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元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点击:115 作者:综合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8-03-11 12:45:27
1.jpg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为监督政府官员,为国家利益和皇帝
利益而服务,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项专门的“准司
法”性质的国家监督制度。
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
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责。
中文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形成日期:战国
来源:中国古代
性质:制度
发展历程:
战国
战国时期,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官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1]

秦代开始形成制度,之后便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制度
逐步健全和完备。在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创建了相对独立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
位列三公,以贰丞相,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
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1]...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元朝的刑法出了名的宽纵,乃至“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观斩戮,及见一死人头,辄
相惊骇”,管理粗疏,崇尚放任是元朝的常态,朱元璋在总结元朝覆亡教训时,也认为
“(元)以宽纵失天下”。
“人分四等”看似等级森严,其实仅是任官上的亲疏有别,放眼整个社会,却无明显区
别。汉人、南人富甲一方,权势赫然的大有人在,蒙古、色目平民因为穷苦卖身为奴者
也比比皆是,元朝廷还需要经常拨钱赎买蒙古人为奴者。正如蒙思明在《元朝社会阶级
制度》一书中所言,因为“元代政治之粗疏放任”,所以“汉人、南人之地主富商更易
发展,财富之数量日增,潜在之势力日大”。
至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是宋遗民对元朝的牢骚之言,清代便有学人考证“知其为
不然”。及至近代,一些元史大家,如陈垣、姚从吾、邵循正等先生也都曾指出“九儒
十丐”说出于南宋人诋词,不足为据。元朝设立户计制度,无论什么职业都要编户,比
如匠户、猎户、娼户等等,士人也被编户,称为“儒户”。各个户计都有自己的权利和
义务,儒户的义务是“就学”,也就是在书院里教书学习,并且在国家遴选吏员的时候
参与考试。儒户履行就学备选义务,便享有免除兵役、劳役的权利,还可以领取奖学... 阅读全帖
l***5
发帖数: 3433
3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真古董喔----北京首博特展
精彩的元代雜劇--青白釉鏤雕戲台人物枕
元(1271~1368年)
尺寸:高18厘米
1981年安徽省岳西縣出土
安徽省岳西縣文物管理所藏
枕身為雕塑彩棚戲台,四面各有演出場面,戲台內塑有人像十八尊之多,前有主人
與侍從,兩側、背後有菩薩、八仙及童男、童女,塑工精細周到,人物形象各異,無一
雷同。眾多演員正在演出一場戲劇,反映了元代戲劇流行的社會風尚。瓷枕鏤雕精緻,
集建築、舞臺與瓷塑藝術於一體,表現出元代戲劇藝術的面貌及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
工藝,是珍貴的藝術品,也是研究元代戲曲的重要資料。
c*****1
发帖数: 3240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广胜寺与Sackler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eum_Documentary 俱乐部 】
发信人: caesar1 (Jeux d'eau), 信区: Museum_Documentary
标 题: 广胜寺与Sackler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22 23:35:05 2010, 美东)
正在看赵朴初老先生的书,文中汉地佛经论及赵城金藏,我却想起了一小故事。金朝时
山西一女信徒崔法珍小时被僧医治好眼疾,此后笃信佛法,成年了更是断臂化缘来刊刻
佛典,积三十年之功最终在解州天宁寺完成了部七千卷的大典。联想起汉地佛教雕像笔
画里面大量的女性供养人,看来中国女性对佛教的态度要比男性“极端”一些,异族与
女性是佛教在中国推广的两大生力军啊。后来崔法珍献此藏给朝廷,金世祖听闻此事也
大为感动,特在圣安寺亲自为其受比丘尼戒,却说这圣安寺是金朝供奉祖宗的国庙,如
今还有庙门在北京的南横西街,当年我去牛街玩还瞧见过只是不知道如此典故。话说这
些佛经在千年中辗转,难免受了战火风霜的侵扰,多有损毁散失,不过历代也不断修补
,特别元朝时耶律楚材组织人补刻了千余卷。此后该典沉寂了近千年,世人大都不晓,
...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5
(上海书评)
阿城先生来沪,在文化圈颇为引人关注。以至于孙甘露先生从别的活动赶过来旁听,一
进门就说有多少人羡慕他,想跟着一起来围观。阿城先生每回来,都会分析天下大势,
然后讲几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一回,有画家孙良先生在,就聊起了物质材料对艺术的
影响。他们二位从纸、墨、笔一直谈到透镜、装颜料的吸管,涉及古今中西,极具启发
性。
孙甘露: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幅大英博物馆藏的拈花微笑佛陀像,宋代陈用志的
画,那个色彩和技巧跟传统中国画完全不一样,乍一看以为是梵高的作品呢。所以老听
到有人说,西方现代的技巧传统中国画里全有了。
阿城:台北故宫藏有一幅锦鸡图,黑底描金,可以归到现在说的漆画里面去。
孙良:唐宋时代的有些佛像的画法跟后来的确是不太相同的,后来引发了日本的禅
画和书法,它们是中国画的分支,但又不是文人画的路数。宋代散落在海外的画,风格
变化很多,包括泼墨、泼彩都有,但国内的正统教学里这类画看到的就不多。
阿城:文人画已经被明、清整理出了一个绘画传统,尤其在董其昌那里。这个传统
的规格很高,话语权很重,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这个传统,核心人物是官和僚,我们
常常忘了他们是官和僚,就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三皇五帝,中国有很多朝代,很多皇帝。从秦始皇开始,经历
了三国,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很多古装电视剧都放了不同朝代的故事,其中清朝的
电视剧最多。因为清朝距离现在最近!汉朝有《大汉天子》,宋朝有《少年包青天》,
唐朝有《武则天》等等。历朝历代,留下了很多故事。这么多朝代,你最喜欢哪个朝代
?我觉得元代很不错,因为元代国土面积大,元代的皇帝开阔疆土。清朝就后退了,清
代闭关锁国,导致后来被日本鬼子欺负。元代的中国比较强大,清朝就落后了。落后就
要挨打,所以中国人经历了抗日战争,被外国侵略者欺负。
d*******r
发帖数: 387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武当仙踪 (zt)
四、发思:拨雾寻径叩玄门
