能先假定所有熟悉词汇都具有现在的意义。
比如:河北,在今天是河北省,在元代以前可不是。内蒙都可以叫做河北。
山东,现在是你老家;宋代是“泰山东路”的简称,勉强也算你老家;在唐朝却是潼关
以东:“汉家山东二百州”
明朝文字的“禁海”和清朝的禁海完全不是一回事。
明朝再怎么禁海,本国的渔民和海盗还是很多。清朝禁得全都没了。
凌迟这个词,元代以后是指那种酷刑,以前是指慢慢折磨。“身被凌迟,已三十年矣”
是说我身患慢性关节炎已经三十年了。
所以,请看当时的context。
崇祯时期有西南有叛乱,被秦良玉平息了,不知道你给出的是不是相关战役。
另外,西南的“苗”经常是劫匪的同义词。
m***n
发帖数: 1218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剑是一种低工艺水平的冷兵器
感觉明显不对。
双面开刃比单面开刃要难很多。
而且除了宽剑和中世纪欧洲双手重剑(其实和锏类似,一种打击武器了),剑比较细,
那样更容易断裂,要做到韧性和硬度同时存在,更是困难。
记得秦国青铜剑是用不同材料用在剑身和剑锋的。
刀更接地气,制造也简单。刀背可以很厚。
剑在中国古代除了用于舞蹈,主要就是春秋“君子”和后来的书生随身佩戴。元代以前
,儒生带剑是习惯。元代禁止了。所以古代汉族的剑舞也都失传了。
所以主要是一种偶尔的威慑和礼仪用具,也用来舞蹈和健身(闻鸡起舞,项庄舞剑,还
有宴会上陶谦和刘备携手相对而舞,就是一种双人剑舞,两人一手互握,另外一手持剑
而舞,需要两人配合密切,心有灵犀,所以在古代是结盟和同志之舞)。士兵带短剑或
者匕首是最后的拼命手段,那时互相掐脖子都有可能,也是一种生活用具(类似瑞士军
刀)。
长剑能作武器,其实地球上就那两个技术水平最高的古文明用过。而且秦军带剑,不等
于他们用剑为主要武器。只是一种附属武器。
最早的原始人都是用长矛、投枪、弓箭等穿刺性武器,中共红军也用长矛,制造简单,
杀人能
力强悍。
v**e
发帖数: 8422
47
元代周达观经过台湾海峡赴真腊(今柬埔寨), 航海用针路地图。
元代周达观(约公元1275-1346年)于公元1295年奉命从温州出发,随使赴真腊(今柬
埔寨),写下《真腊风土记》一书。他记下的针路依次是「丁未针」(202.5°)、「坤
申针」(232.5°)。

发帖数: 1
48
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件旧《斗茶图》绢本设色镜心,作者佚名。有了这件旧《斗茶
图》,便有兴趣研究唐宋时期斗茶的闲情逸闻。
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
烹煎,利用沸水震破茶叶细胞获取茶汁。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
茶叶烤香。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茶水行商提供了市场。揉捻技
术问世,茶饮慢慢进入冲泡时代,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元代赵孟钭鳌抖凡柰肌罚骸懊栊丛凡璧那樾巍6凡栊似鹩谔拼莆健
纬谱鳌凡琛恢置穹缑袼住2斡胝吲胫啤⑵菲啦枰镀分剩冉喜枰盏母呦隆
M贾兴奈欢凡枋址殖闪阶椋孔槎恕W蟊叨凡枳椋笫殖植璞沂殖植韬和吠
苑剑衷谝慌裕沂痔岵韬笫殖植璞绞掷嗬耄谧⑻莱宀琛S冶咭
蛔槎凡枋忠膊皇救酰急钙肴咳烁饔幸桓辈杪筒枇槌び沂殖植璞谄烦⒉
柘恪!br />
斗茶一词出现于宋代,用《斗茶图》命名的茶图出现于宋代,除服饰外,宋画的创
作理念、构思布局、人物神态动作、茶壶火炉式样、表现方式和手法从形式到内容自然
让人联想到唐初阎立本的作品。
宋朝流行“斗茶”,摆上各种茶具,煮水点茶,看谁的茶叶、茶水出众,茶艺更高
超。从饮茶风尚... 阅读全帖
o**n
发帖数: 2130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是回族人
朱元璋是回族的最新证据:皇帝的胡子、伊期兰教和《明史》
关于明朝皇帝的族属,争议己久但鲜为人知。大致有三种观点:传统看法认为朱元
璋是汉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他是回族;民间则有十回保一朱的说法,认为朱元璋手下
大将有多人是回族。
朱元璋是回族的观点乍一听很雷人,其实一点也不新鲜,这一观点在上个世纪八十
年代就在海外广为流传,一些学者认为南宋以后汉人分别被蒙古人、回回人、满人统治
,所以有“崖山以后无中华”之说。
这一观点并非捕风捉影,持论者提出了许多有力的证据。比如《明史》中两次提到
朱元璋“克葬”其母,而“克葬”是回族特有的丧葬方式,具体做法是用白布包裹逝者
,而不用棺材。
持传统观点的人从皇宫钦食以及宗教信仰(朱元璋曾出家为僧)等方面举了许多例
子进行反驳,但有证据显示,朱元璋为了夺取江山,不得不借助汉人的力量,夺取江山
以后,借鉴了元代异族统治败亡的前车之鉴,为子孙后代计,有意掩饰其回族身份,主
动进行汉化,以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江山世代永固。另一方面,元末明初,回族尚处
于形成阶段,各种风俗是否如今天一样成为共识和习惯,很难说,虽然色目人在元代地
位较高,但是仍然处在蒙古人的统治...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50
成吉思汗的父亲是在带成吉思汗去给成吉思汗说亲的路上中毒死亡的
被小蜻蜓造谣成成吉思汗是遗腹子或者更不如
发信人: dragonfly (小蜻蜓),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成吉思汗的亲生父亲是汉人,后裔Y染色体也是汉族O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9 10:53:55 2017, 美东)
复旦李辉教授研究的很清楚
成吉思汗父亲死后,她母亲生了三个孩子,其中就有成吉思汗,说是天赐。其实是因为
他母亲有个汉族男仆。
那么DNA证据是不是支持这种推测,李辉的对成吉思汗后裔检测的结果是成吉思汗后裔Y
染色体是汉族O3。这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也就是说,元代皇室实际上是汉族血统。
一个男仆改写了元代历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