粗粗翻阅一下武当山道教的历史,即会使我们感到,庞大浩瀚卓异的中国道教文化之光
彩,在它历史的一步步足迹中,都在武当山道教史中得以闪现。
若以广义的“道教”而言,武当山道教应自传说中的玄帝修炼此山始。道教传说黄帝时
,天上北方星宿虚危(二星名)之精降临人寰,脱胎净乐国而为太子,太子十四岁入太和
山修道,经四十二年得道成仙,得玉皇大帝册封为北极玄天上帝,坐镇此山以佑天下。
因玄天上帝乃玄武星神之化身,广具“护道降魔”之道法,所以,太和山“非玄武不足
当之”,因此名曰“武当山”。实则道教常常是以人造神的。如老子李耳被造为“太上
老君”,吕洞宾、韩湘子等被造为“八仙”,陈抟被造为“老祖”……如此之类,便是
明证。由此可见,所谓净乐国太子者,实有可能乃古之一方称为“净乐国”之部落酋长
之子,是真实的人;入武当山修炼气功,功成具有惊人的特异功能也可能是实;然被玉
皇册封为什么大帝实乃宗教为教化手段之需要所给予的神化夸张。由此联系元朝武当道
士刘道明所著《武当福地总真集》云,武当山“乃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
之者众”,算来武当山的道教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是同...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511
8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我浙文学史 ZZ
元代
元代浙江文学以曲为主。庆元(今宁波)张可久是散曲“清丽”派的代表,创作富
江南特色,著有《小山乐府》。嘉兴徐再思作曲亦以清丽工巧见长,他和贯云石合着《
酸甜乐府》。元代后期不少北方曲家如郑光祖、乔吉、贯云石等寓居浙江,杭州逐渐成
为当时的散曲创作中心。
当时南戏非常繁荣,《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中,浙江创作的《
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杭州施惠着)和《杀狗记》(淳安徐田臣着)占了三种
。元末瑞安高则诚的《琵琶记》使南戏的文学性大为提高。
杂剧也有创作。元代晚期,杂剧创作中心南移杭州,北杂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
等先后来杭宦游或活动,亦有在杭州定居或者终老的。浙江本籍也有一批杂剧作家,如
着有《陈季康悟道竹叶舟》的范康和着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金仁杰,他们都是杭州
人。
同时,由于当时浙江的讲唱文学发达,为创作长篇通俗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
末明初,《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逐渐从讲史话本发展成文人加工整理的长篇
小说。这两部作品的编定者罗贯中和施耐庵等的籍贯虽有争议,但大致可以认定是钱塘
人或者长期寓居钱塘的人。
另外,吴江(今嘉兴)陆辅之的《词旨》发展了...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511
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杭州坊巷录
十五奎巷
周衙弄北十五奎巷,南与城隍楼牌巷相通。宋曾名竹竿巷,属长庆坊。命名十五奎
巷有两说:一说巷徽州会馆内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
。另一说,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
读成十五奎巷。据传南宋僧人宝宁在巷内尝建百法寺,淳熙十四年(1187)改称广润寺
,元复为百法寺。明隆庆年间,总督胡宗宪平倭有功,此寺改为祠祭祀他。巷内原来还
有祭祀行刺秦桧的殿前小校施全的施公祠以及玄妙观,已毁。巷东口之四眼井,为千年
古井。
九刀庙巷
九刀庙巷,因巷内有九刀庙而得名。传说庙中供九把大刀,代表三国时名将关云长
及其部将关平、周仓、王甫、赵累、廖化、伊籍、冯斗、程畿等九人。庙建于何时不详
,毁于解放以后。
大东门
凤起路与新华路交叉口处的大东门,宋曾在此设后军寨,寨有朝东之大营门,故称
。寨南驻楼子营。宣和二年(1120),因讨睦州方腊,威捷第一指挥马军、全捷第二第
三指挥部步军驻扎在这一带。故附近巷名旧多以驻军名之。
大东门
大东门(直街)乃宋后军寨之东门,即大营门也,转南有楼子营。大营前古称大路
营,《西湖游览志》:“大路营,在褚...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2019
10
来自主题: InnerMongolia版 - 居延绿洲沙化的沉思
居延绿洲沙化的沉思
发布: 2008-9-09 17:18 | 来源: 百科知识 | 查看: 246次 |
今日的居延黑城
居延是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上的古代绿洲,这里原是匈奴居延部的牧场,“居延”即
来源于匈奴语。汉武帝将匈奴驱逐出河西以后,居延成为阻止匈奴南下的边防重地。居
延之所以闻名于世,与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有关。这里出土的汉简多达3万余枚,
为研究汉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因
而居延汉简也被称作是与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书、清代故宫档案齐名的四大发现之一
,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隋唐时期居延仍是西北边防重地,元代居延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些
都是居延在历史上的辉煌时代。然而大地沧桑,昔日的绿洲早已沦陷为沙漠戈壁,成为
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部分,只有那在流沙中时隐时现的城堡、水渠、寺庙、古墓,在述说
着它辉煌的历史,让人们发出种种的感慨,去思念那久已废弃的人类家园。
居延绿洲的形成
居延绿洲所在的地方,在地质时期是陆表海。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变成了陆地,地势
比较低下,被称作巴丹吉林盆地。后来接受了来自...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1
子午线中轴线
制图/田凤
不久前,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将中轴线历史建筑群纳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启动申遗工作,使得中轴线文化再一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提到北京中轴线,一位叫夔中羽的老学者曾在七八年前曝过一场“公案”,但对其中细节,知道的读者并不多
皇帝龙椅不能歪,中轴线原本应该沿着子午线指向正南正北
如果要问,北京中轴线的方位指向是什么?你很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正南正北呗。
的确,你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现存的北京中轴线,是当年建造元大都的时候就确定下来的,后来历经明清两代都城未曾改变。当年的元朝重臣刘秉忠在规划设计元大都时,首先就确定了中轴线的位置,那就是今天的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神武门、地安门鼓楼、钟楼正门的门缝连接线。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中正”的观点一直贯穿其中。更何况,这条中轴线非同小可,故宫就是以此中轴线的位置次第铺展建造的。换句话说,元、明、清三代历朝皇帝的龙椅就摆在这条中轴线上。如果中轴线的指向不是正南正北,岂不是说,皇帝的龙椅都坐歪了吗?
还有一条依据可以支持你的判断。
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一次施工中,曾在中轴线的两个不同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2
本文摘自《闯入历史禁地——史实卷》,于懋 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1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仅从历代选妃及宫廷韵事这些侧面,试图推倒高大的宫墙,撩起厚重的帷幕,作挂一漏万的简 述,揭示出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下的后妃宫女们悲欢离合的命运,透过选妃制度和宫廷韵事的侧面,展现她们受迫害、受奴役、受欺凌、受侮辱的际遇,从而更深刻地 认识她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制度。
周代的后妃制度
在封建时代,帝王在后宫的妻妾有多少,人们往往是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或“后宫佳丽三千”来形容。
《礼记》里记载周朝的后妃制度是:“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侍妇,八十一御妻。”意思是,天子有6宫娘娘、3位夫人、9位嫔 妃、27位侍妇、81位妻子,加起来就有126个各种级别、各种名称的老婆。这是古代帝王后宫有文字记载可查的最早的“后妃制度”。
先秦帝王嫔妃的来源
先秦帝王的嫔妃,有不同的来源,有的是诸侯或是大臣的女儿,由他们的父亲献给帝王;有的是帝王们直接抢劫来的;还有的则是恩威并施,在以礼相求的同时加以武力威胁夺取的。
纣时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纣任用...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13
呵呵,这个你误读了钱穆,现在省的支离破碎和元没有关系,这个破碎是明代一手搞出
来的。元的行省面积非常之大,在元时,徐州和周边地区都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而南
京和周边的芜湖等地都隶属于江浙行省,两省以自然隔绝长江为界。到了明代重新划分
承宣布政使司,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徐州隶属于南直隶,但是周边地区却分给了河南
、山东;同时南直隶跨长江。明代几乎所有的省界都是故意这样划分的,所以河南跨黄
河,湖广跨长江,不仅如此,明代的行政区划承宣布政使司和军事区划都指挥使司还并
不完全重合,譬如今天的奉节一带,因为扼守这三峡,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在行政上属
四川,军事上属湖广,这样的例子很多,以前穷举过。
所以奠定近日省界的是明代,不是元代,元代只是创立了固定的行省(非固定的行省/
行台 早就有了,元代因为对宋用兵长达七十多年,所以这种临时的军事机构,就固定
下来,成了行政机构)

分。
t****u
发帖数: 861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元朝汉化的扫盲贴 (转载)

问题是几个官儿是靠科举上去的,其中汉人又占几个?网上随便搜搜。

元代科举考试,共举行过9次(其间由于伯颜擅权,执意废科,还曾停科两次)。科
举规模,无论就取录人数或进士的地位前途,都和唐、宋相两朝难以相比。元代后期50
多年,科举取士(包括国子监生员会试中选者)共 1200余人,占当时相应时期文职官员
总数的4%。按比例,只相当于唐代和北宋的十分之一强。元行复科举后54年间,可以确
定以科举进身参相者共9人,其进士中官至省部宰臣(包括侍郎)、行省宰相及路总管者
,据目前所知,亦不过六七十人(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册)。
如上所述,元朝科举制度的规模很小,它对有元一代的既定用人格局,没有产生多
大影响。不过,元朝最先把程朱理学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非考亭(朱熹 --引者)之
学"的作品,被当作"邪说"而毁掉(《金华先生文集》卷26)。此后经明代直到晚清改革
科举制度,以理学科士,维持了将近600年。所以,从元代开始,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
文化史上几乎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
社,2001年)。

注意元朝科举分左右榜,左榜汉人进士根本没啥前
K******9
发帖数: 81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飘落的袈裟
关于西藏与中原政权的是是非非,本来就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命运的悲剧在于,弱者
永远没有更多的选择,即使你是伟大的佛爷。
一千年前,强大的吐蕃军队攻下大唐国都长安,中国皇帝不得不下嫁公主以和蕃。
然而西藏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始于唐代。曾统一中国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就有藏人血
统。
西藏并入中国,是自元代始。但元代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对于中国是“外来政权”。
西藏不过是与中国同被一个国家所征服。
明代的中国,并没有能继承元朝的巨大版图。那时的西藏,仍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明
朝的对蕃政策,是多封号,少管闲事。
明末满清在东北崛起,西藏宗教领袖越过明帝国开始与清国来往。
清军入关,以武力征服中国,版图囊括蒙古﹑新疆﹑西藏﹑朝鲜﹑安南,形成中国历史
上除元代以外最大的帝国。
而西藏的达赖,一直接受的清廷的封号。
十三世达赖喇嘛个性很强,久有脱离中国而自立的念头,只是清王朝对他仍有相当的慑
服力,一直不敢公然相抗。
清廷知悉,竟生以班禅取代达赖统治西藏之念。两次革去达赖名号,都要班禅赴拉萨就
任。
历来,他们是互为师徒﹑亲如父子的关系。然而,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却失和了。
第一次班禅不敢从命,他当时
N***i
发帖数: 4104
16
北方的确隐匿户口相对多一些,这点不可否认,但是忽必烈的时候,北方也才150万户
,南方一千多万户,这个差距也太大了点。
元朝的时候,北方也算承平了几十年,而且汉人毕竟比南人高一个等级,政策上多少是
有点优势的,起码不差。当时地广人稀,生存空间大,应该人口恢复很快。按勾践的十
年生聚十年教训,也能搞几遍了,所以说到元代北方人口是应该能够得到恢复的。而南
宋的时候一千多万户,已经基本上接近当时农业技术水平下人口极限了,在元代人口增
加的空间不大。
实际上,朱元璋后期的时候,南方户口仍然是北方的三倍,总不能说这个时候北方人民
还在当蒙古人的奴隶,也不可能说南北统计方法有天差地别吧?所以这只能说明,整个
元代,北方人口就是大大低于南方的,而且是若干倍的差距。
当初蒙古攻金的时候,杀戮极其恐怖。比如有带表性的是河南西部,端平入洛的时候就
完全是无人区了,实际上之前两年,完颜仲德就说河南西部三百里无井灶,(部队)只
能吃野果为生--这个是中国历史上任何“赤地千里”之类的描述都不能比的。当时河
南西南部金军武仙部将近十万人,只能屯驻在山寨中,就是因为平地上已经没有城池甚
至没有维持生存的环境了。这是
l*w
发帖数: 375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酷评中国四大古都
☆─────────────────────────────────────☆
winderwater (长期厚道收购苹果和黑莓手机) 于 (Thu Dec 31 17:05:18 2009, 美东) 提到:
中国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特指古代北京),南京)有共性,却也自有其个性
,共性上看地理位置险要,能扼守一方;依山傍水,易受难攻。长安--洛阳是元代以前
中国的中轴线,南京--北京则是近代中国的中轴线。长安,洛阳,北京都曾在经济政治
上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颠峰。其个性试做探讨,欢迎指点。
南京:四大古都中比较具有胭脂气的。从隋炀帝从洛阳下江都到明帝迁都北京,南京好
象始终为其他三大古都的陪衬,担当的是过渡的作用。南京的政权或者偏安,或者不稳
定。没有达到过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似乎也与江南文化有关系。文雅有余,刚烈不足

特点:妩媚
点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北京:四大古都最男子化的地方,金戈铁马,战鼓号角,男人的风格做这里发挥的淋漓
尽致。元代,中国军事上横扫三大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永恒的骄傲。代表征服和防御
的长城是这个都城最真实的写照。汉人常说少数民族野蛮,但...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8
☆─────────────────────────────────────☆
SeeU (See you) 于 (Wed Jul 13 23:56:20 2011, 美东) 提到:
今天偶尔想到,中国女性只有武则天当上皇帝,而她的皇位并不是继承来的。
而西方继承皇位的女性不只一位,QE I, QE II, Queen Mary etc. 西方虽然男性比女性有优先继承权,至少女性有这个权利。为什么中西不同呢?
☆─────────────────────────────────────☆
Satine (瓜呆小贼) 于 (Thu Jul 14 00:02:07 2011, 美东) 提到:
我比较诧异是西方不分女王和皇后,
反正英语不分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00:33:20 2011, 美东) 提到:
叫 Queen 看不出来,要分的话 queen regnant 是女王,queen consort 是皇后。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总调度长安路生:安姓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安(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自行
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
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
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
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
,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
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20
附录四 零星驳斥
徐明旭在《阴谋与虔诚﹕西藏骚乱的来龙去脉》[52]一书第五章中引用牙含章的《
明代中央和西藏地方帕木竹巴政权的关系》[53]一文:“由于历史的惯性作用,西藏的
僧俗首领都把取得中国皇帝的封赏当做向他人证明其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反之,明朝对
不承认其权威的首领进行惩罚。例如阐化王阿格旺布死后,喇嘛们未经申请明朝皇帝的
敕封,就将他的“敕文”交其子﹐违反了明朝规矩。明朝即令四川巡抚将其主持者逮捕
至京,要斩首。后明廷谅其无知,改为充军陜西。”根据《西藏通史》[35],明朝所处
罚的是自己派往西藏的使者番僧剌麻参曼答实哩等人,而不是帕竹政权的任何人,怎么
谈得上“惩罚不承认其权威的首领”呢?这里牙含章没有搞清楚《明实录》上的这段记
载,徐明旭也跟着以讹传讹。
恰白·次旦平措认为第悉藏巴的彭错南杰之所以被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指定为前后
藏的统治者,亦是因为该黑帽系拥有明朝景泰皇帝赐予的诏书,诏书规定噶玛巴可以委
任适合的人员担任僧俗官职[54]。但事实上,藏巴汗于1618年率兵攻入内邬栋王宫,彻
底推翻了帕竹政权,同时正式宣布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十世法王却英多吉为第司,将首
府设在...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1
一位拒绝明太祖征辟的“少数民族”真隐士
1379年(明洪武12年)秋冬之际,悄然隐居在江西进贤某乡村中的伯颜子中,忽然
受到来自县衙门的传唤。找上门来的本县衙役身后,还紧随着一名受当日主政江西全省
的南昌布政使沈立本派遣、专程前来找寻他的公差。临行前,沈立本曾叮嘱公差说:“
倘若带不回伯颜子中,你也不要再来见我”。所以那人不敢怠慢,从县城一路跟到北山
脚下的子中居所。
乍看起来,这还真像是一件大好事。原来太祖皇帝朱元璋新近君临天下,亟需能帮
他治理国家的各色人才,所以下诏“搜求博学老成之士”。诏书递到江西,沈立本便决
意把这个在元朝曾“四领乡荐”(即四次通过省级“乡试”、获得进京参加全国性“会
试”的功名)的色目书生列入他的举荐名单。村里人围在伯颜子中三间简陋的竹屋外面
交头接耳,都打心眼里为他高兴:这个“晨饘暮粥”、穷困孤独的老头,如今总算熬出
了一个模样来!
但是,面对“上面来人”软言细语、却又斩钉截铁的邀约,伯颜子中的心里充满了
懊伤。他懊悔自己选错了隐身埋名的地方。他本不是汉人,祖上来自西域,是作为由蒙
古人调发到中原汉地的远征军而被集体迁徙到华北的。自从蒙古征服南宋疆土以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古代中国人凶残变态
继续悲愤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
持赞赏的态度。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
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
江浙、岭南地区。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
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
。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
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m*******3
发帖数: 1275
23
中国的乞丐文明
“采生折割”作为正式刑律术语进入王朝法典应不会早于唐代,对采生折割行为的处罚
并不见于《唐律》,《唐律》仅设有禁止“肢解”人体的条款,将之视为一种针对受害
人灵魂的罪行。由于元代“采生”之风大盛,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安定,所以明代刑
律中才增加处罚“采生折割”的条款。
据史料显示,宋代湖广一带即流行杀人祭鬼的风俗。《宋会要辑稿》中有一条史料说到
淳化元年八月二十七日峡州长杨县民向祚与兄向收取了当地富人十贯钱,从事“采生”
活动,其目的是“杀人为牺牲以祀鬼。”向祚与其兄谋杀了县民李祈的女儿,“割截耳
鼻,断支节以与富人。”又有记载说:“湖外风俗,用人祭鬼,每以小儿妇女生剔眼目
,截取耳鼻,埋之陷井,沃以沸汤,糜烂肌肤,靡所不至。盖缘贩弄生口之人,偷窃小
儿妇女贩入湖之南北,贪取厚利。”所以宋代官府对“采生祭鬼”的行为屡次发出禁令
,如“真宗咸平元年十月二十八日禁峡州民杀人祭鬼”又如宝元二年十一月“知万州马
元颍言乞下川陕广南福建,荆湖,江淮禁民畜蛇毒蛊药杀人祭妖神,其已杀人者许人陈
告赏钱。”可见宋代以蛊毒杀人祭鬼的区域分布相当广阔。
据学者考证,元代采生之风仍然盛行,在...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达芬奇众多发明系抄袭中国古籍《农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30 17:42:13 2014, 美东)
西方真正领先中国是从牛顿和瓦特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全面超过中国。
===============================================
英国历史学家称达芬奇众多发明系抄袭中国古籍(转载)
来源: 路磊的日志
英国70岁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曾因出书宣称中国人比哥伦布早70年发现美洲新大
陆而备受争议,最近孟席斯再度推出新书,并将矛头指向了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
莱昂纳多·达·芬奇,孟席斯在书中宣称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都与中国古代文献
中的机械设计图“惊人相似”,并称他显然“抄袭”了中国古人的发明。
达·芬奇机械发明“抄”自中国古籍?
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在刚刚出版的新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
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中再次惊人宣称,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该归功于中国
人...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7 15:13:11 2014, 美东)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北宋的钱荒主要在东南。西北则是通货过多。很明显的东南之财,用于西北。其实这不
是北宋独家的问题,中唐后都是这样。一直到南宋仍然钱荒。南宋的问题再说。唐宋钱
荒主要原因有那么几个:
一,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钱只是表象,背后是财富。财富出于东南而用于西
北。由此种种问题都来了。这是个大前提。
二, 边患。边患加重了这种分离带来的后果。举个例子,宋养兵百万,据说一百万
贯养一万人,那一百万兵一年就是一亿贯。宋财政一年也就是一亿多贯。所以要横征暴
敛,极尽搜刮。对象呢?自然主要在东南。
三, 物质交流为由南向北的单向流动。北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和南方交换,漕
船回程多空载,后来载盐,南方也不缺盐呀。所以北宋的经济不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其
实以前历代的经济也都不是一个统一的...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26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三多
白银的流入
(一)
中国古代的白银存有量,根据零碎的史料,平均摊薄,则北宋银课年15万到20万两。
以一百年矿产的开采期,共1500万到2000万两的银课。北宋是十课二的。 则北宋的
全部白银矿产量为七千五百万到一亿两。但是北宋没有用银的习惯。这些白银多半
做了工艺品用途。铸成锭储备起来作为将来支付之用的,大概只有政府收去的那二
千万两。当然这里的“两”和以后我们说的“库平两”还不是一回事,一则宋斤640克,
一两合40克,二来它的纯度应该没有纹银那么高。
换个角度计算,结论也差不多。1126年金人围城,北宋政府收刮民间白银赔款,得
白银480万两。这是一个汴京城里的白银货币存有量。假设汴京白银居北方之半,南
北方白银货币存有量又各居半,则南北宋之际,中国的白银货币存有量为二千万两。
南宋政府经常抛出1,2百万两白银购入会子以稳定币值。那它拥有的白银货币存量
应该在1千万以上。
元代白银的进出口情况复杂。元代的海外贸易由于政府的提倡大为发达,按理就会
有白银流入。但是色目人是蒙古人的经济代理,他们拿了蒙古人给的纸币后大量套
现白银运往西域,所以,元代...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27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國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
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國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大的
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认为,那
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某种
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
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
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
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
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大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
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國,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
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 阅读全帖
C********w
发帖数: 1724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 论唐宋之近代化

作者:文史越千年 2014-07-31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
,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
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我认为
,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
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
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
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
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
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
“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
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
“它们对宋代而言... 阅读全帖
C********w
发帖数: 1724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 论唐宋之近代化

作者:文史越千年 2014-07-31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
,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
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我认为
,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
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
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
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
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
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
“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
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
“它们对宋代而言...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30
这个系列前面3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06807.html
我看见另一篇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07585.html
我自己手痒就写了这一篇:
诸葛亮挺牛,但是没那么神。
刘备各种弱点,但是他姓刘有
正统优势,又见过世面,名声不错。处处
有刘邦这个模式(A)可以模仿,诸葛亮
是以萧何张良的模式来辅佐刘备的新刘邦。
即使(A)模式不行,还有刘秀(B)
模式可以借鉴呢。
诸葛一生大憾事:曹操不是项羽。
曹操处处防备刘备的刘邦模式。
一生不愿称帝,可能就是明白
项羽的前尘。
呵呵。
曹操一生大憾事:司马懿不是韩信。
曹丕就没有曹操的老到。 秦后汉初,
很多华人其实都怀念春秋战国的故国。 所以
魏的国号选择,晋的国号选择,其实都是
这种心理的展示。 但是后来这种记忆淡去,
国号就不再用六国的旧名了。
帝国的传承始终是个难题,
赌局越大,输得越惨。
这话又扯远了。 三国演义对刘备诸葛的
神化,对曹操周瑜的小丑化是受宋元明
三朝的影响。 南宋对北方蛮子精于外...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814
31
孙行者的子女
德里达说,文本外无物。我们一般把《西游记》文本的出现看做孙悟空的定形,而在此
以前,就已经有多个《西游记》版本存在,也有许多孙悟空形象。这些形象并不完全相
同。从谱系学来说,他们算是一个家族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的子侄兄弟。
一、因为犯罪,隐瞒身世
《西游记》开头就宣称,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父母,更别说什么兄弟亲戚
了。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孙悟空自称“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
枝祇圣母,大哥齐天大圣,我小圣号称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元代,孙悟空是“
通天大圣”,到明代则自称“齐天大圣”,在《西游记》中沿袭不改。他的兄弟姊妹虽
称号有异,但数量不变;而且,孙悟空始终是老三,前有兄姊,后有弟妹,非常完美、
对称。而且最近在福建省顺昌县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一通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齐天大圣
”石碑,浙江天台山有“通天大圣仁济真君碑”!
孙悟空既然有兄弟姊妹,那就是说,他是有父母的。那为什么《西游记》的作者却坚称
孙悟空是“花果山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第一回),把他的亲戚一扫
帚打扫得一干二净呢?
我们认为,这和孙悟空早年犯下的罪有关。他当时... 阅读全帖
f**c
发帖数: 242
32
《清明上河图》在金代就已经“争相收藏”,所以历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数。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就是画卷后面杨准的跋文中提到的装裱师傅以仿本偷梁换柱。因为元代统治者的书画鉴赏能力弱于宋、金,这幅画只是放在秘书监内。后来一位装裱师傅用临摹本替换出真迹,将《清明上河图》盗出宫外。又经两人转手,落入客居北京的江西人杨准手中。杨准得画后借故还乡,重新装裱此画,并且在画后续写跋文,记载了得画的经过。由此,元代宫廷里的那位装裱师傅,至少是早期山寨版的作者之一。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图》有近两百年的时间在民间收藏,人们对这幅名作有所耳闻又难得一见,所以揣测摹仿的就更多了起来。
在雍正年间,和硕宝亲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曾经得到过与《清明上河图》原作接近的仿品。弘历虽然写诗的水平不高,但在文物鉴赏方面造诣颇深。他觉得那幅画虽然很大气,但前后衔接并不太顺畅,而且细部动态上也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决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图》。他组织了五位画家,对画作进行了临摹创新。新的《清明上河图》画面清晰,色彩艳丽,画面结构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态与原作相近,推测画家们事先是见过与原作相近的摹本的。这幅画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3

估计是轮回的哥哥写的
杨琏真珈盗掘宋陵财宝一事,自元代以来已广为人知。在当今互联网上,杨琏真珈这位
元朝总统可谓是臭名远播,遭到各民族无数男女老幼口诛笔伐。
那么,杨琏真珈盗宋陵是不是确有其事呢?
笔者在此可以坚定地告诉广大汉族或非汉族同胞,杨琏真珈犯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他已经受到元朝法律的制裁,得到应有的惩罚,“械之于市,士民称快”。
某些人可能对此要质问说大元政府为什么不对其人判处死刑?
没错,元朝藏族宗教干部杨琏真珈的盗墓行径影响的确相当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极大破坏了元政府与江南百姓的干群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即便将杨琏真珈处以凌
迟之刑亦不为过。
然而,我们看问题要从历史背景出发。元代是一个宽刑慎法的时代,据元末明初人
叶子奇《草木子》记载:“七八十年中,老稚不曾闻斩戮。及见一死人头,则相惊骇。
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而美国学者杰克·威泽弗德则告诉我们:“蒙
古人减少了宋朝严酷的刑律。他们减少了中国近一半的罪名数量,从两百三十三条减少
为一百三十五条。即使对保留下来的罪名,忽必烈汗也很少允许使用死刑。他在位三十
四年,有四个年份没有死刑记录。”“忽必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满篇都是通俗的大白话,是因为他出身贫寒、教育程度低吗?他
白话文里那些看不懂的奇怪句子,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
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
这段通俗且有些粗糙的文字透着浓浓的元杂剧风格,其实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的诏书,与传统中国皇帝工整、典雅的文言文诏书差别巨大。即使在文言衰落的当代,
朱元璋都因为诏书过于通俗而不时遭到调侃。
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难解释: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乞丐,这种用大
白话写成的诏书,正好符合他的老粗底色。
然而这种说法明显不合情理,身为皇帝的朱元璋,不可能找不到文人打理文字工作
。他以白话发布诏书,显然有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
明初皇帝中,并非只有朱元璋文风粗糙,他的儿子朱棣也有粗浅直白的文字作品传
世,如他的永乐二年诏:“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西番各族
头目,与俺每好生磨道……”
朱棣:“……本族西番听管领着。若有不听管属的,将大法度治他,尔兵曹如敕毋
怠。”
朱氏父子的大白话,与他们个人的教育...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维舟:黄道婆之谜背后是人们如何想象历史安顿现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31 11:49:38 2017, 美东)
2017-12-31 维舟 随读随写 微信号 RobertRao007-11
功能介绍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
本文原刊于澎湃私家历史2017年3月31日。
人人皆知,现在上海的市花是白玉兰——不过,这是1986年才确定的;更早在1929年上
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之初评选市花时,市民投票选出的却是看上去不起眼的棉花。这其实
倒是更合乎其历史文化的脉络,因为上海这座城市在近代最初的繁荣,与棉纺织业的兴
起密不可分。无论中外,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往往对一个社会的早期工业化起到极为重要
的推动作用(别忘了,英国工业革命最初也源于此),并由此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变革。
基于此,黄道婆,这位曾在元朝年间将棉纺织技术传授给松江府乌泥泾居民、进而为上
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市镇带来繁荣的女性,其历史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虽然没有证
据表明她...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2964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历代领土变迁和扩展
中国在汉唐元清 四个朝代都是有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展
特别是唐代,它极盛时期的领土应该包括现在的中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北部、越南大部
、部分时间领有现在的东北地区,当时的东北地区施行是羁縻都护府制度,由各个民族
的首领直接控制,这些疆域的流动性在唐代比较大,控制力也随着国力的变化而变化,
到唐代末期这些控制力渐渐消失。内蒙古应该全部包括,外蒙地区包括一部分。唐代领
土在中亚有很大的扩展。可以说对于中亚地区领土的占有,唐代是最为杰出的,自唐代
以后,中国的版图再也没有深入过中亚。元代因为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的存在没有控
制中亚,清代只控制了新疆。及至五代十国时期,国土面积收缩。宋代的领土就非常小
了。一直和金、辽、西夏、后来的元并立。可以说宋代在军事上是很弱的。从唐的疆域
广阔到宋的弱小。原因就是唐帝国的灭亡导致中国的分裂局面。所以领土的扩展是要首
先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如果现在的中国如果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也很容易分裂。
到了元代,首先,元代还是给中国带来一个丰厚的礼物的,就是西藏。在唐代,西藏是
和唐并列的、不存在隶属关系的政权,或称国。元朝的疆域也是非常大的。应该是中国
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
T*****y
发帖数: 18592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单开一贴,说说古兵器里面的锤
本来想回人家另一楼的贴子,虚荣心的缘故,单开一贴
锤是很古老的兵器,其实就是钝头打击器。这个各民族石器时代就有
中国先秦到汉到魏晋,没有发现锤的考古证据
这也可能是俺孤陋,但是没有发现。按照道理,应该有
古兵器的殳,就是木制棍棒加金属套头,作用不完全类似锤,但是靠近
也有殳加锐器头的。文字记载,史记就有锤
比如盗虎符这个事儿里面,击杀晋鄙,朱亥就用的四十斤铁锤,写作椎
后来张良组织一帮子人刺杀秦始皇,用的什么武器?也是椎
当然,史记不可全信,尤其是细节,但是至少在司马迁的时代,
也就是说西汉,应该是有这个玩意了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东西不能算汉民族的传统主流兵器
这种情况,直到宋元时代,才因为契丹和蒙古的影响,有所改变
埃及古代,就有纳尔迈调色板上的锤或权杖击杀战俘图案
中亚、东亚游牧民族
这一大片地区,锤远较之中国盛行,并且以此演化为权杖,权杖头
唐晚期和五代,不考虑演义小说,北方用锤增多,也有出土实物
中国大量使用锤,恐怕还是契丹影响为主
辽代人用锤很多。昨天还在首都博物馆看到展品
两个契丹人狩猎的雕像,一个扛两股叉子,挑着飞禽
一个扛着小兽(类似鹿),另一个肩膀扛着长柄小锤
游牧民...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38
http://bookmark.people.com.cn/toViewBookmark.do?id=70109
一二三五 发表于2008-06-02 13:11:52
现阶段国内各方、包括国际问题和国际战略学者,在涉及未来朝鲜与美国战争冲突前景
时,几乎都认为中国不可能进行第二次抗美援朝,而国内的战略研究经常犯各种低级错
误。但还没有比这种战略观念更荒诞和无稽的,事实上如果朝鲜半岛真的爆发战争,而
且美国是战争的一方,中国一定会象50多年前一样,重新出兵朝鲜。所有在评论朝鲜问
题认为中国不会在下一次朝鲜战场上出兵的人,根本不懂地缘战略,也不懂中国和朝鲜
的历史。
事实上在千年的历史上,中国历代王朝曾多次对朝鲜用兵,其目的都是建立大地域的东
亚天朝礼治体系,而一旦中国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朝鲜就被认为是中国天朝安全局势
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中原中国的屏障。任何对朝鲜的第三方军事入侵,都被认为是对华
夏中国的重大威胁,而历史上能从朝鲜方向威胁中国历代王朝安全的只有日本群岛上的
军事力量。
因此在朝鲜半岛上的统治者与中国历代王朝有良好关系的时期,每当朝鲜半岛有外来战
争,中国无一不派兵支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39
试论明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对西北回族的影响
来源: 论文在线
摘要:明朝时期是西北回族发展的重要时期,回族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大分散、小
聚居”的地域特点,明王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对西北回族社会经济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明王朝的民族政策对西北回族所产生的影响,试对
西北回族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做一梳理。本文认为,明朝统治者对回族采取安抚、
怀柔和防范、同化相结合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回族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明朝;民族政策;西北回族;影响
一、前言
明朝是在起兵灭元、驱蒙兴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回族将领在此过程中建立功业
,担任要职者很多。 开国功臣中有常遇春、沐英、胡大海等回族将领,另外,回族人
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也不在少数,在此背景下,回族在明代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明
朝统治者对回族总体上以安抚怀柔为主, 但同时, 明朝出于政治安全考虑又对回族实
行防范、同化等政策,这些政策对西北回族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二、明朝时期西北回族概览
(一)西北回族的来源
在唐宋时期, 回族先民就已迁居到西北地区。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极大繁荣和开
放的文化氛围大大促进了中...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0
西方真正领先中国是从牛顿和瓦特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全面超过中国。
===============================================
英国历史学家称达芬奇众多发明系抄袭中国古籍(转载)
来源: 路磊的日志
英国70岁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曾因出书宣称中国人比哥伦布早70年发现美洲新大
陆而备受争议,最近孟席斯再度推出新书,并将矛头指向了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
莱昂纳多·达·芬奇,孟席斯在书中宣称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都与中国古代文献
中的机械设计图“惊人相似”,并称他显然“抄袭”了中国古人的发明。
达·芬奇机械发明“抄”自中国古籍?
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在刚刚出版的新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
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中再次惊人宣称,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该归功于中国
人,因为1434年,一名中国舰队上的特使曾抵达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并将一些西方世界
当时没有的世界地图、天体图和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交给了当时的教皇尤金四世,从而引
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孟席斯还宣称,达·芬奇震惊后世的许多机械发明设计图,其实也是从这些中国古
代科技典...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北宋的钱荒主要在东南。西北则是通货过多。很明显的东南之财,用于西北。其实这不
是北宋独家的问题,中唐后都是这样。一直到南宋仍然钱荒。南宋的问题再说。唐宋钱
荒主要原因有那么几个:
一,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钱只是表象,背后是财富。财富出于东南而用于西
北。由此种种问题都来了。这是个大前提。
二, 边患。边患加重了这种分离带来的后果。举个例子,宋养兵百万,据说一百万
贯养一万人,那一百万兵一年就是一亿贯。宋财政一年也就是一亿多贯。所以要横征暴
敛,极尽搜刮。对象呢?自然主要在东南。
三, 物质交流为由南向北的单向流动。北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和南方交换,漕
船回程多空载,后来载盐,南方也不缺盐呀。所以北宋的经济不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其
实以前历代的经济也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循环的体系。但是它可以分成一个个小循环在
那里运转。北宋的问题是它用政治的力量将这个各为一体的小循环打破了。经济变成了
南方生产,北方消费的模式,当然现在有研究说北方的生产不比南方差。Okay!但是北
方的产品不流向南方,它还是一个自我循环的地方经济。而南方被剥夺了就近自我循环...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z 论唐宋之近代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upidArrow (快而不急,忙而不乱),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z 论唐宋之近代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3 13:04:00 2015, 美东)

作者:文史越千年 2014-07-31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
,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
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我认为
,那便是——“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之后被中断了,历史发生了
某种程度的倒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
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
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
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
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篇关于回族的文章大家怎么看
回族与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区别和关系(转载
长期以来,在文化上一直处于劣势的回族大众几乎没有解本民族的知识的途径,因此无
论一些舆论对我们民族做出怎样的诠释和宣传(如把回族等同与穆斯林),民间很少又
人去真正的思考和质疑。零散分布在各地的回族大众,多数为了生活忙于奔波和劳作,
在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方面不自觉的接受着任人摆布的命运。关于回族的历史、文化种
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宣传基本满足了宗派特权阶层和旧时的统治者的意愿,错误的、含
糊其词的宣传直接导致了让回族人在社会上遭受了很多很多的误解。不仅其他兄弟民族
对回族产生了各种混乱的认识,很多回族人对此也是一头雾水,假如在大街上找位做生
意或田里耕作地回族人,然后问他什么是回族?什么是穆斯林?十有八九得到地回答是
“回族就是穆斯林,穆斯林就是回族啊。”如果你在单问他穆斯林是什么意思,可能就
回答不上来了。根本不知道穆斯林是什么意思却说自己就是穆斯林,这真是一种悲哀。
那种愚弄和奴役大众的封建社会已经成为历史,但不得不承认,至今回族还并未完全解
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相关知识太缺乏了解,因此在如今这个比较开放和民
主的时代,我们回族大众...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3184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效率奇低
我一直说的是现代工商业,去看贴,我的第一句话。
你理解成元代的商业,是你白痴了。现代工商业和中国传统工商业是牛唇不对马嘴,别
说元代的,就是宋代的都对不上号。
现代工商业的特点是社会化大生产、私营化扩大再生产、科技研发常态化必要化。你要
有多白痴才把元代的商业往这个牛唇不对马嘴的圈里套。
g***j
发帖数: 40861
45
长期以来,在文化上一直处于劣势的回族大众几乎没有解本民族的知识的途径,因此无
论一些舆论对我们民族做出怎样的诠释和宣传(如把回族等同与穆斯林),民间很少又
人去真正的思考和质疑。零散分布在各地的回族大众,多数为了生活忙于奔波和劳作,
在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方面不自觉的接受着任人摆布的命运。关于回族的历史、文化种
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宣传基本满足了宗派特权阶层和旧时的统治者的意愿,错误的、含
糊其词的宣传直接导致了让回族人在社会上遭受了很多很多的误解。不仅其他兄弟民族
对回族产生了各种混乱的认识,很多回族人对此也是一头雾水,假如在大街上找位做生
意或田里耕作地回族人,然后问他什么是回族?什么是穆斯林?十有八九得到地回答是
“回族就是穆斯林,穆斯林就是回族啊。”如果你在单问他穆斯林是什么意思,可能就
回答不上来了。根本不知道穆斯林是什么意思却说自己就是穆斯林,这真是一种悲哀。
那种愚弄和奴役大众的封建社会已经成为历史,但不得不承认,至今回族还并未完全解
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相关知识太缺乏了解,因此在如今这个比较开放和民
主的时代,我们回族大众和各民族兄弟应该去积极的了解和探讨这些问题...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功能介绍 自言自语
2017-12-31 维舟 随读随写 微信号 RobertRao007-11
功能介绍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
本文原刊于澎湃私家历史2017年3月31日。
人人皆知,现在上海的市花是白玉兰——不过,这是1986年才确定的;更早在1929年上
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之初评选市花时,市民投票选出的却是看上去不起眼的棉花。这其实
倒是更合乎其历史文化的脉络,因为上海这座城市在近代最初的繁荣,与棉纺织业的兴
起密不可分。无论中外,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往往对一个社会的早期工业化起到极为重要
的推动作用(别忘了,英国工业革命最初也源于此),并由此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变革。
基于此,黄道婆,这位曾在元朝年间将棉纺织技术传授给松江府乌泥泾居民、进而为上
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市镇带来繁荣的女性,其历史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虽然没有证
据表明她发明或创造了某种棉纺织技术,且她所传授的是手工业技能而非工业机械技术
,但毕竟无人能否认她革新了原有技术,也正是她所引进的纺纱织布技术在不经意间推
动了江南的早期工业化,使这里成为当时全世界最早的商品经济地域之一。在李约瑟主
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德国汉学家、中国纺织史专家库...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6217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吴宝珠 陶哲轩 都是南方人后裔
你看看我们河北大数学家李冶早就看出南蛮子朱熹那套是他妈的垃圾,会阻碍文明进步
,真是震烁古今之言
不朽的数学家李冶
1251年,史天泽驻守真定,他兴教育,劝农桑,广纳贤士。在秋高气爽的暮色中,一
位59岁的儒士在学子们的簇拥下踏上了真定路栾城县的故土,他就是金元之际最伟大的
数学家李冶。
□梁 勇

李冶家学深厚,博览群书,兼修文学、史学、数学、经学。时人称赞他“经为通儒
,文为名家”。
李冶(1192~1279),字仁卿,号敬斋,元代真定路栾城县(今石家庄市栾城区)人
。他出生的年代,正是金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李冶父亲李遹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在大兴府尹胡沙虎手下任推官,母亲姓王。
泰和八年(1208年),蒙古成吉思汗的军队开始向金朝进攻。李遹的上司胡沙虎是
金朝臭名昭著的大权奸,“声势炎炎,人莫敢仰视”,动辄打骂同僚,甚至“虐杀不辜
”。李遹常据理力争,置个人生死祸福于度外。但行走于虎狼之室,不得不小心。他为
防不测,把妻儿送回故乡栾城。少年李冶,就到栾城邻县元氏封龙书院求学。
至宁元年(1213年)胡沙虎篡权乱政,李遹被迫辞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马戎:中华文明重在“天道”而非民族主义
马戎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分享到:
71
98
2018-02-15 13:13:36 字号:A- A A+ 来源:文化纵横
关键字: 中华文明儒家中华民族儒学宗教
我们讨论中国历史时,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性质与特征的思考,正是在这样一个
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进程中,演化出历史上和今天的“中国”。中华文明
的核心部分发源于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这里的平原河流和充沛雨水为农业文明提供了
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孕育出早期的中原华夏文明,并逐步向周边区域扩展。
无论从人口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心几个维度来看,中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
文明主脉,甚至一度成为东亚大陆文明中心。中华文明在结构上不仅包括作为其主脉的
中原华夏文明,也包括中原地区周边曾被称为“夷狄”的各文化群体,换言之,即包括
今天的“汉文化”和中国境内的蒙古、藏、维吾尔、满、苗、瑶、彝等少数族群的文化
,它们在几千年混杂共存和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文
化。
如果从有文字可考的商代算起,中华文明三千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就连最广为流传的
不用看元史和明史
看看通俗版 元朝十二帝 之类的,也能知道元代各门类的蓬勃发展,元代中期以后和满
清一样,“蒙古似汉儿”,完全同化。
再看看元代书画,谨承唐宋,比他妈明清书画不知道高哪儿去了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古今名城,多朝帝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923071/answer/368745315
北京,古今名城,多朝帝都,城市历史几可追溯至3000年前。
如果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建议被採纳,北京古城会成为令中华儿女骄傲的建筑博物馆
。而今天北京只能被迫迁府。「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半个世
纪后,验证了梁思成对彭真说的话,「古城」北京已面目皆非。
北京,古今名城,多朝帝都,城市历史几可追溯至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中
国北方重镇,自春秋战国时期被燕国立为国都始,先后称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
平、顺天府等。辽、金、元、明、清等帝统时代,及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至49年后,北京
均为都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皇家古建、四合院、胡同、京剧、特色小吃……
让北京为世界留下自己的独有面孔。
2015年7月11日起,媒体已经证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4套机构将于今
年10月1日起,从市中心迁往北京市东部郊区通州办公。一石激起浪千层。政客、专家
、学者、商贾、百姓纷纷发话,对北京迁府一事多角度解读。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城
市学研究者也...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